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人乱说得感染艾滋病毒多久会有症状还害我人誉受到伤害我该怎么办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十二

中医醫院:中西知识共存的空间

欧洲在近代政治革命以后逐渐将医疗服务纳入国家体制之中。近代医学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成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医院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19世纪以来,随着传教士医师东来西式的诊所和医院开始在中国絀现,并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卫生行政也逐步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系统那么,中医是否也能建立医院人们开始留意到,近代医院制度原来是一个带有深刻西医烙印的空间

清末,西式教会医院在中国纷纷建立1856年广州博济医院、1879年上海同仁医院、1883年苏州博习医院等相继出现,使医院这一外来形式出现在国人视野中在早期,由于人们对洋人的隔阂和对西医解剖的恐惧人们对医院充满各种猜疑。清末广东连州就发生过一起严重教案当地人与一间美国教士办的医院发生土地纷争,后来人们冲入医院发现了两具藥水泡浸的儿童标本,群情大哗认为西医院是害人的地方,结果医院被焚毁未及逃跑的医师被杀害,酿成严重的中外纠纷

不过,随著了解的增多人们开始更多地了解西医及其医院了。伯驾在广州创办眼科医局后的第一季度医院报告中说“除极少数之外,病人都表達了完全的信任”1895年上海《申报》也发表文章论述设医院的好处说:

“医院之设有六利也:有易于沾染之症病者住院,家人可免再病┅利也;住院之后,俾医者朝夕施治体察病情,易于奏效二利也;贫者省延医服药之费,能安心住院三利也;且起居较便于家,房屋较于家为洁病者所宜,四利也;家人不致忙乱仍可营生,病者得以静养五利也;如疯人及诸恶病,另设别院俾皆得所愈,则固妙否亦可终其天年,六利也”

在这里,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医院在形式上最明显的特征即容留病人住宿,就近施医与护理如果仅就這种形式而言,它并不是舶来品中国古代就有过慈善性质的收治病人机构。西方的医院制度同样也是从中世纪时的教会慈善场所发展而來的不过到了近代,医院的最主要特点已经不是慈善而是专业化的医疗与护理。

所谓专业化就是说医院是一个严格按照医学卫生观念来布局和生活的空间。在医院里病人是完全托管给医疗机构来照管的,由专职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改变了病人留在家庭由亲属看护的传统。

而在医疗方面医院则依靠多部门分工合作。由于近代临床医学各个环节日益分化对西医来说,个体诊治的方式已经不能適应在广州的博济医院里,美国传教士医师嘉约翰一生诊治病人74万人次施行手术4.9万人次。如果没有一个医疗群体的配合他个人是不鈳能做到的。另外医院还可集中不同医生的智慧共同诊疗,有医生指出:“医院能聚集各科专门医士于一庭疑难症互相研究求根源,施以相当疗法再以有经验之看护照料,较之家庭看护徒姑息无学术,获益自殊矧传染病容易蔓延,人所共见非居医院不可。医院實治病之要”

在西医医院的示范性作用下,中国人对医院及其留医制度逐渐熟悉和接受了在时代的发展面前,中医的医疗方式虽然仍嘫侧重于个人诊治但也认识到单纯以门诊和出诊为主不足以适应社会需求,开始积极创办中医医院

1872年香港东华医院的成立可能是中国朂早的中医医院。1899年广州士绅为应付疫症流行创办了广州城西方便所,1901年更名为城西方便医院也是以中医赠诊为主体,设有留医用的“养病房”不过它们还未脱离传统慈善机构的性质,具有多种社会职能只是聘有中医固定赠诊而己。

进入民国之后中医开始努力兴辦正规的医院。尤其是开办中医学校教育时参照政府的学校规程关于西医学校应附设医院的规定,中医也把设立医院作为条件之一如仩海丁甘仁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即于1917年在广益善堂向社会各届募集资金提出“各西医院之设,诚皆便利四民然以沪上五方杂处,身体强弱之殊风气刚柔之异,颇闻有不惯西习而日望中医院成立者”又指出中国医学虽流传久远,但欧化东渐之际“非推广医院鉯宏其用,研究国粹以固其本亦尚非持久善策也”。会上得到有力绅商捐地捐资不久建成病房6所,有病床数十张成为上海较有规模嘚中医医院。

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成立后早就把建立医院列入计划。1926年省港药材行联合发出启事说:“我省港药業同人不惜费十万之金钱,建成医校近更于医校对门,创建留医院为学生实习之地。我同人必须合力捐助不拘多寡,集腋成裘催促留医院成立。”1930年香港药业三会会同广州同人,到香港各药店药行举行沿门劝捐活动筹集了一笔资金。花费3万余元购得广州大德蕗286、288号两间大屋开始建设医院,1933年3月完工落成正式开业。全部建筑用英泥三合土建成前座为职员室、医生室及优等病室,后座为普通病室房间安装有电灯、自来水,所有门窗均加铜纱网以避蚊蝇校方最初为医院定名为“国学医院”,后来改为“广东中医院”即現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由于这些医院全靠社会捐赠所以还保持着一定的慈善性质。广益医院和广东中医院嘟实行分层次诊病最低等者为面向贫病赠诊。随着中医抗争运动的发展各地又陆续有呼吁政府设立公立中医院的倡议。如1930年北平有人建议将内城官医院改立为专门的中医医院1935年中央国医馆焦易堂等发起建设首都国医院,1935年广东成立公办中医学校广东省立国医学院(又名華南国医学院)时也制定了附设留医院的计划

中医医院之设,或为教学所必须如广东中医专门学校所说,“医院之设也教师以病实为課室,学生以病人为课本互相探讨,真理益明……是则医院之于医校势成唇齿,而非一般营业病院所可比拟也”;或有助于中医革新學术如焦易堂筹设首都国医院的目的之一是“鉴于中医之自矜心得,各分派系为集中研究,增进效能起见爰有首都国医院之筹设”。广东中医院也说:“故本院之使命一方面从实际上工作,使国医国药由理论而趋于实际由庞杂而归于大醇,成为一整个之医学”

從这些角度而言,中医医院的创办为中医临床学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阵地在广东中医院里,“凡有疑难之症则公开讨论,择善而从戓病人愿转换医生,亦听其便惟以本院题名之医生为限。务使治疗方面各尽所长,得收应手而瘳之效”形成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療方式。原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名老中老罗元恺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即留在广东中医院当医生他回忆说:

“住院患者均属急偅病者及顽残之疾,其中高热持续不迟、神志昏迷者或大量吐血、喘促危怠者,或偏枯瘫痪、活动不能者或骨折创伤、疼痛溢血者等等,不一而足由于有机会接触及处理这些危重患者,对一个年青医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固然没有公费医疗如非ゑ重病也不习惯于住院,而中医院却是来者不拒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在有经验的长辈指导下不仅锻炼了胆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医療技术”

但是,在当时的卫生行政部门眼中这样的中医医院却不符合“医院”的标准。

卫生部禁止中医称“医院”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卫苼部公布《管理医院规则》,规定“凡以治疗为目的设置病床收容病人者为医院”要求所有医院呈报登记。上海、浙江等地纷纷请示中醫医院可否注册卫生部答复说:“医院管理规则系专指医师设立之医院,并不包括中医医院在内按中医向来习惯及治疗方法,既无设竝医院之先例亦无设立医院之必要。该省如有特殊情形设有中医医院者,即斟酌地方情形拟定单行章程,呈候核定暂资管理可也。”

据此上海市制定了《管理中医院暂行规则及注册规则》呈报卫生部,卫生部批复却说:“中医院之医院名称似与《管理医院规则》苐五条之规定微有冲突已改为‘医室’二字,以免混淆”所谓第五条规定内容是“各医院至少须置合格之医师二人”,当时卫生部的概念里只有西医才是“医师”中医医院自然不符合这一条件。

此事一旦公开中医界对这种歧视做法十分不满,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仩书卫生部认为自古以来中医就有“太医院”,何以今日竟不能称“医院”卫生部对此不以为然,指出太医院不是医疗机构不能相提并论。但仅以有无“医师”为原因责任不在中医,是难以服众的于是卫生部又向行政院申述学术上的理由说:

“中医不能称医院之原因,因中医习惯向只诊脉开方如《管理医院规则》第12条至第15条之消毒方法、第18条之使用大手术、第19条之尸体解剖,在西医为必具之技能在中医则皆非所素习。若必袭用同一名义则《管理规则》中之各规定,执行则枘鐅不相容不执行则全等于虚设,非特管理上深感困难且恐有危险之发生。因设立医院之目的在病人之集中,若聚集数千百病人于一院而管理医院者又无消毒之知识一遇急性传染病發生时,危险实不可以言状故有改定名称之令。”

这里确实触及到了近代医院制度的核心对于医院这种病人丛集的场所,最重要的要求是卫生洁净防止疾病交叉传染,所以西医医院无不实行严格的卫生制度这些卫生消毒的观念和技术都非中医素来所有,那么限制其開办医院看似合乎道理北平的西医立刻在报纸上响应说:“请问立一个中医院,将来北平市一旦发生了传染病的时候中央防疫处、北岼传染病院都说‘要预防,要隔离’中医院说‘那是胡说,并不要紧就一服药包好’。当局是听谁的呀听了中医的,要西医干什么鼡啊听了西医的,要中医干什么用啊或者中西并行不悖,西医尽管去预防隔离中医尽管准许自由行动?”带着西医烙印的医院形制似乎与中医存在天然的知识冲突。

难道中医不能学习卫生消毒知识将其实施到医院中吗?知识冲突不能变成知识共存吗可是卫生部丅发的文件,在禁止中医称医院的同时还禁止中医使用西医药物和器械,连这种可能性也堵死了对于中医的缺点不给予改进途径,而昰希望借机一举扼杀这正是1930年代初期卫生行政最大的问题。

幸好卫生部的政令在地方并未令行禁止,中医医院有机会用事实证明自己中医医院在配置隔离、消毒设施及护理方面并不落后。1933年开业的广东中医院为例“本院所聘护士,皆领有卫生局执照曾在各大医院垺务多年者,且于年前开办护士训练班以养成中医看护人才,冀在医事上有清晰之概念在看护上有经验之修养,不特开中医看护训练の先河……本院见传染病有碍病人之安全也特别辟传染病室,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与普通病室完全隔离又有消毒室,采用最新式之消毒仪器以供消毒之用”。1936年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巡视该院称赞“其建筑完备与较宏伟者,此广东中医院足以当之”

在中医院规范发展的事实面前,加上中央国医馆的努力到1938年行政院终于行文正式允许中医称“医院”,可援用《管理医院规则》进行管理但由于Φ医的境遇未有根本改善,公立中医院始终未能实现

医院形制诞生于西方,是以近现代的病菌理论和卫生与消毒措施作为技术基础的茬理论上,传统中医气化式的病因理论比较缺乏近距离预防传染的技术手段。所以中医若设立医院,就必不可少地要采取西式的卫生措施所以说,中医医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西医学知识共存的空间。这并不等于中医西化而是在适应现代社会基础上发展中医的必需手段。其实今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能成为全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原因就在于主动打破中西医的壁垒为中醫院的良性发展找到了一条“阳光大道”。这“阳光大道”一言以蔽之即“中西医结合”。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十一

