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马化腾女儿看透了吗

5月26日下午消息,&未来论坛X深圳峰会&今日在深圳举行。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表示,中国基础学科非常薄弱,移动支付的发展只是表面辉煌,实际上如同&沙滩上建楼,一推就倒&。
24小时报不停
因10亿美元罚款,中兴上半年预亏70亿-90亿元
摩拜与日本富士急集团合作,将在富士山投入运营
HADAX首开火币生态专区,KCASH首批入驻,共建区块链生态新模式
LG Display将于2018年下半年为苹果提供OLED屏幕
东方IC胜诉百度,手机百度侵权图片版权
抖音称将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账号顶格处罚
瑞典打造自动驾驶卡车,纯电动无污染可远程遥控
传贝索斯的火箭公司明年推太空游,价格最低20万美元
深交所对乐视发问询函,询问从事区块链是否具有可行性
联合国再请马云出任要职,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任命
北京市长会见马斯克,将全力支持特斯拉在京发展
Facebook漏洞泄露私密群组成员信息:目前已被修复
慧财税宣布完成两千万天使+种子轮融资,用“五个一”实现企业财税“三个替代”
“小米生态企业”丽维家获得C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众签获7000万A1轮融资,十倍成长速度领跑电子合同行业
51信用卡今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8.5港元
印尼摩托车电商平台Moladin获12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58速运完成2.5亿美金A轮融资,加大资金提高竞争壁垒
松下称愿意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方面展开合作
中国联通宣布部分地区开放提供IPv6网络服务
芯片巨头博通斥189亿美元收购美国商业软件公司CA
特斯拉在美汽车交付量已达20万辆 税收优惠将减半
美国商业载人飞船首飞时间可能再度推迟
51信用卡暗盘收涨4%,市值达105亿港币
苹果再遭专利流氓公司起诉 这次中招的是Siri
美国一名女性用户的三星S9爆炸 其男友被烫伤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中国网民总计7.72亿
华大基因:上半年预计净利润1.95亿元–2.15亿元
雷军身家已超过李健熙 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排第66位
IDG资本宣布聘请刘慈欣担任“首席畅想官”
亚马逊盘中股价再创新高 市值突破8500亿美元
优客工场宣布以3亿元并购上海共享办公企业Workingdom
博通收购企业软件公司CA:斥资189亿美元
因剑桥分析丑闻 Facebook恐遭50万英镑最高罚款
特斯拉上海投资或达百亿 年产量为目前全球产量5倍
特斯拉在华售价上调:最高涨近26万 盈利仍堪忧
工信部:保障人工智能安全是系统工程 需多管齐下
优酷起诉有票劫持世界杯流量 索赔300万元
2.9亿美元入股点我达 菜鸟加码分钟级配送
ofo计划退出澳大利亚市场 60天内将逐步结束运营
多融财富CEO失联 员工焦急等待:工资还没发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1.2万辆 同比增111.5%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人工智能项目太贵 贵到已不能看
百度等三平台再遭约谈:竞价推广致维修企业诚信缺失
新东方旗下在线教育子公司计划在香港IPO
东方IC诉百度侵权图片 获赔经济损失21万余元
特斯拉前员工告密:Model 3产量虚报44% 误导投资人
极创机器人完成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唐彬森挑战者资本领投
Uber缩减无人驾驶团队规模:裁员约100人
美商务部确认取消制裁 中兴A股涨停、H股大涨14.9%
Facebook为学者提供1PB数据:供其研究虚假信息
康卡斯特拟340亿美元收购Sky 超福克斯报价一场神仙打架!马化腾谈信令占用暗讽中国移动
稿源:搜狐IT
工信部部长苗圩、中国董事长常小兵、腾讯CEO马化腾在同一天发表了对微信收费的看法,再次将这一话题引向争论焦点。
马化腾感觉很委屈,并将怨气直接泼向了中国移动的2G和2.5G网络,证实了中国移动一直是推动微信收费的&先锋军&。常小兵态度很委婉,强调&任何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都难长远&,暗示十步之内的马化腾还是要收费的。苗圩的观点很明确,运营商可以对微信收费,但必须有节制,卡死腾讯不可行。
常小兵与马化腾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常小兵进入&IT领袖峰会&VIP会议室之时,腾讯CEO马化腾立即起身相迎。常小兵与在场嘉宾握手后与马化腾再次走到一起,两人微笑着谈论了大约两分钟,期间马化腾不断点头。
在随后的常小兵讲演期间,此前一直低头玩iPhone5手机的马化腾显得非常关注。但常小兵近10分钟的发言中并未提及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在随后的提问环节,有人忍不住直接问常小兵:&运营商是否会对微信收费?&
开场前已接受过搜狐IT就此问题采访的常小兵看了马化腾一眼,笑道:&马总在台下肯定会看我怎么说&,我认为&运营商和OTT公司不是水火关系,我个人更期盼发展成为鱼水关系&,&至于说收费不收费,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不管你用任何的创新模式、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创新当中仍然有效。&
此时在台下的马化腾一定会听的懂常小兵此番公开讲话背后的含义。微信是创新模式,但基本的经济规律你得遵守,所以腾讯你得向运营商缴纳信令和网络通道费用。
马化腾承认信令冲击:中国移动3G为何不给力?
