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明眼的平湖大佬老明们www. .com中间应该填什么,越多越好

什么是管理和战略的本质?傅盛这一篇文章讲透了!
导读:在互联网红利不断减退的当下,“勤奋+努力+不要命”的工作方式已很难帮助企业走向成功。单点突破越来越难,只有异军突起、全力以赴,才能成为制胜的法门。
那么,一个公司怎样才能快速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领导力的核心又在哪里?
在猎豹移动CEO傅盛看来,认知是其中关键。
- 企业如何快速成长?-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让一家公司更快地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01 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最近我看了一幅图,我在其上加了一个数字注脚。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终于意识到,人和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这四种状态。更可怕的是,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碌碌无为的人是大多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一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如果不保持这种“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很难完成对快速变化的行业的认知。
02 认知升级的两个误区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人和人比拼的,也正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记得在香港约过一次马云喝茶,他几乎不用电子邮件,当时我就琢磨,他为什么能去指挥那么大一个帝国?后来发现,他在不断观察行业变化,从变化里找关键切入点,找资源和人配合。
执行很重要,但执行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而真正的认知也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就很容易陷入误区。我总结了两个可能遇到的误区,未必全面,抛砖引玉:
误区一:以为自己知道,远远不如以为自己不知道
自以为是,是自我认知升级的死敌。奇虎当年搜索没干过百度,老周一度总结为不小心把公司卖了,百度没卖。他没想到,当时李彦宏对搜索的认知远高于他。老周不愿打硬仗,那时候卖,本质上是打不下去了。可他不这么认为。
实际上,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是自我认知升级的唯一路径。不做痛苦的自我否定,即使正确信息摆在面前,你也会视而不见。这基本是区别英雄和凡人唯一的机会了。
误区二:以为自己认为重要和真的认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有一个词叫自我迷惑。自认为觉得很重要,但根本没把它转化成真正的行动。
我最大的反思就是对头条的理解。两年多前,我说头条就是移动端的搜索,我当时认为挺重要的,但一直到15年四季度,我才开始召集人马,着手海外头条的业务。
这是认知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以为自己认为很重要和真的认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真正的认知,必须知行结合。
03 认知升级的三剂解药
把一件事情转化成行动,难度之大。认知到行动,中间有巨大损耗。我给认知升级开了三剂解药:
解药一:坚信大趋势
想法要立刻转为行动。坚信大趋势,不要简单的批判。你一定要相信那些行业领头人,他们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如果不理解,就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坐而论道,没有意义。
解药二: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
有一个对外求教的心态,非常重要。对外求教,是为了扩展你的视野。当年我和徐鸣做可牛影像,我们的技术水平,见啥灭啥。结果,美图秀秀把我们打得内心都快崩溃了。
这是我们特别容易陷入的一种状态:以自我为中心,不向外看。面对新事物,很多人甚至连尝试和对外沟通的欲望都没有。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
强调一点:认知理解与聪明度无关。只有从认知角度,而不从聪明角度,才能看到更多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越是处在绝路的团队,越是往外看得更多。
解药三: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活在当下,恐惧时,想想错了又如何?实际上,不肯尝试的本质是不敢面对所谓失败。多错才有机会对。
再就是面向未来,纠结时,想想五年后会怎样?会不会被淘汰掉?如果五年后,你跟这个时代已形同陌路,这才是最可怕的。行业变化之快,超出我们想象。
04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所谓成长,并不来自于所谓的位高权重,不来自于所谓的财富积累,也不来自于你掌握的某一个单项技能。
行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想想腾讯这些年的发展。3Q大战前,腾讯讲花瓣策略——我的花朵上长出很多花瓣,每个花瓣都能干掉你。这种态势,使得腾讯在每个领域都不得不与当时各个领域最先进的认知打;3Q大战后,腾讯的策略改为生态链。第一个投资的就是猎豹,接着又投了一批公司。
