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上市估值明天上市 估值多少

小米寻求上市,估值引发热议 营收千亿的小米 估值却超万亿? _网易新闻
小米寻求上市,估值引发热议 营收千亿的小米 估值却超万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img alt="小米寻求上市,估值引发热议 营收千亿的小米 估值却超万亿? "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a/a2/a233a190d75ce6bdf287d2.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绘图:杨佳
&&&&小米上市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近日,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小米科技公司(下称小米)首次公开募股()时间已经确定为今年年底,或选择香港上市,而创始人于2017年11月与投行接触并提出了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估值的目标。&&&&业内人士称,按照这一估值,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本土企业,已超过滴滴出行,并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如果顺利上市,将成为今年全球规模最大首发上市的科技公司。小米8日回应南方日报记者时称对此“不予置评”。&&&&3年估值从450亿美元暴增至2000亿美元&&&&小米IPO传闻由来已久。日,有媒体报道称,知情人透露小米正就最早于2018年下半年IPO与投资银行展开洽谈。&&&&该报道提及,最可能上市的地点是香港,也不排除纽约上市。接近小米高层人士透露,雷军确实在去年11月与投行进行了接触;据其称,雷军提出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并受到了投行的认可。&&&&紧接着在12月6日,报道显示小米已邀请机构于该月15日提交为该公司安排首次公开招股事宜的标书。小米的首次公开招股有望成为2018年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上市交易。对于这则消息,小米方面未作出回应。&&&&此前,雷军多次对小米上市都给予了否认,并表示“小米不缺钱”。但随着小米国际化进程加快,小米新零售的扩张、小米智能生态的布局,未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和融资。&&&&而事实上,小米也进行过多轮融资,2014年12月,小米完成第五轮11亿美元融资,彼时,小米估值为450亿美元。“上市不以是否缺钱为前提。”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同时传出多个估值方案。就在上个月,知情人士称,2017年12月投行与小米接触寻求推动该公司2018年上市,一些投行的方案对其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上市背后是小米重新崛起&&&&小米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或是最好时机,这背后是小米2017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就在一年前,小米全球出货量跌出了前五,开创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小米走下了神坛。&&&&经历了最难熬的一年,小米在2017年开始了惊险一跃。2017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在连续几个季度下跌后强势“复苏”,出货量大增21.6%,此后几个季度出货再创纪录,小米又重新走上了高速轨道。&&&&雷军多次表示,小米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线下”,对此,2017年小米开启了新零售模式升级,线上线下联动布局,雷军还给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定下的目标是:三年之内(到2019年)开到1000家。&&&&2017年,小米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9000万台。小米一位发言人称,小米2017年营收业绩有望突破1000亿元。对于2018年,雷军又定下了1亿台的出货目标以及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同时,据媒体报道,投行预计小米在2017年的净利润将达到至少10亿美元,2018年则有望升至约20亿美元。&&&&小米值2000亿美元吗&&&&20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截至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互联网科技领域的中概股市值情况显示,腾讯控股市值31955亿元(4900多亿美元),市值28491亿元(4378亿美元),百度市值5269亿元(809亿美元),市值3813亿元(586亿美元)。&&&&换言之,2000亿美元估值的小米,相当于2/5的腾讯,1/2的阿里,2.5个百度以及3.5个京东。