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智能音箱怎么购买智能

智能音箱要怎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智能音箱要怎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TechWeb百家号亚马逊涉足硬件生产十几年来,算得上成功的产品只有 2 个。一个是电子阅读器 Kindle。另一个就是智能音箱 Echo。他们分别是内部团队Lab26的Project A和ProjectD。当初想要打败 iPhone 的亚马逊牌手机 FirePhone ,是 Project B,已经黄了。而几乎人人一部手机的现在,iPhone 也不好卖了。在手机市场甚至没能挤进主流市场,亚马逊发现了智能音箱生意,就像当初做Kindle 一样。2007 年,亚马逊CEO贝索斯曾公开讲过做 Kindle 的原因,“音乐和视频已经数字化很长时间了,从早期的Web开始,短文阅读也已经数字化了。但长篇的阅读并没有(数字化)。”
还剩下个音频。2011年,三年前花 3 亿元买来的有声书平台Audible 并入亚马逊服务,消费方式从订阅变成包月会员。这一年,Lab26开始了Project C增强现实(AR)。直到项目研发中,他们偶然发现,语音控制的遥控器,或许会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图中为小爱音箱mini pic/哔哩哔哩@3C字幕菌而微博、抖音里调戏小爱同学或者天猫精灵的段子或者短视频,都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实。大部分国产智能音箱目前更多还只是个玩具。不过,2014年秋天亚马逊发布智能音箱 Echo 时,外界评价也多是嘲讽,觉得没有触摸屏太蠢了。到了2017年,苹果首席营销官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还是这么认为。可是,就像风险投资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Benedict Evans 分析的,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硬件被做成了手机应用,从闹钟到照相机到音乐播放器等等。但这个过程有时候也会逆转。把智能手机的一部分功能,做成独立的硬件来卖。GoPro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它算是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替代品。和智能手机解绑的同时,GoPro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消费场景,比如运动拍照、航拍等等。完成这类拍摄,是你单纯拿着手机,不买附属设备,办不到的。这个角度而言,GoPro减少了你使用的阻力。有点绕。但是这和当初乔布斯发明多点触控,让你摆脱鼠标和键盘是类似的道理。以前,你是得上计算机课的。现在上到8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大多都会用智能手机。智能音箱,也不单纯是取代了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图中为Amazon Echo Dot
Pic/hellotech拿Amazon Echo 来说,它是把亚马逊本身的许多个服务场景硬件化了。比方说,你洗衣服的时候,发现没洗衣液了。以往你可能会拿出手机,打开亚马逊,查找蓝月亮,看容量,比价,然后下单。类似的生活需求,藏在Echo 里的Alexa都可以帮你完成,只要你一句话。国产智能音箱,也都自己背后的商业逻辑。除了几个电商平台模仿Echo的产品之外,小米、出门问问和喜马拉雅也都在做智能音箱。去年6月,音频平台也开始做智能音箱。移动音频领域的领军者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联席CEO余建军就曾表示,做音箱,不是为了卖硬件赚钱,而是想以此优化自己的服务。特别是对小孩和老人来说,随时都能让小雅给你来段相声的交互方式,实在太方便了。这也体现在了数据上。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8 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目前用户黏性最高的音箱不是BAT和小米等巨头,而是喜马拉雅旗下的小雅AI音箱,其月人均使用时长近600分钟,人均使用次数240次,使用频次是天猫精灵及小米的7-8倍。这与喜马拉雅FM拥有整个音频市场73% 的份额密切相关。亚马逊Echo 是将在线购买商品的服务场景,嵌入了音箱中。喜马拉雅FM则直接在把智能音箱做成了一座有声图书馆。至于图书馆的优势,肯定是藏书足够多,独家资源多。2012年成立的喜马拉雅在音乐版权、视频版权、FM合作、有声读物等方面都颇具优势。“我们拥有500万主播,其中包括20万名认证主播,他们共同创造了超过1亿条的有声内容。”李海波表示,音频版权属于内容制作方,喜马拉雅作为平台并没有转授权,因此,即便其他音箱接入喜马拉雅,像小米智能音箱、叮咚智能音箱也只能听到几十万条,而更多的内容只能在喜马拉雅的产品中才能听到。图中为晓雅音箱Mini Pic /喜马拉雅FM官方按照上面减少使用阻力的逻辑,例如,以后你只要记得某个故事情节,会能够给你推送类似的有声书或者播客。从商业层面考虑,这还有利于靠音频内容,精准地卖广告。截止2018年2月,Alexa开放后台累计了超过2万多条技能。从一开始,亚马逊没打算做太遥远的事情。而你最后怪Siri蠢,就是一开始误以为它聪明到可以回答任何问题。当苹果对外讲Siri背后的创意文本是怎么来的时候,亚马逊拉着程序员们,正在发掘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需求,试图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至少要在你家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TechWeb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互联网消费领域,提供最新科技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智能音箱其实不是音箱?你买的是科技玩具还是人工智能产品?
