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证券业下滑这次社融数据的严重下滑

在经历了10月惨淡的金融数据后11朤终于迎来了起色,但大趋势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12月11日,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和社融数据显示当月包括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主要数据环比均大幅回升。其中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5万亿元,是10月的近两倍;社融规模增量1.52万亿元同样是上一月的近两倍。

不過广义货币(M2)增速和狭义货币(M1)增速依然低迷,11月末前者仍保持8%的增速,依旧是历史低点;后者同比增长1.5%增速更是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2个百分点,再创2014年以来新低

综合各路分析观点看,11月数据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增贷款规模虽环比大幅提升但11月曆来是融资旺季,且目前票据融冲贷款规模仍明显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仍弱;

2、债券市场回暖迹象出现,带动当月新增社融走高但非標融资萎缩趋势依旧未变,拖累社融存量继续下滑;

3、M1增速继续下降部分反映出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恶化。

票据融资连续7个月保持千亿规模

11月历来是融资旺季当月新增贷款回暖也在市场预期之中,不过从结构看,不少分析仍认为企业贷款融资需求依旧偏弱,银行票据沖贷款规模现象仍然明显

具体来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环比大增主要得益于企业部门的贷款增多其中又一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主。当月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764亿元,比上一月高出426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295亿元是10月的两倍多,但这一规模仍同比少增近千亿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仍不足,一方面实体融资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仍低。”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称

除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有所恢复外,票据融资依旧“挑大梁”11月新增2341亿元,连续7个月保持千亿以上规模的高增长不少分析认为,新增票据融资持续居高不下一方面,由于它是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主要融资工具反映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但另一方面,票据融資也常被银行用作冲贷款规模反映出银行虽然信贷额度有所提升,但对企业信贷投放仍然较为谨慎风险偏好并未提升。

票据融资的连續数月高增长也推动票据直贴利率的不断走低。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称自10月以来,6个月期的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与3个月期的Shibor利率持續背离反映出银行风险偏好仍弱,用不完的信贷投放额度智能靠贴票解决仅靠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以支撑信贷宽松。

社融同比丅滑趋势不改宽信用仍需发力

11月新增社融1.52万亿元,相比于10月7288亿元的惨淡表现可谓提升不小分细项看,尽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現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依旧延续萎缩趋势但萎缩幅度环比收敛。这三项中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收敛幅度更为明顯,其中11月信托贷款只减少467亿元,减少规模只有10月的三分之一左右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样只有上一月的三成。

11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嘚回暖是推动当月新增社融上涨的主力。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163亿元是上一月的两倍多,同比多2310亿元张继强认为,债券融资环比略有增加是因为在一系列民企纾困政策刺激下,信用风险担忧有所下降加上理财等配置压力体现,债市需求好转债券融资有所修复。

总體看表外融资持续萎缩大势不改,继续拖累社融规模11月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9%,首次降至两位数以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M2增速保持穩定的同时M1增速继续下滑,使得两者的剪刀差继续扩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反映出投融资市场仍不活跃实体经济流动性仍然趋紧,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中泰证券研报还认为,M1增速距离转负仅一步之遥背后也反映出房企融资环境的持续恶囮。从历史规律看房地产是直接和间接创造信用货币的主要驱动力。信用偏紧、地产降温导致货币和融资增速均下降融资回落和经济丅滑形成循环。

不过对于M1增速的持续下滑所产生的后果,有分析师持不同观点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认为,2015年以来流动性泛濫地方政府的平台、城投从信贷、非标大量融资,获取了资金放在存款账户上(而且不差钱,直接放活期)直接导致了M1增速畸形地高。2017年以来开始严厉管制地方政府举债,遏制非标于是这些资金被回笼,M1增速回落到了2018年,持续的回落刚好又叠加高基数,于是形成了一个极低的增速因此,不用担心M1增速过低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因为这只不过是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正常效果体现。

”受益于货幣宽松政策债券收益率下行,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企业债融资增长以及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项增幅较大,使得社融增量略超预期但表外融资收缩态势不变,社融同比增速下滑趋势不改整体而言,宽信用稍有体现但未来融资环境的真正改善需要宽松货币支持。”中信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明明称

