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上月8如何查询4月5号的通话记录录

     一提起导师,大家可能以为是指大学里带研究生的导师,但在我们的学校也有这样的一批导师,平时是班级里的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但有时他们又有着特殊的使命----德育导师和解困导师。

初中生年龄偏小,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其明辨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十分薄弱,很容易被不良行为习气所侵蚀。一些初中生从小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如欺负同学、经常违反校规与班规、学习态度差、无视老师的教育等,到初中后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沦为“问题学生”,严重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为了紧紧抓住中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养成的黄金时期,深入研究探索“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德育导师制也不乏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

还有一类学生,他们的德育素质是合格的,但在学习上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了“学困”一族,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他们都是采取逃避的方式,远离老师与家长,从而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学习上成为弱势群体。为了把这批学生从被遗忘的角落里拉出来,解困导师正是他们的引路人。

实施导师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他们不是以老师的身份来到学生的面前,而更是以朋友、兄长、姐姐、叔叔、阿姨等多种角色出现,走进学生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交心、谈心,为他们解困、解难,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教育转化工作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我们班的导师制度,学校领导与政教处给我们班配备了两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仁慈博爱的卢万华老师和金建央老师来担任德育导师和解困导师。于是,我与这两位老师共同确定了帮教学生名单,采用一对多结对帮扶的方式,即一名导师定向跟踪帮扶多名“问题学生”,同时设计了一种记录有关师生、学生父母的个人资料及工作思想交流记录本。通过记录本,我们可以把有声教育延伸到无声教育,让学生时常去品味教育的经历与感受,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真正发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实效性。

确定了导师之后,导师们经常在各方面主动给予这些学生热情的、周到的帮助,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思想修养、行为习惯、学习生活、待人处事、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耐心、细致、周到的指导和帮助,靠人格魅力和德育艺术想方设法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通过记录本写上他们的真情实感。学生们一旦被导师的热情打动,相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模仿导师的为人处事、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思想行为,从而达到较好的转化效果。

同学们都说导师就是一位谈心的朋友,不是一味说教,而是站在平等的立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所以,现在学生每逢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导师。导师得知后,亲切地与他们谈心,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使他们又重新恢复了“斗志”。因此,导师对学生成长的各方面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在,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对于今后的工作我们做了一番设想:

  1. 建立帮教档案与记录本,认真填写、记录“问题学生”的思想、学习、性格等方面的

2、导师们除了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之外,需要潜心进行德育科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做好“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

3、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经常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力所能及的竞赛活动,多

给"问题学生"发言、展示特长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潜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每节课至少提问每个问题学生一次,即使他们答错了,也要鼓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关心“问题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鼓励他们注重锻炼,并教给他们科学的锻炼方法。

4、每周调研一次,从其他学生中获知“问题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发现掌握"问题学

生"的转化状况,并多给予肯定和表扬。每周至少与“问题学生”交谈一次,了解其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困难。每两周与“问题学生”家长交流一次,掌握其在假日里的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督导家庭做好学生的教育。

5、经常与相关教师联系,了解“问题学生”在其它课上的表现,并及时将学生在该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任科教师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1. 做好"问题学生"阶段品行鉴定,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多肯定,多提希望,鼓励学生挑

战自我、改正不足。并将鉴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导师的关爱与鼓励,逐步坚定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与决心。

7、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阶段性帮教计划。不断更新

教育理念,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巩固和深化帮教成果,促使“问题学生”按期全面转化。

最后,愿我们学校的教育导师制像一朵奇葩越开越艳,真正做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沟通——走进心灵的教育

新时代的教育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给孩子充分自由的空间,要爱孩子,尊重孩子,具体还出台了如“教师忌语”、“评语改革”等措施,这些无疑在教育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今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存在:教师处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结果学生却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教师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更多的失望和沮丧。可见,教育学生光有爱和自由是不够的。面对充满活力,单纯稚嫩的孩子,教师除了给他们爱以外,更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和学生沟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会“知己知彼、爱得其法”。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能鼓舞人去活动。”作为教师,只有当教育内容等方式符合学生的需求,才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只有当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后,其认识和觉悟才会扎实。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重视师生情感沟通十分必要。

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一个天地,一个博大而神秘的天地。怎样翻阅这一本本书,怎样进入这一个个天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探测他们的内心活动,从而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呢?这一直是我这个资历尚浅的班主任觉得困惑的一个问题。通过自己三年的亲身体验和向周围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的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有关和学生沟通的认识。

一、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中学生正处于人一生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是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他们既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理解,可同时又将自己的心灵之窗关闭起来。所以,一个具有温暖、耐心、关爱等人格特质的教师,若是没一点沟通技巧,师生的沟通如果不能站在人性的角度,触及学生的内在需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只能导致像有关调查说的那样: “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那么,如何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更好的沟通呢?

(一)面对现实。接受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现实,明确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孩子的某些过激行为不是病态的,而是正常的表现。青春期身体发育快,人体各器官发育逐渐趋向成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等等。这时学生往往有着许多憧憬和期待,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那么,作为教师就要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不压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其解决成长中的困惑。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个别沟通和辅导。

(二)善于了解。了解学生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实际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适不适应新环境、学习是否跟得上、兴趣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如为了谈话顺利开展,教师可采取“投其所好”的沟通策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尊重学生。“尊重”是健康人格中的正常需要。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想去尊重别人,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的能力与成就的肯定与赞赏。作为教师,能不能、会不会尊重学生,这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学习成绩不好,违反纪律,不是心平气和的教育,而是严厉的批评和斥责。斥责教育的阴影总徘徊在某些师生的周围,学生非但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乐趣,反而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积极地尊重学生。

首先,把学生看成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接纳之。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不能夸大学生的缺点,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使学生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尊重学生就应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断进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其次,尊重意味着信任。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者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传统教育强调“管教”,提倡“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虽不无一定道理,但缺乏对受教者的信任,是难以行成师生沟通氛围的。

(四)平等对待。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作为一名老师,客观地说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要爱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教师要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所谓的差生,教师要及时的表扬会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增强了搞好学习,提高能力、遵守纪律的勇气和恒心,使差生在受到老师关注、理解、尊重的愉悦中尝到进步的快乐,从而从差生转变为好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另外,对那一部分听话、守纪又不太引人注目的孩子,因为他们是相对稳定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思想上容易忽略他们。这个群体在学习上表现不突出,思维不很活跃,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教师应该主动地找到他们,很放松地和他们聊一聊,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朝着优生方向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与每一个孩子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真正在班上形成一种积极、民主、开放的氛围,而不要让一个班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只有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老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五)爱心感化。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要有共情意识。教师要想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应设身处地体会学生内心感受,从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谓共情,就是推人及己,推己及人以达到情同此理,心同此心的意思。为此,教师不仅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更应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助其了解自我,剖析自我,产生被理解、接纳的激动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中,何愁达不到相互的沟通与理解呢?

