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bind做的dns无法解析服务器dns地址器

在linux上使用BIND建立DNS服务器 - 站长之家(chinaz.com)
在linux上使用BIND建立DNS服务器
尽管Linux在桌面计算的世界中还没有取得引人注目的进展,但作为网络服务器它已经小有名气了。由于其出色的可靠性,我们可以放心地在Linux上运行当今Internet时代所必需的各种重要服务程序。由此,Linux最普遍的一些用途包括用作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DNS服务器。
下面我们将研究怎样在Red Hat Linux上使用BIND建立一个DNS服务器。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是一个在UNIX/Linux系统上实现的域名解析服务软件包。我们将学习在Linux上建立和运行一个DNS服务器所需的安装、初始配置以及系统设置等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用Red Hat作为示例,所以你也许希望使用BIND的RPM版本,可以通过搜索www.rpmfind.net找到它,因为使用RPM形式的发行包是安装BIND最简便的方法。下载了BIND的RPM之后,比如bind-9.1.0-10.i386.rpm,需要以超级用户的身份执行rpm -ivh bind-9.1.0-10.i386.rpm命令。在RPM安装BIND时要注意检查任何能够导致安装失败的缺失的依赖关系。
如果你更愿意从源码包安装的话,在下载如bind-9.1.3.tar.gz这样的文件之后需要以超级用户身份运行tar xvfz bind-9.1.3.tar.gz命令对它进行解压。就本例而言会生成一个名为bind-9.1.3的目录,它包含了进行安装所必需的所有文件。下一步,进入这个新创建的目录然后执行./configure命令,在脚本程序完成所有配置工作后,运行make,接着运行make install完成安装过程。现在在你的系统中应该已经安装好了基本配置的BIND,接下来要根据需要对它进行调整。
当系统中安装好BIND之后,你就可以把它配置成多种方式。最常用的两种之一是使用ISP类型的设置,DNS服务器接受并解析来自任何人的请求(或者一组预先定义的用户);另一种是Web主机方式,服务器只解析对服务域名的请求。当服务器的用途改变时,你也可以随时改变配置的类型。
DNS服务器既可以是主控服务器也可以是辅助服务器。主控服务器也称为主服务器,是判定域名的最终来源。主控服务器同时也是传送到辅助服务器的区传送(zone transfer)的源头。辅助服务器接收所有来自主控服务器的区信息。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试图改变二级服务器上的区数据库文件而没有改变主控服务器上的区数据库文件(zone file)。为什么要两个服务器呢?在任何配置中使用冗余都是一个好主意,这是BIND和DNS的一个原生部分。幸运的是,在机房中增加第二台Linux机器作为辅助DNS服务器一般来说不会影响你的预算。
要记住当有两种类型的服务器时,主控服务器也可以同时担当其他域的辅助服务器。在大多数ISP环境当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形,客户拥有自己的主控DNS服务器,同时又出于备份的目的把ISP当作二级服务器。这种类型的配置以及BIND中几乎所有的其他配置项都是通过named.conf文件完成的。这个文件以纯文本的形式存放各服务器信息和区信息。如表A所示。
named.conf 文件示例
notify-source 10.0.0.2;
pid-file &/var/run/named.pid&;
zone &.& {
file &root.db&;
zone &example.com& {
file &/var/named/sample.com.zone&;
DNS服务器有多种可用的选项,如果你需要某种特殊的安装方式,我建议你通读一遍附带的文档。上面的例子中notify-source指明服务器把区变动通知(NOTIFY)消息发送到什么地方,当主控服务器检测到区数据库文件发生变动时就会向辅助服务器发出这样的消息。pid-file选项只是告诉守护进程(daemon)服务器写入ID信息的路径,通常是/var/run/named.pid,但如果你重新设置了目录的布局的话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更改。linux网络服务(使用bind软件搭建dns服务器)
一:安装bind软件
1.BIND:BIND不是唯一能提供域名服务的dns服务程序,但它是应用最广泛的,bind可以运行在大多数Linux/Unix主机中。
2.安装bind软件:系统盘里已经自带了BIND服务的安装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软件包:
bind-x:提供主要程序及相关文件
bind-utils-x:提供了dns服务器的测试工具程序,如nslookup工具等
bind-libs-x:提供了bind,bind-utils需要使用的函数库
bind-chroot-x:为bind服务提供一个伪装的根目录(将/var/namned/chroot文件夹作为BIND的根目录)
