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松心理压力测试,本人无兴趣爱好。

心理压力 青年心理问题突出 80%跟压力有关 把自己的积极成就看的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纠正磨蹭先挖掘兴趣
我的图书馆
心理压力 青年心理问题突出 80%跟压力有关 把自己的积极成就看的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纠正磨蹭先挖掘兴趣
把自己的积极成就看的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什么是心理压力&&&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在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不少心理压力,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种种烦恼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们。&&&&&&& 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使人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而又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沉重的压力不知道怎么释放,他们有“苦”却不愿找人倾诉,而是选择虚幻的网络。长此以往,身心过度疲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焦虑不安、抑郁、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随之而来。 &&&&&&& 心理压力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和体验,所以很难定义。&&&&&&& 承受压力往往是一种非常痛苦、不舒服的心理过程。过大压力会引起烦恼、焦虑、郁闷、愤怒、悲伤、自卑、嫉妒、冷漠、暴躁等不良心理。&&&&&&& 压力引发的最主要的消极心理是焦虑和消沉。焦虑会伴有沮丧、失眠、头痛、颤抖、恶心和大汗淋漓等现象。&&&&&&& 消沉可能表现为被动、兴趣缺失、能力降低、缺乏动力、精神难以集中。这些是由于对挫折所引发的焦虑做出保护性的反应,当反应过度时,便产生这些生理上的病症。长期的心理压力还会使人产生倦怠感,表现为精力上的耗竭、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和缺乏个人成就感。&&&&&&& 压力会影响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阻碍了与其他人的有效沟通,引起情感困扰、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由于压力产生的心理疾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严重的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或其他情感性精神障碍。&&&&&&& 人在压力之下,生理上会出现心跳加速、肾上腺素增加、需氧量增加、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胃酸分泌加速、胃蠕动停止等状况。消极强化引起的抑郁症小王同学,大三学生,经常关注心理学方面的杂志,网站。有一次看到一个关于抑郁症状的描述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觉得自己有些抑郁症状,然后不断搜索关于抑郁方面的文章,并且按照其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对自己进行治疗,寻求解脱,但效果甚微,更是确信自己患了抑郁症,因而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经常叹气,情绪不稳定,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觉得如果不能得到解救不如以死换求解脱。小王同学的抑郁症首先是由于对自身的关注太多,头脑中固有的抑郁观念在不断强化自己是个抑郁患者,后来就形成了对自己的积极行为强化减少,相对异常情绪、行为,即抑郁症状的强化增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抑郁症患者。他具有了抑郁症病人歪曲认知的一些特点:(1)把自己的积极成就看的微不足道,甚至看不到;(2)把自己的抑郁表现夸大成没有指望的心理疾病。由于这些消极强化导致产生认知上的歪曲,他对自身,周围环境和未来都产生了一种消极看法,看不到自身的进步,这样恶性循环下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快乐的感受越来越少,最终终日悲观失望。找到这些原因之后,咨询起来相对就简单了许多。首先,帮他分析以前的他和现在的他之间的差别,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前看待自己的表现和情绪时还能保持客观的看待,有积极,有消极。在接触到心理学的抑郁症后,拿书本上的抑郁特征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把自己一些正常的行为和情绪看成是抑郁症状,然后又去寻找拯救自己的方法,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应用治疗,不理想的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他对自己的消极看法,最后变成一个毫无疑问的抑郁症患者。在整个过程,他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思维中,每次都只是关注自己的不足,不能够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小王同学,在听完分析后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原因,答应去做些改变。第二次来咨询时,小王同学汇报了这期间的变化和收获,发现一天下来,自己确实有些收获,并且自己的情绪有些好转,在自己有收获的时候,就买些自己想吃的,或心仪已久的东西奖励自己,让这种高兴和兴奋维持的久一些。可以说小王同学基本上已经转变过来,他认知上的改变基本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对一些具体的生活分析巩固这种积极、客观的认知改变。设定合理的目标,鼓励自己的积极行为,以形成良性循环。经过这轮的咨询肯定和鼓励,小王同学表示有信心对待今后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满怀信心的走出咨询室。在后来的咨询反馈中,小王同学走上了正常的生活道路。另记:在自学一些心理咨询技能时,要谨慎使用,或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一些不合理的解释或者错误的应用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误会,甚至是严重的冲击。