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五番马将怎么打怎么算一番

门将身价排行榜,德赫亚仅五千万!请给皇马来一打!门将身价排行榜,德赫亚仅五千万!请给皇马来一打!红魔足球M百家号谁是最佳门将?德赫亚?诺伊尔?还是奥布拉克?这个恐怕谁也说不好,毕竟没有球迷心中的最佳都不一样。最佳虽然不好说,但是最贵的门将却出来了,近日西班牙媒体结合德国权威媒体《转会市场》的数据,对所有门将的身价进行了统计。统计中,身价最高的门将是马竞门将奥布拉克,他的身价是7000万欧元,这个数字和去年夏天巴黎的报价基本持平,去年夏天巴黎就曾经为其送上7000万欧元的报价,可惜最终被马竞拒绝了。奥布拉克身后是巴萨门将特尔施特根,他的身价是6000万欧元,这个价格其实也算合理,毕竟特尔施特根是巴萨主力门将,也是德国二号国门。如果说奥布拉克和特尔施特根的身价算是合理的话,后面两位的性价比可就很高了,并列第三的是切尔西门将库尔图瓦和曼联门神德赫亚,他们的身价只有5000万欧元,要是德赫亚真的只要5000万欧元的话,恐怕皇马会毫不犹豫的买上一打,这个价格太便宜了。而第五的唐纳鲁马是4000万欧元,第六的埃德森是3500万欧元,而被球迷称为足坛第一门将的诺伊尔则是并列第六,身价也是3500万欧元,这个价格要是能够买到诺伊尔的话,恐怕遭到哄抢吧。第八的洛里斯身价2500万欧元,第九和第十的是塞维利亚门将里克以及毕尔巴鄂竞技的门将凯帕,他们的身价都是2000万欧元。不过,这些毕竟只是身价,现在的足坛身价可不等于转会费,如果真的想要买下这些球员的话,恐怕至少要把身价翻上一番才能得到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红魔足球M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足球新闻、花边、战术分析,个人见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_百度百科
正在收听 :
第41集 曹丕下令处斩曹洪
  司马懿真切地承诺,此生此世没背叛曹丕之心,永生永世也不会有。曹丕闻言恸然相驳,此生此世都已经荒废,谈何永生永世。司马懿肯定与颂扬了曹丕的功业,表示自己虽死无憾。气急而笑的曹丕下令把司马懿押入大理寺,等待明正典刑。司马懿长拜三叩,淡然领罪。等司马懿离去后,曹丕恍惚间回忆起了昔年的景象,想起了父王曹操的种种叮嘱,一时间感慨万端。悲怆之下,曹丕再次咳血,随即下令放出被关押的内监施淳。 入夜,司马府。张春华焦急地一筹莫展,在得到了柏灵筠带来的消息后,张春华毅然地表示司马懿坐牢,自己便做饭,大不了来日替其收尸。张春华甚于大丈夫的胆识和气度折服了柏灵筠,令其钦佩不已。为了救出司马懿,柏灵筠打算冒险会见钟会与邓艾,婢女小沅表示自己愿意一直追随。 西屋,钟会与邓艾匆匆赶到。柏灵筠叮嘱其二人,只能让钟繇与陈群前去求情,并务必要提醒皇帝曹丕,没有了司马懿,宗亲便不可抵挡。邓艾与钟会表示明白,随即告辞离去。 大牢里,曹植披头散发,遍体鳞伤。曹丕再次探望曹植,隔着监牢栅栏,冷酷地表示再给曹植一次机会,让他从由塌到门的七八步距离间做诗一首陈述自己的清白。曹植怀着求生的欲望,踉跄着踽踽独行,七步成诗。字字泣血的《七步诗》使得曹丕也泪如雨下,感伤之末,曹丕取过甄宓遗留玉枕,里面有这些年曹植写给甄宓的所有情诗。就是靠着这些诗句,甄宓熬过了幽冷皇宫里这么多年的凄清。曹丕自己也想不到,这世间竟有如此清白的相知相惜。曹植知晓了甄宓自尽的噩耗,绝望痛哭。最终,曹丕放了曹植,令其离开京城,兄弟二人死生不复相见。 曹真处,宗亲们饮酒庆贺,开心不已。唯独与司马懿结成儿女亲家的夏侯尚眉头紧锁,所思甚多。 朝殿之上,陈群与老臣钟繇屡屡苦劝曹丕,为司马懿求情求饶。钟繇在这时适时地进言,表示此时处置了司马懿,恐再无人压制宗亲,宗亲们会更加地肆无忌惮。大臣们的求情,是的曹丕对于司马懿的人望愈发忌惮。随即,曹丕下令,让尚书台准备立皇后的诏书。 翌日,朝殿。当着文物百官的面,钟会宣读皇帝圣旨,立郭贵嫔郭照为皇后,封皇长子齐国公曹叡为平原王。诏令一下,宗亲们顿时面面相觑,眉头紧蹙。这时,郎中栈浅站出来,上谏曹丕谨慎立皇后,并在言语之中充满了对郭照的轻蔑,一口一个贱人抱贵。此言正合宗亲之意。然而,曹丕闻其居然敢凌辱国母皇后,盛怒之下下令将栈浅拖出去重罚。杀鸡儆猴之后,曹丕一字一顿地威慑重臣,不得再次多嘴。赫赫天威之下,殿下群臣一时间噤若寒蝉。 祭台上,郭照一袭华服凤仪,与曹丕祭天成后,母仪天下。祭台下,幼小的平原王曹叡紧张地观望着一切。 大理寺死牢,钟会奉曹丕之命拜访探望老师司马懿,并带来了皇帝口谕圣旨。一切的一切,都如司马懿所愿。另外,探子来报,蜀国刘备兴兵七十万伐吴,给关羽报仇。司马懿闻言欣然,但是,对于朝中趁机起兵伐吴的论调,司马懿不能赞同。眼下之际,司马懿认为这是发展新政的最佳时机。钟会临行前,司马懿令起转告皇帝曹丕,忧能伤身,忧能伤人,君子当善护千金之躯。 曹洪府上,曹洪对着曹真暴怒不已。眼下邓艾受曹丕撑腰,对其追赃,这让他万难忍受。曹真借机挑拨,激将怂恿曹洪犯颜直谏,起兵伐吴。 尚书台,曹洪耀武扬威地来到屯田令邓艾面前,言语神态之间飞扬跋扈,嚣张至极。然而,曹洪没有想到的是,邓艾早已安排人将曹洪进门开始的所有跋扈言语一一记录在册。等到曹洪发觉醒悟,已然来不及了。恼羞成怒的曹洪大闹官府,被侍卫拿下。 曹洪的言语文册全部被送呈曹丕,曹丕观后龙颜大怒,下令处斩曹洪。 得知曹洪即将被处斩,夏侯尚火急火燎地来找曹真,寻找解救办法。曹真却已然将曹洪当做一枚弃子,借其来挑起宗亲愤怒,预谋起兵谋反。
第42集 郭照设计救司马懿
  夏侯尚察觉出了不对劲,质问曹真道曹洪出事和他有没有关系,曹真矢口否认。 司马府,邓艾向张春华保证,一定狠狠处置曹洪,再联合大臣保举司马懿出狱。张春华有些担忧。就在这时,柏灵筠走出,直斥邓艾糊涂。在她看来,此时此刻邓艾若是杀了于先帝有救命之恩的曹洪,势必会点燃整个宗亲阶层的怒火,届时非但司马懿保不住性命,就连军队也会按捺不住。这一切,都是曹真一手策划乐于见到的。在邓艾与张春华的劝说和提点下,邓艾幡然醒悟。就在这时,钟会怒气冲冲地闯入,愤怒地掌掴了邓艾,直斥他此举会害死司马懿。为今之计,想救司马懿就只有先救曹洪,可是皇帝曹丕刻薄多疑,众人一筹莫展。正当事情陷入僵局时,柏灵筠想到了借助郭皇后的力量。 魏宫,司马夫人夏侯徽奉张春华嘱托,进宫面见郭皇后。大殿内,郭皇后拉着夏侯徽的手,对这个外甥媳妇满意不已,赠其玉佩玉环为礼。在支开了所有宫人后,夏侯徽这才跪下道明了来意,请郭照帮助张春华劝说皇帝曹丕。 大殿之上,邓艾跪求曹丕饶过曹洪。为了能救出司马懿,邓艾口不择言,分析大魏形势以及司马懿安危,引起了曹丕的猜疑和反感。曹丕帝王之心骤起,质问邓艾在其心里,自己与他的老师司马懿孰轻孰重。 太后宫殿,卞太后罚郭照跪着,并招来曹丕,以废后相要挟,责令曹丕放了曹洪。面对母后疾风骤雨般的责骂,郭照哭泣着自求退位,以及卞后的下跪逼求,曹丕无可奈何,只得答应饶了曹洪一命。处罚曹洪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带郭照离去后,曹丕对她说,别以为自己看不出来,她分明是想借此救出司马懿。郭照大惊招认,请曹丕降罪。然而,曹丕却没有怪罪郭照。 大殿之上,曹洪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求曹丕饶命。曹真假惺惺地替曹洪求情,实则期望看到曹丕处死曹洪,激化矛盾。不料,曹丕居然做了顺水人情,借新封皇后之机,大赦天下,释放与减等罪犯。一时间,曹洪感激涕零,而曹真脸色难看至极。至于释放司马懿,曹真只得无奈地吃了这个哑巴亏。 尚书台,司马懿被从大牢放出,罢官归乡。临行前,司马懿嘱托陈群新政后续工作。对于学生们想要替司马懿请求复官的想法,司马懿劝住了他们,教导学生们以利害关系为重。自此,司马懿一袭布衣,出门远去。 司马府,张春华已经筹备好了搬迁事宜。对于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司马懿细细回忆起来,感慨万端,不甚唏嘘。 深夜,西屋。司马懿来探望柏灵筠,对于即将搬家回乡,司马懿对于有名无实的柏灵筠心怀歉疚。他字字恳切地聊表衷肠,柏灵筠感动不已,随即表示自己要为了司马懿留在洛阳,使得司马懿能有机会复官。柏灵筠的一番话,使得司马懿重拾雄心。两人深夜的相谈,彼此都解开了心中芥蒂,就此彻底坦诚相待。 司马懿回到主屋,不想张春华锁了房门,不让司马懿进屋。司马懿辗转思考不得计,端坐台阶上细想片刻后,回身再次来到了西屋。尽管知道张春华这是在默许自己与柏灵筠圆房,司马懿还是有些局促和不自在。最终,司马懿对柏灵筠吐露心意,两人历经坎坷,终于有了夫妻之实。 洛阳围场,曹丕带着群臣狩猎,教导曹叡射箭。心善的曹叡不忍心射杀幼鹿,惹得曹丕发怒。 温县,田间。司马懿带着儿子媳妇们垦荒耕种。对于父亲一心一意种田的模样,司马昭评价其这是“身在田间,心系庙堂”。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第051期:变化无穷天难测,三番五次冷又热;雨阴天气添被单,转眼又需把日遮(答案牛) 第052期:长途跋涉身心软,辗转车程难入眠;三五一行皆憔悴,耳鸣眼花星星现(答案马) 第053期:返回上班人流多,暂避高峰不会错;若能延迟一两天,大家出门更好过(待解?)答案请分析出来.────────────────────────────────────────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学霸变学渣」和「学渣变学霸」分别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38,795分享邀请回答game.u148.net/play/109.html)我在短期花了时间,但在长期提高了速度,一劳永逸啊。学习仅仅是在积攒路程,而研究方法却是在改变速度。来日方长,我怎能接受接下来的两三年都以平庸的速度推进?去研究学习方法,别人做匀速运动,我做匀加速运动,我追上他并把他远远甩开,是迟早的事。太天真了。我要告诉你三个事实: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你舒舒服服地成功。 世界上不知已有过几十亿学生,要真有这种方法,早就迅速普及了。但我至今也没有听说过这种方法的存在。最好的学习方法和最笨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差距,其实根本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大,可能只有一些。 我也试过研究出很多设计精巧绝伦的方法,以致于从此认为网上那些被人无数次转发效仿的方法不过是小儿科。却发现这些巧妙的方法效果远远比最笨的方法还糟糕。创新永远不是靠空想出来的,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实践。 不谦虚地说,我对方法的创新能力还是不差的。记得小时候刚学会刷碗,我在第一次刷碗的第五分钟就改良了方法。从此家里的刷碗效率提升了一倍;记得小学时老师罚抄书,我在第一次抄书的第二分钟就想到了对抗枯燥的方法,从此抄书跟打游戏一样享受;记得高二班里刚分配给我倒垃圾的任务时,在第一次值日的第三分钟我就改良了方法,能让两个人四只手还气喘吁吁的过程变成一个人单手还轻松得不行的过程——另一只手还能玩手机。于是,别的班级也开始纷纷效仿;然而,在高一高二,我把所有能自主利用的时间一大半都拿去研究学习方法,却毫无进展。为什么?因为我在空想,我在为了研究而研究。后来才知道有一种人叫民科,我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那时的影子。他们一直宣称自己的永动机马上就要造出来了,只不过是差一点装备或几次改良而已。是的,我的无痛学习速成法也马上就要研发出来了,只不过是差一点灵感或几次试验而已。灵感来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就要走上巅峰了,赶快投入应用吧。