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奇怪的qq群的句有料是什么吗

秒后自动跳转至回答所在的问题页我的打怪修行实录 十六 |一个奇怪的QQ群
第九章 结识禅宗师父
有一天,一个网友找我私聊。他说,你以后别在那些QQ群里混了,没有意义的,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我说,佛法不就是教人行善的道理嘛,行善到了最后,会出三界,自然就会解脱了啊。
他说,不是这样。佛法不在文字里,也不在善恶里。我问,那要如何做呢?他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师父,他修行非常厉害,也是很正统的修法,不会让你出偏。我想,什么师父啊,不就是出家人嘛。我以前在群里也遇到几个出家人,好像辩论没有辩赢我,没有啥了不起的。他说,那你可能没有遇到真正厉害的师父,这个人,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想,他这么强烈地推荐我,又这么推荐这个师父,不妨去看看是什么情况。我真心求法的愿望还是很强烈。说不定这个师父可以抓个鬼或者请个神来给我们看看呢。
我加了那个群,进去一看,群主就是那个师父。我看到大家正聊得开心呢,听了几句,觉得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嘛。这些人都不是我的菜嘛,看了几句,看不下去了,觉得他们的知见还不如我呢,于是在别的QQ群“比剑”的习气又来了。我放开胆子,把在讲话的一个一个批判了一通,弄得大家都不讲话了。
群里静了好一会儿,师父突然说话了,“你是新来的吧,你想展示什么呢?”
话虽然很轻,我犹如当头一棒。我还以为我在度人呢,在帮他们呢,我根本不知道我在自我卖弄啊,不知道我其实是在想展示自我啊,他怎么一下子就打中了我的“七寸”呢?我立即停下来,感到很惭愧,不好意思再讲了。鉴于师父不喜欢大家在外面传他的名字,所以他的名字我也不讲了。他就一句话,就把一颗狂乱的心,降服了下来。
这位师父是高旻寺出家,属于禅宗的临济法脉。在他的群里,我受益很多。但要一一记录下来,已经较难,我只挑几件小事,和大家分享。这些小事,都是修行路上的珍宝。
(一)“火眼金睛”识身份
师父有一个本事,看你说几句话,就知道你皈依了没有,或者是男是女。
后来,我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凡有人在说三宝的不对的时候,他都会问,你皈依了吗?大部分皈依了的弟子,都知道不谤三宝这个基本常识。自学学佛的,哪知道这些基本的规矩,没有在三宝面前跪下来发愿,容易产生不敬之心。所以,皈依这个仪轨,看似是表面文章,实则有深意。师父说,三宝是给众生续慧命的,父母是给众生续生命的。不敬三宝,慧命难续,哪里能学佛呢。我这时才反省,我以前也真对出家人不敬啊,还打嘴仗,觉得自己赢了,了不起呢,真是惭愧。
对说话比较多的,比较感性的,比较计较的,他往往会问,是女众吧?大部分情况,也不会错。女众的情执要比男众重,所以说,女众修行证道难。这不仅是佛经上说,实际沟通中就能看出来。所以女师兄们,当要警惕!女众少了那些自我稀罕和婆婆妈妈,多一些大丈夫气魄,修行就容易多了。
(二)你谤过“三宝”吗
有一天,师父在群里问我们,大家有没有从未谤过三宝的?我说,报告师父,我没有。他缓了一下,接着问,好好想想,真没有吗?我说,我想过了,真没有谤过,最多以前不懂,不尊敬。
那么,你骂过猪八戒没有?我说,骂过。师父问,他示现的出家人身份,你谤他不是谤三宝吗?我当下无言。
师父说,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了一点,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但自己常常谤了三宝都不知。
师父的话常常不多,我们常三五句,他最多一句,但往往很有“含金量”,并且语意双关。他说,他的文字里有佛法,大家普通的聊天里,往往是妄想比较多。因为我只能根据回忆来写,无法达到他当时用语的准确与精练,只能把大意表达出来,敬请理解和原谅。他的原话可没这么啰嗦。如果我的回忆有细节的差错,那是我的过失,与师父本人无关。
(三)三宝是灯笼纸
一天,一位弟子问师父,为什么一定要敬三宝呢?那和尚犯戒了,我们也不能说吗,那不是要出问题?
