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包子喝小米粥好吗堂:小米电视为什么卖不过小米手机

小米手机不如OPPO好卖 美团王兴一语点破真相
稿源:百事科技
曾经十分火爆的小米手机,在近年来似乎销量大不如前。尽管打着高性价比的旗号,同时也拥有一大堆米粉。虽然小米依然被受追捧,然而排行高速下滑已是事实。雷军据业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fK发布了2017年04月中国智能手机零售检测报告显示,华为排行第一,OPPO跟vivo紧跟其后。而小米只排在了第五。依靠广告+线下旗舰店铺开销量的OPPO跟vivo,不得不说,是营销圈的一个经典案例。有意思的是,美团的王兴,早前在饭否上也对oppo及小米的营销进行的了点评:王兴说,OPPO深谙定位,是营销的高手!相反,小米似乎并没有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其实,王兴说的定位理论,是指营销专家特劳特所提出的。定位理论说的就是消费者心智资源是有限的,你必须通过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概念(诉求)来抢占心智资源。OPPO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抢占了“拍照”这个卖点。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买手机,很多都是有自拍的需求的!所以,oppo=拍照手机这个定位,是相当不错的。再看小米。其实它也是在运用定位理论中的领导者定位的方法。“三年累计销量1.1亿台”、“国民手机”等词语,不就是说,红米手机,很多人都在用么。而人都是有跟风的习惯的。这样的定位,加多宝跟王老吉用着就多啦!其实,广告只是营销中的一环,它会对购买决策带来影响。但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很多人都说,oppo的成功,跟线下旗舰店的铺开不无关系。用户体验在当今市场是最重要的,作为互联网出身的小米,不可能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应该说oppo跟小米都有着自己的一群忠实粉丝。未来谁胜谁败,还不好说呢?你们觉得呢?网友热评:1、小米做电视,做充电宝,做路由器,还有平衡车,还有芯片,国内系统最良心,四年了还更新,看看ov,只做手机,每年广告投入几十亿,系统买回来基本没更新过,和小米相比,ov就是为了赚钱的土包子,小米使步步为营,建立小米生态,走出国门的平台,两者不能相提并论。2、全是线下忽悠,你去手机店买手机,不管你买啥,人家都会推荐买OV的。因为提成高,什么性价比,好不好用都不是销售员考虑的事情。反正不太懂手机的人大吧!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雷军创立小米八周年演讲:小米为什么必须卖的便宜
长城会注:日,小米迎来8周岁生日。8年前,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带领初创团队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就在保福寺桥银谷大厦悄然开张。时至今日,小米核心销售额突破千亿,团队已接近2万人,发展之快,令人瞩目。成立8年的小米今年也已经在积极筹备IPO,接近相关投行的人士透露,其估值在800亿美元-900亿美元左右。
作为长城会第一任投资人,雷军在曾担任长城会董事长,在创立小米后也选择加入到长城会会员网络中一起成长。身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在这家公司身上付出的远远不止这八年光阴和精力。一路走来,雷军同小米一起践行着小米最初的定位:“为发烧而生”。4月6日雷军在联想发表演讲,揭秘了小米的成功之道。
向同仁堂学习:
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
柳传志当年推荐过一本书,叫《基业长青》,是关于如何创办百年企业的。于是我就问自己,怎么办一个百年企业呢?我首先想的是,在中国,谁做到了百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同仁堂。
在研究同仁堂的时候,我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设想一下,假如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毒大米、三聚氰胺、雾霾吗?