但在两天之后,又发现这其并不实用。 梦想中的方法似乎永远只差一个顿悟,一次实验,可望不可即,就是怎么也无法达到。窗台明亮,空气清新,我明明可以开始学习,但却选择了研究方法。研究不出来该去学习了,又忍不住去打游戏。日落西山,旧伤又不幸复发,于是又去安慰自己,直到午夜。所以,在这两年,任选一天,其过法大概是这样的:1.旧伤复发,拼命地争取精神胜利而消耗掉;2.即使没有旧伤复发,也会忍不住打游戏而浪费掉;3.即使没有打游戏,也会去研究学习方法而消耗掉。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吧。那种看似拥有无限自由而又不由自主的无力感,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尝试第二次。我隐隐地觉察到这不妥——这是一个时间和精力的无底洞,一个没有终点的研究项目。我最终会浪费高一,浪费高二,浪费高三,然后在高考丧钟般的倒计时逼近下目眦欲裂地做最后绝望的挣扎,然后堕入深渊,看着同学留学的留学,上名校的上名校,而自己只能对着一张平庸的录取通知书切齿痛哭。这是崇祯的命运!但是我的思维已经被锁死了,我摆脱不掉。方法论至上的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它让你认为研究方法是一种根本性的东西,和学习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而根本性的东西远比其他事情重要。于是,每当你在面对研究方法或是学习的选择时,你都会更倾向于研究方法,都会认为研究出方法只用半个小时。而事实上,你是永远研究不出来的,并且如果你去研究,就会永远停留在“看似快要研究出来”的状态,加倍诱惑你去研究,你就陷入了思维的死循环。我还有一个不放弃的理由。很多人在青春期都有逆反心理,去逆反父母,逆反老师。我却没有这个现象,原来是因为我把精力用在了这里。我逆反的是自己的命运。我不信邪,我不能接受那种一天比一天差的趋势。我要给现实以一记响亮的耳光。它腰斩了我的上升期,摧毁了我的幸福,我也要对它做同样的事情。我要趁着它最猖獗的时候,用摧枯拉朽般的力量将其粉碎,然后迎来大快人心的结局。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不是一个失败者。现实伤害了我,我就要改变现实。我的目标渐渐显得不可能,我就要打碎这个不可能。我要夺回我自己的尊严。来吧,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于是,我继续我的研究。 然后继续失败。这就是俄狄浦斯王的命运:你无论怎样反抗你所受的诅咒,都只是在应验着这个诅咒而已,你那无望的反抗都只是诅咒本身的一部分。 孩子,我要告诉你,在厄运来临时,谁也阻挡不了它。你最终真正的胜利,却是在它把你欺压得心如死灰,奄奄一息并扬长而去之后才发生的。你无法与其正面决斗,无法像它将你的幸福拦腰斩断一样腰斩它。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壮举,你在两年之内是看不到的了。高二时,她的成绩开始缓慢上升到了三百名左右。而我的成绩却落到了五百多名。那位人生导师般的班主任就说,你光研究方法去了,不去学习。要是你把你研究的那股劲儿拿去学习,你最低也是前五十。其实我也踏实学习过几段时间的,其结果就是下一次测验马上全班第一。然后我却想,好了,可以安心研究方法了。到了后期,那种研究已经进入了一种偏执狂的状态:学习就是发现自己不会的,然后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所以,错题本显得尤为重要。这没错,但我太想有一个完美的错题本了。我花了大半年时间,在各种错题本的形式之间犹豫。最热门的候选是“分列式”“直落式”“划章式”这三种,每一种都各有优劣。至于“推筛式”,“三分式”,“导图式”等等,在此不再赘述。笔记本还有活页本和线状本等好几种,于是,我就需要对比“活页分列式”,“线状分列式”,“活页直落式”等等。笔记本也是有讲究的。我曾因为“不理想”这个原因,扔掉了几十本笔记本,其中还包括一本就卖六七十块的。这还没完,我还有贴标签与不贴标签之分,还有用黑笔写还是蓝笔写还是彩色笔写之分,还有用不用艾宾浩斯曲线之分,组合起来,就有成千上万种了……我不管!我一定能找到最完美的方法!是的,现在在你眼前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我想。【别笑。人人都有中二的时候。王阳明牛逼吧,他在“龙场悟道”之前不也有中二民科式的“守仁格竹”么?】----------------------------------高二的部分就像漫长而又黑暗的中世纪,实在没有什么情节可言。而其中的方法论研究,就好像前仆后继的十字军东征一样可悲。直到高三我才发现,我所期盼的“龙场悟道”将会以一种我想不到的方式发生。所有的痛苦,竟然可以在一夜之间转化为财富,以致于我到现在还认为:忍受所有那些痛苦来换取它,也值了。PART3的最后部分,将再次迎来辉煌。----------【高三】这根最终压死骆驼的稻草,就在刚开学一个月的物理竞赛后到来。和很多人不一样,在那两年参加的物竞培训中,我处于一种很尴尬的状态。有人根本听不懂,于是在上课过程中纷纷投降退出;有人聪明又勤奋,上课认真听下课开小灶,于是成为佼佼者;虽然并没有开小灶,但我在高一前期还算属于佼佼者之列。好景不长,随着那次打击的到来,一切都改变了。竞赛课与普通课不同,课程少,难度高,内容连贯。仅凭每周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到了后期,课后钻研买书刷题已经成了一种必要。但那时我的生活处于什么状态呢?内忧外患。各种复发和心血来潮的研究不定期出现,主科成绩接近垫底。连作业也完不成,更不用说课后分配精力了。于是,以听课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再加上思维随时会被打断,这种情况就像在太空碎片流中运行的空间站一样,随时都会受撞,引起连锁反应,然后解体爆炸。事实也如此。有时是复发在上课时出现,有时是听着听着对学习方法有了灵感……我开始整节课整节课地崩溃。于是课上的内容开始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难以跟上。终于,我明白该放弃了。竞赛是学有余力的人搞的,你已经四面楚歌了,别做白日梦啦。或许是作为心底反抗意识的一种标志吧,虽然跟不上进度,虽然还是经常忍不住走神,我竟然两年还硬撑着一节课都没有缺席。甚至,有时在只涉及课内知识的题目中,我还能想出让全校第一的学霸都惊叹巧妙的解法,但这没有任何意义。价格回归价值是迟早的事。竞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熟练我一样都不沾,这就是那种尴尬的状态。我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我不想再做一次懦夫——去把周末留给游戏。讽刺的是,高三刚开始的竞赛选拔,我竟然进了20人的校队。我知道自己什么奖也拿不到。我知道我的水平也仅仅够入队而已。让你亲历一下打击,也是好的。果然,从考场出来后,我上吐下泻,大病一场。看起来那些题目应该不难,分析的难度也应该不大。但我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第一题就不会,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叫膨胀系数;透镜焦距忘得精光;不知道什么叫电导率;不会算相对论;很多题目连符号都看不懂。只有与学校课程知识面重合的力学题还可以做一下。不同于知乎上的许多大牛,在这方面,我又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愧对当初那个充满热情的时代。我对很多人都说过自己不在意竞赛,其实说不在意都是假的。躺在床上,我竟将近精神崩溃。高一高二,很少人是学过来的,很多人是玩过来的,有几个人像我一样,是痛过来的?学过来的大多成为了学霸,玩过来的大多成为了学渣。不知我成了什么?至少在当前,我还是一事无成的学渣一枚。已经到高三了。翻开日历,看着那两年来二十四个月方阵般的,看似用不完的日期,不由得感到一种悲凉。百万大军,竟然按兵不动,任由战机殆误。如果当时我把这种精力放在学习上,或者放在当时学的物理竞赛上,我就不会是那个样子。或许我能进全级前十,或许至少能拿省奖,当然,这只是估计的,一个失败者用来自我安慰的估计。所有不详的预感都应验了,你已经浪费了高一上学期,高一下学期,高二上学期,高二下学期,还有它们之间的寒暑假。成绩垫底,自控无力。拼命地反抗,但总是失败,而且以最耻辱的方式失败——被自己打倒。大厦将倾,大势已去。你要像崇祯一样困兽犹斗,还是像无名小卒一样举手投降?没想到,一个人从辉煌堕落至此,竟然可以这样彻底。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呐就是十万八千里……对了大圣,你还有一根如意金箍棒,话说那金箍棒,重一万三千六百斤,大圣,你的金箍棒呢?我总是输在自控上。在遥远的前文中说到,太顺利的经历是受诅咒的。初中的成功逆袭和那几个月的幸福让我产生了错觉,让我以为真的存在不痛苦还能进步的可能。所以,我理想中的所有方法都有“无痛”这个前提。自控方法是伴随着学习方法一起研究的。于是,我依然闹了不少的笑话。记得看过《正能量》后,我弄了一个比较神经质的方法:靠某些行为认定自己处于某种状态中,状态可以进化等级,而一旦违规打游戏就判定所有状态崩溃。这样不就可以在狂欢中无痛进步了吗?状态与行为的互相反馈下,这种充满意淫的方法竟然让我坚持了二十天,也刷新纪录了。后来又想出了一个更天马行空,也很思维简单的方法:通过某种仪式性的东西来赌咒发誓,誓言相当于给自己“立法”,去限制自己的某种行为。后来我才发现,这种誓言会被磨损,我只能用更重的惩罚来恐吓自己。于是我不敢再迈进。有上进心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和糟糕的自制力同时出现,事情就变得可怕了。你会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一点一点地丧失,然后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怎样变换自控方法,都抵不住诱惑的一次轻易的冲击。这多像三体人的境遇——苟延残喘,屡败屡战,永远在乱纪元间的夹缝中尝试自救,而又永远徒劳无功。噢,我想起来了,她对你态度转好的时候,正是我考入重点班之日;她真心羡慕你的时候,也是在你成绩进步之时。她终于开始对你不理不睬,又是在你说你可能要被重点班踢出后才发生的。连三人组对你的嘲笑,也主要在于是学习成绩;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了一个原因——你太无能,你成绩太糟糕。一个有上进心而自制力差的人或许就会表现成这样。记得我当时在她面前张口闭口学习,自己的成绩却如此窝囊。每个人都以为我很勤奋,她甚至会以为我是一个书呆子吧。谁想到我却是一个浪费掉所有课余时间去追求什么无痛学习的懒人?孙悟空,你法印还在,现在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臭猴子而已。就是这样。我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比这时还要重视学习。我绝望了。上天啊,让我再辉煌一把,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不知为何,我竟选择躺在地上来表达我的悲痛,就像犹太人表达悲痛时撕裂自己的衣服一样。===前方高能===躺在地板上想,这似乎是一种附加惩罚。