师父说,戒是针对自己的,不是针对他人,所以,菩萨戒都不公布内容,这是为了保护众生免造口业。如果出家人有错,自有法律和因果的束缚,学佛弟子不要去管。如果觉得不相应,你可以避开他。
他说,我们敬三宝,并不是三宝有什么特权,众生的慧命就如那个纸灯笼的灯,三宝就如外面那层护风挡雨的纸。如果你要挑剔,世间没有一个完美的出家人,大家都来挑剔,众生就会对三宝失去信心。没有众生的支持,三宝就会坏灭,佛法就会消失,这个后果很严重。所以,学佛的弟子,要谨记,不但要敬三宝,还要不说四众过。
四众,是指出家男女二众,以及在家男女二众(指皈依的居士)。
(四)只有听错,没有说错
有一天,一个弟子和师父争起来。说了两句,师父便不再接话,而是讲了一句:学佛法,只有弟子听错的,没有师父讲错的。
我想,师父怎么这样不讲道理啊。虽然他以前,还真没被我抓住什么漏洞,但他敢保证每一个师父讲的都是对的?不太可能吧。我从那以后,还有意识去抓他的“错误”。
当然,现在我已经明白,那句话里,有深意啊,很深啊。远远不在文字上面。聪明的读者,你知道为什么吗?
(五)不可思维得 思维即不得
有一天,一个弟子和师父讲道理。师父不和他讲。弟子急了,师父,你怎么不讲道理啊。修行人,还是要讲道理的嘛。
师父说,因为你那全是你的思维推理的,所以全部是错的。祖师说过,不可思维得,思维即不得,自己参。楞严经也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好好参一参。
读者朋友,现在我已经明白这话的深意了,你明白了吗?师父说的是实话,修佛法是真实的,但是“不可思维得,思维即不得”。
(六)念佛是谁
有一天,有弟子问师父,参话头如何参啊,师父说,可以参“念佛是谁”。
弟子回答,念佛是谁?是我啊。师答不对。弟子又答,念,佛是谁——佛是佛啊。
师再答,不对。弟子再答,念佛,是谁?不知道啊。师再答。不对。
凡弟子有所答,师皆言不对。
弟子们问答案,师不作答,只说好好深入参。哈哈,你参出来没?
(七)会听话,听会话,听话会
有一天,师父给我们开示,说了一句话,“会听话,听会话,听话会”。我们没懂,请师父开示。
师父说,你们如果真心想求佛法,第一件是是要听话,不听师父的话,怀疑师父,是得不到佛法的。
第二,要能和师父的话会意,明白师父真正意思,不要在文字的表面上找答案。
第三,凡事要往道上会,与修行无关的事,不要拉进来。说法的时候,不要跑话题和打岔。有人常常轻易就分心跑掉了。
现在我才明白,一个人学佛法,这几点真的很重要。
(八)狗子跑路是不是觉性
师父说“只有弟子听错的,没有师父讲错的”,我可专门就留意了,准备找个他出错的机会,说说他,哈哈。
有一次,有弟子问师父,觉性是个什么东西?师父说,狗看见你捡石头要打它,它马上就跑,这就是觉性现前。这段交流被有心的弟子整理出来,放到师父的博客里了。
我想,这不对嘛,狗看到要被打,马上跑路,这不是凡夫之见嘛,这谁都会,六根与六尘下生出的东西,住在相上,哪里算得上是觉性现前呢?
