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如何快速提升设备管理

这些你想不到的领域,都有了物联网技术_中国江苏网
&&&&&&&&&&&&&&&&正文
这些你想不到的领域,都有了物联网技术
  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无锡众多物联网明星企业和高校也都纷纷发力,准备在博览会上一展所长。
  10月28日,记者前往无锡多家物联网企业和江南大学“探营”,发现很多让人想不到的领域,都应用上了物联网技术,而且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产业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路上跑的小汽车,实时监控所有数据
  路上跑的小汽车,所有数据都能第一时间监控,这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广泛应用。在无锡的一家企业,这项物联网技术已经到了测试阶段,计划明年推向市场应用。
车辆技术管理系统
  无锡因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智能管理解决方案的物联网高技术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营运车辆维修各环节,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加强事中和事后管理,有效保障车辆维保安全,同时也给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车辆维护的真实数据,大幅提升监管效率。
  目前,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已在无锡市区和江阴市192个营运车辆维修企业实施,实现了全覆盖。此外,湖南、辽宁、陕西也有多地开始逐步安装。在物联网的平台里,车主、维修企业、检测企业、交管部门间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畅通的信息共享平台。
车辆技术管理系统
  记者看到,这些维修点的监控画面,都在一块电子屏幕上实时出现,并且根据需求调取想要看的维修点。“这些视频在维修网点会存放3个月左右,在我们的后台目前会一直存放。”因为科技首席市场官赵岩介绍说,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监督平台、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系统、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和机动车检测监管系统四部分,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息、数据分析挖掘、视频智能分析、云计算、组态控制、认证加密等多项技术,收集营运车辆维修过程、车辆性能检测、管理部门综合检查结果等数据,形成营运车辆电子维修档案和营运车辆技术管理大数据。
  在今年,无锡因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推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营运车辆电子健康档案”。赵岩说,这其实就是对车辆的身份认证,等于是车子的“身份证”,可以帮助运输企业建立“一车一档”,对车辆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降低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几率。
车辆技术管理系统
  在赵岩的眼里,物联网技术下的道路运输绝不止步于此,未来将实现对所有进入到系统内的车辆实时监控。在一块监控大屏上,交汇点记者看到,一辆在路面上行驶的小汽车在电子地图上移动,轻轻一点,车辆的所有信息数据都实时地反馈回来。
  “原理就是利用车载诊断系统(OBD),在我们这里形成一个联网。”赵岩说,这对于运输业来说是一个利好,能够实时监控到货物运输车辆的位置、车辆信息,如果在半途中出现了车辆故障或者交通事故,司机还能够一键求救,“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测试阶段,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推向市场应用。”
  几千年的酿酒老工艺,也能用上新技术
  在养老院使用的智慧床垫,如有行动不便的老人离开床位,后台就会自动提醒看护人员要重点关注该老人;在医院的输液室里有了输液进度监控和报警系统,依靠医疗影像、电子病例和大数据分析,开发了辅助解读肿瘤癌症报告的系统;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上有了自动化控制和生产系统……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组建于2010年,是全国首家实体运作的物联网工程学院。6年过去了,他们已将物联网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南大学物电学院学生发明用脑电波控制小车移动
  让人想不到的是,即使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酿酒老工艺,也能用上物联网的新技术。面向传统酒类酿造工业过程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工程学院的熊伟丽教授及其团队基于物联网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传统酿造过程的全流程信息监控平台。
  熊伟丽介绍说,国内酒的酿造过程还是非常传统的,许多还是手工作坊,尤其是黄酒酿造大多是依靠工人经验的手工操作模式。“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酒的酿造过程进行了一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帮助黄酒企业做了一些自动化系统。”熊伟丽说,如对酿造过程进行三维动画显示,使得整个生产过程非常的清晰。另外建立了固态发酵窖池的物联网监测系统,设计了窖池物联网测温系统,在装帧环节,跟一个机器人公司合作设计了智能机器人装帧工艺环节。
  目前,江苏的今世缘和甘肃的金徽酒,都已经用上了窖池物联网技术。“前不久,茅台厂也来考察过我们的技术,非常希望也能够运用到他们的生产中。”熊伟丽说,酒的酿造过程中有个固态发酵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以前窖池都是用人工测试,插很长的板子。而现在插的是无线温度传感器,上千个传感固定好的,每天可以自动测温。把大规模的窖池数据与每个窖池的温度、酸度、水分结合,后期做一个智能化处理,就能对比出哪个窖池出酒率高,而这些数据曲线,可以作为今后提升出酒率的一个指标。
