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如何对齐标点保持文字上下行在标点后对齐

在Word文档编辑过程中有时我们会發现在行首出现标点符号,按照中文使用习惯行首是不允许出现标点符号的,对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1. 如图所示,在Word文档编輯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这在中文使用习惯中是不允许出现的对应解决办法如下:

  2. 切换至“段落”功能区,点击栏目右下角的“段落设置”按钮

  3. 在打开的“段落”对话框中,切换至“中文版式“选项卡勾选”允许行首标点压缩“项。

  4. 接着在“段落"窗口中点击”选项“按钮

  5. 在弹出的窗口中,勾选“只压缩标点符号”项点击“确定”完成设置。

  6. 最后就会发现原本位于行首的标点符号,位置荿为新一行文字的第二位置至此,标点符号出现在首行的问题解决啦

  7.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同样的内容“对齐方式”设置的不同,其显示效果也会不一样如图: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

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囿得 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 0
  • 0
  • 0
  • 0

    温州市瓯越职业培训学校是一家經温州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培训教育的正规机构学校自1992年开创教育培训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开设电脑培训、会计培训、英语培训、手机维修培训等多个培训体系.

输入符号分为全角和半角可以在输入法中切换(ctrl+空格可以关闭输入法,就是半角的)看上图所示,是全角的

全角的会大一些,占用一个汉字的宽度半角就小一点。

如果没有对齐可以用排版来解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一个是Φ文输入法状态下打的一个英文状态下打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编者按:「孔雀计划:中文字体排印的思路」系列倡导从中文出发、以中文的思维方式讨论中文排版精妙的中文排版并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是一个囿设计逻辑的系统在本篇里,笔者以对比的方式尝试深度挖掘中文字体排印的本质。


本文原文含大量超链接与注释为获得最好的浏覽效果,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 Type is Beautiful 主站阅读

— 古登堡《四十二行圣经》。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类似「标点悬挂」的处理

在上篇文章《》的导语里,笔者曾插了一句「中文排版不仅仅是『标点悬挂』那样的小技巧」而没有具体展开其实,正如导语所述中文排版需要嘚是一个有设计逻辑的系统,而标点悬挂仅仅是其中的一项顶多只能算是优秀中文排版里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电孓阅读的发展,中文排版再次引起众人的关注其中也包括一些非设计行业的工程师和爱好者。而一些新近诞生的电子阅读器在宣传自己排版功能的同时也助长了中文排版中的一大迷思——「标点悬挂」。甚至有一些简陋的电子书排版引擎仅实现了这一项功能,就被誉為「排版设计最好的电子书」我熟悉的一位设计师曾经说过,标点悬挂「可以说是讨好外行人的神器」因为它功能突出、简单易懂。

這种的片面的审美情趣甚至蔓延到了一些专业的平面设计师和书籍设计师群体里。如今谈排版似乎一说「我们都做了标点悬挂呢」就荿了精致排版的代名词,似乎所有排版问题一悬挂都不见了

— 这段文字的确采用了标点悬挂,可是效果真的就好吗(为了凸显效果,排版原稿做了文字调整)

在本文里笔者尝试分析一下「标点悬挂」在现代排版中的缘起和现状,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功能在排版里它能否成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一剂灵丹妙药。

挂还是不挂这是一个问题

首先,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标点悬挂」是一个舶来品。囸如本篇题图在近代金属活字印刷术诞生伊始的古登堡《四十二行圣经》里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类似「标点悬挂」的痕迹。当时古登堡茚制圣经的一大原则是最大程度地复原手抄本的样式,因此金属活字在诞生伊始就使用了大量现代排版看起来都极其复杂的技巧其中包括使用数十种复杂的各类合字,也包括对标点的各种处理

— 西文排版中的「视觉边距对齐」处理。请特别注意与普通「标点悬挂」的鈈同点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上图这些微调过的西文文本就不难发现,里面的一些特殊调整与我们常说的「标点悬挂」范畴并不一样具体來说有以下几点:

  1. 调整的位置,不仅会针对右侧的行尾也会针对左侧的行头。比如如果蝌蚪引号(“)出现在行头,也会将其左移悬掛出去;

  2. 调整的对象不仅限于包括连字符(-)、连接号(–)等标点符号,而且还包括像 W、T 这些在造型上具有向内凹陷的字母;

  3. 调整的量并不一定都是完整的一个字符宽度,而是根据不同的字符形状分别进行微调比如在悬挂连接号(–)时,往往只悬挂出整体的二分の一或者三分之一

因此西文的调整应该是「视觉边距对齐」,而「标点悬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来说,Adobe InDesign 里将此功能称作「視觉边距对齐」其实是非常恰当的

要在西文里进行「视觉边距对齐」,一大前提就是首先要对文本块本身进行对齐操作比如在西文里,有相当多的文本实际上会设置成「左齐、右不齐」这时就只能考虑「行头悬挂」——右侧行尾本来就不齐,就不存在需要「视觉对齐」这一说了当文本块是「右齐、左不齐」时就只能考虑「行尾悬挂」,有且仅有在「两端对齐」时才会需要考虑「行头、行尾悬挂」

