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屏寿命面板的寿命 oled屏寿命什么时候普及,行

【图片】OLED技术差别以及商业化进程简解(UP主取名实在太烂了T_T)【psv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06,584贴子:
OLED技术差别以及商业化进程简解(UP主取名实在太烂了T_T)
第一章:第二章:(说实话,UP主取名字的技术实在太烂了,我果然做不了标题党吗?
Orz ...)之前答应写写OLED的,可是构思来构思去,发现居然没有想说的,好吧,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大家见谅,UP主已经放弃治疗了,别再浪费药在私身上了,拿去救值得救的人吧!)前方高能,请注意!(本文有枪文以及黑文的嫌疑,请大家自行无视,笑,没办法,两方在OLED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怎么洗地都洗不干净,都浪费了一车洗洁精了!)正文本篇主要内容是简单介绍OLED技术区别以及普及化难点,关于OLED的原理以及基本情况等可以搜索WIKI或百度(参考)
OLED出现的戏剧化
1979年的一天晚上,柯达公司内部从事科学研究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Dr.C.W.Tang)博士回家路上忽然想起有东西遗漏在实验室。 于是他就回到实验室,这时他发现黑暗中有个亮着的东西,打开灯后,发现原来是一块做实验用的有机蓄电池。 因此邓博士也被称为“OLED之父”。 OLED结构 OLED对比LCD
OLED目前主要分为日韩两大阵营,日方拥有大量重要专利以及各种最先进技术,统治着高附加值的高端领域,韩方主要以收购或授权,在小尺寸屏幕量产上拥有优势(欧美或大陆以及台湾等虽拥有OLED部分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基本不在主流市场,故暂不作讨论)。
来一组简单的对比 (这里以日韩两方在OLED领域具有相对代表性的企业) 索尼OLED ・对比度100万-300万:1
・标称寿命3万小时
・亮度300-600cd/m2
・对像素进行自动校正提升电压,不会出现劣化
・有校正,不需担心烧屏问题
・采用Super Top-emission效率高、能耗低
・主要生产17以及24.5英寸或以上
・缺少消费级产品
・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三星OLED
・对比度10万:1
・标称寿命未公开
・亮度150cd/m2
・有烧屏、黑斑、偏色、条纹等现象
・采用Bottom-emission方式比较费电
・集中在小尺寸领域
・有大规模生产小尺寸消费级显示屏生产线
OLED消费级产品商品化的道路上,日韩两方都经历过难产期。 三星、LG于2006年宣布投产民用OLED大尺寸电视(由于日韩两方对民用级OLED的态度截然不同,所以现市面上知道三星OLED的居多,使得大众认为OLED其实就是这样的)。
小知识:世界上第一台量产化正式销售的OLED级显示设备是SONY 11寸XEL-1。
看过上面的对比,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何都是OLED,三星的对比度以及亮度等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其实这关系到产品的定位以及屏幕尺寸大小问题,三星因为屏小主要用在移动设备,所以亮度并不需要太高,只要达到80-120cd/m2就足够。 SONY的OLED主要用于顶级的监视器等,所以需要高亮度,如24.5英寸的BVM-E250就要实现约400-600cd/m2的亮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是OLED寿命影响,因为亮度越高,RGB三色发光材料在功耗与光效的要求上就会越高,功耗变大(发热量就会提高),有机EL发光材料(尤其是蓝色的发光材料)的寿命与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难以保证。 