  “融入不同的产业中,让物联网这一种集成应用的技术为不同的行业产业增光添彩,这正是物联网发展的亮点所在。”物联网工程学院朱飞书记说。
  环境监测千里眼,精准定位污染企业
  记者在落户在无锡的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采访时,会议室前面的大屏幕上忽然亮起了一盏红灯。
  “说明这家企业排污超标了!”感知集团无锡高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浩说,这是“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物联网系统在发出提醒,这个信息会自动同步发送到当地环保局执法人员的终端设备上,方便执法人员及时调查。
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污染源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两年前,无锡市启动了集感知、数据处理、综合管理于一体的环保物联网系统开发,针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典型环境监测对象,以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1800多个传感器、100多项环境因子的监测、每天30000多条数据生成,将无锡的环境空气质量、30800多家污染源企业的“环保档案”、河道水质、信访情况等信息都尽收眼底,让相关人员了如指掌。
  在环保物联网系统中,通过地理信息(GIS)子系统,根据水流方向、异常区间、异常因子,查看区间内污染源实时监控数据并寻找与异常状况相匹配的特征因子,初步锁定疑似污染源。
系统发出提醒“有企业污染超标”
  “由于每家企业监测的污染因子各不相同,原本需要人工逐一排查,耗时长,还不够精准,很容易出现上下游互相推卸责任的扯皮现象。”汤浩说,有了物联网平台,通过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抽取、汇总及分析,能够客观反映无锡的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管理的现状。在物联网环保平台上建设了面向领导的综合分析系统,面向业务人员的管理系统,面向公众的在线发布与互动系统。“全部数据信息都可以随时调取,不再是零散呈现了。”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未来能为政府环保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汤浩认为,有了物联网环保系统,所有的污染源数据都能够实时掌握,无论是短期内对于大型会议活动的需要,还是在城市产业转型的计划制定,都有着明确的数据指向,该关多少企业,该关哪些企业,都能够比较好地进行匹配,而不是一刀切地进行干预。
  交汇点记者 王拓 付岩岩
责任编辑:王迅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
您现在的位置:&&
仪器仪表借力物联网 开启智能化新时代
  【中国智能制造网 市场分析】近几年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未来在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仪器仪表借力物联网 开启智能化新时代&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17年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于是,工业物联网成为了全国、甚至是全球部署的焦点。&  何为物联网?&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 ,要说物联网究竟是什么?简单的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物物相联的网络。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目前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阔,已经在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物流、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物联网与仪器仪表的&双向性&关系&  尽管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仪器仪表只是物联网产业巨大规模下的一个产品分支,但物联网注重拓展应用领域的特点,相当于为仪器仪表行业打开了很多新的市场之门。而要谈物联网发展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物联网和仪器仪表行业的&双向性&关系。&  物联网是感知网,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很有发展前途的工程技术,但从基础上来说无法脱离仪器仪表行业。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同为构成物联网的基础层面的设备,其技术的关键离不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这样一来,仪器仪表就是物联网的源头,因为它能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加工等。&  众所周知,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涉及了多个行业领域,如工业、公共安全、安全生产、城市管理、节能减排等,为每一领域物联网发展对仪器仪表的技术精度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仪器仪表的需求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物联网极大的推动着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使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与市场需求越来越同步。&  物联网发展拓宽仪器仪表的新广度&  前面我们提到,物联网的基础层面设备就是传感器,因此数据的输入与输出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就传感器类产品的输入端来说,要能够适应物联网&物物相联,全面感知&的应用要求,其应用测量对象将变得非常多样化,相对当前这类产品固定测量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几种常规物理量,其测量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要求就需要大大扩展,例如在线分析、光纤传感等,这实际上取决于传感器MEMS技术的发展情况。