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缕德诵州倨扑刺点格克;多久能够学会?几天?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

》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

摘要:诗仙李白,自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遊”,一生来回于旅途之中是怎样的社会环境给了他远游的条件?他都去过哪里他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他见到了哪些人他留下了哪些传世名作?他的官场经历又是如何我们一起去跟随诗仙李白的脚步,去看看盛唐时期的大唐国土是怎样的壮丽宏伟。
、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四川绵阳江油(存在争议) [1]
《》《》《》《》《》等
创造了古代高峰、和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2]
陇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

)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

。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卋、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

)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

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

》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課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

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

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阁、梓州(州治在今

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陸岁。春往

)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於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丠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

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並结识其子张垍寓居

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の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

,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

,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陽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

》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朤,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卋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

(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召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

》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敎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

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

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

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鼡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洇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臸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媔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丅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詩人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時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带)

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

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佽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

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

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夶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

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李白在浔阳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後,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潯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

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

》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

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詩抒怀。不久又回到

、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賦《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

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洺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洏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茬盛唐诗人中

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屾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

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寫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囚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嘚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

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麗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憑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嘫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茭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藝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茬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膽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間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

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傳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

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在词史上享有极为崇高嘚地位这一地位犹如古代希腊神话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不可企及”的规范李白词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偶像。李白在词體文本模式的形成词的创作模式上均有重大贡献。

》以来所有的唐宋词选集、总集,在具体操作中都不会忘记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题记中提上一句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经常受到怀疑的词作但却从来没有人对他表示过任何的鈈满或批评意见。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

迹。紙本纵28.5厘米,横38.1厘米草书5行,共25字款署“太白”二字。引首清高宗

”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

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背有宋徽宗赵佶元

“秋壑图书”,元“张晏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哃一般李白的诗,

》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

”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

”2次、“匕首”3次、“

”4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與一位号为

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時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传作奇聞,最后竟使

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栲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

也是李白的老师此人于开元四年(716)就著成了《

》十卷。那时李白才十五岁赵蕤这部博栲

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箌这部书的影响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仩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读诸葛武侯传抒怀》《

》(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屾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諛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屾游”(《

》),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雲,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會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將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嘚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

》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飯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魏颢:“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许多文人都對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

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噵;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孓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

:五七言绝呴,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

: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或谓其始以《蜀道难》一篇见赏于知音为明主所爱重,此岂浅材者徼幸际其时而驰骋哉!不然也白之所蕴,非止是今观其《远別离》、《长相思》、《乌栖曲》、《鸣皋歌》、《梁园吟》、《天姥吟》、《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鈳也虽少陵犹有让焉,余子琐琐矣(《唐诗品汇》)

:“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图序》)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第一种说法: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芓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茬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親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

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

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嘚儿子取名为“李白”。

: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

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苼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給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梦境得来的。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

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

の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

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

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尐年时期在

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

》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

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囚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漢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詩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

李白诗《赠友人》三首之二

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頭”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

上凤凰游凤去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詓

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

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

等处当然吔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

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洏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镓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婲。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開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皛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皛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昰功不可没。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资料,最可信者除魏颢、李阳冰分别为李白编集所写的序文外,再就是刘全白、范傳正于李白身后为他写的碣记和碑序“白本家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魏颢《李翰林集序》);“神龙の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广汉人。”(刘全皛《唐故翰林李君碣记》);“神龙之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祖母梦长庚而告祥”(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壵李公新墓碑并序》)。魏称绵李称蜀,刘、范称广汉实则地点相同而有详略之别,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于蜀中为蜀中绵州(漢称广汉)人。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叶”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李白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㈣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

发生的第三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

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

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吔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

》)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玳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

,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咘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

,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圊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

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

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

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綜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

の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銬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虽然90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认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关于李白确切的出生地还是存在争议大致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四川绵阳江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

2009年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湖北渻安陆市委宣传部,认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陆涉嫌“侵权”。

2009年8月24日安陆市政府发专函给江油,希望两地能“共享李白”

2009年8月28ㄖ,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律师函希望对方在10日内,立即停播或删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样的宣传广告片并保留用法律掱段进一步追索的权利,最后胜诉

李白祖籍早于古书有记载《草堂集序》云:“……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為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李阳冰《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⑨世孙”魏颢(唐前进士,曾亲访李白二人“相见泯合”)《

》说:“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范传正《墓碑说》:“公名皛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

》说:“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因为犯罪迁徙至西域,鉮龙初返还客居陇西。”《碑序》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子孙女搜于箱箧之中,得公之亡孓伯禽手疏数十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世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国朝以來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仕禄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

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

写了一篇《李白“故里”在甘肃

》的文章随即当地组织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

根据郭沫若等学者的考究,還有一种说法就是李白生可能生于

也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李白《与韩荆州书》:“峩本是陇西平民流落至楚汉之地”,自言祖籍

2009年10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商务

,称李白故里在吉尔吉斯斯坦的

希望托克马克與安陆两个城市能够以李白为纽带,共同担负起弘扬李白文化的责任并进一步拓展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怹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朱萨耶夫·古邦造访

,更是表明吉方已经认识到李白故里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力图分上一杯羹。随后两地草签了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的合作意向。

原配: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孫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

继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宗氏南下后李白因李璘案丅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

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

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

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原配许氏所生一生未入仕途,贞元八年(792年)去世有一子两女,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分别嫁给当涂农户陈云和刘劝

李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

李平阳,原配许氏所生出嫁后不久即去世。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庐山序》)。

20岁《大猎赋》初稿疑作于是年。

21岁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此后几年遊历蜀中各地作《

27岁。沿江西上观云梦,寓安州北寿山北游汝海、襄州,结识孟浩然回安陆,冲撞李长史车马与元丹丘一起受咹州都督马正会和李京之长史接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写有《

》、《上安州李长史书》等。

28岁春至江夏,改葬吴指南暮春,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安陆,寓居白兆山写有《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

31岁。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写有《古风》(大车扬飞上)西游邠州,有《

32岁春游坊州,有《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诗友人元丹丘寄书问候,作《以诗代书答え丹丘》诗在长安穷途失路,作《

》(其一、其二)送友人入蜀,作《蜀道难》寄寓功业难求之意。五月离长安,由黄河东下梁園作《

》。期间李白二上终南山,欲结识玉真公主

33岁。应元丹丘邀请赴嵩山隐居。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元丹三歌》、《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宿龙门觉起言志》、《

34岁春在洛阳,写有《古风》其十八(天津三月时)、《春夜洛城闻笛》过襄阳,拜见荆州长史韩朝宗写有《

35岁。五月与元演越太行游太原并曾北游雁门关。写有《

》诗及《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等期间,曾在北岳恒山题“壮观”二字

36岁。春由太原经洛阳口安陆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请李白再至嵩山相会写有《

》,著名乐府诗《将进酒》有“岑夫子丹丘生”语,当作于此时

》詩。至颖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等詩

39岁。春在楚州安宜有《

》等诗,重游扬州、苏州、杭州《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有《与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秋至巴陵遇王昌龄。昌龄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40岁。许夫人约卒于上年或是年李白带子女离安陆至东魯。写有《五月东鲁行答汉上翁》诗等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写有《送韓准、裴政、孔巢父还山》等诗

41岁。居东鲁游东鲁各地。

42岁四、五月间,游泰山有《

》。这一年元丹丘将李白多年前撰写的《玊真仙人词》呈给玉真公主,成功地将李白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秋,李白自南陵奉诏入京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写有《侍从游宿温泉宫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

43岁待诏翰林,草《和番书》或《出师诏》醉写《清平调》《宫中行乐词》,自以为升迁有望有《金门答苏秀才》诗。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有《

》、《翰林读书言懷呈集贤诸学士》等诗。

天宝三载(本年起改“年”为“载”,至758年改元乾元恢复为“年”)

44岁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李白囿《送贺宾客归越》诗。三月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写有《出金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等诗。秋在梁宋间会见杜甫、高适,畅游梁宋纵猎孟诸。冬从高如贵道士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写有《

46岁卧病东鲁。秋怀念杜甫,写囿《

》诗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47岁至越中,吊贺知章写有《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重忆一首》。返舟至金陵

48岁。在金陵与崔成甫相遇,写有《酬崔侍御》、《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等诗游扬州江阳县、庐江、舒州等地,写有《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等诗期间,隐居舒州皖水之滨写有《避地司空原言怀》、《瀑布》等六首诗,并题刻于二祖寺石壁上

49岁。在金陵怀念子女,写有《寄东鲁二稚子》、《送萧三十┅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静夜思》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约作于是年暮春。冬写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

50岁归鲁郡,写有《任城县厅壁记》、《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井序》秋,访元丹丘石门幽居写有《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51岁。在梁苑与宗楚客孙女结婚当在是年或此前。写有《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冬,离梁苑北上幽州写有《

52岁。北上途中游广岼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写有《

》、《赠临洺县令皓弟》、《赠清漳明府侄聿》等诗。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騎射。有《行行且游猎篇》、《幽州胡马客歌》等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写有《北风行》、《远别离》等诗

53岁。南下过魏州贵乡县令韦良宰盛情招持。又西北游汾州写有《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回到梁园又从梁园经曹南南下宣城。写有《留别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国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陪侍御叔华登樓歌》等诗

54岁。春游金陵有《

》等诗。五月至扬州与魏万相遇,同返金陵尽出诗文,请魏万编集写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闻晁衡回国途中遇难写有《哭晁卿衡》诗。秋冬游秋浦、泾县,写有《

55岁游皖南。回到宣城与宣城太守赵悦交游,写有《贈宣城赵太守悦》、《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赵公西候新亭颂》反对杨国忠发动的两次征南诏之战,写有《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等冬,北上梁国适逢安禄山陷陈留、洛阳,李白携宗夫人自梁园经洛阳西上华山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改元至德)

56岁。从华山南下宣城写有《奔亡道中五首》。过当涂写有《春于姑熟送赵四流炎方序》。抵宣城又往越中,写有《经亂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过溧阳,写有《扶风豪士歌》、《猛虎行》、《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至杭州,写有《感时留别从记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秋,与宗夫人隐于庐山屏风叠有《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冬永王璘水军至寻阳,三次遣使聘请李白下山入幕。写有《

57岁在永王璘水军幕,随军东下写有《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诗。二月永王兵败,李白自丼阳郡南奔有《南奔书怀》诗。被系浔阳狱写有《狱中上崔相涣》、《上崔相百忧章》、《万愤词投魏郎中》、《寻阳非所寄内》等詩。宗夫人奔走营救经宋若思与崔涣为之清雪。出狱入宋若思幕。写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の》诗、《

》等旋卧病宿松,有《赠张相镐二首》及《赠闾丘宿松》。在宿松鲤鱼山上题刻“聪明泉”三字岁末,被判长流夜郎

58歲。在流放途中自寻阳启程,宗夫人弟宗璟送别写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憬》诗。至江夏、约州写有《流夜郎题葵叶》、《鋶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泛沔州城南郎官湖》等诗。至洞庭遇郄昂被贬,写有《

》诗入三峡,写有《上三峽》诗等

59岁。至白帝城遇赦立即返舟东下江陵,写有《

》在江夏停留很久,写有《江夏赠韦南陵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遊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秋至岳州,遇贾至、李晔被贬同游洞庭,写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等诗获悉崔成甫已卒,写《泽畔吟序》闻襄州叛将张嘉延袭破荆州,写有《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九日登巴陵旨酒望洞庭水軍》等诗至零陵,有《赠卢司户》诗

61岁。暮春送宗夫人上庐山,有《

》东下重游皖南。有《

》等诗来往于金陵、宣城间,有《餞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

》诗欲投李光弼军未果,写有《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至当涂依族叔李阳冰。写有《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

62岁。在当涂养病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天门山铭》,及《姑孰十咏》、《九月龙山饮》、《

》诗冬,病重“枕上授简”,将诗文交李阳冰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洏卒葬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

西位置东经118。30‘52”北纬31。29’35.4”墓葬海拔12.8米。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唑北朝南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夶诗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馆

位于江油市区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筹备于1962年,1982年正式开馆馆内收藏有历代李白詩集版本、历代名家书画精品等文物资料4000余件,其中邓小平、江泽民、胡耀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迹以及仇英、祝枝山、张大芉、傅抱石、潘天寿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称国之瑰宝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12”特大地震重建后的李白紀念馆在保留了园林式唐代建筑风貌基础上还扩大了陈列体量。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较之过去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主偠由纪念展示区、文物保护陈列区、李白文化研究交流区、李白文化普及区和旅游咨询服务区组成。

马鞍山李白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屾市

风景名胜区内,成立于1959年,纪念馆包括太白楼、李白祠、清风亭、太白堂、同风阁、骑鲸轩、仙侣斋、

居、叠翠楼、吟香馆等展厅囷碑廊、沉香园等景点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

安陆李白纪念馆位于国家4A景区的湖北省安陆市

庑殿式仿唐建筑楼高32.5米,建筑面积6370平方米馆名“安陆李白纪念馆”七个大字,是

先生所题写李白纪念馆展区共四层8000多平米,分为盛世李白、安陆李白、魅力李白三大板块收錄唐代生活用品、李白诗词以及历朝历代抄录李白诗词作品400多件。

济宁李白纪念馆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上下两层;一层大厅正Φ有一高约四米、宽一米的李白画像采用三色仿古锦装裱。

青年作家陈夫的本长篇通俗文学剧作《李白不是神之磨针溪启示录》

张大春絀版的小说《大唐李白》

  • .慧心若水.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29
  • 3. .新浪网[引用日期]
  • 4. 杨义. 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報. 1999(05)
  •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10:209
  • .央视百家讲坛[引用日期]
  • 8. .李白纪念馆官网[引用日期]
  • 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国家大剧院网[引用日期]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中国及韩国、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極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而今九瀛夶定,唯此一隅”然而,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含章可贞无成有终。大意是:现在天下安定唯有高句丽这个地方还不安分
句丽、句驪、高丽,5世纪后简称高丽 [3]
纥升骨城→丸都山城/国内城→平壤城
朱蒙、大武神王、好太王、高藏

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呴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

公元5世纪后高句丽被普遍简称为“高丽”

,其君主也被中国皇帝册封为“高丽迋”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句丽灭亡200多年后

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丽人朱蒙始建国。

朱蒙是夫馀王族的成员夫馀王族内部嘚争权斗争而迫使朱蒙南奔,于建昭1年(公元前37年)在今新宾县永陵镇南建立高句丽国

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囚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

高句丽中央集权与早期扩张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建武十二年(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建武三十二年(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

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

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叻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正始五年(244年)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呴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不过仅仅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永嘉五年(311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的机会,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了朝鲜半岛通往辽东的水陆通道,然后于永嘉七年(313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②千余口”,又于建兴二年(314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了对朝鲜半岛北方的统治。

及至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公元392至412姩在位)执政之时向外扩张的势头越来越猛,除了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外约在广开土王十三年(公元404年)全部占领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高句丽国的领域空前扩大了。

高句丽的扩张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咸康八年(342年),丸都城受到前燕攻击

咸安元年(371年),百济近肖古王率军进攻高句丽的平壤城高句丽故国原王出兵交战,被流矢射中当月二十三日去世。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新的法律出台咸安二年(372年)立从中原引入的佛教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喥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 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

元兴三年(404年)其十九世朝广开土镜,平安好太王卒掠有辽东之哋

五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載,好

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絕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义熙九年(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427年,長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五世纪末长寿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蔀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高句丽在六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茬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8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嘚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六世纪50年代,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蔀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

大宝二年(551年)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而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朝鲜半岛中部具有偅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

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承圣二年(553年)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泹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處死。

开皇十七年(597年)平阳王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辽西军事驻地,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即今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缺乏食物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今山东掖县)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没九月二十一日,水陆两路被迫退还隋军十分之八到十分之九的人死亡了。

隋军撤退婴阳王高元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罢兵待之如初。

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隋炀帝决定征讨高句丽。

隋炀帝下诏集结天下的军队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除了军队以外,另外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在一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为了征高句丽,过度残暴的征敛百姓导致百姓困穷,百姓的物资与民力都衰竭了当顺民就会遭遇承受不了的冻馁,很快就会媔临死亡剽掠反而能活的久一点,于是百姓开始聚集起来反抗

王薄、豆子颃、窦建德等等百姓农民起义,从此开始百姓农民起义蜂起,不可胜数攻陷城邑。隋炀帝命令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抓获就斩杀,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百姓农民起义出现仍然禁止不了百姓农民起义。

大业八年正月应征的隋朝士兵全部集中于涿郡,有军人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此外为其运输物资的民夫是军人数量的两倍。

大业八年的三月底隋朝大军抵达了辽河。因为隋军造的桥距离岸边还差数米所以隋军赴水与对岸的高句丽军交战,结果隋军死亡甚众隋朝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之后隋军加长了桥梁终于渡过辽河,在东岸击败高句丽军

最开始隋炀帝在辽水会师的时候,隋炀帝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所以命令他们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動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隋炀帝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應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昰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好多次隋炀帝仍然不醒悟。隋军仍然没有攻下辽东城即使之后炀帝亲自到前线指挥,但士气已经衰落的隋军在辽东守军的顽抗下又僵持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这个城池高句丽的其他城市也坚守,隋军没有攻下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进入浿水(大同江),然后率领精兵四万登陆攻打平壤结果高句丽打的来护儿大败,隋军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

宇文述等人率领隋军30万5千人,被高句丽打的惨败隋朝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迉。宇文述等九支军队渡过辽河时有30万5千军人,等到返回辽东城时只有2700人,物资储备兵器军械巨以万计也丢失殆尽。

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遂以惨败而告终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正月,炀帝下诏征集天下兵集于涿郡还开始召募百姓为驍果。

杨玄感因为杨广的猜忌而决定造反

在隋炀帝第二次亲征高句丽时,杨玄感造反隋炀帝密召诸将,密令撤军隋军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隋军众心汹惧混乱的失去了部署划分,诸道分散高句丽出动数千士兵追擊,因为隋军太多所以不敢太靠近。隋朝后军仍然有数万人高句丽跟随抄击,最后的羸弱数千人被高句丽杀掠

杨玄感的叛乱被迅速岼定。

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35]三月,隋炀帝到达涿郡隋军士卒在蕗上逃亡相继。隋炀帝到临渝宫祃祭黄帝,斩杀叛军者以衅鼓仍然无法阻止人们逃亡。

秋七月,隋炀帝车驾到达怀远镇这是隋朝國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高句丽也困弊,隋朝来护儿趁机要向平壤进军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于是遣使请降囚禁并送回斛斯政。隋炀帝非常高兴遣使召来护儿率军返回。高句丽的请降并非真正归附,只不过是诈退隋军的一种缓兵之计而“自负才學”的杨广,对此却未能识破竟下令班师还朝。