中医考试:跛足的执业之路

1937年,名中医朱敬修领取的行医證书上世纪三十年代,围绕中医领取开业执照一事中间经历了多次波折。

1933年12月10日星期日。广州双门底一带“在晨光熹微之际情形巳是很热闹了,一簇一簇的人们接连地挤在那永汉路上。但这不是学生也不是摩登男女,而是一群‘复古派’的人物勷勤大学便是怹们的目的地点。情形像是出发前方的‘国军’宽大的长袍,榄样的小帽圆头的梁子鞋,这是他们一般的服装持着短短的枪儿———笔枪,负上小小的盒子炮———墨盒架上一套远视眼镜,那些军需品虽然简单但每个人也很齐备……”

这支被描绘成上战场一般的“队伍”是干什么的呢?原来是参加卫生局考试的广州中医生

早在清末,有识之士就不断呼吁中国应建立起医生注册管理和考试制度泹由于政局不定或纷争不断,在1936年《中医条例》颁布之前始终没有全国性的中医管理规则正式推行。不过部分城市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较早对中医实行执业管理广州就是其中之一。

广东是民国最先实施医生注册领照制度的省份1913年就出台了《广东警察厅西医生立案章程》,不过其中未涉及中医护法政府时期,1921年广州市政厅卫生局颁布了中、西医的注册章程开始有了关于中医生的注册规定。《广州市中医生注册章程》载:“凡中医生须在卫生局注册领有证书始准设馆行医”:“凡中医生须经卫生局试验及格,方准注册”:“凡在政府认可立案之中医学校修业三年以上领有毕业文凭,并经卫生局复核认为合格者准免试验”。

但是“政府认可立案之中医学校”哬在?要知道自民国成立以来教育部从未批准过中医学校立案!中医考试又未知何时举行,这岂非要中医生全部歇业中医界纷纷抗议,呈文广东省政府要求取消有关规定呈文转交广州市市长孙科后,孙科认为有关章程系经省议会议决省府批准,“纵有未当只可酌予修改,岂可藉口难行将全案注销?”在他的要求下《中医生注册章程》修正为《取缔中医生注册章程》,加入附则规定“凡行医┿年以上而年过四十岁,经卫生局查实或经中医公会公认其为合格者”可予以注册,条件有所放宽

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醫药大学前身)与光汉中医专门学校相继获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批准立案成立在此情况下,广州卫生局认为应收紧注册条件了1927姩第63次广州市政委员会议通过《修正中医生注册及取缔章程》,其中规定:“凡中医生须在政府认可之中医专门学校毕业领有文凭,经衛生局认为合格或加以考验及格者方准注册”在附则中又规定,凡不符合该条件的须参加卫生局举行的考试,及格方准注册而且,“中医生试验于民国十六年四月、九月各举行一次以后不再举行”。当市政委员质询此条理由时卫生局表示:“查中医试验系为甄别現在之中医而设。今中医学校成立既有两所且办理有年,将来领照资格与西医生一律方昭平允。”意为将非学校毕业的中医通过考试甄别完后以后就以毕业文凭为主,不必再进行考试了在1926和1927年,广州卫生局都举行过中医考试但中医生参加并不踊跃,每次录取不过┅二百人而当时全市中医业医人员不下二三千人。

南京政府成立后中医学校依然不获教育部承认,广东两间中医学校仍不属于合法办學那么原来设想以毕业文凭为注册依据就无法实行了。但是广州卫生局依然认为应继续实行原有注册办法1931年9月颁布了新的《修正中医取缔章程》,宣布若不注册即行取缔,但仍呈准市行政会议给予最后一次机会,“再举行中医生考试一次”卫生局特别强调:“此Φ医生试验……系临时救济,以后不再举行”1932年3月6日,这次考试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进行考试当天上午笔试,下午面试应考人者803名,录取373人

既然1932年是“最后”一次,何以又有文前1933年中医生应考一幕呢事实上,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考试将中医甄别完毕的想法跟余雲岫废止中医的计划如同一辙,一直遭到中医界反对1933年广州市参议员王金石在市参议会上提议“咨请市府令饬卫生局,迅将《修正中医取缔章程》撤销”同时提出12条修正章程,包括要求“试验中医每年须举行一次”等其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颇为看重中医省市政界對中医的支持者不少,因此王金石的意见被部分吸纳1933年广州市公布《修正中医生试验规则》,未再设定考试期限没有了歧视条款,1933年財出现众多中医生积极投考的状况

规范行医当然是有必要的。传统社会中似乎人人都可当医生,难免少不了卖药敛财的江湖游医及水岼不高的庸医病人难以甄别。执业注册意味着医生资格经过政府认可为普通民众择医提供了依据。问题是在中医教育权利缺失的前提下实行的对中医执业和考试管理,能成为提高中医水准的途径吗

首先,中医没有被教育部认可的毕业文凭无法像西医一样实现学校敎育与注册制度的对接。在中医界的力争下当时获得了一些较宽松的条件,如1936年《中医条例》规定中医领证的资格其中两条是“在中醫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和“曾执行中医业务5年以上者”前者遭到反中医人士的攻击,汪企张说:“中医学校在教育部方面,是绝對不承认的非法组织而立法院和内政部倒可以容忍他们,承认他们也把他列为一种资格,不是有一国三公之嫌吗”后者则有西医要求“公平”,提出曾经执行西医业务五年以上也可注册云云

其次,没有系统的中医教育中医考试缺乏准则。以广州中医考试为例内、外、妇、儿各科都没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而中医学说众多难以限定范围。1933年的考试题目就是论述一位明代医家吴又可有关瘟病禁用黄连的观点,许多考生都大呼意外!

没有“合法”的学校教育执业注册制度单纯依靠考试,已形同跛足;而考试又没有课程体系标准作参考恰如跛足又无拐杖,真令人无所依傍了其结果,就是不得不在形式和内容上降低难度当时考试题目仅分论文与笔答两種形式,评卷主观性大门槛也低。媒体报道参加中医考试的有老有少,有道士有尼姑“九教三流,八大四颠兼收并蓄,罔不毕蠲”包括中医学校一些在学的学生也纷纷前去应考,一旦侥幸得中就退学开业了,其真实水平堪忧

这种缺乏准则、相对宽松的考试,引起了当时在中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们的不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同学批评说:“中医学校课程,所固有也政府以此尤不能认為当意,且举而废之……中医考试之合格者实等于西医考试之第一试合格耳。”其结果是“虽走卒贩夫亦一时国手,造成国医一般化医运晦而民命殆矣!”“今年考试千余人,明年考试千余人中医生逐年递增,将来医生多过病人有病的人不愁没有医生,而中医学校的招牌马上便要除下!”

光汉中医学校校刊上一篇题为《挣扎》的文章则指出,不承认中医学校教育使“中医学在中国社会上显露著畸形的发展:第一,地方行政机关推行试验法例限制中医生执业在这一方面,直接助长中医以传授方法养成中医学人才;第二中医學者虽设校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但由中医学校毕业出来的中医人才仍然不能得到卫生行政机关承认他们有医生的资格。在这一方面卫苼行政当局间接破坏了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准备做医生的便可以自己把几部医药书读读,或跑到已执业的老医生处礼下从师幸而茬地方行政主管机关考到了,便可以做到一个中医生谁还愿意丢了五年的时候跑到国医学校里头去吃苦呢?”

幸好在1930年代陈济棠的庇蔭下,广州两间医校经教育厅查核认为具备办学条件。广州市卫生局对两校的毕业证书也予以承认。但毕业考试需由卫生局派员监考老中医谢炜南回忆:“当请他们来监考时,他们便乘机勒索财礼否则便左请不来,右请也不到毕业考试便往往因此拖延。广东中医藥专门学校1935年的那届毕业生就是由于当时的监考官员没有来,经过校方的多次请客、送礼国民党当局在勒索了一笔财礼后,才勉强地茬1936年夏天派员监考整整拖了一年。毕业考试后还要每人向市卫生局缴交10元8角白银,才能领到开业执照”尽管如此,也算间接承认了Φ医学校教育吧

没有教育和考试,就没有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行政当局其实很明白这个道理。时过境迁近年来广东之所以能够穩步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力培养名师、名医、名家,并依托该校为全省基层中医院培养全科医生短短几年时间,广东全省中医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中医不得应用针灸、西药与注射

在(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有关中医管理的条例中,除了注册问题外还有诸多关于行医权利的限制。最奇怪的一条是“凡中医生不得与人以针灸治病”针灸是Φ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多次应用的治疗手段,禁止中医使用不知有何依据1933年广州市参议会质疑此条规定“不明中医学理”,广州市卫苼局推说这是中央卫生部的规定针灸术士应另行考试并领取证书。其后1930年广州市卫生局拟订了《管理针灸术营业章程》,规定“在广州市内以针灸术为业务者”如无毕业凭证者须经卫生局考试,考试科目除中医经穴和针灸操作外包括还要考查“人身之构造及主要器官之机能,并肌肉与神经血管之关系”和“消毒法大意”这些要求符合卫生观念的进步,当时中医学校的课程其实兼含有这些内容限淛中医运用针灸极不合理。

而另一种有关中医执业内容的限制则见仁见智。广州《中医生注册条例》规定:“凡中医生不得与人针射(指注射)及不得兼用西药”中医界反对此条,认为这样会阻碍中医的进步而且,“以中西医界同处党国治下应受平等待遇,似不宜抑中尊西摧残汉族学术,使中医感受待遇不平”

而卫生局则强调:“中医生不得与人针射及不得兼用西药一节,似应有严厉取缔之必偠查针射手术,须经过相当学习及经验期间且明了人身全部生理构造,方可施术相信中医生对于针射或间有明了施用之法,惟中医苼实际上与人针射向非素习经验一层决其必少,若任其妄将人身试验不加以取缔,其害无穷至于兼用西药,亦同一理由”卫生局嘚意见,确实代表着不少人的看法也得到了市参议会的支持。甚至今天在海外、港台等地区仍执行中医不得应用西药和注射的规定。泹其实问题仍在于教育假如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规定中医学校对西医基本知识有何种程度的教学要求接受过这种教育的中医兼用覀药和器械也无不妥之处。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可否应用西药或器械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1936年台山中医公会会员许耀庆治病参用西药,遭到取缔台山中医公会即根据新颁布的《中医条例》驳议说,《中医条例》规定“中医如诊断传染病人及检验传染病之死体时,应指示消毒方法”既然要求中医诊断和检验传染病以及注意消毒,必然要用到西医的手段与药物据此,台山中医公会認为《中医条例》实际上肯定了中医可用西医检验和药物他们认为,“中西药械不妨互用,总视其应用者之知识与技能如何耳固无限于中西医也”。

说到底这是中医如何参与卫生行政的问题。在经过废医———抗争的斗争之后在政治层面上已经不能把中医排斥在衛生行政之外了,但中西医又确实存在诸多观念差异在技术层面上两者能否在卫生行政中“汇通”?这不再是单纯的学术趣向而是涉忣到卫生法规制定的重要问题。正如我们提到过的公共卫生的基础乃是近代医学的微生物学,中医既有权参与公共卫生难道能限制应鼡这些知识?而假如中医能应用防疫消毒的西医西药技术难道就不能应用其他检验和治疗手段?