&&&&那么,小米靠什么支撑2000亿美元的估值?&&&&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里腾讯和阿里营收分别为1713.68亿美元、1438.85亿美元。与小米2017年营收破千亿对比,2000亿美元的估值尚可成立。但以小米2017年净利润10亿美元估算,仅为腾讯、阿里的1/9、1/7,显然,这难以支撑2000亿美元的说法。&&&&再与苹果公司对比,2017年前三季度苹果营收为1766.55亿美元,净利润376.37亿美元,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以平均数计算,小米营收约为苹果的1/16,净利润为1/50,但市值接近苹果的1/5。&&&&盈利不高,这一直是主打“高性价比”的小米的痛点。调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报告称,2017年第三季度苹果公司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的60%,三星达26%,国产品牌方面,按每部手机利润计算,华为、OPPO和vivo分别为15、14和13美元。而小米公司的每部手机利润微薄至只有2美元。&&&&但雷军多次强调,小米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还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一个新零售公司。早在2014年,小米入股美的的公告,揭开了小米业绩的一角。公告显示,小米子公司小米科技2013年的营收为265.83亿元,净利润约为3.47亿元,负债率高达93.88%,而当年完成第五轮融资的小米,估值为450亿美元。&&&&雷军曾解释,小米有多笔规模较大的投资,如迅雷、爱奇艺、金山云等,总计十几亿美元。大笔投资的背后,小米也给自己设立了“安全线”,如当时金山有12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流,整个小米体系几家公司的现金储备都很充沛。&&&&此后,小米加快了生态圈的布局。日,雷军宣布,小米IOT(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一个月后的12月29日,小米生态链旗下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小米生态链2017年销售额突破200亿人民币,相较2016年销售额完成了100%的增长。&&&&这也表明,尽管小米2017年营收有望破千亿,但收入依然是靠手机业务拉动,由此看来,小米首先还是一家手机企业;小米虽然宣称2017年生态链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翻番,但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并无多大改变。&&&&■焦点&&&&小米上市后&&&&雷军或问鼎首富?&&&&在上市之前,雷军持股比例外界难以准确获知,小米官方没有公布公司架构的消息。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其包含复杂的离岸公司和中国国内子公司群组成的网络,其中,雷军在小米科技持股77.8%。&&&&据报道,如果小米的多轮融资都是通过小米科技这一公司进行,雷军还能占到接近78%的股权可能性极低。
&&&&截至去年,中国首富是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身家为485亿美元,考虑到腾讯股票继续上涨,如果小米于年底上市,雷军持股比例超过40%,就有望冲刺中国首富。&&&&小米不但有望成为2018年度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IPO”,还将掀起一波“造富”狂潮。据小米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小米内部已经有人开始以950亿美元的估值回购员工手中的股票期权,哪怕手中只有几千期权就已经价值超百万元。&&&&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_凤凰科技
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 这个月对于小米来说,将迎来成立后最大的大事了。 没错,
原标题: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
这个月对于小米来说,将迎来成立后最大的大事了。
没错,这个月小米就要正式上市,而目前小米已在港交所和CDR A股提交上市招股书,只是具体估值却一直没有正式敲定,这也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
据最新的报道称,截至目前基石投资者尚未最终确定。不过有趣的是,近期“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列出了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小米以750亿美金估值排名全球第14名。