结果如何呢?腾讯市值从300亿美金涨到了今天的2000多亿美金。
此后,我一直思考,是马化腾通过投资形成的生态系,帮助他建立了足够的行业认知。他跟刘强东聊电商、跟王小川聊搜索、跟猎豹聊国际化。所以,腾讯怎么会不知道市场的规模、方向和目标呢?怎么会不知道国际化有哪些机会呢?核心就在于行业认知。
回顾360崛起给我带来了什么?简单说,就是让我拿到行业最一手的认知——一种对于安全行业,对于客户端软件,对于互联网怎么颠覆一个行业的认知。离开360时,我的前东家只给了我1块钱,但朋友安慰说,没关系,你积累的认知,别人都拿不走,将来所有东西都会还给你。我就带着一个认知,走上了茫茫创业人海。
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认知,我才能那么坚决做Clean Master,才能在对美国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做了All in Clean Master的决定。所谓成长,就来自于认知。
-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
我曾经讲过管理三段论——目标、路径、资源。找到一个目标,想清楚路径,再投入资源。
但它有一个大前提叫——有判断力。
这个时代,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认知管理。在这个大的认知体系下,管理又可被细化为“信息、时间、人”三个维度:
怎样利用“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怎样通过抓关键让“时间”更高效?
怎样运用简化管理“人”?
我总结了“一体两翼”和“三个管理维度”,逐步解答以上问题。
01 一体:构建领导者的认知体系
一年半前,我见过百度的人,我跟他们说,头条就是移动上的搜索。他们不以为然。说百度有头条不具备的即时搜索,头条离了很远。一直到去年五月,百度才上了信息流。这就是两家产品在认知上的差距。
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在核心点上拥有覆盖队伍的认知体系。绩效、期望,只是配合手段。核心是必须有这样的认知体系。
所谓认知体系,是在脑海里有完整的认知框架、脑海要有一些抽象的框架图。比如简单、差异化、跨界、大趋势,还有时代热点等等。脑海里不断要有这样的框架,看到一个点,就拿这个框架去套。
怎么建立这种框架呢?
首先,对市场和产品的深入了解是认知体系的基础,对待产品要抓细节,要像用户一样思考问题。其次,要真的去和市场上吃过猪肉的人多聊天。看看别人在干什么,这很重要。其三,切忌以听报告的方式建立认知。有些领导,派两个实习生做个调查报告,本质上是用实习生的认知取代团队认知,非常要命。
今天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谁建立正确认知,谁就脱颖而出。
02 两翼:认知管理的两剂良药
大的认知体系构建之后,具体问题是否有具体方法论作支撑——比如,事情太多管不过来怎么办?做了那么多总被老板批怎么办?做得辛苦不出绩效怎么办?对此,我开了两剂良药:
解药一:学会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时间少一半,事情能否做得更好
有段时间我非常忙,各种会议满天飞,效率很低。我当时就想,难道当年乔布斯会比我更忙吗?当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个问题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忙的根源其实就在于自己认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归根到底还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对。
那怎么让管理变得更有效率?
核心是转换思维,培养做判断的能力。本质是减少真正所谓管理的量,增加判断的量。增加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决定和梳理目标的量,而勤勉工作只是基础。
假设一下,如果只花一半时间,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顺着这个方向想,很多事情就会不断要求去划分优先级。
解药二:战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质是分不清优先级
那该怎么怎么去建立优先级?分清优先级的前提是认知清晰。
你脑海里要有一个格局,叫大趋势。要知道什么是更重要的,学会妥协和让步。有时候,我们思维会有盲点。原因在于:视野不够宽,反思不够频。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格局。中层和创始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迷恋具体情况,在努力工作;一个是高低结合,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断花时间去反思,去判断,去拿到认知。而且清楚知道:低的目的是高。即我的每一个执行,本质上又在建立我的认知。
03 三个管理维度:信息、时间、人
宏观层面,领导者要构建对行业的认知体系;那么微观层面,执行操作时,怎样才能做到更聪明的工作?怎样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我从信息、时间、人三个维度剖析管理方法。
先说信息维度。人的本质就是一个CPU。有足够大的信息输入,足够高的反思频度,你才会有足够的信息输出,也才会产生格局,做出正确判断。
搜集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持自身现状,而是为了进一步成长获得新能力,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信息怎么输入?
