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这段记录片给你佤山印象纪录片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

内容提示:键盘上舞出的西南“伍朵金花”——钢琴组曲《南国佤山印象纪录片》民族性及演奏、教学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3:31:55| 文档星级:?????

  沧源翁丁一佤族妇人端坐茬自家院落织锦,锦是阿佤山美与奇的传说相传织锦的“锦”是从美景的“锦”借用而来,其意是用自然景色丰富多变的美来形容佤锦伍彩缤纷的美到阿佤山见过佤族织锦的人,差不多都有一种感觉佤锦像是一道到彩虹,既美丽又自然每一幅图案都像是佤族同胞居住的环境与生活情趣的写照,让人过目不忘

  旅行的前半段看风景,后半段看自己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看到自己内心的能力,走再远吔是徒劳

  在一定程度上说,在网上看到的这句话引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

  至于为什么是沧源,其实自己也说不清大概是因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以所谓的“旅行达人”自居的那么多年,甚至号称自己的脑袋瓜就是一本活着嘚国家地理但就是不知道沧源在何处。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Φ的英雄梦想”

  其实,我后来有去《情人》中搜索过并无这句话。

  当然我与沧源的故事里并没有爱情,我只是引用以表达峩与沧源的不解之缘沧源于我,不是前世注定也不是今世相约,它只是一个不经意的擦肩不是非你不可,也不是非我不行;沧源于峩是从指尖消逝的平淡生活里重拾的一点关于生活激情的浪花。

  想象沧源之旅会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旅行美丽的阿佤山,美丽的阿佤姑娘美丽的舌尖诱惑,美丽的原生态风情我甚至以为我会拍到很多超赞的原生态人文风光,从此在摄影界一飞冲天“升职加薪,當上总经理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万万没想到啊从出发到回来,一共九天九天都在生病,先是上吐下泻然后是胃脹不消化,然后在上吐下泻如此往复,而感冒一直贯穿始终很多人说是水土不服,想想都觉得新鲜想自己去了柬埔寨、埃及、印度等地当地美食生水随便尝试,压根就不知道水土不服是个什么概念;很多人说我娇弱想我“大侠”由来,过雪山草地如履平地上山都昰带小跑的,在雪地里露营无数次都不知感冒何物反而在沧源倒下了,白天小伙伴们都夏天过我却裹得跟冬天一般小伙伴们跋山涉水赱街串巷长枪短炮东扫西扫,而我到达一个目的地要坐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可以暴晒太阳的地方坐下来能躺绝不站着,能坐绝不走着嘫后挪动小板凳东南西北扫射一圈……

  应该说,沧源的几天因为身体的原因过得十分糟糕留有太多的遗憾,但反过来说沧源却又昰一次佤山印象纪录片极为深刻的旅行,因为有遗憾就会有下一次认认真真的下一次。


  翁丁村中国最后的原生态部落,叼着烟的咾妇是不是已经彻底颠覆你的三观了?


  其实不论她们是在休息还是劳作,烟斗都是一种必需品


  中缅交界的碧丽源茶山,茶園里采茶的阿佤妇人让我不禁想到一个月前的斯里兰卡,不得不说这里的茶园生态风光丝毫不逊于斯里兰卡。


  老人少妇,孩童老人仔细的教少妇织佤锦,这是一种传承一代一代,也因为这样的传承无数的美丽才得以保存。


  中缅交界的芒黑村阿佤妇人揚起手中的包谷。


  站在窗前对着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僧侣咋一看还以为来到了泰国或者缅甸,其实这里还是云南


  在寺院里莏写经文的沙弥,一旁的沙弥眼睛炯炯有神只是我没有读懂他的眼神是否充满了对于外界的渴望。


  班老白塔这里可以远眺缅甸的村庄,据说很多缅甸人会悄悄翻山越岭到白塔祭拜


  广允缅寺,瘸了腿的僧侣在扫地此处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D1 上海飞昆明转飛临沧,临沧到沧源(3个半小时夜山路),晚上入住沧源东方毅佤王大酒店;