我越想越觉得不对。我私下里找师父,我怕在群里找师父,万一他输了,会丢人,我要照顾他的面子啊。我给师父说,发现你有好多漏洞。师父说,是吗?说来听听。我说,最简单的,狗看到要被打了,马上跑,这不是觉性,也不是佛性,是妄念,因为这个凡夫都会的东西,哪里是佛性呢?在我看来,佛性一定是又空又玄妙的东西,是离一切相的,师父把这些俗事当成佛性,肯定是把佛性弄错了。
没想到师父说,这事啊,我没有说错。我说,师父,你偏了,你肯定错了。师父没再和我争辩,只说了一句,你慢慢修行,自己参悟,有一天就明白了。
差不多半年左右时间过去了,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觉性是什么了,发现师父真的是对的,是我因为没有实修,自己用思维去推理什么是佛性了。自己想起那时对师父真是太莽撞,太无礼了。
或许读者会问,师父当时为什么不反复给我讲清楚,我错在哪里呢?这其实也是教人的一种方法,他留个机会让我自己参悟,悟出来了,就是我自己的。如果他告诉我答案,我虽然想通了,却成了知见,不是自己悟的东西了。仅靠着知见,是无法悟道的。
于是,我再私下找师父,向师父说,师父,对不起,我上次对你太莽撞了,你说的觉性那个事,你是对的。我希望忏悔,求师父原谅我的过失。
师父回了一句,你说的什么事啊?我回了一句,谢谢师父。
(九)止语也是工夫
师父说,修行人,要有工夫。他特别强烈,不是功夫,是工夫。在我理解,大意是指自我管理的能力。大致相当于解脱道的明觉。他说,工夫不失即是精进。
他规定说,新入群的师兄,要先止语三天。开始我们不太理解。后来发现这一招果然有效。如果没有这三天止语,人往往会在里面浮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能成功止语三天,再交流,表面的浮躁的心,会沉下来很多。
也有一些师兄,放逸心太重,师父会要求他止语三天,或者一周。我们很怕这个“处罚”,因为那很“丢脸”,所以很小心。
师父还有一些怪招,比如今天聊天,规定不许说“我”字,明天可能又有其他奇怪的规定。反正不管服不服,先听招呼再说,不然就要通知你止语,不听话当然要被踢出去,因为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一般会听话。
还有一些长期规定,比如群里不许发任何图片,包括表情,也不允许发任何链接,或者文章等。
开始我觉得这个师父太怪异了吧。后来慢慢明白了,弟子们放逸心太重,习气太重,他是用这些小技巧,来收摄弟子们的习气。这样,每次在群里发言时,都会不自觉地检查一下,自己的发言有违反规定没,有问题没?每个发言的当下,都可以开发自己的明觉。
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对降服习气,开发明觉,非常有效。
(十)看住六门贼子
有一天,我问师父,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啊,要注意些什么?
师父说,看住六门贼子。
我问师,啥叫六门贼子啊。有师兄说,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我们自己如果跟着六门贼子跑了,就是认贼作父了,自己作不得主。
我知道师父也不会多讲,于是下来慢慢参悟。
后来我明白了,我们一般人,常常被自己眼睛所见的美丽,耳朵所听的音乐,鼻子所闻芳香,舌头所尝的美味,身体所触的快乐,意识思维认同的观念,贪着迷失。以为由这些所组织的世界,就是自己了。并且常常因为这些贪恋而迷失本性,被它们带走了也不知道。对它们贪着和上瘾就容易迷失自己。
师父举例说,有人表扬一句,你就高兴,骂你一句,你就难受,这就是被别人一句话转了,你的意识在给你作主了。轻易地被别人所转,住在相上,被人愚弄而不知。
本故事里有深意,愿有缘的师兄,各自参悟。
当然,以解脱道而言,过于绷紧反而不利解脱。但作为一名新参,大部分习气和放逸心都比较重,自我的管理和约束,以及明觉的开发,是需要一些力道的。
师爷对我们有要求,没经他审过的文章,他一律不认帐,也不可以提他的名字。不要拿文章和他本人对上号。
(十一)也说说法西斯
有一天,有弟子问师父,师父你开悟了吗?
