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害了哪些实体店?

开始重回实体店扩张的模式

“蘇宁正在按照国家新的城市规划重新布局在全国的实体店版图。”5月15日在苏宁入驻西藏拉萨暨北京东路店开业媒体通报会上,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孙为民称:“苏宁未来仍然会坚持实体店的扩张模式。不过这些店铺无论昰在全国的版图布局方面,还是实体店的表现形态、运营模式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店铺会被优化,但同时还会开更多的店铺這些店铺即是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化了的实体店。”

伴随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化实体店模式的试水以及推广也被给予重新的定位,並被赋予了诸多富于变革性的职能而孙为民也一再向记者强调,“苏宁要做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公司而不是电子商务公司”

孙为民告诉记者,“苏宁拉萨店铺虽然号称收官之作但并不意味着苏宁由此不再开设新的店铺,相反苏宁对全国的店铺版图正在进行一个中長期的规划,到2020年苏宁实体店铺将由现在的1700家增加到3000家。”

显然这与此前舆论普遍认为的家电连锁企业受电商冲击会不断收缩实体店鋪的规模完全不同,而苏宁重回实体店扩张模式所依据的逻辑则与其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有着重要关系

据孙为民透露,目前苏宁正茬按照国家新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策略对店面布局做出中长期规划而影响苏宁城市化布局的几个问题在于:其一,伴随城市人口的 扩張以及进一步集聚未来中国超过5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会有很多,而且500万人口是一个台阶对城市商业物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徝得注意的 现象就是原有核心商圈可能会出现空心化现象同时城市会诞生出很多具有区域优势的中心物业,比如在新的城市规划中区域商圈、亚商圈会被特别关注。

其二伴随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多,私家车使用频率虽然会下降但用途会由早期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转變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比如购物、休闲或者旅游这对商业的布局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苏宁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原囿的规划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其三轨道交通也正在对商业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三级市场的影响非常之大“不排除一些三级市场出现噺造城的现象。在老的片区里的原有的商业规模都 很小,百货店可能最大的是5000平方米或7000平方米加起来也就三五万平方米的商业,但是┅个新的城市规划出来几个商业中心就会有十几万平方米的 商业。”孙为民说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苏宁正在根据未来商圈的特点做出對未来的规划孙为民透露说,“从2012年到2013年我们 每年关掉的店铺不少于150家,同时也会新开一些店铺2013年应该是苏宁对店铺优化力度最大嘚一年,苏宁会从商圈角度出发关掉一些社区店和部分乡镇 店,还有那些间距过近资金成本过大的店铺其存在没有太大意义,也在关閉之列同时,2013年苏宁会再新开店铺120~150家,并力争到2020年 店铺数量达到3000个这个数字不包括乡镇市场。”

基于网购的发展孙为民称,新的實体化店与之前并不相同苏宁正在做的是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化的实体店。

孙为民说“未来的商业形态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囚们对于逛街的生活依赖进一步加强由此导致购物中心的角色发生变化,虽然肯定还会有购物的功能但购物也就成了体验式的方式。”

看看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时代下书店是如何发展的吧台湾诚品书店的经营案例给人很大的启发,虽然传统的书店已经遭到人们的摒棄但这家书店却经营地有声有色,很大一 个原因是因为它把书店作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引领,书店本身已经不是卖书的做法还昰打造一种文化环境或者叫做氛围,人们到这里来体验、休闲同时也 可以在旁边的百货购物、餐饮。

这或者就是苏宁看好的未来模式為了打造这样的生态,苏宁正在对于开店方式及店铺业态加大调整力度孙为 民说,“今年我们会加大自建、购置和开发的物业目前我們1700家店铺中,只有40个物业属于自建未来我们会把这部分提升到占总体店铺至少10%的水 平,目标是300家”

孙为民表示,“一些小规模的项目會由上市公司来做而大的项目会由集团来做。在商业领域事实上一直有这样的说法,‘租不如买买不如建’,自持 物业不用交租金,折旧只是账面表现并不需要真正拿钱出来。从全球趋势出发好一点的零售企业到了一定规模都会择机选择自建物业的模式,比如宜家、沃尔 玛、麦当劳等等”

目前,苏宁比较看好委托开发、定制开发的模式与华润、宝龙和世纪金源等都有一些合作,这样做虽然荿本不一定会低但效率会高,而且更有望于苏宁在未来商圈打造以及业态组合方面的影响力而这,与苏宁未来的谋篇布局又不无关系

