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玩大型游戏的一天什么时候血糖最高CPU最高77度,平均64度,正常吗

夏天玩电脑游戏,比如玩cf CPU50多度,如果再玩大型点的会60度左右,这温度正常吗_百度知道
夏天玩电脑游戏,比如玩cf CPU50多度,如果再玩大型点的会60度左右,这温度正常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不是长时间玩游戏,也就是说温度不是长时间保持在+,问题也不大。一般情况温度在以下就不会有蓝屏之类的。运行大型游戏本来就占用大,有时还要超频,温度高正常。只要时间不长就没问题。
玩游戏这温度正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33款热门处理器纵评  价值和价格严格说起来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排除一切的不正常因素之后,市场的一般规律就是价格和价值成正比,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市场和板卡市场还是略有不同的,在桌面级CPU市场上主要还是和两大品牌占据主导,基本不会出现板卡市场那种各家争鸣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方面的产品策略总是不紧不慢地在执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Tick-Tock”;而AMD方面也同样是每一年都推出一代新品用以更新市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实际上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对自己的产品有明确的区分和定位,一般情况下用户是不大可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更高的产品的——可能在超频依然盛行的时代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现在却已经很难出现这种情况了。所以“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在CPU市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市场“金字塔”——CPU市场定位层级和用户基数示意图  当然,由于市场依然是分为两派的,Intel系和AMD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产品序列,所以同样价位的Intel和AMD处理器依然存在着性能和功能上的某些差异,这也就是我们这次纵向评测的目的:让消费者在购买处理器之前能明确认识到不同价位上Intel和AMD之间的产品差异,这个差异不光是性能上的,还包括功能上的。  关于本次测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测试的处理器并不都是今年发布的,但都是能够在市场上找到相应货源的,所有测试处理器的成绩也都比较具备代表意义——我们尽量将测试的范围放宽,以便用户能够在我们的测试成绩表格中找到属于相应的产品定位,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能够在选购的时候有的放矢、避免迷茫消费。2英特尔的定价和定位◇英特尔的定价和定位  英特尔对自己产品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常识的用户都能够比较轻松从下往上细数:赛扬、奔腾、酷睿、酷睿、酷睿、至尊版酷睿。其中的赛扬处理器是定位最低的,同时也基本是价格上最实惠的,而奔腾和酷睿系列则是价格逐步上扬,性能也同样是逐步上扬。英特尔酷睿官方Logo的排列其实很有意思  当然,除了处理器主频上的区别之外,英特尔的这些处理器在功能上也同样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让我们举例来说明:奔腾处理器和酷睿i3处理器其实都采用了物理双核心的设计,但奔腾并不支持超线程技术,而酷睿i3则提供了超线程技术的支持,所以酷睿i3在多线程任务处理时会比奔腾系列处理器更加具备优势;同样的,在酷睿i3和酷睿i5之间也有着比较大的区别,虽然都有着四线程的设计,但酷睿i3处理器是借助于超线程才实现四线程计算的,而酷睿i5处理器却直接就采用了物理四核心的设计,当然最高规格的酷睿i7处理器则集合了物理四核心和超线程技术于一体——八线程的技术规格在处理多任务或者多线程任务时有着其他处理器难以企及的优势。英特尔旗舰处理器规格表型号&Core&i7-5960XIntel&Core&i7-5930KIntel&Core&i7-5820K默认主频3.0GHz3.5GHz3.3GHz睿频频率3.5GHz3.7GHz3.6GHz核心/线程8/166/126/12L3缓存20MB15MB15MBPCI-E&3.0通道404028内存支持四通道DDR4-2133四通道DDR4-2133四通道DDR4-2133TDP140W140W140W接口标准2011-V32011-V32011-V3千颗采购价999美金583美金389美金最贵的处理器在规格上也肯定是最高的  定位越高当然价格就越高,价格、性能和功能这三者之间总是呈现正比增长的,换句话说:你能花越多的钱就能获得越好的体验。当然,这种增长并非线性增长,在接近性能巅峰的时候,价格往往增长得比性能更多,这正如百米成绩一样,从14秒提升到12秒很容易,但从11秒想要提升到9秒的难度就跟登天一样。3AMD的定价和定位◇的定价和定位  AMD当然也有着自己明确的产品定位,但和英特尔确实是有着极大的区别的。AMD的产品实际上是分为两条大线在耕耘:一条线是带有独显核心的APU、另一条则是不带有独显核心的处理器系列。当然,无论是带有独显核心的APU还是不带独显核心的,也都有着各自的定位体系存在。FX系列是并不包含独显核心的处理器系列,如果你看见处理器的型号上带有A8、A6这样的Ax字样作为命名开头的,那么这款处理器就隶属于带有独显核心的APU系列。APU是AMD近年来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不管是FX系列还是APU系列,到了2014年都已经发布了好几代产品,目前我们甚至可以在市场中看到三代APU同时在销售,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APU产品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说起APU的特点,不能不提AMD这家公司的特点:AMD是一家同时在设计研发CPU、主板芯片组和显卡芯片的公司,可想而知其在显示性能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事实也正是如此,APU产品的最大卖点正是其强大的显示效能,在攒机价格压制得超低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不俗的显卡性能,这样的产品非常适合攒机预算不足、同时对显卡还有很高要求的用户。AMD&APU家族规格表型号默认主频3.7GHz4.1GHz3.9GHz最高频率4.0GHz4.4GHz4.2GHz核心/线程4/44/44/4L2缓存4MB4MB4MB制程28纳米32纳米32纳米内存支持双通道DDR3-2133双通道DDR3-2133双通道DDR3-1866TDP95W100W100W接口标准Socket&FM2Socket&FM2Socket&FM2参考零售价1100人民币830人民币600人民币同样道理:APU的价格和规格也成正比  关于定位,AMD和其实也有着相近的识别方法——数字越大的型号定位也就越高。FX系列中有FX-4系列、6系列和8系列,数字越大则代表性能和规格越强,而APU系列中则以A4、A6、A8和A10加以区分,同样是数字越大的型号代表着拥有更强的性能、更高的规格和更强的独显核心,所以用户在购买的时候只需要认准型号前面的数字前缀即可。和其他任何行业的产品一样,AMD处理器同样也是更高的规格和性能也就会有更高的定价,这一点相信也不需要我们多做解释。4测试平台软硬件环境介绍◇测试平台软硬件环境介绍  由于测试涉及到的平台数量较多,所以在测试平台中我们将分别列出我们所使用的主板产品,同时我们使用的DDR3/DDR4内存、硬盘等产品也都是基于同样的频率、容量和同样的型号。关于纵评其实最好的选择是选用同样型号的所有硬件,但由于纵向测试的特殊性(所有的接口并不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只能保证同样接口的处理器将采用同一款主板产品作为标准测试硬件。测试平台软硬件状态核心配件CPUCore&-5960XCore&i7-5930KCore&i7-4960XCore&i7-3970XCore&i7-3960XCore&i7-3820Core&i7-4790KCore&i7-4770KCore&i7-4770Core&i7-3770KCore&i7-2700KCore&-4690KCore&i5-4670KCore&i5-4670Core&i5-4430Core&i5-3570KCore&i5-3470Core&i5-2550KCore&i5-3330Core&i5-2500KCore&i5-2400FX-8350FX-8150Core&-4130Core&i3-3240Core&i3-3220Core&i3-2130Core&i3-2120AthlonII&X4&860KPentium&G3258Pentium&G3220Pentium&G2020Pentium&G2010Pentium&G840Pentium&G645Pentium&G630Celeron&G1820Celeron&G1610Celeron&G530主板技嘉华硕华擎微星GA-X99-UD4Z97-DeluxeZ77-Extreme4P67A-GD65990FXA-GDP65显卡NVIDIAGeForce&GTX&Titan内存海盗船威刚VENGEANCE&LPX&DDR4-2800MHz(测试2133MHz)XPG&DDR3-2133&x2套装硬盘OCZVECTOR&150&240GB测试项目SuperPIBenchmarkwPrimeBenchmarkFritzBenchmarkCinebench&R11.5BenchmarkSciencemarkBenchmarkBenchmark系统及程序操作系统Mircosoft&Windows&7&64bit主板驱动Intel&INF&9.4.2.1019NVIDIA&340.52&Display&Driver环境c/帧数监控&3.5.9  方面,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简体中文版Windows&7&64bit版本的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所有测试软件运行过程中均使用“Windows&7标准”默认桌面主题和“最佳效果”以获得最平等的测试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关闭了屏幕保护、休眠、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并统一使用公版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5单核心效能测试——SuperPi◇单核心效能测试——SuperPi  Super&π是一款计算圆周率的,但它更适合用来测试的稳定性。即使你的系统运行一天的&、&都没有问题,而运行Super&PI&也不一定能通过。可以说,Super&π可以作为判断CPU&稳定性的依据。使用方法:选择你要计算的位数,(一般采用104万位)点击开始就可以了。视系统性能不同,运算时间也不相同。SuperPI测试  测试成绩并没有太多的意外,毕竟SuperPI的测试相对简单,在所有测试产品中Core&-5960X拥有着最高的价位,但其单核心的频率却并不是其中最高的,所以在单核心的测试中并不占有优势。实际上本项测试中成绩最高的是前不久推出的“恶魔峡谷”、主频达到4GHz的Core&i7-4790K。当然,最高价位的Core&i7-5960X的强项并不在此,后面的多线程测试我们会看到Core&i7-5960X的精彩发挥。在SuperPI项目中处理器优势是比较明显的。