例如在线分析、光纤传感等这实际上取决于而在数据的输出端,则必然涉及到网络层的数据传输,这要求输出数据的方式能够畅通无阻,除了当前的现场总线外,无线通信也将成为测量类产品一个必备的功能。&  因此伴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仪器仪表,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低,利于大量制作、购买;低功耗,更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这是在当今物联网发展下,仪器仪表应当追求的主流趋势。&  工业物联网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从&两化融合&到《中国制造2025》,创新转型已经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可逆的潮流。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从信息化向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中,一步步构建着企业的&神经网络&。对制造业而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而工业物联网是工业系统与互联网,以及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的高度融合,也是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与物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它将制造业生产、监控、企业管理、供应链以及客户反馈等信息系统融为一体,通过数据中心对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一个功能完善的工业物联网系统通过全方位互相连通,实现了自组织和自维护的功能。 毫无疑问,在制造业领域,未来的工业数据将呈几何级增长,因此,传统的软件平台无法承载这些海量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软件平台云端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工业4.0时代的潮流中,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未来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行业内具备 竞争实力的企业将逐步探索从纯粹的设备销售到&设备+运营&的商业模式。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将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智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原标题:仪器仪表行业&借力&物联网 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中国智能制造网
扫一扫,官方微博互动多
微信号:gkzhan
扫一扫,智造信息随手掌控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智能制造网,https://www.gk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
工业物联网是智能制造实现的具体方式,展望未来,工业物联网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1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据外媒报道,有项新技术可将道路标志(road signs)与其它交通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2日,总部位于旧金山、11个月前刚建
从21世纪之初Google与百度的搜索引擎大战,到10年前百度高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近日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
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听障人士,催生了庞大的助听器市场。接下来
人工智能写作的春天来了?的确,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写作带来
你可以通过一个智能手机应用来控制电池供电的布料,目前为止
如果你对AI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大热的阿尔法狗如何打败人类,那
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OpenAI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教会机械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科技领域最热门的技术,吸引了众多行内和行
聚焦时事要闻,追踪智造动态,中国智能制造网为您带来7月30
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可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多孔电极,
在人工智能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缺乏形势渐趋严峻的情况下,人
你可以通过一个智能手机应用来控制电池供电的布料,目前为止
如果你对AI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大热的阿尔法狗如何打败人类,那
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OpenAI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教会机械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科技领域最热门的技术,吸引了众多行内和行
聚焦时事要闻,追踪智造动态,中国智能制造网为您带来7月30
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可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的多孔电极,