  “小度小度,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为您播放赵雷《成都》。”
  这是在前几天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上,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现场播放的视频片段,主人公是上个月百度旗下智能硬件公司渡鸦发布的一款全新的智能音箱——raven H。
  接下来登台的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本来也准备了一段介绍自家智能音箱产品“小爱同学”的视频,但他笑称“看了李彦宏放的视频,我还是不放了”。
  这段有趣的花絮背后,反映出的是智能音箱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趋势。为何这个看似小众的市场,引得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及新兴创业公司争相布局?对于消费者而言,买到的会是一个仅供消遣的廉价玩具,还是真正富有科技含量的良心之作?
  智能音箱不只是音箱,它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智能音箱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消费级AI产品之一,它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融合,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并不是顶尖的,但能让普通人也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说,“智能音箱不是单纯的音箱,它很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自亚马逊2014年推出首款智能音箱Echo,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之后,国内外IT巨头相继进入到智能音箱市场。2015年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推出智能音箱叮咚,2016年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而今年更是智能音箱的“爆发年”。
  6月20日,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发布了首款全内容AI产品——小雅AI音箱,市场价为999元,首批预售价699元;7月5日,阿里巴巴推出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定价499元;7月26日,小米发布AI音箱“小爱同学”,定价299元;直到11月16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也姗姗来迟地发布了百度第一款智能音箱raven H,定价1699元。而另一位有力的竞争者苹果公司,也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发布自家的智能音箱HomePod,定价349美元,约合3774人民币。
  看到市面上智能音箱产品呈井喷式涌现,许多不明所以的消费者会产生疑问,智能音箱与普通的音箱有什么区别?记者了解到,相对于传统音箱,智能音箱的卖点主要集中在语音人机交互与内容服务。用户动动嘴,就能让它播放音乐与有声读物,查询天气与新闻热点,甚至陪聊讲笑话;同时,基于应用平台上的各类APP,用户可以用它点外卖、网购、打车。如果消费者购买了配套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音箱还能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控中心,听从主人的命令控制家中的灯光、窗帘、空调、冰箱等等。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音箱功能大同小异,但互联网大佬们推出的智能音箱,都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突出体现了自家企业的核心优势。比如“天猫精灵”内置的人工智能系统整合了支付宝、淘宝和菜鸟物流的信息,使得天猫精灵在具备听音乐、定闹钟、查天气等常规功能之外,还可以点外卖、充话费、查快递、刷淘宝。
  “小爱同学”则主打智能家居,用户可以用语音操纵小米的电视、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家居设备。根据小米的公开数据,小米的物联网平台联网设备已经超过8500万台,智能音箱将替代智能手机成为其控制中枢。
  “小雅”智能音箱得益于喜马拉雅FM平台规模巨大的音频内容,定位于内容型音箱,在内容资源的丰富程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而在苹果的官方宣传口径中,音乐和音质才是HomePod的侧重点,甚至希望像当年的Ipod一样改变音乐交互方式。但在Siri的支持下,未来苹果也可能加入语音智能的“入口争夺战”。
  低价促销支撑国内智能音箱跃上百万级销量
  近两个月来,巨头们为了尽快抢占智能音箱赛道,展开了一波低价厮杀。今年10月20日,天猫精灵X1率先开启双11大促,所有淘宝超级会员都收到一张400元的预购抵用券,原价499元的天猫精灵X1只要99元就能买到,天猫精灵的销量也因此冲上了100万台。随后京东于10月25日迅速跟进,宣布京东Plus会员都可以在直降100元的基础之上,再获得250元优惠券,最终可以49元价格购得叮咚TOP智能音箱。
