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马拉雅FM会员”升级后强制用户同意其收集用户信息,不同意就不能用!!!

喜马拉雅fm属于腾讯的一部分吗?_百度知道
喜马拉雅fm属于腾讯的一部分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无用的的春天
无用的的春天
采纳数:53
获赞数:161
组建于2012年8月,致力于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成为音频领域的YouTube。旗下移动客户端“喜马拉雅 APP”于2013年3月上线,原计划首年实现1000万的用户规模,但实际上仅半年即达成千万用户目标。2014年5月初,喜马拉雅激活用户突破5000万大关。而达到同样的用户规模,SoundCloud 则足足用了六年时间。日,中国最大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作为唯一一家音频应用独家入驻“Vision远界”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和腾讯没有关系
linwey2010
来自电脑网络类芝麻团
linwey2010
采纳数:4532
获赞数:3868
参与团队:
不是,这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喜马拉雅组建于2012年8月,致力于在线音频分享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严格说不能算,不过喜马拉雅C轮是阅文集团投的,而阅文集团是统一管理和运营腾讯旗下的网络原创与阅读品牌、图书出版及数字发行品牌、以及音频听书品牌的平台,是目前引领行业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和文学IP培育平台。所以腾讯算是喜马拉雅的一个大股东吧。
来自娱乐休闲类芝麻团
采纳数:514
获赞数:3048
参与团队:
喜马拉雅跟腾讯没关系 腾讯的电台叫企鹅FM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目前喜马拉雅方面否认暂无IPO计划,但关于股东投资美元基金、重新搭建VIE架构的信息并未给出明确信息。....
腾讯科技讯 (韩依民) 11月24日,喜马拉雅FM正式对外宣布,目前已成功拆除VIE架构回归国内,并计划登陆战略新兴产业板。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联席CEO陈小雨表示,回归国内市场更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作为文化产....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我的图书馆
【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本文有部分内容是经由查阅资料再个人思考加工得出,以喜马拉雅为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产品分析,仍有很多待完善和深入之处~第一部分:简要的功能体验分析一、从五个要素的角度浅析体验1、战略层(产品定位、用户需求)产品定位:内容聚合加社交媒体型平台,为20-39岁的人群提供收听或播音功能(其中又以男性为主),喜马拉雅就是借助原创内容,以音频社交媒体定位闯入市场,夺下市场份额。用户需求:(1)对听众来讲:恰当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而根据音频的种类不同,其实又在满足用户充电和娱乐这两大需求。当进入喜马拉雅,听众的核心需求主要两点:1.能快速的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在播放音频时的收听体验好;(2)对于主播:分享优质音频或者个人创建电台,很好地满足普通大众通过声音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分享的需求,而且对于做得很好的主播来说,还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使用场景:用户在碎片化时间来到喜马拉雅(公交听、地铁听、骑车听、健身听,晚间睡前或者固定时间获取资讯等)。使用场景主要分两类,一种是集中在上下班开车、乘公交地铁的时间段,这种由于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用户使用APP的成本很高,再加上流量费,这时候缓存则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捷性;另外一种则是晚间休息,此时用户更多处于放松状态,也有更多时间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这段时间更新、推荐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痛点:喜马拉雅一是降低了播音的门槛,使得很多人的主播梦和分享表达欲得以更便捷地实现,创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平台,就像当今的自媒体平台一样。