6多核心效能测试——wPrime◇多核心效能测试——wPrime  wPrime是一款通过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特别是并行能力),但与Super&Pi只能支持单线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个线程,也就是说可以支持八核心,并且测试多核心处理器性能时比Super&Pi更准确。wPrime测试  果然,在wPrime这种多核心效能的测试项目中Core&-5960X的成绩就比前一个项目中称王的Core&i7-4790K高出了很多。不过即使如此,wPrime项目测试的最佳成绩依旧不是Core&i7-5960X的4.864秒,而是Core&i7-4960X跑出的4.625秒获取,这主要还是因为Core&i7-4960X的主频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在这种低负载短时间的运算中依然能够凭借更高的主频来缩短计算时间。在本项测试中,参测的FX-8系列处理器表现都很不错,而速龙II四核860K和的成绩也都很不错,重要的是AMD参测的几款处理器在价格上有不小的优势。7多核心效能测试——Fritz国际象棋◇多核心效能测试——Fritz国际象棋  Fritz&Chess&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它可以让我们的X86计算机也能完成IBM“深蓝”当初所做的事情,那就是计算国际象棋的步法预测和计算,虽然现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依然无法与10年前IBM的“深蓝”相提并论,并且无论是在架构方面、节点方面还是AIX操作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Fritz&Chess&Benchmark依然是目前在个人计算机方面最好的步法计算和预测软件,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等的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水平。同时该软件还给出了一个基准参数,就是在P3&1.0G处理器下,其可以每秒运算48万步。Fritz国际象棋测试  国际象棋的测试在多线程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我们到的Fritz国际象棋测试并不能支持到8线程以上的处理器,我们所使用的版本是能够支持更多线程的版本。在这一项测试中我们发现Core&-5960X的成绩终于是在所有测试产品中成功登顶了。之前能够在部分测试中“干掉”Core&i7-5960X的“恶魔峡谷”和上代旗舰在Fritz测试中并未能延续势头。8多核心效能测试——Cinebench◇多核心效能测试——Cinebench  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和显卡的性能。其中单颗核心和多颗核心的测试是单独计算得分的,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的测试。相比较Cinebench&R10版,新版本对系统的要求更为苛刻,而评分标准也有了一定变化,同时还加入了当前平台和不同平台之间的性能评分对比功能,让你清晰了解当前平台的性能档次。Cinebench&R11.5测试  同样的,Cinebench的测试中Core&-5960X的成绩依然是笑傲全场,高达14.28的得分远超排名第二的Core&i7-4960X,而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价格仅为当代i7一半的FX-8350在本项测试中获得了6.48分的高分,直逼酷睿i7-2700K处理器,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性价比,而处理器的得分也相当不错,同样是一款在性价比上值得关注的产品。当然另外一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处理器,它在本项测试中所获得的成绩也同样非常接近i7-2700K这款IVB的高端产品了,要知道K处理器是一款四核心四线程的处理器,而i7-2700K则是四核心八线程的产品。9科学计算效能测试——Sciencemark◇科学计算效能测试——Sciencemark  ScienceMark是一款通过运行一些科学方程式来测试系统性能的工具。主要用于桌面台式机和工作站上测试内存子系统,同时也用于测试服务器环境中的读写延时,当然,它对内存的带宽及与内存控制器之间的速度等也可进行测试,我们习惯用Sciencemark的总分来衡量平台整体的传输和运算效能,其子项目得分对于较为特殊的平台(瓶颈效应明显的平台)来说也具备不错的参考价值。Sciencemark测试  Sciencemark的测试应该说是最没有悬念的测试之一了,原因就是新的Haswell-E架构采用了DDR4的内存模组,所以Core&-5960X在这项比较依赖内存性能的测试中大占上风,而基于8核心16线程的设计又让它在多线程计算当中优势明显,所以最高得分很明显是属于Core&i7-5960X处理器的。需要指出的是和奔腾处理器在这项测试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差距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Sciencemark对多线程的支持度并不是特别好,相比来说,一个更强性能的内存控制器反而能让Sciencemark的成绩有不少提升。10压缩/解压性能测试——WinRAR◇/性能测试——  网上很多后的都是经过打包处理过的,用户无法直接使用这些软件,所以需要WinRAR为我们后运行,其支持鼠标拖放及外壳扩展,完美支持&&档案,内置程序可以解开咱们经常会遇到的.CAB、ARJ、LZH、TAR、GZ、ACE、UUE、BZ2、JAR、ISO&等多种类型的。这款软件已经提供了对多线程的支持。WinRAR&X64测试  WinRAR的测试中表现最好的依然是Core&-5960X,但上一代旗舰型号Core&i7-4960X处理器的得分和Core&i7-5960X处理器相比也只差一线——Core&i7-5960X处理器的主频毕竟还是略微低了一些。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的FX系列处理器在本项测试中表现非常良好,三款处理器的测试成绩都已经超过了7000KB/s,这成绩已经将除了“恶魔峡谷”i7-4790K之外的其他i7处理器超过了不少。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奔腾20周年纪念版G3258,这款产品虽然初始性能并不是非常抢眼,但其具备的强大超频能力却让它拥有着能够超越的性能潜力,这款处理器的价格也相当便宜,性价比表现良好。11压缩/解压性能测试——7-ZIP◇/性能测试——  一款大家使用较多的就是7-,7-ZIP在与的效率上要比高一些,7-ZIP同样是一款支持多线程压缩的软件。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这款顶级产品在7-ZIP解压缩能力上表现如何。测试脚本为7-ZIP自带的。7-ZIP&X64测试  7-ZIP的测试没有太多悬念,Core&-5960X处理器凭借着最多的核心和最高的规格毫无争议地取得了最高分,这一点确实毫无悬念。紧随其后的依然是上代旗舰产品Core&i7-4960X,看起来上一代的旗舰并不甘于被取代,依然保持着比较强劲的势头。FX-8350的表现其实还是不错的,甚至可以和Core&i7-4770K一争高下——还是那句话,FX系列的价格优势确实特别明显。而高端定位的四核八线程i7家族中则由Core&i7-4790K领衔。12总结:价格决定价值 但和性能不等比◇测试总结:价格决定价值&但和性能不等比  由于测试的数量巨大,所以我们在这里并没有针对游戏进行测试,不过基于基准测试的测试结果其实已经能够完全反映所有测试产品的性能强弱了。实际上游戏测试的情况理论上是和基准效能的测试成绩接近的,因为这毕竟不是涉及到程序优化的显卡测试。  结论也和我们开篇所说的那样,同一品牌的同系列产品基本是遵循着“价格决定价值”的规律,也就是说你花更多的钱确实能够享受更高的规格、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使用体验。当然也有着能够绕过这一规律的捷径——超频。比如这些奔腾G3258这款20周年纪念版处理器就将其倍频解锁了,用户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超频动作将其性能提升到足以威胁处理器的高度,但这颗处理器却并不具备i3处理器的超线程功能,所以在多线程效能(特别是实用的环境下)上和i3对战也同样是未知输赢。处理器的价格和性能并不等比  是的,处理器的“价格决定价值”,但价格和性能是否是等比例的呢?其实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Core&-5960X处理器的价格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处理器中是最高的,其7699的价格比2250元的Core&i7-4790X处理器高了5449元、折换成百分比就是高出了200%,但Core&i7-5960X处理器的性能和体验能比Core&i7-4790X处理器强出两倍吗?完全不可能,所以价格和价值之间并不存在比例关系。  这就像百米赛跑一样,一名运动员想要将成绩提升到12秒以内可能通过训练就可以做到,想要提高到11秒以内就并不是那么简单了,而想要提高到10秒以内就已经不是训练可以解决的事情了。实际上领域和百米赛跑的赛场是一样的,我们想要从最低提升到高端并不难,但从高端提升到最极限性能就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和的产品线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我们同时需要说明的是AMD和Intel两家产品线并不相同,所以同样价格买到的AMD和Intel处理器也同样存在着性能和体验上的差别,不同的产品线同样不能简单去套用这种价格和价值的体现,我们倒是真心希望CPU市场能够出现更多选择——这个更多选择是在相同定位和价格的区间内出现更多产品能够让不同需求的用户去挑选,这样的市场才会真正焕发活力,性能的推进需要适当的竞争。
CPU系列 适用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9995¥72996¥15597¥13498¥4999¥144910¥2399玩游戏CPU高达75度正常吗_百度知道
玩游戏CPU高达75度正常吗
不是用电脑玩的 用XBOX360玩了3个小时的GTA V我的是双45 XDK机网上说发热量应该很小的 但在xexdash里看到CPU高达75度会不会烧坏?XBOX360slim有辅助散热工具吗我用电脑玩极品飞车18玩了3个小时 显卡(映众GTX760)温度才50多一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高达75度,看的俺都想笑~这完全是正常温度。满载CPU正常温度就这样,低了一般就不是满载,高于95度才有危险,110度才是真正警报
采纳率:64%
75度正常。但年视乎有红点门。经常在90度以上,后来被改进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高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电脑老是CPU温度在60度以上有时达到77度,不能玩游戏了。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的电脑老是CPU温度在60度以上有时达到77度,不能玩游戏了。怎么办?
处理器:AMD Athlon(速龙) 64 X2 双核 4400+主板:升技 AN52V(MCP65S) ( Nvidia MCP65 )
我有更好的答案
CPU温度过高和机箱的散热设计有关系,不只是CPU散热!夏天77度的温度虽然偏高,但是可以接受!毕竟游戏的时候CPU是满负荷的!可以考虑更换性能强劲的散热器!系统卡,和CPU高温有关联,但是如果不游戏的时候都卡!就和你系统有关系了!或者是某些软件不兼容导致的!楼主也说了换了几次系统了!你是否试着换过系统的版本呢?比如采用其他论坛开发的GHOST版本!而不是一直是那一张盘!杀毒软件是否换过?在系统安装完成之后什么软件都安装直接运行你的游戏呢?问题补充:是不是主板问题!:这个问题就不好答复了!主板是一个承载平台,要想证明这个问题只有换主板测试!