实际上,中国联通是三大运营商中对待微信态度最为&温和&的运营商,在此前2月27日工信部召集三大运营商对OTT业务影响讨论的会议中,中国联通就曾态度鲜明的反对中国移动提出的微信补贴方案。而中国电信则意图发展自身&翼信&来对微信进行狙击。
马化腾在随后的大会主推讨论环节将&怨气&全部泼向了中国移动。&经过腾讯内部研究,关于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在3G、4G时代这个问题将会不复存在&。
不知道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听到这番话后会作何感想,在三个月前,也在深圳,李跃公开点评批评&微信占有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对运营商传统业务挤压明显&。而马化腾此次反击的含义为:&中国移动信令被冲击是因为3G网络不给力,你建网络砸了这么多钱,我大部分微信用户还在2G网络上跑,你怪谁?自己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去!&
此时中国移动大多数省公司的网优人员一定在苦笑,中国移动的数量流量都来自WLAN无线网络,而其中多省TD-SCDMA网络使用率不足20%。
何为信令风暴?
那么,何为&信令冲击&,中国移动和腾讯为何在此问题上反复纠结?从字面上讲,就是网络收到的终端信令请求超过了网络各项信令资源的处理能力,引发网络拥塞甚至崩溃,这就是&信令风暴&。
简单讲,就是说营商GSM 2G网络最初只是满足用户的通话为目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大数据流量的情况。虽然中国移动为应对数据流量暴增将网络升级到GPRS (俗称2.5G),或者EDGE(俗称2.75G),但对数据的承载性依然比较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等OTT业务强调的是&永远在线&,每隔几秒钟就会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查询是否有新数据传输。单独一次&心跳&信号本身流量极低,但中国移动的庞大的7亿用户80%都挤在2G网络上。随着使用中国移动2G网络的微信用户急剧增长,这就变成了一个恐怖现象:大量微信&心跳&占据了中国移动60%以上的信令通道,导致用户电话打不痛,短信发不出,造成了&信令风暴&。
两神仙打架!收不收费微信用户都不花钱
如此看来,信令风暴已导致中国移动2G网络通话和数据体验下降,因此带来中国移动向腾讯收取信令和网络通道的费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又乐于看到增加收入,腾讯对此是能拖就拖,这时作为监管部门的工信部态度就非常重要。
工信部之前曾多次组织三大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就征收OTT业务补贴费用就此进行讨论。面对不断升级的各方争论,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天直接明确表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是合理的,有这个可能,但不会大幅度收费。但同时也绝不能利用网络垄断地位&卡死&腾讯。&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谁说向微信用户收费了?三大运营商说向腾讯征收信令费用,马化腾说信令冲击是中国移动你3G网络不给力,导致2G网络被冲击。监管部门在劝和:&腾讯你用了人家多少网络资源,掏点小钱补贴一下运营商建站费用是可以的&,马化腾则表示&这个再说,我保证不向微信用户收费&。
运营商与微信何去何从?
吵也吵了,脸也翻了,背后捅小刀的事情也都干了。微信冲击信令的事情总得解决,运营商与腾讯该何去何从?
通信专家、《通信世界周刊》总编辑杨海峰认为,作为最大的网络数据流量使用方,腾讯应该与运营商一起承担网络的共建共享费用,&现在中国移动一个基站进小区都得向物业交200万元的进驻费&,你开大巴载人跑运输不也得交纳养路费不是?
