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ROOT机子后微信微信的微信聊天记录做成相册以及相册图片会丢失吗??》

&p&那我就从一个独特角度,说说关于手机摄影,iPhone 好在哪,又给手机摄影树立了怎样的审美。&/p&&p&每一次的苹果发布会,我的关注点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我更关注拍照这件事。可一说到iPhone的拍照能力,绝对又是一番缠斗,“苹果早不是拍照第一” 和“iPhone像素太低,别人都是2000万,你才1200万”&/p&&p&每每如此,我都想长篇大论的开始,想让这些人明白,拍照这件事,硬件只是一方面,而像素又是拍照素质中非常小的影响因素。可是,经过多次证明,你的解释毫无意义,后来我想通了,不是认知的差异,而是审美的差异。&/p&&p&而也是我今天最想说的&/p&&p&“&b&从样张审美这件事看,iPhone的样张水平是最高的&/b&“&/p&&p&那些说硬件不是第一的,我不做评论(最新的DXO评分,8P夺得了第一名),但样张的拍摄水平,我可以确定的告诉你iPhone领先的不只是一个层次。&/p&&p&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从iPhone样张学手机摄影审美”&/p&&p&以下分析案例,来自iPhone展示机内样张:&/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4e8b3e0cca79b563aa877d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4e8b3e0cca79b563aa877d_r.jpg&&&/figure&&p&典型的iPhone风格夜景人像,我们很难在iPhone人像夜景中看到对面部进行大范围的补光,他们更喜欢塑造光影关系,尤其是有色光源的寻找。远处的夕阳隐隐约约,一缕光照亮姑娘金色的发丝,加上沉稳的剧中构图,人物的脸庞若影若现。巧妙的避开了所有手机由于传感器限制导致的画质弊端,但即使我有一个相机,我也更愿意拍摄这样的作品,氛围感好。&/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740ececae36c0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740ececae36c0_r.jpg&&&/figure&&p&苹果很喜欢眼镜里的反光,几乎每一代产品都能找到类似样张的影子。依然是典型的iPhone人像风格,但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平时用iPhone拍出来的作品很少有这样的感觉。&/p&&p&原因也很简单,以上两张作品,在技术上都有着一个倾向:典型的低调照片(这里的照片是指作品的调性),而低调作品的技术特点就是欠曝,也就是压低曝光。&/p&&p&这里插一句,如果你看完整篇文章,你会发现Apple非常独爱这种风格。&/p&&p&我们继续,相机在自己测光时,都是获得机器认为的“正确照片”,绝不会欠曝。因此,我们只要在遇到类似场景时人为干预压低曝光就可以了。&/p&&p&压低的方法,也很简单,点击屏幕,对焦框旁边有曝光滑杆,上下滑动即可。也有使用手动相机曝光的途径,可以更好的精准控制。&/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3ec7ed730_b.jpg& data-rawwidth=&3024& data-rawheight=&4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3ec7ed730_r.jpg&&&/figure&&p&逆光人像是Apple很喜欢的一种拍摄方式,在苹果官方出的摄影教程里,有两集都是教授大家如何在此时拍摄人像。夕阳的傍晚,一直都被认作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但是依然由于手机传感器面积的限制,此时手机已经不能拍摄高质量的人像特写(相机想要拍好都需要补光)。所以这个时候,独特的剪影就变为了最好的拍摄手段。&/p&&p&拍摄这样的作品,主要的核心手段就是保护画面的高光细节,如果你听不懂,只要操作的时候点按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就可以了。这种照片精彩的点在于人物轮廓的勾勒,以及动人的金色发边。所以,一般来说,拍摄人物的侧脸,或者说肢体动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7a9e23edf1df703bab756d327d92511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7a9e23edf1df703bab756d327d92511_r.jpg&&&/figure&&p&这一张,是在上一张类似时刻拍摄的,但是手法完全不一样。人物侧向夕阳,光线打过来让人物的脸十分立体。这个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另一个规律,几乎iPhone所有的人物样张的脸都是有光线的,而且都是突出脸部的立体感,不是磨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例如下面这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5fbe4a91b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5fbe4a91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5b4db780ae8721a8aab8660_b.jpg& data-rawwidth=&838& data-rawheight=&11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5b4db780ae8721a8aab8660_r.jpg&&&/figure&&p&如何让模特的脸部更立体,无论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后期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张照片最曼妙的点还是在于远处城市的灯光。这里提一句,拍摄类似的夜景千万不要天黑了再去,最好的夜景在太阳快要落山前后,尤其手机,尽量在落山之前。&/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83a3c267ed02b7ae593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83a3c267ed02b7ae593_r.jpg&&&/figure&&p&说到这里,一直还没有说关于构图,如果你仔细审视每一张样张都是有构图考量的。而且构图方式从来都是灵活,有趣,让照片更有故事感。而上面这张照片,是典型的框式构图,框式构图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整个画面更具层次,框里和框外是两个空间。近几年的IPPA(IPPA是目前最顶级的手机摄影比赛)我们都可以看到框式构图的影子,尤其是今年的人物第一名就是就是框式构图。如果说,框式构图是传统构图方式,那下面这一张的构图可以说是教科书一样演绎摄影高阶构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9fd3f00f70784a80eeda6cb316ca17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9fd3f00f70784a80eeda6cb316ca17f_r.jpg&&&/figure&&p&构图很多时候,就是元素的布局,在《摄影构图学》中,就是使用不同的形状在长方形纸条(模拟取景框)上摆放体验构图。把画面中的元素抽象为点线面,而这一张,不仅有精彩的点,即每一个人物,还有使用的跳绳的明线以及三个点(人物)排列的暗线,以及最精彩的,排列在地面上的影子。(甚是我认为,地面上的影子才是摄影师想要拍摄的主体)。操场,孩童,跳绳,生活中的常见之物罢了,组合成如此精彩的画面,可见摄影师的审美情趣之高。&/p&&p&除此以外还有这些:&/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19acd9ea48f62f7c306aa8_b.jpg& data-rawwidth=&1495&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19acd9ea48f62f7c306aa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8d5c69f35f9a9dccb16bdf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8d5c69f35f9a9dccb16bdf_r.jpg&&&/figure&&p&各种构图要素都是淋漓尽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f_r.jpg&&&/figure&&p&这一张照片的调性,光影关系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此处仍然是典型的苹果风格。而单说这张是照片是想表达在拍摄照片,尤其是人像照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质感。什么是质感呢,我们先说质感的反面,也就是夸张的磨皮。为什么专业的人像摄影师会天然反感磨皮,就是因为磨皮带来的不真实感。生活中,存在吹弹可破的皮肤,但绝不存在白纸一样的脸颊。你如果在这里跟我说美颜是刚需,不好意思,这里谈的是摄影,不是发朋友圈。而这一张,质感精彩的点就是模特面部的小细节。我相信,看到这样的小细节没有人会有不适感,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舒服,这就是因为它遵守了真实自然。就像,木头都是有纹理的,如果你看到一块没有木头的纹理,你不会认为它是木头。甚至,有一些摄影师非常钟爱模特的脸上的雀斑。所以,并不是苹果美颜不行,只是苹果觉得美颜这种事,low。她希望你拍出来的木头是,木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4db1c0b521e98ea61cf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4db1c0b521e98ea61cf_r.jpg&&&/figure&&p&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色彩,很多人眼里,iPhone 的色彩都是清汤寡水的,没有“徕卡调教”,没有金牌“艳丽动人”。可我们会发现,Apple 的样张色彩却都是十分浓郁的,但这种浓郁却异常讨喜不做作。这是因为,Apple本身的发色就比较低调,甚至是很多人眼里的低饱和度。这里虽然见仁见智,有的人喜欢高饱和,有的人喜欢低饱和。但,低饱和的耐看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也正是,低饱和的调色风格在拍摄艳丽场景时,发色不会过于浓艳。这个道理,跟我们反感浓妆是如出一辙的。在苹果的样张里,喜欢用大面积的色块,例如下面这张。&/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16425eaef0e06d601345dee_b.jpg& data-rawwidth=&1452&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16425eaef0e06d601345dee_r.jpg&&&/figure&&p&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块让整个画面都生动活泼不少,而且配色关系高级时尚。&/p&&p&&br&&/p&&p&总结起来,Apple 的样张在做到真实自然的同时做到了高级的审美情趣。但一说到审美情趣,必定会存在和大众审美有着偏差的地方。这种审美情趣,可能不能在你的朋友圈帮你骗赞,但是却都是异常精彩的摄影作品。不需要吹捧自己的手机堪比单反,不需要各种各样的花式美颜,更不需要出场附赠你一个打光团队,足以拍出独特的“手机”摄影作品。&/p&&p&相信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国内厂商的样张,你会惊讶的发现,也许手机硬件上我们还能争一争一二,可审美这件事,要学的还有很多。&/p&&p&&b&只有懂美的人,才能做创造美的工具。这就是iPhone的好,用自己的审美语言,让摄影走进每一个人。&/b&&/p&&p&而每一次一提到手机摄影,一定有人站出来说,为啥我不用相机?说这话的人,给你一个相机,好像你就能拍出这些样张一样?&/p&&p&所以,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我是苹果婊的,不好意思你不是我的读者。&/p&&p&如果你看完发现,哎呀,对于学习摄影这件事,审美远高于器材的重要,恭喜你,答对了。&/p&&p&最后抓到一个海军,给大家乐呵乐呵:&/p&&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0b0cadaec077d027b67b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0b0cadaec077d027b67b_r.jpg&&&/figure&&/p&