抑郁症的19条报警信号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且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诊断抑郁症并不困难,但是病人的表现并不典型,作为核心的抑郁症状,往往隐藏于其他心理和躯体的症状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导致医生误诊、失治,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应当警惕以下一些报警信号:1.人逢喜事而精神不爽。经常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无端地感到苦闷、愁眉不展。2.对以往的爱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动都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3.生活变得懒散,不修边幅,随遇而安,不思进取。4.长期失眠,尤其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5.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6.总是感到自卑,经常自责,对过去总是悔恨,对未来失去自信。7.善感多疑,总是怀疑自己有大病,虽然不断进行各种检查,但仍难释其疑。8.记忆力下降,常丢三落四。9.脾气变坏,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10.经常莫明其妙地感到心慌,惴惴不安。11.经常厌食、恶心、腹胀或腹泻,或出现胃痛等症状,但是检查时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12.有的病人无明显原因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13.经常感到疲劳,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14.精神淡漠,对周围一切都难发生兴趣,也不愿意说话,更不想做事。15.自感头痛、腰痛、身痛,而又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因。16.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不愿与亲友来往,甚至闭门索居。17.对性生活失去兴趣。18.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虚,自己觉得没有生存的价值和意义。19.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以上19条,假若有一条特别严重,或数条同时出现,就很可能是抑郁症发作的征兆,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数抑郁症患者还伴有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以及各个系统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症状虽多,却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还有昼重夕轻的昼夜节律,以及春秋季节重而夏季轻的季节性规律,并多有焦虑情绪,女性病人月经期焦虑症状加重。抑郁症的防范和自调抑郁症的自我调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烦躁,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有自杀念头,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若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应尽快找精神科医师就诊咨询,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自我调养对尽早康复也至关重要。  做最感兴趣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  广交良友。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口服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可引起抑郁症,应尽量避免使用。  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自我防范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抑郁障碍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抑郁症的发生,或在抑郁症出现的萌芽期如何自我调适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朱紫青建议: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闲暇时间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往、学会抒发情绪等方法防范抑郁障碍。  朱紫青介绍说,抑郁症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解,一般认为由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三方面相互作用引起,人际关系疏远、离婚或分居者中的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婚姻状态良好者。  锻炼和人际交往是避免抑郁的最好方法。锻炼时人体呼吸发生变化,需要集中注意力、躲避障碍物,人体感到疲乏以及肌肉酸痛等,这一切都会使患者转移抑郁思维,提高自信心。与他人进行愉快的交往更可以使自己获益良多,因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在交往中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感到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可以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也可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提高睡眠质量、注意三餐饮食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人的身体好了,就可以更好地抵抗抑郁情绪的产生。  抑郁症与其他精神性疾病不同,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因此,有抑郁倾向的人应该多到户外参加一些活动,晒晒太阳,不要独自“闷”在光线较差的房间里。