其次,&这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运营商应该本着尊重既成事实的态度针对信令问题进行网络优化;腾讯等OTT企业也需要对目前的应用进行优化,减少对运营商网络和信令的冲击;监管部门应该统一互联网与传统电信业务机制,任何情况下,保证用户的基本语音通话服务永远是第一位的,互联网OTT业务也必须遵守这一准则。
同时,&这事以后可能就不是个事儿&。相比2G以语音为主的网络,3G则是以数据为主设计的网络,4G则更是纯数据网络,信令冲击的问题大为减缓。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对此的态度就非常明显,马化腾也认为&在3G、4G时代网络升级了,会没有问题&。
笔者认为,相对于向运营商缴纳信令和网络通道费用,马化腾和微信的最大隐忧在于公众账号精准推送信息带来的安全监控风险。在工信部3月27日举行的闭门会议中,除三大运营商副总出席外,首次出席了国内网络安全专家进行列席。
因此对于马化腾来说,加强与产业链各方面的合作,保证微信可以迅速健康成长应该是首要问题。对此,马化腾昨日也公开呼吁&希望监管部门管理互联网的思维能够进化&。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本视频由声明原创。今年1月1日正式推出集团战略产品“和”,对于飞信也许很多网友会感到陌生,不过说到飞信很多网友应该比较熟悉。飞信用户最高到达5亿,在短信时代被称为发短信的神器。不过由于不支持全网短信,微信的出现让飞信几乎消失。不过飞信现在已经全面升级成为和飞信,正式来到我们身边。主要针对3类客户进行福利赠送,上线20天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00万。和飞信的福利主要面向下面3类客户家庭网用户家庭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原来的1元家庭短号,互打500分钟免费。通过下载和飞信产品,还可以免费领取8个G的省内流量,同时家庭网内成员用和飞信发短信、打语音电话、打视频电话全部免费。家庭网用户福利,当前仅在广东省上线推广,预计今年会陆续在全国进行推广。集团网用户集团网用户可以继续享受原来集团网3元,2500分钟的网内通话。通过下载飞信产品,可以领取0元10的和飞信流量,大家可能会问和飞信流量有什么用。和飞信是一款面向企业的即时聊天工具,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内部外部的聊天需求。还有企业的办公软件赠送,在和飞信当中可以免费使用考勤打卡、公文处理、多人、多人视频聊天、定飞机票、团购优惠等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全面免费,且流量也免费。个人用户如果网友既不是家庭用户、也不是企业用户,没有关系和飞信也面向个人用户推广。并且个人用户拥有自己个性化的免流专区,将陆续接入英超、腾讯视频、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优酷、爱奇艺等20多项免流应用,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喜爱的产品。在和飞信中观看这些视频每月免流10个G。两个人同时使用和飞信发短信、打电话、打视频电话全部免费。根据集团公司内部人员介绍,这款产品2018年用户目标为1个亿。计划在2年内超过钉钉,3年内超过微信。集团公司已经发文在全国进行全面试用推广。部分城市的网友可能已经看到或者听到了和飞信的宣传。如果到年底和到达1个亿的用户规模,对微信和钉钉都是不小的冲击,看到这个目标应该会慌了。这样一款主打免费的产品你会使用吗?说说你的看法吧!关注我们将持续分享相关内容!最新评论让我们一起从新认知我们周围的科技世界!相关新闻举报文章标题党谣言内容差色情旧闻广告劣质源反动封建迷信错别字多其他确认取消举报评论马化腾:创业期间曾遭中国移动威胁,身处互联网行业有种巨大的危机感
马化腾:我最大的担忧
是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
邦哥注:今天这篇文章,是马化腾先生的创业经历回顾,他从早期创业开始回顾,涉及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QQ迅速发展起来的背后原因、推出微信前后他幕后的思考、他做产品的一手实操方法、投资Facebook与Instagram的总结以及他最大的担忧。
1998年,马化腾等人创立腾讯,18年后的今天,腾讯已经长成市值近2万亿的互联网巨头,并数次登顶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然而,马化腾依然活在焦虑和担忧中。他说,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都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Facebook 最初上市的时候,马化腾私人买过一些股票,后来 Facebook 的股价不断下跌,马化腾熬不住,涨到25块的时候就赶紧出手卖掉了。他说,在投资经历中,这些看不懂和后悔的经历让他深思。
一、1998年创立腾讯,我们开发QQ是想卖钱,可价格一直谈不拢。
我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公司,当时父母都没有想到,他们说:“你这个书呆子还可以去开公司啊。”所以他们建议我找合伙人一起做,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我对产品比较在行:当时懂计算机的人不太懂通信,懂通信的人不太懂计算机,我刚好在这个跨界中间。
张志东绝对是学霸,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很强。
陈一丹是政府部门出来的,对政府接待、行政、法律很了解。
曾李青长得就像老板,出去别人握手都先跟他握。
我的名片只写工程师,不敢写总经理,怕人家觉得你们这公司玄乎了。当时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我们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副产品是QQ。QQ最早的名字叫「网络寻呼机」,最早的图标就是一个「BP机」。
我们开发出来这个产品是想卖给别的运营商,可是价格一直谈不拢。
产品在自己的手上,用户又疯涨,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没钱买服务器,这逼得我们很早就要想怎么有造血的能力。我们夜以继日地接一些琐碎活儿,为的是能够赚到一点点钱,用来养活QQ,比如我们要向通讯局交服务器托管费等。
此外,我当时也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二、我改了6遍的商业计划书,拿到400万美元,创业的第一步是活下来。
