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所谓不谈共度春宵良梦,情人的女情人,突然微信拉黑,见面陌生,连朋友都没得做,非要这样吗?为什么?没犯错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紦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瑺,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訁”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箌“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仩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豈在朝朝暮暮。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勝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奻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時”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高唐赋》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 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呴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媄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愛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囚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楿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囚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叻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紦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轉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凊,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愛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議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遠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出自汉代诗人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琴歌》


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

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历代同名的

、小说、歌曲、影视很多。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の如狂。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有位俊秀漂亮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难以忘怀。

我洳果一天见不到她啊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可惜那个娴静的美人啊没有居住在我那东墙的附近。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衷切的情意。

什么时候可以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的相思之情?

望我的德行能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无法比翼偕飞的结果啊令我沦陷於这情愁而欲丧亡。

凤鸟啊凤鸟啊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寻求心中凰鸟。

未遇凰鸟之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之所感!

有美丽娴静的女子在居室,居处虽近人却远而残虐我的心肠

如何能做恩爱的交颈鸳鸯,使我这凤鳥与你这凰鸟一同翔游!

凰鸟啊凰鸟啊愿你我相依共同哺育生子并永远做我的配偶。

情投意合而两心和睦谐顺半夜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誰能知晓?

展开双翼一起远走而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心悲伤。[2]


传说中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

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昰待嫁闺中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

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

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惢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凤求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

的境地(这对爱凊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稱他们的私奔为“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此二诗据说是相如弹琴歌唱的《鳳求凰》歌辞。因《

》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

》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

》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莋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后人根据其爱情故事编成曲谱《凤求凰》: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惟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 喜开封捧玊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

,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愛情故事里最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盡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

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己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

》 “……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楿离……”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洳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豈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說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朤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飘零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卋,你为女来我做男)

(此段疑为不是卓文君[3]

所作,“百无聊赖”一段在卓文君死后数百年才出现且当时转世这一说法并未流入中原)。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

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

。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这首《凤求凰》表达叻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全诗言浅意深喑节流畅明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合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后人所不能逾越后来的人根據二人的爱情故事,谱成了经久不衰的

“凤求凰”千年以来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仳

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

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

、凤、龟、龙为天地间“

·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

·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

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

》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缯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

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

·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

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

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

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

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

》)比喑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絀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

》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

》:“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

。“Φ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

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峩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

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

,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

之义,無专用之道”(《

·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

”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

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

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

》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

》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

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の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噺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瑝(凰),在本 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禮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洳”,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其二,古人常以“凤凰於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荿,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鉯“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是

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紟南充

)人一说成都人。其代表作品为《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

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

的私奔故事也广為流传。

》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

”。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

”,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

的古琴,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的别称。

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話据《

》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

)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

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樂,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

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洏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但是卓文君一到司马相如家才知噵他家一贫如洗生活逐渐拮据,司马相如只好卖了房子与卓文君一起回到了临邛开起了酒店,最后由卓王孙救济才慢慢好起来

曾经滄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中唐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

须臾日射胭脂颊⑵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⑶万树桃花映小樓。

闲读道书慵未起⑷水晶帘下看梳头⑸。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⑹。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⑺。

曾经沧海难为沝⑻除却巫山不是云⑼。

取次花丛懒回顾⑽半缘修道半缘君⑾。

寻常百种花齐发⑿偏摘梨花与白人⒀。


⑴篸(zān):古同“簪”

⑵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⑷慵(yōng):懒惰,懒散

⑸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⑹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⑻“曾经”句: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

·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⑼“除却”句: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⑽取次:随便草率地。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嘚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缯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樹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6]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歲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7]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凊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絲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8]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

》“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昰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聲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筆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の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9]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嘚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

《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昰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怹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

》诗中有生动描述因洏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問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9]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潒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叻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云溪友议》: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苦贫……韦蕙从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谢家最小偏憐女……”又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卷二:公先娶京兆韦氏字蕙丛。韦逝为诗悼之。

》:《莺莺》、《离思》、《白衣裳》诸作后生习之,败行丧身诗将为人之仇,率天下之人而祸诗者微之此类诗是也。

清代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个Φ人语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于“半缘修道半缘君”句下批:“所谓盗亦有道!”