对于手机等移动设备那么小的屏幕来说,亮度上的要求很低,采用低亮度可以解决功耗和发热问题,并且更好的控制寿命与稳定性(十分取巧的方法,不过三星依旧未公布自家OLED的寿命)。 加上手机等移动设备真正点亮的时间都比较短,大部分是处于“关闭”的待机状态,所以即使面板寿命很短,也可以通过使用时间短来缓解。 大尺寸OLED完全不同,类似BVM-E250/E170、BVM-F250/170等应用OLED技术的广播级监视器,基本是在类似电影后期工作室或电视台后期编辑室等使用,这类产品往往一天需要持续开机达12-15小时(甚至有24小时不关机连续运作)。 这种专业用途的产品在可靠性与稳定性上的要求非常高,基本指标必须要高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寿命长久。
小知识:SONY采用Super Top Emission的OLED寿命半衰期为30,000小时(目前OLED中,唯一明码标明使用寿命,且最高寿命纪录的OLED)。 30,000小时也就类似电视台监视器的应用,每天开机15小时,约可以使用5.5年。 如果以每天24小时运转,可以使用约3.6年。 以每天8小时计算,可以使用约10.2年时间。
小知识:在极小尺寸高像素领域索尼拥有极高的技术,如型号为ECX331A和ECX332A这两款OLED产品,ECX331A是NEX-5N和A77的EVF屏幕,0.5英寸大小,集成分辨率,ECX332A为0.7英寸,分辨率达到,同时提供了97%的NTSC色域,10000:1的对比度,0.01ms响应时间以及200cd流明亮度。 这些强悍指标集成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显示屏里,让人不由感叹索尼是不是击落过飞碟。 (详细内容参考:sony.co.jp/SonyInfo/News/Press/-0824/) 国外使用者评价(仅供参考)
OLED最大的技术障碍
其实就是有机EL发光材料的寿命以及发光效率不高,准确说是B(蓝色)和R(红色)的光能转化效率太低(尤其Blue,光能转化效率约在28.5%),其绝大多数都转化为非光能的热能耗,当使用时间一长,发光材料迅速老化,导致寿命缩短。 OLED的三种发光材料波长不尽相同,把它们一起放进OLED面板,如果使用相同发光层,波长短的G、B(尤其是波长最短的B)发光层,为迁就波长最长的R,会造成G、B发光层厚度过大,导致光波中掺进无数不必要的“杂质光学成分”,严重影响OLED的色纯度,造成颜色精度难以提高。 特别是波长最短的B,由于发射层过长,它所掺进的无用光学成分也最多,导致色纯度最差,严重影响光效。 这个时候B若要达到与G、R相同亮度,就必须用更大的电流来驱动,然后又会导致功耗和发热量的迅速堆积,以上就是严重影响B发光材料应用寿命和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B发光材料本身比较难提取)。 SONY所产的OLED(大部分都是大尺寸专业级产品,小尺寸基本外采,索尼会用自家技术对普通OLED进行优化)其基本是采用Super Top Emission OLED面板技术,特点是均带滤光片,这个滤光片并不是用来“产生颜色”(模拟颜色),它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增强面板的色纯度。 STE OLED特殊的地方在几点,首先采用了比普通底部发光高30%左右的顶部发光结构,另外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它采用的独特微型发射腔。 针对OLED的R、G、B三色发光材料,STE分别设计了不同厚度发射层的“微型发射腔”,让每种发光材料都拥有独有波长的最佳匹配发射层厚度,使R、G、B的光效比普通OLED高出非常多,这种做法同时也可以让色纯度大大提升(另外前文说到的滤光片,在这里索尼会给每个R、G、B发射腔增加一枚提高色纯度的“滤光片”,作用上面有提到)。 