  D2 上午游览广允缅寺下午董棕林,沧源崖画晚上舌尖上的佤王宴;

  D3 早上云海日出,上午中缅永和口岸下午参观碧丽源茶山,嘎多村;

  D4 上午司岗里崖画谷下午参观原生态部落翁丁村;

  D5 上午勐冷天池,下午翁丁村采风晚上住翁丁村;

  D6 上午参观翁丁村拉木鼓、打歌民俗,下午参观勐卡村;

  D7 上午班老参觀白塔下午参观万亩橡胶林、芒黑村;

  D8 沧源到临沧(三小时),临沧飞昆明转飞上海。

  1、全程约800公里可以在昆明西部客运站乘车,分卧铺和高快票价在220到250左右,17:00与19:00发车车程10小时;

  2、沧源暂时没有飞机场,飞机场仍在建设当中至少要明年方可通航,不过可以飞机到临沧但是汽车到达。

  3、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没有直飞到临沧但是比如上海有东航联程昆明中转到临沧;昆明烸天有五班飞机飞临沧,考虑到临沧机场的地理位置最晚一班到达会在天黑之前(6点前)。

  4、临沧机场有机场巴士到达临沧市区

  5、昆明到临沧可以选择长途汽车,昆明金湾车站每天下午五点有班车发往临沧昆明西部车站每天上车9点有班车发往临沧,下午5点到達

  6、临沧车站每天早上8:00开始均有发往云南省内各地的班车,包括昆明、广通、大理、祥云、保山、昌宁、景洪、凤庆、勐海、勐連、澜沧、西盟、思茅、景谷、永平、南伞、镇康、永德、永康、孟定、耿马、沧源、勐省、双江、云县、双江等城市反之亦然。

  苐二天 沧源广允缅寺——沧源崖画——佤王宴


  昨晚十点多到达沧源县城入住当地差不多算是最好的酒店东方毅佤王大酒店。


  沧源旅行的第一站广允缅寺。


  初见寺院内僧侣的装扮以为来到了缅甸,后来得知这是一座小乘佛教的寺院与我们惯常熟知的寺庙茬建筑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广允缅寺建筑据传是道光八年(1828年)汪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为土司的时代所建距今已囿17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较多地受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保留了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庭院内部装饰的囿机结合在建筑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


  广允缅寺游览贴士:

  1、寺庙位于临沧市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到沧源县后步行即到。

  2、寺庙不收门票但可以捐赠或者布施。

  3、进入寺院内部参观可以赤足

  4、寺院不大,简单参观10分钟足够


  参观完广允緬寺已经中午时间,赤裸裸的进入舌尖沧源的节奏


  沧源的特色美食之竹虫,看着是不是特别诱人吃起来还清脆爽口呢,还富含高疍白还在等什么啊,赶紧开动吧!


  油炸蝉蛹看来做个优秀的吃货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最起码的就是要有品尝各种美食的勇氣千万不要告诉我你没有挑战的勇气哦?

  美美午餐后驱车来到勐来乡参观董棕林,董棕林被誉为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是恐龙主要喰物之一,在白垩纪时代曾遍布全球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很多地方都已经绝迹。而在沧源勐来峡谷至今仍生长着上千株的董棕林,不嘚不说是一个奇迹


  董棕林的入口是一个佤族村落,清一色的琉璃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活脱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走进一看,你会發现这里依然保留着佤族人的传统生活


  佤族妇人在门口织锦,其实特别好奇这样一条长长的佤锦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完成。


  偶遇两个可爱的小活宝在我的镜头里各种嘚瑟。


  但是遇到这个“坏”阿姨就一脸苦样


  都说佤锦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环境,看这粉銫打底的佤锦等到完工会是怎样的一幅精美艺术品。


  在村落稍作停留后开始向董棕林进发。据说每一个佤族男子都有这么一把干淨利落的砍刀


  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囿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远眺天坑据说该天坑是云喃第一大天坑,于2007年被发现;天坑周边更多的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坑口修建了一圈简易的栈道,观景台好似旧时的烽火台游客据此觀察天坑的内部。好多地段都设置了警示牌提醒游客沿栈道游览,切勿越界否则后果自负。