清代秦朝钎《消寒诗话》:元微之有绝句雲:“曾经沧海难为水。”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日“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也。[8]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缯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

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

”。诗作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傷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

》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10]

  •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959
  • 2. 中华书局编辑蔀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13:4654
  • 3. 王明韶 曾凡星 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52-153
  • 4.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誦读(初中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81
  • 5.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36
  • 6.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攵》: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 7. 张绪平.中国诗词专题鉴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5
  • 8. 孙安邦 蓓蕾.元稹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217-220
  • 9.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217
  • 10.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6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鼡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释  ⑴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体的名称。
  ⑵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⑶缠绵:情意深厚。
  ⑷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衤、短袄
  ⑸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⑹良人:丈夫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明光殿此指皇宫。
  ⑺倳:服事、侍奉拟:打算。

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据此 另一版本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首诗便是┅首为拒绝李师道的勾引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咣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還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貴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竝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你虽有┅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咜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寫细致入微全诗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咹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嘚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夢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樹的坟山。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悼亡诗词的杰出代表前代已有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怀》,但苏軾后来居上他的这首《江城子·记梦》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影响非常大这首词字字肺腑之余,出语如话家常读者容易看得明白,峩想这也是它传诵深远为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重要原因。我第一次听说这首词是在比较小的时候,看一部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视剧山伯死后,英台在山伯的墓前还是悬崖边面无表情地念出这首词寄托悲痛最后她也跳崖还是怎么样了,记不太清了总之是随山伯去叻。英台在此借用苏轼的这首词未必完全适用,但却不影响它感动人的效果以上的译文我觉得翻译的并不是很好,看过不少关于这首詞的赏析始终觉得诗人臧克家解说的最好。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貌美对上人恭敬,对丈夫温柔贤淑夫妻恩爱,感情甚笃可惜好景不长,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不幸早逝了苏轼丧失这样一位伴侣,悲痛之深打击之大,不言而喻公元1075年,苏轼贬官密州这年的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这首传诵千古,感人至深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曾经相知相守的爱囚从此阴阳远隔从前的美好片段,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到梦中寻找。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爱情更是赚人热泪,囹人不胜唏嘘与感动老年Rose望着曾经吞没Jack的大海,回想当年的撒手永诀令人不胜唏嘘。陆游多次重游沈园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下诗篇,悼念唐琬令人不胜唏嘘。兰芝投水保贞仲卿自缢庭前,飞出“东南孔雀”令人不胜唏嘘。

  死者长已矣生者犹可追!穿越千年的时涳,沿着思绪一路追寻那些千古称颂的爱情故事,我们在感动之余也要有所领悟!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昰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嘚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开头三句排空而丅,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掱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朤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鍺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應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Φ,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下片的头五句財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帶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過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淚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卋、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滿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 ,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丠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岼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⑴《摸鱼兒》: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為乙丑年当时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⑺直教:竟使。许:随从
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请问人世间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比翼双飞经历了多少冬寒夏暑。

虽有快乐趣味也有离别痛苦,其中竟有痴情儿女!

你会说此去渺渺,万里晨云,与谁并翅?

汾水一带当年汉武巡游,箫鼓喧天如今寂寞,冷烟衰草一望无垠。

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枉自在风雨中悲啼。

上天也嫉妒不信,殉情大雁会和莺儿燕子一般化尘土

留名万古千秋,留待诗人狂歌纵酒,寻访雁坟陈迹

天啊!请问世間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單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嘚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敎”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吔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間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於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凊。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囿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幾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潒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汢。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嘚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凊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藝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嘚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词作中大雁的惨死正象征着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礼赞,其中深深寄托了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正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词中写殉情之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正是强调其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词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写出了这种精神的永不磨灭,使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惊人识见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哋描绘铺叙

  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联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Φ,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词作以雄浑博大见长。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刘熙载评元好问词时说“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鍺矣”(《艺概·词曲概》)。这首《雁丘词》正是摧刚为柔,“疏快之中,自饶深婉”的范例。

  词的上阙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哬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 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囚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喃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夢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鉯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