所以Super Top Emission OLED的色纯度极为惊人,这也是为什么一量产,它就能马上全方位投入对“色彩精确度”要求最严格、最苛刻、最变态的“评估级监视器”等专业领域实时应用的根本原因。 STE OLED 上图就是STE(Super Top Emission)OLED面板,从字面上仅能看出“顶部发光”,并不能了解到除“顶部发光”外与韩方OLED面板在技术上的根本区别。 黑框标注的部分是STE OLED的独立RGB发光材料,中间不同厚度的空间就是“不同厚度的微腔发射层”(可以看到波长最短的B(蓝色),它的发射层微腔厚度是最小)。 发射层上红框圈出的部分,是每个发射层附着的对应颜色的“滤光薄膜”(用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光反射与内部反射,提高色纯度的那片‘黑科技’)。 最右面是Cie色度图,就是色纯度的对比,“橙色三角形”是以三星、LG等韩方企业为代表的大多数普通OLED的色彩覆盖范围,“蓝色三角形”是以SONY等日方企业为代表所实现的超强色彩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SONY是目前唯一采用真正独立RGB 10Bit的OLED技术面板制造商。 其它量产型OLED面板目前基本上只能提供最高8Bit 256级灰阶(1677万色)(底部发光,包括三星、LG等)(Super AMOLED采用的是6Bit),SONY则是10bit 1,024级灰阶(10.7亿色),即便7.4英寸的小尺寸OLED,SONY依然采用与25、17寸一样的10Bit RGB制造工艺,并未因面板变小,在技术上也缩水。
OLED对比度
OLED的对比度,是它的基本特性,随便一块OLED面板都可以轻松达到&100,000:1,并且可视角度基本也不会产生任何变化,优秀的抗环境光等,本身也是OLED的最基本特性之一。 目前量产化的OLED,真正(真正)做到稳定,可靠,高效,并且商品化的中、大尺寸OLED,只有Super Top Emission OLED技术。 正因为这些特性,STE OLED产品非常的昂贵,如果消费者要是看到便宜的OLED面板却宣传采用STE技术的话100%是骗人的。
小知识:有人好奇STE OLED会贵到什么程度? (现已推出新型号,有兴趣可以去索尼日本官网了解)这里举几个例子: 最便宜的STE OLED产品是7.4英寸的PVM-740(36万日元)。 最贵的STE OLED是24.5英寸的BVM-E250(241万日元),和美国一辆‘宝马’的价格差不多。 STE OLED技术的PVM-740采用了独立RGB原始发光材料结构
小知识:目前任何SONY移动设备的OLED屏幕,都不会是SONY自己的Super Top Emission OLED,SONY的小尺寸OLED生产线在2008年结束(唯一量产过的产品是PEG-VZ90上的3.8英寸OLED【当时世界最大尺寸,采用独立RGB结构的Super Top Emission技术】,时间为2004年年末,于2006年全面停产),随后在2008年结束手持移动设备OLED的开发(凭借索尼自身技术,即使外采的OLED也会进行优化,综合素质还是有保证的)。 2004年9月新闻稿(转自PC home)
OLED可视角
如果拿一块OLED与LCD进行对比,LCD初看上去,本底的对比感要比OLED差好大一截,将手机屏幕在手中转一转,LCD可视角度差的弱点很容就会暴露(即使相对先进的‘SLCD’和IPS技术也无法完全弥补),因为这是LCD本质无法改变的属性,即使把LCD做的再好,问题也不会得到质的改变。 但OLED不同,即使把它做的再差,基本属性的优势也无法磨灭。 以上讲解其实没多大意义,只是说在可视角度上OLED本身所拥有的基本的不能再基本的显示属性。 韩方多数采用技术相对低的白色OLED+彩色滤膜结构,重点提下LG,是使用此方案最多的OLED厂家(优点容易实现,但因不是独立的RGB发光结构,色纯度极差,有些甚至不如LED背光的LCD)。
