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动车吃泡面怎么看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吗?

年轻人:你是隐形贫困人口吗?

小张刚到办公室就抱怨:“昨晚买了3个苹果+1斤恩桃儿,50元。水果太贵吃不起。”他的抱怨纷纷得到了同仁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坐到了会议室,针对“消费”展开了一次讨论。

怎么新闻媒体宣传了好几年的“消费升级”4个字,没有体现在我的身上?这是所有同事的疑问。

一句话解释:消费升级,是指追求更适合我们个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指的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消费对应层次提高。

这么一大段话,看着都头疼。简而言之,消费升级就是更愿意消费,更愿意买!可是,作为年轻人真的更愿意消费?更愿意买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消费降级才是年轻人真正的写照

从网络消费看来:由于抖音的助力,名创优品(低价日用品店)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宠儿,高性价比的生活日用品经常被卖断了货。网络宣传猛烈的“拼多多”已突破3亿用户,订单超越了京东。据统计,拼多多的月流水超过200亿元。在该平台,一支5.9元的眼线笔半年卖出了14万支;9.6元的20支装衣架四个月卖出110万个;13.9元10包的抽纸一年卖出358万件。拼多多,三线城市青年的淘宝。

从现实的表现看来:欧美旅游降级为东南亚旅行;出行滴滴变成出门共享单车;衣服奢侈品降级成优衣库淘宝款;舍弃大牌护肤品,追求性价比日系保养品;健身卡不办了,公园跑跑步(毕竟公园也是自己缴的税修建的);

数据是惊人的,身体是诚实的。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买性价比高(价格低品质高)的产品,成为了消费界的主流,这就是活灵活现的“消费降级”。

那么,年轻人因为“穷”,止步在了买买买的路上。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消费降级?

1、摇号都买不到的房!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公布:至2017年末,平均每户拥有住房面积99.39平方米。当最新成都房价为12797元/m?时,这个城市的幸运儿,在城市限购前因为全家省吃俭用,凑够了首付,赶上了成都买房的末班车。开启了还贷之路,于是可支配收入降低,更不愿意乱买了。

当然也有摧胸顿足的年轻人没有买到房,眼看着房价一路飙升到了“天堂”。

房东在升级,租户在降级。据58集团发布的《2018一季度住房租赁市场报告》显示,成都租房需求增长均超180%,由于成都等“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大量年轻人涌入成都,导致个人房租平均升至900元+。并且成都一系列限购政策(摇号等)越来越多年轻人买不起房:首先没有资格,其次没有钱。

就算家人给钱买房也摇不到号!笔者的同学,上周去买房,现场6000多个号,全款卖120套房,可想这比例。因为买不到房,更多的年轻人就挤入了租房大潮。如此不稳定的租房生活,没点积蓄,怎么应对未来?租房一族,是不愿意乱消费的人群。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国内出现了两极分化:有钱人不停生,没钱人不敢生。众所周知,小孩=人肉碎钞机。一个家庭一旦生了小孩,接踵而来的育儿消费无可避免:婴儿时期的奶粉、尿不湿、营养费;成长时期的教育费、旅行费等等。不仅让整个家庭生活质量下降,也让更多人“望儿却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生育率持续降低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我国的人口出生情况显示,2017年新出生人口比2016年的出生人口减少了63万人,生育率的持续降低,折射出了年轻人对育儿的恐惧。年轻人不仅在交通、住房(贷款或租房)、饮食等方面花掉了大部分工资。如果生育子女,就更加重了家庭负担。

甚至有年轻人因冲动结婚生子,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名词“信用卡养子”。因为要给小孩最好的生活,当月刷信用卡支付孩子生活所需,下月用工资还信用卡的生活轨迹。也不知道这是传说,还是事实?

3、养老与疾病,每个人都逃不掉的问题。

现代年轻人早已抛弃“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没钱育儿,哪来儿养老?于是中国社会呈现出“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景象。在中国,社会人口众多,人人安享晚年是不现实的。全国各地近年爆出了多起社保基金被挪用、侵占的事件。在养老金上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其隐患之大显而易见。于是有预见力的年轻人,开始了“养老规划”:没房的,早日购买养老保险(基金);有房的,打算老了以后卖掉房产去养老院终老(但是当你老了,房子卖的掉吗?)。

除了养老,治病也是很重的生活压力。前段时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中作者的岳父从小小的感冒,到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最后发展到肺炎,不仅花光了积蓄,最后还是没逃过阴阳两隔的结果。),引发了全民恐慌,更多年轻人投入了投保大军。

俗话说“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在中国这是不可否认的一句话。现代社会疾病横飞,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让年轻人怎能不恐慌?