我总是在白天最有时间的时候止不住地放纵,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时却又上进激昂得不行,这是对你的一种捉弄啊。有时间的时候没上进心,有上进心的时候没时间。等等?你说什么?在白天完全放纵,在晚上却能回归理智!在白天完全放纵,在晚上却能回归理智!在白天完全放纵,在晚上却能回归理智!长达五年的自控方法研究在那个夜里画上了句号。====================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跳脱的想象力配合超凡的行动力解决。世上没有安逸的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代价。放弃对安逸的幻想吧,男人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当晚就试了一下,然后我想,这次不会有差错了。未来的高三一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了。在这一年,我几乎体验了人生开挂的感觉,是的,那个方法就是外挂。马上写方法:)【注】:我知道这个方法看起来很中二,但它是很久以前脑洞大开的产物,实验了一下,居然通了,而且稳定持久。也仅仅因为它至今也的确对我有用才敢写出来。它和前面的一堆方法论的根本区别是,它并不追求不劳而获。这个方法颠覆性较强,对一般人而言比较毁三观,一般只有饱受自控能力差困扰,且上进心强的人才能接受。所以这个方法注定是小众的,很有可能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不适用的现象是正常的。如果你不适用,请直接跳过。这个方法本身的基本框架很简单,但背后的原理比较复杂,对它的后续开发和应用更加复杂。理解背后的原理对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不低的要求,而无法理解其背后原理的话,是难以接受这个方法的。描述的语言可能比较晦涩,但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已经尽力了。如果你觉得理解不了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请直接跳过。大部分人的评论都表示这个方法适用,也有无法适用而质疑的,这都是正常现象,请予以理解。毕竟方法的学习都是"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的。再次声明:如果你觉得理解不了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或者不适用,请直接跳过。要想介绍这个方法,先要介绍它的原理。你可以用不同的自控方法,但我相信原理都是相通的,只要遵循这些一般原理的方法都不会差。【安全期的利用】如果你仔细检视,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有效的自控方法都是通过同一个途径发挥作用的——通过一定的技巧,使处于较理智时的自己所作决定的影响得以延续至自己处于非理智的时候,从而实现用方法对意志的代偿。这就是所有自控方法的根基。说人话!好吧。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这一切:定闹钟。你在前一天晚上希望第二天能早起,于是定下了一个闹钟。而结果往往是,如果你足够困(意志力不足)的话,到第二天,你会不愿意起床。你开始想尽办法关掉闹钟来作弊。但如果这个闹钟足够强悍(比如有些拍指定照片才能关的变态闹钟),你就拿它没办法了,只能乖乖起床。一旦有了起床的开始,就不存在赖床的困难了。这个比喻很重要,在后面还会出现很多次,因为它里面就涉及了这个所有自控方法的根本原理。对应地,闹钟的比喻其实是安全期(理智时)和非安全期(接受考验时)长年恩怨的一个缩影:安全期好比前一天的晚上。在安全期中,你的决策可以确保是理智的,因为在安全期中不存在诱惑,没有了屁股决定脑袋的干扰,你只能往长远考虑,于是你开始使用自控方法(定下闹钟)。如果你意志力不足的话,到了非安全期(你决定是起床还是赖床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尽办法作弊,去搪塞安全期产生的方法(关掉闹钟继续睡)。但如果这个方法足够强大,你就拿它没办法了,只能乖乖遵守。而一旦你被迫开始了行动,自控的难度就会瞬间大为减弱,你就成功进入了状态。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股民把自己的资产交给妻子,并告诫她:如果股市暴涨,无论他怎么哀求都不要把钱给他投资。结果股市果然暴涨,股民果然苦苦哀求妻子,然而妻子却禁不住哀求,把钱给了他,结果赔的血本无归。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一个好的自控方法就好比一个难以关掉的闹钟,或者一个坚定的妻子一样——它在时空上受过去的安全期支配,而不由得非安全期的你怎么想。从而,它在时空上为理智控制的范围开疆拓土,让理智时的你以短时控长时。我见到的许多自控方法都踩中了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去设计一个把决定放纵与否的权力交给面对诱惑时的自己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无论看上去多华丽多巧妙都很难成功。它相当于设定了一个随手就能关掉的闹钟,或者寄希望于一个对你言听计从的妻子,你的GM权限迟早会过度膨胀。它的弊端根源就在于,其权利的时间分配是完全平坦的,根本没有起码的把理智产生的影响扩散的功能。于是,这些方法就只能一直在琢磨怎样以卵击石地在白昼直接挑战强大的诱惑了。或许它在意志高涨的前几天可以让你实现自控,但三分钟热度过后就几乎肯定会崩溃。所以我才说,只有已有较强意志力的人才适用于这个方法,但既然已有自控能力,又何来自控方法的必要呢?所以,自控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足够强大的闹钟,让你在接受考验的局部时间取得绝对优势。【价值杠杆】人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权衡,而这种权衡的结果又源于其价值观和环境现状的综合加权比较。这就像一个杠杆,自控是一边,放纵是另一边。如果你是短视者,那么越是近期的效益,位置上就越靠远端,权重也就越大。你最终是自控成功还是放纵,在根本上取决于按你的短视程度加权后的总效益是哪边大。如果你留意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自控方法,时间管理方法等等,其可能的原理归根结底都不外乎这个范围:增强自控的短期效益;抑制放纵的短期效益;增强自控的长期效益;抑制放纵的长期效益;使你的价值观向目光长远方向偏移。上面有些原理仅仅是理论上可能存在而已,比如5,我就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方法。如番茄时间法,就是比较有效的,它增强自控的短期效益(完成一个番茄的成就感)和抑制放纵的短期效益(人有维持状态的倾向,进入状态后,破坏番茄将会是无法忍受的事情);如很多人喜欢在桌子上刻下激励自己的话,去幻想成功来激励自己等等,这就是增强自控的长期效益。但据我了解,这种方法的成功率不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所以在长期效益上下功夫就好比在杠杆的近支点处加砝码一样,效果微弱。而对杠杆平衡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在尽可能靠远端的位置取放尽可能重的砝码。评判一个自控方法的强度,概莫如是。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好的自控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短期的时间内改变尽可能大的效益量。而所谓的“Just do it”,甚至连方法都不算,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怎么改变两端的价值。而当你把力矩改变到了极致,天平倾斜到了极致,你就会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诱惑隔离】高中在军营参加军训的时候或许是我们自制力最强的时候,因为我们和绝大多数诱惑完全隔离了。这就是天平倾斜到极致的效果。许多抗诱方法,就连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上提供的抗诱方法都包含了一个元素:远离诱惑。当我们身边没有手机时,手机游戏就难以对我们产生诱惑;当我们的电脑没有联网的时候,浏览网页就难以对我们产生诱惑……隔离诱惑是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因为它的背后是一条规律:一种诱惑的大小程度和实现它的可能性成正比。所以当一个人确认一件事毫无希望时,这件事再诱人也对他产生不了任何诱惑。连诱惑都消失了。你会毫无顾虑与压抑。你如果想真正有效地隔离诱惑,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当诱惑来临时,你即使再想放纵自己也无能为力。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外力的制约往往是必要的,如关机断网等等。绝大多数依靠临场思考的方法都难以实现。要做,就做绝。而且要用最强的外力。【昼夜差别】其实安全期这个概念,或许用另一个名字来理解会更好一些——贤者时间。自控困难的人身上往往会对这种现象体会得特别深:你在白昼时控制不住去放纵,而在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又会变得上进,去谴责自己,悔恨白昼的放纵,可惜已经没有努力的机会了。你觉得这好像捉迷藏一样,有时间的时候没自制力,有自制力的时候没时间。它的原因是这样的:你在白昼时身边就是手机电脑,放纵的机会多,于是短期价值权衡之下你往往会选择放纵 ;而当你夜晚躺在床上时,爬下来打开电脑玩游戏实在是不现实的事情,此时你只有发呆空想一个选择,此时对白天放纵的后悔就是你最可能的题材。于是,如果你睡不着的话,无事可做的你开始悔恨白昼的放纵几乎成了一种必然。所以你会发现,夜晚正好就形成了一个安全期。在夜晚,我们正好和诱惑被隔离了开来,所以可以被保证是理智而上进的。有一个天马行空般的想法了。可不可以给夜晚的自己赋权,来统治白昼?===============================================================我相信,一个好的自控方法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这些原理。你可以用不同的自控方法,但原理都是相通的,只要遵循这些一般原理的方法都不会差。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实现无需任何意志力基础的自控,甚至,对于特别适用的人,它可以接近100%地代偿你的意志。这个方法可能已经把价值杠杆,安全期,诱惑隔离,昼夜差别这四个原理发挥到了极致了,所以如果这个方法适用于你,无论你的拖延症有多重,你在今天晚上睡前都必然会愿意开始使用这个方法,而且使用这个方法的本身是不可能被拖延的。==========前方继续高能,如不能理解或觉得自己不适用请跳过============我记得以前曾经有过一种冲动——迈出那最后一步,干脆赌咒发誓再打游戏就让我去死算了。这是最疯狂最孤注一掷的举动,一切都在简单粗暴中解决了。借用