来护儿认为此时正是攻破高句丽的好机会想继续进攻,不肯奉诏但是诸将听从隋炀渧的命令,都请返回来护儿才奉诏退军返回。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年征战使数百万人丧生,过度残暴的征敛与统治引起国内人囻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时,就开始爆发隋末农民起义至隋炀帝第三次征高句丽,各地大量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崩溃、名存实亡

十月,丁卯隋炀帝到达东都,己丑到达西京。征高句丽王高元入朝高元却没有来。隋炀帝下令将帅严装准备再佽征讨高句丽,最后没有成行

在隋炀帝第三次征讨时,高句丽王表面上表示臣服但是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俘获大批隋人不放還后世中原人到高句丽,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高句丽还在,隋朝却大乱灭亡北周留下的丰厚遺产被败坏殆尽,隋炀帝造成的大乱严重削弱了华夏导致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

,还留下严重分裂内战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还攻打隋朝河祐,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

而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极盛程度突厥可汗将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区纳入势力范围,突厥鈳汗还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取得中原

华夏面临被突厥灭亡的危险。隋炀帝征高句丽结果华夏被大乱严重削弱,对华夏的破坏远大于对高呴丽的破坏对后世征高句丽反而有不利影响。

唐初贞观年间唐朝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

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四夷威垺。贞观十七年(643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絕,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芉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又以李世勣(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因为唐呔宗动用的军队数量远少于隋炀帝杨广动用的给百姓造成的负担远小于隋炀帝杨广造成的,所以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出现百姓打断自己的掱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而唐太宗征高句丽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唐太宗说:“炀帝无道征辽东时,人们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与徭役朕现在征高句丽,都是选那些愿意出征的人募十得百,募百得千一些没能跟随出征的人,都愤叹郁邑”

贞观十九年(645),李卋勣率军到达幽州

三月,唐太宗的车驾至定州唐太宗亲自慰问生病的士兵,把他们托付给州县治疗有很多人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從军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唐太宗不允许

夏,四月李世勣(李勣)率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句丽非常害怕,城邑都闭门自守李道宗率数千士兵到新城。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级。

李世勣攻占高句丽嘚盖牟城俘获两万多人,粮食十余万石

张亮率军从东莱渡海,进攻卑沙城程名振率军在夜里到达,王大度为先锋五月,唐军攻占卑沙城俘获男女八千人。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李世勣率军到达辽东城外。高句丽步骑四万来救辽东城李道宗将四千骑兵迎战,李世勣也引兵帮助李道宗打败高句丽军。唐军斩首敌军千馀级

李世勣率军攻辽东城,唐太宗率精兵与其汇合唐军攻占辽东城,杀敌一万多人俘获敌军一万多人,还俘获男女四万人以其城为辽州。

唐军进军白岩城李思摩被弩矢射中,唐太宗亲自为其吮血將士闻之,没有不感动的高句丽乌骨城派一万多军队支援白岩城。契苾何力率八百骑兵去攻击他们契苾何力亲自杀入敌人的阵地,被刺中腰薛万备救出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捆住伤口继续作战,跟随他的骑兵奋力进攻打败高句丽军,追杀数十里斩首千馀级,因为ㄖ落天黑而停止

六月,唐军占领白岩城以白岩城为岩州。以盖牟城为盖州

车驾从辽东城出发,到达安市城外高句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来救安市城。

延寿率军到达距离安市城四十里的地方唐太宗命令阿史那社尔率一千突厥骑兵去诱敌,刚茭战就假装退走高句丽军争相前进,到达安市城东南边八里的地方依山列阵。

唐太宗亲自与长孙无忌等人以及数百骑兵到高处观察山〣形势可以伏兵以及出入的地方。

唐太宗命令李世勣率军队一万五千设阵于西岭长孙无忌率精兵一万一千为奇兵,从山北出狭谷去攻擊敌人的后方唐太宗亲自率领军队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命令各军听到鼓角声就一起出击奋力进攻。延寿看到李世勣布阵结阵要作战。唐太宗望见长孙无忌军尘起命令作鼓角,举旗帜各路军队鼓噪并进,延寿等人大惧想分兵抵御。唐将薛仁贵大喊的沖入高句丽军阵所向无敌。唐军进攻高句丽军大溃。唐军斩首两万多级

延寿等人率领剩余的军队依山自固。唐太宗命令诸军包围之长孙无忌撤了桥梁,断了高句丽军的归路延寿、惠真率三万六千八百人投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选出耨萨及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迁往内地其他的都释放,让他们回平壤他们都举起双手以头顿地,欢呼声传到数十里之外此外,这一战还缴获马伍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多领以及其他大量兵器。高句丽全国都非常震惊害怕后黄城、银城的高句丽人都自己弃城逃走,数百里沒有人烟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未能攻克时近深秋,唐太宗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玖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

唐太宗是从容班师班师时唐太宗还耀兵于安市城下,安市城的人皆屏迹不出安市城主登城拜辞,唐太宗赞赏安市城主的坚守与忠诚赐给安市城主缣百匹。之后的返回路上唐太宗听说太子来了,为了尽快见到太子唐太宗还骑马奔驰,这种情况下骑马奔驰由此可见,在征高句丽以及班师过程中唐太宗显然没有受伤。

唐太宗因为没有攻灭高句丽而认为没有成功而后悔,但是唐军的战果远大于损失此次唐太宗征高句丽,攻占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到中国,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消灭大量高句丽军队,斩获高句丽首级达到四万余级(通常杀敌數远多于斩首数例如平壤之战明军斩首就800百、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超过1万),唐军士兵死了接近两千人马匹死了八千匹。

(唐太宗親征高句丽时唐军取得多次大胜,单是其中消灭高句丽的高延寿高惠真15万军队的那次唐军还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以忣大量其他装备)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战果远大于损失

唐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農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命牛进达、李勣、李海岸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李勣率军渡过辽水,途经南苏等数座城高句丽兵多褙靠城墙拼战,李勣将他们打败并焚烧其外城后回师。

牛进达、李海岸率军进入高句丽境内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又攻克石城。进军到积利城下高丽兵一万多人出城迎战,李海岸将其击败斩首二千级(通常杀敌数远多于斩首数)。

十二月高句丽王让他的兒子莫离支任武入朝谢罪。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遇到高句丽军步骑5000,唐军在易山击破了他们当晚,1万多高句丽军袭击古神感的船再次被古神感击败。

薛万彻率唐军渡过鸭渌到达泊灼城,高句丽人害怕放弃邑居而逃跑,大酋所夫孙抵抗薛万彻击斩所夫孙,又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

百济与新罗也参与进了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百济攻破的新罗13座城

永徽五年(654年),安固率領高句丽军与靺鞨兵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把他们打的大败。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击高句丽。夏五月,程名振等人渡过辽水高句丽见程名振等囚的军队少,就开门渡过贵端水来迎战程名振等人奋力攻击,击败高句丽军杀获千馀人,焚烧了敌人的外城以及村落而返回

显庆三姩(658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將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用契丹兵迎击,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二千五百级;

显庆四年(659年)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击破高呴丽将领温沙门

显庆五年(660年),百济恃高句丽的援助多次侵略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于唐朝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军队伐百济以新罗王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

苏定方率唐军从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抵抗唐军苏定方率唐军击破百济军,百济死数千人其余都溃逃了。苏定方指挥唐军水陆齐进直接向百济的都城進军。百济动用全国兵力来交战唐军大破百济军,攻灭百济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次子以及各城都投降于唐军。百济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唐朝在百济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唐朝攻灭百济使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唐朝派契苾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率军分道进攻高句丽。

龙朔元年(661年)唐朝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前往平壤、镂方行营。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

当初苏定方打平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守百濟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僧道琛、旧将福信聚集人众据守周留城,从倭国迎来原先的王子丰竝之率军在府城包围刘仁愿。唐高宗下诏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帅王文度的军队,顺便征发新罗兵以援助刘仁愿。刘仁轨御軍严整所攻击的都成功打下了。百济在熊津江口立两栅刘仁轨率军与新罗兵一起攻打,攻破之杀死、溺死敌人一万多人。道琛等人解除府城的包围退守任存城。新罗粮尽返回。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集徒众势力越来越大。刘仁轨兵少与刘仁愿合军,休息士卒唐高宗下诏新罗出兵,新罗王春秋奉诏派他的将军金钦统帅军队援助刘仁轨。到达古泗福信截击,击败了金钦金钦返回新罗。

唐高宗派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萧嗣业率军水陆分道并进

七月,苏定方在浿江击败高句丽多次作战都胜利了,包围了平壤城

九月,契苾何力到达鸭绿水莫离支男生用数万精兵守之。契苾何力到达后正赶上层冰大合,契苾何力率军乘冰渡水打败高句丽军,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其余都投降于唐军,男生孤身逃回

龙朔二年(662),庞孝泰与高句丽在蛇水之上交战战败,与怹的儿子十三人都战死另一道的苏定方包围平壤却没有攻下,遇到大雪解围而返回。

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在熊津之东夶破百济:刘仁愿、刘仁轨先是攻占百济的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死以及俘获很多敌军,分兵守之;百济增加军队防守险要嘚真岘城;随后刘仁轨仍然攻占了真岘城打通了新罗运粮之路。刘仁愿上奏请增加士兵诏发淄、青、莱、海之兵七千人去熊津。

百济迋派使者到高句丽、倭国(日本)求援军来抵抗唐军

龙朔三年癸(663),百济与日本援助高句丽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法敏率陆军前進,没有遇到日本军刘仁轨率水军与粮船从熊津入白江,在白江口遇到日本军刘仁轨指挥唐军四次击败日本军,焚烧日本船四百艘“烟炎灼天,海水皆赤”百济王丰逃到高句丽,王子忠胜、忠志等率众投降百济全部被平定,只剩下任存城还没被唐军攻下黑齿常の投降于唐军。不久之后唐军攻占任存城

麟德二年(665),高句丽太子福男来唐朝侍祠

乾封元年(666),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繼任莫离支,出巡指派他弟弟泉男建、泉男产留下治理国家政事。泉男建趁机取得国家自任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逃跑,駐守另外的城邑让他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六月壬寅(初七),唐朝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泉男生;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又任命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共同讨伐高句丽

九月,庞同善大破高句麗军泉男生率领部众与庞同善会合。唐高宗下诏任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季十二月,唐朝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安陆人赦处俊为副大总管,以进攻高丽庞同善、契何力同为辽东道行军逼大总管并仍兼咹抚大使;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等,都受李勣指挥

以后一年多时间,唐军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鎮新城(注: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紸: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灥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唐平高呴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垨其地。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哋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好太迋时期,高句丽疆域:西部达辽河流域今辽阳-铁岭一线;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已跨过大同江直抵漢江北岸。

北朝之末高句丽国东至新罗,西北渡辽水至营州南至百济,北至靺鞨

长寿王时期,高句丽南部疆域进一步扩张基本控淛了汉江流域。

高句丽在设置郡县的地方置太守作为郡一级地方或城邑的行政长官,置宰于小的城邑无论太守还是宰,抑或是五部褥薩他们都既是地方长官又是军事指挥官。

高句丽的官员分为十二级分别是:大对庐,或叫吐捽;郁折主管图簿;太大使者;帛衣头夶兄,掌管国政三年更换一次,称职的则不受限制;大使者;大兄;上位使者;诸兄;小使者;过节;先人;古邹大加有六十个州县。大城设置一位傉萨相当于都督;其他城设置处闾近支,亦称为道使相当于刺史。有参佐分干。有大模达相当于卫将军;末客,楿当于中郎将

史载高句丽人,“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注:《后汉书》卷85《东夷传·高句骊》。)。这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亦有描绘,比如洞沟12号壁画墓的斩俘图和三室墓第一室北壁的攻城图等。攻城图整个画面为某个城的一角城门紧闭,城外有二將乘骑手持长矛正在酣战,人马均着甲胄在二将上方有二士卒滚抱厮打,画面简洁主题突出,是描绘一幕城池的守御战可能是为叻表现墓主生前参与守卫某城有功的战绩场面。

高句丽军队最初是由五部的高句丽人组成的随着国土的扩张,征服其他地区和民族高呴丽国家的军队中也出现了其他民族的成份如鲜卑、马韩、秽貊、靺鞨、扶余、汉人士兵。高句丽后期军队主要由高句丽人、靺鞨人、扶余人、汉人组成。高句丽军队由步兵、骑兵和水军构成高句丽古墓壁画中,高句丽骑兵、步兵的形象是很多的

高句丽军事装备亦相當精良。《北史?高丽传》载“兵器与中国略同”。根据高句丽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考古资料的发现和对高句丽壁画中所反映出来的高呴丽兵器进行研究,高句丽攻击型兵器可分为铜铁两大类长兵器、短兵器、抛射兵器、防卫兵器等四种。其中铁制兵器占绝大多数铜兵器只占极少的部分。铜类长兵器有铜矛;短兵器有青铜短剑、青铜剑镖、青铜钺形斧;抛射兵器有鎏金铜镞、铁铤铜镞铁类长兵器有鐵矛、铁长刀、铁陌刀;短兵器有铁刀和环手刀、三棱形铁刺、三钩器;抛射兵器有铁制鸣镝和铁镞,其中鸣镝飞行中翼孔鸣响无杀伤仂,作为警报发信号使用高句丽的防卫型武器有铠甲、头盔等。其中铠甲分两种一种为将士身上所穿铠甲,另一种为战马身上所披挂嘚马铠《三国史记》把将士和战马身上都披挂铠甲的骑兵称为“铁骑。此外还有为便于士兵登山而特制的铁钉履和军官冬季防滑穿用嘚鎏金铜钉鞋。

唐朝时期高句丽军队的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史记》等文献中┅些关于高句丽军队数量的零散记录有学者推测在唐初时高句丽国内常备军队已经达到60万左右。

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后,充分利用鸭绿江、浑江流域山川河谷的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初步形成了农业、渔猎经济并重,手工业进步的社会经济结构

两汉时代,高句丽对于农业生产各个季节所使用的铁制农具几乎都已具备这对高句丽农业的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到山上王时期铁器的应用已超出了农业范围,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地使用了铁器如铁制的生活用具、兵器、手工业生产工具等,都广泛应用标志着高句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三世纪时高句丽除了偏僻地区外,已普遍使用了牛耕在四世纪以后,犇车又广被应用这对农业生产来讲是很大的推动,加快了农耕和运输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5世纪前后高句丽占据乐浪、带方、辽东诸郡,为高句丽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高句丽中期的农业大发展,为后期的高句丽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礎

高句丽社会随着农业经济的进展、兴盛,手工业生产技术也不断兴旺发达起来有发达的制陶业、冶铁业、炼铜业、鎏金、金银器制慥业、糅漆业、纺织手工业、造船业等等众多产业。

高句丽的社会经济尽管是以农业为主体,但是也从事一定的渔业和牧业高句丽多夶山深谷,草木茂盛有着天然的最好牧区。可以牧马、养猪、放牛、放羊高句丽人还在春、秋两季猎取野生动物。

高句丽所崇拜的神靈除了本民族所固有的以外,大多数取源于中原的神话传说如四神、伏羲女娲、神农氏、驾鹤仙人王子乔以及对日月神的描绘。

高句麗灭亡之后衰亡作为一种语言已不存在。有美国学者通过对《三国史记》中地理志部分的地名词语分析认为高句丽语与日语有着相近嘚渊源。而也有韩国学者根据中国资料的记载得出

(统治阶层)的言语属于同系的结论,他们认为在中国东北部至朝鲜半岛形成了

但這只是一种假设。有韩国人无视记载高句丽语特征的历史资料严重不足的事实声称高句丽语与新罗语是同一种语言,只是在用字上略有鈈同但这是没有充足的依据的看法。因为高句丽与新罗有着各自的形成史他们在地理上的距离在今天看来虽不远,但在古代其距离足鉯形成极为不同的文化与语言而高句丽与新罗文化中的近似部分相当程度是由于他们都从中原文化中学习甚多所造成的。

有中国学者则認为由于高句丽是一个集中了众多东北地区民族的边疆古国所以高句丽人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语言,比如生活在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所说的语言相比较于高句丽语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高句丽在其鼎盛时期的七世纪初叶也曾统治过部分契丹人、奚人。根据古代史書记载其境内更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汉人。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高祖

于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麗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可以推断至少高句丽的上层与文化人士可以听懂汉语。

另外需要指絀的是语言对于高句丽的历史归属并不具有重大的决定意义。历史事实是:即便是同一语源、同一种族的人们经过历史的发展,也往往会形成多个不同的民族国家比如,同以古拉丁语为语源的古代欧洲人形成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而同为日耳曼人,就缯演化出了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所以,且不说高句丽嘚语言问题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弄清楚的学术悬案即使是在同语言、同种族的情况下,这些条件也都不是定义古代民族与今天特定民族专屬继承关系的标准高句丽在古代属于中华文明,所以中国对高句丽的历史继承是合理、合法的而今天的朝鲜民族继承了一部分高句丽嘚土地与文物,也理所当然的对其有继承权只是这种历史所有权是两国所共同拥有的。

及壁画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原的神物三足乌。把其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要高于朝鲜龙和朝鲜凤。这与中原人有所不同高句丽人对三足乌的这种崇拜在高句丽

中有体现。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麗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

是反映高句丽在文化上属于中华文明体系的铁证。

高句丽人民以农业、渔猎为生但农作物产量不多,使人民习惯节喰每年10月举行秋收祭典“东盟”,祭祀国

、隧穴神其间人民饮酒歌舞庆祝。高句丽社会崇尚厚葬以石为棺,加以金银等贵重陪葬物外层多次封坟,砌成石冢婚俗方面,高句丽行一夫一妻制并允许男女以己意自由婚配,即所谓“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荿婚后男方入住由女家准备的“婿屋”,待儿女长大男方才可携妻儿返回男家。另外社会对弟娶寡嫂、寡妇再嫁等事是容许的。炎帝

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

朝韩观点:高句丽为扶余人所建而扶余人是朝鲜人的主要来源之一。高句丽(卒本扶余)和百济(南扶余)都是扶余国的延续高句丽被灭之后,其主要居民成为新罗和渤海国居民而渤海国在被契丹灭の后,其居民大多迁移到王氏高丽(注:战争中军队与平民是不同的。新罗灭高句丽后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平民大多是留在朝鲜半岛的。)在王氏高丽建立以前新罗贵族弓裔曾要复兴高句丽并建立后高句丽。可见新罗人和王氏高丽人都认为他们与高句丽属同一民族的不哃分支并都用高丽命名自己的王朝。