第一,深入分析对手。花时间加大信息搜集,磨刀不误砍柴工。第二,定期遍访行业。了解对手,否则会失去行业认知。第三,不断招聘行业里的人。他们不仅是来工作的,也会带来行业里的认知。
一个领导者的本质就是做正确的决定。只要你拿到足够的信息,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执行将容易十倍。有一句话叫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再来说时间维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资源就是领导人时间。时间的分配,表明了一个领导者对实际情况的优先级判断。
我们经常自认为一件事情很重要,回头一看,根本没花足够时间,没放足够人力,没放足够资源。时间都去哪儿了?
反问下自己:时间是如何分配的?构建格局上花了多少时间?信息输入花了多少时间?关键人身上花了多少时间?
猎豹最早能杀出来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我们当时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种展会,跟各种人聊,建立了对国际APP市场的认知。时间是最重要的资源。经常有同事问我,你天天管公司,介绍新文章,还玩无人机和王者荣耀,时间怎么用的?其实很简单。我每天都会想:有哪几个关键的会,关键的人,关键点是什么。
讲完信息和时间,回到人的维度。一句话:学会通过管一个人达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首先,要简化对人的管理,找到关键人。团队初创时,可扁平化。但越往后,越成熟的业务,越要找一个堪以重用的人。重用到什么程度?为了这一个人,能把整个团队重构掉。
在关键人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把足够的认知传递给这个关键人,让他做一群人的决定。切忌多人平行站位的职责不清。多人负责,容易变成每个人都不满意。给一个人足够授权,职责清晰,简化管理,即便没有达到预期,更换人时他也更容易接受。
其次就是简化目标。不要给一个人多目标。领导最大的职责是帮员工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团队目标越简单,越明确,越容易达成一致。现在我做管理,就简化成“定目标”和“找关键人”。目标要简单清晰,人要能挺身而出。
-战略就是格局+破局-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一家公司CEO该如何做战略》。随着猎豹的发展,我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
我曾经说过战略三部曲是预测—破局点—All in。破局的单点,被很多人讨论。但,预测这件事,给忽略了。然而,预测背后就是格局观。怎么理解?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纯粹靠一个单点爆发,过去十年、二十年,互联网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需求稀缺,只要你投身这个行业,只要你还算努力和坚韧,运气也不太差。所以,那个时候不需要预测
于是,我们都觉得自己很牛,实际上我们只是——站在互联网这个正确的格局和风口上的那群幸运的猪。
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不连续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一个传统行业,放眼望去,到处是血海竞争,聪明的勤奋成为关键。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必须作出预测——行业中的大风在哪里?