总结: 建议楼主相办法让CPU运行在低温下实验,如果不卡就是散热系统问题!如果还卡,就换系统版本!多换几个!还卡,再考虑硬件,首当其冲是内存,而后CPU ,再后主板!
当然这就要求你有条件来测试了!
采纳率:18%
风扇问题吧。
其实77度也很正常 稍微有点热而已,介意就换个好点的风扇,清下灰
什么都不干时候温度一般在55附近也还行 不是特别热。不用太担心
散热器问题,买个功率大点的就可以了。‘内存大点的
77度还不热啊,冰水都可以喝啦。再热CPU就烧坏啦。 买些硅脂均匀涂在CPU上,不要太多。运行下还热的话就换个散热器。100%降温。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cpu温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Intel台式机处理器详细解读
英特尔台式 CPU 发展史古老处理器 ......................................................................................................................................... 2 4004 ................................................................................................................................................ 2 8008 ................................................................................................................................................ 2 8080 ................................................................................................................................................ 2 8085 ................................................................................................................................................ 2 8086 ................................................................................................................................................ 3 8088 ................................................................................................................................................ 3 80186 .............................................................................................................................................. 3 80188 .............................................................................................................................................. 3 80286 .............................................................................................................................................. 3 80386 .............................................................................................................................................. 3 80486 .............................................................................................................................................. 4 PENTIUM 处理器 .................................................................................................................................. 4 Pentium ........................................................................................................................................... 4 Pentium 2 ........................................................................................................................................ 5 Pentium 3 ........................................................................................................................................ 6 Pentium 4 ........................................................................................................................................ 7 旧双核处理器 ................................................................................................................................... 14 Pentium D ..................................................................................................................................... 14 Pentium EE ................................................................................................................................... 16 酷睿处理器 ....................................................................................................................................... 17奔腾双核系列 .............................................................................................................................. 20 Core 2 Duo E4x00 系列 ............................................................................................................... 24 Core 2 Duo E6x00 系列 ............................................................................................................... 25 Core 2 Duo E7x00 系列 ............................................................................................................... 25 Core 2 Duo E8xx0 系列 ................................................................................................................ 26 Core 2 Duo Q6x00 系列 ............................................................................................................... 27 Core 2 Duo Q8x00 系列 ............................................................................................................... 27 Core 2 Duo Q9xx0 系列 ............................................................................................................... 27 Core 2 Extreme 系列 .................................................................................................................... 27酷睿 I 处理器 .................................................................................................................................... 28第一代酷睿 i 处理器(i7) ........................................................................................................ 28 第二代酷睿 i 处理器(i7/i5) .................................................................................................... 42 第三代酷睿 i 处理器(i5/i3)(第一代智能酷睿)................................................................. 56 第四代酷睿 i 处理器:Sandy Bridge(第二代智能酷睿) ...................................................... 71 第五代酷睿 i 处理器 Ivy Bridge(第三代智能酷睿) ............................................................ 102 第六代酷睿 i 处理器 Haswell(第四代智能酷睿) ................................................................ 123CELERON 处理器 ............................................................................................................................. 136第一代 Celeron ........................................................................................................................... 137 第二代 Celeron ........................................................................................................................... 137 第三代 Celeron ........................................................................................................................... 1371 第四代 Celeron ........................................................................................................................... 137 第五代 Celeron D ....................................................................................................................... 138 第六代 Celeron ........................................................................................................................... 140 第七代 Celeron ........................................................................................................................... 140 第八代 Celeron ........................................................................................................................... 141古老处理器 40044 位主理器,主频 108kHz,运算速度 0.06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每秒百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 2,300 个,10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640 bytes, 生产曰期 1971 年 11 月。