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该如何用思维导图写作文入手写作文,会的告诉下,谢谢!

请修改一下我写的作文谢谢,要全部写下来哦,我会提高悬赏,还会给你们采纳(注:两张照片其实是连在一起_百度知道
请修改一下我写的作文谢谢,要全部写下来哦,我会提高悬赏,还会给你们采纳(注:两张照片其实是连在一起
请修改一下我写的作文谢谢,要全部写下来哦,我会提高悬赏,还会给你们采纳(注:两张照片其实是连在一起的,第二张图就是第一张的下半部分)我作业是再多的都没法做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却事看不清
图片可以放大啊
求求你了,给一下吧,改50字就行了,拜托拜托,我后面还有4个作业没写那,再加这个作文,我的天哪,
你什么也没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雅思小作文,请问一下下面这句话,改写一下,应该怎么写,谢谢!!!_百度知道
雅思小作文,请问一下下面这句话,改写一下,应该怎么写,谢谢!!!
雅思小作文,请问一下下面这句话,改写一下,应该怎么写,谢谢!!!the chart below show the main reasons for study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and the amount of support they received from employers.
我有更好的答案
(原标题:五一疯玩后游记作文该咋写(图))游记,是学生们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问题是英语作文,图片和补充上有提示,求大神帮忙写一下,谢谢!写好的有悬赏100_百度知道
问题是英语作文,图片和补充上有提示,求大神帮忙写一下,谢谢!写好的有悬赏100
问题是英语作文,图片和补充上有提示,求大神帮忙写一下,谢谢!写好的有悬赏100假设你叫李华,你的笔友在给你的电子邮件中说他学习成绩不好,并且在最近的考试中,数学和历史两门功课不及格,为此他感到沮丧。请您给他回信,内容包括:1、得知他学习不好。2、...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五、长话短说话缩写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原文:
   《苹果》
   苹果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物美价廉,家家都买的起,一年四季都吃得到。但是在我心中,苹果代表着我们全家的欢乐,有许多幸福的记忆。
   几年前,老师让我写一篇关于苹果的作文,妈妈为了让我写好,特意千挑万选,给我买了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个苹果像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红得发紫,而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为了让我描写动态的苹果,妈妈将苹果在餐桌上来回滚,突然“啪嗒”一声,苹果掉在了地上,摔成了好几瓣。我和妈妈吃了一惊,看看地下的碎苹果,又看看对方,不由得都开怀大笑。
   还有一次,妈妈教我用水果刀削苹果,妈妈削出来的皮是长长的一条,中间都不断。我学了半天,可是削出的皮,又厚又总是断,像在苹果上挖沟。最后,我生气地把刀子和苹果使劲一拍,不学了。这时,妈妈说:“儿子,你看,我给你变个魔术。”妈妈将苹果横着放在桌子上,从上往下一切,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苹果核是一个漂亮的五角星,是褐色的,有点发黑,每个角都是细细的、尖尖的。我来了兴趣,一连将几个苹果都横着切开,发现都是漂亮的五角星,原来苹果的核的形状是这么的美好啊,怪不得西方将苹果称为“智慧之果”呢!
   前年甲流流行期间,我感冒了,还没好利索时妈妈又病了。晚上,妈妈躺在床上,对我说:“儿子啊,妈妈真难受。”我听了,故意的跳起舞来,做出幸灾乐祸的样子。妈妈气得笑,爸爸也笑。爸爸让我给妈妈削苹果。我拿来苹果和水果刀,然后又拿来一个袖珍的垃圾盒。妈妈惊讶地说:“儿子,你是要用垃圾盒来给我盛苹果?”我“扑哧”笑了,笑的咳了起来。边咳边说:“什么呀,我是用它来盛苹果皮。”我削好皮,用牙签一口一口的喂妈妈,还不时的馋爸爸,室内一片欢笑,十分温馨。
   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点评:     大家来看一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我们暂且不说具体的细节。前几天,我也写了一篇关于“苹果”的故事,起因就是这个孩子的作文题。原来,这个孩子写苹果,就是写苹果。大家可能也从前面的情节中看到,孩子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写苹果,还专门拿了一个苹果让孩子观察。但是,可以说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写苹果就拿苹果来观察,这样来引导孩子是不对的。换句话来说,我们要孩子多观察,深刻的意思是什么?用眼睛看?大错!     什么叫观察?我们过去做过化学试验,要观察什么形状、形态、气味、响声?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我们人的感官有哪些呢?视觉系统、味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触觉系统、意识系统。再说一遍,这六个系统动用起来,是观察的意思。不能说只是眼睛看,才叫观察。     大家再看一下原文,我们一开始看觉得很生动,但为什么生动,生动在哪里?说不出道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哪些是眼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尝到的,哪些是想到的?请大家再回过头去看一看。     大家都相对的找到了,为什么生动,道理发现了吗?我们讲了生动性的问题,孩子的作文,如果写得不生动,怎么办?六根六尘!这是解决之道,也就是说,我们在引导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问他看到什么?还要引导他,想想看——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除此以外,还要深问——听到了什么,听到的像什么?闻到了什么,闻到的像什么?尝到了什么,尝到的像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闻到的苹果有一股甜味,但这股甜味里还有一股淡淡的香,这种香恰如其分,有如葡萄酒。比之于啤酒与白酒,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比前者弥久,但又没有后者浓烈”,用酒香来做参考、来做比喻,就又显出了一分生动。     这是我们对于苹果的形态的一种写法,现在,孩子的作文经过修改,有了大的提高,提高在哪里?就是从只写“苹果”,提升到了写“苹果的故事”。单纯地写苹果,虽然生动,但是苹果的故事,却更加感人。没有故事,感人就不存在。所以说,我们引导孩子,先不急着从细节上入手,先从大方向上引导,这是入门之道。如果说大家都去写苹果,描写苹果描写得比花还花,有意思吗?没有多大的意思!除了描写苹果,还要写苹果的故事。那就更加深入多了。     我们再来看结尾:虽然世界是有许许多多珍贵的、奇异的水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水果,还承载着许多欢乐。听我们讲完上述的,我们再来看结尾才知道,因为有了故事,所以结尾才有了意思,对不对?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故事,只有对苹果的描写,最后。我们的结尾会是什么呢_——苹果啊苹果,你真是一个好的苹果!这样的结尾有意思吗?所以,很多妈妈着急问,孩子作文的立意不好怎么办?立意里要有故事啊,没有故事,只有苹果,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苹果啊苹果,我的最爱!有笑的吗?:)     所以说,从苹果到苹果的故事,这是本质的提升,换句话来说,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谈提炼,再来谈修整。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才有意思;前者是方向,后者是脚步,方向不对,脚步迈快了,不就是颠南倒北嘛!在此,还是不忘痛批一下,小学老师让孩子们抄好词、好句,抄得孩子们都“近视眼了”,是不是这个现象很普遍?     好!