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阿里巴巴看到中小红书的未来是电商平台 扣点 小红书还是内容

微信二维码
阿里巴巴投资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与腾讯在电商、社交、文娱、O2O等领域的激烈交锋,也让阿里巴巴投资呈现出流量导向。这一导向,让它在收获了一些人群的同时,也错过了一些机会。 7月26日,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纳斯达克同时敲响了上市钟声,并在开盘后股价大涨,涨幅一度达到44%。 这个成立3年就上市,2017年全年GMV(商品销售额)超过千亿的电商平台,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成为阿里巴巴和京东不可忽略的对手。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阿里和腾讯互相封杀,让阿里巴巴对微信体系中成长起来的电商不够了解和重视。此前神秘的拼多多,筹备上市期间公布的数据足以让阿里巴巴感到焦虑。社交和内容是阿里巴巴的软肋,它在诸多尝试未取得成效后,加快了投资的步伐,除了此前投资微博外,今年6月又投资了宝宝树和小红书。 不久前,阿里巴巴披露了投资数据,截止到日,进行了52起集团层面的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已逼近其去年全年投资总和。其中,广受关注的投资包括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3.8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等,以投资的方式获取更多线上、线下流量。 同时,也有不少消息称阿里将投资今日头条,尽管阿里公关负责人王帅在今年四月发布微博否认,但传言并未停止。庄帅认为,“头腾大战”进行中,拉拢今日头条,为电商生态引流,或许是阿里下一步重要战略。 阿里战投总监谢鹰曾将阿里巴巴比作“生意本质公司”,是做有客户、供应商、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与流量公司不同。 但回顾阿里2013年之后的投资,阿里的投资却更看重流量了。庄帅分析,阿里巴巴这几年的投资,更多是选择能带来流量的公司,而且过于关注腾讯,导致投资策略上偏向于竞争。 而如今,在社交上迟迟未见起色,电商领域又遭遇来自拼多多为首的社交电商、京东等各方面的夹击,阿里巴巴正在寻找新的方向,速度也变得更快。 1. 流量导向下的阿里投资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2013年之前,阿里的投资以财务投资为主,与诸多VC一样,阿里投资了雅虎、陌陌、UC等崛起中的大公司,谋求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但2013年3月,马云的态度改变了阿里投资的方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香港举行的瑞士信贷亚洲投资大会上,马云说,阿里在三年前开始发展移动业务,但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腾讯和其微信服务的发展步伐。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通过收购与并购实现竞争力。此后,阿里的投资策略从财务投资转向了战略投资为主。 2017年2月份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采用股权投资方式还是业务投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并服务于阿里巴巴的长远战略目标,阿里从来不做财务投资者。 到2017年,阿里围绕着自身业务进行了投资布局。据猎云网不完全统计,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45笔投资,主要集中于新零售、电商、物流、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等。其中,E轮以后、战略投资、PIPE(私人股权投资已上市公司股份)投资项目占比达到59%,远高于腾讯的25%。 同时,2017年度的全部投资中,主投和领投的比例高达78%,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业内对阿里的评价是“不投则已,一投惊人”。而腾讯投资的初创公司占比更多,可见阿里的投资不是为了像腾讯一样获得股权的增值,而是为了形成更庞大的实业版图。 在阿里的这一系列投资中,根据其“新零售”战略,投资了苏宁、银泰商业、百联集团、大润发、饿了么等。不过,线下商业实体能够带来的流量较少。为了获得更多流量,阿里近几年对拥有线上流量平台的投资也越来越多。 年间,阿里通过不断的收购和投资,打造出自己的大文娱体系,试图建设一个新的流量帝国。2015年,阿里巴巴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同时,阿里逐步入股了华数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第一财经等。 2016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面整合优酷土豆、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与数字娱乐事业部等业务,成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庄帅分析,阿里试图构建出与电商体系区分的另一个核心体系,而这个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带来流量,为电商业务引流。 