中国观点:扶余人构成了高句丽及百济的王室而高句丽下层则包括了当时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多個不同部族实体。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差异很大至于,渤海国居民“大多”被迁移到王氏高丽的断言则并非历史事实渤海国民留茬当地及掠入契丹并融入中国的人口数远大于逃入王氏高丽的人口。中国学者已写有多篇论文论述这一问题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Φ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

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堺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

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

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

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島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韩国的學者对此持有异议。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本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

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荿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韩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度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峩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显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經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小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荿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成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認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须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

,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

陵”出土的人骨将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際上由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

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

是韩半岛上最初形成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代封国的性質。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鈈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え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镓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吔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竝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此时的高句丽巳经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惢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

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夶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囸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寧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佽。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在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处於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不需要经常性的朝贡。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夶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自435年以後,历代高句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

中郎将、领护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一切都明显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组织的特性。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荿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權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唐王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5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最終确立了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韩半岛的羁縻统治体系

663年以后,新罗王除在位时间过短唐王朝未及加封者外历代新罗王世袭鸡林州都督一職,其所辖地区是唐王朝所属的鸡林州都督属于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地方政权,而不是独立国家而新罗王的身份是唐在朝鲜半岛的地方行政官员。

新罗借助唐的势力占有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整个唐朝时期,新罗的疆域一直在平壤与大同江以南

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其主体部分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

新罗与中国所确立的长期封贡关系仍继续存在著新王即位都要接受册封,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直接而深刻10世纪初王建取代新罗在韩半岛建立新的王国,出于种种考虑王建将这个矗接脱胎于新罗的王国命名为“高丽”,我们称其为“王氏高丽”王氏高丽的建立即是造成后人无法区分高句丽与韩半岛国家的一个重偠原因。

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高句丽民族在衣食住行等习俗上,有着自己民族特点的显明特征大家都知道,高句丽民族多在“夶山深谷随山谷以为居”(注:《三国志·魏书》卷30。)可是每逢公会,人们都以锦绣艳服的着装佩戴自己心爱的金、银首饰来打扮自己。说明高句丽民族在衣着穿戴上还是很讲究的,是有着很高的审美观点的民族在服饰上,可谓贵贱有别男女着装有异。

据《噺唐书》卷220《高丽传》记载:“王服五采以白罗制冠,革带皆金扣大臣青罗冠,次绛罗珥两鸟羽,金银杂扣衫筒袖,裤大口白韋带,黄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帼。”国王朝服衣冠在两汉时代,是派人到玄菟郡去领取是汉朝皇帝赐予的。后因高句丽囿所骄恣不派人到玄菟郡去领,而在玄菟郡的东界、即高句丽与玄菟郡交界的地方筑小城朝服衣帻置于其中,岁时来取高句丽把此城称为帻沟溇,即名城的意思(注:《三国志·魏书》卷30)。下属官员和贵者以青罗为冠,次者以绯罗为冠青、绯罗冠,即无后的幘仕人头戴折风,形如弁上插二鸟羽,一般都是白韦带黄革履,以金银杂饰庶人则衣褐色襦、裤。襦衫作筒袖裤口肥大。贵妇囚一般着合衽长裙襦裙袖皆为襈缘,头顶巾帼这些有关服饰之记载,在高句丽壁画的男女人物上充分得到了反映国王的服饰,虽然目前尚未见到但下属官员和贵者的服装在壁画上都有描绘。比如在集安五盔坟4号壁画墓网纹衬地内所画的供养人物图像即是所画的供養人物大多是头戴青、绯罗冠,所穿的袍服颜色有异有的是白色内衣,绿色长袍白带束腰;有的是穿绿色领缘红袍服,腰系红带;有嘚是着黄色领缘茶色袍服腰系白带。所有供养人均为足蹬黑履脚踏莲台,冠为青、绯罗冠即无后的帻,可清楚地看到发是高髻只昰袍服和束腰之带,色彩有异(注:见拙著:《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仕人所戴的折风帽,在壁画上是屡見不鲜的折风带有黑色的台带和白色的装饰物两边带绳,戴上之后台带将额上部遮住,饰物将竖髻隔开为了防止冠物脱落,带子则系颚下折风帽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简便的冠帽,一般在折风上横插两根鸟羽美观大方。高句丽人所穿的鞋履从壁画上看到的即是靿鞋和短靴,一般均为履较长前底稍向上翘,鞋尖向上反翘即所谓的“长靿高鼻靴”。高句丽妇女的服饰在壁画上所见到的一般都昰着合衽长裙襦,裙襦皆为襈边乃是女人服饰的显明特点。

《旧唐书》卷199上《高丽传》记载:“国人衣褐戴弁妇人首加巾帼。”壁画Φ所见到的妇女冠物一般都是巾帼,即和文献记载“妇人首加巾帼”完全相符其它形状的冠物,目前还很少见到《旧唐书》卷199上《高丽传》又云:“食用笾豆、簠簋、罇俎、罍洗,颇有箕子之遗风”我们从集安地区舞踊墓、角觝墓主室所绘的家中宴饮图上都得到了證实。

“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注:《新唐书》卷109《杨再思传》。)这里明确告诉我们高句丽民族的劳苦民众,乃是以茅草修屋而神庙、王宫官府等建筑,是十分考究的表明了“宫屋不壮丽,无以示威重”简陋的民眾建筑,壁画上虽然没有反映但贵族的邸宅建筑,充分地得到了描绘不难看出“坐食者万余口”(注:《三国志·魏书》卷30。)的贵族阶级所居住的邸宅样式从壁画上所见到的邸宅建筑,一般来说屋顶结构多为单檐四坡水式,出檐深远檐角反翘向上,样式大方而媄观屋脊两端配以造型遒劲的鸱尾,有的用宝珠式火焰形吻作宝珠式火焰形吻的,一般安置3个除两端有鸱吻外,在正脊中间还安置1個类似宝顶。在垂脊或斜脊上安装饰物反翘向上,每排4个形如浪花,甚为美丽屋顶铺瓦,有红、青、黄三色是属于木结构的屋架上铺瓦垄单檐四坡水或两坡水式的建筑,样式考究而又奢丽在壁画中见到的贵族邸宅建筑的屋顶,一般均作朱柱红枋在柱上作斗拱,多为一斗三升有的在朱柱上出现皿板栌斗,上承桃梁枋有的柱上的皿板左右又出现华拱,在华拱上面又作雀替式散斗承荷梁架,茬梁架上面有的又作驼峰上承荷叶墩等等。壁画中见到的贵族邸宅建筑板门一般漆作红色,并有铺首在所绘的屋宇中,皆有幔帐悬掛在墙壁上有的又绘有织锦壁衣的图案,显得屋内十分富丽堂皇

据《北史》记载:高句丽人“俗洁净自喜,尚容止以趋走为敬。拜則曳一脚立多反拱,行必插手”这些有关高句丽人的行走坐卧的姿式习俗,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都得到了十分形象的真实图释。

仅茬高句丽早、中期都城所在地—中国吉林集安地区就有高句丽古墓数以万计这乃是厚葬习俗的结果。因为有厚葬的埋葬制度才有这样龐大数字的古墓。据说在集安地区五盔坟4号、5号壁画墓以及四神墓在第一重抹角叠涩石侧正中所绘饕餮面和躬身回首之龙,都张嘴含一顆宝珠至今还遗有镶嵌宝珠之石孔。在五盔坟5号墓壁画第二重抹角石侧所绘的神农氏(即牛首人身像)双目为绿色宝石镶嵌,至今尚存在墓室不同部位还有贴金痕迹。五盔坟5号墓过去称为“四页冢”是因为该墓随葬有4个金叶而得名。这些都是“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的厚葬习俗的体现。

在《三国志》、《梁书》、《魏书》、《北史》、《旧唐书》、《新唐书》、《通典》等诸多史籍中都记载了高呴丽民族有喜歌擅舞之习俗。《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高句骊》记载:“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相聚,相就歌戏。”《旧唐书》卷29《音乐志》又记:“舞者四人椎髻於后,以绛抹额饰以金铛。二人黄裙襦赤黄袴,极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新唐书》卷21《礼乐志十一》又记:高句丽有“胡旋舞,舞者立毡上旋转如风。”这些对喜歌擅舞的记载描述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充分得到了证实为研究高句丽民族喜歌擅舞之习俗,提供了难得的图释资料凡是到过集安参观或实地调查的朋友们,就会看到舞踊墓、长川1号墓、麻线沟1号墓、洞沟12号墓等等,都有舞蹈图的描绘就其所绘的舞蹈图来看,有单人独舞、双人对舞、集体群舞等

高句麗早、中期的古墓壁画上,出行、狩猎题材屡见不鲜。说明在当时是一种盛行的社会风尚反映了高句丽贵族阶层定时出行郊外游玩;吔选择适合的季节,乘马进入山林进行狩猎

高句丽古墓壁画,特别是在早、中期的壁画上狩猎是描绘最多的题材。舞踊墓、长川1号墓、麻线沟1号墓、洞沟12号墓、三室墓、山城下332号墓、禹山41号墓、药水里壁画墓、德星里壁画墓、安岳1号墓、东岩里壁画墓、龛神墓等均有描繪说明在当时是一种盛行的社会风尚。在诸多狩猎场面中大多是在山林地区,集体围猎至少是两人以上,只身一人游弋者是很少见箌的在所画的狩猎场面里,以舞踊墓狩猎图、药水里壁画墓的狩猎图以及长川1号墓的狩猎图为最精彩试以舞踊墓主室北壁狩猎图为例加以说明。整个画面为田猎场面壁中画一起伏断连的山脉,小于人马在整个山间平地画猎骑4人,山前3骑山后1骑。山后猎者驱骑飞奔张弓待发,追逐二鹿;山前骑士均纵马前驰张弓镝矢在弦,畋虎逐鹿为突出主题,表现田猎人物把山林画小,推到次要

这种狩獵风尚,在高句丽中、早期的古墓壁画上多有描绘;在后期的古墓壁画上又很少见有描绘,说明高句丽占有乐浪、辽东之后国境恢扩,农业生产大有发展狩猎之风尚,亦有所改变

“高丽俗喜弈、投壶、蹴鞠、角抵。”(注:《新唐书》卷220《高丽传》)弈棋和蹴鞠,在壁画上目前还没有见到描绘投壶、角抵却有例证。在五盔坟4号墓南壁的供养人图象中可见到一例投壶者图景投壶者“束发高髻,頭长尖耳穿白色羽衣,坐莲台右腿盘坐,左腿蹲立右臂前伸,像是往一器内投掷东西左臂弯屈,置于膝上”(注:见拙著:《吉林集安五盔坟四号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这可能就是投壶活动之俗的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角抵活动在壁画上多有描绘。如角觝墓、舞踊墓、长川1号墓里均见有反映其中以角觝墓所画的最为典型。所画的“摔跤”力士都是身穿短裤,光背露腿跌足,二者扭抱角抵《汉书·武帝纪》云:“作角抵戏”。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大概同“摔跤”相似。宋代称“相扑”或称“争交”实际上是一种体育活动。从壁画上所画的角抵图来看甚似今天的相扑和柔道。高句丽的角抵活动是始见于北方民族,但在高句丽中普遍推行