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显著的焦虑,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可以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炼,比如打打太极拳或者坐下来沉思一下,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的自疗措施  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他们自感十分痛苦,甚至消极厌世。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针对抑郁症患者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以下几条自疗措施:  (1)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2)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4)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可以参加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如讲演、参观、访问等,但不要太多。   (5)不要急躁,对自己的病不要着急,治病需要时间。  (6)病人在没有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或离婚等。    (7)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另外,如果你患上抑郁症,也可以试试下面的自我调养法。具体作法是:     1.宣泄法: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对待现实中出现的不公平的有意见的甚至令人气愤的事情,采取说出来以消怒气或是把怒气转移到某种物品上对其摔打、发泄一番的方式,这其中包括释放、转移等办法,此法国外常用,效果很好。  2.运动法:经常做些简易气功、健身操或打球、跳舞来活动筋骨、舒展身心。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再搓搓脚底。平日刻意鼓励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胡思乱想。多与人交往,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据心理医生推荐,运动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天然抗抑郁症剂。  3.胸襟开阔: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豁达、宽容。这样才能容山纳川,处乱不惊。博大的胸襟有如一剂“强心剂”,能极大地提高心理构架的负载力与免疫力。  4.欲望适度:“当淡泊处且淡泊”。研究指出,当人的欲望成算术级数增长时,其内心的烦恼痛苦则成几何级数增长。可见过度的欲望与贪求不仅无益于人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充实,更无益于心理的健康。健康而富有生机的心理构架不全建立在简单而亢进的欲望之上,用心去品人生中平凡的充实,于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存几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泊,使生命的质地健康而澄澈,积极而磊落。  5.关怀法:得了抑郁症不必慌张,首先应找出致病原因,向亲人朋友倾吐内心苦闷,放下包袱消除紧张心理,学会减压。治疗抑郁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人们应该用亲切和同情的态度鼓励病人倒出内心的郁闷,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取得社会支持。如果病情较重,一定要找心理医生诊断,进行开导治疗。  试试用音乐解郁吧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亲人的离别,在公司上班遇到愤怒的事而又不能发泄。这些可能引起我们的不愉快,在情绪上表现为悲哀、忧思、郁怒,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时我们不妨在家里听一听音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亲友的离别,可以听一听《阳关三叠》,这是一首当代古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七言绝句诗《送元之安西诗》。诗中抒写了诗人对一位从军朋友的离别之情,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有多种,但其主要曲调大同小异,整个过程,情绪出现的跌宕很易使有离愁情绪者接受,开始平稳自然地切入患者思绪,使之产生同感,而后来的高昂激动则有利于宣泄心情的郁闷。  对于忧思、郁怒的,我们可以听一些能使人产生轻松、欣快、喜悦之感的乐曲。如《百鸟朝凤》,通过模仿塑造各类鸟群的欢叫,形象再现了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景色,把百鸟欢腾的热烈欣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激起患者的欢欣,当然我们也可以听一些外国的,如小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其实音乐疗法并不神奇,古书《礼记》乐篇就说“乐者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正确评价自我。  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提高自信勇气。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  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对付抑郁症的长期策略  情绪低落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方面都有一些促进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累加效果,因此对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起作用,即使是你觉得不太重要的因素,譬如压力,它就像麦秸一样,太重了会将骆驼脊背压断的。  有五条长期策略能帮助你预防抑郁症或防止抑郁症再发作。  策略-1: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  我们不可忽视那些有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的基本生理因素。如果你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听任自己处于不良的生理状态,你就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因为日常活动耗尽了你的精力,很快就会把你压垮。失眠是低落情绪的一种很普遍的后果,反过来它又能使你容易发作抑郁症。