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网页里的如何关闭oppo新闻资讯讯以前会带些短视频现在怎么没了??

原标题:短视频革了直播的命?

苏轼在《念如娇·赤壁怀古》里面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伤感千百年来杰出人物消逝,就像那一去不复返的波浪。

尽管时代相隔800多年,也挡不住宋代时苏轼对古人的怀念,对英雄人物的散去感到惋惜。

如果苏轼穿越到2018年的今天,必然也会感叹两年前的直播热就这么随风而去,渐渐消散于人海之中。

最近,又有传闻,“熊猫直播资金链断裂,王思聪撤资寻买手作价30亿元。”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到一年前,“王校长”的爸爸“王首富”,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万达酒店作价632亿挥泪卖给孙宏斌。

目前,被称为“娱乐圈纪检委书记”的王思聪,其投资的熊猫直播接连被爆出资金链断裂,准备接受腾讯、虎牙的投资。尽管这种种爆料都被熊猫官方辟谣,但也能从侧面反应出熊猫直播日子不好过。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直播从2015年成立至今,一共获得4次融资,而最近一轮融资是发生在15个月前,兴证资本领投了10亿元的B轮融资。此后,再没有熊猫直播融资的公开信息。

不仅熊猫直播,就连曾经知名度更高的花椒、一直播等直播平台也听不到获得融资的消息。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一大波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竹般出现,网红直播成为90后、95后最想从事的新职业。许多商家开始把直播纳入销售产品的新渠道,可以想象当年的直播有多么火爆。

到2017年,由于资本开始渐渐退潮,对直播的追捧趋于冷静,直播行业掀起了一阵倒闭潮,小平台已经很难融到资。

进入2018年,直播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真正迎来了降温和洗牌。头部平台如虎牙、映客等接连上市,而其它平台时常被传出资金链断裂、裁员、主播欠薪等负面消息。

据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增速放缓,但在资金面紧张和香港“认可同股不同权”新政等因素的刺激下, 2018年上半年迎来新一轮上市潮,多家互联网企业已经上市或提交IPO申请。这一年,甚至被外界称为“集体上市年”。

数据显示,日活跃用户规模在1000万的APP中,包括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其中抖音已经位居第一。而直播APP中只有虎牙直播上榜,并无花椒、一直播、映客、熊猫直播等平台。而在2016年6月时,映客日活用户已超过1500万人,作为已经上市的映客日活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更不用说未上市的熊猫、一直播、花椒等直播平台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直播行业经过洗牌后,格局愈发明显,在资本逐渐趋冷的情况下,它们会把资金集中在头部企业,非头部想获得融资会异常艰难。”

早在2016直播行业火爆的时候,各种问题也不断频现。

作为头部主播一般都有数以万计的粉丝,因为粉丝们观看,会让平台的用户数量和流量大增。对于直播平台来说,在市场上拥有头部主播多,平台实力就更强。

头部主播和一线明星一样是属于稀缺资源,各直播平台为了吸引头部主播们入驻,不惜花重重金签约,甚至出现平台之间出高价相互挖主播的情况。这样不仅加剧了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导致直播平台的运营成本大增。

由于直播平台早期都是靠资本推动,而且直播行业又非常烧钱,只有通过不断地快速融资,才能更快的发展。如同视频网站一样,如今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虽然已经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免不了不停亏损的现实。

一些背后没有丰厚资本助推的直播,也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在直播平台上,为了获得关注,获得更多“直播币”,有的女主播不惜通过“色情直播”获取流量,获得资金上的回报。

毕竟,直播平台上面的观众参差不齐,有的粉丝为了满足窥私欲、好奇心,不惜把辛苦挣来的工资大部分拿出来打赏,只为博得“红颜一笑”。

甚至在直播公会里存在着私下色情交易的情况。

有的平台上面还出现赌博、互骂、传播不良价值观,而被要求整改。

加上直播平台本身,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收入主要靠观众打赏,再和主播分成。而真正打赏的人又有限,这些收入并不足以支撑平台正常运营。

