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为什么会失败」之读不懂dubbo 消费者注入失败

我读不懂联想财报,谁来帮帮我?
近日联想集团发布了财年第三财季财报,从中看出联想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十足。各方媒体报道的核心点集中在了:在“三波战略”持续有效地推进下,联想集团营收和税前利润双双出现了强劲复苏的势头。
但是这个复苏的苗子能否在未来的发展时间里茁壮成长呢?值得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最关键的部分是:营收约130亿美元,创下了过去三年来单季新高并直逼历史最好水平;同时联想集团第三财季的税前利润达到了1.5亿美元,同比大增48%,环比更是暴涨329%,这也是联想集团最近5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税前利润的年比年同比增长。
可是我还是有点读不懂联想财报,谁来帮帮我。为什么税前利润1.5亿美金值得联想集团如此兴奋?
如果只是看联想集团各个大区块的业务实际表现以及所涉及的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来说,似乎又并不十分可疑令人兴奋。
首先,PC业务取得了高于市场平均增速的增长这是事实,但是PC业务早已进入一个非朝阳的产业,这是业界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未来PC业务市场整体再继续进入低迷下滑不断的情况下,联想能否借助移动端的创新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呢?
其次,联想集团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更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可喜可贺。然而自从2017年联想集团采取了针对DCG的AI战略之后,业内人士并没有看到联想集团在AI结合战略上的本质性成果,虽然这对于联想DCG是一个新的开端,然而,当全行业都在处于AI发展的泡沫炒作期的时候,联想如何让自己的AI战略更好地落地呢?
此外,「设备+云」及「基础设施+云」技术的发展,也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这个分析是必然的,因为在云的带动下,无论对于厂商也好,还是对于用户也好,都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大趋势下带来的红利。只是联想是否已经真的准备好从云的红利中多分得一些自己的份额呢?
虽然联想在「设备+云」及「基础设施+云」的整体大战略上都覆盖到了行业发展大趋势,但是如何在具体技术创新与方案结合上形成新的产品推力,进而推进全新的销售模式创新,这可能对于联想集团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当然这对于当前所有正在转型的企业级IT综合厂商都是一大挑战。(Aming)
——阿明/分析评论——
本文来源:阿明独立自媒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授权
(本文章和作者回复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联想为什么会失败】之自欺欺人的国际化
联想还有多少次试错机会?
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支持,是中国企业战胜国际品牌最根本力量。中国的消费者给予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和品牌多次的试错机会。任何一个国际品牌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庞大且有持续增长潜力的大市场。
能否再一次获得中国消费者给予的试错机会,是联想能否起死回生的关键所在。要想赢得中国亿万消费者给予的试错机会,关键是联想人能否重拾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爱戴之心。
就单个手机企业和品牌而言,营销战略及实施的重要性高于技术的日系的败落,包括松下、索尼(后来的索爱)、京瓷等都最后退出了中国。韩系手机,除三星曾经较长时间占据领先市场份额,也大多败走中国市场。早期的欧系手机比如爱立信等早已经无影无踪。
令杨元庆意外的是: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像他那样继续迷恋摩托罗拉!高价收购的摩托罗拉并没有承担起拯救联想手机的重担。反而因为联想/摩托罗拉两大品牌的定位和战略不清晰而相互抵消,造成手机业务的难以逆转的颓势。
国际化并非手机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技术也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真正起作用的反而是被联想忽视的面向消费者的市场营销策划。联想只是把焦点放在买买买的做大模式中,以为通过购买昔日强大的国际手机品牌就可以成功。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奢望。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并不像杨元庆还沉浸在1990年对摩托罗拉的品牌迷恋之中。
谁能够引领或顺应技术潮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够成功。1G时代的摩托罗拉,2G时代的诺基亚,3G以后的苹果、三星都是当时成功的典范。
跪舔国际品牌的联想为什么?