在抑郁症发作期间,你很难对失眠采取什么直接的对策,因为你需要集中精力对付抑郁症。因此在你情绪较好的时候, 对于酒精饮料也要特别注意。对于易发抑郁症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酒精能暂时使你逃避问题和烦恼,然而由酒精而激发的那点轻松感和自信是很肤浅的,问题仍然潜伏在表面之下,在暗中蔓延滋生,最终必将爆发出来,带来更深的抑郁,将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难以对付。  过度的节食会使你心情烦躁、抑郁、疲倦和虚弱。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普遍希望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得到控制,因而控制她们的饮食。然而她们往往把自尊心和体型外貌乃至节食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运动能防止抑郁症的发作,有助于增强体力。它也能较快地提高情绪,短时间地缓冲抑郁。  策略-2:明确你的价值和目标  如果你很容易发作抑郁症,应该检查一下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检查一下你是怎样消磨时间的。反复出现低落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实际做的事情同你真正看重的事情不相称。这种不相称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都表现为笼统的抑郁情绪。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六表面上看来是很成功的。他在大学时成绩不错,取得学位之后,他加入一个大企业。他挣了很多钱,然而却受着抑郁症的反复折磨。他寻求专家帮助,通过心理治疗才弄清,原来他并不怎么看重他所取得的成就。他谴责自己过于自私,渴望他的工作能对别人有更加直接的利益,那才是他所看重的。于是他开始寻求别的职业。广告上有一个职务能让他应用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虽然这个职务的薪水远远低于他原来的薪水,他还是毅然申请了这个职务,因为他相信工作中的乐趣取决于是否能从事他所看重的工作。他获得了这个职务,两年之后,虽然他的情绪仍然时有起伏,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经常发生深度抑郁了。  如果你还没有写下你的价值和目标的个人声明书,我们建议你做一下。它能帮助你评价目前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不是的话,它能帮助你选择最有利于摆脱抑郁苦恼的改变方案。  策略-3:将欢乐带入生活  抑郁常常导致自尊心的下降甚至自暴自弃。易感抑郁的人往往比较善良,体贴他人,利他主义,却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贬低自己,拒绝应得的欢乐。即使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欢乐。他们不值得欢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把儿女的需要放在大大高于自己的需要之上,而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时间和空间。  即使你现在还不认为你有资格享受自己的欢乐,至少你应该做你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无论工作怎么忙,你也必须找时间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做一点你觉得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眼前的欢乐能帮助你预防未来的抑郁。将欢乐带进生活的确是良好心境的基本策略之一。  策略-4:不要孤注一挪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工作或工作的某些方面进展不顺的情况,或夫妻关系发生矛盾,或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或生活中似乎充满各种问题。因此如果将所有的自尊心都绑在生活的某一件事情上,你肯定会变得非常脆弱。回顾一下你的抑郁历史,它是不是与你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的进展情况紧密相连?比方说,你是不是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就情绪低落?如果你的抑郁过程确实与你的生活中某一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就表明你很可能是太孤注于这一掷了。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片面的依赖性,最好是有生活的多个方面:朋友,家庭,工作,爱好和兴趣,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和个人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增强你的自尊心。当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你还可以从其它的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策略-5: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当发生什么不利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是亲戚、配偶或朋友,是防止抑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如果你还没有这么一个亲密的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你的朋友也不能向你提供能帮助你防止抑郁的感情支持,你就应该想办法开始建立这样的支持关系。  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需要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一夜就建立成功。虽然似乎有点困难,但你要记住: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有很多步骤:   步骤1:会见新朋友。寻找一个可以遇到与你具有同样兴趣和爱好的人的地方。  步骤2:建立友谊。友谊是在分享共同经验,特别是共同活动和分享快乐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你要考虑你可以和新朋友共同做些什么事情。  步骤3:巩固友谊。保持联系。经常联系有助于你记住对方所关心的事情,从而成为对方的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热心的谈话者。  步骤4:保持友谊的良好运作状态。在对方情绪正常或低落的时候,寻找表达你对他关怀的方式。当对方遇到困难时,你要尽力帮助。当对方脾气不佳或沉默寡言的时候,你要有耐心。  