不过,阿里大文娱发展至今,经历过多次调整和高管动荡,2017年11月,张勇宣布俞永福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大文娱董事长、大文娱及高德总裁职务。 阿里大文娱的几个版块发展也不顺利。从视频行业来看,合并后处于行业第一的优酷土豆,在会员制、原创内容的的发展中落后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8年3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APP月活跃数据分别达到4.9亿、4.6亿和4.1亿,相比较第一的爱奇艺,优酷的月活用户差出了8000万。UC体系随着去年底俞永福的离职而大幅调整裁员,而虾米音乐也随着合并,丧失了之前的优势。 庄帅认为,阿里大文娱的两难境地,在于必须服务于阿里的大生态,为电商引流,因此限制了平台本身在原创等变现方向的可能性。以优酷为例,在原创内容和会员制度上,发力均晚于爱奇艺,过于保守的策略,让优酷失去了先机。 而阿里影业自成立以来,已经多次换帅,业务重心从电影内容逐渐转向票务平台,在电影市场里“分一杯羹”的思维大于做品质内容。 除了大手笔布局文娱产业外,能够同时带来线上线下流量的O2O,也曾经是BAT的兵家必争之地。 年度,阿里完成最大金额的投资是收购饿了么,这标志着阿里在O2O领域的持续发力。2006年,阿里在O2O也投资过口碑网,在2008年初全资并购,但在2011年关停。 在阿里投资的美团转投腾讯阵营后,阿里巴巴重启口碑网。2015年6月,阿里联合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双方各自注资30亿元,共计60亿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并在支付宝设置了入口,复活后的“口碑”一度日均交易笔数突破2000万笔,超过美团点评。 重启后的口碑最初在蚂蚁金服体系内,主要服务于支付宝的扩张,之后又被纳入到阿里新零售体系,担当吃喝玩乐的入口,目前主要服务于该领域B端商家,不过也在打造自己面向C端的APP。目前来讲,口碑尚未成为该领域领头羊公司。 “如果口碑能做起来,那后面也没美团和饿了么什么事情了。”庄帅提到。 2018年,阿里的投资更加多样化,不过流量导向却越加明显。 今年6月,阿里先后领投社交电商小红书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领投育儿社区电商宝宝树的Pre-IPO融资,投资金额在10亿左右,宝宝树投后估值高达140亿人民币;7月18日,阿里巴巴及其关联方将以约150亿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创下几年来广告行业的最大投资;7月19日,阿里投资苏宁体育。 这几个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优质的流量。分众是楼宇广告的头部企业,拥有大量的线下流量;小红书和宝宝树都是社区电商模式,分别拥有大量美妆时尚和母婴的垂直群体。而苏宁体育则依靠手中大量的体育赛事版权资源聚集了大批体育用户。 捕捉更垂直、更精准的人群和流量是阿里投资今年呈现出来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注意到,在关注垂直领域的同时,阿里也考虑到了这些平台的社交优势,而社交一直是阿里巴巴发展中未能突破的瓶颈。 2. “做不好”的社交 2018年除夕,淘宝推出“亲情账户”,冠名春晚,希望通过红包形式推动年轻人为父母等开通淘宝。有赞创始人白鸦注意到,当晚淘宝上的下单量大幅增加。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是,春晚结束后,淘宝的流量是“双11”的15倍。淘宝总部却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导致后台一度崩溃。 而另一边,除夕当晚支付宝“集五福”红包开奖,共有约1.6亿人,最后瓜分2亿元现金红包,平均每人1.19元。而微信官方提供的数据,除夕全天,微信用户共收发142亿个红包,比去年增长75.7%,跨年峰值时,每秒收发76万个。 微信的强大的社交实力,以及阿里对社交的经验不足,形成的差距正在影响阿里的战略和布局。 2013年,淘宝切断了转入微信的链接,这也使得阿里系完全退出了微信体系。这不是阿里第一次采取“封杀”战略,日,在百度的购物网站有啊上线前夕,淘宝宣布彻底屏蔽百度搜索引擎爬虫,理由是保护消费者,防止网络欺诈。 IT评论人Keso认为,这一大胆的决定在现在看来是“果断和英明”,“这不仅培养了用户利用淘宝网站获取信息的中心化思路,也让阿里巴巴成为淘宝平台唯一的流量卖家,需要流量的淘宝商户只能从阿里巴巴手里购买流量。这让阿里巴巴迅速成为仅次于Google和Facebook的全球第三大广告平台。而百度则丧失了切入电商的机会。” 然而,淘宝对微信的“封杀”却没能封住微信生态在电商上的可能性。据QuestMobile数据,6月份微信的月活用户规模达9.3亿,渗透率为84%,覆盖范围从从一二线到四五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流量池。以拼多多、有赞为代表的电商和小程序不断演化和裂变。社交电商领域,阿里成为一个局外人。 白鸦曾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基于社交网络的偶然的、非计划的、冲动型购物将会盛行。“微信生态从诞生起就是去中心化,并且具有向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深入的可能。”而“去中心化”的思维正是不断强化中心化的阿里所不能理解的。 