caching-nameserver-x:提供构建缓存域名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文件,这些文件在构建主从域名时可以作为参考。
二:构建主域名服务器
1.首先把以上介绍所需的bind相关软件安装上,这里不再演示安装步骤
2.设置主配置文件如果你安装了bind-chroot这个软件包主配置文件应该在/var/named/chroot/etc/这个目录下创建named。conf如图
3.设置区域数据文件:主配置文件用于设置named服务的全局选项注册区域及访问控制等各种参数,区域文件是用来存放dns区域的地址解析记录。如图:
(1)设置正向区域数据文件
(2)设置反向区域数据文件
启动named服务
三:构建缓存域名服务器
缓存域名服务器:主要是提高局域网内部域名解析速度,减少对互联网访问的出口流量,缓存域名服务器没有自己的区域地址数据,必须设置根域或者设置转发器。
1.创建根域如图:
2.或者创建转发器:转发器的作用是指定别的dns服务器做解析,只要在全局中正确设置forwarders即可如图
四:构建主从域名服务器
主从域名服务器:为了分担域名查询的压力,提供区域数据文件的备份,需要另外架设一台从服务器与主服务器同时提供服务。
1.首先主服务器中的主配置文件named.conf中要正确配置allow-transfer如图
2.开始搭建从服务器
设置从服务器的ip为192.168.1.2
安装所需软件
建立主配置文件named.conf
named服务默认以named身份运行我们要确保named用户对存放目录有写入权限如图
好了现在启动服务看下文件是否成功下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Linux运维实战之DNS(bind)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上次博文我们讨论了DNS的基础,本次博文我们重点来看看如何配置一台DNS服务器。
【本次博文的主要内容】
bind服务器简介(包括客户端工具dig的介绍)配置正向解析DNS服务器配置反向解析DNS服务器配置辅助DNS服务器并在主辅之间实现区域传送一、BIND服务器简介:
Bind是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Service的简写,它是一款实现DNS服务器的开放源码软件。Bind原本是美国DARPA资助伯克利大学(Berkeley)开设的一个研究生课题,后来经过多年的变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DNS服务器软件,目前Internet上半数以上的DNS服务器有都是用Bind来架设的。
【什么是“服务”及服务的特性】
1、什么是套接字:
套接字socket,简单来说就是IP:port(IP地址端口对)。以电话系统为例,电话的通话双方相当于相互通信的两个进程,区号是它的IP地址;区内一个单位的交换机相当于一台主机,主机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局内号码相当于socket号。任何用户在通话之前,首先要使用一部电话,相当于申请一个socket;同时要知道对方的号码,相当于对方有一个固定的socket。然后向对方拨号呼叫,相当于发出连接请求(假如对方不在同一区内,还要拨对方的区号,相当于给出网络地址)。对方假如在场并空闲(相当于通信的另一主机开机且可以接收连接请求),拿起电话话筒,双方就可以正式通话,相当于连接成功。双方通话的过程,是一方向电话机发出信号和对方从电话机接收信号的过程,相当于向socket发送数据和从socket接收数据。通话结束后,一方挂起电话相当于关闭socket,撤销连接。
TCP:0~65535
UDP:0~65535
小于1024的端口为知名端口;Linux系统中0~1023的端口只有root用户有开放关闭的权利(服务都是以root用户身份启动,之后以一个系统用户的身份运行。)
例如:DNS服务监听在tcp的53号端口(DNS区域传送)和udp的53号端口,Web服务监听在TCP的80端口。
2、服务的特性:
运行于后台,处于监听(listen)状态
监听的原理:
如上图所示,
(1)当DNS服务端程序安装并启动之后,它首先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向内核注册使用一个套接字,并调用bind()系统调用将本地socket地址(包括本地主机地址和本地端口)与所创建的socket号联系起来。一旦注册成功,守护进程named就处于监听状态(即named进程处于阻塞状态,等待客户端的连接)。注意,服务器必须首先启动,直到它执行完socket()调用进入等待状态后,方能接受客户请求,假如客户机先启动,则connect()将返回出错代码,连接不成功。
(2)之后,DNS的请求报文发送到DNS的服务器的网卡上,而网卡是硬件,能够与硬件打交道的只有内核。内核内部的TCP/IP协议栈将请求报文解包查看其IP首部和TCP首部(即检查请求报文中的套接字是什么)。
(3)内核查看文件句柄fd(file deiscriptor)数据库以确认是否有相关的应用程序进程注册了该套接字。如果有,则将请求报文发送给该进程。
Tips:以上是我对监听过程的简单理解,难免有错误之处,如发现错误还望指正哈!