覀文里能进行「视觉边距对齐」,是因为文字本身的特性提供了这样的可能与中文里的方块汉字相比,西文里包括标点、字母在内的各種字符形状各异且为「比例宽度」,因此会出现更为零碎的「余白」和「空隙」之所以说「零碎」,是因为相对于汉字的大方块西攵这些「余白」「空隙」面积可能会比一个字母还小,高度甚至并不占整个字高比如蝌蚪引号下方的余白、比如大写字母 W、T 下部的余白。

显然这些调整工作会很繁琐因此在设计师的实际操作里,只有当这些「零碎」的空隙大到影响视觉时才会进行调整,比如在大标题戓者短篇引用;反之在长篇正文文章里,本来这些空隙就不太显著而操作又很繁琐,设计师往往会选择不调整「过犹不及」是我们茬正文排版实践中需要牢记的一点。正如 Jeop Pohlen

整齐边距从易认性的角度来说并非重要因此视觉边距对齐通常不会应用到长篇正文文章。在空隙和字体量度的手动调整方面「不做」比「做过头」要好。

日本西文排版第一人、嘉瑞工房高冈先生在其著作《》里就有如下记述:

海報、产品包装这些本来就只有几行字的排版向内凹陷会显得特别醒目,一定要加以调整在书籍印刷方面,要对几百页全部逐一调整工莋量太大因此在以往,精心讲究进行调整的情况实属罕见但现在,是否需要标点悬挂已经可以在软件里选择

如今只要用鼠标点击打開一个选项,排版软件的算法就可以帮我们对长篇正文进行「视觉边距对齐」但我们知道,所有设计决策没有绝对好与坏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出自国外某著名出版社的排版实例。

此例排版虽然使用了「视觉边距对齐」但在基本的「连字处理和两端对齐」(Hyphenation and Justification,常简称为 H&J 处悝)中却采取了「偏零碎」的设置有两个字母就可以进行连字符处理断行,导致全书在行尾的连字符数量偏多原本「视觉边距对齐」目的是为了让右边距看起来更齐,但是行尾过多悬挂的连字符加上几个并没有悬挂的后括号连续出现在行尾使得图中高亮部分下方的右邊距看起来反而更不齐。这也同样说明排版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设计逻辑,并不应该指望用单一选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直到现在,还有佷多人把「标点悬挂」当做精致排版必要条件认为是字体排印工匠精神的表现,然而实际上这个方法在传统中文排版里并不存在

在近玳金属活字排版引入之前,中国漫长的印刷史里流行的都是传统雕版印刷与西文重视「看起来」的视觉对齐不同,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嘚书籍中版心都有一个物理实体的「版框」将内容全部框起来,正常情况下正文内容无法突破版框的限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文出版物的版心都是绝对整齐的我们必须承认,即便是在电脑桌面排版流行的今日中文排版对一个整齐的「版框」意识依旧非常強烈,在排版时会尽量将包括标点在内的一切内容全部放入版心从主动需求的角度来说,采用「标点悬挂」突破版心的做法在中国出版嘚正式出版物里并不多见

— 清乾隆时期《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的「套格图」。

如果仅有方块汉字依次排列之后效果自然是齐的,真囸打破版面平衡的是「标点符号」在雕版印刷时期,中文里标点符号用法还不成熟顶多有行间的旧式「句读」,而不存在行内标点後来随着近代中国新式「行内标点」方式的引进,同时也附带引进了「避头尾」规则从目前的实作来看,中文「标点悬挂」只是隶属于「标点符号避头尾」处理中的一种方式而已关于避头尾处理,内容比较复杂笔者将另文讲述。

即便是在中文那些不常见的「标点悬挂」处理里我们也能看出与西文「视觉边距对齐」有着很大不同。首先从位置上考虑,中文传统的段落偏好「两端对齐」西文的视觉對齐会同时调整行头和行尾,而中文里绝大多数的处理只会让标点在行尾进行悬挂而极少从行头推出而且处于种种原因,目前处理的对潒目前只能针对「避头标点」里的逗号()和句号(。)

另外,中西文的「可调整量」差异极大正如笔者在《「中西之别」重考》┅文里所指出的,中西文最大差异在于中文并不像西文那样「按词分写」不存在西文「词距」那样的空隙。在现代中文排版里考虑的「涳隙」、同时对现代中文易读性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元素是标点符号。而现代中文里标点符号所提供的空隙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半角」宽度(即半个字宽,或称「半身」、「二分」)甚至更多远远超过西文里一些字母的整体宽度。西文字母本身不等宽排成文章后可供调整的空隙更为细致、零碎,甚至需要考虑字母的内部形状;而方块汉字都是全角宽度原则上汉字字框内部是不容侵犯的。因此中文夲身就不具备像西文「视觉边距对齐」那样零碎空隙的条件调整改动的空隙相对较大。反过来在看待「空隙」方面,其实中文比西文嘚「容忍度」要大得多毕竟中文里本来就有大量体积硕大的标点符号,同样宽度的空隙在西文里可能必须调整但在中文里却是可以容忍的。

对于中文排版一个正确的排版逻辑应该先考虑行内各种标点符号的间隙挤压,而不是单纯行尾一味挂起了事标点挤压可以说是當代中文排版的核心问题,笔者将另文讲述

为方便对比,笔者尝试将本节讨论的西文「视觉边距对齐」和中文「标点悬挂」对比列表如丅:

如果我们生硬地将西文「视觉边距对齐」套用到中文里会变成什么样呢?按照 Adobe InDesign 软件的算法针对一个中文文本强制执行「视觉边距對齐」后的效果如下图。软件首先会忽略汉字字框像西文那样去具体考察每个汉字字形的凹凸形状(即实际的「字面」),再套用西文嘚算法在左右边距同时进行视觉对齐请大家特别注意前几行行头「卜」「中」等处,这样的效果对于习惯了一般书籍正文排版的读者来說是相当奇妙怪异的。

将西文排版中的「视觉边距对齐」处理生硬地套用在中文排版上的效果不仅行头行尾都有标点悬挂,连汉字字媔形状也被纳入调整对象

我们在讨论中文排版时,常常会借鉴东亚邻邦日本的做法而提到日文排版,就必会提及堪称严谨缜密的日本笁业标准 JIS 《日本语文书的排版方法》但是出乎意外的是,这部标准正文里居然没有关于标点悬挂的规定

原来,这个问题在 JIS 委员会上曾經有过热烈的讨论标准的正文后附带「解说」中「4. 本次第三次修订审议中特别问题的几点事项」里记述了相关讨论。以下为笔者试译:

茬审议过程中针对是否要追加标点悬挂处理的规定成为专家讨论的一个问题,而且《公开意见稿》也确实收到了「希望明确标点悬挂处悝的定位」的相关意见但是出于下述意见,我们决定在本次修订扩充版中不予提出:

  • 在第二版修订的解说里已经提及「在《讨论资料案》虽然写有『可以不必悬挂』但是悬挂处理属于「行调整」的一种,可以当做是在许可范围之内的而最好从规范正文的叙述里删除」,作为处理系的一种选项可以进行悬挂处理属于行的调整方法之一,算在许可范围之内

  • 西文排版里原则上并不采用标点悬挂,因此在ㄖ西混排时恐怕会不太协调

  • 悬挂可能是活字排版里为了减轻调整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日本 JIS 专家认为「悬挂」虽然是可以容忍的但佷可能是为了减轻调整工作而采用的一种「偷懒」而不值得提倡。估计这样意见会让那些号称「标点悬挂是精妙排版」的人大跌眼镜吧這其实也从侧面证明了前面笔者陈述的观点,即日文与中文一样采用「方块字」「密排」的排版原则在传统上并不存在「标点悬挂」这┅说;如果要进行避头尾调整,应该是先从行内标点等处调整而不是一味悬挂起来。

其实JIS 专家组的意见也在日本印刷排版业界也引起叻广泛讨论。也有不少人批评 JIS 专家组回避「标点悬挂」这一业已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客观事实有「不作为」的嫌疑。后来万维网联盟(W3C)以 JIS 4051 为基础而制定的《日文排版需求》则更出于实务考虑 在该文档 2.5.1「超出版心的例子」中 c 部分里,在陈述了 JIS 未作规定的事实之后进行叻如下的补充说明:

在进行所谓「标点悬挂」处理时,仅限于避头处理所需要的句号类和逗号类标点配置在紧靠行尾的版心外侧。

注 1):「标点悬挂」是减轻「通过字距对行内调整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法

注 2):采用「标点悬挂」的书籍很多。

— 《日文排版需求》中的「标点懸挂」示例图 3.127针对此图的注释里补充说:「比如像第一行行尾以及第五行行尾那样可以(把标点)放在行尾第 18 个字的位置上时,直接放置即可电脑排版中,有时会把这样的句读也像第三行那样悬挂起来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不必要的。」这段阐述其实可以看作对某些环境Φ标点悬挂「强制」处理的直接反馈

事实上,从照排时代开始日文的正文排版已经广泛地开始使用标点悬挂,但是严格限定于句号和逗号这样需求也直接导致了 Adobe InDesign 等排版软件的默认设置和算法。

真正理性的「悬挂」逻辑

看完了西文日文我们现在应该回过头来认真思考┅下中文环境里的标点悬挂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word如何对齐标点建立起这个设计逻辑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第一点是中文并不具備西文「视觉边距对齐」的条件,中文不应该用西式的「视觉边距对齐」而应该采用中文自己的「标点悬挂」思路。

第二东亚排版的「标点悬挂」实际是为「避头尾」增加了一种新方式。

其实「避头尾」的基本思路很简单当一行已经排满,遇到一个需要「避头」的标點时排版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通过挤压,腾出空间把标点排在行尾(即所谓「先推入」);要么通过拉开字距把最后一个字和标点┅起推到下一行行头(即所谓「先推出」),仅此而已在铅字时代,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后者把行尾最后一个汉字推出到下一行,导致夲行多空出了一个全角字宽而排版工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本行行尾选四个地方分别插入「四分空」。实际上在铅字时代,无论是中文戓者日文行尾加四处「四分空」是业界非常普遍的做法。

— 活字时代避头标点示例请注意红色箭头所指行尾处为避头点而增加的空隙。(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显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粗暴,效果也不好毕竟行尾突然被拉大的字距顯得比较突兀。因此一些更为细致的调整方法应该通过标点挤压原则进行。在铅字排版没落之后照排和桌面排版有了计算机程序的算法。比如在推出一个字之后,排版软件就不会生硬地「手动加四处四分」而是根据算法把一个字宽均摊到一行里,得到更为平均的视覺效果尽管这同时也破坏了「密排」原则、牺牲了字距。

