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是211吗怎么样

原标题:HR小心!!北京建筑大学来了

关键词:建筑类人才 培养

建筑类人才培养基地哪里找?的搜寻结果

提问时间:2018年3月30日

[最佳回答] 亲爱的霸道总裁或大牛HR,您好。

建筑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善于立德树人;绝学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北京建筑大学正在寻找一份工作,占用您宝贵的一分钟,浏览一下他的简历,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

秉承“立德树人、开放创新”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

北京副中心通州旧城城市设计与更新

北京新机场大跨度钢结构模型试验

|立德树人|开放创新|

1907年京师初等工业学堂

1958年 更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82年 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2年 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

2013年 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

2014年 获批“建筑学”博士后科研

2015年 北京市与住建部共建高校

2016年 获批北京未来城市设计

2017年 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018年 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

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13项,其中第一主持单位四项、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学校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取得突出成果。

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优势、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

校园古朴 学术氛围浓厚

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古典气质与现代精神融合

地址:北京西城展览路1号

北京大兴黄村镇永源路15号

更多精彩迅速戳图,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北京大学肇始于1936年办学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那么北京建筑大学如何的呢?以下是中国带来关于北京建筑大学的基本内容详细资料以供参考。

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二期工程30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启用,三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的“两高”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30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52个,与住建部共建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名列第15名。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6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95人,教授116人,博士生导师27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才7人,长城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8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6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近三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9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创青春”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98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1645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60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79人,成人教育学生1842人,留学生115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遵循“立德树人、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和“爱国奉献 敢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3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近五年,新增各类科技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科技服务经费连年超过2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6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工作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以首善标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向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以上关于北京建筑大学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中国建筑网进行查询。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关注(),实时了解建筑行业最新动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建筑大学是211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