因此,你的脑海里必须有一个对于这个行业越来越清晰的认知格局。哪里已经是过度竞争?哪里刚兴起却没人察觉?三四线城市网民的不同在哪?互联网与哪个行业、以哪种形式的结合会有机会等等。
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大格局下,我们需要在过去积累的认知红利上,重构新的认知体系,冲洗制定战略打法,去寻找新的破局点和机会。
01 战略认知=格局思考
过去,我讲过一句话,叫“现象即规律”。现在,我把它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叫“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所有单点都是大趋势下的必然。”
一个现象,它发生的时候,一定有大趋势支撑它。没有孤立的单点,本质都是大趋势下的单点的必然。我曾经一度认为:美国人强调“think different”很有情怀,后来才发现,本质不是情怀,而是为了减少竞争成本。
美国创业者们比我们更早进入血海竞争阶段,“勤奋+努力+不要命”已经很难产生质的差别了,才逼迫他们用“更勤奋的思考”来避免高成本的竞争,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创业必须讲究不同情形下的不同方法,必须think different,而think different的前提,就是要有行业格局认知,看清大趋势,在大趋势下做判断。所谓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格局认知下,找到破局点,制定路线图,投入资源。如果不去建立这样的认知,公司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02 战略认知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见招拆招,啥热做啥,啥熟悉做啥。这是懒惰思考,不愿意认知升级的表现。结果就是越做越多,越做越累,越做越委屈。
我拿自己做例子。
一年多前,我跟几个高管反思,猎豹今天是不是做挺多的?我们在过去野蛮生长中,不断强调快速执行,做热点,认为只要做好这个点就会有机会。没有拿整个大趋势,或者叫大格局下的战略,做一个大方向下的可串联的点。但事实上,整个互联网的竞争加剧比我们想象中来得快。如果每个单点,不是在一个大格局下的累加,以致每个单点都会遇到对手强大的竞争,很难长大。
我们老说战略的懒惰,就这个意思。看到一个机会,扑上去。看到另一个机会,再扑上去。看上去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回头一看,各种方向上布满了各种产品,彼此不能借力,也没办法真正在单点上聚焦。
第二个误区是:做产品的方法论依然停留在5年前,认为抓一个简单功能热点就颠覆格局。
我经常在微博上收到各种私信,说他有个点子,要颠覆腾讯,颠覆阿里,问要不要见他?我基本不回,为什么?
因为我不觉得存在这样的点。如果20年前,想个网址导航,还有可能成为hao123。几个人在屋子里攒出一个聊天APP,还有机会是QQ。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
但这个时代真的过去了。移动互联网的APP,不稀缺了,而头部的那些大佬们,已经总结了一整套如何面对单点突破的小对手。尽管你精干灵活,但他们会用生态、用流量、用更强大的研发力量碾压你。
只把一个单点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容易打的仗,已经打完了。怎么办?你必须结合趋势,结合整个战略思考,花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构建自己的行业格局认知。在看上去繁杂纷扰的信息中,不断深度思考,加大自己的认知优势,全力以赴。
这就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构建这样一种格局思考的能力?
03 举个例子:回顾几个破局点
先拿我自己做例子,回顾几个破局点的思考路径。
怎么产生Clean Master这一个点?我当时觉得,中国互联网APP水平还是不错的。拉了一个技术同事到美国开会,请了一个挺牛的人介绍安卓。讲完后,我的同事说,这人水平一般。我想,这位同事虽然狂了点,但说得很中肯。而这位牛人,已经是一家60人硅谷创业公司的CTO。我们做了一些动效给他,他还很疑惑怎么做到的。我发现,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技术代差。
于是,我开始思考,中国APP能否走出去。最后我作出了一个大趋势的判断——中国APP已经领先全球了,我们已具备这样的基础。这个判断做出以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包括猎豹上市后,该干什么?当时我的判断是,移动互联网颠覆格局的机会基本过去了,要想找到猎豹十倍增长的机会,必须从未来着手。所以那时,我跑硅谷、跑以色列,去世界各地看创业团队。在国内搞傅盛战队、办紫牛基金,只投非纯粹互联网的早期创业项目,想知道年轻创业者在干什么,互联网跨界到底怎么发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尤其深度学习,开始在很多创业方向中都有体现。它把很多过去跨行业的算法统一了起来,并且效果上有了质的飞跃,这让我非常着迷。
而机器人又是个工具,和猎豹过去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它到底长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这就有机会去定义。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去定义机器人的交互是怎样的,人的感受是怎样的?我觉得这个特别吸引我,也符合我的特质。与此同时,能把基于深度学习产生的视觉、听觉技术革命,与机器人产业结合起来,更是今天很少人意识到的巨大机会。
这个行业认知建立以后,执行也就变得简单了。去年年初,我开始下大力气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团队。在整个行业暴热,开启人才大战的前夜,我们组建了一支精壮的国际化队伍,还全力以赴研发了产品。很快大家就会看到我们即将发布的AI产品,多少也算领先了业界一步。
回想当初,我说自己要倾家荡产做机器人,很多人还认为我只是蹭个热点,搞个宣传。但把真实情况串起来后,你会发现,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花了足够时间认真思考的。如同上文所述,这个单点,它不是偶然,而是我整体思路的必然。
所以,一个点不是孤立存在的。你的脑海里必须有一个大格局,这很重要。
04 回到根本:怎样做战略?