这篇作文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文2(原文):     《我的小妹妹》(二年级)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妈妈辅导:     《我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前半句完全是她自己写的,我点评:嗯,这个头不错,简洁,开门见山。不过我问她:是不是得告诉人家一下,你那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多大了呀?所以又加了后半句。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在写之前,我和她讲了非常老师教过的“六根六尘”法,当然,没和她直接提这四个字,我在纸上把“六根六尘”分别指什么写给她看(“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看到什么,看起来像什么?听到什么,听起来像什么?闻到什么,闻起来像什么……),然后让她可以用用对称。黑珍珠啊,红樱桃啊,都是她自己想到的。写到耳朵时,很难形容,我就问她:妹妹的耳朵灵不灵的呀?有什么证据吗?这个“冲”字,也是她想的——原来用过“跑”,后来她觉得“冲”字更好,为下面的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做了铺垫。     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这“肉嘟嘟”和“白胖胖”也是她想出来的,她说,要对称,哈哈。又对她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后面的想象,是经过我的提示的。因为今天我妈刚好买回了莲藕,我问她,妹妹的四肢有没有点像藕节啊?然后给她讲了哪吒,传说哪吒的第二次生命,就是用藕做成的腿,用荷花做成的心……     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到门口来送我,一边挥手一边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也总是到门口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     这一段基本是她自己写的,我只是把有些词修得更简练点,比如说,她原来写: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步和跳,为了对称,建议她只用“跑和跳”;有了门口送,就有了门口接,对称块的体现,哈哈。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这个“脚”,和“头”对应了,表扬了她。写后半句时,我问她:你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妹妹吗?如果别人也喜欢的话,他们会怎么样啊?她说:羡慕。  
  老师讲评:     下面我们来讲评,讲评的目的,不是说孩子写得不好。昨天,收到这个作文的时候,很惊叹,惊叹孩子的接受能力,惊叹妈妈的辅导认真。这个孩子的作文写得相当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称的运用。对称的运用,就把文章的整体性、连贯性写了出来。二是“六根六尘”法的运用,就把作文的生动性表现了出来。三是“头、身、脚”的运用,就把文章的前后呼应、一体化表现了出来,显得集中,而不散乱,结构很严谨。这些优点,我们就不一一评述了。我们下面来讲,如何提高的问题。     在讲如何提高,我们的前提是尊重作者的思路,尊重作者的原文。我们可以重新来审视一下,作者讲了哪些?也就是说,我们来看一下整体的结构,整体的段对称。     这篇作文,小作者讲了三个方面,或者说,有三个对称段:一是妹妹的样子;二是妹妹淘气;三是妹妹爱运动。这样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还有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第一个,题目:我的小妹妹。这个题目,或者说这个主题,还有点平淡,不如起个《可爱的妹妹》。因为,我们读完这个作文,妹妹的可爱、稚嫩都显在纸面上。“可爱、淘气”都是可以的。     作文的第一句话——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开门见山。怎么样开门见山?方法很简单,作文的第一句话里,就要有主题——与题目紧紧相扣。就本文来说,第一句话里面,就要有妹妹两字的出现。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前三句话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话没有妹妹,那妹妹就让小作者拐跑了。前三句话,如果还没有妹妹,那第一自然段里,就要有妹妹。否则,小作者就找不着妹妹了。所以说,让孩子写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一定要开门见山。开门不见山,哥哥啊、妹妹啊、爸爸啊、妈妈啊,都让人给拐跑了。别说初中生,就是大学生也要这样啊。     我们来看看,前几天为大家提供的名家作品,都是开门见山的。朱自清先生的《春》,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香山红叶》中,杨朔先生是这样开头:“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绿》——朱自清先生,头是这样开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吴伯萧老先生的《我还没见过长城》,第一句话是开头: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我们再看吴伯萧老先生的另一个文章,叫《马》。开篇点题:“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     明白了吗?希望以后,大家再也不要问什么初中生、小学生适不适用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作文只有深与浅,没有适合不适合。小学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远”一些,初中生可以“让妹妹跑得近”一些。但开门见山,一出门,就要想着拉着“妹妹”的手。这个大原则,是不能变的。     刚才,我们讲了三个对称段,其中之一是描写妹妹的外貌。但在本文中,那个“小藕节”是不是长得有点远了?我们先来调整一下顺序,看是不是结构就完整了。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她的耳朵也很灵,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但是只要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感受到了吗?我们说完了第一个对称段,我们再来说第二个对称段。     第二个对称段,讲的是淘气的妹妹。但这里,小作者的帽子戴得有些歪。歪在哪?帽子戴的是“耳朵灵”,但衣服穿的是“妹妹很淘气”,帽子与衣服,不相配。似乎就是我们讲的,戴上太阳帽就要穿休闲衣;如果戴的是礼帽,但穿的是功夫衫,就不配套了。对不?     第三个对称段,帽子戴的是“妹妹爱运动”。但是衣服呢?讲的是自己上学与放学的时候,妹妹的送与迎,还是有些不妥,所以,还要动一下。     最后的鞋,写得好,做到首尾呼应,头与脚是相应的,配套的。好,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一些改动。     为了增加一些呼应性我们就拿准那个小藕节。因时间问题我们就粗粗地改一下,以这个“小藕节”为文章的核心,来写妹妹。  
  点评更改后的作文:     可爱的小妹妹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前几天刚刚两周岁了。     她的眼睛黑溜溜的,像一对黑色的珍珠一样;鼻子小小的,但是很灵敏;嘴巴红红的,看起来像红色的樱桃一样;最特别的是她的四肢肉嘟嘟、白胖胖的,像外婆刚买回来的藕节一样。     小藕节可淘气了。家里的电话铃一响,她就第一个冲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话筒,说:“阿姨,我是冉冉,你吃过了吗?”没等对方说一个字,就“啪”的一下挂了电话!     小藕节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跑和跳,有时还会连蹦带跳呢!每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她总是跑着跟着来送我,挥舞着胖嘟嘟的小藕节说:“姐姐,再见!早点回来哦!”等我回来的时候,小藕节也总是高兴得又蹦又跳地来接我,给我开门,并说:“姐姐,你回来了?”那个样子,会让我想起小哪吒踩着风火轮,急速飞奔的样子。     你们说,我的妹妹活泼吗?可爱吗?你们羡慕我有一个这样的妹妹吗?
