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今日头条信息流?和百度信息流与今日头条的区别的区别在哪里?

信息流广告作为广告营销行业的一股清流,受到很多广告主的普遍欢迎。凭借着强大的推广又是,信息流广告逐渐成为了营销者们的首选推广方式。而作为不温不火的Dsp来说,很多客户也是经常混淆二者,总是以为二者是同等的。其实不然,信息流广告和dsp区别到底在哪呢?跟着梓菱一块去了解一下吧! 

属性:广告找人;媒体资源:信息流广告媒体资源多元化,最典型的特征是信息流是自家媒体资源。

智汇推:包含腾讯旗下新闻系的app产品,腾讯新闻、天天快报、QQ浏览器等等;

腾讯社交广告:包含腾讯旗下社交系产品微信、QQ、QQ空间等app;

百度信息流:包含手机百度、贴吧和百度浏览器等app;

新浪扶翼:包含新浪新闻、新浪体育以及新浪财经等app;

今日头条:包含今日头条和内涵段子app;

属性:广告找人;媒体资源:DSP平添主要是对接合作媒体,通过ADX与SSP实现链接,好处就是媒体资源丰富,而且移动端更加明显,符合现代网民终端需求。不足之处就是资源质量不同平台良莠不齐,重要的是个别不透明的因素影响着实际投放效果。

总得来讲,DSP广告和信息流最大的差别,在于DSP是整合别人的剩余资源。多见于一些小众的、工具类型的app。流量覆盖:流量很大,但是并不精细。更多信息登录:!了解更多!

原标题:百度信息流与今日头条DSP有啥区别?值不值得做?

当下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给你最实惠的干货。最快上手,实时更新,让你在短时间内成为互联网营销专家,玩转你的企业!当下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给你最

  • 问:百度自家的信息流推广是怎么一回事呢?效果如何,值不值得做呢?百度营销客服人员说它跟今日头条的dsp还不一样,不是信息流就是DSP吗?好纳闷……

  • 信息流广告与DSP广告是不同的概念。信息流指的是一种展现形式,就像你平时在今日头条、微博上看到的那种,一条一条咨询中间夹杂着广告,这类广告形式我们就称之为信息流广告。

    而DSP本身的概念是指需求方平台,是广告主服务平台,广告主想要购买哪些媒体的广告位,就把自己的需求告诉DSP平台。如今大家说起DSP,通常说的是一种交易模式,就是以实时竞价(RTB)为规则,通过整合广告主需求和广告位,最后实现广告交易的互联网广告模式。

    DSP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中就包括信息流,另外还有贴片、BANNER等,通常在移动端展现。举个例子,我们平时使用一些流量不是特别大的APP时,常常会看到APP上方有广告,或者开屏的时候有广告,这类广告通常是DSP广告,当然,如果是流量大的APP,上面的广告就更可能是原生广告了。

    DSP广告与原生广告的区别在于,DSP是一个平台,整合了多个APP或网站的广告位,最后广告收入由DSP公司和这些APP的所有者进行分成。而原生广告是指,展示位置就是自家的,例如今日头条、朋友圈广告,这些广告位置都是今日头条/腾讯自己家的产品,最后广告收入也是直接收入头条/腾讯的囊中。

    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DSP就类似于屈臣氏/丝芙兰,卖很多品牌的东西(当然也会有少部分自家的东西)。而原生广告就相当于专柜或者专卖店,卖的就是自家的东西。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讲解,希望广大朋友们能理解这几个概念,说的不是特别精准,专家们请不要太苛刻……

  • 那么回到你的问题之中,百度信息流是什么?就是在百度自家产品(手机百度APP、百度WAP首页、百度贴吧等)中展现的信息流广告。

    效果的话,前阵子和某知名第三方托管公司的优化师聊天时得知,有几个行业在百度信息流上尝到了甜头,投出来的成本特别低,效果很不错,当然这是前几个月的事情。所以说到效果,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优化能力,都会导致效果的参差。只有自己尝试过,才知道能不能有好的效果。

    百度信息流与今日头条的信息流的确不一样,他们在推荐机制和算法上是有差别的。就如腾讯广点通和今日头条也有天壤之别。其实每个平台投放起来,都有其不同特点。至于百度信息流的算法特点,可以找百度方信息流优化师询问。

当下最前沿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给你最实惠的干货。最快上手,实时更新,让你在短时间内成为互联网营销专家,玩转你的企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百度头条要超越今日头条?百度信息流“自卫战”

一场“百头大战”将百度和今日头条在信息流方面的暗斗摆在了聚光灯下。

今日头条日活过亿;而百度第三财季财报披露,日活也过亿。如此来看两家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百度方面,依靠搜索引流+智能推荐,一年就将信息流分发日活做到亿级,在逐渐脱离O2O、游戏等泥沼之后,信息流成为百度一件重要的武器。

“公司在去年裁撤了许多部门,但是内容方面却在不断加强,而且还在不断招兵买马。”一位在2014年进入百度任职的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在大换血的2017年,信息流成为百度的亮点被推上台前。

百度2017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资讯流广告收入每天达到3000万元,而在一季度末这个数字才1000万元。到第三财季,当季百度实现营收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9%,已有超过14万家企业成为百度信息流的广告主,其信息流业务以Q3业绩为基准的年化收入超过10亿美元。

“信息流属于浅人工智能范畴,其带来的广告更精准,也是未来趋势,如果百度的信息流做不起来,那么不仅使营收受到大幅影响,而且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只能是想象和憧憬。”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营销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唐兴通说。