首先,脑海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对这个行业深入的、清晰的认知。
你心中要不断问这个问题——在这个行业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机会?什么才是下一个趋势?我们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行业,去思考对手,去观察现象。在获取大量信息后,不断在脑海里做思维推演,去判断。
当然,这些格局认知里,至少你要想到一些关键词,比如全球化、视频、品牌、AI、争夺时长和红利结束等等。整个行业的大格局,没必要从零开始做认知判断,一些看上去很热门的趋势,选择相信,再去分析背后的规律。
其次,养成格局和破局结合的思维习惯,二者缺一不可。
过去,我们太强调单点的重要性,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都停留在游击战,看到有头猪,就抢一把。对手在哪,他们在怎么做?这个领域的趋势会怎样?这些基本都不知道,也不去了解。
战略,就是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逼迫自我的思考。真正的超越机会,不是来自于在工作时间上把对手逼死,而是在认知深度上先把自己逼疯。
互联网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形势下,做战略的关键点,就在于不断加深自己的认知,找到已经存在但不为人知的那个秘密。而且,这个秘密所能孕育的机会,要足够大;离现有领先者的区域,要足够远。核心是你能否具备超出对手的、对行业的、与众不同的认知。基于这个格局认知,为自己撕开一道突破口。
简单一句话概括——经过充分思考和认真研究后,制定清晰目标以及持续推进的路线图,这应该就是战略的全貌。
同时我也要补充一点:战略是在这个路线图下的势能的累加,不能累加势能的,再有效果的执行,本质都是增加成本。如今,猎豹的新Slogan——Make The World Smarter,目标就是要围绕AI方向做累加。
回到战略,它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战略就是一个杠杆。它让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放大几倍,几十倍。一旦远离这个杠杆,就变成小公司创业模式。关键是,没有战略的创业模式,比不过真正的创业公司。
作 者:傅盛
来 源 :盛盛go(ID:fstalk)
2017年MBA报名:
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全年开通
报名网址:www.ahmba.com/baoming.php
现场报名:2017年1月1日——4月30日,8:30——17:30(节假日、集体报名预约安排)
报名地点: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教学楼207室(合肥市桐城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口东50米)
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予以关注,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年玩游戏赚钱老鸟幡然觉悟,游戏终究不是人生
游戏工作室,这个看似蛮正规的名字兴起的时候,玩游戏赚钱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就是现在所说的风口。我对于这个名字一开始就不是很喜欢,游戏嘛!就是拿来娱乐休闲打发时间的,和工作这种苦逼的词眼放在一起,一下子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20年网龄老年幡然醒悟。
我,从小对于游戏的理解程度,都能参透设计者的用心,当你们还在熟练的搓着手柄,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后台调用工程命令来给自己无限续命来完成游戏通关带来喜悦时,我已经可以3条命无伤通关最后变成5条命(魂斗罗)。在单机的世界里苦于没有诉求,没有聆听者,游戏带给我的快感在慢慢的消失殆尽。
2000年,对于大陆玩家接触到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应该是《石器时代》吧!