那我就从一个独特角度,说说关于手机摄影,iPhone 好在哪,又给手机摄影树立了怎样的审美。每一次的苹果发布会,我的关注点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我更关注拍照这件事。可一说到iPhone的拍照能力,绝对又是一番缠斗,“苹果早不是拍照第一” 和“iPhone像素太低…
&p&关于如何选购手机的问题,我准备在这个答案详尽地回答,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p&&p&后面可能太长,所以先把结论放在这里。&/p&&p&1、如果你是一个嫌麻烦的人,推荐6s(含)以后的iPhone;&/p&&p&2、如果你下定决心入赘安卓,我首推小米;其次华为、一加、魅族。最后才考虑ov。&/p&&p&3、同一机型下,选运行内存与机身内存最大的那款;&/p&&p&4、消费心理:尽可能把手机当成一个工具,不要用来攀比。&/p&&p&好了,下面开始聊一聊选购手机的那些事儿吧。&/p&&p&&b&一、国内买手机第一步的艰难抉择:ios还是安卓。&/b&&/p&&p&前几年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人的无奈:世界上只有两款手机,iPhone和其它手机。近几年随着安卓机子的大步迈进,也在某些方面对iPhone形成了反超。但是综合来看,iPhone在国内使用的舒畅度依然是无人能出其右。&/p&&p&以前两年前写的文章,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p&&blockquote&我对智能手机略有研究,也曾给我们家族的人购买并调配过不下十部手机。也有人曾咨询过我,给父母买什么智能手机好?我是这样回答:如果你买回来没有时间教他们使用的话,最好买苹果;小米也可以,但你自己要会关推送;三星的话,要关闭自动运行。很多人为什么买苹果?因为苹果用起来流畅顺滑,而安卓用起来则越用越慢。那为什么安卓的手机越用越慢呢,大部分人回答不出来。事实上,升级到5.0后,安卓的手机在流畅性上已经不输苹果了,内存的优势更是明显。我的三星用了近两年,现在比刚买的时候还要流畅。除开架构上的差别,中国安卓机苦果,很大程度上是当年拒绝谷歌种下的。&br&
第一,国内的厂商众多产品基本上不跟随谷歌的升级脚步。谷歌6.0已经发布了,而多少中国的安卓机至今尚未升级到5.0的系统。比如我哥的小米,至今仍在4.1处徘徊。当然,现在换一部手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过且看下一条:&br&
第二&b&,因为阉割了谷歌服务,特别是丢掉Google play这 个维护安卓规范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中国的安卓机应用市场极其混乱。&/b&本机所带应用商店经常搜不到,然后我们去下应用宝、360市场、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等程序。而这几个程序之间互相掣肘,勾心斗角。比如你在应用宝搜不到360的产品,反之亦然。有些人会辩称我们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下嘛。麻不麻烦另说,单是安全性便无法保证。最恶心人的是,你在中国下的安卓程序,很有可能具备如下两个特征:&br&&b&1、它们不断地自我唤醒,刷存在感&/b&。你以为退出程序程序就关闭了吗?太天真了。你以为用清理工具内存就能被清理了吗?太天真了。它们就像寄生虫一样,不断地消耗你手机的内存资源。某些根本不用的程序,打开内存和电量检查一看,天啊,它怎么一直都在?&br&&b&2、它们会相互唤醒,拉帮结派。&/b&你打开一个app,那第二个、第三个跟它同一公司出品甚至不同公司的流氓app都可能被唤醒,然后你的内存就被蚕食干净。&br&
这样会造成什么结果呢?&br&第一: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手机电量如高台跳水般持续地往下俯冲,待机也无济于事;&br&第二: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手机第二天桌面上堆满了各种通知,让你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br&最重要的是,给内地安卓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温床。那些想安静开发高质量app的人,往往敌不过能自我唤醒、通知栏刷存在感,让你点错就下程序的应用。再加上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坊间盛传的竞价系统,长此以往,你的手机会不堪重负,安卓应用的质量越来越被ios抛离。&/blockquote&&p&一年前写的文章:&/p&&blockquote&很多人都曾经咨询我买什么手机好,我是这么回答的:如果你有充分的预算,我强烈推荐购买iPhone。(此处主要指指有财务能力的成年人,没有自主经济来源的学生不做主要推荐)iPhone贵吗,单纯从价格上来看,动辄5、6千的价格确实不便宜,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它是普通收入者能买到的和富人最接近的东西。因为iOS系统的特殊性,一个财产上亿的富人用的iPhone跟我用的iPhone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能够带来一样好的系统流畅度及安全体验。其它东西就不行了,比如富人能买得起的衣服、家用电器、房子等,我只能望价格兴叹。&br&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苹果的安全性很少有手机能与其相比(黑莓,三星的knox或可一战?)。现在很多人手机都绑定了微信、支付宝等金融app,一旦手机失窃,后果不堪设想。苹果指纹系统的特殊性保证了小偷偷到后也没啥用,远程锁定也很方便。其次,极大地节约了你的时间成本。如果你用安卓机,你得时刻盯着电量,时刻想着是不是又有流氓软件在后台唤醒,绿色守护、root、xposed框架、谷歌服务、极光、固件这些东西会极大地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第三,使用周期。iPhone使用周期一般会大于安卓机,而前者的服务体验不是后者能比的。所以手机买iPhone恰恰是比较便宜的选择。&/blockquote&&p&简而言之,你想简单不费事,iPhone是你的最佳选择,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吧。不过你要是能在大学简单做做家教或者打个零工,拿个奖学金(一般认真读都能拿到奖学金),买个上一代甚至上两代的iPhone还是可以接受的。&/p&&p&不过,&b&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多样性的人,在大学有时间也愿意倒腾手机,其实我更推荐安卓&/b&。说实话,我至今最喜欢的手机还是note5,它的手写笔在我眼里实在深具魔力,只是工作后太忙实在不想再倒腾。其实大学倒腾手机真的能让你知道很多数码的知识,以后对这些术语也不会有陌生感,算是有得有失吧。&/p&&p&&b&二、如果我确定使用安卓,如何选购?&/b&&/p&&p&如果你会刷机,一加、小米最强配置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p&&p&如果我不会也不想刷机呢?&/p&&p&&b&1、看谁能把这些安卓程序监管地更好&/b&。小米和华为的系统都是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住这些程序(部分流氓程序也是无能为力)。当然,两者相比较,&b&个人认为小米miui的解决方案更加成熟&/b&,系统的好评率也最高。(我用过小米的一代机,现在还比较流畅)&/p&&p&&b&2、尽可能选择最强的处理器。&/b&CPU和GPU是一部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正如一个人的大脑,决定了这部手机能做什么。以CPU为例,当前市面上最强的CPU分别是骁龙835(国内相当一部分厂商旗舰机型的配置),三星exynos8895,苹果A10;华为的麒麟960逊色一筹。至于ov经常宣传的八核、十核实际上大多数都是联发科的处理器,要低几个档次。具体cpu和gpu的性能排行请自行百度。&/p&&p&&b&3、同一机型下,选运行内存与机身内存最大的那款。&/b&&/p&&p&运行内存:就是你同一时间能运行的程序量。比如你是4GB的内存,你就能同一时间运行4GB的程序。如你可以同一时间在后台运行微信、淘宝、照相机和大型游戏,并实现无缝切换,不必重新打开。现在的安卓普遍都是4GB+64GB起步,甚至是6GB+256GB。其实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运行内存无疑是越大越好,所以我也不推荐6s以前的机型。因为从6s开始苹果才正式步入2GB时代,以前都是1GB,即使优化地再好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安卓不用说了,特别是现在程序普遍越来越臃肿的情况下,随便开个微信淘宝1G运行内存就没有了,加上后台的启动,还有手机系统本身就要进1到两个g的系统内存,所以还是越大越好。&/p&&p&机身内存:就是你能装多少东西进手机。现在想想,用16G机身内存的手机真是有点痛不欲生的感觉。到手只剩11G,拍几张照下几首歌就满了,视频都是看一个删一个。我现在用的是64G的手机,早在半年前就满了。光是歌曲我就有12个G的容量。听过来人一句,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存储容量越大越好。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256G的手机……&/p&&p&&b&4、尽可能选最好的闪存&/b&。闪存决定了你的读写速度,粗浅一点的比喻就是比如说你去北京(打开一个程序),你是坐飞机(ufs2.1),坐高铁(ufs2.0),还是坐动车(emmc5.1)。具体来说,eMMC5.1读取速度在600MB/S左右,而UFS2.0则达到了1400MB/S。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闪存门,就是用emmec来冒充ufs,结果马失前蹄。&/p&&p&具体机型推荐:小米的全系列都还不错,如果你懒得挑就看自己喜欢或者有多少钱吧,如果资金充裕那就直接小米6,其次是次一级的旗舰;华为的mate等&b&旗舰机型&/b&也不错(我标黑了,是旗舰);一加、ov适合不同人群,但我个人不推荐。&/p&&p&如果不想在恋人面前打开微信支付需要一分钟,还是在网上简单了解一下我上面提到的系统、CPU、GPU、内存和闪存的概念吧。&/p&&p&三、写在最后:&b&手机仅仅是你使用的工具,不要用手机的价格来证明自己的价值。&/b&&/p&&p&买到新手机当然会很开心,也会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但不要用使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来标榜自己的价值,也不要因此而对别人用什么手机评头论足。对待手机,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它的知识,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你用的可能是几千块的旗舰机,但是人家几百块的手机里所购买电子书、网上课程等价格就远远超过你的手机。&b&所以请大学生或者准大学生们先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真实的需求,衡量自己的购买能力。&/b&祝你们最后都能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手机~&/p&
关于如何选购手机的问题,我准备在这个答案详尽地回答,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后面可能太长,所以先把结论放在这里。1、如果你是一个嫌麻烦的人,推荐6s(含)以后的iPhone;2、如果你下定决心入赘安卓,我首推小米;其次华为、一加、魅族。最后才考虑ov。3…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1be61713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1be61713_r.jpg&&&/figure&&p&整整十年前的 2007 年 6 月 29 日,第一代 iPhone 正式发售。&/p&&p&近日 Motherboard 编辑 Brian Merchant 的新书《唯一设备:iPhone 秘史》(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om/dp/B01LWRN0K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ne Device: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Phone&/a&),披露了在那个激动世人的夏天来临之前,那段苹果历史中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p&&h2&1.