在白鸦看来,电商正式迎来了以移动社交为轴心的增量市场,这个增量市场的构成包括小镇青年、高端消费者、少年、中老年为主的消费群体,市场规模达到6亿。 拼多多正是在淘宝的夹缝中,一路高歌猛进,用不到3年的时间,做到截止到日总GMV达2621亿元,并在7月26日成功登陆美股。 相比“微信围墙”,阿里在最近几年切入社交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钉钉”在B端迅速扩展,但是成为诸多白领在下班后“避之不及”的软件。阿里推出了类似朋友圈的支付宝“圈子”,希望进一步强化支付宝服务生态,但很快被尺度不小的女大学生和白领写真照片占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最后时任蚂蚁金服董事长的彭蕾不得不发布道歉信。 支付宝推出的“圈子”主打理财,宠物,健身,育儿等,而这些业界早已经有成熟的垂直社区,如健身领域的Keep和育儿领域的宝宝树。 除了自己尝试社交外,阿里希望通过投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2013年4月,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股份,成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此后,阿里巴巴数次增持微博的股份,2016年9月,又花费1.35亿美元购入300 万股新浪微博,阿里持有微博的股权增加至 31.5%。今年6月,阿里和微博推出了“U微计划”,主打社交+消费全域解决方案。 今年阿里投资的小红书和宝宝树,也是社区内容模式的电商平台。 庄帅认为,一个“小红书”远远不够,阿里目前仍然需要继续投资更多垂直领域的电商,也可以投资正在兴起的微信电商。“拼多多之后,社群电商也会兴起,阿里也许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交电商,微信不一定会封杀。如果阿里在早期就投资了拼多多,腾讯也不见得就会封杀拼多多。” 3. 流量争夺焦点:今日头条 注意力经济下,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正在不断入侵公众的使用时间,不论是以社交为中心的腾讯,还是以电商为中心的阿里,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2017年5月,天猫无线内容运营总监凡真宣布:从五月份开始淘宝将全面改版,手淘的60~70%将会内容化。淘宝总裁蒋凡也曾透露出对短视频的重视,他曾在采访中提到,“未来淘宝上可能90%的内容都是视频的方式来承载,包括直播。就跟当年我们觉得90%的交易会在线上产生一样,视频内容占90%未来也很可能会发生。” 从2016年起,阿里开始重视内容在电商领域的作用。先后上线了“淘宝二楼”等短视频项目。淘宝先后推出的淘宝头条、必买清单、有好货、爱逛街、以及淘宝流量风口直播频道,流量皆达到千万级别。 但是目前淘宝的PGC内容,还远无法与国内第一购物分享社区小红书相比。投资小红书,便是出于淘宝内容化的需要。 小红书的流量也无法与与快手、抖音两大主流短视频平台相比。抖音的用户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青年群体,消费力属中上,消费决策极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庄帅认为,鉴于快手已经归属腾讯系,抖音即成为阿里的必争之地,这是一场关于流量的争夺战。 近期有消息称,今日头条将在新一轮融资中对抖音进行分拆,阿里巴巴将会对分拆后的抖音进行投资;另外,阿里旗下的云锋基金则会将代表阿里投资今日头条。对此,今日头条和阿里巴巴表示不予置评。 对于今日头条来说,现阶段也有着上市或者寻求下一轮融资的可能性。Keso曾提到,今日头条一直没有站队BAT,虽然保持了独立,但也导致在树敌过多的情况下有些被动。去年,头条旗下的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抖音也不断遭遇黑公关事件,都对头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比之下,滴滴就更加聪明,虽然是阿里投资孵化出来的公司,但也拿腾讯的钱,在两个巨头之间游走。”Keso提到。 黄浦江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凛认为,拼多多和今日头条具有相似特性,二者都属于估值较高的独角兽,具有很强的成长潜质,也都在下沉市场具有强大的潜力。同时,拼多多可以补齐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差距,引领微信电商的生态,而今日头条和抖音则可以源源不断为淘宝和天猫导流。 尽管在与腾讯的对战中,阿里巴巴绝不愿意落后,但过于关注流量也影响了阿里的投资战略。“阿里投资的方向关注腾讯。电商业务上似乎它的竞争对手是京东,但是在投资布局上,它把腾讯当成竞争对手了。”庄帅认为,这种投资方向,让阿里投资在电商领域错过了不少。 4. 电商领域,阿里错过了什么? 阿里在国内电商领域的投资相比之下不够积极。 年,阿里频频布局海外电商平台,包括11 亿美金入股印尼最大电商Tokopedi;10 亿美元增持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还入股了印度电商Snapdeal、美国母婴电商zulily等。 在国内,目前能看到的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投资,只有苏宁云商、小红书等为数不多的几个。 阿里曾经有机会把唯品会、蘑菇街、美丽说、洋码头等发展势头正劲的电商收入麾下,但阿里没有直接收购。“这些平台做的,阿里觉得自己也能做。