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维斯康蒂 红葡萄电影合集百度云

分三步。&br&&br&第一步,&br&当然是看片。&br&如果没有一定的阅片量的话,直接看动辄600页以上的大部头影史书籍,效果并不好。&br&&br&我推荐一下看片的顺序吧。按这个顺序,循序渐进,更易于接受。这样看,比按年份来看,条理更清。电影美学史,就是传统与反传统,主流与独立之间的“斗争”。按这个脉络,观看电影的顺序可以大概分成这么几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要跳过):&br&&br&&b&1.最近的好莱坞大片。&/b&&br&其实哪几部都无所谓,体会一下目前主流电影是什么样的。这些电影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电影史的学习,要逐渐反思这些主流电影的局限。&br&&br&&b&2.《卡萨布兰卡》&/b&&br&&b&及“经典好莱坞”类型片若干部。&/b&&br&有类型片大师霍克斯卡普拉等人作品可供参考。&br&《卡萨布兰卡》为什么要细看,AFI把它选为美国影史百年top1,因为他集合了好莱坞最高明最赚钱的电影技法:古典式线性叙事(考虑到要尽量多的观众看懂),明星制(还有比褒曼和鲍嘉更大牌的明星吗),连贯剪辑系统(如此对电影空间和时间的把握真是屡试不爽),等等。你会发现现如今的好莱坞主流片跳不出这些窠臼。&br&&br&&b&3.《教父》&/b&&br&&b&及新好莱坞导演群的作品(科波拉、卢卡斯、斯科塞斯、帕尔马等)。&/b&&br&叫“新好莱坞”,是因为他们在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启发下,在继承好莱坞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对传统的颠覆。《教父》剧本起承转合是传统的,但拍摄技法有许多颠覆性。开场,戈登威利斯对马龙白兰度的低调打光是一种颠覆,科波拉拍教父的对话时弃用正反打而使用一个超长的推拉镜头是一种颠覆,你去看吧,《教父3》就没有这种锐气了。&br&&br&&b&4.《公民凯恩》&br&及威尔斯所代表的好莱坞导演中的革新派。&/b&&br&威尔斯因为太过前卫而被好莱坞“流放”到欧洲拍片。40年代就给大家看几个叙事点同时在一个画框并行的深焦镜头,复杂的闪回和多层次的叙事结构,真是霸气外漏。和威尔斯一样激进的有一群拍B级片黑色电影的导演,《漩涡之外》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摄影风格都反传统,《成功的滋味》走上纽约街头用街灯的光线拍摄,《枪疯》拍出了最好的车内跟拍镜头。等等。&br&与威尔斯这种“外漏型”相对的,就是福特、希区柯克这些为了不失去片厂资源而把才华和创新内敛的导演。要能从他们的片厂大制作中看出他们融于无形的创新。&br&&br&&b&5.《影子》&br&及以卡萨维茨、塞缪尔·富勒为先驱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群。&/b&&br&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独立电影,纽约帮从伍迪艾伦到斯派克李,还有一大批像雷福德、格斯范桑特、贾木许、托德海因斯、昆汀塔伦蒂诺、索德伯格等等从独立渐渐融入主流的导演。注重体会影像的多样性,最好拿他们的早期原创性最佳的电影来看。&br&&br&美国到此为止,已经最简单快速的了解了美国影史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没包括默片)。其他国家的影史也可以这么梳理,&b&从最主流的开始,一直看到最先锋最“边缘”的电影。&/b&&br&&br&我再用日本举例:&br&很多人说起日本电影,首先想到的是爱情动作片和动画片。日本80.90年代电影尺度的进一步开放就是爱情动作片产业带动的,而爱情动作片的前身是日本特有的桃色片。&br&接下来熟悉一下日本电影的传统。日本电影的庶民剧传统从小津安二郎到成濑巳喜男一直到山田洋次传承下来,沟口健二的舞台风格同样对日本电影影响深远,黑泽明深作欣二小林正树等人的武士片是日本特有的类型片,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奥特曼打怪兽式的片厂特摄片。而黑泽明是融合西方电影与日本电影为一体,化用西方电影形式最成功的第一代导演。以上所说的导演都可称为日本电影的传统大师导演。&br&有传统就有叛逆,因为日本60年代制片厂不景气,许多年轻导演用试验性的小投资进行拍摄,这股潮流呼应世界范围的新电影运动,被称为日本新浪潮。而日本同样也有拍片速度快成本低的邪典B级片导演,三池崇史黑泽清等等。&br&这样,日本影史也可以像刚才提到的美国影史的那几个阶段一样,按此顺序来观看。&br&&br&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颇具艺术气息的欧洲电影。看不看得下去这些电影决定了你的影史认识的高度。&br&&br&&b&6.《偷自行车的人》&br&及所代表的的各种电影美学流派。&/b&&br&意大利战前电影和好莱坞一样讲究摄影棚拍摄与布景的豪华。以《偷》为代表的战后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一股清新之风,为后世提供了使用非职业演员,实景的半即兴拍摄的范例。&br&这个阶段就要广泛接触默片了。美国格里菲斯《党同伐异》和喜剧默片《城市之光》、德国表现主义《诺斯费拉图》、苏联蒙太奇学派《战舰波将金号》、法国印象主义《铁路的白蔷薇》和超现实主义《一条安达鲁狗》。每一部都代表着一个美学流派。而这些美学流派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影响深远。不妨回想一下,美国黑色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拍摄手法之间的联系。&br&这一阶段,要能坐的住看完整一部默片,不然还谈什么学习影史啊?&br&&br&&b&7.《游览意大利》&br&及其代表的具有自我意识的艺术电影。&/b&&br&这个阶段是大师频出的阶段。欧洲大师们用现代性的观点,用高度自省的精神,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拍摄了许多能超越时间的分析型心理电影。只一国意大利就有维斯康蒂、罗西里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等电影大师,可谓艺术电影最繁荣的创作时代。他们独特的美学风格自成一体,在国际上影响广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研究这些导演的作品,简直就是在研究美学史、艺术史啊!&br&&br&&b&8.《死囚越狱》&br&及其代表的“超验风格”的布列松电影。&/b&&br&保罗施拉德提出,小津拍摄的家庭到办公室的日常生活和布列松拍摄的监狱生活,看似稀松平常,但它们有统一的几点:日常、疏离和静观。布列松的作品应证了那句话:“宗教和艺术是两条平行线,他们只在无限远处,在上帝那里汇合。”上一阶段和这一阶段,都要求你开始做精神事物的信徒,看这些片,是一种苦行,一种精神的受洗。&br&而和小津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采用某些手段不同,布列松是自觉得限制材料和手段,摒弃明星制与表演,达到个人风格的高度统一。这些都可以从布列松的《电影书写札记》看出端倪。布列松是影史上少有甚至唯一的把事先形成的观念完美得融入自己电影的导演。所以塔可夫斯基盛赞他说:“如果布列松在世界影坛位居第一,其他所有导演只能位居第7.8位。”&br&这个阶段可以有意识的了解一下电影理论了,甚至戏剧理论(布莱希特什么的)。&br&&br&&b&9.《筋疲力尽》&br&及法国新浪潮导演群的作品。&/b&&br&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新”在电影的个人表达,随即各国的新电影运动与之交相呼应。新浪潮是因为一群导演有共同的目标,合力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所以他们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说起新浪潮不得不说说戈达尔。“电影史分为戈达尔之前和戈达尔之后”特吕弗语。“除了戈达尔,我看不出新浪潮有什么新的”布努埃尔语。戈达尔处女作《筋疲力尽》虽然各种越轴跳切,撕毁一切教条,但他想做的远不止这些。在《随心所欲》中,戈达尔才真正达到了他的极致,将传统技法和音画分离带入到一个新的层面。随后戈达尔更是“走火入魔”,他不在乎自己的电影有没有观众,他只在乎自己是否还在探索。看戈达尔后期作品,为下一阶段看实验影片做铺垫。&br&除了法国手册派和以现代叙事见长的法国新小说左岸作家派,还有此后涌现的德国新电影四杰、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以及刚才提到的美国新好莱坞,甚至香港新浪潮,有你好看的了。&br&&br&&b&10.实验电影&/b&&br&你欣赏它们也罢,不屑一顾也罢,实验电影都是电影史的一部分。只不过以前导演为了拍商业片而实验,而到了安迪沃霍和迈克尔斯诺那里,他们完全否定了以往的“电影”。他们拍出的影像给电影人提供了新的思路。&br&&br&&b&11.民族电影&/b&&br&1960年的新浪潮不仅波及传统电影强国,更让以前用欧美视角审视影史的人们开始正视第三世界的民族电影。推荐几部代表作吧:中国《小城之春》韩国《下女》印度《大地之歌》非洲《开罗车站》《土狼之旅》等等。一点提醒: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在上个世纪都经历战火,经济发展程度低下,对电影的保存工作做得非常失败,现如今修复的版本画质大多不太理想。能看的下去的着实不多。&br&&br&呼~我这个大尾巴狼终于装完了。&br&&br&第二步,&br&看完这些电影,再去看那些《闪回电影简史》之类的书(这样的书我都是电子版,几天翻完就扔了),花几天时间把你所有看过的电影串联起来,把记忆中的影像碎片梳理成体系。看影史书籍时,因为很多电影都有第一印象,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因为影史的作者给你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些电影的视角。&br&&br&第三步,&br&看完一两本影史,重看经典,再找些自己感兴趣但还没涉猎的电影。再看这些电影时,你就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曾经那些影史书籍中告知你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就不说要求自己“重估一切价值”了,至少要从导演的得失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不可“尽信书”,从而建立健全的影史观和电影审美。如果英文好,还可以查阅一些文献资料。推荐一个网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ip.berkeley.edu/cinefile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mip.berkeley.edu/cinefi&/span&&span class=&invisible&&le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再推荐几个纪录片:&br&美国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14015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电影之旅 (豆瓣)&/a&&br&意大利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18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的意大利之旅 (豆瓣)&/a&&br&日本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140159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日本电影百年 (豆瓣)&/a&&br&欧洲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19514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欧洲电影史 (豆瓣)&/a&(涉及影片年代较早)&br&世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67933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影史话 (豆瓣)&/a&(观点激进,吹捧好莱坞的不推荐看)&br&世影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vie.douban.com/subject/143972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影史-1A 所有的历史 (豆瓣)&/a&(阅黑白片一千以下的不推荐看)&br&&br&&br&当然以上所说的只包括电影美学史。至于电影技术史、电影经济史、电影社会史,每个都是太大的话题。但有了电影美学史的基础,影史初窥门径了,只要有充足的资料,其他方面的研究就不难进行了。:-D