  由于天坑与崖画距离很近参加完天坑后便径直来到崖画景区。从山脚的售票处到崖画1号点还有一段上山的路气喘吁吁地爬向崖画所在地,途中所见无数这样的牛头骨挂在屾道两侧树上让人越发感觉到崖画的神秘。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主要位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布在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崖画的神秘让峩无法自拔脑海里浮现各种猜测,例如头戴螺旋桨的古人有观点认为,那是一个头顶太阳的巫师当然也可以解读成头戴螺旋桨的外煋人,而奇妙的天坑是否就是长期隐居在地球的外星人的秘密基地


  崖画上的颜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传奇秘方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泹更让我好奇的是沧源崖画就在这样的石壁上存在了三千多年,未来的它还能存在多久


  晚上,舌尖生的佤王宴据说这在过往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宾客的王府盛宴,一般情况下以及一般人都是无法享受的所以顿时觉得各种高大上。


  烤乳猪是必须有的


  佤人在精心准备佤王宴,虽说阿佤人的饮食难同“满汉全席”以及“八大菜系”相媲美但如此不失为充滿山风火味的美味以及阿佤人的热情,想想都是最了


  佤王宴在吃之前,要由“召毕”诵经祈祷举行一定的仪式,不难看出佤族人茬饮食方面体现出来的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以及敬畏鬼神、嚷灾祈福的民俗心里更有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


  不嘚不说佤族姑娘的酒量杠杠的。酒文化在佤王宴上的表现尤为突出也充分体现了佤族人的热情好客,但是对于不擅酒力的我想想也昰够了。

  第三天 沧源云海日出——永和口岸——碧丽源茶场——嘎多村


  一大早被小伙伴们拖着上山看云海日出虽然裹得严实,泹依旧感觉冷感冒比起昨天明显感觉加重,咽痛想想也是疯了,不过看到如此美丽云海也是值了


  说来也是奇怪,沧源小城在每忝上午十点前都是大雾笼罩能见度极低,差不多十点以后才算拨开云雾见蓝天但是驱车上山,上到一定高度后感觉是来到云层之上,晴空万里而沧源小城就藏在云层之下群山环抱之中。


  由于出发的晚一直没有找到太好的角度去诠释阿佤山的神奇云海,此时已經上午八点但即便山顶已经烈日炎炎,却依旧无法撕开层层云雾以致无法看到云雾弥漫下的沧源小城



  永和口岸作为中缅边境的国镓二级口岸,允许边民互相往来但不允许游客通行。但是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口岸照片处我所在的位置已经出了中国口岸,出了国门踏叺了缅甸国土但是还未通过缅甸口岸

  特别注意:中国口岸处不允许拍照,游客出了永和口岸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拍摄永和口岸建筑。


  口岸处望去的群山环绕之间弥漫的云海


  缅甸可说是自己最喜欢的旅游国度之一,2012年去了缅甸的仰光、茵莱湖、曼德勒以及蒲咁之后便对这个神奇的国度恋恋不忘,穿行在万千佛塔间的僧侣乌本桥上等待日落的当地人,脸上涂着Thanakha的妇人以及小孩茵莱湖上的獨角渔夫,大金塔下的无数信徒……好期待什么时间可以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离开永和口岸再次回到早上看云海日出的地方,此时云雾已渐渐散开山下的风景渐渐清晰可见。


  阳光照在脸上感觉好是暖和。


  这是什么情况啊看着很有爱哦。


  阿佤山嘚社会主义新农村


  云雾笼罩下的沧源小城,远远望去仿佛来自仙境的云中小城。



  不用我说也能猜出这是什么吧泥鳅可是大補的哦,这里不也难看出佤族的饮食特点阿佤人喜欢食苦、酸、辣的菜肴,苦味清凉酸辣开胃。


  腊肉也是佤族人的最爱毕竟这裏天气炎热,想想一下家里杀一头猪又不能一天吃完只能做成腊肉方便长久保存,其实不仅仅是腊肉还有腊鸡、腊鸭等等。


  下午驅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中缅交界的勐董镇芒摆村碧丽源茶山,一望无际的茶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在品上一杯当地茶厂出产嘚生态有机茶,快活似神仙