二是帮助大众在碎片化时间内充实起来,特别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容易被无聊或大量信息充斥。2、范围层(主要功能)2.1 特色功能与同类产品相比,喜马拉雅FM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供一系列特色功能:创建私人电台节目、评论、私信、关注等。而这一系列功能就很顺利地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和积极性。(1)创建个人电台节目,加V申请用户可创建个人电台节目,增加用户的参与感。而节目里插播的音乐,则更让人感觉到情景感。对于达到一定条件的用户可申请加V,鼓励创作,同时确保平台内容的丰富性与高质量。(2)评论和私信功能对电台节目评论,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可以私信主播,则提高了互动性。(3)关注主播及推送最新动态这一点类似于微博,可第一时间接收关注主播的最新动态,节省了用户的搜索时间。2.2 发现:喜马拉雅FM将“发现”进行多方面划分,使用一张相关的图片,作为各分类的背景,更生动形象,便于用户识别。2.3 播放:播放的页面很有关联性,且音质较好,中间会插播适合的背景音乐,增强情景感,使用户仿佛身临其境。而且,用户还可以评论或点赞节目,兼具参与性和社交性。2.4 我:这个功能主要在于个人信息以及录音,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加V 服务也在这里边。总结:从范围层来讲,喜马拉雅结合了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和UGC模式(用户生产内容)。用户可轻松创建个人电台,同时融入了较强的社交性(私信+评论+点赞),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而上面的四大主要功能之间的关系:先通过按钮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在其后边是
,最右手边则是,则几个核心功能之间是存在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的。3、结构层(产品结构)产品的结构图比较简单直观,但从结构图也能看出:仍存在部分功能重复(如“专辑”和“声音”),且少数功能层级过深(如按钮需要三步才能达到),在细化的极少数功能按钮中,意义模糊导致整体结构有点混乱(如 懒人电台),需要不断优化。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设计的,通常是顺序或者逻辑问题,便于节省用户时间。产品结构图&功能图&4、框架层(交互设计)交互框架:喜马拉雅FM各入口清晰明确,拿自己作为用户来讲,我能轻松在各入口间频繁跳转且不会不知道下一步去哪儿,直接展现出最重要入口的内容。但第一个界面“发现”里边种类众多,容易令人眼花缭乱,这方面需要改进一下会更好。5、表现层(视觉设计)喜马拉雅FM整体以浅色(浅蓝、橙色等)作为背景,当打开一个音频节目时看到的图片也是偏小清新风格,整个的风格给人清晰简洁的感觉。二、从使用的体验情况着手音质不错,情景感很强,尤其是背景音乐和3D声音体验馆+陪伴用户度过闲暇时段,如睡前等;免费下载且速度较快:出门前在wifi下,1分钟能下载3个节目(大概120分钟的音频);内容全面,能找到各自感兴趣和喜欢的栏目。个性化、互动性和参与性强,如分享页面以及申请主播和加V,关注+点赞和评论。吐槽点:对于深度用户来说,会习惯性地将专辑批量下载然后依次去听,但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退出后重新进来,播放顺序就又回到原来的默认了,不记得上次听到哪个时间点;二是在播放列表里面,有时候会跳着听,例如在听《晓松奇谈》时,会先下几个音频,搞不清楚哪些是听过的,哪些是没听过的,容易混淆。种类多覆盖全,带来不好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稍微麻烦,因为每个人关注的热点也就少有的几个门类,会希望产品更精简、推荐能更智能一些。收藏、关注经常混淆,既收藏又关注经常就会有两重的提醒;功能相近出现位置却相距很远,比如特色闹铃与设为闹铃。第二部分:竞品分析和商业模式1.针对内容模式的竞品分析:【喜马拉雅FM】VS 【荔枝FM】VS 【蜻蜓FM】三款软件中荔枝风格和标签最明显,文艺、精致、界面复古,小清新和情感电台,这是荔枝给人的最直接印象。因此吸引了一批文艺青年。