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怎么关闭QQ看点点标题内容点开的却不是我点开的内容,试了好几遍,还是那样

【看点】一个清华学生“混迹”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深度好文!_财经八卦阵_传送门
【看点】一个清华学生“混迹”香港后对人生的思考,深度好文!
如何在本文中订阅我们?1.点开右上角的功能键—查看公众号—关注;2.点标题下蓝字“财经八卦阵”—关注。今日推荐:p2p内参(p2pneican)——p2p领域最权威的资讯平台。商务合作QQ:小八说: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财经八卦阵|选自洞见)来源:浙江在线,作者不详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天上掉了馅饼,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烦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香港科大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挂一辈子,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被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privacy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  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了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 G 2***, 托 6**,GPA 3.*, 学校名次Top **,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go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添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  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一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  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  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  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  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  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  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ppmm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 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  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有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于是上帝要感慨了: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已过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圣经·旧约·传道书  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忧虑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进中举了。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  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  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着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人生本是本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哪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 CPU,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好温馨哟”就算过得不错了,古今中外都不曾出过一个女哲学家。但是,这位未曾谋面的北大师弟在等我的续集,谢谢你,xmdl(阿扁鱼), 我不愿让你失望这一篇是为你而写的。  我们看的人文书前面提到的女生就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真正的谦虚态度,越来越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作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  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么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  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  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眼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  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  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 I am who I am。  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anyoneelse.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  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  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  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这个意义大的很,至少大跃进将不发生,文革将不发生,我们的经济有可能早三十年走上正轨,现在我们不需要拼命飞跃重洋,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就不要象现在一样,在亿万人没有工作时还竭力吹嘘7%的GDP增长,就像阳痿的人,为了脸面,郑重地去声名:请看我浓密的胡须,年增长率7%。 不知道多少人可以耐心有共鸣的看完这个文章,但是看完后却激动的想向每个好朋友推荐。关于人生的追求、香港的开明及其他、大陆人被蒙蔽太久、海外学习生活的好处和收获、是否出国以及为了什么出国,好多好多曾经是我想过滴为之郁闷过滴,幸好有留美归来的老师点拨,有Joe的严厉“质问”,才让我度过了当初的挣扎和煎熬,如今的心境已经远离那种浮躁和焦灼了。因为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懂得珍惜和付出,因此每一天都很开心。这一篇文章真的是让我看到绚烂浮躁下面自己真正缺少什么,好好珍藏!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看好好体会。{财经八卦阵·shyjingsa}年度最佳自媒体(2014)年度最佳自媒体微信号(2015)凤凰新闻客户端英雄榜第一名(2014)《自媒体红利》幕后创始人(2015)| 财经达人 入门手册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微博、ZAKER阅读等客户端wemedia联盟资深成员投稿、商务合作,联系邮箱@qq.com抖音的内容到底好在哪里?
互联网早读课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80万互联网同行关注!
专注产品运营设计精选内容!
作者:苏青阳
编辑:Verna
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迷抖音无法自拔,大家都直呼抖音的小视频太好看的。大多数人刷完抖音,再去看其他的视频app,都变得索然无趣。如果没想明白这些,就算把抖音的全部内容和网红都买下来 可能也无济于事。
那么平心而论,抖音现在这么火的真的是因为内容多精美多好么?
幻灯片式的PPT视频
网上传烂了的搞笑gif动态图
枯燥乏味的PS/excel教程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街头随拍
微信聊天记录的录屏
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美女对嘴型、对手势。
还有记录自己从起床到上班到回家的流水账视频。
这些视频,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无论是从视频内容本身的观赏性、故事性、精美程度、还是从拍摄的技巧性、画面构成都和“好”“精品”这些字眼八竿子打不到一边。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高超的技巧,甚至不需要俊男靓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其实并不那么精美的视频,并没有传说中都是精品的抖音,能让那么多人“沉迷抖音无法自拔”“有毒!一刷就停不下来”?
可能有些人要说,你只看到了抖音内容不好的一面,大比例来说抖音的内容还是胜过其他平台的。
可能有些人想到,针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而已,每个人对内容审美判断是有差异的,有些你觉得low的视频,很多人觉得好看。
也可能有些人想说,抖音也还是有一定个性化推荐的,大家看到的内容都是好看的。
这些我觉得都是可能的因素之一,但我觉得这都不是抖音内容能让人不断中毒,风靡全国的原因。那么,抖音的内容到底好在哪里?可能很多人还在想这个问题,尤其是也正在做短视频的同行们。抖音的崛起不可思议。
我们先从内容角度来重新看看抖音。
一、抖音的内容到底好在哪里?