80088 位主理器,主频 200kHz,运算速度 0.06MIPs,集成晶体管 3,500 个,10 微米制造 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KB,生产曰期 1972 年 4 月。80808 位主理器,主频 2M,运算速度 0.64MIPs,集成晶体管 6,000 个,6 微米制造工艺, 最大寻址内存 64KB,生产曰期 1974 年 4 月。80858 位主理器,主频 5M,运算速度 0.37MIPs,集成晶体管 6,5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 最大寻址内存 64KB,生产曰期 1976 年。2 808616 位主理器,主频 4.77/8/10MHZ,运算速度 0.75MIPs,集成晶体管 29,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MB,生产曰期 1978 年 6 月。80888 位主理器,主频 4.77/8MHZ,集成晶体管 29,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 内存 1MB,生产曰期 1979 年 6 月。801861980 年 (16bit)801881981 年 (16bit)8028616 位主理器,主频 6/8/10/12~25MHZ,运算速度最高 2.66MIPs,集成晶体管 134,000 个,3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MB,生产曰期 1982 年。8038680386DX,32 位主理器,主频 16/20/25/33MHZ,运算速度最高达 10MIPs,集成 晶体管 275,000 个,1.5 微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4GB,生产曰期 1985 年 10 月. 80386SX,16 位主理器,主频 MHZ,运算速度 6MIPs,集成晶体管 134,000 个,3 微 米制造工艺,最大寻址内存 16MB,生产曰期 1988 年。3 8048680486DX,DX2,DX4,32 位主理器,主频 25/33/50/66/75/100MHZ,总线频率 33/50/66MHZ,运算速度 20~60MIPs,集成晶体管 1.2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168 针 PGA,最大寻址内存 4GB,缓存 8/16/32/64KB,生产曰期 1989 年 4 月。Pentium 处理器 Pentium1993 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以新商标―Pentium 命名的 Pentium(奔腾) 处理器。按照以往惯常的命名规律这款处理器应该是 80586,但是因为实际上 “586”这样的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使用,因此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用 586 来混 淆概念,扰乱市场。事实上在 486 发展末期,就已经有公司将 486 等级的产品标 识成 586 来销售了。Pentium 的诞生为 Intel 在处理器上铺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Pentium 处理器采用新一代的 P6 架构,得到了专利保护,并且不再向 AMD 和 Cyrix 授权。P6 架构与 Pentium 的 P5 架构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集成在主板 上的二级缓存被移植到了 CPU 内,从而大大地加快了数据读取和命中率,提高 了性能。最初推出的处理器初始频率是从 60MHz、66MHz,后来一直到 200MHz 以上。 第一代的 Pentium 代号为 P54C,32 位主理器、总线频率 60/66MHZ,运算速 度 90~240MIPs,集成晶体管 3.1~3.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273 或 296 针,最大寻址 内存 4GB,缓存 16/256/512KB,生产曰期 1993 年 3 月。 第二代的 Pentium 代号为 P55C,集成了 310 万个晶体管,内建 MMX 多媒 体指令集。32 位主理器,主频 150/150/166/200/233MHZ,总线频率 66MHZ,运算速 度达到 435MIPs,集成晶体管 4.1~4.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SOCKET7 接口,最大寻 址内存 4GB,缓存 16/256/512KB,生产曰期 1993 年 3 月。 还 有 高 性 能 的 处 理 器 Pentium PRO 。 32 位 主 理 器 , 主 频 133/150/166/180/200MHZ,总线频率 66MHZ,运算速度达到 300~440MIPs,集成晶 体管 5.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387 针 Socket8 接口,最大寻址内存 64GB,缓存4 16/256kB~1MB,生产曰期 1995 年 11 月。 Pentium PRO 是英特尔首个专门为 32 位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可 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 机械引擎、 科学计算和医疗等领域, 主频有 150/166/180 和 200MHz 四种。 英特尔在 Pentium PRO 的设计与制造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 共集成了 550 万个晶体管,并且整合了高速二级缓存芯片,性能比 Pentium 更胜 一筹: 1)将 L2cache 与 CPU 封装在一起――“PPGA 封装技术”(L2cache 在 486 和 Pentium 中都是设置在主板上),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总线互连,连接线 路也被安置在封装中。这使得内置的 L2cache 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 (如 Pentium Pro 200MHz CPU 的 L2 Cache 的运行频率与 CPU 相同),从而大 大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2)外部地址总线扩展至 36 位,处理器的直接寻址能力 64GB,为将来发展 留下余地。 3)采用动态执行技术,这是 Pentium 处理器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该技术通 过预测程序流程并分析程序的数据流,可选择最佳的指令执行顺序。意即指令不 必按程序为它规定的顺序执行, 只要条件具备就可以执行,从而使程序达到更高 的运行效率。 Pentium Pro 的先进设计思想, 为以后的微处理器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entium 21997 年 英 特 尔 发 布 了 Pentium II 处 理 器 。 64 位 主 理 器 , 主 频 200/233/266/300/333/350/400/450MHZ, 总 线 频 率 66/100MHZ, 运 算 速 度 达 到 560~770MIPs,集成晶体管 7.5M 个,1 微米制造工艺,全新 SLOT1 接口,最大寻址内 存 64GB,L1 缓存 16kB,L2 缓存 512KB,生产曰期 1997 年 3 月.(233~333MHz, 2.8V Klamath 核心, 66MHz FSB; 350~450MHz, 2.0V Deschutes 核心, 100MHz FSB)其 内部集成了 750 万个晶体管, 并整合了 MMX 指令集技术,可以更快更流畅的播 放影音 Video,Audio 以及图像等多媒体数据。Pentium II 首次引入了 S.E.C 封装 (Single Edge Contact)技术,将高速缓存与处理器整合在一块 PCB 板上。在行5 销宣传上,英特尔特别凸现 Pentium II 的多媒体能力,这也很大促进了多媒体技 术的流行。 Pentium II Xeon 1998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 Xeon(至强)处理器。Xeon 是英特尔引入的 新品牌,当时 Intel 公司为了区分服务器市场和普通个人电脑市场,决定研制全 新的服务器 CPU, 命名也跟普通 CPU 做了一些明显的区分, 称为 Pentium II Xeon, 取代之前所使用的 Pentium Pro 品牌。这个产品线面向中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工 作站市场;是英特尔公司进一步区格市场的重要步骤。Xeon 主要设计来运行商 业软件、因特网服务、公司数据储存、数据归类、数据库、电子,机械的自动化 设计等。 Pentium II Xeon 处理器不但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 支持多达 4 路或者 8 路的 SMP 对称多 CPU 处理功能,它采用和 Pentium II Slot1 接口不同的 Slot 2 接口,必须配合专门的服务器主板才能使用。Pentium 31999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I 处理器。从 Pentium III 开始,英特尔又引 入了 70 条新指令(SIMD,SSE),主要用于因特网流媒体扩展(提升网络演示 多媒体流、图像的性能)、3D、流式音频、视频和语音识别功能的提升。Pentium III 有了解压 DVD 的能力,可以使用户有机会在网络上享受到高质量的影片,并 以 3D 的形式参观在线博物馆、商店等。 第一代的 Intel P3 处理器采用 Katmai 核心, SLOT 1 接口, 它采用 0.25 微米 制造工艺, 拥有 32K 一级缓存和 512K 二级缓存 (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 , 包含 MMX 指令和 INTEL 自己的“ 3D”指令 SSE。主频 450/500MHZ。2.0V, 100MHz 总线频率, 512kB L2 cache,slot1 接口 第二代 P3 采用 copper mine 铜矿) ( 核心以及 Socket 370 架构, 外观上与 Socket 7 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 CPU 是 370 针脚。性能高,是 P3 时期6 每 mhz 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 1.1G。533MHZ~1.13GHZ, 1.6V, 100/133MHz 总线频率, 256kB L2 cache,Socket 370),0.25~0.18 微米制造工艺。 第三代 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 P3,采用 socket370 接口,主频 1.13G~1.4G, 总线频率 133MHZ, L2 缓存 512K,Socket370 接口, 0.13 微米制造工艺,超频能力 非常好。 Pentium III Xeon 1999 年,英特尔发布了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采用 “铜矿” 核心的奔腾 3 处理器那几年是如何的风光,至今都还被誉为一代经典产 品,而作为 Pentium II Xeon 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 也继承了 Pentium III 处理器新增的 70 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 用软件。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 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 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Intel 还将 Xeon 分为两个部分,低端 Xeon 和高端 Xeon。 其中,低端 Xeon 和普通的 Coppermine 一样,仅装备 256KB 二级缓存,并且不 支持多处理器。这样低端 Xeon 和普通的 Pentium III 的性能差距很小,价格也相 差不多;而高端 Xeon 还是具有以前的特征,支持更大的缓存和多处理器。Pentium 4出了 4 代: 第一代 P4 处理器是 Intel 在 2000 年 11 月 21 日发布的 P4 1.5GHz 处理器, 从 那以后到现在近四年的时间里,P4 处理器随着规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发展成了具 有近 10 种不同规格的处理器家族。在这里面,&P4 XXGHz&是最简单的 P4 处理 器型号。第一代频率从 1.5-2.0G,基于 Socket 423 (核心代号为 Willamette)结构 的,其处理器管脚数为 423 根。采用的是 rambus 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 例的 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 第 2 代 P4 处理器采用了 Willamette 核心和 Socket 423 封装,具有 256KB 二 级缓存以及 400MHz 前端总线。之后由于接口类型的改变,又出现了采用 Willamette 核心和 Socket 478 封装的 P4 产品。与早期的 423 接口相比,这次在 结构上并没有做过大的调整,这点从核心代号上就可以看出,新版的 P4 只是对7 一些早期产品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 由于 Socket 478 和 Socket 423 的 P4 的 CPU 内核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二者的差别仅表现在其封装形式的不同。 从技术角度看,Pentium 4 包括一系列增强的功能: (1)超级管道技术(Hyper Pipeline-Technology)。 分支预报和防御管线在 Pentium 4 中是 20 个进程的深度,这整整是 Pentium 3 的 2 倍,并且还对每一个管线的复 杂进程进行简化, 它使 Pentium 4 刚刚推出就达到 1.3gHz 的时钟频率,而且为将 来主频的提高预留了充足的提升空间。