作为小米IPO的承销商之一,高盛分析师认为小米的市值在700亿美金至860亿美元之间。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表示,小米当前的公允价值最高可达到848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6月15日公告,发审委将于6月19日召开2018年第88次会议审核小米集团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申请。其中,发行部主任郭旭东为参会的发审委委员之一。此次小米上市的速度,已经创下了新的记录,发行CDR排队的时间,前后仅12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80578
播放数:27233
播放数:15974
播放数:164365小米马上要上市了,但它怎么估值还是一个问题|小米|苹果|估值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小米马上要上市了,但它怎么估值还是一个问题
小米马上要上市了,但它怎么估值还是一个问题
原本很多人预计小米会像大多数公司一样,先上市、再发存托凭证,这样上市后港交所投资者给出的市场价值决定 CDR 价格。但小米选择未有先例的内地 CDR + 港股 IPO 同步发行,使得其估值、CDR 定价、港股与 CDR 价差等问题都悬而未决。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小米很可能以股份 5-7%的比例发行 CDR,融资 50 亿美元。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1:6.4 计算,50 亿美元折合 320 亿元人民币,如果 CDR 对应发行股份比例为 5%,则小米整体估值在 6400 亿元左右;如果发行比例为 7%,那么估值约为 4500 亿人民币。但近日一些机构也给出了小米的估值范围,差异并不小:高盛给出的估值范围是 700 - 860 亿美元;中信给出的是 800 - 900 亿美元; 摩根史丹利预计在 652 - 848 亿美元。2017 年市盈率超过 100 倍,2019 年市盈率范围为 26 - 32 倍。这些机构的估值其实基本就是套惯例、套公式。一般来说,500 亿美元市值以上互联网公司的 3 年后的市盈率就是给到 26 倍,按照这样算,小米 、2019 年利润的平均增速约 80%(小米 2017 相比 2016 净利润增长 182%);而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由于有一定稀缺性,3 年后市盈率一般给到 32 倍,就是对应着小米的 900 亿美元估值上限。但 700 亿与 900 亿的估值差距,以及对比苹果 15 倍左右的低市盈率所引起的争议,显示出目前市场对小米业务的理解与预期有不小分歧。根据小米的招股书,它的模式是“手机+物联网硬件+互联网服务”,首先向用户销售高性价比的手机,然后销售物联网硬件如手环、扫地机器人等,再提供互联网服务。、 年 1 - 3 月小米的真实净利润为 -22.48 亿元、2.33 亿元、39.45 亿元和 10.38 亿元。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销售 232 亿元,占总营收的 67.53%;物联网产品销售 76.96 亿元,占总营收的 22.37%;互联网服务收入 32.31 亿元,占总营收的 9.39%。其中,售价 1300 元以下的中低端红米系列贡献了 80% 的营收,而低价手机是很难赚钱的,因此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毛利率只有 8.49%,与苹果的 38.37%、三星的 46% 相差悬殊。但高性价比也可以被解释成是小米的一种护城河,为它带来了大量的用户。这让小米成为 2018 年以来国内市场占有率唯一还在高速增长的手机厂商:一季度手机出货量 13.2 万台,同比增长了 41.8%;同期,苹果卖出 9.8 万台,只增长了 2.5%;华为卖出 21.2 万台,只增长了 1.9%;OPPO、VIVO 都有明显的下滑。而在国外市场,小米手机的增长更加快:2017 年,小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为 321 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 28.0%;而今年一季度,小米在印度已经占到了近 30%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同比增长 136.4%。至今,对小米而言,手机销售都更像是吸引用户、获得现金流的方式。利润更高的部分是在家电、物联网硬件销售。小米目前已经投资与管理了 210 家智能硬件公司,一般占 20%-25%的股份,覆盖了手环、手表、体重秤、扫地机器人、耳机、净水器等品类,好奇心日报此前也提过,同为智能手环,小米生态链公司规模采购的成本比单一采购的成本低近 50%,且销售推广费用很低,因此售价可以比其他厂家更低。这个生态链也被认为拉高了小米的估值。业务类型、增长状况其实都好理解,真正难的是怎样估值。一般来说,估值都要找业务相似的已上市公司进行对标。在这种思路下,小米与苹果、美的常被放在一起对比。如果是这样看,无论是对比目前苹果 15 倍左右的市盈率,还是美的 18 倍左右的市盈率,小米接近千亿美元对应 2017 年 130 倍的市盈率,看起来都是高估了许多。小米希望市场听的,是跟苹果、美的不同的故事。例如,虽然小米、苹果都经营手机业务,都有粘性很高的用户群体,但苹果已经是全球化的公司,小米主要市场还在中国,目前正快速进入印度。也就是说,小米相对于苹果的高市盈率、高溢价,重点并非小米卖更多的物联网硬件、有所谓更大的智能生活想象空间,而在于小米正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虽然小米、美的都卖家电,美的市值在 3800 亿左右,市盈率在 20 倍左右,2017 盈利 170 亿,远高于小米,但如果考虑到小米家电产品在侵占传统家电厂商的市场份额,给一定的更高估值也合理。