步骤5:寻求友谊的支持。当你感到抑郁时,不要躲开朋友。即使你感到不像往常那样心情开朗,或不好意思将自己的问题去麻烦他人,你也要努力与朋友保持联系。情绪低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理解你的心情。不仅你的知心朋友,其它各种人际关系都可能会支持你的。  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支持,还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你应该对关键性的关系进行一下检查,有没有支持过度?有没有给你留下太少的独立自主时间?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同对方商量,作一点改变,以寻求支持和独立之间和最佳平衡。  缺乏独立自主是老年人的一个特殊问题,尤其是当他们身体不佳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恢复他们的独立自主,可能是帮助他们防止抑郁的最佳办法。如果你想帮助一位类似这种情况的亲密朋友,千万注意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取代他的一切事情。你要注意倾听和理解他的意见,同时要不断地鼓励他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控制感觉。  实施以上五条策略,你就能够保护自己,预防抑郁或防止再发生抑郁问题。治疗惊恐发作的案例疾病分类:神经症(恐怖症――惊恐发作) 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 治疗方法分类:行为疗法 治疗师:略 案例出处:《行为疗法》贵州教育出版社 姓名:略性别:女年龄:38 教育程度:大专毕业社会经济地位:小学教师婚姻状况:已婚 外在表现:患者显得急躁易激动 表现出的问题:患者头痛头昏、失眠、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十多年。阵发性心悸、气促、惊恐,反复发作一年多。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患者说患病已久,已记不清是哪年哪月开始的,只记得素来就有些性急气躁,容易激动。有一点事就会心烦意乱,甚至头昏头痛,很少有心情安稳平静的时候。等公共汽车时总是不停地走下人行道翘首张望,即使没有什么急事也做不到像旁人那样悠闲自在地静待。拨电话或调收音机时心急手抖,极无耐性,如果电话一时未拨通或收音机一时未调好音谐即怒火中烧,恨不得砸烂机器。患者热心教育工作,打心底里爱护她的学生。因为缺少耐性,常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事后自己后悔,学生和家长也有意见。患者似乎没有安全感,时时刻刻都有些提心吊胆,总担心有什么不幸将会来临。上课时担心家中被盗;放学后担心学生归家途中遇上车祸;学校总结工作时担心挨批评(实际上她经常被评为先进)。经常失眠、多梦,月经也不规则,一遇急事便要上厕所小便。家中反映患者脾气大,整日双眉紧锁,坐立不安,常诉胸痛。在某医院经多种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给服脑乐静、天麻丸及ATP等药,患者服用几次后,未见病情好转便自行停服。一年前,途经某菜市场时突然感到空气沉闷、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慌、心悸。患者感到极度恐惧,好像周围没有空气了,天要塌下来了。于是大声大叫,抱头乱窜。最后抱住一根电杆死死不放,浑身战栗,大汗淋漓,持续十多分钟后渐渐瘫软下来。患者事后回忆起来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为何会如此惊慌和恐惧。心理社会发展历史先前因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而且有一点儿事就会心烦意乱。促使因素:一年前,途经某菜市场时突然感到空气沉闷,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心慌心悸。患者感到极度恐惧。从此后症状产生。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在某医院经多种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给服脑乐静、天麻丸及ATP等药,未见病情好转便自行停服。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患者症状多次类似发作,每次持续十多分钟,程度较首次发作为轻,多为突然觉得心悸、胸闷,出现濒死感、窒息感和自我失控感,抓住身边人的手惊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发作后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家属反映患者性格耿直、急躁,好胜心强,遇事急于求成。结婚17年,夫妻关系一般。丈夫原认为她是脾气坏,近一年来才觉得她可能有病。丈夫认为患者一家人都是急性子。体查未发现特殊异常。内科检查未发现心血管和内分泌疾患证据。患者不饮酒,亦无某种物药的长期服用史。精神状况检查中,患者意识清晰,面色略显憔悴。讲话急切,偶有口吃。情绪明显焦虑不安,一再询问:“我会不会疯?”“我会不会死?”“治不治得好?”同时不断长吁短叹、搓拳顿足。患者被诊断为在广泛性焦虑症基础上的惊恐发作。处方为肌电反馈治疗,同时给服安定和心得安等药物。第1次治疗。首先向患者介绍肌电反馈仪的性能:“这是一台帮助我们学习自我控制的机器,但它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我们。虽然它的电极将安放在我们的身体上,但不会有任何电流传导到我们身上。相反,我们身体发出的微弱的电流会传导给它,使仪表上的指针摆动。”患者对反馈仪有了初步认识后,我们首先将电极安装在她的手臂上。因为手臂是最容易被随意控制的肌群。叫她用劲,然后她看见反馈仪上的指针朝高微伏方向移动。再叫她放松,她又看见指针朝低微伏方向移动。于是,患者说她已确信反馈仪的性能,也确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肌电水平。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的训练,她对这台新鲜的治疗仪器产生兴趣,激发了她接受反馈训练的动机。这一点对她以后能否取得疗效非常重要。最后,我们将电极改放在患者额部,此时肌电持续在15微伏左右波动。我们告诉她,这个数字意味着她目前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但通过学习放松,这个数字是可以改变的,当额部肌电降低后她将会感觉到轻松和平静。第1次治疗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患者练习放松,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区别。练习程序如下:先咬紧牙关,然后放松,反复练习,仔细体会紧张和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练习皱眉再舒展,仔细品两者的不同感受。第2次治疗。进入治疗室后休息5分钟。再将电极安放在前额,测量基线水平。患者1分钟内平均额部肌电为13.8微伏。