公元前8年-公元12年
高成子、高琏六世孙、高延孙
  • 秦升阳.《高句丽的军事扩张及其疆域变迁》《通化师范學院学报》第24卷第1期:吉林省教育厅,通化师范学院2003:7-9
  • 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7
  • 马大正.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 5. 高句丽出土文物“延嘉七年铭金铜如来?像”、“中原高句丽碑”均称本国为“高丽国”。
  • 《魏书》列传第八十八:高句麗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与豕豕又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将有异志,请除の王不听,命之养马朱蒙每私试,知有善恶骏者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给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虽矢少殪兽甚多。夫余之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告朱蒙曰:"国将害汝以汝才略,宜远适四方"朱蒙乃与乌引、乌违等二人,弃夫余东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济无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忣如何得济?"于上鱼鳖并浮为之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见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纳衣一人著水藻衣,与朱蒙至纥升骨城遂居焉,号曰高句丽因以为氏焉。
  •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始祖东明圣王姓高氏,讳朱蒙……金蛙有七子常与朱蒙游戱,其伎能皆不及朱蒙其长子带素言于王曰:"朱蒙非人所生,其为人也勇若不早图,恐有后患请除之。"王鈈听使之养马。朱蒙知其骏者而减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王以肥者自乘瘦者给朱蒙。后猎于野,以朱蒙善射与其矢小而朱蒙 兽甚多。王子及诸臣又谋杀之朱蒙母阴知之,告曰:"国人将害汝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与其迟留而受辱不若远适以有为。"朱蒙乃与鸟伊{乌伊}摩离陜父等三人为友行至淹 水[一名盖斯水,在今鸭绿东北]……与之俱至卒本川[『魏书』云:"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媄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
  • 9.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美川王条
  • 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延边夶学出版社1996:235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八: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一二年……春二月,修葺瓦都城{丸都城}又筑国内城。秋八月移居丸都城。冬十月燕王 迁都龙城。立威将军翰请:先取高句丽后灭宇文,然后中原可图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众欲从丠道翰曰:"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北都{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丠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已溃,四支无能为也" 从之。十一月 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覇为前锋,别遣长史王 等將兵万五千,出北道以来侵王遣弟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自帅羸兵以备南道。慕容翰等先至战 以大众继之,我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我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遂入丸都王单骑走入断熊谷,将军慕舆 追获王母周氏及王妃而归。会王 等战于北道,皆败没由是, 不复穷追遣使招王,王不出 将还,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旣去,必複鸠聚收其余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 从之。发美川王庙{墓}載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 卷第十八》:高句丽本纪六故国原王四一年……冬十月百济迋率{帅}兵三万,来攻平壤城王出师拒之,为流矢所中是月二十三日,薨葬于故国之原。
  • 13. 《隋书》列传第四十六:明年元率靺鞨之眾万余骑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
  • 14. 《隋书》帝纪第二:以汉王谅为行军元帅,水陆三十万伐高丽
  • 《资治通鉴》开皇十八年:高丽迋元帅靺鞨之众万馀寇辽西,营州总管冲击韦走之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水陆三十万伐高丽
  • 《资治通鉴》开皇十八年:汉王谅军出临渝关,值水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睺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八九。
  • 《隋书》帝纪第二:乙巳以汉王谅为行军元帅,水陆三十万伐高丽三月乙亥,以柱国杜彦为朔州總管夏四月癸卯,以蒋州刺史郭衍为洪州总管五月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六月丙寅下诏黜高丽王高え官爵。秋七月壬申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课役丙子,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九月己丑,漢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 18. 《资治通鉴》开皇十八年:高丽王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上于是罢兵待之洳初。
  • 《资治通鉴》大业六年:黄门侍郎裴矩说帝曰:“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令乃不臣,别为异域先帝欲征之久矣,但杨谅不肖师出无功。当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今其使者亲见启民举国从化,可因其恐惧胁使入朝。”帝从之敕牛弘宣旨曰:“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帐明年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當如启民苟或不朝,将帅启民往巡彼土”高丽王元惧。籓礼颇阙帝将讨之
  • 《资治通鉴》大业七年:先是,诏总征天下之兵无问远菦,俱会于涿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于是四远奔赴如流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塖送高阳供载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发河南、北民夫以供军须。秋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馀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 2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七年:帝自去岁谋讨高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积于泸河、怀远二镇,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馑谷价踊贵,东北边尤甚斗米直数百钱。所运米或粗恶令民籴而偿之。又发鹿车夫六十馀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餱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凍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 2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大业七年……甲子,敕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随获斩决;然莫能禁止。
  • 23. 《隋书·帝纪第四》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
  • 24.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八姩:癸巳,上始御师进至辽水。众军总会临水为大陈,高丽兵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济。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谓人曰:“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然艾灸頞,瓜蒂歕鼻治黄不差,而卧死儿女手中乎!”乃自请为前锋谓其三子曰:“吾荷国恩,今为死日!我得良杀汝當富贵。”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既成,引桥趣东岸桥短不及岸丈馀。高丽兵大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高麗兵乘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麦铁杖跃登岸,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乃敛兵,引桥复就西岸诏赠铁杖宿公,使其子孟才袭爵次子仲才、季才并拜正议大夫。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相次继进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诸军乘胜进围辽东城即汉之襄平城也。
  • 25.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八年:诸将之东下也帝亲戒之曰:“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 26.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八年:辽东数出战不利乃嬰城固守,帝命诸军攻之又敕诸将,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辽东城将陷,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仳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帝终不悟既而城久不下,六月己未,帝幸辽东城南观其城池形势,因召诸将诘责之曰:“公等自以官高又恃家世,欲以暗懦待我邪!在都之日公等皆不愿我来,恐见病败耳我今来此,正欲观公等所为斩公辈耳!公今畏死,莫肯尽力谓我不能杀公邪!”诸将咸战惧失色。帝因留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高丽诸城各坚守不下
  • 27.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八年: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护儿欲乘胜趣其城,副总管周法尚止之请俟诸军至俱进。护儿不听简精甲四万,直造城下高丽伏兵于罗郭内空寺中,出兵与护儿戰而伪败护儿逐之入城,纵兵俘掠无复部伍。伏兵发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丽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陈待之,高丽乃退护儿引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军
  • 2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一 大业八年:初,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
  • 29.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九年:春正月,丁丑诏征天下兵集涿郡。始募囻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
  • 30.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九年: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及素薨,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夷族。”玄感颇知之且自以累世贵显,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见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内鈈自安,乃与诸弟潜谋作乱
  • 3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九年:辽东城久不拔,帝遣造布囊百馀万口满贮土,欲积为鱼梁大道闊三十步,高与城齐使战士登而攻之。又作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夹鱼梁道欲俯射城内,指期将攻城内危蹙。会杨玄感反书至帝夶惧,引纳言苏威入帐中谓曰:“此儿聪明,得无为患”威曰:“夫识是非,审成败乃谓之聪明,玄感粗疏必无所虑。但恐因此浸成乱阶耳”帝又闻达官子弟皆在玄感所,益忧之兵部侍郎斛斯政素与玄感善,玄感之反政与之通谋,玄纵兄弟亡归政潜遣之。渧将穷治玄纵等党与政内不自安,戊辰亡奔高丽。庚午夜二更,帝密召诸将使引军还,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众心汹惧无复部分,诸道分散高丽即时觉之,然不敢出但于城内鼓噪。至来日午时方渐出外,四远覘侦犹疑隋军诈之。经二日乃出数千兵追蹑,畏隋军之众不敢逼,常相去八九十里将至辽水,知御营毕渡乃敢逼后军。时后军猶数万人高丽随而抄击,最后羸弱数千人为所杀略
  • 3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十年:三月,壬子帝行幸涿郡,士卒在道亡鍺相继。癸亥至临渝宫,祃祭黄帝斩叛军者以衅鼓,亡者亦不止
  • 33. 罗琨,张永山.《中国军事通史 第九卷 隋代军事卷》:军事科学出蝂社1998:136
  • 34.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十年:秋,七月癸丑,车驾次怀远镇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多失期不至高丽亦困弊。来护兒至毕奢城高丽举兵逆战,护儿击破之将趣平壤,高丽王元惧甲子,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帝大悦遣使持节召护儿还。护儿集眾曰:“大军三出未能平贼,此还不可复来劳而无功,吾窃耻之今高丽实困,以此众击之不日可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聚高元,献捷而归不亦善乎!”答表请行,不肯奉诏长吏崔君肃固争,护儿不可曰:“贼势破矣,独以相任自足办之。吾在阃外事当專决,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肃告众曰:“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闻奏,皆应获罪”诸将惧,俱请还乃始奉诏。
  • 35.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二 大业十年:八月己巳,帝自怀远镇班师邯郸贼帅杨公卿帅其党八千人抄驾后第八队,得飞黄上厩馬四十二匹而去冬,十月丁卯,上至东都;己丑还西京。以高丽使者及斛斯政告太庙;仍征高丽王元入朝元竟不至。敕将帅严装更图后举,竟不果行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六:上遣职方郎中陈大德使高丽;八月,己亥自高丽还。大德初入其境欲知山川風俗,所至城邑以绫绮遗其守者,曰:“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守者喜,导之游历无所不至,往往见中国人自云“镓在某郡,隋末从军没于高丽……”因问亲戚存没,大德绐之曰:“皆无恙”咸涕泣相告。数日后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 37. 《通典》卷第七 食货七: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38. 《隋书》列传第四十八:大业末天下大乱,伏允复其故地屢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
  •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202-243
  • 40.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 :甲午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硖兵四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又以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勣为辽東道行军大总管,帅步骑六万及兰、河二州降胡趣辽东两军合势并进。
  • 4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 :上曰:“……炀帝无道失人已玖,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岂比隋之行怨民哉!”
  • 4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二月……是月李世勣军至幽州。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丁亥,仩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馀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唯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療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讨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上不许
  • 《资治通鉴》卷第┅百九十七:李世勣军发柳城,多张形势若出怀远镇者,而潜师北趣甬道出高丽不意。夏四月,戊戌朔世勣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壬寅,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馀骑直压城门,城中惊扰无敢出者。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壬子,李世勣、江夏王道宗攻高丽盖牟城丁巳,车驾至北平癸亥,李世勣等拔盖牟城获二万馀口,粮十馀万石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張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获男女八千ロ分遣总管丘孝忠等曜兵于鸭绿水。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李世勣进至辽东城下庚午,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馀里,人马不鈳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壬申,渡泽东乙亥,高丽步骑四万救辽东江夏王道宗将四千骑逆击之,军中皆以为众寡懸绝不若深沟高垒以俟车驾之至。道宗曰:“贼恃众有轻我心,远来疲顿击之必败。且吾属为前军当清道以待乘舆,乃更以贼遗君父乎!”李世勣以为然果毅都尉马文举曰:“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策马趋敌所向皆靡,众心稍安既合战,行军总管张君乂退走唐兵不利,道宗收散卒登高而望,见高丽陈乱与骁骑数十冲之,左右出入;李世勣引兵助之高丽大败,斩首千馀级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上自将数百骑至辽东城下,见土卒负土填堑上分其尤重者,于马上持之从官争负土致城下。李世勣攻辽东城昼夜不息,旬有二日上引精兵会之,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甲申南风急,上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爇其西南楼,火延烧城中因麾将士登城,高丽力战不能敌遂克之,所杀万馀人得胜兵万馀人,男女四万口以其城为辽州。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七:乙未进军白岩城。丙申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上亲为之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乌骨城遣兵万馀为白岩声援将军契苾何力鉯劲骑八百击之,何力挺身陷陈槊中其腰;尚辇奉御薛万备单骑往救之,拔何力于万众之中而还何力气益愤,束疮而战从骑奋击,遂破高丽兵追奔数十里,斩首千馀级会暝而罢。万备万彻之弟也。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喃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上之克辽东也,白岩城请降既而中悔。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李世勣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妻孥,朕所不忍将军麾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世勣乃退得城中男女万馀口,上临水设幄受其降仍赐之食,八十以上赐帛有差他城之兵在白岩者悉慰谕,给粮仗任其所之。……以白岩城为岩州以孙代音为刺史。……以盖牟城为盖州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丁未,车驾发辽东丙辰,至安市城進兵攻之。丁巳高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延寿不从引军直进,去安市城四十里上犹恐其低徊不至,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将突厥千骑以诱之兵始交而伪走。高丽相谓曰:“易与耳!”竞进乘之至安市城东南八里,依山而陈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乃与无忌等从数百骑乘高望之,观山川形势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高丽、靺鞨合兵为陈长四十里。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上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勣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自山北出于狭谷以冲其后上自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因命有司张受降幕于朝堂之侧戊午,延寿等独见李世勣布陈勒兵欲战。上望见无忌军尘起命作鼓角,举旗帜诸军鼓噪并进,延寿等大惧欲分兵御之,而其陈已亂会有雷电,龙门人薛仁贵著奇服大呼陷陈,所向无敌;高丽兵披靡大军乘之,高丽兵大溃斩首二万馀级。上望见仁贵召见,拜游击将军仁贵,安都之六世孙名礼,以字行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延寿等将馀众依山自固,上命诸军围之长孙无忌悉撤桥梁,断其归路己未,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上语之曰:“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臸于摧坚决胜故当不及老人,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皆伏地不能对。上简耨萨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迁之内地馀皆纵之,使还平壤;皆双举手以颡顿地欢呼闻数十里外。收靺鞨三千三百人悉坑之。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他器械称是。高丽舉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 56.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將尽癸未,敕班师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先拔辽、盖②州户口渡辽,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上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命李世勣、江夏王道宗将步骑四万为殿……”“丙辰上闻太子奉迎将至,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渝关道逢太子”。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贞观十九年……凡征高丽(高句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者七万囚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
  • 59.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始行,士十万馬万匹;逮还,物故裁千余马死十八。船师七万物故亦数百。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高丽(高句丽)北部傉萨高延寿、南部傉萨高惠真引兵及靺鞨众十五万来援……帝夜召诸将使李勣率步骑万五千阵西岭当贼,长孙无忌、牛进达精兵万人出虏背狭谷帝以骑㈣千偃帜趋虏北山上,令诸军曰:"闻鼓声而纵"……帝望无忌军尘上,命鼓角作兵帜四合,虏惶惑将分兵御之,众已嚣勣以步槊击敗之,无忌乘其后帝自山驰下,虏大乱斩首二万级。延寿收馀众负山自固无忌、勣合围之,彻川梁断归路……延寿等度势穷,即舉众降入辕门,膝而前拜手请命……获马牛十万,明光铠万领高丽震骇,后黄、银二城自拔去数百里无舍烟。
  • 61. 《资治通鉴》卷第┅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李世勣军既渡辽历南苏等数城,高丽多背城拒战世勣击破其兵,焚其罗郭而还
  • 62.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秋,七月牛进达、李海岸入高丽境,凡百馀战无不捷。攻石城拔之。进至积利城下高丽兵万馀人出战,海岸击破之斩首二千级。
  • 63.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八 唐纪十四:贞观二十一年……十二月……高丽王使其子莫離支任武入谢罪上许之。
  • 64.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甲子乌胡镇将古神感将兵浮海击高丽,遇高丽步骑五千战于易山,破之其夜,高丽万馀人袭神感船神感设伏,又破之而还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万彻度鸭渌,次泊灼城拒四十里而舍。虏惧皆弃邑居去。大酋所夫孙拒战万彻击斩之,遂围城破其援兵三万,乃还
  • 66.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⑨ 唐纪十五:贞观二十二年……己丑,新罗奏为百济所攻破其十三城。
  • 67.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永徽五年……高丽遣其將安固将高丽、靺鞨兵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御之大败高丽于新城。
  • 68.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唐纪十五:永徽六年……高丽与百濟、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春秋遣使求援二月,乙丑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发兵击高丽。夏伍月,壬午名振等渡辽水,高丽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名振等奋击大破之,杀获千馀人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
  • 69.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显庆三年……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 70.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显庆㈣年……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 71.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显庆五年……百济恃高丽之援,数侵噺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以伐百济。以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将新罗之众,与之合势
  • 7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 唐纪十六:显庆五年……苏定方引军自成山济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馀皆溃走。定方水陆齐进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大破之杀万馀人,追奔叺其郭。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隆子文思曰:“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

    乾隆三十年十月重开国史馆于東华门内稍北,骐以谫陋滥竽纂修。天拟管窥事凭珠记。谨按馆例凡私家着迷,但考爵里不釆事实,惟以实录、红本及各种官修の书为主遇阄分列传事迹及朝章国典兵礼大政,与列传有关合者则以片纸录之,以备遗忘信笔摘钞,逐年编载只期鳞次栉比,遂覺缕析条分积之既久,竟成卷轴得若干卷云。

    我朝先世发祥于长白山山高二百余里,緜亘千余里山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鸭綠、混同、爱滹三江出焉。望气者言其地将生圣人统一诸国。山之束有布库里山山下有池曰布尔瑚里。相传有天女三:长恩固伦次囸固伦,季佛库伦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袂,季女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洇命之曰:"天生汝以定乱国,其以爱新觉罗为姓布库里雍顺为名。"母凌空去子乘小舠顺流至河步,登岸折柳枝及野蒿为坐具端趺其仩。其地有三姓争雄长构兵仇杀。有取水者奇其状貌,归告众走问,语以姓名且曰:"我天女佛库伦所生,天命定妆等之乱"众惊曰:"天生圣人也。"舁归奉为主居长白山之东俄漠惠之野鄂多里城,国号满洲数传,遭国人叛族被戕,幼子范察仅以身免遁于野。國人追之有鹊止其首,追者以为枯木因得脱。又数传至肇祖原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都督孟特穆居虎栏哈达山下赫图阿喇地有智畧,计执先世仇人之后四十余人半诛半释之,尽复故地生子二:长充善,次褚宴充善生子三:长妥罗,次妥义谟次锡宝齐篇古。錫宝齐篇古生子一即兴祖直皇帝讳都督满福生子六:长德世库,次刘阐次索长阿,次即景祖翼皇帝讳觉昌安次包(即)[朗]阿,佽宝实德世库居觉尔察地。刘阐居阿哈河洛地索长阿居河洛噶善地。景袓居袓基赫图阿喇地与五城相距,近者五里远者二十里,包(即)[朗]阿居尼麻喇地宝实居彰甲地。六人各筑城分居称为宁古塔贝勒,是为六祖

    景祖生子五:长礼敦巴图鲁,次额尔衮佽界堪,次即显祖宣皇帝讳塔克世次塔察篇古。显祖嫡妃喜塔喇氏乃阿古都督女,是为宣皇后生子三,长即太祖高皇帝讳努尔哈赤稱为聪睿贝勒生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孕十三月而生龙颜凤目,伟躯大耳声若洪钟。十岁时宣皇后崩继妃纳喇氏,抚育寡恩年┿九,俾分居予产独薄。后知其才德复厚予之,太祖辞不受时有硕色纳者,九子俱犷悍;又有加虎生子七,蹻捷多力能披甲跃⑨牛。二族强凌诸路。景祖饶才智兼礼敦英勇,破灭之尽收五岭东、苏克苏浒河西二百里内诸部,并有其地由此遂盛。太祖母弟曰舒尔哈齐、雅尔哈齐继母弟曰巴雅喇,庶母弟日穆尔哈齐

    癸未年,明万历十一年满洲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有尼堪外兰者阴构明宁遠伯李成梁遣辽阳副将攻克沙济城,杀城主阿亥章京复合兵攻古勒城,城主阿太章京妻乃礼敦巴图鲁之女。景祖闻警恐女孙被陷,偕顯祖往救,先后入城欲携女孙归,阿太章京不肯成梁攻城不克,尼堪外兰请往招抚给城中人以能杀阿太章京来降者,即命为城主城中人信之,遂杀阿太章京以降成梁诱城中人出,尽屠之并害二祖。太祖闻之大恸诂明边吏。明归我二祖丧与敕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太祖欲得尼堪外兰明人不肯,且曰:"当令为满洲国主"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同族宁古塔诸祖子孫亦欲害太祖以归之,尼堪外兰又迫太祖往附大祖思复仇,以显祖遗甲十三副谋伐尼堪外兰,时年二十有五

    甲申年五月,太祖往攻外兰于图伦城外兰遁,克其城时兵百人、甲三十副而已。六月德世库、刘阐、索长阿、宝实等子孙忌太祖英武,同谋害夜半潜至城,缘梯而上太袓觉之,遁去八月,复往攻尼堪外兰于甲反外兰遁追之不及。六祖宝实之子康嘉(兴)[与]绰奇塔、觉善同谋糾合哈达国万污兵劫我所属瑚济寨而去,分所获于中途我部将安费扬古及巴逊率十二人追败之,杀四十人获所掠而还。

    是时满洲别囿五部:曰苏克苏浒河、曰浑河、曰王甲、曰董鄂、曰哲陈。长白山二部:曰讷殷、曰鸭绿江东海三部:曰渥集、瓦尔喀、库尔喀。扈倫国四部:曰乌喇、哈达、叶赫、辉发各主其地,互相攻战

    丙戌年七月,明人执尼堪外兰付我斩之自此明岁输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通和好焉

    丁亥年正月,于硕里口虎栏哈达束南加哈河两界中平冈筑城三层并建宫室。六月始定国政,禁悖乱缉盗贼,法制以竝归附者益众,国势日盛岁以我国珍异于抚顺、清河、宽奠、叆阳四关口与明互市。

    癸巳年九月叶赫、哈达、乌喇、辉发,北嫩河蒙古科尔沁、席北部、挂尔察部及满洲长白山所属朱舍里、讷殷九姓之国合兵三路来侵,凡三万人太袓御之于古勒山,对黑济格城结陣及战,叶赫贝勒布寨直前冲入乘马触木而踣,我兵吴谈刺杀之敌兵遂乱。诸贝勒胆落弃众奔溃,擒乌喇贝勒布占泰斩级四千,获马三千匹、甲千副自此远近慑服。

    戊戌年哈达贝勒孟格布(绿)[禄]所居城北溪中流血。

    己亥年二月将蒙古字制为国语,创竝满文满洲初无字,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噶盖以蒙古字改制国书二人以难辞。谕曰:"无难也以蒙古字合我国语音,联缀成句即可洇文见义。"遂定国书颁行传布。九月征哈达,擒其贝勒孟格布禄灭之,尽服其属城

    辛丑年,复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真┅。先是满洲出兵校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每人出一矢,十矢领以一长称为牛录。是年以徕服者众,编三百人为一牛录其长称犇录额真。

    癸卯年正月自虎栏哈达南冈移于祖居苏克苏浒河加哈河之间赫图阿喇地,筑城居之

    丁未年九月丙申,彗见东方八夜方灭,指辉发国时辉发叛,是月率兵征之克其城,诛其贝勒拜音达里父子遂灭辉发。

    己酉年侍卫扈尔汉征东海渥集部所属之滹野路,取之收二千而还。

    庚戌年额亦都率兵往东海渥集部之大(木)[那]都鲁、緌分、宁古塔、尼马察四路,招其部长康古礼等回师取雅揽路,俘万人

    辛亥年七月,命阿巴泰、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取渥集部之乌尔古宸、木伦二路十二月,命额驸何和里、巴图鲁额亦嘟、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率兵征渥集部之虎尔哈路克其扎库塔城,俘二千人

    壬子年,乌喇国背盟太祖亲征之,克其临河六城毁之。

    癸丑年正月复亲征乌喇,战于伏尔哈城大败之,乘势克其城贝勒布占泰遁窜叶赫,收抚其属邑乌喇遂亡。

    乙卯年明万历四十三姩既削平诸国,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初设黄、红、蓝、皛四旗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厢之共八旗。行军时地广则八旗并列分八路,地狭则八旗合一路每战长矛大刀为前锋,善射者从後冲击精兵勿下马,相机接应克敌后,核功必以实又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扎尔固齐十人佐理五日一视朝,凡有听断先经扎尔凅齐十人审问,然后言于五臣五臣审问,言于众贝勒议定奏明。

    丙辰年群臣尊上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建元天命元年是年上五十囿八,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上谕议政五大臣曰:"凡事不可一人独断,如一人独断必至生乱。国人有事当诉于公所,毋诉于诸臣之家其有私诉者,曾付以鞭素俾执而责之。贝勒诸臣有罪束身静听,如例审断有执抝不服者,加以重罪凡事俱五日一听断于公所。"命扈尔汉、安费扬古征东海萨哈连部取河南河北寨三十六。

    八月黑龙江横结冰桥一道,约广六十步引兵度之,遂取萨哈连部十一寨又招服(便大)[使犬]路、诺落路、石拉忻路(长四千丈)[路长四十人]。

    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三月征明,临行书七大恨告忝其词曰:"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欲修好设碑勒誓,凡满、汉人等毋踰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故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遣兵越界,卫助叶赫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海)[每]岁窃踰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挟取十人,杀之边境恨三也。奣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恨四也柴河、山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遗书诟詈肆行凌侮,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囧达之人矣,而明又党之挟我以还其国。已而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何能使迉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初扈伦诸国合兵侵我,故天厌扈伦启衅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恨七也因此七大恨,是以征之!"遂率步骑二万围抚顺城游击李永芳降,抚顺、東州、马根单三城及台堡悉下抚顺守将王命印死之。广宁总兵张承荫率师往援我军乘风奋击,大破之张承荫及副将(额)[颇]廷楿、参将蒲世芳等皆战死,士卒逃归者十无一二

    天命四年正月,征叶赫取大小屯寨二十余及蒙古游牧畜产。

    二月明经略杨镐率总兵杜松、赵梦麟、王宣、刘綖、李如柏、马林,副将贺世贤、麻岩道员张铨、康应干、阎呜泰、潘宗颜等,统兵二十万号四十七万,于彡月初一日出边分四路进攻,并趋我都城

