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好论文是如何钢铁是怎样炼成好段落的

好的校园报道是怎样炼成的-中国青年报
08版: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专版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第一届中青报大学生新闻奖、中青·校媒奖学金”浙江宁海揭晓
好的校园报道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青年报
&&&&校媒爱宁海logo
&&&&第一届中青报大学生新闻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2015年4月至5月,“百所高校大学生寻访徐霞客足迹活动”在浙江省宁海县举行。4月13日至18日,从全国筛选出的16名大学生记者,在宁海参加了“宁海模式·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接受中国青年报社资深记者培训,深入采访宁海县基层治理、乡村旅游;5月18日至20日第十三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期间,作为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永久换届会址,宁海县更是迎来了全国100所高校大学生记者。他们在这里换届、颁奖、采访、重走徐霞客古道,并采写了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2014年11月一个寒冷的日子,暨南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洪海到学院退休教授梁洪浩家门前蹲点,希望能够见到他并进行采访。那时的他,没有想到,今年5月19日晚,因为这次蹲点采访写出的人物报道《梁洪浩:90年的光荣与梦想》,他获得中青报大学生新闻奖人物通讯类一等奖,并参加了在浙江宁海举行的颁奖典礼。
&&&&今年3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发起了第一届中青报大学生新闻奖以及中青·校媒奖学金评选,活动覆盖全国400余家高校、2000多家校园媒体。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秘书长曹竞看来,大学生新闻奖有利于学生记者专注于新闻业务。她希望,学生记者要勇于担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从专业媒体中汲取养分
&&&&“这个人物报道其实较为常规,能获奖可能与它具有历史厚重感,涉及校史、专业史等有关。”从2014年10月起,洪海所在的学生报纸《新闻学生》计划做“暨南人”的专题,洪海被分配到采访退休教授梁洪浩。他用一周时间梳理了校史、回忆录,并采访梁的保姆、学生等。
&&&&这些前期工作让洪海有了许多素材,而去年暑假参加“南方准记者训练营”则让他对人物报道有了更多把握。他记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欢在讲座中说,“人物报道要学会描写新闻背景、历史背景、个人经历,要体现出矛盾与高潮,就像是写小说。”
&&&&“这一天,广州的天空出现久违的蓝色,温度也比前一天更高,阳光几乎洒满了暨南园。”洪海在报道中写道。他说,“这一天”正好是梁洪浩的90岁寿辰,这么写,是为了烘托那是个“高兴的一天”,但“环境描写不能变成单独的风光,要和人完美结合”。
&&&&环境、细节的刻画同样为西北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大三学生黄智强所看重。在这次中青报大学生新闻奖中,他采写的《总理来过之后》获得深度报道类一等奖。报道还原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不同经历、心理,记录广西一个村庄在李克强总理考察后发生的改变。
&&&&黄智强还记得,为了还原村民送总理两筐花生的场景,他特意上网查找当时的照片,随后请现场村民回忆当时的细节。
&&&&“要学会深挖更多细节,揭示更多未知。但你很难苛求采访对象能详细表达出你希望了解的东西,因而你要自己学会追问。”黄智强说。
&&&&超越校园关注社会议题
&&&&在此次获奖作品中,另有一些新闻报道与社会议题有关。而从全国范围来看,《青春报》是社会议题报道比重较多的校园媒体之一。
&&&&“关注社会问题是为了让学生的视野超越校园社区,更多关注社会问题,也更好地与社会对接,培养胆魄,开阔视野。”刘津说。
&&&&《青春报》主编卢禹弛对此感触颇深。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2元”时代即将终结。这时恰逢《青春报》百期特刊,报社决定做一些关于社会热点的特稿,最终确定了这一选题。
&&&&卢禹弛把知名记者李海鹏在《南方周末》刊发的稿件《车陷紫禁城》提供给学生记者们作为参考。随后,记者在地铁相关的网络BBS寻找采访对象、连续几日搭最早班和最晚班的地铁并找车上人聊天。
&&&&他们还采访了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北京地铁报站的报站员黄华、地铁隧道深处动态广告设计师刘小燕、地铁乞讨者和北京地铁具有渊源的人等,试图了解“北京地铁的生活节奏以及人与地铁的感情”。