毕竟,资本是残酷的,在没有很好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资本和市场会用脚做出投票,而等待直播平台的不是倒闭就是另谋出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自2017年直播行业开始洗牌后,大部分用户和主播把战地转向了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APP。

据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破5亿,平台每2个互联网用户就有1人使用短视频APP,其增长势头远超过移动直播。2018年上半年,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4.7倍,增长势头远超游戏直播、娱乐直播。

报告还显示,截止2018年6月,短视频用户总使用时长为7267亿分钟,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的总和还不及短视频的十分之一。

在月活跃用户数上,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而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都不到一亿。短视频与直播两者相差太大。

短视频之所以抢走了直播用户和用户时间,是因为改变了用户观看习惯。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说道,“以前我常常花1个小时观看直播,但现在我很少看了。转而看短视频,原因是短视频更加高效,只需要花10几秒或者1分钟就能看到精彩的视频,还支持回看。而直播有时候还需要在线等很久,用户体验不佳。”

站在创作者角度来看,只需要10几秒,或者几分钟就能低成本的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短视频,再呈现给观众,而不用花大精力到直播平台上动辄1-2个小时的连续直播。

对于商家来说,短视频可以快速地通过广告流量、渠道分成等方式来变现。不管是平台方,还是甲方,亦或是创作者而言,效率更高。相比直播而言,短视频更像是其迭代升级版。

当我们回头再来看直播时,不免感叹PC互联网时代已经被移动互联网所取代。

每天3分钟,读懂财经事

关注金融、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浅草财经】,作者:浅浅

近年,伴随快手、抖音等小视频在互联网中异军突起,商场里、地铁上、公交站……人们利用各种闲碎时间刷着小视频停不下来。短短15秒的小视频,从我们一起学猫叫到海草海草,小视频APP中的网红层出不穷,这些小视频红人都是哪些人呢?

近日,某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的《抖音研究报告》显示,抖音头部内容发布者(粉丝量1万以上或获赞数1万以上用户)中女性占比65.4%,而这其中又以21-25岁的小姐姐居多,占50%。

实际上,短视频用户中年轻女性一直是中坚力量。据今年4月腾讯新闻联合企鹅智酷发布的《快手&抖音用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两款APP的女性用户普遍多于男性用户,以24岁以下年轻用户为主。

互联网用户主动创造并上传分享的内容是快手和抖音的核心,调查显示,短视频用户创作者最大的创作动机源于趣味内容激发的创作欲,其次是记录生活。

诺基亚,曾经功能机时代的王者,HTC,同样曾经站在智能手机的巅峰。然而截至目前,这两家分别在功能机和智能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手机厂商,前者几度易主,后者处于风雨飘零当中。尽管如此,诺基亚的手机梦依然没有破碎,而HTC也进一步将市场目标转向VR领域!但是,从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来看,对于诺基亚而言,其还有机会吗?

从2000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主要是功能机为主,在这段时间内,诺基亚可谓是功能机中的王者,哪怕到了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全球移动终端市场份额依然高达35.2%,遥遥领先其他品牌。

不过,到了2010年,当时已经开启了智能手机首轮竞争,HTC、小米正是在这个时候崛起。在随后的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于选择了微软阵营,采用了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事实也证明,这是诺基亚手机业务走向毁灭的开端,到了2016年第一季度,Windows Phone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0.7%,而安卓系统的份额为84.1%!