我们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在13微伏,并向患者解释:“昨天你已经亲身体验到,肌电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控制。现在你的肌电水平比较高,应该降低一点,也完全可以降低一点。为了使你更好地放松,你可以闭上眼睛。你如果放松得很好,仪器就会发出悦耳柔和的声调,表示对你的奖励。如果你放松得不太好,当然就听不到这优美的声音了。”听完我们的介绍后,患者闭目放松,不一会儿,反馈仪传出了轻柔的反馈声,但很快就消失了。仪表指针摇摆几下后逐渐上升,竟居高不下。患者双眉紧皱,牙关绷紧,肢体呈曲状,原来患者听不到代表放松的反馈声,心里着急,正在“努力”地放松,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时候,我们作了如下指导:“想一想什么是紧张、什么是放松,你在家里练习过,你能体会到它们的区别。呼吸要自然、缓慢、均匀。设想你的鼻子下面有一只兔子,你的呼吸千万别吹动兔毛……保持头脑清静,不专心考虑任何问题,任其浮想,随其自然……你好像躺在海边的沙滩上,听任海风吹拂……好像躺在乡村草地上……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随着我们沉稳而又缓慢的指导语,患者逐步放松,呼吸平稳,仪表指针回落。作为奖励的反馈声不时传出,先是断断续续,继之能长时间维持,偶有中止,很快又能恢复。表明患者已经领会到放松技巧。这次治疗结束时患者能将肌电随意地控制在13微伏以下。家庭作业:按照患者自己的体会,结合我们的指导语在家里练习放松。第3次治疗。稍事休息后测量额部肌电的基线水平,为13微伏。考虑到患者已有松弛的经验,而且上次学习成绩不错,将阳性强化阈值上限定为11微伏,期望患者进步快一点。但治疗前几分钟只有两次几乎一闪即过的反馈声,表明要求过高。遂将阈值调为11.5微伏(定阈值、调阈值都由治疗者控制,患者不知道具体数值),但见反馈声渐渐频繁出现,不久即连续不断。然后再将反馈阈值下调到11微伏,反馈声经过一段响响停停之后,又连续成一段柔和的声调。  家庭作业:同前。经过每日1次连续治疗4天之后,患者感觉到焦虑有所缓解,在药物的帮助下可维持6--7个小时的睡眠。为了巩固成绩,反馈治疗改为2至3天1次,其余时间在家里反复练习。又经过8次治疗,肌电一直呈下降趋势,停滞不动或回升的情况不多。最后几次在额部肌电基线水平控制在4微伏左右。患者反映,在松弛状态下,她觉得非常的舒适和轻松,仿佛进入一种心旷神怡、似睡而未眠的境界。且在没有仪器帮助的情况下,有时也能进入这一境界。在近一个月的治疗中,未有惊恐发作,焦虑症状也有很大的缓解。为巩固疗效,仍然要求患者每周来医院做一次反馈治疗,共持续了三个多月。&青年心理问题突出 80%跟压力有关近年来,年轻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九成多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8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未进过心理咨询室。“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堪忧。”日前,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家对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心理问题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心理问题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扩大的趋势中国青年报:近期有调查指出,近八成年轻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您怎么看?熊汉忠: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个数据。我们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它们完全不一样。抑郁症有严格的指标,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指标是,情绪低落延续至少两个星期。而且,是否有抑郁症要经过量表的检测和专家判断后才能证实。我们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绪低落很正常,这和专业上所指的抑郁症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现在年轻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年轻人的数量一直在增长。中国青年报:您感觉当下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如何?熊汉忠:非常堪忧!不管是心理疾病还是心理障碍或是抑郁倾向,在年轻人中都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抑郁症,从临床上来看,现在得抑郁症的人年龄越来越小。中国青年报:您觉得影响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熊汉忠:首先,自身因素肯定是根源,如果自身足够健康,抵抗压力和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足够强,问题自然就少了。其次,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过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是诱发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会的导向就是把经济搞上去,这一导向的核心就是钱。这样一来虽然社会发展了,国家硬件也强大了,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窝蜂地认为钱是最重要的,进而忽略了对自己精神方面的关照。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受到整个社会功利化风气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功利化——重视孩子的成绩远胜于孩子的快乐!许多家长为了攀比,强加给孩子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当他们承受不住时,心理健康问题自然就出现了。中国青年报:如今,“焦虑”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买房、买车、职场、婚姻甚至养老等,都成为年轻人焦虑的对象。您怎么看待这种焦虑泛滥的情况?熊汉忠:许多年轻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在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消费观方面存在误区。比如买房,难道别人买了房子我就要买吗?有能力就买,没有就缓一缓,没必要一步到位。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能盲目地放在一起比较。