  作文3(原文):     《残疾人的演出》(二年级)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打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     今天的表演可真好看啊,从这些残疾演员的身上,还让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还是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如果我以后碰到困难的话,也要和他们一样,敢于挑战,决不能放弃。
  妈妈辅导:     我进群听非常老师讲课快三个月了,但只限于把“饺子往茶壶里装”,自己慢慢消化,一直没能倒给女儿。暑假里,女儿的老师要求他们写五篇作文,到昨天为止,还一篇都没完成,我那个急啊……星期天下午,我终于抽时间用老师教的“头身脚”、对称和“六根六尘法”给女儿辅导,让她写了两篇作文(先用口说作文的方法)。而且,在写的时候,她也没感到写作文是个很难的事情哦。哈哈,好有成就感啊!    孩子的作文:《残疾人的演出》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她的初稿里没有这一句,我对她说:作文的头,就如人的头,要尽量想办法吸引人。妈妈有个提议:你可以试试用问句的形式来开头,是否更能吸引读者呢?然后她就想了这一句)     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初稿中,她只是写,看了残疾人的演出,没有提该艺术团的节目得金奖这一码事,我对孩子说:一般的人,看了你这个作文的“头”,会不会想:这估计是天桥上驼着背、瘸着腿、带着一只小猴卖艺的,那种没什么看头的表演吧?)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她原来写:首先出场的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小女孩,我问她:眼睛看不见,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呀?再来说一说,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朗诵诗歌时的声音怎么样啊?可以用用对称哦)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这个“刮目相看”是她自己想出来的,我着实地夸了她一番:宝贝,看来你积累的好词还不少呢,连这个词都知道!不过,你知道“刮目相看”的典故吗?她说不知道,然后我让她百度了一下,大致给她讲了吕蒙、孙权和鲁肃的故事;开始她没有提到断臂叔叔写的字如何,我说:这没有手的叔叔写的字,肯定不怎么样吧?——如果写得像蚯蚓一样的,那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做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节目有详写,有略写,对她表示了肯定。看了她的初稿,了解到她喜欢这个《千手观音》的节目,主要是因为她们金灿灿的服饰哈,不过也行,那就把服饰里的颜色都用金色来表达出来吧——原来只提到“金灿灿的帽子”和“华丽的衣服”。这个“金灿灿”和“两耳失聪”也是她自己想的,又对她表扬了一番,呵呵)     今天的表演可真好看啊,从这些残疾演员的身上,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如果我以后碰到困难的话,也要和他们一样,敢于挑战,决不能放弃。(这个作文的“脚”,基本上也是她自己写的,“自强不息”和“敢于挑战”是我加的,呵呵)  
  老师点评:     我们来讲评一下这篇作文。     孩子的作文好在哪里?大家分别都有很好的评价。我们来个总体的评述:一、“头—身—脚”的意识非常好,开门见山。这一点,我们上午讲得比较多。关于“开门见山”的问题,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面,还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二、“身子”也非常饱满。对于对称词、对称句有很强烈的意识。三、“脚”也知道如何立正。这些就表现在逻辑性、表达的准确性上。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孩子在哪些地方还有提高的潜力呢?我们还是要遵循一个大原则,在尊重孩子原文的前提下来点评、修正。作文中的“衣服”讲了三个场景,用我们的话来讲叫“三个对称”。这三个对称段,我们分别起个名字:一是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唱优美的歌;二是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来写诗;三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在跳舞。是不是三个对称段?这三个对称段,就是“身子”。什么叫对称,也就是我们前段时间不断讲的——对称,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小作者在“身”上用三个不同的场景、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写看演出。这样,就让作文丰满厚重了。所以说,对称的意义,就是把最有典型意义的人或是事表达出来。而不必把整个演出、每一出戏都写出来。这样,就有了详、略,有了重点与“轻点”。     那么,我们把作者要表达的这个对称,或是身子理解透了。我们再看这个作文的题目,还是跟上一篇一样——略显平淡。我们在对称上看到的是:一是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朗诵优美的诗;二是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来写诗;三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在跳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来定这样的一个题目呢——残缺的美。大家以为呢?我们以前讲过,如何辅导孩子写苹果?写的不是苹果,写的应该是苹果的故事。同样的,我们说是去看残疾人的演出,不如说,我们是去看残疾人演员的一种精神。那么这种精神是什么呢?且定名叫“残缺的美”,行不?     明白了这个对称结构、对称段。我们讲过,在全文用“头—身—脚”,在段里用“戴帽、穿衣、套鞋”,整个文章就结构严谨、表达有力、有功夫了。怎么样围绕着“残缺的美”来“戴帽、穿衣、套鞋”呢?详细的字、词、句,我们就不讲了,我们就讲大方向。     第一个对称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套这样的“鞋”呢?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过了一会儿,两边出现了很多的大姐姐,围着小女孩伴舞——失明的小女孩用她天使一样的声音为我们展示了声音美。     第二个对称段中这样套上“鞋”: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家长在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来。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写的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失去双手的叔叔用他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美。     在第三个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这样套上“鞋”: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他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欢快的跳起舞来,旁边还有两个老师在做手语,因为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失聪的小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歌舞美。     失明的小女孩用她天使一样的朗诵为我们展示了声音美;失去双手的叔叔用他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书法美;失聪的小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歌舞美。声音美—书法美—歌舞美,是不是对称?以上三个对称段,是详写。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些略写。可以这样来写:在整个演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独唱,还看到了独舞;不仅看到了合奏,还看到了独奏(这些是需要妈妈再帮着孩子补充的);——总之,这些身带残疾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艺术的美。     最后,我们来看结尾。原来的结尾,有“脚”的意识,这很好。但是结尾收在“面对困难,自强不息”似有不妥。因为“身子”并没有着墨于表现“面对困难,自强不息”,而是着墨于艺术的美。所以这个结尾还要调整一下。可以这样来写:今天的演出不仅让我们享受了艺术的美。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美是可以发现的,美是可以创造的。一个人如果有健全的身体,而没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心,那健全的身体便没有了精神;相反,如果一个人虽然残疾,但他却拥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的心,那这样的残缺,也是美的。这样是不是就更加统一、完整了?不是把帽子换大,是把帽子换得更合适。我们在书中就讲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对称,其实它的核心就是——字、词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我们既然定了中心是残缺之美,那么我们的字、词、句、块、段,就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样形成呼应,形成整体,才算得上严谨。严谨是什么?严谨,就是功夫。功夫是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东西。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讲的是一个大的结构,一个大的方向,不作细致地讲评。其实在每一个对称段里,还可以结合“六根六尘”的手法,把美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比如,第一个段里讲的朗诵,我们可以说“这动情的朗诵,仿佛天使之音”;还有那个舞蹈,我们可以说“千手观音真的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净化心灵、一尘不染的佛国世界”。希望梅妈,再细改。  文章不厌千回改。越改越是精品,就是要让孩子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吃透文章的精妙。  
  辅导后的作文:     《残缺的美》     朋友们,你们一定见过残疾人,但你们观看过残疾人的演出吗?今年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和外婆就带我去江北剧院看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据说这个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在全国各类文艺汇演中得了很多金奖呢!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她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诗歌《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她的声音既清脆又甜美,仿佛是天边传来的美音。这个失明的姐姐用她天使一样的嗓子为我们展示了声音之美。     最让我刮目相看的节目是《现场口书》。主持人叫一位观众到台上写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位失去双手的叔叔用嘴巴咬着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宣纸上写起了诗。听说他随便看到什么名字,就能现场写一首诗。他的毛笔字比有些双手健全的人写得还要好呢!旁边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叔叔在弹古琴为他伴奏,时而疾风骤雨,时而轻舒缓慢,他们两个配合得非常默契!从这个节目中,我看到了失去双手的叔叔也能用他残缺的肢体为我们展示书法之美。     我还喜欢小品《火红的玫瑰》、舞蹈《彩色的梦》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是舞蹈《千手观音》,演员们们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帽子,手指上带着金色的又尖又长的指套,还穿着一身金色华丽的衣服,轻快地跳起舞来。有时,高高低低地伸出了无数双手;有时,我好像又只看到一双手。我还注意到,舞台两旁有两个老师在打手语,原来,跳舞的都是两耳失聪的演员。这些失聪的演员们为我们展示了舞蹈之美。千手观音的舞蹈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净化心灵一尘不染的佛国世界呢。     整个演出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盲人阿姨的独唱,还看到了骑着轮椅的叔叔们的组唱;不仅看到了双人舞还看到了群舞;甚至还看到了舞枪弄棒的戏剧表演《樊梨花统领三军》呢!总之,这些身带殘疾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艺术之美。     这次演出不仅让我们享受了艺术之美,从艺术美中,我还得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美是可以发现的,美是可以创造的。一个人虽然有健全的身体,但如果没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心,那健全的身体便没有了精神。相反,一个人虽然残疾了,但他如果拥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的心,那这样的残缺,也是美的。  
支持下楼主,欢迎各方面高手来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学习一下。
  谢谢两个版主,谢谢,谢谢
  难得的好贴    学习中
  学习了,好帖。正愁儿子的作文写不好呢……
  作文4(原文):     雨(11岁、5年级)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     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落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     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点甘甜让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贯穿整个身体,会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伸开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     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夏雨消除我们酷暑的烦躁,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我,能不爱雨吗?  