2013年,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以71.7亿美元收购,包括一大批的专利,2014年4月底,微软完成了对诺基亚手机业务的收购,不过,到了2016年5月份,微软又把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以3.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富士康旗下的富智康!在2016年12月,市场就有消息称诺基亚将会重返手机市场,而业界称,该手机的设计和生产主要是由富智康完成。

2017年7月5日,诺基亚再度与小米合作,签署一份商务合作协议及一份多年有效的专利许可协议,其中包括将在移动网络的标淮必要专利方面实现交叉授权。此次交易还包括小米收购部分诺基亚专利资产。

此次合作对于诺基亚而言,或者说对于其手机业务的发展而言,其实意义并不大!反而是小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众所周知小米这两年在诸如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布局十分迅速,但是其却频频遭遇专利起诉,事实上,小米为避免该问题,早已经在专利市场布局,而其方式主要只有两种,一种是和对方合作取得授权,而另一种则是直接购买专利。

对于此次双方的合作,有观点解读为诺基亚的目的在于“狙击”华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诺基亚与华为之间的专利纠纷不断,而小米与华为在手机市场则是直接的竞争者,诺基亚把专利授权给小米意在助其与华为展开竞争。该观点尽管有一点的道理,然而却过于牵强!

其一,从小米与华为的竞争角度来看,显然小米距离华为还有不小的差距,小米主要走的是国内市场线上渠道,而华为国内市场出货量比例几乎持平,且在国内销售渠道方面,华为也是线上线下两手抓,在线上渠道有荣耀品牌对标小米,荣耀更是号称要做互联网手机品牌第一人!

其次,在海外市场,小米与华为的市场目的很大的差异,小米在海外市场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以印度市场为主,其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在国内手机品牌中位列第一,而华为在海外则主要以欧洲市场为主,主攻的是中高端市场。可以说,两者在海外市场的定位有不小的区别!

2017年7月7日,小米举办手机业务誓师大会,据其公布,20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为2316万部,环比增长70%。

尽管华为目前出货量已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但是就利润而言,其甚至不如OPPO和vivo,所以其从去年年底以来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利润的追求,乃至随后有消息称华为或许会放弃市占率低于10%的海外市场!所以说,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其实更多的是在国内市场,且主要是荣耀与小米之间的竞争!

2017年7月6日,诺基亚再度宣布与蔡司ZEISS签署独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蔡司和HMD Global将共同制定及界定标淮的成像功能,目标为智能手机行业设立全新成像标淮。据了解,此次双方为独家合作,蔡司只为手机品类中诺基亚手机提供技术及服务。而诺基亚与蔡司的合作更紧密、范围也更宽广。从软件、服务到屏幕质量和光学设计,甚至不排除使用蔡司原厂镜头。

对于诺基亚与蔡司之间的合作,媒体界的解读再次将诺基亚之剑指向了OPPO和vivo,而主要依据在于OPPO和vivo长期以来一直主打拍照功能,当然,截至目前,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小米以外,诸如华为、OPPO、vivo以及金立等都在力推拍照功能,在这四者中,拍照性能华为与金立四摄像头的相对而言要好一些!

除此以外,诺基亚如果重返手机市场 ,那么,对于其而言,海外市场或许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从国内市场来看,本身就处于竞争十分恶劣的状态,出货量巨头垄断局势十分严重,导致国内不少手机厂商都开始走海外市场,同时,诸如OPPO、vivo、小米、金立等一线品牌都加强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诺基亚如果再扎堆国内市场的话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从海外市场来看的话,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主要局限于手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市场,如非洲、亚太东南亚地区,一方面这些市场的消费者数量庞大,另一方面手机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为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机会,而诺基亚如果与国内手机厂商一起在这些市场竞争的话,或许还有机会。

此外,再如印度市场,总所周知目前国内手机产业链在印度市场的布局都已经展开,从诸如小米、OPPO、vivo、金立等一线终端品牌,再到一些此前主要做海外市场的传音等,都开始扎堆印度市场,对于一线品牌而言,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小米、OPPO、vivo,而OPPO和vivo去年在印度市场就已经遭遇过专利起诉,小米与诺基亚的合作,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为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协助小米在印度市场与OPPO和vivo进行竞争!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短视频“赛道”变得越来越拥堵了。资本竞相热捧,创业者前赴后继,恰如直播平台在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一样,短视频也正在经历这样的盛景。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短视频领域的创业团队将近1.8万个,腾讯、阿里、秒拍、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也累计投入了超60亿元来扶持短视频领域的内容创业者。