过去的一年,对于百度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从2017年1月17日开始,陆奇加盟,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COO、百度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主要负责产品、技术、销售及市场运营。此后,百度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2017年2月8日,未出正月,200多人的医疗事业部被裁撤;2017年2月16日,百度宣布全资收购渡鸦科技;2017年3月1日,百度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离职,次日,百度随即宣布整合成立AI技术平台体系,由百度搜索业务群组副总裁王海峰负责。

一系列动作,让百度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随后出售百度外卖,也宣布了百度正在逐渐退出2015年时鏖战的O2O战场。

在调整同时,陆奇也在为百度寻找着新的业务支撑点。2017年4月,陆奇提出百度的主航道是信息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百度的未来。

“金融业务独立应该是已经确定的了,除了人工智能之外,现在信息流是公司很看重的业务领域。”上述百度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内容是百度近几年来一直没有缩减预算,并逐渐在公司获得更大话语权的领域。

在今年1月21日开幕的IF2018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百度公司CEO李彦宏表示,最佳信息流有信息分发和社交分发。

“信息流做的是资讯的分发,但是想要做好,必须要实现精准分发,深入了解用户。”在给本报记者的回复中,百度这样说道。

翻阅自2013年以来百度财报发现,其营收构成向来只有在线网络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两大板块构成,其中在线网络营销服务的占比近年来呈下滑趋势,但一直以来仍维持在80%以上。

“实际上,所谓在线网络营销服务收入基本由广告收入构成,过去的竞价排名、搜索也是一种信息流,不过并未进行更精细化的梳理。”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振营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信息流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内容分发外,还有来自物联网的信息流,但变现模式基本是依靠广告。”

2017年伊始,李彦宏的一封长达6000多字的内部信,强调百度要重新聚焦“内容分发”。

“百度从本质上来讲,最核心的东西还是在做内容的分发。”李彦宏说,整个世界一直在变化,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生很多超级App,内容越来越多被封装在微信、微博里。

从承载着百度信息流的App手机百度在过去一年内多次迭代,可以看出些许变化。

从原本的一个搜索框,到加上若干推荐、热点内容,而后又在App下方增加“关注”这个一级入口。现如今,还有“好看视频”加入,并增加“搞笑”“小视频”“影视”等多个频道。

唐兴通则认为,在过去,百度使用超链接的方式,把信息推给用户,但是现在基于PC检索信息正在慢慢被改变。而信息流是消费者在阅读内容时,根据个人状态,推荐相关的内容、广告,精准性就会更高。

“以前的广告主虽然还在继续投入,却呈现了分流状态,尤其信息流广告的精准性能够为广告主带来更高的转化。”唐兴通说,“另一方面,要想让人工智能做得更灵活、更给力,那么就要有更多的真实用户数据和行为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流不仅是当下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场景,反过来可以为百度的人工智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内容推荐是基于这样的思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设定推荐系统的目标,可以是基于这样的目标点击率、阅读时长、点赞等,来预测每一个内容展现给当前用户的话,相关数值打分会是多少,再基于这样的预测,把一些好的内容放出来。”第四范式互联网业务负责人周开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平台在运营中有两个环节,一是内容生产,二是分发。”周开拓说,“在头部企业的技术水平不相上下之时,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内容版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

百度方面告诉记者,通过百家号来生产内容,通过熊掌号来做内容分发成了百度的策略。

于是为了吸引内容源,在原有的搜索之外,利用百家号,百度对外释放了一系列补贴利好:2016年11月,百度副总裁陆复斌称在2017年累计向百家号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元;2017年4月,百度面向内容创业者推出新一期金熊掌计划,继续加大在内容创作和分发方面的影响力。

到2018年1月,百家号重磅推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写作平台“创作大脑”,为帮助短视频创业者们推出“百万年薪”计划。

“百度的收入依然只能依靠内容分发。之前因为重技术、轻体验而错失最初的机会,如今有了很庞大的资源支持,但是否能够将用户体验升级,就成为今后的试金石。”赵振营说。

经过一年的耕耘,百度的日活过亿,信息流收入超过200亿元。这些数字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今日头条可以相抗衡。

到2018年1月25日,百度“打头办”被热传,随即引发百度和今日头条间的纠纷。在采访中,百度方面一再向记者强调不存在所谓“打头办”,并表示对手过于焦虑。

对于传闻中,成立“打头办”的百度内容生态市场部门,百度方面称成立尚不足半年,主要负责百度App的市场工作,也从未借此采取任何黑公关手段。而今日头条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已经起诉百度,且保留了相关的6份证据。

根据极光大数据日前发布的《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12月,手机百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36.25%,今日头条为21.11%;日活方面双方不相上下,百度为9657.9万人,今日头条为9206.2万人。

从上述数据来看,二者相差不大,不过,手机百度的渗透率却同比下降11.9%,今日头条同比下降0.7%;日活上,百度同比下降3.2%,今日头条同比增长40.3%。从变化上看,百度显然乏力。

可以说,就在百度决定重新聚焦内容分发之时,今日头条已经在图文到短视频、问答、社区等多个领域布局,对百度的信息流形成了全面挑战。

在短视频方面,百度旗下有爱奇艺,在近期火热的直播答题中,爱奇艺通过芝士超人与今日头条的西瓜视频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竞争;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成立已久,而今日头条也在2016年时推出了悟空问答,现已发展成为独立App;2016年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号,百度则有百家号。

“今日头条不是通过传统门户的方式来做信息流,腾讯是对标Facebook,百度的信息流则是完全基于算法和其他渠道的推荐,他是在模仿今日头条,是一个模仿者。”唐兴通如是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信息流与今日头条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