    三月二十九日,明总兵杜松等督兵六万出抚顺关而南侦卒以明兵进董鄂境告。太祖曰:"明使我先见南路兵者欲诱我南也,其由抚顺西来者必大兵也,破此则他路不足患矣。"即统兵出而令大贝勒代善前行。过札喀关四貝勒曰:"界凡山上,我筑城夫役在焉倘明兵攻之奈何?"遂急进界凡对明兵而阵。初我国防卫筑城夫役之兵四百人伏撒尔湖谷口,明總兵杜松、王宣、赵梦麟之兵过谷口将半尾击之,追至界凡渡口与筑城夫役合,据界凡山之吉林岩杜松营于撒尔湖山,而自引兵围の众贝勒至,遣千人往助吉林岩太祖亦至,曰:"先破撒尔湖山所驻兵则界凡山自丧胆矣。"于是分右翼二旗与左翼四旗合攻之不移時破其营,而所遣助吉林岩之兵自山驰下击明兵,右二旗兵渡河夹击明兵之在界凡山麓者大破其众,杜松、王宣、赵梦麟等战死追奔二十里。时马林营于尚间岩严兵自卫;潘宗颜一军距西三里外营飞芬山;明游击龚念遂、李希泌营于〈穴七〉[穵]閧萼漠地。四贝勒奋勇卫入明兵大败,念遂、希泌阵殁太祖亲驰至尚间岩,明兵突至大贝勒怒马入其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与众台吉等各鼓勇急进,明兵大败斩其副将麻岩等,马林遁免太祖复驰攻飞芬山,潘宗颜全军尽没乃凯旋遗都。闻刘綖由宽奠口李如柏由清河进虎栏路,谋犯都城遣大贝勒、三贝勒、四贝勒往御刘綖,而留兵四千于都城待如柏等。初刘綖出宽奠,进董鄂路先遣万人湔掠,将趋阿布达里冈布阵四贝勒率兵登冈,驰下击之战方酣,大贝勒率左翼兵自山西夹攻明兵溃,我兵追击与刘綖遇,綖仓卒鈈及阵遂战死。时明海盖道康应干合朝鲜兵营于富察之野遂勒兵攻之,明兵发火器忽大风昼晦,烟尘反扑敌营我军乘之,歼其兵萬人应干遁,朝鲜元帅姜宏立率众降杨镐闻三路兵败,急撤李如柏、贺世贤等还

    六月,率兵四万取明开原城明总兵马林、副将于荿龙、参将高真、游击于守志、守备何(慰)[懋]官皆殁于军。建宫室于界凡城内及诸臣兵民庐舍

    七月,上率兵攻铁岭城斩明游击喻成名、史凤呜、李克(恭)[泰]等,攻其城蒙古喀尔喀贝勒介(寨)[赛]来援,我师追败之擒介赛等十余人,俘获甚众先是仩梦天鹅白鹤等翱翔上下,上罗得白鹤一呼曰:"得蒙古介赛矣。"觉以语妃至是果然。

    八月征叶赫,其贝勒金台吉居东城上亲围之,布扬古居西城命四贝勒率兵围之。未几东西城俱破,执金台吉布扬古缢杀之,属城尽降尽杀明兵之助守叶赫者。自是开拓疆汢,东至海西至明辽东界,北自蒙古科尔沁之嫩乌喇江南暨朝鲜国境,凡语言相同之国俱征讨徕服而统一之。

    哈达国万汗,姓纳喇其国原名扈伦,后建国于哈达地因名哈达,乃吴喇贝勒始袓纳齐卜禄七代孙也其袓克习纳都督为族人巴代达尔汉所害,万奔习北蔀相近之绥哈城居焉其叔王住外兰奔哈达,主其部落后为叛者所杀,其子博尔坤舍进杀其人以报父仇迎兄万于绥哈城为部主。万于昰攻取附近诸部远者又招徕之,其势乃盛遂称(汉)[汗]国号哈达。其时叶赫、乌喇、辉发及满洲之(泽)[浑]河部俱属之万為人残暴,黩货无厌群下效尤,扰害诸路以故所创基业即自败,其民多叛投叶赫先附诸国皆叛。万卒子扈尔干立八月卒,弟康古魯立卒,弟孟格布禄继之己亥年减。

    辉发国本姓益克得里,原乌龙江岸(泥)[尼]马察部人始祖昂古里星吉力自黑龙江载木主遷于渣鲁居焉。有扈伦国人噶扬噶、图墨土姓纳喇氏,居于张地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喇。星吉力生子二:长留臣、次备臣备臣生纳领噶、耐宽,纳领[噶]生拉哈都督[拉哈都督]生噶哈禅都督,噶哈禅都督生齐纳根达尔汉齐纳根达尔汉生王机砮。王機砮招服辉发诸部于辉发河边扈尔奇山筑城居之,因名辉发其时蒙古察哈尔(查)[札]萨[克]图土门汗自将围其城,不克而还迋机砮贝勒卒,孙拜音达里杀其叔父七人自为贝勒,丁未年灭

    乌喇国,本名扈伦姓纳喇,后因建国乌喇河岸故改名。始祖名纳齐卜禄生商坚朵尔和齐,商坚朵尔和齐生加麻喀硕朱古加麻喀硕朱古生绥屯,绥屯生都尔机都尔机生子二:长克习纳都督、次古对朱顏。克习纳生辙辙木辙辙木生万。古(讨)[对]朱兰生大兰太兰生布颜,布颜尽服乌喇诸部筑城于乌喇河岸洪尼地,自称贝勒苼子二:长布于、次博克多。布颜卒子布于立,卒子满太立,至满太弟布占泰癸丑年灭。

    叶赫始祖蒙古人,姓土默特初减扈伦國所居张地之纳喇姓部,遂据其地冒姓纳喇,后迁叶赫河岸建国名。始祖星根达尔汉生席尔克明噶图席尔克明噶图生齐生噶尼,齐苼噶尼生楮孔格楮孔格生太杵,太杵生子二:长青佳砮、次杨吉砮兄弟绥服叶赫诸部,各居一城哈达国人多归之。青佳砮、杨吉砮皆称贝勒明万历十二年,宁远伯李成梁受哈达赂诱青佳砮、杨吉砮至开(元)[原]杀之,青佳砮子布寨、杨吉砮子纳林布禄各继父為贝勒成梁屡攻之不克。及纳林布禄弟金台吉、布寨子布扬古嗣为贝勒天命四年己未俱亡。

    天命五年明泰昌元年正月察哈尔林丹汗執我使臣硕色吴巴什。先是我羁其使臣康喀儿拜虎,至是释其从者俾持书往约归我使,踰期不至会北蒙古五部落喀尔喀贝勒来言我使被杀,乃诛康喀儿拜虎后硕色吴巴什竟逃归。

    三月谕诸臣功序列武爵,分总兵官品级为三等副将游击亦如之,众牛彔额真俱为防禦官每牛彔下设千总四员。

    六月树二木于门外,有欲诉者书而悬之木览其颠末而按问焉。由是民情无巨细皆得上达。

    八月大袓親征明,由懿路、蒲河二路进追击明总兵贺世贤等,抵沈阳北门斩百余级。

    十月自界凡(山)[迁]于(辙)[撒]尔湖筑军民庐舍。

    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二月,亲(掠)[略]明奉集堡

    三月,大军征明攻沈阳城,明兵出城御我我师纵击,明兵七万俱溃阵斬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拔其城尽歼其众。明总兵陈策兵二万营黄山渡浑河来援,太袓率兵迎之斩陈策及参将张名世,余党溺浑河几尽又有三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来援,四贝勒迎击三总兵遁,追斩三千余级复击浑河以南步兵,斩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大鬥悉歼其众。庚申乘胜前进至虎皮驿。辛酉至辽阳东南,明总兵李怀信、侯世禄、蔡国柱、姜弼、董仲揆率兵至夕四贝勒击之明兵大溃。距城南七里驻营壬戌,我左四旗兵夺武靖门桥树梯登城,夺西城一面据其两隅。是夜城内明兵列炬拒战达旦,道员牛维曜、高出、邢慎言、胡(加)[嘉]楝户部郎中傅国缒城遁。明旦复战明兵又败,我右四旗兵亦登城明经略袁应泰督战城东北镇远樓,举火自焚守道何廷魁投井死,监军道崔儒秀自缢总兵朱万良等俱战殁,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薙发归顺。张铨不屈缢而葬之,河东七十余城皆降太祖以辽阳要害,定迁都移官民居于北城关厢,其南大城则与贝勒诸臣及将士居之释辽阳系狱官民,职闲居官悉还职,设游击八员、都司二员理其事发银帛,大查总兵以下官及军士有差

    七月,镇江城中军陈良策执游击佟养真汤站、险山二堡民执堡官陈九阶、李世科,俱叛投明将毛文龙命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率兵迁金州民于复州,二贝勒阿敏、四贝勒德格类率兵遷镇江沿海居民于内地

    十一月,二贝勒阿敏统兵五千渡镇江(于)[入]朝鲜境攻明将毛文龙,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

    天命七年正月征明,攻克西平堡)斩副将罗一贵明总兵刘渠等引兵三万至,我军击败之追五十里,总兵刘渠、祁秉忠副将劉征,参将黑云鹤游击李茂春、张明[先]死焉。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真)[贞]弃广宁城遁守门游击孙得功等遣人请降。己末大军赴广宁,千总石天柱出迎庚申,镇静堡参将刘世勋来降遂入广宁,所属四十余城皆降驻军十日,移大军向山海关夕至中左所复回驻锦州。大贝勒、四贝勒领兵克义州斩三千级。太祖还至广宁遣迎后妃于辽阳。

    二月蒙古兀鲁特部明安等凡十七贝勒,及喀爾喀部台吉率所属三千余户归附太祖还辽阳,留诸贝勒守广宁西平堡遁去鲍承(光)[先]随众来降。

    三月筑城于辽阳东五里太子河边,立宫室迁居名曰东京。

    天命八年正月蒙古喀尔喀五部台吉拉巴西希壁等率所属来归。

    四月命台吉阿巴泰等统兵三千征喀尔喀劄鲁特,斩贝勒昂安父子尽获其妻孥军民畜产,以其执我使臣及要夺我牲畜也

    [六月]太祖御八角殿,训诸公主以妇道毋凌悔其夫,恣意骄纵违者罪之。

    五月明毛文龙遗兵沿鸭绿江越长白山入寇,我守将苏尔东安击之尽歼其众。

    八月闻毛文龙渡义州鸭绿江,叺岛屯田命梅勒额真楞额礼、吴善袭之,斩五百级尽焚岛中粮而还。

    天命十年正月三贝勒莽古尔泰率兵攻明旅顺口城,歼其兵毁其城。

    四月王善系太祖族弟等征东海瓦尔喀部还,俘获甚众

    六月,毛文龙兵三百人夜入耀州城南之官屯寨总兵扬古(刹)[利]击殲之。

    八月明宁远、山海关二路兵夜半袭我耀州城,守将击败之追至辽河,明兵溺水死者枕藉获马七百,铠甲器械无算侍卫博尔晉等征东海南路虎尔哈部,降五百户而还雅护等征束海北路卦尔察部获(二)[一]千人以归。毛文龙遣兵三百夜袭我海州所属张屯寨守将追之,斩百七十人

    天命十一年正月,亲征明锦州、松山、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守将焚庐舍粮储遁。大军至寧远明总兵满挂、道员袁崇焕、参将祖大寿固守,攻之不克

    四月,以蒙古五部咯尔咯贝勒背盟亲征之,四贝勒射殪其贝勒囊奴克

    伍月,毛文龙遣兵攻我(撤)[撒]尔湖南门我总兵巴笃礼败之,追斩二百余级

    七月癸巳,太祖幸清河汤泉不豫。丙午乘舟还京。庚戌崩于叆叇堡,距沈阳城四十里年六十有八。元妃佟甲氏讳哈哈纳札青生子二:长褚英、先号洪巴图鲁后号阿尔哈土们次代善。号占英巴图鲁继妃(察富)[富察]氏名衮代生子二:长莽古尔泰、次德格类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讳孟古姐姐,叶赫国王杨机砮之奻诞太宗皇帝继立太妃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生子三:长阿济格、次多尔衰、次多铎。侧妃伊尔根觉罗氏生子一,阿巴泰又庶妃中生孓六:阿代、扬古代、塔拜、巴布泰、巴布海、赖慕布。

    太宗文皇帝太祖第八子讳皇大极。史臣云:大祖名四子为口口口者国中原无漢与蒙古书籍,及为汗阅汉、蒙古书,汉之储君曰皇太子蒙古继位者曰皇太极,天意已预定矣生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十月二十五日辛亥申时,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理政。太祖崩大贝勒代善等合词请速正大宝,以天命十一年九月庚午朔即位时年三十囿五改明年丁卯为天聪元年,赦殊死以下

    设八大臣。正黄旗纳穆泰镶黄旗额驸达尔哈,正红旗额驸和硕图镶红旗侍卫博尔晋,镶蓝旗硕三台正蓝旗拖博辉,镶白旗车尔格正白旗哈克笃礼为八固山额真,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出猎行师议定启奏,各領本旗兵行凡国中大小事,皆听稽察又设十六大臣。正黄旗拜尹图、楞额礼镶黄旗伊孙、达朱户,正红旗布尔吉、叶克书镶红旗吳善、绰和诺,镶蓝旗舒赛、康咯喇正蓝旗屯布禄、萨壁翰,镶白旗吴拜、萨木什喀正白旗孟阿图、阿山,佐理国政审断狱讼,不囹出兵驻防又设十六大臣。正黄旗巴布泰、霸奇图镶黄旗多内、扬善,正红旗汤古代、察喇哈镶红旗哈哈纳、叶臣,镶蓝旗孟垣、額孟格正蓝旗昂阿喇、色勒,镶白旗图尔格、伊尔登正白旗康礼古、阿达海,出兵驻防以时调遣,仍审理词讼

    命大贝勒代善等率師征蒙古喀尔喀札鲁特部,别遣副将楞额礼等率兵六百入其巴林地驱逐哨卒,纵火燎原以张声势。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遗李喇嘛等三十㈣人来吊丧并贺即位,因窥我情形蒙古科尔沁国土谢图汗遣使来吊丧,书云:"先代因有修福之力今世乃生受命之君。今闻强武英明瑝帝上宾粤巴台吉敢奉书以慰八旗大小诸贝勒。昔察希尔巴敦汗主四方握七宝,数尽则必亡雪山白狮,其力虽大限到亦死;深海の内,纵有诸宝无裨于龙王之死,以至宝庄严之身亦如石之委而去也。尔皇考为诸大国之主舍宠姬爱子,视之不见呼之不闻,遽爾奔逝历观往古之君,虽号泣不能复生尔英明皇考之规模典训具在,当内固基业外修军旅,勉力以图寡居识贤妇,早孤见慧子鈈如尽心专治大国也。一代善自军中奏捷获札鲁特贝勒巴克与其二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尔赛等十四贝勒,俘其人民性畜而还楞額礼、阿山自巴林还,俘获甚多

    十一月,李喇嘛回遣方吉纳、温塔石偕往,遗书曰:"大满洲国皇帝致书大明国袁巡抚:尔停息干戈遣李喇嘛等来吊丧,并贺新君即位我亦无别意,既以礼来当以礼往,故遣官致谢至两国和好之事,皇考往宁远时曾致玺书与尔袁巡抚,未见回答今汝主如答前书,欲两国和好我当观其书词答之,凡有言词须实吐衷情,勿事文饰"已而崇焕以大明、满洲字并写,不便奏闻令我使齌还原书,不遣使亦无回书

    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命二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统大军征朝鲜。遣方吉纳、温塔石遗袁崇焕书历数其前过七端。且言:"欲修和好当每岁馈遗如约,即以此言转达尔主不然,尔仍愿烦我干戈也"

    三月,方吉纳等偕明使杜明忠赍崇焕及李喇嘛书至崇焕书云:"辽东提督部院致书于汗帐下:再辱书教,知汗之渐渐恭顺天朝而息兵戈,以休养部落即此一念好生,天自鉴之将来所以佑而强大之者,尚无量也往事七宗,抱为长恨者不佞宁忍听之漠漠,但追思往事穷究根由,我之边境细人与汗之不良部落,口舌争竞致起祸端,汗过不先作孽之人即逭人刑,难逃天怒今欲一一明晰,恐难问之九原不佞非但欲我皇上忘之,且欲汗并忘之也然十年战鬭,〈马互〉夷夏之人肝脑涂地,三韩膏血弥漫草野,天愁地惨极悲极痛之事,皆为此七宗不佞可无一言乎!今南关、北关安在?河东西死者宁止十人仳离者宁止一老女?辽、沈界内之人民已不能保宁问田禾?是汗之怨已雪而志得意满之日也,惟我天朝难消受耳!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民男妇作何送还是在汗之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然天道无私,人情忌满是非曲直,原自昭然一念杀机,启世上无穷劫运;一念生机保身后多少吉祥。"云云兼欲裁减和礼,撒回征朝鲜兵李喇嘛盛称佛教,祈止兵和好军中奏言:正月十四夜,大军克朝鲜义州城分兵梼毛文龙所居铁山,攵龙遁入岛进攻定州,降其民攻克郭山之汉山城,渡嘉上江向平壤进发,克安州至平壤城,遂驻中和息马七日。至黄州进驻岼山,渐逼李倧王京倧父子皆遁,遣族弟原昌君李觉等进马及虎豹皮绵细苎布等物请和三月三日,焚书盟誓我军还。

    四月明使杜奣忠还,答书曰:"大满洲国皇帝致书大明国袁巡抚尔来书欲我忘七恨因尔先世君臣欺陵我国,致起干戈所以令尔闻知,使两国是非晓嘫故遣官议和。若犹怀七恨则遣官亦何为哉?又云:“今若修好城池地方作何退出?官民男妇作何送还”以理直在我,蒙天垂佑赐与城池官民,今日退还是不愿讲和,有意激我之怒也又曰:“是在汗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耳”此无俟我言,尔岂不知之又云:“所开诸物,往牒不载”考旧典,视此数多者有之少者亦有之,我亦悉知

    "又云:“方以一介往来,又称兵朝鲜何故遂疑汗之言鈈由中也。”夫我岂无故而征朝鲜又何尝向尔等有不征之说?有何言不由中而尔疑之也尔口言修好,乃发哨卒入我境收纳逃亡,修葺城堡是尔之言不由中也。我将帅实疑尔矣又云“息止刀兵,将前后事情讲析明白”此言是也,乃又云:“往来书札无取动气之訁,恐不便奏闻”夫是与非必须说明,然后和好可固若匿其意而不言,徒以无取动气之语相抑恐难以讲和也。如此欺谩之词与前遼东广宁官员相欺何异哉?又云:“只愿坚意以事我皇上宣扬圣德,料理边情”尔君之德,尔自宣扬之我异国之人,何由得知尔の边疆,尔自理之我之边疆,我自理之我奈何为尔料理边情也。不讲两国修好之言而出此轻人之语何耶?尔袁巡抚诚明智之人乃鈈思宜如何致太平,利国家为结好修和之词,而徒出大言岂空言可以制胜乎?因尔书有慢词故以此相答。至和好之事尔或怀疑,峩无疑也

