那种就这样跳楼周公解梦梦见死掉的人了的人真是没有一点价值意思,要是我就是跳楼也要想办法把这些畜牲东西弄周公解梦梦见死掉的人了弄周公解梦梦见死掉的人

ks某网络女主播直播跳楼,这名女子最终从楼顶坠下!球球首次遭专场!竟只因关注没点到位!官方紧急出面处理!
一名网络女主播竟然在网上直播跳楼!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名女子当时爬到了当地某小区楼顶边缘处,开始...女子站8楼欲跳楼轻生警民齐心协力营救青海男子酒后跳楼轻生消防“飞踹哥”机智营救合肥一男孩疑似因高...
ks某网络女主播直播跳楼,这名女子最终从楼顶坠下!球球首次遭专场!竟只因关注没点到位!官方紧急出面处理!
笑姐网红爆料营
给视频评论
视频排行榜
成年人电影小视频
超超搞笑视频
呆萌小视频
最美情歌对唱
咸味小视频
地球搞笑视频
天天睡前小视频
成年人电影小视频
呆萌小视频
龙山微友圈
搞笑见习生
依依主播秀
离石弹唱视频
内内看湿了
YY八卦资讯
冷笑话精选
秒拍小视频
贵州人山歌
歌唱大讲堂黑龙江一男子单位跳楼身亡 遗言:人生就这样了_播报天下_贵阳网
&&&&&&>&&&&&正文
黑龙江一男子单位跳楼身亡 遗言:人生就这样了
来源:腾讯新闻&&
摘要:记者19日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警方了解到,当日12时许,佳木斯市规划局下属单位遥感所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楼顶坠亡。本网哈尔滨5月19日电 (记者解培华) 记者19日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警方了解到,当日12时许,佳木斯市规划局下属单位遥感所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楼顶坠亡。
记者19日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警方了解到,当日12时许,佳木斯市规划局下属单位遥感所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楼顶坠亡。
本网哈尔滨5月19日电 (记者解培华)
记者19日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警方了解到,当日12时许,佳木斯市规划局下属单位遥感所工作人员在规划局楼顶坠亡。
据介绍,当日11时50分,佳木斯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一男子从规划局楼顶坠楼。随后,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区分局长虹派出所立即出警,经现场勘查坠楼者已经当场死亡。
经查,死者王某新1987年出生,为规划局下属单位遥感所测绘员。监控录像表明,11点42分,该男子从楼外进入局大楼,直接乘电梯升到顶楼,此后从天台坠下。现场发现死者留下的手机和香烟。据警方介绍,坠楼前该男子发出自拍图片,留下遗言“人生就这样了”。
目前,当地警方正在对该男子死亡原因进行调查。
责任编辑:枫华之声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issue 37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www.fenghuavoice.com
电话(Tel):(204)688-2628
传真 (Fax):(204)261-4505
tribunemc@yahoo.ca
1231 Comdale Ave
Winnipeg, Manitoba
《枫华之声》双月刊立足社区,努力帮助华人同胞丰富文化精神生活并提供对移民生活有帮助的各种信息。《枫
华之声》致力于使中华文化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枫华之声》价值观是关怀,爱护,尊重,支持。
《枫华之声》全体职员与作者均为志愿者,不获取任何形式的报酬。所有广告收入与读者捐赠全部用于杂志的印刷
与制作成本。为了保证《枫华之声》能持续发展,提高质量,欢迎读者推荐优秀广告商家成为《枫华之声》的商业
伙伴。也欢迎各界朋友对《枫华之声》提供财力支持。
《枫华之声》目前设有六个主要栏目:
《枫华焦点》关注社区动态以及华人移民关心的话题,为读者提供深度报道以及专题采访;
《枫华博客》支持畅所欲言,百家争鸣,让大家能够开诚布公地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引发思考;
《四海为家》提供华人移民分享自己生活经历的园地,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文坛艺苑》刊登海外华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游记、书法、美术摄影等;
《枫华青春》主要发表大中学生的优秀作品,为鼓励青少年用中文写作, 小学生作文亦将择优发表,
《枫华百科》向读者提供丰富的生活信息和科技知识,帮助同胞们在海外生活得更美好。
上述栏目欢迎投稿。尤其欢迎真诚、朴实、温暖、格调健康、短小精悍的文章,字数不要超过1500汉字。错别
字过多的文章将不予发表。同时欢迎大家发表对文章的感想和评论。
投稿请寄tribunemc@yahoo.ca或与栏目编辑联系。投稿后若一个月没有收到答复,请打电话查询:204-
688-2628。稿件邮寄地址:1231 Comdale Ave.,
Winnipeg MB R3T 2R4
向《枫华之声》推荐优秀作品, 请注明文章出处, 以便本刊征求作者或出版者的同意;向其它刊物媒体推荐《枫
华之声》的文章,请注明文章出自本刊。
《枫华之声》愿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中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社长 (Chair) :
王飞越 (Dr.
Feiyue Wang)
主编(Editor- in-Chief):
虹 (Helen Wang)
本期责任编辑(Column Editors):
枫华博客: 水
四海为家: 胡月冰 (Yuebing Hu)
文坛艺苑: 刘
群 (Jennifer
枫华青春: 孙
科 (Ke Sun)
枫华百科: 黄
娜 (Na Huang)
美术编辑(Graphic Editor) :
田兰亭 (Meggie T ian)
本期记者 (Reporters):
刘端端 (Duanduan L iu)
法律顾问(Legal Advisor)
王俊玲 (Junl ing Wang)
市场部(Market ing):
P ing J iang)
郁利平 (Liping Yu)
发行部(Distr ibut ion):
张学勇 (X.Yong Zhang)
会员部(Membership):
(Qun L iu)
(Fangchen Peng)
(Yunyu Cai)
财务部(Finance):
蓝 (Lan Wu)
刘启华 (Qihua L iu)
活动协调员(Event Coordinator):
娜 (Saina)
封面制作 (Cover Design):
浩 (Lance Chen)
田兰亭 (Meggie T ian)
平面设计/排版 (Graphic Design / Layout):
田兰亭 (Meggie T ian)
插画(I l lustrator):
杨煤海 (Haiyin Xuan)
帆 (F in Yang)
颖 (Echo Xie)
网页部(Web):
群 (Qun Bi)
袁旭影 (Sue Yuan)
李沪萍 (Shir ley L i)
阳 (Luan Yang)
璟 (Wang Jing)
校对(Proofreading):
赵燕宁 (Yanning Zhao)
迈 (Mai Wang)
聂侃侃 (Kankan Nie)
打字(Typist):
王艳玲 (Yanl ing Wang)
略 (Lue Zhan)
《枫华之声》投稿须知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爱是动词················王
枫 华 焦 点
枫华消息 ··············编辑部
社区消息 ··············编辑部
会员部消息
············
我 们 都 是 好 孩 子 - 枫 华 之 星 专 访 ( 一 ) · 小 尖 牙
滴水与海··········张裕、王元、吴宸
枫 华 博 客 Blogs
余 虹 专 辑
有 一 种 爱 我 们 还 很 陌 生
一个人的百年
四 海 为 家 Our Stor ies
爱与痛的边缘············chengle
温尼泊 — 人生的一版珍藏········戈壁石
说说咱们的排球队 ··········土豆皮
快乐就在身边(二)··········如茵
心声··················吕涛
参加快乐家庭营有感 ·········魏师母
学习学习再学习(二)·········· 朗月
别了,温尼泊············邓志光
文 坛 艺 苑 Culture and Arts
彩四 这个圣诞不太冷 ········· 旭影/海伦
56 年夜饭·················饮茗
57 逸峰诗选················ 逸峰
58 郑石泉诗选··············郑石泉
58 我家的小猫···············芦笛
2008年第1期
Vol.1 No.37
February/March
初 抵 温 城 诗 四 首
· · · · · · · · · · 吴 国 满
小 禹 诗 选 · · · · · · · · · · · · · · · 小 禹
家 乡 的 母 亲 河 · · · · · · · · · · · · · 云 生
2 0 0 8 奥 运 畅 想 曲 · · · · · · · · · · · 许 文 舟
阿 拉 伯 人 的 赛 骆 驼 · · · · · · · · · · · 沈 海 滨
雪 及 其 他 · · · · · · · · · · · · · · · 方 舟
枫 华 青 春 Youth
榜 样 的 形 象 、 阳 光 的 镜 子 · · · · · · · · 桥 桥
· · · · · · · · · · · · · · · ·
放冬假的一些事儿
········· 提拉米苏
· · · · · · · · · · · · · · · 明 剑 山 庄
小 议 企 业 生 存 之 道 · · · · · · · · · · · 杰 西
芗 芗 作 文 选
· · · · · · · · · · · · · · 芗 芗
THE MISSING JEWELLERY ·· Rachel Wang
我的送报生涯 ·····王一川
Charl ie Wang
枫 华 百 科 Li festy les
冬季多喝红茶能养胃··········小康编
甘 油 三 酯 的 水 平 和 中 风 的 关 系
· · · · · 王 大 夫
国外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沈剑桥
爱 恋 般 的 排 骨 滋 味
· · · · · · · · · 黄 娜 编
2 0 0 8 年 枫 华 之 友 会 员 表 · · · · · · · · 会 员 部
广 告 索 引 · · · · · · · · · · · · · · 市 场 部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说:‘如果你能做一点什么事情对于改变情形
有帮助,你的心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短 短 的 五 年 过 去 了 , 这 位 小 姑 娘 汉 娜
(Hannah Taylor) 以她自己最喜欢的小昆虫
命名而创办的
“花瓢虫基金会”
Ladybug Foundation) 居然为帮助无家可归的
人筹到了一百万元钱。小汉娜的努力引起了社
会各界对无家可归的人的关注。汉娜不仅在温
尼伯的许多学校和机构演讲,还被邀请到其他
城市进行演讲和募捐,她被CBC广播公司评
为“今日英雄”,并赢得许多国际组织颁发的
奖项。最近,她以不到12岁的年龄荣获加拿大
最有影响的百名女性之一的杰出荣誉。
2 0 0 7 年 8 月 , 以 小 汉 娜 名 字 命 名 的
“Hannah’s Place”落成了。在Siloam Mission这
个为温尼伯无家可归的人们提供免费住宿、饮
食,衣物以及生活培训等服务的慈善机构里,
2002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就在我们温尼泊,
一位五岁的小女孩突然看到一个人从垃圾箱里
捡东西吃。她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她问妈妈
说:“为什么他要那么做?”妈妈回答道:“可
能是因为他生活中遇到了不幸,所以他无家可
归,他也非常饥饿。”
女孩从此有好长一段时间在想着那个从垃
圾箱里捡东西吃的人,她担心那个人晚上睡在哪
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吃。她经常跟妈妈谈起无家
可归的人(Homeless People),她问许多人:为
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有无家可归的人?