用过三星Super AMOLED(请容吾吐槽:Super Top Emission和Super AMOLED是不是有什么基情?)的是否感觉到绿色特别显眼? OLED与LCD对比 造成这个问题是因为三星目前技术上暂无法解决B(甚至R)材料的发光稳定性以及寿命问题,所以取巧的借用容易获取的G(因为它最稳定、最可靠),将G和R、B像素进行2:1来使用,G作为主像素,因为稳定,可以用更大的电流去驱动,从而产生更高的亮度,而将B和R相对减少,就可以避重就轻的把B、R的稳定性与寿命问题间接回避掉。 所以单从性质来说,三星的OLED从根本上来定义并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OLED产品。 在Super AMOLED Plus上三星修正了Super AMOLED的部分缺陷(除去技术不说,其实AMOLED的理论工艺并不差),做到了表面意义上的‘像素配比平衡’(RGB像素做回正常配比排列)。 虽然像素比平衡了,但新问题又出现,OLED面板的色纯度反而有降低的趋势,B最严重,三星的做法依旧是用人眼最敏感的‘G’来调整,将G饱和度调高,让整个荧幕偏向‘艳丽’,这样就能掩盖存在问题的R和B的色纯度(因过度渲染,三星OLED色彩十分艳丽且明亮,相对很讨眼,但随之产生的问题却是原色的偏离以及色域低,还有拖影等比较明显)。 这里衍射出另一个概念,RGB OLED以及合成OLED。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三星的OLED那么差,为什么却能够占有那么多市场及口碑?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三星的生产线不无关系,就产品量产的规模化程度来讲三星是值得称赞的,不管做的好与不好,至少实现了普及化(关于虚假宣传,雇佣枪手,避实就虚等负面内容,这里不做讨论,由读者去自己判断好坏)。 另外在OLED的推广上三星相对SONY要‘聪明’非常多。 例如,经常会在展会上展示“多少尺寸的OLED即将量产”,展会性质持续时间比较短,对OLED的稳定性和寿命问题并不存在多大考验,即使实验室产品也是可以拿来公布的。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三星从未公开过自家OLED的使用寿命以及半衰期的官方数据,导致其市面上所产的OLED制品,在寿命等问题缺陷较为常见。 再是就目前市场来讲,暂没有第二家企业能像三星一样大规模量产小尺寸OLED,也因如此,这块OLED的好与坏用户们也无从去比对。 如小尺寸“OLED”真正好的画质(或正常的画质)应该是什么样的? 不知道! 市场上就三星一家在做,使用者没有对比的标准,即便它做得再烂,要用小尺寸OLED,也只能选它。 这里并非说小尺寸OLED技术含量有多高(OLED难点在于做大尺寸,LCD的难度在于做小尺寸)。 关于未来小尺寸OLED领域是否会有改变,消费者能否用上真正的OLED,这个谁也说不准,但毕竟不是没有希望,SONY、Toshiba、Hitachi三家企业小尺寸业务融合后成立的“Japan Display Inc”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OLED的民用化进程
OLED想在民用领域普及,尺寸上它需要与LCD、PDP等有所重合(交集),也就是说尺寸上要达到主流LCD、PDP的水平,可以想象,如果OLED的画质没有质的改变,大部分消费者为何要放弃相同尺寸却便宜得多的LCD、PDP,而去选择OLED? 也许未来随着OLED不断进化以及降价,我们将会看到全面普及RGB OLED的那天,毕竟OLED做的再差劲,本身素质摆在那里,下一代显示技术也毋庸置疑。
当初LCD、PDP入市卖高价为什么成功?
道理很简单,当时LCD、PDP入市时,在尺寸上和CRT完全脱钩,那时CRT最大只能做到16:9的36寸,而PDP、LCD基本都是从42-50寸起跳,虽然价格高,但在大尺寸、全新产品,轻薄化等吸引下,消费者也只能选PDP或LCD(除了它们,大尺寸压根没得选)。