但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同仁堂的老祖宗又讲了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这一句话,是关于怎么保证第一句话被执行的。
这让我很受震动。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全球的观念里,就是生产劣质产品的地方呢?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中国人太聪明。其实就是喜欢走捷径、喜欢偷工减料,才让大家有这样的印象。如果我们想基业长青,那就得真材实料,而要想坚持下去,就要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我认为要基业长青,就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当我想到这儿以后,我又问,有没有千年企业呢?其实有,宗教。宗教其实就是信仰。所以说不管是多少年,想办成一个持续永恒的事业,就得有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信仰。
思考过这个以后,我干小米时就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我们做产品的材料,要全部用全球最好的。夸张地说,我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贵的肯定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个从零创办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了一大截。但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处理器用高通,屏幕是夏普,最后组装也找全球最大的平台——富士康。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
做到这一点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愿意和一个初创企业合作呢?原来我以为做手机跟做PC一样买个元器件就行,后来发现不是,手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件,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商需要投资研发资源,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每一家供应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都异常地小心。
组装的事,我从第一名谈到第四名,都没有人理我,最后我说服了第五名的英华达,就是英业达集团的子公司。我跟他们南京的总经理谈了三次,他觉得我的想法是靠谱的,所以选择了跟我们赌一把。今天,我们的组装主要就两家供应商,英华达和富士康。
我想说的是,一个创业公司从零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你能做成。而找手机主要的供应商,我花了大概九个月的时间。想做一个好东西,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第一款产品做出来时,成本高达2000元人民币。当时国产手机都是五六百元,两千元的手机怎么卖?我们内部完全没信心。原本我们的定价是1499元,一部手机要赔500元,肯定是不行的。在产品发布的前一周,我想了一个通宵没睡,第二天晚上,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商量,决定定价1999元。我们要相信,是好的东西就值1999。一周后我们发布了,大获成功。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产品过剩的时代,如果不认认真真地把产品做好,那不就是忽悠吗?
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小米在创办初期的一年半里,没有市场部门,也没有发过一篇公关稿,并且要求全员保密,甚至不能说这个公司是雷军做的。
刚开始,我们从擅长的软件入手,做了基于安卓的MIUI。日,我们创办了公司,8月16日发布了MIUI第一个版本。产品发布时只有一百个用户,但是第二周就变成了两百个,第三周四百个,每个星期翻一番。10月份,我们就被全球的开发者论坛XDA推荐,从国际上火起来,当年就获得了安卓最佳产品的提名。
所以说,要认真做好产品,要相信口碑,而口碑就是信仰的一部分。
我们的每一款手机,哪怕是只卖599元的红米4G,也都用国内顶尖的供应商。而且为了把手机做好,我们每年只出一两款手机。到今天为止,四年半只做了六款手机。并且我保证,每一款手机都是我自己用过半年一年的。我知道这个手机好在什么地方,我也知道我的产品不好在什么地方。
我做了25年技术,如果这个东西我自己都没用过,我自己都不觉得好,我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推销吗?
小米,是我40岁在财务自由以后创办的公司。这点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不会为了钱去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是我喜欢的,我满意的。所以小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货真价实。
可能很多人,包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以前都是用苹果三星,但现在我相信,在座的已经有很多人用的是国产手机了。三年前,几乎没有用国产手机的,今天,在小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越做越好。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同仁堂的故事。
向海底捞学习:口碑源于超预期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海底捞。
七八年前,我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可是看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学会了。我发现海底捞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口碑。
怎么能把口碑做好呢?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口碑营销,可是你一旦想到营销,这件事情就死了,你首先要想,什么样的东西才有口碑。
我看完这本书就去了海底捞。跟其他火锅店一样,海底捞的环境很嘈杂。但让我惊讶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员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他的服务型行业,比如民航业,空姐们虽然比海底捞的服务员更漂亮,制服也更好,但是,她们常常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状态。相比之下,海底捞服务员的笑容真的能够打动人。
我就问海底捞的服务员:“你当个服务员有啥好笑的呢?”她跟我说:“我40多岁下岗女工,一直找不到工作,结果海底捞录用了我,七八年前就给我每月四千元的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我对此很受触动,海底捞连员工都感动了。所以我决定,小米的客服,在北京首先能比同行平均工资高30%,四千块钱起,不惜代价,最高能到一万二。如果我不能对员工好,员工会怎么对我们的客户呢?
几年前,微博上有个段子讲得特别好。有个客人在海底捞吃完饭后,想将餐后没吃完的西瓜打包带走,海底捞说不行。可是他结完帐时,服务员拎了一个没有切开的西瓜对他说:“您想打包,我们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西瓜给您带走,切开的西瓜带回去不卫生。”
哇,那一瞬间就把客户打动了。所以讲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口碑了吗?