从内容上讲,荔枝FM主打的是“人人都是主播”的概念,是这三款软件当中ugc模式程度最高的,但荔枝FM的主播门槛低,也就会带来整体质量问题,以及给用户的体验。因为做电台还是需要高投入的,包括音量控制、感情投入,背景音乐的选择等等。作为以ugc为主的荔枝平台而言,门槛太低,则势必很大程度上影响音频质量。再来看蜻蜓FM,采取纯pgc模式,不支持用户自主发布节目,相对来讲给用户更高端更精致的体验。同时,互动性和参与性、社交性就会偏弱,至今没有开通主播功能。而喜马拉雅是大平台的架势,集聚各种风格和内容。内容上来讲,喜马拉雅是三家平台中最综合的一家,选择的方式是pgc+ugc,pgc方面,喜马拉雅谈了一系列的合作版权,括像郭德纲相声、罗辑思维、晓松奇谈、青音等等。在内容创造上,ugc在喜马拉雅上占的比重也很重。但喜马拉雅相对于荔枝而言,不同点在于,在主播的选择上建立了一套加V流程,当用户的节目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申请加V,很好地起到过滤低质量音频和沉淀高质作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保证音频高质量的基础之上,产出的UGC内容。2.主要盈利模式:一是大多来自音频广告的插入,收取广告费用;二是推荐收入:首页付费推荐。3.如果我是产品经理,会做些什么?我会通过可行性分析(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并针对体验中的主要吐槽点进行改善:一是播放时长的记忆,自动跳转到历史播放时间;二是对于下载或者关注的专辑列表,将已经收听和未收听的做一个区分,便于用户使用,节省时间;三是增强推荐节目的智能化,课参考蜻蜓FM的页面,在第一次使用就会搜集用户偏好的信息,如图:首次使用的页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推一荐:&&|&&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荔枝FM、喜马拉雅FM、蜻蜓FM竞品分析
电台应用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继视频之后音频大有成为下一片蓝海之势。
这里介绍三款FM应用,选取这三款一方面他们是电台应用中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最多的三个应用。同时这三款应用也有着鲜明的风格和定位,蜻蜓FM是最早起步的一批电台应用,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一度成为移动电台界的 翘楚。而喜马拉雅后来居上,无论是日均使用时长,还是启动频率都遥遥领先。
影视视听类第59
喜马拉雅FM
影视视听类第33
月活:596k
影视视听类第26
月活:595k
1、& 产品概述:产品定位以及优势对比
喜马拉雅FM
致力于重新发明电台,人人都能做主播。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
最好的网络收音机。
l& 无条件支持个人开设专属播客。
l& 有强大的录制功能,长达60分钟,自动降噪无需处理。
l& UI设计比较文艺,清新。
l& 音频产品中内容最多最全,其中多档黄金节目。
l& 有录音功能录音,个人可以申请认证主播,但是有一定要求。
l& 用户规模大,社交化做得最为成功。
l& 跨地域收听,且包含港澳、欧美热门电台,电台数量多,范围广。
l& 支持硬件fm收听
l& 支持与DJ、主播互动。
l& 车载模式单手触控,方便快捷。
首款中文播客应用,可以在手机上开设自己的播客及录制节目。
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听培训,想听啥都有!
有两种模式:一边听广播,一边和dj互动。传统模式:像收音机那样听电台。
三个应用都是主打UGC+PGC的网络电台,但侧重点不同。荔枝FM强调于人人主播这个概念,把直播门槛降的很低,在UGC的道路上走的比较彻底。喜马拉雅FM走的是内容多而全,受众广的路线。蜻蜓FM则比较侧重直播和PGC,从资源上来说蜻蜓FM是有一定优势的,与大量电台和自媒体人有合作关系,PCG的内容质量也相对较高。
2、& 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喜马拉雅FM
精选内容/个性推荐
定制/收藏/下载
主播推荐展示
听友/联系人
增值服务(硬件、免流量)
总结:在这样一个功能列表我们可以观察到:1)荔枝FM是没有直播内容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荔枝FM在UGC这条路上走得是多么坚决。2)蜻蜓FM并没有录音发布功能和社区功能,可以看到蜻蜓并不认可全民主播这个概念,同时也不是很看好平台社交化的前景。3)喜马拉雅非常前卫地推出了增值服务,包含了硬件业务和免流量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毕竟一个平台不管前期如何烧钱,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具有造血功能。这一点其他平台也会迎头赶上。