师父说,我没有开悟。他这一句话,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我们明白了,群里那几个说自己开悟了的弟子,并不被师父认可。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了悟与师父不是一个层次。
师父以前是常跟着寺里的老和尚的,所以知道寺里的一些趣事。他说,我师父的师父,那可是真开悟了的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注: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高旻寺的来果禅师,属于临济宗领袖式的人物。)
他说,你们别以为开悟了,就啥都知道啊。他对后世智还是有不明白的,比如他看报纸,看到一个词,叫法西斯,他不明白了,要问问是啥意思。
师父很少讲寺内的事,这算是一个难得的“八卦”,记录下来,搏大家一乐。
(十二)静默亦是说法
有一天,一个人进群就唱高腔,然后问师父问题。我们能看出这个人喜欢辩论,但好像对佛法不太敬重。师父没有理他。一会儿,这人被踢出去了。
我问师父,刚才那人请你说法,你为啥不说啊。师父说,那人是外道,不可给他说。我说,佛法不是普度众生嘛,你为啥就不愿意度外道呢?师父说,他机缘不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受佛法的。对外道,不可以说佛法,那样会坏了佛法。我还准备继续和师父论理。师父说,你别问了,有一天会知道的。
后来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是不可以说佛法的。有一句话叫:“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不度无缘之人”。不是说法者不慈悲,而是要随顺因缘。如果一个内心不平的人,或者没有恭敬心的人,表面上请教佛法,你给他讲,只会增加对抗,并无益处。同时我也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外道在场,佛陀缄默不说法,大迦叶用神通查出这个外道并请走之后,佛陀才开始说法。
这说明,佛法并不是见人就可以说,而是要讲机缘的。
又一日,师父正在说法,有一个师兄在里面插话。插了几句之后,师父突然停下不说了。大家等了很久,发现师父不再说话,就请师父继续讲法。师父说,今天你们听法的福报至此,不再讲了。有人问为什么,师父说,讲法的时候,有人打岔,那是坏你们听法的福报。
后来再讲法的时候,大家都很小心,不会乱插嘴,有插话的,大家都会要求他停下来,听师父讲。
还有一些时候,我们请法,师父不会作答。开始我不理解。后来明白了。三五秒钟,师父没有回答,我们就会自己参答案,很快,自己就有答案了。
他的不答,即是回答。这并不是他不知道,是一种带弟子的方法。
有些弟子不放心,以为这个问题师父没看到,师父就说,男众可以反复问三次,没答的就不答了,女众可以反复问两次。总之,反复问都没答的,你就问自己吧,再也不是师父没看到了。
(十三)一个妄念一轮回
有一天,一个弟子在群里开玩笑。
师父说,不要随便打妄念,随时提起工夫。
弟子说,玩笑都不可以开啊,修行要活泼嘛。
师父说,一个妄念就是一次轮回,一会儿时间,你看看已经轮回多少次了。
读懂了么?慢慢参悟吧,如果我解说得太直白,就失去意义了。
(十四)有漏
师父说,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处处漏。
看到我们写有错别字,师父说,有漏。看我们写的话不通顺,师父说,有漏。看我们写的话不严谨,师父说,有漏。看我们闲话太多,师父也说,有漏。
有一天,有个弟子,想和师父辩论一番。弟子说,凭什么我要尊敬你。师父说,法住法位,居士就住居士位。弟子说,什么是法住法位?师父说,你有漏,不辩了。弟子问,我漏在哪里?师父说,你漏在自己不知道,还来问我,还要和我辩论。
师父的言语非常少,非常简练,或许也是防漏的一种工夫吧。
(十五)为什么要学佛
有一日,师父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如果说,我想成佛,那么?为什么想成佛?难道只是为了光鲜和好玩?