(七)专心倾听。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为了表示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教师应当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不管面对一个怎么冲动或愤怒的场面,只要你积极地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了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而且通过你的认真倾听,学生觉得自己问题已经被引起老师重视和理解,于是精神得到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了良好的开端。

以前,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我是在与班上的一名男生由“对抗”到“对话”的关系转变中领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积极倾听孩子的诉说,教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例子这样的。我带班不久,这个男生就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初一开学没几天,上课不认真的他就和某科老师顶嘴,辱骂老师。面对我的调解,男生态度非常强硬,他一边痛陈老师的种种“不是”,一边用不礼貌的肢体动作表示自己的愤怒。

接下来,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不是强词夺理狡辩,就是闭紧嘴巴。他的抵触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为什么易怒?为什么总为自己辩解?为什么喜欢报复?为什么不听劝解?为什么屡教不改?通过和他母亲的谈话,我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这孩子从小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的宠爱以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管教,导致他个性强,容易自以为是,缺少宽容的意识。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他总是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替自己辩解,不肯承认错误。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教导,而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我决定试一试。之后,当同学们反映这个男生的“恶行”时,我不再马上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每次我都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我相信自己专注、温和的表情会使他感到安全。偶尔,我会插一句,如“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你们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这样中立而表示理解的话。他的眼睛告诉我,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每次谈话结束后,我都会拍一下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虽然,那个男生偶尔还是会弄出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是在我面前,面对错误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慢慢地,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了以前我从未听过的语言: “老师,这件事我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通过这个个案的处理,我慢慢懂得了在师生交往中巧妙地运用倾听的艺术的重要性。积极倾听使我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更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我的倾听态度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通过倾听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反思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爱等重要的心理品质。事实证明,学生是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身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八)面带微笑。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有一次,我在批阅学生的周记,有一篇周记令我印象深刻:“---老师,您总是那样严肃,---,但那天的班会课您笑的多开心啊!老师,好希望你保持你开朗的笑,我喜欢看你的微笑。”学生爱看我笑,学生会因为我的微笑而心花怒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我,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我。仔细想想,对!人与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教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现如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在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九)以情入手,严格要求。 我们强调师生情感相通,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甚至姑息学生的缺点,而是既要真诚亲切地对待学生,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严格要求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因此从情感入手,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提出的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自觉履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在履行要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对班主任来说,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如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就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过程,这种严格要求的提出必须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及思想成熟,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疏导,绝不能压服。尤其是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更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批评方法,如:以褒代贬、先褒后贬、间接提醒、委婉提示、正面谈心、暗示等。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交融,通情达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教育。

(一)课上教室里。课前教师应早几分钟到教室,利用这宝贵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有没有做好,上课时要准备哪些东西等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保证。上课时以教学为主,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技巧。教师要尊重学生,上课提问应和蔼可亲,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请其坐下,即使回答错了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尤其学生上课违反了课堂纪律,也不要辱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有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小小的玩笑,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课后教师不要马上急着就离开教室,可以询问一下学生这节课掌握如何,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哪些地方需要老师作进一步改进等等。其实,这些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有益的,正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二)课余教室外。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因为课余时间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沟通的话题可以更广泛一些。在球场上、在食堂里、在劳动时都是师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学校、社会、家庭、朋友、同学都是师生沟通的话题,只有在这些时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身上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另一面,这样的沟通更自然也更亲切,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也就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师生进行沟通的途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沟通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面对面谈话式沟通。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这时师生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师生保持多远的距离等都有讲究,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无论怎样,在师生沟通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

(二)书信交流沟通。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这种沟通教师可能会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可能能直面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其实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三)周记和作业沟通。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一周以来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很好的一种办法。

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就是经常通过周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而且效果较好。每一个星期,学生们会将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许多见闻和思想写在周记里,其中有关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于家庭和个人的,有写好人好事的,有批坏人坏事的,有问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的,有提建议、献计策的,有对自己过失进行反省的,有对老师讲悄悄话的……批阅这一本本周记,就像侧耳倾听他们的娓娓谈话,就象进入一个个向你敝开的心灵的世界。当看到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时,我就会和他们一样高兴,分享他们的快乐,并会写上:“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一些鼓励的话,当他们在学习或工作上碰到了困难,受到挫折时,我又为他们担忧,设法鼓励,会写上一句:“哪里摔倒,哪里爬起。”当他们在某方面取得成功而微笑时,我更感到欣慰,又会写上:“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这样的沟通,传达了我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也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心灵,恰似:“润物细无声”。

当然,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应就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如教师可在作业本上写道:“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有进步”等等,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电话、短信及网上沟通。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在城市里,电话、手机甚至电脑已经相当普及,因此通过它们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在一个适当的时候,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ail,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沟通是融洽师生关系的良方。师生间和谐的交流如丝丝春雨,习习春风,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打动学生心弦,点亮学生理想的明灯。沟通——这走进心灵的教育,使校园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精神的家园。魏书生曾说过:“心灵的大门一旦被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理解教育改革”之我理解

摘要:在理解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其精神实质是是什么,班主任又要怎么样在理解教育中改革建设班集体。本人认为理解教育的精神实质是怎样尊重学生、怎样理解学生、怎样宽容学生。

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班集体建设,理解教育。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许多苦恼。当前理解教育改革春风已经吹进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但为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以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已任,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方式,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班主任只有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目前任务全面铺开理解教育。尊重,理解,宽容,重视班级体的理解教育的建设,只有在实验的同时完善和加深该理论,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和不断变化的学生,最终取得教育的成功。

学校可以培养两种人:一种是培养传统的人,另一种就是培养现代的人。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的思想是比较保守的,它培养出的“人才”是适应传统社会需要,这种“人才”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培养出的现代人是具有良好的品德、独立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出的现代人具有重在发现人的价值、全面发展、学有所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鲜明个性。所以教育的目标是面向所有人,不管智力和专业高低,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所以教育要立足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有适应自身特点发展趋势,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由和谐发展,使他们有一个智慧的人生。

而理解教育就是要培养既能保持本我有能适应社会的人。

不知大家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没有,说有个大公司在招聘一个经理。来面试的人很多做满了一屋子。面试时间已经开始了。他们都还坐在大厅里等考官叫人进去面试。可是就没有一个人被叫进去。这时来了一个迟到的人。他在大厅里站里几分钟看了看大家,然后自然的进去面试了。一会后,考官出来说本职务已经有人选了。让大家回去。很多人很那么的问为什么是这样。原来在嘈杂的办公大厅里。如果你仔细听的话,是能够听到广播放出来不很清晰和响亮的声音,是让准备好了的人进去面试,可没有人听见这个,而迟到的那个人刚好从外面近来,他在大厅里站了几分钟,观察里一下,仔细的聆听到了那个通知结果他就被入取了。这个故事说的是我们教育不是培养那中只会听话而没有自己想法或不会逆向思维的人。所以理解教育要求老师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使之保持本我有能适应社会的人才,因材施教。