雷军自己曾经说过,“小米有 7000 万用户,每个用户价值 380 美元,算下来估值约 300 亿美元”,这通常是零售业计算用户的消费能力的方式。按照这种逻辑,如今小米 MIUI 用户数量约为 1.9 亿人,即使单个客户价值不变,那小米估值在 800 亿美元左右。而手机带动的生态链用户的转化率与消费水平,则关系着小米未来盈利有多大弹性。从财务情况来看,2015 年的时候,小米手机平均售价 807.2 元,带动的物联网硬件销售为 130.6 元;而在 2017 年,小米手机售价 881.3 元,增幅不大,但带动的硬件销售为 256.5 元。也就是说,小米每销售一台手机,2 年前只能带动相当于一部手机价值 16% 的其它硬件销售,而现在能带动近 30% 的销售。但价格越来越低的手机带来注重性价比的用户,还能在以后带动多大的智能硬件销售,是有疑问的。这也是它的增长风险。手机都决定着它的增长可能。而市场如何衡量这个公司的价值又决定着它能以怎样的代价获得资本投入越来越残酷的手机竞争。题图来源:百度图片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_网易手机
小米上市进入最后阶段:到底多少估值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个月对于小米来说,将迎来成立后最大的大事了。没错,这个月小米就要正式上市,而目前小米已在港交所和CDR A股提交上市招股书,只是具体估值却一直没有正式敲定,这也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据最新的报道称,截至目前基石投资者尚未最终确定。不过有趣的是,近期“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列出了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小米以750亿美金估值排名全球第14名。作为小米IPO的承销商之一,高盛分析师认为小米的市值在700亿美金至860亿美元之间。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表示,小米当前的公允价值最高可达到84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6月15日公告,发审委将于6月19日召开2018年第88次会议审核小米集团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申请。其中,发行部主任郭旭东为参会的发审委委员之一。此次小米上市的速度,已经创下了新的记录,发行CDR排队的时间,前后仅12天。
本文来源:快科技
责任编辑:李雅晨_NBJS632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小米上市,5%的承诺能支撑多大的估值?小米上市,5%的承诺能支撑多大的估值?罗超频道百家号千呼万唤始出来,小米终于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一位朋友说,小米招股书足足能让媒体解读一周。小米是在聚光灯下壮大的公司,在互联网上从来都不缺话题和热度,如今登陆资本市场,成人礼自然备受关注,有媒体计算,小米会产生9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工号前5500的小米员工将可以在北京买至少一套房,这个统计的前提都是小米会以多大估值上市,那么小米究竟值多少钱?小米值多少钱?互联网公司究竟值多少钱,在没有上市前,从来没有正确的答案——就像翡翠这类缺乏标准定价的珠宝一样,在一些人心里,一块玉可以价值连城;在另一些人心里,同样一块玉可能只是石头。企业上市定价多少,由企业和基石投资者说了算,许多公司上市就破发就是因为定价虚高,就是说,上市时的市值往往不是一家公司的真实市值,只有交易一段时间才能露出真容。而且在不同市场价值不一样,360在美股时市值100亿美元,回到A股就翻了五倍,显然其实际价值没有增长五倍。小米市值多少钱?这个答案将由投资者决定。不过,我们可以从常规的估值模型来看看小米到底值多少钱。小米招股书显示,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2016年收入684亿元,经营利润为37.85亿元;2015年收入668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015年的2%逐步提升到了2017年的10%。不过,考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应该是净利润。2015年小米净亏损76.3亿元,2016年净利润4.9亿元,2017年净亏损438.9亿元,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向员工发放股份等因素,小米2015年净亏损3.0亿元、2016年净利润19.0亿元,2017年净利润53.6亿元,可以认为其在2017年净利润率为4.67%。5月是财报季,各家上市公司都发布了财报,财报显示,2017年海尔净利润率4.3%,美的为7.69%,格力表现最好,15.1%。此外,数据显示2017年华为营收6036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净利润率为7.87%。可见,小米4.67%这个净利润率是标准硬件公司的水准。小米净利润率在硬件公司中是偏低的,然而小米并不认为它是一家硬件公司,如果按照硬件公司的市盈率来计算,小米的估值约在百亿美金级别——海尔、美的和格力市盈率分别为13.71倍、16.15倍和12.45倍。