终于在游戏里能找到世界各地小伙伴一起玩耍,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游戏带给我的快乐一下子重新焕发。也是从这款网络游戏把我带到一个新世纪。那时的网络游戏设计理念基本就是玩家反馈信息,玩家说该怎么设计,下一次的更新就会改变成玩家的期望。
因为游戏是点卡制,所以游戏里物价当然都是真金换白银,之前过年的压岁钱都是去吃吃吃,接触了网游后就开了攒钱买点卡。在那个纯真的年代,交易系统不太成熟的版本,依稀记得站在渔村房顶,私下谈好价格的双方,一个站到东头,一个站在西头,按约定的比例放下宝宝和金钱,在倒数1、2、3之后,开始分别走向对方拾取交易物品。由于第一次交易粉龙年兽(800RMB),当时的心情太刺激了!
个人比较不太喜欢回合制的游戏,所以在第二年,接触了网游时代的基石,一个里程碑的游戏风靡全亚洲------《传奇》。
这款游戏可以说真的是熬出来的,用时间来拼等级,用时间来拼装备,用时间来拼成就。基本就是学校、网吧的两点一线,当年的我玩的道士,那18、24、30、35等级在白日门、比奇书店、盟重城口大刀卫身边通宵F8的场景历历在目,更有那8L的名言“别拿你的年收入挑战我的零花钱”,让人真真领略到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的含义,不得不服一款游戏单单为他更新游戏补丁。
让我重新认识游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也是这件事,让我下定决心走进游戏商人(这是我们当时的叫法)这个领域。
应该是2006年的正月十五,其实那时候已经接触到新游戏了,暴雪唯一的支柱------魔兽世界。
但是青春这东西,不是说放的下就能放的下,毕竟传奇陪伴我的时间贯穿了整个中学时代,虽然中间也有接触过奇迹之类的游戏,还是昙花一现。那是传奇已经开了新游戏模式,突破了当年40级满级的传言,出了替代屠龙、嗜魂法杖、龙纹剑最新武器,当时的暴率也是低的一匹啊,刚好过年出了一个元宵活动,在元宵节当天打碎刷新在全地图的随机元宵可以有机会爆出新武器,这种活动怎么可能不参加呢?
官方约定的8点准时上线,由于当时忘记带密宝,又回去拿了一趟,气喘嘘嘘的来到网吧,熟练的输入账号、密码、密宝后,登陆游戏,只见左上角出现一条红字,当时也没管,就去找元宵砍,谁知道身后一直有个战士在身后用刺杀剑术追着砍我,我就停了下来,问干嘛?“你把武器还我”,他这一问把我问傻了,我跟你不认识,刚上线,把什么武器还你,在屏幕上打出一串问号后,我打开背包瞄了一眼。因为包包基本上就是红药蓝药,一个很明显的白色扇子映入眼帘,我把鼠标拖过去一看,我的妈呀!这不是道士新武器逍遥扇么,才明白刚才上线跳的那串红色是这个,怪不得那个战士一直追着我砍呢?估计是刚才那个战士打了元宵爆了新武器,我刚好在那个位置上线了!
我没等他说话就下线了。当时的心情简直没法用语言来形容了。因为还有半学期就要高考了,所以想暂时先歇歇,等考完再来玩玩新武器装逼,估计那时候这件事也就云淡风轻了。但是世事难料啊,没过一个星期,我的一个哥哥就打了我家里来说这事了,具体意思就是那个战士和他认识,是一个城市的,想买我这武器,1500一口价。也好心劝我见好就收。我一下子就顿悟了,游戏居然还能看到回头钱,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直接把账号给了我的那个哥哥。
半年过去了,我也高考结束了,哥哥也放假回来,把钱给交给了我。立马买了10张魔兽世界的大卡,从此告别的了我的青春!
上了大学的我,时间的泛滥,让我更有大把时光投身在游戏商人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新思考了人生。魔兽世界的国服等待开巫妖王的版本,迟迟等不来,朋友同学都拖着上万的延迟去美服、台服当金币农民去了,我感觉实在熬不起,就换了一款休闲游戏等待国服开巫妖王------《弹弹堂》毕竟是休闲游戏嘛,所以玩的也没有以前那么鸡血。因为游戏玩家比例的缘故,这款游戏漂亮的妹子还是蛮多的,每天和妹子聊着天,打着游戏,岂不美哉!