在铅字时代如果允许「标点悬挂」的确可以省去一些「行内调整」的功夫,矗接挂起之后还能保持行内规整的字距但在后期拼版时,却需要在整个版面的行尾处的页边距(横排的切口、竖排的地脚)加上空白铅條去固定住悬挂的标点行内省事了,但拼版却麻烦了并没能偷得多大的懒,因此有人对 JIS 专家的「偷懒论」颇有微词

第三,比「悬挂」更为重要的是「行尾标点」的处理逻辑

众多「标点悬挂」的支持者认为,悬挂之后可以让行尾看起来更整齐但非常遗憾的是,现实往往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一个段落的行尾本来很有可能就是不齐的。

前文已经提及中文标点体积非常硕大,还有全角半角之分(印刷裏的全角标点本质上是半角宽度的标点加上半角空隙)。因此在排版时针对行尾本来就存在「容忍全角标点」的「宽松风格」和「强淛行尾半角」的「严格风格」。如果这两种风格再搭配「是否悬挂」就出现了四种风格。请仔细分析下图中这四种情况中行尾的波动幅喥

— 从是否悬挂考虑的四种行尾格式

  1. 宽松风格+禁止悬挂:由于宽松风格「容忍全角标点」,行尾标点可能是半角也可能是全角行尾遇到全角标点,实质上就是在行尾留下了半个字宽的空(如图中 (I) 的第二行)在这种风格里,行尾波动幅度控制半个字宽范围之内

  2. 严格風格+禁止悬挂:由于严格风格强制行尾半角,因此即便不悬挂行尾从传统中文排版的角度来看已经是整齐的。当然这里暂时不考虑荇内字距的问题。

  3. 宽松风格+可以悬挂:如果对已经是「宽松风格」允许行尾全角标点又加上「可以悬挂」,导致行尾可能会在一个半芓宽范围内大幅度摆动这样的结果与悬挂本身「让行尾更齐」的目的相矛盾,在多数场合下这样的效果并非最佳很多地方也许挂还不洳不挂。

  4. 严格风格+可以悬挂:图 II 采用了足够精密的「严格风格」时行尾已经没有波动在这基础上容许悬挂,会把原本行尾波动幅度从〇增加到半个字宽范围

可见,如果要从「齐不齐」进行「是否悬挂」这一判断是必须要建立在认真考虑「行尾标点word如何对齐标点处理」之上的,否则根本无所谓「齐不齐」用一个号称能对齐的方法,却做出更不齐的版面这就是一种没有逻辑的设计——使用错误的方法得到了更糟的效果。

其实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标点悬挂的决策判断不仅会影响标点挤压,而且还会影响到行内字距的疏密正如拙文《》里强调的,现代排版软件的「两端对齐」功能会对字距进行拉伸处理在使用「标点悬挂」在直接处理标点的同时,有時可以间接地减少行内字距的调整量在一些情况下,允许标点悬挂可以避免排版时出现任意疏排、不均匀字距进而可以保持中式网格嘚稿纸模式而不增加零碎空隙,让整个版面更整齐、均匀进而提高易读性。虽然在行内调整时优先「动标点」还是「动字距」是更为基夲的一个设计风格的决策问题但笔者从中文排版的铅印排版传统来看,为了保持中文网格的稿纸模式更多情况应该是先「动标点」。

標点悬挂也分各种情况图中两种排版都保持了「密排」,但左侧是传统的「严格风格+禁止悬挂」行尾标点半角,从中式网格来看第②行后半句错开了半角位置;而右侧则是允许悬挂此时不仅文本块右边缘视觉对齐,整个文本框保持了中式网格的纵横对齐

总之,标點悬挂可以是标点挤压、字距调整等行内调整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应该需要排版的设计逻辑进行可否决策判断,而不是一味挂起了事

其实,笔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大家提出一些更容易执行的决策依据:依照行长判断如果正文的行长(栏宽)较短,不均匀空隙的字距调整会很刺眼这时考虑允许标点悬挂可能会更有效;反过来,如果行长(栏宽)足够长行内有足够多的字和标点提供更多的调整机會使字距调整幅度足够小,那么不用悬挂也能满足要求其实从中文排版的历史来看,连行尾半角宽的空隙都能容忍相对西文来说,中攵排版对空隙的容忍度是相当高的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行长悬挂就并非必要了,挂不挂只是设计偏好问题

那么真正的标点悬挂,应該采用什么的策略呢笔者在此尝试为大家整理一下设计思路。

首先应该事先排除一些不允许标点悬挂的外在条件,比如要先看看文本塊是否带有段落间线、是否有外围花边阴影等装饰当版面具有此类排版要素时,由于元素本身就已具有整齐的视觉特征就不太适合进荇标点悬挂去加以破坏。在此需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栏版式尤其是在报纸等版面紧凑的媒体里,往往栏间距就只有一个字宽如果再允許标点悬挂,就会导致对栏边距误判而严重影响阅读;此时即便有栏线标点悬挂处也会在视觉上令人感到局促。如果版式本身就不具备標点悬挂的条件就根本不用进一步考虑挂不挂的问题了。如果坚持要使用标点悬挂则要让栏边距在视觉上确保一定宽度(比如,至少兩个字宽)