后来她上学了,有一天在放学的路上,她
又看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那个人所有的一切
财产就是在买菜用的一个小推车上。她非常非常
悲伤。那天晚上她上床的时候对自己说:“我
要是能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就好了,每个人都
需要家,就像我爱自己的家。”她妈妈告诉她
“If they’re cold, share your mitts. If they’re sad, say hi to them and give them a hug. If they’re hungry, lend them a sand-
wich. And just love them like family. They need that most of all.”
- Hannah Taylor, 11, Founder of Ladybug Foundation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到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自以为自己正确,自己伟
大,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看着不顺眼,对成功的人
他会不屑一顾,对于不幸运的人他又没有一丝怜
悯,哪里还会有爱?杨世礼医生有一次讲道的时候
也说:“我们是爱中国容易,爱中国人难。”
小 小 年 纪 的 汉 娜 不 是 这 样 的 。 当 有 人 问
她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帮助穷人的时候,她这样
说:“Mostly what you can do is be nice to them. If
they are cold, share your mitts. If they are sad, say ‘hi’
to them and give them a hug. If they are hungry, lend
them a sandwich and just love them like family. They
need that most of all.” (你可以做的主要是对他们友
好。他们冷了,给他们你的手套;他们伤心了,你
问候他们,拥抱他们;他们饿了,给他们分一块三
明治,爱他们像家人一样。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这
在爱面前,知识没有力量,经验没有力量,
财富没有力量,成功也没有力量。爱需要的只是单
纯的一颗心,一颗温柔的心,仁爱的心,容忍的
心,宽宏的心,怜悯的心,饶恕的心,谦卑的心。
爱是行动,是认真地去做一点点事情,不问原因,
不问结果地去做一点点事情。
爱是动词。一个万能的动词。
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居住大厅,增添了60多个新床
和所需用品。汉娜的努力从没有停歇过,今年的
1月31日又成为第一个全国红围巾日(National Red
Scarf Day),汉娜日前启程去了首都渥太华,向
国家的领导人和社区各界人士推动她的理想,她
说:“让我们都围上这个红围巾,表明我们大家都
记得无家可归的人需要我们用我们的心去围绕他
当我在今年一月初的时候和一帮青年学生来
到Siloam Mission 这个20多年来默默地为那些不幸
运的人提供爱心和帮助的地方时,我想了很多。我
知道有很多义工长年累月地在这里做事;他们没有
去责备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他们没有厌恶和远离
这些同样需要爱和关怀的人们;他们也没有坐在书
房里苦苦地思考为什么这个社会上仍然会有这样的
人的根源,……他们所作的就是分出自己所拥有的
一点东西,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非常喜欢德雷莎修女说过的一句话:“ If
you judge people, you have no time to love them.”真
的是这样,我们在生活里面习惯于评价别人,分析
别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明白很多事情。我们明明
知道自己不能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却不愿意去做
那些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可以看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2008年理事会近日成立。新一届理事会
共11位成员,其中郁利平、毕群、和赵鸣镝三位成员是
首次进入理事会。新一届理事会的分工如下:
姓名 (Name)
职务 (Position)
王飞越 (Dr. Feiyue Wang)
社长 (Chair)
虹 (Helen Wang)
主编 (Chief-Editor)
蓝 (Lan Wu)
司库 (Treasurer)
赵鸣镝 (Mingdi Zhao)
秘书 (Secretary)
江萍 (Dr. Ping Jiang)、郁利平 (Liping Yu)
市场部共同主任
(Marketing Co-Directors)
刘 群 (Jennifer Liu)、彭方晨 (Fangchen Peng)
会员部共同主任
(Membership Co-Directors)
张学勇 (Xueyong Zhang) 发行部主任 (Distribution Director)
群 (Qun Bi)
网络部主任 (Web Director)
娜 (Saina Fan)
活动筹备部主任 (Events Director)
新一届理事会借此机会感谢上届理事袁旭影、郑
应St. Avila小学 (Ecole
St. Avila) 邀请,枫华之声将
于2008年中国新年之际与 St. Avila 小学共同举办中国文
化节。从日中国新年起到2月28日,枫华之
声将组织义工轮流到学校各班级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
艺术和传统,并于2月28日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狂欢晚
St. Avila小学位于温尼伯南区的King’s Park附近,
是一所拥有370多名学生(学前班到六年级)的英法双
语学校,一贯倡导多元文化,在过去几年曾先后举办了
新奥尔良文化节和墨西哥文化节,此次是学校首次举办
中国文化节,旨在促进师生和社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
枫华之声有幸第一次与本地小学共同承办文化交
流盛事,从即日起招收义工和征集狂欢晚会演出节目。
详情请见本期第9页广告。
《枫华之声》将与 St. Avila
小学共同举办中国文化节
新一届理事会成立
郝硕募捐帐户退税收据
2007年3-4月,《枫华之声》和温尼伯中华
文化中心共同发起了大型募捐活动,在皇家银行开设郝
硕紧急救助账号 Shuo Hao - SOS,救助身患癌症的郝硕
同学。在短短一个月内,共筹集到了近三万加元,全部
洁旻两位对枫华之声的支持和奉献,并向作者、读者、
义工、商家和朋友们拜年,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建华人社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枫华之声理事会近日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一度
的枫华奖将在枫华之友中秋晚会上颁发。因此,2008年
枫华奖提名截止日期将延至日。
枫华奖旨在表彰对枫华之声和社区作出特别贡献的
义工、作者、读者、商友。提名可以由推荐人推荐,亦
可以自荐。如有意,请将提名人的姓名和提名理由(不
超过250字;中英文均可)发至
tribunemc@yahoo.ca。
已获奖者或现任理事会成员不在提名人之列。枫华之声
理事会将在提名人中投票选出最多3名获奖者。
枫华之声继续征集枫华奖提名
枫华之声出席
CBC移民政策讨论会
日,《枫华之声》应加拿大广播电台
(CBC)邀请,参与有关政府移民政策的讨论。张学勇和
赛娜理事代表枫华之声出席了讨论会。
参加座谈会的有大约15个来自不同族裔社区的代
表,还有一些移民服务机构的专家。 CBC办这次座谈
会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一些移民社区的现状以及所
面临的困难。来自各个社区的代表们发言非常热烈。大
家都提到,最困扰新移民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办理加拿
大移民时,新移民们大部分是以其在本国学历和工作经
验来作为评估标准的, 然而从跨入加拿大国门的第一天
起,在加拿大以外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就变成了废纸。这
就导致了一些非常有技术和经验的新移民不得不为生存
而从社会的最底层做起,或者要从事一些和自己的技术
经验毫不相干的工作。移民社区的代表们希望CBC作为
一个国家的媒体能够更多地反映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帮
助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CBC的有关方面表示,他们正在加大力度,重点
枫华之友俱乐部会员卡更新
为使会员们能继续享受2008年的各项优惠,请老
会员们及时更新自己的会员卡。并欢迎新会员加入枫华
之友大家庭的行列。会员登记表看在本期87页,会员亦
可与自己所居区域的会员部义工联系,详情请见本期第
杂志领取地点
随着《枫华之声》读者群的迅速增加,而《枫华之
声》印刷数量有限,因此,杂志只能在《枫华之声》广
告商家处和会员领取点发放,请读者朋友们注意,在每
双月的10日左右与《枫华》的商家联系。取不到杂志的
会员朋友们请与发行点义工联系。详情见本期第10页。
交由郝硕同学。此次募捐活动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在
温尼伯华人社区实属罕见。
已到退税的季节,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将向捐款人
提供 Income Tax Receipt。详情请参见第8页社区消息栏
内温城文化中心通告。
本刊主编王虹近日与郝硕的母亲通过电话,得知目
前郝硕病情稳定,正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郝硕及家人
向温尼泊所有关心帮助过他的朋友们表示春节的问候。
了解移民社区所关注的焦点,从各个方面表现新移民的
现状和需求。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加中友协举办新年餐会
社 区 消 息
加中友协于200 8年1月18日举办春节餐
会,在出席参会的3 8人中有许多曼大的学
生,包括一位未来的学生,目前只有三个月
曼尼托巴大学历史系的陈庭梅博士在餐
会上作了发言。她谈到了将于今年在北京举
行的奥运会。她指出,中国为这次奥运会提
供了优良的场地和设施,为奥运会的成功创
造了条件。陈博士也提到,这些优良的设备
和场地将来不知是否能够真正为北京的普通
民众所受益,或是只能被那些富豪们所使
生于鼠年的曼大商学院四年级学生葛
倩,向大家介绍了鼠年出生的人们的特性,
并祝各位鼠年快乐。
餐会气氛热烈,菜肴佳美,其乐融融。
(加中友协供稿)
温城中华中心通告
-关于 SHUO HAO-SOS
文化中心与《枫华之声》及皇家银行于
2007年三月为治疗郝硕同学在皇家银行创建
了郝硕紧急救助账号SHUO HAO-SOS。经过
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这一账户为郝硕筹集到了近三万加元。
已到退税的季节,很多捐款人都希望能
够收到该账户的INCOME TAX RECEIPT。近
期有很多人到文化中心询问相关事宜,但由于
捐款人直接将款项存入皇家银行,或通过曼大
校园捐款箱捐款,文化中心没有任何捐款人的
资料。为保证退税收据的合法手续,特通告如
1. 凡是直接将款项存入皇家银行的捐款
人,请直接与文化中心联系。文化中心将依
照皇家银行提供的捐款人名单签发 INCOME
TAX RECEIPT。如果捐款人不在皇家银行提供
的名单上,文化中心则需要捐款人出据皇家银
行的证明才能签发相应的 INCOME TAX RE-
2. 凡是通过曼大校园捐款箱的捐款人,请
持捐款收据与《枫华之声》联系。经《枫华之
声》与捐款人名单核实后,文化中心将签发
INCOME TAX RECEIPT。
3. 捐款额少于20加元者,文化中心将不予
签发 INCOME TAX RECEIPT。
不便之处,请多包涵。
1. 2月7日,春节餐会,金冠酒家,每位
35元,每桌12位,420元。
2. 2月10日下午,文化中心开放日,包括
文艺表演和中华社区基金揭幕仪式,免费入
场。有免费巴士接送,1点钟从南部大学村(
Univillage)出发,5点钟从文化中心返回。
3. 2月17日,在河汊口市场(Forks Mar-
ket)有文艺表演,免费观看。
(文化中心供稿)
文化中心新年活动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友优惠商家
Friends of MCT Business Partners
(请注意,有些商家对部分商品有所限制,
比如已经降价的商品。 Restriction may apply)
新增优惠商家
Etone 易通网络电话
10% 优惠 (地址及电话请见本期广告)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
(张学勇移民公司)[学生1000元优惠]
文开鲜菜市场(新鲜蔬菜和已降价商品除外)
新华超市(新鲜蔬菜和已降价商品除外,需要ID)
Curtis Carpet (Curtis 地板店)
缅省动物医院
丰伟电气公司
ARC Studio (照相馆)
Globle Bubble Tea 茶缘
1000元优惠
(限学生)
北苑餐券一张
5%优惠(地址及电话请见本期广告)
同泰超市(烟除外,每月第一个周三优惠10%)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友会员发行点
每一期的《枫华之声》出版后除了发行到枫华的广
告商家手中,还留有一部分供会员领取。凡是到期在商
家处领不到杂志的会员朋友们,可以与枫华之声的发行
中华文化中心 180 King’s St.