  然而,跟国外的黑色星期五相比,国内智能音箱的促销力度又小巫见大巫了。今年的“黑色星期五”(11月24日),亚马逊老款的Echo原价为164.99美元,促销价为69.99美元,直接降价95美元(约630元);而谷歌今年推出的Google Home Mini从平时的49美元降价至29美元,原价129美元的Google Home也降价50美元甩卖,在降价力度上一点也不逊色亚马逊。
  在销量激增的背后,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又是如何呢?记者采访了一位叮咚TOP智能音箱的用户——24岁的上班族小汪,他在今年双11期间下单购买了这款智能音箱,但体验了不到一个月,就已将其闲置在家。“作为音箱来说,它的音质比不上专业的音箱品牌;作为智能助手来说,它又不够智能,我的指令稍微复杂一点,它就听不懂了,更无法实现点外卖这样的实用功能。”
  杭州方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彭黔平认为,从表面上看,国内智能音箱产品已经跃上了百万级销量,但若没有低价作为支撑,实际出货量可谓惨淡。“根据我掌握的数据,国内销量排名前三的智能音箱,购买者大多是年轻人,但使用者却以老年人与儿童为主。”业内人士都应该反思,为什么这样一款科技含量颇高的产品,最终只能满足老年人与儿童的需求。
  “虽然巨头积极性很高,但是推出的产品反响一般,成熟且经过市场验证的麦克风阵列技术和智能的语音交互系统是关键。目前人工智能关于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语义理解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巨头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景来收集大量的语音数据用来训练模型,实现技术储备。”银江资本投资经理彭皓评价道。
  他认为,巨头们的低价竞争并不是关键,重点是其显现出的整个国内智能音箱的市场潜力。“智能音箱的市场需求是刚性的,因为传统音箱产业巨大,仅仅国内音箱市场就有千亿的市场空间,存在产品升级的巨大机会。”他认为,目前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对标销量已过千万的亚马逊Echo音箱,合理的价位最终会稳定在500-800元之间。
  创业公司提前布局智能家居
  形成开放生态或成未来趋势
  智能音箱不仅是巨头们的游戏,更多的创业项目进入这个领域,是为了提前布局智能家居。方得的一款智能音箱产品也将在本月正式发布。此前,方得智能一直专注于开发虚拟个人助理系统,通过APP与微信端积累用户数据,没有形成实体产品。彭黔平透露,“近一年来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迅猛,智能家居方案的价格也越来越平民,每平方米在200-300元之间;阿里、京东、华为、小米、美的等搭建的物联网平台,也希望有更多的前端服务商加入,丰富整个物联网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得自去年年底开始着手智能音箱产品的研发。
  谈及创业公司如何与巨头竞争的问题,他也显得很有自信:“智能音箱产品必然要从被动控制向主动推荐、帮助用户决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查询功能注定只是伪需求。即将发布的方得智能音箱,已经能够实现多轮对话、多任务处理与多设备联动协同。”
  简单来说,当用户询问智能音箱“今天天气如何”,一般的产品只会回答“今天天气晴朗,户外温度28摄氏度”,但方得的产品会接着询问“是否需要开窗通风”,并提醒用户清洗衣物,接着自动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并开启洗衣机。彭黔平说,这才是他心目中充满关怀的智能音箱产品。
  而另一个本土玩家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则于今年5月推出了他们的第二代产品“Rokid Pebble”,中文名为月石,售价1399元。据悉,Rokid的产品日活超过50%,月活在80%左右;而包括转介绍在内的产品复购率,达到了80%。
  令外界诧异的是,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在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做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他宣布携手阿里云共同推出全栈语音开放平台,其100%的硬件技术和70%的代码将免费开源。“我们免费开放软硬件,对山寨厂商来说是一剂强心剂,只要拿回去自己包个壳,稍作修改,就是一个新产品,而且只要200-300元,成本非常低。”
  “Rokid是技术型产品公司,在C端领域的市场营销、渠道零售上相对较弱,也缺乏经验和资源。”奇客巴士CEO李小鹏认为,Rokid共享自己的技术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在一个急需教育的早期市场里,技术和产品的权重不如渠道和市场来得高。
  而在彭黔平眼中,Rokid的这番动作并不算出格,因为方得未来也有这样的打算。“你可以把智能音箱看作苹果的App Store,苹果当年推出了开发工具Xcode,鼓励大家一起来开发APP,才有如今应用市场的繁荣;智能音箱也会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与生态,而不是一家独大。”
( 09:18:32) ( 08:59:33) ( 10:09:03) ( 09:21:48)你有没有用过智能音箱?从几千元到现在不到一百,感觉是个玩具吧-科技视频-搜狐视频
你有没有用过智能音箱?从几千元到现在不到一百,感觉是个玩具吧
推荐出品人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六分之一美国人有智能音箱 中国市场如何?