据全球知名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测,到2020年之后,全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信息产
码垛机器人作为生产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机器人之一,其依
CIROS2018第7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于7月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叶帆科技|卓越.品质.专业 - www.yfiot.com (技术群:)
浅析ARM公司在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
随着ARM芯片的出货量越来越多,自信满满的ARM公司统一软硬件平台的战略和雄心壮志越来越凸显。最初ARM公司仅是出售自己的知识产权(IP核)给各大芯片公司,由于最初ARM公司处于劣势,所以给芯片厂商很大的自主权,在ARM7、ARM9和ARM11芯片时代,我们知道每家芯片的地址空间,寄存器操作各异,大不相同,也只能在代码编译的时候才能发现ARM公司的存在。随后ARM公司推出了Cortex系列的芯片,就如我以前文章所提及,其志不小:“对早已经被绑入其战车的各大芯片厂商,又勒紧了一下枷锁,对ARM最新的内核的架构做了进一步限定,如对SysTick、NVIC和FMSC芯片设计的限定。特别是CMSIS接口的标准推出,简直是卡住了各大芯片厂商的脖子,他们不加入这种计划,难免被边缘化,加入了,难免沦为ARM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不知道是ARM公司成全了安卓系统(Android),还是安卓系统成全了ARM。在嵌入式领域和PC领域最大的不同就是,嵌入式芯片和X86芯片不同,X86主要有英特尔(Intel)公司把持,所以微软+英特尔软硬结合,很容易一统天下。而嵌入式芯片(32/64位芯片主要就是ARM芯片了)领域属于群雄割据的时代(不过现在高通公司有后Intel王者的气概),各个厂商基本是各自为政,每家芯片的寄存器操作相差比较大,所以对运行其上的操作系统开发者来说,难度很大(所以目前针对操作系统底层的BSP,基本都是芯片厂商自行开发提供)。ARM公司推出Cortex的芯片,及CMSIS等接口标准的努力,就是简化或者说降低这种开发难度,为统一芯片硬件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在嵌入式领域,偏软的方面安卓系统已经取代了微软的历史地位。偏硬的芯片方面是不是高通公司?个人认为ARM公司内心绝不会让一家芯片公司独大的,所以ARM公司从近似春秋战国的西周王朝时代,回归东周统一王朝的格局下,继续进行着统一硬件芯片的运作。高通想成为强秦,统一天下的梦想我想绝不会很快来临。回归正题,谈一谈ARM公司在物联网上的战略布局。日,ARM公司收购了芬兰物联网软件创业公司Sensinode,将继续推广和深化Sensinode公司的NanoStack、NanoRouter 和 NanoService三大产品。真对此消息,有的网站评论道“看来手机和平板市场的统治地位还不能满足 ARM 的胃口,吞下整个物联网才是它的目标”。2020年,根据IMS Research的预测,全球联网的设备将有300亿个。ARM的Cortex-M(M0/M3/M4)芯片+ARM的 mbed项目和Sensinode公司的NanoStack、NanoRouter 、NanoService三大产品结合起来,将会从硬件到软件完整的覆盖整个物联网领域(手机和平板一般采用Cortex-A系列的芯片,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将成为物联网领域必不可少的输入端。另外ARM芯片进军服务器野心,也不可小觑,那是物联网另外一大领域—大数据—重点所在)。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ARM技术开发大会上《CreatingSecure,Efficient,and Open Standard Iot Systems》的讲座,从题目上来说,是讲“创建安全、高效和开放的标准物联网系统”,至于如何构建,就是采用以上我们所讲述的技术。我的介绍和ARM技术开发大会上的张先生的讲述有些不同(讲解的顺序不同、着重点不同),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说明的。1、 传感器数据采集– 基于CMSIS的 ARM MBED技术的硬件简易开发如果你是一个仅有一点开发技术的人,比如会一点C或一点Java,对硬件也是粗略了解一些,那么MBED技术将很快让你进行硬件开发(网上号称60秒让你完成嵌入式编程开发)。如果你在做硬件原型设计,有不同的芯片去让你选择,或者是对外围的一些器件进行测试研究,那么采用MBED技术将让你这份工作变的轻松简单。ARM MBED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呢?简单的说,它有两点特色,这两点特色分别对芯片提供商(或者说开发板提供商)、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便利。第一就是CMSIS,CMSIS就是ARM指定的一套接口框架,通过它,可以屏蔽各家芯片操作的差异。所以针对芯片厂家来说,仅需要实现这些规定的接口就可以了。第二,对嵌入式开发来说,开发环境的搭建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能成功编写和调试第一个程序,犹如孩子出生一样,不经过一番挣扎和摸索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而MBED技术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网页编译工具,可以在Windows、Linux、Mac等各种可以网页浏览的设备上进行编程。所以不需要安装调试工具,只要选好指定的开发板,就立即可以进行编程,编译后直接生成一个bin文件,直接烧写到设备即可运行。另外的一个优势,由于用户是基于CMSIS的框架接口开发,所以理论上将,你可以很顺利地开发各种厂家的芯片(前提是相关芯片厂商已经提供了CMSIS的支持),不再向以前一样更换不同厂家的芯片是件难以抉择的事。作为物联网开发来说,你通过AD、串口、SPI、I2C、USB、CAN甚至是以太网接口,用MBED技术很容易把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到Cortex-M0/M3设备,采集完毕后,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数据上传。而这一步,就是ARM收购的公司Sensinode的技术优势所在了。2、 传感器数据上传– 基于CoAP通信协议(NanoStack/NanoRouter)一直以来,物联网领域最令人头疼的事就是,接口协议繁多,每家都有各自的协议,在这种格局下,收集传感器数据,是件费时费力的事。