“你可以动用苹果的任何一个人加入这个团队。”&/h2&&p&“He told me I could move anyone in the company into this team.”&/p&&p&——乔布斯告诉将成为 iPhone 项目软件部门主管的 Scott Forstall。&/p&&p&这样的对话,仿佛是二战美国原子弹项目 “曼哈顿计划” 中的桥段。21 世纪初的苹果公司弥漫着浓浓的神秘气氛:优秀的工程师和负责人一个接一个离奇失踪,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往何处,也没人清楚他们去做什么。&/p&&p&为了项目的高度保密,乔布斯派遣软件工程总监 Henri Lamiraux 和软件总监 Richard Williamson,挑选公司最出类拔萃的员工加入。他们一次次走进这些人的办公室然后关上门,“这个新项目太过机密,不能告诉你这是什么项目,也不能告诉你为谁工作,而你只能有今天的时间可以考虑。”&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83f3a5bd4c5d5ffe3e806e6fb3be60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83f3a5bd4c5d5ffe3e806e6fb3be604_r.jpg&&&/figure&&/p&&p&(Andy Grignon,图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vimeo.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meo&/a&)&/p&&h4&2. “没错,iPhone 项目毁掉了可不只几桩婚姻。”&/h4&&p&“Yeah, the iPhone ruined more than a few marriages.”&/p&&p&——苹果高级工程师 Andy Grignon 对作者说,“iPhone 就是我离婚的原因。”&/p&&p&对于不少成员,iPhone 项目是他们整个生涯中最难捱的一段经历。包括 Andy Grignon 在内,作者 Brian Merchant 对 iPhone 项目关键成员的采访中,类似的故事一再出现。&/p&&p&当回想起这一段往事,Grignon 这样描述:“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日子。就像是将一群聪明人关进一个压力锅,还有一个不可能的最后期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然后你听说全公司的未来就寄托在它上面。这就像是一锅痛苦熬成的汤。”&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f361cc728d8ad68a7c9_b.jpg& data-rawwidth=&2188& data-rawheight=&1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f361cc728d8ad68a7c9_r.jpg&&&/figure&&/p&&h4&3. “这世上没有 iPod 就不会有 iPhone。”&/h4&&p&“There would be no iPhone without the iPod.”&/p&&p&——参与了 iPod 和 iPhone 研发,人称 “iPod 之父” 的 Tony Fadell。&/p&&p&iPod 的成功是 iPhone 的基石。1997 年乔布斯重回苹果,他大刀阔斧精简产品线,并将颓废已久的 Mac 业务重新提上正轨。iPod 的诞生,则彻底将苹果推到文化潮流和科技数码的最前沿。&/p&&p&苹果在 iPod 上取得的利润和市场地位,为后来 iPhone 上种种尖端技术的研发打下了基础。而 iPod 本身也成了 iPhone 项目初期的参考和借鉴对象。&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f6ad8308cf34bbe7d5cda6a32c4e02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f6ad8308cf34bbe7d5cda6a32c4e02b_r.jpg&&&/figure&&/p&&p&&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uip.me/2016/07/great-apple-failur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ip&/a&)&/i&&/p&&h4&4. “我不想要这货,我知道这玩意儿是能用的,很好,多谢,但它体验上就是一坨屎阿。”&/h4&&p&“I don’t want this. I know it works, I got it, great, thanks, but this is a shitty experience.”&/p&&p&——第一次见到接入互联网的 iPod 时的乔布斯。&/p&&p&和摩托罗拉 “交往” 的同时,苹果内部也在酝酿着自己的方案。Andy Grignon 此时提出了为 iPod 加入 Wi-Fi 模块的点子,已经察觉到乔布斯有意开发手机的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也参与其中。&/p&&p&然而当乔布斯接触到这个 “网络版” iPod,“狗屎(bullshit)” 成了他脱口而出的形容词汇。&/p&&p&但这个实验品成了说服乔布斯下决心进入手机市场的引子。曾在摩托罗拉无线部门工作的苹果员工 Mike Bell,对乔布斯展开长达数月的游说。最终在 04 年底,乔布斯首肯了这个手机计划。&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bcd7b5e5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bcd7b5e5_r.jpg&&&/figure&&/p&&p&&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recode.net///steve-jobs-iphone-macworld-2007-keynote-vide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code&/a&)&/i&&br&&/p&&h4&5. “它(ROKR 手机)没有什么 ‘失败的时候’,它刚刚发布时就是失败的。”&/h4&&p&“It wasn’t when it failed. It was right after it launched.”&/p&&p&——Tony Fadell 评价苹果和摩托罗拉合作的 iTunes 手机 ROKR。&/p&&p&2004 年,正处巅峰的摩托罗拉推出了惊世骇俗的超薄翻盖手机 RAZR(V3)。乔布斯开始和当时的摩托罗拉 CEO Ed Zander 接触以求达成合作。摩托罗拉设计制造、苹果提供 iTunes 软件的手机 ROKR E1 就此诞生。&/p&&p&然而因为有摩托罗拉掣肘,苹果只能对新手机做有限的改动。糟糕的体验和蹩脚的功能,使得 ROKR 手机被《连线》杂志刊出头条:“你就管这叫做未来手机吗?”&/p&&p&2005 年的发布演示中,乔布斯甚至不愿对它多做介绍,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同时推出的新 iPod Nano 上。摩托罗拉的高层对此大为光火,两家的合作关系也就此告吹。&/p&&p&发布会结束后,乔布斯向 Fadell 表示了对同手机厂商打交道的失望和厌恶。Fadell 的回应是,“去他妈的,咱们要做自己的手机。”&/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8a145cd0ede07ada2a6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8a145cd0ede07ada2a6_r.jpg&&&/figure&&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more.com/ipod-classic-requiescat-pa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ore&/a&)&/i&&/p&&h4&6. “我天,咱们可以用这些玩意儿造出个手机来。”&/h4&&p&“My God, we can build a phone out of this.”&/p&&p&——看到多点触控技术演示机上惯性滚动特性的乔布斯。&/p&&p&长期以来,苹果一直有一个研究中的多点触控平板电脑(也是后来 iPad 的原型)。敲定手机项目后乔布斯想起了这个项目,他要求用户界面(UI)专家 Bas Ording 制作一个演示利用多点触控技术滚动通讯录的 demo。&/p&&p&当乔布斯真正见识到 demo 演示机上,页面顺着手指的滑动方向仿佛带着惯性滚动、滑动到顶和到底时页面回弹效果等令人震惊的神奇特性,他瞬间领悟到多点触控在手机项目上的巨大潜力。&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09e6daab30ce5b474e016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09e6daab30ce5b474e016b_r.jpg&&&/figure&&/p&&p&&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obamapacman.com/2011/10/uspto-grants-apple-iphone-interactive-slide-to-unlock-patent-android-infringes/ipod-phone-iphone-humo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bamapacman&/a&)&/i&&/p&&h4&7. “来,就让我们在 iPod 上栓个电话吧。”&/h4&&p&“Let’s bolt a phone onto an iPod.”&/p&&p&—— 工程师 Andy Grignon 总结苹果初期的 “iPod 手机” 方案。&/p&&p&另一边,Tony Fadell 还在为基于 iPod 的手机方案努力。正是靠着 iPod,苹果从一家小众的 Mac 电脑制造商,重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品牌,而当时 iPod 的最大威胁又正是加入音乐功能的新手机。&/p&&p&那么当苹果进入手机市场,没什么理由不从 iPod 身上做文章。这是当时所有人对 “苹果手机” 理所当然的设想,这个设想最后成为 iPhone 项目初期的 P1 方案——一个拥有音乐 / 电话两种模式的 iPod 手机。&/p&&p&然而作为手机使用时,iPod 式的触控环形按键,使得作为基础功能的电话与短信输入成了大问题。P1 团队尝试了多种输入方式,但依然无法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p&&p&就像 Andy Grignon 形容的,“很明显我们让这个触控环承担了过多任务,又要打字又要输电话号——这简直是一团糟。”&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88d51850d5cec9bbe379a827bd3be08_b.jpg&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9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88d51850d5cec9bbe379a827bd3be08_r.jpg&&&/figure&&/p&&p&&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ong-island-mac-tech.com/history-of-iphone-2007-apple-reinvents-the-pho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more&/a&)&/i&&/p&&h4&8. “先别走,有一些我觉得你会感兴趣的新项目。”