(不过现在频率提升对 Intel 来说已经不是 问题,因为 Intel 已经宣布取得革命性成果,可以在 cpu 中集成 10 亿个晶体管并 使其工作在 20gHZ,这种晶体管称之为 Intel TeraHertz 晶体管。) (2)新型快速执行引擎(Rapid-Execution Engine)。Pentium 4 在执行常用指令时 的速度将是运行其他指令速度的 2 倍,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3)超大通路设计。更加宽大的通路使处理器内部指令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排列和执行,从而使台式机获得更高的性能表现! (4)数据流 SIMD 扩展指令集 2(SSE2)。Pentium 4 具有一组 144 条新的指令, 与以前 Pentium 3 处理器的数据流(SIMD)扩展指令的大量软件兼容,这些新指令 提高视频和加密的处理性能,而且支持下一代互联网计算应用。 (5)超高速的系统总线。第一代采用 willamette 核心的产品采用 400Mhz 的系 统总线,于采用 133Mhz 系统总线的 Pentium3 的传输率提高 3 倍,已获得更丰 富的音频,视频,和 3D 应用体验,Intel 鼓吹的“数字多媒体中心”就是很好的应 用!严格的讲,应该叫做 100Mhz 的 4 芯导线泵的前端总线,Pentium 4 总线每 一时钟周期发送 4 次 2.新型快速执行引擎(Rapid―Execution Engine)。Pentium 4 在执行常用指令时的速度是执数据。 第三代 P4 Pentium 4 A(P4 A) Intel 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发布了采用 Northwood 核心、具有 400MHz 前 端总线以及 512KB 二级缓存的第 3 代&P4。 新 P4 处理器中的 L2 Cache 容量由原来的 256KB 增至 512KB。由于采用了 更先进的 0.13 微米制造工艺,Northwood P4 的核心面积已经缩小到 146mm2, 几乎为 Willamette P4 的一半,更小的核心可以大大降低处理器的生产成本。8 Northwood P4 的核心电压也从 Willamette 的 1.75V 降到 1.5V,这样带来的优点 是大幅降低了处理器的发热量和功耗。 由于这两种处理器在部分频率上发生了重叠,为了便于消费者辨识,Intel 就在出现重叠的、基于 Northwood 核心的 P4 处理器后面增加一个大写字母&A& 以示区别,于是就诞生了 P4 1.8A GHz、P4 2.0A GHz 这样的处理器产品。需要 提醒大家的是, 在这些新 P4 当中未与早期 P4 发生频率重叠的产品依旧沿用&P4& 的名称,比如 P4 2.4GHz。 Pentium 4 B(P4 B) 在 Northwood 核心全面推广以后,Intel 决定再次对 P4 处理器进行改进,推 出了基于 Northwood 核心、采用 533MHz 前端总线、具有 512KB 二级缓存的 P4 处理器。尽管这些处理器在核心架构与二级缓存容量上都与 P4 A 相同,但由于 前端总线被提升到了 533MHz,性能也得到了提升。为了与主频相同的 P4 A 处 理器区分开来,Intel 又在处理器名称后面增加了字母&B&,未出现频率重叠的 P4 则不需要添加字母后缀。这类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有 P4 2.4B GHz 等。 Pentium 4 C(P4 C) 2003 年二季度, Intel 对 Northwood 核心的 P4 处理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 级,不仅处理器的前端总线从原来的 533MHz 一举提升到了 800MHz,而且改进 后的 P4 处理器还能够支持超线程技术 (由于处理器仍然沿用了 Northwood 内核, 因此处理器的二级缓存容量仍然是 512KB)。此次升级彻底奠定了 P4 处理器在 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产品型号也相应地改为 P4 C。其中 P4 2.4C GHz 与 P4 2.8C GHz 是该系列最具代表意义的两款处理器,也是 2003 年 5 月至 2004 年上半年 Intel 在中高端市场的主打产品。 第四代 P4 Pentium 4 E(P4 E) 进入 2004 年, Intel 发布了全新的 Prescott 核心, 并以此推广下一代基于 LGA 775 封装的第 4 代&P4 处理器。不过考虑到对现有平台的兼容,Intel 推出了采用 Socket 478 接口、基于 Prescott 核心的 P4 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具有 16KB 的一级 数据缓存以及高达 1MB 的二级缓存,支持增强型超线程技术。由于 Prescott P4 在频率上同样与原有的 P4 B、P4 C 发生了重叠,所以 Intel 将 Prescott P4 命名为9 P4 E 以示区别。目前市场上 P4 3.0E 与 P4 2.8E 的性价比非常出色,深受中高端 消费者的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 Prescott 核心的 P4 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它们 前端总线仅为 533MHz 且不支持超线程技术, 主要目的是接替原来由 P4 A、 B P4 系列所把持的市场分额。或许是出于市场划分的考虑,Intel 将此类&缩水&的 Prescott P4 处理器归类到了 P4 A 系列中,比如 P4 2.4A GHz、P42.8A GHz,希 望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注意区别。 Pentium 4E 采用 90nm 制程, 兆二级缓存, 1 支持超线程技术、 800MHz FSB, 还有 SSE3。仍然是 Socket478 的 mPGA(PIN GRID PACKAGE)版本。此外 Intel 还发布了基于 Presoctt 核心 533MHz 外频的 2.4A 和 2.8A,和其他 Prescott 核心 的 P4 基本特性没有任何区别,但不支持超线程功能。而在 2004 年中旬,Intel 将全面推动其新一代 Socket T 的 LGA775 封装。 新核心 Prescott P4 拥有了更多令人神往的新特性:首先,由原来的 8K 一级 数据缓存增大一倍,变为 16K。指令缓存保持不变为 12K。而二级缓存也翻了一 番,达到了 1MB,这个数值已经和 AMD Athlon 64/FX 持平,并提供三级缓存接 口。 16K 的一级数据缓存中, 在 分配了 4K 用于动态分支目标缓存 (Branch Target Buffers,简称 BTB)在剩下的 12K 缓存中,也追加了 2K 用于追踪分支目标缓 存。 之所以对此尤其重视, 是因为分支目标缓存在存放分支预测目标信息和指令 编译、二级缓存资源分配方面起很大作用。这次 Prescott 创纪录的采用了 31 级 超长流水管线的 NetBurst 微体系结构来进一步有效提高主频率,如果不能进一 步提高程序的分支预测命中率,系统效能则会不升反降。因此 Intel 采取增大分 支目标缓存这个有效措施来尽量避免预测错误。 而在预测错误的同时, Intel 采用 另一措施有效避免效能浪费,即指令追踪缓存(Instruction Trace Caches,简称 ITB),它可以在指令分支一旦预测出错的情况下,不必从头再来,而是通过读 取指令追踪缓存回到最后的错误出重新进行运算处理,大大提高整体效能。 二级缓存增大一倍也使这颗 CPU 有了向更高级迈进的理由。相对于 AMD Athlon 64/FX,如果二级缓存还是维持在 512K 的水平,商用性能就很难与其相 抗衡。其实 Intel 使用 1M 二级缓存已经尝到了甜头,那就是他的迅驰处理器 Pentium M,1M 二级缓存使他在各项性能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优秀的性能加10 上 Intel 极好的理念使他的笔记本市场在 2003 年风光无限。 可见提高二级缓存确 实可以对 CPU 性能提升起到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是它的增强型超线程技术与新的 SSE3 指令集。新的超线程技术由 原来的每时钟周期欲取 3 条指令扩展到 4 条, 这意味着每个虚拟逻辑执行单元可 以同时处理两条指令, 而此时两个虚拟逻辑执行单元共享一级缓存,能够更有效 地提升多线程的实际执行效率。新增加的 13 条 SSE3 指令集在 144 条多媒体指 令的基础上增强超线程同步指令、 视频编码指令、 以及浮点和复数运算增强指令。 当然从历史角度来看, 每一次指令集的增加都需要之后一段时间软件的配合才能 发挥其应有功力,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Pentium 4 5XX(P4 5 系列) 针对新发布的若干款处理器,Intel 于今年 4 月制订了新的处理器命名规范, 引入了&处理器号&的概念。该规范中规定,基于 Prescott 核心、具有 800MHz 前 端总线、1MB 二级缓存、支持超线程技术并采用 LGA 775 封装的 P4 处理器对 应的处理器号为 5 系列(即 P4 5XX)。以 P4 520 为例,它具有 2.8GHz 的主频, 与 P4 2.8E 规格基本相当,唯一的区别就在于 P4 520 采用了 LGA 775 封装,而 则 P4 2.8E 采用了 Socket 478 封装。 Socket 775 接口 Pentium 4 部分型号还会加上一个后缀字母(一般是 J,代表 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型号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者支持的特性越 多。 Pentium 4 5x0:表示这是 Prescott 核心、1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支 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但不支持 64 位技术。 Pentium 4 5x5:表示这是 Prescott 核心、1MB 二级缓存、533MHz FSB 的产 品,但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和 64 位技术。 Pentium 4 5x0J: 其与 5x0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5J: 其与 5x5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5x1:其与 5x0J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 64 位技术 EM64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11 Pentium 4 5x6:其与 5x5J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 64 位技术 EM64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551 541 531 524 521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1MB 1MB 1MB 1MB 1MB 3.40 GHz 3.20 GHz 3.00 GHz 3.06 GHz 2.8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533 MHz 800 MHz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P4 XE,P4 至尊版) P4 XE 也被部分玩家称为 P4 EE, Intel 面向骨灰级玩家推出的一款极高端 是 的桌面处理器产品。早期 P4 XE 采用了 Northwood 内核,具有 800MHz 前端总 线以及 512KB 二级缓存容并支持超线程技术。为了提高处理器的性能,Intel 不 惜血本地为 P4 XE 增加了容量高达 2MB 的三级缓存, 这在 Intel 的桌面级处理器 中是史无前例的。从以上规格我们不难发现,早期 P4 XE 实际上就是追加了三 级缓存的 P4 C 处理器。 随着 P4 核心与封装形式的升级, Intel 在今年 4 月发布了采用 LGA 775 封装 的 P4 3.4XE GHz 处理器,该处理器基于全新的 Prescott 内核,同样配备了 2MB 三级缓存,可以看作是 P4 5XX 系列的加强版。由于历代 P4 XE 处理器制造成本 极高,售价也相当昂贵,但性能提升却与价格不成正比,看来只有特别发烧的玩 家才能体会到&物有所值&的乐趣。 Pentium 4 F(P4 F) P4 F 是 Intel 首次面向桌面市场发布的 64 位处理器产品。它基于 Prescott 核 心, 采用 0.09 微米制程, 具有 800MHz 前端总线以及容量高达 1MB 的二级缓存。 与 P4 5XX 系列不同,P4 F 处理器内建了 Intel EMT64 计算技术,同时兼容 64 位和 32 位计算。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几款 P4 F 处理器均采用了 LGA775 封装,至 于今后是否会推出 Socket 478 封装的产品目前还不得而知。从性能和价格来看, P4 F 同样是面向硬件发烧友的高端产品。 Pentium 4 6XX(P4 6 系列) 6 系列处理器的进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2 1.采用 EM64T 技术,支持 64 位运算,提供 64 位内存寻址能力,支持 64 位 操作系统和 4GB 以上内存。 2.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仍然基于 Prescott 核心,90 纳米制程,但二级缓存 容 量倍增至 2MB,因此处理器核心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也增加到 1.69 亿。我们都知 道处理器的性能与 2 级缓存容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二级缓存的增加当然会提 升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 3.处理器的发热量和散热器的噪音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此次奔腾 4 6 系列 处理器采用了和移动型奔腾 M 处理器相似的增强型 SpeedStep 动态节能技术, 可以在低工作负荷的时候降低 CPU 频率以减少发热量, 并且降低处理器的功耗, 配合具有温控功能的风扇和主板(目前的产品大多具有此功能),还能够减少噪 音。 4.