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最新消息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2017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企业代表——中国移动面向世界演示了5G医疗应用场景和联网无人机场景,携手爱立信利用网络切片技术联合开发并演示了5G智能工厂原型,受到瞩目。

  我国5G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5G未来的应用场景是什么?《中国科学报》就此专访了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

  《中国科学报》:5G和4G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5G国际标准的技术指标具体是什么?

  黄宇红:5G最大的变化在于服务对象从过去以人与人通信为主,扩展强化了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技术上,与4G相比,5G一方面引入新的无线接入技术,以提供新的连接能力;另一方面在网络架构和技术上产生新的变革,通信技术与IT技术紧密融合,网络将实现云化、虚拟化,更加适合多样化的业务需要。

  目前5G技术已经确定的8大关键能力指标分别是:峰值速率达到20Gbps、用户体验数据率达到100Mbps、频谱效率比IMT-A提升3倍、移动性达500公里/时、时延达到1毫秒、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Tbps、能效比IMT-A提升100倍、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Mbps。

  《中国科学报》:目前我国5G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黄宇红:我国高度重视5G发展,由政府领导成立了中国5G推进组(IMT 2020推进组)来推动5G关键技术、标准、试验等工作。目前,我国5G技术研发已经进入了标准制定和试验测试阶段。时间上,我国5G技术研发测试计划在2016年到2018年进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关键技术试验已经完成,现在进入第二阶段。

  《中国科学报》:中国移动作为IMT-2020(5G)需求组组长单位,在5G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宇红:5G需求方面,中国移动牵头完成了《中国5G愿景和需求白皮书》,大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

  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移动形成了“3D-MIMO、软件定义空口、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三云一层的网络架构”等为核心的5G技术体系,和其他企业提出的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全双工等技术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了中国的5G技术储备。

  产业推进方面,中国移动与产业合作开展了3.5GHz样机开发与验证、高频通信样机开发与测试、5G系统概念验证,发布了《3.5GHz 5G系统样机及测试指导建议书》,明确了针对2017年实验室和外场试验的系统样机技术要求,不断提升5G无线空口及网络架构标准的技术竞争力。新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移动于2016年12月正式发布通信能力开放平台、OneNET平台、统一认证平台、智能家庭网关的“3+1”能力服务体系。此外,中国移动还构建了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联合创新、开放共赢的跨界融合新生态。

  《中国科学报》:中国为何积极争取5G标准制定的主导地位?

  黄宇红:在5G标准的制定中,中国代表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产业,必须争取应有的主导权。同时我们也与其他产业开放合作,让标准能够满足共同利益。中国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成功与国际并跑成为主流标准之一的过程,在5G时代,我们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因此有了主导权和话语权。中国移动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拥有多个领导职务,并主导了多个标准项目,如成功当选RAN全会副主席、RAN2副主席,成功担任3GPP中无线网络侧的“5G场景与需求”立项报告人以及网络架构侧的“5G网络架构”立项报告人职务,为中国企业在5G标准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了铺垫。

  《中国科学报》:请介绍一下未来5G的应用场景。

  黄宇红: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确定了未来5G将具有以下三大主要的应用场景:(1)增强型移动宽带;(2)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3)大规模机器类通信。5G将以三大能力支持三大场景,超高速率支持宽带上网场景,让4K超清视频、3D VR/AR视频成为可能;超低时延支持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对时延要求很严格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超大连接能力满足的海量接入场景。

  5G与医疗相结合,病人和医生的穿戴式设备、救护车、医疗设备、医院手术室、急救室等都通过5G相互连接,提高了抢救的时效性。在联网无人机场景中,5G基站传输不仅可以把信号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还可以给无人机充电续航。此外,技术和云、SDN、网络切片等关键ICT技术相结合,将成为未来的关键推动力。