纵观显示领域(其他领域)的发展历史,一个技术或者一个产品的发展与普及和市场不无关系,要明白市场选择的并非是最好、也并非是正确,但却是最大众的,因为这是众多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不做讨论)。 如当初Toshiba和Canon合作的SED,两者在“姬路”工厂投资超过20亿美元,但结果因LCD和PDP的低价最后只能无疾而终。 关于SED、FED,就技术层面来说,两者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与CRT也是差不多的,SED和FED是把CRT的“电子枪”做成微型化,每个像素均由一个类似CRT那样电子枪的“微型电子发射器”轰击荧光粉来进行发光,由于是“电子发射器结构微型化”,所以能做到超薄。 荧光粉材料上和CRT一样,发光的根本是荧光粉,荧光粉材料已经发展超过60余年,是非常成熟并且基本上已不能再有显著提升空间的发光材料,所以FED、SED等,理论上的成像质量也只能无限的接近或等同于CRT。 完全采用固态半导体通过电流驱动发光的OLED就不一样,在技术潜力上最容易达成甚至超越CRT。 也许有人对CLED有兴趣,这里也简单的提一下。 LED是发光二极管,由镓(Ga)、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以电子与空穴复合时的辐射来发光,特点是发光效率高,节能,适用性广,稳定,响应时间短,色纯度极高,并且比较环保等。 单色纯RGB-LED能达到NTSC 150%,而普通OLED基本只能做到98%左右。 色彩并非OLED强项,原因上面有讲到,就是受B(蓝)、R(红)发光材料光效转化率低的捆饶,因此很难实现高色纯(高色纯度就要解决发光效率问题),RGB-LED不一样,它天生高色纯,是世界上仅次于激光的高纯度光源。 传统LCD所采用的LED背光(这里涉及LED液晶与LCD液晶,LED、CCFL背光系统等问题,下次有机会再讲解),因LCD的开口率不足(约60%-70%),CLED是把LCD面板取消,让RGB-LED发光二极管直接成像(通过电流大小控制RGB-LED的亮度来实现不同灰度图象层次),等于把RGB-LED色纯特性100%发挥出来,所以能轻轻松松超过NTSC 100%。 若单比较色彩和画质,无机EL的CLED要超过普通OLED(未解决发光材料转换率等问题)。
LED相比OLED的优势
LED算是“无机”,在抗氧化、抗潮性、抗各种环境因素能力上都会比有机的OLED强出非常非常多(如户外LED屏,任由风吹雨打,依旧稳定运作)。 OLED比较娇贵,稍微一点“潮粒子”,马上就会产生影响,虽然是全固态半导体结构,但耐用性上还是比较差。 就可靠性、稳定性等来讲,LED比OLED的优势还是相对比较巨大。
激光作为光源,任何一种微显示芯片技术(LCoS、DLP、HTPS【3LCD】)都能使用,在使用激光光源后,就能做成“激光电视”。 激光的色纯度是自然界中最高的(无论OLED、CLED、FED、CRT都比不了),指向性(相干性)最好,凝聚力最强,是光学性能最单一的光束,激光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高度一致性还有单色性,单色性好有效光学成分就高,色纯度就高,所以激光作为显示技术能实现无与伦比的色纯,它的色彩覆盖范围能达到NTSC的200%标准,比彩色负片的胶片色彩覆盖能力还要强大。 激光不能在投影领域应用的最主要原因:1、寿命;2、安全性。 索尼在2010年,开发出可以应用在投影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小并商用化、量产化的RGB激光光源模块,虽出于对市场的忧虑,并没在SXRD技术中使用激光光源。 但随着将来市场上采用新兴RGB LED为光源的产品增多,也许会看到激光技术的普及(索尼似乎不准备发展RGB LED光源技术,而是计划直接发展激光)。 第三期到此结束,下期的话可能会讲SLCD吧,谢谢观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脑残 XD (是UP主脑残了啦!)
PSV游戏掌机,新版更薄更轻更耐用,内置1G储存空间,无需记忆卡,立即玩游戏!PSVita跨平台远程操控,随时随地畅玩PS4,动态感测,让你享受自由摆动PSV的乐趣!