  妈妈辅导:     1.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既然写雨,一开始就要点题,就是要写到“雨”。写作文之前,我告诉孩子,要写什么事物,尽量在三句之内就能写出来。为什么呢?我讲了今天老师讲评《我的小妹妹》中“开门见山”。怎么样开门见山?方法很简单:“作文的第一句话里,就要有主题——与题目紧紧相扣。就本文来说,第一句话里面,就要有妹妹两字的出现。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前三句话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话没有妹妹,那妹妹就让小作者拐跑了。”但是孩子问了一句,如果我写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前面不说他是谁,只说他各方面特点,最后像揭示谜底一样说,我说的这个人就是某某某呢?难道不好么?(这个问题,请老师明示。)     下文学用“六根六尘”来写雨,现在感觉我辅导的时候有些教条,孩子不是特别能一下子接受,恐怕还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声、味怎么结合讲给孩子,只是单纯强调: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再说。所以,孩子想半天写不出来,因为他无法单纯写一个方面,他觉得这些感觉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时,也在听到,那么看和听可以体现在一起,我觉得他的说法是对的,但我当时很准确给予孩子答复,不过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写的文字,写出来,总比卡住要好吧?     2.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算是视觉方面(雨落在地上、落在河里、落在花草上、落在人们身上。这是对称的写法么?)     3.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落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听觉与视觉(雨大的时候和雨小的时候,对称,雨点落在大树上、落在窗玻璃上、落在落叶上、落在屋顶上,是对称么?有没问题呢?)——嗅觉、味觉、触觉(写的少了点,主要是语言能力有限)。     4.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点甘甜让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贯穿整个身体,会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伸开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意识方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对称。辅导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对称,但同时告诉他,对称不仅是简单的字词、字数、含义的对称,更多是结构上的对称,即句子,段落,内容等的前后对称。  
  老师点评:     首先,我们还要讲点评的原则:看孩子最值得表扬、发挥得最好的地方,要看主流,看孩子的可取之处;哪怕只是一个好苗头,我们都要去表扬。这不仅是我们点评的原则,也是我们家长回到家要学习的原则。绝对不能以苛刻的心,对孩子一阵批头盖脸地训。实在地说,这些孩子的作文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要看到的是主流。所以,希望大家本着宽容、理解、赞扬的心来看孩子们的作文,来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昨天和今天,我们看了两位妈妈的辅导介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引导加表扬。所以我们要讲,即便孩子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也不能说你写得不好,你这个地方太死板,你这个词用得跟没动脑子一样。相反地,我们要说你这个写得很不错,但是不是还可以再提高一下呢?你这个词是动了脑子的,但你再想想,是不是还可以用其他更准确、更生动的词?总之对孩子要多鼓励,多帮助,少一些苛求。     我们在前面讲过,要制定一个孩子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外面当领导,在家里当户主。就是要以这样的口气——你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了吗?你是不是尽力了啊?你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懒,推一推,动一动;你怎么这么笨,笨得比“笨”还笨!这样说,谁要是还屁颠屁颠地,兴高采烈地去干活,不是装,就是病。对不?所以对于孩子的辅导,我们天天在讲“扶上马、送一程”,不要把孩子当曹植,生下来就能写七步诗。同样的,也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自己带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带。不要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有多好、多聪明、多优秀,那是别人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要是没有耐心,看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那孩子可怜啊,只有找骂、挨打的份。你把作文拿来,我一改,改得跟花儿一样的美,有什么用?这样改来改去,改得不是他自己的东西。     我们要看到的、要讲到的,是孩子真正的水平。点评、修改,是为了孩子还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是为了让孩子看到跳着脚够得着的那个目标在哪里——这是我们要讲评的目的。     我们回到正题上来,今天大家看到了这个作文,赞叹声多,羡慕声多。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大体来讲,有三个方面。我们简单地说一下:一是“头—身—脚”,像模像样。为什么说像模像样?作者有这个意识—开门见山;也有这个意识—回家关门。这个作文写的是雨,现在夏天了,雨水也多,所以小作者一开门“老天,妈,老天下雨了”。呵呵,绝不能这样说:“七月夏天,阳光明媚,心情不错,早点吃肉。昨天睡得不错嘛。妈,外面下雨了!”好笑吧,不能白笑,回家要记住这么辅导孩子哦。所以我们认为小作者“开门见山,回家关门”的意识很好。有头有脚,就显出章法来了。“头—身—脚”,看上去很分明。这些都是章法的体现,也就是文章结构性和逻辑性的体现。     当然,我们为什么说像模像样而不是说有模有样呢?不说真模真样呢?这是因为,这篇文字还是有一些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现在就来试分析——简单地把全文作一个压缩。     一、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     二、作文的“身”,分了三个对称段,用三个角度来写“雨之行、雨之声、雨之味”。     三、结尾写了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结论是——雨,让人爱。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对,有些唐突。别忘了,前面写的可是夏雨啊!我们这样来写文章的结尾是不是更好一些:一年四季,都会有雨。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虽然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虽然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虽然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但不如夏雨更富于变化、更充满音乐、更饱含激情。我最喜欢夏雨!这样是不是“头—身—脚”就一致了?所以我们说,作者的“头—身—脚”的意识是非常值得发扬的,但还要有一致性。那么,整体上我们看到这个主题明确了、中心突出了。其中的对称也好,“六根六尘”也好,围绕着这个来,是不是就锦上添花了?     好,我们现在来看“身子”。刚才我们简单地捋了一下:“身子”是三个对称段。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个对称段是“雨之行”(或是形),是用色法加意法写出来的;第二个对称段,写的是“雨之声”,是用声法加意法写出来的;第三个对称段,写的是“雨之味”,是用味法加意法写出来的。什么叫色法?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写下来,就是色法。什么是声法?就是把耳朵听到的写下来,就是声法;什么是味法?就是把尝到的写下来,就是味法;什么是意法?就是把想象中的、比喻中的、好像中的写出来,就是意法。     好,我们现在针对性地来回答当时妈妈在辅导孩子时,孩子提的一个很好的问题:下面学用“六根六尘”来写雨,现在感觉我辅导的时候有些教条,孩子不是特别能一下子接受,恐怕还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声、味怎么结合讲给孩子,只是单纯强调: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再说。所以,孩子想半天写不出来,因为他无法单纯写一个方面,他觉得这些感觉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时,也在听到,那么看和听可以体现在一起,我觉得他的说法是对的,但我当时很准确给予孩子答复,不过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写的文字,写出来,总比卡住要好吧?     这是当时孩子提的问题,也是妈妈困惑而不能解答的问题。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孩子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我同时听到了,同时看到了,同时摸到了,那怎么表达呢?这个问题,问到了深处,问得很实在。一方面,我们所谓的感受,必定是同时的。比如说,让开水烫了一下,我们除了感觉热之外,还会感受到水的液体形态。我们在吃烤红薯的时候,既会感觉到烫,也会感觉到软,也会感觉到香,也会感觉到甜,同时感受,这是必然的。但不要忘了,我们这是文字,不是动漫。动漫就不一样,有声、有影、有光。文字,只能是一句一句地来。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对不?     但孩子的问题正好引出了一个话题。大家先要感谢孩子的问题,不然这个话题也引不出来。什么话题呢?就是我们在“作文八法”里讲的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什么意思?什么叫意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系统地说。但简单地说,写作文是用文字来作画,作画就要体现此景和彼景的关系。通过摆关系,更好地把景物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就有了层次感。再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六个字:摆关系,讲意境。简单起见,我们就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的几个文字游戏来让大家感悟。     文字游戏:     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这是两句话,一个是讲天,一个是讲树;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绿色的。如果把这两句话简单一放,还显得不够力。可以再摆一下这两者的关系。可以写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出了那一份绿的生机。     我们再来玩两个文字游戏:     1.描写下雨:天,打雷了,下雨了。一个声法,一个色法。要是把这个关系再搭配一下,就可以这样写: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促着雨丝,好像一首交响乐。这样就成了三句话了。     2.写马路上的景: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相互追逐,还有在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这是三个事物。我们要是把这三个关系再统一一下,就可以写成: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相互追逐,还有在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
   车的快速、自行车的穿梭与行人的悠闲,构成了一个城市道路上快慢交错的动感。     这样辅导孩子,就有得写了。一句可以变两句,两句可以变四句。文字就是游戏。    
看了这几个文字游戏有收获了吗?有体会了吗?这样一摆关系,是不是就立体了、丰富了、更有字数可凑了?就不怕同时感受了?
