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的问题没投资人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难得的评论一片看不懂,都怪我让数据搞蒙了,好不容易理清思路,想当然觉得大家应该跟我一样能看懂,那么今天再出一篇再解读版,将作死进行到底。

首先,向大家科普,外汇的进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贸易和投资。贸易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这个在此前说过好几次,比较容易理解,投资是影响外汇的另一种方式,通常比较少被人考虑,分为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是就是把钱扔到国外,利用外资又叫招商引资,就是把老外的骗进来。

投资区别于贸易之处在于,必须真正把钱用在一个实体,比如创办或者投资一个实体公司才能纳入此类。其他诸如买卖黄金、债券或者采购某些生产资料都只能算在贸易统计中。

节前,商务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外管局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不过实际上只是一份经过加工的新闻稿,实际的详细统计数据并未公布。(公报原文点击文章结尾的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从这份看似公报实为新闻稿的文件看,2017年对外投资流量自03年公开该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仅为1582亿美元(上年为1961亿美元),规模低于日美,位居世界第三。

数据并不好看,因为我大国一向不喜欢负增长,一下比去年减少了近20%,是不是说明我们经济变差,给不起老外钱?一会让人瞧不起了,底子是小,面子是大。

不过我大国从来不是吃素,对外投资累计存量(即海外投资尚有多少)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排名较2016年上升4位,达到1.8万亿美元!这可不得了,1.8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目前的外债总额,60%的外汇储备,从官方的口吻来看非常遗憾依然输给美国(7.8万亿美元)。

细心的你可能注意到了,明明增速都呈负数了,存量排名却上升,多么蹊跷的事。对比商务部2016年的对外投资统计年报,我们可以得出,2017年新增对外投资总额为4500亿美元,实际位居实际第一(美国为3422亿美元)。

与对外公布的数值相差3000亿美元?!

于是一位经济日报的记者就在发布会现场提出了这个问题,哪知商务部的发言人草草回答过后,随即宣布发布会结束。

当然我们无从得出究竟是这位记者不识相,没有大局观念导致,还是恰好到时间。商务部的回答概括来说就是因为统计更加规范,所以把以前没发现的投资重新纳入统计数据中,这些企业明显是过去就投资了,只不过刚发现,那么只能直接加在存量数据上。

虽然我大国的统计方法经常很神奇,比如下面这份报告你就可以看到,每年的新增存量总会比当年流量高这么点,不过通常也就这么两三百亿的出入。或者你随便打开两份统计年鉴,对比某一年份的GDP,都能发现每一年都会不同,更不要说这两年的规模以上工业这种说烂的梗了,所以一般的差异我都是直接忽视的。

可是3000亿美元的差距我绝对无法理解,相当于今年一结算,突然发现海外还有四个百度(市值约720亿美元)从未被发现,其惊喜程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知道,今年以来截止7月,我国算上投资和贸易的总顺差仅为56亿美元。

这时候有些公文看多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每年核算的时候都会更正历史记录的某些不妥之处,比如重编统计口径。这种理由也就骗骗这帮土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大统计绝对是赵家最繁忙的部门,没有之一,你想想,每年都要把建国以来所有的数据都重新算一遍,简直是经济学界的三峡工程。

对比同样是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对外投资发展报告”和“2017年对外投资发展报告”数据,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合为公有经济)加一起有近55%的占比,却只有构成当年32%的对外投资流量,也很令人惊奇。

也就是说这靠着非公有制45%左右的企业,组成了近7成的对外投资,民营企业都这么有钱吗?

反正我知道有个老王买了上百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就从首富的神坛上掉落了下来,他那个娱乐圈纪检书记的儿子都一度销声匿迹了。另一位担任M15的老王在法国以57岁高龄,也不惜要登高拍照,导致“意外”身亡。这两位已经是对外公开的海淘天团核心成员,不过各自投了过亿美元而已,尚且如此,还有何人能做到?

还真有一位,他收购马来西亚顶级汽车公司宝腾49.9%的股份,拿下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成为第二大股东,让沃尔沃从此成为国产车,还顺手花7个小目标帮儿子在巴西买了个矿,即便如此高调也毫发无损,他就是吉利集团的老板李书福。只因为他夫人也姓peng,对,正是那位不可直呼其名的大佬。

所以虽然是个民企,但分明姓赵,据称收购戴姆勒的90亿美元中就有政府融资平台的身影。或许这些分布在全国无从统计的“李书福和吉利集团”,构成了资产转移的大军,因为他们的行事比老赵们要自由的多,这是市场行为,不必对人民交代。

报告中对外投资的流向非常值得推敲。

例如金融业投资,截止2016年的存量就达到1773亿美元,为对外投资存量的第二大板块,按照上年的新增额度推算,17年存量预计能达到2200亿美元。再次说明一下,这笔钱只有用于参投实体机构公司才能被纳入范畴,单纯炒股买债券投什么基金不属于此类。

从公报数据看,这部分超过半数用于货币金融服务,也就是收购或成立银行。大妹夫李书福今年以8亿美元就拿下了丹麦盛宝银行超过51%的股份,属于绝对控股,要知道盛宝银行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流通性提供商,也就是少有能给不足规模的零售经纪商办理业务的机构。

那么全国约1200亿美元(即预计存量金额下,金融业对外投资的57.5%)的规模,估计都够买遍整个欧洲加东南亚的银行了,但是却少有听到什么国际银行并购案,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而对外投资构成的第一大板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7年预计可达6000亿美元。从明面解释看,该项主要是用于各种科研、通信、交通等设备和基建设施的租赁。

投资目的地却主要是香港、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卢森堡等地,均是著名的跑路洗钱重镇,你看这些地区有一个需要你兔租给他们设备和基建吗?这都是富得流油的销金窟,又不是西南偏南那片第三世界朋友。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香港、开曼、维尔京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与瑞士齐名,不是免税就是几乎免税,而且金融规则非常完善,注重财产私有性,不会动不动就向政府妥协。香港自打98年之后心越来越向赵,也是迫于无奈。

所以一般洗钱和从事某些不可描述的事情都会选择这些地方,此前2016年曝出的ba na马文件(去谷歌还可以看到,国内的搜索引擎均被屏蔽)中,包括赵家大佬们在内的各國大佬,都在这些地方注册了公司。

反倒是那些西南偏南的所谓朋友,过去每年实际给他们的也就这么二三十亿美元,所以今年那笔五百多一百亿的投资究竟有多么重磅就可以想象了。

唯一能合理解释这笔6000亿巨款流向的,也就只有“商务服务”中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业务了。也就是说,他们打着投资控股的名义拿着外汇储备绕开监管出国炒些债券、证券、外汇杠杆之类金融产品,或者干脆就是某些人实现资产转移的名目,反正出去了转一圈你就难以追查了。

看着去年蔫了吧唧的1310亿美元利用外资与半死不活的外资增幅,加上从14年后开始调头向下的外汇储备,可见外商已经不再相信这片土地,甚至已经开始撤离。我终于知道今年为什么连海外代购这种羊毛党都要清算了。

更残忍的真相是,大部分所谓的外资都来自于香港、维尔京、开曼。李超人那种香港超级大富豪在大陆也不过投入数百亿港元,这还是沾了近十几年来房价飞涨的光,那么实际进入境内的究竟是外资,还是从香港周打道回府用来周转的赵家资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人关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