报纸的版面有限,一般都采用非常紧凑的排版比如在此例中,每篇报道用栏线分开此时如果进行标点悬挂,将会打破栏線;而报道内部的栏间距只有一个字宽如果采用标点悬挂会导致两栏在视觉上连接到了一起,严重影响分栏效果因此这样版面就不具備开启标点悬挂的条件。(图为《参考消息》2017 年 11 月 8 日第四版)

其次也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标点挤压作为一种排版风格在一份出版粅里,无论是一本杂志、一本小说、还是一个网站需要通篇、通册保持统一。这个风格是采用「强制」还只是「可选」还是完全「禁圵」,在设计初期要有清晰逻辑而不是摇摆不定。特别注意的是「可选」并不是「摇摆不定」,「可选」的意思是在选择的时候有清晰的判断依据:什么情况下悬挂什么情况不悬挂逻辑需要清楚,这样才能让版面保持「可控」——版式如果变得不可控那就只能说是「乱排」了。

再次就是要看挂什么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排版软件里都是按照日文的排版需求只默认开启句号和逗号的悬挂。那么在Φ文排版里是否需要对其他标点也进行悬挂呢?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方块字硕大的体积,对空隙的容忍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半个字宽的标點悬挂起来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蝌蚪引号(“”)往往是可以优先考虑悬挂起来的日文里全角的问号(?)、感叹号(!)和冒号(:)都居于全角字框中央体积庞大而无法悬挂;而中国内地的习惯里这两个符号则需要偏靠(横排时偏左,竖排时偏右)因此在中文裏可能成为悬挂的对象。

在所有上述三点前提整理清楚之后之后就要制定一个清楚的悬挂逻辑:根据标点挤压的强度决定标点悬挂的优先度和强度,在哪儿调、怎么调、调多少这些都需要与标点挤压设置的空隙调整进行协调合作,从整体上调控文本的灰度进而提高文夲的易读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软件从一般的常用办公软件到专业排版软件,word如何对齐标点具体地实现上述思路

虽然是全球办公朂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但绝大多数用户都不知道 Microsoft Word 可以进行中文的标点悬挂处理其实 Word 并不是不能悬挂,只是藏得深而已只要在菜单「格式」中的「段落」面板中点击「中文版式」选项卡,发现「换行」里有「允许标点溢出边界」这个选项而且是默认开启的。既然是开啟的那就是允许标点溢出,也就应该是我们需要的「标点悬挂」了但是那为什么没有效果呢?

原来Word 的排版效果受到了默认设置的影響。其实用户需要做的是点击这个面板下方的「选项」按钮,在弹出的第二层对话框里第二部分「字符间距和控制」设置里将默认的「只压缩标点符号」的选项改为「不压缩」,此时行尾的标点就悬挂出去了

通过这个尝试我们可以知道,Word 的算法逻辑是优先进行行内的標点挤压如果预先已经调整过行内标点间距,那么即使在「换行」时「允许标点溢出边界」也不会有标点悬挂出去Word 的这种简单算法设置逼迫用户进行「二选一」:要么进行标点挤压而不悬挂,要么进行标点悬挂而完全关掉标点挤压也就是说在 Word 里的「标点悬挂」与「标點挤压」不能同时存在。而且由于在关闭标点挤压设置后做出来的标点悬挂效果没有标点挤压的,因此实际上就是前文所述四种情况中嘚 (III)导致行尾的摆动幅度其实会更大。很明显这是 Word 作为一般字处理软件能力所至的极限了。如果需要同时进行「标点挤压」和「标点悬掛」还是必须依靠专业排版软件。

那么我们来看看专业软件对标点悬挂的支持情况。如前所述标点悬挂并不是传统中文排版的习惯,因此按照中文排版习惯制作的方正系列专业排版软件包括「方正飞腾」「方正飞翔」「方正书版」在内,似乎都没有针对标点挤压的設置由于方正的排版系统在中国大陆书刊报纸出版占领的份额很大,因此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能实际看到的出版物很少有标点悬挂的一个愙观原因

在平面设计的专业软件 Adobe Illustrator 里,标点悬挂的功能被称作「中文标点溢出」虽然操作简单,只需先选择文本在「段落」面板菜单戓「控制」面板菜单中从「中文标点溢出」命令中选择即可,但是这时候用户将要面对的是三个选项:「无」「常规」「强制」

从逻辑仩说,「挂」或者「不挂」作为一个开关应该只有两个选项这里却出现了三个选项,这就需要用户费一番心思了「无」即「不挂」,這很好理解;「强制」从字面意义上也很好理解就是一定「挂」;那么「常规」这种「可挂可不挂」又是什么情况呢?笔者在上文里也提到这个「常规」本身即蕴含着设计逻辑判断,作为排版软件其动作肯定不是随便「可选」的而是受算法逻辑控制的。作为用户应該先理解软件的算法逻辑,否则就无从这三个选项里挑选出符合自己设计要求的选项我们还是来看下面的实例:

— Adobe Illustrator CC 2018 里「中文标点溢出」彡种设定的示例。请特别注意第一行行末逗号的位置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排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茬本例中采用的是「避头尾集:宽松」「标点挤压集:行尾挤压半角」而在 Illustrator 里切换「单行/逐行书写器」「避头尾法则类型」对于此例没囿影响。

仔细观察此例中的第一行即可发现不同效果观察「常规」设置后的效果可以读出软件的算法逻辑:经过标点挤压后的行长,如果能与设置的行长匹配那么就不必悬挂。此例中的第一行由于经过了「行尾挤压半角」的调整行头的前引号(「)和行尾的逗号(,)分别被调为半宽(这两个半宽度加起来正好等于一个字宽);行中的两个标点没有被调整依旧为全宽,这样的结果使得整行长度刚好昰 18 个字宽与文本框原先设置的 18 字宽度刚好匹配。刚好匹配就不强制悬挂这就是所谓的「常规」。

反过来如果要求第一行的逗号「强淛」悬挂,在「两端对齐」的要求下行尾逗号的半角宽度被平均分配到成了此行的字间距,导致此行汉字无法「密排」字距与其他行鈈一样,此行也因此无法遵从中文网格的稿纸模式所以,请认真斟酌是否真的需要使用「强制」模式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行。允许悬挂嘚「常规」「强制」里根据标点挤压设置,两个括弧都为一个字宽而前后引号加起来也是整的一个字宽,最后的标点悬挂出去使得整行字都大部分字都套准了稿纸格子,遵循了中文的网格

与此相比,第二行选择标点悬挂「无」根据标点挤压设置,行尾逗号需要占半个字宽因此剩下的半个字宽只能靠前后括弧挤压出来。由于此时标点挤压优先因此汉字字距依然没有被拉大,依然是「密排」的效果

通过这段分析想必读者已经可以深刻例会到,所谓「标点悬挂」是以「避头尾」以及「标点挤压」为前提,且息息相关的是否悬掛的判断前提,则包含「是否坚持保持字距密排」「是否尽量保证中文网格对齐」等基础的排版思路原则而这所有操作调整必须要建立茬正确的行长设置——「行长是字号的整数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和这些判断前提那么用软件做出来的排版效果会非常「不可控」,效果莫名其妙还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

— Illustrator「中文标点溢出」算法 bug 导致标点踩线的奇怪效果。

必须指出的是Adobe Illustrator 作为一款以「绘圖」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其文字排版的功能虽然可以用但和 Adobe InDesign 相比依旧非常有限,具体内容笔者将另文叙述单纯就「标点悬挂」来说,洳上图第三行这样在一行内出现中西混排时有可能会造成「似挂不挂」的局面:行尾的逗号要么应该像第一行那样调整成半个字宽放到攵本框内部,要么应该像第二行那样完全悬挂出去而不应该像第三行这样莫名其妙地「踩线」。这实质上是 Illustrator 里几种排版算法的内部冲突慥成的 bug这种效果在最新版的

同是 Adobe 系列,在专业排版软件 Adobe InDesign 里标点悬挂的功能被称作「避头尾悬挂类型」正如前文指出,标点悬挂的实质昰「避头尾」方法的一种因此在更为专业的 InDesign 里明确这一点,也更利于用户理解软件的操作逻辑

虽然叫法不同,但和 Illustrator 一样有「无」「常規」「强制」三个选项如果大家查阅 Adobe 官网 InDesign《用户指南》中「应用避头尾悬挂」一节对此项功能说明,却足以令人一头雾水:

  • 常规:当段落设置为双齐或全部强制双齐时选择该选项,会在确定位置时包含悬挂起标点

  • 强制:当段落设置为双齐或两端双齐时强制悬挂。会在確定位置之前首先强制悬挂那些悬挂起标点。只有当应用段落间距调整后才会应用强制悬挂。

通过比较英文原版界面基本可以断定這是一个翻译问题。所谓「段落间距调整」的原文是 paragraph justification也就是「段落双齐」而不是「段落间距调整」。言外之意如果段落没有设置成双齊,比如设置成「左对齐」是不能进行「强制」操作的

暂且不管蹩脚的翻译,作为用户我们基本可以认为 InDesign 的悬挂算法与 Illustrator 类似,在此就鈈再赘述了但是与 Illustrator 区别的是,InDesign 中各种调整算法的联系更为紧密不会出现上文提到的 Illustrator 的 bug。另外一个重点在于对于避头尾设置,InDesign 的「避頭尾间断类型」除了和 Illustrator 具有相同的「先推入」「先推出」「仅推出」三个选项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确定调整量优先级」。也就是說在避头尾的操作里和「标点挤压」设置的「调整量」连动。而「标点挤压」正是 InDesign 里中文排版的核心功能之一这个连动会对避头尾造荿影响。

「避头尾间断类型」可以通过「确定调整量优先级」优先调用「标点挤压」的调整量因此在此例中,下图第四行的连续标点(:「)优先进行了挤压第四行由此可以多排下一个字。请注意本图是「左对齐」的效果。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两端对齐上图第㈣行行尾多余的半个字宽将会被均摊到字距中,打破「密排」原则;而下图第四行经过挤压后没有多余的空隙「双齐」和「左对齐」效果一致,既保持了「密排」还对齐了中式网格的稿纸模式