分三步。 第一步, 当然是看片。 如果没有一定的阅片量的话,直接看动辄600页以上的大部头影史书籍,效果并不好。 我推荐一下看片的顺序吧。按这个顺序,循序渐进,更易于接受。这样看,比按年份来看,条理更清。电影美学史,就是传统与反传统,主流与独立…
【更新】&br&今天看到新闻了,非常心疼,去百度上搜哥哥的名字,想看下相关讯息,没想到在首页看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回答。点进来没打几行字眼泪就掉下来了,毕竟是我们正直的哥哥啊!我们骄傲的哥哥啊!希望哥哥身体健康,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温柔待你,希望哥哥可以幸福啊!&br&&br&【6.3更新】&br&等了一个月,百想视帝!刘演员这下有两块免死金牌了大发!!所以,自己来自己的回答里还个愿吧!!然后上一张今晚最喜欢的照片(BTW抱着宋仲基看着宋慧乔是怎么回事!哈哈哈哈哈)&br&&br&继续加油啦!!wuli亚仁!!fighting!!!&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dce9ddd53dba5d4cd2c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5dce9ddd53dba5d4cd2c_r.jpg&&&/figure&&br&&br&【【【【【首先多图预警】】】】】&br&&br&答主知乎的第一个回答,献给wuil刘亚仁 &br&&br&关于这个回答的总起句是:&br&&br&&u&亚仁是典型的祖师爷赏饭吃,天生的演员,身上每个毛孔都能演戏那种,属于演什么是什么的。他能把每个角色都演成他,而又都不是他。&/u&&br&&br&答主在韩剧韩综里浸淫也有七八年了,当初去看刘亚仁的《张玉贞,为爱而生》还是因为喜欢金泰熙,看过刘亚仁在里面演的肃宗之后,就分分钟秒秒钟爱上他,于是后面又看了他的《密会》,最近又补了他的两部电影《思悼》和《老手》,完全彻底的被他圈饭了!&br&&br&因为是探讨演技的,所以回答里会尽量用jpg来说话,用作品来说话,于是再次多图预警。刘亚仁的外形相比目前忠武路的其他小生,真的算是最占优势的了,起码比起钟基偶吧,亚仁的戏路显然更宽。亚仁呢,我个人觉得实在不太属于第一眼帅哥的类型,但确是越看越好看的那种,文艺范儿里带着些痞里痞气,好像小时候邻居家的熊孩子。&br&&br&&ul&&li&&b&&u&13年电视剧作品《张玉贞》&/u&&/b&&br&&/li&&/ul&刘亚仁饰演朝鲜第19代王肃宗(《思悼》里刘亚仁演的思悼世子就是肃宗的孙子,真是爷孙都让他给演了),这部剧的定位一直是爱情剧,当年收视不算太理想吧,同期一直在二三名的位置徘徊,当然这和电视剧剧本的设定也有蛮大关系(张玉贞算是公认的朝鲜三大妖妃,类似妲己褒姒这种红颜祸水的类型,然而这部剧里编剧把张玉贞美化了,部分剧情也难免有篡改历史之嫌,所以泡菜国的收视可想而知)。不过,虽然收视差强人意,但是wuli亚仁的演技却是一直在线的。&br&&br&演爱情片其实不算是什么难事,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演员,都选择从爱情片演起。基本上,只要颜值有保障,中途让你哭让你笑使劲儿虐你的,都能成为经典。但有时候,如果真要说难,那也确实很难,像是对戏的男女主有没有cp感,也算是对演技的一大挑战。&br&&br&《张玉贞》里金泰熙和刘亚仁的搭配,一点没有违和感(大概也是因为这部剧,行内发现了他在姐弟恋上的潜力?《密会》和今年上的《请点赞》都是清一色的姐弟恋啊)这里插一张很喜欢的剧照,如果有喜欢纯爱忽略史实的朋友其实还是可以去看一下这部戏的,亚仁13年的表演也绝对能带给你苏上天际的感觉哈哈哈哈&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4add14eaaec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4add14eaaecb_r.jpg&&&/figure&&br&妈的题外话扯太远了,好了好了马上进入正题,张玉贞里他只需要演一个为爱痴情的王,所以不算很有挑战性,就挑几个镜头说一下吧。&br&&br&先说两人的宫廷再度重逢,在第七集里,一直以为自己和张玉贞是偶遇的肃宗,在大王大妃的刻意安排下,在宫廷中再次见到了张玉贞,原本对张玉贞颇有好感的他难免质疑先时与张玉贞之间的种种巧合(原因是王大多数是多疑的)。在这里,从张玉贞进门,再到张玉贞坐定,大王大妃离开,肃宗对张玉贞质疑的整个过程中,刘亚仁面部表情的变化细致入微。&br&&br&首先是看到肃宗在门打开后看到张玉贞时的惊讶和疑惑,仿佛在说“怎么是你?”,这里有瞳孔微微放大的变化,或许是因为王的喜怒不形于色,所以这个&b&惊讶&/b&并不太明显&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edc_b.jpg&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edc_r.jpg&&&/figure&但是接着,大概是一瞬间明白二人之前的结缘并非巧合,亚仁慢慢低头了,目光下移,有些&b&失落&/b&,嘴巴张开,同时还有一个落肩的动作&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ab640a7c6ad12fbb2fd46e872be1840_b.jpg& data-rawwidth=&964&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ab640a7c6ad12fbb2fd46e872be1840_r.jpg&&&/figure&但是再过一秒,情感上的调整马上完成,仿佛一下子回到一个坚不可摧的王,眉头有一点点皱,仿佛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是准备要开始质疑张玉贞&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f800ac25e765de175b83f9f_b.jpg& data-rawwidth=&961&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f800ac25e765de175b83f9f_r.jpg&&&/figure&然后高潮来了,下面一句台词的时间里,刘亚仁完成了对张玉贞刻意接近她的&b&伤心&/b&,和大概觉得自己先前非常傻竟然认为两个人是单纯偶遇的&b&自嘲&/b&,以及最终作为王质疑张玉贞来意的&b&冷漠&/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2f7f0aadc_b.jp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14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2f7f0aadc_r.jpg&&&/figure&这一句变化太多太快,答主截了好长时间啊(截完这一个想到后面还有无数要截,瞬间不想写了……冷漠)如果后面有时间就再回来补截镜头吧,先把作品讲完&br&&br&&ul&&li&&b&&u&14年电视剧作品《密会》&/u&&/b&&br&&/li&&/ul&《张玉贞》是近几年的作品,但是各方面可评性都不太高,ost倒是还不错。也许是因为张玉贞里的姐弟恋,业内感受到了亚仁在这方面的优势?所以14年一部彻彻底底的师生恋《密会》,算是打开了亚仁演技的新大门吧!之前搭戏的金泰熙,起码还是80年的,比86年生的亚仁大不了几岁,而《密会》里搭档的金喜爱前辈,67年生人,就完完全全的是师生姐弟挑战了。不过,这将近20岁的差距,也完完全全让两位消化了,师生恋仍然cp感满满。&br&&br&剧照一出,就已经是满屏幕的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亚仁的气质感,柔弱时好像小猫小狗一样让人疼,但是一旦生气起来又好像天底下唯我独尊,来回切换毫无压力。&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29df18ad06ccc92ae01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29df18ad06ccc92ae01_r.jpg&&&/figure&&br&看《密会》的时候你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刘亚仁应该是真的爱上了金喜爱老师吧?因为你完全感受不到他是在演戏。《密会》里刘亚仁演的李善哉,有些单纯,有些懵,完完全全的天才小傻子形象(这特么是什么形容……你们懂就好),他对这部戏的把控可以说细致到每一分每一秒,我一直觉得这部戏算是亚仁演技的分水岭,相比《张玉贞》真的成熟太多。&br&&br&第三集里,金喜爱饰演的吴惠媛室长和老公一起去李善哉家看望他,吴惠媛的脚被老鼠贴板粘到,然后李善哉去找豆油打好肥皂就要直接给吴惠媛洗脚,期间李善哉的朋友过来,李善哉赶紧跑到门口把朋友赶走,这里在门口很轻声的喊了一声“快走”。&br&&br&看到朋友走后,他先是关上门喘了两口气,仿佛如释重负,然后低头又看到吴惠媛放在门口的高跟鞋,于是先是把手在裤子上来回擦了擦,擦干净了,才蹲下去把原本吴惠媛随意乱放的高跟鞋摆整齐,不过想了想,又把高跟鞋再拎起来,转了各方向,摆放成正对着出门方便穿鞋的位置。&br&&br&一切做好之后,再去看吴惠媛,老师就问,说你怎么这么紧张,这里刘亚仁的回答整个都是发抖的,能感受出一种从内向外溢出的紧张,以至于声音都是颤抖的,简直太真实!整个镜头里刘亚仁对李善哉面对吴慧媛时的那种手足无措和视若珍宝的感觉处理得相当让人惊叹。&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ee62a56a0b85ac2fae44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17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ee62a56a0b85ac2fae44_r.jpg&&&/figure&&br&然后在第四集一开头,收到吴慧媛寄来的书,受到鼓励决定重新回来弹钢琴,所以来见吴慧媛时,情难自已的吻了老师,被老师叫到家中去。然后独自等待了很久,老师一推门回来,刘亚仁立马站了起来,此时的面部表情是有些高兴的。&br&&br&但是紧接着,老师装作断片儿想要假装自己醉酒不记得刚才的吻,于是问了一句“你怎么在这儿,还没走吗”,刘亚仁这时候皱眉了,眼神里仿佛在说“我们接吻的事,这么一会儿你就不记得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dbf2bd5a9ca1e180aab37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dbf2bd5a9ca1e180aab37_r.jpg&&&/figure&接着老师继续装作失忆,说“我不可能这个时候把你叫到家里来的”,于是刘亚仁的不解继续放大,这里有两次欲言又止,嘴巴张开,喉咙滚动,很到位。