1、抓住了内容的本质,同时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本质。
内容的本质并不在于它有多精美,并不在于它是否像艺术品那样能够供人观赏。内容之所以成为后流量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拥有无比大的魔力,就在于内容的本质其实是人心。
一个好的内容其实跟它本身精不精美没有必然联系,关键看它能不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的七情六欲和你浮于表面的五感六觉。
在这一点上抖音做的算是非常合格了,你可能不明白这样乱七八糟的内容为什么能上推荐,但你仔细想想,都有其道理。
PPT式的劣质视频——它传递了有用的信息和价值
微信聊天记录——似曾相识,或前后套路反差冲突带来的戏剧性
不信你可以把你们那些觉得有趣的,但是说不上来到底哪里好的一一去找找看,它到底刺激到了你们的哪个G点。
此处不一一枚举,抖音内容他有魔性在于他抓住了内容的本质,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共鸣感、新鲜感和用户的七情六欲,五感六觉。
2.巧妙的议程设置,抖音内容具有极高的继承性、发展性和连贯性。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
上面这个可能太专业了,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抖音的挑战和话题。抖音的挑战和话题就是典型的议程设置引导。抖音的运营一直在尝试强力引导暗示和诱发抖音用户的内容生产行为。不过抖音老公民应该可以发现,抖音的话题和挑战已经形同虚设了,都是随便发了一个视频挂在某个话题下。但这也没有影响抖音内容议程设置的属性继续发挥下去。
抖友们经常会发现,上面刚刷到一个摘奔驰车标的恶搞视频,在不远的地方又刷到一个同一个车主发现车标被摘的视频。
这个比较绝了,有没有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很意外很惊喜?
你要破案了~
于是评论区大帮抖友帮助奔驰车主逮到了偷车标的人。
这两个视频之间就是高度对应的关系。
除此之外,围绕同一议程,抖音的视频内容不仅高度对应,还是可继承的,在发展的。
最开始流行的
小哥哥小哥哥,我能送你一个东西么 的梗 “小哥哥小哥哥,送你一个东西你要么。我,你要么?”
小哥哥系列的各种反转, “前面这个人是我老婆,我们都结婚了,她让我去撩她,孩子都有了,她让我去撩她”。
小哥哥系列被彻底玩坏,“小鸽鸽,小鸽鸽”
前面的小鸽鸽已经是鸽子了。
还有土耳其冰淇淋的反转。
开始看到的都是 游客被土耳其冰淇淋老外各种戏耍的视频。
后面看到的是
游客机智反杀土耳其冰淇淋老外的视频。
这个议程前后是发展变化的,且有继承性和连贯性,你可能一不小心就看了一部连续剧。
下面这个case是一个屌丝男,拍了一段抖音,讲自己送女神拔罐器。然后网友就找到了女主的抖音号。然后再抖友的怂恿下展开了屌丝追女神,和女神慢慢接受屌丝的日更连续剧。
如果你没看过前面的A视频,直接去看后面B视频,你可能就一头雾水了,这什么鬼东西,不明白好笑在哪里。所以如果今天,美拍、微视,只是单纯的把游客反杀土耳其冰淇淋的视频搬运过来,你会发现,用户更本看不懂。
在抖音上又火又好看的视频,生搬硬套到任何其他平台,都无疾而终。
这里其实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壁垒的形成,这部分先只谈内容层面的问题,后面有空再展开谈。
3.抖音的内容强运营策略
抖音目前依然是中心化运营的思路,运营对内容的控制占据主导地位(有利有弊,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里暂不展开)。运营就是背后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一个推荐池。推荐池不是看到点赞高的就往里面丢,也不是看到好看的就往里面塞,根据以往的经验,抖音运营的推荐池应该是有比例控制,策略调配的。
从你进入抖音开始,你就进入了抖音的套,当然这个套路未必对所有有效。
你会发现,刷一晚上的抖音,你可能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开心不开心,平淡真实和高潮迭起。
当然,肯定不是运营完全限定好的分发节奏,算法推荐也不太可能做到这么精细的分发。原理其实很简单,运营应该是通过控制运营池配合基于点赞和关注的弱个性化算法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至于运营池怎么控制,可以有个内容主题类型的配比策略,就好像你要准备一道满汉全席,主菜多少,配菜多少,都是经过精密安排的。
假如有一天抖音全部都是小哥哥小姐姐视频,你可能5分钟就腻了,所以必须不断调控运营池里面的内容,保证合理的比例。
之前在阿里时做个类似弱个性化探索的项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运营之手,就是控制推荐池内容的比例,分布,来调控整体分发的内容达到自己的运营目标
4.抖音的音乐很神奇
后面我们再谈,抖音以音乐细分领域切入短视频市场的产品定位创新。现在我们仅从内容角度来看,抖音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好看。可以说,音乐起到的作用至少占50%!