妹子是京城的,银行上班,时间不多,一般都让我帮她升级,有一天周五,妹子说有个朋友给了他款脚本,说不用自己练,自己就可以打怪,教了她半天也没弄懂怎么操作,说周末要去和同事出差,让我研究下,因为我一直很排斥脚本,游戏要自己玩才有灵魂嘛!我接收到文件后,也没去管,等到夜里想去睡觉了,想着既然明天妹子不在,我也不太想练级,又答应她要帮她升级,不如用脚本试试呗!
我就操作了一会,看到她自己去全自动打了两场,我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我又感冒了,于是就浑浑噩噩睡了2天。周一感冒好了,晚上下课回来看了下战况如何了!当时真的把我震惊了。
首先这个游戏传言的上限等级是30,但是一半到22就基本升级不动了,我们区最高也就23级,我一看妹子的等级已经28了,而且战斗记录从那天晚上开始基本就没有输过,因为连胜有经验加成,所以等级涨的飞快。二话没说立刻搞起来,这款脚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内部挂了,虽然不是内存挂,但是脚本的思路和人性化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评价就是S级了。
当时也不存在什么绑卡绑机的圈钱招数,就是你的机器能开多少号,他就能带多少号。当时我的小扣肉在当年可是机皇啊,在不到5天的时间我的号和妹子的号就满级了。服务器就炸开了锅,小喇叭刷的我就膨胀了,走!去网吧装备去。开机刚玩了2局,身后已经站满了围观者,就询问怎么升级这么快呀?能不能帮我也练练啊!我感觉机会来了,是时候操作一波了!
世界频道刷起了我的业务,因为大号的保证,而且也亲眼见到的实号。于是在当时这个小范围地区就做起了我的业务。持续有快一周了,一天早上起来看看这批号进度如何了,发现这挂突然就停止了,怎么点启动都没有反应,我想是不是游戏更新了,脚本就挂了。发短信问了妹子,帮忙问问这挂怎么出问题了(当时只告诉她用挂确实蛮快的,帮他升到满级了,其余的一概不谈)没过一会,就收到妹子的短信了,回复的是“脚本只要联网就能更新,不需要单独更新,不启动是仓库满了”!
这款脚本我之所以说人性是,设计者设计了主号不需要拾取材料和奖励道具,都会直接邮寄到指定的仓库号,我打开我的仓库号里面建的12个小号全部仓库背包满满的了,我又创建了一个第二仓库,指定好账号,点启动。OK了!
继续搞起来。因为那个时候及时到账、网银都不是很发达,我在本地业务已经快饱和了(主要就是学校里的同学)希望能拓展业务,但是大家都怕被骗啊!网络交易总不尽人意。因为有了业务,而且我就一台电脑,脚本操作了,基本上我也玩不了,每天就无聊的在世界频道聊天。等到游戏一次大更新后,交易频道喊着收合成石头,8分一个,当时我笑到,这8分怎么交易啊?我就打趣的问那个人,他说淘宝啊!仔细聊了一会,了解到X宝里有个游戏交易中心,可以直接交易成现金。我突然感觉我已经不是自己了,因为我那些仓库号里放满了合成石头,算了下999一组的话,好几百万个啊!
为了保险起见,我先试试交易一单看看!经过上架、填写、等到客服审核、收到短信验证码和人工催单等一系列程序后,第一单200块的交易成功了!然后我就大胆的在交易频道喊了一波“合成石头7分一个,已经上架X宝”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催单电话不断,不停交易,不停上架,从下午5点到早上8点,我终于把一个大区比例直接干到5分,我也把4个仓库,50多个小号出完了。
早上9点的时候X宝的金融客服直接把电话打过来说因为我是优质商家,将我的X宝提现手续费赠送40W额度!我立马看了下我X宝的余额19W8。然后就去滚去睡觉了。睡醒后也没有去上课,去一个咖啡厅点了些吃的开始思考人生。
趁热打铁!我就去学校外面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房子,然后去电脑城买了7台电脑,开始了我的游戏商人之路!