&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3fc6cff11e487a11eccf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3fc6cff11e487a11eccf_r.jpg&&&/figure&在老师说自己是易醉体质,也是瞬间清醒体质,并最终提出要帮他叫出租车送他走的时候,刘亚仁的神色很黯然了,似乎有些失望,然后最终拒绝了老师的提议,并且长吸了一口气。&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630daad760e12c8ecc2bd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630daad760e12c8ecc2bd_r.jpg&&&/figure&这一整段,刘亚仁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心里变化你却看的再明白不过,演技如何已经实在不用多言。紧接着,后面的告白也是很有意思的,刘亚仁表示自己“很对不起姜教授(吴慧媛的老公)”,说自己“并不是喜欢别人的女人的人”,然后被老师打了一巴掌,告诉他“什么别人的女人,是老师”。&br&&br&鉴于片中可以细细揣摩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在此也不再做过多截图说明啦!《密会》这部剧呢,在细节上下足了工夫,一点也不哗众取宠,剧本也做得很扎实,从一开始就不是奔着大火大热的目标去的,而是要献给能看懂的人。师生恋本身有点禁忌,但是在金喜爱老师和刘亚仁的演绎下,反而显得非常自然和神圣,这大概也是足以证明演技的绝佳之处。&br&&br&影片中有大段大段的钢琴演奏画面,透过屏幕你完全感受不到刘亚仁其实是一个不太会弹琴的人,在采访的时候他也有回答过对于钢琴水平的问题:“本身真的不太会弹,《密会》里弹钢琴的动作是表演技巧,他是用演戏来表达天才钢琴手,就像不会唱歌的演员表演歌手一样,虽然看起来也很会唱,但实际的歌唱水平不是那样。所以演员的表演要学会用身体配合动作来让观众去相信那个角色。”&br&&br&另外,既然这里提到了钢琴配乐,也分享一下网易云音乐的《密会》ost吧,我觉得电视剧制作的钢琴配乐版本质量太高,首推不是管弦乐队伴奏而是钢琴伴奏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album%3Fid%3D29670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云音乐 听见好时光&/a&&br&&br&&ul&&li&&b&&u&15年问鼎青龙影帝作品《思悼》&/u&&/b&&br&&/li&&/ul&好了,终于到了可以谈论《思悼》的时间!!这部电影我几乎是哭着看完的,哭掉了半包抽纸,好看的要命,却因为拍的太真实太伤心以至于不敢再看第二遍。看过《密会》后,你再来看《思悼》,你会完全诧异于,在这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刘亚仁演技的瞬间飞升。和饰演英祖的宋康昊,也就是韩国忠武路扛把子同台飙戏,也分毫不输气场,实在难得。&br&&br&(哦,不过答主这里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其实13和14年刘亚仁应该是在同时进行《密会》和《老手》的拍摄,这两个极端个性的人都没给他演出精神分裂来,也是厉害厉害啊)&br&&br&这部电影的剧本太好,思悼世子这个角色表演空间也很充分,所以亚仁在宋康昊前辈的刺激下又向新一轮高水平演技攀登了一番也显得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作为问鼎青龙影帝的作品,亚仁可以说终于证实了自己的实力,从忠武路四小生里突围出来,提前获得了入伍两年的免死金牌。&br&&br&可以说,大银幕上的亚仁,表演更有张力。首先从扮相上来说,刘亚仁一直蛮有帝王相的,英明的帝王也好,失意的世子也好,都很适合他。&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cca7eb61bfecdd9a3e09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cca7eb61bfecdd9a3e09_r.jpg&&&/figure&&br&在《思悼》里,刘亚仁演绎的这个患有忧郁症施虐症且精神失常的朝鲜世子,真实到让你想要去心疼他本人。刘亚仁所挑选的剧本角色个性都比较强,这可能和刘亚仁本身的性格与个人经历有关。&br&&br&和小他两岁的金秀贤相比,刘亚仁在被认可的这条路上走得确实比较波折。他03年出道,10年的《成均馆绯闻》虽然小火了一把,但是和同期的朴有天宋钟基相比,人气一直比较低迷,不过当然了,刘亚仁是主攻大银幕的,人气方面确实是他的短板。但怎么说呢,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走来虽然没有爆红过,但每一步都很稳,也鲜少踩雷。&br&&br&思悼世子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是因为英祖下令焚烧相关记载的缘故,对思悼世子的记录少之又少,这当中有权威性的就更少了。所以,这个人物本身给予了刘亚仁表演的充分空间和对塑造该角色足够的想象力。刘亚仁的表演中,思悼世子整个性格和情感的变化十分自然,无论是早期学习的压抑,代理执政时的为难,还是大王大妃逝世后他的迷茫无助,最终提刀想要弑父的爆发,以及在米柜中单凭面部表情所传达的各种情感,都把握得恰到火候。&br&&br&——————————————————&br&(4.18更新)&br&为了截图又收拾好心情开始看《思悼》了。&br&因为早上才刚重看了密会,这会儿又看思悼,突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点,觉得可以拿出来单独对比一下。我前面说过,刘亚仁是天生的演员,他可以把每一个角色都演成是他,而都不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表演中,他可以很好地融入角色,成为角色,但是每次表演,即便是寻常的喜怒哀乐,也都同他自己演过的角色和自己本身的行为并不一样。&br&&br&先拿&b&哭戏&/b&来说吧!&br&下面两张图,一张是刘亚仁在《密会》中和老师有争吵后哭戏的截图,一张是《思悼》里追忆起世孙出生时哭戏的截图。&br&&br&亚仁在《密会》里的这个哭(第八集22分左右),是在他的女神老师吴慧媛对他发火之后。此时的李善哉应该对老师莫名其妙的发火而感到很委屈,所以老师推门要走的时候,刘亚仁的嘴角已经开始向下撇了,但是仍然忍着不想在老师面前掉眼泪。接着门一关,刘亚仁马上低头捂脸,抹眼泪的小动作,在这里都显得非常小孩子气,因为李善哉这个角色设定是18岁,心智各方面都很稚嫩,这一哭确实非常符合人物设定,一瞬间就能把观众带入到这个角色当时的感受里。&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f9e35a6b750512eaed335eab2cfbe6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f9e35a6b750512eaed335eab2cfbe66_r.jpg&&&/figure&&br&反观《思悼》……oops,发现思悼里的这个米柜真是太黑了,死活看不出亚仁的脸,有心的朋友还是去看一下电影吧,大概在正片50分左右的地方(无奈)&br&&br&思悼世子在米柜中留意到臣子给他的扇子,正是当年世孙出生时他所画的那副青龙,看到扇上的画而流泪的他,应该是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大概从世孙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吧。眼泪在这里,是很无助的。同样是哭,但是给人的感受却全然不同,答主这里语言匮乏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一下,哭里带着后悔,但仿佛又已然认命了的感觉。&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a792d8cb96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a792d8cb964_r.jpg&&&/figure&&br&说完了哭,我们再来说一说&b&走路&/b&。我一向觉得,走路姿势是一件很难改变的事,因为这种个人习惯经年养成,极少能被注意到去做改变,但是刘亚仁却能。&br&&br&答主最先关注到刘亚仁的走路姿势还是在《密会》里,我不得不说《密会》里的李善哉真的被刘亚仁生生的演活了。&br&&br&第二集58分左右,刘亚仁有一个下楼梯的动作,他下楼时头是一直微低着向前探着,两只胳膊在身体两侧乱晃,而且下楼梯时还稍微有些外八,如果你关注到这个动作,我想它一定会带给你一种很熟悉的感觉。想象一下,对于在狭窄漆黑的小阁楼中长大的李善哉来说,每天在一不小心抬头就会磕到头的楼道里上下,低头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这个动作经年养成,或许已经成为了习惯,所以即便出了楼梯,李善哉仍然是习惯性低头的。&br&&br&刘亚仁所演绎的这个低头下楼的小动作,细致到会让你感到后怕,因为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论是由他自己揣摩出的,还是经由导演指点后才演绎的,都已经实在让人赞叹。&br&&br&包括跑步的姿势,因为答主实在不会做gif(哭泣),所以没办法很好的展现。《密会》中也经常出现刘亚仁跑步的镜头,有心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一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c0ce3e50dbcd51a5e804d1d462ce2e1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c0ce3e50dbcd51a5e804d1d462ce2e1_r.jpg&&&/figure&&br&然后是《思悼》里提刀去庆熙宫的那部分,这里的走路姿势却是霸气到骨子里的,完全不同于《密会》中你所看到的那个孩子气十足的刘亚仁。这张截图虽然不能动,虽然也看不太清wuli亚仁的面部表情,但是霸气决绝箭在弦上的感觉已经扑面而来了!这个霸气的走路姿势在《老手》里也有出现过,进公司后领着室长一行人插袋上扶手电梯那里。&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TD-exl-EygK1rRul92p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TD-exl-&/span&&span class=&invisible&&EygK1rRul92p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r&不过呢,思悼里最让我震撼的,其实还是刘亚仁的台词功底。从正片99分钟开始,英祖和世子有一段生死时空的对话,此时的世子已经……快死了,就是奄奄一息,所以这一段对话是后期配音完成的。刘亚仁在说“我不喜欢当王,也不喜欢权力”的时候,你可以完全的听出他这句话里的哭腔。后面世子在听完父亲的话后,闭着的眼睛里流出了一滴眼泪,落在扇子上(点开大图应该看得更清楚)。&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7cbabed2db9a236d87a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7cbabed2db9a236d87a6_r.jpg&&&/figure&&br&这部电影,剧本的好真的占了一半,从主角到配角也是各个演技爆棚。答主许多次泪目除了亚仁和康昊大叔外,还有许多是被演世孙的小演员所打动,当然最后苏志燮的扇舞也是很考验演技的,那十分钟里回放的每一个模仿他父亲的经典动作无疑是催泪高潮。