&&&&卢禹弛对初稿并不满意,“稿子较为凌乱,缺乏节奏感,信息也比较分散。”因此,他建议采写稿件的记者能找到一个与地铁有着类似生活轨迹的人,通过这个人的故事把稿件串起来。
&&&&最终,记者们找到了高中生周炜昊——在2007年北京“2元时代”刚开始时,他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乘坐了近12个小时地铁。到了“2元时代”即将结束时,他又坐了近12个小时地铁,体验了所有换乘车站。这篇报道最后被评为首都高校传媒联盟新闻汇评金牌作品。
&&&&“想要做好校园报道,最主要的还是要勤快,同时应提高寻找采访对象的能力;在写作技巧上,则要多看优秀的报道,借鉴这些作品的逻辑、写法,靠阅读来获得对深度报道的认知。”卢禹弛说。
&&&&站在公共治理角度报道争议事件
&&&&多名参与获奖作品评选的人士表示,直面重大事件、争议事件的报道,既考验采写技巧,也具有促进信息公开、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对于校园媒体而言,理解和判断更加重要,要不断历练自身思维,更深刻、成熟把握学校各类问题。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被认为是一份注重理解和判断的学生报纸。该报执行总编曾繁尘表示,《清新时报》的定位是“校园观察家”,“选题和学生密切相关,但不一味迎合学生喜好,努力服务大学生,尽其所能引导舆论,改变不合理现象”。
&&&&在清华大学,“阳光长跑”制度已有多年传统,并从2008年秋季开始被纳入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课程体系。尽管每年都会起争议,但曾繁尘表示,“如果不能够找到新的角度切入,那还不如不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的有价值的题目上,比如“清华辞退外文系教师”、“何时向水课说不”、“学分绩改革”等选题。
&&&&他说,在做舆论监督时,要坚持客观公正,信源必须平衡,不能只采访一方。
&&&&争议性报道的确是一个硬骨头,一旦处理不好,容易激化校园媒体与校方矛盾。刘津说,“操作这类选题时,要追求通过报道表达双方诉求和立场,促进和解与解决问题。”
&&&&一个例子是,一个学生在向学校借摄像机时,不小心把三脚架中很小的圆形铁环弄坏,结果学校要求赔偿300元,但实际价格可能才几元。校方解释称,三脚架某些零部件不能单独向厂家购买,所以一旦损坏需按规定赔偿整个器材,但学生依然意见很大。
&&&&在向学生详细了解情况后,学生记者主动找到学校教学与实验保障中心沟通。最终,校方做出了诸如自行加工零件等努力。在摄像器材赔偿上,为了鼓励学生使用,也设置了额度限制,假如损坏设备折旧后价格超过1000元,学生只需赔偿1000元。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校方通过开放分期偿还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帮助其偿还损失。
&&&&在张志安看来,所有政策想要改善,都涉及公共治理成本、政策取舍、成本投入等,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要一层层剥开,“努力挖深,站在公共治理的角度去建设性解决问题”。
&&&&他举例说,假若学校有条河流很臭,校园媒体在做报道时,不能够仅仅质疑为什么不把河流搞干净。他认为,在这一问题上,一篇理想的校园媒体舆论监督报道应该调查河臭的原因,了解河臭责任方、河臭是临时性还是长期性、最初规划河道是否合理、治理河道需要谁出钱、从哪些学校经费调拨、是否有其他公共治理费用、如何申请等。
&&&&张志安也清楚地意识到,要做到这些对于校园媒体太难了,特别是一些校园媒体可能受到校方各种限制。他觉得,“不应该苛求这些校园媒体”,只要校园媒体能够在它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把特色、影响力做出来就足够。
&&&&(福建师范大学&吴荣奎)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学子论文:浅析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
――《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
E-mail推荐:&&
  [内容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小学校建筑质量问题立即举国关注。当时,有关方面声称学校不存在建筑质量问题。在此种背景下,南方周末于日发表调查性报道――学校之殇:《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全文5400余字,篇幅简短,却力图用可证实的事实去逼近外界难以确定的真相。  [关&键&词]:四川绵竹;富新二小;地震;校舍垮塌;调查;分析  一、《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的报道结构  (一)第一部分&背景及报道主题  这一部分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小部分:  第1-3自然段:绵竹市富新镇第二小学教学楼倒塌致127名学生死亡;家长质疑学校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百余名遇难学生家长怀抱遗像,列队徒步前往德阳市讨要说法。  