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网设备到4g网络需要经过什么网络节点和设备

中国移动又指向了电信和联通的固网业务

  中国移动无疑是中国最强大的移动运营商,其拥有的手机用户数约占中国手机用户的近60%,在手机业务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基本无法威胁它,不过似乎中国移动在新的一年里打算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拥有的优势业务--固网业务举起屠龙刀。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将在巩固4G领先优势、提供高品质固定宽带业务、提升ICT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固网宽带业务成为重点之一。

  对于联通和电信而言,固网业务有多重要中国电信2008年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进军移动市场,当时的中国电信利用自己的有线宽带优势通过捆绑方式拉动手机用户的发展,从结果来看这种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截止2013年底,中国电信净增的手机用户数比中国联通多了近千万。

  但是这也付出了代价,在收购手机业务之前的2007年中国电信的营收是1786.56亿净利润达到266亿元,而经营移动业务数年后到2014年营收增长了81.6%达到3244亿而净利润却只有176.8亿元,并且这个净利润是经营移动业务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电信2014年经营收入3244亿元,移动服务收入为1516.11亿元,移动业务占比只有46.7%,固网业务是中国电信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且由于中国电信的用户应是中低端为主(2015年前三季度移动用户人均ARPU为55.5元低于中国移动2015年上半年的人均ARPU值62元,并且当中有不少用户的ARPU来自于捆绑其占优势的优先用户获得)。

  从上面的2007年和2014年的业绩对比来看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甚至拖累了中国电信的盈利能力。

  中国联通2014年移动服务收入达到1551亿元占总营收2846.8亿元的54.5%,固网业务收入同样是重要的收入来源。2015年面对着中国移动4G拥有的网络覆盖优势,中国联通的3G网络无论是覆盖还是网络速度都无法与中国移动竞争,从2月到11月连续10个月出现用户流失,流失用户数达到1226.2万。

  在手机用户不断流失的情况下,2015年前三个季度移动业务收入1095.17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同期中国联通的固网业务收入692.03亿元同比增长3.4%,在固网业务的拉动下总体业务收入下降幅度降低到3.8%。

  中国移动已准备好进攻有线宽带市场如今中国移动已经将铁通收入囊中,据2015年7月底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有线宽带用户数是2.1亿互,当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有线宽带用户数分别是1.1亿、7000万来推算中国移动和铁通合计拥有的有线宽带用户数是3000万占总用户数的比例是14%,约是中国联通的42.9%。

  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移动一直都在积极建设有线宽带网络,以增强自己的固网优势,这从国际宽带出口带宽可以看出来,而中国联通则由于将大量资金投入3G网络建设,忽视固网的建设与中国电信的差距在拉远、被中国移动拉近。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宽带国际出口带宽分别是416.78G、295.14G、15G,中国移动的出口带宽是前两家的3.6%、5.1%;三家运营商的国际出口带宽分别是3040.8G、1190.1G、389.6G,中国移动是前两家的12.8%、32.7%。

  年中国移动的现金储备达到4000亿,即是说中国移动拥有足够的现金建设有线网络。截止2015年其4G基站数量已经达到100万,今年中国移动会再建设30万4G基站,4G网络建设任务不再如2015年那么繁重,可以有精力放在有线网络建设上,同时有线网络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其4G网络的优势,因为一个强大的4G网络也需要一张强壮的有线网络来支撑。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面临中国移动的价格冲击中国联通将是首当其冲的,在3G时期其固网与中国移动的差距被快速拉近,而眼下中国联通债务高达3168亿,现有的移动业务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冲击用户流失情况未能停止,其建设4G网络或是固网都极度缺乏资金,前途黯淡。

  中国电信的债务状况比中国联通要好,但也达到1065.52亿,其强大的固网可以暂缓投入而全力建设4G网络,不过这需要时间,而中国移动的4G用户数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势头发展,中国电信依托固网业务优势捆绑发展移动用户的策略无疑受到重大冲击。

  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进攻有线宽带市场,并且价格极具竞争力。以广州来说,中国移动的光纤宽带大约是360元每年,中国电信的宽度最少也要1580元(营业厅价格),中国联通的价格是880元起,中国铁通的宽带价格是760元。

