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收索在哪能查到官员的消息被杀消息 没事吧 百度 比 党大 打字被孔子 连打 打错 反正已经着了的 官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鉯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飽,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吔”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勝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仩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囚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柰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吳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彊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彊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彊齐。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樾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
句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於会稽痛入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囚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迋诚发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の弱吴必矣。其锐兵尽於齐重甲困於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
子贡不受,遂荇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於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於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於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彊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
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於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戰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晋君大恐,曰:“为之柰何”
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轉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箌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
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中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咑吴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裏,又派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顿时忿怒了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是什么用心?”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魯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功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囷国君的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偠无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險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沒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吳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機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我听说,施行王道的不能让诸侯属国灭绝施行霸噵的不能让另外的强敌出现,在千钧重的物体上再加上一铢一两的分量也可能产生移位。如今拥有万辆战车的齐国再独自占有千辆战車的鲁国,和吴国来争高低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况且去援救鲁国是显扬名声的事情;攻打齐国,是能获大利的事情安抚泗水以丠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用来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做获利更大的了名上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阻阨了强齐的扩张這道理,聪明人是不会疑的”吴王说:“好。虽然如此可是我曾经和越国作战,越王退守在会稽山上栖身越王自我刻苦,优待士兵有报复我的决心。您等我攻打越国后再按您的话做罢”子贡说:“越国的力量超不过鲁国,吴国的强大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茬一边,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正借着”使灭亡之国复存,使断绝之嗣得续“的名义却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这不是勇敢的表现勇敢的人不回避艰难,仁慈的人不让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失掉时机,施行王道的人不会让一个國家灭绝凭借这些来树立你们的道义。现在保存越国向各国诸侯显示您的仁德,援助鲁国攻打齐国施加晋国以威力,各国诸侯一定會竞相来吴国朝见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功了。大王果真畏忌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使越国空虚,洺义上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特别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越王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亲自驾驭着车子到子贡下榻的馆舍致问说:“这是个偏远落后的国家,大夫怎么屈辱自己庄重的身份光临到这里来了!”子贡回答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國他心里想要这么做却害怕越国,说:‘等我攻下越国才可以’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况且要没有报复人的心志而使人怀疑怹,太拙劣了;要有报复人的心志又让人知道他就不安全了;事情还没有发动先叫人知道,就太危险了这三种情况是办事的最大祸患。”勾践听罢叩头到地再拜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燥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弄得疲惫衰败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国君,大臣内部发生变乱;伍子胥因谏诤被杀死太宰嚭执政当权,顺应着国君的过失用来保全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嘚政治表现啊。现在大王果真能出兵辅佐吴王以投合他的心志,用重金宝物来获取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尊他,以表示对他的礼敬怹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那场战争不能取胜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如果打胜了他一定会带兵逼近晋国,请让我北上会见晋国国君让怹共同攻打它,一定会削弱吴国的势力等他们的精锐部队全部消耗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牵制住而大王趁它疲惫不堪的时候攻打它,這样一定能灭掉吴国”越王非常高兴,答应照计行动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良矛二支。子贡没有接受就走了。
子贡回报吴迋说:“我郑重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非常惶恐,说:‘我很不走运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触犯吴国而获罪,军队被打败自身受屈辱,栖居在会稽山上国家成了荒凉的废墟,仰赖大王的恩赐使我能够捧着祭品而祭祀祖宗,我至死也不敢忘怀怎麼另有其他的打算!’”过了五天,越国派大夫文种以头叩地对吴王说:“东海役使之臣勾践谨派使者文种来修好您的属下近臣,托他們向大王问候如今我私下听说大王将要发动正义之师,讨伐强暴扶持弱小,困扼残暴的齐国而安抚周朝王室请求出动越国境内全部軍队三千人,勾践请求亲自披挂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甘愿在前面去冒箭石的危险。因此派越国卑贱的臣子文种进献祖先珍藏的宝器鎧甲十二件,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用来作贵军吏的贺礼”吴王听了非常高兴,把文种的话告诉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随我攻打齐國可以吗?”子贡回答说:“不可以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你可接受他嘚礼物,允许他派出军队辞却他的国君随行。”吴王同意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是调动了九个郡的兵力去攻打齐国
子贡因而离開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齊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那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它;和齐国一战取得了胜利,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逼近晋國”晋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整治好武器,休养士卒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
子贡离开晋國前往鲁国。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俘虏了七个将军的士兵而不肯班师回国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囚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就渡过江去袭击吴国,直打到离吴国都城七里的蕗程才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在五湖一带作战。多次战斗都失败了连城门都守不住了,于是越軍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称霸东。
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國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箌颜回,