目前除了各大运营商致力于5G网络之外,各大科技巨头也将赌注压在5G网络设备之上。国内科技巨头百度押注无人车,国外的谷歌、苹果以及英特尔等科技巨头都将目标瞄准物联网等。5G网络的发展无疑将是通信领域里边的又一次革命。

目前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都在加紧建设国内5G试用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4G用户最多的移动已经宣布会在明年底实现自家5G通讯的商用,率先抢占市场。或许你认为5G离你还很遥远,不过它发展的速度比你想象中要快得多。中国联通首批5G试验地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杭州、南京、雄安。中国电信首批5G试验地点: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中国移动首批5G试验地点: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

中兴通讯与众多运营商进行合作,2017年时5G全球合作版图已经扩展到全球20余家顶级运营商。其中的典型合作案例,包括与中国移动开通国内首个5G商用基站,与日本软银开通首个5G外场测试,为欧洲建设首张5G预商用网络等。5G网络对于手机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让网络连接更稳定,视频通话画质更高等等,而对于速度来说4G网络的速度已经足够用了,视频加载方面已经完全没问题了,下载速度也基本可以达到50M宽带的效果了。而现在也基本没多少人拿流量下载东西吧...

最重要的是5G网络的来临并不代表4G网络的消亡,你如果现在把你的手机切换到3G网络连接,你会发现3G网络依然是可以用的,而且速度还不慢,仍然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上网需求,而还有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没有普及4G网络,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5G时代来临了,你的4G网络手机就瘫痪了。2G网络的时候大家的体验因该是可以发短信,打电话,3G的时候是可以使用手机浏览网页,速度还是非常慢的。当4G诞生的时候大家天天拿着手机到处看视频,互相视频聊天通信。那么5G的时候可以做什么?

众所周知,现如今已是一个流量需求量极高的时代,联通电信都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无限流量优惠套餐,而移动始终不动声色,甚至十几年前5元30M的流量包还活跃在套餐之中,因此也受到很多用户的吐槽。但无论外界如何唱衰移动,移动都一动不动,我行我素,有时候都有些让人“佩服”!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使用电脑上网,没人会担心流量问题,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享受了便利后,却多出了非常多的流量费用。流量成为三大运营商核心收入来源。

携号转网已是大势所趋,当然这也是广大用户积极争取的结果,这样以来便利了用户,给用户相当大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无形中对运营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尤其是中国移动,对用户不够真诚,当然大家也不会选择他,只要携号转网一经实施,移动若不采取补救措施马上就会用户散尽。通信部规定最晚在2020年,三大运营商必须支持携号转网业务的开通,给中国移动的时间还很多,5G就要来了,也许到时候中国移动的口碑又会变好呢,只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继续加强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相信在以后,会夺取更多的手机用户。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试商用已箭在弦上,产业链蓄势待发。在IMT-2020推进组统一组织实施下,中国分三个阶段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截至去年底,5G积极推动者与参与者大唐移动,已经顺利完成5G技术试验第一、二阶段测试的全部工作,结果符合测试预期。

如今,针对5G推进组的第三阶段测试以及后续的规模试验及商用,大唐也制定了具体详细的规划。要知道,第三阶段测试直接面向预商用,存在技术、网络、应用、终端芯片、跨界合作等方面不少挑战。大唐是如何理解这一阶段测试目标,又将如何应对挑战?就此,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大唐移动5G专家方乐明。 

测试重点:新架构、新组网、互联互通

2018年1月,工信部颁发了5G第三阶段测试规范,这被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比喻为5G中学课本。“课本”发布后,中国5G正式进入第三阶段试验,离商用再进一步。

5G第三阶段测试的工作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有何不同?对此,方乐明表示,“基于3GPP 5G标准,5G第三阶段测试将重点面向我国5G需求,对5G技术和产品及其路标等提出系列要求,指导5G预/商用产品研发,加快推进5G工作。同时,在第三阶段,我国将构建统一环境,开展单系统、单终端、组网和互操作等测试,推动产品成熟和产业链协同,为5G规模试验全面开展奠定共性基础。另外,在5G第三阶段测试中,我国还将开展5G典型应用融合试验,验证和评估R16等新功能新特性,进一步促进5G业务与应用发展,并持续支撑国际标准验证。”这些都是与前阶段测试工作不同的地方。