  作文5(原文):     半截沟     前几天,小姨带我去奇台半截沟玩。那里是阿门的太奶奶家,有很多亲戚。     半截沟是个漂亮又好玩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沙子,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我玩得很开心!     最有趣的就数发现独角仙和摘大豆了。我在一间空房子里发现一只独角仙,它已经成了标本,和我的大拇指差不多大,它的头顶长着一个向上向后弯曲的尖角。我爱不释手地捧着它细细地观察,把阿门和尘尘哥哥都羡慕死了!     摘大豆也很好玩。我摘了很多饱满的大豆,一个大大的篮子一会儿就被我们装满了,真有成就感啊!回到家外婆把大豆煮熟了,我一尝,呀,还是我亲手摘的大豆好吃啊!     半截沟真是个好地方,我真想有机会再去!
  老师辅导:     这是一篇二年级孩子的作文,是一篇没有经过辅导的作文,总体上来说孩子的语文表达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讲的是一致的——现在的孩子,文字的能力或是潜能是没有问题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孩子不知如何表达罢了。所以我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强调,会说话的孩子就一定能写好作文。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该如何启发、如何引导呢?从本文来看,一个二年级的作文,能写得很有趣、表达得很通顺,这算是很了不起的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通过我们这个课传递给妈妈,再由这位妈妈传递给孩子——看是不是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水平的作文。     我们来看作文的题目,叫《半截沟》,这是一个地名,但是写作文的宝贝疙瘩呢,以为我们都知道这个半截沟在哪里了,所以就不再交待了。我们讲,作文的开始就是要从口述开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口述的时候,孩子心里会有一个假想的对象。那么这篇作文,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也要让他有个假想的对象——是跟谁说、说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所以这个时候,小作者虽然交待了半截沟是阿门的太奶奶的家。但是,我们全国的妈妈们绝大部分不知道这个太奶奶在哪里,对不对?有笑的吗?     由此,我们还是要讲一下,《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这本书里我们选的范文是非常有意义的,有的时候我会自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与其说是一本讲作文的书,不如说是一本讲作文的资料书,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里面选的文章,有许多值得品味、细读、精读的地方。有些妈妈问,能不能推荐一个书目,让孩子来读?个人来看把书中提供的范文精读了,细品了,这个水平就是一个大提高。     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引用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个文章,我们在讲课中多次提过,有的时候是从对称的角度讲的;有的时候是从逻辑的角度讲的;有的时候我们是从如何开头讲的;有的时候我们是从如何着眼与着笔讲的。今天,我们就从着眼与着笔来讲,头几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滕王阁所在的地理位置,大体的意思是说,滕王阁在过去是在豫章这个郡所辖的地区内,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这个地方。用天上的星星来作参考的话,是在翼轸这个地方;用地上的位置来看,它接连着庐山与衡山。这个位置“襟三江而带五湖”,同时,还与荆楚与瓯越有关。大家看,一个阁楼的地理位置,除了用对称来表达,更用星宿、山川来表达,是不是就是着眼很大,很开阔?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两个人到北京逛街,走散了,我们通常是不是会找一个显著的地标来共认共识?我们总会说:“我在天安门,你来找我。”“我在天安门城楼跟全国人民招手。”这样,是不是就好找?如果我们说,我在张三小街、王二麻子小笼包子铺下等你,这两个人还能找得着吗?     所以说,我们通过《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不是想让大家学地理,而是说尽量让孩子写得大气,写出来我们就能找到太奶奶的家,对不对?现在,这孩子写的这个地方,到底是在河南、还是在河北?是在山东、还是在山西?我们都不知道啊!这让我们怎么知道奶奶的家呢?对不?有启发吗?     我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书中是这样写的:从北海的冰雪,写到,没有到过北方的南方人,不会想象到它的伟大,以小见大,写的开阔,作参考,效果就显得很大气,如果说一个地方在牛家路王麻子小街张四包子铺下,谁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     再举个例子。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在什么地方?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大致的意思是,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郡府,天上的方位属于冀,轸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联结者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用天上的星宿来当坐标,用地上的衡、庐两山来做对照,用三江五湖,楚荆吴越来……现在明白了吗?好,我们是不是可以知道,这个地理位置是有的可写的。     第二点,我们看到这个沟叫半截沟,这个名字挺好玩的,不是“地沟油”的沟,也不是“臭水沟”的沟,而是“半截沟”的沟,多有意思啊!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半截沟?一定是有原因的吧,小作者为什么不照顾一下我们全国妈妈们的好奇心呢?希望小作者在下次修改的时候,一定要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这个沟一定是有故事的。其实,我们通过原文,原文中讲到——“半截沟是个漂亮又好玩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沙子,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我玩得很开心!”通过这一段文字,我们是能感到这个地方一定是有故事的。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呢,这个沟是太奶奶的老家,如果我们没有理解错的话,是不是作者爸爸的奶奶?是不是?(哦,那我们没有理解错,恩谢谢)那这个地方与爸爸有什么样的渊源呢?与小姨有什么样的渊源呢?这个地方,在去之前爸爸或是小姨有没有讲过有关他们自己与这个半截沟的故事的回忆呢?(半截沟是孩子的小姨夫的外婆家所在地,可能小姨夫对这里是有些儿时的记忆的,以后孩子出去旅游,是否应该让他多留意一下旅游地的“故事”——阿布批注)     讲到这里,我们再来小结一下,来捋一下思路:一、半截沟的位置;二、半截沟的历史;三、爸爸或小姨讲有关半截沟的故事。     是不是这样一捋,按着这个思路就会丰满厚重很多?我们是不是还记得,在讲《苹果》的时候,我们说不能只是写苹果,我们要写的是苹果的故事。同样的,《半截沟》不能只是写半截沟,而是要写半截沟的故事。     前几天我们为大家提供的名家作品的目录——在共享里有,大家看一下《我还没有见过长城》,或是《马》,或是《话故都》这些名文。讲的都不是简单的长城,也不是简单的马,更不是简单的故都,而是长城的故事、马的故事、故都的故事。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看小作者写的摘大豆、吃大豆。显然地讲,这个摘大豆、吃大豆与半截沟的相互关联并不是很大。如果说,假设这个“半截沟”的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大豆,那倒是可以这样续写下去的。如果说没有特别的关联,那么作为一个小插曲,作为一个去半截沟旅游很美好的回忆,不妨略写一下。    
我们来讲第四点,也就是我们在书中讲的作文第五法。“第五条:对比鲜明,写冷以热——红烧肉好吃,不妨先尝白菜梆子。”什么叫对比鲜明,写冷以热呢?举个例子来说,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风雪交加可斩百草,本来讲的是寒冷环境恶劣天气,但作者反其道而写,“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却写出了春天的气象。     登山要选择好天气,但作家李健吾也是反其道而写了一篇《雨中登泰山》,别有一番意境:“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万紫千红纵然是红,万绿丛
   登山要选择好天气,但作家李健吾也是反其道而写了一篇《雨中登泰山》,别有一番意境:“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万紫千红纵然是红,万绿丛中一点红有时却更可以突出红。有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冷以热,写黑用白,写动以静,写大以小,反其道而行之。红烧肉好吃,但我们完全可以在写红烧肉之前先写写白菜梆子,有菜有肉,更有营养。     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这个“半截沟”,有豆种、有豆摘、有豆吃,那猜想可能是乡村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又多了一条思路。在不浪费原文的基础上,我们正好写一个与城市比较的半截沟。     如此,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一、半截沟的位置;二、历史的半截沟;三、有故事的半截沟;四、与城市比较的半截沟。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也是小作者得出的结论:半截沟真是个好地方,我真想有机会再去!     我们再去试想,我们说的一、二、三、四这四条线索是小作者的能力不能企及的吗?绝对不是!如果我们的妈妈能够适时地、恰当地引导,孩子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是一定能提高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写中学、学中写”的一个完整过程。    
现在不是考试,我们没有必要用考试的心态去想——我现在说多了、讲多了、辅导多了,考试怎么办?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心态是杞人忧天、杯弓蛇影的。还是那句话,不要把自己当曹操,不要把孩子当曹植,扶上马,送一程吧。我们希望这位阿布妈,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把孩子辅导好,我们群里的所有人拭目以待,孩子一定会写好漂亮的作文。  
  学习了,谢谢。
  感谢楼主的分享,进群学习后收获很大。  感谢非常老师的付出,让很多妈妈找到了辅导作文的妙法。
  谢谢您。非常感谢。
  好帖!学习!