3、DNS服务器类型:
缓存服务器:不负责解析,仅为加速,不需要注册主DNS服务器:负责解析本地客户端请求辅助DNS服务器:辅助服务器的区域数据都是从主服务器复制而来,其数据都是只读的
4、bind详解:
包名:bind
进程:named
使用端口:53(tcp,udp)
bind-chroot:将named进程的活动范围限定在chroot目录,保证安全性。
bind-devel:与开发相关的头文件和库文件(编译安装bind时所需)
bind-libs:bind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使用到的公共库文件
bind-utils :
bind客户端工具
程序文件:/usr/sbin/named
bind权限相关:
安装完named会自动创建用户named系统用户
Tips:早期Linux服务都是以root权限启动和运行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BUG和漏洞越来越多。黑客利用服务的漏洞入侵系统,能获得root级别的权限,从而控制整个系统。为了减缓这种攻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服务器软件通常设计为以root权限启动,然后服务器进程自行放弃root,再以某个低权限的系统账号(named)来运行进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该服务被攻击者利用漏洞入侵时,由于进程权限很低,攻击者得到的访问权限又是基于这个较低权限。
【配置文件】:
[root@CentOS01 ~]# rpm -qc bind
/etc/logrotate.d/named/etc/named.conf
#主配置文件
/etc/named.rfc1912.zones
#区域配置文件(用include指令包含在主配置文件)
/etc/named.root.key
#根区域的key文件以实现事务签名;
/etc/rndc.conf
#rndc(远程名称服务器控制器)配置文件
/etc/rndc.key
#rndc加密密钥
/etc/sysconfig/named
/var/named/named.ca
#13个根服务器存放文件/var/named/named.empty
/var/named/named.localhost
/var/named/named.loopback
重点只需要关心主配置文件:
主配置文件:named.conf,每个语句都要使用分号结尾;其功能如下:
定义区域定义各区域的全局配置定义视图定义日志【bind客户端工具】
[root@Centos ~]# rpm -ql bind-utils/usr/bin/dig
#最常用的DNS服务器测试工具/usr/bin/host
#一款轻量级DNS测试工具/usr/bin/nslookup
#DNS查询工具,在众多平台上都有实现(windows上也有)/usr/bin/nsupdate
#更新工具/usr/share/man/man1/dig.1.gz/usr/share/man/man1/host.1.gz/usr/share/man/man1/nslookup.1.gz/usr/share/man/man1/nsupdate.1.gz
语法:dig -t 资源记录类型
名称 @server-ip
工作机制:
不加"@server-ip":根据/etc/resolv.conf配置的解析文件来查询
(1)加"@server-ip":根据指定的DNS服务器来解析,绕过了本地解析库中设置的DNS服务器。
(2)注意标志位:
注:dig命令不会查缓存,而是直接查服务器
常用选项:
dig -x IP @server-ip:查询反向解析
dig - t 资源记录类型 名称 +trace:追踪解析过程
[root@CentOS01 ~]# dig -t A www.baidu.com +trace
; &&&& DiG 9.8.2rc1-RedHat-9.8.2-0.23.rc1.el6_5.1 &&&& -t A www.baidu.com +trace
;; global options: +cmd
g.root-servers.net.
j.root-servers.net.
d.root-servers.net.
k.root-servers.net.
c.root-servers.net.
h.root-servers.net.
b.root-servers.net.
l.root-servers.net.
e.root-servers.net.
m.root-servers.net.
a.root-servers.net.
i.root-servers.net.
f.root-servers.net.
;; Received 496 bytes from 218.2.135.1#53(218.2.135.1) in 1654 ms
#然后找.com
a.gtld-servers.net.
b.gtld-servers.net.
c.gtld-servers.net.
d.gtld-servers.net.
e.gtld-servers.net.
f.gtld-servers.net.
g.gtld-servers.net.
h.gtld-servers.net.
i.gtld-servers.net.
j.gtld-servers.net.
k.gtld-servers.net.
l.gtld-servers.net.
m.gtld-servers.net.
;; Received 491 bytes from 128.63.2.53#53(128.63.2.53) in 921 ms
#然后找baidu.com.
baidu.com.
dns.baidu.com.
baidu.com.
ns2.baidu.com.
baidu.com.
ns3.baidu.com.
baidu.com.
ns4.baidu.com.
baidu.com.
ns7.baidu.com.