百亿美元估值显然不符合各界预期。不过,如何小米按照传说中的千亿美元市值上市,意味着市盈率将达到100倍,这是什么概念?目前市盈率普遍较高的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它们有更具想象空间的未来,市盈率高意味着投资者更加认同其未来的想象空间。腾讯最新市盈率42.51倍,最高时80倍;百度市盈率25.04倍;阿里市盈率47.03倍,而它们2017年的净利润率分别是30.5%、21.6%和36.5%(阿里统计的2017年财年),远远高于小米。小米盈利能力是硬件公司的,市盈率不大可能比互联网公司还高,我们可以说,小米未来更具想象空间,目前的净利润率没有体现出它真正的盈利水平。真是这样吗?5%承诺的背后在提交招股书后,雷军第一时间发布公开信,强调了一点,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尽管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强调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但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谁不认为自己是创新驱动的。所以是否创新驱动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属性,这比BAT更有想象空间在哪里?小米启动上市前夕的最近一次手机发布会,即小米6X的发布,特意选在了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承诺未来硬件综合利润率不会超过5%,多余的会返还给用户。在公开信上,雷军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这里面有几个逻辑值得推敲。一个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因此是互联网公司,这并不意味着市盈率可达1000倍。小米跟传统硬件公司,主要是家电公司相比,确实更具互联网属性,可以运营用户,可以不靠硬件赚钱,不过这个属性苹果、华为也有,OPPO、vivo正在逐步具备,正如我此前所言,所有智能手机公司都会是互联网公司,它们拥有各自的ROM,从硬件系统层面掌握了互联网入口,可以在硬件外攫取更多收入,而且有些公司的互联网盈利能力比小米强。刚发布财报的苹果,一季度服务类收入超过90亿美元,增长31%,已成为增长收入驱动,在营收中占比达到了14.73%,小米2017年来自互联网营收占比为8.63%,同比增长51.2%,虽然增速超过苹果,不过从收入结构来看,苹果更具互联网属性,然而其市盈率只有16.29倍。小米号称自己是铁人三项公司——互联网公司、新零售公司和硬件公司,事实上,这三个属性恰好是苹果具备的。AppleStore就是新零售的始祖和佼佼者,如今坪效依然无人能出其右;苹果服务收入主要是App Store、iCloud、Apple Pay、Apple Music等付费业务,其付费用户已经超过2.7亿,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亿,目前苹果也是付费用户最多的互联网公司——Amazon Prime会员刚突破1亿,能够向用户大规模收费的互联网巨头,目前只有三家,苹果、Amazon 和腾讯;苹果的硬件优势无需多言,小米市盈率不大可能比苹果高出数倍。第二个是硬件综合利润率的承诺,并不意味着小米是“价格厚道”的商业革命者。雷军在发布小米6X时承诺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是想突出小米硬件“便宜不贵”,这款手机对标OPPO、vivo等重视线下渠道的玩家。诚然,由于重视线下渠道手机有大量的渠道成本,因此在性价比上不具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硬件利润率会很高,渠道成本可以算硬件成本。从荣耀总裁赵明对此的回应可一窥端倪:“其实你可以调查一下,中国做硬件的公司有几个的综合硬件的净利润率能达到5%的,综合硬件的净利润率能达到5%的,凤毛麟角,就我们而言,如果综合硬件净利润率达到这个水平,我们也很开心。”可见手机行业硬件利润率都不高。国产手机一直薄利多销,这才有了苹果赚走了手机市场9成利润的现象。在家电等硬件行业,同样很难将硬件综合利润率做到5%,所以有了智能电视这样的模式,硬件不赚钱,广告盈利。简而言之,小米的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是一个既成事实,不承诺也在这个水准,算不上什么革命。雷军说“小米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商业效率革命”,不得不承认,小米是互联网硬件的始作俑者和强力推动者,然而,小米不是唯一一家,目前正在发生的互联网硬件革命,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到整个硬件和科技行业,大量玩家一起在推动着智能革命和消费升级。第三个是小米综合硬件利润率如何计算?多的如何返回给用户?难以兑现。不能兑现的承诺不是承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说“我们会把多赚的钱还给消费者”,毕竟牟利是企业的原欲,这无可厚非。小米承诺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看上去是给用户的福利,实际上是在强调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属性,以及变相阐述“价格不贵”的优势,换一种说法就给外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擅长营销的小米的讲话艺术。