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给我流量不限量套餐限速情况限速是啥情况

【TechWeb报道】本月开始,国内三大运营商宣布响应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实行流量取消漫游费。

这一规定意味着现在国内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当中不再区分地流量、省内流量、国内流量,而是统一为国内流量。

伴随着流量漫游一起火爆的还有无限流量套餐,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视频平台和内容不断丰富,消费者对于流量需求与日俱增,除了通话、信息之外视频内容对于流量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今年1-5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10亿GB,同比增长196.3%;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206亿GB,同比增长212.3%,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98.1%。

因此消费者需要更大的流量套餐,运营商也就酝酿了所谓不限量套餐服务。

当然了,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不限量套餐服务有很多,不同的产品提供的套餐内容也不同,但普遍已经低于百元每月,价格相比之前低了不少,吸引大量用户关注。

然而这些所谓的“不限量”套餐真的就是可以无限制的使用么?当然不是,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普遍宣传的都是不限量,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正常使用的确可以不担心流量耗费干净。

但有很多用户反映,不限流量套餐使用半个多月之后,突然速度变慢,甚至视频也无法播放非常卡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国内三大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并不是真的完全不限制流量可以随便使用。这些套餐往往都是有上限的,而这个上限以前在官网介绍上面出于非常不起眼的位置,而大多数消费者看到是“不限量”所以就认为是真的可以完全无限制的随意使用,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从中国移动的任我用不限量套餐为例子,从78元每月到198元三个档位,不同的档位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内容。

可以看到最低档的78元套餐实际上每个月只有10GB国内统一流量,如果用户使用超过这一数值,实际上还是可以使用的,但速度会降低为1Mbps,这个限速是什么意义呢?1Mbps除以8等于128KB/s的下行速度,这样的速度使用社交软件聊天或者用简单的APP没有大问题,但看图片会很卡顿,视频就非常费劲了。当然这一速度也不是一直持续下去的,如果累计当月流量超过了100GB,那么速度会进一步限制降低,几乎到了2G网络的水准。

虽然三大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和限制标准不一样,但普遍都是这种情况,有几十GB的正常流量,超过范围之后会限速,而超过100GB当月使用流量的额度之后,要么限速到非常低的水平要么就会被完全掐断网络。

这样的做法固然引起了争议,理论上不限流量套餐实际上是有流量限制的。好在,在工信部的指导下运营商现在已经将这些细节和限制条件放在相对比较明显的位置,但这种叫法依然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和错觉。不过也有专业人士反映,这并不违反广告法,所以“不限量”这个叫法依然被延续了下来。

很多消费者认为这种叫做不限量实际上有限制的做法不妥当,既然不限量就应公正的不限量,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这种意见认为所谓限制流量对于消费者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机制。

为什么这么说呢,运营商这种达到重量限制速度的做法,可以避免有人而已的占用网络资源从而保护正常用户的正常使用。

举个例子就好比咖啡厅等公共场合提供免费WiFi,那么必然有人利用网络长时间下载,这样就会大量的占用资源导致其他人的带宽不稳定或者降低,除非对每个独立IP进行速度限制或者采用更均衡的带宽分配机制。数年前美国运营商曾经推出过完全没有限制的套餐,有人甚至每个月使用高达2TB甚至超过了一个家庭正常的宽带流量消耗,大量占用带宽和资源导致运营商和其他用户的损失,因此不得不进行了限制。一个基站的吞吐数据带宽有限,长期占用某一个基站在峰值上,那么这个基站如果连入的用户太多必然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体验。

有了前车之鉴,现在全球主要运营商的类似套餐都有流量限速的限制。所以,是限制但也是对其他用户的保护。

国内运营商基本都有过量限速的条款

正常来说,一个用户一个月用到10GB流量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家里有宽带,大部分时间使用WiFi网络的情况下很难使用到这个数值,即便长时间看视频10GB基本上也算是够用了。更别说现在大部分“不限量”套餐都是20GB或者40GB以上才会开启速度限制。有人曾经进行过测试,一个月完全不用WiFi网络也没有超过40GB的速度,一般20GB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足够用了,即便需求较高也很难达到40GB的总量。一般移动终端的APP和系统对于流量的使用比较克制,除非开热点给其他人或者PC或者病毒和恶意程序,否则不容易出现用尽的状况。

所以一般用户不同担心,正常来说20GB或者40GB的限量是不用担心的,基本够用了。

国外运营商是怎么做的?