曼大校园:
曼大国际中心ICS
541 University Centre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 102-1483 Pembina Hwy
Baylor and Killarney:
王戴欣 296-0209
Pembina Hwy:
1650 Pembina Hwy:
Richmond West:
Univillage:
Whyte Ridge:
St. Vital:
曼大医学院:
牛玉莲 275-7282
温大区域/Downtown: 冯会哲
金桥移民:
201-90 Garry St.
请会员朋友们在每个双月的十日以后与离您最近的
杂志发行点的义工联系领取。
如果哪位会员朋友觉得温尼伯某区域需要增加杂志
发行点的话请与杂志社联系。
杂志社联系:
电话:688-2628
email: tribunemc@yahoo.ca
会员部联系:
email: fh_
亲爱的枫华会员们,
二零零八已经到了,首先我们向大家拜个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学业有成!同时
也希望在这新的一年里,您能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枫华之声,让我们继续为您服务。
我们感谢许多老会员及时更新了他们的会员卡,能够继续享受2008年的杂志和各项优惠。请新老会员注意,新一年的
会员卡的背面将带有以下的标志,所有枫华之友优惠商将凭这个标志继续给与优惠。 请大家尽快联系我们续办您的会
员卡。新会员也可随时申请会员卡,请填写《枫华之声》杂志上第87页的枫华之友申请表。
如果哪位会员不能及时在我们的广告商家或发行处领取到新一期的杂志,请与本页上的会员发行义工联系。谢谢。
会员部共同主任:刘
群 261-9518
彭方晨 298-7166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维多利亚医院(Victoria General Hospital)将于2011年迎来100周年华诞。为庆贺此重要里程碑,
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于2006年成立了2011基金会,每年每人(或每机构)向医院捐款1000元,迄今
已共捐赠超过225,000元,用于改善急救中心,为您、您的家人和朋友在需要时提供高质量的急
维多利亚医院基金会感谢枫华之声加入2011基金会。值此中国新年之际,祝枫华之声和所有关心
维多利亚医院的朋友快乐、健康!
有关维多利亚医院基金会的消息,请致电204-477-3513
或浏览www.thevicfoundation.ca;www.medicineandmiracles.ca
维多利亚医院基金会
Victoria General Hospital Foundation
维多利亚医院基金会
鸣谢枫华之声
并贺中国新年!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当不久前接到任务说《枫华之声》新设立了“枫
华之星”栏目,准备采访枫华的一些青年义工,并
开始选用一些年轻的“枫华之星”做封面时,我不
禁连想到《时代周刊》,《人物周刊》这样的著名
杂志的封面人物,也从内心里泛出一些的激动与喜
悦之情。是呀,这说明我将要和我的枫华的朋友们
一一会面了。虽然他们当中有些并未深入交谈过;
又或许总见到那一张张笑脸,却也老和杂志上的名
字对不上号;又可能在某一次的晚会上一起布置舞
台,一起排练过节目。总之,这次是个多么好的机
会让我去认识他们,让你们去认识他们,让更多的
朋友去了解这个杂志背后的无名英雄们!
此时,我正在曼大国际学生中心的大厅里等待
着小蔡同学的到来……
姓名:蔡云昱
笔名:风中过客
来自:沈阳
血型:AB
星座:射手
专业:经济
最喜欢的一部电影:SAW I
现阶段最想做的事情:赶快毕业
以后最想从事的工作:商业方面
发生过最糗的一件事情:上本期封面
最喜欢的一门课:Econ253 数学和经济结合
我们都是 好孩子
“枫华之星”访谈系列 (一)
采访记者:小尖牙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尖:来加拿大多久了?
昱:四年多了吧。
尖:喜欢这儿吗?
昱:刚来的时候不太喜欢。特别是刚下飞机那
会,觉得这个城市挺小的,而且没有什么特
点。现在呆的时间长了,反倒觉得很安逸。
虽然和想象中的有些差异,但外国人都很友
善,也挺乐于帮助人。呆的时间越长,交的
朋友越多,也就越溶入这边的环境。
尖:这里和国内的生活比起来,对你来说有什么
不一样的感觉吗?
昱:恩,在国内不干什么活吧,也不会自己做
饭。到这里来渐渐就学会了。偶尔呢,叫几
个好朋友到家里来聚聚,吃顿饭什么的。可
能玩儿的地方确实不如国内那么丰富,不过
反倒可以和朋友们好好聊天,交朋友也多
尖:为什么你会觉得反而在这边交的朋友更多?
昱:在国内,可能是那种大家在一起玩呀,玩完
也就散了。但在这边通过学校的上课,一些
活动,像《枫华之声》这种,我交到了一些
非常好的朋友,而且我感觉这是我在加拿大
最大的收获吧。
尖:那能告诉我平时你和你朋友些都在一起做些
什么事情吗?
昱:和他们一起打打篮球,台球什么的。周末聚
在一起吃吃饭,或者搞一些对我们来说没做
过的事情。像前几天,我们就在一起包包
子,然后计划下个星期弄些其他的东西来尝
尖:看来你生活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嘛,那都没
想过家吗?
昱:想肯定还是想呀。但是我比较独立一点,从
高中开始就住校。嗨,说白点我猜我妈早就
想把我扔出来了。呵呵,其实我挺习惯的,
他们也比较忙吧。
尖:看到你刚才填专业的时候写到经济,当时怎
么想到读这个专业的呢?
昱:可能最早的想法是经济容易一点,读的快一
点吧。其实怎么说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这个
观点,经济是一个最普遍的,可能最实用
的,同样它也可以说是最不实用的一个东
西。你没有办法判断说你以后做的事情会不
会和它有联系。像我们现在学的是基本的经
济,不知道说找工作,或者应该把自己定位
在哪个岗位上面。但是后来我发现,越是往
后学越有兴趣。而且现在上网看新闻,还有
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就很能体现出和学习
到的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再加上我的几个
好朋友他们经济是学的非常非常好的,比如
说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国家的经济
状况是怎么样的,他们都能够很透彻很清晰
的分析出来。他们对我来说也多多少少有些
尖:你刚刚提到说最初经济给你感觉比较容易,
那现在学了这么久,你真正的感觉是什么?
比想象中的要难吗?
昱:怎么说呢?它容易它也难吧。你如果只是想
了解一个基本的经济概念和状况是很容易
的,但是如果说你想学的很透彻很好的话,
它是很难的。相信每个学科都差不多是这样
的吧。或者很多人能过这门课,但是不见得
就能把经济现象在社会实践中解释的清楚。
我是这么感觉的。
尖:当初怎么认识《枫华之声》的,或者说你们
怎么结缘的?
昱:最开始是我小姨拿这本杂志给我看,然后说
你看看什么时候有空,有没有机会也写个什
么文章在上面发表一下。这就是我第一次看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到《枫华之声》这本杂志。
尖:当时看了后对这个杂志有什么感觉?
昱:很多故事,很多感受都是在加拿大实实在在
发生的,很贴近我们海外华人的生活。后来
我就觉得也可以尝试多添加一点,在我们这
个年龄段,青年人出国后的感受和现阶段我
们体会到的一些东西。也许别人看了觉得很
幼稚,但是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年龄想到的东
尖:那是多久前的事情?
昱:好象是刚来没多久的时候。4年前吧,20
03年末的样子。我还去当了那年中秋晚会
尖:通过这么多活动应该认识不少朋友了吧。
昱:我觉得《枫华之声》是个大家庭,在这里面
我认识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接触了不少有趣
尖:怎么定义你这所谓的"好朋友"?
昱:就是说大家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比如说我
喜欢篮球,然后也认识了爱好打篮球的朋
友.也有可以坐下来聊天的,像谈经济,军
事,国内发展等等这样的朋友们。反正感觉
我们有相似的地方吧。
尖:在《枫华之声》担任过什么样的工作呢?
昱:基本每年中秋晚会都会当义工帮忙,像搭舞
台,音响。然后也做杂志的发行,在我们那
栋楼里面发送每期的杂志。然后就是当作者
尖:讲讲你做这么久义工的感想吧.比如还记得
自己刊登过多少篇文章吗?
昱:恩,差不多10来篇的样子吧.不过在这里
我确实也想好好讲讲,这次会采访我或者拿
我做封面,让我很不好意思。首先我写的东
西很普通,只是自己的所感所想。然后论贡
献来讲的话,比起那些老义工来说,我做的
又很微不足道。太多的老义工们从杂志一开
始就默默无闻地奉献到现在,这种感人的精
神也是让我一直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最后
就是要再感谢《枫华之声》,让我的生活变
的丰富了,结交了这么多的朋友。
尖:小蔡同学给你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孙科:因为我们是老乡吧,所以挺谈的来的。而
且他为人很真诚,对朋友很够意思。也非常
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吧!
尖:除了做为他的朋友,同样也做为栏目编辑,
对他的文章有什么感觉呢?
科:从他的文笔来说给我一种剑客的感觉,侠气
很重!很有意境的一个人。 
尖:那说说他有没有事情让你觉得很难忘的?
科:和鲍一二的感情吧。因为小鲍要去澳大利亚
了的关系,那段时间大家都常常在一起。他
们两个感情真的非常好,兄弟的那种情谊很
真,一点也不掺杂社会的上的东西。我当时
看到确实也被这种感情所打动。觉得有这种
朋友挺难得的。
尖:对他有没有什么新年的希望或者鼓励?
科:像我们两个都是同年的人,去年本命年都挺
倒霉的。那我就希望从我们从本命年逃出来
的人,在新年里面开始好运连连。然后在新
年里还是保持他的一贯的积极和乐观。最后
还是要希望他多多投稿!