  谢谢楼主的分享!非常老师的精彩点评,让许多不知如何辅导孩子写作的家长们,看到了曙光!期待楼主的更多分享···
  作文6摘葡萄(原文):     《摘葡萄》     今天,小燕子艺术中心组织我们去晶达生态葡萄园摘葡萄。     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葡萄的颜色有紫色,半青半紫,青色还有红色的。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让人直流口水。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葡萄的根又粗又难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放进了袋子里。摘完葡萄,我品尝了葡萄。剥开皮,肉是嫩嫩的,吃进嘴里,是水水的。     最后,我们愉快地回到了小燕子艺术中心。
  妈妈辅导:     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作品,我们来看妈妈的辅导过程。以下是妈妈的话。     孩子今天拿回来在学校写的三篇日记,这篇是我觉得最好的一篇,以前常常也会和她说起老师教的手法,还有关于头、身、脚。但一直没有拿个例文细细地说给孩子听,我觉得孩子现在会写,但不理解结构,以后就会觉得越来越难写,所以趁今天这个机会,刚好边学边修改了。     首先,我感觉孩子写的意思很清楚,所以先表扬一番,然后趁机开始说头、身体和脚的问题了。拿了一张空白的纸,我先在纸上列了三行,第一行:头,开门见山,意思清楚。第二行:身体,让她自己找,自己写了哪几方面,孩子回答:葡萄的颜色,形状,怎么摘的,还有吃的味道,我就在纸上划了一个大括号,给她分析了。     我说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小段:第一小段是写看到的情景。“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葡萄的颜色有紫色,半青半紫,青色还有红色的。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让人直流口水。”第二小段是摘的情景“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葡萄的根又粗又难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放进了袋子里。”第三小段是吃的情景“摘完葡萄,我品尝了葡萄。剥开皮,肉是嫩嫩的,吃进嘴里,是水水的。”     讲完这些孩子显然不知道自己原来写的有这样的规律,开始有点明白怎么回事了。然后,我又学着老师讲的,给孩子分析身体部分的第一小段,我说你看见的情景除了颜色,形态,还有什么呢?因为孩子摘完回来的时候,曾和我说起过那里什么品种是什么味道的,还说葡萄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味道。所以我一提,她就说接下去说了“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葡萄有好多种口味,有玫瑰味,草莓味,还有牛奶加冰糖味,品种也很多,有金手指,红地球,醉金香,巨玫瑰......可好吃了,”  
我接着又问了,你一下子看到了这么多葡萄,有啥感觉呀?她说了一句是葡萄的王国。所以修改后的第一小段就变成这样“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感觉进入了一个葡萄的王国。葡萄的颜色有紫色,半青半紫,青色还有红色的。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长得长长的尖尖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红红的亮亮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葡萄有好多种口味,有玫瑰味,草莓味,还有牛奶加冰糖味,品种也很多,有金手指,红地球,醉金香,巨玫瑰......可好吃了,听得让人直流口水。”    
讲这里的时候,又重点说了下对称手法。我告诉她,你看,妈妈还没完全学会对称,你居然都用上了,然后让她自己找了一下哪几句是对称句。孩子听了挺高兴的。接着和孩子一起看了第二小段“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葡萄的根又粗又硬,十分难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放进了袋子里。”说实话,我感觉可以再写得详细点,因为摘才是重点,但自己水平不够,不知如何下手,所以我暂时不动,还得再想想。最后第三小段,“摘完葡萄,我品尝了葡萄。剥开皮,肉是嫩嫩的,吃进嘴里,水水的。”先拍了一通马屁,后面两句写得挺好。  
接着,因为我不了解当时去摘的情形,所以我问了一句,可以随意吃的吗?孩子开始罗里罗嗦的和我讲当时的情况了,说是大家都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吃的。反正偷吃得挺高兴,我说那可以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要突出你是怎么个偷吃法。“摘完葡萄,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又偷偷地剪了一大串紫得发亮的葡萄,蹲在地上美滋滋地品尝起来。”“美滋滋”是我给加上的。再接着就是那句拍过马屁的句子了,我和她又重说了关于“看的、听的、闻的、尝的、感觉到的”(这个作文修改后,为了加深理解,又学习了老师那篇雪花)。然后,我说看你这么一写,我好像闻到了葡萄的香味,孩子就说了,是香香的,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啥都上来了。“剥开葡萄皮,肉嫩嫩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进嘴里,水水的,吞进肚子里,甜甜的,味道真美啊,我吃得上瘾了。”     讲完这些就到了“脚”的地方了,我说这个“脚”好像站得不太稳,回想起孩子昨天写的一篇童话,我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给我打马呼眼,说这是婴儿的脚还不会走路。我发现凡是出游的日记,她的结尾几乎只有一种模式,就是今天玩得好开心呀,或者,我们快乐的回家了,之类的。所以我想让她往深一点的层次去想,就问她,你要是种葡萄的人,你看着满架子的葡萄,你会怎么想?她说高兴呗,我又问那是不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呢?她说是呀,种的人很高兴,我们摘的人也很高兴。最后结尾句就这样在我的帮助下挤出来了。“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说实话,改是改了,我心里还没底,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就等老师先把我扶上马了。     还说点昨天讲完这篇作文后的事,由于孩子对于头、身体、脚有了一个概念,所以我引导孩子以后写之前可以学着妈妈这样列个提纲,孩子说还是先画一个简单的画吧,一个圆头一个椭圆形的身体,和一双脚。如果头交待清楚了,就给画上的头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如果身体写得简单就只能涂上一种单一的颜色,那样衣服就不漂亮了。所以身体要多写些几个方面,可以用上多种颜色。至于脚上的鞋子就看衣服的色彩去搭配了。听她讲完这些,我觉得她理解了,然后我们学了一篇梅妈孩子写的《我的小妹妹》,让她口头列个我的爸爸的提钢出来,她说到开头先写我有一个怎么样的爸爸,身体部分先描述爸爸长得怎么样,然后性格怎么样(她说到爸爸有时对她很好,有时对她很凶,我说这就是对称,分两个方面去讲很好)。还有最喜欢干什么,最后就是结尾了。听她这么说完,我觉得我可以和她一起进攻下一个目标了——如何用对称和“六根六尘”法,把作文写得更生动。所以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让她学习昨天老师讲解的《雨》,然后也学着写写。  
  老师点评:     刚才大家也讲到了,这位妈妈很用心。    
这就是我们不断讲的“扶上马,送一程”。写作文的事,大家一定要趁早,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必定是“感觉”很难,但是一顺起来了,后面就好办了。这也跟我们挖坑种树一样的,头几锄是最难挖的,挖开个坑,到后面就松了。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妈妈的思路很清楚,换句话说,妈妈也理解了所谓的段对称在“身子”上,有三个对称的段:一是看葡萄,二是尝葡萄,三是摘葡萄。这个思路,或者说这个结构一搭起来,至少可以保证不走题,不跑冒滴漏。在妈妈的辅导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孩子写这三个方面是无意识的,但妈妈一总结、一归纳,孩子就明白了。实在地说,我们其实就是要把妈妈的这个总结归纳能力、意识转化给孩子,孩子的能力就提高一大块。大家算算账,这个能力的提高是不是比抄词、抄句来得实惠?大家再算一个账,抄字、抄词抄六年,与把这个结构认认真真地搞半年比较,哪个效果更好?哪个效率更高?     这里面,妈妈更有一个清醒的意识,那就是头、身、脚与戴帽、穿衣、套鞋。我们昨天讲过,对称有四个: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最重要的是对称的段,其次是对称的块,再次是对称句,最后是对称词。对称段通常是在“身”上表现出来的,这个能体会吗?     那么我们来看这位妈妈后面的辅导:画了一个小人。画了一个图形,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也在讲,《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其实没有什么高妙的理论。现在有关写作的理论书多如牛毛,问题在于,这些理论书大都是求深、求玄、求难;而我们的不同就在于低下头、俯下身、弯下腰,去说孩子听得懂、接受得了的话。所以,有的妈妈会害怕,说理解老师的东西,怕理解不深、不透。这个怕什么?!没有什么可怕的!孩子能听懂,孩子能接收,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我在微博里讲了一段话:“扶上马,送一程”,这一个扶字饱含了多少辛勤与耐心。当孩子学走路时,我们是如何地搀扶他,当孩子学说话时,我们是如何地叮咛他。相对而言,孩子稍一大,我们却不扶了,很多家长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是:自己的心硬了,而误以为孩子的翅膀硬了。我们现在总是以为孩子一上学了,以为孩子翅膀硬了,老是希望孩子独立、独立,老是觉得孩子应该独立了,或者说会这样想:现在不锻炼他独立,大了以后怎么办?这都是害的急功近利的病,这个病会让我们大家心肌梗——心太硬。    
