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搞大数据分析的哪几个教授比较厉害?

原标题:2018年自主招生大数据:2.83万人获得降分,哪些大学最难考?

随着各省市本科一批次录取工作的陆续完成,18年自主招生也基本画上句号。内参君根据本年报名信息、初审情况、入选人数等信息,为大家盘点2018年自主招生相关数据并做独家解读。

17、18数据对比:自主选拔成为趋势

报名人数增长最快,共增长了231569人,可见,自主招生的方式越来越被学生认可,想通过自主招生方式进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初审通过人数的增幅明显缓于报名人数,共增长了16073人。

入选人数增加1558人,虽然增幅并不大,但可以看出高校对于录取方式积极探索,逐渐多元。

初审通过率、入选率清北入选难度竟然不是最高

初审通过率=初审通过人数/报名人数×100%

入选率=入选人数/初审通过人数×100%

18年平均初审通过率为19.55%,其中48所院校的初审通过率未达到平均水平;

初审通过率最低的为郑州大学,仅为4%

初审通过率最高的为湖南师范大学,高达56.21%

18年平均入选率为18.48%,其中27所院校入选率未达到平均水平,入选率最高的院校为云南大学,入选率高达79.59%

其次为清华大学,为79.44%

入选率最低的学校为兰州大学,入选率仅为3.22%,想要获得兰大的加分,可以说难度十分大。

通过对于初审通过率及入选率的梳理,内参君发现:

  • 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四校,初审通过率排前十,达35%以上,但是入选率极低,均低于10%。这就意味着,报名此五校的自主招生,通过初审相对不难,但想入选,获得降分优惠,你仅有不到10%的希望;
  • 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情况却与以上四校相反,初审通过率仅为7.22%,而入选率高达80%,这也就意味着,通过清华的初审很难,一旦通过,你就有80%的希望获得加分。

各省入选人数、各省之间差距极大

入选人数最多的省为山东省,共入选4738人,高出第二名近2000人,传统教育强省实力雄厚;

排名第二的为江苏省,共入选2748人,这与近年江苏省竞赛成绩逐渐提高有密切关系;

排名第三的为河北省,入选2343人;

其余前十的省份分别为湖北、河南、四川、湖南、辽宁、北京、安徽,前十的省份加起来共入选人数占总人数70%以上,其余21个省市共分余下的不到30%的入选名额;

宁夏、海南、青海、西藏4个省市自治区入选人数总和不足百人,西藏入选人数最少,仅为11人。

各省自招平均入选率19个省市入选率不足一半

各省市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数量不同,平均入选率也不相同。各省的平均入选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此省自主招生入选的难度,平均入选率越低,则此省的院校就越难考,反之亦然。

甘肃省就一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即兰州大学,故其入选率以兰州大学为准,为3.22%,成为自主招生入选难度最大的省份;

除甘肃外,其余云南、福建、吉林、天津、安徽、河南、贵州、浙江、广西、广东均有1或2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但是与甘肃情况相反,这些省份的入选率反而较高,入选难度相对其他省市更低;

北京市有20所院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平均入选率为23.48%

江苏共有11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平均入选率为16.49%

上海市共有9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平均入选率为13.39%

(本文为爱培优旗下自主招生内参原创。更多详情,请加小编微信:neicanxiaobian)

  自主招生扩大了高校选才方式与途径,使那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大学教育。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情况怎样?下面我们将根据各校招生计划、初审情况、录取结果等多方面的数据为您解读。

  初审通过人数与录取人数逐年增加

  2018年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试点高校共90所,其中13所高校只在本省实行自主招生。2018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审核通过的考生共153021名,相比2017年,增加17804人。

  录取方面,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共录取考生12517人,较2017年增加774人。

  根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51所高校自主招生录取人数较2017年有所增加,占所有90所自主招生院校数的56.67%,其中录取人数增加最多的是西南大学,同比增加101名;此外,有35所高校自主招生录取人数较2017年有所减少,占所有90所自主招生院校数的38.89%;其中录取人数减少最多的是中山大学,同比减少75名;同时有4所大学2018年录取人数与2017年持平,占所有90所自主招生院校数的4.44%。

  历年录取人数较多的学校相对稳定

  在参加2018年自主招生的所有高校中,北京大学(含医学部)、清华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是录取人数排名前十的高校。根据高校自主招生历年录取人数排名显示,2018年录取人数较多的高校,2017年录取人数排名也基本位于前列。