尖:王虹老师,小蔡同学在您眼中有什么样的印
虹:其实一开始认识他也是通过文章,见过他投
的几次稿。那时还没有见到过他本人。后来
他和小鲍(也是我们的作者之一)两个人
到我这里玩,然后就认识了。再后来咱们搞
活动,他来当义工,跑前跑后的,还爬那么
高的地方挂东西,很积极的,很不错的孩
子。我记得的是他上语言最后的时候写了篇
“APUCE酸甜苦辣”,很多英语班的同
学来我这反映说很受启发。其实这么多人都
上过APUCE,但是他却能把这段经历写
出来和大家分享,对别的同学们也是一种帮
尖:刚刚和他的谈话中,他很谦虚的说到自己的
贡献和许多老义工比起来不算什么。那这次
让他们上封面来说,更深沉的含义应该是什
虹:第一吧,咱们不搞论资排辈,大家都是“枫
华之星”,不分老星星,小星星;第二,
最主要的意思是一个代表,从我们青年中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选取一些代表。我们不能说谁最好,谁不够
好,我们只看大家都是在尽力而为。像毛亮
等有的义工说不会写文章,但是愿意去做一
些别的义工,而且也做的都挺好。小蔡不仅
写文章,而且积极作发行,做会员工作,各
种活动都去帮忙。小蔡和毛亮都是属于那种
任劳任怨,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上的青
年人,这种精神很可贵。其实这几年来找我
说做义工的人也不少,但是当我们真正需要
的时候,又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强烈的责任感
和奉献精神。我常常想,我们枫华之声不一
定要什么名作家,也不一定要你有多么特别
的才华,而是要你有一颗爱心,一种奉献的
精神,一种对读者的爱,对社区的关注。青
年人特别是学生们都是很忙的,但是杂志到
了时间就得出,不能等,小蔡毛亮这些青年
人,能意识到这一点,能够有一种责任心,
尽量来帮助,我很欣赏。
尖:最后再对他们说点什么希望和鼓励的话吧!
虹:《枫华之声》是一个注重社区生活的杂志,
依靠我们每一位义工的奉献和努力。《枫华
之声》为拥有毛亮和小蔡这样优秀的青年人
而骄傲,咱们不用作月亮,因为天上的月亮
只有一个,但是如果我们的义工们都像一颗
颗小星星一样闪出自己的光芒,那这个天空
也会被点缀得非常美丽!
当然了,我希望他们能留在温尼泊,和我们
的《枫华之声》一起在这里慢慢地变老!所
以我整天琢磨帮他们找点优秀的女朋友!
如果要说和小蔡同学的会面是一次相当正经的
采访,那与毛亮的交谈倒更像是和朋友的一番有趣搞
笑的对话。因为他下个星期就回国的原因,手头上还
有很多事情要办,所以在和他商讨以后,我们决定把
对他的采访放到他两班交接的那1个半小时的空挡,
陪我一同前往的还有我们新加入的义工小洁。地点就
选在图书馆的星巴克咖啡厅 Starbucks,或许是为了
让他提提神吧!
姓名:毛亮
来自:鞍山
血型:AB
星座:狮子
专业:经济
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枪火
现阶段最想做的事情:回国
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足球教练
发生过最糗的一件事:被采访
最喜欢的一门课:Japanese Films
尖:怎么加入枫华这个家庭的?
毛:以前有个朋友在《枫华之声》市场部做广告,
我和他关系不错,然后他没有车,有时候就会
找我和他一块去。陪他去了几次,慢慢就和王
老师认识了。王老师说你要是愿意那你也来做
吧,我说好,后来就开始在这里干了。
尖:拉广告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很郁闷或者很挫折的
毛:肯定有。最初我们拉广告的时候,很多公司
不了解,用有色眼光看我们,觉得你来干嘛
来了,你来榨钱来了。但是后来只要我们一
提到,这本杂志所有的人都是义工,no pay
的,我们只是想更好的为这个华人社区提供
服务,他们就会很真诚地和我们谈,很尊重
我们。其实很多厂家都是主动积极,我们只是
去谈下细节,然后和他们沟通一下好怎么把广
告做到他们满意的样子。记得有次我和朋友一
起去给某公司谈,他们找我们做广告是因为觉
得看我们杂志的人多,而且对他们这样大的公
司来说这个广告费不算什么。不过问题就是我
们杂志2个月一期,但是他们的利率随着季节
的变动会做调整。可杂志有时候就没有办法跟
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讨论了很多次。由
于一些细节的问题,没有谈成。但现在有些广
告商家会主动上门来呢。
尖:还干过什么呢?
毛:后来王老师又说,你有车,帮着送点杂志吧,
我说行,就又开始送杂志的活儿。
尖:往哪儿送?
毛:我主要送学校附近这一块,像这几家华人开的
餐馆,奶茶店,诊所,超市呀这些。
尖:大冬天的,不觉得冷,不觉得辛苦吗?
毛:两个月就一次,咬咬牙也就过了。其实还真不
算辛苦,真的!
尖:干了多久了?又没有报酬,就没想过哪天太累
就不想做了吗?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毛:至少三年多了吧。其实我觉得我也没有做太
多。或者说比起有些义工来说,我做的不算
什么。而且通过这个杂志,对我自己也是个
提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吧,也扩展了自己
的交际圈子。
尖: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毛:比以前更有爱心了,然后也交了很多好朋友
尖:为什么说更有“爱心”?
毛:你想呀,我们都是留学生,不管来多久时
间,始终都想找个归属感。这边离家那么
远,起先关心你的朋友,互相帮助的朋友并
不是那么多。但是大家都想找这么样一个集
体,有温暖的感觉,而《枫华之声》具备这
样的感觉。她不单单是一个杂志社,而且呢
把我们这些朋友聚集在一起,贡献我们一点
点才干,一点点爱心。虽然有过困难,但是
大家总是同心协力来解决它,没有让你有过
孤立在外的感觉。
尖:《枫华之声》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
毛:我一直觉得《枫华之声》就是一个家庭,这
里有长辈,有兄弟姐妹,有志同道合的朋
尖:有没有干过什么任务让你觉得十分难忘?
毛:去年的中秋晚会,王老师委于我重任,让我
做策划。像节目需要多少,义工需要多少,
怎么分配,怎么安排。必须得从头跟到尾。
压力挺大,没有什么信心。包括到最后我才
确定说义工的人数和工作。在这里还要特别
感谢王智博,他是上两届的义工负责,他一
直在默默的帮我。嘴上说不帮忙,但他总在
我后面,我什么地方漏了,他就悄悄地给我
补上。挺谢谢他。
尖: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你自己的话,是什么动物?
毛:狮子吧。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比较双面的。大多
数时候挺好动的,喜欢和朋友在一起。但少数
时候也希望自己呆着。说像狮子应该是可能在
我内心深出还是比较自我的,像一般拿定了注
意,是不会改变的。
尖:来这7年了,觉得Winnipeg有什么变化吗?
毛:那个时候感觉特别好。才来那会,我们一共来
了8个人,都在UM,而且全住Homestay。在
我们之前也就来了3批人吧,加起来30多个
人,不到半年,大家全都认识了。而且那种感
情呀,特别像兄弟。那的时候在学校里听到说
中国话,都特别的兴奋。这种情况在03年,
04年就改变了,来这边的中国学生就多,我
们的队伍也就强大了。
尖:怎么想到来Winnipeg来?
毛:当时家里让我选地方的时候我就选的这,因为
我听说Winnipeg是为数几个不多的城市圣诞节
保证能下雪的地方。
尖:就冲这个来的?
毛:哈哈,怕热不怕冷。
毛:爱出汗。哈哈…… 其实吧,一直能在呆住的
原因是,我喜欢比较静的地方。加拿大很多地
方都去过了,最喜欢的还是几个比较美丽安静
的小镇,不太喜欢繁华喧闹的地方。
尖:才来的时候干过什么傻事没有?
毛:干过!我才来的时候想去downtown逛逛,那个
时候是春天,天气还挺好。但是我不知道坐车
只需要transfer就可以了,结果就不停的投
币,来回花了8块钱。直到上学遇到第一个中
国人,他就问我你怎么还投,才知道原来不需
尖:家乡有什么你最想念的吗?像什么好吃的特产
毛:我妈做的最好吃!
尖:这次回去呆多久?
毛:一个半月!
尖:计划去哪玩吗?
毛:四川,大连,北京,沈阳都会去。但主要回家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尖:几年没有在家过年了?
毛:7年了!来了这边就没在家过年过.都是暑假
回去的。所以一定要回去过年!
尖:好!那祝你这次回国旅途愉快!
尖:你和毛亮认识多久了?
易伟平:差不多在2001年就认识了。
尖:怎么认识的?
易:来这边一起上语言认识的。
尖:那这么多年认识下来,他在你眼中的优缺点分
别是什么呢?
易:我觉得他最大的优点是乐于助人,对朋友非常
的热心。感觉他好象脾气超级好,从来都不发
火的。缺点嘛,可能有点优柔寡断吧.还有一
个就是和你出来吃饭非不让你掏钱,弄得我都
不太好意思了,应该也算缺点吧!
尖:你们在一起做过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没有?
易:和他一起上班打工那段时间算挺有趣的,很多
壮观,往往是排山倒海的浩瀚,偶尔却也会是巧
夺天工的精致。
去 Siloam Mission 做志愿者的初衷,一部分是
好奇。好奇于为什么在加拿大还有这么多无家可归
者,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生活。
临出发前又增添了一份担心。因为也是刚刚从
义工守则中得知,倘若那里的人问我们过于细节的
个人信息,我们不可以回答,以避免以后有可能出
现的问题。这个极其谨慎的规定让我们多了一份忧
虑。毕竟,尊严与现实,两者的激烈碰撞究竟会让
一个人变成怎样,也许是不甚了解这个社会的我们
所难以预料的。
心中的忐忑似乎被证明有点道理。当我们端
着牛奶在各个桌子间来回服务的时候,一个年纪比
较大的老先生以命令式的口气让我们去给他拿个杯
尖:用一个词形容他的话,你会用什么词?
易:乐善好施!
尖:为什么用这个词?
易:主要是他老借我钱,老请我吃饭!嘿嘿,开玩
笑的。其实是我国语不怎么好,你让我一时半
会我也想不出来。
尖:那我给你时间,好好想个词!
易:(跑去查了半天词典)对朋友应该是"关怀备
尖:新年新希望,有没有什么对毛亮祝福的话语?
易:好人有好报!哈哈,别见怪,又开玩笑了。大
家都这么熟了,说不出来肉麻的话。最后说句
实在点儿的,赶紧找个女朋友吧!
  在采访的最后,毛亮和蔡云昱要我在这边转达
他们对《枫华之声》的新年祝福。祝福全体义工,
兄弟姐妹,还有长期支持,鼓励我们《枫华之声》
的好心人们,以及热心的读者们春节快乐,万事如
意,鼠年大吉!