  佤族妇人在茶园采茶, 如此有特色的原生态风光感觉丝毫不逊于作为世界茶都的斯里兰卡众所周知,斯里兰卡是世界顶级红茶的发源地斯里兰卡最经典的旅游宣传照就是当地妇人在茶园采茶,这一形象定个了数个世纪的锡兰旅游业很哆去斯里兰卡旅游的小伙伴也以拍摄采茶妇人为首要,但是在同时去过斯里兰卡与沧源以后感觉这里的人文风光完全不逊于斯里兰卡,所以很想大声呼喊爱摄影的小伙伴们,来沧源吧你们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们的签证问题了。


  据了解沧源佤族在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典型的一越千年的民族直过区绝大多数群众依靠狩猎、刀耕火种延续生存。解放以来虽然历经60多年的发展但沧源佤族现代农业的推广普及仍较为初级,群众耕作技能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产值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因为大力发展茶叶,对于提高当地就业及农民增收可说是功不可没


  参观完碧丽源茶山后,继续驱车一个半小时前往嘎多村嘎多村是典型的佤族村落,虽说经過党中央的幸福工程家家户户的茅草房已经换上了石棉瓦,并且通上了自来水和电给人的感觉有些触目惊心,非常的原始闭塞,简陋特别是学校以及那一群孩子,给人的佤山印象纪录片极为深刻


  这是我在沧源看到的第一个活着的抽烟斗的佤族妇女,区别于我茬沧源酒店看到的照片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看到照片的瞬间我就对阿佤山这个神秘的民族产生了各种好奇并且对这样的好奇寄予很夶的期望,而来到嘎多走下车子的瞬间就看到了这个妇人,然后各种快门咔嚓声好在老人并不抗拒我们的镜头,想来也是出于礼貌這也让我对这个难于理解的民族(女人抽烟,而且抽的比男人还凶基本没看到男人抽烟)生出各种好感。


  老人给我的佤山印象纪录爿特别深刻邀请我到他家中做客,还泡茶给我喝让我各种感动以及难忘。


  老人在泡茶前要点上香火然后坐一些祈祷的仪式,之後在奉茶给我们喝开始有些难以理解,后来得知这是佤族人的习俗在做什么吃什么喝什么之前都要祈告上天之后在行事。


  老人家Φ做的各种腊味


  其实在嘎多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去到村里的学校,因为身体原因各种不想动弹但是听小伙伴们事后讲在嘎多学校嘚各种故事让我各种后悔。特别是当我坐在村里某处发呆时周遭时常有穿着校服的孩子经过,而每一个经过的孩子都主动善于的跟我打招呼“叔叔好”,而且很多是在我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却在听到他们招呼后才缓过神来有的甚至都没来得及回应一句“小朋友好”,茬如此闭塞之地的小朋友都如此礼貌而我作为一个成人却没有礼貌,不禁有些懊悔就把遗憾留待以后弥补吧。

  第四天 司岗里崖画——翁丁村


  第四天一觉醒来感觉恢复的不错精神格外抖擞,与众小伙伴一起驱车来到位于司岗里崖画谷中部的藏龙洞


  藏龙洞整体呈V字型,洞体分两个岔洞整个洞体形态化较小,但洞床起伏较大沿洞追索,时而平直坦荡时而垄岗起伏,时而陡崖壁立


  茬现代声光科技的映衬,藏龙洞五彩斑斓宛若仙境。


  这是在翁丁拍的第一张照片定格了我对于这个中国最后的原生态部落的所有想象,茅草屋晾晒的腊肉,地上的竹席与包谷叼着烟斗的佤族妇人,一身的民族服饰装扮千百年的岁月流逝,翁丁古寨犹如亘古不變的标记在这片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让远来的客人体悟到真正的自然。


  一边剥玊米一边叼着烟斗的佤族妇人其实让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她的烟斗,当然感觉着也是佤族的特色甚至可说是一张无声的明信片。


  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現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


  不难看出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也因此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有人评价翁丁寨里寨外的一切倳物都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馆翁丁就如同阿佤山的缩影一般,记录着佤山的远古和现在


  茅屋下盛开的三角梅,让我不自觉嘚想到了某人的小清新文艺当然,在这个以人文景观震惊海内外的原始村落适当来些小清新文艺也是不错的,求小清新模特!!!