的解释:所谓惩罚代价的这个“死”。不是自杀。而是死于非命。就是让对上天发誓。如果违反。上天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把你弄死。什么时间。什么方式。你不知道。这就是恐惧的原因。但我还是没敢,因为还是有顾虑。这样倒是一刀了结了,但谁能保证我不会在忍受诱惑的煎熬中度过余生呢?我害怕啊,那么长时间的事情,谁说得准呢?然后我就想到了上面几条规律。一个开挂般的方法诞生了。这个方法看似非常危险,实际却非常安全。这个方法的内容是这样的:仍然采用前文中“赌咒发誓”的方式,但是内容不仅限于“赌咒发誓”,相当于创造一个类似编程的命令体系,再对它进行任意编辑。具体方法下文会有案例。规定只有在晚上的安全期才有使用这个方法的权力。在晚上的安全期,可以对条例进行增加,编辑,删除等行为。于是,你可以随意允诺你能想到最重的惩罚,但仅限于要禁止有一段决定过程的主动行为。比如打游戏,就不是现在想打下一秒就能开始的,你还要经过加载才能开玩。这个方法的核心原理是,它规定我每天晚上的安全期才拥有“立法权”,我可以任意发誓允诺最重的惩罚来控制白昼,而不用担心自己夸下了海口把自己憋死,因为就算它真的如我担心的那样有太严的弊端,我也可以随时在晚上的理智期撤销或更改它,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忍受一天而已。而如果它真的经得起时间考验,你就可以把它加上更长的期限了。这样,我就有了无限的试行法案机会,可以胆大妄为了。而只有理智能调控这些法案。事实上,大部分的法案都应该是"禁止做某事",也就是说,这个方法倾向于抗诱多于督促。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自控应该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抵抗住诱惑是自控的关键。而在设立诅咒之后,你会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白昼面对着诱惑时,由于立法体系中已经存在一个非常重的诅咒了——如果打了游戏,你就会死,就算不死,整个方法的信誉也会彻底丧失。而打游戏与否是一个需要经过心理权衡的决定,于是,无论每一个时刻,在权衡之后,你都不可能选择打游戏,去违反条例。既然这样,打游戏就成了【确认不可能实现的事】,于是你想都不会想,也不会产生诱惑。打游戏就更加不可能了。再加上一定的运作,用一定的限制条件设定只有明知故犯地打游戏才算违法,那么你也不用担心误触等行为。再加上明知自己不可能故意违法,所以你在生活中并不会感受到什么压力。不小心碰到红线也不会惊慌失措,平时生活更不会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精神消耗太大”。另外,不要把立的每一个条例都用笔记本或手机记下来,因为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告诉我们,一件事在完成后的记忆会被削弱。如果你记下来了,很有可能就此遗忘。而如果你只用脑子记忆,你立下的每一个条例都会依依不舍地留在你的脑海里,每当你遇到相关判断时就会自动跳出来。而这一切的代价仅仅是使你的生活感到轻微紧张而已。即使你真的遗忘了某些条例,也正好说明了它并不常用,忘了也罢。而就算违反了,由于故意才算违法的设定,你可以继续心安理得。于是,在白昼,你是安全舒适的,诱惑被隔离。似乎这样到晚上就你就会挡不住诱惑废除法案了,但真到了夜晚进入安全期,你躺在床上,远离电子产品,失去了一切与诱惑接触的机会,诱惑就又被隔离了。此时你无从短视,只能远虑。而你在夜晚中最喜欢想的往往是明天我要怎么努力,所以你所有的立法举动都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实施,诱惑再一次丧失了话语权。所以,在夜晚,你是安全舒适的,诱惑被隔离。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你实在立法太严,导致白昼处于和诱惑正面对抗的痛苦状态,你也不会和寻常的赌咒发誓一样要忍多久。你只需忍到当天的夜晚安全期,然后更改条例,改宽松一些即可。总之,无论在白昼还是夜晚,你都不可能接受诱惑,也不会因此有多痛苦。如果按照本文建设体系并且你具有那种心理属性的话,这个体系崩溃的可能性是0.其原理是,它会形成一种三权分立的背景:人心中信仰和对未知的恐惧的本能会自动掌握司法权。 道理很简单,你用赌咒发誓的方式允诺打游戏就死,这会是一个极重的砝码。其原理和很多中国人怕的“一语成谶”是相通的。这个方法所用的所有惩罚都是被动,且未知的,直接立法“死”比“被车撞死”更有威慑力,因为前者更有不确定性。 但这个司法权仅仅作为威慑,通过合理的运作,它将像核威慑平衡中的核弹,黑暗森林威慑中的广播天线一样,其目的和最大的成功就是起到威慑作用,而永远不可能,也不可以被使用,具体运作方式下文会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信仰和对未知的恐惧并非是所有人后天都有的心理属性,所以很多人会因此无法适用这个方法,如果你没有这种心理属性,请跳过。它仅仅是一个心理属性而已,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请用理性,尊重,包容的心态对待。你的理智会掌握立法权。 只要在安全期立法,你就可以任意给自己制定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必然来自理智。立法的结果是,由于司法权的保证,我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刻都没有违反它的一丝可能,你保证了你和这个方法的绝对安全。换句话说,我root了自己,完全掌握了自己的最高控制权。不仅如此,这个方法还拥有无限的自由度,能实现类似编程的自控,可以任意管理模组,兼容任何其他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就可以作为一个组件插入进去。你还可以每天更新升级,debug。从此,让理智给自己编程。 现实中的自我掌握行政权。1.为什么这个方法和所谓“砍手”不一样? 所谓“砍手”的方法,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它表面上给自控端放上了一个很重的砝码,但实际上并没有。砍手与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而你潜意识中明知道就算违反了,自己也不可能去砍,因为这个决定的双方价值对比太悬殊了。有些人以为这个方法是威胁自己自杀,我大概可以判断他们并不适合这个方法,他们不具备上文中的心理属性,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往恐惧和信仰的本能那儿想。事实上,这个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外力制约的原理,利用的是人心中信仰和对未知的恐惧的本能。具有这种心理属性的人一旦违反了最重的条例,即使自己不愿意遭受惩罚,也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慌当中,而你是不可能欺骗自己的良知的。另外,如果你允诺了最重的惩罚,则一旦违反,最好的结果也是这个方法的信誉彻底完蛋,因为这必然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这个方法只有一条命,你不得不珍惜。 2.为什么说你是绝对安全的? 台风靠近中心的部位风力是最恐怖的,但真正在最中心的台风眼里,却是一片安宁的世界。之所以前面要设定可以允诺你能想到最重的惩罚,但仅限于要禁止有一段决定过程的主动行为,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误触。而且凡是要经过一定决定过程的行为,就是价值杠杆的天下,所有的决定都不可能离开它。而死亡正是天底下最重的砝码,它涉及了人的本能,那是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所有的诱惑都不可能和它对抗。它恰恰也是最安全的砝码。因为在每一个做决定的时刻你最终都会选择自控,再加上后文的保险,你可以保证100%安全。结果是,你会在一直处于略微紧张的状态的同时也永远不可能违反任何规则。于是:理智掌握立法权,感性中的恐惧掌握司法权,而现实中的自我掌握行政权。它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三权分立。然而,这个方法的运用却远远不简单,就像了解了编程语法并不代表精通编程一样,其内容也是大有学问的。记得法学中有一个结论:真正对一个法律的威慑力起最大影响的,并不是惩罚有多重,而是惩罚被执行的可能性大小。所以,我们要增强这个这种仪式的权威性。赌咒发誓也是有不一样的。最后我选择的方式是学美国总统就职,找一本圣经把手按在上面,另一只手高举。总之要注重仪式感,越正式越严肃越好。当然,有宗教信仰的也可以用祷告的方式。不要笑我!立法范例:首先是打基础:上天啊,请监督我吧。我在接下来将建立一个立法体系,我可以在其中设定规则。如果我违反了这个体系中的任何一条允诺了惩罚的规则,请你对我施加这个规则允诺的惩罚。请监督这个体系的运作。第一条誓言:从今往后,在每天晚上10:30到次日早6:00,躺在床上,并且床上没有手机等电子产品时为“安全期”,在安全期立法才有效。第二条:建立“禁游”法案:从现在起,到高考结束,禁止玩任何电子游戏,否则死。我体验到了那种台风眼中的奇妙感觉——从此游戏的诱惑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所以我把第二条的时间规定为直到高考结束。于是从那个晚上起到高考结束,我连自动售货机的有奖互动都不敢碰一下。记得以前听说过,瘾戒的次数越多,反复得越多,就越难戒。我的网瘾戒了几十次了,早已病入膏肓,没想到在这个方法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第三条:建立“无意不罪”原则:只有当违法行为发生时,心里明确自己正在违法却还要坚持违法的,才执行惩罚。//这就是“上保险”,最关键的条例,没有之一。把司法权收归于自己的判断,给自己以安全感的同时保证了公正,因为自己是不可能欺骗自己的。第四条:建立“立法不涉现”原则:所有的立法及更改,如果能使某种被限制的行为更容易得到法律允许,则在本次安全期后才有效。//拒绝以权谋私。第五条:建立“网禁”法案:只有以学习或办正事为目的时,才可以浏览网页。否则死。//注意,立法的一个原则是涉及的行为判定不能是模糊的。这个不算模糊。第六条:建立“闹钟”法案:早上的闹钟只能用拍照关闭一种方式关掉。否则死。不可抗因素除外。//在“无意不罪”原则下,没有问题。(拍照闹钟详见上文提到的另一篇回答)…………………………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收藏夹的存在吗?就是因为我规定了知乎只准看主页上的答案概览,而不准点开看具体内容。这个方法的威力竟然强到了这个地步。再有吸引力的答案,我就算看了部分被吸引住后,也能按捺住不看,而是默默收藏。其实拿”死“作为惩罚,只适用于一种情况:禁止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需要经过一定的决定过程,比如玩游戏就不是脑子一热就可以马上玩的,从突然做决定到加载好开玩最少也要有几分钟。而不适用的情况有另一种惩罚来管控,我叫它”Analyze Strike“,即自动分析自己从违法行为中获得了多少主观快乐,再乘以一定的系数来惩罚。比如”Analyze Strike 500%“就是将违法行为中获得的主观快乐乘五倍后惩罚在自己身上。