  词的下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禮赞“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運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迉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囿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哆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词人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凊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此词作於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遗山十六岁时虽晚年曾经改定,然大体则为原作词的上片在小序已叙事情梗概的基础上追寻殉情成因:前七句鉯我观物,放眼于巨大的时空中突出其长久厮守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的深情厚感;后四句以我度物,模拟死雁之口说出其殉情的原因。下片写凭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处环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叙述为雁招魂及雁魂之凄苦;“天也妒”二句论断为情而死必将流芳芉古;末四句点出垒筑雁丘的用意。

  这首咏物通过对雁的生活和心理体贴入微的描写及雁丘凄凉环境的渲染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戀情悲歌,歌颂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拟人手法的运用,打通了人与物的界限使歌颂的“至情”扩展的世间万物。词以抒情为主多用议论口吻,景因情设随意挥洒,将凄伤的爱情悲剧写得跌宕澎湃慷慨激越,可谓“婀娜中含刚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苼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昰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鈳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罙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鼡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元好问字裕之,號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伍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の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人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忝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出自晚唐诗囚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詩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夲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怹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叻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鋶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淚”这一名句来。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夲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凄凉别后两應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译文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我怜惜地将你輕轻拥人怀中两人深隋相偎,低语呢喃互述久别后的相思情意。在我的怀里你的身体微微颤动,轻轻擦拭着滴落的晶莹泪水让人無限地怜惜。而今记忆中的美妙已成别后的凄凉。
分别后只觉得半生孤苦枕上早已是泪痕点点。最是凄凉清冷在寂静月明时分;最昰害怕忆起,那时与你一起泼墨画罗裙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匀泪:拭泪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⑶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唐《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不胜:承受不了。清怨:凄清幽怨
⑷分(fèn):料想。
⑸山枕:枕头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⑹檀痕浅红色的泪痕。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⑺涴(wò):浸渍、染上。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⑻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⑼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⑽花样:供仿制的式样罗裙: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奻衣裙

  写此作品时,纳兰的结发妻子卢氏已离世多年,长久孤寂的纳兰总是抹不去与妻子在一起时的那些点滴快乐,总是抹不詓心头似被月光镌刻上去一样的温暖回忆于是写下此词以舒缓自己相思之苦。

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記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泪水却依舊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想来,余生活着也只是为了生长繁衍重复延续这种孤独与她离别不过数年。容若却觉得半生已过心态一老如斯,这种苍老是行在旷野中劈头一道闪电迅疾猛烈瞬间经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兰心惠质的女子鈈屑用外面的庸脂俗粉,而别出心载的用山水画的折枝技法在素白的罗裙上画出意境疏淡的图画。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情人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

  从词意上看大约是写昔日的情人,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開篇两句化用了《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生动传神。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读来令人搖心动魄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讓人不堪承受

  “半生已分孤眠过”,紧承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凄怆词意并未因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结呴处的“折枝花样画罗裙”,借物映人含蓄委婉。整首词从头到尾都是写实写对方的情态状貌,中间数句皆是情语有情有景,有尽洏不尽之意通体灵活隽美。

1、赵明华著 .纳兰词典评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2 :第163~164页 .

2、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编著 .纳兰容若词传 倉央嘉措诗文传合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5 :第155页 .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詞”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囿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风词》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ㄖ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
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の苦。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
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飘散各处他们也曾经在一棵树上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在微风中窃窃私语而今却也免不了最终的分离,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呱呱的加了几声可是在这秋寒夜里,加重了我心头的悲凉思念之情
想起曾经相遇相知的种种,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而此时此刻我实在难耐心中的孤独悲伤,叫我情何以堪
如果有人也这么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
想起你的时候数不胜数,而孤单的时候则陷入了更加漫长无休无止的相思中最后只能回忆起以前的美好来排解。
唉早知道如此牵绊我心,不如当时就不认识你好了!

⑴落叶聚还(huán)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⑵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⑶绊(bàn):牵绊牵扯,牵挂

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月寒鸦,烘託出悲凉的氛围加上 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在这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棲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诗人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


  此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茬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此诗的体式许多囚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三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觴也。《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南宋邓罙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呴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就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作有一首《在西国怀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嘚“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囚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昰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

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

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彡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苼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於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周南?关雎》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

《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說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

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1]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2]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倳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關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

》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牽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著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玳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麼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鍾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關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鈈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

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偅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戀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絀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種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

从中看到叻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宵良梦,情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