奔腾 4 6 系列处理器加入了 Execute Disable Bit(EDB)硬件防病毒功能, 可以阻止部分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能够支持此功能的操作系统有 Windows Server 2003 Service Pack 1、Windows XP Service Pack 2、SUSE Linux 9.2 及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 Update 3 或更高版本。 Pentium 4 6x0:其与 5x1 系列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是二级缓存增加到 2MB, 二是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2:其与 6x0 系列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4 6x1:表示这是 Cedar Mill 核心、2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 产品, 其与 6x0 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在于采用了更先进的 65nm 制程的 Cedar Mill 核心,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670 661 660 651 650 641 640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3.80 GHz 3.60 GHz 3.60 GHz 3.40 GHz 3.40 GHz 3.20 GHz 3.2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13 631 63065 纳米 90 纳米2MB 2MB3.00 GHz 3.00 GHz800 MHz 800 MHzPentium 4 Xeon 2001 年英特尔发布了 Xeon 处理器。英特尔将 Xeon 的前面去掉了 Pentium 的名号,并不是说就与 x86 脱离了关系,而是更加明晰品牌概念。Xeon 处理器 的市场定位也更加瞄准高性能、均衡负载、多路对称处理等特性,而这些是台式 电脑的 Pentium 品牌所不具备的。 Xeon 处理器实际上还是基于 Pentium 4 的内核, 而且同样是 64 位的数据带宽,但由于其利用了与 AGP 4X 相同的原理--“四 倍速” 技术, 因此其前端总线有了巨大的提升, 表现更是远胜过 Pentium III Xeon 处理器。Xeon 处理器基于英特尔的 NetBurst 架构,有更高级的网络功能,及更 复杂更卓越的 3D 图形性能,另一方面,支持至强的芯片组也在并行运算、支持 高性能 I/O 子系统(如 SCSI 磁盘阵列、千兆网络接口)、支持 PCI 总线分段等方 面更好地支持服务器端的运算。旧双核处理器 Pentium DPentium D 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 形式是 Pentium D 8xx 或 9xx, 例如 Pentium D 830 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D 8x0:表示这是 Smithfield 核心、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产品。基于 Smithfield 核心,实际上就是将两个 Pentium 4 处理器所采用 的 Prescott 核心封装在一起。这三款产品都采用 800MHz FSB、90nm 制造工艺、 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全部采用 Socket 775 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和 64 位技术 EM64T,除了 Pentium D 820 之外都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 Pentium D 8x5:同样基于 90nm 制造工艺的 Smithfield 核心,只不过前端总 线降低到 533MHz FSB,采用 Socket 775 接口、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支持硬 件防病毒技术 EDB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但不支持节能省电技术 EIST。 其与 8x0 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端总线降低到 533MHz FSB,二是不支持节能省电技 术 EIS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14 840 830 820 805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 90 纳米2MB 2MB 2MB 2MB3.20 GHz 3.00 GHz 2.80 GHz 2.66 GHz800 MHz 800 MHz 800 MHz 533 MHzSmithfield 核心 这是 Intel 公司的第一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于 2005 年 4 月发布,基 本上可以认为 Smithfield 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 Prescott 核心松散地耦合在一起的 产物,这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能不 够理想。 Smithfield 核心的两个核心分别具有 1MB 的二级缓存,在 CPU 内部两个核 心是互相隔绝的, 其缓存数据的同步是依靠位于主板北桥芯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 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所以其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 不尽如人意。 Pentium D 9x0:基于 Presler 核心、每核心 2MB 二级缓存、800MHz FSB 的 产品,其与 8x0 系列的区别有两点,一是采用了更先进的 65nm 制程的 Presler 核心,二是增加了对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 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D 9x5:同样基于 65nm 制造工艺的 Presler 核心,与 9x0 系列的唯 一区别仅仅只是不支持虚拟化技术 Intel VT,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 完全相同。 960 950 945 940 935 930 925 920 915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2MB 3.60 GHz 3.40 GHz 3.40 GHz 3.20 GHz 3.20 GHz 3.00 GHz 3.00 GHz 2.80 GHz 2.8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15 Presler 核心 基本上可以认为 Presler 核心是简单的将两个 Cedar Mill 核心松散地耦合在 一起的产物,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缺点是性 能不够理想。Presler 核心采用 65nm 制造工艺,全部采用 Socket 775 接口,核心 电压 1.3V 左右,封装方式都采用 PLGA,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节能省 电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并且除了 Pentium D 9X5 之外都支持虚拟化 技术 Intel VT。前端总线频率是 800MHz(Pentium D)和 1066MHz(Pentium EE)。 在 CPU 内部两个核心是互相隔绝的,其缓存数据的同步同样是依靠位于主板北 桥芯片上的仲裁单元通过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来实现的, 所以其数据延 迟问题同样比较严重,性能同样并不尽如人意。Presler 核心与 Smithfield 核心相 比,除了采用 65nm 制程、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增加到 2MB 和增加了对虚拟化 技术的支持之外,在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可以认为是 Smithfield 核 心的 65nm 制程版本。Presler 核心也是 Intel 处理器在 NetBurst 架构上的最后一 款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Pentium EEPentium EE 系列都采用三位数字的方式来标注,形式是 Pentium EE 8xx 或 9xx,例如 Pentium EE 840 等等,数字越大就表示规格越高或支持的特性越多。 Pentium EE 8x0: 表示这是 Smithfield 核心、 每核心 1MB 二级缓存、 800MHz FSB 的产品,其与 Pentium D 8x0 系列的唯一区别仅仅只是增加了对超线程技术 的支持,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Pentium EE 9x5:表示这是 Presler 核心、65nm 制造工艺、每核心 2MB 二级 缓存、1066MHz FSB 的产品,其与 Pentium D 9x0 系列的区别只是增加了对超线 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将前端总线提高到 1066MHz FSB,除此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 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965 955 840 65 纳米 65 纳米 90 纳米 4MB 4MB 4MB 3.73 GHz 3.46 GHz 3.20 GHz 1066 MHz 1066 MHz 800 MHz16 酷睿处理器2006 年 7 月 27 日,Intel 正式发布了基于 Core(酷睿)微架构的全新双核心 处理器。由于上一代采用 Yonah 微架构的处理器产品被命名为 Intel Core Duo, 为了便于与前代 Intel 双核处理器区分,Inte 新一代笔记本处理器采用相同的命 名方式――Core 2 Duo。其中包括移动处理器(Merom 核心),以及桌面处理器 (Conroe 核心-4M 二级缓存)(Allendale 核心-2M 二级缓存),而最高性能 的桌面服务器芯片命名为 Core 2 Extreme(Woodcrest 核心)。 采用统一的微架构应用于桌面、移动和服务器平台是 Intel Core 微架构与上 一代 Netburst 微架构处理器不同。Intel Core 微架构可谓整合了 Yonah 微架构移 动平台的高效率与上一代 Netburst 微架构的强大功能。用于桌面平台的 Conroe 核心和 Allendale 核心 Core 2 Duo 以及 Core 2 Extreme 所采用的新技术有: 1) 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英特尔多路动态执行)----每时钟周期可传递 更多的指令,从而节省执行时间并提高电源使用效率。Conroe 核心为 14 级有效 流水线, 每个内核可同时完成四条完整指令, 从而可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和能效比。 2) 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英特尔智能功效管理)----旨在提供更高的 能效性能,可以单独协调每内核的英特尔增强型 Speedstep 技术(Enhance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EIST)和增强型空闲电源管理状态转换&Enhanced Halt State (C1E)&以及 Intel Thermal Monitor 2(英特尔热量监控器 2)过热保护机制等功 耗管理技术, 在系统空闲时通过把处理器倍频降低到 6 倍频以及降低处理器核心 电压等措施,有助于节省功耗,降低发热量。 3) 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通过降低内存延迟提 升系统性能, 以此来优化可用数据带宽的利用率,以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向处理器 提供数据从而提高整体系统性能。 4)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提供性能更好、 效率更高的缓存子系统。 两个内核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并且 两个内核共享二级高速缓存,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内存负荷以减少能耗;并在一 个内核闲置时, 通过支持另一个内核利用全部二级高速缓存来提升性能。该技术 还为专门针对业内领先的多线程游戏做了优化。17 5)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英特尔高级数字多媒体增强技术)----全 面提升了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 将广泛用于多媒体和显卡应用程序的指令执行 速度有效地提高一倍, 可以扩大应用范围, 包括超逼真的画面和人工智能等功能, 从而让游戏玩家获得前所未有的更刺激、更过瘾的电脑游戏体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Core 2 处理器的短流水线特性所带来的高效率, 曾经名噪一时、在 NetBurst 微架构处理器中被广泛采用的提升长流水线处理器 效率的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已经被彻底抛弃,不再被 Core 2 处理器所支持。 Conroe 核心采用 65nm 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 1.3V 左右,封装方式采用 PLGA, 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 Socket 775。 