联想为什么收购摩托罗拉?因为它成功的基因就是靠卖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产品而成功。联想电脑本质上就是一个外国品牌的组装产品,只不过拥有自己的商标而已。同样靠卖外国品牌电脑起家的另一个公司-四通,当年的名气不在联想之下,但后来四通不做电脑及电子产品的品牌化路径。联想一直相信只有国际品牌才能够成功。相比四通,联想毕竟实现了品牌的自我崛起。虽无自我核心技术,但毕竟手中还是握有自己的商标。
步步高(段永平)从没有信心做手机(以为竞争不过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到最后勇敢的下海,于2004年做出第一部手机,直到今天开始挑战全球手机领导者地位。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时,能够享有的技术和专利早已经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
跪舔美国的HTC,瞧不起大陆市场,把重心放在北美和欧洲,轻视中国市场。价格虚高为后来的小米打性价比营销战创造了可能。如果HTC当初也以小米近似的性价比战略,甘心跟随在苹果、三星之后做二线品牌的领导者,并以此为核心制定整体营销方案,那么华为、小米等有可能都比不过HTC。
最后在中国大获成功的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国际市场有所斩获,比如小米等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占据半壁江山,击败三星等国际品牌。
像联想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不是几篇网络“谣言”就能够随意颠覆的。前提是自己经营之道没有问题,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现在的问题是,联想自己的经营之道,还真的出了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对行业趋势判断的失误,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的陌生而导致的从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到营销策略的一系列失误。
三星电池门危机中的召回政策,严重伤害中国消费者的利益,直接导致中国消费者对它从爱戴到动摇和最终放弃的结果。加上后来萨德事件对整个韩国企业的伤害,造成包括三星在内的多个韩国企业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败退。中国消费者在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是非常理智和正确的,他们维护了我们自己民族的利益,也维护了中国企业的利益。这说明,任何品牌都不能漠视它的用户,违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一旦违背了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这个企业的衰败就为期不远了。
国际品牌的定价规则——中国市场贵过自己的本土市场
国际品牌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产品价格中国市场贵过本土市场。从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到今天的苹果等国际品牌(包括日系的家电品牌)都是如此。联想在这一点上很好的继承了国际品牌的优良传统。苹果能够采取高价位,源于两大资本,一是对手机产业趋势的牢牢把握,一是为消费者创造使用价值的领先性。这是它高价的两大本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消费者大都能够接受它的定价原则。但问题是,你联想的产品无论就产业趋势的把握,还是消费者使用价值的创造上都没有任何优势。那么你的高价格当然不会被中国消费者买账。更要命的是,联想已经不自觉的把他的企业定位成美国企业了。不然为什么价格贵的是中国市场呢?因为在他看来,美国是本土,中国是国外市场。
联想的问题,不只是所谓的核心技术问题
首先是战略问题,包括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和技术战略。联想在取得中国PC绝对领先的情况下,仍然对自我品牌缺乏自信,一定要通过收购昔日的巨无霸品牌IBM(PC)来实现其所谓的国际战略。完成IBM(PC)收购后,仍旧“不忘初心”,再次收购IBM服务器,收购摩托罗拉。联想的志向远大,目标只在西方国家的领头羊美国。其他中国企业如华为、小米、VIVO、OPPO等也非常重视国际市场,但都把主战场放在自己的大本营-中国。即便是国际市场,在经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严格的市场竞争环境制约情况下,纷纷把国外重点市场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吉利李书福收购的是欧洲大企业奔驰,而且是正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强势品牌。联想收购的一个是强势品牌不愿意继续经营的部分产品(被其不看好的硬件产品-PC),一个是美国消费者都不愿继续买单的手机品牌摩托罗拉。李书福的两次收购,一次是欧洲三大高端汽车品牌之一的沃尔沃,一次是世界高端汽车第一品牌奔驰。欧洲几个强国德、英、法等国的GDP被中国赶超已经十年以上,心理上的接受度比美国容易得多。吉利及李书福与联想不一样的是,两次收购,一个是全股权收购,一个是做第一大股东。联想则是拾人牙慧,捡别人不要的东西,吃人剩饭。
柳传志交出联想董事长退居幕后以后,经常讲课,出席重大会议,传递经营企业的心得。始终是媒体曝光焦点的重要企业家之一。李书福则为人低调,语不惊人。
联想是中国最早进入大企业病的科技公司
联想的问题,其实不只是核心技术的问题,也未必一定要与爱国扯上关系.如果没有正确的经营战略,光靠爱国也不能把企业经营好。联想首要的问题是企业经营战略大错特错。联想以为只有西方国家的企业和品牌才能够统治世界,它想和美国人一起分一杯羹(从成为民族品牌的第一天,他就是在和美国人一起分羹)。所以它买IBM舍弃的PC和服务器,它买日落西山的摩托罗拉……。和吉利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及奔驰(第一大股东)相比,联想算什么?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联想过去的成就依靠三大客户:1.中国数亿个人消费者。2.中国千千万万个企业。3.中国政府消费。这个最大的红利是联想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联想曾经因为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消费者的爱国选择而获利。我们也应该感谢联想,让国外电脑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目标被彻底粉粹。但是,今天的联想,已经愧对曾经帮助它获得成功的三大上帝,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今天,它的天真在于,以为有马云等出来发声帮助公关,就可以度过危机。问题在于,几个大佬的发声就能解决问题吗?联想的根本问题是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导致的战略迷航。一个渐渐失去消费者“民心”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联想手机(包括它旗下的摩托罗拉),与HTC的成败异曲同工,HTC当年辉煌灿烂的时候,把市场主战场放在北美,轻视中国市场,结果在美国和中国市场同遭遇滑铁卢(在美国打不过苹果、三星,在中国大陆被国内国外竞争对手团灭)。没有HTC的战略错误(轻视大陆,价格虚高等——背后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轻蔑态度),就不会有后来更懂消费者心理和需求的小米等国产品牌的成功。联想手机的可怜在于,HTC毕竟有过一段辉煌,联想手机有过辉煌吗?