&br&&br&《思悼》的格局很大,立意很高,感动之余是令人念念不忘的回响。影片最后苏志燮扮演的世子将自己的面容隐藏在扇面下,仿佛也是在告诉我们,帝王的真面目,永远无法教人揣摩透彻,而这段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早已化作青烟一缕的他们自己,才能得知了。&br&&br&另外!这部片的ost做得太棒了,催泪弹也有ost的功劳!网易云音乐有整张原声。说到这里想讲个小插曲,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把这个故事讲给了我妈妈,然后又放了片子末尾扇舞的配乐,我和我妈说,要给她听首很悲伤的歌。结果我放了大概五秒钟不到,我妈就说,这首歌不是悲伤,是孤独和寂寞。天啊,当时听到这句话,我感觉我妈简直神了!片尾的扇舞配乐,配上苏志燮的演技,说的不正是王的孤独吗??!!哎,看来我对音乐的执着,还是继承了我妈啊……【沉思】&br&&br&片子说到这儿吧,放一张这部片里最喜欢的镜头!&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528bfbeaf2c7c31f9a262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528bfbeaf2c7c31f9a262c_r.jpg&&&/figure&&br&其实可以揣摩的镜头在《老手》里也有很多,刘亚仁饰演的赵泰晤在车里吸毒后和室长讲话时颤抖的反应,给小女友打针时有些近乎变态帅气的咬针管的动作(妈呀这两个镜头里的动作真实到让我觉得后怕,实在是……不敢说下去,如果要让大家误会了就不好了哈哈哈哈)&br&&br&知乎上这位答主有专门对刘亚仁在《老手》里的演技做点评,因为不能转载,所以大家可以去点去看下:&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电影《老手》里刘亚仁演绎的角色和他的演技? - 李小白的回答&/a&&br&&br&总而言之,细节之处见演技,许多看似平常的镜头之下,都可能是演员揣摩许久才做成的浑然天成的表演。wuli亚仁真是棒棒der!不过拍《思悼》的时候,这个镜头真的是撞到了地上的小石子,后面拍完就被送去医院了,也是太拼命啊& &&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c618b683a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c618b683a_r.jpg&&&/figure&&br&&blockquote&&b&比起艺人,或许多年后的刘亚仁可以被称为艺术家。&br&&/b&&/blockquote&&br&有人对老手和思悼的演绎稍有质疑,认为亚仁对两个角色的处理还不够细腻(这两个角色确实存在共性,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不过相对而言,在80新生一代中,亚仁的演技也还是佼佼。而且答主以为《密会》和《思悼》这两部作品完全能当做刘亚仁演员的代表作。&br&&br&刘亚仁是为戏而生的,虽才而立之年,早早便拿下了青龙影帝,成为韩国电影三大奖中迄今为止80代唯二的男演员之一,但他未来要走的路也确实还很远,还很长。&br&&br&尽管采访里他说出演《思悼》“用光了他毕生的演技”,但是我相信疯魔有个性的他,一定会在退伍后的演艺之路上再攀高峰!一定要早点成为wuli忠武路的扛!把!子!比心!!&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7c0da3f43f5b53271dbd12d37549c3a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7c0da3f43f5b53271dbd12d37549c3a_r.jpg&&&/figure&
【更新】 今天看到新闻了,非常心疼,去百度上搜哥哥的名字,想看下相关讯息,没想到在首页看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回答。点进来没打几行字眼泪就掉下来了,毕竟是我们正直的哥哥啊!我们骄傲的哥哥啊!希望哥哥身体健康,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温柔待你,希…
·&br&谢邀。&br&我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吧:&br&&br&先说说『&b&蒙太奇&/b&』这个词,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br&&ul&&li&在法国,montage一词有几个意思,最早本是建筑术语——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li&组装、安装的意思,在美术里被引申为辑绘(就是一堆照片或者画拼贴到一起组成画面,比如这张照片&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5fdff884aeae7a_b.jpg& data-rawheight=&235& data-rawwidth=&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5fdff884aeae7a_r.jpg&&&/figure&),而后用在电影中表示剪辑; &br&&li&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制作者发现的『蒙太奇』理论是:把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可以产生出第三种含义;&i&(后面细说)&/i&&/li&&br&&li&在好莱坞电影中,一个『蒙太奇段落』指的是:将不连续的短镜头组接以压缩一段时空或信息,一般情况下是一系列镜头配上音乐,例如下面这段:&/li&&/ul&&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ideo.sina.com.cn/v/b/0687664.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飞屋环游记“四分钟的人生”& data-poster=&http://p1.v.iask.com/9/95/.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p1.v.iask.com/9/95/.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飞屋环游记“四分钟的人生”&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ideo.sina.com.cn/v/b/0687664.html&/span&
&/a&&br&&br&那么这『蒙太奇』是怎么来的呢?&br&&br&起初,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最早胶片复制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甚至都是拍一部卖一部——每当有人看到《火车进站》之后,向卢米埃尔兄弟求购一部《火车进站》或《工厂大门》时,哥俩就会扛起摄影机装上胶片出去再拍一部。当然,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公开放映,还是爱迪生的单人观看,这时的电影看上去似乎只是个小玩意儿,很多电影也都仅仅是拍摄下一段演员表演,而且还一定要从头到脚拍全身,跟戏剧小品没啥区别。爱迪生自己也没太上心,可雇来为他拍短片的助手埃德温·波特(Edwin Staton Porter)倒是上了心。电工出身的波特先生开始研究电影,进行电影剪辑的实验。众所周知,他在《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i&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i&,1903 )这支6分钟短片中最早实验了如溶化、特写等等现代仍在使用的电影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这部片子中他第一次将不同空间的两段画面拼接在一起完成叙事,前一个救火车的镜头后一个就是一个妇女在着火房间(布景)内的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戏剧的框架,真正用电影来叙事。同年,波特又趁热打铁,制作出《火车大劫案》(&i&The Great Train Robbery&/i&, 1903)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电影叙事技巧。&br&&br&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观看埃德温·波特制作的《火车大劫案》↓&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hex8mabgCyg/&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火车大劫案].Thomas.Edison.-.1903.-.The.Great.Train.Robbery& data-poster=&http://i2.tdimg.com/068/213/637/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2.tdimg.com/068/213/637/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火车大劫案].Thomas.Edison.-.1903.-.The.Great.Train.Robbery&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ex8mabgCyg/&/span&
&/a& 这部11分钟的电影现在看来有些粗陋,这种一场一镜的简单拍摄方法也让咱们觉得幼稚得可笑,但在当时,这部电影无疑非常先锋。波特在上一部片子中简单尝试的技巧在这里被放大,空间不再是室内室外那么简单,是包括车站电报房,火车车厢内,舞厅,在铁道边水塔旁的外景,火车上方,轨道上的外景,以及树林中等一系列复杂的空间。但是,当第一个镜头中,劫匪从电报房(布景)推门出去,在第二个镜头中水塔旁出现的时候,观众们认为他们从那出来直接到了这。或者他们在前一个镜头里爬上车厢,在后一个镜头中进入行李车厢(布景),观众也认为他们是在同一辆火车上。前一个镜头是劫匪抢钱,后一个镜头就是电报员爬起来报警,观众相信这就是『与此同时』。&br&&br&通过这两部片子,波特发现两条&b&惊人规律&/b&:&br&&ol&&li&银幕上居然并不需要显示出从头到脚整个人的全身画面!&/li&&br&&li&拼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可以在观众的脑子里&u&创造&/u&出上下文关系!&/li&&/ol&&br&别笑,这简单的两条,提供了所有非线性电影电视录像叙事作品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把那些在完全不同地点,相隔一段时间拍摄的镜头组合成为一个叙事整体。&br&顺便提一句,除此之外,电影先驱波特先生还探索了有声片、彩色片、宽银幕电影,并且在1915年拍摄了第一部3D立体电影(你没看错,3D电影已经有近100年历史了)。&br&&br&波特成功之后,人们看到叙事电影有巨大商业潜力,无数资本涌入这个行业。波特电影中一个小演员也走到摄影机后,剪辑台前,最终把波特的技巧发展成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连续性剪辑(Continuity Editing),这位瘦高个的肯德基青年,名叫 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br&&br&1907年,文学青年格里菲斯与他的妻子一起来到纽约的爱迪生公司总部,准备将他写的一部电影剧本卖给这家公司。