&/h4&&p&“Don’t leave, we’ve got a new project I think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p&&p&——乔布斯挽留正准备离开苹果转投 Google 的 Safari 架构负责人 Richard Williamson。&/p&&p&1985 年,Williamson 加入乔布斯创立的 NeXT 电脑公司,并随苹果对 NeXT 的收购进入苹果。他领导的团队开发了 Safari 浏览器的底层架构 WebKit,而当时 Google Chrome 浏览器也使用着 WebKit,于是 Williamson 考虑转投 Google。&/p&&p&正在为手机费脑筋的乔布斯,当即拿出这个新项目来挽留他,在当时项目中还没有来自软件方面的重要人物。Williamson 支持把新手机打造为用以浏览网络的手持设备,他后来成为 iPhone 项目初期 P2 方案(多点触控)的关键成员。&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9c1de2bcf8dfbedab491d69a741b31d_b.jpg& data-rawwidth=&1124&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9c1de2bcf8dfbedab491d69a741b31d_r.jpg&&&/figure&&/p&&p&&i&(图片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phone4themes.blogspot.com/-most-beautiful-apple-iphon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phone4themes&/a&)&/i&&/p&&h4&9. “这,才是我想用到手机上的。”&/h4&&p&“This is what I want to put on the phone.”&/p&&p&——乔布斯首次向 Tony Fadell 展示多点触控技术原型机。&/p&&p&同样随 NeXT 进入苹果的软件工程师 Scott Forstall,被乔布斯委任将 Mac 软件转制为适应触摸屏手机的工作。包括 Henri Lamiraux 和 Richard Williamson 在内的苹果顶级工程师们,在他的带领下加入了 P2 方案团队。&/p&&p&当 Tony Fadell 领导的 “iPod 手机” 陷入失败的阴影,乔布斯把他拉进了放置多点触控原型机的秘密房间。和乔布斯一样,他也被眼前这块奇妙的屏幕惊呆了。&/p&&p&虽然 Fadell 本人还对其是否能够量产持疑,但包括 iPod 硬件负责人 David Tupman 在内的其他人都认为多点触控值得一试,“iPod 手机” 方案已经失去了支持。&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32d9dcc22cc749cee09_b.jpg& data-rawwidth=&1309&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32d9dcc22cc749cee09_r.jpg&&&/figure&&/p&&h4&10. “这只是个能打电话的 iPod?不,这是在手机上运行的 OS X。”&/h4&&p&“This is just an iPod with a phone?No, it’s OS X with a phone.”&/p&&p&——P2 方案(多点触控)软件工程总监 Henri Lamiraux。&/p&&p&当多点触控方案走上正轨,iPhone 采用基于何种原型的操作系统成了争论的第二轮:是基于 iPod 界面进行改进升级,还是将 Mac 电脑上的 OS X 缩小并触控化?而这,将决定 iPhone 是会成为相对电脑而言的一个配件,还是一台手掌大小的移动计算机。&/p&&p&Fadell 的团队仍然支持基于 iPod 操作系统的方案。Forstall 领导的 P2 团队则坚持以 OS X 为基础,他们看到了创造一个真正意义移动计算设备的机会。&/p&&p&被私下称为 “NeXT 黑手党” 的 Forstall 团队证明,将简化缩小版后的 OS X 移植到手机上,他们能够让惊艳乔布斯的滚动特效化为现实。&/p&&p&iPhone 的软件在 Scott Forstall 带领下,向着真正移动计算设备的方向迈进,硬件方面则交给了 Tony Fadell 的 iPod 团队——终将震惊世人的神奇触控手机 iPhone,即将在公元 2007 年降临。&/p&&br&&blockquote&题图来自:&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gr.com//original-iphone-reviews-impressions-steve-job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gr&/a&
&br&作者:胡洋 &/blockquote&
整整十年前的 2007 年 6 月 29 日,第一代 iPhone 正式发售。近日 Motherboard 编辑 Brian Merchant 的新书《唯一设备:iPhone 秘史》( ),披露了在那个激动世人的夏天来临之前,那段苹果历史中不少鲜为…
长文多图预警。&br&&br&其实题目下的描述关键字抓得不错,我在此将更细致地分析下三个平台的设计。&br&本文针对的系统版本分别为 Windows 10 (Modern UI)、Android L (Material Design)、Mac OS X Yosemite 及 iOS 8。&br&我将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希望不是 UI 设计师的朋友们也能看懂,并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职业。好了,让我们开始罢~&br&&br&&br&&br&&b&一、Windows 10:Modern UI 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b&&br&&br&在谈界面之前,先要说明 Win 10 会支持 PC、平板、手机以及 Xbox One。系统还能够自动识别设备的类型,传统 PC 或触屏设备,并自动对界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方便键鼠或触控操作。&br&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而我认为 Win 10 的最大价值不是设计的改变,而是改变了微软家全设备的互联体验,也彰显其磅礴的野心。你软件用得爽吗?游戏玩得嗨吗?我可以让你又爽又嗨~&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4c8fe8abf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4c8fe8abfbc_r.jpg&&&/figure&(支持全设备,微软家大大滴)&br&&br&了解了这个大前提,我们来说下更细节的,关于 Modern UI 的磁贴。&br&要想全设备的软件体验打通,就必须要有特殊的元素成为系统的招牌,并且它能贯穿全设备,对设备尺寸、输入方式的兼容性要好,而这就是磁贴的任务了。并且磁贴还能够非常方便的直接展示信息,比如天气 App 可以直接显示具体天气信息,而不需要再打开查看。&br&另外,磁贴的设计也符合微软整体的设计语言,那就是方方正正,好像上面 Windows 的 LOGO。&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bb90e023f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bb90e023f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eb4d6c7aaa90528a5fde3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eb4d6c7aaa90528a5fde3_r.jpg&&&/figure&(磁贴设计)&br&&br&然后我想说个有趣的东西,不知有多少设计师听过这个: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UWP) App。基于 Modern UI 设计风格的 App 叫 Universal Windows App,就是运行在这个 UWP 上的。UWP 可以运行于手机、PC或其他设备上,以此来实现一次开发,App 跨设备运行。当然,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 Material Design 和 Android 的关系。&br&&br&但显然 Modern UI 的设计风格并没有打动太多人。整个平台下的 App 质量和数量更是没办法与 Android 和 iOS 相抗衡的。&br&不能怪各家厂商们,因为 Win 8 / Win Phone 时的这玩意儿真的没有让我们想去这个平台发展的冲动。单调的背景,充斥着文字的枯燥的图形界面,还有市场占有率低等各种大问题。我觉得这也是导致三家在今天,移动端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Win 10 在视觉上已优化了许多)&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6ca16d5ee97cd942fdb4b3_b.jpg& data-rawwidth=&466&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6ca16d5ee97cd942fdb4b3_r.jpg&&&/figure&(Win Phone 时单调的背景和界面,都在冷冰冰地拒绝人们)&br&&br&最后为 Modern UI 做下总结吧。&br&它绝对不是最好看的,但是是结合了历史与未来最适合当下微软的设计。如果顺利的话,将来我们对微软产品的学习成本将大幅降低,低至你会认为所有的计算机界面都该如此,这就是最自然,最真实的体验。&br&&br&Modern UI 最大优点:一套软件系统,全设备打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玩不转。&br&Modern UI 最大缺点:相比另两家颜值较低,我只想说一句请继续治疗。&br&&br&&br&&br&&b&二、Android L:在二次元里描绘三次元的 Material Design!&/b&&br&&br&与微软的 Modern UI 一样,Material Design 也瞄准了跨设备的设计。但它更多对移动端的触控体验做文章,要说键鼠搭配工作,可能还有很大要优化的地方。因此这儿暂且只谈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体验。&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9691bcd2fde5c02080e11_b.jpg& data-rawwidth=&1120& data-rawheight=&6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9691bcd2fde5c02080e11_r.jpg&&&/figure&(Android 的跨设备体验)&br&&br&Material Design 的核心设计思想是把物理世界的体验带进屏幕。&br&&br&· 空间&br&提出z轴的概念,深度不仅仅是装饰。利用z轴的深度,更好的打造空间的感觉,并且使界面元素层级鲜明,便于理解、使用整个软件。&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597cf4f91fe597af5004f91acd6a49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597cf4f91fe597af5004f91acd6a49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5966115faee2e5a9ecd80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5966115faee2e5a9ecd80d_r.jpg&&&/figure&(通过引出z轴来打造界面的空间概念,将二维设计规范到三维)&br&&br&· 动效&br&动画也要贴近真实世界。