再看一段微博:【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一个孩子要上路去远方,我们做家长的都会如诗中写的一样,加班熬夜为孩子制作干粮、准备盘缠。那么,孩子要在作文这条路上上路了,妈妈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孩子,别说是出远门,哪怕就是一个春游、一个军训,我们是不是这个临行密密缝的心态?但是我们的孩子现在要在作文的路上上路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准备一些干粮呢?这个干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身的提高。为什么我们在讲作文、讲技法之前,不断在讲“扶上马”,不断讲怎么辅导,这是关键。一当甩手掌柜,那就“欧”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不是一般的明白,是要二般、三般的明白。  
  点评后的作文:     《摘葡萄》(修改后)     今天,小燕子艺术中心组织我们去晶达生态葡萄园摘葡萄。     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感觉进入了一个葡萄的王国。葡萄的颜色有紫色,半青半紫,青色还有红色的。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长得长长的尖尖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红红的亮亮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葡萄有好多种口味,有玫瑰味,草莓味,还有牛奶加冰糖味,品种也很多,有金手指,红地球,醉金香,巨玫瑰......可好吃了!听得让人直流口水。     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葡萄的根又粗又硬,十分难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放进了袋子里。     摘完葡萄,我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又偷偷地剪了一大串紫得发亮的葡萄,蹲在地上美滋滋地品尝起来。剥开葡萄皮,肉嫩嫩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进嘴里,水水的;吞进肚子里,甜甜的,味道真美啊!我吃得上瘾了。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老师点评:     经过辅导、修改,大家也大体看到了这个作文的进步。刚才有妈妈问,对于低年级的、低段位的,是不是就不必“六根六尘”了?这个孩子是一年级的,色法、意法、味法都用上了,怎么能说低段位的就不用呢?越是低段位,孩子的想象力越是强,越是要发挥,越是不能抹杀。这个不是用得上用不上的问题,是保护不保护的问题!这篇一年级孩子的作文的评价,不用多说,一个字,“好”!    
这是总体的。那么为了说明“六根六尘”,我们在尊重作者的基础上,来作一些适当的引导。“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感觉进入了一个葡萄的王国。葡萄的颜色有紫色,半青半紫,青色还有红色的。”这一段,我们讲,是色法。有朋友拿到书的,在书中,我们讲这个“六根六尘”是基础的,是基本的。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色意通用”。或者,在书中我们是这样表现的,举个例子来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色法、意法。这是荷塘月色的一句话,树色是阴阴的,这是色法;象一团烟雾,是意法,也就是说色意通用。我们来看小作者的原文,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葡萄的颜色有青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青的如碧玉,红的如炭火,紫色的,如夜明珠一般最是夺目。如何?不是要你去想,而是让你去引导孩子,问孩子,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啊?还有什么颜色啊?这些颜色像什么啊?这是不是就好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段: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长得长长的尖尖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红红的亮亮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大家看到了,这是什么法?色意啊。我们前两天讲了一个意境,什么是意境呢?就是摆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看,这样摆摆行不行?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长得长长的尖尖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红红的亮亮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像各色各样的星星。钻到葡萄架下,抬眼上望,有月亮,有太阳,有星星,还有绿色的云彩。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宫中一般。行不?     就着这个例子我们再说一下,什么叫意境,就是摆关系。这个关系怎么摆?这里一开始,分别讲了三样东西:月亮、太阳、星星。所谓的摆关系,就是把分别写的这三个东西再配置在一起,打成一个组装的“物件”。所以说我们理解了这些基本的原理是不是就如同作画一样的,先是有黄色、红色、绿色,然后就用这个黄啊红啊绿啊,涂啊抹啊。同样的,孩子不是没字可写吗,倒过来、颠过去,颠过去、倒过来,这不就写得高明了吗?我们再往下看:这里的葡萄有好多种口味,有玫瑰味,草莓味,还有牛奶加冰糖味,品种也很多,有金手指,红地球,醉金香,巨玫瑰......可好吃了!听得让人直流口水。这个基本上来讲,就是味法,对吧?那么,我们还是老思路啊,我们是不是可以问:这个味道是什么?孩子这样回答没错,我们是不是紧接着问:这个味道像什么啊?草莓味的味道像什么啊?有玫瑰味的味道像什么啊?这一像、一像的,不就是意法嘛?所以希望小作者的妈妈接着再去辅导。举个例子来说——草莓味的味道里,有一份清香,一份清纯,仿佛那一份美味不是来自人间,而是来自天堂。这样写可以吗?什么是意法?意法就是想象中的那个味道,千人千味。     我们再往下看: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葡萄的根又粗又硬,十分难剪。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放进了袋子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九牛二虎”与“轻轻放在”,是不是有冲突?这对称也不能是形式上的啊?大家想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葡萄剪出来什么样了?所以说呢,我们在讲对称的时候就讲过,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我们看前面写得多么的美妙:看的美、尝着美,怎么摘起来就不美了呢?所以我们就要调整一下,同时为更好的呼应一下,这样行不行——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真的站在云端,手摘星辰一般。心中想起一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要为主题服务,下面,再来——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把“星星”“月亮”“太阳”放进了袋子里,唯恐把它们惊醒一般。有的妈妈讲了,前后呼应了。为什么前后呼应了呢?那是因为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管葡萄不叫葡萄了,对不?     再往下,尝葡萄。这个把“偷”去掉。要呼应,但又要表达这个意思,改成什么?悄悄的,别偷偷的。悄悄的,这不就美了吗?我们这样看看行不行?摘完葡萄,悄悄地取出一粒紫得发亮的葡萄,剥开皮,饱满肉嫩多汁,吃进嘴里,那股子甜,也是悄悄的。这不是在改孩子的作文,而是讲文字的游戏,让家长们知道如何与孩子去玩这个游戏。     我们再看结尾——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这个问题跟我们前面讲的那个《雨》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身子”,是讲的看葡萄之美、摘葡萄之美、尝葡萄之美,跟丰收与劳动有关吗?或者说关联性强吗?不强。所以说呢,这个脚站得还是不稳,希望妈妈与孩子再好好地改,好好地斟酌一下。  