  在中国移动将铁通并入后,借助现有的手机用户通过捆绑有线宽带将形成固移业务融合优势,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造成严重冲击,它们能顶得住中国移动的价格屠龙刀么


摘要: 中报发布进入尾声,5G热点开始扩散走势与估值本周大盘处于底部反弹中,大多数板块均有上涨,特别是通信板块依托5G题材持续走强,涨幅居前,行业整体上涨2.79%,跑赢沪深300指数0.8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中报发布进入尾声,5G热点开始扩散

  本周大盘处于底部反弹中,大多数板块均有上涨,特别是通信板块依托5G题材持续走强,涨幅居前,行业整体上涨2.79%,跑赢沪深300指数0.8个百分点。子行业中,通信运营上涨0.85%,通信设备上涨3.27%。本周通信板块的上涨主要还是由所带动。通信个股中与5G相关品种走势强劲,如中兴通讯、新易盛和吴通控股涨幅均为15%左右,而有利空个股走势较弱,如高斯贝尔、春兴精工和【、】跌幅居前。截止到8月29日,剔除负值情况下,BH通信板块TTM估值为41.17倍,相对于全体A股估值溢价率为291%。

  随着政策层面不断释放推进5G进程的消息,市场对于5G的认同性也在不断趋于一致,不过现在远没到反身性的程度。其实回顾这半年来5G的各个时间点,依然是按着标准的进程稳步推进。而在市场本身缺乏题材的背景下,5G题材必然会得到各方面的追捧,由此引来不同性质的资金介入。因此对于这样市场结构,我们以一种波段式的行情看待5G题材。不可否认5G是贯穿未来两年的长线行情,但是绝对高度并不会超过预期。基于此,我们对于5G的策略就是长期看好,逢低吸纳低估值/高成长且具备5G实质性题材的品种,包括具备高速光通信器件、高频器件、5G基站以及天线等生产能力厂商。此外对于通信行业的其他支线概念,如物联网与专网通信,我们认为市场空间巨大,但是需要等待确定性的应用落地才能成就相关公司,相关的策略也和5G一样,逢低吸纳该领域低估值/高成长的品种。最后对【、】,我们坚持长期看好该公司,公司的经营从内到外都已经大幅转变,随着互联网化营的深化,公司有望实现估值和业绩双提升。考虑通信板块整体连续三周上涨后,通信板块有调整的需求,本周给予通信板块“中性”评级。股票池推荐中国联通、海能达和共进股份。风险提示:大盘持续下跌导致市场估值下降;5G发展不及预期。

  【、】(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海能达:优化公司经营管理,保持专网技术领先优势

  研究机构:渤海证券 分析师:徐勇 撰写日期:

  主业稳步增长,财务指标好转

  8月21日,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0.54亿元,同比增减6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6.36万元,同比减少57.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3.98万元,同比减少412.34%,每股收益0.0043元,同比减少57.00%。中报符合市场预期。

  总体上看,上半年公司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净利润与产品毛利率下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海外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包括了赛普乐和诺赛特贡献的6.04亿元收入,其占比提升到19.76%,以及公司在新产品方面加大开拓力度--第三代融合指挥中心、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等实现规模销售。此外公司“精工智坊”高端制造进一步升级,其OEM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256.92%。而净利润下滑主要还在于费用方面:上半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7.22亿元和4.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85%和22.1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93.53%,达到1.49亿元,其中包含利息9949.78万元和汇兑损失4833.85万元。虽然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但OEM产品收入占比增加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

  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积极完善公司管理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中美贸易战平添很多变数,再加上国内应急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调整,国内外的专网通信市场增添了很多新的挑战。作为专网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全球专网通信的技术领先企业,公司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积极调整组织架构,严控各项费用,打通产品、研发、供应链等各条产品线,促使其协同发展,取得多个市场突破,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使得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的经营特色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1)三大技术产品线起头并举,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一直以来,公司在专网通信领域技术布局全面,TETRA、PDT和MDR均有覆盖。TETRA方面,主要是通过并购赛普乐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收入占比;PDT方面主要是配合国家应急管理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在公安专网领域发力,目前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而DMR方面,主要以渠道方式进行销售,份额一直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公司大力推进专网宽带集群、宽窄带融合产品、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等新产品样板点建设,其产品销售均有大幅增长。公司在手项目方面,部分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荷兰C2000项目又有新的衍生服务项目;乌兹别克斯坦项目进入第二阶段并增添了新产品的销售;第三代指挥系统在深圳智慧南山应急智慧信息化系统项目中采用,并在在广州、太原、枣庄等多个地市公共安全、消防等领域正式应用。