其实后来我还去过帆船酒店,当时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了迪拜。一进帆船酒店,感觉金碧辉煌,好像真的贴了金子,但现代人的审美不会觉得这是奢华,而是土。
所以我就觉得很失望,这难道是全球最好的酒店吗?我想是因为我预期太高了。现在回想起来,帆船餐厅好得惊人,但是我的预期如此之高,以至于我真的失望了。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帆船酒店的服务肯定比海底捞的要好,但是他没有超越用户的预期,海底捞破破烂烂的,进去闹哄哄的,但是包括服务员的笑容在内,很多细节征服了每一个客户,所以海底捞的口碑是无敌的。
有了这样无敌的口碑,还需要做广告吗?所以小米公司成立初期,我没有成立市场部,也没有做公关。刚开始MIUI只有一百个用户的时候,我要能hold住。
我相信口碑,我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好东西大家会心甘情愿地帮你推广。
初期的时候大家不信,我们做MIUI实践了一把,大获成功。广告这东西,一半有效一半无效,但比广告更有效果的是口碑。
我们为什么觉得保健品人见人烦,就是因为他们天天吹牛,广告多得让人心烦,消费者渐渐不愿意相信了。而没有广告以后,你会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个用户,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超预期。
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用户在微博里投诉“电池用了两个星期以后充不进去电”,正当我打算回复时,却发现已经有同事回答了他的问题。第二天我发现这个用户贴了一条微博,说他“已经收到小米同事免费寄的一个新电池”。
大量制造的工业品不可能不出一点差错,但用户投诉时,一般人只会建议返修,而我们的员工却给他寄了一个新的电池,最后那个用户是挺感激的。
又比如双十一,凌晨一点多钟下的单,第二天早晨六点就送到了。用户说小米的物流丧心病狂,刚买完几个小时以后,货就已经送到了,这个就是一个能够打动用户的小细节。
所以我想跟大家谈的第二个就是,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当你去经营口碑时,我相信你的口碑就一定会有提高。
口碑不是新媒体营销,其本质是认真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能够打动消费者,我觉得这是关键。
这是我参考的第二间公司。
向沃尔玛、Costco学习:
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谈完同仁堂和海底捞,我要说的第三间公司是沃尔玛。
52年前,老山姆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杂货店。他发现那时美国流通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45%,这其实是很黑的。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只赚别人一半的钱,只做22%的毛利率呢?天天平价,销量可以是别人的好几倍,肯定能挣钱。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价”做成了沃尔玛创办的slogan。
但是仔细想想,当别的连锁店赚45%的时候,只做22%,理论上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亏得很厉害,这是市场竞争的原则。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只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国人就会愿意开车到十英里以外。所以他就不在市中心办,而是找了一个旧仓库,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只有22%,他也还有几个点的净利润。
结果,沃尔玛用了三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高效率。
我们的商学院教了一堆错误的观念,包括我们这些投资者们,永远在问“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当然可以,骗用户呗!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就涨价,还有别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吗?
我现在投资,特不喜欢毛利率很高的。中国市场上什么东西都贵得离谱,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很贵。
三年前,我跟金山的一帮高管去美国。那时我们的CEO张宏江,是从美国回来的,原来微软的工程院院长。他一下飞机,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好市多,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后来同行的七八个人也去了,回来以后都很激动。
我感到很奇怪,猎豹移动的傅盛就给我举例,两个新秀丽牌子的大箱子,平时在国内大概卖9000多元人民币,Costco只要150美元,合900元人民币。
美国的房子、土地、人工什么的,都贵,但这两个箱子,价格只有国内的1/10。我们的人民拿着美国1/6、1/10的工资,“享受”着雾霾,却要付10倍的价钱,这是为什么?
我后来研究Costco发现,这个公司确实厉害。他们的信条是:所有的东西,定价只有1%~14%的毛利率。
任何东西的定价要超过14%的毛利率,就要经过CEO批准,还要再经过董事会批准,非常麻烦。我看了他们的财报,7%的平均毛利率,在美国做大型连锁零售,这是不挣钱的。所以他们通过会员费来盈利,要买东西的必须成为会员。
2000多万的会员,每人一年100美元。Costco的店面大概只有沃尔玛的1/4,每种东西只有两三个品牌,都超级好,也超级便宜。结果我们都成了Costco的会员。
所以我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吗?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
在低毛利的情况下,怎么高效率的工作才是厉害的地方。
小米刚开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我们的关键在于,把小米的整体运作成本控制在5%以内。前年是4.1%,去年是4.3%,不谦虚地讲,我们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们的哲学是: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我们的模式太复杂了,简单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首先是复杂,然后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沃尔玛跟Costco这些零售业给我的经验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来定价,高效率就是王道,没有高效率,这个公司会赔得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想,做电子商务为什么损失那么大,要烧那么多钱呢?小米也是电子商务,我们还赚钱。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企业的社会使命就是要赚钱提高效率。但是类似于亚马逊的神话,只有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来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不等于克扣员工。小米有7500人,5000人是服务部门,研发运作部门只有2500人,以我们今年预计750亿到800亿元的营业额来说,我觉得已经是天下无敌了,这需要什么样的运作效率呢?
