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被网瘾列为精神疾病病 青少年痴迷手机该怎么办

拒绝访问 | www.61ef.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61ef.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a7e143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吗?
作者:PolarVolcano
编辑:odette
在这个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电子游戏迅速发展,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游戏玩家。玩游戏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的同时,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不过,关于打游戏到底能带来多严重的后果、游戏成瘾是否该视为精神疾病以及怎么判断“成瘾”,在业内一直存在激烈争论,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不只是个学术问题,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太长不看版
1. 2017年11月,WHO在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测试版中,将“游戏障碍”首次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这引发了各界激烈的争论。反对声音认为:此举科学性不足,社会影响巨大。
2. 目前精神疾病诊断的两大标准中,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疾病,但是列出了建议的诊断标准:
1)游戏成瘾者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
2)他们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为打游戏而影响吃饭睡觉甚至学习工作的例子并不罕见,该把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吗?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两大标准意见不同
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测试版中,将“游戏障碍”首次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这意味着,今年6月将发布的ICD-11正式版中,游戏障碍很有可能会与酒精、毒品并列列入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障碍。
ICD-11的beta测试版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列入了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下的“物质使用或成瘾行为障碍”分类。图片来源:icd.who.int
这个消息一发布,就引发了各界激烈的争论。有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和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过早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成瘾远不止物质成瘾,现在,赌博、电子游戏、购物等引起的行为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提示,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存在渴求、耐受和戒断症状,也都可以引起患者内心的苦恼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脑影像的研究也提示了游戏成瘾和物质成瘾的类似脑机制。
此外,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有电子游戏成瘾问题的人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的青少年人群中,游戏成瘾已经成了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这些因素都支持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正式诊断。
不过,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并不一致。目前国际上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前面提到的ICD,另一个是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发表的《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
2013年发布的 DSM-5虽然首次单独设立了“行为成瘾”的分类,但是并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诊断,而是把它列在了附录的“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的精神障碍”中。DSM-5认为,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研究来确定统一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玩游戏到何种程度应列为成瘾也缺乏共识,因此建议应进一步研究。
如何界定游戏成瘾
日常语境里的“瘾”是指,即使知道某个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仍然持续地重复这种行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对某些事物有些难以割舍的瘾,这种瘾一般没什么危害,还给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
然而,医学意义上的成瘾,则往往会对患者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要想界定正常的上瘾和病理性的成瘾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诊断标准的意义就在于界定出异常的行为。
DSM-5虽然没有把游戏成瘾列为正式疾病,但是列出了建议的诊断标准,这一标准其实很大程度借鉴了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医生在2008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DSM-5提出的诊断标准一共有9条:
1.对玩游戏的渴求(玩游戏的行为、回想玩游戏和期待玩游戏支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
2.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易怒、焦虑、悲伤);
3.耐受症状(需要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4.无法控制要玩游戏的意图;
5.因游戏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
6.即使知道玩游戏的潜在危害仍难以停止;
7.因玩游戏而向家人朋友撒谎:
8.用游戏逃避问题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ICD-11测试版则提出了3条诊断标准:
1.对玩游戏的控制受损(比如开始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场合等);
2.玩游戏的重要程度高于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
3.即使导致了负面影响,游戏行为仍在继续和升级。
无论是DSM还是ICD的标准,都列出了区分病理性游戏行为的两条核心特征。一条是游戏成瘾者不仅仅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玩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另一条是,他们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反对的理由:科学性不足,社会影响巨大
在WHO宣布将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障碍之后,24位不同背景的学者立即联名发表文章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的意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这一诊断科学性的担忧,二是对社会影响的担忧。
在确定一个精神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时,要考察两个重要指标:效度和信度。效度指的是准确性和有用性,要求用了诊断标准,能有效区分出异常和正常。信度指的是可靠性,要求不同的人用同一个诊断标准能够做出同样的诊断。
低效度的诊断标准会混淆异常和正常,过于宽泛的诊断标准可能会造成假阳性,也就是说把正常的个体诊断为精神障碍。好的效度和信度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长时间的随访。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游戏成瘾的诊断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可能存在泛化诊断的问题。如果真像人们开玩笑说的,“打开DSM精神障碍手册,总有一款适合你”,诊断也就失去了意义。另外,很多研究提示,存在游戏成瘾问题的人往往合并其他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等等。这也提示,游戏障碍可能是其他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而不是单独的疾病。
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讲,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把成瘾和毒品联系在一起,游戏成瘾的诊断一出,游戏很可能背上黑锅,被视为所谓的“电子海洛因”。本就存在的偏见可能进一步加深。如果电子游戏真的因此被妖魔化,会使很多家庭本来紧张的亲子关系变得更为紧张,也可能会让健康的游戏玩家背上莫须有的污名。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由于目前对游戏成瘾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诊断标准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过分治疗。之前我国就曾出现一些声称能帮助青少年戒除游戏成瘾的军事化训练中心,不仅没有帮到孩子,反而对他们造成了另一种伤害。
游戏为何吸引我们?