接待他的正是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爱德温·波特。有趣的是,波特看了剧本以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格里菲斯的剧本场景太多,而这正是格里菲斯和波特两人对电影表现手法上的根本区别。当然波特先生也够仗义,让他在爱迪生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配角演员。也许跟波特理念不同,不久之后格里菲斯就以演员身份加入爱迪生公司的死对头——Biograph电影公司。当时,正值Biograph公司的潦倒时期,电影票房不佳,欠了一屁股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的老导演Wallace McCutcheon又在这时卧病在床。内外交困之际,公司就决定让这个位爱读狄更斯,写过几个剧本的演员格里菲斯拿起导筒试试。公司承诺: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去当演员。公司老总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格里菲斯的一生,也改变了电影史。格里菲斯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拍摄了400多部短片。如此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让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成熟的大导演。&br&&br&而Biograph公司分配给他的摄影师Billy&br&Bitzer,则成为了他一生事业的搭档,二人联合发明探索出如今大部分主流电影制作手法。例如淡入淡出,圈入圈出,交叉剪辑等等。当然,同时期的电影制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探索,只是极少有格里菲斯这么大的名气,因为,Biograph公司所有影片除了名字没有其它信息(其他电影公司大多如此),很少人知道格里菲斯。于是格里菲斯离开Biograph 公司后,自己在杂志上发表广告,列出自己指导的150部影片,公开宣布他就是让Biograph公司成功的制片人。而且还罗列出自己『发明』的电影技巧,如特写,圈出,交叉剪辑等等。现在虽然很难认定说这些技巧都是格里菲斯发明的,但毫无疑问,他在电影中把这些技巧系统化了,并且探索出一系列成熟运用这些技巧方法。&br&&br&在几年之后,雄心勃勃的格里菲斯写了一个190分钟的剧本,在普遍片长为45到90分钟的年代,这部巨片意是电影史上最庞大的电影项目。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The&br&Birth of A Nation, 1915),这部电影继承其之前的探索,将之前电影制作技巧系统化,使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很多在这部片子中运用的技巧在日后成为了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例如:&br&&ul&&li&特写&/li&&/ul&最早,在波特的片子里,特写运用还很生硬,但是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特写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下面这个镜头,当一个人拿枪的全景出现时,很自然的切到枪的特写,之后又切回全景。特写在此处不仅是视觉上的重音,同时对观众情绪的也是个强冲击,为之后的刺杀段落制造了紧张感。虽然格里菲斯先生是个文学青年,热爱戏剧,但他探索出的这些技巧在舞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电影,不可避免地走向成熟。&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2.zhimg.com/50/4be7c0fbe79cbbaba114b13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4be7c0fbe79cbbaba114b13e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d2fb88dbfdc067ec1652bd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2fb88dbfdc067ec1652bdf_r.jpg&&&/figure&&br&&br&&ul&&li&双线叙事&/li&&/ul&这个技巧在波特时代已经探索出来,但在格里菲斯这里,交叉剪辑技巧同特写结合起来,共同建立出格里菲斯招牌式的技巧——『最后一分钟营救』The last minute rescue(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Argo仍然在使用这个技巧)。在影片结尾,我们看到女演员Lillian Gish 被绑住的特写,和一群三K党策马狂奔的全景,不断往复交叉剪辑,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同很多老电影『沦为』拍摄舞台戏剧表演不同,本片探索出这种技巧也是在戏剧中不会出现的,是纯粹的电影技巧。&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e50eedd1ce53d10b286b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50eedd1ce53d10b286b0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4.zhimg.com/50/863dcebcf4a3efafee1f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63dcebcf4a3efafee1f9_r.jpg&&&/figure&&br&&br&&ul&&li&无缝剪接(Invisible Editing)&/li&&/ul&在格里菲斯,或者说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的观念里,电影是构筑一个空间连续体,不能让观众感觉到剪辑的痕迹,所以不同景别的镜头之间依靠动作相连,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这个『同一空间,动作衔接』的剪辑方式,仍然在应用。例如影片开头这两个镜头, Lillian Gish在中景镜头里一个低头迈步的动作,马上接一个她下楼梯的全景镜头,让观众注意力被动作吸引,不去注意到剪辑。&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2.zhimg.com/50/addfc2aafb2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ddfc2aafb204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bf7ab7b6bfb7b79d2c7386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f7ab7b6bfb7b79d2c73863_r.jpg&&&/figure&&br&&br&&ul&&li&正反打&/li&&/ul&当下电影中对话场景大多利用轴线(&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详见:电影中「轴线」的作用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会使用「越轴」的手法?&/a&),发现轴线规律的人,就是格里菲斯。在下面这个双人对话镜头中,我们看到两人镜头,然后接正打和反打,按照轴线原则,将一个场景拆分开。&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2.zhimg.com/50/80d5e0b8ba19c77be29ebc6a9dfbc27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0d5e0b8ba19c77be29ebc6a9dfbc27a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4.zhimg.com/50/d272ae50c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272ae50ce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2.zhimg.com/50/3b9385dab182a5dc85aed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b9385dab182a5dc85aed1_r.jpg&&&/figure&&br&在这部电影里,格里菲斯经常把戏剧表演也就是老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全景中景镜头拆分成正反打(action & reaction)的剪辑,而且自己仍在探索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下面这个镜头,虽然在全景中,两人的视线并没相交,但女人和男人的正反打仍然起作用,我们仍然能感觉到男人和女人的情绪。有趣的是,当格里菲斯最初探索特写的时候,公司老板还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付给演员报酬,观众买票看戏,都是花钱要看到他们全身,而不只一张脸。但实际上,脸部特写让演员不需要做夸张表情,只需如真实生活一样就能传达情绪(甚至有时还要比真实生活更『淡』)。&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abf202a418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bf202a4184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1.zhimg.com/50/b078bc3ef1cc1c741935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078bc3ef1cc1c7419351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87& src=&https://pic4.zhimg.com/50/144c315a7d343b8abe9f72fcc44b73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44c315a7d343b8abe9f72fcc44b7367_r.jpg&&&/figure&&br&&br&&br&格里菲斯系统化的电影手法,最终形成一套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保证快速高效地把镜头与镜头平顺地连接成为统一的时空。导演按照这种制作成规拍下镜头,只需要找个人收集拍好的胶片,剪掉废镜头,按照成规拼接起来就可以,一切都是标准化作业,所谓『剪辑』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最早,还是因为格里菲斯,他非常喜爱的男演员 Elmer Booth 出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妹妹叫Margaret Booth。格里菲斯看她可怜,就让这个女孩在自己手下工作,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拼接胶片,当时是1915年,他们管这个职位叫Patcher。从此,一个对电影一窍不通的无知少女Margaret Booth ,走上剪辑这条路。