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没有做背d法人代表的风险和好处d的

老板拿我的身份证去注册新公司,让我挂名法人代表我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和风险,我需要和老板签定一份免责协议之类的东西吗?... 老板拿我的身份证去注册新公司,让我挂名法人代表我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和风险,我需要和老板签定一份免责协议之类的东西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最好是要签定协议,因为出了事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如果真的出了事,我想你老板也肯定跑了,签了协议也没用,不过基于安全考虑,还是要签定比较好。

第36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37条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38条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39条 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第40条 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本回答由法律法规分类达人 丁志忠推荐

原标题:马云放弃VIE所有权,是阿里治理的进步还是风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马云已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所有人,这些可变利益实体持有公司在中国营运的执照和某些资产。”而这一报道在10月1日得到了阿里官方的证实,并称此举旨在减少马云的行政负担。 事实上,这并非什么“新闻”,而是被大多数人忽视了的一条重要信息,其出处最早是来自今年7月27日,阿里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材料。

当大家还在热议腾讯时隔6年之后,再次调整集团组织时,阿里一则关于VIE结构的新闻被外媒报出,多少有点国庆抢热点的味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马云已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所有人,这些可变利益实体持有公司在中国营运的执照和某些资产。”

而这一报道在10月1日得到了阿里官方的证实,并称此举旨在减少马云的行政负担。

事实上,这并非什么“新闻”,而是被大多数人忽视了的一条重要信息,其出处最早是来自今年7月27日,阿里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材料。

这事在马云宣布退休之前已发生

今年9月10日,那天不仅是教师节、马云的生日,还是他正式宣布将在一年后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公布“传承计划“并交棒阿里CEO张勇的重要日子。

如此重磅消息突如其来,也难免外界猜测是天马行空的马云“临时性”决定,但而后马云的公开信中也指出自己为之已经做了“10年准备”。

10年太长,我们没法追溯,但马云退休的“一揽子计划”中,不容忽视他提前放弃了阿里集团主要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控制权。

阿里与新浪、百度、搜狐、京东等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何选择VIE方式,其历史原因不再赘述。这之中,我们只要清晰一点,VIE其本质是中国境内主体公司,外资股东通过海外空壳公司对中国境内主体公司进行“协议控制”,应而一般来说,经营实体控制人与空壳公司实际控制人应为同一人或几人,如此确保VIE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阿里两个月前披露的20-F材料第115页内容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集团在共拥有500家子中国境内子公司、420家境外分公司。

它们主要分布在淘宝、天猫、阿里云、阿里技术、1688.com、速卖通、菜鸟以及优酷等主要业务公司体系下。

如之前虎嗅作者超先声文章所剖析,

“这些公司通过VIE架构被注册在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5个VIE公司控制,马云和谢世煌控制了5个公司中的4个。唯一例外的是控制优酷的方式,马云和谢世煌通过阿里风险资本有限公司控制优酷实体66.67%的股份,另外33.33%被阿里另外两个员工持有。”

在查阅阿里20-F材料第116页中发现,阿里集团决定不再由过去少数人(马云、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谢世煌)持有VIE所有权,转向由境内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直接持有,降低自然人在在公司未来经营中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关键人物与继承风险),对应的是由“阿里合伙人制度”来统筹。

具体来说,马云和谢世煌不再是主要的控制者,上述5个实体公司将被阿里巴巴的在职高管控制。

“具体的做法是两层架构,这5家实体VIE公司将被一家中国投资持股公司控制,这家投资持股公司又被两个有限合伙企业各控制50%的股份。阿里巴巴的合伙人或者高管们分别控制有限合伙企业。”

上图是阿里实现VIE增强结构的简化路径图。材料中,阿里提到实现该计划的目标时间是2019年。

马云“失控”是阿里的治理进步还是风险?