这个问题有许多人探讨过。
从游戏的特点来说,游戏世界是一个有限的、简化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的复杂模糊,游戏中的任务和规则是明确的。做为个体,我们喜欢看到自身的行为带来的结果,这种需求恰恰能在游戏的世界里得到满足。在游戏里做的事,立马能得到反馈,比如经验值增加、金币奖励或者级别升高,网络多人在线的游戏方式还提供了社交反馈。
另外,在游戏的世界里,人们不用承担现实生活中同样行为造成的后果,游戏输了可以点击“再来一次”一键复活。因此游戏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自我实现方式。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游戏可以成为一种短暂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在游戏里建立社交关系,不断升级,提供了持续的挑战和个体存在的意义。
和成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对电子游戏产生依赖。青少年面临着学习和社交的压力,尤其是在亚洲国家,父母对他们的期待非常高,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弱的因素,他们确实比成人更容易对游戏上瘾。同时,出生在数字化时代的青少年对电子游戏天然就更熟悉更喜爱,这是他们的父母很难理解的。
对青少年来讲,电子游戏只是一种普通的娱乐方式,但他们的父母却可能视打游戏为洪水猛兽。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原本是可以平行存在的,但当电子游戏取代了现实世界,可能就预示着真正的问题出现了。
如果你担心自己或他人因为游戏而成瘾,不妨问问下面几个问题:
· 有没有因为玩游戏而自责过?
·玩游戏是不是你早上起来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
· 玩游戏的时间是不是越来越多?
· 有没有因为玩游戏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比如爱发脾气或者心情低落)
· 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很少外出甚至不吃饭不上厕所)?
· 游戏是不是已经主宰了你的生活?
如果你对多数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可能就需要作出调整,或者去正规医学机构寻求专业帮助了。
即使游戏成瘾最终被ICD正式列为精神障碍,我们也必须清楚,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如果就此把游戏和成瘾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对游戏主体的关注,只会简化情况,反而不利于真正问题的解决。
Aarseth, E., Bean, A.M., Boonen, H., Colder Carras, M., Coulson, M., Das, D., et al., 2017.Scholars' open debate paper o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CD-11 Gaming Disorder proposal.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6 (3), 267-270.
Gentile, D.A., Bailey, K., Bavelier, D., Brockmyer, J.F., Cash, H., Coyne, S.M., et al., 2017.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ediatrics 140 (Suppl 2), s81-s85.
Petry, N.M., Rehbein, F., Gentile, D.A., Lemmens, J.S., Rumpf, H.J., Mossle, T., et al., 2014.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for assessing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using the new DSM-5 approach. Addiction 109 (9), .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网
建议你关注一下
游戏太好玩了
根本控制不住我寄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来看看你符合这些症状吗
中国日报网
你是否经常沉迷电子游戏无法自拔?如果答案为是,那么你应该为自己感到担忧了。
世界卫生组织在6月18日发布的第11次修订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正式列入精神疾病。
没错,“游戏成瘾”是病!得治!
First listed in ICD-11's draft last December, gaming disorder is defined by WHO as "a pattern of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gaming behavior ('digital gaming' or 'video-gaming'), which may be online (i.e., over the Internet) or offline."