刚才我们提到,全球普遍运营商都采取限制的做法,不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并没有使用“不限量”的宣传手法,比如日本的不限量套餐并不会提及不限流量,而是提供流量套餐,比如4G网络的时候提供了普遍20GB流量,但并不是说超过这个限额之后会采取关闭网络或者高昂资费的情况。而是进行128Kbps的速度限制,实际上也相当于降低到了2G水准。这种好处是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不担心某一天突然被关闭网络,也不会产生无限制使用的错觉。是很人性化的套餐方式。

在美国Verizon提供了三种不限量套餐,分别是go unlimited、beyond unlimited和above unlimited,第一种是网络拥挤的时候限速,第二种而第三种都是流量达到标准和限速只不过前者是22GB后者是75GB。也算是给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随着国内4G网络的普及以及即将到来的5G网络,真正的不限流量套餐或许会到来,对于消费者来说,流量资费未来一定会进一步降低,这是好事。

内个有谁用移动的那个78流量不限量那个套餐的啊 内个限速流量卡不卡呢 网速还行么


【编者按】近日,多名用户向澎湃质量报告栏目投诉平台反映,在使用不限量套餐过程中被运营商短信通知降速,有的“微信半天登不上去”,有的甚至正常工作也受到影响。

三大运营商推出不限量套餐以来,由于流量使用达到一定阈值后会被限速的规定并不为人熟知,遭到用户纷纷诟病。用户表示受到了欺骗,办理套餐时运营商重点宣传的都是“流量不限量”,却极少提及“限速”规定。

在遭遇沸沸扬扬各处投诉之后,6月7日,针对基础电信企业“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工信部明确提出要求:全行业立即开展自查,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

中国人民大学MBA,从1997年便开始从事互联网及电信行业咨询及新媒体传播、舆情研究,对通信行业监管、竞争以及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投诉流程、套餐设计有深入研究,同时长期跟踪5G、物联网、通信网络诈骗、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二次放号等通信行业热点。

无限流量套餐是否虚假宣传?

A1oN李鲲鹏身边的风景:

无限流量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无限流量套餐,有限速规定,是出于公平的原则,我认为是合法的。但这个规定的阈值应该比较高,个人认为目前的环境下,第一档降速不应该低于40GB,且降速后应达到3Mbps以上的速度。因为低于3Mbps的网速,APP体验已非常差。

从2016年开始,运营商有借不限量说法推广新套餐的做法,例如,北京三大运营商都曾推出四十多元的市内不限量套餐,但使用流量达到1、2GB就限速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限量。我认为,这属于明显的虚假宣传。

近期运营商推出100元左右的国内流量20GB限速的不限量套餐,是一种特殊情况,因为去年运营商这个价位是定位给省内不限量的,省内流量达到40GB后限速,另含几百分钟语音和1~3GB国内流量,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认为,这是“流量‘漫游’费”,要求运营商年内取消。为避免对现有业务造成太大影响,运营商采取了将流量改为全国流量,但限速阈值降到了20GB。说此套餐还是不限量,确实有些问题,但运营商大多在突出问题说明了限速条款,应该没太大问题(部分原省内不限量套餐用户认为资费上涨,其实运营商也很无奈)。

有媒体报道,用户不知道不限量套餐的限速约定,从我做的调查看,大多数选择此套餐的用户都是知道的,运营商营业员也做到了销售前的告知义务。运营商没有意愿掩盖限速,99元20GB限速,199元40GB限速,本来就是为了区隔不同用户。

当然,运营商一个老问题一直存在,那就是套餐多而杂,不仅用户不明白,甚至有时运营商自己也搞不明白,不限量套餐也有这种趋势,本来不限量套餐最大的优势是简化套餐,但随着10GB限速不限量套餐、多用户共享套餐、不限量套餐和固网宽带捆绑,以及不同套餐采用了不同的限速阈值,套餐外资费也不同,有的套餐还允许在达到阈值后购买高速流量包,不限量套餐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我办了移动不限量的套餐的。上个月用到限速后,这个月手机显示的是4G网络,但实际网速却不是,卡顿得很,视频也看不了,联系移动几次,说是网络没转换过来。我在想这是不是移动的伎俩。网速以后都会这样不稳定?

限速并不需要改网络,并不是达到阈值后就自动关闭4G使用3G、2G的网络,而是在4G网络限速。因此网络显示不会改,但网速降了下来。

不限量为什么会说达到40G,就开始限速,而且还会有不限量用户不让开热点,运营商是什么意思?还是不限量吗?