比如说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曾经寻求过和阿里合作,希望联合打造海淘平台,但最后没有谈拢。后来阿里打造出了自己的天猫国际。”庄帅说。 除了做海淘的“天猫国际”,阿里还做了卖低端商品的“天猫特卖”,以及对标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品质商品的“淘宝心选”。 不过这些业务也并未限制其它品牌的发展。以天猫国际为例,目前与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唯品国际等平台分庭抗礼。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的报告中显示,网易考拉海购以25.8%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天猫国际次之(21.9%),京东全球购(13.3%)位列第三,唯品国际则排在第四。今年5月,唯品国际和京东全球购在供应链和采买方面达成合作,强强联手试图超越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 另一边,阿里当年错过的洋码头和美丽街,已经通过微信和小程序的商机,获得又一轮升值。今年5月,洋码头宣布完成数亿美元C轮融资,由红杉资本全球成长基金领投,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美丽说和蘑菇街合并成立美丽联合集团,预计在今年赴美IPO。 同时,阿里的竞争对手,腾讯和京东也在投资布局国内电商平台。2016年至今,腾讯先后入股拼多多、楚楚街和唯品会。今年1月,京东与美丽联合集团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今年7月,奢侈品电商寺库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京东参与了寺库最新一轮1.75亿美元的融资。 “千虑一失”的阿里一不留神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发展壮大的缝隙,京东如是,拼多多亦如是。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分享过这样一个细节:马云在多年前的一次内部演讲中说,我们为什么不留个竞争对手呢?他说,最好的格局是英特尔和AMD。这个社会就是应该有多个物种存在,然后互相融合。 只是,当下在诸多竞争对手的围攻之下,阿里需要多方应战,为保持其霸主地位继续焦虑前行。
责任编辑:王卫民
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政府公益性网站,因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主办单位: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指导单位: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服务局
承办单位: 河南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7估值30亿美元的小红书 凭什么被阿里、腾讯争着投?估值30亿美元的小红书 凭什么被阿里、腾讯争着投?金融界百家号左手社交、右手电商的小红书成功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5月31日,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的小红书宣布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超过3亿美元融资,一众投资机构中,电商霸主阿里和社交寡头腾讯赫然在列。电商市场早就是红海一片,能获得两大巨头同时青睐,足以证明小红书的“社交+电商”模式已经杀出重围。不过,高处不胜寒,1亿“小红薯”能否撑得起30亿美元的估值,小红书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一条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的“妖路”“这是范冰冰在小红书上分享的她在用的抗皱眼霜,价格也不贵,买下试试啦。”“小红书上可以放心海淘,基本上没有假货。”“过几天要去泰国旅游,先到小红书上查下有哪些好玩好吃的。”这些都是小编身边“小红薯”们嘴里的小红书。小红薯即小红书的粉丝用户群。2013年7月小红书在上海成立,截至2018年5月“小红薯”已近1亿,其中女性用户占九成。用户的上述体验实质上概括了小红书之所以迅速蹿红的原因,不同于一般的电商平台,小红书用一种“不做电商”的姿态来做电商。“小红书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而其他平台首先是一个电商。”有投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的电商平台是先有消费需求,然后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寻找想要购买的商品;而社交电商则是从社交入手,通过优质内容分享引导至交易。”“社区+电商”的玩法不是小红书独创,但是小红书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妖路”——明星效应、粉丝流量带货。小红书的广告在北京随处可见从林允、范冰冰、戚薇、张韶涵的分享入驻,再转化成高质量的图片和原创内容、经过推荐的海量的信息,之后吸引各路KOL形成独特的UGC氛围,最后落入成为带货变现的套路,一个完整的“社交+电商”闭环就实现了。小红书上的明星入驻大部分都是自主行为。