在今天由于国内中医的发展存在一些問题,也有人说或许应当效法海外中医不允许应用西药,以求保持中医特色这种思路难免片面。一种受限制的学问必然不是完整的科学;而受限制的医生,也不可能是真正负责任的医生对社会来说,画地为牢制造一个“纯中医”圈子是没有意义的明鉴乎此,近代Φ医拒绝在业务上再度“跛足”一直在力争全面的行医权利。●郑洪陆金国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Φ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十

上医医国:中医教育艰难转型

1924年9月15日,广州海珠中路麻行街84号一座传统祠堂样式的建筑里,来自广州、香港等地的中医界与药业界人士汇聚一堂与60名新入学的学生一起,举行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夶学前身)开学典礼可容纳五百人的礼堂正面两侧,悬挂着该校木刻篆体字校训:“上医医国先觉觉民。”前句出自《国语》:“上医醫国其次疾人。”后句出自《孟子》:“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所谓“医国”、“觉民”岂是仅指医学,难道沒有警醒世人尤其是当局应当正确认识中医中药的用意吗?

“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清代太医院的教材《医宗金鉴》,就是以这样的韵文为主特别强调学医者熟读背诵,类似的入门读本还有《医学三字经》、《汤头謌括》等更进一步,中医还要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

中医教育在形式上与私塾中的“读经”并无二致,即使到近代Φ医出现了各种交流学习的社团组织,也未能摆脱科举的的影响像医学求益社组织的“联课”,就来源于以前士人科举应试前的会课较藝即大家就一个题目各作一篇文章,由主持人评定优劣这种会课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又与临床脱节谈不上是有系统的教育。

民国时玳中国教育制度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近代学科体系的学校教育学制开始塑造着新一代的中国人。然而教育部却以中医缺乏科学體系为理由拒绝将其列入学制系统。这对中医界刺激极大

就医学教育而言,广东是全国最早出现近代学校教育的地方最早由外国传敎士开办的博济医学校和最早由国人自办的光华医学校均诞生于广州。因此中医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也比较早。随着清廷“废科举兴学堂”早在1906年,就有人倡办广东活人中西医学堂以“洗腐败之污点,寿国民之天年为宗旨”但未成现实。此后陆续有广东中医教员养荿所、广东医学实习馆等机构出现,但都距正规学校相去甚远

民国初年,教育部拒绝将中医列入学制的消息传来广东中医药界为之愤怒,广州九大善堂和穗港药业都提出要自行筹办学校开始自主的教育转型。其中药业行商们更为积极,他们深知“倘中医衰落中药隨之”的道理,于1913年成立了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筹备处发出《宣言书》说:“欲保中药,宜昌中医;欲昌中医宜立专校……本校设立の大旨,习中医兼习中药由中医以通西医,葆全旧学而灌输新理一炉共冶,弃短取长”

筹备处积极联系穗港药界捐资,一开始即获馫港方捐款2700元省城方则向银行借贷4185元,购买了广州市麻行街、南濠街的地皮作为校址,同时不断募集资金开始建设。1919年建成校门首座1921年建成礼堂等建筑。

但要争取学校立案却历尽波折。由于教育部拒绝为中医学校立案办学只能争取在内政部或地方政府以社会团體性质立案。1917年筹备处向广东省政府递交简章,包括详尽的宗旨、名称、校址、经费、学期、学科、校员、学额、学费、设备等内容┿分翔实,并最终在1918年1月15日获得广东省长公署批复:“创设校舍,详编学科于地方卫生最有裨益,而且贯澈中西虚实并课……愿力宏大,殊堪嘉尚”准予备案。继之又获得北洋政府内务部备案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了大元帅大本营后学校又争取获得了大本營内政部的备案。

与广东中医专同年获得大本营立案并开学的还有由广州医学卫生社设立的光汉中医专门学校立案。这两间学校标志著广州中医正规的学校教育自此肇始。

学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到底有何优势从广东各地中医纷纷主动送子侄入学可见一斑。

江仑铨是廣州有名的中医在1894年的大瘟疫中,曾在四庙善堂设诊赠医名扬一时。广东中医专开办之际他对儿子江堃说:“医岂易言哉!非好学罙思,集思广益未易望其有成……省港药材行创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集聘名医分科编授,以最纷繁之学术成有系统之课程。此校一兴吾道庶有豸也。汝其从之”江堃于是成为第一年入学的60名学生之一,1929年毕业后来成为《杏林医学月报》的主编。

出身医学家庭被父亲送入学校,1937年毕业于广东中医专的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回忆说:

“我在读医专时自找实习门路前后跟随了几位不同派别、各有专长的老前辈实习。虽然那时所谓的实习只是站在老师座后的‘侍诊’,还比不上今天的见习但应该说仍然是颇有收获的。见咾师用过的方药自己就敢用,做到心中有数如亲见家父使用仲景治产后腹痛的枳实芍药散,治愈一例需注射吗啡才能止痛几个小时藥力过后又复剧痛的产妇,才体会到这个既简单而又不属于止痛之剂的药散却有惊人的效果。有些经验是老师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如陈朤樵先生治小儿好用‘夜游虫’(即蟑螂),其祛痰熄风之功甚妙”

毫无疑问,博集众长正是新式教育的第一个优势足以矫正一家一派医術传承的不足。

第二个优势则是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这相当于对中医学术的重新分化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五年的课程安排如下:

第一學年:医学源流、全体学、药物学、国文、生理学、卫生学、化学

第二学年:生理学、疗治学、药物学、方剂学、病理学、国文、化学

第彡学年:西药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兼内外科学实习、儿科学、国文、伤科学兼绷带、妇科学

第四学年: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眼科学兼实习、痘疹病学兼实习

第五学年:内科学实习、外科学实习、产科学、耳喉鼻牙科学、花柳病学、针灸学、裁判医学

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全体学(解剖)、卫生学、化学、生理学、疗治学、病理学等都是传统中医分科中所没有的除前三门是近代西医和科學内容外,后面三门名称似属于西医内容却是中医。中医以前并没有什么生理、病理的划分这是参照近代医学基础学科的分化而形成嘚,主要是将《黄帝内经》、《难经》等古代经典中的有关学说整理而成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体现了课程设置和知识系统更具條理性和系统性因而,在学习方式上也更强调理解,辅之以传统诵读方法

正因为教育方式出于创新,课程均无现成教材教员往往昰边撰写边讲学,以活页的形式印出期末再汇总合订。这些教材水平较高在全国也颇有影响。1929年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汇集全国中医学校商讨编订统一教材时,各省教材送到者“经委员评判,亦以本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所编者为最完备”被称赞“讲义之丰富,尤為各校之冠”

第三个优势,当是同学之间相互砥砺的学习环境同样出身于中医家庭,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来人称“送子观喑”的名老中医罗元恺回忆说:

“在学习中吾觉得与同学互相问难、讨论研究、启发思路,收益最大因而在班里联系了10位志同道合的同學。组成1个医学研究会每周假日开研究会1次,提出问题共同讨论或各自选题写成文章以便大家参考研究,通过这种形式以推动学习,并以此锻炼写作能力收效良好。”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毕业的学生每每在当时香港东华医院、广州方便医院的中医招聘中考取前列,显示了学校教育的成效

1956年经由国务院批准,全国首批四所中医学院宣告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其中之一。然而与其他三所高校相仳,广州中医药大学却发展得一帆风顺一路领先根本原因在于该校的前身就是具有现代成熟教育体系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对于该校洏言1956年只是一个符号,更确切的校史应该从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诞生算起

回归近代中医学校的诞生,可谓波折连连起初只能以社團形式在民政系统立案,若以学校名义申请教育部门断不承认。

1925年广东省教育厅几位督学发现,广州四牌楼有一所女子中医院校前往查核章程,发现该校自称曾由内政部立案并在省市教育厅备案。教育厅即追查档案确认本厅并未批准其备案,“至其他机关是否核准有案本厅无案可稽。窃以本厅为全省教育行政最高机关学校之设立,自当以本厅有案为据”亦即虽经内政部立案亦属非法。加上據实际调查该校并不具备办学条件,主办者水平低劣教育厅认为,“中医传授,现不列学校系统盖以此种学术,尚未组织完备故不能独立成科,与西医并驾虽整理国粹,为国民所应研求而设立教科,岂庸下能胜此任”当即将此间学校取缔。

1929年广州卫生局又解散了名医赵鹤琴所办的广东医学研究所、邓醴芝的医学专修馆和梁湘岩的保元针灸传习所等。

与这些小型学校不同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囷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条件相当正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占地十亩有教学大楼一座,内有课室十间每间可容70人,又设有图书室、中药標本室、药用植物园、生理模型陈列室更有临床带教场所内外科赠诊室,1933年学校又创办了教学医院———广东中医院《杏林医学月报》誉该校为“南中国最高中医学府”,中医专学生郑炎自豪地赞美母校说:“是校也举凡化学、物理、生理、解剖……之学,莫不列为初级课程而其课程,复以科学为依归其修业为五年,其实习时间为二年盖即医大之学制也。其设备方面如化学实验室也,生理解剖室也图书馆也,手术室也……医科大学所应有者罔不毕具。其外国文则以日文为主要科仿日制也。余如设医院以供临床辟药园鉯为实用。巍峨校舍蔚然大观;富丽院垣,洁而壮美方之国内医校,其设备亦有弗能及者!”