1999年下半年,我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我们400万美元。有了这笔资金,公司就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那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2001年的时候,前几名的互联网公司都上市赚钱了,QQ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亿,但缺乏现成的收费渠道,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这时候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状态。我想到通过与运营商走二八分账的协议实现业务增长(运营商20%,腾讯80%),2002年,移动QQ占到腾讯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
之后我们继续以较低的成本开展新业务,并且在新业务和功能方面,通过即时通讯增加客户粘性,而不是分散精力,因为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外工具竞争的筹码。
那时候MSN很强势,基本上大家认为QQ是死定的,只是什么时候死而已。但我们针对国内网络结构做了大量的优化。我们传文件很快,有聊天室,包括我们的头像是个性化的,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讲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说创业最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生存,先能生存下来,但这也是最难的。你要创业的话,第一个想法是第一年的工资怎么办,你第一年的收入怎么着至少房租得交吧?房租水电你能不能挣回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所以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领导力的,因为这个公司能不能走下去都很难说,小企业的成功概率算下来是很低的。现在创业的这个条件比当年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因为门槛低了,竞争也更加激烈。
这里我也有两点建议供你参考:
1、创业初期一定要集中资源解决一个用户痛点。我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些邮件,“马总,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可以帮你创造100亿的利润,但我要面谈。”一般这些人想法都太大了,其实创业者就要将自己的想法聚焦一些。
2、留意跨界所产生的机会。现在我们提互联网+,谈论更多的是两个领域之间是否存在机会,那是蓝海,跨界的部分如果你两边都懂,就有很大机会。
三、微信的诞生源自腾讯的危机感。
很多人说腾讯是最早拿到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微信的确是唯一一个在手机上开始做的,并且是以手机为主的,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
以前都是在传统互联网上做好,换掉屏幕,转到手机上。但微信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反而特别有魅力呢?因为这个产品让我们看到很多独特的体验。它充分利用手机和PC的区别,把移动端变成人随身的一个器官。
微信的诞生源自于腾讯的危机感:因为微博的出现,还是从社交切入,对于腾讯来说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当时腾讯内部有3个团队报名做一款能够对抗微博、能够解决PC到移动端的产品,最后一个团队做出来了微信。
坦白讲,微信这个产品出来,如果说不在腾讯,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话,是在另外一个公司,那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回过头来看,生死关头其实就是一两个月,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研究产品。
四、微信发展曾遭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打压,但我们扛过来了。
微信的第一个版本没有做通信录匹配,当时中国联通说你做了,就触红线了。那好吧,不匹配,然后出来的东西就好像一个阉割版的QQ,没有意思。即便这样,正在广西、云南开会的中国移动知道了也立刻打电话给QQ无线说,这个东西谁做都可以,腾讯做就不行,我们在别的地方要惩罚你。
后来市场竞争起来了,国内出现了好几家同类产品,我说不行了,不管了惩罚也要做,于是通信录便加进来了。这样用户加入微信之后,看到有好朋友冒出来,互动就高了。
因为这些缘故工信部压力很大。我就问工信部,我说如果你能出一个命令禁止微信也可以,我还有手机QQ,我不怕。但是封掉微信,国外的那些软件就进来做了。
微信做起来后,有件事情让我感触很大,原来我们有一款老游戏,是单独的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是音乐类的,已经上线一年多了,日活跃70万,一放到微信上立刻变成1700万,这就是社交的力量。
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灰飞烟灭。
经历了这些危机和转型之后,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感悟: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表面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社会的趋势,就非常危险,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很可能灰飞烟灭了。
很多人问我潮流来了怎么办?大家都知道要改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基因DNA不适应。我的做法就是给自己多一个准备,例如开一个另外的部门、另外一个分支,调一些团队,做一些可能跟现在已经拥有的业务其实是有矛盾的,不妨尝试,因为你主动放弃不做,市场上的对手就一定会做,这还不如自己先试一下。
六:抓住机遇只是一个开始,做好产品才是互联网企业的王道。
其实抓住机遇只是一个开始,对于互联网企业产品才是王道。但这是一条孤独之路,你往往需要用最笨的方法才能最快地跑完全程。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并每天高频使用产品,不断发现不足,一天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就会引发口碑效应。