在婚姻方面,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婚姻观很功利,太看重房子和车子,缺乏感情上的联系,因此,一旦遇到大的冲突,两个人的关系就容易出现裂痕。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压力有关中国青年报:从事青年压力方面的研究那么多年,您觉得压力对于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多大?熊汉忠:相关数据表明,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压力有关。有的人甚至认为,一个人身上几乎所有问题都和压力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现在年轻人身上承担的压力很多,不同群体的年轻人所受到的压力也不一样。在职场上,现在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表面化、功利化,缺乏足够的情感连接,缺乏人际关系支撑的环境会让人备感压力。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和学业。关于上面这些压力,只要年轻人处理得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压力、焦虑等问题?熊汉忠:我们一直提倡“三步原则”:首先要深入认识自我,多听自己的声音,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其次,应了解自己想做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使之清晰化;最后,还应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让自己的能力、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吻合。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压力,只要能耐心、冷静地按照这个原则思考,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要想很好地应对焦虑和压力,我建议年轻人为自己建立一个比较稳固的朋友圈。对于个体来讲,想要减轻压力与焦虑,社会支持不可或缺,只有获得了有归属感的圈子中的人的支持和安慰,才不至于被各种压力和焦虑击垮。而且,年轻人还应该多运动。身心是一体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运动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让情绪得到适当宣泄,缓解压力和焦虑。当然,我们不可能与压力、焦虑绝缘。所以,年轻人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正确认识挫折和消极情绪。如今很多年轻人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抵御挫折的能力较差,于是很多人都认为挫折及其带来的消极情绪都很负面。其实,挫折和消极情绪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也是一种信号——让人反观和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作出调整。对于消极情绪,我不提倡一直用宣泄的方式来解决。虽然宣泄比不宣泄好,但是千万不能把宣泄尤其是暴力宣泄演变成一种倾向、依赖和习惯。因为不论是语言暴力还是身体上的暴力甚至冷暴力,都不应被提倡,而且也一定存在比暴力更合适的化解压力与焦虑的方法。现在社会对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中国青年报:我们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成效好像一直不太显著。熊汉忠:的确如此。成效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这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太过重视形式上、物质上的东西,忽视了软件建设。以学校心理健康为例,我们经常强调的是学校有没有这门课,有没有相关老师,有没有拿出一间屋子来做心理咨询室,有没有购买相关的仪器。正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些上面,以至于对配备的心理咨询老师是否专业、心理健康课程是否合理,心理健康咨询室的设备有没有真正用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显得不太关注。国外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心理教育是全面化的,不仅只有心理健康专业的老师才能做这件事,所有老师都要学心理学,他们每两年还得参加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面的考试。如果每个老师都懂心理,即使他教的不是心理学,也可以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到教育教学的过程里去。另外,一些国家心理服务社区化的做法也值得推广。在这些国家,社区里几乎都配有相当规范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有问题随时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非常及时有效。不少国家在心理咨询方面有公共保险,只要公众缴了保险,政府每年都会向公众提供固定次数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中国青年报:您觉得我们国家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足够重视吗?熊汉忠:远远不够。我给你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美国,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谈恋爱,男孩因为去看心理医生而约会迟到,女孩会觉得这很正常,甚至还会拉近两个人的心理距离。而在中国,如果发生类似情况,女孩肯定会因男孩去看心理医生而提出分手。因为中国人在观念上对看心理医生这件事本来就存有偏见。其次,对于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社会支持也远远不够。许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咨询方面的设备,但基本像是“花瓶”一样,只管摆在那里,起的作用很小。而且除了学校之外,我们缺少能为青少年提供规范、系统的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的公益组织。心理健康问题关乎青少年成长和国家未来发展。我建议,除了青少年要不断修炼外,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也该有所作为。