所以,我们雇每一个人的时候,都需要精挑细选。
比如我们的虎哥,Hugo Barra,安卓的产品副总裁,谷歌的全球副总裁。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说服他到小米工作。其实到小米工作容易,因为小米目前形势比人强,难的是说服他离开硅谷来北京工作。
大家明白,虎哥在硅谷、在谷歌内部,都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他也知道风险,如果小米干砸了,他可能就不能当安卓这个副总裁了,现在安卓已经占了智能手机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他本人在硅谷也有巨大的影响力,加入小米时,所有的商业杂志都是整版的报道。
去年10月份他到北京,上个月在这工作满一年时,我跟他聊天,他还是觉得,这是个激动人心的事业。
这段时间,新浪的前总编辑陈彤也加入了小米。他离职的时候,火得一塌糊涂,而他加入小米的这件事,热度也相当于他离职消息的90%。
所以,我们在不惜代价地吸引各方顶级的人才。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效率的公司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尽量少雇人,对这些人却有一个要求:前两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使一个公司高速发展而不翻车。
最后整体总结,在创办小米之前,联想的东西就已经在我的DNA里了。做小米的时候,我真正学习的是这几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
我们像同仁堂一样做产品,货真价实,有信仰。每个东西都是我自己用过的好东西,如果做得不好,请大家原谅,因为我们也只干了三年,还需要时间。
这里爆个料,我们下一代产品还会进一大步。智能手机的竞争,是全球最激烈的竞争,这个难度是蛮高的。我们这个公司总被拿来跟苹果比,要我每一年都比苹果好。苹果6000亿美元的市值,假如我比苹果好,我应该值8000亿美元吧,所以我肯定不如苹果,就不要比了。
我们五年之内,不谈超过苹果。当你了解的越多,你敬畏的就越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市场份额不可能比苹果大。
第二点,向海底捞学用户服务,做超预期的口碑。今天的时间很短,就不展开讲了。
第三点,向沃尔玛、Costco这样的公司学运作效率。我们是电商,是实业的,涉及到实业,我觉得还是效率致胜。当然,提高效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柳传志先生讲的拧毛巾,我也很认同,不过我用的是另外一种,模式优化——把中间渠道、零售店全部干掉,少做事,用最聪明的人简化流程。
比如做手机,其实建立全国销售渠道、旗舰店这些都不需要,把产品做好,开个网站,等用户上门买,就是最好的模式。小米网,原来叫小米.com,后来国际化,又花了2000多万元建了MI.com,我觉得值。
小米用了大量的模式创新来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消费电子行业,从制造成本到零售成本,定倍率基本上是两到三倍,再加上渠道、零售店利润,客户买到东西的价格是制造成本的两到三倍。
为什么传统手机那么贵?或者说,为什么传统的所有服务都那么贵?效率不够。中国的电商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增长率,主要是我们的传统商业落后。Costco也全是实体连锁店,但是高效率。京东的财报显示,京东自己就花了营业额的10%,如果Costco只要7%,你觉得Costco会受京东影响吗?我觉得有影响问题也不大。
所以关键是怎么提高效率,电商的核心是效率。这个模式有先进性、优越性,但如果不管理好成本,就很难挣到钱。
这就是我参考过的几家公司。
互联网“七字诀”外的真经:群众路线
最后,我讲讲互联网思维。
我谈过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但今天不谈这个。互联网思维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群众路线,就是“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互联网开源社区的模式。互联网有最低的组织成本,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
小米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
我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好手机,用户有好的意见,我马上就能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模式:建立小米社区,每天有300万人访问,提各种建议。吸纳建议后,我们一个星期出一个操作系统新版。这其实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尤其要考虑出错了怎么办,可靠性要求很高。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不知韩寒还是王洛丹提到,很多粉丝给他们打电话的烦恼,问能不能做个只接通讯录电话的功能?后来小米就有了这个功能。再如,有一位领导跟我说他的电话要24小时开机,晚上12点一打就睡不好觉。后来,我们就设置了VIP电话,只有VIP能24小时都打得通。
像这样的功能都是人民群众发明的,因为我们不在那个场景里,想不到。实际上,小米手机发起了一场群众运动。
在这点上,其实我们跟iOS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我们是“易上手”,看起来跟iOS一样简单,但是“难精通”,功能非常多,集大成。甚至在设计时,我们有句名言叫“让用户有发现的乐趣”。
“我对互联网思维最深的理解,除了七字诀以外,就是群众路线,即开源社区。互联网是一种思想,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指导思想。如果能把这个模式想透,应用到任何业务里,那个业务都会与众不同。
今天来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做小米的四点思考。小米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今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感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的是我们赶上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爆发的时间点,所以才会有“飞猪理论”。
但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小米才刚刚开始。我想把我们按这种哲学做出来的中国产品,带到全世界,让全球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来自中国的科技创新乐趣。
我相信未来十年,小米会像70、80年代的索尼带动整个日本的工业一样,像90年代、21世纪三星带动了韩国的工业一样,带动中国的工业。
小米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国民品牌,小米的梦想,终将成为中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作者:雷军;来源:观察者网等
◇转载来源: VC/PE/MA金融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美食, 餐厅餐饮, 团购,生活,优惠券-大众点评网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错误信息:
currentDate: 08:28:17
userIp:180.112.31.33, 10.72.40.8
userAgent: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 dianp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 。包子堂:小米电视为什么卖不过小米手机?