而CoAP是一个统一的协议接口,优势不仅仅在于标准统一,而在于对HTTP协议进行了简化,其压缩的数据头仅4个字节。这样在传输过程中,交互的数据量将大大减小,有效地降低了网络通信的负荷。另外通过协议代理,可以很轻松的把CoAP转换为标准的HTTP协议。以上不仅仅是ARM一家的标准,由于底层通信基于各种物理链路,所以ARM公司遵照或参与了很多底层标准通信协议的制订。IETF、Sensinode、6LoWPAN,Zigbee IP CoAP,TLS,OMA Lightweight etc等等。有了MBED作为基础,在Cortex-M0/M3上集成CoAD协议是分分钟钟的事,数据采集和上传在这一步可以说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3、 数据存储、服务和展示– NanoServer服务支持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数据收集在中,然后借助NodeView Web程序,去浏览去展示相关数据。4、 小结通过如下两张图,就可以看到ARM公司的基于IoT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布局已经亦趋完善了。MBED技术在最底层,通过标准接口采集各种传感器数据(由于基于CMSIS框架架构,所以各种厂家的芯片,其用户开发代码都是相同的)。NanoServerClient和NanoStack技术,实现了CoAP通信支持。NanoServer服务和NodeView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服务及展示。另外这所有的代码、协议标准都是开源的,用户可以自行下载了解。题外话:从以上介绍看出,ARM自有标准协议、安卓、Java技术在其中占有很很大比重,我从2008年以来就一直参加ARM的会议,一点点看着微软的技术被边缘化,最后完全退出了ARM技术会议的视野,这点替微软惋惜。但是从用户开发角度来看,特别是工控人员开发集成角度来看,微软的开发工具,其本地化界面,开发调试的简易型还是非常有市场的,特别是最近,微软改原来的嵌入式部门为物联网部门,说明还是看好物联网领域,并向这个方向努力发展的。我们所构建的YFIOs/YFHMI()技术架构平台,就是基于微软的技术,在Visual Studio 开发工具中,用C#进行统一开发。以上技术总总,可以通过封装,直接支持相关协议,但是用户只需要调用相关C#接口即可,当然也可以成为YFIOs驱动的一部分,用户可以直接加载调用。
ARM应用领域
ARM的体系结构与编程系列博客——ARM的历史与应用范围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
2018全球最强物联网公司榜单揭晓|20家企业物联网战略大起底!
英国发布人工智能领域产业战略具体行动
让你一张图看懂布局 游戏公司的泛娱乐战略布局
这几张图告诉你BAT在AI领域的布局
你玩过物联网操作系统吗?
没有更多推荐了,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65575",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当前位置: >
物联网点火智慧医疗产业加速起飞
时间: 20:01 来源:未知 作者:http://www.chengder.com 阅读:次
  上海日电 / / -- 在nepcon china 2017展会同期,励展博览集团将联合电子发烧友举办“物联网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并邀请了从电子设计和电子制造组装到测试与测量等电子行业人士,提供更前沿、可靠的医疗电子制造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交流平台。  此次会议旨在解读医疗电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同研讨医疗设备智能化、前沿产品技术创新、先进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与设备、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全新价值,就医疗设备创新应用与制造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物联网的加持下,医疗健康继续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疗服务亟需完善。令人振奋的是智能医疗已经渐行渐近,同时可穿戴智能设备行业亦正在快速成长,大量企业的蜂拥而至也突显了此市场的巨大魅力,到2018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一百亿元,市场前景看好。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电子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智能医疗设备会有哪些特点才能满足未来需求?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医疗产业的发展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未来十年,医疗资源的下沉将使医疗产业大爆发。随着国家加大对健康产业的重视力度,医疗产业接下来的发展速度预计会更快,尤其是便携式医疗设备领域。  目前我国重视和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和基础医疗,基础医疗市场空间巨大,一些专家测算,随着药品、医疗器械、大健康产品以及新型医疗健康发展模式的成型,十万亿量级的大健康医疗产业将全面铺开。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日益关注,便携式超声波诊断设备、血压计、血糖计等个人健康监护设备开始获得市场青睐。  2014年中国医疗电子产品总市场规模达到157.4亿美元,2015年及2016年分别达到237亿美元和29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6亿美元。  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市场前景非常诱人,2014年中国便携医疗电子产品市场规模达到90.9亿美元, 2015年及2016年分别达到115亿美元和144.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  特别是远程化,可以把便携式的医疗产品普及到二、三级城市甚至农村地区,这对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无线化、网络化也很重要,因为仅依靠设备和仪器是没有办法把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医疗产品需要人的掌控和分析。