国家应该真正重视起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支持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支持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公益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国家应有计划,逐步将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另外,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也应注意,不要渲染恶性的个案。比如,前不久某中学有一名女生跳楼,这本是个案,但媒体报道时贴上“女学生”、“失恋”、“裸体”等标签大肆渲染,像这样的报道就很不负责任,会给许多年轻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学习压力导致心理问题儿童增多刘芳因为不堪连上五个特长班的重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每天狂吐几十次。调查发现,不少“小刘芳”存在学习压力、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患者儿童占20%烟台心理机构对1000名儿童做过一次调查,其中25%的儿童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32%的儿童存在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过强等问题。“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在心理疾病患者中,儿童占20%左右,中高考前后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还会上升。今年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患者比去年增长一倍多,其中年轻人能占到六成以上。数据显示,与过去几年相比,年轻人抑郁、焦虑、人格障碍患者急剧增加。我们认为,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心理专家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全面掌握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根据其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针对孩子自身水平,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压力“压”出心理问题刘强(化名)是全家人的骄傲,他不仅学习好,而且懂事、听话。他的家人回忆,自从开始上学,他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但是升入初中以后,班里凭空多出来的几个优秀学生让他感觉很焦虑,总担心自己当不了第一。“偶尔一次考第二名,他就像疯了一样,脾气暴躁,每次都在自己身上划出几道口子”,刘强的父母说,孩子的成绩依然很优秀,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从上初一开始,我们就带他咨询心理医生,他也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但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依然没有改变”。心理医生说,他属于典型的追求完美型性格,个人追求优越感,对荣誉、地位有强烈的占有欲,如果性格得不到改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调查过程中发现,因为学习压力引起的心理疾病较为普遍,其中也有不少发生自残等极端行为的现象。临床心理科医生赵约翰告诉记者,学习压力是由社会、家长和自身共同形成的。自身追求完美、期望值过高是形成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其学习压力过重。心理专家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夫妻离异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发育不健全,即使没有离异,长期对立的婚姻关系也容易导致孩子心理畸形。咨询单位:烟台毓璜顶心理咨询中心纠正磨蹭先挖掘兴趣“我家孩子从小就磨蹭,刷牙要催,吃饭也要催,饭放在她嘴里,不催她就不知道往下咽……我真是要崩溃了!”王女士的这种烦恼并不少见,尤其是上幼儿园和刚上小学的孩子的家长,常有类似的心理疑问: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把战线拖得老长,现在孩子到底怎么了?  小孩子做事磨蹭,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也就难免心不在焉,拖沓散漫。二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5—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是10分钟左右,7—8岁的孩子可以坚持15分钟,上小学的孩子也只能维持20—30分钟,再加上易被新异刺激“抢”走注意力,所以容易养成拖拉的习惯。三是在家长或老师的逼迫下做事,使他们丧失了做事的积极性。四是孩子年纪尚小,本来就不懂做事的正确方法,缺乏合理安排事情的能力。  事实上,无论孩子因为何种原因磨蹭,家长都要负首要责任。特别在8岁以前,孩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做事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家长做事较慢,或者家庭环境比较噪杂,这都会影响孩子做事的效率。此外,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在孩子做事时指指点点,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一是要发掘孩子的兴趣点,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以此来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二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就指出,一对一语言教学(比如讲故事)对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特别有效;三是根据孩子趋利避害的特点,可对他们施以简单的惩戒,比如不按时吃饭就收走餐具,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四是有些事情,家长可以创设一些情景与孩子比赛,一方面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快孩子做事的速度。
推一荐:&&|&&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缓解压力的8种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