对于“马云放弃VIE所有权”的报道,今日晚间阿里有了最新态度:“此举将保证阿里合伙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减少关键人员风险,提高VIE实体股权的稳定性。此次调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股权调整,马云仍将担任阿里合伙人并继续在机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阿里方面的意思是,阿里合伙人团队仍保持对VIE实体的控制。

市面上还有另一种误解“马云净身出户了”,其实并没有。

当前,马云持有阿里集团6.4%的股份,是第三大股东,排在他之前的软银、Altaba(雅虎)作为阿里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持有28.8%股份、14.8%的股份。

关于“马云净身出户”的话题,自媒体“刘晓博说财经”的最新文章中做了总结

马云的财富,除了蚂蚁金服的那部分之外,主要体现在上市的阿里巴巴的股权。这部分股权,他并没有放弃,所以他的主要身家仍然在。

但问题是,如果政策有变,国家不承认VIE,认为是外资非法进入,则他的阿里股权将失去价值。这时候,“中国阿里巴巴”,也就是那些拥有中国经营牌照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而他,现在放弃的正是这些公司的所有权。

严格地说,马云必须掌握“境外上市股权+境内实际运营公司所有权”,他的财富才是完整的,因为公司的“灵魂和肉体”才统一,才没有被分离。而现在,他放弃的是“肉体”(境内实际运营公司所有权),留下的是“灵魂”(境外上市公司股权)。他的财富,从法律意义上说已经“不完整”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马云是真的心大,真的舍得。

本文来源:高街高参、虎嗅APP

马云放弃实控权,新所有人成谜!

腾讯科技报道,10月1日消息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已放弃阿里巴巴核心法律个体的所有权。阿里巴巴对此消息进行确认,54岁的马云已经让出在阿里巴巴主要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权。阿里巴巴表示,此次变动是为了减轻马云肩负的行政负担(administrative burden),并且该公司在今年七月已经在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的文件中披露了这一消息。

以下为阿里巴巴回复的全文:

如我们在20-F年报中披露,阿里巴巴将VIE实体的股东由马云和谢世煌调整为通过有限责任公司(LLC)和有限责任合伙(LLP)的形式控制,这些实体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或阿里巴巴管理层成员通过有限合伙实体间接持有。我们进行此项调整,把相应股权交由合伙人持有,将保证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减少关键人员风险,提高VIE实体股权的稳定性。VIE实体结构的调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股权调整,也不影响阿里巴巴合伙人机制,马云仍将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并继续在阿里巴巴合伙人机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另外,还有报道称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20-F申报资料显示,控制权已从马云和谢世煌转交给五名未透露姓名的新所有人。目前阿里巴巴并未就新所有人作出具体回应。

今年9月10日,马云宣布将在一年后不再担任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将交由CEO张勇接任。但仍将留任合伙人。

马云称,会全面配合张勇,为我们的组织过渡做好准备。在2019年9月10日之后,我将继续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成员,直至2020年阿里巴巴年度股东大会。

在不久前的阿里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向与会投资人阐释了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树立道德标准,解决接班人问题,避免关键人风险。蔡崇信指出,合伙人制度可以解决公司选拔接班人和培养人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以集体决策避免少数关键人员变动给公司带来的管理风险。他强调,在所有的重大决策时,阿里的合伙人都遵守 “一人一票”的平等决策机制。

据悉,阿里巴巴现有36名合伙人,女性达到12人,占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两位“80后”。其中,有32位的司龄超过10年,合伙人团队都持有公司的股权,这让合伙人的财富和阿里巴巴集团的价值密切相关。

日举行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据介绍,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而成。数据显示,目前达摩院芯片团队接近100人,成员大多拥有供职于AMD、ARM、英伟达、英特尔等芯片大厂的经验。加上近期收购的中天微,估计新公司的人数会达到200~300人。未来,平头哥半导体将打造面向汽车、家电、工业等诸多行业领域的智联网芯片平台。和达摩院一样,平头哥目标是最终独立化运作,在前期由阿里巴巴集团给予足够的投入和支持,运行数年后形成盈利能力,最终成长为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据介绍,明年4月份,阿里巴巴将发布第一个神经网络芯片。

云栖大会上,马云还以拥抱“新制造”发表演讲,他表示,新制造很快将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机会。未来10-15年,制造业所面临的痛苦将远远超过今天大家的想象,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新制造将重新定义制造业、客户市场、供应链及所有的制造、商业运营和服务,是一场技术的革命。工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流水线,可以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数据时代同样可能也是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却是个性化的生产;工业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一样东西的能力,而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东西的能力,以前可能要求流水线5分钟生产2,000件同样的衣服,今后可能要求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二十年前流行全城市、全村、全省的姑娘穿同一款式的衣服,而现在每个姑娘要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数据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IoT、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所有这些都会像蒸汽机、石油改变手工业一样,改变今天的生产车间。