物理世界中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忽然开始、忽然停止的匀速动画显得机械而不真实。&br&比较典型的案例有:按钮的按下效果会有“触控涟漪”、点击汉堡菜单图标会优雅的变成返回图标、优雅的转场效果等。&br&具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esign.1sters.com/material_design/animation/responsive-interaction.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响应式交互 - Material Design 中文版&/a&&br&这些动效一方面可以加深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和反馈作用。&br&&br&· 卡片/纸片&br&卡片也是 Material Design 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它解决了很多内容不一,杂乱显示的问题。通过一张张卡片将内容有序地整理在卡片内,以达到简洁干净的视觉效果。另外,这种卡片式的设计对响应式处理也非常容易,并且视觉上也很自然。在这就能体现 Android 对多尺寸设备设计优化的深厚功底。&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6af3ba175b4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6af3ba175b4f_r.jpg&&&/figure&(卡片与纸片的设计,更好地规划了对内容的设计)&br&&br&另外还有一点,Material Design 非常注重版式和色彩设计。版面更像传统的版面设计,拥有严谨的栅格系统,而色彩也经常搭配了非常理性的对比色,但总觉得“没错,却缺少人情味儿”。还有就是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看久了眼睛非常容易疲劳。&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d5ca638f1c225c1cebd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d5ca638f1c225c1cebd_r.jpg&&&/figure&(理性的色彩搭配)&br&&br&关于 Android Wear。整体视觉与 Android L 非常统一,若搭配使用体验应该不错。(我未体验过,在此不多说了。不过我确认可以说一点:它比国内任何一家智能手表厂商的软件设计要好得多得多得多!)&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ca7ca23e25ac283eb0a7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ca7ca23e25ac283eb0a77_r.jpg&&&/figure&(Android Wear)&br&&br&Material Design 最大优点:新颖的设计理念,优秀的多尺寸适应,还有精细的设计规范。&br&Material Design 最大缺点:理性的版式、色彩设计挑战着人的情感。&br&&br&&br&&br&&b&三、iOS 7 / 8:基情四色。&/b&&br&&br&扁平 VS 拟物??&br&一般认为扁平化设计更简约,更能聚焦内容。&br&这是对的,但视觉扁平只是最浅显的系统表现层的变化。其实更大的变化是整个系统的框架结构。比如加入控制中心,丰富了通知中心、流畅的交互动效、Siri更加智能等。请记住这些,这些才是 iOS 7 改版最大的价值所在。&br&扁平化设计只是手段,绝不是目标。我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吧:如果人能不需要任何其他辅助媒介,就能直接获取信息,那么别说扁平化设计,就连整个系统都会不需要。系统的建立也好,设计的表现也好,都是为了让人更好的获取信息、解决问题。&br&所以千万别本末倒置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0317adee88b4a5cedc550fc1c5e938e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0317adee88b4a5cedc550fc1c5e938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9bd42ef0d4d81cf980bcec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9bd42ef0d4d81cf980bcec5_r.jpg&&&/figure&(为内容服务的设计。去掉冗余的设计元素,比如渐变、阴影等,让人更专注内容。另外将状态栏与地址栏打通,Tool Bar 浏览时消失,则是在节省空间以展示更多内容。)&br&&br&理解了扁平化的重心,我们可以来谈谈关于 iOS 7 的“基佬色”了。其实我这个“基佬色”的说法并非贬义。与上面的 Material Design 的色彩不同,苹果在设置这些颜色的时候更加巧妙。&br&首先苹果鼓励 App 选择一个颜色作为品牌色,贯穿整个 App。其次,iOS 7 系统的按钮多为细线图标按钮、无边框的文字按钮(这两类按钮多出现在 Tool Bar 或 Navigation Bar 上),另外较多出现的是描边的“幽灵按钮”,而重颜色的一整块按钮相对用得很少。感觉没什么,其实这点很重要。它不会让颜色过重,而是不被察觉地隐藏在界面中,通过颜色简化了 UI。这也能体现 iOS 7 以内容为核心的设计理念。&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76c02ea4d98bc64baa93b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76c02ea4d98bc64baa93b_r.jpg&&&/figure&(通过颜色来建立 App 形象,也让按钮简单更简单)&br&&br&iOS 7 更新也挺长时间了,相信这个风格已经被大家接受,国内各家 Android Rom 从浅至深的模仿可见一斑。在这我也不多谈了,最后有必要说下另一个重点,“毛玻璃”效果。&br&当然,这也不是为了做效果而做的效果。如 Material Design 提出的z轴的设计概念,“毛玻璃”其实也是从z轴维度出发的设计,令界面元素更有层级。各种 Bars 常用它制造出覆盖在内容之上的感觉,当然还有其他各种临时视图(例如弹窗)。&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b576e12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5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一时间风靡全球的“毛玻璃”效果)&br&&br&而且你知道比较有趣的是什么。我前段时间看到了 Ive 在设计 iMac(问世于1998年的台式电脑)时的这段描述:“我们想要传递一种感觉,就是计算机能够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改变,就像变色龙那样。”“这就是我们喜欢半透明的原因。虽然有固定的颜色,却又不呆板,可以一眼看到里面,有种调皮的感觉。”&br&哈哈,这也算是“毛玻璃”效果的另一个优点:有趣。(真调皮~)&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67ff9e270b8b9f1886290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1998年5月发布的 iMac,最大的亮点是拥有半透明和圆润外形的机身)&br&&br&iOS 7 最大优点:相较前两个厂商设计更具情感,也是最能被广泛受用的。&br&iOS 7 最大缺点:保守,反应慢半拍。&br&&br&&br&&br&&b&四、番外:苹果大家族,Mac OS 与 iOS 与 Watch OS 的联袂演出!(CarPlay是什么能吃吗)&/b&&br&&br&关于这个番外,我有个非常有趣的东西先推荐给大家,美剧《摩登家庭》第6季的第16集。本集全集用苹果设备拍摄,比如 Macbook、iPhone、iPad(可惜没赶上 Apple Watch)。&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cb5aa38e6ed80d28b956a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b5aa38e6ed80d28b956aa_r.jpg&&&/figure&(大胆的拍摄创意!)&br&&br&软件的跨平台跨设备运行在今天是个已成的格局,上面三大厂商无一不在为此努力,并且已见成效。Windows 和 Android 的做法是使用一个系统,全设备覆盖。它能达到较高的体验一致性,令人们切换其他设备上手更容易。但有个缺点,就是键鼠与触控的切换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br&Win 10 可能在今年表现会更好,但依旧有很多问题。最大的担心就是 Universal Windows App 与原桌面系统的软件会冲突。比如我装了 Win 版的 QQ,又装了 UWP 版本的 QQ,这两个版本的软件将在系统上同时被装上,这简直就像穿了两条内裤一样奇怪。而当今大部分 PC 还是不支持键鼠切换触控,这也就意味着很多 PC 上的 UWP App 非常鸡肋,因为人们很少使用它,想想当初对 Win 8 初始页面的厌恶吧。另外,视觉设计上的巨大差异,也令人无法直视。我们能看到微软在为此努力,与 Win 8 相比新版本好了许多,但可惜的是它依旧还是个起点。(当然微软的 office 软件套装除外。那家伙,几十年的积累可不是开玩笑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d06d58edd94a1f9027373fdef3cf85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d06d58edd94a1f9027373fdef3cf85b_r.jpg&&&/figure&(Universal Windows App 的界面元素较大,使用触控方式工作。上面的界面和下方的 Windows 系统图标产生明显对比。App 上的一个返回按钮甚至都比下方的软件图标要大,体验合理,画面诡异。)&br&&br&而苹果与他们不同,苹果为不同的设备新建一套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设备有更多不同的特征存在,它多在设计(交互与视觉)上达到统一。因此如果你想开发一款软件,你无法只开发一次而在苹果的全设备运行,你必须为不同的系统做不同的开发。虽然对开发人员工作量更大,但我认为就当下而言苹果家族在多设备同步相应上做得最好。&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5c5feadbf341ed4df2cc7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5c5feadbf341ed4df2cc77_r.jpg&&&/figure&(苹果大家族,左起分别为:Apple Watch、iPhone、iPad、Macbook、iMac,对应的操作系统分别为 Watch OS、iOS、iOS、Mac OS、Mac OS)&br&&br&苹果基本上是依靠 iCloud 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同步的。