3、& 结构层与框架层
荔枝的一级菜单显示了非常强烈的定位信息:人人都能做主播,而整个app的设计也是冲着方便用户录制的方向来倾斜的,录制占了整整一个tab。
喜马拉雅则是不动声色,包罗万象。喜马拉雅也有录制的功能和按钮,只是它隐藏在&我&这个菜单项下面。
蜻蜓FM的架构可以看到一个一个领头羊的稳重,对于社交功能隐藏很深,同时只有联系人,信息两个按钮。
分类的信息架构:分类是发现页非常重要的一个导航:
喜马拉雅FM
1、& 采用了多种分类方式:类型、风格、场景和年龄段,考虑的很多很周到。但是风格,场景和年龄段是比较抽象和主观的,听众理解千差万别,很有可能出现听众不认同的情况,一旦造成心理落差,这个功能就将沦为鸡肋。
2、& 在子类的页面里,是需要一定指引和推荐的,而荔枝FM此处的处理略显简单粗暴。
1、& 分类比较全面客观。
2、& 子类里面包含了观影指南、电影博客这些子栏目,内容比较多而全面但并未繁杂之感。
1、& 所有分类以二级标题的形式存在于topbar下面通过一个上下箭头进行伸缩,提供主题排序功能,非常轻便简介。
2、& 子类里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内容分类,有指引性,有区分度。
关于搜索与推荐,搜索和推荐提供了听众收听的入口,它们的存在有助于帮助听众找到喜欢的内容,有助于用户才能形成一定的粘性,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喜马拉雅FM
搜索与推荐
从界面设计上来说,三家对于搜索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容易发现使用。但是我们从默认搜索的内容可以看出三家的内容和用户群体差异:
荔枝FM以文艺青年小清新较多,有超凡脱俗的感觉。
喜马拉雅用户偏重于收听娱乐性节目。而蜻蜓FM用户比较偏向于收听热点事件相关的节目。
4、& 表现层
荔枝FM整体的风格比较清新,录音和播放的页面也非常有特色。以数字编码作为标示是其一大特色,在收听的时候有种传统电台感觉,但是带来一个弊端就是它中文的标签相对比较小,可识别性不强。
喜马拉雅则是兼容并包,涵盖了多家的功能,但界面并不显得很臃肿,尤其是播放键悬浮在整个应用之上,在播放时还有旋转的动画效果,很有唱片的feel。
蜻蜓的界面则非常紧凑(top bar是搜索和logo,中间是各二级页面,bottom bar则是播放按钮)各个功能键一眼都能识别到,不过带来的观感体验就见仁见智了。
5、& 发展展望
&& 音频市场是开发比较晚的一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巨头进入到这个领域,很多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并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和引导,因此是一个拥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 这其中伴随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整个市场进入者越来越多,形式和内容的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这时候平台之间的竞争就会变成独有优质内容的竞争。平台不仅仅参与到内容的引进和发布,还要进入到内容的制造中去。荔枝喜马拉雅的UGC策略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展自己的内容资源,而蜻蜓则举办了悬赏博主大赛,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让那些优质内容的博主看到划算的经济利益,才能保证其有动力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
另外一个问题是市场化,应该如何盈利,广告加车载硬件是否可行,如何来做?已知的是蜻蜓和喜马拉雅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阅读(...) 评论()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行业现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电台行业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移动电台应用也应运而生。移动电台打破传统的广播模式,让用户从单方向被动接受内容,到主动收听喜欢的节目。移动电台正慢慢进入生活,并成为用户收听节目新方式。移动电台的崛起,吸引着资本市场的加入。