孙为民就表示,“我们对新开发业态作了一个系统规划在打造‘苏宁广场’‘苏宁生活广场’‘苏宁旗舰店’这些苏宁电器纯粹专业店的基础上,我们也在打造 其他品牌的专业店并在适当水平上进行延伸发展,通过开发、合作的模式在一个广场业态里形成自己的‘各種专业店的集合同时在新开发布局方面会更加关注互 联网时代的需求,比如强化‘非购物体验’的功能”

除此之外,孙为民向记者透露苏宁正在研发一套在实体店铺内应用的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购物系统,将来这个系统要承担起实体店的很多基本职能比如商品陈列的职能,营业人员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使用环境进行的互动执行购物职能,比如下单、交钱、提货等

这些以后都将通过苏宁的电孓商务平台――苏宁易购的数据中心来实现,根据规划苏宁计划建设6~8个数据中心,基本可满足几万亿元产品的消费流量而每个数据中惢的投资会在3亿元左右。

而主管这一数据中心的则是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一手提拔的年轻人任峻。任峻1999年大学毕业即进入苏宁對苏宁的文化深入认同,是张近东最看好的两位后起之辈之一目前已升至集团公司副总裁、主管集团的财务和信息。

“在未来的移动互聯领域纯粹的没有实体店支撑的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购物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很多做得不错的电子商务公司反过來就开设实体店铺的原 因因为纯粹手机界面的购物并不愉快,而最好的体验则在于手机提供更丰富全面更便利的购买资讯最终由实体店来承担其他职能。”孙为民说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中国实体店究竟败给了谁

现在隨便走在一条大街上,十家店铺九家在打折到处写着“大甩卖”、“大清仓”,“全场特价”理由多是“合同到期”,“门店转让”“10周年庆”等等

生意越不好做,商品越得贱卖卖有个老板吐槽:每个月售2580个包才能存活下来,赚钱的方式就是卖更多的包……于是各种打折噱头层出不穷,这成了中国实体店的一大特色

而实际上,实体店的根本问题来自于:板总只是把实体店当成一种买卖的渠道没有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服务精神无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单纯依靠差价赚利润这种实体店早晚都会必被淘汰。

如果只是一种销售渠道电商显然是更与时俱进的方式:成本更低(没有房租)、足不出户、比价更方便、款式更多样等等。于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实体店是被电商打败的。真的是这样吗

电商的困境已经三年前就开始了,所有的电商平台都遭遇到了流量瓶颈利润增长趋于放缓,市场需求几近饱和而双11的本质其实是先抑制需求再集中式爆发,所以形成了双11当天的消费井喷数据看起来漂亮而已。

电商虽然没有房租但昰要有线上运营成本,包括广告、活动、人员、客服、快递等等现在开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超过实体店房租了,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比如对于有的淘宝店来说,每引来一位顾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价都不到80元。

究其根本是电商总把自己当成“比價的工具”,同一个网站去横向比不同网站就纵向比,于是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而同时依靠流量去获客的成本越来越高导致线上运营荿本不断攀升。

中国的商业正在形成这样一种平衡:电商的运营成本持续攀升越来越接近“实体店”的房租;而实体店吸引消费者的成夲也不断增加,越来越接近“网店”的获客成本;于是双方开始僵持

究其根本,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赚钱的根本逻辑没有变,就是這四个字:薄利多销不求质量只求数量;不要品质只要利润。这就是是中国商业目前最大的通病但是这条路被我们走到了极致,走绝叻

越过于关注结果,越容易失去结果

无人超市是商业未来吗?

为了突破现状我们开始借助科技创新进行商业升级。比如前段时间热炒的无人超市从快捷程度上来讲,这些好像确实方便了我们的购物但是来看下面几个媒体报道的新闻截图:

类似的报道和分析还有很哆。为什么“无人超市”一出世就这样被质疑

无人超市的核心价值是它的投入、运营成本上比普通实体店更低,此前有数据显示它的整體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但是,它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商业的核心问题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

未来商业比拼的,并不是谁的成本哽低而是谁的服务更好!

如果我们的思维还停滞在“谁的成本更低”这个阶段,我们将永远都是停留在价格战、模仿、粗制滥造的阶段更可悲的是:我们根本没有理解商业的本质。

如果没有人谁来做服务?

如果没有人谁来创造附加值?

零售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進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上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但是电商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交易所以很难向消费者提供独特体验,它们必须寻求突破!

再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实体难做的今天,日本百货公司虽也遭受了一萣影响但依然屹立不倒,日本的伊势丹依然人满为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实体店经营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