如果你是苹果的用户,你肯定会少不了创建一个 Apple ID,就这样,你进入了苹果的圈~&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61f4c27ddfa7afa1264_b.jpg& data-rawwidth=&1336&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61f4c27ddfa7afa1264_r.jpg&&&/figure&(异常便捷的 iCloud)&br&&br&你可以打给我的 iPhone 电话,然后我的 iPhone 和工作中的 iMac 都会响起来。我极有可能使用 iMac 接听这通电话,因为这样我就不需要停下手上的工作,而一边举着手机一边用电脑。另外,FaceTime 真的是个不错的东西,可惜国内似乎大家并不习惯用它。如果你有苹果的设备的话,真心推荐你和你的亲朋们使用它。效果正如《摩登家庭》拍摄的那样,它真的非常好用!&br&当然,我还用 Safari 来上网。其实我以前一直用 Chrome,直到 iOS 8 和 Mac OS X Yosemite 的更新,然后我尝试体验了下,呜,真的离不开了。我在家,正用我的 Macbook Pro 上网,不用做任何操作,iCloud 自动会将当前打开的标签同步到网络。也许突然有事我出门了,我只需要将笔记本合上(Macbook 不需要经常关机,合上它就行)。然后我在外,只需要打开 iPhone 上的 Safari,就能找到之前用笔记本在看的网页。我甚至还能看到昨晚用 iPad 看到一半的视频:)&br&当然,还有很多同步的美事~比如我可以用我的 iPhone 查看要紧的邮件,其他邮件我也许会到公司了用电脑慢慢查看。白天我在 iMac 上新建了一条备忘录记得买什么什么菜。下班到了菜场,打开手机备忘录查看就行。还有很多很多例子。自然、省心的多设备同步与相应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45ddff77cae19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5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苹果自带的浏览器 Safari 越做越好,无忧的同步更是我用它的理由)&br&&br&另外,最新加入大家族的 Apple Watch,担当起了减轻手机任务的角色。有些朋友可能经常被手机 App 的各种推送烦恼,有了 Apple Watch,虽然它还会烦你,但不至于一定要唤醒手机查看。收到推送,手表给你反馈(优秀的震动反馈,像有人碰下你的手),你只需要抬起手看下表,不感兴趣,就放下你的手。就这样,你对一条信息的处理就完成了。Apple
Watch 还有更多任务可以为你和你的手机分担,并且它会越来越擅长这些。它成了这个大家族的一员,但作为新成员,它的一些特性注定了不会成为像 iPhone 那样大众消费的产品。我喜欢它,但我不会买它。&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daabd5308a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daabd5308a6_r.jpg&&&/figure&(有待考验的新成员 Apple Watch)&br&&br&最后说下 CarPlay。它显然是个大坑,比手表大得多的坑,它的出发点是对的,可惜是个坑。首先,乔布斯理想的软件和硬件应该是浑然一体的,iPhone 和 iPad 上就该运行 iOS 系统,其他厂商的设备,对不起不管你历史多悠久硬件有多好,都不允许运行我们的 iOS。硬件和软件应该是一体的,就像你的身体和你的灵魂一样,你不能将你的灵魂卖给其他人!&br&CarPlay 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它作为苹果开发的操作系统却将运行于其他汽车厂商的汽车中。不知泉下有知的乔布斯先生会怎样,我反正为苹果捏着一把汗。至于苹果会自己造车是另外一回事,现在苗头有,但具体信息在下完全不知,就不说下去了。&br&CarPlay 是为了让苹果的影响力更广,设备覆盖面也更广,驾驶人的通讯、软件体验更好,这本是应运而生的。但这坑的开始,着实让人忧虑......&br&&br&&br&&br&&b&五、总结下三大平台最重要的趋同的点吧。&/b&&br&&br&1. 全设备全平台同步与响应&br&在 [第四部分,番外] 说得比较详细了。在这讲下对我们软件开发者有什么启发。&br&今天,云同步已经不是什么新颖的概念了。如果需要加入,我们必须让同步这个功能作为基础功能优化得非常好。优秀的比如 Microsoft Office 、Wunderlist、Evernote 等,国内比如百度云同步盘。&br&但就是这个基础功能,有很多软件做得很糟糕。比如有道云笔记的 Mac 版和 iOS 版,经常出现同步冲突、同步不了、离线不了等问题。QQ 也会是,电脑上发的聊天记录,到手机里查看却丢失了一截。&br&因此我希望诸位对各平台各设备都能重视,要么不做,做了就做好。&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48f394e75bd085f649d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48f394e75bd085f649df_r.jpg&&&/figure&(Wunderlist 全平台覆盖。优秀的软件设计,优秀的同步处理,令我离不开它)&br&&br&2. 趋同的软件界面设计&br&· 为内容服务的设计理念&br&· 丰富的色彩设计&br&· 模拟物理世界 / 自然的动效&br&&br&3. 探索新的交互方式&br&· 语音&br&为什么今天我还提语音呢,是因为语音真的是当下最重要并且最能泛用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它尚不能令人满意。&br&我理想的语音声音,必须和真人一样,而不是一字一顿地“念”出来,她能够有语气地“讲”出来。当然现在已经好了很多,尤其是微软家的 Cortana,简直有爱了~但还是很明显地能感受到她是机器,理想的是,我只听她的声音,是分辨不出她是机器的。&br&我愿望的语音机器人,是我们无时不刻在与她对话,并且乐于与她对话的。因为我们人类之间就在不停对话。对话,是最重要的。&br&当下,语音识别已经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处理我们发出的语音信息,然后回复我们什么。也就是涉及软件智能方面的事,这点让我们在 [第六部分,人工智能] 再慢慢谈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7f931f1e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7f931f1e0_r.jpg&&&/figure&(后起之秀,Cortana)&br&&br&· 个人身份识别:指纹、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br&iPhone 加入指纹识别后,开始让人们感觉输密码是件很繁琐的事。是的,这些科技广泛应用后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br&也许将来乘坐地铁不需要公交卡。入站,我不需要掏公交卡也不需要付钱,什么事都不用做。往前走的过程中面部自动被识别。它能知道我是谁,然后安心让我通过。到站后出去,我也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径直往出口走就行。那儿也有面部识别的机器,它知道我是刚入站的人,并且是个可放行的人。&br&也许将来下班到家,再也不需要从包里翻出钥匙,选出家门的那把,对准钥匙口,然后插♂入。我要做的只是把手指放到指纹识别的地方,又或许是盯着“虹膜识别”的识别区看。2秒,啊不,可能不需要1秒就能进家门了。&br&到了这个时候,你再回想现今,可能会觉得现在掏公交卡、掏钥匙都是件无比愚蠢又折腾人的事。(其实是,我现在就这么觉得-_-)&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39eb33e1f8926d71eba949a5486ae1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39eb33e1f8926d71eba949a5486ae1a_r.jpg&&&/figure&(我需要做的只是走过去,看一眼识别区。“哐”,门为我而开。)&br&&br&· 新的输入方式,代表:Force Touch&br&可能很多人知道在 Apple Watch 上轻按和重重按下屏幕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 Force Touch。但其实 Force Touch 最大的价值不在“重按”与“轻按”的区别,而是能感应按压力度。实际比如可以做到这样的功能:&br&视频播放的时候,以前我们需要点击画面,然后拖动进度条来实现快进。但现在可以直接对播放中的画面进行【按压】,根据按压力度,越轻,快进的越慢,越重,快进的越快。这点在新 Macbook 上已经实现(通过触控板上的 Force Touch)。&br&再比如赛车游戏。也许可以在屏幕右下角放个“刹车”按钮。轻轻按下,就是现实世界的轻轻踩下刹车,可以实现“点刹”来漂移。慢慢地用力按下,就是慢慢地踩刹车,也就能实现慢慢地刹住车。再或者你直接使劲按下,就是快速刹住汽车。这样,就能将物理世界的体验带入触控屏幕啦。&br&对开发者而言这是个机会和挑战,开启你的脑洞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2bcc05a73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2bcc05a739_r.jpg&&&/figure&(Force Touch 可以感知按压力度)&br&&br&· AR 与 VR&br&AR 全称 Augmented Reality,是指增强现实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在物理世界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可感知的信息。现阶段 AR 技术在生活中多被用来做广告营销用。&br&案例:Smart Highway By Roosegaard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eeed9725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eeed97254_r.jpg&&&/figure&(虽然是概念设计,但可以通过 AR 技术实现可视化部分的功能)&br&&br&案例:Microsoft Hololens By Microsoft&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33c33dee95b9e7116faa9fb5dbd9a1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33c33dee95b9e7116faa9fb5dbd9a1d_r.jpg&&&/figure&(这不是梦,这是真的)&br&&br&VR 全称 Virtual Reality,是指虚拟现实技术。与 AR 最大的不同是必须佩戴硬件使体验者完全沉浸在虚拟构造的世界中。&br&案例:Project Morpheus By Sony、Oculus Rift By Oculus&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4f5c9fa58e8e0cfb9db71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4f5c9fa58e8e0cfb9db71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fbcfea17cfae1ea4f6a79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fbcfea17cfae1ea4f6a799_r.jpg&&&/figure&(带你完全进入虚拟世界,探索开发者创造的一切!)&br&&br&技术在不断发展,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开启我们无限的脑洞,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未来无限好啊!