在前端总线频率方面, 目前 Core 2 Duo 和 Core 2 Extreme 都是 1066MHz, 而顶级的 Core 2 Extreme 将会升级到 1333MHz; 在一级缓存方面,每个核心都具有 32KB 的数据缓存和 32KB 的指令缓存,并且 两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在二级缓存方面,Conroe 核 心都是两个内核共享 4MB。Conroe 核心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节能省电 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与 Yonah 核心的缓存 机制类似,Conroe 核心的二级缓存仍然是两个核心共享,并通过改良了的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共享缓存技术来实现缓存数据 的同步。 Allendale 核心于 2006 年 7 月 27 日正式发布,仍然基于全新的 Core(酷睿) 微架构, 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 1066MHz FSB 的 Core 2 Duo E6x00 系列, 800MHz FSB 的 Core 2 Duo E4x00 系列。Allendale 核心的二级缓存机制与 Conroe 核心相 同,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至 2MB。Allendale 核心仍然采用 65nm 制造工艺, 核心电压为 1.3V 左右, 封装方式采用 PLGA, 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 Socket 775, 并且仍然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节能省电技术 EIST 和 64 位技术 EM64T 以 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到 2MB 以及二级缓存是 8 路 64Byte 而非 Conroe 核心的 16 路 64Byte 之外,Allendale 核心与 Conroe 核心 几乎完全一样,可以说就是 Conroe 核心的简化版。 在所支持的主板芯片组方面,按照 Intel 的说明,只有 Intel 975X、P965、 Q965、Q963、946PL 和 946GZ 才支持 Core 2 Duo,并且只有 975X 和 P965 才支18 持 Core 2 Extreme。 但实际上目前所有支持 Intel 双核心处理器的芯片组应该都能 支持 Core 2 Duo 和 Core 2 Extreme, 只是主板供电模块必须要符合 Core 2 处理器 的供电规范,目前支持 Core 2 处理器的 945G、945P、945PL、945GZ 甚至 865G 主板都已经上市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946PL 和 946GZ 只支持 800MHz FSB, 所以只支持 Core 2 Duo E4x00 系列,不能使用 Core 2 Duo E6x00 系列。另外,其 它第三方芯片组厂商的部分芯片组,例如 nVIDIA nForce 590 SLI IE、nVIDIA nForce 570 SLI IE、nVIDIA nForce 570 Ultra IE 以及 VIA P4M900 等等也能支持 Core 2 处理器。 Yorkfield 和 Wolfdale 核心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是现有 65nm Core 架 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 Core 2 Duo 系列采用了全新的命名规则,由一个前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 形式是 Core 2 Duo 字母+xxxx,例如 Core 2 Duo E6600 等等。 前缀字母在编号里代表处理器 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目前共有 E、T、L 和 U 等四种类型。其中&E&代表处理器的 TDP 将超过 50W,主要针对桌面处理 器;&T&代表处理器的 TDP 介于 25W-49W 之间,大部分主流的移动处理器均为 T 系列;&L&代表处理器的 TDP 介于 15W-24W 之间,也就是低电压版本;&U& 代表处理器的 TDP 低于 14W,也就是超低电压版本。目前已经发布的产品还只 有 E 系列和 T 系列,2006 年底左右会增加 L 系列和 U 系列。 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里,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系列,其中用奇 数来代表移动处理器, 例如 5 和 7 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表 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 T7x00 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 T5x00 系列;用偶数 来代表桌面处理器,例如 4、6 和 8 等等,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也 同样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例如 E6x00 系列的规格就要高于 E4x00 系列。 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代表规格越高,例如 E6700 规格就要高于 E6600,T7600 规格也同样要高于 T7400。 Core 2 Extreme 系列也采用了与 Core 2 Duo 类似的命名规则,仍然由一个前 缀字母加四位数字组成,例如 Core 2 Extreme X6800 等等。19 目前前缀字母只有&X&一种,不过与 Core 2 Duo 系列不同的是,前缀字母在 编号里并不代表处理器 TDP(热设计功耗)的范围,&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 极速、顶级的意思,代表这是最顶级的 PC 处理器。在前缀字母后面的四位数字 里, 左起第一位数字仍然代表产品的系列,在前缀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数字越大就 表示产品系列的规格越高。 后面的三位数字则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数字越大就 代表规格越高。奔腾双核系列奔腾双核处理器是 Pentium D 处理器的代替品,性价比高。 第一代奔腾双核 基于 Core 微架构,Conroe 核心,主要是二级缓存被削减至 1MB,时钟频率 较低。 E2220 65 纳米 E2200 65 纳米 E2180 65 纳米 E2160 65 纳米 E2140 65 纳米 第二代奔腾双核 像以往一样,新的制程和工艺都从高端开始应用 45nm 也不例外,从第一颗 45nm Core 2 Extreme QX9650 开始,英特尔普及 45NM 的大业逐步先前推进。随 着中高端 E8XX0 产品率先上市后,中端市场也由 E7xx0 接管,至于中低端市场 英特尔为了稳固地位,也迅速推出了基于 Wolfdale 核心的 45nm 的第二代奔腾 双核 E5xx0 系列弥补空缺,来形成完整的产品线。同样是 LGA 775 封装,功耗 为 65W。Yorkfield 和 Wolfdale 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是现有 65nm Core 架 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 1MB 1MB 1MB 1MB 1MB 2.40 GHz 2.20 GHz 2.00 GHz 1.80 GHz 1.60 G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20 E5xx0 系列的第一款产品型号为 E5200, 相比上代奔腾 E2xx0 系列产品 E5200 不仅在缓存容量上提高了一倍达到了 2M, 而且在频率上达到了 2.5GHz。 这些规 格的提升完全得益于 45nm 制程。 从规格上看虽然 E5200 要比上一代 E2xx0 系列强了许多,但是为了避免与 定位中端的 E7xx0 系列出现产品线重叠, E5200 在保留了 45nm CPU 架构的前提 下, 缓存被砍去 1MB, 而且 45nm 标志性的 SSE4.1 指令集也被删去, 另外 E5200 虽有 12.5 倍的高倍频使主频达到与 E7200 相仿的 2.5Ghz, 但是 FSB 却被降为 800, 相比 E7xx0 系列的 1066FSB 在频宽方面的性能 E5200 肯定是不可逾越的。考虑 到产品本身的定位 Intel 将奔腾 E5xx0 系列做这些适当的削减并不会令人感到意 外。E5800 45 纳米 E5700 45 纳米 E5500 45 纳米 E5400 45 纳米 E5300 45 纳米 E5200 45 纳米2MB 2MB 2MB 2MB 2MB 2MB3.20 GHz 3.00 GHz 2.80 GHz 2.70 GHz 2.60 GHz 2.50 GHz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 800 MHzPentium E6300 是首款 1066MHz FSB 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它采用 45nm 工艺 和 LGA 775 接口, 频率为 2.8GHz, 基于 Wolfdale 核心。 与之前规格最高的 Pentium EGHz)相比,Pentium E6300 的主频高了 100MHz,同时 FSB 频率也21 由 800MHz 提升至 1066MHz。随着 Windows 7 发布日期的临近,全新的虚拟化 时代也要随之到来,为此,Intel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 VT(虚拟化)这一项 技术进行普及。奔腾双核 E6300 便成为了这一技术的普及者,但依然没有提供 最新的 SEE4.1 指令集,这令其在多媒体能力性能表现被打了折扣。 E6800 45 纳米 E6700 45 纳米 E6600 45 纳米 E6500 45 纳米 E6300 45 纳米 第三代奔腾双核 从 LGA1366 到 LGA1156,Intel 已经几乎确定了下一代平台的基本路线,然 而 Core 酷睿家族高贵的身价下,无论是 i7、i5 还是 i3,都显然不是面向真正的 主流市场。随着 32nm 产品的启动,Intel 也格外慷慨的在首批中就导入了奔腾双 核产品,具体型号为 Intel Pentium G6950,基于第三代酷睿 i 核心 CPU。G 自然 代表的是核心内建了 GPU, 6950 的数值也大体说明了 Intel 对这款产品的定位。 而 Intel Pentium G6950 主频为 2.80GHz,外频 133MHz,倍频为 21,为原生双 核设计, 每个核心有 64KB 的一级缓存和 256KB 的二级缓存, 两个核心共享 3MB 的三级缓存,相比 Core i3,Pentium G6950 减少了 1MB 的三级缓存,同时并不 支持 Turbo Boost 技术,也不支持 VT-d、TXT 及 AES 指令集,频率也比 Core i3 530 略低,因此整体规格可以说是低了一个档次,不过借助 32nm 制程的威力, 其 TDP 仍保持在 73W。 从架构上来说, Intel Pentium G6950 依然是由 Nehalem 架构改进的 Westmere 微架构衍生而来,与 Core i3 同为 Clarkdale 架构,支持 Intel 最新的 MMX、SSE、 SSE2、SSE3、SSSE3、SSSE4.2 多媒体指令集,具备 EM64T 64 位运算指令集和 EIST 节能技术。 Intel Pentium G6950 在马来西亚封装制造,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最高支 持规格是 DDR3-1066,同样比 Core i3 略有降低。 2MB 2MB 2MB 2MB 2MB 3.30 GHz 3.20 GHz 3.06 GHz 2.93 GHz 2.80 G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22 Intel Pentium G6950 采用 LGA1156 接口,内部封装的图形核心是由 GMA X4500HD 显示核心改进而来,支持 DirectX 10.0 特效,核心频率为 533MHz,同 时可以通过增加执行单元的数目以及 Cache 容量来提高性能。 很多消息已经支持,并且已经确认的英特尔将在明年初发布新架构 Sandy Bridge 产品,虽然没有确切的命名和型号,但是酷睿 i3、i5 以及 i7 将被取代则是不争 的事实。但是,根据最新的消息来看,基于 Core 2010 架构的 Pentium 处理器将 多存活一个季度时间。Clarkdale 是双核心版的 Westmere,并整合了 45nm GMA 图形核心。而 Sandy Bridge,图形核心(GMA)会与处理器(CPU)集成在同一个内 核(Die)里。Core 2010 就是指采用第二代 Nehalem 架构的酷睿以及奔腾处理器, 这些处理器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被取代。但是 Pentium G6950 是 Core 2010 中 唯一一款采用双核双线程设计的 Westmere 32nm 处理器, 而酷睿 i3 采用四线程, 但是不支持睿频功能。 第四代奔腾双核 Intel 奔腾 G620 采用最新 32nm 工艺和 Sandy Bridge 架构设计,双核心。处 理器默认主频 2.60GHz,外频 100MHz,倍频 26。两颗核心共享 3MB 高速三级 缓存,并且支持双通道 DDR3 内存,融合 HD Graphics 2000 核芯显卡,TDP 功 耗仅为 65W。 集成了独显核心,显卡的基本频率为 850MHz,显卡最大动态频率 1.1GHz, 这样的性能不仅能满足 1080P 高清电影的播放,应付主流的游戏也不在话下。Intel 奔腾 G620(盒) 适用类型 CPU 系列 是否盒装 CPU 主频 最大睿频 外频 台式机 奔腾双核 是 2600MHz 1100MHz 100MHz23 倍频 插槽类型 CPU 架构 核心数量 线程数 制作工艺 热设计功耗(TDP) 一级缓存 二级缓存 三级缓存 内存控制器 超线程技术 虚拟化技术 64 位处理器 集成显卡 显卡基本频率 显卡最大动态频率26 倍 LGA 1155 Sandy Bridge 双核心 双线程 32 纳米 65W 2× 64KB 2× 256KB 3MB 双通道 DDR3