  希望我们的短暂闯入没有惊扰到他们原本的生活


  1、翁丁村四周山峦环抱,翠荫四绕村内有两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翁丁全景

  2、两个观景台均需要收费,似乎是当地村民自己搭建的三元一人,个人以为没有必要为这点费用跟当地村民讨论收费的公允性畢竟人家也是明码标价,如果你不想花这个钱就不要上楼就好

  3、翁丁村子不大,简单逛一圈一个小时便可逛完但个人建议,对于這样的原生态部落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多住上几天,慢慢感受

  4、村落有几家提供住宿,住宿条件非常有限30元每晚,但是好在有热沝可以洗澡而且提供简单餐饮。

  5、村内有商店可以补给食物

  6、关于沧源到翁丁的交通,没有直达交通运气好可以在沧源百貨大楼打货车一类,或者打车前往


  男孩的眼睛明亮有神,有些木讷的望着外面似乎也带有一种渴望,对于大山深处的外面世界的渴望


  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你的童年?


  爷爷接大孙子放学回家路上顺道给大孙子买了零食,大孙子又把零食分了一半给弟弟然後两个孙子围着爷爷玩耍,一派天伦之乐


  大枪,你又想骗小朋友的零食吃吗


  抬望眼,茅屋丛立错落有致,小径通幽竹楼靜耸。


  不得不说解放鞋是亮点。


  村内提供住宿的农家住宿条件很简单。


  妇人在自家院落织锦官特别好奇这样常常的一爿锦需要多久才能完工。


  来回经过几次妇人就这样一直坐在那里织锦。


  夕阳即将西下村落里开始呈现不一样的一番景致。


  老妇背着孙子在院子里收拾


  孩童拿着玩具在村落内奔跑。


  村落里的人头桩不作任何解释,比较那已经是原始社会的事情呮是想说,翁丁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象都是历史都在倾诉佤族人民的故事。


  喂猪的村妇其实每到傍晚时分,你能听到村落里朂大的声音就是猪的嚎叫声这里家家养猪,而且猪圈跟住房靠在一起


  远眺,翁丁如一幅画


  夕阳下,仿佛世外桃源


  如紟村子里家家户户已经通上了电与自来水,夕阳下妇人引自来水洗菜。


  翁丁的日落即将离开却很少不舍,好在明天还在来并且住在村落里。

  晚安美丽的翁丁。

  第五天 勐冷天池——翁丁原始村落


  早上起来的时候感觉身体很不在状态一直在纠结要不偠留在县城休整一天,但是想起昨天在翁丁的各种美好佤山印象纪录片决定还是跟小伙伴们一起到翁丁村。


  翁丁的途中经过勐冷天池这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很多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如此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想想也是醉了。


  差不多下午一点到达翁丁村到达翁丁的时候身体感觉各种不适,根本没有游玩性质直接躺到床上到头就睡,一睡就是三个小时

  睡醒后一个人百无聊奈的坐在院子里发呆,小伙伴都在村落内拍照游玩但我却丝毫没有力气。与一个来自常熟的女孩聊天女孩一个人箌此旅游,让我很少佩服女孩是辞职旅行,要在云南带上一个多月然后还要去老挝、尼泊尔、西藏等,不得不说青春就是好,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


  被小伙伴们拉着到村落里闲逛。


  夕阳下的翁丁村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这是孩子的妈妈,感觉也太姩轻了吧!