三.理解教育的精神实质——关怀

    中学生血气方刚,自我意识、自尊心理尤为强烈,他们渴望被人尊重。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更是如此。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尊重之时易自我封闭。就因此成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呼唤,成为激活他们心灵的及时甘霖。

     尊重学生其实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老师,尊重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应有的尊重是人类个体基本的精神需求。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中国俗话也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因为尊重能给人以温暖,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使人感到友善,产生信赖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尊重学生,教师还得从提升自身的素质着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作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互的。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只有尊理解学生,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在我们二(8)办学生打架是经常发生的,刚开始我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如在打架之后许多老师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叫来狠狠地批评,这样有时把事情做的两败俱伤。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先让让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一下,如果没有太大的岔路,然后我就会分析道理,让他们知道打架不是唯一解决的唯一方法。谁的道理站不住多一点,谁就向另一方道歉那么另一方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不对的地方,也向另一方道歉。这样问题就很好的解决了。我们班张斌同学和陈敬宗同学就为了一点鸡皮蒜毛的事情大动干戈,当时我就是很心平气和地跟他们分析解释道理给他们听,事后他们都很接受,都认为自己有错,都向对方道歉,问题就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有是理解教育的精神实质之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爱因斯坦小时候,把一个指南针拆坏了,却末受到父亲任何指责。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父亲称为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而他的继母恰恰认为他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对他倍加关爱,在他犯错时宽容,拿破仑后来才有了巨大成就。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蓬。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蓬,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阴下纳凉。以上的故事和这则寓言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为人应该宽容,用专制、暴力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只要有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

 四.建设班集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科学地建设班集体,把学生推向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前台,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也是理解教育的前提。

一个班级不等于是一个班集体,一个班级只能说是一个群体,一个班集体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健康的舆论、自觉的纪律、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和奋发向上的班风。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我在班级里实行小组竞赛制。分6组,每组8个学生。每两周统计一次千分制,并选出个人最高分和小组最高分。我把各科单元成绩和英语单元听写等成绩列入千分制加分的重点项目。同时在每个学期末给最优秀的个人和最优秀的小组发奖励。通过这种办法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团结起来。朝着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去努力奋斗。从而达到团结的目的。

2、有坚强的核心。班级的坚强的核心我通过转移权利,把班级的部分事情转交给班干部,使得班干部在同学中树立核心地位。使同学拥戴班干部。并树立办干部考核制度。

3、有健康的舆论。班内有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倾向大家抓。班风好,学风正。今天我计划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比如“于丹的论语庄子”等。让一些道理潜移默化之中进入学生的观念和舆论里。

4、有良好的纪律。有了前面的一些小组竞赛制和干部考核制度。多数成员有维护和执行集体纪律的内在要求,做到老师和老师不在基本一个样。

争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我始终不变的理想,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是艰辛的,是操劳的,更是需要机智的一个工作。理解教育改革的路是漫长的,相信经过努力,我们的经验会更加丰富,我们的工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理解教育理论也会更加的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毫无准备下与你相遇,你让我尝尽心酸和甜蜜,感叹爱你不容易,怎奈三年相交之期将满时,却越发爱你不能自已。短短三年是你让我得到磨练和成长,真正体会到教师的价值,感谢你——“班主任”职位。

一、爱你,让我变得温柔

90年代出生的的孩子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膨胀,处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教师的地位已经不像我当初为学生时那么高高在上,教师的话也不像圣旨那样不容置疑。年轻班主任刚上任,怎样保住这块权威的领地呢?现在的学生厉害,当初我就是这么想的。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学生毕竟是孩子,又处在青春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闹情绪,或发生身体冲突。所以与学生交流输导工作便是家常便饭,这是你给我体验的第一感觉。如果只是累点,倒无所谓。新学期的新鲜度一过,忘写作业,课堂违纪都冒出来,当时自己真的很恼火,声色俱厉,批评他们上课不专心,学习不努力等等。只把自己气得满脸通红,可能摄于班主任威信,学生收敛许多。学生能收敛许多效果怎么样?过不多久,又开始了。可见只停在口头上的说教效果不大,这个气生得也就不划算了。后来经过理论学习,才意识到学生的出现的问题是不同性质的,自然解决方案也不能单一的指责批评,否则效果甚微。比如;同样是没交作业的三位学生,表面症状现象一致,可能内因却有差异。第一个是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完成或抄袭作业等,既不是纪律问题,也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对知识学习没兴趣的厌学心理。这是心理问题,不是讲道理能够解决的,更不可以用惩罚制止。对这类学生可以先降低标准来解决,多了解,多鼓励,适当减少作业量,同时动员某同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个习惯问题,是忘写作业,忘带作业,不是不会写不愿意写,而总是忘了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忘写。怎么办呢?动员同桌学生共同督促,每天检查他作业登记本。慢慢就有好转。第三个是缺陷问题,有的作业不写是因为不会做,这些不必批评,而是指导帮助,作业不会,教师自己给他讲明白,或是找同学给他讲明白,会让学生产生感激崇敬之情。

慢慢地,我会控制情绪,不再遇事急噪和发火,为了爱上你,让我变得温柔。

二、爱你,让我变得民主

十几岁孩子,学生的身份当了好多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清楚的,为什么总有人迟到,总有人违纪呢?那是他们自制力差,自我管理意识弱,就用规章来约束他们,帮助纠正不良习性,然而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学生能乐意接受条条框框束缚吗?

一次班会活动后,我说:“你们都很幸福,在游戏世界玩到大。游戏中要想做大赢家,当高手的秘诀是什么,须熟知游戏规则的。同样在班级中要想与同学,老师相处愉快,过得开心,不仅得好好学习校规,而且得熟知班规。”这是我在制定一项规定或决定前总得说明原因,为了是让自己更显得理直气壮,或许让他们更心悦诚服,甚至欣然接受。

当然公约内容是共同商榷决定的,为了提高实效性,执行力度,删改部分苛刻的几条,凡是涉及习惯差的条例,扣分少些,涉及品质问题的条例,扣分重些,并接受处罚。既然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执行起来少了很多抵触的情绪。

以前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会说你哪里做错,谈话中指责的气氛较浓,现在我换了一种方式开始,我会说:这件事你认为你做的怎么样?把“你做错”改为“事做错”责任并没变,但学生会觉得你只对事,不对人,这样谈话的气氛好了,处理的效果自然也好了。

为了爱上你,我学做民主型的班主任。

三、爱你,就要爱你的全部

一个班级的成员表现总是良莠不齐,以前听别人说,好学生再多也不算多,问题生一个最够呛。好学生既是我们的得意门生,又是得力助手,而问题生却常常把我们弄得寝食难安,焦头烂额,几乎耗尽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无奈,爱你就要爱你的全部,让我学着与问题生交心。

想必大家听说过我班有个学生叫廖某,他可是个风云人物,打架高手,捣蛋的能人,从初一一进班,我开始特别关注他,因为小学毕业鉴定的评语是:“该生桀骜不羁,像一匹脱疆野马,不易适合严厉批评”。开学几天,就陆续学生口中得知出来,他小学的“丰功伟绩”,后来从家长口气中来听出来,此乃厉害角色。我想,完了,刚来班第一年,就遇到。怎么办呢?这让我很害怕。可躲是躲不过了,那就硬着头皮上吧。我开始特别关注,有事无事都找他聊聊,我开始发现这孩子性子急,脾气躁,不顺心就发火。这一天,早操后,我把他叫过来,问:怎么又眉头紧锁,身体不舒服吗?我故意问道,其实我是想借机开导他。

“没有啊”他咧开嘴,勉强得笑了笑。

“哇,就是这样,就是笑容多可爱啊”我表情夸张。

他先是一愣,见我拿出一张照片,他小学毕业单寸照片,“看,帅呢”这是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多阳光啊!