然而,在我看来,这个承诺是无法兑现的,就算小米上市,并在财报中公布硬件综合利润率这个指标,但其如何统计,即便是会计师事务所也无法核准,因为硬件综合利润率没有统一的指标。很多米粉说,小米确实有返利,比如米粉节活动补贴很大。既然小米强调“硬件是我们重要的用户入口,但我们并不期望它成为我们利润的主要来源”,通过补贴来卖硬件进而获取用户,本身就是它的商业模式的一部分,外卖、出行、支付、单车等平台不都直接给用户发红包了吗?这是互联网时代流行的商业模式,不能算是小米特有的福利。让生意回归生意在商言商,企业商业模式各有不同,不过在我看来,科技企业不应该过度强调综合利润率多少,将其包装成给用户的福利更是大可不必。我们可以在小米身上看到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的影子,两者都是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成长起来的品牌,优衣库强调低价良品,无印良品强调自然、简约、质朴,它们没有类似的利润率的承诺,也不会说这是给消费者的福利。因为企业给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产品、服务和体验。如果做得好,消费者愿意给高溢价,可参考苹果;做得不好,不论多便宜都会被市场淘汰。小米以10%甚至更高的硬件综合利润率来定价,只要市场买单,也是本事。LV能卖出“价格不厚道”的奢侈品,因为消费者认可其品牌;锤子最初像苹果一样高溢价定价,后来卖不动只有主动降价。苹果从来不强调自己价格贵贱,然而消费者心如明镜:iPhone相对于同行而言定价“不厚道”,苹果拿走了市场大部分利润,然而iPhoneX一旦定价高出承受范围,就卖不动了。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核心技术有很长的回报周期和很高的投入要求,企业只有攫取利润才能用于研发等投入,给创新提供基础——苹果可以研发自主处理器,正是因为有大量的利润可用于研发投入。反观国产手机,目前大都缺乏自主芯片研发实力,还要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越俎代庖,正是因为硬件行业利润比互联网行业少所致。从小米招股书来看,研发费用支出目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衡量一个企业研发投入最重要的指标是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小米2015年至2017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5.11亿元、21.04亿元和31.51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例分别是2.26%、3.07%和2.75%。虽然2017年同比增加了49.8%,这个比例不高。李彦宏曾透露百度每年在研发上投入上百亿,在总收入占比高达15%;2017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达897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14.86%,两者都远远高于小米;即便放在家电行业来比,小米研发投入占比都不算高,比如美的2017年这个比例就有3.5%。小米如果真要成为一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利润,小米很难在研发上加大投入——毕竟其净利润率也不高,可预见小米上市后会不断提高整体利润率(在保持硬件综合利润率较低的前提下)。而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是直接从硬件上获取,还是通过广告等模式变相从用户身上获得,本质并无不同,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小米不是第一家强调价格的硬件公司。在免费杀毒大获成功后,一直对“免费模式”心向往之的周鸿祎就提出过免费硬件的玩法,在路由器等硬件上实践,甚至提出未来要让手机免费,最终没有成功。乐视还玩儿过“负利润”的玩法,给硬件进行补贴,再通过所谓“生态”盈利,乐视手机销量起来很快,然而最终却成了压垮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我认为,不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别的硬件,都不应该强调价格本身。从电商平台会员模式的风靡和内容付费的兴起来看,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变得成熟,不再奢望免费或者便宜的午餐,一分钱一分货才是亘古不变的商业真理。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品质保障和用户体验等关键要素上——而不是价格。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罗超频道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百度文库精选系列专家号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香港上市估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