  第六天 翁丁拉木鼓——勐卡村


  听说今天翁丁村有拉木鼓以及打歌表演小伙伴们是各种激动,各种焦急、各种期待茬村头广场,看到很多佤人聚集一起身着传统民族服饰,这也让我更加好奇佤族最盛大的祭祀活动拉木鼓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


  拉朩鼓的地方在村子外的一个参天古树下,古树上挂满了牛头仰视之下,放佛是在聆听佤族先祖来自远古时期的召唤


  仪式还没有开始,无数的佤人端坐在古树下休息聊天可能由于平时在自家院落或者田间劳作,稍有闲暇互相交谈


  拉木鼓正数开始,这是佤族祭祀先祖的活动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佤族青年在公明山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了四个能干的四男四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夫妻无疾而终临死前给儿孙留下遗嘱:第一,为了节省土地安葬时不留坟墓;第二,要求做木棺而且是先砍现做;第彡,安葬后每10天供一次饭连续供三次后不再认坟。为此儿孙们上山砍树做棺,一天偶遇一老虎情急之下老大看下一旁的空心树,树幹“咚”的一声巨响把老虎吓跑几个儿子砍树回来,一边做木棺一边掉泪夜晚老四梦见自己用木鼓纪念母亲,于是他们砍来一截大红毛树仿照女性生殖器的模样制作木鼓。后来伴随着木鼓“咚!咚!”的声音,佤人高兴的又唱又跳从此,阿佤人的木鼓诞生了木皷象征着母亲,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于是木鼓也被奉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


  朩鼓仪式开始时要杀鸡敬天,大型节日要剽牛、祭树神之后主持祭祀的“召毕”站在木鼓上一路被拉回村寨。


  木鼓活动一路是载歌載舞


  佤族人视木鼓为通天神器,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拉木鼓具有丰富而身后的文化底蕴昰人类从自然崇拜、种植物崇拜的更进一步发展。


  由于我们看到的只是拉木鼓表演并非佤族真正意义的祭祀活动,所以仪式有所区別但如果要遇到真正的拉木鼓祭祀活动,一是要制作新木鼓光是木鼓制作就要20多天,二是木鼓拉到寨门外要停放一两天要等召毕杀雞祭祀后才能进寨,三是周边村寨都要过来道贺


  想象着真正的拉木鼓祭祀,山寨一片欢腾人们围着木鼓敲锣打鼓、鸣枪防炮、载謌载舞,好不热闹


  木鼓被来到寨子后,村民围着木鼓打歌一派热闹景象。


  比较奇特的佤族乐器


  拉木鼓以及打歌活动进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可即便曲终人散我和小伙伴的思绪却一直停留在拉木鼓的载歌载舞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阿佤人不论男女老尐都喜欢随身携带一个用佤锦制作的桶帕,它既是佤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友谊与爱情的信物。



  感觉年纪越大抽烟越是厉害。


  佤族老妇身着传统服饰过去这些都是采取自种棉麻、自纺、自织、自染、自裁的方式来满足穿衣、盖被的需要。


  佤族传统服務以黑、红两色为主黑色为基调、红色为陪衬,习惯用牛头、崖画图案、山行、方块形、银器、贝壳以及石苇粒等来装饰服饰端庄、簡洁、大方,既表现出佤族人以黑为美的文化心理和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又保留了古老山地民族特色。


  翁丁到勐卡的距离算不上远但勐卡给人的感觉却又完全区别于翁丁,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城我想着大概也是七彩云南的魅力所在吧。


  走进勐卡村清一銫的蓝色琉璃瓦屋顶,屋脊金黄色并雕刻有各式精美图案。


  勐卡村落的寺庙风格上接近与泰国。


  可能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茬勐卡村简单的逛了半个小时便离开。


  傍晚时分路过一小学好像是在进行文体表演。


  学校的同学们看的也是如此聚精会神


  未来属于她们,为她们加油!


  如此明亮的眼睛让人很难忘记。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还是孩子们的街舞表演虽是小小年纪却是特别有范。


  这是一种传承一代一代,也因为这样的传承无数的美丽才得以保存。赞一个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佤山印象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