话不多说,你们可以把手机调成静音,看30分钟的抖音,来感受下!
借用知乎网友的总结。
Juslin (2013) 总结了对于“音乐如何影响情绪"的一些猜想(以下只是翻译)
1.脑干反射:音乐当中一种或多种声学上的基本特性被脑干捕获,脑干将此识别成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或紧急信息。
2.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人体的一些生理节律(例如心律)在外部的音乐节奏/节拍影响下,和音乐同步。有过live经验的人对此应该有所体会。
3.评价性条件反射:某些音乐在某个人的经历里总是和或正面或负面的其他刺激同时出现,这个人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就会被引起相应的或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可参考:经典条件反射)
4.情绪传染:人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绪,继而将其内化。(可参考:共情)
5.视觉想像:这个很容易理解,听到音乐时联想到了一些视觉画面,就引起了和那些视觉画面相联系的情绪。
6.情节记忆:音乐让人回忆起了关于自身的一些过往经历,引起了和这些经历相关的情绪。
7.对音乐的期待:在一段音乐的行进当中,无论是符合了还是违反了听者对于音乐的期待,都有可能引起情绪。
所以,大脑在音乐的听觉感官刺激作用下和视频本身内容结合起来,可能一些原本没那么好看的视频,突然多了很多不一样的信息。抖音也捧火了无数好听的音乐,重度抖音中毒用户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不知道该听什么歌,也并不想看抖音的视频,但就是打开抖音,声音开到最大,听着抖音的音乐,做家务或洗澡。
已经很难分清是抖音捧火了音乐,还是音乐成就了抖音。纵观这一点,目前微视的内容就不太注重音乐这块儿,让很多视频变得尴尬而让人出戏。
5.抖音内容的低门槛,易模仿
未来短视频一定是UGC的。PGC内容的精美性,抬高了内容生产的门槛,精品意味着低频。所以抖音最让我意外的并不是,它在最初的时候能邀请到一些网红生产一些非常精致的PUGC视频,这个说实话,花点钱,谁都可以做到。让我意外的是,抖音能够果断作出决策,牺牲一定内容的质量,换取内容的高频。
这也就是有段时间抖音不断被病诟,内容不如以前精彩了,也逐渐变的像快手了。我认为抖音是牺牲了一棵树,换回来了一整片森林。
只有UGC的内容才能具备社交属性,未来的短视频一定不仅仅只是一种内容,而是承载信息的一种方式和载体,这就类似于,从前车马慢我们用书信交流和表达自我,博客出来后我们用文字表达自我和交流,再到后来基础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很便捷低成本的使用图片来表达交流,ins、weibo、facebook、朋友圈都是。然后以后,可能就是用视频来交流和表达自我了。所以短视频未来不是单纯的可消费的内容,而是一个全新的交流载体。
抖音现在在不断的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换来了高频的内容生产、自我表达和信息交流。抖音的所有内容都是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的,让所有平凡的每个人都看到了表达自我的可能性,不论你在家里 办公室还是寝室,不论你高矮胖瘦,你都可以尽情的表达你自己。抖音用视频释放了新一代年轻的自我表达。
分析了这么多抖音的内容,是不是我们把这些套路这些内容全部搬运过来就能成功了?
