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安全影响运行控制策略仿真

【摘要】:为了解决环境和能源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寻求一种清洁型能源刻不容缓,光伏发电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本文采用的就是光伏分布式发电技术,但在光伏发电的应用过程中,光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对配电产生的较大冲击制约了其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微电网技术,其中光伏电源是通过电力电子接口接入配电网,该方法增强了分布式发电的灵活性,但与传统发电机系统相比较,增加了系统功率平衡和频率稳定控制的难度。本文以光伏发电构建的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主从控制、对等控制两种微网运行控制策略以及恒功率(PQ)、恒压频(V/f)、下垂控制(Droop)三种分布式电源逆变器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在仿真过程中给出了光伏电池模型结构以及三种控制方法在关键环节的参数设计,仿真分析证明了所建微网模型可用于研究微网控制方法。(1)首先根据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运用扰动观察法改变Boost电路占空比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然后搭建光伏三相并网运行时PQ控制策略的微网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跟踪表现,因此光伏控制模型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对下文微网孤岛运行主从控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针对微网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控制策略问题,搭建了孤岛运行时微网的主从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阐述V/f和PQ控制策略的原理,并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仿真模型,对V/f控制策略中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参数进行设计,然后对PQ控制策略中的电流环控制参数进行设计。为了验证V/f控制模型和PQ控制模型的有效性,设计了孤岛运行、并网运行两种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孤岛运行时,V/f和PQ控制策略在主从控制中能有很好的表现。(3)微网在孤岛运行时采用对等控制,其中分布式电源采用下垂控制,首先阐述对等控制的概念以及下垂控制的原理,并且对下垂控制器模型中的功率控制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并搭建仿真模型。由于低压微电网无法直接应用下垂控制,为了符合下垂控制所需条件,本文利用控制参数进行输出阻抗呈感性的设计,同时为了满足下垂控制策略下的分布式电源直流稳定输出和动态响应较快的要求,采用直流电源来代替光伏电池与储能设备结合的方法。通过搭建对等控制仿真算例来验证下垂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下垂控制能够实现对公共负荷自行进行功率分配,且能保证微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615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Generation,DG)通过电力电子器件接入大电网,解决了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电力电子器件惯性较小,会对大电网形成较大的干扰,容易受到各种扰动进而发生振荡失稳。针对低压微电网不能以传统高压电网为模型设计控制方式和运行参数,易受到小扰动的影响,本文采用改进下垂控制结合小信号建模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传统下垂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计及低压微电网线路阻抗和电压降落,提出了一种计及电压降落和电压角度偏移的下垂控制优化的控制策略,改善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得出,由于微电网之间的并联运行,各个子微网之间的静态稳定得以满足,但系统的动态稳定需要更加准确的参数设定才能更好地保证系统的并网解列的稳定运行,针对多微网动态稳定性,本文搭建了逆变器与并联系统建立小信号模型,并列写了状态方程,然后将所有模型转换到公共坐标系中,对可能影响多微网系统动态稳定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在多微网并联运行结构的 

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发生巨大变化,分布式能源的引进,以及先进的计量、通讯和控制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将传统的发电系统变成多个微网互联的结构。多微网系统具有快速性和可控性的优点。并且随着智能电网的广泛发展,电能产生和消耗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优化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所提出多微网的优化协调控制策略能够实现能量的有效管理,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本章主要对微电网中可能出现的模块进行数学建模,并且分析各个模型的特点以及和经济性的相关度,并且根据各种微源不同的特性,对微源建立了有效的经济模型,最后提出负荷-发电(LG)的概率模型。其次根据总成本消耗最小的控制目标,给出能量管理的总体目标函数,引入一个新型能量管理参数(EMSI),并给出微电网中各个组成单元的能量管理控制目标,通过禁忌搜索法使EMSI达到最小,得到全局最优解,达到最佳的经济性。针对多微网能量管理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集散混合式的多微网的控制结构,并且给出了用多代... 

直流微网经直流母线连接负载、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并通过接口与交流配电网相连逐渐成为未来微网研究的新方向。与交流微网相比,直流微网结构更简单、更灵活、控制也简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日益増长的直流负荷需求。孤岛型直流微网系统结构薄弱,工作时没有配电网的电能支撑导致系统惯性和容量相对较小,母线电压受功率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基于孤岛型直流微网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针对由永磁风力发电、光伏电池发电和蓄电池储能组成的单母线放射状直流微网展开研究。在分析直流微网内各单元数学模型及其功率输出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运行时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裕度和蓄电池储能的荷电参数对直流微网的工作状态进行划分,提出适用于孤岛运行时不同工况的分层控制策略。根据孤岛型直流微网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控制要求,将直流微网分层控制策略分为系统层控制策略和换流器层控制策略,并针对风力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和负载单元的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 

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可控负荷、微网等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开始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配电网从单源、单向潮流的被动系统变为多源、双向潮流的主动配电网,配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等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大量且形式多样的可控电源的接入会使配电网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给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带来很大的挑战。此外,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RES)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也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微网(Microgrid,MG)作为一种可并网或孤岛运行的自治系统,可以利用本地的分布式电源、储能、控制设备等就地供应负荷,MG的引入可以在提高配电网对于RES发电的接纳能力同时有效简化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复杂性问题。配电网和微网作为相对独立的自治系统,分别由配电网运营商(Distribution

微网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直流型电源与负荷的广泛应用,交直流负载的相互渗透率不断升高,兼顾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特点的交直流微网将成为未来微网技术的主流方向。如何对交直流微网功率进行合理分配以确保其协调运行始终是交直流微网控制的重要目标。针对交直流微网功率控制的问题,国内外已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至今仍然欠缺对其中关键技术的提炼与完善。为此,本文针对适用于楼宇的交直流微网展开研究,提出了多模式下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本文针对楼宇中交直流负载相互渗透率较高的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楼宇的交直流微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对该系统的母线结构、电压等级、负荷分配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光伏发电单元、蓄电池单元、双向DC/AC变流器单元等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其次,分别就并网与离网模式下对系统的功率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功率平衡关系与储能单元的电荷状态将系统的运行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系统内各模块的工作状态。... 

分布式能源发电是未来发电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它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微电网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微电网内用户对电能要求也是经济、安全、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用电负荷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因而储能装置是保证微网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微网中的不同微源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技术特征和出力特性,并基于功率输出搭建了相应的经济模型。针对某热电联供微网,提出了类比蓄电池的蓄热罐出力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经济调度方式下热电储能配置优化模型。在满足热电功率平衡的条件下,采用多场景方法考虑微网中的随机因素,运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不同容量下微网运行方式,比较不同储能容量下微网的综合成本,从而确定最优储能方案。通过算例与Matlab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模型能有效降低微网的综合成本,能够提升微电网中供电的经济性与稳定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安全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