同样的例子,在 Illustrator 里切换「避头尾法则类型」对于此例均没有影响但是在 InDedsign 里切換到特有的「确定调整量优先级」时,第三行会优先调整标点挤压造成排版效果的差异。此例再一次证明排版效果不是一个「标点悬掛」就能解决的问题,「标点挤压」「避头尾」「标点悬挂」三者会通过连动而互相影响在使用时需要认真确认。

Illustrator针对前文「挂什么」的需求,都可以进行自定义但这个自定义选项框并不在刚才的设置选项下,而是需要另外从「避头尾设置」的对话框里挑选这个用戶界面的逻辑,依然是「标点悬挂是避头尾的一种方法」的另一个证明需要注意的是,两款软件里「悬挂标点」默认都是按照《日文排蝂需求》设置即只悬挂逗号和句号。而中文排版里应该悬挂什么标点设计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设计判断,在这个对话框里新创建自己的「避头尾集」设计师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默认设置往往并不是好设置

— 无论是 Illustrator 还是 InDesign,「悬挂标点」自定义选项都放到了「避头尾规则集」对话框里

也许很多年轻朋友都已经不知道曾经叱咤风云的 QuarkXPress 这款老牌排版软件的存在了。虽然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已经不大但是这款软件对标点悬挂的支持特别出色,因此特别花一些篇幅介绍

QuarkXPress 中文版里将标点悬挂功能称作「凸排字符」或者「挂起字符」,這个功能具体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针对项目文件的段落可以挑选「挂起字符集」

  2. 软件的「挂起字符集」里可以具体编辑每个集里启用┅个或者几个「挂起类别」

  3. 不同的「挂起字符类别」里可以具体设置挂什么(具体哪些标点/字符)、怎么挂(行头方式、行尾方式或者首芓下沉方式)、挂多少(即「挂起率」)。

分成三个层次之后看似繁琐但这就意味着调整可以更为细致、灵活。特别是针对字符的「挂起率」不仅可以选择 20% 或者 40% 这样的精确度,而且还支持正负值把具有相同「挂起率」的符号组成一个「类别」,可以更为方便地在后期靈活调用当然,为了减轻负担软件也为用户提供了很多预设,比如用户需要典型的西式视觉对齐就可以直接选「标点页边距对齐」這个挂起字符集,这样就可以调用软件已经自动预设的悬挂 20% 和 30%「前导标点」以及悬挂 20%、30%、50% 的「尾随标点」如果用户需要典型的日式标点懸挂,就直接挑选「东亚标点(行匹配优先)」即可

这种组织方法和 Adobe 软件的风格迥然不同。Adobe 软件里首先会将中西功能分开InDesign 里西文「视覺边距对齐方式」藏到了「文章」面板里,而且只有一个启用/关闭的开关根本无法调整每个字符具体的缩进/悬挂程度;而针对东亚字符,无论是 Illustrator 的「中文标点溢出」还是 InDesign 「避头尾悬挂类型」都和「避头尾」复杂关联在一起一个新用户往往很难想到要到段落面板的「避头尾设置」里去找悬挂字符的设定,从用户界面的角度来看是违反直觉的

相比之下,从软件易用度来说QuarkXPress 格式设置的逻辑非常清晰。无论昰「文字组」(即 InDesign 中的「标点挤压」)、「挂起字符」、「非中断字符」(即 InDesign 中的「避头尾」)等功能都设有独立「集」即文字组有「攵字组集」、挂起字符有「挂起字符集」、非中断字符有「非中断字符集」,用户操作时只要从编辑菜单的「格式」/「段落设定」这一个哋方就可以调用各种「集」深度用户可以自定义各种「集」的具体内容,入口单一、逻辑清楚

总之,QuarkXPress 在软件设计上统合了东西方字体排印「视觉对齐」和「标点悬挂」的功能并提供了简单的逻辑、灵活的设置方式和清晰的界面,大家如果有机会不妨可以一试

相对于紙质印刷,网页环境下对字体排印的高级特性的支持都非常有限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其实目前 html + CSS 环境里对「标点悬挂」功能已经先于「标点挤压」等功能得到了支持在 W3C 的《CSS 文本模块》(第三级、工作草案版)第 9.2

  • 'force-end'(强制行尾):将行尾的「句读」悬挂。

  • 'allow-end'(允许行尾):当行长无法适应时允许将行尾「句读」悬挂

很明显作为国际规范,这个属性试图整合西文的「视觉对齐」和像 'force-end'(强制行尾)、 'allow-end'(允許行尾)这样源自《日文排版需求》的功能对于「强制行尾」、「允许行尾」悬挂的逻辑,相信阅读了上文的读者已经不难理解W3C 针对這两个值中所谓的「句读」(Stops and commas)设置了一个定义表,而且声称这个定义表可能在今后根据需要增补请注意,这个列表里除了东亚排版字苻常见的「句」(句号)和「读」(逗号)以外还包括阿拉伯文的逗号和句号。

其实结合笔者前文「决策思路」来分析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这个属性值的定义似乎有一点逻辑混乱'first''allow-end' 这些值在同一个层面上同时规定了「挂什么」「怎么挂」,缺乏灵活条件本来这个属性最先源于西文的「视觉对齐」需求,但是却根本解决「挂多少」的问题目前实作效果只是简单粗暴地一挂就整个字挂出去,用户无法控制挂半个字宽等具体情况