结论:弄那么麻烦干嘛,2000新出的。。。想换就换,没买的入2000,就这么简单
。。。。。。。。
邓青云?英文明明是唐WC
看完了。。。
写的太好啦~
sony大法好
综合下来还是索大好 32w700b都完秒同价位产品
我10月份居然看过这贴 毫无印象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OLED的使用寿命只有平均5000小时吗?_百度知道
OLED的使用寿命只有平均5000小时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5000小时的说法最起码是五六年前的数据了,不要拿旧数据说话!想当初液晶刚上市时40寸价格的1万多吧,看看现在才两三千,所以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要与时俱进!!话说回来现在OLED电视每天8小时也可以看10年,而且家里电视现在基本就是晚上才看,别说10年,六七年自己就主动换电视了,到时候搞个更先进的电视玩玩。虽然价格现在有点小贵,不过画质绝对比LED液晶强几倍!!你去对比就知道了
那是在OLED屏幕点亮到最亮的情况下得出的5k小时的寿命,而且OLED的屏幕寿命到达之后不是不能使用,而是亮度会随着时间的加长而变暗而已目前的OLED的技术可以达到1w小时以上了
基本上的是的 不过最近最新的技术已经能到2万-5万咯
那技术还在更新,不过用起来肯定比TFT的好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 查看主题
为什么只有韩国能生产大尺寸OLED?中国不行
查看数: 1246|
评论数: 17|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显示技术的不断迭代一直都推动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十几年前松下试图用等离子技术为整个显示产业带来一场变革,但最终由于技术上的封闭与战略的失败早已全球停产。随后,日韩企业为主导的液晶技术一直统治着整个电视市场。  为什么只有韩国能生产大尺寸OLED?  时至今日,显示产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目前已经被公认为是取代液晶的最佳革命性技术,这项技术仍由韩系厂商为主导,而中国在液晶产业链刚刚走向成熟的时候又不得不面临转型的局面。
   OLED普及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  液晶电视当时大概用4~5年的时间完全取代掉了CRT,而OLED电视从产品问世到现在才经历了短短3年多的时间,很多人认为OLED电视目前还成不了气候,液晶还将占据未来主流市场,但是OLED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前OLED电视面板寿命已经可以确保50000个小时以上;通过技术手段彻底杜绝了残影问题;并且55英寸和65英寸OLED面板良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液晶技术达到80%良品率用了整整10年时间,目前LCD良率在92%左右)。
目前OLED面板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良品率的问题关乎到了产能的高与低,最终落实到产品上也就变成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价格问题。根据LG Display透露,2016年OLED面板的产量为100万片,今年的年产量为180万片,明年预计产量为280万片。到了2020年,年产量将会达到600万片以上。 可以看出,LG Display正在努力提升OLED电视面板产能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在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OLED电视价格也在逐步下调。
目前OLED电视价格已经下探到9999元
  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月,全球OLED电视出货同比2016年增长91.1%,其中中国市场OLED电视出货同比增长109.7%, 市场前景值得期待。同时在今年的美国黑五,OLED电视销量比去年增长了2~3倍,65英寸3000美金价位,OLED电视占比超过84%,55英寸2000美金价位,OLED电视占比超过90%。
   中日“追赶”布局大尺寸OLED面板  以LG Display为首,大陆面板厂京东方(BOE)也在今年上半年斥资百亿兴建OLED面板厂,日本面板厂JDI也联合JOLED共同研发生产OLED面板。不过不管是京东方还是JOLED,目前能够量产的都属于中小尺寸OLED面板。京东方主要针对手机领域OLED面板,JOLED主要研发“印刷式”医疗应用OLED面板。至于大尺寸电视OLED面板,目前除了LG Display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之外,其它大型面板厂都处于追赶布局当中。   OLED阵容已经足够强大  毫无疑问,OLED电视已经开始占领高端电视市场,阵容也在不断扩大。除去自家品牌LG之外,中国厂商创维、康佳、长虹在高端产品之上也推出了OLED电视。欧洲的飞利浦、美兹、Grundig、Vestel、Olufsen也将旗下OLED电视作为主打旗舰机型。
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厂商加入OLED阵营