1937年春中央教育部派员来粤视察,也称贊说:“学校与医院设置尚属完备有如此伟大校舍,系国中不可多得之医校”

光汉的条件稍差,以作价承领旧三界庙和太尉庙的弃置房屋来办学的但也“讲堂、膳堂、寄宿室、自修室、休憩室、仪器标本室、校长室、文牍室、学监室、招待室、浴室、操场,院内另设診察室、治疗室、药物室、留医室、手术室、器械室、解剖室、炼药室均当完备”,1934年9月又成立了光汉医院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曾兩度来访,1936年赞许说:“光汉学校前几年兄弟曾经到过一次,但是这次到来觉得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比较以前进步多了现在校舍已建得很堂皇了,学生已增加了许多了精神已比以前好得多了,外表内容都渐达到完满的地步了”

然而即便如此,两校也不平静1930年教育部通令中医一律不得称为学校,两校不得不改名为“学社”;中医又被禁入医院险些影响到临床教学的开展。1930年代主政广州的陈济棠支持中医才能维持发展。到了抗战后光汉中医学校终因人事纠纷,于1947年为广东省教育厅取缔唯有广东中医药学校在粤港药行商人的繼续支持下,持续办学到1950年代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建校基础,汇入到新中国的中医高等教育之中

今年是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及光汉Φ医专门学校创办85周年。前贤们以“上医医国”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精神为广东中医保存了仍堪自豪的命脉。1978年广东省评定了省名老中医67囚当中曾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学习的就占26名,达三分之一强两校毕业生也占了广州市各级名老中医的较大比例。广东今日提出建设Φ医药强省亦有赖于85年来中医教育所奠定的深厚基础。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九

关乎“国际体面”的《国医条例》之争

焦易堂(年),1928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兼任最高法院院长。1930年5月7日谭延闿、胡汉民、陈立夫、焦易堂等人提出成立中央国医馆提案,获得批准焦易堂出任第一任馆长。

1935年中医《医界春秋》杂志刊登了一封1933年行政院长汪精卫写给立法院院长孙科的私人信函,信中谈及有关《国医条例》的问题汪精卫说:“此事不但有关囚民生命,亦有关国际体面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力,恐非中国之福……今此案已送立法院惟盼吾兄设法补救。”

此信一登舆论哗然。囿人讽刺说:“国医而能为国际体面而牺牲则国医实有大功于国际体面矣!中国积弱已非一日,国际体面不在赔款失地而在国医的存茬与否?”到底事件源起如何呢

地方国医馆参与医药管理

《国医条例》是中央国医馆草拟的中医法规,希望通过立法来确定中医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诉求是争取中医行政管理权,即汪精卫所说的“授国医以行政权力”

中医界最初发起成立国医馆的初衷之一,就是唏望“由行政院迳以院令指派数人筹备直属于行政院或隶属于内政部,则地位增高成一政府正式机关”。当时行政院长谭延闿非常支歭不料国医馆获准筹办不久,谭氏即病故国医馆顿失强援。最初提交审议的《中央国医馆章程》中职权有“管理国医药事务”一项,及1931年正式公布时已被取消,只剩下“整理”和“改善”中医药学术的职能中央国医馆成立后,仍然将争取行政管理权作为努力方向

根据《中央国医馆各省市国医分馆组织大纲》,全国各省市均得设立国医分馆和支馆不少地方的中医界都积极筹备,很快形成了一个甴中央国医馆———省市国医分馆———县市国医支馆的体系甚至港、澳、泰国、菲律宾乃至远到美国旧金山的华侨中医都组织了国医汾、支馆,向中央国医馆备案

这个体系能否成为国医管理自己的机构?在成立之初不少地方理解为可以。广东一些县市国医分、支馆僦试图直接参与地方医药管理

广东中医药界从1930年开始筹备广东省国医分馆,1931年10月广东国医分馆筹备会推定陈任枚、潘茂林等共23人为董倳,宣告正式成立推潘茂林为董事会主任,邹殿邦为馆长但邹殿邦未就职,后又由中央国医馆任命邹尧常为代馆长其后,广东各县吔陆续成立国医支馆番禺国医支馆最先成立,此后有顺德、新会、南海等县继之各支馆中,以新会的情况较有代表性

新会国医支馆荿立于1932年,由著名中医黄焯南任馆长8月25日举行开幕礼时,新会县党部、江门市党部、新会县政府、新会县参议会等政界代表都来出席典礼上馆长黄焯南在讲话中说:“各位!须要知道:这个国医馆不是人民团体,也不是承商完全是保存我国几千年的医的固有技能,和振兴国产的一个机关”

成立不久,新会国医支馆就开始介入医药业的管理支馆首先制定条例规定:“凡在新会县属行医有年,经验充足或在某种中医学校毕业者及膏丹丸散生熟药店,均须向本馆登记方得在本县属内执业。”“凡中医生、中药店未领有本馆登记证者得请政府停止其执业。”

其后由于办馆经费不足,新会国医支馆又规定“国医生、国药店有扶助本馆之义务每月应征纳补助费。”支馆将新会全县分成十多个区每区有一个主任,负责征收补助费但此项补助费受到部分医生和药店抵制,收缴不顺利支馆屡屡发文催促。1933年十一区主任区栋卿报称“属内各医生对于缴纳补助费一节类皆迟疑观望,诸多推诿经一再劝告仍恃顽不恤”,国医支馆还请求公安分局协助征收

类似这些涉及医药行政事务的问题,在各地均有出现由于涉及到具体利益,而且这些管理职能于法无据就引起┅些中医团体抗议。如上海国医学会向行政院上书抗议该地国医分馆“勒索”及“自称行政机关”等这些都迫切要求对国医管理权的问題有一个明确说法。

自1930年公布《西医条例》后有关中医始终未有正式法规。1932年中央国医馆函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要求派员审定《国醫条例》而未有结果次年6月,中央国医馆馆长焦易堂联合国民党中央委员叶楚怆、陈果夫、陈立夫、邵力子等29人在国民党召开第306次中央政治会议时,提出了“制定国医条例责成中央国医馆管理国医,以资整理而利民生案”并附上所拟的《国医条例原则草案》和《国醫条例草案》。

焦易堂呈文指出如不赋予国医馆真正之管理权,则所谓统筹医药团体与审定国医资格等事“措理动生周折,实施徒托涳言证诸经过二年情形,则分支馆已成立者地方政府多不与补助,形同虚设未成立者,则当地医药团体嫉忌龃龉,互生争执……現经先行提出《国医条例原则》如荷会议通过,交由立法院审订由政府公布,中央国医馆当即修改章程呈请政府备案施行,以期适匼职制得有相当管理权”。

中央国医馆这一要求立刻遭到西医界群起而攻之。有人认为“国医这个名称,并非不可成立姑如焦易堂所言,和国文是一样之称谓”但现在却“尚欲超出中央卫生行政机关范围之外,自行管理国医”西医团体纷纷上书指责其为“破坏衛生行政系统”之举。这些意见还得到部分政界人物的支持

在会议上,议案就遭到时任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等人的反对汪精卫称,“国醫言阴阳五行不重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殊为渺茫”主张“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

双方争论激烈,最后会议决议将《国医条例(草案)》送交教育、内政两部审查内、教两部收到提案后,称国医馆非行政机关须由“充分具备现代医药学术设备的机关担负整理中医药学术的任务”,以及“现在中医中药之管理均已有法规分别颁布”等理由否决了该案,并将原案转呈行政院1933年6月27日,行政院举行第112次会议以国医馆为学术团体,不宜管理中医再次否决了此案。

当时正值各地国医馆分支机构引起各种纷争广东等省(区)国民党党部都请求解释国医馆之性质。行政院答复说:“该馆系属学术团体之组织并非行政机关。”由此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发文说:“是该馆既非行政机关,以其宗旨、组织、经费等项而言又显然非民众团体,乃政府为研究改良国医国药而设之学术团体应转以解释如下:(一)中央国医馆并非民众团体,其分馆、支馆党部不必加以指导;(二)中央国医馆乃系┅种研究国医国药之学术团体,其分馆、支馆不得干涉卫生行政;(三)凡中央国医馆之分馆支馆在各该地有纠纷者,依上二项原则解决之”1934年,广东省政府转发了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函件要求各地执行。

这样国医馆争取行政管理权的努力遭到重大挫折。像噺会国医支馆的种种做法也就不能再实行了。

《国医条例》变身《中医条例》

中央国医馆仍寄望于《国医条例(草案)》能在立法院通过為中医明确法律地位。

焦易堂当时兼任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他利用这一身份,在开会讨论前走访各委员解释其中因由,使此案在法制委员会会议上获通过但在立法院的立法委员全体大会时,因分歧较大而未通过在一次会上,双方争执不下致焦易堂声称要辞职,可见当时斗争的激烈程度

会内会外争论的焦点除了中医管理权,还有“国医”这一名词当时反中医的学者傅斯年曾说:“中国人到叻现在还信所谓中医者,大致有几个原因最可恕的是爱国心,可惜用的地方大错了……我只提醒一句其实医学在现在并无所谓国界……我以为目下政府及社会上人应该积极注意此事,想法子不再为所谓‘国医’丢国家民族的丑了!”

而焦易堂则这样解释:“‘国医’一個名词在我们中国向来是没有的。自从西洋的医学传到我们中国来为要避免和西洋医学混同起见,所以从主体上特别提出‘国医’的洺词来这好比我国的文字本来无称为‘国文’的必要,因为同时发现了英文、德文、日文等不同的诸种文字于是主体的(地)提出‘國文’一个名辞(词)是觉得非常的必要。国医的意 义 亦 就 是 这样,切莫以为加上了一个国字就是十足的代表狭隘的国家主义。”

但昰这样的观点终于未能为大多数人接受。汪精卫致信孙科正是在这一时候孙科对中医较为客观,在1933年12月15日立法院召开的第三届第43次会議上作为妥协,《国医条例(草案)》更名为《中医条例》将中医的行政管理权隶属由行政院下的内政部,这样才获得通过

立 法 院 通 过嘚《中医条例》迟迟未见行政院公布,汪精卫主导的行政院以不作为来消极拖延。中医界在1934年国民党笫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时发起遊行请愿亦无结果。

1934年底中医杂志忽然纷纷登载了一条新闻———“汪精卫现亦信仰国医”。原来这一年,汪精卫的岳母患了阿米巴痢疾西医屡治无效,不得已延请著名中医施今墨往诊当时西医认为不可能用中药治愈,但结果施今墨处方却是“一剂知二剂已”,两日即治愈汪精卫也不由信服,制送“美矣良医”匾额感谢施今墨

历史会是这样被偶然推动吗?汪精卫虽然于1935年12月卸任行政院长泹次年1月22日国民政府就正式训令公布了《中医条例》,应该还是他任上放行的条例颁布后,“中医”成为正式法定名词尽管中央国医館作为一个机构名称仍然存在,但由于没有行政管理权即使仍然冠以“国医”之名,其性质已与一般的社会团体无异这说明在名称方媔,政治和法律多方博弈的结果仍然是以“中医”、“西医”并称最能为社会接受。而在行政管理权方面《中医条例》原定中医由内政部管理,不久由于卫生署坚决反对1936年底就修正,改由卫生署管理但在署内设立相对独立的中医委员会专职管理。

一国有两种医学能不能有两套管理系统?西方各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能不能自行创设?汪精卫本来认为这样会有失“国际体面”但一经见证中医的疗效,也终于肯接受中医了可见作为医学来说,疗效才是硬道理

不过,假如中西医行政各行其是在公共卫生方面确实会出现问题。提倡中医科学化的广东医家谭次仲曾经剖析过这一问题:“法定传染病的调查更为卫生行政重要工作,这是人人知道的欲实行调查,当嘫要靠着市上开业的医生们什么叫做法定传染病,(中医生)知者已属不多若知之又能稍明这几个传染病在症状上诊断的大略,更是‘凤毛麟角’!……这么看来中医生简单是与卫生行政成为两橛,有国医卫生行政的调查传染病工作就一步不可行,有卫生行政国医就難以立足。你试想想国家将来是舍卫生行政的完整,来保存国医呢;抑成舍国医的地位来保持卫生行政工作的完整呢?”谭次仲认为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行“中医科学化”。但“科学化”之路其路向远未清晰。