达到40GB限速是某款套餐完整资费的一部分,作为不限量套餐。达到40GB限速,现在是相对合理的,移动网络特点,运营商为保证公平使用原则,做了这样的限定。只要事前尽了告知义务,应该不属于虚假宣传。

限速1Mbps有点低,微信、微博能用,但不够流畅,且不能观看视频等。可能需要刷新几次。

老师您好!国务院要求7月1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是否意味着当前如果使用的是本地流量无限量套餐,到时会直接取消漫游限制成为全国流量套餐。运营商会如何应对此次流量降费的要求?

是否将套餐中的本地流量改变为全国流量,具体看套餐设定。有的套餐会修改,有的则不会。例如,某套餐包含1G全国流量并赠送3G本地流量,如果用户非要求必须将赠送流量改为全国流量,可能运营商就不敢赠送了。

国家提出提速降费,持续要求降低流量单价,这政策很好,但今年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强制要求运营商取消流量的地区差异,对运营商刚刚建立起的4G套餐结构影响很大,原来很受用户欢迎的99元省内流量不限量套餐被迫取消,修改为20GB限速的全国流量不限量又被各方质疑。其实,政府应该更多关注老套餐不升级或升级后老用户仍需主动申请以及已经过时的流量“标准资费”,推动这部分资费下降,让老用户成为技术进步、“提速降费”的受益者。

什么样的套餐比较划算?

请问您认为什么样的套餐比较划算?

对用户来说,选择套餐看运营商套餐和自己的使用情况,①每月使用流量情况,例如月使用流量低于5GB,月套餐更合适,使用量多于12GB,不限量套餐更合适。②常用的大流量应用分布。使用腾讯的应用多,腾讯王卡会合适一些,如使用微博多、看新浪新闻多,那微博V卡更合适些。

需注意的是,在选择套餐时,多注意套餐中包含的流量,或套餐外流量资费的价格,最好在你现在使用的情况下多估计20%~50%,否则可能很快会出现套餐内流量不够用的情况。

我没有办过套餐,移动公司强制我最低消费10元通话,算不算违法,收费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投诉?

被叫免费后,可能形成一部分占用网络资源,但一个月不形成一分钱话费的用户。运营商是不欢迎这部分用户的,可能通过低消、低价套餐、收来电显示费保证一个很低的月收入。用户可选择一个入门级套餐。10元有点高,可选择一些套餐降低,例如,日租卡,但把流量关了,不形成流量就不多收费。

手机有些套餐不可以降级,合理吗?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手机套餐不能降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原签订合同时,有有效期约定,有效期内套餐不能降只能升,二是使用了靓号,运营商有明确的最低消费要求。

如遇纠纷,运营商可能做对它们有利的解释,但是,如果是套餐并无足够优惠就捆绑长合约(如一年),或者说,环境没变,运营商忽然说,你用的号成了靓号,有最低消费,都是不合理的。可以向运营商申诉,或向工信部12300投诉。

移动8元套餐具有法律效应吗,怎么移动说来就来说关就关?

目前的政策是运营商有自主定价权,用户有套餐选择权。一个正在销售的套餐,运营商不得限制新老用户选择,但如果运营商停售某套餐,你没有什么办法约束。

我这里的运营商有这么一个现象:为了拉拢和保留客户,会赠送当地卡的客户大量的流量兑换卷,导致网速极慢,甚至有时候上不了网,本地卡上不了网不说,对于外地卡来说,优惠没享受到,网还上不了。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你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本地流量过度让利,影响了所有用户的体验,二是网络建设优化速度,没有跟上用户及用户使用流量发展速度,这说明运营商的发展协调性出现问题。可能落后的运营商过于着急提高份额了,但最终用户的口碑会限制其盲目扩张。

针对新用户的优惠活动,老用户却没有,这合理吗?

运营商一直在将新用户获客成本和套餐捆绑在一起,结果导致老用户不能换新套餐,不能享受到运营商竞争带来的好处,虽然工信部重申了十多年前的规定,要求运营商“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但效果不大。

例如,有新套餐都是新用户第一年每月减60元,第二年每月减30元,用户越用越贵。这使得老用户不能享受到资费优惠,这种做法不可取。但只要运营商不注重老用户维护,而看重新增用户,总难避免。

一直搞不懂专属流量是什么鬼……地铁流量是到了地铁区域就会自动切换么?为什么每次都要用完全国流量再用本地流量?不能先用本地流量么?