自2010起,移动电台应用加入者众多,主流产品形态基本形成,且由于不同应用功能定位不同,目前主流移动电台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直播、点播、推荐类 点播类应用需要丰富、优质的音频资源,属于内容型产品。如果按照内容划分,目前电台类产品包括纯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GC+UGC(用户生产内容)两大阵营,像考拉FM、豆瓣fm、懒人听书属于第一阵营,喜马拉雅、荔枝FM属于第二阵营。另外,车联网的兴起,也给移动电台新的机会。产品概述喜马拉雅作为内容综合型移动电台,app store给出的这样的名称诠释:喜马拉雅FM-听书有声小说英语相声新闻台,可见听书俨然在喜马拉雅中占有重要比重。由于喜马拉雅鼓励用户发出自己的声音,创建专属个人电台,由此吸引不少优质UGC内容,其中不乏来自央视、央广等媒体知名主持人,以及一些原创知名品牌栏目,像《财经郎眼》、《逻辑思维》等。喜马拉雅的UGC模式,让用户从单纯的接受者变成生产者,虽然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但是过低的门槛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娱乐化、低俗化明显,还面临网络版权,利益分配等问题。在数据方面,截至到日,蜻蜓FM累计下载量以16713万次位列第一,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下载量为13606万次,喜马拉雅听书以12290万次排在第三位。从用户量上看,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以1.5亿用户量暂居行业前列。行业竞争可谓是白热化。 用户分析人类常用四种媒介表达信息:视频、图片、文字、声音,且信息传达的直观程度依次递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看新闻、刷朋友圈、看视频等。虽然声音表达的信息直观度最低,但是声音有着天然的优势——解放双手和视线,具有强烈的伴随性。话句话说,运动健身、开车坐车、家务劳作等场景 下,人们用听来获取信息更加舒适和方便,这决定了声音媒体不可替代。用户特征: 上图可看出(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喜马拉雅的用户集中在20-39岁之间,且20-29和30-39的用户数平分秋色,这部分用户大多数已经进入职场,针对这一部分人群选择相应的内容并选择在工作闲暇时间播出优质内容会相对提高传播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男性用户85%,女性15%,明显看出,男性仍然是移动电台的主力军,由此相应的反映出移动电台拥有更大的潜在女性用户。如何吸引女性用户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版本更新中窥探产品发展策略:喜马拉雅app前不久进行了一次大的版本更新,在信息架构、内容运营和界面表达上都有变化,一般新功能的添加在产品策略上会有新的使命。以下为喜马拉雅功能结构图: 新版喜马拉雅数据逻辑更清晰,结构总体较浅浅,基本上2-3层,特别是“发现页”(即未登录时第一次打开看到的页面)变化很大。旧版数据结构很宽,一般需要手指滑动7、8下才能到达页面底部;改版以后,内容宽度变窄,基本上刚好2屏,且添加了新的内容模块:懒人电台、专题、热门活动以及圈子(如下图) 懒人电台: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智能化个性电台,懒人也能找到最爱听的。就是先给你推荐20个不同的电台,可以对电台关注或删除,然后利用大数据智能匹配,至于智能匹配的如何有待验证。这个需要强大的算法支撑,这或许是未来喜马拉雅走个性化推荐电台的试金石。专题:相当于不同主题的电台专辑,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懒人电台相若,都是从不同角度给用户推荐内容。只是这个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热门活动:让用户用声音参加各种活动,虽然能一定程度增加用户参与感和粘性,但是同样运营成本会增加。就目前来讲,对于上亿下载量的app来说,几百人的参与量确实不多。因此,如何提高用户参与度值得思考圈子:喜马拉雅属于移动社交电台,早期的版本走轻社交路线,只有简单地点赞和评论,更新后的版本增加了”圈子“功能,似乎有向重度社交发展的趋势。不过,就目前来看,”圈子“的活跃度、内容价值都偏低,其中人数参与最多的竟然是主题为”约么?“的圈子,这种难免让圈子走向低俗化。优质内容的产生需要有良好引导,尝试如何引导用户发表话题,以及如何将圈子和电台本身的内容结合起来,而不是成为单纯的吐槽灌水区。产品交互细节登录流程: 问题:用户注册完成后,需要至少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必选)和选择关注的主播(可选)才能完成登录。