杨元庆的国际主义
技术标准,没有国界,这是杨元庆们的政治观点和企业经营哲学。所以,他完全可以超越国界选择高通,而放弃没有高通标准更好的华为。这是杨元庆们与吃瓜群众最大的分歧。吃瓜群众认为技术标准也应该有国界,也应该有爱国与不爱国的区别。这一点上没有见过世面的吃瓜群众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观点是完全契合的。
那些在网络上发声批评联想的普通网民,被杨元庆们称之为不明事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他早已经忘记,正是这些曾经的吃瓜群众当年帮助联想击退了国际品牌,成就了联想中国第一、世界前例电脑品牌的江湖地位。
2014年,联想如果用购买摩托罗拉的投入,花在自我核心技术的研发,花在全球战略的正确道路拓展上,联想今天的结局就不会这么被动。要知道,联想花在摩托罗拉收购的代价绝非收购价29亿美元,联想公司和高层花在这次购买的重要决策前的调研、谈判、签约准备及实施,乃至收购以后的摩托罗拉品牌的投入,是一笔及其庞大的费用。
可以说,联想手上的资本比国内其他任何企业都更有实力来做手机市场。
联想不仅仅手上有钱,而且有渠道,有中国政府和市场的支持,运营商的关系,这么好的一手牌,联想打得太烂了。
中华酷联四大品牌最早都把市场的重点放在运营商的经营上,一单就是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甚至更高的买卖可能就是一个公关就能够搞定的。而且符合爱国的原则,何乐而不为?
四大品牌最早从B2B的模式中转型的是华为,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是华为成功的最大原因。
本文来源于品牌策划公司(http://www.losking.com)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专访联想移动陈旭东:OPPO更懂消费者
专访联想移动陈旭东:OPPO更懂消费者
文/腾讯科技 王潘
联想移动昨天在北京发布了模块化手机Moto Z,在发布会过程中,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播放的PPT显示,Moto Z手机可以“充电15分钟,使用6小时”。
发布会结束后,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联席总裁陈旭东和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接受腾讯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被问及这样的宣传语与OPPO手机主打的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有什么区别时,二人瞬间愣住了。
常程很快解释说,“通话”和“使用”是不同的概念,因为“通话”的时候屏幕灭了,消耗电量小很多。“我们说的是使用6小时,包括刷微信、微博、接电话、回短信,屏幕是常亮的,场景更加接近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陈旭东也补充说,联想团队之前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普通消费者根本就不懂“通话”和“使用”是不同的概念。“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OPPO比较懂消费者的心理。咱们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把握没有人家好。由于消费者不懂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他们就用这个给混过去了。”
希望能抢夺苹果三星的用户
今年上半年,随着ZUK Z2/ZUK Z2 Pro的发布,联想已经在推广上面投入了更多的预算,线上线下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阵地。而Moto Z发布后,其推广力度将会继续加大,下半年联想移动也将主推这一款产品。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峰表示,在Moto的市场推广方面,联想会比ZUK系列拓展更快一些。比如在线下推广,Moto Z会像ZUK一样去投影院,而且覆盖度、广度和时间度更长。在机场的大牌、商圈的大牌也会投放Moto Z。而跟ZUK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联想将在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侯车厅推广,覆盖率也很高。