“我觉得傻傻的。”口中虽然这么说,看得出来,脸上不经意显出一丝得意。

我又趁势说,“不会啊”,班长,好多班干部看到了都说你帅。

“呵呵”他笑了,“他们也看见啦?”

“还有说什么”他迫不及待问,看来有戏中了下怀我说,比你平时帅,你现在天天皱着眉,像个小老头。不等他说,我接着讲,大家都愿意你开心点,这次谈话很快就结束,以后每次我看他,都会说“开心点”开始他不习惯,给你面子,嘴巴张张,慢慢的,他只要一看到我在看他,就会不好意思地笑笑。有时还会跑过来问:“张老师,我表现怎么样?”

这类孩子童年对他是伤害很大,从小父母不合,母亲一发火又打又骂,他也就会用这套。遇事不会表达,就是发怒动手。可恨之人便有可怜之处。

对于这类孩子,我想光有赏识教育或阳光教育,效果不大,适当惩戒是需要。

但问题又出来,他们的自我定位就是“差生”,本身较自卑,认为不受老师同学欢迎。对他们的处罚该把握哪个度,即能让其认清错误,又能心平气和接受惩罚,最重要是不要师生关系僵化,矛盾升级,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不喜爱他们或针对他们,有破罐破摔的思想。

对于问题生,任何处罚或惩戒,教训不能只得留在接受教训,更要让其学着处理问题,避免再次发生。

首先帮助他控制情绪,有暴力倾向时,就下楼跑步,流一身汗;如果委屈时,就向我申冤,不允许武力私了。觉得自己受屈,可以找人倾诉,学着发泄情绪,共同找出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或者做几组俯卧撑,每组十个,即消耗力气,缓解了情绪,又给可以锻炼身体,最重要是获得表现的机会。从另一层得到心理的满足,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确实做得好,还会得到掌声。然后平复情绪后,再找我申诉也不迟。

苏霍姆林斯说过“把主要精力倾注在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方面”,我想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能可能对我们敝开心扉,诉说心理话。

与问题生交心很难,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但为了爱你,让我学会宽容。

总之,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管最多的人,爱你真的不容易。不仅要学会克制,宽容,幽默等艺术,而且遇到学生犯错误时,要有容忍错误的心理,纠错的良方,等待进步的信心。但为了爱你,就先让自己身心健康起来,才能用快乐情绪感染学生,培养健康发展的学生。

      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批评后,动不动就寻短见,或离家出走,这样的例子让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中几乎放弃了使用批评的武器。
  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正确地面对,接受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人自尊心的、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精神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诚然,教师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励志"性,是否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立志成才?看来,良药也要甜,"惩罚"也要美丽动人。 
  看看下面的例子或许你也有同感,批评的话也能成为阳光雨露,同样滋润学生的心。

例子一: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的骨髓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能够摆在这家博物馆里的画,人们都以为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其实不然。两幅画都是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个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有一天他看见校长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狗,于是偷偷地打死了这只小狗,目的只是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校长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小学生打死了,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这样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后来,他就成了有名的画家。校长的一个具有激励性质的惩罚举措,激励这个小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终于不负所望。

例子二:有一次,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他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就对他们说:"怎么,得意了?你们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请注意今天下午的班会。"那几个学生猜想:糟了!在下午的班会上,等待他们的准是狂风暴雨!可奇怪的是,在班会上,班主任的批评却妙趣横生。他是这么说的:"树林子要是大了,就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立刻认定,我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呢!就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狼开心。有一天,他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他还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也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飞,好半天好半天,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的写法,怎么写的?'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有趣的是,今年正好是鼠年,咱们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么,这些'小老鼠'们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不会,但必须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这位班主任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个男同学,那几个男同学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那个有趣的故事中了!他们挺感激,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例子三:还有一位老师更幽默,他的批评简直就是艺术,那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之后,他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考得比男生好,就在班会上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老师在课堂上问我,来生当男生还是当女生,我就回了一句:当女生!我的老师就问我,为什么?我就说,男生与女生下棋时,要是女生赢了,她就会立刻被大伙称为女才子,要是输了,人们也不会责怪她;可男生就惨了,要是他下赢了,肯定没人说他是男才子,可要是下输了,人们又立刻说他是个大草包。天!亏不亏!"听到这个奇怪的梦,大家全都笑出了声,而他也就从从容容地接着说:"不过今天我不说梦,而是要表扬咱们班的女生,为什么?因为她们考得好,超过了男生!这说明,不仅下棋,考试也一样,女才子特别多!因此,我既要为我们班女生们的胜利而骄傲,也要为我们班男生们的谦虚而骄傲!"哄的一声,大家又一次快活地笑了!女生们笑,是因为老师在夸她们;男生们笑,则是因为老师的妙侃是对自己的一个极巧妙的批评!

  通常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想要惩罚学生时,总是想着怎样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或心理受到负面的刺激,而改正错误,却往往把惩罚变成伤害学生自尊心,伤害学生身体的行为,这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可以让惩罚更加美丽动人,使它具有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发现学生闪光点  让学校充满微笑

走出象牙塔,踏上三尺讲台,匆忙之中,我度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年。这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忙碌的日子凝聚了我的心血和付出,让我坚强了很多,也成熟了不少。当回头寻找成长的足迹时,我开始回味着教师这个职业带来的丝丝温暖与感动。

刚参加工作,学校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任初一四个班级的科学老师,另担任其中一(10)班的副班主任。这一年来,我教过几百名学生,有顽皮得令你头疼的,也有聪慧得让你惊喜的,我见识了迥异的班级班风,也学习到了许多经验和方法。虽然干得比较辛苦,但对一个新老师来说,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弥足珍贵。回顾总结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和心得,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永远微笑面对每个学生,是我最深的体会。