我发现自己学佛这么久,还真不知道为啥要学佛,一直被带着走,以为这个很高深,很究竟圆满,就这么往里学了。
于是说,我想出轮回而学佛,好像轮回蛮苦的,掉到恶道里很危险。
我问师父,要如何才能出轮回呢?师父说,修行到四果阿罗汉,或者八地菩萨(是不是八地,我记不清了,查了一下百度,说是八地),就可以不再在三界内轮回了。
我于是暗暗下决心,今生一定要想办法出轮回,至少也要修到自己不迷。
(十六)师父的要求就是戒
对于师父的太多规矩,有些弟子不适应了,开始抱怨。修行本来就不易,你还制定一些怪异的规矩,比如不许发表情图,这根本就没有道理。
师父说,规矩不是用来讲道理的,是对治习气的。师父对弟子而言,他的要求就是戒,都是帮助弟子修行的。不要以为戒只是规定的那几条,一个会带弟子的师父会根据弟子的习气,量身定做规矩,弟子要守好它,就像守戒一样。
下面附一篇师父写的《参学要旨》,供大家参考。禅宗的东西,要反复看,慢慢悟,如果没有修禅宗基础的同修要注意这一点,包括我写的这些小故事,都不是你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文字。你要有透过文字看到内涵的能力。你在文字上找不到答案。
************************************
首先,认我为师,就要以我为师,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为你们做依止,不可说过头话,不可抢师父的话,不可代师父解答问题,更不可以以其他师父的见地来破我之教法,须知世法本无对错,皆因分别执着而自取对错,师父所用之法,都是对治汝之毛病而权当而设。
再者,我之法门,为禅宗宗门,以破一切相为主导方向,如若哪个人再整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进来,就是坏大众视听,人人得以诛之,自身修行不正,还出来吓人,特别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上有仙的,各自注意,时常犯这些毛病,与修行毫无益处。
三者,学佛修行,用工最重,个人照顾好自己,师兄弟之间没有教育与被教育的义务,哪个人也不用以大师兄的身分与口气教戒后学,别怪别人不服你,因为你不具足三宝的加持力,徒增别人烦恼。
四者,有问题当发问,不要闷在心里,即使自己有解,也应发问,要知道,别人的解释与自己的解释还是不同的,再者说了,讲经说法,还有一个藏通别圆呢,何况是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呢。
五者,宗门之法,以听话为尊,让你做的,错的也是对的,不让你做的,对的也是错的,这对与错,本来就是因为自己的执着与取舍而产生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对错也是你的执着。不能突破执着,是不能够得到法喜的。有些人,正拿着这些观点,来评价师父的的言行,这更是愚痴之极,师父所做一切,代表佛法,佛法中,有对治之法,那是对治你们的习气毛病而专设的方法。
六者,宗门之法,真有修为之师,他的言行就是禅,如若自己不能明了,只有老实听话的份,不需要辨,如果你因为辨而生辩心,那就是我执起用了,在此当下,理应把一切话都往修行上会,会上了,你当解脱,会不上,也是对治了你的我执。
七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见,都认为自己的知见是正确的,不能包容别人的知见同,不能听取别人的知见,是我执的体现,同修之间,不要互相拆台,互相拆台没有任何的好处,要学会赞叹,赞叹的功德,也是非常大的。现在的学佛人,除了互相斗机锋,很少有人实修了。所以,为了杜绝此种现相,必须以实修为主旨,以言行无漏为方向,谦虚向上,不失本分。
(十七)师父也有示弱时
在群里,师父一直是一个“硬汉”形象,从来不肯向谁认输。有一天,师父突然说,你们有问题就问啊,我会尽量回答。我实在回答不了的,就问我的师父,不用担心。大家都知道他的师父是一名高僧,自然不多言。
这时有弟子发话了,请问师父,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
师答,我们已经醒来,你还在梦中。
又有弟子问,师父,做坏事真会下地狱吗?
师答,这是你当下修行遇到的障碍吗?