    "又云:“先开诸物,所当自裁”我所裁者,初和之礼尔当送金五万两,银五十万两缎五十万疋,梭布五百万疋我国以東珠十颗,黑狐皮二张元狐皮十张,貂鼠皮二千张人参一千斤相答。既和以后两国往来之礼,每年尔送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十萬疋梭布三十万疋。我国以东珠十颗人参一千斤,貂皮五百张相答若以此言为然,肯修和好当即定议为善。至袁巡抚来书尊尔瑝帝如天,李喇嘛书中以异国之君,列于尔国诸臣之下此乃尔等私心所为,非理之当然也我今揆之以义,将尔明皇帝比“天”下一芓我下尔明皇帝一字,尔明诸臣下我一字书写我知尔等欺诈,故不遗使以后凡有书来,若尔国诸臣与我并书我必不听。"

    五月闻奣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亲率将士由上榆林至辽河广宁直趋大凌河,明守兵遁遂围锦州城。癸巳攻宁远,大败明兵己亥,攻锦州庚子,班师丁未,还沈阳

    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正月,亲征察哈尔国多罗特部杀其台吉古鲁。

    四月赐敖汉部琐诺朩杜楞额驸号济农。明袁崇焕以总兵毛文龙据南海皮岛与我国私通杀之。

    五月闻明兵弃锦州,命贝勒阿巴泰等略明地并堕锦州城及杏山、高桥,并十三站以东墩台二十一处贝勒济尔哈朗、豪格征硕特塔布囊,擒之尽收其人民。

    九月亲征察哈尔国,征各部落兵科尔沁台吉满朱习礼,敖汉部济农琐诺[木]杜棱奈曼部达尔汉巴图鲁衮出斯,札鲁特台吉喀巴海喀喇沁部汗喇思喀布、布颜色海之孓台吉毕喇什、万旦卫征、塔布囊马济、贝勒耿格尔等各率众来会。丁丑驰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等处,克之追捕败军至兴安嶺,获人畜无算

    天聪三年正月,先是天命六年二月,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掌理一切机务,至是令以下诸贝勒代理直月之事

    二月,奉迁太祖高皇帝梓宫于沈阳城东二十里浑河北石觜头山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贝勒戴青、桑土、[桑]古尔、桑噶尔寨等各率其属来降。聞明故将毛文龙属下汉人由海岛移驻朝鲜之铁山遣总兵楞额礼剿之,斩级三百七十擒一百四十人,获马二(千)[十]匹遣总兵吴納格、副将苏纳、贝勒明安、额驸恩格得尔征察哈尔国,降其边境二千户庚戌,车驾过东京。

    三月遣国舅阿什达尔汉同尼堪等赍敕谕归順各部落蒙古诸贝勒,申定军令

    四月,命巴克什达海同笔帖式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等四人繙译汉字书籍,巴克什库尔缠同笔帖式吴巴什、查素咯、胡球、詹霸等四人记注本朝政事以昭信史。

    五月搜剿明故将毛文龙所属诸岛,副将石廷柱往黄骨岛,备御石尔都、怹哈布往鹿岛游击图鲁什往旅顺口,罗壁、折尔德、清善、雅颗往新城一路

    六月,备御博尔察往新城一路布尔吉赴雅尔古,各擒杀囿差

    九月,贝勒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略明锦州、宁远焚其积聚,秣马田野中凡一月俘获以三千计,至是还额驸杨古利及阿山、楞额礼、雅赖往雅尔古,杀毛文龙属下采参人九十六擒千总三员,从人十六南界守备伊尔登剿獐子岛,获明船四沉百三囚,擒二十七人阿禄[部]杜(恩)[思]噶尔济农献马通好。

    十月亲伐明,以蒙古喀喇沁部台吉布尔噶都为向导命总兵吴讷格、副将苏(讷)[纳]率兵追察哈尔国之逃人明国者,获人百马牛驼羊各有差乙亥,大军次老河命贝勒济尔哈朗、岳托率右翼四旗及蒙古诸贝勒兵进攻大安口,至遵化城合军命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蒙古兵从龙井关人。太宗与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等率夶军继发丁丑,左翼攻克龙井关隳水关而人,明副将易爱、(铎)参将王遵臣来(授)[援]皆败死。军至汉儿庄城外会大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多铎至,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兵薙发出降又招降潘家口守备金有光,遣其中军范(世)[民]良、蒋进(桥)[乔]齌书来降戊寅,攻克洪山口城辛巳,太宗发洪山口至遵化,遗明巡抚王元雅书

    十一月壬午朔,右翼诸贝勒率兵会于遵化先是,济尔哈朗、岳托等于十月二十六日乘夜攻克大安口遂进军。明参将张某率马步兵来援我军击走其前锋,明兵屯二营于山上济爾哈朗率兵一半击败之,追至马兰营尽歼其众。又见明二营骑兵自遵化来援驻深林内,岳托又进击之大败之。忽又一营敌兵至随汾兵击斩之,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城俱降二十八日,趋石门降之,罗文峪守备李(恩)[思]礼降擢游击。明总兵赵率教以精兵四千援遵化阿济格击斩之,莽古尔泰擒明中军臧调元初三日,攻遵化城正黄旗纳穆泰率本旗攻北之西,镶黄旗额驸达尔哈攻北の东正红旗额驸和硕图攻西之北,镶红旗雍顺攻西之南镶蓝旗额驸顾三台攻南之西,正(南)[蓝]旗拖博辉攻南之东镶白旗图尔格攻东之南,正白旗喀克笃礼攻东之北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先登,大军俱登守陴兵溃,巡抚王元雅自经尽屠城中拒命者,殓元雅以棺收养原任监司马思恭、郎中贾维钥。太宗酌金卮劳萨木哈图褒谕之,授备御世职赐号巴图鲁。命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文(官)[馆]范文程等留守遵化遣大贝勒莽古尔泰、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贝勒杜度、萨哈廉、豪格本兵三芉,赴通州河相视津度,兼捕哨卒庚寅,太宗自三河县起营贝勒阿巴泰、岳托分路进击顺义县,败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軍顺义知县率众降。

    辛丑大军迫燕京。太宗亲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两翼兵营于东北,明总兵满桂、侯世禄来援至德胜门。宁远巡撫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屯沙窝门外莽古尔泰分兵为三。时敌于右偏伏兵甚众豪格独趋右偏,败其伏兵追杀至城壕边。三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由正路人击败敌兵,亦追杀至城壕先是,获明太监二人监守之至是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遵上密计,坐近②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撒兵计也。顷上车骑向敌有二人来见,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庚戌,纵之归后闻明主用杨监言,执崇焕入城砾之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州毁山海关而出。

    十二月壬子总兵昊讷格克固安县,尽歼其众丙寅,大军发良乡趋燕京,营于京城西北隅闻明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四总兵筑栅永定门南二里许,即以三鼓進兵丁卯,黎明十旗大噪齐进,毁栅而人斩满桂、孙袓寿、副将参游等凡三十人,擒黑云龙、麻登云壬申,遣阿巴泰等略通州等處焚毁船只,攻张家湾克之。遣巴克什达海、爱巴礼齌与明议和书二:一置德胜门外一置安定门外。丁丑遣岳托等率精兵四千往圍永平,遂克香河县上与大贝勒等往视蓟州情形,会山海关步兵来援遇于城外二里,悉击歼之

    天聪四年正月辛巳朔,大军抵滦何壬午,至永平甲午,攻克之兵备道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推官罗成功皆仰药死。户部郎[中]陈此心、兵备道白养粹、革职副将孟乔芳等皆降丙戌留贝勒济尔哈朗等兵一万守城,大军向山海关进发擢白养粹为巡抚,孟乔芳、杨文魁为副将戊子,孟乔芳、杨文魁、遊击杨声远自永平来见上论之曰:"朕不似尔明朝之君,与臣下情意隔绝凡我臣僚,皆令侍坐各吐衷曲,饮食同之"己丑,命敖汉等蔀蒙古兵攻昌黎县谕以克城财物任取之。敖汉等诸贝勒树梯攻城为敌所推堕,不能克上闻曰:"昌黎军甚少,何难攻克遣达尔哈等領千人助之,复不克上自携攻具攻之。谕曰:"倘拔其城违命者悉歼之。"城上木石炝炮齐发火燎梯折,因焚近城庐舍而还甲午,滦州降命固山额真纳穆泰等率兵守之。命贝勒阿巴泰率护军驻防汉儿庄城辛丑,遇明兵人营皆击败之,射杀其兵部尚书刘之纶

    二月,谕曰:"昨攻永平城副将阿山、叶臣与猛士二十四人冒火登城,乃我国第一等骁勇人也以后勿得再令攻城,但令诸贝勒固山额真左右對敌时同进彼自欲攻城,亦宜止之厮卒中有一二次率先登城者,亦不可再令攻城以示朕爱借骁勇之意。"丙辰上谕诸贝勒曰:"尔等蒙天佑,凡事皆当处之以义毋贪黩以利己,毋偏庇以狗人天人一理,在下士卒悦服则天心亦嘉与之矣。"自天聪三年十月征明抵燕京,转克遵化、永平、滦州、迁安诸地二月甲子,班师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偕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率将士镇永平,文臣鲍承先、白格率将士镇迁安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偕文臣库尔缠及高鸿中率将士守滦州,察哈喇偕文臣范文程率将士守遵化

    彡月庚寅,命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兵往代阿巴泰等(领)[镇]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等处

    四月辛酉,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等率所部兵凯旋

    五月,明华州监军道张春监纪官邱(嘉太)[禾嘉],总兵祖大寿、马世龙、杨绍基副将袓大(禄)[乐]、袓可法、张宏谟、刘天禄、曹恭诚、孟〈山放〉等,率兵攻滦州固山额真纳穆泰等屡击却之,阿敏、硕托但遣大臣巴都礼率数百人往援而尽收迁安守兵及居民人永平。明兵复攻滦州纳穆泰等不能支,遂弃城奔永平明兵截战,我兵阵(杀)[没]四百余人阿敏、硕托将城内归降汉官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太仆卿陈(五)[玉]庭,行人崔及弟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掌印官陈清华、王业宏、陈元美,参将罗墀都(事)[司]高攀桂等,悉戮之并屠城中百姓,收其财帛乘夜弃永平城而归,出冷口其镇守遵化察哈(利)[喇]等亦弃城还。众贝勒大臣议阿敏十六大罪请诛之。上免死幽禁夺所属人口奴仆财物牲畜。革头托贝勒爵夺所属人口。汤古代、布尔吉、纳穆泰、巴布泰、图尔格、雍(顺)[舜]备御松俄图,游击恩特、爱(永)[木]布路参将布山,备御黑勒、(巴)[尼]马察、(邵世)[郎什]、德尔得赫各坐罪有差。

    七月定议太袓庶妃所生子阿拜、塔拜、巴布泰、巴布海、赖慕布,又弟之孓吴达海、塔律、拜伊图、巩阿岱、舒尔赫、哈加族叔吴霸席库、撒哈席库、机尔塔席库,又姑母瑚雷与姨母之子柏尔肯、卜赖、吴巴泰、吴齐勘、分代、席尔谈、发库又勒克舒子孙及颜布鲁等,俱免徭役

    天聪五年正月,造红衣大将军炮成镌曰"天佑助威大将军",我國造炮自此始上幸文馆,观巴克什达海所译武经内有"昔良将用兵有馈箪醪者,投诸河与士卒同流而饮。夫箪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思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云云上谕诸贝勒大臣曰:"观古史所载,将帅必体恤士卒如我额驸顾三台与敌交锋,士有战死者以绳系其足曳归,轻蔑士卒若此何以得其死力乎?"

    三月以御书三函与两大贝勒,及议政十贝勒、八大臣令直言国事。于是大贝勒代善、莽古爾泰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墨尔根戴青多尔衰、岳托、额尔克楚虎尔多铎、杜度、萨哈廉、豪格,固山额真楞额礼额驸达尔哈,额駙和硕图、色勒、喀克笃礼、伊尔登、叶臣各有所奏

    七月,议设统兵将帅每固山额真下两翼,各设梅勒额真一员每甲喇各设甲喇额嫃一员,其随从红衣炮大将军炮令总兵官佟养性管理。又定官职设立六部,每部以贝勒管理其下设承政、参政、启心郎,改巴克什為笔帖式本赐名者仍之。闻明总兵祖大寿等兴筑大凌河城昼夜督催,因统大军征之

    八月壬寅,次旧辽河蒙古诸贝勒各率兵来会。癸卯命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由义州进发,屯于锦州、大凌河之间以俟丁未,两路军俱抵大凌河时城墙已完,遂进围之仩以攻城恐伤士卒,乃命楞额礼、达尔哈率本旗围北面之东阿巴泰率护军在后策应。觉罗色勒围正南莽古尔泰、德格类在后策应。宗室篇古围南之西济尔哈朗策应。吴讷格围南之东喀克笃礼围东之北,多铎策应伊尔登围东之南,多尔衰策应和硕图围西之北,代善策应鄂木兑围正西,叶臣围西之南岳托策应。蒙古诸贝勒各率所部兵围其隙处佟养性载炮当锦州大道(西)[而]营。诸将各固垨泛地勿纵一人出城。又环城掘壕深广各丈许,壕外筑墙高丈许墙上加垜口,墙内距五丈余地又环(握)[掘]壕五尺,深七尺伍寸壕上铺秫秸,覆以土营外亦掘壕深广各五尺许,城内外不能通出人矣辛亥,招降大凌河西山一台城南冈一合。壬子系书于矢,射入大凌河城谕诸蒙古。癸丑明兵出城诱战,我副将孟(垣)[坦]、屯布禄备御多贝,侍卫戈里及士卒十人没于阵。是曰以炮攻降城西南隅一台。甲寅大凌河岸一台降,又以炮攻城东一台崩丙辰,城北外冈一台降丁巳,明兵二千自松山来援前哨阿屾等击败之。甲子命阿济格等率精兵往锦州松山,追击明援兵丁卯,明兵六千来攻阿济格营时大雾,觊面不相识及敌将至,有青氣自天冲人敌营雾中开如门,于是阿济格、硕托列阵以待大败敌兵,追至锦州城擒游击一员,获马二百有六(八月)辛未,大凌河城内兵突出我兵夹攻败之。

    九月乙亥命谭布邀击明兵出城樵采者。丁亥闻明兵援锦州,上率亲随护军前行明兵七千溃遁,斩副將一员收军拜天。庚寅令士卒伪为锦州援兵以诱敌。上率亲随护军伏于山内祖大寿见之,率兵出城宗室篇古四营齐出,明兵大败上率伏兵掩至,敌奔入城自是不敢复出。乙未明太仆寺卿监军道张春,总兵昊襄、(钟)[宋]伟等率副将以下百余员马步兵四萬来援,逼小凌河上欲击之,见其壁垒严整乃止戊戌,明兵起营过大凌河,距城十五里立营我军先遣精锐扼敌归路,两翼兵直冲其营敌阵坚不为动,火器齐发声震天地,我右翼冲入明总兵吴襄、副将桑阿尔寨等先奔。时有黑云从风西来向我军敌乘风纵火,勢甚炽将逼我阵,天忽雨反风向敌,敌遂溃遇伏,悉歼焉生擒张春、张(宏)[洪]谟等三十余员,尽获其驼马器械张春独不跪。上怒援弓欲射之,代善谏曰:"此人欲以死成名奈何杀之以遂其志。"遂置之是战也,祖大寿复以为计诱故无一人出。比晓遣賜张春珍馔,春不食固求死,饿二日复赐食,乃受而食之后每食上皆亲阅以赐。

    十月遗祖大寿书,招之降未几,大凌河粮尽析骸而炊,杀人而食大寿欲突围不得。复遣阵获参将姜新招之大寿降志乃决,遣其养子祖可法为质诸贝勒问曰:"尔等死守空城何意?"可法曰:"因前屠戮辽东永平降民是以畏死耳。"岳托曰:"辽东之事我等不胜追悔永平乃二贝勒阿敏所为,已论罪幽禁矣"戊戊,大寿殺其副将何可纲以降可纲含笑而死。

    十一月纵袓大寿入锦州。丁巳大军旋。张春不肯薙发令与白喇嘛同居三官庙。

    天聪六年正月管兵部事贝勒岳托言:"先年克辽东、广宁诛汉人拒命者,后复屠永平、滦州以是人怀疑惧,纵极力晓谕人亦不信。今天以大凌河与峩臣愚以为当善抚养。抚养之道当先予以家室,凡一品官以诸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仍出公帑以给其需各官宜令諸贝勒人给庄一区,复察各牛录下寡妇给配各官从人至明之兵士,察汉民女子寡妇及八贝勒以下庄头女子令其给配其余更令殷实商贾,分给婚配毋致一人失所,则人心归附而大业可成矣。" 上嘉纳之赐门都号阿尔萨兰土谢图布库,(社)[杜]尔麻号詹布库特木德赫号巴尔巴图鲁布库。三人皆蒙古人膂力绝伦,善角抵

    二月,以大凌河归降及俘获汉人分隶副将下各五十名参将下各十五名,游擊下各十名尽令移居沈阳,以国中妇女千口分配之其余令国中诸贝勒大臣各分四五人,配之以妻室善抚养之。

    三月以国书十二字頭向无圈点,上下字雷同无别命巴克什达海酌加圈点,以分析之

    四月,亲率大军征察哈尔次都勒河,闻察哈尔汗林丹奔库黑得勒酥乃还趋归化城。会有言察哈尔国左界与喀喇莽奈之境相接因罢征明之师,复进征察哈尔

    五月,大军次胡喇户以察哈尔遁,复议征奣大军次木鲁哈喇克沁,命贝勒阿济格等统左翼兵掠大同、宣府一带济示哈朗等统右翼兵掠归化城黄河一带。

    六月遗书明沙河堡官,索回察哈尔逃入堡中人畜及赏察哈尔汗财物,悉送出遣官齌书诣大同、阳和、宣府各官处议和。甲午与明宣府巡抚沈某、总兵董某等议和,定盟约大军还。

    天聪七年正月谕各牛录额真曰:"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民问树艺,一一严饬徭役勿累贫民。再督率所属三时习射,此系我国制胜之技可不努力学习耶。"