  自主招生竞争依然激烈  绝大多数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

  通过对90所自主招生高校最终录取总人数与初审通过总人数的比例计算,2018年自主招生初审录取率全国平均值为8.2%,较2017年8.7%的全国平均初审录取率略有降低。

  就高校而言,2018年初审录取率最高的学校是清华大学,初审录取率为41.4%。意味着考生只要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初审,就有4成录取机会,这恰反映出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生源质量之高以及初审之严格;而初审录取率最低的学校是上海大学,仅为1.3%,接近百里挑一。

  此外,在2018年公开招生人数信息的79所高校中,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达76所,总缺额也超过5200多名。

  以下是历年高校自主招生初审及录取情况详情:

  中国教育在线统计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时候,不可避免会考虑到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薪资状况。那么,未来10年,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专业毕业生可以薪资爆表、惹人羡慕呢?基于大数据分析及市场走向,自主招生在线整理相关专业的资讯,供参考。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国内云计算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行业优势:

国外咨询机构WANTED预测过,2015年,美国有390万云计算的相关工作岗位,而普通IT职位仅为38万,不到云计算岗位的10%。全球则有超1800万的云计算岗位,其中最多的40.8%在中国。云架构师- 平均年薪40万,顶级云架构师年薪百万;数据挖掘工程师 - 5年以上工作经验,月薪5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在内的首批高校,正式落户阿里云大学合作计划AUCP。

在“大学合作计划AUCP”中,高校与学生可以获得来自阿里云的资源,帮助他们在校期间接触到业内顶尖的数据环境,提高能力。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大数据相关技术方向:

2. 大数据运维& 云计算方向;

3.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方向。

三个方向中,大数据开发是基础。以Hadoop开发工程师为例,Hadoop入门薪资已经达到了 8K 以上,工作1年可达到 1.2W 以上,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hadoop人才年薪可以达到 30万—50万,一般需要大数据处理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大公司,所以学大数据专业也是进大公司的捷径!精通任何方向之一者,均会“ 前(钱)”途无量。

两次获批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名单中显示,该专业学制都为四年,大部分为工学,下图推荐列举部分院校:

主管部门、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位授予门类修业年限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工学四年

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工学四年

复旦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理学四年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工学四年

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

威爱教育在2016年贵安虚拟现实峰会教育主题论坛上,发布了虚拟现实人才的就业品质报告,其中一般技术岗薪资在8000元/月,互联网技术岗13500元/月,VR/AR技术18500元/月。

虚拟现实这个领域,涉及了门类众多的学科,整合了很多专业的相关技术,最终才有了虚拟现实的出现。

硬件层面与虚拟现实相关的专业,我们大致将其分为计算机、光学、电子、生物学、机械等几个方向,分门类列举这些方向都和具体的高校专业相关,务求全面,如有遗漏,敬请原谅。

(1)计算机方向,虚拟现实基于计算机系统实现,重要性不言而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清华、中国科大、国防科大等

计算机图形学:清华、浙大

计算机仿真科学与技术:武汉大学

(2)光学方向,显示器技术、光场显示技术、光学定位与追踪技术等在虚拟现实行业应用至关重要。

光学工程专业: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华中科大、南开大学、中山大学

(3)电子方向,处理器如CPU、传感器如MEMS、各类交互设备在VR中的作用无需多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技大、西安电子科技大、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浙大、西安交大、北理工、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大、浙大

精密仪器仪表专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理工、北京交通大学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专业专业:电子科技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大连理工

生物学方向,涉及设备匹配人体舒适度、除视听觉以外其他虚拟感触如触觉嗅觉等的营造。

艺术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浙江大学

生物工程/技术专业:浙大、西安交大、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其他:如神经科学等主要集中在硕博士阶段

(4)机械方向,主要应用于硬件设备交互式传感、第三方外设等。

工业设计专业:清华大学、北理工、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哈工大、西安交大、重庆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哈工大、东北大学

(5)材料方向,主要设计传感器制造、交互方式创新。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上海交大、吉林大学、哈工大、四川大学、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工大、武汉理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相关学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移动计算、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相关专业:软件开发、应用设计、图形学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应用于游戏剧情设计、游戏逻辑开发等。

排名考前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主要应用于虚拟现实游戏原画创作、动画色彩与配音等。