弟子答,是啊,我就是这个障碍过不去,所以来才问师。
师不再作答。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修行就是调服自己的习气,不是装填知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这或许是师父不答的原因。
(十八)修行如何论高低
一日,我请教师父,如何看一个人修行的高低呢?我心里想,应该是开悟了的,比没开悟的高,二地菩萨,比初地菩萨高吧。
师父说,佛门里有排序,是按法位来的。一般说来,是出家众在前,在家众在后。戒高的在前,戒低的在后。以在家众为例,菩萨戒在前,五戒在后。同一戒中,男众在前,女众在后。三皈依弟子在前,未皈依弟子在后。
我当时觉得这个好像这并不能说明修行水平的高低,但是在日常仪轨中,有这个规矩还是方便。我后来到高旻寺皈依时,发现早晚课,进出大殿,以及殿内的站位,的确都是按这个规矩来的。
通过继续修行,我明白了,修行真正的高低,是一个人内在的分别执着很轻,自我很淡漠,但内心也了了分明。在外表现为身心柔软,是自然散发出来的,而不是装出来的那种。这个身心柔软,并不是看上去软绵绵的没有力道,而是内在的慈悲。
这个越往后面修,越容易明白,不是一般人外表看到的那些,大家不要随便去猜或者评价他人有没有修证。
那些喜欢到处给人说教,以教育或批判他人为乐的人,以为自己道理和经典很精通,就是开了智慧的人,其实并不知道学佛是学什么。
(十九)很少讲经说法
师父一般并不讲经说法。很多时候,像和弟子们闲聊一般。弟子们不注意,说话露出了漏洞,师父一句巧妙的反问,就会警醒。
虽然这样,弟子们觉得在群内的放逸心得到很大的收摄,可还是觉得不过瘾,希望师父也讲经说法。师父说,讲经说法的人那么多,又不缺我一个。我和大家聊天就是说法。
后来师父也讲过一些经文,比如《心经》,但讲经的时候很少。他说,宗门和教下不一样。学禅不要那么多话,不要去装填那些无用的知见。就如猴子爬大树,你并不需要爬过每一个枝头,最后才到达树的顶端。你顺着别人爬过的路线,用最省的方法走,会省掉许多宝贵的时间。你要全部走一遍,你这一生不一定走得完。
有弟子又问,那是不是什么经书都不要看了呢?师父说,不是,深入经藏,慧深如海。
这看似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师父说的是两回事,读者自己去参。
(二十)散群
师父会在大家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宣布本群解散,说散就散,没有含糊。
第一次看到散群了,我很伤心,好好的群,为啥就散了呢?后来寻找曾经在群里的师兄,问是怎么回事。师兄说,这其实也是功课,你只要加师父为好友,就好办了。其实新群又建起来了,你快进去吧。
我重新申请,一看,哇,很多人又进新群了呢。
开始我觉得这个师父真不慈悲啊,我们这些真心学佛的弟子,为啥说扔就扔呢?后来我才明白,真心愿意跟师父学法的人,一定会继续追回来。不愿意真心学法的人,丢了也是随顺因缘。
这样的聚散,是师父对治大家习气的一种方式,对治分别执着。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包括群在内,无常在时时示现之中。
谨以上述文字,记录我在师父群内的学习。
师父是我学佛的启蒙师,他帮助在学佛之路上无助流浪的我,踏上了学佛的第一步,终生难忘。后来我又继续拜了三位师父。
顶礼三世一切诸佛!
顶礼师父!
再次提醒读者,这些小故事,有兴趣可以反复玩味,都是真人真事。如果仅仅从文字上读,不一定真懂了,或许比你想象的要深一些。
第十章 学佛进阶篇
(一)学佛倒底是学什么?!