第3-4自然段:中共绵竹市委书记四度下跪挽留未果,他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当时,由绵竹市之外的建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正在对垮塌的教学楼进行彻底调查,调查将在公正公平的宗旨下进行。鉴定结果一个月内公布。  至此,顺利引出本次报道的主题(第5自然段):这起导致127名学生死亡的垮塌事故,到底是因为天灾,还是天灾中掺杂着人祸?  (二)第二部分 对四个疑问的调查  这一部分围绕报道主题,抓住“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的主线,展开立体式调查,采访了一系列相关人员。“立体式调查法指的是:记者从当事人、参与者、目击者、知情人4个层面,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按由内向外的先后顺序采集信息。如果内层信息由于特定原因难以获得,记者就跳过内层转而向次内层,在一个由事件相关人物构成的立体空间中,并行不悖地获取信息”[1]。观全文,整个调查思路清晰,从源头到后果,都比较清楚。  1、设计图经历了怎样的修改?  记者采访了知情人――曾负责后勤的老师,获得了教学楼在1988年开始修建、时任乡教委常务副主任的是现已退休在家的刘卫京等信息。  通过刘卫京,记者找到了当时负责中学施工的东郊联合建筑队队长张乐胜。通过张乐胜,记者又找到了具体负责施工的副队长江绪银。  江绪银是本地调查性报道的最关键人物。甜向南方周末介绍了很多当时的情况,提供了教学楼工程的竣工报告,并且提供了令人惊诧的情节:所用的教学楼设计图是一份复印图;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按乡里要求,复印的设计图又更改了多处”,包括临时添加楼层、改变屋顶和将矩形梁变细等。  那么,设计图经历了怎样的修改呢?记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看验收报告和施工图纸,揭露出以下事实:第一,设计图复印自邻近的什地乡什地中学设计图;第二,原计划一楼一底的两层设计在两层楼即将封顶时被要求改变,临时增加一层,故而“一切材料都得重新考虑”;第三,其它变更包括:矩形梁断面由500mm×240mm&缩&减&为&500mm×200mm,屋顶则由瓦顶修改为空心顶平板屋面。  2、为什么要改设计图?  对于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时任五福乡党委书记兼教委主任的孙安全。孙安全、教委常务副主任刘卫京以及建筑队副队长均表示,教学楼建设资金缺口很大,乡级财政紧张,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这可以被看作是设计图由二层改为三层的原因。  3、安全通道为什么没发挥作用?  记者把这一问题抛给了现任主管官员――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唐建成。唐表示,富新二小的教学楼本来应该添加新的楼梯,但由于它的二楼与教师办公楼通过铁桥相连,这座铁桥被当作了救生通道。  那么,铁桥能否发挥救生通道的作用呢?“地震一发生,这座救命铁桥随即断裂,楼里的学生们只能涌向惟一的楼梯”。而遇难学生家长桑敏证实,地震后仅在垮塌的楼梯处,就找到了五六十名遇难学生的遗体,学生们层层叠叠挤在一起。  报道又从反面举例,将是否有合格的安全通道导致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强化。富新中学副校长李华介绍说,他所在中学的一栋教学楼原先也只有一个楼梯,在消防、教育等部门检查后,2007年年安装了新的楼梯,“这个新楼梯在地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两相对比,是否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设立安全通道,导致的后果截然不同。而致使富新二小安全通道形同虚设的答案已一目了然:“由于它的二楼与教师办公楼通过铁桥相连”,这座铁桥被(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理所当然地”当作了救生通道,而“理所当然”的背后,是对生命的漠视。  4、复印的图纸怎么能够用来施工?  首先,设计图画图人黄成刚竟然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图纸被用来建设这一教学楼。记者电话采访了画图人黄成刚。黄表示19年来他对原用于什地中学的设计图被复印后用于建筑五福中学(垮塌教学楼当时的建设使用单位,后因学校合并,教学楼转由富新二小使用)教学楼毫不知情。而记者通过现场实地求证,什地中学教学楼经过地震后,只出现了局部损毁而没有倒塌。其次,这一疑问的核心浮出水面:“这些设计图经过了绵竹县(当时并未县改市)教育局批准”,每处的地质情况都不同,用复印的图纸施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一批准可以被视为埋下建筑质量隐患的源头。  (二)第三部分 对亡者的无言缅怀  报道最后用三个自然段、300字的篇幅,表达了对亡者无言的缅怀。