比如你玩手机获得了100点的快乐,那么设定了500%的Analyze Strike,就意味着在将来要因此承受不明时间,不明来源的500点的痛苦。第七条:建立”黏脚“法案:当自己在写作业时,未完成前,除了上厕所或有突发事件,禁止任一只脚离地。否则Analyze Strike 500%。//这里涉及到一个立法技巧:即对一种行为的禁止,如果靠禁止它必然会带来的标志性行为,会比直接禁止其本身有更好的效果。比如"晚上睡觉时,禁止触碰任何联网的电子设备"就比"禁止在床上玩手机"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大概和"衔枚疾走"是一个道理。第八条:建立“闭关”法案:一旦进入自己的书房准备开始学习,就要在门上挂一个玩偶。只有完成带入书房的所有任务时,才可摘下玩偶离开。可以上厕所,但要一分钟内回来。如果没完成任务就摘下玩偶/没摘下玩偶就开门/上厕所一分钟内不回来,Analyze Strike 500%。//同上技巧。后来还弄了很多条例,涉及各种情况:比如我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就立法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去晚自习,周末图书馆;为了改掉懦弱的性格,可以设立一个随时启用的临时法案,谁真的触碰到自己的底线了,就禁止和他说话……还有减肥法案,限购法案,以后以后再也不用剁手或逼自己节食运动了。这个方法的弹性和发展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它永远处于随着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的状态中。到了后来,我还不断地在发现它的用途。比如一旦进入某种状态中就不难自控,但难以进入这种状态,比如学习或睡觉。我就可以立法设定在某种情况下,一定要进入这种状态。从此立法成了一个顺水推舟的引子。我还可以划分模组,把几个法案放在一起统一管理。还可以加入外源插件:比如把番茄自控法作为一个组件加入其中,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这可以避免几乎所有自控方法都会有的弊端,就是对使用方法本身也犯拖延症,知而不用。(其实这个方法与其说是一种自控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大幅给嵌入其中的方法以加成的一种“运行环境”)错误的立法案例:把惩罚设置为诸如“第二天出门被车撞死”一类。这种惩罚设定的错误在于,“第二天”和“被车撞”的界定太具体。这个方法的精髓在于对未知的恐惧——如果违法了,因为无法欺骗自己的良心,你就会陷入无边无际的恐惧心理当中,你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死,什么时候死,其实陷入这个状态本身就是最大的威慑。太具体的惩罚会让你有侥幸心理。一些危害较小,或难以防备的行为用“死”来镇压。比如立法“上课分心就死”,“脚离地就死”。这实在太危险了。就算你小心翼翼地防备,也会让你的生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用立法系统逼迫自己完成主动行为时用“死”。比如“每天没有完成作业就死”。同上,这会让你的生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而且人对任务的难度预估总是过小,很容易失控。整个立法系统没有上保险(无意不罪原则)。同上,这会让你时刻怀疑自己是不是曾经不小心违法了,或者忘了哪个条例。类似“每天必须完成作业,否则罚做20个俯卧撑”之类。惩罚要产生威慑,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是被动的。因为以主动行为作为惩罚,你就可以耍赖:我就是不做,怎么地。==========================================================(,大二时的补充):我后来发现,其实很多人对这个方法有很大的误解。表面上,这个方法的威慑来源是,你违反了这个方法就会怎样怎样,其实不是的。这个方法真正的威慑,最主要其实来源于陷入对未知惩罚的恐慌状态。对进入这个状态的恐惧本身,才是真正的威慑来源。你听说过恐艾症吗?你知道有多少人被狗咬了,仅仅晚打了一天疫苗,就害怕到歇斯底里吗?危险接触不一定死,被狗咬不一定得狂犬病,但是你就是怕。因为,危险接触之后,你的生活永远处于【必死/没事洗洗睡】的叠加状态。当然,患上绝症也只是“有可能而已”。你也有可能正常生活,正常睡觉。但是,你睡不着了。你做不下任何事情。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绝症一旦发作,都变成了没有意义。所以,你会歇斯底里地对每一个艾滋病/狂犬病的症状极度敏感,你会心惊胆战,坐如针毡。而立法的真正原理,就来源于这种状态。你如果和立法正面刚过,你就要从此对路上的每一辆车,天上掉下的每一个石头,下雨时劈下的每一道闪电,心惊胆战。所以,这个方法的真正来源,不在“死亡”,而在“细思恐极”。你只要不是100%的绝对唯物主义者,这个方法都适用。后来的一年多来,这个方法在我这里的版本又更新了很多。现在已经很少用死亡作为威慑了,多是用以前不怎么用的Analyze strike:设计一种函数,返回随着随着违法时间而指数增长的惩罚。也就是说,如果违法1分钟,就面临2倍惩罚;违法3分钟,就要面临5倍。你的亏损是指数级的。无需用死亡作为威慑,即可产生“细思恐极”的感觉。目前整个系统我想到过最巧妙的法案是这个:在手机电量少于90%时,以非正事原因玩手机将返回:,,的惩罚。其中E(t)为t时刻手机电量百分数,h(t)为t时刻因玩手机产生的快感,t90为手机电量落至90%的时刻。电量少于50%,按50%时的惩罚系数算。手机充电时因非正事原因玩手机,视为电量少于50%。(惩罚系数变化表)============================================当然,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代价的。这个方法的代价是,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你每天都会处于如履薄冰的警觉状态。但这其实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去犯那些条例,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立法失误,然后忍上一天而已。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头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总之,我在那一年有种人生可以开挂的感觉。========================此时,你面临的是整个高三。夕阳已西下,寒夜已来临。三人组早已进了重点班继续当学霸,小受也早已出国留学。最重的耻辱你也遭受过了,她心目中你的印象已经不能再差了,也就是说,你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厄运早已踏过了你倒下的身躯,然后飘然离去。游戏的主要剧情已经结束了,你已经输了一切,还想怎么玩。那又怎样,这不妨碍我在最后一年证明自己。这一刻,我竟感受到了项羽式的悲壮。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来吧。上文中忘了说,她大概是因为家长要求,最终还是报了理科。在高二,她的成绩缓步提升,从五百名开始,到两百名为止,历时一年。然而我仍旧在四百名左右原地踏步。进步三百名,她可是花了一年啊。如果两人都是这个速度,可能到高考你都追不上她。高三开学测,距离高考约300天。我408名,她199名。我的分数距离去年的一本线足足有90分。这就是我的开局。 每次考试成绩比她差,我都有一种耻辱感。这个在感情上践踏你尊严的人,在成绩上竟然也凌驾于你之上,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还有,我绝不可以不如她。于是在这两年来,不被她赶上或超过她一直是我的一大目标,一个我拼尽全力却可望不可即的目标。我现在根本不认为这个目标有多难实现,我已经胸有成竹了。进入高三,三年前那种荡气回肠的搏杀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稳定而有力的推进。在长远时间上,法治是优于人治的。虽然好的人治优于好的法治。一个长久稳定的系统往往需要一套稳定可靠的规则。初三的状态实在太难达到,也太脆弱。从那时起,我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似乎变得淡定了很多,甚至带了一点玩世不恭,虽然成绩还是很差。或许是因为那句话吧,人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当时的我已经相信一切都已经在自己掌握之中了。你只要努力就行了,反正价格回归价值是迟早的事。另外,我多次需要强调前文中的描写并非我现在的感受。很多情节在前文中能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后来看来就早已不是事了。这样写是为了提高画质,更逼真地还原当时感受。有时我甚至还要努力回想呢。在第一个月,我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一个人学习的影响,于是开始参加了晚自习。凭着自控方法加上参加晚自习的氛围,我的学习生活开始走上了正轨。那时每天的自主学习时长基本可以稳定在五个小时左右,而以往的情况是两个小时都属于奢求。估计一下,那一个月的自主学习时长基本可以顶高二的一整年。关于时间安排,当时也试了不少方法。学校学习时间的特点是既有零散的时间(课间),也有完整的时间(自习),番茄时间法我也试过,但实在不适合零散时间。 记得当时用的最好的方法是:为自己的学习计时。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倒计时,而是正计时。基本上所有的电子表都有正计时功能,我只要每天设置一个目标,比如说5小时,然后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就计时,停止自主学习的时候就暂停。(自主学习的范畴是能自由决定内容或时间的学习,写作业算,堂上老师要求的练习不算。)以达到目标为荣。这种方法甚至连立法奖惩都不用,就可以有效地刺激自己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每当你有空闲时间(中午休息,下课,甚至上课老师在发牢骚说些没用的东西)的时候,你是无事可做的,而一般人都会用闲逛看报纸聊天等打发掉这个时间,那是出于无聊。用了这个方法,在那种时间你第一个想到的事就是学习,因为它有短期效益的加成(完成目标)。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方法一开始操作比较容易忘记计时,几天后习惯就好了。第一次月考,距高考约270天。我308名,她131名。我进步了一百名整。达成自控两个月后,真正的学习方法开始稳定下来了。原来对那些方法论的痴迷,都只不过是自制力不足时拿来自我安慰的寄托而已。正如前文所言,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实践。三分钟改良倒垃圾方法,那也是建立在搬了三分钟垃圾桶的基础上的。学习的过程就像自然选择,它会让你切身地感受一个方法的优缺点,不符合实际的就会被淘汰掉。而这些是靠空想无法实现的,因为空想中学习过程的各种问题与特征到了实践中都会走样。