不过,联想并没有学习华为、OPPO、vivo和金立邀请明星做代言人,陈旭东此前曾表示,眼下邀请明星代言的国产机多数缺乏特色,联想暂时不会请明星代言。
据悉,联想移动未来两年的策略是“产品、品牌、渠道”三箭齐发,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即使发布了Moto Z这款模块化手机产品,其品牌建设、推广渠道建设同样重要。
陈旭东认为,联想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产品方面,只要把擅长的这一点用好,再把品牌和渠道这两个短板补起来,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目前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非常白热化的程度,不是一家厂商可以主导的。现在很多渠道的广告基本都被手机厂商包了,很多明星代言也都被手机厂商包了。”
陈旭东说,手机这场仗很难打,联想即使有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做好声量往外传播,就不一定会比别人卖得好。虽然Moto Z用户应该会很喜欢,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Moto Z这款产品好,因为很多人进到店就被别人拉到“友商”的柜台去了。
未来,联想移动将会把“产品、品牌、渠道”这三大重心坚持做两年,不看重短期销量,但希望能在两三年以后从苹果和三星手中抢下不少的市场份额。
不看短期销量
在销量方面,联想内部实际上已经对Moto Z制定了一定的出货量目标,不过陈旭东并未对外公布。
尽管Moto Z是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里少有的创新产品,但要在短期内被大量消费者接受仍然是难事,一方面手机本身售价不低,其模块也需要单独付费购买,另一方面模块化手机仍然是个新鲜事物,在没有形成良好口碑的情况下,少有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常程说,Moto Z的销量应该看全球,因为该产品已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发布,接下来还会在亚太区发布,而联想移动在海外的表现一直都很强势。“联想和Moto Z都是长线坚持一个方向,放眼全球,明年和后年的出货量仍然值得期待。”
据悉,Moto Z在联想内部是被视为最高战略级别的产品,公司每个人都要像销售员一样去全员推广这款产品,因为外界对Moto Z认知不足,需要更多宣传普及。
今年以来,联想移动还对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进行了一番对比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只要发力对了,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两三年基本都能成功。
陈旭东认为,联想移动目前走的路是对的,希望两三年以后能够取得成功。联想移动只看长期利息,不关注短期表现,尽管联想的短期股价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这样做仍然有利于股东。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选择国家或地区「消费者报告」联想 YOGA 920 深度体验 -ZAKER新闻