谈及工作重点,方乐明介绍,5G三阶段测试规划包括核心网、基站、终端、互操作等部分,考虑中国5G的频率、组网、场景、应用等需求,制定了完整的测试体系。在系统验证方面,NR新空口无疑是重点内容,包括射频、物理层基本功能、层二资源调度、层三RRC过程、同步、接入、多天线技术、单多用户多流、寻呼、测量、移动性管理等,还包括了组网方面的EN-DC双连接、CU-DU分离式架构测试,为规模试验奠定基础。

根据中国的5G组网需求,三阶段测试还会以低频段(3.5GHz、4.9GHz)为主,验证连续组网的能力,同时对毫米波技术保持跟踪。方乐明表示,因高频大带宽特征,未来毫米波网络应用会以容量层补充为主。目前的5G频段规划还是侧重C-BAND等,满足广覆盖连续组网要求。

除了技术外,应用也是5G商用关键一环。随着第三阶段规范的发布,据记者了解,为更好地支撑5G应用,与实际产业需求结合是5G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为此IMT-2020于2018年年初成立了相应的应用推进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推进组还将在2018年上半年主办“5G应用征集大赛”,发挥行业的需求引领作用,发掘企业及个人的创新设计,孵化5G特色应用,大唐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全面出击:技术、跨界、应用、终端

但是,第三阶段的测试,同样面临不少挑战。在产业方面,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就表示,目前在5G网络设备、终端芯片、仪器仪表上仍存在一些挑战。

在互联互通方面,方乐明表示,第三阶段测试初期,标准尚未完善、产业刚刚兴起,会在协议一致性、功能、性能方面有一定的挑战。

在终端和芯片方面,5G面临着多频段、多模、多功能性能测试,还涉及功耗、小型化等问题,产业界都在积极协同推进。具体而言,5G分为三种场景,NSA和SA两种标准,再加上产业整体推进节奏在加快,这对终端芯片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方乐明认为,5G NSA组网测试涉及4G LTE和5G NR双连接,需要终端双频双模且同时连接支持业务测试。5G SA组网虽然与NSA在底层NR上差异不大,但高层协议全新,且SA标准要到2018年6月才发布。面对5G超带宽大吞吐、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低功耗的场景要求,终端设备需要包含多频多模、不同场景不同组网方式,这就在功能性以及开发时间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测试规划:上半年NSA,下半年SA

面对上述挑战,大唐计划如何解决?如何规划未来在NSA和SA方面的建网?对此,方乐明十分有信心,他首先回顾了大唐之前的表现。

据悉,在5G技术试验第一、第二阶段测试中,大唐完成了连续广域覆盖(3.5GHz)、热点高容量(4.9GHz)、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其他混合场景和5G核心网的服务化架构、边缘计算的测试,开展了热点高容量场景的测试,核心网技术方案、系统部署的验证测试,所有结果达到预期,符合测试目标。

针对工信部第三阶段测试以及后续的规模试验及商用,大唐也制定了具体详细的规划。此前大唐移动副总工程师蔡月民就透露,2018年1月至4月,大唐将完成eMBB NSA外场建设;4月至7月,完成eMBB NSA实验室以及外场测试;7月至10月,完成eMBB SA实验室以及外场测试,同时完成eMBB室内覆盖测试;uRLLC将在Q4完成外场测试;毫米波实验室和外场测试安排在下半年。在网络侧,大唐计划2018年4月至7月,完成5G NSA测试;同年7月至10月,完成5G SA测试;10月至12月,完成5G互操作测试。