跟着禅宗师父修行,我总算找到了最基本的门道,不再像以前,在网上到处狂看视频和读书了。我慢慢明白,修行这件事有点像手工活,读书没有太大用处,最好有一个水平高的技术老师,手把手地教你。
这就如我读了四年机械制造中专,最终分配到车间工作的时候,主任要我做一个轴,我却不知道如何选钢材,因为书上那些型号,车间里根本没有。主任随便指了一个粗的钢棒,告诉我,这个棒可以做。我正准备说可能碳元素等比例或许不对,影响韧性,主任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们一直用的都是这个,没有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就在这里,他不懂理论,但知道随手拿什么东西是能用的,并且不会错。
在这里,我学习了一些修行最基本的常识,比如没有看到,没有亲证的东西,不再说有。这很关键,是一般人不容易注意的地方。比如一般人喜欢说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可是,你看见了吗?没有看见就说有,就如你修行的路走在沼泽地里,随时都可能被种种迷信所淹没。但也不要说无,没有看见,就说没有看见。如果经典中说有,你也仅可以讲,经典中说有,你自己没有证实。这其实就是妄语戒。但这个基本的小要求,没有真正修行的人,十之八九是做不到的。比如那些念佛的人,常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如果你问他,你亲自见到了你修的功德了吗?虽然他没有见到,但仍然说得比自己见到还要坚决。这其实是修行的很大的忌讳。
这不是说,我们什么经典和传说都不能相信了,而是先放一下,用求真求证的心去实证。直到有一天,证实到哪里,说到哪里,这样最安全。这就如走路,你只讲如实语,就走在一条坚实的证道之路上,而这的确是有一条可以走的路,并不是不信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就无路可走了,你大可放心。
学到的第二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只研究与当下修行证道有直接关系的事。比如我今天修行,遇到什么阻碍了,只研究如何突破这个阻碍,而不是去装填很多知识。这就如我们只有十天的口粮,要到达下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需要快速行走十天才可以到达,中间没有可以救济你的人,这时你走的每一步,都会只专注于脚下的路,只找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而没有心思去研究路边的花花草草,因为你明白研究这些东西,会因为浪费了时间而让你在半路上饿死。
有一次一个人问我,佛在太阳系以内住,还是以外住,在哪一层天住,我知道这个问题两句话讲不清楚。便说,你刚学修行,要专注于研究自己当下遇到实修的最大的阻碍,而不是研究与实修无关的知识。他说,这个问题就是我想不通的啊,最大的阻碍啊,这个想通了,我就继续往下修了。我只有苦笑,告诉他,我不知道。
还有一次,一个人问我,苦集灭道,听说苦有八种,你能不能背下来,是哪八种。我说,我背不下来,也不背这些,我只知道,有“我”和“我所”(我执)的抓取,就会产生苦,有苦来的时候,你就观察自己当下的“我”和“我所”是不是又在抓取就可以了。他好像有些不放心,好像非要找到八个苦,才会心安一样。其实所谓的八个苦,也只是方便众生而归纳出来的,如果要讲成六个也行,也讲成二十个,也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白根本就好。
这就如砍树,你一下把树根砍断就对了,不断地去砍一个又一个的树枝,有什么益处呢?人们常走这样的冤枉路,好像砍树枝比较轻松,砍光了树枝,树就能自倒一样。
一些人天天研究各种知见,却从不研究自己当下的心,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就是修行上真正的南辕北辙。真正的修行工夫,不在道理上,不在文字上。就如《金刚经》所言,离一切相,即一切佛。还没有进入修行状态的师兄,比较难理解这个,那么,只要学会随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可以了,一举一动观自心。注意是观察自己,不是观察别人。
在师父的群里,我自己修行是有一些进步,但也有不少的困惑。感觉好像这样不是在修行,而是在做一个好人嘛。修行在我以前的想象中,应该是神秘的,超然的,多少有些神仙般的味道吧。可是,为什么都没有呢?
比如师父不让我们写错别字,不让写病句,这无非是训练我们的严谨,在工作中这个也可以训练啊。又如师父不让我们发图,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会有组织纪律性,这个在工作中也能训练。师父不让我们话多,每一句话都要有意义,这个还是在工作中可以训练啊。
我左看右看,所有的东西好像都是在要求我们,做一个听话,专心,诚实,严谨的人。好像这些都做到了,基本就合格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训练成为一个人的方法,这个方法怎么能成佛呢?佛有那么高深的智慧,有上天入地的本事……在生活和工作中,工作认真听话严谨的人多了,为什么我看不见他长出多少智慧来呢?更不要说他们能成佛了。
我的修行遇到了一个瓶颈,不知道下一步如何下脚,未来的路在何方!
我不得得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
三角形和正方形,谁更稳定?