2014年,中国主流电视厂商创造了总量为3110万的智能电视用户总量。其中,海信以800万位居榜首,TCL、创维分列2、3位。而作为“侵入者”的小米电视,却是区区30万的销量。与风头上小米手机相比,显得十分落寞。为什么同为小米模式孵出的手机与电视差别那么大?来听听包子堂社区里的人怎么说。
文/包子堂&|&来源:包子堂在线学习社区
据说小米电视卖得不好,雷军总是想不通,想自己明明做得挺好的啊,走小米手机的路线,怎么卖得就没有手机好呢?
最后,请教一著名经济学家,人淡淡的说:你觉得玩小米手机的人有客厅吗?
客厅经济和掌上经济的运行方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痛点不同。
1.&客厅消费不是个体消费,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消费主导。不是手机用户有没有客厅,而是有客厅也不是你一人说了算的。
2.&小米电视销售不好,其实整个行业今年都不好。
3.电视在目前广电无耻垄断和宽带虚宽的环境下,仍然是一个显示器而已,老牌产品几乎无显著痛点,小米的优势没有机会充分彰显,大不了旧电视配个盒子。所以为发烧而生就没意义了。
4.小米电视需要针对用户生活方式去营销和重新梳理需求,进而实现对传统电视产业的颠覆。
5.电视消费的替换周期不同于手机(更长),在性能过剩的情形下,没有迫切需求是没有替换欲望的,有时低价会触发新购欲望的,但小米不够低。
6.电视行业内都在智能电视化、内容化和连接会员化,小米未形成社区优势。
7.所有电视厂商都面临盒子的竞争,这正是直接压制电视更换欲望的解决方案。
小米手机背后有一群铁杆粉丝,他们叫发烧友,小米电视机背后没有这群铁杆粉丝,小米的存在价值是这群铁杆粉丝。换言之,是铁杆粉丝成就了小米,小米应该继续为这一群铁杆粉丝做贡献。小米应该伴随着这一群铁杆粉丝一起成长,随着铁杆粉丝的人群壮大,他们也会产生多元化取向。顺着铁杆粉丝人群的多样化进行分群,然后才能开始跨界推送产品。如果铁杆粉丝人群,对电视机没有兴趣,那就不应该生产电视机。如果硬推电视机,那你等于是在消耗你的社区资源,在透支你自己的资产。为了救活电视机,不得不推小米盒子,那你就动了别人的奶酪,挑起了战争,实为一错再错。
德鲁克先生有个问题:谁是你的客户?小米在卖手机和卖电视时找与客户的连接时,也许只有在卖手机时才真正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小米手机的真正用户。但跨界营销时却轻视了这个问题,其实小米电视的客户群和手机的不是一种,它想当然地等同了他们。所以感觉对我们的教训是:无论做什么产品,每每准备与客户建立关系前,都要认真地重新问自己这个问题:
究竟谁是你的客户。先生,不知这样理解方向对吗?
米兔(小米吉祥物,玩偶)的成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米兔是粉丝的需求。
先生联想的速度神速。米兔就是成功的KYC的结果。(KYC:Know&your&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户,这个词是银行业多用到的。我以前是银行业的。职业术语就脱口而出了)
在IT圈里,常常认为电视、电脑、手机这三块屏的具有一致性的关系。由此,很多企业要打通三块屏。海尔就曾经从电视到电脑到手机,结果大家都看得到。其实,应该分析的是,三块屏背后的人是不是一个人。看来,认为是一个人的分析是有些想当然了。因为,三块屏背后的人分化了,消费场景不同了。
内容有删减,本文为包子堂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包子堂(ID:CHOclub)。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小米电视为什么卖不过小米手机?