在芯片方面,中国确实跟发达国家的发达企业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在IoT、芯片领域仍然有机会弯道超车,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和市场,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芯片。大数据和云计算将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数据化,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大数据不是数据量大,而是计算量大,只有计算能力强,加上云计算才是大数据。未来的数据、算法专家不是在互联网公司内部工作,而是在车间里面写代码。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

有人提要通过制造业回归就业,但是未来的制造业不需要就业大军,因为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真正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新零售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而新制造不是实体和虚拟的融合,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未来创造就业的重点一定是现代服务业,流水线上的大部分工作都会是标准化的、可被机器取代的工作,但体验、服务和创新创造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作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电商龙头,在发展上具有较多相似的成功基因,但也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首先从股价上看,美股阿里巴巴今年一直在高位震荡,并于6月初创出211.7美元/股的新高后逐渐回落,9月中旬探至最低后逐步回升,但从高位以来下跌也超过了20%,目前总市值为4238亿美元。

而亚马逊股价却持续强劲,一路上涨,不断创历史新高,目前每股超过2000美元,总市值达9769亿美元,是阿里巴巴的2倍多。

招商证券认为,亚马逊作为前瞻者,在之前各年度主要通过内涵式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扩张,包括前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之后的AWS云服务建设;自2017年开始亚马逊通过外延式并购开始线下零售布局。阿里作为快速反应者,自2012年开始开启自建+投资双驱动模式,在电商红利逐渐衰减的同时,着力于社交娱乐、新零售、物流方面的布局。

阿里和亚马逊作为第一批兴起的互联网电商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分别成长为各自所在市场的电商霸主。截至2017年,淘宝天猫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高达74.3%。同样根据emarketer报告,亚马逊占全美电商业务比重为43.5%,远超过第二名eBay的6.8%。

云计算是偶然的成功之路。随着支撑起庞大电商交易的IT基础设施的不断成熟,亚马逊前瞻性地发现它们也能够作为虚拟商品卖给开发者和初创企业以减少它们在搭建内部软件的成本,并于2006年率先推出公有云服务。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伴随政府背书和自身云计算服务不断循环成熟,亚马逊AWS云计算已成为全球最优秀的Iaas服务提供商,并在全球公有云市场占据47.1%的市场份额。相较之下,成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受益于国内关于网络安全和限制外部云服务商进入的政策壁垒,率先发展起来,并成为国内公有云市场龙头。2017H1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中独占鳌头,市场份额占比高达47.6%。

海外扩张方面,共同瞄准亚洲市场。具体来看,亚马逊和阿里分别在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市场开启了快速扩张道路。对亚马逊来说,它优先发展第三方卖家平台,同时将FBA和Prime会员制复制到海外市场。对阿里巴巴来说,不同市场有不同的战略。在印度市场,阿里通过不断投资打造电商、物流、移动支付、搜索、社交娱乐为一体的印度版阿里生态;在东南亚市场,阿里并购东南亚最大的电商Lazada,并借助Lazada迅速切入东南亚八国电商市场;在澳洲市场,阿里一是瞄准赴澳旅游人群,以支付宝方便赴澳旅游者这一核心抓手切入澳洲第三方支付市场,二是凭借自身的流量和资本优势抢占中澳庞大的跨境电商贸易市场。

全渠道扩张,零售巨头殊途同归。受制于线上渠道发展空间的局限性,阿里和亚马逊都选择了走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扩张之路。二者都选择了以线下生鲜超市作为全渠道扩张的支点。通过收购Whole Foods,亚马逊通过Whole Foods门店进行有效的社区渗透,同时,将线下门店赋予在线订单配送的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缩短生鲜配送的时间窗口。盒马则在上述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线上线下融数据驱动打通从产品追踪,购物,餐饮,配送,社交,各个消费场景,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提供随时随地,千人千面的全渠道服务。此外,在二者的全渠道扩张中大数据和科技都扮演这重要的角色,二者利用数据驱动提升了运营效率,提高了消费体验,重新定义了人货场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二者的全渠道扩张策略并不完全相同。阿里与传统零售商合作,选择通平台化的模式打通各个零售产业链环节。而亚马逊的全渠道扩张则大多依靠自身体系单独完成,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二者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和二者建立生态闭环可行性差异。

本文来源:Wind资讯,综合腾讯科技、新浪、券商研报等

马云被曝放弃阿里实控权,回应称:不涉及股权

10月1日下午,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证实,马云已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所有人。