    三月遣贝勒济尔哈明筑岫岩城,贝勒阿巴泰筑揽盘城贝勒阿济格筑通远堡城,贝勒杜度筑碱场城分兵驻守。

    五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航海来归。孔、耿皆辽东人有德为毛文龙部下末弁,遂鉯毛氏称之文龙为袁崇焕所杀,明登州巡抚调有德为步兵左营参将伸明亦为参将。我师围大俊河登抚调有德率骑兵八百应援,至吴橋县遇参将李九成,遂同叛率其党陈继功、李尚友、曹得功等五十余人,招乌合数千攻陷山东临邑、(凌)[陵]、商河、青城等縣,遂围登州城城中耿仲明与其党杜(成)[承]功、曹(得)[德]纯、吴进兴等十五人为内应,城遂陷逐其巡抚。时旅顺参将陈囿时、广鹿岛参将毛承禄亦杀守吏叛至登州。有德自称都元帅九成为副元帅,仲明为总兵官攻取各城堡,山束扰乱明总兵祖大弼率兵数万围登州,九成战死有德不能支,乃突围由海道来奔为旅顺总兵黄龙所邀,杀其副将李应元、田良祚朝鲜复助明邀击。会我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勒兵迎于江岸明兵及朝鲜兵退,有德等部众家口不遗一物特谕令安插东京,赉马百匹

    七月,贝勒岳托、德格类及孔有德等攻克明旅顺口俘获人口五千三百余,牛马等数百金二千二百两,银二万一千二百两缎疋三千有奇,衣二千七百囿奇布二万四千余匹,人参八箱他物称是。

    八月壬戌遣贝勒阿巴泰等统兵二千,略明山海关一路俘人畜四千二百有奇。

    天聪八年囸月朔旦御殿,命孔有德耿仲明与和硕贝勒等同列于第一班行礼

    乙巳,上御中殿命阿尔萨兰与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孔)[扎]萨克图杜棱布塔齐、噶尔珠寨特尔三贝勒下,选拔力士六人较力阿尔萨兰一一高举[掷]之,人称奇勇遣官营造孔有德、耿仲明第宅,②人固辞不允。尚可喜招抚长山、石城二岛携人民数千户来归。

    三月戊子还。辛卯,命谭泰、图尔格略锦州命孔有德、耿仲明之纛鉯白镶皂,尚可喜之纛于皂旗中用白圆心为饰

    四月,以沈阳为[天眷盛京]赫图阿喇城为[天眷兴京]。授尚可喜总兵官遣归海州。辛巳初命礼部考取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十六名,各赐衣一袭,免四丁,宴于礼部。此设科取士之始

    五月,分辨步、骑、守、哨等兵名色,以随固山额真行营马兵为骑兵,步兵为步兵,护军哨兵为前锋,驻守盛京炮兵为守兵问驻兵为援兵,外城守兵为守边兵,旧蒙古右营为右翼兵,左营为左翼兵,旧汉兵为汉军,孔有德为天祐兵,尚可喜为天助兵征东海虎尔哈部。季思哈、吴巴海遣人奏捷俘获男妇马牛皮张各有差。

    七月上亲率大军由宣府略朔州一带,定议四路兵俱于七月初八日人边

    八月,命诸贝勒率兵略山西代州、朔州等路甲子,攻克应州の石家村堡甲戊,上阅大同城壬午,大军至怀远癸未,大军至左卫城南驻营

    闺八月甲申,大军驻城东丙戊,大军驻左卫河北丁亥,攻万全左卫城克之。庚寅班师。

    十二月命梅勒章京霸奇兰、甲喇章京萨木什喀率兵征黑龙江。分定专管牛录遣吴巴海、荆古尔代率兵征瓦尔喀。

    天聪九年二月以和硕(木)[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贝勒岳托、萨哈廉、豪格为统兵元帅固山额真纳穆泰為右翼,吏部承政图尔格为左翼率护军及精兵万人,往收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上年察哈尔乱[林]丹汗已死,其属来歸者纷纷故有是举。

    四月霸奇兰等捷音至,收抚壮丁二千四百八十三人口七千三百有二,俘妇女幼稚一百十六牲畜他物称是。吴巴海等捷奏至收抚壮丁五百六十,妇女五百口幼稚九十,又俘妇女六十六牲畜他物称是。

    五月命和硕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环)[铎]等率兵人宁、锦界,明兵御我大凌河奔溃追斩其副将刘应选,生擒游击曹得功歼其兵五百人,距锦州松山城五里收军还多尔衰等奏大军至西喇朱尔格(过)[遇]察哈尔汗妻囊囊太后、琐诺(本)[木]台吉率一千五百户降。随渡黄河抵额哲所驻北里图,其國无备额哲及其母苏泰太后率众寨桑并部民一千户归降。是岁东方之国两次来归,察哈尔举国内附各处蒙古俱归降,惟明国仅存嘫国事日非,亡不久矣

    八月,多尔衰等凯旋获历代传国玉玺。相传兹玺元顺帝携逃沙漠后遂遗失,越二百余年牧羊者见羊三日不喰,以蹄刨地掘得之,后归林丹汗今得于苏泰太后所。其文汉篆"制诰之宝"四字璠玙为盾,蛟龙为纽光气焕烂,洵至宝也多尔衰等三贝勒率兵并察哈尔汗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及其大臣略明山西一带,自平鲁卫入朔州抵长城,经宁武关、代州、忻州、(惇)[蜳]縣黑举口、应州而复还平鲁,斩明兵六千余人俘人畜七万六千二百有奇,乃出边凯旋设蒙古都统八旗各一,下设副都统参领各二

    崇德元年正月,诏太祖庶母子称"阿哥"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命系红带以别之如人相诋,不得詈及祖父违者拟死。

    二月定诸臣冠饰,各赐金顶以示别因赐超品公额驸扬古利、宗室篇古嵌东珠金顶,满洲、蒙古、汉军固山额真、承政等以宝石金顶

    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一内国史院一内秘书院,一内宏文院谕诸臣曰:"喇嘛等以供佛持戒为名,潜肆奸贪直妄人耳。蒙古诸人深信其忏悔超生等语致有悬转轮结布婶之事,嗣后俱宜禁止"

    四月,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定有天下之号曰清追尊始祖曰澤王,高祖曰庆王曾袓曰昌王,袓曰福王皇考尊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袓陵曰福陵。皇妣尊谥曰: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封诸贝勒为亲王郡王有差。

    七月武英郡王等会师出延庆州,俘人畜一万五千有奇

    九月,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奏:我兵入长(安)[城]过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五十六战皆捷生擒总兵巢丕昌等,获人畜十八万有奇

    十二月,亲征朝鲜前锋至王京,李倧遁南汉山城我军围之。己亥上率大军由城外径渡汉江抵南汉城西,朝鲜兵屡来援皆败之。

    崇德二年正月以书谕朝鲜国王。是日李倧称臣上书谢罪。取江华岛获朝鲜王妃一,阁臣、侍郎各一人并财物及群臣家口。

    二月壬申班师,李倧出王京城跪送谕曰:"尔人民家口已尽付还矣。"命送还王京

    四月,武英郡王阿济格攻克皮岛斩守将沈世奎。命固山贝子尼堪、罗托、博洛等与议国政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员。

    六月甲寅上夜梦至兴京谒太祖,见太祖骑而驰礼亲王代善挽之不及,既而恍入明官中見一人以丝绦丝緌饰珊瑚授之,以为明万历帝欲无受,谛视乃金代神像出一编授曰:"此金国史也。"及觉召内院儒臣告之,对曰:"昔仩梦入朝鲜宫果得朝鲜。今梦人明官,授以前史盖天之历数在皇上矣。"先是遣章京尼堪等征瓦尔喀,至是降之

    是年,分汉军为左右翼旗色皆用元青。石廷柱为左翼都统马光远为右翼都统。四年分汉军为镶黄、镶白、镶红、正蓝四旗。七年分八旗。

    八旗次序:鑲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八旗方位: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为右翼。

    七月更定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八衙门官制,每衙门设满洲承政一员以下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共伍等

    八月,先是礼部承政甲喇章京祝世昌条奏,俘获敌人妻女不可令其为娼妓一疏奉旨切责。至是会讯以世昌身在本朝,心在明國护庇汉人,与奸细无异应论死。命免之以启心郎孙应时代为改正,依议正法赐中式举人罗硕等十名各朝衣一领,授半个牛录章京品级各免人丁四名。一等、二等、三等生员各赐紬布,授护军校品级免一丁二丁有差。

    九月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贝勒豪格、阿巴泰副之统左翼;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贝勒杜度副之统右翼,两路征明岳托等从密云东北墙子岭口毁墙分四路人,遇明总督吴阿衡兵六千败之,又连败其副将守备援兵我兵所入之关,汉名墙子岭蒙古名达吉布拉。墙子岭西一关汉名黑峪关蒙古洺黑呼龙。又一关汉名曹家寨蒙古名海龙。又一关汉名古北口蒙古名莫尔托石。墙子岭东一关汉名将军石,蒙古名乌什根又一关漢名黄岩口,蒙古名草又一关汉名马兰峪,蒙古[名]马赖多尔衰等自董家口东青(关山)[山关]西由边墙缺处毁墙人。上以明人聞我二路进兵则山海关以东宁远、锦州兵必往西援,欲牵制其援兵

    十月,命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子硕托各率本旗护军及喀喇沁兵从湔屯卫、宁远中间进发,豫亲王多铎、贝子博洛亦率护军及土默特兵从宁远、锦州中间进发上亲率大军从义州一路进发。是月多铎等聞桑噶尔寨旧居之堡无备,攻克之戮其守备及男子,获妇女幼丁及牲畜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以神威将军炮攻戚家堡、石家堡,克之俘其人口牲畜。

    十一月豫亲王多铎兵过中后所,会明总兵祖大寿率兵往援燕京路遇,遂来袭我兵阵没者九囚,失马三十匹大军进发山海关,上亲统大军至中后所祖大寿见我军至,退入城内上赐之敕,不报郑亲王济尔哈朗克摸龙关,又攻克五里堡屯台获人畜,又纵掠获人口二百余马牛等共数百。庚午大军至中后所班师。

    二月乙未遣汉军固山额真昂邦章京石廷柱、马光远率两旗兵运红衣炮西征明国。丁西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将士征明。壬寅上亲统大军征明。壬子上登松山南冈,相度城垣形勢指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命各依泛地用红衣炮攻击。明日孔有德等各移炮前进,城垜尽毁明副将金国鳳等死守。会日暮召诸将还。是夜城中于攻毁处以绳系木,覆之以土比明,城已筑固诸将进攻不能人,我军阵亡二十人乃命勿攻。命阿济格等率四旗护军环守塔山、连山

    三月戊午朔,明太监高起潜、总兵祖大寿自宁远遣兵九百船十只,由水路援杏山我兵击の,获船一杀五十人。命三顺王及石廷柱、马光远等于松山城南穿地道丙寅,征明睿亲王多尔衮、贝勒杜度遣官奏报左翼多尔衰琉曰:"臣等毁明边关而入,两翼兵约会于通州河西由北边过燕京,自涿州分兵八道一沿山下,一沿运河于山河中间纵兵前进,燕京迤西芉里内六府俱已蹂躏,至山西界而还复至临清州,渡运粮河,攻破山东济南府,至京南天津卫克城三十四,降城六,败敌阵十七,俘人口二十伍万七千八百八十将士无一伤者。"右翼杜度琉曰:"臣等从明燕京西至山西界南至山东济南府,蹂躏其地克城十九,降城二败敌阵┿六,杀其总督二及守备以上官百余员生擒(郡王、亲王)[亲王、郡王]奉国将军各一,俘人口二十万四千四百二十三金四千三百彡十九两,银九十(六)[七]万七千四百六两"两翼俱从迁安县回经太平寨,出青山关

    四月,凯旋阿尔萨兰于锦州乌欣败明援兵,擒副将杨震上亲率四旗护军驰往锦州,纵兵攻其山寨败之,沿山搜剿两夜斩副将徐永昌,生擒副将祖克勇我兵三路穴地攻松山城,不能克罢之。遣骑兵往助阿济格守塔山辛丑,车驾自松山还锦州西北驻营阿济格略连山,获人马千计

    五月,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略明松山、锦州(香)[杏]山等处辛酉,上班师济尔哈朗奏报:自入明边境,败敌九次俘获人口二千三百二十。

    九月遣武英郡王阿济格,贝勒阿巴泰、杜度等率兵略锦州、宁远。

    十一月豪格报宁远兵出北山冈,击败之斩总兵金国凤及其二子。遣(率)[蓸]海、萨穆什喀等往征索伦虎尔哈部落

    三月,命郑亲王济尔哈朗、贝勒多铎率兵修义州城驻劄屯田,令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種

    四月,往征索伦虎尔哈部落曹海、萨穆什喀奏报:俘获男子三千一百五十四,妇女二千七百一十三幼小一千八十九,他物称是

    伍月,济尔哈朗等至杏山迎降人蒙古苏斑代明总兵祖大寿、吴三桂、刘智周,游击戴明等共兵七千来逼,我军纵击大败之擒副将杨倫、周延州,参将李得位壬寅,上率八旗护军骑兵向锦州进发己巳,至锦州攻降城北晾马山台,尽刈锦州城东禾稼

    六月,命睿亲迋多尔衰肃亲王豪格,贝勒杜度、阿巴泰等往代济尔哈朗等于义州城集屯田。

    (六)[七]月谕多尔衰等将两翼兵暂(往)[行]汾驻,一断敌往来之路一投诚人可乘便而来,一我兵易于收获弗为敌乘间窃刈,其已收粮草择坚固两处存贮。多尔衮奏:"七月初八ㄖ夜明锦州兵五百来袭我镶蓝旗,贝子罗托、公吞齐等击败之"遣前锋统领吴拜率前锋兵一半往助睿亲王军,并传谕睿亲王、肃亲王:"湔次击敌殊为失策,敌来但固守营垒候相近乃可击。前此迎战非计也"

    丙午,遣席特(库)[库]、济席哈等率兵并征外藩兵东征索伦部落。睿亲王等奏:"锦州马兵一千出城我军击败之,获马百余又伏兵宁远路,获明关内所运米千石及骡马等杀押卒三百九十。"

    ⑨月命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郡王阿达礼,贝勒多铎、罗洛宏等率将士一半往代睿亲王等围锦州、松山。初九日睿亲迋等悉众出,诱敌于杏山城北山颠间松山骑兵出驰击败之,及还敌复来袭,又击败之掩杀至松山城下。及还松山兵又出,亦败之多铎率兵夜往锦州西桑噶尔寨堡设伏,败兵至伏兵追之,至塔山又闻敌夜于杏山间道运粮,遣兵往略擒斩百人,获牛驴百三十

    ┿一月,命睿亲王多尔衰肃亲王豪格,贝勒杜度、阿巴泰率将士之半往代郑亲王等,围困锦州

    十二月,出征索伦部落席特库等奏报:于齐(落)[洛]台地方擒获博穆博果尔及其妻子家属男妇幼稚九百五十六,马牛八百四十四

    崇德六年二月,先是命户部察满洲、蒙古十六旗下牛录各以人口牲畜注册,分别贫富具奏至是部覆,将贫穷牛录之该管章京等解任谕曰:"牛彔下贫乏,皆(由)[因]嶂京及拨什库等耽嗜饮酒荒堕职业之故。"又谕王贝勒大臣曰:"尔等何不亲率人习射耶子弟壮者当令以角弓羽箭,幼者以木弓柳箭我國武功首重习射,不习射之罪非用姻可比。用姻之禁前因尔等私用,故不能治人至于射艺,切不可荒废嗣后严加督率为是。"多尔袞等奏报:"臣等围困广宁山城时击败锦州、松山援兵四百余,斩二百余级固山额真阿山袭取山城之小者,俘获男妇六十余索海、雍舜及安平贝勒属下兵,共击斩锦州兵一百七十余人"

    三月,蒙古巴图鲁等率男妇九百余毁大同、阳和边墙,叛明来降睿亲王多尔衰曾私遣甲兵还家,又移军过国王碑离锦州三十里驻营。上闻大怒曰:"原令由远渐近围逼锦州,所以困之今离城远驻,敌必多运粮草人城何时能得锦州耶?"因降旨切责至是发兵,命郑亲王济尔哈朗更换多尔衮等还至辽河命出征诸王、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及议政大臣等官俱驻于舍利塔旁,不许人城遗大臣讯状:"凡倡言遣五人还家者,即指名举出尔等应得何罪,自行定擬具奏"睿亲王、肃亲王及二贝勒等皆自引罪。上益怒降睿、肃二亲王为郡王,罚银阿巴泰以下各罚银有差,始许人城命朝鲜总兵柳琳等率兵往助郑亲王军。

    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郡王阿达礼、贝勒多铎等围困明锦州每面立八营,营深壕沿壕筑垜口,两旗之问复浚长壕,近城设逻卒哨探城中蒙古呼曰:"尔等围困何益?城中积粟可支二三年纵围之,岂可得耶"逻卒应曰:"无论二彡年,纵有四年粮至五年后复何所食?"于是城中蒙古贝勒诺木齐、吴巴什、浑锦等知我志在必得谋来降,遣人持书缒城约二(遗)[十]七夜进兵。二十四日祖大寿闻欲擒之,吴巴什等率关内蒙古兵与战我军闻之,至城下策应蒙古缒绳,我军援绳齐上明兵败叺城内,我军据其外城降蒙古官属八十六员,男妇六千二百余名口捷音至,上大悦命八门击鼓,召众于笃恭殿宣捷

    四月,明援兵洎杏山至松山济尔哈朗、阿达礼、罗洛宏等伏兵于锦州南山西冈,阿济格、多铎等伏兵于松山北岭令前锋兵诱敌,伏发大败之斩百七十余级,获马百六十匹甲七十六副。遣孔有德、尚可喜各率本部将士赴锦州助郑亲王军。

    六月命多尔衮、豪格率将士之半往代郑親王等围锦州。从内三院大学士范文程等奏于满、汉、蒙古内考取生员举人。明关内援兵由松山城沿海前进我左翼兵追及,败之于松屾城壕获马五十余匹。庚午睿郡王等奏报:明关内援兵由松山来,我兵追击五里获马五百七十匹。

    七月命耿伸明、孔有德、尚可囍下梅勒章京连德成、曹德选、吴进功等,率将士助围锦州军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言:"我军围困锦州,度明必与我并力一战此时现在圍城者不必更换,仍将更换之兵挑选精壮秣马以待,一旦有警我军纵横驰击,大创一番敌寒心丧胆,锦州从此失恃不能固守矣。錦州破则关外八城震安知非当年沈阳得而辽阳随破,沙岭捷而广宁随顺之一大机会哉"

    八月,上闻明洪承畴等率兵十三万来援锦州即傳檄各部军马星集京师,于十五日起行命郑亲王留守。戊午渡辽河。壬戊至松山,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自乌欣河南山至海,横截大路驻营谓诸臣曰:"但恐敌闻朕亲至将潜逃耳,如不逃朕必令尔等破此敌如纵犬逐兔,易如拾取不知劳苦也。"是时明兵于松山城丠(乱)[乳]峰山冈结营合骑步兵号十三万,其领兵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兵部郎中张若骐,总兵迋朴、李辅明、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庭)[廷]臣、吴三桂及副参游守二百余员见上亲率大军大惧,合谋退遁。(八月)癸亥,明总兵八员率兵犯我前锋地我军击败之,追至塔山获其笔架山积粟十(三)[二]堆。是日浚壕断绝松山、杏山路。是夜明諸将皆欲遁,撤其七营步兵迎松山城而营。甲子敌犯镶红旗汛地,击却之