去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游戏成瘾”列入第11次修订版《国际疾病分类》的草案中,将其定义为“一种持续或经常重复的游戏行为(数字游戏或电子游戏),其中既包含在线游戏也包含本地游戏。”
The designation by WHO could prompt insurance companies to cover gaming-related mental issues, which may encourage gamers to seek for help from therapists.
世卫组织此举可以促使保险公司覆盖与游戏相关的心理疾病,鼓励游戏玩家寻求治疗师的帮助。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将“游戏成瘾”确定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并制定了相应对策。英国有许多私人戒瘾机构。韩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项法律,禁止16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午夜到早晨6点之间从网络游戏中获取信息。在日本,如果玩家每个月玩游戏超过一定时间,将会收到警报。
Gaming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More than 583 million Chinese participate in some kind of video gaming, with 57 percent of the market occupied by mobile games.
电子游戏在中国非常火爆,国内电子游戏用户超过5.83亿人,其中手机游戏占据电子游戏市场份额的57%。
“游戏成瘾”首次被世界级权威机构划归为精神疾病,引起了国内网友,尤其是游戏玩家的关注。
"I can finally become a psycho," gamer Skyray joked on China's social media platform Weibo.
游戏玩家Skyray在微博上戏称:“我终于可以变成‘精神病’了。”
"So we are all mental now. We should treat each other good in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another gamer replied.
另一位玩家回复称:“现在我们都是‘疯子’了,我们应该在精神病院好好相处。”
"Can I call in for leave since I'm a mental disordered person?" read a reply under CCTV's report on Weibo.
央视微博下的一条评论写道:“既然我患有精神疾病,那我可以请假吗?”
"Now those esports pros should really feel pressure, because the winners are sportsmen, and losers psychopaths," Weibo user "oran_cc" said.
微博用户oran_cc称:“电竞职业选手压力应该很大,因为赢的人是运动员,而输的人就是精神病患者。”
那么热衷玩游戏就是有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世卫组织对诊断“游戏成瘾”的条件非常严格。
Gaming activity is not equal to gaming disorder, WHO says on its feature webpage for the disease.
世卫组织在关于该疾病的专题网页上介绍称,玩游戏不等于“游戏成瘾”。
The disorder affects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engage in digital- or video-gaming activities," the feature page says.
“只有少数沉迷数字游戏或电子游戏的人”才患有这种疾病。
WHO says a person has to be showing very specific symptoms for as long as a year to be diagnosed with this disorder.
世卫组织称,患者必须在长达一年时间里表现出非常特殊的症状,才会被诊断为“游戏成瘾”。
The symptoms include uncontrollable gaming activities, putting gaming in front of anything else in life and continuing gaming activities even if there are serious consequences.
这些症状包括忍不住玩电子游戏,将游戏看得比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重要,甚至在出现严重后果时还继续玩游戏。
英文来源:
编译:董静
审校:yaning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Email: .cn孩子沉迷游戏到何种程度才是精神病?孩子沉迷游戏到何种程度才是精神病?中国江苏网百家号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草案),“gaming disorder”(游戏障碍)被列入精神疾病范围,与“赌博障碍”同属行为成瘾障碍,引发众多讨论。“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说明这一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并且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应该引起社会重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教授指出,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一新的疾病分类,有助于业内医生规范诊断和治疗,她同时也指出,游戏成瘾的治疗不仅需要家庭和医生的干预,更需要社会参与。“游戏成瘾”有了诊断标准游戏成瘾和游戏障碍其实是同一个概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游戏障碍”的定义,是指“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必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在诊断方面,这种游戏行为通常需要持续12个月,但如果所有诊断要求得到满足并且症状严重的话,所需确诊时间也可缩短。“游戏成瘾的争议不亚于当初的同性恋,ICD-11的出台,意味着游戏障碍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有了依据,有着重要意义。”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精神科医生何日辉指出,早在2003年,随着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关于游戏成瘾的讨论已经在国内引起关注。