Managershare:粉丝需求也不是一刀切的。
2014年,中国主流电视厂商创造了总量为3110万的智能电视用户总量。其中,海信以800万位居榜首,TCL、创维分列2、3位。而作为“侵入者”的小米电视,却是区区30万的销量。与风头上小米手机相比,显得十分落寞。为什么同为小米模式孵出的手机与电视差别那么大?来听听包子堂社区里的人怎么说。
据说小米电视卖得不好,雷军总是想不通,想自己明明做得挺好的啊,走小米手机的路线,怎么卖得就没有手机好呢?
最后, 请教一著名经济学家,人淡淡的说:你觉得玩小米手机的人有客厅吗?
客厅经济和掌上经济的运行方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痛点不同。
1.客厅消费不是个体消费,是家庭主要成员的消费主导。不是手机用户有没有客厅,而是有客厅也不是你一人说了算的。
2.小米电视销售不好,其实整个行业今年都不好。
3.电视在目前广电无耻垄断和宽带虚宽的环境下,仍然是一个显示器而已,老牌产品几乎无显著痛点,小米的优势没有机会充分彰显,大不了旧电视配个盒子。所以为发烧而生就没意义了。
4.小米电视需要针对用户生活方式去营销和重新梳理需求,进而实现对传统电视产业的颠覆。
5.电视消费的替换周期不同于手机(更长),在性能过剩的情形下,没有迫切需求是没有替换欲望的,有时低价会触发新购欲望的,但小米不够低。
6.电视行业内都在智能电视化、内容化和连接会员化,小米未形成社区优势。
7.所有电视厂商都面临盒子的竞争,这正是直接压制电视更换欲望的解决方案。
小米手机背后有一群铁杆粉丝,他们叫发烧友,小米电视机背后没有这群铁杆粉丝,小米的存在价值是这群铁杆粉丝。换言之,是铁杆粉丝成就了小米,小米应该继续为这一群铁杆粉丝做贡献。小米应该伴随着这一群铁杆粉丝一起成长,随着铁杆粉丝的人群壮大,他们也会产生多元化取向。顺着铁杆粉丝人群的多样化进行分群,然后才能开始跨界推送产品。如果铁杆粉丝人群,对电视机没有兴趣,那就不应该生产电视机。如果硬推电视机,那你等于是在消耗你的社区资源,在透支你自己的资产。为了救活电视机,不得不推小米盒子,那你就动了别人的奶酪,挑起了战争,实为一错再错。
德鲁克先生有个问题:谁是你的客户?小米在卖手机和卖电视时找与客户的连接时,也许只有在卖手机时才真正问了这个问题,找到了小米手机的真正用户。但跨界营销时却轻视了这个问题,其实小米电视的客户群和手机的不是一种,它想当然地等同了他们。所以感觉对我们的教训是:无论做什么产品,每每准备与客户建立关系前,都要认真地重新问自己这个问题:
究竟谁是你的客户。先生,不知这样理解方向对吗?
米兔(小米吉祥物,玩偶)的成功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米兔是粉丝的需求。
先生联想的速度神速。米兔就是成功的KYC的结果。(KYC:Know your customer了解你的客户,这个词是银行业多用到的。我以前是银行业的。职业术语就脱口而出了)
在IT圈里,常常认为电视、电脑、手机这三块屏的具有一致性的关系。由此,很多企业要打通三块屏。海尔就曾经从电视到电脑到手机,结果大家都看得到。其实,应该分析的是,三块屏背后的人是不是一个人。看来,认为是一个人的分析是有些想当然了。因为,三块屏背后的人分化了,消费场景不同了。
内容有删减,本文为包子堂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包子堂(ID:CHOclub)。
来源:包子堂在线学习社区
(请在微信搜索“经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iPhone应用“经理人分享”,与45万职业人一起,畅享一份阅读、思考、实践的快乐。)
作者:包子堂
文章来源:管理智慧
知识点: 消费习惯个体消费跨界营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载经理人分享APP,不买彩票,也赶超王思聪,迈向人生巅峰。
经理人分享:新锐商业社交团队用品位和智商打造的移动。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广告宣传片卖包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