带着心眼实践一定时间后,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自然会成型。这就叫“摸着石头过河”。===============接下来是学习方法=======================认真读报纸的人都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分享的方法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紧跟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注重基础回归课本云云。听得你耳朵都起茧了,是不是?记得以前学过一篇课文,是一个高考状元写的。里面就说到一句话:“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当然,这句话在高二时曾被我狂妄地嗤之以鼻。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状元学霸们分享的东西,其实用“学习策略”来描述会更准确一些。而我们所一直探讨的,我高二时朝思暮想的,应该叫“学习技巧”才对。正如写课文的状元所说,学习策略应该是普适的,那种策略几乎对所有人而言都是最优选择;而学习技巧却应该是多元的,适合怎样的学习技巧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如何。你难以要求一个思维活泼跳跃的好动男生去像一个斯文的眼镜女孩一样去把笔记做得比砖头还厚比字典还精细。这就是我们分享与要求“方法”时的弊端。我们根本就没有搞清这个方法到底适合有怎样思维习惯的人。所以,接下来我会介绍三种学习技巧。我大概属于思维比较活泼跳跃的人,毕竟所有的老师都这么评价我。这些方法应该只适合一部分人,请酌情参考。 另外,学习技巧的作用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逆天,约莫也就是把你的学习效率提高一个档次而已。===============================关于刷题和错题本:【“自然选择”法】高二部分说过,错题本的整理方法几乎是我高二时研究的最大课题了。那时的我由于希望下次就考全级第一,所以空前绝后地追求完美主义。我总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听课时能马上理解马上记住马上运用自如,遇到过的所有错题都能做到题不二错,而且要保证能有吸引力,让我没事的时候能忍不住翻,而且能一下就看进去。知识就是那些知识啊,凭什么不能实现呢?这种期望的结果是,我竟然连课都听不好一节了,因为我总是为刚才没有对讲课内容实现“三个马上”而自责。我竟然连一个像样的错题本都没有,因为它们达不到要求,我做的笔记再精美都逃不过被扔的命运。知识就是那些知识啊,凭什么不能实现呢?纠结了好久后,记得是看到了知乎上的一个很短的答案,现在找不到了。这个答案的大概意思就是学习千万不要太在意方法论,做笔记只用把错点提炼出来按时间顺序抄在笔记本上就行了,笔记本做完就扔,甚至不用纠结多久看一次。这也能行?于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我还是试了一下。然后发现这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恰恰是最好的。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一,学习这件事根本就不适合让形式层面上的环节分散你的精力。以前我曾经纠结的“分列式”就要求自己对每个知识点提问写答案,然后按艾宾浩斯曲线的时间点遮住背,还要每页都记录背到第几轮了。愚蠢啊。要知道,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处理大量信息的复杂过程,在完成这样一种任务时,你根本就懒得跳出学习的思维模式,去搭理那些和学习无关的环节。所以,这种方法的外在表现只能是被你抗拒使用。我甚至有这样一个猜想: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一条标准:你用得顺手,不费劲。而在一个方法中,知识内容有关行为的环节占比越多,这个方法就越顺手,效果就越好。 其二,笔记应该是随意的。有人喜欢精细到一章一章分开记,然后一个知识点往往抄几道错题对应着摆在下面。这种笔记方式相当天真,至少不适合高三复习。因为蔡加尼克记忆效应告诉我们,只要一件事情能带给我们“完成”的感觉,我们对它的记忆就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太完美的笔记会适得其反。我试过分章记,也试过画思维导图,其结果是我心理抗拒去看那些笔记,里面的内容也被忘得精光。所有记笔记的时候千万不要给看笔记太高要求(比如说把一道道完整的数学题记上去,希望着自己下次看的时候也理解),这反而会使自己对看笔记产生畏惧情绪。一定要用傻瓜式的,下次一两秒钟能看懂的方式记。当然,上述经验也只适合一部分人,请酌情参考。最后,具体的笔记方法是只分科,直接按时间顺序,标号序号1234往下记,以高考前的生物本子为例,最后就记到了800多点。当然,仅仅这样做还是有太多弊端,后续的配套方法会解决它们。这个方法的一个缺点是知识点太零碎。但这也是它的最大好处,这为你的刷题铺平了道路。具体的操作是,比如我做了一套题,错了10道,这时我就会在10道里去除低级错误,比如还剩7道,加上蒙对的2道一共有9道。把这一共9道题打上标记,最后统一把它们背后你不会的点提炼出来,然后记到笔记本里。形式如“注意,含大量Al3+的溶液呈酸性,否则会水解!”你所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永远循环“刷题——更正——归笔记本——刷题”的流程,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筛子,不断地筛选出你不会的点,然后扔进笔记本里。人对写过一遍的东西记忆还是挺深的。而你根本就不用担心记不能全部记住,因为根本就不用全部记住它们。这个方法之所以叫“自然选择”法,就是因为通过大量的刷题,考频高的重点你会见很多遍。第一次见再陌生的点,第二第三次见它你就会觉得小儿科了。到最后,你所见得少,记不住的点恰恰就是考频低的,正好不用鸟它。如此一来,刷题就好比自然选择,真正对你有价值的知识点就会被筛选出来,写笔记本上的次数会更高,记得也会更牢。让知识点接受自然选择才是最高效的方法。当然,并非笔记本都要那么简单地1234到底,你还可以按题型分类,比如生物有填空题,我就会专门开辟一个区域记主观题的各种题型(所以笔记要用活页本),比如细胞题的答题技巧一个专题,稳态题的答题技巧一个专题,实验题的一个专题……最好用不同颜色的活页纸和普通区区分开来。知识一般分点状和组状:点状就是孤立的知识点或者一条易错提醒;组状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知识点,比如几种生态工程原理。最好按照知识形状也分开记。我没有笔记本和错题本之分,统统都是一个本子。上课听到有价值的点了,也照样放下一号往上记。另外,我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你的朋友,让他和你一起刷题筛点,共享笔记本。甚至也可以吸收多人,建立“筛点小组”,于是你就可以以数倍的速度吸收知识点了。关于笔记的利用:【“半保留复制”法】 自然选择法的另一个弊端是,时间一久,笔记本会太厚,在心理上对翻看产生抗拒感,笔记本也就变砖了。所以,关于看笔记的方法也有点讲究。千万不要太高估看一次笔记带来的效果,不要奢求看笔记的时候就能记住,完美主义总是会毁掉兴趣。如果你太想完全记住它们,反而会顾此失彼。最好的方法是:下一次看笔记的时候,可以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觉得已经滚瓜烂熟的,觉得理所当然的点,看到就把号码划掉。而只有你不熟的东西才配在笔记本上呆着。当一张活页正反面被划掉的点超过一半时,你就可以把没划掉的点抄到最新的活页上去,然后扔掉这张活页纸。我管它叫“半保留复制”法。是不是很形象?这样一来,既可以压缩笔记本的厚度,又可以把不熟的知识点在抄一遍,有进有出,一石二鸟。最后,我的生物笔记本大概稳定在了总量为四百多个点的动态平衡中。最重要的是,由于你看笔记仅仅是随便翻翻,不带“要记住”的任务,你看笔记的过程将会非常轻松,而且没有任何门槛,也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关于难题的攻关:【“回旋加速”法】上面两个方法这只是对付偏知识性部分的方法,比如生物化学和物理的知识部分就比较适合。它们可以保证你在高三上半年高中在知识点层面上基本无敌。而真正难题的攻关和能力的提升,不能靠这些方法。诸如数学大题,物理大题,生物化学主观题,语文诗鉴阅读等需要能力或者踩点给分的题型,根本就不适合原题抄录。很多人的笔记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笔记,应该是以具体解题方法为本的,而不是以题为本。 顺便提一下,这个方法后来让我的语文数学和理综各暴涨了30分。当然,它体现的还是一种“筛选”思想。具体方法如下:以一道语文阅读题为例:先用自动铅笔把题目做一遍,做之前,可以在题目旁边用红笔标出对题目的疑问;对答案,踩到点/步骤的留下,没踩到点/步骤或错误的擦掉,回答疑问;根据没踩中的点/步骤,在题目旁边用红笔写上提示,不要涉及答案,但要揭示这个题型的一般规律。尽力追求下次重做的时候能凭借这个提示想到答案。(举例:“传记中问段落作用的题,一定要想到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帮助这个方向!”)一个星期后重复以上步骤,铅笔重做,继续留下没踩到的,然后琢磨为什么上次的提示没能让自己想到,然后写升级版的提示,下星期重试。【重点!】直到你能完整地踩对所有点时,就把所有红笔部分转移到笔记本上,作为一道题型的攻略。随着你做到更多的同类题,这个攻略会不断完善。这样,这种攻略就成了这种题型的专杀工具,真正实现了做一道题团灭一种题型的效果。而且题目的难度再高也不怕,难题的难点往往在于“想不到”,而这种方法专治各种“想不到”。很多人都喜欢把整道数学物理大题抄上。那毫无意义,因为抄得多了你下次根本不会愿意去重新读题重新理解答案。最好的方法是用上面这个方法提炼要领,然后下次看要领即可,而不是去花精力在具体的题目上。比如语文笔记我就弄了诗鉴的所有题型和答题公式,屡试不爽。数学笔记我干脆把要领编成押韵的诗歌,最后我的高三全年数学笔记一共只有三页。第二次月考,距高考约230天。我237名,她100名。听小道消息说,正好进了前100,她开心得不行。我总有一个习惯:路过她们班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往窗户里看她。可以看到她和闺蜜说笑玩耍,她还是和初中一样爱笑。有时从她们班教室里传出一声惊叫,我都能听出是她的声音,然后心有戚戚。有时看到她和其他男生打闹,我还是会心里不舒服。最多的情况则是看到她在教室里学习,在放学后,在课间都能见到。她静坐在桌前,从侧面总能看到她刘海和双鬓之间文静清秀的脸。她安静自习的样子真的很美,以致于我路过之后心脏被提起来的感觉还能持续好久。然后是伤心,她早已厌烦你了吧。而且,学习上你离她还差着远呐。 我尝试立法禁止路过她们班时看她,竟然失败了。(当然,这种行为一般是用Analyze Strike)是的,那是这个方法唯一的一回失败。后来也就干脆撤销立法算了,最后不了了之。士之耽兮,不可脱也。于是,我在那段时间中就一直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她的成绩也在进步,还是如前文所说,她每次的优秀表现都会摧毁一遍"她其实不过如此"的信念,然后我还要花更大的精力来重新说服自己。