另外,创始人要抹掉身份去用户那里「潜水」,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反馈。我每天都会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也爱给产品部门挑错,最后到了自己一看到成品,就知道写代码的人有没有偷懒。
在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他们必须每天都到各个产品论坛去「潜水」,不仅如此还要去搜索微博、博客、RSS订阅,因为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出问题,做产品的人就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这样,三个月后,产品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
有了这些基础后,该做的就是把人性化的思考加进来,一同打磨产品。在产品中,有很多东西看着很好,但是并不是应该做的。比如,微信选择不做「在线」、「离线」的概念。第一,因为手机移动端一定是「在线」的,做一个「离线」画蛇添足。
但为什么也没有显示「在线」呢?这里面又考虑了很多细微的区别,消息送达后,你收到了还是阅读了,这个功能我们可以做出来,但我们希望人们在便捷的时候,又保持一份隐私。
后来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人的建议做一个「已读」,但这样发的人爽,接受的人不一定很爽。这里面其实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或者是一个软件的水平,很多是要靠对人性的把握。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语音搜索,我们没有作为重点去做,这个功能看起来方便,其实未必,比如一个人对着手机说我要去干嘛干嘛,好傻,人一多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而且也不私密,宁可多按几下。
当然,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后来我们发现复制别人的路径,最后往往是失败的。我们的团队曾经照着百度做搜索,人家有什么我们也做什么,没有想到别的路径,所以并没做起来。但搜狗就很聪明,他说我拼搜索拼不过你,我就拼浏览器,浏览器靠什么带?输入法。输入法带浏览器,浏览器带搜索,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就比我们做得好,而且人家花的钱是我们的三分之一。
像我们电子商务原来团队是照淘宝做,产品是一模一样的东西,最后越做越没希望。包括我们的微博,虽然说活跃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终没办法突破,最麻烦的是新浪微博也没突破,跟着别人走到死路里去了。
七、马化腾:我最大的担忧,是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
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这里没有侥幸,没有永远的第一,甚至也都没有对错,只要用户没兴趣了,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残酷。
有时候,各个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会冒出来。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自己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而且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瞬息万变,95后、00后人群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包括微信,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不断更新,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最后就是错在自己太老了。
八、怎么样顺应潮流?是不是没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
我的看法有两点:
1、如果你自己不理解,那你应该找能理解这些的人让他到前面去闯,让他们多和年轻用户接触,了解需求。我现在有时候就去问小孩,测试一下,这个产品你会喜欢吗?再问他的小伙伴喜欢吗?他们有时候比我们还看得准。
2、通过投资一些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在这些投资中,看不懂和后悔的经历最令我深思。我记得Facebook最初上市的时候,自己通过私人银行拿了一些股票,熬啊熬啊到最后还往下掉,都快跌破当时拿的那个价钱了,后来终于上来一点之后,熬不住了,25块就出手卖掉了。
当时我都觉得Facebook很难商业化,但人家最后就做到了,并且金融广告、社交广告的水平还是全球一流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各种各样APP需要大量广告。所以这也很令人感慨,即使我在这个行业内的,都会看走眼。
还有一例就是Instagram,我投了点股票,现在说起来很后悔,当时这家公司的股票还不到1美金的时候没投。当时他们只有几个人,我们副总裁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吧,在靠近海边的一个玻璃房子办公,外面都看得见,扔个砖头就可以把电脑全拿走了。但后来它的数据增长不错,我们是在它8亿美金估值的时候进入。
我试着研究它火在什么地方?发现12岁到18岁的女性用户很喜欢这款产品,它的服务类似微信,但是不发消息,全部是拍照片,只能按着才能看,你一截图,对方就会知道你在截图,这个软件打感知截图的卖点。我们当时几个人试着玩一玩,觉得很好无聊。后来投资调查指出,用户觉得这个应用没有压力,就是消费照片,拍好玩的照片,跟大家打招呼,表示我的存在感。
相信很多创业者会问,我什么不谈谈钱的问题,因为传统行业会有资金密集型扭转的机会,但移动互联网基本不太可能。这个市场不是拼钱、拼流量,更多是拼团队、拼使命感和拼危机感。
一切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最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公众号“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毒舌科技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此来源信息。
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更多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化腾怒怼张一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