给妹子买了一台N73的诺基亚手机寄给她,顺便联系到了那款所谓内部挂的作者------哈工大的研究生,开始包养他!之后的梦幻西游的霹雳虎、魔兽世界的破碎大厅、永恒之塔的外域等等合作的也还算不错,后来她就去为理想去奋斗了,为国家的四化建设出力去了!
本文 NBE游戏工作室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http://www.nbegame.com/post/2038.html
然后呢?就是现在游戏工作室的一些不好现象。
包养的作者拿了定金跑路的、拿了定金做了一个测试版游戏更新完跑路的、游戏工作室被玩鸽子的一锅端的等等,这些我都经历了。
一次次失败就想退出了。2011年4月,一次游戏交易平台联合黑客大规模洗劫游戏工作室号后(中越大战,5173当天金价跌幅-300%)、游戏公司又再次贴出霸王条款(网易战网封2000万个账号、全国10万人维权被拒),了解到真相的我,决定离开这个让我站上人生巅峰地方。
游戏人生终究游戏人生,在此之后并没有彻底断了和游戏的联系,接触了些更黑暗的社会群体。了解一些一年上贡就是8000W给游戏公司的真正游戏工作室、社区论坛大佬自己卖自己裤子(数据库)、站长每月收10W红包水钱联合大网吧挂流量等等。
感觉游戏玩家就是韭菜,一茬又一茬,不断有新鲜血液,美其名曰为其戒掉网瘾。了解到每一环每一扣后,难道不触及到黑色、灰色就不能赚到钱么?后来发现,之所以会感觉到神奇,很新鲜的事物,其实还是自己不学无术,如果你掌握了更多知识,你会发现,这些黑、灰只不过是皮毛,放大了就是羊毛。而我们做的也就是薅羊毛,薅羊毛赚钱么?如果有了量级,是会赚钱的。
那我们之前为什么会亏钱呢?是因为我们的挂不牛逼么?是因为检测技术不透彻么?是我们对游戏公司的更新机制不了解么?其实这些都是次要的,原因是我们出发点是错的。每每拿到一款测试挂,出金思路写的头头是道,打金利润分析的清清楚楚,你自己考虑过他们思路、分析是否真的靠谱呢?他们都在这么操作,为啥不封号,就封我的号?那我就来给你们讲讲什么叫概率赚钱!
世间没有绝对的事,没有百分百赚钱的事,都有几率失败,我们只要把失败的概率降低了,我们就能自然就有提高成功的概率。
首先,就是分析一个项目的盈利点在哪?最大化在哪?最大化的百分比如果超过失败率,那就大概率赚钱。如果失败率等于最大化,铁定赔钱。如果你的失败率超过了最大化,一味追求最大化,这跟买大乐透有啥区别。假如你看到盈利点虽然很小,但是不失败,那也是大概率赚钱,剩下的就量化,如果是1毛利那就万级量化,如果是1分利那就百万级量化!那怎么找这个点呢?
其次,就是以一个周期开始尝试,24小时、1周都是周期。每天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爬虫接口对接)这个办法屡试不爽,如果你要说你不会,那说明你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愿意去学习,那你就是韭菜,注定被割的命。
然后,我为什么突然想写写这些?就是最近比较火的逆水寒了,这算是我的老东家了。用了下概率赚钱的方法试了3天,4个号每个号用10分钟,今天交易出金,因为考虑周一更新,于是早点出了,其实明天还可以再攒一波的!
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到想进游戏赚钱圈或者想退出的朋友!游戏人生终究游戏人生,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专注游戏工作室赚钱项目攻略!
我们致力于为玩游戏赚钱提供动力!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湖大佬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