- Siloam Mission 作义工有感
吴宸、王元、张裕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焦 点
子,仿佛没有一丝的客气;也有人询问一些比较详细
的私人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人似乎并不很珍
惜这些免费提供的食物,他们中间有人弃掉了不少的
剩余品……
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也都非常的友善,总是很有
礼貌地说着“谢谢”。
这丝潜在的不安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另外一种感
动,对在这里安静地长期辛劳的义工和工作人员们。
他们一直在厨房里忙里忙外,在我们离开时,他们还
得一如既往地为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晚上的休息做各种
这次我们十几个曼大学生,本来计划在圣诞节期
间来这里做义工的,结果申请到的日期却是比预定的
迟了十天左右。可以想象来这里的义工还是很多。但
即使每天好几拨人来,这里依旧秩序井然。我们所见
到的,不管是床铺,还是一些必备物品的摆放,都相
当整齐。显而易见地,留守这里的人们工作做的很出
在休息室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艺术品引起我们的
很大兴趣。它是一片片的石头所拼成的。近看,并不
能观全貌,只知道是一些块状的有颜色的石头;离远
点儿看,方知道其实这是一个很生动的印第安人像。
在我们眼里,留守这里的人们恰似这个艺术品,他们
平日做的事情,看似平常琐碎,但若联想起我们自己
的忧虑不安和更多我们都未曾想到的长期以来的所有
难处,现在所看见的这些点滴却在我们内心汇聚成为
一种让人澎湃的浩瀚。
相比我们,他们似乎没有了那份一时的好奇心。
我们更加相信,让他们如此持之以恒的是心中的爱,
不管这种爱是来自造物主,还是来自他们自己。
很容易就让人想起 Siloam Mission 里面的暂居
所(Hannah’s Place - Emergency Shelter)的创始
人,现年才12岁的小汉纳o泰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回答过程中重复了两次的一句话:“Just follow your
heart.”这是当她被问到如何给想做类似事情的孩子予
建议的回答。让自己的心去作主,不仅仅是小汉纳,
也是这里人们的心声。
每个月要到各地做三次演讲,还要不时与一些商
人共进午餐以获取更多赞助的小汉纳,没有诸如我们
的那些顾虑和担心,用心中晶莹剔透的爱和同情心,
感动了无数人,包括她父母,跟她一起去努力,创建
了这个暂居所并坚持继续奉献自己的所能做到的一
也是这个地方,给每个来这里的义工一颗颗滴水
藏海的心灵,提供了得以表现的舞台。
由“爱”担任导演的舞台。
作者简介:张裕,曼大研究生;吴宸、王元:曼
大本科生。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枫华博客”
热忱欢迎读者投稿或评论.
专栏拟每期刊发4-6篇原
创, 风格不拘, 选题不限。宗旨:畅所欲言, 言之有物, 百家争鸣, 理性
栏目电邮联系地址:
编辑:水墚
盛世之年的余虹教授以非自
然的方式悲壮地终结了他多姿多
彩的自然生命。 惜哉! 痛哉!
生与死是永恒的话题。物欲
一个人有良知的活着
尊严地辞世更难。余虹教
授的飞身而跃使我们震惊, 迷惑,
反思。如果说我辈对双料博士蒋
国兵在多伦多401公路上的纵身一
跃尚有市俗的蛛丝可寻;
功成名就的余虹教授的绝尘
而去则非常人所能理解。我只能
感谈世间少了一个醒客(think-
er),天堂多了一位智者。
余虹的博客我是一口气读完
的。读完之后,
对他的悲壮之举
有了些微的理解和更深的叹惜。
余虹博学多才,
事人性理解深透。可惜醒客往往
是孤独的。余虹过于清醒,
神的华山上登得太高太远,因而
灵魂倍加孤独,
内心极为痛苦。
他的飞身离去也许是一个痛苦灵
但却是我们社会的更
大悲剧。因为我们最缺乏的恰恰
就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为纪悼余虹先生,
华博客”特设余虹博文专集,
余虹的博客中(http://blog.voc.
com.cn/sp1/yuhong/)选载他的
四篇博文。“一个人的百年”是
余虹的绝世博文,
读之伤感而警
思。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余虹对恩
师石璞先生质朴的感情和敬重。
同时也更为悲叹他未能象他恩师
一样举重若轻地担当社会的重负,
让生命看到希望。
“ 有 一 种 爱 我 们 还 很 陌
生”给我们展示了博爱的至高的
境界。余虹对世俗之爱和神圣之
爱的阐述对深受几千年传统爱恨
情仇轮回不已文化浸淫的我们中
国人不无启迪。
“命运七七”是我读到的
关于七七年高考的最好的文章之
一。身为文革后高考黄埔一期的
作者在感恩之余,
了“七七年高考”这一重大历史
事件所代表的自然权利和绝对权
力的关系。余虹说得好“只有当
人们从对权力恩赐的感恩戴德中
摆脱出来而时刻警惕权力对权利
的剥夺时,只有当人们意识到维
护自己的自然权利是自己的天然
责任而不是等待权力的施舍与恩
赐时,只有当人们找到了一种有
效地确立与保护自然权利的现实
方式而抛弃权力膜拜时,命运的
转变才真正到来进行了。”
余虹,“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
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比较文学
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
论》主编,学术辑刊《问题》与
《立场》主编” ,
于2007年12月
5日13时,从自己家所在的北京世
纪城小区10层跳楼身亡。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Fenghua Blog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发生
的时候我正在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
者。一位凶手开枪打死了32个人,
凶手本人也饮弹自尽。刚听到这一
消息时有些震动,毕竟死了那么多
人,但震动很快过去了,因为这种
事听多了见多了;当风闻凶手是中
国人时有些不安,毕竟自己是中国
人,仿佛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但不
安很快消失了,因不久便有更正,
凶手不是中国人;再听说美国人在
悼念活动中连凶手一起悼念我惊讶
了,这惊讶久久不能平息。
一天在去波士顿大学的途中
一位同行的中国留学生对我讲了事
发第二天晚上他们社区的守夜祈
祷。她告诉我在守夜仪式上他们点
了33根蜡烛,为33个生命祈祷,这
让我惊讶。她向我转述了守夜仪式
上人们的悲伤以及他们的言谈,其
中一位牧师的话让我惊讶。这位牧
师看着33根蜡烛说:“这里的每一
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它们现
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
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
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
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
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
灵魂”。之后我又看了一些相关报
道,这些报道继续让我惊讶。在弗
吉尼亚理工大学4月20日中午举行的
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
敲响的丧钟是33声。次日,安放在
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半圆的石灰岩
悼念碑是33块,其中一块碑上写
着“日赵承熙”。赵
承熙的悼念碑旁边也放着鲜花和蜡
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其中
有两个纸条这样写着:“希望你
...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草坪上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是
33块,其中一块碑上写着“日赵承熙”。
我们熟悉的爱乃有分别的世俗之爱,不熟悉的爱乃无分
别的神圣之爱。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
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
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
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
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
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
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
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
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
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后来,我在网上和报上发现,
不只是我一个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做
法感到惊讶和意外,很多中国人都
如此。就在我听到那位波士顿大学
中国留学生对守夜仪式的转述之
后,我便打电话问了国内的几位研
究生和朋友。我的问题是:“如果
我们要为这次事件举行一个悼念仪
式,我们会烧几柱香?”他们几乎
不假思索地回答:32柱。当我告诉
他们美国人的做法时,他们也惊讶
了。于是,一个问题缠绕着我,让
我久久不能平静:“33”这个数字
为什么让我们惊讶?为什么我们只
想到“32”而想不到“33”?那让
我们惊讶和意外的“33”究竟意味
着什么?没有“33”的地方缺少什
么?为什么我们只有 “32”的悲伤
经验,而没有“33”的悲伤经验?
换句话说,为什么在我们的悲伤经
验中没有凶手的位置?为什么凶手
理应是愤恨的对象,而非悲伤的对
悲伤的经验起于爱,我们因爱
被害者而悲伤,当悲伤将凶手包含
在其中时,爱同样给予了凶手。我
们所惊讶并陌生的就是这种爱:对
凶手何以不恨而爱?这是一种什么
在枪击事件发生后,我们至
少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反
应:第一种是为受害者悲伤,憎恨
凶手,这是最为通常的悲伤经验,
它的前提是善恶区分,特点是爱憎
分明;第二种反应因受害者是敌人
而幸灾乐祸,这里没有悲伤只有快
乐,没有爱只有恨,它的前提是敌
我区分;第三种反应是 既为受害者
悲伤也为凶手悲伤,它的信念是一
切生命都有同样的价值,或者说生
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善恶敌我区分
的价值。我们熟悉第一、第二种,
而惊讶陌生于第三种。那第三种感
受与反应中就有我们不熟悉的爱。
于是我想问:我们熟悉的爱是什
么?它与我们不熟悉的爱有什么不
同?我们熟悉的爱乃有分别的世俗
之爱,不熟悉的爱乃无分别的神圣
一般来说,世俗之爱主要有两
种形式:1、以亲疏敌我区分为基
础的爱;2、以善恶是非区分为基
础的爱。第一种爱是最原始本能的
爱,是本能的自我之爱或自爱,它
的基础是利害关系,即对我有利者
爱,对我无利者不爱,对我有害者
恨;对我有大利者大爱,对我有小
利者小爱;对我有小害者小恨,对
我有大害者大恨。由于血缘关系是
最原始本能的利害关系,所以血缘
上的亲疏远近决定了爱的等差或爱
与不爱,而当亲疏关系恶化为敌我
关系时,等差之爱便转换成了恨与
爱的对立。通常的自私自利、狭隘
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
中深藏的就是这种爱,而所谓阶级
斗争中也活跃着这种爱。在这种爱
的背后可能潜藏着对他国、他族、
他乡、他人、别的阶级的疏离、冷
漠、甚至仇恨。这种爱是我们最熟
悉的爱,也是我们习以为常而在无
意识中践行的爱。在那种因受害者
是敌人而幸灾乐祸的感受中,我们
看到了这种爱的极端样式。第二种
爱是文明程度很高的爱,它的根据
是社会正义和道德善恶,即对义者
爱,对不义者不爱,对大不义者
恨;对善者爱,对小恶者不爱,对
大恶者恨。这种爱也是我们所熟悉
的,在为受害者悲伤而怨恨凶手的
悲伤经验中,我们看到的是这种
爱,在狭隘的道德主义情感和律法
主义情感中我们看到的也是这种
显然,让我们惊讶的爱是另
一种爱。这种爱超越了所有世俗之
爱的偏爱与选择,它不以亲疏敌
我,义与不义、善恶是非的区分为
前提和条件,它爱人如己,爱义
人也爱不义的人,爱善人也爱恶
人,“33”这个数字就是这种爱的
见证。这种爱只有爱而没有恨,那
是一种来自基督启示并在长期的信
仰实践中培育起来的神圣之爱。
一种“爱敌人”、“爱恶
人”的爱的确让我们惊讶,一