此时的她或许想不到,自己日后能一路高升,成为米高梅公司的剪辑顾问,与此同时,我们敬爱的波特先生却因为遭遇大萧条一贫如洗,1941年病逝纽约,享年71岁。当然,我们都知道女性会比男性活得更长一点,可是跟可怜的波特先生比起来,我们的 Booth 小姐居然能活到104岁,从胶片时代一直贯穿到DVD时代,实在是有点夸张。&br&&br&扯远了,说回来,前文说到埃德温·波特先生总结过一个规律就是:拼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可以在观众的脑子里创造出上下文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当时的好莱坞电影一直是将不同镜头平顺地组成同一个连续时空,这套『连续性剪辑』是必然规律么?有没有其他可能?不知道。&br&&br&然后,有个苏联人做了一实验:&br&&br&先拍下一个男演员的无表情脸部特写镜头&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figure&&br&然后将这个镜头分别与下列三个不同的镜头放到一起,放给三组不同的人看,并询问他们的反应。&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1b8af320b1b12fc73e88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1b8af320b1b12fc73e88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r.jpg&&&/figure&&br&第一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碗汤&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1b8af320b1b12fc73e88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1b8af320b1b12fc73e88c_r.jpg&&&/figure&之后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对食物的饥渴。&br&&br&第二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妇女趴在棺材上&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1da5df5e7ffcc5d76af046d18b4594a_r.jpg&&&/figure&之后也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br&&br&第三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抱着玩具熊的小女孩&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cc578b88db3a92580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97c00615ddbcf6e2d4e512d96c28971_r.jpg&&&/figure&之后还是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慈祥父爱。&br&&br&于是,这个苏联人发现:&br&&b&一个镜头,与不相干的另一个镜头剪辑在一起时,能产生出第三种&/b&&b&含义。&/b&&br&这个名叫&u&库里肖夫&/u&的苏联人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心理效应叫做『&b&库里肖夫效应&/b&』。&br&这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产生出的第三种含义,无论从效果和从情绪感染力来说,都远远胜过原来那两个镜头简单叠加。用爱森斯坦的话说就是『&b&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加和,而是乘积&/b&』。电影的意义不在于一个镜头本身,而在于&b&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撞&/b&。这在当时是非常先锋的观念。&br&开头讲过,这个词本是建筑工业生产中的术语,苏联人套用这个词,称这种方法为『&b&蒙太奇&/b&』[1]。&br&&br&蒙太奇理论的经典实例就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i&Battleship Potemkin&/i&, 1925 中的敖德萨阶梯段落:(这片子非常棒,现在看来剪辑节奏依然利落,绝对力荐!)&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GksbIyb1G2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片断& data-poster=&http://i3.tdimg.com/012/539/154/p1.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3.tdimg.com/012/539/154/p1.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战舰波将金号蒙太奇片断&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ksbIyb1G20/&/span&
&/a&可以把这个段落跟《火车大劫案》或者是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在这部片子里,镜头更短,动作更多,情感冲击更强。短短一小截台阶5分钟的段落,用了140多个镜头,很多镜头而且,不同于 『连续性剪辑』,这部影片经常是在一个连贯动作之间断开,放弃平顺的连接,而是插入其他镜头。甚至爱森斯坦会重复同一个动作,例如在敖德萨阶梯段落结尾,我们看到一架婴儿车&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4.zhimg.com/50/66e90f2dafff3ac95edffba098a7c0d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6e90f2dafff3ac95edffba098a7c0d2_r.jpg&&&/figure&后面接一个士兵砍刀的镜头,而且这个挥刀劈砍的同样的动作重复了三次,&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2.zhimg.com/50/bc0efec3d80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c0efec3d807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2.zhimg.com/50/0ac3b0ccf0bc9e100423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ac3b0ccf0bc9e1004239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1.zhimg.com/50/126ce873d8e37fc526f26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26ce873d8e37fc526f264_r.jpg&&&/figure&&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3.zhimg.com/50/b8ef03bf1a05d832a08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8ef03bf1a05d832a08a_r.jpg&&&/figure&最后接一个头部受伤的妇女尖叫的镜头。&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720& src=&https://pic3.zhimg.com/50/32ade1e3f4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2ade1e3f40_r.jpg&&&/figure&&br&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士兵是在砍婴儿还是砍妇女?还是把俩人都给砍了?又或者,这是通过画面剪辑让画面冲击出意义?&br&(关于这一段,网上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拉片分析,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00nru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影分析练习二《敖德萨阶梯》)&/a&&br&&br&这种技法,把剪辑师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因为同样镜头不同的剪辑方式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意思,『电影剪辑』的发挥空间登时宽广[2]。剪辑师的任务不再是使观众察觉不出剪辑痕迹,而是运用不同的视听手法,操纵观众的情绪。老好莱坞有个故事,说拍摄《瑞典女王》最后一场戏时,女主角葛丽泰·嘉宝的表演老是不行,要么演的不对,要么就太过火,最后导演马莫里安急了,想了想,干脆对嘉宝说『不要有任何表情』。嘉宝如此操作,干完收工。剪辑完成电影上映之后,你猜观众什么反应?没错,盛赞演员的演技,说嘉宝不仅有过人美貌,而且有着娴熟、惊人的表演天才……&br&&br&&br&&br&[1] 苏联蒙太奇学派还包括普多金夫等人,这些人各自的蒙太奇理论都不太一样。如果想详细了解苏联蒙太奇学派,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资料:&u&&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cf59bf7010007l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a&&/u&&br&&br&[2] 想了解更多电影剪辑知识↓可以点击下面视频观看纪录片《电影剪辑的魔力》↓&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2gxwkKKSEFg/&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The.Magic.of.Movie.Editing 中文字幕& data-poster=&http://i1.tdimg.com/106/332/318/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1.tdimg.com/106/332/318/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The.Magic.of.Movie.Editing 中文字幕&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gxwkKKSEFg/&/span&
&/a&20分钟以后开始讲蒙太奇。&br&&br&&b&感谢大家的好心与耐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b&&br&·
· 谢邀。 我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吧: 先说说『蒙太奇』这个词,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 在法国,montage一词有几个意思,最早本是建筑术语——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组装、安装的意思,在美术里被引申为辑绘(就是一堆照片或者画拼贴到一起组成画面,…