&br&&br&&br&&br&&b&六、番外2:人工智能才是最屌的(杰伦脸)&/b&&br&&br&嗯,最屌的来了~&br&(不过个人知识有限,内容不会涉及技术方面的讨论。)&br&&br&首先希望大家了解一点,人工智能并非就是科幻片里未来的机器人。机器人只是“身体”,而人工智能指代的是大脑。这具“身体”可以是“人形”,也可以是机械手,还可以是一部手机。&br&事实是,人工智能已经处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电商网站为你推荐商品、地图软件给你导航、人们和 Siri 聊天等等,都是人工智能,只是它并不那么强大,还是“弱人工智能”。&br&&br&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家们相信会在几十年内出现“强人工智能”,也就是和人类“处于同一水平的智能”。但这样描述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电脑比人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持久性、可编辑性等。而且就“处理速度”而言,现在的电脑已经超过了人脑的速度。当下世界电脑处理速度排名第一的,是令我们自豪的“天河二号”,它就坐落在广州,占地720平方米,功耗达到24兆瓦,它真的非常巨大!ps,“天河一号”就距离前段时间天津爆炸现场的几千米内。&br&但根据摩尔定律(认为全世界的电脑运算能力每两年翻一倍,且有一定的历史数据支持)推测,我们到了2025年就能花1000美元买到可以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br&至少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够及强人工智能了,而且在十年后,我们很可能就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能够支持强人工智能的电脑硬件。&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629dc017ed682a1446b8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629dc017ed682a1446b84_r.jpg&&&/figure&(运行速度排名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我国拥有全球 Top500 的超级计算机数量位居全球第二。第一的美国拥有半数以上)&br&&br&当然,强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我实在谈不了,在这也就此打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更多文章。我们还是先谈谈现在,苹果、微软、谷歌这三家巨头在这方面做了什么。&br&&br&· 苹果:Siri、Proactive Assistant&br&Siri 可谓开创了语音助手的先河。但这位先驱一直饱受争议,并且被人调侃。我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指明了数字语音助手的这条路,让微软在今天通过 Cortana 大显身手了一把......嗯,目前为止它的最大贡献就是这了......&br&但是随着 iOS 9 的发布,苹果推出了 Proactive Assistant 功能。它将整合 Siri 和 Spotlight,让查询和搜索更加智能精确。并且它将记录用户行为到设备,以此主动预判用户意图。&br&而 Proactive Assistant 的真实表现会怎样,还是等待今年秋天苹果的正式版推送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fb357db6b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fb357db6b_r.jpg&&&/figure&(iOS 9 上终于更智能的 Siri)&br&&br&· 微软:Cortana&br&Cortana 的成功绝不是侥幸,而是有微软常年累计的技术在,有种厚积薄发的味道。因为微软本身就非常重视科研,而且在语音合成上也饶有建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 Cortana 声音非常自然的原因。&br&Cortana 相比现在的 Siri 智能许多。它除了像 Siri 那样能帮我们完成诸如查询天气、发短信、创建任务等基础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比 Siri 更能与我们交谈。经常调侃的方式比如让它“唱歌”,和它玩成语接龙等,并且它与我们对话的语气不那么机器,更加友好调皮,却不惹人生气(这是很重要的)。&br&并且 Cortana 还将集成在 Win 10 中,让 PC 也能更好地使用语音助手。就宣传片来看,它做得实用又方便。我们能感受到苹果和微软都在企图将用户行为通过语音助手来实现,让语音助手担当私人助理,打通人与机器的交互。&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6164dcc0a8ae5f567f1a1c5e6c87b24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6164dcc0a8ae5f567f1a1c5e6c87b24f_r.jpg&&&/figure&(Win 10 上的 Cortana)&br&&br&· 谷歌:Google Now、无人驾驶汽车、对 DeepMind、DNNresearch 的收购&br&最神的谷歌来了。Google Now 早已实现许多今秋 iOS 9 上 Siri 的新功能。谷歌家也和微软家一样,重视研究,比如众所周知的 Google X,还有今年对 DeepMind、DNNresearch 的收购。而 Google Now 则利用 Google 积淀已久的工程技术和语意理解处理技术以及语义数据集,让 Google Now 的服务更精准,成为三家之最。另外,Android 平台的大面积覆盖也让谷歌获得了用户数据的宽度和维度。&br&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谷歌似乎已经领先其他两家了。当然赢得并不是全方位的,可能各家都会有个优势在:&br&Google Now:拥有一流的技术积累和一流的产品实现,令查询与搜索最为精确,进入人们生活;&br&Cortana:拥有最强的科研水平,在人工智能交流上领先,并且能够依托 Windows 系统实现大面积覆盖;&br&Siri:你们都太屌了,我还是做个安静的小秘书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396e391f42f28f52e3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396e391f42f28f52e38_r.jpg&&&/figure&(Google Now)&br&&br&最后要提下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这货也是集各种“弱人工智能”于一身的大作,这些弱人工智能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反应。&br&谷歌对人工智能的大力投入,以及对产品的把控,令我感觉若干年后谷歌是否会代替今天苹果的位置。因为人工智能,真的是未来科技之所向。(看看下面这个可爱的家伙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8e483e1bf7f7b794fe78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8e483e1bf7f7b794fe78_r.jpg&&&/figure&(谷歌无人驾驶汽车)&br&&br&&br&&br&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br&&br&-----------------------------------------&br&&br&欢迎关注我的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uicircle& class=&internal&&UIcircle - 知乎专栏&/a&&br&&p&我还开了同名微信公众号「UIcircle」,会同步推送文章,欢迎订阅哦 :)&/p&
长文多图预警。 其实题目下的描述关键字抓得不错,我在此将更细致地分析下三个平台的设计。 本文针对的系统版本分别为 Windows 10 (Modern UI)、Android L (Material Design)、Mac OS X Yosemite 及 iOS 8。 我将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希望不是 UI 设…
&p&手里同时拥有过6SP和mini 4的人前来回答:&/p&&p&1、这两者在体积和功能上有重叠,不建议同时拥有;&/p&&p&2、在有平板随身携带的时候,6SP作为手机来说,功能是有溢出的,除了电话以外,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平板来实现,而且在mini 4上的使用体验完全超越6SP;&/p&&p&3、如果平板不随身携带,6SP是一个杰出的电子产品,除了体积略大,放在口袋里略有不便以外,从性能、续航、安全等各个方面完全满足我的要求;&/p&&p&4、综上,我目前已经将mini 4出售,日常随身携带6SP,家里放了个ipad pro 9.7+macbook air,外出完全依靠手机,在家几乎不碰手机;&/p&&p&5、我心目中有一个最佳的配置方案:诺基亚推出的3310复刻版+iPad mini 4 3G版最高配,两者都随身携带;&/p&&p&6、我心目中的折中方案:iPhone SE最高配+iPad mini4 wifi版最高配,SE开热点,两者随身携带。&/p&
手里同时拥有过6SP和mini 4的人前来回答:1、这两者在体积和功能上有重叠,不建议同时拥有;2、在有平板随身携带的时候,6SP作为手机来说,功能是有溢出的,除了电话以外,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平板来实现,而且在mini 4上的使用体验完全超越6SP;3、如果平板…
看了这么多答案,好像都不是关于iPhone销售业内人士的,本人从事苹果mono店5年有余,我来从终端销售的角度来谈一谈iPhone的销量。&br&&br&&br&先放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内地的iPhone销量永远比苹果官方的财报卖的多,正规iPhone国行的在广袤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国行iPhone的销售占比具个人观察最乐观估计也是只有一半有余。&br&&br&首先首当其冲的是售后渠道流出的官换机,因为苹果长期售后政策以换代修,和大陆特有的延保一年政策,导致这些官换机和正品国行质量上保修上并无二致,且价格差距几百元,于是大批量的黄牛就加入其中,而且是成规模成建制的,一些黄牛的企业年营收高达大几千万。从某种意义上这算是薅苹果羊毛了。&br&&br&其次那就是全球各地通过各种办法流入大陆的水货(不包括港版),在深圳市场上你可以找到几乎全世界有发售iPhone国家的iPhone,而且中国黄牛甚至可以做到收集全世界旧的保修期没到的iPhone带到当地的售后更换新机再拿到大陆卖,这里以韩国,美国,欧洲居多,日本因为iPhone发售长期与运营商绑定,所以无锁的iPhone量比较少。&br&&br&然后就是广大的二手机市场了,因为iPhone的销售链经过几年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各种二手回收,翻新再销售,现在这块也被国内某些电商盯上了,这真是快肥肉,而且iPhone以其质量和系统稳定性,还有不易淘汰的特性,所以iPhone的二手市场之发达,行业之成熟灵活,有些甚至远销世界各地,令人赞叹,真是感慨我们中国人的精明能干,其实iPhone的二手市场会是对抗OV蓝绿大厂的利器,只是更多的是在灰色渠道运转,所以没有还没有摆上台面和国产机竞争,如果更多的大企业可以介入进来,那竞争力不比2两三千元的OV低,很多人不买iPhone的原因就是因为贵。&br&&br&还有,在大多数人看来国产机这几年突飞猛进,秒天秒地,菊花大厂征服全球,iPhone日薄西山,甚至要布Nokia的后尘,我想说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IT企业是不可能太长久的火爆下去的,当年NOKIA倒下,不是因为他做的不好,而是市场出了另外类的产品,所以,iPhone如果倒下可能不是因为OV,菊花厂有多牛逼,而是以整个现阶段这个概念智能手机的淘汰,出现了另外一个更便捷的计算平台,导致现在整个手机的产业链重新洗牌。