种“与恨彻底割断了牵连”的爱的
确让我们意外。尽管在我们的传统
中也有宽恕、大度、以德报冤、相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逢一笑泯恩仇的美德,但却是一些
太过脆弱的美德,它不仅缺乏强大
的文化观念支持和信仰实践的支
撑,更是在以牙还牙、爱憎分明的
腥风血雨中不堪一击。
“恨”是一种原始的非理性
情结,也是一种传统的道德理性情
结,它们都寄生于世俗之爱。爱亲
友与恨敌人二位一体,于是有“对
敌人的同情就是对同志的残忍”之
论;爱善人与恨恶人一体不可分,
于是有“疾恶如仇、爱憎分明”之
说。有爱就有恨,仿佛天经地义,
亘古不移。然而,十字架上的真理
却见证了另一种爱,一种与恨分离
的爱。耶稣说:“爱你们的敌人并
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祷告。┅┅天
父的光既照好人也照坏人;天父的
雨既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马太福音》)耶稣一生的讲道与践
行都在向人们启示这种无条件、无
分别、化恨为爱的爱。这种爱经过
两千多年的基督信仰传播,已成为
西方文明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并
铸造了一种相当普遍的信念和实践
态度,于是才有了“33”那个令我
们惊讶的数字。
一种化恨为爱的爱不是一种与
社会正义冲突的爱,不是一种不要
社会正义的爱,而是一种在正义的
要求与实施中将爱贯彻到底的爱。
一个有圣爱情怀的人也会主张惩罚
凶手,因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罪
行承担责任,这是社会正义的基本
要求,但他不会怀着对罪犯的仇恨
来实施这种惩罚,而是在惩罚中有
一种巨大的悲伤和怜悯,他会因一
个生命被罪行所毁而痛惜,他会为
罪人的不幸堕落而伤心。这种爱对
己是一种悲剧性的告诫,因为自己
也可能犯罪;对罪犯是一种同情式
的惋惜,它会撼动罪犯内心那顽固
的恨。与之相反,如果我们把惩罚
罪犯的正义要求变成对他的深仇大
恨,把对罪犯的惩罚变成一种泻恨
的方式,恨就不仅会中断我们对自
己可能犯罪的警醒,还会强化我们
由正义要求而滋生的恨。至于对罪
犯,这种恨会让他更为凄凉地走上
不归路,并与自己的恨纠缠不清。
其实无论是民众对凶手的恨,
还是凶手对被害者的恨,都可能是
一种出于正义要求的恨。赵承熙杀
人的直接心理意向是恨。 在遗书
中他说:“你们要什么有什么。光
有宾士轿车还不够,你们这些被宠
坏了的家伙,有了金项炼还嫌不
够,有了伏特加酒和干邑白兰地酒
还嫌不够,你们放浪形骸还嫌不
够。”在录像带上他充满怨恨地
说:“你们原本有1000亿个机会可
以避免今天这种下场,却把我逼到
墙角,让我只剩下一个选择,这是
你们自己决定的。”显然赵承熙的
恨出于他对社会公义和道德之善的
坚持,这种恨的积累使他失去了以
恰当的态度来对待不公与不善的
理性,最后致使他疯狂地走向犯
罪,并将这种犯罪看作是伸张正义
的壮举,为此他才说:“我死得
像耶稣基督一样悲壮,得以启发后
世的弱者和弱势族群。”赵承熙
的凶杀让我想起了三年前杀死四位
同学的马加爵。在执行死刑前记
者问他:“你是想通过杀人发泄什
么?”马加爵回答:“恨,反正
那段时间真的是很恨他们。┅┅他
们不光说我打牌作弊,而且说我
平时为人怎么怎么样。他们说的与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我一直以来想像中的自己很不同,
我恨他们。”记者又问:“有没有
想过去和他们谈谈,交换一下看法
呢?”马加爵回答:“没想过,不
可能的,当时只想到恨。┅┅那段
时间每天都在恨。必须要做这些
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
没去想。”在遗书中他说:“我决
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
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
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
人一个教训。”显然,马加爵的恨
也有道德正义的理由:人格尊严不
容侵犯,他也把杀人看作伸张正义
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非理性激
情,不管它来自何处,都可能导致
罪,尤其是来自正义要求的恨。历
史上形形色色以“正义之 剑”杀人
的罪实在是太多了,马、赵只不过
是其中的小巫而已。以伸张正义之
名而产生的恨可能导致十分邪恶的
罪,于是,爱的问题最终将我们引
向恨的难题。恨是一种非常隐蔽而
顽固的罪恶之因,尤其是在正义的
名义之下,因此,重要的不是道德
上的是非,而是心理上的爱恨。也
许,如何消除恨?才是杜绝罪恶的
首要问题。 显然,只有爱可以否定
恨并战胜恨,而恨不仅不能否定恨
和战胜恨,还是滋生恨的土壤,所
谓“因恨生恨”。世俗的爱恨情仇
之所以轮回不已,其主要根源就是
它们之间割不断的纠缠。中国几千
年的历史不就在这种爱恨情仇中轮
与33根蜡烛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马加爵被枪决后的骨灰至今还孤
独清冷地在那里没人收留,包括他
的父母。马加爵的父亲说:“骨灰
我们不要了,就当我们没有这个儿
子,让一切都过去吧!”马父真的
不想要儿子的骨灰吗?马加爵所在
村子的村主任马建伦对三年后来采
访马家的记者 说:“马建夫一家
老实本份,善良处世,但马加爵这
个事天下皆知,让全家背上恶名,
再把骨灰弄回来,他们怕再被人指
脊梁骨啊!”不单有普通人指脊梁
骨,还有社会机构的歧视,甚至执
行死刑也不通知家属。种种不光彩
的压力都让这个父亲难以坦然地处
理儿子的后事,以至于马加爵的姐
姐在听到弟弟被枪决后绝望地恳求
社会和人们:“我们会接受事实,
但却有一个请求:请善待我们!”
与马加爵家人的不幸遭遇相
比,赵承熙的家人就幸运多了。
因为在美国社会的大多数公众眼
里,他们也是受害者,甚至是更大
的受害者。当赵的姐姐代表家人
公开道歉后,马上有人在网上回
帖说:“这不是你或你家人的错
误。”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位波士顿
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还告诉我这样一
件事。有一次她和一位美国教授谈
起这次凶杀事件,脱口而出说这次
凶杀让32个家庭失去了亲人,这个
教授马上纠正她说:“不,是33个
家庭失去了亲人”。 对凶手及其家
人的宽容,在美国已是一种普遍的
社会精神。1991年在美的中国留学
生卢刚开枪打死了5名教师和同学,
最后自尽。事后第3天,受害人之一
的副校长安妮女士的三位兄弟就发
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公开信,信
上说:“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
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
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
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
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
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
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一个经过了神圣之爱洗礼的社
会,是一个共同以爱来承担罪恶与
不幸的社会,是一个化解仇恨的社
会,那里的人有福了;一个没有经
过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爱
恨情仇轮回不已的社会,在此人们
不仅世世代代饱尝了世态之炎凉和
仇恨的苦果,也混混噩噩地参与了
这种炎凉与仇恨的铸造。唉,十九
世纪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句又在我
的耳边响起来了:
既不了知痛苦
亦不懂得爱
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
还深深地藏匿。
这,还是中国人的历史命运
吗?什么时候那陌生的爱才会进入
我们的灵魂?才会成为中断爱恨情
仇轮回的力量?
2007/5于波士顿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Fenghua Blog
今年7月8日,我和同门师兄弟回四
川大学参加石璞先生百岁华诞的庆
典。22年前我随石先生攻读硕士学
位,是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得知母
校要举办先生百岁华诞的庆典,我们
同门师兄弟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回母校
为先生祝寿。见到先生那熟悉而年迈
弱小的身体,我们都百感交集,嘘唏
一百年是一个沉重的数字,尤
其是现代中国的百年,所谓多事多难
之百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的百年,
竟让一个弱女子扛过来了。她活着,
不仅活着,而且还有尊严地活着,身
上没有丝毫的悲戚与苟且。德里达在
去世前感叹所有的人都是缓期的幸存
者,他说生存即幸存,生存在死亡的
威胁中乃每个人的命运,只有那些幸
运儿可以避开自然与人世的威胁而幸
存。石先生是这样的幸存者吗?当
然。然而,是什么让她得以幸存?是
什么给她看似柔弱的生命以坚韧呢?
或者,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女
人,一个学者在中国历史上变动最大
的百年,在中国历史上灾难和不幸最
为深重的百年是靠什么力量、智慧和
耐心活过来的,并活得如此具有人的
就在去参加石先生百岁华诞庆
典前不久的5月16日,我所在的中国
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女博士生跳楼
自杀,去年的同一天新闻系的一位女
博士生跳楼自杀。这些年不断听到有
人自杀的消息,而且大多为女性。听
到这些消息,我总是沉默而难以认同
那些是是非非的议论。事实上,一个
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
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
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
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
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
一个人样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们每
个人只要还有一点人气都会有一些难
以跨过的人生关口和度日如年的时
刻,也总会有一些轻生放弃的念头,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说自杀不易,活
着更难,当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种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曾
提出一个无法选择的难题:活还是不
活?活下去就要“忍受人世的鞭挞和
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
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
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
小人的鄙视。”不忍受这一切而挺身
反抗呢?如果死亡真像一睡了之那么
宁静也就好了,但谁知道这一睡之后
会做什么梦?谁知道那死亡之地是个
什么样子?也许死比生更糟?谁知道
呢?因此,我们说那些活着的人和那
些以死反抗的人多少都是令人尊敬的
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决断和承担,
而不像那个丹麦王子停留在无解的思
虑中而放弃做人的责任。
在中国历史上灾难深重的百年
选择活下去,不是赖活而是好好地
活,这其间要忍受多少无法忍受的时
刻,要承担多少难以言述的痛苦,今
天我们已无法想象了。在石璞的百年
生涯中,革命、战争、改革、政治、
资本、主义、运动、敌人、人民、平
等、自由、民主、女权、解放、反
动、进步、国家、民族、中国、西
方、阶级、政党这些巨大的词眼曾让
多少弱小的生命为之激动和献身,石
璞也不例外。但令人惊讶的是,无数
柔弱的生命都被这些巨大的词眼压垮
了而石璞还健在,无数生命之火都在
这些词眼的巨大阴影中熄灭了而石璞
还自有其光彩。看到这个百岁老人得
体而整洁的衣着,看到她平和、安
详、自在而阳光的神情我便想起了一
个九十五岁的美国老太太。在波士顿
访学期间,我认识了这位老太太并在
同一幢房子里住过两个月。这位老太
太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阳光,在她身
上看不到任何老年的阴影与凄凉。她
的衣着总是生气勃勃而脱俗得体,她
的神情总是平静而充满喜乐,她说得
最多的两句话是“我能帮你什么?”