可想而知,年轻人的工资就那么点。物价房价在不断一飞冲天。结婚生子已压地人喘不过气来,还需留一部分为家人配置保险,平均每人每年一万多的保费必不可少。哪还有多余的闲钱进行“消费升级”? 能够保证合理的日常开支已经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挑战。

4、钱去了哪里?应该去哪里?

除了以上的几座“大山”,当然也有其他原因导致了消费降级:比如收入没有增加;比如人情世故交际成本不断加大;比如人民币贬值后国际购买力下降30%;比如消费趋于理性,不需要物质炫耀彰显自己的地位…………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消费降级,在笔者来看。消费降级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对国家有信心的同时。理性从容接受消费降级这个概念。不要被消费至上或者消费升级的概念所裹胁。

减少自己对于消费降级的焦虑,从理性出发,合理消费。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就知道了我们的“钱应该去哪里”。

在笔者看来,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消费不需要升级到哪里去。每一次消费的时候多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他吗?”

写完文章以后,笔者把手机壁纸修改成6个大字

-参:部分内容、数据来源自网络

原标题:吃泡面咋成了“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这个词近来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时髦:出行从打滴滴到改坐公交是降级,手机不买苹果改用华为是降级,衣服从穿高端设计师品牌到改穿优衣库是降级……方便面、榨菜、二锅头的业绩增长,又是整体消费降级了。乐意承认自己生活不如从前了,更乐意总结社会哪哪在走下坡路,似乎是有些年轻人一种新的焦虑心理。

听说过“口红效应”与“短裙效应”的人知道,消费行为与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相关性:经济上扬,女人的裙摆越短;经济下行,口红的销量反而增长。这两种效应在上世纪的美国社会经过数轮经济起落的验证,而泡面销量与消费降级之间看上去存在的因果关系,实则颇经不起推敲。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到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但总体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零售界人士也表示,泡面业绩增长得益于口味的丰富以及定价的提升。其实,哪怕观察身边人也能发现,年轻人消费泡面与穷或富没有必然关系,多吃一顿泡面并不意味着放弃对高价商品的消费。

在一片林子里,当一只蝉先鸣叫的时候,其他蝉总是容易跟着叫起来。很多人还未考证消费降级的真实性,就已经在为“凛冬将至”采取防御措施了,甚至试图凭借恐慌情绪去证明事实。不管是从宏观数据还是从个人观察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消费品质提升都是清晰可见的:如今不少学生也用着几千块钱的手机,中年人憧憬并计划着实现财务自由,老年人成群结队地走出国门旅游……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见证了人们在短时间内一次又一次的消费升级。如果把一段时间内消费升级速度降缓,或者对理性消费的回归,都当作消费降级的证据,显然是不客观的。

过去是消费升级,未来就一定不会发生消费降级?必须承认发展有阵痛,随着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显现,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不断分化,中国经济也面临挑战,但我们对基本面应有共识、有信心。事实也是这样的――焦虑心态横行并没有阻止大家在现实中继续为幸福生活拼搏。一个崇尚勤奋的民族,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在“贩卖”焦虑横行的舆论环境中,依然要时时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金玉良言去拨云见日。

信心源自对勤奋的信仰,也源自政府对民意的重视。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以激活市场活力,引导社会预期向好”,政策阳光再一次驱散焦虑情绪的阴霾。

《浮士德》中“永远否定一切”的魔鬼靡菲斯特,总是想尽办法扰乱浮士德的心智,让他认输。消费降级的魔咒就像“靡菲斯特的耳语”,附和它是容易的,难的是用自己的心和眼分辨真相,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定力,走好脚下的路。

(责编:张丽玮、吴楠)

(原标题:泡面榨菜卖得好,就是消费降级?是真相还是“幻觉”)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9日电 近日,康师傅披露了2018年的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康师傅实现收益309.96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3.07亿元,同比增长86.59%。而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无疑是公司上半年的方便面销售收入达到63.08亿元,同比增长8.40%。

无独有偶,在康师傅半年报公布之前,其在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统一企业也发布了半年报,其半年报显示,统一企业上半年实现收益112.24亿元,同比上升6%;净利润7.143亿元,同比上涨25.4%;其中,统一方便面业务的收入为41.52亿元,同比增长8.0%。统一在财报中指出,公司上半年收益的增长主要受惠于方便面饮料销售的回温。