因此无线化、远程化、网络化会成为未来医疗电子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电子不断融合,医疗电子的智能化时代将全面开启。  来自西门子、辰汉电子、东芝、君正和adi等方案商纷纷抢食医疗电子市场,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献技”;另外,来自医疗制造、医疗自动化、测试测量、智能软件平台等智能医疗生态链的厂商,在可穿戴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能医院,智慧家庭医疗等智慧医疗的应用百花齐放,面对巨大的需求、挑战与商机,方案商大佬们各施奇招,纷纷拥抱智慧医疗产业。  半导体产品是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核心功能、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而便捷式电子产品的智能化、远程化及网络化的发展需求融合了数据采集、低功耗电源管理、数据传输分析等技术,给半导体元器件商带来机遇。  相对于消费类产品易于形成泡沫并快速破灭,医疗电子产品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虽然其从产品研发到认证的周期很长,但是,巨大的市场前景及稳定的回报吸引众多半导体厂商的参与,他们期待从中国医疗电子市场中挖掘到金矿。因此,医疗应用得以成为目前半导体市场增长最快速的领域之一。  目前,德州仪器、湃睿科技、亚德诺、瑞萨电子、恩智浦及安森美半导体等厂商是医用电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厂商。他们主要提供数据采集ic、电源ic、功率器件、传感器、mcu、fpga、dsp、iot平台等核心医疗产品解决方案。  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创新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在快速处理计算、高精度模数转换和无线网络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医疗电子产品走向便携式和小型化已逐步成为现实。  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市场对半导体厂商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比如在家用便携电子产品领域,虽然对元器件的性能要求比较低,但这些便携电子设备通常采用电池供电,那么低工作电压和低功耗就成为关键因素,而且便携医疗电子产品大都是可穿戴的,那么小尺寸的封装就成为必要。  同时便携医疗电子产品为了大批医疗诊断及健康保健应用,低成本、高靠性和高集成度成为必然趋势。而且为了保证产品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状况进行更好地控制,高精度和产品一致性也非常重要。还有最后关键的一点,即是无线互联技术方案,这是关乎医疗电子产品智能化、远程化和便携化性能否实现的关键技术,也是物联网设备发展的趋势所在。  目前安森美、瑞萨电子及德州仪器等半导体厂商都在努力提升完善无线互联解决方案。稳定性、高精度、高集成、低功耗及无线互联是便携式医疗电子对半导体元器件的基本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及品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将更多地关注和投资自身健康。而更注重人性关怀及体验、小型化、便利性等需求的刺激与驱动下,未来智慧医疗将会迎来井喷式发展。特别是移动医疗对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力巨大,厂商不断更新各种方案以助力移动医疗的发展。以芯片厂商为例,飞思卡尔的kinetis系列、silicon labs的efm32 gecko mcu以及st的stm32l系列都已受重用,可以说如何保障移动医疗具备高整合度、快速精准的运算能力、持久的电池续航力、安全稳定的电源供应、便携、小尺寸、无线连结等未来发展的关键,对此,本土医疗电子厂商该如何做出选择?  目前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的品牌结构来看,虽然西门子、ge、飞利浦等巨头基本在中国完成了战略布局,但便携式电子医疗市场前八位品牌只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其他的48%市场由其它企业占领,这说明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还不高,对本土半导体元器件商、整机制造商和运营商来说机会仍然很大。特别在家用便携领域,对元器件的性能要求比较低。未来的趋势是集成、低功耗和定制,所以本土元器件厂商可以瞄准这些发展趋势有所作为。  另外医疗智能产业链分为组件、设备、软件系统、传输技术、应用服务五大环节,其中软件系统受益最大。考虑到国家医疗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软件系统多数优先考虑中国本土软件产品,可以说这方面本土厂商成长空间更大。以电子血糖仪、电子血压计等为代表的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将成为医疗电子产品领域增长的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本土厂商需要在创新体系、核心技术、相关标准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断积累核心技术,争取分食便携医疗电子这块诱人的蛋糕。事实上,高度分散的设备环境、不断演变的平台架构以及海量的数据分析都令传统厂商深感力不从心,如何借力物联网风潮和自动化技术转型升级是当务之急,因此,在nepcon china 2017展会同期,励展博览集团将联合电子发烧友举办“物联网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研讨会”,并邀请了从电子设计和电子制造组装到测试与测量等电子行业人士,提供更前沿、可靠的医疗电子制造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交流平台。  此次会议旨在解读医疗电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同研讨医疗设备智能化、前沿产品技术创新、先进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与设备、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医疗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全新价值,就医疗设备创新应用与制造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