电影《甜蜜蜜》 &br&其实有时候我并觉得他的技术高超,但我在看这一组镜头时感觉我的情绪在成倍的增长,也就是蒙太奇所带来的力量。&br&以邓丽君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故事的男女主角在同一时段都在步行而且似乎是朝着彼此前行,当然这也是这一组平行蒙太奇所隐喻出来的。&br&李翘独自一人在人群中走着&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a9c30b7eea1ae1caf188_b.jpg&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a9c30b7eea1ae1caf188_r.jpg&&&/figure&也同样是在人群中黎小军一个人前行&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afa59edee10c64d1994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afa59edee10c64d1994_r.jpg&&&/figure&镜头再一次给了李翘,而且这一次能从演员的走路的方向看出他们是朝彼此走着的,这个从构图也是能看出的。&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bee2142631aab7bf4cb090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bee2142631aab7bf4cb090_r.jpg&&&/figure&镜头不停的在两个人之间切换&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06adac9928_b.jpg& data-rawwidth=&673&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06adac992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fc29ca574ddc3e33eafda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fc29ca574ddc3e33eafda_r.jpg&&&/figure&感觉两个人越走越近可能要相遇了。&br&这次停在了电视机前看电视中播报关于邓丽君逝世的新闻,邓丽君在这个电影中一直都是两人情感上的纽扣。&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87a9fffbcbbaa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87a9fffbcbbaa_r.jpg&&&/figure&黎小军终于来了,但是他走过去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58bda5166ceb1b32bee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58bda5166ceb1b32bee_r.jpg&&&/figure&然后他又退回来了,不知道是因为看见李翘了还是因为在播报关于邓丽君的新闻而返回的,不过看后面的表情我想应该是返回来听播报看见李翘的可能性大点。&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e930c91fe0e2036df8bdd08bca8f49fb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e930c91fe0e2036df8bdd08bca8f49fb_r.jpg&&&/figure&类似的平行蒙太奇在这部电影中都有好多组,但让我最感动的当然还是这组。他们自从在香港分别后,一个先来到美国然后另外一个也很意外的来了美国。刚开始那一次点外卖就错过了,后面豹哥死后又再一次错过。让人很揪心,这次两人终于走向了对方团聚了。&br&(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甜蜜蜜》 其实有时候我并觉得他的技术高超,但我在看这一组镜头时感觉我的情绪在成倍的增长,也就是蒙太奇所带来的力量。 以邓丽君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故事的男女主角在同一时段都在步行而且似乎是朝着彼此前行,当然这也是这一组平行蒙太奇所隐喻出…
转一篇导演系副主任李忱老师的采访。先在概念上了解一下导演系需要什么的学生,这样备考才有的放矢。&br&&br&下文为2016年1月采访内容。&br&&br&1导演系专业方向简介&br&导演系今年招收的是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导演方向),计划招生15人(不含留学生和定向生)。电影导演方向是导演系最传统的一个专业方向。故事片导演方向和剪辑方向在近年多为隔年招生,但在常规教学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大一大二的很多基础专业课都是一样的,区别主要是在高年级的时候。&br&在教学培养中,从长远就业的角度考虑,我们将打开一些思路,除了强调传统的导演技能以外,也要注重编剧、后期、导表的学习。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地发掘自己的优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式。&br&&br&2专业考试——导演系老师最想招的学生&br&&br&外界传言导演系特别难考,甚至需要准备很多年才能考上。事实上,这些年基本上招收的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其中招收的艺术院校附中学生,包括艺术类院校中专学生不到一个班的百分之十,更多是面向普通应届高中生。根据现在的生源情况,这些年的专业考试有了一些调整,虽然考试程序较多,但考试难度对于普通应届高中生来说相对降低了。&br&比如初试的综合测试,包括文艺理论和社会常识。一百道选择题中有50道左右的题都来源于高中课本或者高中参考材料。如果平时的学习比较认真用功,同时又有各种各样的兴趣,那么这一百道题答起来便不会太难。此外也会考察学生的一些艺术修养和对电影的认识。&br&考试的题目不会太难,题量也不是特别大。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相比三四年前,近几年初试的题目已经越来越容易。我们希望选拔出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考生通过各地一本线的70%之后,再按专业排名。考生的文化课水平与其他能力直接相关。高考成绩好除了能证明本身学习刻苦以外,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智商和情商。&br&复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由陈述。学生可以提前在家准备,考试时自由陈述。但我们希望听到的是一些特别的,有具体内容的陈述。不建议考生们说自己有多么爱电影,因为这个很难通过三言两语来表述。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谈谈兴趣爱好、家庭成员、家乡地域特点等等。&br&我们最主要考察学生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生活有没有观察,有没有热情。考生可以讲讲自己的生活、周围的同学、自己的家庭等等。同时也会考察表述能力。作为导演需要能够跟别人进行良好的交流,能够清楚的把自己的设想和意图传达给别人,所以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考生在一开始说得不太好时,考官通常会给一些提示或者顺着考生的表述往下问,以帮助考生放松并挖掘他的优势和特长。&br&三试相对专业性强一些,包含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是美术摄影作品分析。美术或者摄影作品二选一。第二部分是音乐作品分析。第三部分是故事构思。很多学生可能会误解前两部分是需要有很好的绘画或者音乐基础才行,其实不然。普通应届高中生,在紧张的应试教育下,注重了文化课的学习,可能就无暇顾及美术、音乐等的系统学习了。所以我们考查的是学生对画面、音乐的感受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所以说考生如果有基础的话固然好,没有基础也无妨。考官都是有多年的招生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发掘他们的潜质,帮助考生放松,尽可能地给出贴近考生生活的更具体的题目,让考生更好地在面试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三部分是命题构思,或称故事构思。给一个画面或者一道题目,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构思一个小故事并讲述出来。做导演,就与编故事、讲故事、呈现故事是分不开的。通过这个考查,我们可以观察学生的构思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br&四试比较艰苦,要考整整三天。第一天是命题散文写作。近年来基本考查的都是记叙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目完成一篇记叙文,与中学语文相似。很多考生担心自己不会写剧本,但是,如果你已经达到能写剧本的程度就没必要再进行四年的导演本科专业学习了。所以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写篇散文,重点考查学生的文笔。因为年轻导演如果想要有所发展,具有剧本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扎实的文字功底也能反映出考生的阅读量。此外,还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通常的写作要求是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br&第二天是创作问题讨论。我们会给出一个短片或者是一些具体的、与电影创作和电影观感相关的问题,以自主发言、团体讨论、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考查。&br&第三天是表演汇报。这与前面两天有所不同,需要考一整天。上午大约八到十个人一组,分组排练,排练现场有老师给予一些指导,下午进剧场演出。这是四试最辛苦的一天。&br&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表演考核,是因为通过表演,可以观察考生对假定性的认识。电影导演尤其是故事片导演,编的故事通常是虚构的。所以能否令人相信故事中的假定性,并对此有基本的认知,这一点很重要。同时我们也考查学生的构思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因为这些基本素质素养对于一名导演乃至电影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而以舞台作为整个考试的结尾,则带有一种仪式感。学习创作,不论是文艺片还是类型片,都要相信它本身是很神圣的,都应该对此充满真诚和热情。&br&考试前不需要临阵磨枪,或者去做一些特别的准备。首先真诚是第一位的。要说真话,而不要试图说一些你期待老师想听到的东西。对于一个作品的评价和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揣测考官的想法。你未必能揣测到所有人的想法,所以真诚最重要。其实老师有多年的招生经验,完全可以判断出一个孩子是否说真话。