“最近我很忙。”的确,她把每天的
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不是在厨房和
餐厅里帮忙就是在附近小学做义教或
在教堂做义工,在儿子家过周末,在
教堂过周日。她的形象与我记忆中的
老太太出入太大。在我的记忆中,八
十岁以上的老太太大都风烛残年,日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落西山,起伏的皱纹和弯曲的身体上
布满夜的阴影,其孤寂、清冷与悲戚
的气息多少都会招人同情与怜悯。这
位九十五岁的美国老太太呢?她非常
阳光,见到她每每让我自己觉得有些
暮气沉沉和些许的自怜。这是怎么回
事?在与她的交往中我似乎明白了点
什么。这位虔诚的美国老太太在世靠
国家,去世有上帝,她没有生老病死
无着落的不安,换句话说,她的生死
是有依靠和庇护的。而一个中国老太
太呢?尤其是经过这一百年革命洗礼
的老太太,她靠什么消除那致命的不
德国诗人里尔克曾慨叹一切存在
者都处于无庇护状态,人尤其如此,
也正因为如此,人需创建自己的保护
以维护生存的安全。人的庇护从何而
来呢?现世的社会和彼世的信仰,前
者给人以生之依靠,后者给人以死之
希望。所谓善(社会正义与神圣信
仰)者非他,人的终极依靠是也。在
人类的历史上,人们以各种方式创建
着这种善,也以各种方式摧毁着这种
善。在中国历史上,人们曾创建了一
个以家庭、家族、乡里、民间社团、
宗法国家和儒家道德为社会正义的此
世之善,也创建了以各种民间信仰(
迷信)和道释之教为灵魂依托的彼世
之善。尽管这种善并不那么善,但好
歹还是一种脆弱的依靠和庇护,可悲
的是,近百年来连这种依靠与庇护也
几乎在革命与资本的折腾中消失净尽
了。于是,一个问题困绕了我:在石
璞这位中国的百岁老人身上怎么也有
那位美国老太太身上的阳光?那阳光
从何而来?在社会和精神庇护遭到严
重破坏的百年,她靠什么全身避害且
持守了生命之光?
1907年石璞出生于四川成都,
父亲是一位开明而具有新思想的小学
校长,姐姐与姐夫都是北大学生,与
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受其影响,石璞
向往新学,从中学开始便学外语,其
后上国立成都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四
川大学前身)外语系,毕业后从教一
年又碾转跋涉到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二年级插班就读。1933年石璞从清华
毕业到杭州省立一中教书,其间因翻
译出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狒拉
西》与希腊三大悲剧《阿加门农》、
《安提戈尼》《美狄亚》而蜚声学
界,1936年应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任鸿
隽之聘到川大外文系从教,其后60余
年都在川大,历任讲师、副教授、教
授,外文系副主任、代主任、中文系
文艺理论与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等
早年的石璞是一个标准的新青
年,甚至是一个愤青和女权主义者。
1920年代,她的祖母因她的母亲未生
男孩而要她父亲娶二房以续香火,对
此她非常愤怒,甚至不能原谅自己的
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她参与了进步
刊物《前进》半月刊的创办,并写了
题为《前进曲》的发刊词。抗战全面
爆发后,她参加了成都文艺界抗敌
救亡协会。主编《捷报》副刊“凯
风“,并在《工作》、《笔阵》、《
文艺后方》和《战潮》等进步刊物频
繁发表文章,还多次组织募捐、慰问
抗属、举办义卖画展等。解放后的石
璞与大多数新青年一样真诚地认同马
克思主义,她不仅是共产党的同路
人,还积极申请加入共产党。当然,
与大多数新青年一样她也经历了主义
与现实的分离,经历了理想的幻灭与
现实的痛苦,经历了志业、政治与权
力的纠缠。
石璞是一个欧美文学教授,从事
欧美文学的教学与科研是她选择的志
业。韦伯曾说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志业
应独立于政治和权力,是一种追求真
理的工作。 这种学术意识对现代中国
知识分子影响深远,并导致了他们的
书生意气与现实悲剧。其实,在一种
高度政治化的现实关系中,选择以欧
美文学为业就意味着选择危险。在极
左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国学/西学、
旧学/新学、欧美文学/俄苏文学的学
术关系背后是反动/进步、敌/我之政
治关系。在此,没有什么纯粹的学术
行为,一切学术行为都被政治化了。
在由历史发展的线行逻辑(反动/进
步)与阶级对立的政治逻辑(敌/
我)交织而成的政治法庭上,传统国
学当然是最倒霉的旧学,“旧”意味
着落后与反动,意味着封建阶级的意
识形态,因而是“敌”;相对而言,
现代西学是得宠的新学,“新”意味
着革命与进步,意味着资产阶级与无
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而是“我”;
而在现代西学中,代表无产阶级意识
形态的俄苏文学又比代表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欧美文学更为革命和进
步,因而前者又是“我”,后者则
是“敌”。
受这种政治逻辑的支配,在解
放不久的1952年,四川大学校方将原
在外文系的石璞夫妇调到中文系并任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Having a baby?
Prenatal Benefit ad
Publication: Manitoba Chinese Tribune
Ad size: 3 3/8” x 4 5/8
Healthy Baby community programs provide support to pregnant
women, new parents and their babies
>Wl_d]?W?XWXo?Y^Wd][i?oekh?b_\[$?D[m?XWX_[i?YWd?X[?Z[cWdZ_d]"?[if[Y_Wbbo?\eh?d[m?
fWh[dji$?J^Wj 1/4 i?m^o?j^[?>[Wbj^o?8WXo?Yecckd_jo?fhe]hWci?m[h[?Z[l[bef[Z$
>[Wbj^o?8WXo?Yecckd_jo?fhe]hWci?Wh[?\h_[dZbo"?_d\ehcWb?fhe]hWci?j^Wj?fhel_Z[?oek?
m_j^?ikffehj"?_d\ehcWj_ed?WdZ?h[iekhY[i?X[\eh[?WdZ?W\j[h?oek?^Wl[?oekh?XWXo$
Drop in to your local Healthy Baby group and you can:
?7ia?gk[ij_edi?WXekj?oekh?fh[]dWdYo"?oekh?XWXo 1/4 i?Z[l[befc[dj?eh?fWh[dj_d]?ikffehj
?;d`eo?dkjh_j_eki?idWYai"?jho?d[m?h[Y_f[i?WdZ?][j?_d\ehcWj_ed?WXekj?dkjh_j_ed?WdZ?^[Wbj^
?L_i_j?m_j^?ej^[h?ceci?WdZ?ZWZi?WdZ?jWa[?fWhj?_d?WYj_l_j_[i?m_j^?oekh?XWXo
It’s what’s inside that counts
?j 1/4 i?_cfehjWdj?je?[Wj?m[bb?je?^[bf?oek?WdZ?oekh?]hem_d]?XWXo?m^[d?
oek 1/4 h[?fh[]dWdj$??\?oek?b_l[?_d?CWd_jeXW"?WdZ?oekh?d[j?\Wc_bo?
_dYec[?_i?b[ii?j^Wd??)("&&&?W?o[Wh"?oek?YWd?h[Y[_l[?W?cedj^bo?
CWd_jeXW?Fh[dWjWb?8[d[?j?Y^[gk[?Zkh_d]?oekh?fh[]dWdYo?je?
^[bf?oek?Xko?j^[?^[Wbj^o?\eeZi?oek?d[[Z$
For more information
Je?b[Whd?ceh[?WXekj?j^[?>[Wbj^o?8WXo?fhe]hWc?eh?je??dZ?
ekj?WXekj?beYWj_edi?e\?>[Wbj^o?8WXo?]hekfi"?fb[Wi[?YWbb0
945-1301??_d?M_dd_f[]?
1-888-848-0140??ekji_Z[?M_dd_f[]?
www.manitoba.ca/healthychild??
eh?YedjWYj?oekh?beYWb?fkXb_Y?^[Wbj^?e\?Y[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命其丈夫李梦雄教授(也以欧美文学
为业)为中文系主任,名曰加强中文
系的工作。当时的川大中文系是国学
教授的云集地,派一对搞西学的夫
妇去“加强”和领导该地,隐约可
见当时的政治权力对国学与西学的基
本看法。对学术背后的政治,石璞夫
妇并不清楚,对复杂的权力纠葛他们
更无敏感。从表面上看,石璞夫妇得
到了校方的重用,成了领导眼中的红
人,但实际上,在中文系那历史深远
的权力关系中,他们成了国学权威的
异己。当超个人的政治权力将个人间
的学术关系变为政治关系之后,个人
之间的斗争就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
开始了。石璞夫妇与中文系一位国学
大师的积怨也许当从这一根源上来理
解,此一积怨让这两家对门邻里几十
年如隔千里,由此也可见石璞夫妇在
中文系的真实处境。正因为如此,不
到两年石璞夫妇又调回了外文系。
如果说,校方派石璞夫妇去加强
中文系的工作与领导表现了权力对新
旧之学的厚薄,石璞夫妇回到外文系
后的命运与专业调整则反映了权力对
欧美之学和俄苏之学的态度。1954年
石璞回到外文系并被任命为外文系代
主任,但不到一年,外文系停办。为
何?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川大外文系
其实就是英语系,而英语和英美文学
几乎就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象征。
外文系停办后的大批英语教师被派到
哈尔滨学俄语,外文系要办成俄语
系,因为俄苏文学表达的是无产阶级
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时代潮流与权力
高压之下,李梦雄教授在外文系复办
后改教俄苏文学,石璞教授则调到中
文系继续从事欧美文学教学,但开始
将教学与科研的重心转向文学理论。
1950年代大学里的文学理论其实是马
列文论的代称,搞文学理论意味着搞
马列。只有搞马列文论和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理论批判性地从事欧美文
学教学 与研究,石璞的工作才是合
法的。一些人指责石璞的《欧美文学
史》和《西方文论史纲》贴了很多马
列的标签,这种指责有一定的道理,
但也不尽然。首先,石璞对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是真诚信奉的,她并没
有违心地做秀;其次,她的著述的确
贯穿了对马列原理尤其是对历史唯物
主义的理解,并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当然,这种指责也挑明了某种无法选
择的命运。石璞说:“我一生最大的
遗憾是才能未能完全发挥,原本还可
以做更多事情,写更多东西的。比如
在我的《欧美文学史》中,有些艺术
性高的作家、作品没有写,或评价
少,或不够客观。当时只能那样写,
比较多地强调艺术性不符合当时的需
要,就不能多讲,不敢多讲,不然就
会被说成宣传封资修、宣传超阶级超
时代的东西,搞和平演变,那就担待
不起了。”
石璞不是那种挺身反抗的学术
勇士,也不是那种彻底拒绝而沉默的
思者,但却是一个尽可能真诚说话的
学者。其实,我们很难说这三者谁更
高贵。没有挺身反抗,黑暗将没有尽
头;没有彻底拒绝,谬误将四处泛
滥;而没有真诚地说话,即使是裹挟
在谬误中的真理和纠缠在政治中的知
识也会在无言中消失。1980年当我第
一次读到石璞先生的《欧美文学史》
时,非常激动,因为此前的外国文
学史著述十分稀缺,除了扬周翰等人
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外,别无系统
完整的相关著述。《欧洲文学史》虽
体大虑周,但只是一个详细的论纲,
作为集体之著述它也太过粗疏。相比
之下,我更喜欢《欧美文学史》,它
的个人著述性与详实细微使我获益良
多,尽管我不喜欢那些混杂其中的主
义话语。在我的学术记忆中,《欧美
文学史》始终是一个要不断返回的路
口,因为它启示我在一个沉默的时代
真诚说话是多么不易和重要。
在今天,要想象在一个政治化
的时代坚持学术所承担的风险已经很
难,在今天要想象在这样一个时代生
活的知识分子如何度过那些斯文扫地
的日子就更难了。石璞常说:“不如
意事常八九。”这就是命运。如何过
一种不如意的生活?是高漂在事事如
意的幻想中,还是切实面对不如意的
现实?是牢骚满腹地抱怨命运,还是
心平气和地承担命运?是在不如意的
生活中沉沦,还是在一种精神超越中
自持?石璞选择了后者,因此而走过
石璞的百年没有什么惊人的壮
举,她不是什么道德英雄,也没有什
么浩然之气和慷慨之节,但她有最朴
素的良善和最传统的智慧,仅此就足
以使她举重若轻,历险而在。1957年
石 璞 申 请 入 党 而 成 为 预 备 党 员 ,
1958年下放劳动接受组织的考验,在
转正会上有人批评她不揭发带队队长
男女作风的问题,没有政治觉悟,
对此,她保持沉默。结果她的入党转
正未获批准,一直到1980年才作为冤
假错案予以纠正。事后石璞很平静地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也许现在可以回到前面那个问
题了:在社会和精神庇护遭到严重破
坏的百年,石璞靠什么全身避害且持
守了生命之光?回望百年,从新青年
到红色教授,再到一个普通的老人,
那曾经让石璞热血沸腾的主义与真理
如烟而逝,惟有最朴素的良善与最传
统的智慧还与她的生命同在。那良
善与智慧是让一块石头成玉的珍宝
吗?“石璞”之名有什么微言大义?