就因为永远不服气,在一年半来,每次她成绩比我好时我都会大受打击,那是一种胸腔被压上巨石的感觉,我虽然已见怪不怪了,却一直没有习惯。 我不信,我没理由不如她。 第三次月考,距高考约200天。我143名,她150名。出成绩的那几天我一点都不好过,先出来的三个科目我都输给了她,加起来低她20分。那是充斥着耻辱感的难熬日子,努力了这么久,竟然还是不如她,还是不如她!然后我才知道,她的语文竟然在上次全班第一的情况下几乎考了倒数第一,我的语文又在上次几乎考倒数第一的情况下考了全班第一,于是一口气高了她22分。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是最刺激的,而刺激之下人体可能会产生各种想不到的反应。于是,我一边犯着哮喘喘着气,一边在心里狂喜地庆祝自己的名字第一次上光荣榜,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终于超过她了。这个结果明明是因为她考砸了,你这高兴不是幸灾乐祸么。所以,下次联考你一定要凭实力超过她,而不是运气。各大战区继续全线推进!不要停!当时的策略是“保持推进,做好清理”:保持跟上复习进度的同时,主动清理死角和盲点。 事实上,用了自然选择的方法,在短短两个月内我就已经把知识完备程度从高中知识总量的大约40%提升到了80%,开始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具体体现是以前刷一张卷子能有十几个高价值点,而到那时基本一张卷只有两三个点了。联考,距高考约150天。我117名,她191名。联考的题很难,每一科都能给你带来全线崩溃的感觉,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气氛。考完后我一度认为这次肯定要价格回归价值了,我要被她甩八条街了。然而我高了她近二十分,每一科都超过了她。后来我才发现这个现象:每次我觉得自己考得差的时候,别人考得更差;每次我觉得自己考得好的时候,别人考得更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不怕难题,说明我有能力!于是,在联考后,我犯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进步后的骄傲。被她压制那么久,我竟然只用了三个月就超过了她,不如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啦。第三次逆袭的进程即将奏响最华丽的乐章,凭借着这些天赐神兵般的方法,按照这个进步速度,我会从此把她远远甩下,去追求更高的成就。我会顺利地刷题涨分,当上大学霸,挺进级前十,高考省状元,走上人生巅峰。正好就在那时,我爸对我说,你也是一个大人了,以后家里的每周炒股分红也有你一份。那时的股市形势一片大好。于是,我的小金库里就有了一个高三学生根本花不完的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期末考前的半个月,用个夸张点的词说,我过上了一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每天下午不再去自习室了,却去请同学到周边餐馆吃喝,简直视钱财如粪土,而在以往我是几乎从不和同学在外吃饭的。晚自习也开始整晚整晚地放弃,要么是回家,要么是和几个知己密友到校园各个角落散步深聊直到入夜。那是玩世不恭的半个月,我仅仅进步了三百名,就乐观成这样。立法系统磨损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有时甚至晚上也不是我的安全期了,因为理智也已被腐蚀,认为放松点没关系。我开始大规模地在后台放松各个条例的限制——网禁可以有例外了,比如知乎可以上了;晚自习不一定要参加了;挂公仔不怎么用了,很多条例都被找到漏洞了……这个方法是需要勇气和斗志的,而那时的我恰恰没有。后来我把部分条例的安全期调整为周日晚上,也已经是杯水车薪,阻挡不住那种颓势了。骄兵必败的“必”字不是白叫的。于是:上学期期末考,距高考约140天。我245名。她121名。她每一科都超过了我。果然是这样,题目很简单,我自以为考得很好,结果别人却考得更好。清醒清醒吧,别那么自大了,寒假好好逆袭。寒假一共十七天,学校给每一天都下达了具体任务,每天大概有6小时的作业量。然而我自从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后,毅然决定整个假期都要在自习室度过。于是,我和许多高三党一样,也在自习室搭建了自己的“基地”。而她的“基地”,就在目力所及的不远处。我还是能看到她清秀绝美的侧影,然后为自己加油鼓劲。无声无息中,一场单方向的竞赛开始了。其实到高三,知识大家都会得差不多了,拼的就是熟练度。而刷题就是提高熟练度的最好方法,因为除外部环境外,它在各方面和考试的契合度几乎是100%,没有一种方式能超过它。我曾经见过一些成绩中下,智力也不突出的人刷了几十套题,每个点都问老师搞懂之后,就能实现数学从70分翻番到140分的壮举。现在看来,学习真的应该奔放些好,大刷熟练,理解万岁。真正对分数高低影响最大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说白了就是熟练。然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很多人而言都很可能出现这两个现象:刚开始努力的时候成绩并没有上升,反而有可能会下降。 努力到一定程度,会突然好像“开窍”一样,短时间内突破瓶颈,实力暴涨。 记得桐华的一篇小说中的女主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女主一开始狂背英语,成绩很久都没有进步。但在继续坚持努力之后,一次考试瞬间逆袭至全班第一。而据我所知,大多数人都因为第一个现象半途而废了,所以出现第二个现象的人特别稀有。这大概就应了马云的那个比喻:“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而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要提醒你,对这些很可能出现的现象,你一定要心里有底,不要被暂时的失败吓懵了。对第一个现象的解释:大概可以用前文中的布朗运动模型解释。当你的努力量还不成气候时,因为干扰的存在,你还是难以看出上升趋势的。对第二个现象的解释:一是努力的时间长了,这个恒力的影响从互相抵消的干扰中脱颖而出;二是因为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线性的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核裂变般的反应,互相碰撞,自动建立联系,自动巩固,自动深化理解。这就像达到临界体积就发生核反应一样,在短时间内你的实力会暴涨。一般以来,人的努力积累和实力会像下图中的关系(S型曲线)一样,努力量和成绩的关系应该会围绕这个曲线波动:与提升熟练度同等重要的就是防止知识点遗忘。我每次整理笔记本整理得少了,下次考试基本上都会出现被以前见过的点坑分的现象。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句真理。在寒假,比较理想的情况下,我每天先是花4个小时写完作业(因为我大题不写过程),然后再花4小时自己刷题和整理笔记。加起来一天大概学习8小时左右。自主的刷题和整理笔记真的很重要,前者可以帮助你提高熟练度,后者可以防止遗忘,强化记忆。当然,我并不是连续学8个小时。很多时候,我会偶尔看看她的状态,总会看到她并未停下,还是在安静地想想写写,我就知道自己要更努力了。于是我往往一学就是一天,从六点钟的清晨坐首班车来学校,在十一点的夜里坐尾班车回家。有时我也会离开自习室,在校园里漫步,去看看从早晨到夜里变幻的风景。最喜欢去的是学校的博物馆,附近有连成几片的荷花池,池边的绿柳和古老的石桥,颇有种《再别康桥》的感觉。我还喜欢躺在木凳上休息,去看入春时节疏朗的树叶和清冷的天空。当然,到了夏季的中午,阳光普照下的翠叶金柳又更是一番意境了。想起还在自习室的她,我还没和她一起来过这个地方呢,如果能和她漫步在这种美景中,该是多浪漫的事情啊。雕栏画栋,碧池细柳,不过是良辰美景虚设而已。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努力还是有回报的,开学初又是一次高难度的联考。我又进步回了原来的水平,而她竟然退步到260多名去了。看到她寒假时和一个男生总是一起出入,难道她又谈恋爱了?我突然开始有点惋惜她,她这么努力,进步是她应得的啊。但更多的又是骄傲,我又超过她啦,又要顺利地刷题涨分,当上大学霸,挺近级前十,高考省状元,走上人生巅峰啦。冥顽不灵。但这种骄傲持续了不久。因为我发现了一个让我恐慌的规律:每当我成绩比她差时,我就知耻而后勇;而一旦超过她,就开始骄傲。这样一来,我的实力将被锁死,永远围绕她的成绩波动,她是什么水平,我就会是什么水平。接下来就是一模啊,这场考试在老师们的宣传下,几乎拥有了高考同等的重要性。他们说,“一模定高考”,绝大多数同学的高考排位都和一模八九不离十。不行。我要用理性压制惰性。于是,我开始加严立法,有些条例的安全期竟然调到了一月一次。这一次,虽然总想在骄傲中享乐,但我却没有丝毫放松。按照这个势头,我终于要一直进步下去了。果然,在一模,我的排名达到了史上最高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次灾难性的打击。 市一模,距高考约90天。我87名,她37名。还是一次简单的考试,自我感觉非常好。尤其是语文作文,我竟突发灵感,把鲁迅的几篇小说情节揉在一起,续了篇一篇讽刺小说,然后觉得这得要拿满分了,走上人生巅峰的梦想不远呐。所以看到算是进步的成绩后,还是有些不甘。直到发现她的名次。她只高了我10分,名次就领先了50名,在她们班竟然拿了第一。看到这个结果,病刚好的我简直又病了一场。你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怎么可能,她怎么会突然进步得那么快。在之前,前一百对我们都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而她就这样进了前五十。是啊,我见证了她是怎么从八百多名走到前五十的。不是“一模定高考”吗,她才会一往无前地走上人生巅峰,然后我只能在她面前抬不起头来。在以前,成绩不如她都会给我带来动力,而这次却不同。因为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实在太大,加上一模的特殊性,再加上这次已经完美发挥,一点冤枉分都没扣,这样一来,我就没什么上升空间了。所以,我甚至还反而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后来我才知道,冤枉分还是有的,因为上文中的那篇作文竟然只拿了38分,满分60。据我们老师说,这篇文章太冒险了。看得懂的或许会给58,但看不懂的就会给38,可惜你碰上了个看不懂的。这也算是一种安慰了吧。于是,在经历了十几天痛苦的复发期之后,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正轨。然而好景不长,在十几天后,第二次打击又要到来。那天是我的生日,在饭馆饱餐一顿后,我还是回到了学校自习。终于十八岁了,我即将迎来最辉煌的人生,好好努力吧。哎,她为什么会考这么好?有什么秘诀?要不我打个电话去问问。怕什么,人不轻狂枉少年!于是,我又干出了第五件大蠢事。我报上名字的下一秒,就听到了电话挂断的声音。我呆在了那座博物馆前。周围凄清的夜景象征着又一次失落。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然后更蠢的是,我接着再打了几次,都是正在通话中。