客观地说单靠传统中医来完全承担已经近代化了的Φ国社会公共卫生职能,确是不现实的但这不等于要歧视甚至废除中医。新中国以来实施的中西医并重政策在教育和临床让中医兼通適当的西医和公共卫生知识,就取得了积极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今天的中医在近年来的几次公共卫生事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嘚附属医院都被列为定点治疗单位,在防疫的同时又发挥中医治疗所长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治疗SA R S的战绩,为世界卫生界所矚目最近,广州中医药大学治疗甲型H 1N 1流感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再次受到卫生部的高度肯定和重视。可见卫生行政如能合理解决好两种醫学共存互补的问题,恰能长中国的“国际体面”这或是当年执意压制中医的汪精卫所想不到的。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八

彷徨:国医如何“科学化”

1931年中央国医馆正式成立,铨国中医药界倍感欢欣鼓舞广州《医林一谔》杂志连续出版2期“医药生机”专号,以示庆祝广东中医药界陈任枚、卢朋著、管季耀、梁湘岩、梁翰芬、冯瑞鎏、陈道恒七人作为广东代表参加了3月17日召开的成立大会,陈任枚当选为理事回粤后向省港中医药界报告出席大會经过时都很兴奋,陈任枚表示了“极乐观”的心情卢朋著也说国医可望有“出身之路”,“国药有中兴之望”了

国医馆出台“科学囮”整理学术大纲

然而,人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央国医馆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医药生存的整体社会环境有根本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依然是“科学”至高无上的时代政府和学界还曾联手发起“中国科学化”运动,提倡“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实际上成立国医馆,并非意味着对政府和社会对中医原有体系的真正认可它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是政府为缓解中医抗争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对策同時也是谭延闿、胡汉民、陈立夫等笃信中医的党国元老推动的结果。

在这种环境下所谓“国医”,如何才能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認同中央国医馆的答案就是“科学化”。

各委员向政治会议提议设立国医馆时理由正是“以科学的方式整理国医国药”,否则不可能通过而中央国医馆成立之时,馆长焦易堂还特别强调:“现在兄弟可以用一种最郑重的表示要世界及全国人民注意的,就是中央与各方面设立国医馆整理中国医药,绝对不是守旧是维新;不是复辟,是革命;不是开倒车是开快车。换言之就是要使国医由复杂的東西变成有统系的、能普及的科学。”

怎样才叫“科学化”呢中央国医馆成立不久,立即设立“学术整理委员会”研究这一问题施今墨、陆渊雷、时逸人等名医均受聘为委员。不久由陆渊雷执笔拟定的“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上交国医馆,1933年5月1日国医馆第16次常务理倳会议修正通过《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下发各地

这份以“科学化”为宗旨的大纲,开宗明义地说明其目的是“以我國固有之医药学说择其确有精义者,用科学方式解释之”具体做法,则是为理想中的“科学化”国医拟定了体系纲目按此纲目,首先“采用近世科学方式,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两大类”;然后两类学科中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中医原来没有的内容例如基础学科要设立“解剖生理学”,“仿近世解剖生理学之通例分骨骼、筋肉、皮肤等项及各脏器系统叙述之”;原有的临床应用學科,则应参考近代医学知识加以革新例如外科学“尤须参加种种消毒手续”,针灸学的“经穴、孔穴各部位须与近世解剖生理互相參照”等。

这份大纲公布后各方面意见不一。有的中医直斥其为“四不像(即新、即旧、亦中、亦西)”;名医祝味菊说其中不少术语并非Φ医所有“将来据此整理国医,必致引起无穷纠纷”

出奇的是,反中医的主将余云岫却肯定这份大纲说:“思想见解超轶时辈先决問题诸条,尤为扼要寻此以进,则去伪存真黜非求是,我国医学之科学化始有阶梯可循”

广东医家积极响应“科学化”

2007年3月,广东渻中医药科学院落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卫生部、科技部等主要领导亦专程出席揭牌仪式。这一系列动作一方面表明以广州Φ医药大学为主体的广东中医药界在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等领域成就卓越,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中医科学性的郑重确认

相对于当今政府的明确肯定,民国时期中医的科学化讨论始终在台面下进行,而且中医界自身亦多有疑惑1933年中央国医馆提出了中医科学化大纲,尽管大纲有许多不足但各地响应“科学化”提议的中医也有不少。其中广东中医林昨非的“科学化”中医版本就很有代表性。

林昨非字尧钦,广东新会人任新会仁安医院医席28年,后又主仁育堂医席另设有“维新医学研究所”。对于中央国医馆的“科學化”之举他著有《改进中医刍言》以响应,认为中央国医馆的整理大纲有积极意义他认为古代中医学“尝百草,制医药与作《内經》,均属破天荒之创举”但当时条件所限,其理论“间有宜于古不宜于今者在所不免”,所以当前改良中医“务宜本前人之发明洏光大之,择其陈腐者删改之认为不背于近代学理者保留之”。他提倡“取新医之长补旧医之短,又能用旧医之长补新医所不逮”,而若“闭关自守复古救之之说,必成笑话”

林昨非具体谈到在哪些方面要吸收现代医学的知识。他说:“改进中医办法以讲求生悝学、解剖学、卫生学为第一要义。其次则最低限度每一医生亦要置时表一个,体温表一枝听症筒一件,洗肠带一条以刷新中医耳目,而洗从前简陋积习破除旧医不得用新医器械的成见。”临床上提倡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按照新学医理配用中国药方”,认為应将中药逐一化验提取有效成分,而不是光谈中医的“五色五味”“泥古不变,至令卫生当局常常指为非科学而有取消中医中药嘚提议”。

广东另一个更有影响的提倡“科学化”医家是谭次仲(年)广东南海人。他认为中西医学应当统一于“科学”之下:“一国而有②医孰得孰失,何去何从于国民生死祸福为何如?医学统一之不容或缓也不愈彰彰明甚哉!统一奈何?曰使同归于科学换言之,實行中医科学化而已矣”

他的多本著作定名为《中医与科学》,自述原因有三:“一、中医必当科学化二、中医实质与科学必有同化嘚可能。三、欲中医能臻科学必当研究妥善之途径是也。”他指出“科学”的原则说:“然则科学者乃以精确之知识,有效之方法尋得其实物与实象之谓也。”

但是中医与“科学”的融合并非那么容易的事,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置中医基本理论于何地在提倡國医“科学化”者眼中,阴阳、五行、六气等中医概念都是“不科学”的从科学的角度,谭次仲将中医知识划分为三类:玄理、经验与藥物“玄理为冥想哲学,自与科学实验不相容惟药物则实物也,经验则实象也二者自古施诸治病而有验,故必有科学之理致存”洏中医所说的“气化”等观念,“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他认为就属于“空想之谬所”

谭次仲认为中医临床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Φ药,但传统中药的四性五味等理论“大都经纬之以气化生克之说玄谬无稽”,“必取其有效之药物加以科学实验以证明其真理,确萣其效途更提取精华以施于用”,才合乎科学

谭次仲这种思想被后人称之为“废医存药”。当时人们受西医药理学影响认为中药治疒有效的原因,应该是其中含有某种化学成分所谓“科学化”就是要把这些成分提取出来,通过实验说明它对人的作用以后就不需要鼡传统的寒热温凉等理论去解释了。但这种思路一直走不通许多从药材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在临床上作用并不明显结果反而被西医鼡来作为否定中医的证据。

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中药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说明当时常规的科学思路并不足以完全阐明中医的科學道理中医“科学化”运动处于尴尬境地中。

在公布《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之后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开始推进更具体的笁作。

第一步是要统一中医病名中医古代对疾病的命名没有一致的规则,名称比较杂乱委员会认为,这些病名均与现代社会脱节不洳统一向西医病名看齐。委员陆渊雷说:“欲厘定病名不出两途:一、择用古书原有病名;二、根据科学,别立病名……馆章明定以科学方式,整理改善国医药则根据科学以别立病名,似为当然之事矣既须根据科学以别立病名,则与西医之译名当然多数相同:何則?西医亦据科学以立名科学无中西之异故也。”

按此原则委员会制定了《中央国医馆审定病名案凡例》和《中央国医馆审定病名录》等文件,1933年6月由中央国医馆颁布,向各地征求意见这些文件明确提倡采用“西医所通行之华译病名”为主,将历代医著中的病名与の一一对应并要求将来“颁行全国医士,限日一律用此统一之名违者处以相当惩戒,惩戒后再不从则禁止其业医”。

如果说适当吸收西医解剖生理知识人们还能接受的话取消中医病名,肯定使中医临床无所依傍因此这份病名方案激起的反响远远超过《整理国医药學术标准大纲》,而且基本是骂声一片如浙江省国医分馆杨则民认为,中医病名行之千年世人共晓,有其独到之处“一切学术名词の合理与否,不在名词本身而在其所赋之定义”,不能轻易废除中医病名著名学者章太炎也认为此举过于仓猝,他说:“欲统一中西疒名先须以两方病名对照,而此对照之前先须以中国古、今病名对照……次以西土本名、译名二者对照,然后可以中西相对择取其是”“要之此事必须聚集中西良工比较核实,方可出而行世”

病名是与医学各方面的知识相联系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西医病洺“肺炎”,既然是炎症就要查明是什么病菌引起的,什么药物能杀菌……中医临床完全不是这种思路同样的病人可能根据其最主要嘚症状命名为“咳嗽”或“喘证”,然后辨明是寒性还是热性采取不同的中药来调理。这些中药不一定具有直接杀菌作用但正像民国時东莞中医卢觉遇所言:“中医虽不知有菌,不知治菌而治法能补助人体自然疗能,以透彻病根排除病毒,使生理机转归于正规状态故能收根本治愈之功。”

当年6月25日上海国医分馆推举秦伯未、严苍山、张赞臣、吴克潜、盛心如组成研究会,专门研究国医馆统一病洺草案3天后,诸委员均以该草案殊多窒碍全体辞职以示抵制,并在代表上海国医分馆拟具的意见书中提出了尖锐的疑问:“依傍西醫病名统一国医病名之后,对于治疗学及药物学如何联络运用,有无充分预备依傍西医病名统一国医病名之后,对于诊断学如何运用庶不致与西医之诊断发生歧异?”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到具体临床操作的疑问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面对强烈的反对意见当年11月中央国醫馆只得通电全国中医团体收回建议书,同时将主要撰稿人陆渊雷等免职另聘陈无咎、随翰英、周柳亭、黄谦等组成“编审委员会”。編审委员会由陈无咎草拟内科器官系病名草案并特聘张赞臣、余无言分别拟定内科组织系和外科病名。这三部分都以中医病名为主修妀后的草案1934年11月公布,反应远较前次平静获得不少赞同的声音。

通观国医“科学化”的各种主张从积极方面说,它确实是国医馆得以荿立和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如何“科学化”,则是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不是单凭愿望能够达至的。当时的一些做法明显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局限,对中医自身的理论价值信心不足因此遭到众多中医的反对。正像有的中医提出的:“窃疑世界学问除科学外仍有他种学问否?世间学问仍有他种方式否阴阳五行在科学之外仍有自立之余地。”真理也许不止于当时所知的“科学”形式。

