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整改方案模板会全国统一方案吗?

  • 来源: 文: 访问量:

2018年6月1日消息  昨晚21:17分,滴滴出行官微发布滴滴整改及安全升级工作进展更新。除了顺风车“停止夜间接单”、“车主每次接单前人脸识别”、“下线个性化标签评论”之外,在全平台整改部分将继续跟进。

想必大家已经注意到,现在使用快车时都会出现“评价司机和车辆是否与软件显示信息一致”的选项。滴滴整改方案中也显示,人车不符一经确认立即封禁。

前段时间滴滴顺风车、快车平台安全问题频发,导致用户对滴滴平台相关运营问题产生高度质疑。《南方周末》扒出了过去4年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50个司机,至少有3人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却通过“三证验真”。可见滴滴平台的监管漏洞是长期遗留问题,直到“郑州空姐遇害案”爆发才引起平台的足够重视。

本次整改内容显示,近期将选择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行程中录音功能测试,以便在司乘双方发生纠纷投诉时取证判责,从而进一步保障双方的安全和权益。并表示,会将继续积极听取各方建议,反复打磨相关方案和技术能力,并在上线前将方案对社会公布。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滴滴的“人脸识别”防君子不防小人,应该着重于更好地保护机制,比如报警系统,监测司机关闭GPS,乘客一键呼救,本次整改方案显示,新版紧急求助功能已在全平台正式上线,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将进入按钮提升至显著位置,并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户可自主一键拨打。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报警系统一键呼救外,关键问题还是司机准入门槛要严格把控。自5月16日滴滴公布的阶段整改措施中提出,已和公安机关合作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

希望滴滴平台推出的每项整改措施能够真正执行到位,切实保障广大司乘出行安全。


  前不久,滴滴出行平台在南京被开出15万元罚单之后,又被我省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领导小组约谈并勒令其整改。16号整改期限已到,滴滴出行平台还有没有三证不全的网约车在非法营运呢?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多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南京多处窗口地区现场检查。

  11月17日上午8:40,南京交通、公安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小红山客运站入站口附近设点检查。一辆私家车在路边下客时引起执法人员的注意。经过询问,乘客与车主并不认识,他们从鼓楼区燕歌园小区坐车到此,通过滴滴平台支付给车主19.9元的车费。显然,这辆私家车正在从事网约车服务,但是面对检查,车主提供不出相关合法证件。

  执法人员发现,这名车主是在上个月刚刚在滴滴出行平台完成注册的,平台未按规定审核,同样涉嫌违规。

  当天上午,南京交通、公安等部门共在铁路南京南站、小红山客运站等窗口地区查获8辆非法网约车,全部来自于滴滴出行平台。由于滴滴出行平台并未按照省、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其违规行为作整改,相关部门从今天开始加大对其的惩处力度。

  此次交通部门设定的整改期为一个月,这也意味着,一个月之内,滴滴出行平台无法为新的网约车申办合法证件。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会同步加大对路面上网约车的查处力度。(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田甜 桑雨生 周健)

  (本条新闻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空姐遇害案发生后,舆论把滴滴顺风车推上了风口浪尖。滴滴为此停业一周,并颁布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规定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时到6时的订单等系列措施。这一刀切的整改方法矫枉过正引发了争议,但在笔者看来,这次的整改利大于弊,滴滴的调整其实是在为上次的悲剧负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共享经济如何在个人隐私、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取得平衡,不单单是靠滴滴一家互联网公司来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因此,请给共享经济发展一点时间。

  早前,滴滴顺风车平台上的司乘互评、乘客个人信息的公开以及车主审核不严等问题存在已久,据统计,滴滴司机对女乘客进行性侵害经全国各地法院判决的案件有14起,那么未经法院落案起诉的此类案件还有多少起呢?想想最近的郑州空姐遇害案带给其家人的痛苦,不免让人对搭乘滴滴心生恐惧。

  我们在不幸发生后为弱势群体不幸的遭遇诉诸悲天悯人的情感是正常的,但无论是伤感于事件的偶然性,还是归咎于人性之恶的必然性,最终我们都应该对避免此类事件重演进行深刻地反思。

  作为空姐遇害案的涉事公司——滴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把社交属性过早地嫁接到约车平台再加之对车主审核不严等问题,最终使惨案发生。滴滴为此停业一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即时整改、承担相应责任。

  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规定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时到6时的订单等系列整治措施解决了个人隐私、乘客安全问题,但这一做法却被不少人认为矫枉过正了,司机和乘客两类群体都对此做法持存疑态度。有些司机认为如果不对乘客进行评价、个人信息全部屏蔽的话,会助长部分乘客乱扔垃圾等不文明乘车行为;还有些乘客认为如果顺风车在晚间22时到6时停止接受订单的话,就失去了其方便快捷实惠的共享意义了。

  的确,从司乘两者角度来说,滴滴确实好像有点“矫枉过正”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滴滴其实也是在“自我救赎”,从此次调整可以看出滴滴放弃了某些企业利益,优先选择了顾客的个人隐私、安全利益。虽然不能确保此类事件会不会再发生、个人隐私会不会再泄露,但当下滴滴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值得我们肯定,也重塑了大家对共享经济的信心和期待。

  空姐遇害案后,我们对滴滴的失望大概像是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尸横遍野”、外卖垃圾“堆积如山”那般对共享经济失去信心,但要相信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曲折前进的,世界上每一项制度规则制定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滴滴的这次整改应该也是如此,共享单车、外卖服务大抵也是如此,请给共享经济发展一点时间,它必为大家创造方便快捷和谐的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改方案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