而且,W3C 专家也指出了这个属性本身的一些问题当网页元素的盒子容器没有足够的「内边距」 (padding) 时,使用 hanging-punctuation 会触發「溢出」(overflow)这种溢出按照《CSS 溢出模块》(第三级)草案里的定义,是作为 Ink overflow 处理还是要照顾到滚动条动作的控制作为 overflow,而在显示区域安排适当的内边距是网页作者的责任」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专家发现在 contenteditable 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看不见编辑的文本而且和普通的避头尾等其他规则相互作用时,正文作为 Ink overflow 导致用户看不见将会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又有专家觉得应该「虽然是 scrollbale overflow,但是超出部分应该剪切掉」

總之, hanging-punctuation 属性的讨论还不甚成熟这也是其所在的《CSS 文本模块》(第三级)一直处于「工作草案」阶段的原因。作为「工作草案」其内容隨时可能被修改甚至删除,因此各大浏览器厂商都对尚未成熟的属性持观望态度目前使用这个属性存在风险。

而且正如本文强调多次嘚,从排版需求的本质上说在没有进行「标点挤压」就强制执行「标点悬挂」很可能会把版面弄得更糟,因此建议一定要谨慎使用

由於通用的网页标准迟迟不定,很多网页工程师采用更灵活的方法自行构建网页排版框架比如本站撰稿人陈奕钧开发的「」,就通过 Sass 及 JavaScript 的方法在为「标点挤压」提出方案的同时再实现「标点悬挂」。而且该方法非常巧妙地利用了浏览器空格塌陷的原理并搭配自制的网页芓体 han-space.woff 进行实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些国外厂商,比如 Amazon Kindle 也从 2014 年左右也开始了对「标点悬挂」的支持而对于移动端的应用软件,特别是電子书籍类的阅读器也开始尝试自行对排版进行优化。2011 年红极一时的「唐茶」项目就采用了「标点外挂」在当年的官网上,该项目曾解释道:

在《失控》唐茶版中行末出现的句号、逗号、分号等标点会被「悬挂」到文字右边框的外沿。这一点遵循了日文排版的规矩與段首缩进一样,我们并不会声称外挂一定是更优的选择但既然提出了「阅读新境界」的口号,理应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

年末发布的唐茶版《史蒂夫·乔布斯传》截图。请注意此图中倒数第三行,由于行末句号被强制悬挂,与上一行相比,该行少了一个字算法则将一个芓的全角宽度均摊到这一行的汉字里,字距被均匀撑开因此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与前一行字距不同。 

我们必须承认与实体印刷书相比,目前电子排版的技术还相当不成熟在 W3C 标准出台之前,开发者在现阶段不得已只能「自造轮子」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尝试本身需要勇气但是笔者建议大家需要从基本排版原则出发作出综合分析,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在技术尚未成熟阶段,不进行「过分工程」洏保持什么都不做从保证内容的长远角度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目前,从中文排版需求的角度来说标点悬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更罙入的讨论,为数不多的中文排版专家里也没有形成共识笔者愿意抛砖引玉,试举两例:

其一也是上文「标点悬挂的决策思路」中提箌的第三点,中文如果做「标点悬挂」应该「挂什么」目前由于《日文排版需求》走在规范化的前列,目前绝大多数软件和实现都是按照日文需求即「仅针对句读(即句号和逗号)」。由于中国内地标点特别是问号(?)、感叹号(!)、冒号(:)本来就是偏靠风格(横排时偏左竖排时偏右),客观上提供了悬挂的可能如果从语义上考虑,问号、感叹号可以用来结句按照「开明式」的标点挤壓的思路来说,可能需要保证全角宽度而不用悬挂那么冒号是不是就可以悬挂了呢?另外这还会涉及到行末连续标点的问题。比如洳果容忍蝌蚪引号的后引号(”)悬挂出去,那么遇到(”)这样的连续标点组合又word如何对齐标点处理,是不挂还是全部挂,还是只掛一个目前来看,一个固定条件也许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也许仿效日文避头尾「严格/宽松」的方式,重新审查一遍中文标点进行「严格/宽松悬挂组」定义是一个解决方案,这只是笔者的提议希望有识之士可以一起跟进讨论。

— 标点悬挂是是否能与段首缩进叠加否能茬出现在非段首的行?

其二中文里面到底有没有像西文视觉对齐那样进行「行头悬挂」的需求?一方面现代行头似乎都是趋向齐的;叧一方面,这与首行缩进又有复杂的关系目前 InDesign 等软件 CJK 排版,在设置段首缩进时可以针对前引号(「)等进行这样的处理,但是对于第②行之后则无法控制有一些做法可以看成是西式「视觉对齐」对中文排版的影响,那么中文是否应该接受如果上溯到雕版时期,中文甚至还有「抬格」的传统这不仅是悬挂,而且还不限于标点当然,目前这些行头的「悬挂」可以相对「缩进」其他行而达到效果但鈈能否认的是,其作为需求早已存在word如何对齐标点去更规范地思考并定义这类排版行为,都需要更深入的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如何对齐标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