晚上吃饭,儿子问我,三角形和正方形,谁更稳定?我知道他正在学几何,想考考我,是不是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多边形”,这是书上的结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发他智慧的好机会,于是和他交流起来。
问:三角形和正方形,谁更稳定?
答:我知道你想说,三角形稳定,我会答,四边形稳定。
问:为什么不是三角形?
答:因为我的三角形是毛线做的,四边形是铁做的。
问:那不行,我们都要用铁做。
答:我还是四边形最稳定。
问:为什么?答:我的三角形在很高的高温中,四边形在常温下。
问:那不行。温度都是常温下。
答:我还是四边形稳定。
问:为什么?
答:因为压四边形的人力气小,压三角形的人,力气大啊。
问:那不行,需要人力气一样的情况。答:还是四边形最稳定。
问:为什么?
答:因为压三角形的人很认真,压四边形的人在偷懒。
问:这不行,要一样认真才可以。
答:还是四边形最稳定。
问:为什么?
答:因为三角形是铁丝,四边形是铁板。
问:这个不行,我问的是材料都是一样的,比如都是铁板。
答:我的还是四边形稳定。
问:为什么?
答:因为我三角形下面垫的东西很硬,四边形下面垫的东西很软,所以三角形容易变形。
问:我问的都不是你这些,我问的是,所有的外部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什么最稳定。
答:还是四边形。比如一个三角形金字塔状的东西,上面一压,那尖就断了。而四方形的箱子,一般压不坏啊。
问:这么说来,书上的答案是错的?
答:也不是错的,在某一种情况下,这个答案可能是对的。因为实际情况则非常复杂,所以,我们不能简单以对错来判断事情。
同时,这个完全一样的外部环境本来不存在。比如不可能所有受力点的力量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假设都不存在,结论自然是不严谨的。
我知道你想说服我承认教材上的答案是对的。我想说明的是,在假想的状态下,是对的。在真正的生活中,并不是那样。但人们常常把假想当成真理,并且理所当然。
别以为我在绕口令啊,这个就是佛法,如实观。
让我们从梦幻世界里出来,如实观现象界真实的情况。
问:您说没有经过亲证的不要轻易相信,但是因果轮回之说是佛法的基础,又有几人今生能亲证?
答:不信这些,一样可以修行和实证。我这是针对真修实证的人说的。喜欢信的人,自有他的因缘,合掌令欢喜。这样讲,是因为传迷信的太多了,故无法证道,有些矫枉过正,但是不会影响修行。
问:如果不能亲证是否就该否认了佛法?
答:不是否定。我只是说,没有实证,就不要说有,也不要说无。要讲真话,要讲这个事我不知道。这也是针对实修者讲的,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这样做。
问:首先要相信佛陀是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然后依照经典依教奉行,才会逐步走上修行的正轨。
答:说要依教奉行,依经奉行,这对初学者讲也没有错。
但往后面修行想证道,就要慎重了。实际佛陀的教诲是要大家去实证,不要相信传说,不要相信经典,不要相信有权威的人的话,这个具体请查佛讲的《葛拉玛经》。同时佛在《四十二章经》中也讲:“汝意不可信,切莫信汝意。证阿罗汉已,方可信汝意”。意思是,切莫乱信一切的东西,除非你已经证到了阿罗汉果。
从另一个角度讲,八万四千法门,唯信方入。不是说否定,而是说,用求真求证的态度去实证答案。不是要否定经典与传说,而是不要未证的情况下,就信以为真去传,因为这样修行无法证道,就如行在深深的沼泽中,无法前行。
问:前面您提到六道轮回是不存在的,那怎么看待佛教的轮回说呢?
答:我没有说六道轮回不存在,那是另一个师兄讲的。关于这个事,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写出来。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易经》乃中华文化之源。命理,风水,预测,趋吉避凶,从此入门,成就事业人生
全套小说,包含大结局!那些年你含泪弃过的坑~是时候,追随小哥探寻那终极的秘密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qq群有钱人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