一(10)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是我的指导师,她在开学第一天就跟我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早发现“危险人物”,及时治住,不要让他的气焰越来越嚣张,不然以后会比较难管理。一(10)班有个学生叫董守一,到他们班上过课的老师都对他印象颇深,是段里出了名的“老大难”,不但自己不爱学习,还时常破坏课堂纪律影响别人的正常听课。记得开学的第一天,他就敢和班主任顶嘴。那是同学和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每个同学在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后,都安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安静地听王老师讲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当讲到“不得佩带首饰”这条时,下面突然有人大声喊道:“那你也带项链了,要摘下来!”“我没关系,你看我都可以烫发的啊!”王老师沉着地回答,那个嚣张的学生就是董守一,胖胖的脸上架着副眼镜,看似一副很可爱的样子,却是很没教条的孩子。事后王老师把他叫来谈话,他一点认错的态度都没有,站立时还不停地抖着脚,但那时我并不非常讨厌他。后来,他经常会在课堂上发出些怪声,还冷不丁冒出一句笑话或粗话扰乱课堂秩序,作业时常做的少剩的多。

一天,他同往常一样交了几乎空白的作业本,无奈之下,我准备放学之后把他留下,把作业补完。伴着放学的铃声,我疾步走向教室,惟恐董趁机溜走,并准备给他分析题目,教他如何解题,我想这样可能会引起他对学习的重视。但是他似乎毫不领情,坐在椅子上东张西望,看也不看作业本一眼,还朝身边做值日的同学做做鬼脸,当时我真的火冒三丈,真想摔下作业本一走了之,心想:既然他自己不要学,我为什么这么没趣,硬要自寻烦恼呢!但是,想着自己的“教师” 身份,念着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告诉自己要忍耐,要重新再讲一遍。渐渐的,教室里安静了,值日生也都走光了,静静的教室只剩下我们二人,空气中回荡着我讲解的声音。这时,我惊奇地发现董守一突然变乖了,他开始认真听我讲题目,把答案一个个填写在作业本上,我觉得很欣慰,更加耐心地为他讲解,一题、两题……时间也不早了,学生肯定饿了,家长也该担心了,我们聊了几句题外话,原来他的作业大多都是家教老师帮忙完成的,他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现在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为止,以后要好好完成作业,知道吗?”我还是不放心的嘱咐一句,“哦!”他答应的很快。虽然我知道他八成是做不到的,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谈何容易,但是我还是挺欣慰的,因为这善意的谎言代表了对我的尊重。在整理好书包后,他跑到教室的一个角落,他怎么了?我正纳闷,只见,他利索地扭动电风扇开关,让开着的风扇都停下,再跑去把灯也关掉,临走时,还出乎意料地冒出一句“老师再见”!我有点感动,如果这些举动发生在好学生身上,我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一旦他能这样做,我就觉得很不容易,原来他并不是一个可恶至极的家伙,他也有自己的闪光点的,只是我以前没发现罢了。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初中的学生们处于成长阶段,可塑性和自尊心都很强,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所以平时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赞美犹如阳光”,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充分地相信孩子,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当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伯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扬起风帆,去战胜一切困难。

初为人师,我难免会有几分惶恐与不安,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上,有些困惑。开学不久,就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这么年轻?”我知道作为年轻老师,在学生心目当中还难以树立起较高的威信。于是,在学生面前我不苟言笑,生怕失去威严。几天之后,有学生就向我提建议:“老师,你好象都不怎么笑,挺严肃的,让我们感觉难以亲近哦。”童言无忌,却让我意识到:我和学生的距离太过疏远了!后来,我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地位。渐渐的,发现学生喜欢找我聊天了,跟我谈班级的事情,谈自己的生活,谈生活中的烦恼,也敢于多问问题了。虽然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如同朋友。

刚开学不久,就进行了第一单元的科学测验,学生考得不理想,我让他们每个人回家写考试体会,谈谈自己的对科学这门课的看法和想法,并制订一个计划,争取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林媛媛是一(10)的一个学生,上进心强,基础也不错,在考试中只有70多,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在她的《考试有感》中充满着无助和困惑。中午静校的时候,我走进教室,林看到我进来,有点尴尬,低下了头,脸也涨得通红。“是不是觉得科学挺难学的,平时上课听得懂吗?”她说有些听得不是很懂,我知道,可能这跟我自身原因也有关系,作为一个新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我想学习是主观原因比较重要,先要让学生自己引起充分的重视。之后,我帮林媛媛一起寻找适合她的学习方法,帮助她重新建立自信心,接下来的第二次考试,她进步很快,考到了90几分,在恭喜她的同时,我也感觉心里甜滋滋的。圣诞节的那天,我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小礼物,其中有林送我的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你的帮助,我不再害怕科学了,还有,我们都喜欢你笑的样子。

事后回想起来,之所以我能和学生相处得这么融洽,笑容确实功不可没。作为一个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但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微笑却成为一种极易忽略、甚至稀缺的教育资源,实在是一种遗憾,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有一首歌叫做“让世界充满爱”,如果让我写一首歌,就叫作“让学校充满微笑”吧。我希望,学生们除了从我这里得到充足的知识营养,还感受到健康快乐的心灵。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天起,我就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育工作需要奉献、智慧和情感,而这一切源于责任、反思和爱心。艰巨的教学任务迫使我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大部分时间在改作业,只能抽时间去听课,但是所听的课都使我收益非浅。我的教学指导师姜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她的课堂总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生动活泼。同组老师的课堂各有特色,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明确了奋斗的目标。为此,我将不懈努力。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我很赞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学生因为我的努力而有所转变并不断成长,这该是我最大的幸福吧!

即将步入初三,回顾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回忆起形形色色的学生所具有的许许多多不同的心理,我以为班主任的三“心”二“意”则是上乘的心灵鸡汤。

同理心,也就是“同感”。它是指教师要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缘由,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而要从他人角度去认知事物,体验情感。同理心(同感)不等于同情安慰,也不等于替当事人去分担痛苦,甚至陪着学生去流眼泪。作为班任应感受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对方走出情绪的阴影,更是为了启发他学会自己思考分析问题,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班主任应以同感为基础,以成长为目标,通过给予学生一种平等的共鸣式的反应,使学生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成长。

遇到同学争吵之事,我一直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个概念,在和同伴发生了矛盾时,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试着问自己“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如果是你……会怎么说?”“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多次尝试以后,我发现同理心是一种润滑剂,能使人与人之间摆脱敌意,建立良好关系,使学生慢慢享受理解至上,宽容为怀,身心愉快的学习生活。

心理学确信人都具有向善发展的潜能,它可能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来实现的。据此,教师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和困难而放弃对学生自我转变的信心,也不求能够立竿见影,即刻显灵,而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出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分析与处理,而且还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

我班有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结交一些社会上的“朋友”,经常在外面打群架,平时不守纪律,上课经常睡觉,学习就更别提了。为了教育他,我不厌其烦地找他谈心,充分挖掘和肯定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他提出了具体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希望。可每次他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身上那一大堆坏毛病又发作了。我也曾产生过放弃对他进行教育的消极想法,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打消了这一念头。我依然设法去接近他、关心他,找时机跟他谈心。经过近两年的耐心帮教工作,虽然这位学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转变怎么快,但是起码在这个班集体中,他不再破坏纪律,不会与同学打架,学习上由于基础实在太差难以跟上,但对班级的活动,他都很认真地参加。