作者用了“白色的布幅”、“写着斑驳的血字”、“家长们咬破手指”、“孩子的姓名和他们永远的年龄”、“刘紫薇,10岁半;刘佳玉,11岁;张义,12岁;张琪,13岁”、“搭起一座临时的灵堂”、“阳光下,八个救人时挖出的废料堆环绕着灵堂,如同八座巨大的坟墓”、“遗像”、“散落在灵堂周围”、“相框都别着黑色的花朵,如课桌样排列整齐,不同的是,灵堂代替了教室”等语句,既是对那些刚刚绽放的生命的深深缅怀,更是对天灾中掺杂人祸的重重鞭笞。  &二、《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的采访分析  报道一共使用了18名采访对象的直接引语或描述。  按身份划分:遇难学生家属6人、官员4人、老师4人、设计施工人员3人、建筑专家1人。  图1:南方周末《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采访对象身份分析  按类型分析:当事人5个、参与者2个、目击者6个、知情人5人。  图2:南方周末《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采访对象类型分析  “在拷问的同时,调查记者要追踪调查对象,这种追踪被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纸上追踪,即研究各种相关文件;一是人际追踪,即调查各种相关人物”[2]。在所有采访对象中,通过目击者描述校舍垮塌的现场实景;通过当事人追踪教学楼建设过程中埋下的种种隐患;通过参与者、知情人,为事件调查提供线索或反证。四种类型采访对象介绍的情况相互佐证,有理有据地揭露绵竹富新二小教学楼垮塌的真相。  南方周末《绵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样建成的》采访对象分析
绵竹市委书记
“彻底、公正调查”
(未写出姓名)
一位事发时在现场的老师
富新二小教学楼在不到10秒钟内猝然坍塌
六年级二班张义的母亲
楼房倒得堆成山一样
六年级一班张琪的父亲
“他(儿子)差一两步就能跑到楼外面,生死就那么一线之隔”
刘佳玉学生的父亲
当时房子正从上面塌下来
(未写出姓名)
“我们自己盖房子,也不会用这么细的钢筋”、“这座教学楼到底是谁设计,谁施工,谁验收?”
(未写出名字)
曾负责该校后勤的吴老师
地震后他专程从兰州赶回学校,看到教学楼周围的瓦房没事才舒一口气。这些房子是在他任内修建。
时任乡教委常务副主任
当年是分级办学,乡办乡管。因为校舍只有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四间平房,远远不够。1988年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该乡决定修建五福中学。当时负责中学施工的是绵竹东北乡的一个建筑队――东郊联合建筑队,建筑队队长是张乐胜。
东郊联合建筑队队长
据他介绍,具体负责施工的是副队长江绪银。
具体负责施工的副队长
“我们当时盖房子用的就是复印件”、“按乡里要求,复印的设计图又更改了多处”
时任五福乡党委书记兼教委主任、现任绵竹市政协副主席
学校建设过程中,乡党委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协调和找钱,当时的钱远远不够。
遇难学生家长
看到一根断折的承重梁中,钢筋水泥的横断面里,肉眼可见充斥着碎砖块和木头等杂物。
富新中学副校长
对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检查,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自己来完成,每年都应该进行例行安检;他所在的中学一栋教学楼也只有一个楼梯,在消防、教育等部门检查后,在去年安装上了新的楼梯。这个新的楼梯在地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地震中失去孙儿的老人
曾问现任的小学校长,每年例行安全检查有没有发现过教学楼问题。得到答复:没有收到过上级的整改通知。
绵竹市教育局局长
富新二小的教学楼本来也应该添加新的楼梯,但由于它的二楼与教师办公楼通过铁桥相连,这座铁桥被当作了救生通道。
(未写出姓名)
一位地震后在灾区进行房屋鉴定、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某高校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整个教学楼并没有修建构造柱,这属于房屋的先天性设计缺陷。
设计图画图人
“复印的图纸怎么能够用来施工?”
什地中学校长
这座楼在富新二小教学楼之前一年即1988年开始使用,到1992年起改作阅览室等其它用途。
  从上表可以看出,记者深入四川绵竹,采访人物众多,力求找到当事人、知情人士、权威人士,大量使用直接引语,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使报道具有现场感、立体感,更加客观准确。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交替使用,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又使行文富于变化而有节奏。作者注重采访技巧,接近了关键人物,获得了重要的言证、人证和物证,采访扎实有效,这是本文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责编:[实习]赵晶晶)
更多关于&&的新闻? ? ? ? ? ? ? ? ? ? 相关专题?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 ? ?&?&?