排名靠前专业:东南大学等

主要应用于场景设计、原画创作、虚拟空间美工、交互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排名考前院校:中国传媒大学等

主要应用于游戏3D场景、人物3D,道具3D等设计与制作。

排名靠前院校:江南大学、同济大学等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人工智能可谓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热门行业通常意味着工作机会多和薪酬待遇高,而人工智能如此高精尖的行业,其核心就是专业人才。作为热门中的热门,人工智能领域薪酬水平可谓惊人。

先来看今年校招的算法类大 SP 的 offer,这都是数据分析的人员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今年各厂给到的最高 offer(各位读者中不乏认识比表格中薪资更高的大牛):

1、首选可以是计算机方向,例如“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目前情况来看,最对口从事AI方向的是“计算机科学”(以下简称“CS”)。

2、对理论和学术研究有兴趣,专业推荐选择“应用数学”。机器学习本质上是微分方程、概率论、矩阵分析等等数学领域的应用。因此,人工智能方向的从业人员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上是介于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电子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专业之间的。

现在的自动化、通信、机械 等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往智能靠拢,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在课外学习相关的知识。

随着3D打印技术在科技的舞台上的大放异彩,3D打印已经成为市民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之一。对着3D打印整个行业来说,其市场规模巨大,仅在中国,3D打印产值就有望在“十 三五”期间突破200亿。3D打印不仅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也是一个有“钱途”的职业,而且中国目前3D打印人才需求最为旺盛。目前在这方面主要是研究生 和高职院校,本科开设的学校还非常少。

部分可选择大学和专业:

1、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北京)

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5、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

6、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方向

8、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2017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无人机相关专业。

毫无疑问,无人机行业的巨大前景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事实上,对于设立了无人机相关的专业,此前已经有学校进行了尝试:

其实国内航空航天三大院校早已走在全面,北航,西工大,南航纷纷设立了无人机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经设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科系,开课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与管理层面上,以培育综合型人才。而且,西工大已是我国最大的高端中小型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还会拿出数百万经费,支持学生投入无人机研究,并开发创新功能,鼓励学生多参加无人机相关的赛事。

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2016年1-10月份,我国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5.66万台,同比增长接近三成。目前全球每销售5台机器人,就有一台是在中国安装的,“人才需求早处于干渴状态了”。无论是运用机器人进行生产的企业,还是机器人制造厂商,都急需熟练的技术人才。

机器人本科专业2016年高校才首次开设,但是,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如机械,电子,通信,自动化等等,还会涉及到材料、物理、化学等等。

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也比较广泛,比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等。很多高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或开设了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还有很多高校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很有建树,但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研究生,少数面向本科生。推荐院校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前身主体是1986年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

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动物全空间运动行为—反力测试仪、仿壁虎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基于全局视觉的可重构机器人”。

201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9月东北大学组建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3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

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研究室面向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及社会服务等重要领域,研究特种操作与移动机器人、仿人与仿生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研制各种特殊用途的机器人装备与自动化系统,解决国家重大科技与工程应用问题,促进学科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研究实验室,培养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领军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同济大学建有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室。

复旦大学建有机器人智能实验室。2015年3月,复旦大学研制出机器人'中医一号”。2016年9月5日,复旦大学成立 “复旦-南商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智能控制实验室致力于水中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2015年12月成功研制新型人机协作机器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在现代机构学、机器人学及服务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浙江大学控制学院下设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培养包括机器人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此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

2016年3月,机器人行业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湖南大学成立。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最近1年以来,全国各汽车集团或新晋势力宣布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70余个,计划投资总金额达到4500余亿元,规划产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00余万辆,新能源车驶入“快车道”。

据统计,包含60家招聘中的企业,723个职位,我们所熟悉小鹏汽车、艾康尼克、爱驰亿维、宝能汽车、广汽研究院、北汽福田、电咖汽车、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以及浙江马太、绿驰汽车名列招聘岗位平均薪酬前10名,岗位平均薪酬均在25万以上,包括了小鹏、爱驰亿维等互联网造车势力及广汽、北汽等传统车企,以及宝能汽车等手握大量资金进军汽车行业的新晋势力。

新能源专业是热门,目前看,专业分布与选择可以参考:

核能相关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等。

太阳能专业: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等。

生物能源专业: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 水资源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招生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