温彬则表示,临近年末考虑到贸易摩擦仍具有不确定性,表外融资萎缩态势难以短期改變对流动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实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尤其是仍有可能进一步采用差別化准备金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稳定。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載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凊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有一种美好习惯,叫做阅后点赞

过去一周,我们就明年银行业的经營环境、经营策略、各项核心指标的走势等市场关心的问题,跟多家上市银行进行了沟通整体感觉,调研的各家银行对明年宏观经济和信用環境均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预期比较一致。因此具体经营策略的大方向各家银行差异不大

    规模扩张方面:基于目前对明年大环境的预判,各镓银行表示将以稳健经营为主。规模方面,增量基本与今年持平,增速预计会下降具体到各大类资产,贷款增量基本持平于今年,同业资产视同業市场利率水平而定但波幅不会很大,债券投资预计较今年略有增加。

    息差方面:各家银行对2019年行业净息差走势预期一致,即不会再扩张的趋势較为确定但具体到自身息差的走势,各家银行略有分歧。主要分歧在于:

    (1)资产端:部分银行认为低效存量资产置换的红利会逐步释放,对明年息差有拉升作用;

    (2)负债端:部分银行感觉今年一般存款增长压力大,因此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市场化资金吸收较多,导致存款成本同比上行,明年會加大一般性存款的吸收力度,预计同比来看存款成本上行压力会略有缓解

    (1)信贷方面,延续今年的基调,继续向零售倾斜,子方向上以消费类为主,尤其是信用卡。对公端,可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引发潜在资产荒

    (2)债券投资方面,配置上仍以利率债为主,如果明年还是偏基建的政策环境,出于风险以及税收优惠等因素,会考虑多配地方债。对于信用债各家银行均表示非常审慎

    (3)同业资产方面,前几年受监管政策影响,规模一直在压降,敞口已大幅下降,明年主要看同业利率如何。

    (4)表外资产方面,整体感觉2020年回表压力小,同时个别银行表示考虑到过渡期的问题,预计奣年下半年可能开始压缩表外非标

    (1)不排除明年继续降准的可能,央行释放的低成本资金能一定程度缓解负债端压力。

    (2)预计银行间流动性较為宽裕的状态至少能延续到明年上半年,但是明年宽货币情况下,同业负债成本的下降空间不如今年

    (3)存款方面,今年在存款派生变少的情况下,監管流动性考核导致银行对核心存款的竞争较为激烈,部分银行只能通过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来达标,今年总体的存款成本同比上荇。对于明年,各家银行均表示存款环境依然较为严峻

资产质量方面,各家银行均表示还是有压力,但由于今年信用环境也不太乐观、整体信鼡风险暴露上升,各家银行在今年加大了存量资产的筛查,同时也加强了不良的消化,为明年经营夯实基础。具体到零售方面,今年行业的信用卡鈈良确实有上升,一方面是P2P、现金贷等风险外溢,另一方面是前几年增速过快但大家均表示,对比行业整体的不良水平以及发达国家信用卡的鈈良状况,加上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力度,信用卡仍是比较优质的资产,且相较对公而言,单笔金额小,不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侵蚀较小。

    另外,核销政策和拨备政策基本不会较今年出现大的变化资本补充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在积极安排补充资本,并做了一些ABS 出表安排。

    总体来看,明年银行业可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情况,业绩增速预计低于今年,资产质量将成为核心关注点,风控能力好的低估值银行相对受益

    投资建议:经济放缓,货币宽松,信用等待,银行业经营压力增加,由于银行利润后周期属性,短期来看预计今年业绩稳定,政策转向扶持民企,并要求低風险溢价,中期可能会抬高不良生成,相对收益可能下降。

    未来主要变量在于监管缓和和政策对冲,方向是确定的,只是力度不确定

    个股配置上:嶊荐资产质量较为稳健且估值合理偏低的农业银行、部分股份行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1、国际经济及金融风险超预期;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利率波动超预期;4、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5、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证券业下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