不,谁说抖音的成功是因为内容好看了?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前面分析的内容你可以先当做屁一样的放掉了。
如果还只看到,只想到内容上怎么超越抖音,怎么做的更精致。那么很遗憾,你将注定不可能追赶上拥有无限潜力的抖音了。因为你甚至都还没意识到问题根源在哪儿,抖音和你早就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了。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明明我的内容已经很精彩很棒了啊,为什么还是不行。这就好比你的老婆明明只想要一个苹果,你给他买了一整车的香蕉,方向不对,南辕北辙,你越努力可能和抖音的距离就越遥远。
从事过内容行业的老司机,从抖音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好看中不难看出端倪,抖音的内容是具有很强互动性和社交属性的,已经形成了社区圈群的文化壁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在抖音看就好看,在其他app上如同嚼蜡。
虽然最初开始的时候,抖音依靠一批邀约过来的帅哥靓女,酷炫的拍摄技巧制作出来的精致视频一下子抓住了一线城市的时尚年轻用户,打响了口碑。但它之后的发展之路和精致内容完全没有关系。抖音的野心从最开始就不是做一个头条一样的内容分发平台,而是做快手、做B站这样的内容社交平台。
没有了恰到好处的音乐
没有了抖友文化
没有有趣的评论
没有了前后继承的主题和情节
没有了巧妙的运营池策略
一个个分散无神的内容,突然就没意思了。视频还是那个视频甚至网红还是那个网红,但一切都索然无味了。
这就是社区的力量,这才是短视频的本质——社交。
二、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相互养成。
小王子里有一段故事,精准的阐述了社交的本质,建议大家一字不落的读一遍。
“来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议道,“我很苦恼……”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说,“我还没有被驯养呢。”
“啊!真对不起。”小王子说。
思索了一会儿,他又说道:
“什么叫‘驯养’呀?”
“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
“我来找人。”小王子说,“什么叫‘驯养’呢?”
“这是已经早就被人遗忘了的事情,”狐狸说,“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联系’。”
“建立联系?”
“一点不错,”狐狸说,“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
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有点明白了。”小王子说,“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驯养了……”
“这是可能的。”狐狸说,“世界上什么样的事都可能看到……”
可是,狐狸又把话题拉回来:
“我的生活很单调。我捕捉鸡,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鸡全都一样,所有的人也全都一样。因此,我感到有些厌烦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我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脚步声就会像音乐一样让我从洞里走出来。再说,你看!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它就会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狐狸沉默不语,久久地看着小王子。
“请你驯养我吧!”他说。
“我是很愿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还要去寻找朋友,还有许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驯养了的事物,才会被了解。”狐狸说,“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那就驯养我吧!”
“那么应当做些什么呢?”小王子说。
“应当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开始你就这样坐在草丛中,坐得离我稍微远些。我用眼角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会的根源。但是,每天,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当出发的时刻就快要来到时:
“啊!”狐狸说,“我一定会哭的。”
“这是你的过错,”小王子说,“我本来并不想给你任何痛苦,可你却要我驯养你…”
“是这样的。”狐狸说。
“你可就要哭了!”小王子说。
“当然啰。”狐狸说。
“那么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狐狸说。
然后,他又接着说:“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会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玫瑰。你回来和我告别时,我再赠送给你一个秘密。”
于是小王子又去看那些玫瑰。
“你们一点也不像我的那朵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
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养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养过任何人。你们就像我的狐狸过去那样,它那时只是和千万只别的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朋友,于是它现在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这时,那些玫瑰花显得十分难堪。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啰,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社交的本质是养成,而养成依靠互动。
什么叫互动?看了不算互动,关注也不是,我留言你回复算是互动。互动必须有来有往才行。
互动有两类。
熟人间的互动,是你说一句,我回一句,一来一往,具体的产品形式,是IM。
IM的网络效应极强,你用了微信,平时跟你联系的人,不论年龄、喜好、地域,也都要用微信。因此IM产品往往一家独大。
陌生人社交长期存在着两类产品,论坛和IM。
探探,早期的陌陌,都是IM类。但IM有个大问题——平权。平权的意思,就是我给你发句话,你就会回我一句。
但陌生人社交天然不平权,人们只会对超出自己的人感兴趣。
举个例子,一个又穷又挫的男生发现了一个漂亮妹子,想勾搭一下,可漂亮妹子对他完全没兴趣。
所以陌陌后来做了直播,直播就是典型的非平权产品。一群屌丝围观一个漂亮妹纸,打赏。
既然做不到平权,怎么完成社交的本质——相互养成呢?
通过内容来养成。
三、抖音内容为什么那么好看?