目前,业界在北京怀柔完成了30个5G站址的准备,并已完成传输建设。大唐在怀柔的5个5G站址也已完成工程准备,以支持后续的组网性能验证。同时,5G传输及组网方案也已经确定。作为5G技术试验基地,怀柔试验网环境将持续建设,大唐后续将逐步开展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更多场景的测试。

在5G组网方面,大唐认为未来网络将是宏微协同的多层异构网络。其中,基础覆盖层采用室外宏站方式,运行在3.5GHz频段上,通过大规模天线的增强,解决室外连续覆盖及室内浅层覆盖;基础覆盖层之上是二层微站,采用小型化基站、灯杆站等站型,运行在3.5/4.9GHz频段上,主要用于室外补盲补热及室内深度覆盖;三层则是室内站,运行在4.9GHz/毫米波频段,主要解决室内深度覆盖等场景需求。

基于以上组网需求,大唐规划了全频段、系列化的预商用和商用产品,支持后续试验,并在试验中检验和成熟,具体包括:小型化BBU,单板100MHz处理能力,支持CU/DU分离;针对连续覆盖的宏基站层,规划3.5GHz和4.9GHz Massive MIMO,支持64通道192天线;针对热点覆盖,大唐推出了小型化RRU,灯杆等灵活部署;针对室内覆盖,还规划了3.3GHz和4.9GHz频段的PicoRRU,支持5G新型有源室内覆盖;在毫米波方面,大唐的发力点放到了24.5~27.5GHz上,规划的产品可以支持1GHz带宽。

在5G网络云平台研发上,大唐计划在第三阶段试验网初期接入vEPC,支持NSA架构测试;2018下半年接入5G NGC,支持SA架构测试。在5G网络设备方面,大唐基于可信云平台,实现三层解耦,支持网络切片与编排管理。

“大唐作为中国5G技术与产业的中坚力量,将按照工信部的统一规划,与产业界各方协同,创新合作,共同推进5G产业商用进程。”方乐明表示。

应用发展:5G网络与业务服务要协同发展

5G全新的网络能力支撑丰富的多样化应用,垂直行业的深度参与是关键因素。利用5G加速产业,本质上是释放移动管道能力不足带来的产业滞后。有了5G这个全新能力的管道,运营商下一步就需要寻找可以改进的应用领域,比如移动性需求更高的车联车载领域、机器人领域、高速率的移动VR/AR等。

在业务应用落地上,方乐明提出建议:5G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5G网络的弹性与细分功能切片;充分发挥无线覆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场景部署。这与之前4G,3G以及2G面向普遍服务的建设思路有很大差别。

方乐明还指出,大唐已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与5G结合点较强的产业环境进行研究;二是对5G能紧密结合的业务进行孵化,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方案,谋求落地,从需求角度拉动5G产业,用5G加速产业能力。

据悉,目前大唐正在研究推进的应用主要有:基于VR、AR的智慧旅游视觉体验增强、5G+智能制造、AR+智慧教育,远程医疗等多个研究方向,也吸引了一些厂商共同参与,提升产业加速能力。

方乐明特别强调了网络与应用的配合,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催熟5G。方乐明表示,5G网络会为现有行业增值,同时也将更多地服务新业务、新趋势。5G的目标不是要替代原有的网络和系统,而是补充和提升,两者是协作关系。为了让5G网络更加适应行业业务和流程,整个产业界都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需求,真正以较低的成本解决用户需求。网络侧,则需要针对每一项新业务、新趋势,重点保证业务指标,包括需求覆盖率、带宽、时延、误码率以及业务和用户优先级等。

谈到垂直行业的参与程度是5G商用面临的风险之一,方乐明建议,可以优先选择从成熟行业渗透。对于信息化水平高,适合5G特点的行业重点进入,尤其应该吸收更多的工业界重量级成员。同时,运营商也可以考虑打破界限、采取更开放心态,为业务测试和推广提供更多的便利,吸引更多的垂直厂商加入。

“大唐会按照IMT-2020统一部署节凑,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规划,互相匹配,集中资源应对挑战。”方乐明最后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网络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