此前,360也悄然上线了定位于潮流短视频集散地的“快视频”,意欲打造国内首个聚合类短视频分发平台,进而抢占短视频流量分发的“超级入口”。

众所周知,早在智能手机硬件全球风靡时,360就通过布局360手机助手,来抢夺移动应用软件分发的入口。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年中国移动应用商店市场监测报告》,360手机助手以高达42.4%的活跃用户,较大幅度领先于排名第二的腾讯应用宝(34.8%)和第三的百度手机助手(25.1%),成为移动应用流量分发领域的最大赢家。

故事似乎正在重演,在短视频超越直播成为内容创业领域的“当红炸子鸡”之后,360再落子布局短视频内容分发赛道,颇有种在当前风口之下再下一城的野心。

移动互联网强语境下,“短视频”成基础信道

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wi-fi设施的无处不在,4G资费的普遍降低,5G时代的即将来临,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语境下,用户接受信息的需求,正在从图文时代向视频化时代过渡。

根据易观网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接近5亿人,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占手机网民71.9%,占网络视频用户91.8%,国外公开的数据显示,Youtube用户和Facebook中的视频用户,超过65%都是在手机上完成观看。从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轨迹和趋势来看,视频化已大势所趋。

相比传统领域的视频内容,短视频具备门槛低、时长短、碎片化、易传播的移动端特性,更容易受到用户的追捧。且短视频能够激发用户的表达欲,承载用户更丰富的情绪,释放更多的用户个体价值,越来越成为用户表达自我、秀出才艺、与他人沟通的主要方式。

根据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短视频的阅读量已经超越图文信息,且平均使用时长是图文类的1倍以上。短视频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内容载体,若干年后,大有取代图文成为基础信道的可能。

当智能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基础入口”之后,内容分发赛道上,去除图文信息,短视频成为“基础信道”已成必然,而锚定短视频做聚合分发的平台并不多,还存在明显的谋局机会。

抢占短视频内容分发入口,360能否再下一城?

在做什么都要讲人工智能的时代,分发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流量”分配,而是针对用户的个性需求,基于庞大的数据量和人工智能算法,做精准的内容匹配,从而避免臃肿的同质化内容侵占用户有限的注意力,解决其造成的视觉疲劳和用户流失问题。那么,短视频创业赛道现在又有怎样的问题?360“快视频”又是如何应对,以期在赛道中弯道超车的呢?

1、UGC内容泛滥亟需降噪,优质PGC内容将成竞争壁垒

正如互联网普及之后,会产生信息垃圾一样,短视频的普及,带来的海量UGC内容也亟需信息降噪。2016年短视频风口爆发之际,很多内容生产者并没有认真做调研分析,还没建立核心竞争壁垒就冒然涌进市场,使得平台产出的内容层次不齐,大量为博眼球的“三俗内容”成为了主流,而真正有价值的PGC内容需依赖稀缺的头部资源。内容调性低成了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通病,用户的留存率低且平台使用体验差。

与其它短视频平台不太一样,“快视频”起步之初就没有开放UGC,而是执行了严苛的内容筛选机制,选择了大量优质的PGC内容创作者合作,包括二更食堂、何仙姑夫、郑云工作室、微在等,目前热门PGC合作伙伴已超千家。截止目前已经超过近亿条内容,成短视频内容量最大的聚合平台。

“快视频”将这些调性高、有价值、易传播的高质量PGC内容,划分了音乐、社会、影视、生活、科技等10多个细分类别,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分析,为其个性化地推荐其最想看的短视频内容。相比UGC内容,PGC内容有深度加工,再加上个性化的推荐,会有效提升用户的平台的使用时长和内容浏览深度。“快视频”通过PGC内容有效降噪,在内容端确保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价值性,保护了用户稀缺的注意力和碎片化时间。

2、流量入口是短视频竞争重大因素,快视频占据天生优势

目前资本热钱的涌入,催化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非理性繁荣。而一个短视频平台要生存下来,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注入,还要有一批优质的头部PGC内容生产者,建立差异化的盈利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绝对的流量入口。