回过头来,重新来看抖音。也许你能恍然大悟。
答案是,它已经是个社区雏形。未来是新社交。
抖音的社区和社交属性的雏形。
1.评论区:有组织,有脑洞,有看点
抖音几大神秘组织:过山车大队、赤赤大队、晓组织、李云龙组织
我早晚会笑死在抖音的评论里。
评论自带笑点,评论自带剧本,评论可能比视频好看。
2、内容:隔屏互动,表达自我,万人演绎
号主与用户之间隔屏互动:具体参见国民第一老婆 晓晓的寄几,对着屏幕一个香吻你受不受得了。
号主与号主之间的隔屏互动:之前的case提到男追女的视频,男的自己有个抖音号,女的也有抖音号,两个号就是互动的。
表达自我:表达心情,晒宝贝,晒萌宠。
3.抖音号:活跃生态,联合互动,自我驱动
之前的case提到男追女的视频,男的自己有个抖音号,女的也有抖音号,两个号就是互动的。为什么这里又提一次。
从B侧角度看,这里以后是可以做号主自运营的阵地。大号小号合作生产内容,大号给小号导量。这里还可以商业化。
这是我自己的号,如果不更新,你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粉丝让你不忍抛弃,催促着你更新,发布。虽然没有流量也没有钱,仿佛你不想欠他们的。
抖音上经常看到标题为,为了我的2个粉丝我拼了,这都是自我驱动。
什么不是自我驱动?平台账号体系、广告激励分成、发稿给钱保底等都属于平台驱动。
4.用户:抖音公民,身份认同,圈群文化
抖友出征,寸草不生
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
能对出暗号的算是基本入门了。
5.一场以发布者内容为原始素材,全民参与加工的内容交流与互动
玩儿起来:参与感,玩儿起来
同一个话题主题,N多人都在拍,万人带你看陕西摔碗酒,万人一起跳C哩C哩舞、海草舞、
自我驱动抖音的广告都能玩儿
抖音的头像都能玩儿
抖音的赞都能玩儿
鼻子点赞,双击手机可以截屏
抖音的视频内容都只是大家社交互动的素材之一了,什么东西都可以玩儿,只是一个载体
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陡然发现,你和抖音不是差了一两个网红,而是差了一个微博和b站。
抖音到现在为止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牺牲内容的精品性,换取内容的高频互动,不断降低内容门槛,不断的加强内容的互动和交流属性弱化内容的观赏属性,慢慢的进化成为一个社区乃至一个以视频内容来进行社交的平台。
抖音喊出了新的slogan
细心观察的人可能会发现抖音在推荐分发上开始逐渐尝试把一些0赞0评论的视频分发给你,点开头像你可能发现这是你通讯录里的朋友。配合抖音的全新slogan,抖音可能想做一个熟人生人的视频社交平台无疑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其实是乏味的,社交渠道是闭塞的,通过视频有血有肉的体验了一把天南地北,富贵贫穷的不同生活,通过视频和小姐姐小哥哥互动,通过评论和内容创作表达自我,和他人沟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内心的那种孤独感、寂寞感和下班后在家里百无聊赖不知道何去何从的迷茫感。在抖音里有和你一样的人,也有和你截然不同的人,有着一样的感慨,不一样的生活经历,看着视频,听着音乐,看着嘈杂的评论,和你一样平凡的人每天的喜怒哀乐,仿佛不那么孤独,永远那么热闹,永远有人陪着你一起笑一起闹,一起玩儿一起互动,一起体验千奇百怪的景色、生活、一起感触那些曾经、那些美好,去看到生活的另一面在现实中不能被实现的那份遗憾(别人家的老婆、老公)。
四、抖音真的有那么夸张么?有那么好么?
NO,抖音的问题是致命的!
抖音基于运营内容池为主导的中心化内容分发模式,和日渐茁壮的社区和社交基础,让抖音能够从小众精品内容app变成一个让整个短视频领域都头痛的敌人。但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抖音的焦虑其实已经逐渐显现了,抖音的焦虑也可能是我们的机会。
1.中心化主导的内容分发模式永远无法应对井喷的用户量需求和井喷的内容创作量的分发需求
用户量越大,每个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差异度也会越大。用户需要消费的差异化内容也会越多,单靠运营推荐池,迟早要崩掉。中心化的分发模式,无法适应海量用户的需求,这种模式适用于人群精准,人群固定的平台。
内容创作量越大,中心化分发的瓶颈就越突出,你靠运营池来推荐,撑死了运营池给你一天万把条,无奈你一天几十万条的内容嗷嗷待哺,分发不出去,没人看,谁还创作?号主生态垮了,没人发内容了,那就一切完蛋。
2.中心化的内容分发方式与社区、社交平权的天然对立和矛盾
中心化的推荐和分发,和社交天然矛盾。举个例子,你很想搭讪妹子A,正常情况下,你去搭讪就好了,没人阻止你搭讪。但现在问题来了,现在有个汉子B,你能不能搭讪到妹子A,和妹子A产生社交和交流,必须要看汉子B乐不乐意。你得想办法先讨好汉子B,但他么的汉子B喜怒无常啊。怎么办……放弃吧。更严重的问题还不是这个, 可能其实妹子A也很喜欢你,你也想搭讪妹子A,但是汉子B就是不让。这里就没办法形成后续的社交了,交流和交流都是不自由不平等的。
抖音想继续发展社交,这个坎必须迈过去。微博明星和普通用户之间可是可以直接交流的。