专属流量,可以理解为定向特惠流量包。主要有校园专属流量(按区域)、视频专属流量(按业务)、地铁专属流量(按场景)等。一般专属流量的资费大大低于大多数用户套餐中包含的流量资费,如果用户符合以上场景,可通过基本套餐和专属流量包的组合降低月总通信服务费。在地铁区域发起的上网流量会自动计入地铁流量包,但如果你在靠近地铁时正下载大文件,建议等进入地铁后再下载(或到其他场合下载),否则可能有部分还没有计入地铁专属流量,而是走了基本套餐中国年的流量。

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优先规则,我的观点是,如果是月套餐中的基本资费,即使是含2GB全国流量,赠送2GB本地流量,在本地使用,也应该先用完本地流量,再用全国流量,也就是说,本地流量优先于全国流量。

如果是在月中,运营商根据你的使用情况,赠送了本地流量,避免下半个月你的套餐流量太少而不敢用,那可以制定为先用完基本套餐流量,再用新赠送的本地流量。本地流量的级别低,可以理解。

什么时候全面放开携号转网?

为什么现在异地不能注销手机卡?

历史原因造成的。一是手机号码归属地管理,这是主管部门定的,运营商和其他企业也按此执行。二是运营商内部不同省之间也是独立核算的,相关信息的存档、管理也都在本地或本省,跨省调用还有困难。

但在手机语音和流量国内都统一定价后,号码的归属地特征已经消失,未来异地销号、补卡应该都可以很容易实现。

您好!我想询问为啥目前不能变更号码归属地?这是什么原因?

对于三大基础运营商,工信部手机放号是前七位一起放的,也就是说,运营商拿到1992345XXXX这个号段,实际上这个号码的归属运营商(前三位)和归属地(中间四位)就都定了。这使得归属地很难变更。

但是,语音去年已取消了国内漫游费,国内流量也很快要取消省内外资费差,这时归属地管理意义已经不大。未来可能不是要变更归属地,而是取消归属地,号码不再有地域差异,但这需要时间。

您觉得全面开放携号转网充分竞争会改变现有的电信业状态吗?那您觉得什么时候才会全面放开携号转网呢?

改变通信市场的格局,单靠携号转网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监管措施,如引入民资、外资参与竞争,如适度的资费引导,再如对违规的行为严厉处罚(垄断法、合同法等)。

携号转网在试点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短信的收发,如运营商语音从通信网络向VoLTE切换,这些问题正在工信部和中国信通院的牵头下解决。按原来的安排,十三五实现携号转网,也就是最迟后年,即2020年,我的估计是,明年年中全面实施。

付老师您好,您怎么看待如果携号转网全面开放,移动将没有客户了这种说法。因为移动的流量对比其他两家不是一般的贵。

如果放开携号转网了,一个运营商资费还敢那么贵吗?实际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在联通合作套餐、电信不限量套餐的夹击下,中国移动已经面临很大的压力,去年一些省份的移动公司已经在积极应战,今年开始移动的价格很优惠的不限量套餐也在各地陆续铺开。

老师好,如果手机卡不想用了,不去营业厅注销还会一直扣费吗?

按规定,除非有明确的合约期内不得退网降档约定,手机卡如果不用了简单扔掉,运营商会在构成欠费停机或超信用额度停机后终止服务,也就不会形成新的欠费。但终止服务前形成的欠费是存在的,运营商也可对此部分欠费收滞纳金。不过在欠费额度很小时,运营商注销号码不会再追缴欠费和滞纳金。

电话整天被各种业务推销、中介的电话骚扰,不分昼夜,搞的现在看到不认识的电话基本不接,这是明显的侵害我们用户的合法权益权利,为什么电信运营商不去想办法制止、限制,电信运营商这种行为是否算是违法?

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但不怪运营商,尤其是不能怪你所在的运营商。电话骚扰已经包含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任意显号、群呼、自动应答等。

治理责任在主管部门,包括通信主管部门和商业推广主管部门,严厉处罚骚扰用户的营销行为。其实,骚扰电话治理一点都不难,尤其是营销类,它拨电话会给你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很容易定位直接受益人,很难处理吗?

总说4g有多快,可是真的实际使用时,4g网速与宣传的网速差远了,未来5g的建设,能达到实际使用的网速和宣传的网速一样快吗?

100M的有线宽带如果网速达不到90Mbps,那是不合格的。但与有线宽带不同,目前4G、5G提到的网络速度,都是理论上的最高速度,一般达不到。这是技术决定的,一个基站下用户越少,网速越快,用户越多,网速越慢。5G标准还没最后确定,可以肯定的是,5G的网络速度远快于4G,可支持的用户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量不限量套餐限速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