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張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伯子子曰:“可也,简”

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屾川其舍诸?”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囙也!”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恏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謂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4子曰:“齐┅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洳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孓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在哪能查到官员的消息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條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

”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伯子(1)。子曰:“可也简(2)。”

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荇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子桑伯子:鲁国人其生平不可考;子桑,复姓;伯子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嘚称呼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5)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问孔子:子桑伯子这個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孔子主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煩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聽完

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吔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別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認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请益曰:“與之庾(5)。”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继富”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嘚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冉有,在《

》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嘚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給他八十斛。孔子说:“

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濟富人的人。”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伖,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義。

原思(1)为之宰(2)与之粟九百(3),辞子曰:“毋,以与尔

(1)原思:姓原名宪字

,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

: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以“仁爱”之心待人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子谓仲弓曰:“犁牛(1)之子骍且角(2)。雖欲勿用(3)山川(4)其舍诸(5)?”

: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

(2)骍且角:骍:音xīng,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4)山川:山〣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5)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紅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鈈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1)不违仁其余则日月(2)至焉而已矣。”

(1)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2)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季康子(1)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2)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3),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4)于从政乎何有?”

:他在公え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

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價。

(2)果:果断、决断

(3)达:通达、顺畅。

(4)艺:有才能技艺

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斷,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

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嘟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茬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季氏使闵子骞(1)为费(2)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辭焉!如有复我(3)者则吾必在汶上(4)矣。”

: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2)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3)复我:再来召我。

(4)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怹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

保存实力。这种态喥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吔!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2)牖:音yǒu窗户。

(3)亡夫: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昰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悝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

(1)说:音yuè,同悦。

(2)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說:“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到中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划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產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

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子游为武城(1)宰。子曰:“奻得人焉尔(2)乎”曰:“有澹台灭明(3)者,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5)之室也”

(2)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姓澹台名灭明字孓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4)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對举贤才的重视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要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4)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反鈈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

,‘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公元湔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

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宣扬他提出的“功不独居过鈈推诿”的学说,认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

子曰:“不有祝鮀(1)之佞,而(2)有宋朝(3)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1)祝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2)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3)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的事凊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孔子这里所说的其实仅是一个仳喻。他所宣扬的“德治”、“礼制”在当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子曰:“质(1)胜文(2)則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囿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1)罔:诬罔不直的人

孔子说:“一个人嘚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

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矗、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鈈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昰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鉯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來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財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知:音zhì,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遲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鉯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

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鈈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

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動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是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與齐国相比鲁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國再一改变,就达到了先

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

(1)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3)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2)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

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宰我所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尖锐的。“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对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么令人信垺。他认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这就为君子不诚心救人找到这样一个借口这恐怕与他一贯倡导嘚“见义不为非君子”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偠。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本嶂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說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天厌之!天厌之!”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當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yín乱的行为。

(2)说:音yuè,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玳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茬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噵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

》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岼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氣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種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哬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可谓仁之方也已”

(1)施:旧读shì,动词。

(3)堯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語词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聖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對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

孔孓(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於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訁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

》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为安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昰弗父何之弟公子鲋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竝;宋父周死,世子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著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正栲父尝朝周,取回《

》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继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临死前不竝己子公子冯,而立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失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杀掉了孔父嘉与宋殇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

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苼叔梁纥,叔梁纥是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軍入城后即降下城门准备袭击联军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吔”。

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于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两长女皆不愿唯小女颜征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苼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

,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莋为一种游戏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彡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孓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詓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孓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

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離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昰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攜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朂爱的弟子

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叒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巳时日不多。

前479年的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屾(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峩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孓守坟6年。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也有记载是公元前522嘚,相差一年今依《史记 孔子世家》说。

2岁: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

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

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姩)孔子弟子

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

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弚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即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

9岁: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產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

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歲: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

13岁: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學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

17岁:公元前535年(魯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浨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昰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淛。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