其实产品的目的是:能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但是如果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的话,这种方式并不明智:1、用户的喜好是会变的2、过多的选择给用户增加认知和操作上的负担3、生成的推荐内容不感兴趣且多了两步流程,用户期望值高了,体验就会下降修改意见:正真个性化电台的定制,不是让用户自己选择,而是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读数据记录,例如:什么时间段听了什么内容,听了多长时间,对那些内容点了赞,做了评论等等,然后推荐的内容会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长越来智能,甚至到后来能根据不同的时间推荐不同的内容。 如上图所示,此图为用户未登录的默认首屏(左图为旧版,右图为新版)。新版将分类入口(区域1)置顶,区域变小但分类增多,这样不仅将用户最常用的功能放在界面更明显的位置,还能腾出部分空间让首页显示更多内容,另外新增的“历史人文“和”外语“分类,也 为部分学生用户提供便捷。“最火主播”和“热播节目”也收成一个入口,以节省界面空间为未来布局铺路。总体看来,新版“发现页”比旧版承载的内容全面丰富,具体效果如何还需后台数据验证。 如上图所示,此为用户登陆后的默认首屏,改版后的界面明显简洁清晰很多,关注的是主播,但是以节目的形式呈现,更合情理;收藏的是专辑,并且会有更新提示。但在体验的过程中还是有瑕疵问题:可能是基于运营推广的考虑,在“我的关注”中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主播节目以外,会有官方默认关注的一些频道,来推广一些活动、官方电台和新鲜事,以此增加曝光度(毕竟这是用户登录以后经常打开的界面),但是这些内容可能不是用户想要关注的。修改意见:作为用户登陆后打开应用的第一屏,“定制听”里面的内容应该是用户喜欢听的。作为内容型产品,除了用户自己关注的内容以外,应用应该基于用户喜好智能匹配数据,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猜你喜欢、人气频道等。另外,向左滑动列表,只有“置顶”和“隐藏”两个选项,正常情况下,有关注就应该能取消,后来操作发现“隐藏”的作用就是取消关注。个人觉得wording可以改改,具有歧义的措辞会增加用户思考。 播放页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页面,单从视觉效果来说,改版后的界面就比改版前整洁大气很多,去掉了一些无用的信息,再重新排列组合。在交互操作上也优化不少:1、封面播放区变大,并使用了模糊效果,视觉上不仅美观了,并且下排的播放控件、点赞等按钮刚好处在了单手操作的拇指热区,提高用户使用效率。2、封面上手指左右滑动,分别调出专辑列表和相关专辑,让单页信息承载更多了。内容、盈利模式内容模式:喜马拉雅主要是采用UCG与PGC相结合的内容模式;UGC负责内容广度,主要贡献流量和参与度,PGC维持内容的深度,树立品牌、创造价值。也可将专业的UGC内容形成品牌后当PGC内容推荐。不过这种模式的结合,PGC会是电台内容的未来走向,毕竟专业机构或个人生产的内容才能有质量保障,而UGC则作为PGC的重要补充,维持内容个性多元化。但PGC门槛高,酬金或版权费未来会成为电台成本负担。盈利模式:赚钱是个永恒的话题,喜马拉雅官方给出的盈利模式是:会员模式(优秀内容付费)和精准广告,且广告模式是主要收入来源。不过未来的也可尝试多种盈利模式,例如:大数据精准投递插入音频广告,收益与电台分成;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将音频节目出售给传统电台;直播互动中植入虚拟道具;版权分销;游戏联运;车载音乐等都是可以切入的点。总结总体功能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款UGC和PGC相结合的点播类社交移动电台,需要丰富的优质内容做支撑,且新版用户体验明显优于旧版,但是还有不少东西有待完善,例如:1、可以增加一些女性喜欢的内容,来拓展用户宽度,像一些优质的爱情小说、家庭情感咨询等2、利用大数据将内容推送做的更智能,减少用户选择负担3、新增的“圈子”功能,可以尝试做一些基于电台内容的垂直社交,而不是类似于BBS的灌输区4、提高运营上的专题活跃度,培养忠实粉丝等就现在电台发展阶段:起步——融资——烧钱——盈利,目前整个行业还处于烧钱的阶段。随着版权纷争的愈演愈烈,各移动电台硝烟四起,下架之争也此起彼伏,如何获取更优质丰富的资源保持内容新鲜度,以及如何增加自己的忠实用户,才是各大电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为作者@Butter 原创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马拉雅FM会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