看了这么多答案,好像都不是关于iPhone销售业内人士的,本人从事苹果mono店5年有余,我来从终端销售的角度来谈一谈iPhone的销量。 先放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内地的iPhone销量永远比苹果官方的财报卖的多,正规iPhone国行的在广袤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
&p&作为一个老实人&/p&&p&关于这个问题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p&&p&我有个朋友&/p&&p&他有一个女神,这个女神还是个洋妞&/p&&p&金发碧眼 人美胸大皮肤白,很多人都喜欢她&/p&&p&我这个朋友呢,也想跟女神表白&/p&&p&觉得自己配不上她&/p&&p&后来他得知,女神是明码标价的 给钱就能睡&/p&&p&但是开出的价格对他来说也是天价&/p&&p&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玩弄她的女神&/p&&p&他很羡慕又嫉妒却还对女神心心念念&/p&&p&时间一天一天游走&/p&&p&我这朋友也得解决个人问(xu)题(qiu)啊…&/p&&p&这时候身边突然出现了两个女孩子&/p&&p&妆后5分的样子吧
在老实人眼中已经是很不错了&/p&&p&这两个女孩对他特别好&/p&&p&无微不至,主要是特别会说话&/p&&p&把他爸妈为首的长辈们哄的是特别开心&/p&&br&&p&我这朋友最后要做出选择啊总不能两个都要吧?&/p&&p&其中有一个长的差了点但是勤俭持家 嫁妆要的也很少&/p&&p&用我们搞机的话就是 性价比高&/p&&br&&p&另一个呢&/p&&p&还特别有事业心 有爱心&/p&&p&思想觉悟高 搞慈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p&还善于运动,水性非常好,自己还开了一家游泳馆&/p&&p&还有很多小徒弟&/p&&br&&p&后来我这朋友选择跟后者在一起&/p&&p&但还跟性价比高的那个保持着不可描述的关系&/p&&br&&p&不过结婚之后 慢慢的他发现&/p&&p&这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啊&/p&&p&各种化妆品 衣服包包也就算了&/p&&p&关键是夫妻关系很不和谐经常吵架&/p&&p&动不动就撂挑子不干 &/p&&br&&p&两年过去,我朋友算了算败在这两个5分女手上的钱,都够包养自己的外国女神了!&/p&&p&他给了自己一巴掌“我怎么就这么傻呢?”&/p&&p&说着就跑路找女神去了&/p&&br&&p&这朋友真的不是我,这女神叫苹果
两个5分女 一个叫小米
开游泳馆那个叫华为&/p&&p&&b&哦对了,她那群小徒弟有个名号
叫华为海军
作为一个老实人关于这个问题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有个朋友他有一个女神,这个女神还是个洋妞金发碧眼 人美胸大皮肤白,很多人都喜欢她我这个朋友呢,也想跟女神表白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后来他得知,女神是明码标价的 给钱就能睡但是开出的价格对他来说也是天价…
&p&曾经在别的问题下看到这样一条回答:&/p&&p&1、当你有足够的钱,并且不想花太多心思在“怎么让手机更听话省心”上,买最新款最高配的iphone。&/p&&p&2、上一条第一句不符合的话,就买前一年的iphone。&/p&&p&3、所有鼓吹“八核(十核)处理器”“XX拍照效果”“强大安全性能”之流而不写上具体型号、感光元件的手机,都没有任何购买的必要。&/p&&p&4、千元以下,基本上,只有小米(红米)的手机是值得花钱的。&/p&&p&5、原则上,除了find和xplay系列,Oppo和Vivo没有购买的价值。&/p&&p&6、任何鼓吹自拍效果的手机,基本上没有购买的价值。&/p&&p&7、华为手机只能买旗舰(p/mate),荣耀系列也是。&/p&&p&8、如果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请上京东买手机,上淘宝买手机跟送钱分别不大。&/p&&p&9、小米是一家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你绝对贪不着什么便宜的厂商。&/p&&p&10、如果不是特别的爱好需求,不要买日韩厂商的手机(三星LG索尼)&/p&&p&11、同上,台湾厂商也是(华硕HTC)&/p&&p&12、这年头本质上来说手机厂商都是组装商,不存在爱国手机一说——华为的摄像头还是德味呢。&/p&&p&13、如果实在不打算买苹果,请尽量选择国产安卓手机,毕竟国产UI在易用度上实在是胜过外国友商太多。&/p&&p&14、谁推荐你windows phone你就抽出40米长的大砍刀砍死他。&/p&&p&15、推荐云os的请换80米的砍他。&/p&&p&16、不要随便听人介绍一加这好那好你就过去,这是一个实力足够但是赞誉过度的手机。&/p&&p&17、中华酷联这四家有三家是天坑,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哪三家,所以就不要往里钻了。&/p&&p&18、一个原则:大厂的手机不见得性价比多高质量多好,但比起三天两天就整幺蛾子的,他们多少还是可靠点(我没有在说锤子,真的没有)。&/p&&p&19、手机的处理器如果不表明&/p&&p&骁龙8XX(6XX),&/p&&p&Helio Xxx(xx为数字),&/p&&p&麒麟9XX(华为),&/p&&p&Exynos 8XXX(三星/魅族),&/p&&p&AXX(苹果),&/p&&p&那他多半是打算坑你。&/p&&p&20、接上一条:如果这个手机用的是Helio Xxx,那你最好做被坑的准备。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p&&p&苹果,骁龙,Exynos,麒麟&/p&&p&和&/p&&p&其他&/p&&p&这几家处理器。&/p&&p&21、索尼大法好,索尼手机坑的你哇哇乱叫。&/p&&p&22、如果你不是具备随时能充电条件的人,建议买4000mah以上电池容量的手机。&/p&&p&23、玩游戏还是屏幕越大越好,只要没有ipad mini那么大就可以了。&/p&&p&24、为了起码的生命安全,请拒绝三星。&/p&&p&然后等啰里啰嗦说完这么多,妹子一般奔着鹿晗/吴亦凡就跑到OPPO/vivo门店去了……&/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我觉得这个答案还是很有道理的,写出这样答案的人应该也是个懂手机的人。&/p&&p&我是个大学生,我包括身边很多人,很喜欢研究手机,与已经工作的人不同,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花在研究哪个手机更好,哪个手机在什么方面更有优势。我敢自信的说,对于手机的熟悉,我们比一般人是要懂得多得多的。那我们买的是什么手机?有人买的是iphone,因为iphone用起来比较省心;有人买的是小米note,因为小米性价比高,也很流畅;有人买的vivo xplay6,因为颜值高,曲面屏,相比于三星,还便宜......&/p&&p&&b&其实越懂手机的人,越知道哪款手机更适合自己。&/b&&/p&&p&没错,iphone7是很好,可你只有1000的预算,你怎么去买它?这时候,小米、魅族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我贴出上面的那个答案的原因,&b&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b&&/p&
曾经在别的问题下看到这样一条回答:1、当你有足够的钱,并且不想花太多心思在“怎么让手机更听话省心”上,买最新款最高配的iphone。2、上一条第一句不符合的话,就买前一年的iphone。3、所有鼓吹“八核(十核)处理器”“XX拍照效果”“强大安全性能”之…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dce5b1ca6504c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6dce5b1ca6504c_r.jpg&&&/figure&&blockquote&声明:榜单内容与我的工作无任何利益关系,纯粹出于兴趣爱好。&/blockquote&&p&时间好快,一年又过去了,去年我写了「&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2015 年国内外有什么让你眼前一亮的 App?&/a&」的回答,转眼就到 2016 年了,看到这个问题,来说说我对 2016 年 App 圈的一些看法。&/p&我的年度盘点将分为两部分:应用和游戏,分别有 10 款产品,以及一些难以抉择或值得一说的 app。&br&&br&&p&&b&1. 首先是应用部分。//&/b&&/p&&br&&p&&b&总的来说&/b&,随着智能手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的进化趋于瓶颈,app 的产品形态也愈来愈难以跳出新意,但我认为 2016 年仍有不少新意。&/p&&p&&b&比如,&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fanr.com/6994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isma 利用人工智能的滤镜&/a&刷爆了朋友圈,Tribe 在社交领域创造了新的聊天方式,工具类产品的 Bear 和 Spark 在传统上迈向极致,甚至国内的开发者也在跃跃欲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fanr.com/app/7591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让苹果官方十分青睐的剪贴板工具 Pin&/a&,与&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ingwest.com/jike-la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刷新资讯阅读姿势的即刻&/a&就是今年优秀的代表。&/b&&/p&&p&还记得在去年的问题设置很有意思,题主对「眼前一亮」的定义有四:&/p&&ul&&li&&b&解决了从未解决过的需求或发现了新需求&/b&&/li&&li&&b&产品形态创新&/b&&/li&&li&&b&有一定的影响力&/b&&/li&&li&&b&不是昙花一现&/b&&/li&&/ul&&br&&p&于是我在今年评价应用的标准上做了一些改进,根据之前工作中的经验,参考了一下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play.google.com/store/info/topic%3Fid%3Dmerch_topic_b0000b2_apps_TopicPage_bestof20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gle Play&/a& 和 &a href=&//l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微信聊天记录还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