支持 Intel VT 是 是 850MHz 1.1GHzCore 2 Duo E4x00 系列采用 Allendale 核心,前端总线被降低到 800MHz FSB,不支持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之外,其它的技术特性和参数都完全相同。 E4700 65 纳米 E4600 65 纳米 E4500 65 纳米 2MB 2MB 2MB 2.60 GHz 2.40 GHz 2.20 GHz24800 MHz 800 MHz 800 MHz E4400 65 纳米 E4300 65 纳米2MB 2MB2.00 GHz 1.80 GHz800 MHz 800 MHzCore 2 Duo E6x00 系列其中具有 2MB 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 Allendale 核心, 而具有 4MB 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 Conroe 核心。采用 1066MHz、1333MHz FSB、 65nm 制造工艺、 Socket 775 接口, 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 EDB、 位技术 EM64T、 64 节能省电技术 EIS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 E6850 65 纳米 E6750 65 纳米 E6700 65 纳米 E6600 65 纳米 E6550 65 纳米 E6540 65 纳米 E6420 65 纳米 E6400 65 纳米 E6320 65 纳米 E6300 65 纳米 4MB 4MB 4MB 4MB 4MB 4MB 4MB 2MB 4MB 2MB 3.00 GHz 2.66 GHz 2.66 GHz 2.40 GHz 2.33 GHz 2.33 GHz 2.13 GHz 2.13 GHz 1.86 GHz 1.86 G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Yorkfield 核心和 Wolfdale 核心都源自 45nm Penryn 架构, 是现有 65nm Core 架构的升级版版,会在核心架构上进行一些改进,并引入 SSE4 指令集,其中 Yorkfield 是四核心 Core 2 Extreme 和 Core 2 Quad 的继任者,Wolfdale 则是双核 心 Core 2 Duo 的下一代。Core 2 Duo E7x00 系列基于 45 纳米制造工艺的酷睿 2 双核 E7000 系列产品将取代 65 纳米制程的 酷睿 2 双核 E4000 系列成为英特尔主流市场上的主力,它在千元左右价位上体 现出的优异整体性能对于很多消费者都极具诱惑力。它在前一代 65 纳米制程酷 睿 2 双核 CPU 的基础上,对微架构进行了更多重要改进,采用 Wolfdale 核心架 构, 包括导入以 SSE 4.1 全新指令集为核心、可提升高清视频编码/解码效率的高25 清增强技术 (Intel HD Boost) 该技术可以进一步大幅降低播放高清视频对 CPU , 资源的占用率,让 PC 在并行运行高清视频播放等多个以往较耗费系统资源的应 用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E7500 45 纳米 3MB E7400 45 纳米 3MB E7300 45 纳米 3MB E7200 45 纳米 3MB 2.93 GHz 2.80 GHz 2.66 GHz 2.53 G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Core 2 Duo E8xx0 系列基于 45 纳米制造工艺的酷睿 2 双核 E8000 系列产品将取代酷睿 2 E6000 系 列。Intel Core 2 Duo E8200 处理器采用最新的 45nm 工艺制造,采用 Wolfdale 核 心架构,由 4.1 亿个晶体管组成,相比之前 65nm Conroe 架构的 2.91 亿个晶体管 有了很大的提升,采用双核心设计,LGA775 接口,主频为 2.66GHz,外频为 333MHz, 倍频为 8X, 一级数据缓存为 32KBytes, 共享 6MB 的二级缓存, 1333MHz 前端总线,支持 MMX、SSE、SSE2、SSE3、SSSE3、SSE4.1 多媒体指令集,具 备 EM64T 64 位运算指令集、 EIST 节能技术。 内核电压 1.21V, 热设计功耗 65W。 Intel Core 2 Duo E8200 处理器在功能方面, 提供支持 Virtualization (虚拟化) 和商业用博锐技术(Intel VPro)技术,还引入了快速的 Radix-16 除法器,能够 加快除法以及平方根的运算速度。增加了“Shuffle”超级推动引擎,能够加速 SSE 指令集以&bit-by-bit&一位接一位的传输速度。 E8600 45 纳米 E8500 45 纳米 E8400 45 纳米 E8300 45 纳米 E8200 45 纳米 E8190 45 纳米 6MB 6MB 6MB 6MB 6MB 6MB 3.33 GHz 3.16 GHz 3 .00GHz 2.83 GHz 2.66 GHz 2.66 G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26 Core 2 Duo Q6x0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Conroe 核心,65 纳米工艺 8 MB 二级缓存。 Q6700 65 纳米 Q6600 65 纳米 8MB 8MB 2.66 GHz 2.40 GHz 1066 MHz 1066 MHzCore 2 Duo Q8x0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Conroe 核心,65 纳米工艺 4 MB 二级缓存。 Q8300 65 纳米 Q8200 65 纳米 4MB 4MB 2.50 GHz 2.33 GHz 1333 MHz 1333 MHzCore 2 Duo Q9xx0 系列此为 Core 2 四核系列,采用 Yorkfield 核心,并引入 SSE4 指令集,45 纳米 工艺。 Q9650 45 纳米 Q9550 45 纳米 Q9450 45 纳米 Q9505 45 纳米 12MB 3.00 GHz 12MB 2.83 GHz 12MB 2.66 GHz 6MB 6MB 6MB 6MB 2.83 GHz 2.83 GHz 2.66 GHz 2.50 G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 1333 MHzQ9500 45 纳米 Q9400 45 纳米 Q9300 45 纳米Core 2 Extreme 系列这是 Intel 目前最顶级的 PC 处理器,同样基于 65nm 制造工艺的 Conroe 核 心,采用 1066MHz 、1333 MHz 、1600 MHz FSB、Socket 775 接口,支持硬件 防病毒技术 EDB、64 位技术 EM64T、节能省电技术 EIST 以及虚拟化技术 Intel VT。“X”的含义是&Extreme&,具有极速、顶级的意思,“Q”的含义是四核处 理器。27 QX9775 QX9770 QX9650 QX6850 QX6800 QX45 纳米 45 纳米 4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 65 纳米12 MB 3.20 GHz 12 MB 3.20 GHz 12 MB 3.00 GHz 8 MB 8 MB 8 MB 4 MB 3.00 GHz 2.93 GHz 2.66 GHz 2.93 GHz1600 MHz 1600 MHz 1333 MHz 1333 MHz 1066 MHz 1066 MHz 1066 MHz酷睿 i 处理器 第一代酷睿 i 处理器(i7)Intel 的 Tick-Tock 计划 “Tick”, 预示着 intel 将每隔 2 年的奇数年份中推出更先进的处理器制造技术, “Tock”,预示着 intel 将每隔 2 年的偶数年份中推出新架构处理器。 2006 年,Intel 发布名为酷睿 2 的 Core 架构处理器,随后,Tick-Tock 计划启 动。2007 年 intel 发布了采用 45 纳米制程 Penryn 架构的处理器,使已光彩夺目 的 Core 架构不但身兼强大的性能又增添了完美的能耗比。凭借改良后的微架构 及制程优势,巨人 Intel 没有留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不断的发起猛攻并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产品的全线布局。 2008 年 11 月基于代号为 Nehalem 架构的新一代处理器 Core i7 如期赴约, intel 履行了当初“Tick-Tock(工艺年-构架年)”的承诺。和先前新架构处理器总是先 亮相于服务器或移动平台不同的是,此次基于 Nehalem 架构的处理器产品首先 出现在了桌面平台上。28 为什么叫 i7?互联网上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解释:从 Pentium 4 开始,到后 来的 Pentium D、Core 2 Duo,i7 刚好是第七代产品。虽然 Intel 官方并没有对这 种猜测进行回应,但我们相信这其中必有原因。 制程和架构 CPU 性能提升两大法宝 众所周知,排除时钟频率的差异,从根本上提升处理器性能的途径有两个: 1、更新制程。制造工艺的改进理论上可以带来功耗的降低,使得产品的默 认时钟频率可以更高, 直接提升性能。同时如果在更新制造工艺的同时对微架构 进行细微的调整,那么产品的性能也会得到提升。45 纳米的酷睿 2 处理器就是29 一个典型的例子。Intel 全新 Nehalem 架构图 2、更新微架构。从奔腾 4 时代的 NetBurst 切换到 Core 架构后的 Intel,一 举击败了曾经风光一时的 K8 架构,帮助 Intel 重新登上性能王宝座。Core i7 虽 然商标名称仍然为酷睿,但产品的架构已经从 Core 更新为 Nehalem,并且仍然 采用高-K 材料设计的 45 纳米制程打造, 因此在性能上的表现值得期待。 关于 45 纳米制程,我们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因此在进入测试环节之前,我们还 需重点对 Nehalem 架构进行介绍。 那么,我们首先通过视频来对基于 Nehalem 架构的 Core i7 处理器进行基本 了解: LGA 775 散热器全废 Nehalem 针脚有变化 自 Intel“9”系列主板芯片组开始,CPU 针脚被移植到了主板上,改为触点式 封装的 LGA 775 处理器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Core 架构 发布以后,这种封装方式被延续下来,而所有酷睿 2 处理器也采用 LGA 775 阵 脚,与上一代的奔腾 4、奔腾 D 接口完全兼容。但到了 Nehalem 架构虽然也延续 了触点式封装,但却将产品的针脚更改为 LGA 1366 和 LGA 1160(不久前有传 言又改为 LGA 1156),其中 LGA 1366 处理器面积由原来的 37.5mm*37.5mm 提30 升为 42.5mm*45mm。Core i7 Extreme 965 与 QX9770 背面对比 代号为 Bloomfield 的四核心 Core i7 处理器全部产品会采用 LGA 1366 封装, 针对主流市场的桌面级四核心处理器 Lynnfield 以及 Cleaksfield 将会采用 LGA 1160(也可能是 LGA 1156),而未来整合 GPU 功能的代号为 Havendale 的桌面 双核产品则将在更晚时候发布,同样采用 LGA 1160 封装,不过接口定义可能与 Lynnfield 有些不同,因此可能相关主板不会兼容。 采用 LGA 1366 和 LGA 1160(LGA 1156)接口后,主板的孔距直接提升为 80mm 和 75mm,因此 LGA 775 平台的散热器无法兼容最新平台,虽然这种设计 为主板及散热器厂商带来了一些麻烦, 但通过接口的差异化设计, Intel 将顶级玩 家与主流用户直接分离出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续服务的针对性进行。 为何只有 133 外频? QPI 总线替代 FSB 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微架构设计,Core i7 的规格相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改变。 其首批上市的型号中最高端的 Extreme 965 主频达到 3.2GHz,与上代产品 QX9770 持平,但却采用了 133MHz*24 这种低外频、高倍频的设计,与 QXMHz*8 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知道,依赖于 FSB 总线传输,Intel 奔腾 4、 酷睿 2 处理器都非常依赖处理器外频,为何这次的旗舰级产品外频却只有 133MHz 呢?31 Core i7 Extreme 965 CPU-Z 规格:超低外频*高倍频设计 因为 Nehalem 架构采用了全新的 QPI 总线。随着处理器核心数量的增多, 继续公用一条 FSB 总线显然已经力不从心, 为了改变 FSB 的瓶颈, Intel Nehalem 架 构 采 用 了 类 似 于 Hyper-Transport 总 线 的 全 新 数 据 传 输 总 线 Quick Path Interconnect,让其与内存直接交换数据。QPI 总线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它可以 将处理器的每颗核心分割为独立的小块,每个核心之间也可以通过 QPI 总线进 行连接,根据市场定位,QPI 总线的条数会进行调整。目前桌面级 CPU 的 QPI 总线为 1 条,但服务器级别的 Nehalem 处理器则会配备 2 条甚至 4 条 QPI 连接, 因此 QPI 总线的引入让 Intel 在服务器领域的竞争力大大加强。Nehalem QPI 架构设计示意图 与竞争对手相比,Intel 桌面级处理器的 QPI 总线频率最高可达 6.4GT/s,即32 使是定位非旗舰的 Core i7 920 和 940,也具备 4.8GT/s 频率。QPI 每个方向的的 位宽可以为 5、 10、 20bit, 因此每个方向的 QPI 连接宽度可提供 12-16GB/s 带宽, 这样一来一条 QPI 连接的带宽可以达到 24-32GB/s。 第一批 Nehalem 处理器使用了 20bit 的连接位宽, 提供了大约 25.6GB/s 的数 据传输能力,从理论上超越了竞争对手所采用的 HyperTransport 3.0。QPI 总线的 引入也使得 Intel 可以更加保守地设定处理器外频, 将巨大的超频空间留给玩家, 因为一旦采用高倍频设置,即便是小幅度的外频提升也会让 C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cg值什么时候最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