;; Received 201 bytes from 192.55.83.30#53(192.55.83.30) in 402 ms
#最后找到最终结果
www.baidu.com.
www.a.shifen.com.
a.shifen.com.
ns1.a.shifen.com.
a.shifen.com.
ns2.a.shifen.com.
a.shifen.com.
ns3.a.shifen.com.
a.shifen.com.
ns5.a.shifen.com.
a.shifen.com.
ns4.a.shifen.com.
;; Received 228 bytes from 61.135.165.235#53(61.135.165.235) in 81 ms
dig -t axfr zone :验证完全区域传送
host命令:
语法:host -t 资源记录类型
二、DNS(bind)服务器的配置:
经过上面关于bind服务的介绍后,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配置bind服务哈。我们的配置分四个:
配置正向解析的bind配置反向解析的bind配置辅助bind实现主辅DNS之间的区域传送【实验环境规划】
VMware station 10
BIND服务器:两台CentOS 6.4虚拟机做主辅DNS
一台windows server2008 R2 做辅助DNS
一台windows 7做客户端
Domain Name:test.com.
192.168.1.0/24
主DNS:LinuxMaster.test.com.
192.168.1.58
辅助DNS:LinuxSlave.test.com.
192.168.1.59
Win2008Slave.test.com.
192.168.80.3
(在windows 2008 R2上实现 )
web主机:www.test.com.
192.168.1.58
192.168.1.59
192.168.80.3
ftp主机:ftp.test.com.
www.test.com.
mx邮件服务器:mx.test.com.
192.168.1.58
1、配置正向解析
【将一台主机配置成可正向解析的DNS之步骤】
第一步:使用YUM安装DNS所使用的软件包(BIND)
第二步:创建或修改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第三步:创建区域数据文件(/var/named/***.zone)
第四步:使用相关命令(named-checkconf、named-checkzone)测试配置文件及区域文件是否存在语法错误
第五步:确保主配置文件和各区域解析库文件的权限为640,属主为root,属组为named;
第六步:重启服务或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第七步:更改iptables和selinux的设置(如果不了解此两项可以暂时关闭它们)
第八步:分别使用(dig/nslookup)在Linux/Windows主机进行查询DNS相关资源记录
具体配置过程如下:
第一步:通过yum安装bind:
[root@Centos ~]# yum install -y bind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security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Setting up Install ProcessResolving Dependencies--&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Package bind.x86_64 32:9.8.2-0.17.rc1.el6 will be installed--& Processing Dependency: portreserve for package: 32:bind-9.8.2-0.17.rc1.el6.x86_64--& Running transaction check---& Package portreserve.x86_64 0:0.0.4-9.el6 will be installed--& Finished Dependency Resolution Dependencies Resolved ========================================================================================== Package
Repository
Size==========================================================================================Installing: bind
32:9.8.2-0.17.rc1.el6
4.0 MInstalling for dependencies: portreserve
0.0.4-9.el6
23 k Transaction Summary==========================================================================================Install
2 Package(s) Total download size: 4.0 MInstalled size: 7.3 MDownloading Packages:------------------------------------------------------------------------------------------Total
34 MB/s | 4.0 MB
Running rpm_check_debugRunning Transaction TestTransaction Test SucceededRunning Transaction
Installing : portreserve-0.0.4-9.el6.x86_64
Installing : 32:bind-9.8.2-0.17.rc1.el6.x86_64
: 32:bind-9.8.2-0.17.rc1.el6.x86_64
: portreserve-0.0.4-9.el6.x86_64
Installed:
bind.x86_64 32:9.8.2-0.17.rc1.el6
Dependency Installed:
portreserve.x86_64 0:0.0.4-9.el6
第二步:自己创建或修改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
首先我们来看看主配置文件的内容哈:
[root@CentOS02 ~]# cat /etc/named.conf // C/C++风格的语法,注释用//或/* */// named.conf//// Provided by Red Hat bind package to configure the ISC BIND named(8) DNS// server as a caching only nameserver (as a localhost DNS resolver only).//// See /usr/share/doc/bind*/sample/ for example named configuration files.// options { listen-on port 53 { 127.0.0.1; }; listen-on-v6 port 53 { ::1; }; directory
"/var/named";
//指明存放区域文件根目录,下面给出的相对路径都是相对此目录 dump-file
"/var/named/data/cache_dump.db";
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stats.txt";
mem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mem_stats.txt"; allow-query
//允许哪些主机查询
//是否允许递归查询
dnssec- dnssec- dnssec-
/* Path to ISC DLV key */ bindkeys-file "/etc/named.iscdlv.key";
managed-keys-directory "/var/named/dynamic";}; logging {
//定义日志
channel default_debug {
file "data/named.run";
};}; zone "." IN {
//定义根区域文件名称
file "named.ca";
//使用的是相对路径,默认存放在/var/named/named.ca
};//把另外两个文件也包含进来,作为主配置文件的一部分include "/etc/named.rfc1912.zones";
//定义区域配置文件include "/etc/named.root.key";
//根区域的key文件,与事务签名相关
注释如下三行:
//listen-on port 53 { 127.0.0.1; };
//listen-on-v6 port 53 { ::1; };
//allow-query
启动named服务:
验证named服务是否已经启动:
配置开机启动:
至此,一台缓存DNS服务器就配置好了!