毕竟在高质量图片、原创内容、海量信息的平台上,明星入驻获取关注度是一件好事,2017年入驻的林允从明星高台下凡,在小红书刮起一阵“邻家少女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演技垃圾的“星女郎”黑料到“被演戏耽误了的美妆博主”、“新一代带货女王”,林允确实在小红书上实现了翻身。仔细思考一番,小红书完全就是明星转战美妆博主的跳板,是一个吸睛的营销魔盒!由明星发酵的“同款”一直占领着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仅是小红书,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代言明星的每一次的亮相,甚至连街拍都成为商品的新战场。行内人士甚至直言:“带货力”是衡量明星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小红书的魔力在哪里?“内容+社交”安身立命电商的世界是复杂的。这一点从天猫的GMV在5年内从2000亿翻跃至2万亿,上涨10倍;从第二大电商巨头京东去年GMV近1.3万亿,增幅37%就能看出端倪。在电商的版图里,淘宝、天猫、京东仍是品牌未来几年电商营销的主阵地。然而有趣的是,在巨头的厮杀里,总会有人幸存。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平台开始受到追捧,而小红书、抖音等以内容为驱动的电商种草平台开始兴起。电商模式上的硬碰硬,小红书甘拜下风,但是相对可靠、中立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信息建立起的竞争壁垒,得以让小红书安身立命。UGC社区和跨境电商是小红书的两大运营模块。打开小红书APP的首页,你看到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品,而是一张张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片,有美丽的风景,有朋友的相聚,不同的陌生人在分享他们各自的生活。在小红书的UGC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方式分享吃穿玩乐的生活方式,展示你的生活品质,从美妆、衣物到旅行、酒店,小红书上标记着1亿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的威力在明星效应之下被无限放大。当范冰冰、林允们在小红书上一反明星“高冷”形象,如邻家女孩一样介绍她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洗发水时,很快就有千千万万的“小红薯”们争着要“剁手”。凭借着明星们的强大号召力和内容,小红书的流量变现能力一直在稳步增长。官方发布的成绩包括:2015年末,小红书刚刚上线电商功能半年,即完成7亿元的销售额;2017年6月周年庆,两小时卖了一个亿。回顾小红书发家史,从内容起家的小红书做的最正确的决策就是: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凭借优质内容传播的杀出一条血路的小红书深深知道传统电商这条路太难走了。“基本上跟电商相关的会和采访,我都是能躲就躲的。”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跨境电商或是垂直电商太容易碰到天花板。在行业人士看来看来,小红书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沉寂近两年后重获青睐,并接连获得腾讯和阿里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重视,或许正是因为该平台对于内容的专注。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定位是小红书的另一大法宝。小红书内容是滚雪球的模式,95后产生的内容占大部分比例。而且随着用户族群的改变,小红书的品牌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明星的入驻带来了中高端产品的曝光、用户年龄越来越小年轻化产品越来越多……小红书打造的好玩的调性和有趣生活方式,令年轻人不断打call。被阿里、腾讯追着投,巨头们开始“流量收割”联合赞助《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是小红书一次成功的营销战略,让其媒体曝光量大增,而在业内造成更大轰动的是其新一轮融资同时惊现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身影。电商发家的阿里和社交崛起的腾讯都押中了小红书,看重的正是电商红海中,社交电商这股新鲜势力的崛起。阿里和腾讯的入局,被认为是互联网巨头对流量的一次“收割”,可能不久后我们就会在小红书上看到淘宝链接。正如此前阿里投资微博,把微博变成了阿里电商链接和淘宝广告的大卖场一样。而对于小红书而言,借助这两大靠山,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变现能力。回顾近几年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随着中国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升级,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原本固若金汤的阿里帝国迎来了一波波新对手的正面挑战。新型的社交电商平台层出不穷。除了小红书外,异军突起的还有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借助团购模式,低成本地获取了巨大流量,不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月流水400亿;同样唯品会也通过发力社交电商迅速走红。