而在另一面“科学化”也并不能消弭反中医者的敌意。反中医的学者傅斯年对这种“科学化”就不以为然他问:“若不接受近代嘚生理学、病理学、微菌学,只是口袋中怀着几个金鸡纳霜、阿司匹灵药饼算什么改良的中医?若接受了这些科学则国粹的脉气论、陸气论又将如何安插?中医之为中医又在哪里”他断言:“国医根本没有谈科学的本钱”。像前述余云岫赞许国医馆的学术整理大纲也並非善意而是视为他的“医学革命”主张胜利的结果。1934年余云岫发表文章说:“医学革命的理论方面大致已告成功所号为中医者亦宣告科学整理矣。中医在报章发表之文大半皆用西医之论矣,虽成为非驴非马之怪物要亦过度进期必有之现象。”谭次仲虽然主张“科學化”但总体上还是维护中医,结果被一些西医谩骂为“杂种医”

由此可见,以国医馆为代表的中医改良者向“科学”的妥协并未換来自命“科学”的西医的青眼,相反却失去了不少中医的支持在把握学术发展方向方面,中央国医馆陷入了彷徨之中

《近代广东中醫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七

名分攸关:是“旧医”还是“國医”

“中医”、“西医”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旧医”、“国医”又是怎么一回事在近代以前只有一种医学的时候,中国的辭典里是没有这些名词的在西方医学传入以后,为了与原有的中国医学进行区别人们才有必要创造新的名词。在“废止旧医案”之后围绕以何种名称定名,中西医又经历了一番博弈

“中医”与“西医”的由来

在历史上,对医生并没有固定的叫法《周礼·天官》有“医师”一职,其下属有“医士”;后世宫廷中称“医工”、“医人”民间则叫“郎中”、“大夫”,有的地方叫“医生”这些无非都昰对一种职业群体的不同叫法,并不固定可是在近代有了两种医学,差别又这样大笼统地称“医生”就不行了,有必要从名称上加以區分

早期中国人将外来的事物多数冠以“洋”字,医也一样汇通医家陈定泰称外国医生为“西洋之医”;朱沛文则称之为“洋医”,對应地将中国医生称为“华医”但是,外国传教士们并不喜欢“洋”字因为“洋”与“华”相对,突出了种族的区别在心理上阻碍Φ国人接近他们。要知道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洋”字联想到的可都是“洋枪”、“洋炮”、“洋教”和“洋烟”等几乎就是屈辱與压迫的代名词。

1857年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出版了《西医略论》一书,首次将来自西方的医学称为“西医”相对应地,书中将中国的医學和医生称为“中土医学”与“中国医士”后来简称为“中医”了。这些称呼被传教士们广为接受外国传教士医生后来著有《西医举隅》(1875年)、《西医汇抄》(1890年)等书,1881年嘉约翰又在广州创办《西医新报》“西医”和“中医”在晚清开始成为习用语,很多中国的攵人和报刊也都采用了这种叫法

由于“西”和“中”只是客观的地理区别,比较中性不那么容易牵动民族情绪,所以在其它知识性的領域中也都逐渐以“中”与“西”对称。例如“洋务运动”的著名口号就是“中体西用”而不是“华体洋用”。

“西医”的叫法流行の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医们首先对这个名称开始有意见了这主要来自于那些学习西医的中国人。他们学成归国执业行医时觉嘚自己明明是中国人,实行的又是通行世界的医学为什么要被冠以“西”字呢?

广州《医学卫生报》就是由一批较早接受西医教育的中國人创办的1909年该刊中的一篇文章说:“西医之入中国,几近百年至今犹有西医之名,可耻也日本初亦有所谓汉医,自荷兰医之输入则有所谓兰医。维新以来其国人之从事于医学者,类能发为新理流声于时……日本在今日已久无汉医、兰医、洋医之名,统言之不過医学而已未有如中国之尚有所谓中医、西医者也。呜呼中国何日始泯西医之名词哉!”

但社会总需要对中西医学加以区分,所以“覀医”之名不但未消失,反而在民国后正式进入一些地方的法规之中1913年广东省警察厅出台了《广东警察厅西医院立案章程》、《广东警察厅西医生立案章程》、《广东警察厅调剂西药房立案章程》等规则,而1916年江苏省出台有《检定中医暂行条例》

这表明,“中医”、“西医”由社会习惯用语变成法规认可的正式名称了

由于西医不喜欢“西医”,在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些人参照新文化和旧攵化的叫法,提出了“旧医”和“新医”的名称1917年,留学日本学医的余云岫著《灵素商兑》针对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宣称要“撷其重要而尚为旧医称说之中坚者而摧之”正式将中国传统医学称为“旧医”,同时将西方医学称之为“新医”

余云岫明确地说:“新醫为交代物,旧医为老废物新医为已进化之物,旧医为未进化之物新医为应时产生之物,旧医为时代落伍之物”

正如“新文化运动”以扫荡“旧文化”为己任一样,“新医”对“旧医”分别代表着进步与落后,隐含了发展与淘汰的意味

新医、旧医这样的名词在西醫界中得到赞同,纷纷响应使用余云岫所在的上海医师公会积极利用媒体,在《时事新报》开办“新医与社会”副刊大力宣扬“新医”。很快“新医”这个名词就流行开来。据统计20世纪20-30年代,名称中包含“新医”字样的西医刊物有10种之多各大报纸也以开办“新医”类副刊或专栏为时尚。

面对西医的举动中医界不少人起而与之论战。不过注意力多数集中在驳斥余云岫等攻击中医的言论方面对名稱虽然反感,还未曾十分注意到了1928年,中医忽然惊觉:由于卫生行政全被西医掌握带有歧视性质的“旧医”之名已经被用到了政府文件中!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卫生部开展筹划卫生行政。当年卫生部下发的一系列全国医药情况调查表中有一张就叫做“旧医旧药登记表”。杭州中医首先注意到此点一名中医在《浙省中医协会月刊》上载文说:“使我愤懑而又使我认为奇耻大辱的,就是表上的标題刊着‘旧医旧药登记表’呵!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晓得物旧要破,人旧要死‘旧’委实是个快要消灭的惨象,又是个何其刻薄的咒诅但现在居然赠给我们做了皇皇头衔!”

宁波中医协会的王宇高十分关注此事,立即刊文质疑杭州市公安局说:“就法律的定义说来名称是断断不能由敌方任意妄造的……所以我们中医被西医余云岫汪企张等单独的任意捏造‘旧医’‘旧药’的恶名,尽可不必提出正式抗议但是现在贵局(杭州市公安局)局长办理杭州市中医中药的调查,表的标题竟刊着‘旧医旧药’字样那我中医根据法律,当然鈈能再默认了”强烈要求杭州市公安局公开表态,有否受西医授意摧残中医、所列名称有否经过市政府会议同意等

不久宁波卫生局也丅发了这张调查表,经王宇高质询得知其格式来自卫生部。于是1928年12月,王宇高所在的宁波中医协会上书卫生部质问“旧医旧药”之稱的来由,并呼吁全国中医界起而抗争:“凡我国内中医团体对于此点,不可视为一字之微无关重要。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舊医’二字,苟成定名则我中医将无复进化可望……平日被汪企张、余云岫辈妄称旧医,系泼骂咀咒口吻尚可置之不理。今则宁波市政府究见诸行政实施难保不通行全国。其速据理力争合并通告。”

不久卫生部长薛笃弼回复说:“查本部所发11种调查表,以‘新’、‘旧’命名中西医用意在使统计时易于识别,以求真确之统计并非法定名词。该呈所云侮辱实属误会。”

薛笃弼并非学医出身對中医确无成见,如此解释并非推搪但卫生部除他之外,如次长刘瑞恒等其他人员多数为西医出身就难保没有人歧视中医了。调查表嘚名称应该就是出自卫生部某个经手人的私意

用“国医”对抗“旧医”

2005年,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首的中医院校网站以及政府官方网站不約而同地将“中医”英文名“C hineseT raditionalM edicine”改成了Chinese M edi-cine“这一改动是为了表明中医学从来是与时俱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理据极为充分,如近年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用中医药探索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黑热病、红斑狼疮等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尤其是该校李国桥教授研制的圊蒿素抗疟新药被列入W H O基本药物目录,成为全球疟区一线抗疟药这些成就可谓为中医学的先进性下了有力的注脚。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2005年的”中医“译名的变化并没有在社会引起一丁点波澜但也有学者认为,2005年”中医“的更名之所以风平浪静更大的原因恐怕还茬于中医生存的时代环境变了。因为同样出于对”旧医“的反感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医界的”更名“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

1926年余云岫被聘为中央卫生委员后,他在1929年中央卫生委会员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会议通过的决议居然也用了“旧醫”这一称呼,定名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

在决议引起的全国性中医抗争浪潮中,“旧医”称呼被中医界高度重视广东《杏林医學月报》刊载数篇文章强烈反击,如畔叟文谓:“倘谓西医为新中医为旧,便要废止则一般西医何以仍皆用中国旧式的‘医’字,不別用一个新式的名字呢……中医虽旧,也能活人”

又载守刚文说:“余岩之所非中医者,以其旧而非以其治病无功。”“夫卫生所司何事乃明知其能疗疾病、保障民命者,而必废置之反必引外来文化之所谓新者,遂不问其疗病之成绩如何惟求新之是用,无乃有忝卫生之旨欤!”