看似人人皆可参与的短视频创业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细数一下短视频行业目前几家风头最劲的竞业者,无一例外都背靠一个大的流量平台,短视频平台竞争已然上升至平台资源和流量之争了。

360依托旗下360安全卫士、360手机卫士、360浏览器、360手机助手、360搜索等多款产品,拥有庞大的流量支撑,是国内最大的流量企业之一。“快视频”上线后,360全线移动端产品都在产品中给予了导流入口,依托于这样庞大的资源支持,快视频仅上线了一个月就达到了单日曝光量超8亿次。

那些小众短视频平台,最大的痛点正是缺乏流量分发渠道,360祭出流量生态扶持,正是解决了短视频内容所依赖的流量入口问题,从而反哺短视频平台合作伙伴,依托360流量生态快速找到商业变现路径。

3、盈利模式难解决,聚合之外更需要精准匹配

土豆网CEO王微曾提出颇受业内认可的“工业废水”论,认为短视频内容很难规模化变现。究其根本在于现有短视频平台忽略了用户群体的定位和圈养,难以挖掘用户群体价值,流量本身的广告价值大为受限,造成现在短视频平台普遍存在盈利模式难的困局。

为了更精准的挖掘背后的用户群体,必须有一套精准匹配的算法做支撑,既可以提升用户的内容获取体验,也进而在各个垂直频道下都锁定一批精准用户群体。

不同于图文时代的关键词搜索解析,短视频时代的大数据解析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动态追踪、场景建模等技术实力。360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而且背后有强大搜索数据支撑,以及实力技术团队,精准实现短视频的个性化分析推荐,让用户轻松就能够只看到自己喜欢的视频。当视频内容在行业和用户群体之间的匹配值足够高时,一些广告投放之外的内容电商、IP周边等多样盈利模式也会趋向成熟。

分发市场成熟后,短视频行业必将也是寡头格局

目前,短视频分发市场还只是起步,将来必将进行一段时间优质内容聚合,头部资源聚集,以及平台自身商业生态的构建,且势必会出现同一赛道的角逐者。最终,用户将习惯从分散的短视频平台到聚合的内容分发平台。恰如今日头条新闻聚合客户端已经成为互联网各大门户的站外分发渠道一样,“快视频”所承载的是现今众多短视频平台乃至PC端门户视频平台等内容的分发平台。一旦“快视频”所构建的分发市场成熟后,整个短视频生态格局又会掀起一波大的浪潮,在此不妨先畅想一下。

1、短视频行业进入多寡头阶段,快视频将进入巨头之争

短视频纷杂的环境势必会经历一次重整洗牌,大部分找不到内容护城河,没有成熟盈利模式,又没有足够垂直人群壁垒的短视频平台会遭到淘汰。

随着短视频业态的成熟,用户使用短视频的诉求会逐渐清晰,有一定创造力的用户会倒向摄影工具类,大部分围观消费内容的用户会优先选择内容分发型平台。这就使得,未来短视频格局会越来越清晰,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头部资源丰富的短视频平台会守住原创价值内容的山头。

360将会依托“快视频”的布局,牢牢扼守内容分发的优势,占据绝大部分消费类用户,而一些基于垂直细分领域的内容创业者,会汇流至“快视频”搭建内容分发平台之上。到时候,又会掀起一场互联网巨头争夺分发市场的鏖战也未可知。

2、泛娱乐时代,快视频将成重要MCN入口

当短视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超级入口之后,“快视频”作为聚合类平台担当的其实是一个MCN孵化机构,通过优质内容的筛选挖掘出优质的IP,从而进行流量扶持和商业变现引导。

有了足够量优质内容的支撑,平台方则成了一个全民娱乐的入口,成为文娱产业链中IP打造和内容分发最重要的一环。尽管“内容”才是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壁垒,但“快视频”作为聚合平台,往长远看,会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批量产出IP的MCN入口,从而带动泛娱乐时代产业生态的演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关闭oppo新闻资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