班主任的耐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积极融入到班集体中,使班集体朝着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短短的几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懂得 :班主任的耐心,是学生的防“腐”剂。因为一个人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燃烧起来而不是让他们腐朽下去。任何学生都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和引导工作,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偏心——心灵创口贴

作为班主任应该把自己的耐心给了每一位学生,而对于后进生,则更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甚至对他们偏心。可以说,后进生是班级“被遗忘的角落”。因为他们平时表现较差,经常会遭到冷落,从而心里空虚,自卑心理、逆反心理都很重。其实,这些孩子心里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关怀与信任。因此,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有心人,对后进生的细微变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要具备一双敏锐的慧眼,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们,偏爱他们。

记得原来我班上曾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纪律散漫,影响其他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注意观察,发现他的长处,一边积极引导,一边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该生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当我得知他爱好体育时,我以我的“偏心”让他当上了体育委员。之后,我经常特意去关注他的细微变化。进步了,大加表扬;退步了,及时鼓励;犯错了,当面谈心,个别批评。甚至于课堂上,多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课后,经常与他促膝谈心。渐渐地,我的“偏心”奏效了。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要以诚相见,班主任与班里的学生更应如此。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已的威信,要教育好学生,要带好一个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固然十分重要,但“将心比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等交往,真诚相待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似乎显得更为重要。也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基于这种认识,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自已置身于学生当中,班上搞活动我与学生一起参加,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甚至与我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利用QQ与学生上网聊天。我的这些做法,无形当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觉得老师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这样,他们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随时有人会及时向我汇报。渐渐地,我也发现了班主任的“诚意”换回的是学生的“真心”,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对我加倍的回报,赢得的是学生对我的尊重、理解和爱戴,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因此而越来越显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因此,可以这么说,诚意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催化剂”,它促进学生不断前进、不断走向成功,也促使班集体逐渐变得团结奋进、努力向上。

如果班主任仅仅充当了上传下达的“通讯员”角色,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那么工作往往是被动服从,缺乏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带有一种盲从性。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而要使自己成为创造型的班主任,班主任教师要注意培养、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创新,使自己的班级更有特色,更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型的人才。因为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师生之间便交流了思想,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感情,从而为班主任工作“锦上添花。

记得我班在校运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时,我便适时地召开了有关“团队精神”的主题班会。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依次画了“  ”“—  —”“—”三组线条,问学生这各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说什么的都有。最后我才告诉他们我画的实际上是一张脸谱。之后,我才趁机引出这堂班会课的主题———只有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才能有更出色的成绩。我发现这种教育的效果比说教式的要好得多。

这几年来,在班主任这个富于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我确实尽了我最大的努力,用同理心、耐心、偏心、诚意和创意(三“心”二“意”)去拨动每位学生的心弦,以期弹奏出一曲曲和谐优美的乐章。因为,我知道班主任的最大职责就是用自己的一片“心意”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让学生拥有世界的缤纷。

背景:去年开始,学校对学生的期末评价改用“报告单”。“报告单”是由成绩单演变而来的。这张“报告单”让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与传统的期末成绩单只重视成绩相比较,它的内容更丰富了,就我所教的“社会”这门课而言,它就包括:检测、小组合作能力、习惯与态度、材料搜集和整理。丰富的内容反映了现代的教育既重视学生的“学学问”,也关注学生的“学做人”。而忧的是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检测、材料搜集和整理、小组合作能力还可以根据考试、作业、平时的合作情况的记录有比较客观的评价,而学生的习惯态度呢,该如何评价?主科老师可以凭印象,但是有些老师教5个班、6个班,有的甚至整个段的,如何凭印象?只有当我们对每个学生课上课后(主要是课上)的表现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给出评价,那么就必须对课堂情况做详实的记录,即课堂实录。谁来记?有两种选择:一是老师自己,二是找学生。如果老师自己记,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后老师要立马记录,某同学违反纪律又要及时记录,那么这节课我们的工作就会在教学内容和课堂记录间“往返奔波”,显而易见,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上课的正常进程,所以只能找学生。而现在各班几乎都已设值日班长一职,那么还有必要再另增其他的人员负责课堂记录吗?有必要,一来值日班长只对本班负责,不对任课老师负责,到期末时,我们不能也不好意思(因为班干部期末的统计工作也很忙)调用他们的课堂记录来进行评价工作;二来值日班长一般只记录扣分或加分,那些没到加分扣分的呢?那么找几个人来记?根据后面的实际操作,一个人不科学,而且经验也告诉我们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况且也容易耽误该项目同学的有效听课;人太多效率不高,容易敷衍了事。所以按照我这门课一周三个课时的具体实际,我需要找3位助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怎样的同学?成绩好坏其实都无所谓,最主要是客观、公正、负责!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是一般的容易,我们和学生强调的没用,必须要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实行计划了!我在三个班级实行了这一方案,但是只有在A班有头有尾地比较成功的坚持到最后。

实施方案:某节社会课,刚好讲到《史记》和司马迁,大家对司马迁有极高的评价,一是他身处逆境不绝望,能在逆境中崛起;二是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史记》,通过《史记》我们能“走近”历史,还原历史!于是,我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司马迁作为史官需要哪些品质?答案五花八门,但最中心的只有一个:要能客观真实得记录历史,离开这一点,即使文采再好,后人看到的也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歪曲了的历史!我又趁机向全班同学提出要在班级里设史官,真实地记录课堂情况!当下,大家都很积极得要参加,最后经过试用选出了林同学、陈同学和谢同学!选他们的理由还因为他们是“平民”学生,没有“官职”更能珍惜机会。课后向三人强调了原则、具体操作(记载的项目包括时间、当天的史官以及课堂实况),三人还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影响听课!

到期末为止除去考试等一些特殊的情况,共有 18次记录。这18次记录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课堂上的情况,比如以下记录:

内容:王某某提问一次,被老师采纳并回答。(这位王某某上课挺会质疑,而且还好几次找出我PPT上的错别字,真汗颜!)

内容:老师革新提问制度,同学们问答,大家表现都很积极。(说明:我把传统的课前的提问由老师问学生回答改为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答,分成两大阵营进行轮流问答,虽然不加分,可爱的学生们还是挺积极!)

   内容:胡某某和老师争执,浪费了一部分时间。(说明:那是我在A班第一次发大火。正是那一次发火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失去理智不冷静时,易语无伦次,甚至连平翘舌都频频念错还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思路。教训:口才不行,以后绝对不能和学生呈口舌之争!)