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发布一份智能音箱报告预测,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突破3000万台,它进一步预测,到2018年底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将达到5630万台,并称2018年将是智能音箱普及的“决定性年份”。
相对比中国来说,选择的切入口,各大科技巨头更加看重智能音箱的发展潜力,随着智能音箱产品越来越火,性能发展越来越完善,逐渐进入美国的居民家中,据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和爱迪生研究公司发布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六分之一的美国人拥有智能音箱产品,这个数字比2017年1月时增加了128%。看着国外智能音箱宣传片里的各种高大上,“Hi,Echo”、 “Hi,Google”、“Hi,Siri”,音乐、闹钟、相框、家庭管家、视频通话、助眠神器……智能音箱进入家庭之后,在增加便利性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日常生活,提高幸福指数,俗点说是将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报告显示,大约有3900万美国人已经成为了智能音箱产品的受益者,其中亚马逊Echo目前处于领先的地位,用户大约占比11%,相较之下,Google Home类产品的用户数比例大约为4%。研究显示,64%的用户最看重智能家居控制功能,自己之所以购买此类产品,主要就是希望用它们来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还有66%的用户表示希望用智能音箱实现信息和娱乐的功能。30%的智能音箱用户表示,有了新产品之后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有44%的用户表示,自己已经同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功能。市场分析公司CANalys发布一份智能音箱报告预测,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突破3000万台,它进一步预测,到2018年底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将达到5630万台,并称2018年将是智能音箱普及的“决定性年份”。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科技巨头仿佛都“不感兴趣”,英文操作界面,中文语义难解,国内网络限制,难以撬开中国用户巨大的市场。在经过各种遥控器、控制面板之后,中国的科技企业经历了手机控制热时期,在发现无非是将遥控器放在手机控制之后转而向国外科技大腕学习,国内科技公司对于智能音箱的开发和研究稍晚于国外,现状是一方面随着小米、百度、京东、阿里、腾讯相继发布旗下智能音箱产品,市场对于智能音箱的兴趣保持着火热;另一方面反观用户,却是冷淡不少,据科大讯飞年报显示,京东和科大讯飞合作的叮咚音箱2016年的整体销量才10万台,对比中国家庭用户的数量,简直九牛一毛。当然这和国情有很大关系,居住环境的不同,语音语义的复杂度不同,听歌习惯的不同,将一个国外的东西生搬硬造服务国内家庭使用,太容易水土不服。虽然海尔、美的、创维等一批国内知名家电品牌一直在宣称打造品牌旗下统一生态链,而对于同一用户而言,购买了不同品牌的家居产品,最后在各个厂家的生态链中依旧是互不相通、互不相连。目前国内的智能音箱也多为品牌独立生态链,京东的、阿里的、腾讯的、小米的……音箱提供的内容也无非围绕自己品牌生态圈进行拓展,这对于智能音箱本着链接用户衣食住行的各方各面的初衷是相悖的,也是智能音箱难以大火的重要原因之一。知乎网友对国内知名智能音箱测评虽然市场不好做,依旧有成批大小科技企业前仆后继的“入了坑”。在2018CES上,百度、阿里、京东等企业针对智能音箱都有新的技术和产品面市,面前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产品多不下百,市场超饱和了。当然在产品同质化的当下,也有不少企业在为自己产品添加附加功能,如添加屏幕、监控、视频聊天等功能,但什么是真正的痛点,还不清晰。作为音箱最重要功能,语音的交互一直是决胜市场的最大因素,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国内语音识别龙头企业在识别率上的不断提升,但就语义识别和交互性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不少用户就产品的语义理解上进行吐槽。综合各方面因素,恐怕智能音箱又会步了智能家居的后尘,要想短时间火爆起来难,需要长时间的产品雕琢和市场磨合。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夏夜与美食更配”在泉州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趁着夜里的些许凉意,约上亲朋好友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智能音箱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