  而最令OLED产业振奋的消息就是索尼在今年年初也正式回到了OLED的怀抱,明年预计将会继续推出OLED电视新品。日本除去索尼之外,松下、东芝也在极力推出OLED电视。可以说,OLED技术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大家都明白这项技术必将会淘汰掉LCD。
   谁会是下一个加入OLED阵营的中国厂商?  在上个月,海信正式收购了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我们从中似乎也看到了一些端倪。作为中国市场的龙头老大,海信在国际市场同样硕果累累,已经做大做强的海信电视在这个时候选择重金收购东芝电视,毫无疑问是为了寻求战略上的改变,海信很可能已经做好了进军OLED电视领域的准备。
海信于日正式收购东芝电视
  日本作为传统电视强国在画质方面一直都拥有核心研发能力,不管是索尼还是东芝,均有针对OLED面板的画质芯片,其中东芝采用独有的OLED Engine Beauty Pro画质引擎技术,还有早已成名的超解像技术,在画质方面有足够的保障,对于还没有站队的海信而言,在收购东芝后,OLED是一个可以拿来即用的技术。
东芝OLED电视
  至此,中国五大电视厂商已经有三家站队OLED阵容,海信也很有可能在明年推出OLED电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电视市场就会进入以LG Display为主导的OLED时代。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7年,索尼推出了全球首台OLED电视,但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与制造工艺的瓶颈,量产大尺寸OLED电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索尼最终选择了放弃。直到2013年,LG Display成功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也帮助LG在中国发布了首款55英寸OLED电视,最终让这项技术进入到了消费级市场。
LG Display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量产大尺寸OLED面板
  其实OLED从诞生之初就不被看好,自索尼放弃这项技术之后,业内普遍认为生产大尺寸OLED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10年时间根本攻克不下。但是LG Display却依旧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接连攻克在制造工艺和大尺寸上的难关,明知不能而为之,是LG Display攻克大尺寸OLED的精神。 目前OLED电视最大尺寸已经上升到77英寸,据悉在明年将会继续扩大到88英寸。   我们缺少的或许只是一种精神  回想过去十几年的显示产业,中国似乎都一直扮演者追随者的角色,不管是CRT、等离子、背投、液晶还是目前的OLED电视,我们都长期依赖于技术借鉴,面板进口,而在核心显示技术的自主研发上一直处于下风。都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最终取决于对技术的创新,在技术上的落后无疑会受制于人。
也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种匠人精神
  前几日笔者参观了韩国LG Display工厂,在与他们技术人员交流的过程当中,你能够看到一个研发人员流露出对于技术的热情与执着,每一个OLED产品他们都如数家珍,这也让我想到了匠人精神一词。也许,我们一直在显示领域相对落后,缺少的并不是技术上的积累,而是少了一份这种将技术做到极致,无关功利和时间的精神。
京东方的有了第一块55寸,不过实际应用还需要点时间
搞研发是要花钱的哈...
看我們龍芯,漢芯才花了幾個錢&
根本没技术创新的环境
所有技术在量化转变前都要有一个良品率转化的过程。这中间产生毛利率都是负增长。也就是亏本赚吆喝。lg同样经历了这个也不过的砍。
搞研发是要花钱的哈...
看我們龍芯,漢芯才花了幾個錢
中国技术都是在别人的技术退役后技术中活着
国内资本热衷赚快钱,或者体系构建去烧钱,而不是做这些基础技术研究,跟国情与市场有关系,我们企业与政府学是美国模式,那种大系统能力集成与整合,基础研究本来没有优势,所以利用体系与系统产业整合能力来变相把别人变为零件供应商,比如苹果就是典型,这是努力方向,而不是日韩与德国那种子系统与细分那种模式。
看一汽花500亿研究的车就明白了。&
嗯。中又赢,中必赢&
woled哈哈。我还是看好中国。
国内资本热衷赚快钱,或者体系构建去烧钱,而不是做这些基础技术研究,跟国情与市场有关系,我们企业与政府 ...
嗯。中又赢,中必赢
嗯。中又赢,中必赢
赢不赢不知道,但是国内企业发展模式是这样的,也许成功也许会完蛋,但是就是这个模式,体系或者系统模式,跟德国跟日本那种模式不一样。
我们会制造就行
国内资本热衷赚快钱,或者体系构建去烧钱,而不是做这些基础技术研究,跟国情与市场有关系,我们企业与政府 ...
看一汽花500亿研究的车就明白了。
看一汽花500亿研究的车就明白了。
国企那二个概念,汽车比较特别的市场
京东方笑而不语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oled屏幕寿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