一块对恶没有激烈反抗却有持久拒绝
的石头,一块对善没有悲壮献身却有
耐心执着的石头以她不绝的微光烁伤
我正在死去的心。也许英雄的时代早
就过去了,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
的英雄,日常生活的重负与担当落在
每一个人的身上,那些像石璞一样举
重若轻的人让生命看到了希望。
说不管男女作风的是是非非如何,干
预别人的私生活尤其是告密我做不出
来。有一次,与石璞一家结怨的那位
教授在下楼梯时仰天摔倒,她的女婿
将他扶了起来,她家的保姆说:“你
扶他做啥子嘛,他整你们整得那个
样子,让他在那儿呆着吧。”石璞
说:“人摔了,还是应该扶起来,他
做得对。”文革期间,面对各种委屈
与罪恶石璞既没有慷慨激昂地反抗,
也没有违心地附和,同样保持了沉
默。与一些惊世骇俗的道德英雄相
比,石璞的沉默仿佛是不道德的,但
谁又有权利为了自我的道德完善而在
极端危险的时候去连累儿女亲友呢,
这种连累道德吗?在世事喧嚣的百年
生涯中,石璞的基本情态就是沉默与
忍耐,默默地承担形形色色的不幸,
也默默地执受那最朴素的善。也许正
是这种沉默与耐心使石璞能历百年沧
桑而不倒。
如果说朴素的良善滋养着石璞
的内心,传统的智慧则是她抵御外来
伤害的法宝。石璞一生崇奉老庄,淡
泊名利,无心自然。解放以来的几十
年间,石璞的工资从未额外上涨,四
级教授的头衔一以贯之,而以她的成
就与资历争个二级教授额外涨几次工
资理所当然,但她不争,也不怨。像
很多知识分子一样,石璞多次被作为
改造对象下放到农村与工厂劳动,被
人吆三喝四做工拾牛粪,在文革中也
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惨遭批斗。面对
非人的凌辱与迫害,很多人都无法忍
受而发疯自杀,石璞终能泰然处之。
对石璞来说,一切是非利害都是身外
之物,不必上心,尤其是恶意伤心之
事,更不要上心。因此,无论白天的
处境多么险恶,晚上她都能呼呼大
睡。川大一位教授对我说:石璞低
调,所以长寿。此言甚是。但我要补
充的是:低调不低,所以高寿。
1977年,一个政策改变了一代
人的命运,有幸我成为其中的一
在很小的时候,我上学的
权利就被剥夺了。1970年,经过
三年武斗的停课闹革命后,四川
大巴山里的一个小镇复课闹革命
了。小镇上所有的同学都回到了
学校,而我却被学校拒之门外,
理由是父母有政治问题。父母有
政治问题,儿女就没有权利上
学。这是什么逻辑?当时我想不
通,至今也没有想通。
叫人想不通的逻辑迫使我
投亲靠友浪迹到湖北求学。在那
里我拼命改造自己,使自己成
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入了
团,做了团支部书记,还上了高
中。我很清楚,像我这样的政治贱
民上大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早
就放弃了这一奢望。高中毕业后老
老实实下乡,老老实实改造,老老
实实地望着县城的烟囱,梦想去那
里当一名工人。没想到1977年恢复
高考,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我
有资格考大学了,但初选政审时又
落选了。此间县淀粉厂来我们知青
点招工,按当时的政策,下乡两年
以上的知青才可以招工,而我们点
上只有我具备这一资格,心想天无
绝人之路,上不了大学当个工人也
可以。但公社某权力人士指示招工
“被剥夺的权利与被恩赐的权利是同一个权利,
凭此权利而生存的人被同一命运所左右。”
February/March 2008
www.fenghuavoice.com
Fenghua Blog
人员将这 个指标给另一位下乡不
到两年的知青,理由仍然是我的父
母有政治问题。父母有政治问题就
可以将他们的儿女逼上绝路,不管
他们自己怎样努力,这是什么天理
呀? 正当我身临绝境之时,老天发
了慈悲。1978年春扩大招生的政策
对我这样的“牛鬼蛇神”(年纪大
的、政治上有问题的考生)网开一
面,我被收罗进了大学,于是,我
成了77级的一员。
像所有77级的大学生一样,
政策神奇地改变了命运,也许政策
就是命运。我不仅上了大学,还读
了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博士学
位,成了体面的大学教授,这是我
在1977年以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事情。像大多数77级的大学生一
样我由衷地感谢那个伟大的政策和
制定政策的人,也像大多数77级的
大学生一样拼命地学习和工作以回
报自己的幸运。“77级”作为一种
光荣与幸运的标志在很长一段时期
笼罩了我的内心,然而,令人不安
的是梦。自77年的幸运以来,我常
常梦到在中学和在农村当知青的情
形,梦回那渴望上学与招工而又恐
惧政审的日子,那是个永远被政审
着、永远也没有上学与招工希望的
日子。就这样“我”被“77级”这
个符号一分为二了:一个“不幸的
我”,一个“幸运的我”;一个恐
惧不安的我,一个侥幸得福的我。
侥幸得福的我对我之所得充满感
谢,恐惧不安的我对我之所得心存
疑虑。前者在白天给我阳光,后者
在夜晚给我黑暗;前者让我感到命
运发生了改变,后者提醒我命运一
如暨往。如此双重的生存感使我对
“1977”或“77级”怀有非常复杂
的感受与体悟。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市面
上正热演印度电影《流浪者》。当
我看到银幕上的拉兹在教室里苦苦
哀求老师让他上学而被拒绝时,我
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地一个劲地往
下流。在拉兹那里我看到了自己,
只不过拉兹被拒绝上学是因为他偷
过东西,而我是因为父母的政治问
题。不管因为什么,一个问题一直
困惑着我:谁可以找个理由剥夺一
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随着阅历和
知识的增长,我慢慢知道了“自然
权利”是怎么回事。一个人上学的
权利不就是自然权利吗?即那种无
??枫华之声 2008年 第1期
2月10日出版
枫 华 博 客
条件的不能因任何理由而被剥夺的
1977年恢复高考让一代人成了
幸运儿,这一代人的感激之情是油
然而生的。但在感恩之余我们是否
更冷静地反省过自己的命运?恢复
高考和取消高考是什么关系?“高
考”是什么意思?除了很多别的意
思外,高考显然是落实每个人受教
育的自然权利的一种历史方式,具
体而言,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
历史条件下维护每个人公平竞争上
大学的自然权利。这种权利因取消
高考而被剥夺,又因恢复高考而
被恩赐。在此,重要的不是“取
消”和“恢复”这种具体的历史形
式,而是“剥夺”和“恩赐”的权
力机制。换句话说,由高考所指的
受教育的自然权利是由某个绝对权
力来定生死的,这乃是“77级”这
一历史事件最为隐秘的意义。
被剥夺的权利与被恩赐的权
利是同一个权利,凭此权利而生存
的人被同一命运所左右。从表面上
看,当权利被剥夺时你是不幸的,
当权利被恩赐时你是幸运的,但从
根本上看,你在剥夺与恩赐的轮回
之中。今天你被恩赐,明天你就可
能被剥夺;你这一代人可能被恩
赐,下一代人则可能被剥夺。一旦
人的自然权利成为绝对权力的掌中
之物,你的权利就是一个假象。也
许我们在得失之中的不安与恐惧就
置根于此?也许那不绝如缕的噩梦
警示着白天所遗忘的真实?
可悲的是,我们习惯了记住
恩赐而遗忘剥夺,更难以在历史的
轮回中体会命运的秘密。本来,每
个人的自然权利容不得任何权力的
剥夺,也无须任何权力的恩赐,但
人类的历史大多是权利被权力剥夺
与恩赐的历史,这就是所谓的野蛮
史。从根本上看,人类的文明史乃
是摆脱野蛮的历史,即从根本上改
变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的历史。可悲
的是,这一历史的发生是如此的艰
说到底,自然权利得不到
超个人与超集团的体制性保障,
而需要权力个人与权力集团的恩
赐,这是任何一个野蛮民族的命
运。“77级”是这一命运的突出症
候吗?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看到
了改变这一命运的希望吗?一种由
权力恩赐的权利随时都可能被权力
收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消除不了
的恐惧吗?何时我们才有不可收回
与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也许,命运的真正转机不在剥
夺与恩赐轮回转换的瞬间,而在自
然权利不被绝对权力任意剥夺和恩
赐的时刻。这一时刻有赖于一种意
识的觉醒,即不再沉迷于被剥夺的
哀怨与被恩赐的庆幸,不再将剥夺
看作不幸而将恩赐看作幸运(恩赐
的庆幸往往掩盖着剥夺的不幸)。
事实上,剥夺与恩赐都是同一命运
的表现形式, 而反省到自然权利的
不可剥夺性与不可恩赐性才是改变
命运的契机。为此,我们说只有当
人们从对权力恩赐的感恩戴德中摆
脱出来而时刻警惕权力对权利的剥
夺时,只有当人们意识到维护自己
的自然权利是自己的天然责任而不
是等待权力的施舍与恩赐时,只有
当人们找到了一种有效地确立与保
护自然权利的现实方式而抛弃权力
膜拜时,命运的转变才真正到来。
古希腊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
斯在他那个有名的命运悲剧《俄狄
浦斯王》中借歌队之口在剧终时
说:“忒拜本邦的居民啊,请看,
这就是俄狄浦斯,他道破了那个著
名的谜语,成为最伟大的人;哪一
位公民不曾带着羡慕的眼光注视他
的好运?他现在却落到了可怕的灾
难的波浪中了!因此,当我们等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经以为人生就这样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