《金融时报》称,根据巴里巴巴本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备案显示,控制权已从马云和联合创始人谢世煌转交给五名未透露姓名的新所有人。

《华尔街日报》称,阿里巴巴周一称,上述变更是为了减轻马云的行政负担,已在7月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披露了这一消息。

今日晚间,阿里巴巴对此消息进行确认,并称此举将保证阿里合伙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减少关键人员风险,提高VIE实体股权的稳定性。此次调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股权调整,马云仍将担任阿里合伙人并继续在机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但目前阿里巴巴并未就新所有人作出具体回应。

VIE架构调整早有准备

VIE一般用于使中国科技公司接受来自海外实体的投资。

早在马云上次卸任阿里巴巴CEO之前,为阿里做了一系列安排: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入股新浪微博、布局移动互联网入口和淘宝打假谋划转型等。公司拟对VIE架构作出调整。

阿里巴巴在今年7月27日发布的2018财年年报(20-F文件)中,详述至2019年要完成对VIE架构进行调整完善,调整的核心内容为减少马云和谢世煌的个人控制力,改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和高管们集体控制,目的是为规避“关键人风险”。

阿里巴巴文件称,截至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在中国注册有大约500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中国以外则注册有大约420个子公司和分公司。

最核心业务的公司实体分别是淘宝、天猫、阿里云、阿里巴巴(中国)技术、菜鸟、优酷。

这些公司通过VIE架构被注册在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5个VIE公司控制,马云和谢世煌控制了5个公司中的4个。

唯一例外的是控制优酷的方式,马云和谢世煌通过阿里风险资本有限公司控制优酷实体66.67%的股份,另外33.33%被阿里另外两个员工持有。

上图为VIE架构调整前的控制方式,“合同安排”往往力量薄弱,依赖企业家个人自律和契约精神

VIE架构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约束力脆弱,为了规避“关键人风险”、增强公司架构稳定性,阿里巴巴便决定对VIE架构进行调整。

文件显示,每个VIE实体的股权将被一家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控制,而非由少数个人持有,而这个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将由两个合伙企业控制,每个合伙企业各持有50%股权,合伙企业将选定阿里巴巴合伙企业若干成员及中国公民身份的管理层作为LP。

上图为调整改进后的VIE架构控制方式,在VIE实体之上有多层法人实体和自热人,再辅以“合同安排”,将减少个别自然人的风险隐患

事实上,不少科技互联网公司均存在VIE架构安排或同股不同权设计,如何平衡创始人权力与公司治理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

马云此次让出在阿里巴巴主要可变利益实体的控制权。阿里方面对此解释称,此举将保证阿里合伙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减少关键人员风险,提高VIE实体股权的稳定性。此次调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股权调整,马云仍将担任阿里合伙人并继续在机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马云持有阿里6.4%股权

阿里巴巴今年递交的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为6.4%,为第三大股东。

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持股为2.3%。阿里巴巴管理层一共持股为9.5%,软银持有28.8%股权,为最大股东;Altaba持股为14.8%,为第二大股东。

阿里巴巴集团过去一年股本有所增加,软银、雅虎没有进行减持,但马云和蔡崇信股权有所减少。

今年9月,马云发出公开信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阿里称,10年前,阿里巴巴创建合伙人机制,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以制度和人、文化的完美结合,让公司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正是在新型合伙人机制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形成了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和良将如潮的接班人体系。

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马云1年后将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也出让了阿里主要可变利益实体控制权,但马云依然是阿里内部最高的精神领袖。

上述人士认为,相比于腾讯CEO马化腾、百度CEO李彦宏,马云更加超脱,阿里也拥有更好的战略格局。

“马云即便从阿里一切岗位都退下来,也不会影响他对阿里的控制。尤其是在京东受制于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丑闻影响下,阿里的这一抉择更显得明智得多。”

以下为阿里巴巴今日晚间的官方回应:

如我们在20-F年报中披露,阿里巴巴将 VIE 实体的股东由马云和谢世煌调整为通过有限责任公司(LLC)和有限责任合伙(LLP)的形式控制,这些实体由阿里巴巴合伙人或阿里巴巴管理层成员通过有限合伙实体间接持有。

我们进行此项调整,把相应股权交由合伙人持有,将保证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减少关键人员风险,提高VIE实体股权的稳定性。

VIE实体结构的调整,不涉及阿里巴巴集团层面的股权调整,也不影响阿里巴巴合伙人机制,马云仍将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并继续在阿里巴巴合伙人机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

本文来源:财经商道之路,综合自华尔街见闻、钛媒体、雷帝网、中国证券报等

马云这是“净身出户”了吗?