【编辑区域配置文件/etc/named.rfc1912.zones】
在里面新建一个区域,格式如下:
zone "区域名称" IN {
type master|slave|
//注意每个语句要以分号结尾
file "ZONE_NAME.zone";
//注意要以分号结尾
我们这里新建的区域如下:
第三步:创建区域数据文件(/var/named/***.zone)
在/var/named下建立“ZONE_NAME.zone”文件,通常只包含宏定义和资源记录,且第一个记录必须是SOA记录(格式如下);
$TTL 600; name
value (1)一个FQDN可对应同多个IP;(负载均衡) (2)多个FQDN可对应一个IP:(一台主机有多个名称,且可以用CNAME定义)
注:以上各资源记录的写法及含义在上次博文中已经详细讨论过(),这里不再赘述了哈!
第四步:使用相关命令(named-checkconf、named-checkzone)测试配置文件及区域文件是否存在语法错误
第五步:确保主配置文件和各区域解析库文件的权限为640,属主为root,属组为named;
(1)检查主配置文件的权限:
(2)检查区域解析库文件/var/named/test.com.zone的权限:
更改权限:
第六步:重新启动服务或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第七步:更改iptables和selinux的设置(如果不了解此两项可以暂时关闭它们)
第八步:分别使用(dig/nslookup)在Linux/Windows主机进行查询DNS相关资源记录
(1)使用dig命令在Linux主机上进行DNS资源查询:
(2)使用nslookup命令在Windows系统平台下测试DNS相关资源记录:
至此,一台能够正向解析的bind服务器就配置好了哈!
2、配置反向解析bind服务器:
正向解析与反向解析各自采用不同的解析库,一台DNS服务器可以只有正向解析库或只有反向解析库,也可以同时提供正向/反向解析。
反向区域的区域名称格式:
ReverseIP.in-addr.arpa.
例如:假设网络地址为172.16.100.1 那么规则命名为100.16.172.in-addr.arpa
这里我本地的内网IP为192.168.1.0, 所以则写成1.168.192.in-addr.arpa
第一步:修改配置文件/etc/named.conf,添加反向解析区域配置文件
第二步:创建反向区域解析文件168.192.zone
第三步:检查语法错误
第四步:设置权限
第五步: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第六步:用windows客户端验证解析:
至此,我们就把主bind服务器配置好了哈(既可以正向解析又可以反向解析)
三、rndc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rndc:
Remote Name Domain Controller,远程名称域控制器
rndc 通过一个 TCP 连接与名字服务器通信,发送经过数字签名认证的命令。在当前版本的rndc 和 named 中,唯一支持的认证算法是 HMAC-MD5,在连接的两端使用共享密钥。它为命令请求和名字服务器的响应提供 TSIG类型的认证。所有经由通道发送的命令都必须被一个服务器所知道的 key_id 签名。
监听端口:953/tcp
rndc [-b address] [-c config] [-s server] [-p port][-k key-file ] [-y key] [-V] commandcommand is one of the following:reload
Reload configuration file and zones.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和区域文件reconfig
Reload configuration file and new zones only.
#重新加载配置文件和新的区域文件freeze
Suspend updates to all dynamic zones.
Write server statistics to the statistics file.
#将服务器统计信息写入统计文件中stop
Save pending updates to master files and stop the server.halt
Stop the server without saving pending updates.flush
Flushes all of the server's caches.
#清空DNS缓存status
Display status of the server.
#显示bind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2、rndc的调试和日志:
调试:显示程序运行中的详细信息(会产生I/O,正常情况下建议关闭)
调试级别:0,1,2,3...