  2)积极调整公司管理架构,控费提效助力经营层面改善

  针对去年底以来公司管理层面上出现的问题,公司一方面加强预算和费用管控,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主营业务;另一方面通过实施CRM、PLM和ERP等项目,重新构建公司营销服平台、研发和创新平台和公司办公管理平台,使得公司适应全球化的管理。同时公司加强核心人才的已经和内部专家的培养、储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并通过差异化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稳定性。公司今年7月还推出股票激励计划,以市价的一半配售给公司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业务)骨干3631万股,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此外公司在OEM业务上加强了制造能力升级,坚持高端制造,逐步提高自动化率,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与服务,以及快速接单、快速生产、快速交付能力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提高交付及时率与库存周转率,效降低公司的采购和生产成本,强化公司综合竞价优势。

  总之,在经历过去年的多重事件叠加的影响后,公司从内到外都有了全面的变革,随着技术和管理进一步融合,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依托深厚的技术实力,推动公司经营转型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关键数字无线集群通信技术,并能同时提供TETRA、PDT、DMR、专网LTE、卫星通信等全系列标准产品的专网通信设备商,构建了完善的从窄带到宽带,从终端产品到系统应用,从语音到数据、再到视频的全系列产品。公司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从“屏、管、端”的产业链出发由当前的设备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商。其中“屏”是指第三代融合指挥中心;“管”是指连接、传输信息的专网通信基础设施;“端”是指窄带终端、宽窄融合终端、宽带多模终端、移动卫星终端等产品。经过近一年以来在“屏、管、端”三个方面的投入,公司已初步具备了向用户提供宽带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智慧融合专网通信解决方案能力。未来公司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考虑上半年公司的管理举措有效的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状况,未来公司凭借行业和技术的领先地位,营收与净利润将会稳步增长,预计年公司营收将达到77.60亿、103.20亿和130.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10亿、8.17亿和10.68亿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的风险;专网通信行业竞争加剧;知识产权纠纷风险。

  中国联通(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中国联通:混改深化提升经营实力,创新业务快速发展

  研究机构:渤海证券 分析师:徐勇 撰写日期:

  整体经营业绩显着提升,财务状况更趋稳健

  8 月15 日晚间,公司公布了2018 年的半年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344 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行业领先。实现EBITDA 人民币458 亿元,同比增长4.8%。税前利润达到人民币7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人民币26 亿元,同比增长232%。同时上半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16 亿元,自由现金流达到人民币408 亿元,创历史新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3.5%。中报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五新”建设带动公司业务增长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所处的电信行业增长4.1%,其中固网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公司的各项业务增长均超过行业水平。截止6 月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1 亿户, 固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78 亿户,公司的用户数占比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同比增长199.6%,其中手机上网的流量同比增长214.7%,而公司的手机用户上网流量增长达到2.2 倍。公司能在上半年行业增长的基础上, 取得超越行业平均成绩的业务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移动业务方面,深入推动互联网化创新运营。

  上半年移动业务收入843 亿元,同比增长9.7%,大幅领先行业平均近8 个百分点;移动用户净增1786 万户,总数达到3.02 亿户;用户ARPU 值47.9 元,保持平稳。移动业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公司积极强化移动业务差异化经营,推出差异化产品,解决大流量用户需求痛点,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强化融合捆绑拉动,推动4G 业务规模发展,从而实现4G 用户总数达到2.03 亿户,占比提高16 个百分点,达到67%。 面临提速降费的局面,公司深化流量经营,努力以薄利多销促进多赢,大力推广大流量套餐,从而在手机上网流量单价同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手机用户DOU 同比增长2.2 倍,以及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 25%。