收获和不足:原先比较单纯地只想为期末的学生评价找一个依托的“史官”制度还是带来一些收获的。

1、为我期末填写“报告单”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

2、“史记”里的内容相对客观公正。

3、选择的三位“平民”学生课堂上的表现都有进步。陈同学以往好动、好讲、好搭话,自工作以来这些缺点都渐渐消失,变化明显;谢同学回答问题比以往更加积极踊跃;林同学自我约束方面也有大进步!

4、前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我是以“史”为镜可以明不足。

5、客观上也约束了同学的不良行为,谁都想“名垂千古”而不是“遗臭万年”!

由于处于尝试阶段,所以还有很多不足

  1. 只有18次记录,期中前的行为习惯无从考核,只能凭印象。
  2. 只能记录表现突出的学生,那些默默无闻的,只能凭印象。
  3. 在另两班由于人数选择的不合理和人员选择的不明智,以失败告终。
  4. 记录不统一:每位史官为了效率着想都采用了一些符号记录法,但并无统一的标识,甚至有的自己前一次记录和后一次记录的标识都不一样,还需要统一一下。

 “你可以做得更好”

让我们读几篇学生的心情日记:

办公室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几乎都是挨批评而去,因此一提起办公室心里边忐忑不安。老师见我拘谨的样子,先和我谈了些家常话,接着对我说:“这次县里要举办竞赛,学校里分了一个名额,决定让你们几个代表我们学校去参赛。”我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有点受宠若惊!这是真的吗?我能行吗?老师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又不失认真的说:“你能行的!别担心。”我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办公室的,被重视、被信任的感觉让我激动了很久...

老师问我:“你怎么没让家长签字?是不是家长不在?”我嗑嗑吧吧地说:“是”。这时,我的同桌说:“老师,她骗人!今天上午我还见到她妈妈呢。”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把头埋得很低,等着老师的批评。可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我相信她!”顿时,我惊呆了,再次抬头时,我看到了老师信任的目光。老师,是您的信任让我懂得了诚实...

今天老师也对班级同学说了,因为她信任我,相信我能画好的,班长张俊也是可以的,所以她不必检查我们两个人。我听了很感动,即使自己真的不是很好,但我一定不辜负廖老师的信任,我要认认真真的掌握画画技术...

读二年级的时候,我考了高分,我心里好高兴啊,真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可是,老师却不相信我,她说我的高分是抄来的。我听着老师的话语,眼泪如落线的雨滴样,在脸上肆虐地流着。事情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就像一个毒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些来自学生的心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或许就是由于你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暖心的话,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发生转变,甚至会使他们在人生旅程中会产生重大转变。

两年多的班主任经验,也让我越发感受到:给学生以宽容与信任,可能就会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能。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是“你可以做得很好”“你会越来越棒”“你完全能够做到”等之类的话。每次我的学生听到这些话时,我总能感受到他们的脸上闪过的一丝希望。

比如,我的学生--小福。一个成绩比较糟糕的孩子,一个被同学忽视的学生。于是大多时候他选择沉默和漠视,似乎整个集体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只生活的自己的世界里,没人了解他内心世界,大家只是习惯用“极其内向”来形容他。每次我故意“找茬”想跟他说几句话时,他除了点头或摇头的方式示意外,再无其他。有一次,我见他身边有碎纸片,于是就叫他捡一下,可他居然转身慢慢走开了。当时我很生气,更是很惊讶他的举动,不知道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我对他充满了好奇,但是如果想通过谈话的形式来了解他的话,那是相当难,于是我就打算通过周记的方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每次上交来的周记内容总是了了几行,但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在上面留了这些话“下次你可以写得更好,加油!”。虽然我不知道这简单的几个字能否起到什么作用,但心里却真的很期待他的下篇周记的到来。从那以后,我发现他的周记的内容从两行到三行再到更多,我心里有无限的满足感。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人帮他燃起内心的希望之火,小福就是其中一个,在他的内心也埋藏着一颗想被赏识的心,需要人给他鼓励与自信。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总会有意无意地肯定他的每个进步。每次当他成绩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有几分,我会及时来到他面前,拍拍他肩膀说:“不错,你很有潜力,继续努力!”。现在,他的科学有时都能考到80左右了。有几次,我看到地上碎纸片,故意让他捡起,当我看到他弯身的那一瞬间,我很欣慰。一点点信任有时真的可以让一个人重先开始和振作,这样的事情,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语文背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我们大家都不妨在教育中用“信任”巧妙地传送着自己的爱,让信任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果!

沉潜:我们共同缺失的精神璧玉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本学期班主任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浮躁和功利的学生个案,加以个人情感上的细致体验,倡导一种沉潜的精神,为将来更好的上扬作准备,并与学生共勉。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功利的时代。当都市的喧嚣夜色开始氤氲时,当窗外的无数躁动和诱惑爬满来来往往的过客清晰的脸庞时,一份孤独的美丽已然在多年躁动的心海深处如夏花一般灿烂,享受这种美丽的孤独如痴如醉。曾经以为,自己能够从浮躁和功利的怪圈中抽身而出,现在看来凡人是很难免俗的。诚然,我们的世界已今非昔比,而当置身于热浪滚滚的时代洪流的裹挟之中,我们不免会显得心忧如焚,食不甘味。我们所拥有和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这学期的日子过得是十分的忙碌,学生们都为刚刚开始的初中生活忙的不亦乐乎,一忽儿是班容班貌布置,一忽儿是广播操比赛,而后又是运动会……每天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心中不知应该是为自己的日渐憔悴而暗自神伤,还是为自己的生活忙碌充实而窃喜。除了每天打仗似的为班集体的建设而不断出招外,时不时地还要和其中的几位“典型个案”嘘寒问暖,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稍具智慧者即能一眼看出我们的说教方式的一些破绽来。我有点弄不清楚我和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是属于过去式,现在式,还是将来式。我愿意把这学期中看到的几件事,拾掇成学生青春成长中的几幅剪影,并反躬自省,重拾一块我们共同缺失的精神璧玉——沉潜。

很明显,小A很浮躁。他是一位“网络游戏”高手,陈天桥能够成为当今中国的顶级富翁之一,小A和他的“战友”做出了贡献。多年的战斗经验使得他技痒难忍,他时不时地以头疼脑热之类的理由试图突破防线,留宿家中。也是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我积累着粉碎小A“阴谋”的历史经验。但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人,愣是不敢和我和他家长立下“生死状”,以书面的形式保证自己可以在期末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宁愿在那无数次让他“出生入死”的中午时光安静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埋首于写满各种学科符号的习题集中,呈现了“寂寞高手”的崭新境界,这种近乎“脱胎换骨”的转变的奇迹和契机竟然就是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的期末考,真是让人嗟叹不已。当外物的压力达到某种美妙的程度时,浮躁消失了,沉潜实现了。

或许小A无法领略那份孤独的美丽,他的心灵深处所留恋的“游戏世界”依然散发着诱人的玻璃般富有光泽又易破碎的缕缕硝烟。我们的教育尴尬之处就在于我们试图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时,棘手的连续性转变的可能却在一个众目睽睽的角落发出让我们不寒而栗的一声叹息。有时我会想,我们的教育充其量只不过是头顶的一米阳光,而不是所有的全部。这种看似无解的结局,究竟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挑战抑或是对我们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轻轻却剧痛难忍的折磨?