&&&小编推荐
?&?&???&?&&?&&?&&?
&&&传媒热图
???温总理:见一叶而知天下 女副市长咋被骗色骗财?毛泽东为何成中国文化符号 男人居住北京11条理由
&&&无线?手机媒体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南方周末》创刊成功的因素
  摘 要 《南方周末》有着鲜明的风格和品牌形象,是一份十分成功的报纸,本文对其创新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中国论文网 /3/view-5628104.htm  关键词 《南方周末》 品牌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南方周末》创办之初,报纸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品牌形象,形成“《南方周末》等于社会公正”的公式效应,赢得千百万读者的青睐,甚至受到许多的省部委一级官员的追捧。办报机构科学而合乎市场竞争规律:办报理念上坚持精英办报,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周报高端人才;其市场化运作相当成功,广告与发行独有一套。它曾经达到的高度和成功似乎在阐释着一个道理:市场的价值就在于风险,能够在高风险中把握机会,就是市场与当时中国的报业高手。创刊于1980年代末期:从创刊之初的“娱乐型周报”转型为“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有全国影响的综合型大报;1990年代中后期:紧扣中国现实和民众焦点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以“反腐”和“弱势关怀”为诉求,从而冠以“南方周末,一纸风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对中国报业未来“三分走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的目标,努力彰显智慧与思想的深度与温度。   《南方周末》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原因有:首先是真实,也许是因为各种原因,原本更能揭示什么真相的稿件被枪毙,甚至发生了有记者编辑“为新闻来,为新闻去”的公开辞职信。但是凡是它所报道的时间仍然被大篇幅的报道,有写甚至是整篇的人物对话,使得这样的对话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其次,版面安排,大气,大篇幅,可通过版面的细分和大块的剪裁出的效果却显得格外大气和稳重;最后就是内容,将真实的新闻事件,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却很容易让人进行感情的判断和事实和分析。   以1209期来说:从报纸头版有两个事实上的主稿来看其报道写作风格,如果把“钉子户”算第一主稿,那“中国母亲”真相算第二主稿。两个稿子的信息量都很丰富,调查严谨、深入,写作上也成功。都上头版也都正常了,更欣喜的是,本期报纸并非除了这两稿子就没拿得出手的稿子了。篇篇都不错,所以说这是南周最近最出色的一期报纸。《那十五天发生了什么――场举国瞩目的公共治理危机化解内幕》,3月29日全中国媒体都做钉子户的时候,南周也出了个内幕调查,我在当期的“南方周记”里专门拿同期的“冰点”来做了比较。在此不多说,那次确实没搞到什么内幕,调查采访的刻苦倒是,本期的稿子真的叫有点内幕了。别人不做这个新闻了,此其一,南周还在坚持,张悦同志坚守重庆做这新闻,难得啊!《官方审计揭示“中国母亲”真相》算是真正的独家新闻了,这比内幕还内幕,这也是南周多年关注此事的收获。陈敏先生亲自操刀一篇《善待媒体,就是善待从政者自己》让“方周评论”重现辉煌!老毛后人的稿子写得不错,也很妥贴,满足了知情欲望,也完成了报道工作。还有他外孙女写他舅舅毛岸青的稿子,编辑这个思路很棒!也算在高层人物的报道上取得了一点小进步吧!《你不会懂得我伤悲――杨丽娟事件观察》,受到好多的赞誉。事件确实过去了很久,关注度也下降,这样的情况下稿子必须有料,如果料不足,猜测和判断过多,必将导致小报化。但有料不见得就不出问题,比如去年做黄健翔不可谓没料,但黄翻脸了。这也警示记者写作的时候不能光图好看,还得注意如何串材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编排陈列衔接的问题。文章兼具调查稿和特稿双重特性的稿子。《被辞警察吴幼明的另类人生》,除了压题的言论“我就是个小人物,不是什么英雄。我说真话仅仅出于一个警察的良知”我都觉得处理得都妥当,说实在何必加这么一句呢?还好,版面左边加了两条对他有异议的同志的稿子,这平衡得不错。但那句压题的话是和公安系统、湖北方面对立的处理,实可不必,谁读了张悦的主稿都能得出客观的判断。   有人评价说现在的《南方周末》没有以前的犀利,可笔者认为,在众多报刊之中,它一贯的真实和敢言,独树一帜,是不可多得的能让读者有深度阅读快感的新闻报刊。□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日报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班是怎样炼成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