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范辨别网络谣言言?

  8月20日,公安部宣布,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秦火火(真名秦志晖)”是该公司前员工之一。同时被刑拘的还有尔玛公司负责人“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通过二人讲述和办案民警介绍,“网络大谣”们以谣博名、以谣牟利的灰色网络利益链得以暴露在阳光之下。

  你是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对于“秦火火”等人被刑拘你又怎么看?读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全民动员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既是一个开放便捷的空间,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所在。网络上既可以及时发布、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能很快地被各种谣言蛊惑。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未经证实、肆意杜撰、粉墨登场的绯闻、谣言吸引了网友的眼球,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可小觑。这些绯闻、谣言不仅给整个社会制造了乌烟瘴气,也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的价值观,可谓毒害颇深。事实上,网络不仅是一个获取资讯的平台、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更是一个传递正能量、文明和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需要的是事实、冷静、思考和对话,而不是谣言、中伤和炒作。打击这些“网络大谣”不仅净化了网络环境打击了恶意捏造、肆意诽谤的邪气,更为网络正常发展指明了方向。试想如果我们整个社会风气纯正、处处无懈可击,些许造谣者又怎能轻易得逞?

  严惩“网络大谣”,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相信随着法律的完善、打击的深入,隐匿网络的违法犯罪分子终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是整治各类“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有关部门在加强引导、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的同时,还要建立全社会联动的预防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切断谣言滋生的温床,让谣言在日趋理智的网民面前不攻自破。

  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

  网络为我们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可是,网络也是把双刃剑。谁会想到,一直在人们心中的网络“正义斗士”,原来是“网络大谣”?这些网络推手看似在维持正义,却为了谋取私利,骗取公众的信任,颠倒黑白,捏造事实,为网络蒙上了一层阴影,对网络我们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

  互联网不是法治盲区。虽然互联网是虚拟空间,但活跃在其中的网民是现实世界的人,说到底,互联网也只是由人类创造、由人类管理的工具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工具,如果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联系、学习提升等,就能体现出其作为工具的积极意义;如果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诈骗、造谣诽谤,则体现出了互联网双刃剑的作用。但互联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使用互联网的人,所以,惩治“秦火火”等人,不但体现了法治精神,也体现了正确利用互联网的导向作用。

  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一套完备的“现实规则”,此规则建立越早、发展越成熟,就越能释放互联网的“正能量”。建立规则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但从网民这个角度考虑,营造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携手推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擦亮辨别网络谣言的慧眼

  作为一名普通网民,应该学会练就一双慧眼,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学会理性辨别和看待,让我们的同情、我们的愤怒、我们的嘲笑,乃至我们的幸福和悲情,别早早就被那些网络推手所预设好,然后朝着他们的安排的方向定点定时爆破,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工具。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擦亮辨别网络谣言的慧眼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二是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如某市高考前夕一网友网上发布虚构捡到高考试卷袋的谣言,就造成了300余人围观,10余人跟帖的恶劣影响,但是,只要静下心来,求证高考试卷的运输过程,就应该知道,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自然就会对这篇造谣贴嗤之以鼻,不问不理。

  三是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

  只有我们每一位网民都站在抵制谣言的最前线,成为谣言的终结者,谣言才会没有市场,让网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打击网络谣言还须正本清源

  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之所以能“病毒式”传播,难道仅仅是网民的好奇心使然?当然不是。刚刚“落马”的网络“大谣”“立二拆四”与“秦火火”,为扩大公司影响力,在论坛、微博、博客等平台策划谣言传播、炒作网络事件并借此牟利。换言之,“大谣”之意不在“谣”,在乎“孔方兄”也。而“立二拆四”“秦火火”等的落网,暴露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打击网络“大谣”和“谣言作坊”的“战役”,还任重道远。

  目前,能为网络“大V”提供身份认证的主要是网站,而“大V”给企业家、明星、知名媒体人等戴上“光环”,使其常常拥有网站会员的身份。因此网络运营商、“大V”和“粉丝”之间会形成或直接或间接的利益链。上述利益链一旦缺乏监管,很可能成为网络谣言“病毒式”传播的温床。

  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便捷的信息发布通道,成就了“全民记者”的“自媒体”时代。然而言论的自由,永远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因为谎言无论重复多少次,终究无法取代真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击网络谣言应通过立法等手段,清理、整顿网络谣言背后形形色色的产业链,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网络回归信息传播渠道的本质,成为传递“正能量”、承载“中国梦”的坚实平台。

  “减负十条”能否切实减轻学生书包?

  根据教育部8月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的新规。

  十条规定能否切实为学生减负,您对此怎么看?欢迎参与讨论。

  来稿请注明“百姓话题”字样,三五百字即可,9月11日前寄送广电大楼十楼《今日缙云》编辑部,或发送电子邮件到。

网警教你识别常见网络谣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网络消息传播快,不少网民发现一则“爆炸性”消息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急着转发评论,如何判断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从我市公安机关近期处置网上谣言的情况分析,目前较为常见的网络谣言有三种情况。

通过捏造、篡改灾害信息、疫情信息,将其扩大化、妖魔化,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通海里山中石化储气站爆炸致42人死亡,11人重伤”的谣言。

通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威胁社会安全稳定。如:“玉溪大营街有人贩子出没”的谣言。

为达到自身目的,通过歪曲事实真相,意图引发网民“围观”,给政府机关制造舆论压力,增加其向政府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如:“玉溪时代明珠小区业主正当防卫却被拘留”的谣言。

1、要核实信息来源。在看到某篇特别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要着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来源是否权威可靠,发消息人能否为所发的消息负责,如果来源仅仅是来自个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传播,而非主流媒体,其作为谣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静分析。针对某个事件仔细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问题。

3、三是要增强责任感。网络谣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网民都是网络构成的主体,都应该有责任意识。为自己在网上所说的每一句话,传播的每一条消息负责,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关系到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的纯净,网络谣言也会随之减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免疫力”。比如,传言说吃“转基因”食物会被“转基因”。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可知,我们食入的食物,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后在体内重组成构成人体的肌肉等物质,所以不能吸收“转基因”。

5、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实性,因为真相的力量足够强大,不需要煽情。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除非人类不再喜欢传播谣言

不然谣言始终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辨别网络谣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