然后我竟然还不甘心地给她发短信说了一通好歹也是老同学我只是想问问你怎么可以这样的话,然后第二天又发短信道歉……当然,她一条都没有回。我的十八岁生日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个人的情商原来真的可以低出一种境界。我一定要感谢她,因为我把一个男生能在女生身上犯的所有错误几乎都犯了一遍。于是复发期又延伸到了二模。我又开始无法学习了,连觉也睡不着。在极低的学习效率中,时光如飞般逝去,那种心理崩盘的感觉又让我回想起了高一高二时的大溃败,但这可是在一模之后的关键时期啊。市二模,距高考约50天。我298名,她128名。终于醒了。我真正开始感到了紧张,我竟然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无谓的事情上。管她是好是坏呢,要是高考也是这个名次,你连985都无法满足。于是,在最后的两个月,我又重新进入了每天五小时的巅峰状态。就算真的“一模定高考”,我也不能浪费最后的时间,我也要有尊严地迎接结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的两个月真的过得很快,在那两个月一天一张理综卷的高速之下,我又重新体验到了突飞猛进的感觉。其实有时刷题多了,真的是看到卷子就兴奋,就恨不得扑上去生吞活剥。我想,如果我的高三一年都能保持这个兴趣该多好。后来最后悔的就是一模后的颓废,以那时的速度,再给我一个月,我的成绩肯定能再进两个档次。我需要时间!其实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都会有一个现象:所有人的知识点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大家的能力都会水涨船高。在上学期,一份理综卷拿到230分就算是学霸,而到了冲刺阶段,260分都只是中上水平。到了那时,对成绩比较好的人而言基本不存在什么难题,所以这些人可能会出现上升空间不足的感觉。此时就真应该听听那些听得耳朵起茧的话——回归基础。具体来讲,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准确率上,做一些反粗心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这大概可以提20分左右。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以惊人的速度缩小,我竟一点也不紧张。不知这是没心没肺的麻木还是胸有成竹的自信,当时有种“大风大浪都见过了”的感觉,反正最痛苦的时光我都经历过了。甚至,高考前的几天我基本是吊儿郎当地度过的,在考前那晚,我还刷了一晚上知乎。TIME UP.九九八十一难应该都凑齐了,是时候去西天修成正果了吧? 高考的那天还是来临了。和想象中不一样,不带任何激动的泪水,也没有什么庄严的仪式感。就这么做了动员,就这么抱了佛脚,就这么进了考场,发了卷子,和平时考试实在没有什么区别。考的时候实在是淡定过头了。只记得语文作文还是文思泉涌,竟然用了祖父的经历举了例子;也记得考数学实在太粗心,竟然犯了十几个低级错误,包括把17题做到了16题的答题框里。还好花了十几分钟换了卷子,那些错误也改过来了不少。我根本就没想什么这是人生最关键的两天之类,当时想的只是早点考完算了吧。万万没想到,这个荷尔蒙过剩的故事竟然会以这种轻松的方式结束。马马虎虎地考完,马马虎虎地离开。马马虎虎地对答案,然后发现低级错误还是堆出了几十分,数学还是被自己坑了十几分。低级错误就是这么讨厌,这里蛰你一下,那里蛰你一下,你就没了半管血。一回到家,母亲就说全省的家长群已经炸了。今年的命题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往年最简单的英语突然遍布难题陷阱,往年最难的物理数学突然简单得侮辱智商。平时叱咤风云的学霸们纷纷表示栽在了这次考试上,因为出题太不利于理科男了。我和她相反,恰好是物理数学强,英语语文差,或许我会比她低几十分吧。管他呢,反正我愉快的暑假已经开始了。在考完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健身房-图书馆】两点一线的生活。这算是比较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了,人在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中往往是会变得比较乐观的。所以,成绩公布的前几天我竟一点都没有中考时那种坐卧不安的紧张,还是按时去健身,去看书。查到成绩的时候,我还在跑步机上。最后的高考还算是有些发挥失常的。那些猜清北的知友们,我还是让你们失望了,我可以算是考砸了吧,最终的结果也没好到哪里去。不过或许她也失常了,竟然比我低了2分,于是,我赢了最后一局。按这个分数,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本地的一个985(A校),在985里算是处于一般水平。 前文忘了提到,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换了q号,而这个q号没有加她以及任何一个初中同学。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壮着胆子用这个号把A校的迎新群发了给她,于是通过了验证。她不知道是我,还以为我是A校的学长。在我把搜集的A校资料发给她后,她还感激得不行。照这个样子,故事的结局大概是她和我一起去A校,然后开始我的Part4.我其实还是犹豫过的,因为我知道和她是不可能的,毕竟要真的在同一所学校,看着她和别的男生出出入入,怎么也不是滋味啊。所以当时有一种冲动,干脆去报外地一所和A校水平差不多的B校算了。不过到最后因为地域等等原因,还是把B校填在了A校的下面。而戏剧性的是,录取结果一出来,我的确去了A校,而她竟反而去了B校,而且还是我在B校的第一志愿专业。也就是说,如果我当初真的按那个冲动来报志愿了,我将和她在同一个班级,或许那才是受折磨。她去的可是理工学校的工科专业啊,以她的条件,或许追她的男生没有八百也有一千吧。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将开始一段没有她的生活,去走向更大的世界。暑假过着过着,她的影子开始渐渐地淡了。站在局外看回当年对她中二式的幻想和神化,竟忍不住自己笑话起自己来。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波澜壮阔和荡气回肠都不应是生活的常态,都仅仅是短暂的泡沫而已,平平凡凡才是生活的本质。听很多前辈说,到了大学靠的是自制力,这样一来我倒有了信心。经历了高三的一年,我已经习惯了一种自控中的生活,习惯了平稳的推进。我也不再向往那种突然堕落,又一朝逆袭的生活。我要告诉你,这种体验太苦了。真正让人仰望的大神,没有几个是靠传奇般的短时间逆袭才成为大神的。记得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经常年级第一的竞赛帝,听说他在初中时也是成绩平平,但酷爱竞赛。到了高中,就开始慢慢崛起为大神,然后才接受众人膜拜的。我虽然没他那么厉害,但规律也如此。前文中忘记强调一件事,其实我在每次最后一年逆袭之前,都要做上一年的无用功,都要走错一次方向。五年级如是,初二如是,高二也如是。所有稍微大一些的成就,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持之以恒。把注意力放在价值上,你迟早会收获理想的价格。我不想再有第四次了。============结束了?故事主线是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于是,在暑假的7月7日,我在知乎看到了这个问题,想起了自己是怎么从一个快要堕落为烂仔的人变得至少积极向上的,是怎么从差点以进全市最差中学告终,到最后好歹也是以去一所还行的985为另一个开始的,我开始连载这个答案。从7月7日上午到8月3日晚上,我停下图书馆-健身房的模式,熬了将近一个月的夜来更新,终于结束了。还是那句话,为了提高画质,还原当时的真实感受,所以我的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中二,也有很多知友指出了这一点。的确,现在看回前面的部分,初次写这么长的故事,真的满眼都是毛病,语气太急促,描写太苍白,叙事太凌乱啰嗦,感情太夸张,太多的自我纠结,果然还是不成熟。我忍不住嘲笑自己了,但我并不后悔,这算是我对回忆的一次松土吧。很多人说我文风突变,的确,本来我只是想平铺直叙的,但写到后来实在觉得对不起当时的真情实感。在写的过程中,本来对往事早就淡定下来的我竟又重新体会到了当年小题大做的情绪,是我入戏太深了吧。正如有些年长的人评论说,你过几年看这篇文章一定会觉得很幼稚。我想也没事,人的成长就是建立在不断嘲笑过去的自己,然后不断地被未来的自己所嘲笑的过程上的。当然,我后续还会慢慢修改这篇文章。======================【番外后续】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无新事。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总天真地以为自己如此一波三折的中二经历应该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看了评论区后我才发现,有那么多人在惊叹自己的经历居然和文中的故事如此相似,果然是天下苦情久矣啊,原来是我井底之蛙了。记得当时看到小受的说说,那句“化作美好的回忆,静静地沉睡了,我的青春……”曾让我无比羡慕。是啊,他的青春多么像一出唯美浪漫的偶像剧,有暗恋,有试探,有分离,有相思,有表白,有最后的在一起,甚至还有历经艰辛战胜大反派的剧情,他的青春算是完整了吧。而我的青春呢?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有的是阴影,痛苦,犯傻,有的是被厌恶被抛弃被排挤,有的是数不清的失败。不是那种成绩年年前三的学霸,不是那种拿奖无数的竞赛能手,也不是那种在社团活动学生会社会实践中游刃有余的会来事的交际花,甚至连电影中疯狂地堕入热恋的经历也求而不得。唯一值得自豪的仅有几回迫不得已的勉强逆袭和中二的感情史而已,和大家平时说的"优秀"二字根本就不沾边。我真的很失败。真的很失败吗?其实也没有失败到哪里去。你没留意到吗,小学时那个每次都前三的学霸后来也沉迷游戏,后来连一本都没有上;初中同学聚会一说,有几个经常名列前茅的学霸在高中因为恋爱等种种原因最后只上了普通一本;在重点高中,你又见到多少有天赋的同学被自己毁掉。看得出来,这个世界上一直有无数更加悲惨的故事正在上演。而你呢,虽然一直觉得很痛苦,可放远了看,你的小学是区中游水平,初中是区第一,高中是全市顶尖,大学虽然考得并不理想,却也是是全省数一数二。小学时最爱的网络小说也早已看不进去,取而代之的是各个领域的经典名著。在世俗的眼光看来,你早已不知不觉间超越了许许多多曾经的“别人家的孩子”。你是一个幸存者。我本来有许多机会倒在路上的:没有被那个数学老师推到墙上,说不定我就只能落得在最差那所中学被一群烂仔包围受尽委屈的下场;没有那次同桌被调开后的刺激,说不定我就只能平庸地过完初中,然后是一般的高中和一般的大学;没有那次自控方法的灵光一闪,说不定我就只能在绝望中等待高考那天的来临……历史似乎都是巧合堆砌而成的。不过,我也记得以前见过一种历史观:世界上其实没多少巧合,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规律的结果。没有朱元璋还会出一个李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于将来工作的打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