10月1日下午,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马云已放弃阿里巴巴VIE架构所有权!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证实,马云已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主要可变利益实体(VIE)的所有人,这些可变利益实体持有公司在中国运营的执照和某些资产。

金融时报称,根据阿里巴巴本月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20-F备案显示,控制权已从马云和联合创始人谢世煌,转交给五名未透露姓名的新所有人。

消息越短,里面隐含的信息量越大。关于马云的这个重磅消息,其核心内容就是这样简洁,你无论是怎样比较多个媒体的报道,都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比如:这意味着什么?马云到底失去了什么?他还是大富豪吗?

甚至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马云是不是净身出户了?

我的看法是:马老师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权数量,并没有因为这个事件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说,只要阿里巴巴估价坚挺,他还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富有的人。只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可能真的是“净身出户”了!

这就涉及到中国互联网、教育类等公司海外上市时经常使用的“可变利益实体(VIE)”了。

大家都知道,一些特殊行业,国家是有限制的。比如外国企业、国外个人如果投资中国互联网,而且从事内容等方面的服务,是有严格限制的。要么完全不能介入,要么有股比限制。但内资企业、国内居民投资这些特殊行业,就没有限制。

比如一个中国企业家甲,他设立了A公司,因为是内资企业,他可以顺利获得互联网方面的各种牌照。但如果他想引进境外风投,或者将来到海外上市,A公司就要有外资进来,这样他获得牌照就成问题了,可能会失去。

怎么办?从新浪上市开始,国家默认了“可变利益实体(VIE)”这种做法。仍然以上面说的“甲”为例,这时候他需要到类似“英属维尔京群岛”去注册一个独资企业B,由B公司出面代表甲,跟海外风投成立公司接受投资,于是在开曼群岛设立了公司C。将来上市的,就是C公司。

但是,企业家甲真正创业的公司是A公司,这时候AC还距离遥远。接下来,C公司出面在香港设立一个子公司D,然后D在中国内地设立子公司EE的经营范围一定要选择允许外商独资经营或者绝对控股的,一般是“技术咨询公司”。

然后,由E公司出面跟A公司签署协议。比如E公司承担A公司的所有运营成本,所有负债,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但同时获得A公司运营的所有收入,也就是A公司可以跟C公司实现最终并表。

于是,C公司就有业务和收入(来自下属公司E跟A公司的协议),也就可以在美国通过发行“存托凭证(ADR)”的方式上市。A公司就是C公司的“可变利益实体(VIE)”。

这里面存在一个重要的漏洞:C公司不持有A公司的股权,或者说CA没有“血缘关系”,只有“合同关系”。对于通过VIE来规避国家规定(比如外资不能在中国从事ICP业务),并堂而皇之在美国上市,批量生产亿万富豪,这一切等等,管理当局一直是默认的。

但问题是,默认的不等于100%合法,虽然已经有超过100家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海外上市,但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的文件来证明这种做法完全合法。也没有一次法院经典的判例,支持了VIE结构。

所以从理论上说,一旦国家认为这种做法违法,则VIE公司跟海外上市公司之间(比如上面举例中的A公司和C公司之间)的合同就将失效,这样上市公司C就将变成空壳,无论它是400亿美元的市值,还是4000亿美元的市值,都将一钱不值!

所以在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前夕,“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风险》报告里就说:“由于VIE结构的复杂性和目的性”,购买如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股票的美国投资者面临“重大的风险”。但美国最终没有阻拦阿里的上市,也没有对其他类似的中国公司采取行动。

可以这样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教育类等企业,就构建在“中美官方默许+通过合同转移利润”这样一片沙滩上。

说白了:如果你是美股阿里巴巴的股东,其实你并不是“中国阿里巴巴”的股东。你跟中国阿里巴巴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纸“灰色协议”来实现的,你的财富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么,中国阿里巴巴的真正控制人是谁?

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中,阿里巴巴说,在中国运营多个网站的执照被100%由中国公民所有的可变利益实体(VIE)持有。具体地说,这些VIE控制在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长马云(Jack Ma)的手中,而不是由申请IPO的阿里巴巴所有。

那么问题来了——此次马云放弃的是什么?