3.为了获取中心化推荐流量,而被过度夸大扭曲的表演,走上快手曾经走过的路
同样的是中心化过重的问题,那么为了获取交流和内容传播的权力,怎么办呢。只能夸张的表演,浮夸的剧本,甚至扭曲异化,以博得众人一笑。古人有个专门的词语形容,叫哗众取宠。说的就是现在抖音里开始出现的歪风。再任其发展,就会走上快手曾经的路,烧房子,胸口碎大石,你信不信。
不做到社交的真正平权,让用户的交流回归真实,和交流本质,真正做到记录和分享真实的生活点滴,那么抖音只会在妖魔化哗众取宠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每个人的嗨点会越来越难满足,为了满足变态高的嗨点只能选择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不迈过这个坎,抖音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以视频表达自我,用视频交流你我他的伟大宏愿。
4.想要一片森林,就必定牺牲了几颗树木
之前说到,抖音牺牲掉了内容的品质,降低门槛,换取了内容的高频。但丢掉的毕竟就是丢掉了,抖音现在内容就是越来越平民化,甚至有些视频在有些人看来比较无趣低俗,秒删。因为很大一部分人,还是渴望消费精品内容的。有些人,也不需要进行内容互动式的社交,就是想要一个好看的精美的内容平台,没事打发下时间。这批用户,抖音注定流失。这应该是机会之一。就像当时抖音,切入快手的市场,也正是因为市面上对精品内容的渴望,和部分用户对快手式内容的厌倦。
5.社区氛围、圈群文化是围城,圈住了城里的人,同时也会挡住城外的人
所有的圈群文化都是有壁垒的,意思就是,你不是我这个圈子的人,你可能连我在讲什么你都不明白。抖音成功塑造了抖友文化,当然也是从内涵段子社区那里继承过来的。
“抖友出征,寸草不生”
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基于此衍生出来的
“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
“滴,滴滴”
如果你不是抖友组织,你可能一头雾水,按喇叭“滴,滴滴”什么意思? 你就被这种圈群文化的壁垒拒之门外了。这种现象最早见于二次元文化圈,三次元的人想要融入二次元是很难的,想要成为b站的高级会员,可是要做几百道考试题的。
圈群文化的终极体会逐渐趋向闭塞,价值观不同的人,不愿意你进来影响整个氛围,价值观相同的人才能一起愉快玩耍,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随着圈群文化的发展,会越来越排他,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这里的好处就不说了,详情见B站,详情见所有成功社区的用户活跃度和高粘性,以及不可抄袭不可打破的壁垒。(产品功能抄不来的东西)
坏处也显而易见,就是外面的人可能越来越难融入和进来了。现在才下载抖音的人,或者轻度用户,和重度用户能get到的笑点 和对抖音内容的感官绝对是天壤之别。
6.抖音的向左向右,头条模式,还是快手模式
既然去中心化是必然趋势,那么抖音未来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
利用大数据做千人千面个性化的内容分发——头条
还是基于用户关系通过熟人或生人关系来做内容互动——快手
这是个历史问题。事实上,很多产品包括头条,想要鱼也想要熊掌,但一旦走上内容分发平台的路子,永远就没办法发展好关注生态。我在流里面能获取到我需要的内容了,我何必多此一举?
想要做社交的,一定面临去中心化,甚至平台不主动做内容分发,平台能忍的住不去做上帝?
7.抖音开了个好头,但抖音离真正的社交表达的革命,还有N个产品迭代和N个运营战略转变
未来的交流应该是什么样的,未来的通过内容养成互动是什么样的,未来的短视频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正如同学所说可能是 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不单单只是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
创作上,是可以一起参与创作,一起传播分享,每个人都是这个短视频内容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传播给更多的人。
分发上,也是去中心化的,我可以拥有N个圈群,N个小中心化的池子,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点是内容,而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连接点是人的关系链。
抖音还远远不是。从内容到真正的内容社交,抖音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现在踩着头条、musical、快手、微博的经验,让他少走了几年弯路,但后面的路,再也没有经验可言,抖音也只能如履薄冰的慢慢走,慢慢摸着石头过河。
点击展开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关闭QQ看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