为什么要购买联想 YOGA 920?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交代一下购买的时间点—— 2017 年 12 月 01 日。在此之前就已经有换笔记本的想法,陪伴我接近 7 年的联想 Z570 已经到了产品的最末期,需要一款产品陪伴我下一个七年,鉴于我的工作性质:常出差、常用的生产力工具有 Office、AutoCAD、广联达的造价三件套、Sketchup 及 Photoshop 等软件。我的选购策略如下:必要条件:性能方面侧重 CPU、内存、硬盘。毕竟是要陪伴 7 年的产品,接口的扩展性非常重要,必上雷电 3。经常要出差,便携性也要兼顾,轻薄是必须的。屏幕素质要专业级,色准、色域要达到顶级水平。续航久及充电速度要快。可选条件:影像娱乐方面,4K 一定是未来趋势,尽可能满足。可以触摸的屏幕、及压感达到 4096 级的手写笔。支持 5G WIFI。颜值、窄边框、音质等的,尽可能满足即可。以上的条件,纵观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下的笔记本,能绝大部分满足的产品也就只有 YOGA 920 及 New Surface Pro,最后因为 New Surface Pro 没有雷电 3 接口,忍痛淘汰。在下单前,特意跟客服沟通,问清楚是不是满血 40Gbps 的雷电 3 接口(毕竟发生了竞品 XPS 系列有雷电标,但却是阉割的 16Gbps 的雷电 3 接口),和客服聊天截图如下:确认是满血版的雷电 3 后,某东 15999 元下单(奇怪的一点是,现在的售价是 16999 元)。整机全家福(YOGA 920、手写笔、电源适配器、罗技 MX Master 2S 鼠标)。整机的颜值还是相当不错的,至于配色,可惜顶配没有银色,当时问了客服,反馈的情况是产能跟不上,2018 年 3 月前基本不会有顶配的星空银配色,只好选择晨曦金配色。A 面的 YOGA Logo 质感不错。B 面,用的是 IPS 的镜面硬屏,尺寸大小为 13.9 英寸,优点是够通透、可视角度大,缺点是反光,在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又通透又不反光的屏幕。这块屏幕已经调到最高亮度,反光效果还是很明显。屏幕的整体素质很好,官方宣传该屏幕可以达到 100%SRGB 的色域覆盖的色彩表现,在其他评测机构的测评中这数据都得到确认的(没红蜘蛛校色仪这高端设备进行检测)。主观上,色彩很丰富,比 Mate9 的屏幕素质要好。4K(UHD)分辨率的屏幕非常细腻。有疏油层,不易沾染指纹,手指滑过,丝般顺滑,熄屏状态下的一体性还是很强的。720P 高清摄像头。对于电脑屏幕来说,这种宽度应该可以算得上窄边框吧,额头的宽度比 Mate9 还要窄。下巴确实很宽,但这是要妥协内部排线需要的呀,我是觉得还可以接受。C 面,键盘的键程在 2mm 内,触底的反馈较清晰,键距适中,敲打的声音并不大,文字编辑较舒适。键盘是有两级背光调节,Fn+ 空格键就可以调节背光。但顶部功能键默认思路是直接按 F1-F12,这与很多系统快捷键冲突,是相当反人类的设置,但可以联系客服发一个相关的设置软件,用 Fn+F1-F12 调用相关功能。全新的指纹识别是基于系统的,安全性更高,但识别的速度偏慢,成功率一般。鼠标板的尺寸还挺大的,打字的时候也不会误触,支持 Win10 的手势操作,但对于四指的手势操作,识别的成功率并不高,经常会识别成三指的手势操作。A 面与 C 面用的是航空铝材,D 面是塑料,但 A 面与 D 面感官上却没有明显的色差,整体性更强,更不可思议的是敲击的声音也极其相似,让我一度怀疑 D 面用的不是塑料。JBL 的扬声器,支持杜比音效,但位置有些尴尬,容易遮挡,导致播放的时候,低音重,音量偏低。接口左侧是两个 USB Type-C 的雷电 3 接口,电源插哪个都是可以供电的,意味着即使连接了外置显卡盒子也不影响供电。还有一个 3.5 毫米的耳机、麦克风二合一的接口。右侧是电源键,还有一个 USB3.0,支持关机状态下对外充电。整机缺少内置 SD 卡读卡器,还是很不方便。内置的麦克风。铰链的设计很有精密仪器的机械感,很精致。在全新状态下,开合间铰链还是有一些 " 涩 ",几乎不能单手开合 ; 经过这几个月的使用后,阻尼适中,开合间还是很有质感。铰链设计中的 " 黑科技 " 在于把屏幕排线、蓝牙 4.1 模块、WIFI 模块内置其中。散热孔设置在背部,受限于体积,散热孔又不能做大,相较于上一代,采用了双铜管双风扇设计,而且是金属风扇,在散热上有了不小的提升,但事实上,在满负载的状态下,冬天还是很烫的(虽然广东的冬天算不上冬天),最主要的发烫的位置在 D 面顶部,冬天暖手一流 ( 夏天不敢想像),散热方案有待提高。CNC 切边,没有弧度处理,割手感相当明显。整机的重量控制在 1.3KG 以内(不包含电源适配器),整体的厚度的控制都很出色,属于轻薄本的范畴。配件罗技 MX Master 2S 鼠标,在某东要 899 元,之后在某鱼上淘了一个几乎全新的,400+ 搞定。很贴合掌心,适合我这种手大的。手写笔随机附带,不像 New Surface Pro 那么恶心,需要另外选购。手写笔的握笔位的两个按键,在不同软件上有不同的功能,但按键较为松动。(在官网的宣传上,这手写笔还可以快速录音,但却没找个这功能)手写笔的笔帽部分可以支持单按、双按、长按唤醒不同应用。还附送了一个手写笔 USB 插口配件。