2008年,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编制了一套《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大部分“网络成瘾”患者属“网络游戏成瘾”。2013年,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DSM-5已经将“网络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候选名单”,认为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证研究来确定统一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当时也引起非常大的争议。何日辉介绍,争议主要在两大方面,一是精神医学最大的短板在于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非病因学,而通过症状给人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缺乏确切证据,仍存在很大争议;其次,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也触动了庞大的游戏厂商的利益。事实上,在此次事件后,多个游戏厂商已经发出反对声明,认为电子游戏没有上瘾作用,要求世界卫生组织重新评估。“而且成瘾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后,如何治疗,如何评价疗效等等,都缺乏好的手段和标准。业内也对过度治疗有担心。”何日辉指出,从成瘾心理机制来说,游戏成瘾是心瘾的一种,即心理渴求,是预想到这种行为就开心或兴奋,就想去玩,如果遇到阻止就可能情绪失控甚至暴力反抗等等。有人曾经把网络成瘾类比为“电子海洛因”,与毒品成瘾相提并论,但确切来说,游戏成瘾与酒精成瘾更有相似性。“很多人都打游戏来娱乐放松,但大部分不会成瘾,就跟很多人都会喝酒,但酒精成瘾只是少部分一样。”“游戏成瘾”出现低龄化现象专家们认为,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强,虽然很多人也玩游戏,但只是在下班空余时间玩,社会功能受损轻微,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青少年游戏上瘾现象。查彩慧主任告诉记者,她在门诊遇到过最小的游戏成瘾儿童,还在读幼儿园。“家长刚开始没有防范,还觉得孩子无师自通玩手机很厉害,但发展到后来,孩子玩游戏不能停止,不让玩就哭闹不休,令人震惊。”查彩慧粗略估计,每逢暑假,她的门诊有1/4至1/3的小病患,都跟游戏成瘾有关。“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标准,预计沉迷游戏、兴趣降低、不愿外出的孩子中,大约有10%-15%可以列入精神疾病的范畴。这个比例已经相当之高。”何日辉指出,首先,游戏设计是利用大脑的反馈机制奖赏效应,让人快速获得兴奋和成就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上瘾,这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青少年相对成人来说,更加容易受游戏诱惑上瘾。其次,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三观”尚未建立,如果被游戏中的故事情节吸引,长期沉迷一些暴力游戏、色情游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而且青少年如果因为游戏上瘾错过了学习成长时期,失去将来有所成就的基础,那么成人后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或人格障碍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是一个事实。有的孩子因此丧失社会功能,完全没有人际交往。更需要注意的是共病现象。何日辉曾经遇到广东一名初中生,因为之前有抑郁症,存在学习障碍,不愿意去上学,就整天在家玩游戏,游戏上瘾后,为了玩游戏,跟父母打架,完全丧失理智。因为常常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弯腰姿势,导致佝偻病加重,“初三的孩子走起路来跟老头子一样。”“这也跟我们很多家长习惯用手机安抚孩子,缺少与孩子的互动等不良模式有关。”查彩慧说,所有不良行为的治疗,都需要建立正常的行为习惯,但如果家长自己建立正常行为习惯的努力不够,整天抱着手机不离手,纠正孩子的行为就非常困难。“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不是周末玩玩手机就算精神疾病,这一点大众不用担心。”不过,查彩慧指出,从医生角度来说,游戏成瘾的治疗非常难,需要相当长的疗程和多样化的手段配合,而且单靠医生或家庭的干预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参与,对游戏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否则很难根治。何日辉建议,就像不得卖酒给未成年人一样,国家相关部门应健全游戏市场体制,规范市场,成立“游戏分级制度”,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群体设立相应的内容限制。此外,相关部门应该牵头,要求游戏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成立“游戏障碍公益治疗基金”,专为经济困难的游戏障碍患者提供治疗经费。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链接世卫发布的“游戏成瘾”诊断标准游戏障碍(游戏成瘾)的特征是持续的、经常发生的游戏行为(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这些游戏可能是网络游戏或非网络游戏,表现为:1.个体对游戏的控制力受损(例如开始时间、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环境)。2.游戏的优先级越来越高,将其置于其他生活兴趣和常规活动之上。3.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这种行为已经充分严重地导致了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重大损害。这种游戏行为的模式可能是连续的或经常性的、断续的。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通常在至少12个月的时间内是明显的,这样才能确定诊断结果;但如果所有诊断要求都得到满足并且症状严重的话,所需的确诊时间可缩短。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江苏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国江苏网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组建的省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9K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8341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为精神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