  2)固网宽带业务方面,持续改善应对愈发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上半年固网宽带业务收入同比持平达到215 亿元,用户数净增达到7892 万户,其中视频业务在固网宽带用户中渗透率大幅提升。固网业务的稳健性得益于公司以大融合、大带宽、大视频为策略引领,在提升网络覆盖和网络品质的基础上,主推高带宽产品,不断丰富填充优质视频,提升用户粘性。同时布局家庭智能网关、视频监控等热点家庭应用产品,提升宽带业务价值。

  3)创新业务方面,以固网业务为基础,快速扩充规模

  今年以来,公司创新业务保持规模快速增长,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117

  亿元,同比增长39%。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务所呈现的巨大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公司在政务、医卫、生态环境和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上,以云业务为引领,打造云网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向用户提供云网一体化、智能化网络服务,并以“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营销模式来拓展市场,快速扩展创新业务。

  4)混合所有制改革渐入佳境

  去年混改实施以来,公司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方针,积极推动混改落地实施。对外公司与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滴滴等公司持续推进互联网触点合作,以低成本和薄补贴的模式发展2I2C用户约7700万户,有效的带动了4G用户快速增长。与阿里、腾讯合作推出一系列云产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及服务。此外还在IPTV、手机视频内容、大数据、物联网、AI等业务领域,与各战略投资者加深进一步合作;对内公司持续推进瘦身健体,深入推进划小承包改革,实施收入毛利考核及增量收益分享,并顺利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提升公司发展和员工共同利益。

  增发完成降低公司负债率,资本开支将超过去年水平

  上半年以来,公司主营业务增长较快,其中非语音业务收入1,104.2亿元,同比增长14.8%,达到82.1%。公司成本达1375.4亿元,同比增长 4.4%。公司实现税前利润为人民币77.4 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8.9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23.5 亿元,同比增长 5.4%,资本开支为115.9 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43.5%。

  在资本开支方面,公司主要以效益为导向,围绕转型发展和市场需求,以精准投资实现高品质网络的建设。上半年,公司新增4G基站 6 万个,固网宽带FTTH 端口渗透率提升至81%,聚焦地区的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持续改善,4G 网络平均上下行速率行业领先,移动网络和固网宽带 NPS 双双提升,互联网网络时延指标行业最优。公司全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500亿左右,预计总体超过去年水平,后续公司主要将进一步在无线和固定网络建设上加大投入,提升客户的体验度。

  借助新科技和产业(5G)革 命提升公司差异化的优势

  在上半年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公司积极抓住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 命蓬勃发展的契机,通过与互联网经济进行深度融合,拓展自身的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此外公司正在深化的混改也为公司建立起行业差异化的优势,从而获得超越式发展的途径。面对下半年越发激烈的同业竞争、持续下滑的传统业务、流量“漫游费”的取消等一系列困境,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这挑战。因此公司将积极应对挑战,强调差异化经营的优势,坚定不移推进互联网化运营落地,依托互联网化运营转型,全力提升公司营收与利润率,同时公司在创新领域加大投入,培育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未来三年公司业绩高增长打好基础。在5G领域,公司目前聚焦10个行业应用,成立了5G创新公司,在17个试点城市,进行组网实现和应用试验。目前投入5G领域约4~5亿,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5G站点电力扩容和室分数字化改造;2)5G高带宽传输承载层扩容实现每个站点传输10Gbp;3)全云化三层部署;4)5G网络切片管理,通过SDN/NFV技术以及AI实现智能管理。

  基于上半年以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创新合作为战略,通过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全面铺开互联网化运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未来,随着不断深化内外部的改革和合作,公司的营收将保持稳定增长,而内部人员与财务的精简、外部的新业务将推动公司净利润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18~20年的主营收入为2940.67亿元、3155.34亿元和3398.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2.09亿元、80.25亿元和112.69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14元、0.26元和0.36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商市场竞争加剧带动资费价格下滑;与互联网厂商合作进展不及预期;云计算等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飞象网讯(杳渺/文)7月26日消息,近日,三大运营商交出2016上半年运营成绩单,中国移动除了在4G用户上继续领跑外,在固网宽带业务上,也呈现出了不断壮大之势,截止到上半年,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用户6月新增318.9万创新高,相当于电信、联通之和的3.8倍,半年大增1080.7万,用户数量达到6583.6万,与固网宽带市场排名第二的联通的差距只有810万,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年底超过联通可信性很大。