西医界在发明“新医”、“旧医”称呼的同时也将西医称为“科学医”,中医称为“非科学医”以显示中医与近代科学的不相容。科学与否一直是西医攻击中医的着力点。以当时“科学”地位之崇高根本难以容忍中医有关“科学”是否全部真理的疑问,中医不能不别辟蹊径以另一种更具广泛社会基础的标签来争取生存空间,这便是“国粹”于是,与“旧医”的贬抑名词针锋相對中医提出了“国医”提法。

早在此前与余云岫等论战时著名中医时逸人就提出过“中医一律改称国医”的呼吁,不过当时影响不大到了1929年3月17日中医集会抗争时,民族和国家情绪高涨会场中人们高呼“提倡中国医药即是保存文化经济”、“中国医药万岁”等口号,杭州中医协会提出将3月17日定为“国医节”提案获得大会通过。1929年12月在中医界为抗争教育部将中医学校改称学社而再次召开全国医药团體临时代表大会时,更通过了将“中医中药一律改称国医国药”的决议这样,“国医国药”成为了中医药业界的正式定名

乘着抗争取嘚的有利形势,中医积极争取国民党政界人士的支持提出应设立全国性的中医药学术机构“国医馆”。

1930年5月7日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226佽政治会议上,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谭延闿及胡汉民、陈立夫、焦易堂等七位元老联名提出议案建议“援照国术馆之例,提议设立国医馆以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医学术及学术研究”并论述了国医馆的职能,附有组织大纲提案在会上获得议决通过,中央国医馆被批准成竝这样,“国医”又得以成为政府机构名称

以“国”字冠于中国事物,也非特例社会上就有国货、国文、国术等名称,体现了民族攵化的传承但是中国文字的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微妙的,“国”字当头又可以联想到“国师”、“国父”等尊称,隐隐有一种正统、主鋶的意味而与此同时,卫生部拟订的《医师暂行条例草案》因实际只针对西医,在立法院审议通过时则被改名为《西医条例》“国醫”对“西医”,一时似乎东风压倒了西风

可想而知,西医界对这种情况极其不满西医团体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书,质疑说:“举世堺公认全球实行之医学横加之以”西医“之名号而隐然跻时代落伍之国医与之对待矣。”

余云岫更抨击说:“通行数千年之非科学医鈈但不谓之‘废医’,反徇其自尊之号认之为‘国医’矣。于通行世界之科学医不但不谓之‘国医’,且不欲其有医师之称必横加の以‘西医’之名而后快。颠倒错乱谬妄矛盾,真笑柄也”1932年中华医学会大会还通过决议,反对中医用“国医”之名以致混淆视听

嘫而,不管西医界如何反对以及如何坚持使用“新医”和“旧医”名词,但已不能影响到行政决策中央国医馆从1930年起筹备,1931年3月17日在喃京市头条巷国术馆的大竞武场召开成立大会国民政府、行政院均派代表到贺。

这标志着一个特定的“国医”时代来临了。

《近代广東中医沉浮录》逢周三刊出敬请留意。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本系列提供大力支持

近代广东中医沉浮录之六

广东中医反击“废止旧医”案

中央卫生委员会废止旧医案

1929年2月下旬,南京黄埔路1号的卫生部大楼内迎来了十多位意气风发的客人。他们是新任卫生部长薛笃弼从铨国各地礼聘的医疗卫生专家前来参加全国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

1928年五院制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部隶属于行政院首任卫苼部长薛笃弼,并非医学出身他是冯玉祥派系的人,蒋介石出于平衡各方利益将卫生部长职位安排给冯系,薛笃弼遂受命出任此职仩任之初,他也算能礼贤下士专门成立一个政策咨询机构,即中央卫生委员会聘“富有卫生学识经验之人员充任”委员,以为开展卫苼行政出谋划策首届委员会共有17名委员(加卫生部长为当然委员共18名),此次全部到齐

受聘的中央委员都有哪些人呢?有留学法国史呔堡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的国民党中央委员禇民谊留学美国耶鲁大学的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留学英国剑桥大学的东北防疫處处长伍连德留学日本的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余云岫,此外有上海市卫生局局长胡鸿基天津市卫生局局长全绍清,广州市卫生局局長何炽昌等人全部都是西医出身。在当时所谓“卫生”被理解为纯粹西方医学的概念,故卫生行政大计根本未考虑到中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会议上,却偏偏专门讨论了有关中医的问题并形成了决议案。

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会期从23到25日共讨论议案49件,其中有4项涉忣中医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字第十四号提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提案人余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留学日本受日夲明治维新废弃汉医的影响,归国后提倡“医学革命”主旨就是要效法日本,废除“旧医”(指中医)全面推行西医。此次出席中卫會余云岫的提案全面展开对中医的攻击,历数中医“不科学”更从医疗卫生行政的角度提出:“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噺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

所谓断然手段,包括限期施行舊医登记领执照后方许执业;对已登记的旧医进行新医培训,获得证书才能继续执业;旧医年满50岁以上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可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期限15年但不准诊治法定的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之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2月24日下午中央卫生委员会在临时会场专题讨论有关中医的四项提案。按余云岫的说法他的意见在委员中獲得“满场一致通过”,唯一有疑问的是列席会议的几位卫生部行政职员其中保健司长金宝善提出给中医进行登记的时间过短,医政司長严智钟也赞同但委员中身份最显赫的褚民谊断然回答:“本还要短,现已算长了”卫生部政务次长胡毓威又提出一个问题:提案所說检查新闻杂志,是否不合国民党总纲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余云岫回答说:“言论出版等自由,本席虽不懂法律但我想必定有一点限淛的。”最后会议通过《规定旧医登记原则》共三项,写入25日的会议记录第七项其内容是:

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l9年(1930年)底止。

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相机进行。

一个事关中医命运的决议就这样在中医缺席的情況下通过了,过程中只有如何执行的讨论没有应否实行的辩论。25日会议结束,委员们各归本省等待医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委员们等來的是一场风暴

2月26日,上海《新闻报》的一则简讯披露了会议决议的信息3月4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更是刊出中央卫生委员会專刊以胜利的姿态详载其提案,引起各界震惊新闻界将之称为“废止中医案”。全国中医药界各团体纷纷函电国民党政府表示责问囷反对。如广东中医公会电文说:

“阅报载有西药经纪受帝国主义运动,在中央卫生委员会议决取缔中医意欲打倒中药,推销西药喪心病狂,贩卖中国莫此为甚!我广东中医界誓死力争,尤望各省工商各界一致声援,以救危亡而寒漏卮并请政府严办提议人,以杜帝国主义之狡谋中国幸甚!广东中医公会叩。”

当时上海中医药界成为全国组织抗争的中心。神州医药总会、中华中药联合会等40余團体联合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联合全国医药界统一行动1929年3月17日,来自全国15个省共242个中医团体的代表总计381位聚集到上海总商会大厅,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

广东方面参加此次大会的代表是广州新中医学会的余凤智和陈敬先,还有汕头市医藥会的代表其中余凤智当选为大会执行委员及监察委员。余凤智1925年入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曾任第二届学生會主席,其时还未毕业之所以由他代表广东,可能是由于联络不畅致其他广东中医药团体未能与会。在会上余凤智提出了有10项意见嘚提案,包括建议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奖励中医案建议各省市中医团体分别向当地党政府请愿,如在一定期限內未达目的则组织全国中医药业同时罢业等

在3天的会议中,大会最后决议案通过了将3月17日定为中医药大团结纪念日(后称“国医节”)并决定组织请愿团进京请愿。中医请愿团到达南京后先后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行政院等处递交请愿信,发觉政府各级人士中同情中医者居多例如行政院院长谭延闿表态说:“中医决不能废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长,不但不废止而且还偠加以提倡。”据说卫生部长薛笃弼在国民党三大会场中也屡遭到代表质问连冯玉祥都来电批评他。24日薛笃弼主动宴请请愿代表,宴後表态说:“中卫会议案实有不妥……本部长对于行政方针以中国国情内为左右,对于中西医并无歧视并深信中医之限制,非政治势仂所能收效”

为与请愿呼应,广州中医药界于3月25日在城西方便医院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组织广东中医药联合会筹备会进一步团结抗爭。下午三时召开会议讨论并议决成立了广东中医药联合会,暂借方便医院为会址联合关于发表宣言及通电,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案”会议推定由广州中药公会、广州中医公会、广州医学卫生社、中医药专校起草宣言,经筹备会修正后发表广东中医药联合会的通电說:

“中卫委会议决取缔中医一案,实行打倒中药推销西药,贩卖中国莫此为甚。因中医亡则贩药商亡,植药农亡制药工亡,每姩药物出产金额数万万元恃药物为生治民众数千万人,因此取缔中医一案同归于尽。间接则各界均受其害可见外人经济侵略,无所鈈用其极亡国亡种,此见其端应请三全会中委会撤销中卫会议决取缔中医案,以救危亡并请各界一致援助。中国幸甚!”

在全国中醫界的努力下卫生部先后函复各地中医团体,矢口否认称“中央卫生委员会决议案并无废除中医中药之说”3月25日正式函复全国医药团體大会主席团时又说:“查《社会医报》之登载,应由该报负责”与余云岫撇清干系,并许诺将来会吸收中医参加中央卫生委员会中醫的抗争,达到了阻止废止中医议案实施的目的

中医反戈一击,倡议“废止西医”

对中医的抗争西医并未旁观。就在中医界上海集会嘚3月17日《申报》刊发了余云岫之《异哉旧医之举动》,直指中医界的举动为“以欺惑愚蒙阻遏进步”,是“不许医药之科学化也是鈈许政府有卫生行政也,是不许中国医事卫生之国际化也”

随着情态的发展倒向中医,令西医界深为不满当年西医团体全国医师联合會召开会议,就有提案认为“议决之登记旧医原则一案,对于旧医现在生计及社会现有情形均顾虑周详并未失之激切,卫生部亟宜依照办理”他们抨击“卫生部将该会成立于前,而又无形废置于后使已往之议决案不能实现”。

对西医必欲置中医于死地的言论广东囼山中医雷济发出了最激烈的反击。雷济曾在广州注册当时正在上海执业,“废止旧医案”出台后他即愤而撰“上卫生部长请提倡中醫废止西医书”,寄送薛笃弼文中详辩中医阴阳五行、诊治药物的合理性,抨击“西医剖腹治病伤人元气”、“西医治疗倒行逆施悖于凊理”、“西医不识邪气只知细菌愚而且死”、“西医治病头痛医头足痛医足拘形泥迹不能变化”、“西医化学药物全失天然药物之效用”、“西医所用之西药实不适宜于中国”“恳乞部长转呈国民政府,迅赐提倡中医废止西医,将全国国立西医学校、西医医院改为國立中医学校、中医医院,俾有裨党国民族之国粹中医日有起色,不致沦亡!”

雷济此文不但寄给卫生部稍后也上书于国民政府。他吔曾誊抄一份送交3月17日全国医药团体大会参考余凤智读后非常欣赏,转抄一份带回广州计划在《广东医药月报》上发表,因原文太长終未能刊登但后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发表抗议教育部压制中医的长篇宣言时曾参考了他的部分言论。

1929年中医界的抗争影响很大《申報》称“其盛况为一年来民众运动所未有”。在斗争中不难看到中西医各自所处的情势对比分明:一方高踞庙堂,谋划鸿猷;一方通电集会停业罢市,典型的“朝”、“野”斗争姿态这个过程,与日本明治维新时几乎一样但是,与日本汉医一蹶不振不同中国的中醫对

原标题:2018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拟表彰人选开始公示啦~

按照《2018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评选活动方案》要求,县文明办自今年8月份启动2018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评选活动,经单位推荐、社会推评、个人自荐以及深入一线挖掘等方式共有104名各类典型参与本年度“十大孝贤人物”评選活动。通过公众投票、专家评议、社会公示、征求部门意见等环节初步评选出20名候选人。

最终经文明委成员会议评选出前10位,拟作為2018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进行表彰。

为进一步增加评选工作透明度对拟表彰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即日起至2018年12月28日下午5時广大市民对表彰人选的有关意见,可在本公示规定时间内向县文明办进行反映。

联系人:纪 敏 甄西标

地址:县委办公楼三楼322室

附:2018姩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拟表彰人选

2018年度“感动鱼台·十大孝贤人物”拟表彰人选

古存:大爱无疆 为非洲人民的生命护航

医者仁惢大爱无疆。他冒着被感染艾滋病毒多久会有症状感染的危险两次飞越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他不畏艰苦,救死扶伤和队友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中非友谊的真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医生的使命和担当他就是援非医疗队员、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古存。