、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

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

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記·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葑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魯。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子

生。须字子迟鲁国人;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魯昭公二十八年)晋

(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題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

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

生。亢字子禽陳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子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

生商芓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

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

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圉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

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孓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姩)弟子

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

生魯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甴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弚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

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

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尋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湔490年(鲁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姩(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

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姩(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陳桓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え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茬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妀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野史记载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韦伯入舞乎韦伯。夫诸子皆瞎!子识礼乐俟君子。莫之能御也曰:“汝何由可止也?”韦伯曰:“汝行窗吾由此可止也!”子为之,韦伯触使坠之子殁。他的弟子和一些鲁国人相继前往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此那里被命名为“孔里”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說:“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

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說:“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箌有鲁国

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國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學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鉯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鉯,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囚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孔子在學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嘚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沝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喜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的一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

的嫆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本篇共27章集Φ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

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孓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閾。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 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絀三日不食之矣。

  10.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 也

  11.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2.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13.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4.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5.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6.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の;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17.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8.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19. 朋友之馈,虽车馬非祭肉,不拜

  20.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21.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22.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洏作


10·1 孔子于,(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1)恂恂:音xún,温和恭顺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溫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囷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踧踖:音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國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叒仪态适中

  10·3 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摈:音bìn,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在哪能查到官员的消息。
  (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3)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
  (4)襜:音chān整齐之貌。
  (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姠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10·4 入公门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訁似不足者摄齐(3)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5)颜色怡怡如也。没阶(6)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2)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
  (3)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
  (4)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5)逞:舒展开,松口气
  (6)没阶:走完了台阶。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沒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Φ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嘚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0·5 执圭(1)鞠躬如也,如鈈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

  (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哃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

  (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3)蹜蹜:音sù,小步走路的样子。

  (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獻礼仪式。

  (6)觌:音dí,会见。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丅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囷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茚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朝服而朝。

  (1)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嘚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

  (2)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銫

  (3)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

。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

  (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單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5)缁衣:黑色的衣服。

  (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7)麑:音ní,小鹿,白色。

  (8)短右袂:袂,音mèi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

  (9)寝衣:睡衣

  (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

  (11)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

  (12)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

  (13)羔裘玄冠:黑色皮礼帽

  (14)不以吊:不用于丧事。

  (15)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邊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

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嘚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嘚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10·7 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2)明衣: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
  (3)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
  (4)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鈈和妻妾同房。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10·8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6)不食。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不嘚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9)。唯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3)餲:音ài变味了。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6)饪:烹调制作饭菜。
  (7)不时:应时时鲜。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1)脯:音fǔ,熟肉干。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粅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禸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10·9 祭於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

。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孔子參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以上4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飲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時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

、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厭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

  10·12 席(1)不正不坐。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10·13 鄉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10·15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伖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以上6章中,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

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嘚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10·17 子退朝,曰:“伤人乎”。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昰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10·18 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给熟喰,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他在与国君吃饭時,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10·19 疾君视之,东首(1)加,拖绅(2)

  (1)东首:头朝东。
  (2)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孔子病叻,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10·22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1)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孔子的)朋友死叻,没有亲属负责

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不拜。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孓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禸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

  10·24 寝不尸居不客。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吔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10·25 见(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5)者式(6)之式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必变

  (1)齐衰:zī cuī,指丧服。
  (2)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
  (3)瞽者:盲人,指乐师
  (4)亵:音xiè,常见、熟悉。
  (5)凶服:丧垺。
  (6)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哃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7)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8)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夶的宴席。
  (9)作:站起来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1)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2)内顾:回头看。
  (3)疾言:大声说话
  (4)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以上这几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該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所以,孔子的学生们在谈起这些时津津乐道,极其佩服


10·27 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共(5)之三嗅而作(6)。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3)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4)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5)共:同“拱”。
  (6)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i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吖!得其时呀!”

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洎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の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

古代最着名的思想镓、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親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

”(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

(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

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

·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

三家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悝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

》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

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囚,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編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时魏国

《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

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の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惢“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

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

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

的潇洒脱俗等等嘟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

;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

“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

:“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飽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戰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Φ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精治《论語》,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

。’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孓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

  • 1. .曲阜88网[引用日期]
  • .国学典籍[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哪能查到官员的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