在移动强大的进攻下,联通和电信宽带用户数正在面临着巨大威胁,宽带优势也在逐步丧失。这也表示,在经过了三年阵痛之后,移动即将打起反超战。

多年来,电信和联通一直深耕固网宽带市场,坐稳了行业第一、第二的位置,随着移动的崛起和民营宽带的快速发展,这一市场被注入了新鲜血液,竞争也越发激烈。

作为固网宽带市场的霸主,中国电信正在谋求新的突破,电信表示,2016年将聚焦“4G+”和“光宽带”两大业务核心,实现4G网络城市、农村全覆盖,全国城市实现宽带全光网覆盖,移动用户和终端新增过亿。

而中国联通则表示,未来将在推动FTTH用户规模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宽带终端投入的效益管理,降低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在今年五月份,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了《宽带服务白皮书》和《4K智能机顶盒白皮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双方的宽带服务质量要求,这是继去年双方联合发布《六模全网通终端白皮书》后的又一次重要合作。两大运营商的联手也被视为是围剿中国移动固网宽带业务的信号。

而在移动方面,中国移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通过收购铁通公司,获得了其原有的用户与运营经验,同时通过强大的资本后盾,以移动业务捆绑销售,如“用4G送宽带”的方式迅速积累了一大批宽带用户,目前来看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在今年的GSMA全球终端峰会上海峰会上,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表示,中国移动2016年计划新增家庭宽带用户1800万。

除运营商外,这场愈演愈烈的固网宽带巨头之争又引入了新的竞争者。2015年,工信部在全国16个城市开展宽带接入市场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试点工作,目前已有10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宽带领域。在2016年,中国广电获得基础电信业务运营牌照,将作为“第四大运营商”加入宽带市场的竞争之中。

中移动固网宽带驶入快车道

固网宽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移动的“心病”,由于政策限制等原因,中国移动到2013年底才得以获得固定通信业务牌照,而在2015年底上市公司收购中国铁通后,中移动才真正得以发力固网宽带市场。比其他两家运营商—电信、联通相比,移动虽然错失了布局固网宽带市场的最佳机遇,但是移动似乎铁了心要补齐这一块“短板”。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过低价竞争和高力度补贴策略迅速抢占了市场。尤其是在南方,对外,只要使用128元以上的4G用户便可免费使用移动的宽带(仅需预存200元话费,一次性返还顺便送你半年报纸);对内,设定KPI硬性考核,将压力转化成快速增长的动力。并借助现有的用户通过捆绑有线宽带将形成固移业务融合优势,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造成严重冲击。

据悉,目前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方面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市场:一是现有的存量市场;二是新增市场,如新开发的楼盘社区;三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工信部日前也公开表示在在固网方面,鼓励中国移动加快固网发展,特别是在大城市的固网网络覆盖。

中移动能在固网宽带市场上得以快速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与竞争对手的策略有关,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移动在4G时代拔得头筹,联通和电信只能望其项背,给这两大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两家运营商只顾一路追赶其移动业务,而忽略了在自身固网宽带上的发展,而移动一步一个脚印,凭借低资费、高补贴、好的用户体验迅速占领了市场。

从之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一鸣惊人,中国移动在固网宽带市场上的发展势如破竹。赶联通超电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人士:低价策略有利也有弊

不过,移动的低价竞争也让中国移动的固网宽带用户ARPU大幅低于正常水平。在“2016纪念光纤发明50周年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透露,2015年固网宽带用户ARPU值方面,中国电信为56.3元,中国联通为63.6元,中国移动是32元,移动仅为联通的一半。对此,业内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国好4G”表示赞同,他认为,移动半年增1080.7万移动宽带用户,两年前进军宽带消化利润的战略注定了今天的结果,消化利润又为未来布局,挤掉电信联通最后的稻草:中国移动2016年6月有线宽带用户达到6583.6万,月增318.9万,半年增1080.7万户。低质但是低价的策略,通过给小利益诱惑电信联通各地偷偷给移动带宽,逐步实现了大谋。

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运营商头条”表示,在国资委下的经营指标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造成三个运营商为了完成指标,只能去对手那里挖用户,运营商用更便宜的资费吸引用户,造成了相互之间的恶性价格战,运营商开始本末倒置,不重视网络维护,反倒重视起营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网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