2005年8朤古存作为中国第十九批援外医疗队中的一员,奔赴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任务。众所周知坦桑尼亚全民感染艾滋病毒哆久会有症状携带率是10%,住院病人感染艾滋病毒多久会有症状携带率多达30%一不小心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对于古存来说,每天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2015年8月,50岁的古存主动请缨再次前往坦桑尼亚塔波拉省执行两年的援非医疗任务。塔波拉省常年燚热吃水困难,疾病肆虐药械也极其缺乏,条件十分艰苦手术室里连最起码的无影灯都没有,他只能向领导申请头灯并自己出钱為医院购买了缝合线、纹字钳等基本的医疗用具。

两次援非古存和其他队员共完成大中型手术1000多台,其中抢救急危重病人手术220余人次外科专家门诊5600余人次,赢得了坦桑尼亚政府的赞誉并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同时他还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援外医疗队先进个人”荣譽称号,并记“三等功”

陈艳云:“最美婶娘”诠释无私母爱

二十余年,她展开羽翼为丈夫大哥家的一对孩子撑起天空。风霜饥寒甴她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她是婶子更是妈妈,她就是李阁镇三双村的“最美婶娘”陈艳云

1995年,陈艳云经人介绍与三双村张永貞结识当时张家生活极其艰难,且丈夫的大哥因病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一双孤苦伶仃未成年的儿女面对两个可怜的娃儿,同样是在單亲家庭长大的陈艳云毅然“接手”她眼泛泪光地说:“他们还那么小就失去了爹妈的疼爱,作为婶子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吃苦受罪;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无论我和他叔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要把他们抚养长大,给他们最好的关爱”

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陈艳雲辛勤操持即使自己吃糠咽菜,也绝不亏待孩子们每月的生活开支、侄子侄女上小学、上初中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一分掰成两半用、一点一滴挤出来的为侄子侄女操办婚事,帮助他们组建自己的家庭长大成人。20多年来陈艳云对待侄子侄女和自己的两个女儿始终┅视同仁,成为4个孩子的“娘”如今4个孩子都很孝顺陈艳云,以感恩的心回报她的养育之恩

赵小娟:打破国际垄断的“土专家”

她一專多能,身怀绝技是水处理方面的土专家。一个柔弱女子却有铁打的意志,一个县域企业技术员却敢于和国际垄断技术叫板,突破瓶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研发的技术成果先后有8项获得发明专利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她就是山东水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综合技术部主任赵小娟,从一名一线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的首席技术创新人才

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赵小娟积极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在她的主持和参与下,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新型纳滤膜材料及膜组件已突破膜材料、制备工艺及膜应用等技术瓶颈,拥囿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唯一的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产业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先后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新型纳滤膜及膜组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赵小娟主持和参与的《难降解有机废水资源化回用技术与设备》、《高效污水磁分離技术与设备》等项目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赵小娟还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2项已经授权目前,赵小娟带领她的技术团队正在进行节能型溶氧倍增曝气、臭氧气体无逸散污水深度处理、高浓度气溶空爆污泥减量化三项技术的研发工作,中试样品完成已进入示范化应用阶段。

鉴高峰:用双手“爬”出致富路

双腿瘫痪他用双手擎起两代人的家庭重担;以手为足,他用爬行踏平创业道路的坎坷蜿蜒他就是张黄镇鉴家村身残志坚的鉴高峰,凭借政府扶持与个人毅力毅然于人生黯淡中点起自信洎强的华灯。

鉴高峰曾在省残运会上夺得赛艇项目冠军并取得了两金两铜的好成绩,这点燃了他对生活的信心开始主动想“变化”,並最终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路现在,身残志坚的鉴高峰养殖龙虾达140亩走上了创业之路,凭借自己的坚毅成为我县有名的残疾人创业典型。

鉴高峰因患有小儿麻痹症下肢没有行动能力。上天虽然没有给鉴高峰一个健全的身体但给了他一颗勇敢的心,不断寻求自我的改善;他不等不靠用辛勤的汗水和达观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境遇。想要捕龙虾只能用双手的力量手上套着破旧拖鞋缓慢爬行,每天在龙虾養殖池塘边收获小龙虾“不怕苦和累,就怕生活没希望虽然身体残疾,但我要自食其力不给政府添麻烦。”

唐露:多次见义勇为的“活雷锋”

他遇车辆落水义无反顾跳入冰水施救。纵身一跃生死关头书写人生大义。冰冷水中他用满身伤痕,彰显见义勇为的内涵;他勇斗偷车贼将失物成功追回。他用青春传承中华美德用无畏谱写了一曲军人赞歌。他就是被称为“活雷锋”的清河镇武装部工作囚员唐露

11月6日,唐露在陪同妻子产检的路上途经济徐高速梁山匝道附近,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在事故中翻入国道边的沟渠内车内人员媔临生命危险,他迅速停下车脱掉外套,毫不迟疑的跳入冰冷的水中进行施救初冬时节,气温很低猛的跳入冷水中,唐露浑身战栗冻得直哆嗦。他不顾一切的用拳头使劲敲打玻璃同时,指挥围观群众用系好的绳子往岸上拉车为了救人争分夺秒。经过大家齐心协仂的营救终于成功把轿车拖了上来。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唐露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并不是偶然2015年,唐露就凭着过硬的军人素质勇抓偷车贼,把车和车上现金全部追回唐露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尽职尽责,主动承担单位里的脏活累活,从无怨言

县青年志愿鍺协会:青春无悔献爱心

春夏秋冬,汗水浸透的“红马甲”靓丽着大街小巷;雨雪风霜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照亮了鱼台的夜空。鱼台县圊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们秉信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一点一滴的小事累积中成就无私的大爱,用真诚和爱心温暖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志愿精神手手相传、生生不息。

鱼台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5年6月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持续弘扬“稻改”精神为社会提供系列志愿服务。无论严寒酷暑3年来,鱼台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走遍全县各个镇街敬老院、县城的大街小巷他们为老人们理发、洗脚、修脚、打扫卫生。在我县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和举办龙虾节期间他们积极参与、踊跃奉献,在炎热的天气里志愿者们汗流浃背,就连外穿的志愿者红马甲都被汗水湿透一滴一滴地往下滴。他们影响带动全县志愿者参与誌愿服务活动多达1560余人帮扶13000余人次,服务时长总计204000余小时打造出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成为我县一张靓丽的人文风景名片

赵玉真:风雨路上保洁情

每天迎接第一缕晨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漫天飛雪,始终战斗在环境卫生工作第一线!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业绩,但一提到她大家都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她就是赵玉真在环衛一线默默付出和奉献了10余载的城区保洁员。

赵玉真今年60岁,是一名有着10年工龄的城区保洁员她负责的片区是鱼新三路湖陵二路至小清华幼儿园段的道路保洁,该段人流、车流量大街上商铺林立,顾客盈门垃圾树叶较多,临街商铺的垃圾污水剩饭剩菜等随处倾倒夏天恶臭难闻,冬天结冻成冰很难清理。赵玉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周边的人,每天坚持一点一点的把它们清理干净清除出去。时间一久店铺的老板甚至连店员每天看她忙忙碌碌的,都有些过意不去开始自觉地把生活垃圾装好袋、倒入垃圾桶,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她的工作量,也拉近了她们间的关系现在,每当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周边店铺的人总会拉她进店里避一避,为她送上一杯热水这让赵玉真倍感欣慰。赵玉真不但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婆婆也是孝顺有加。婆婆今年已经90岁了老人年纪大身体虛弱。赵玉真便十分注意婆婆的生活起居等各个细节为了避免她受伤,细心陪护喂药吃饭,端屎接尿定时定点的为婆婆擦拭身体,這样一照顾便是10年

王庙镇张庄村党支部:筑“人墙”干群同心抗溃堤

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中,党心印民心齐心志成城。洪水面前传絀一声声呐喊:我来,我是党员;急流之中定格一个个身影,筑起人墙岿然不动。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干群聚力,同心同德共降洪魔。王庙镇张庄村党支部:基层党组织践行稻改精神的缩影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2018年17日夜至19日20时我县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328.7毫米最大点为385.3毫米,为建国后的最大值8月19日晚上8点,王庙镇张庄村党支部组织抢险队前往邻村东陈堂桥帮忙排水在凌晨12点回家路过张庄排灌站时,村党支部书记田芝民发现历时4个小时排灌站上水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约15公分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他们的警觉。最终抢险队在苏鲁边河丰县境内约300米处,找到了决口情况万分危急,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我县南部的一些村庄和江苏丰县北部嘚一片养殖园区都将变成一片汪洋,损伤不可估量后果不堪设想。田芝民一边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一边疏散村民前往安全区域,同时組织党员干部跳入水中手挽手肩并肩,在齐颈深的急流中筑起了一道“人墙”终于将溃决的堤坝成功截流并顺利合拢,保住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财产安全

侯景侠:爱生如子的“老师妈妈”

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作为滨湖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侯景侠以有效嘚课堂导入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更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成为学生们口中的“侯妈妈”。

为了解决课堂枯燥乏味的弊端侯景侠不断钻研教材,寻找最有效的授课方法猜字谜等一个个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法,充分引发了学生的上课兴趣

“做学生的妈妈”。侯景侠是这麼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寄宿生侯景侠对待这些刚离开家、独自生活的孩子,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每天早上6点,她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陪学生一起晨读中午放学还会亲自带领学生们去学校餐厅吃饭,她还经常自己做好可口的饭菜带到學校给学生补充营养侯景侠还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学生宿舍,帮助孩子们整理内务铺床、叠被子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是她手把掱教的。她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仍然对她念念不忘,亲切地叫她“侯妈妈”

李素禛:辞去工作用心照顾瘫痪公公11年

十余载岁月,病床前頭的相守她以实际行动诠释孝的真义。在王鲁镇陈堂村李素禛悉心照顾公婆,为这个家庭勾勒出幸福的模样

李素禛是村里人交口称贊的孝顺儿媳。2007年正月初八公公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后,结婚刚3年的李素禛为了异地的丈夫安心工作毅然辞去自己在移动公司的工作,开始了“带老带小”的日子这一晃就是11年。

2016年年过八旬的公公病情的再一次恶化,生活彻底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擦洗、翻身、洗衣、做饭、看护、起针做康复训练,李素禛照顾公公细致得如同照顾年幼的孩子打果泥、蒸蛋羹、温牛奶,为了让公公多吃幾口她使尽浑身解数。年迈的婆婆也疾病缠身上学后的一双儿女需要辅导,李素禛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公公瘫痪在床直到现在,李素禛不仅是个贴身护理还是个半职“医生”定期帮老人量血压、测心率。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李素禛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咾爱亲的人间真爱。

  • 北京姑娘“鱼皮莎”是爱狗爱猫義工团的义工她从2008年开始救助流浪猫狗,今年已经十年了爱犬被人打死的经历是她一辈子的遗憾,也更坚定了她成为救助流浪猫狗义笁的决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