投资界整理发现,国内的内容社交的电商平台并不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B2C类平台: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B2B2C类平台:云集、环球捕手等;导购类平台:什么值得买、美柚等;拼团模式:拼多多、京东拼购、洋码头“砍价团”、苏宁易购拼团等。在社交电商新势力不断崛起之时,阿里和腾讯都坐不住了。阿里和腾讯,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却在社交电商上都看到了自己的短板。阿里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社交用户和原创内容,以此提高用户粘性,腾讯在希望将社交流量变现,导入商业品牌,形成“社交+电商”的完整闭环。同时投资小红书是腾讯和阿里在社交电商领域下的又一个重注,此前两者已经有过多轮较量。4月11日,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而阿里除了上线淘宝特价版和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等新的内容形式外,还积极和第三方社交平台如抖音、微博、陌陌等展开合作,借助社交平台的带货能力,用户数量和粘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资本的涌入之下,社交电商这把火可能还会烧很久。小红书本次D轮融资投资方名单中,一批VC/PE机构选择继续跟投,比如金沙江创投、纪源资本、真格基金,这三家机构此前曾参与过小红书多伦融资,元生资本则是新加入者。艾媒咨询预计2018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76900亿元,移动端交易额为57370亿元,占比74.6%。社交电商的新风口已经到来。小红书历史融资红到发紫的小红书还能被“翻”多久?小红书背后资本有腾讯、阿里作为靠山。腾讯有社交流量、阿里的电商帝国,小红书作为“巨头的宠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但实则,本次阿里看上的无非是小红书的两大优势:一是小红书年轻用户群体;二是小红书在社交内容上的沉淀和突破。但江湖中有一句话说的妙:阿里入局,寸草不生。不知道阿里此时是要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还是战略投资人呢?当下小红书的内容属性占据主力,电商功能并不完善、商品种类不齐全。但是如果加大电商力度,社群氛围若被打破,却又容易适得其反。互联网巨头都打着各自的算盘。小红书一直努力在内容和电商跷跷板上保持平衡,阿里的入局,为这种平衡增加了变数。与此同时,想要拓宽变现渠道小红书同样面临着传统电商们还未克服的难题,比如供应链、商品质量等。物流是决定电商体验的基础,也是电商的一大核心价值。菜鸟网络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支柱,曾被马云定义为阿里巴巴继电商平台、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三极。然而,在小红书上,物流却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多数用户反应,小红书物流太慢,而且会出现“物流信息不显示,联系客服也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严重时致使很多用户弃用小红书。物流是线上线下商业融合的高速公路,如果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信息指示灯,并且时常堵车,那么即使线上打通的再好,变现落地也是不尽人意的。因此,若想在电商服务商与优质内容齐头并进,小红书必须在物流配送仓储服务问题上加大马力。货真价实,优质生活一直是小红书主打的核心特色,如何在假货泛滥的电商市场上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小红书同样面临考验。结语知乎上有人这样评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明星加持的媒体平台。类似范冰冰等明星的笔记里确实有些干货,但是其他好多明星就不是了,一篇笔记没啥技术含量还骗了好多赞。原先我认为小红书就像女生专用的知乎一样存在。没成想明星霸屏之后变得这么质量低下。”明星KOL大量入场,让“小红书”的定位潜移默化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人将小红书与微博进行类比,过度的明星效应如果让小红书变成了“红微博”、“粉知乎”,那么小红书也就不复存在了。即将在6.6日迎来周年庆的它,未来还能翻阅几年呢?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Sunny&Zeo,原文:http://news.pedaily.cn/091.shtml本文源自投资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金融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站式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让投资更简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红书怎么不让别人看到我的收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