提升调试级别:
rndc trace
rndc trace LEVEL
rndc notrace
打开查询日志:记录查询动作(会增加磁盘I/O)
rndc querylog
四、辅助DNS服务器的配置
注意:辅助DNS是针对区域来说的;如果有多台DNS服务器,必须为每个DNS服务器建立NS记录,否则主DNS将不向其发送通知;
主辅DNS之间的区域传送原理在上次博文中已经详细讨论过,这里就不在赘述。想要了解的可以看上一篇博文。
1、区域的定义:
zone “区域名称” IN {
#区域类型为辅助
file "slaves/ZONE_NAME.zone";
#区域文件必须保存在slaves目录下,放在其他目录没有权限
#指出主服务器是谁,注意:花括号前后要有一个空格
MASTER_DNS_IP;
MASTER_DNS2_IP;
2、辅助DNS和区域传送的配置:
第一步:先创建一个辅助DNS(分别在LinuxSlave和win2008的虚拟主机中实现)
(1)在LinuxSlave主机上安装bind服务并做相应的配置:编辑/etc/named.rfc1912.zones,添加如下记录:
检查语法错误:
(2)在主DNS服务器所在的LinuxMaster主机上的区域文件/var/named/test.com.zone和/var/named/168.192.zone中添加相应的记录:
检查语法错误、重读配置文件:
在主DNS服务器上,用dig命令做下检测,看看新增加的记录是否出现:
【在windows server 2008 R2上配置辅助DNS】
准备工作:配置好网络,使得win2008虚拟机能够ping通主DNS服务器并安装好DNS相关组件。
打开DNS管理工具,创建辅助区域:
完成后右键区域点击刷新即从主DNS同步了区域:
随便点击几个资源记录看一下,发现都是灰色的无法编辑哈(辅助DNS的数据来自于主DNS,一般是只读的)
在主DNS服务器上查看日志,检验主辅DNS之间的区域传送:
第二步:实现从主DNS服务器完全同步区域数据文件,查看日志文件验证辅助服务器是否完成同步:
说明:以下的实验没有windows辅助DNS参与了,因此相应的NS记录和A记录被我手动删除了哈!
在辅助DNS服务器上用dig命令检测下是否能从主DNS服务器同步数据(完全区域传送)
在辅助DNS服务器上查看对应的区域文件是否已经有了:
再来看看辅助DNS上这些区域文件的内容是什么:
查看日志:
第三步:在主DNS服务器上新增一条资源记录并查看日志文件,然后到辅助DNS服务上查看日志是否完成增量区域数据同步
查看日志/var/log/messages发现,由于我忘记把序列号加1了,所以报错说序列号没有更改,同步到辅助DNS失败
把序列号加1后再来看日志:
在辅助DNS服务器上查看日志情况:
查看辅助DNS服务器上的区域文件:
一切OK哈!
第四步:在windows客户端用nslookup命令来验证辅助DNS的配置:
一切OK哈!
DNS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就这么多哈,下面来简单总结下:
1、每个DNS服务器必须要有一个对应的NS资源记录;
2、创建slave的时候,其配置文件类型必须是 必须指定主服务器的 IP地址 ;
3、可以使用dig -t axfr test.com @server_IP 从主DNS服务器拉取所有解析库资源记录;
4、主辅同步完成后,将自动在slave服务器上的slaves/目录下生成zone文件,这些区域文件是从主DNS同步过来的,一般为只读,不建议更改slave的zone文件;
5、在主DNS上修改区域文件时,必须将SOA记录的serial加1 因为slave是通过serial值来进行判断更新的(windows系统上是自动完成的);
6、DNS的日志默认全部保存在/var/log/messege 文件中;
7、DNS的解析依赖于解析库,所以就算是所配置的内容是完全不存在的也可以解析(且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的解析库是各自独立的)。需要注意,正向解析里没有PTR记录,而反向解析库里不需要A记录、MX记录和CNAME记录
本次博文的内容就这么多,下次博文主要讨论DNS安全、子域授权、acl、view、转发域及日志子系统。欢迎各位大大拍砖~~
本文出自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DNS服务器(Centos 7):bind安装&配置
bind的named.conf文件详解
Linux系统下socket通信注意之bind函数
linux bind 配置详解
reahat Linux下bind的安装及配置
Linux 使用BIND配置DNS方法
Linux 配置bind 服务
linux bind函数作用
socket编程之bind()函数
linux udp bind函数说明
没有更多推荐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6557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服务器bindns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