手写笔握感不错,磨砂材质,一点都不会头重脚轻,和一只普通的签字笔的重量差不多。4096 级的压感,书写流畅,随着压感不同会有相应的阻尼,同时还会有相应的笔触变化,配合这块色彩出众的屏幕,完全就是一套准专业的绘图数位板设备。电源适配器的块头并不大,同时还有一个意外惊喜,支持海思快充及高通 QC2.0 协议,9V-2A 18W 的快充,实测 Mate9 充电时的确显示快充。稍微提一下续航,最高性能的纯电池情况下(CAD 制图、广联达造价),基本可以满足工作 6 小时左右的需要,官方数据(续航时间为 UHD 屏幕机型 150 尼特亮度下本地高清视频播放时间为 10.5 小时)是在实验室模拟情景下得出的,我给出的是在我使用场景下的续航情况,同时充电速度属于快充水平。很多人都觉得 YOGA 的 " 变形 " 很鸡肋,但在我这几个月的使用的过程中,这种 " 变形 " 的使用频次还挺多的。(其实吧,新浪微博是很良心的,到现在,UWP 版一直在更新。)做工整体的做工都真的很不错,但对于强迫症晚期的我来说,还是发现了小瑕疵,屏幕与边框之间的缝隙在某个地方有些大,觉得这可能是第一批产品的品控的问题。性能个人并不喜欢谈跑分性能,因为性能并不是单一硬件的结果,至于跑分纯属满足分数需要。Intel 第八代酷睿处理器 I7-8550U,四核心,八线程,在我看来最大的提升在于三级缓存增加到 8MB,对于读取速度的提升巨大。内存 DDR4-2400MHz,双通道 16G,在那个时间点,内存价格高昂,普遍的厂家都是单通道 8G 内存的情况下,能配置 16G 内存实属不易。双通道的内存读写速度提升巨大(仅次于爱否科技笔记本横评里的 New Surface Pro)。三星 PM961 1000G NVME PCIE M.2 SSD 固态硬盘,读写速度真心不错,CAD、GBQ4、PS 和 SU 的读取还是写盘的速度很快,提升工作效率。显卡的性能,一开始就不在我的购买策略里,所以我并不怎么在意显卡的性能,主要是想着有雷电 3,以后可以外接显卡。Intel UHD Graphics 620,和 New Surface Pro 的一样,性能也差不多,可以流畅玩英雄联盟。在烤机 10 分钟后,电源模式,最高性能下的鲁大师跑分。(觉得性能要在温度稳定下才是较为真实的)还有一个小彩蛋,这笔记本会在某些使用场景,比如,单手拿起电脑后放下,会有一定机率出现闪屏后无法唤醒的情况,很早就发生了,然后反馈给了联想的客服,售后的态度也很积极,一直要预约服务站帮我解决,只是我的时间安排不过来,一直没去,过完年就去服务站检测一下,看是哪方面的问题。临时发现手机里存着当时闪屏后无法唤醒屏幕的小视频。(严重提醒:此 BUG 仍不清楚是个体问题还是普遍存在,请理性看待!!)最后奉上整机的具体配置。总结联想 YOGA 920 是一款被低估了的顶级旗舰笔记本,是一款诚意满满的、没有硬伤的产品,掏出了同期竞品不愿意上 16G 的 DDR4 内存、满血不阉割的雷电 3 接口、4096 级压感的手写笔等等,在目前高性能与轻薄便携仍无法调和的矛盾下,几乎将当时市面上最强大的硬件配置都放在一款定位轻薄便携的笔记本上,已经是达到了极致的均衡。我推荐这款产品的理由是:整机的 CPU、内存、硬盘的性能都是顶级旗舰水平。屏幕素质顶级水平,SRGB 满色域覆盖,有窄边框,有 4K。雷电 3 接口的加入,未来的拓展性更丰富。整机的轻量化还是做的很出色,便携性强。5G-WIFI 的加入也是符合将来传输需要。随机附送 4096 级压感的手写笔,不用另外购买。指纹识别、键盘手感、外观设计等就不一一描述。我不推荐这款产品的理由是:对于显卡性能有刚需的,集显并不适合。散热方案有待提高。产品的品控上还是需要提高。存在闪屏后无法唤醒 BUG。(不清楚是个体性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尾巴:选择什么,是需要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需要有策略去选择的,不盲目、不浮躁,遵循自己的内心,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就是正确。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数字尾巴昨天
数码测评19小时前
数字尾巴7小时前
腾讯数码 13小时前
电脑之家16小时前
数码测评23小时前
数字尾巴11小时前
极果20分钟前
数字尾巴11小时前
腾讯数码 11小时前
数字尾巴12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驱动下载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