前些日子,布置卫生工作,人员基本到位。当我在最意想不到的时间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们中的几位平常意义上的“好生”啥也没干,完全符合“袖手旁观”的标准。在我充满疑惑的目光的逼视下,他们似乎没有太多的不自然,甚至还有点理所当然的意味。是的,在心海深处莫名惊诧和愤怒的人恰恰是自以为对他们平时宠爱有加、欣赏有余的我。这是一种多大的嘲笑和反讽,简直就是一幕现代派的“黑色幽默”短剧。先说说小B吧,父母长期在外经商,他的独立生活成了班级的一段“佳话”,他绝对属于那种常常享受孤独的人。那天,他没有动手做卫生工作,而以一种悠闲自得的姿态和周围的同学眉飞色舞,口吐莲花。他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拘小节?还是偷懒耍赖?或是有着某种优越感?或许种种推测都是可能,我却异常坚定地认为行为表象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功利思想在作祟。只做有用(“功”的含义所指)于己的事,不做无用于己的事;只做有利(“利”的含义所指)于己的事,不做不利于己的事。时时事事唯“功”与“利”为上。这就是“功利”行为和思想。

小C也在场,这位班级公认的理科尖子生,和小B一样显然属于“功利者”了。他“与题为敌,其乐无穷”。是因为中考中数学和科学就占了350分,所以因为功利,理科成了他的所好和所爱。理科尖子生身上的一个通病就是重理轻文,连语文和英语都成为了忽略的对象。这就是有目共睹的“典型功利”的学习方式。学科的偏倚而不是平衡,显然是有风险的。虽然在平时的考试中,他们也付出一些代价,但他们似乎并不在乎,继续按习惯行事。

当然,每每看到学生忙碌和投入的身影,每每回想十几年前的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我有时会不忍心对他们多说什么,反躬自省,先前的我们何尝不是功利的呢?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我们的功利似乎更有一种金榜题名的成就感和悲怆感,那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激励。在成功学著作和励志图书大为流行的今天,他们早已学会了一种“功利”的学习策略。小B 和小C在我们“世俗”的眼中看来,无疑是“好学生”。虽然我对他们的生活细节的要求似乎过于苛刻,但我们往往陷入一种认识的误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往往以他们差强人意的考试成绩掩埋他们种种的思想软肋和人性弱点。不可否认,就学习而言,他们无疑是“沉潜”者。于是,问题就开始复杂了:沉潜的形成和功利的流露竟有着如此怪异的联系。看来,生命及其形态充满神秘的悖论。

小D在随笔本上忧心忡忡上写道:我真的有点受不了旁边的一些人。我受不了他们随便地说脏字,受不了他们不尊重师长,受不了他们对艺术课的随意逃课。有时,我就不免寂寞了。记得我给他的评语是:人最难处理的是人际关系,为人可以淡定平和些,有时可以学学郑板桥——“难得糊涂”。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诚然,现在的人际关系(生生、师生)充满功利色彩。多交成绩好的同学,多交对己有用的朋友,主课多听一点,次课少听一点,现在似乎成为了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似乎不能过多的责怪我们的学生,一个时代的浮躁和功利的风气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中足以像流感一般浸濡每个人的神经末梢。我们不无疑惑:为何我们的学生如此成人化?我们的校园围墙高耸,管理严格,却无法阻挡成人世界对他们的影响和诱惑。人的思想“软环境”对外界的感应和接收一点都不含糊和钝化,我们的苦口婆心往往很难改变他们似乎根深蒂固的东西。这样说,似乎对我们的教育的付出,有些悲观和无奈。生活在别处,变成了一些人的“另类”的梦。

但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我们是教育者,我们的天职是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虽然我们的努力多多少少带有精卫填海一样悲壮的色彩,但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不能停止我们感化和探索的步伐,并时时警醒自己——我浮躁了吗?我功利了吗?那天读到一诗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感动。诗是这样的:“点燃最小的灯/到河边去/到草地去/到夜的皮肤里面/包着玻璃的光线/捕捉不到的/单纯的快乐中去。”很单纯、很诗情的一首诗,让我唏嘘不已。不管浮躁与功利是以什么形式和状态呈现,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尽管荒芜的田野深处布满堆堆腐草,但在漆黑处星星点点飞舞着的是如嫣然春暖般的心灵伙伴——萤火虫。那是我们的希望之灯。

我们的修炼或许根本企及不了庄子所孜孜追求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游的境界,我们或许连乘风而起的大鹏鸟的潇洒姿态都没有。在浊浪滔天的“此岸”,我们最多是多少扑腾了几下的燕雀和斑鸠,短视却自得其乐。在大哲学家冯友兰看来,人生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生活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的人是常人、俗人。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当我们重新审视和扫描自我和我们的学生时,我们似乎处在同样的“常人”和“俗人”的阶段,我们的功利和浮躁之处比比皆是。这样一来,我们便有了“话语资格”的焦虑,我们横飞的口沫很大程度上给人“独裁者”和“伪君子”的口实,我们管理的“人性化”何其之难!对话平等这一逻辑大前提的缺位,让我们有捉襟见肘之窘和上屋抽梯之急,我的言传身教在某种意义上遭遇“信任危机”。

必须重提“沉潜”这块精神的璧玉。对于“沉潜”一词的解释,词典举了三个例子:1、这种鱼常沉潜于水底。2、沉潜坚忍,处逆境而不馁。3、他沉潜在研究工作中,废寝忘食。是啊,我们这一群数数然追求名利的人类有时甚至不如一条沉潜水底的鱼。鱼与水或许就是一种本然的状态,自由、和谐。我们人类的沉潜似乎注定需要一定的工具和凭借,比如潜水服,潜水镜。我们既然无法完全摒弃功利的诱惑,那我们就把他穿在身上吧,但不要搞得太厚重,使我们有“名缰利绳”的感喟。功利使浮躁的小A沉潜,足见功利有其正面的价值;原本较为沉潜的小B和小C过于功利,我们可以加以引导和矫正;小D的寂寞挺接近“沉潜”的精神本质,但若能有小E一样拥有简单的快乐和诗意的直觉,这样的沉潜就更有了审美的意味。我们所缺失的沉潜品质,并不是我们所不具备的,它清晰可辨,触手可及,只是它为层层的灰垢所遮蔽。显然,沉潜是直奔向浮躁而去的,至于功利,我们可以用多与少、急与缓、浓与淡加以调和,使之更为积极和正面。当然,就人生意义和价值而言,我们主张沉潜,是为了来日更好的上扬,而不是一无所成的沉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查询4月5号的通话记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