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品牌的方便面 中新经纬 吴亦涵 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两年,中国市场的方便面销售数据曾持续下滑,而如今,康师傅与统一企业的半年报业绩均录得了不错的增长,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功于方便面销售的回温,联系到近日做二锅头的顺鑫农业与做榨菜的涪陵榨菜两大上市公司半年报也都实现了不错的业绩增长,一时间,市场上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不绝于耳。

在知乎上,一个“方便面市场回暖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方便面市场回暖是否意味着消费降级成了不少答主讨论的焦点。某获得了1200多个点赞的知乎用户江池子在回答中表示,我们正在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消费大降级。

那么,消费降级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

“康师傅们”的好成绩缘于方便面涨价

事实上,如果从康师傅的半年报来看,康师傅方便面上半年销售额的上涨,主要应归功于高价方便面的销售增长。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康师傅的方便面销售额为111.34亿元,增长8.40%,其中高价袋面销售额增速最大,为14.83%;而低价袋面和干脆面的销售则出现了下滑。而统一企业亦在半年报中表示,定位高价位“生活面”的汤达人2018年上半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带动了方便面产品结构转型。

也就是说,事实上,方便面销售的价格上升才是上半年方便面销售额提升的主要原因,那这为何会与消费降级扯上关系呢?有观点认为,高价方便面销售额的大幅上涨,实则也是受到消费降级的推动,因为此前外卖消费者的主力多为都市白领,而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都市白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价格较外卖要低,但是口感相对较好的高价方便面,从而提高了高价方便面的销售数据。

“无论是外卖还是方便面,二者都属于较为基础的消费,尽管方便面相对便宜,但也并没有差出太多。也就是说,无论是吃方便面,还是点外卖,其实都是在一种消费层面上,并不能够以此说明人们的消费升级了或者降级了。”董登新说道。

“一般来说,在工作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外卖,因为单纯的泡面太单调,而外卖的种类则相对丰富,不过在吃宵夜的时候,就会选择泡面,因为有条件能够自己添加各种佐料,让方便面更加美味。”近几年来,林女士选择的方便面品牌,也都是价格相对要高的如汤达人、合味道等。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方便面销售额的复苏,是消费端不断的倒逼产业端创新,产业端升级成功的一个结果。。

“之所以过去两年方便面的销量会出现下滑,是因为整个方便面产业端的供应并不能匹配消费端对于高质量方便面的需求,因此必然会被消费者所抛弃,而此后产业端在消费者的倒逼之下积极调整结构,配合消费端的需求,推出高质量的方便面品牌,销量自然而然就恢复增长”。朱丹蓬说道。

消费降级说法“有失偏颇”

此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期市场上盛传的消费降级的说法,其实存在着不少误读的成分。

朱丹蓬认为,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在社会中是并存的,从单一品类的消费变化并不能得出消费降级或升级的结论。“如今的消费是多元化的,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下,会做出不同的消费选择。一个人可能在吃饭的时候选择吃方便面、喝二锅头,但却在着装上选择名牌的服饰,使用高端的电子产品。”

如果说从单一品类消费的变化来判断消费是否降级有失偏颇,那么社会零售消费增速持续下降,是否能够印证消费降级的观点呢?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较6月下降0.2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低于前值9.4%。

对此,光大证券指出,社会消费增速的下滑不是近期才有的事,而是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这背后是因为在2008年,由劳动要素增量决定的潜在增长率达到高峰,社会零售消费增速就随着劳动要素增量逐年回落。

光大证券表示,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不可能出现长期超越潜在增长率的逆势上行,因此,所谓社会消费增速的回落,是一种在潜在增长率下行的背景下,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指出,社会零售消费增速下降很容易和“消费降级”这样模糊的概念混淆。事实上,社会零售消费数据并不能代表消费,因为这一数据并不包含服务性消费和虚拟消费,仅仅包括实物性的商品消费。而从上半年来看,社会零售消费数据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汽车和地产消费的下降,大部分的必需消费品并没有下降的趋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则在9月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费降级”的说法是失之偏颇的。在他看来,当前市场出现部分大众化商品销售较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比如,消费者从选择杂牌商品到选择安全放心知名品牌的消费升级等。

高峰认为,大家讨论消费降级其实更多还是在关心消费增长乏力的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预期、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车吃泡面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