&br&很多考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考前辅导班,听取了许多所谓的建议。诚然,这体现了考生对考试的认真投入和热情。考生可以把那里作为一个练兵场,但是建议大家不要背现成的东西然后在考试的时候硬套。比如利用在辅导班做过的影评、写过的散文,用在考试中压题或者套题,其实都能看得出来。如果本身的写作功底和表述能力都非常好的话,压题和套题反而会影响考试成绩。&br&另外,影响考试的因素很多,很多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各校,舟车劳顿地赶考,心理和身体状态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以最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考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一点特别重要。&br&十年前,考生中有很多来自一些艺术院校像美院附中、工艺美院附中等,那时候的文化课分数相对没有像现在这么高。近些年面向更多的是普通应届毕业高中生。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可以增强一些基本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所以我们压缩一些以往常规的专业课程,增加了绘画基础和音乐基础,常规课时是一年。如今的学生已经看了足够多的片子,很多学生甚至在中小学期间,已经完成过微电影的拍摄。所以我们想把最基础的素描、光影、景深等等这些美术基础、素养类的课程给同学们补上。&br&导演系需要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当导演的都是杂家。所以从14级本科开始,我们加入了戏曲课、戏剧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得心应手的一门课,发掘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选择的兴趣。为此我们设置了更多设计、艺术类的课程。如果想有更高的深造,可以课后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借用导演系主任王瑞老师的话:先给学生一个个压缩包,令学生能够打开眼界,接下来才能有未来学习的目标。&br&3给你一个更好的平台去飞翔&br&&br&近年来剪辑方向招生人数增多,因为目前就业前景最好的是剪辑和后期导演,这与电影在整体技术上的飞跃革新有直接的关系。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技术本身发生了变化,技巧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很多导演亟需一位好的剪辑师来帮助他们更为理性地整合影片。&br&一直以来,成百上千人报考导演系,但其实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学生要想毕业后就迅速成为一名院线长片电影的导演是不太现实的。纵观近年来导演系学生的就业情况,除了进行网剧、微电影、广告等导演创作,还有就是编剧和后期导演。而且一个好的剧本,往往可以磨炼导演对整体故事的构思能力,也可以以此获得影视公司的认可。&br&新旧时代更迭,电影从技巧到技术观念都有所革新,于是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年轻的身影。比如《匆匆那年》的编剧,就是我们04本科的学生。毕业还不到十年,已经在张一白导演的电影中担任了独立编剧或者联合编剧。&br&顾长卫的《最爱》,陈凯歌的《搜索》的剪辑师李点石是我们05本的学生。毕业后,他们肯努力、能吃苦,热爱这个行业,很快进入到了一线电影创作的主创团队,这很难能可贵。&br&随着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这给导演系学生带来了大量的契机。同学们进行了一些微电影、宣传片、广告短片等的创作,就业成绩相当喜人,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期就排得满满当当的。也有一些同学希望借助学校这个良好的平台,学到更多东西,于是选择了考研、推免直升研究生,或者到国外继续深造。跨专业考取复旦大学文学系的研究生,人大历史系研究生等的例子也很多。例如10级本科的一个女孩子,本科毕业后考上了人大历史系的研究生。她不是要放弃电影创作,而是希望通过换一种思维体系,利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思维方法,来提高自己未来的编剧能力、导演能力和创作能力,重新认识电影。
转一篇导演系副主任李忱老师的采访。先在概念上了解一下导演系需要什么的学生,这样备考才有的放矢。 下文为2016年1月采访内容。 1导演系专业方向简介 导演系今年招收的是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导演方向),计划招生15人(不含留学生和定向生)。电影导演方向…
&p&拉片,是一种反复观看,暂停,慢放,逐格观看电影的,神经质的观影活动。&/p&&p&这种观影活动,不是为了发现剧作,表演或者主题的秘密,那些秘密要么可以从剧本获得,要么多看几遍就成了。&/p&&p&也不是为了获得更深更爽的观影感受。我会重看好多遍《狂暴之路》的飞车或者《黑客帝国》的锡安陷落,或者《迷恋》中阿佳妮的诡异床戏,更别提《我唾弃你的坟墓》中强暴和复仇场面,甚至《马大帅》里所有范伟出演的段落,这都是非常健康爽快的,愉悦身心的精神活动,但这些都不是拉片。&/p&&p&拉片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电影导演的秘密。&/p&&p&电影导演的核心秘密是视听语言(蒙太奇)。即,他是如何用影像,来分解和重组时空的。听起来很高科技。其实就是,他是怎么拍的。&/p&&p&而不是,他拍了什么。&/p&&p&拉片容易走入的误区是,去拉剧情,表演,美术等内容层面的东西,而不去聚焦内容下面那个,电影的基本形式架构——视听语言。&/p&&p&视听语言是电影导演的底线,核心技能,基本内功,你叫它什么都成。反正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称之为“小无相功”,掌握小无相功,就可以运转少林七十二,不,7200门绝技,或者天山折梅手,所有表象(剧作,表演,美术,音乐),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转,也必须在这个平台上运转。&/p&&p&极端一点说,如果一个导演的视听语言是平庸的,那么内容的深刻就是可疑的,或者不能持久。&/p&&p&但是,并不是说,只有大师艺术电影中,才有视听语言的创造。&/p&&p&哪怕在最通俗的商业电影中,也有视听语言,也有导演的秘密。为了证明这一点,拉一小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片段——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中,“一夜情之后”。&/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da839e56d21f8a6eaec420987aafa9e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da839e56d21f8a6eaec420987aafa9e_r.jpg&&&/figure&&p&张柏芝看到周星驰留的钱之后,以为周只是把她当小姐,于是职业化地告辞出门。&/p&&p&非常漂亮的前后景关系镜头,简洁明快。&/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07a4bebd193bda9b64b22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07a4bebd193bda9b64b22_r.jpg&&&/figure&&p&切过来下一镜,张柏芝已经在门外。靠剪接省掉了开门,走出门的过程。这份跳跃性的快速已经让我吃惊。影像效率极高。&/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44b5d312a1a450ddc99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44b5d312a1a450ddc99_r.jpg&&&/figure&&p&这个镜头更让人吃惊。周星驰已经在窗前隐蔽处窥视——没有交代他何时起床来到窗前!这是非常重要的领先观众的时刻!我们感到小小的惊讶。来自于视听语言的惊讶。因为导演呈现的顺序和节奏。&/p&&p&同时,这又是一个前后景关系镜头,拍得精准。没有台词,就靠窗上铁栏形成的空间关系,那种爱的试探和瑟缩的心态,呈现无碍。&/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363f3a0d9ebbef9db422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363f3a0d9ebbef9db422_r.jpg&&&/figure&&p&她走了。他回头面对镜中自己。悔恨与不舍。注意即便这时,导演都没忘带上人物的生活细节,那些照片与人物表情形成有趣的张力。这不是对着脸拍表演的电视剧,这是电影的视听语言。&/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42f806e26a98ebdb982a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42f806e26a98ebdb982a_r.jpg&&&/figure&&p&这是更让人震惊的跳跃。从他的脸直接跳到她的脸。移动镜头,她走了。两种落寞的表情。我们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很快,就在同一镜头内,跟着她走的方向,移动摄影把他移了出来。&/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21ba15ed6a56a483770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21ba15ed6a56a483770_r.jpg&&&/figure&这是这个镜头的落幅。这是长镜头的调度能力,但又干脆利落。剧情的起伏,直接用视听语言呈现了出来。&/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2f428a299ea47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2f428a299ea4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c1cffa5f994f3ce50323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c1cffa5f994f3ce50323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04fe78b03dcfe5e2bd6af5a3eb2830d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04fe78b03dcfe5e2bd6af5a3eb2830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a150c5fbd7f6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a150c5fbd7f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ed5d87bae10e4e869d83b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斯康蒂 爱情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