  二次修改后的作文:     《摘葡萄》     今天,小燕子艺术中心组织我们去晶达生态葡萄园摘葡萄。     走进葡萄园,我们看到了好多葡萄,感觉进入了一个葡萄的王国。葡萄的颜色有青色的,有红色的,有紫色的,青的如碧玉,红的如炭火,紫色的,如夜明珠一般最是夺目。形态也各种各样,有的长得长长的尖尖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红红的亮亮的像圆溜溜的太阳,还有的是椭圆形的像各色各样的星星。钻到葡萄架下,抬眼上望,有月亮,有太阳,有星星,还有绿色的云彩。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宫中一般。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葡萄有好多种口味,有玫瑰味,草莓味,还有牛奶加冰糖味,品种也很多,有金手指,红地球,醉金香,巨玫瑰......可好吃了!听得让人直流口水。     我选了一串又紫又大的葡萄,一只手托住葡萄,一只手剪葡萄。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真的站在云端,手摘星辰一般。心中想起一句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终于把它剪了下来,轻轻地把“星星”“月亮”“太阳”放进了袋子里,唯恐把它们惊醒一般。     摘完葡萄,我悄悄地取出一粒紫得发亮的葡萄,剥开皮,饱满肉嫩多汁,吃进嘴里,那股子甜,也是悄悄的。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
  作文7外公(原文):     《外公》     我的外公,人老了,样子很怪。我外公脑门大,眼睛深陷进去后,既圆又亮,跟探子一样的目光,让人摸不透他在想什么,瘦的类似于皮包骨头的那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发毛,整个脸皱皱的,驮着身子,有时还会吓到人的。我认为,他很像童话中的那些魔鬼。     有时,外公经常会忘事,哥的电脑就是因为他的钥匙放在过道口的窗户那里,被人拿走开了门给偷走了。经常干些这种傻事,外公的子女经常认为他傻,太横,比方说,家里有菜不会烧,这是因为以前就是女的才烧饭,男的不干这事丢脸,所以得有人烧给他吃,还得给他留一些,不然明天又是稀饭和大饼,再加点小菜,就这样的菜谱他吃得香着呢,嘴里还不停的说:“好吃,好吃。”我搞不懂他怎么想的,有福不享非这样干嘛?     不过,别看他如此的抠门,但是他曾经拿出一千块钱给俺交学费,从这点上来说,他也不是那种抠门的人,只不过是表面上这么表现罢了。听俺妈说,他年轻时经常留宿流浪者和逃荒要饭的人,每天晚上烧好饭菜等他们回来一起吃,一留就是几个月,家里农活都是自个干,子女全送去上学,现在他的子女都出人头地了,其中有一个已经出国,外公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     不过我外公这人有时很矛盾,有一次,他老说一个人闷,我们便让他住过来吧,可他说他搬过来太麻烦了,又不过来住。以致于,我们都觉得外公太矛盾。     这就是我的外公,一个既怪又固执的老人。
  老师点评:     看到这个作文,我们先不讲什么。前几天有妈妈提问说,老师怎么从来不讲中心思想啊?老师怎么从来不讲立意啊?其实,我们在书中讲过立意是什么。有看过书的朋友们,请回答一下,立意是什么?在书中是怎么比喻的?霓虹灯啊。但是大家想想,盖一间茅草屋、盖一间小平房,你把这个霓虹灯整得再五彩缤纷的,好看吗?是不是就有些癞蛤蟆上便道——充当大吉普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厕所上头挂灯笼——自以为是五星级宾馆的样子?所以说,我们讲这个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谈什么立意呢?可以认真地说,结构打好了,作文就像模像样了。如果这个结构打不好,孩子写来写去的,最后来一句“中国人民万岁!”这个立意高不高?高,太高!但高得跟高铁一样的,危险啊!     我们现在想想,孩子写作文是不是有这个毛病?写到最后都是一句空口号——太好玩了、太好吃了、太高兴了、太美妙了、太爽了。孩子这些立意都是高的,这个高还不行,还要加一个“太”。现在有的老师对孩子的作文,也是用“立意不高”这句话一点评,造成孩子下一篇文章就是“伟大的人民万岁!”所以说,这个立意不是几句话能解决的。几句话能解决立意,那是驴头不对马嘴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作文,写的是“我的外公”,写一个人,一个自己的亲人。当时发给我看的时候,一个评价——写得好。为什么好?真实!换位一下,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写,会写成什么样子?说不定把自己外公写成里根总统、圣诞老人。立意虽高,却是臭豆腐,外加一个“渣”。再来看这个作文,个人觉得:实在、非常实在。从总体上来讲,孩子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实在地说,真能看懂这篇作文,或者说,作者再能写得明彻一些的话,是一个催人泪下的作文。     今天我们点评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原文;一个就是我们要讲的道理。从头、身、脚及戴帽、穿衣、套鞋这个基础出发,从这个基础出发了就是入门了,文章的线路就明彻了。当然,如果还要大提高,那咱们可以讲一个晚上,讲得大家不睡觉。     那么,我们就简单来讲,来说明这个道理。所谓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所谓的立意,都是空的,还是要从头、身、脚及“戴帽、穿衣、套鞋”这个基础出发。第一句话,我们这几天讲“开门见山”,就是一句话:“我有一个外公,今年多大岁数。”我们讲一个道理,一个整体的文章就是头、身、脚,这是必须的要求。再往下,把一个整体的文章分成若干的小段,把这个小段再看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章,也要讲头、身、脚。那么,我们在段里面不这样称呼,我们叫作“戴帽、穿衣、套鞋”。但基本的精神是一样的。明白吗?那么,大家是不是还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句子也是有头、身、脚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主、谓、宾。我们讲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表现不一样,但实质的精神也是一样的,这样一看透,我们再看一个大楼,就知道了。哦,原来楼就是这样盖起来的,钢筋水泥外加砖。     同样的,我们看一篇文章,不管是整体还是段落,还是句子,都是有头、身、脚的。现在的老师让孩子抄词抄句,大家想想,哪个孩子不会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孩子们缺少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块与块之间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这些毛病怎么能用抄词抄句来解决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结构上来入手,这个方向大家一定要明白。所以呢,再让孩子抄词抄句的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是贻误教育;再让孩子抄词抄句的家长,不是义务的家长,是贻误的家长。     刚才,我们把头起好了,现在来看第一段。是不是有头了?“外公的样子很怪”这一段,基本没有问题,但有些词用得不恰当,怪就是怪,怪不是鬼。大家拿到《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的,可以看一下,我们在书中讲对称的一句总结: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这是横向讲的;纵向讲,从大的方向来讲,是头、身、脚;从细的方面来讲,就是词服务于句,句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这一横一纵明白了吗?我们讲文章有章有法,是什么意思?就是结构严谨。什么叫结构严谨?就是上下左右都要兼顾。说白了,就是横的关系、纵的关系。就跟砌砖一样的,平行的,此砖与彼砖是不是好看?同样,上面的砖与下面的砖是不是也好看?这才叫严谨有力。所以,作者的帽子是“人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作文的正确格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