从新闻报道看,马云放弃的正是“中国阿里巴巴”的所有权。也就是说,他放弃的是拥有中国各类运营牌照的公司的所有权,相当于我们上面举例里说的A公司的所有权。

现在,这个所有权被另外5个人获得。这5个人没有公布姓名,有报道说,他们5个人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的成员。

马云的财富,除了蚂蚁金服的那部分之外,主要体现在上市的阿里巴巴的股权。这部分股权,他并没有放弃,所以他的主要身家仍然在。

但问题是,如果政策有变,国家不承认VIE,认为是外资非法进入,则他的阿里股权将失去价值。这时候,“中国阿里巴巴”,也就是那些拥有中国经营牌照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而他,现在放弃的正是这些公司的所有权。

严格地说,马云必须掌握“境外上市股权+境内实际运营公司所有权”,他的财富才是完整的,因为公司的“灵魂和肉体”才统一,才没有被分离而现在,他放弃的是“肉体”(境内实际运营公司所有权),留下的是“灵魂”(境外上市公司股权)。他的财富,从法律意义上说已经“不完整”了。

有报道说,马云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行政上的负担。这个说法可以解释得通,毕竟境外上市的阿里巴巴是通过跟境内公司的合同,来获得利润的,马云此前是这些境内公司的所有者。他放弃这个地位,就可以更加自由。

当然,这可能对他毫无影响,前提是政策不变。他也可能随时被“净身出户”,前提是VIE结构突然不被承认。

由于没有更多细节披露,我们只能对这一事件做出上述分析和解读。

本文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别人用我的名当法人代表,我有哪些风险。应不应该给我好处。

别人用我的名当法人代表,我有哪些风险。应不应该给我好处。

简介:本律师200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从2007年起至从事专职律...

  • 0

法定代表人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如果未尽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我是在温州平阳一家装饰有限公司上班的,现在公司欠农民工和材料商共一百万,法人代表跑了,营业执照里面也有我的名字,(原因是当时成立有限公司人不能少于三四个人,所以就加上了我的名字,名誉上我有百分之五的股份,实际上我是没有股份的,钱我没有投入,因为法人代表是我的弟弟。)请问我有什么样的责任?谢谢!急!

简介:易光、重庆中钦(秀山)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1982年10月生,重庆市秀...

依据公司法,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不涉及你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对方起诉你的公司为被告,公司如果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是不会执行你的财产的。

我作为员工为老板作法人,我有什么风险?我是不是可以分红?

  • 帮助网友:9789 次

简介:程昌平律师,国浩律师(重庆)事务所合伙人,拥有法律和医学双重专业背景;...

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不能产生法人代表。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活动,他的行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动,而是对法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1、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场合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种类多样。譬如,在代表该企业的场合,其个人签名即导致企业承担责任的后果;如果企业破产并负有个人责任,法人代表会受到将来再办企业时的诸多限制;如果企业触犯了有关法律的规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会受到限制,例如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会受刑事处分,等等,以上只是列举,不完全。2、该法人如无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资瑕疵),其亏损责任应由法人自己承担,既不是股东也不是法人代表。当然如果是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如有失职行为,严重程度达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应给予行政处分时除外;3、个人独资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担民事责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负债时,由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不需股东个人承担,成立时有出资瑕疵的情形除外。

朋友有政府分配的安置房还未建 购买有哪些风险吗

  • 点赞人数:1757 人

简介:华律网律师团,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及免费电话咨询服务。在线为有法律纠纷的当...

一、安置房申请条件是什么?
1、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均具有当地户籍。
2、申请人按规定参加当地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下同)累计缴费5年以上,或者经认定为人才且按规定参加当地社会保险累计缴费3年以上。
3、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当地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在当地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在申请受理日之前5年内未在当地转让过自有住房。
4、申请人、共同申请人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5、此外,年满35周岁的单身居民符合本规定条件的,可以个人名义提出轮候申请。
二、安置房可以买卖吗?
拆迁安置房是可以买卖的,但需要注意两点:1、是否有产权证;2、安置房一般需五年才能进行上市交易。
三、安置房购买的手续?
目前属于还不能过户的房屋,只能靠签订买卖合同保障买方利益。需注意:1、确保是所有产权人与你签署买卖合同。;2、确保拿到房屋。实际占有房屋的人才能优先得到房屋,并在将来取得产权;3、买卖合同合法有效,考虑到所有卖方可能违约的情形,并确定违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人代表的风险和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