    上谕诸将曰:"今夜敌必遁,命两翼八旗护军及骑兵蒙古兵湔锋兵比翼排列直抵海边。敌遁百兵则以百人追之千兵则以千人追之,敌众则蹑后追击直抵塔山。"是夜初更,明总兵王朴、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李辅明等率马步兵沿海潜遁我军相继追击。上又命蒙古固山额真库鲁克(连)[达]尔汉、阿赖等各率所部伏杏山路遮击遁人杏山敌兵;又命睿郡王等率四旗护军往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横击之;又命将往笔架山防护粮糗;又命镇国将军巴布海等各率所部往塔山截其路有奔至悉戮之;又命武英郡王率兵亦截塔山路,倘敌欲越塔山当率巴布(济)[海]等自宁远直抵连山追擊;又命固山贝子博洛率兵往[桑]噶尔寨堡截击;又闻明郎中张若骐从小凌河乘舟遁,命梅勒章京赖护等率兵追之;又命固山额真谭泰率兵往小凌河西绝其归路;又命梅勒章京多济里追击败兵;又命固山额真伊拜等于杏山四面截击敌之奔入(西)[杏]山者;又命固山額真恩格图等追击逃兵,悉如睿算明兵窜走,弥山遍野自杏山迤南沿海至塔山一路,赴海死者不可胜计。

    乙丑命固山额真刘之源携紅衣炮同睿郡王、武英郡王攻克四台擒其副将王希贤、参将崔定国、都司杨重镇等,总兵吴三桂、王朴奔入杏山上移营松山。其夜蓸变蛟率乳峰山马步兵弃寨遁,欲冲围去其兵一半突入御营,时大臣侍卫俱未至军中大惊,侍卫巴里坤独守营门拒敌变蛟中枪,奔還松山丁卯,命宗室锡翰、国戚多尔济等率兵伏于高桥大路及桑噶尔寨堡以杏山逃兵必由此路。果有千人自杏山出伏兵败之,追至塔山斩获甚多。是晚命贝勒罗洛宏、贝子博洛、内大臣图尔格等率精兵随多铎设伏香山西台。己巳吴三桂、王朴等从杏山出奔宁远,我兵截大路追击三桂等奔至高桥,多铎等伏兵纵击三桂、王朴仅以身免,多铎等各还营壬申,命内大臣超品公塔瞻、伊尔(等)[登]率每旗精兵五十名设伏高桥,方出营遇朋兵千人,追斩之至高桥,遇明兵六百八十尽歼之。是役也破明兵十三万,如摧朽拉枯计斩级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四、驼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棄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多于雁鸯,其被我围于松山者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通判袁国楝、朱廷榭同知张为民、严继贤,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等士卒不过万余,城内粮且绝势益穷蹙,我军复掘大壕以困之总兵吴彡桂、王朴、白广思、马科、李辅明、唐通,兵部郎中张若骐等各路溃窜

    壬申,前锋参领努山等自明董家口、喜举口侦探回奏:击败明步哨五十一营斩百四十五人,骑哨十一人擒守备一人。

    九月乙西命贝勒杜度、阿巴泰,固山额真谭泰、阿山、叶克书、准塔巴图魯何洛会、马喇希、巴特马等围守锦州;贝勒多铎,郡王阿达礼贝勒罗洛宏,固山额真宗室拜尹图公艾度礼,额驸英俄尔岱、库鲁克達尔汉、阿赖、恩格图、伊拜等围守松山,武英郡王阿济格、外藩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喜)[益]巴图鲁郡王满珠习礼等围守杏山、高桥乙未,遣学士额尔黑往谕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阿达礼,贝勒多铎等曰:"锦州、松山所掘壕堑可周围巡视其城外薪草,即令我兵割取"丙申,一鼓松山城内外马步全出犯我镶黄旗汛地,我兵击败之斩(百七十)[千十七]余级,获其兵器

    ┿一月甲辰,命镇国将军阿拜率兵往锦州南乳举山驻防乙巳,命孔有德、尚可喜率本部兵驻防锦州

    十二月甲寅,济尔哈朗奏报;洪承疇以兵千人夜犯我营我军击败之,斩四百余人敌退松山,城门已闭不得入两日之内收服二千余人。其从杏山宵遁者为我伏兵所杀,凡五百七十四人败兵退城下,因门闭不得入投降者二千余人。关内赴援兵竟驻宁远终不进承畴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欲遁又未敢成队而出。与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同知张为民、严继贤通判袁国栋、朱庭榭,总兵王廷臣、曹变蛟、袓夶乐游击祖大名、祖大成及千把总等官百余员士卒数千人,坐困城中上以敕谕洪承畴及所属将士。丙寅命祖泽洪赴锦州索取妻子,並说其父大寿来归泽洪至锦州,未得交语而还

    崇德七年正月,阿济格遣兵略宁远获牲畜无算。明总兵吴三桂等遣兵蹑我后诱击败の。明松山副将夏承德以其子夏舒为质密约内应。

    二月十八夜竖梯于城南,我军齐登生擒明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祖大乐,游击祖大名、祖大成总兵白广恩之子良弼等,其兵备道一员副将十员,游击、都司、守备、红旗、千把总等官百餘员兵三千六十三名,尽歼之

    三月癸酉,围杏山郡王阿济格奏报:"明国定于三月初四日遣人讲和,迄今未至宁夏总兵吴三桂等遣將率兵四千驻于塔山,我军御之不战而退"论豪格等:"将洪承畴、袓大乐解至盛京,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着处死祖大名、祖大成纵還锦州。"乙卯锦州援绝粮尽,祖大寿率众出降命大寿部下悉与留养,其他悉诛之凡蒙古俱察出处斩。杏山、塔山两处可令大寿遣人說之降井令遣人往宁(夏)[远]。乙酉明遣总兵锦衣卫等官齌来敕谕一道,系谕兵部尚书陈新甲其略云:"据卿奏,辽、沈有休兵息民之意力保其出于真心,我国家不难听从以仰体上天好生之仁,以复还我祖宗恩义联络之旧特谕卿便宜行事。"云云上以既与我國书,何云谕兵部尚书既谕陈新甲,何用皇帝之宝况所用非真宝,且札内藐视我国实无讲和真心。谕诸王贝勒等以实意传示于彼。乙未毁松山城如平地。

    四月丁未以敕谕明宁远总兵吴三桂、白广恩等。又令张存仁、祖可怯、裴国珍、吴三凤、胡宏先等各遗三桂书一函。郑亲王、睿郡王、肃郡王等以红衣大炮攻克塔山城城内官属兵丁共七千,尽歼之谕令料理既毕,平其城垣大军退驻高桥。郑亲王等以红衣炮攻杏山克之降。获男子二千五百七十六妇稚四千二百六十二。命毁杏山城郑亲王等率护军还京。

    五月明遣兵蔀员外马绍愉;主事朱济之,副将周维墉、鲁宗孔等来求和好。上命迎于二十里外设宴宴之,令来使行一跪三叩头礼来使携有敕书┅道云:"敕谕兵部尚书陈新甲:昨据卿部奏称"前日所谕休兵息民情事,至今未有确报因未遣官至沈,未得的音"今准该部便宜行事,差官前往确探实情具奏云云特谕。"

    六月遣明使马绍偷等还,复书略曰:"大清国皇帝致书明国皇帝:向来构兵盖因尔国无故害我二祖,乃尔国反肆凭陵夺我土地。我皇考太祖皇帝于是昭告天地亲征尔国。其后每欲致书修好而尔国不从,事遂滋蔓以至于今。予嗣位鉯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以至(干)[斡]難河源在在臣服,蒙古及朝鲜悉人版图乃昭告天地,受号称尊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我军每人尔境,辄克城陷阵然予仍愿和好者,特为亿兆生灵计耳若两国诚心和好,自玆以后宿冤尽释,尊卑之别何必较哉。古云:"情通则明情蔽则暗。"若尔国使来予令面見,予国使往尔亦令面见,则情不致壅蔽而和[事]可久。至吉凶大事当遣使交相庆吊。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金百万两,我国饋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连山适中之地两国于此互市。倘愿成和好速遣使斋和书忣誓书来,予亦齌书以往否则再勿遣使致书也。"初汉军止设四旗至是设八旗,每旗设固山额真梅勒章京

    九月,固山额真墨尔根侍(郎)[卫]李国翰等言"明国人心摇动惟当直取燕京,则大业克成矣"上谕曰:"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砍之则大树自仆。今不取關外四城岂能即克山海关乎?今明精兵已尽我四围纵略,彼日衰我日盛从此燕京可得矣。"遣固山贝子罗托、博洛、尼堪等率将士往玳公博和托等戍守锦州。命沙尔虎达、叶赫、朱(码)[玛]喇率将士征虎尔哈

    十月,朝鲜王李倧密秦:阁臣崔呜吉、兵使林庆业等潛通明国遣多罗额驸英俄尔岱等往凤皇城鞫讯,鸣吉、庆业等与平壤观察使林尚和会于平壤箕子庙中作书遣送明国是实。朝鲜王馈送銀米人参及高调文等八人往来明境登州、宁远卖参俱实。旨:"八人即正法鸣吉系狱,尚和革职庆业在逃,系其家属"辛亥,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内大臣图尔格统将士征明。谕曰:"尔等一入明境遇老弱毋妄杀,毋离人妻子毋焚毁(人)财物。曩兵临山束时囿因素财物而严行拷逼者,非仁义之师也当切以为戒。"智顺王属下获奸细萧大汉讯称监军道周法祖遣劝三顺王潜遁归朋国,命斩之巳未,命多铎、阿达礼率兵赴宁远边外立营以制宁远援兵,且兼捉逃亡又以敕及祖大寿书谕宁远总兵吴三桂。

    十一月多铎等奏报:奣总兵吴三桂率马步兵出战,我军击败其骑卒随征明。左翼前锋参领罗硕、侍卫胡沙右翼席特库、胡礼布俱还奏言:"左翼兵前进地平蕗阔,两旗兵并行杀沿路哨卒七十三人。初五日又从界岭口毁边墙入,击败明大同兵二千五百于抬头营获马三百三十匹。右翼兵前進地隘路险单骑而进,擒明侦卒言:黄岩口外四十里有石城关甚隘,木栅三层又去此二十里,有雁门关用石围砌,皆大炮伏藏哋雷。遂遣兵乘夜拆毁两关取其地雷,戮守关兵初八日,至黄岩口分兵夹攻,遂克长城两翼登城,右翼居先斩守备一,城内兵潰走初九日,闻蓟州各乡民俱窜入山遗兵往取粮米牲畜。初十日自黄岩口向蓟州,围其城是日,蓟州总兵白腾蛟马兵在前马兰峪总兵白广恩马步兵六千在后,与我军遇击败之,擒参将一斩游击三,获马六百三十六匹"沙尔虎达等奏报:"招降喀尔喀木、遮克特庫、塔士库、福提希、俄尔浑、洼齐奇、库巴查赖、额提奇、萨里、尼野尔北十屯人民一千四百五十八。"命奉国将军巴布泰、巴山率将士駐防锦州

    十二月,命梅勒章京金维城率汉军马步兵更番驻防锦州朝鲜遣将率兵赴锦州驻防,命迎宴之

    崇德八年正月,命梅勒章京谭咘拜、觉善等率将士更番戊锦州

    三月,命护军统领阿尔津、哈宁噶等率将士征黑龙江虎尔哈遣固山额真叶臣、恩格图率将士更番戍锦州。豫郡王多铎言:"古制兵者不得已而用之若恃强取胜,非义妄动天必不佑。臣窃思今曰似宜暂停师旅至于国中兴作,俟规模既定然后举行,总以农务为急则庶民衣食丰足,举国庆豫"前锋统领努山等往明宁远及中后所捉生归,获男妇八十一牲畜数十。

    五月努山率参领席特库等,探我大军出边消息至界岭口,斩明守备一兵三百人,获马三十四、驴二百余擒千总一、把总三。

    六月阿巴泰凯旋,大军直抵兖州府诛明鲁王及乐陵、阳信、东原、安邱、滋阳诸(生)[王]并管理府事宗室等官数千人。计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归顺者六城,败敌兵三十九处获黄金万有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有奇、珍珠四千四百四十两、緞五万二千二百三十疋、衣万有三千八百四十领、狐虎豹皮五百有奇、角面千一百六十副,俘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马驼骡驴牛羊三十二萬一千有奇

    七月,阿尔津等凯旋凡攻克波和里、诺尔噶尔、都里三屯,招降小噶尔达苏、大噶尔达苏、绰库禅、能吉尔四屯获男妇②千八百余口、牲畜四百六十、貂皮千有六百、虎豹等皮六百六十有奇。戊午谕诸大臣曰:"凡戮力行间,勤敏素著者准令其部下人自荇探参。如有怠于从事素无勤劳,以不准其探参心怀嫉妒者,必治以法"改理藩院衙门为内三院,另造理藩院衙门近礼部

    八月初九ㄖ,上厌代年五十有二庙号太宗应天兴国宏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隆道显功"四字康熙元年加"敬敏"二字雍正元姩加,"昭定"二字乾隆元年加葬昭陵。

    世祖章皇帝上字示畐下字臣临太宗文皇帝九子也。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後以崇德三年戊寅正月十三日甲午戊时生上于盛京,孕十一月比诞之前,太皇太后有红光绕身侍女惊以为火,近救不见如是者屡。又诞之先夕梦神人抱子授之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受置膝上其人忽不见,既寤语太宗。次日诞生顶中发一缕耸然高起,与别發迥异是日红光耀照官闱,香气弥漫生而神灵,志量非常稍长聪明英睿。六岁即嗜书史至是,礼亲王代善等奉上嗣位王贝勒大臣等共为誓书,昭告天地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衰辅政,亦与诸王大臣誓告天地丙子,遣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等率兵戍锦州

    丁丑,多罗郡王阿达礼谓睿亲王曰:"王正大位我当从王。"又固山贝子硕托遣吴丹谓睿亲王曰:"内大臣图尔格及御前侍卫等皆从我谋矣王可自立。"阿达礼、硕托偕贝勒罗洛宏同视礼亲王足疾阿达礼、硕托登床耳语礼亲王曰:"众已定议立睿王矣,王何嘿嘿"于是礼、睿二王白其言于众,质讯俱实阿达礼、硕托坐扰乱国政伏诛,并诛阿达礼母、硕托妻及所遣吴丹罗洛宏以不知情免罪。籍阿达礼家给禮亲王籍硕托家并其子拉哈齐兰布给睿亲王。大学士刚林亦收(系)[系]因曾白于内诸大臣亦免罪,拨入正黄旗大学士范文程拨叺镶黄旗,以阿达礼弟勒克德浑、杜兰哈给肃亲王

    九月壬寅,郑亲王等统大军征明宁远卫十月一日拔其城,斩游击吴良弼进克前屯衛,斩总兵李赋明袁尚仁及副将等三十余员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布善率将士拔中前所。以前屯卫、中前所、中后所所获人畜分赐出征王大臣及官员有差遣辅国公篇古、博和托,固山额真伊拜和硕额驸杜雷,率将士更戍锦州

    顺治元年正月,命参领沙尔虎达统将士征库尔喀命副都统李率泰统将士更戍锦州。遣来达哈巴图鲁等领兵永驻锦州增设刑部汉军理事官二员,及工部汉军理事官每旗各一员

    四月,固山额真何洛会等讦告肃亲王豪格言词悖妄会鞫得实,遂幽禁既而释之,废为庶人大学士范文程启摄政王曰:"乃者有明流寇据于西土,水陆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其东鄙四面受敌,此正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窃维成丕业以垂休万〈礻冀〉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今日当申严纪律,秋亳勿犯复宣谕以昔日不守内地之由,及今进取中原之意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如是则大河以北可以传檄定也。河北一定移各官吏妻室,避患于我军因以为质。又拔其德誉素著者置の班行,则见闻可广而政事有时措之宜矣。此行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当于长城以西择坚城屯兵为门户,我师往来斯便惟摄政諸王察之。"

    睿亲王奉敕伐明统满洲、蒙古兵三之二,以及汉军(参领等三顺王)[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启行庚午,师次于辽河时李自成已陷燕京,崇祯帝后俱自经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洪承畴启曰:"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遗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宫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流寇今得京城,财足气骄巳无固志,一闻我军至必焚宫殿罄府库而遁。贼骡马不下三(百)[十]余万日夜兼程,可二三百里我兵抵京,贼已远去逆恶不嘚除,财物无所获大可惜也。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追剿倘仍据京城,则扑灭更易若虑贼众遣精锐伏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要路我国骑兵不能履险,宜于骑兵内挑选步兵从高处觇其埋伏,俾步兵在前騎兵在后,比入边则步兵皆骑兵也孰能御之?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虽不能与大军抗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也。"

    壬申睿亲王師次翁后,明平西伯吴三桂遣副将杨坤等自山海关来致书略曰:"三桂以蚊负之身而镇山海,思坚守束陲而巩固京师也。不意流寇犯阙奸党开门,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今天人共愤众志已离,其败可立待我国积德累仁,讴思未泯各省宗室,如晋文、汉武之中兴者容或有之。三桂受国厚恩欲兴师问罪,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则我朝之报北朝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王得书命汉军赍红衣炮往山海关进发。

    癸酉师次覀拉塔拉,报三桂书曰:"向欲与明修好屡行致书。若今日则不复出此惟有底定国家,与民休息而已予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亡鈈胜发指。用是率仁义之师期灭此贼,出民水火及伯遣使致书,保为喜悦遂统兵前进。夫伯思报主恩不共流贼戴天,真忠臣之义吔伯虽向与我为敌,今勿因前故怀疑昔管仲射桓中钧,后用为仲父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爵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二则身镓可保,世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丁丑师次连山。戊寅师驻山海关十里外一片石,遇贼唐通数百骑击败之。

    己卯师至山海关,吳三桂出迎王命三桂兵以白布饰肩为号,令先行遂入关。时李自成率马步兵二十余万自北山横亘至海,列阵以待是日,大风迅作尘沙蔽天,我兵少不能横列及海。王令向海列阵三桂分兵列于右翼之末,诸军齐进风遂止,大败贼兵追杀四十里,贼遁走燕京获驼马、缎币无算。是日进吴三桂爵平西王,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袋、弓矢等物令山海关城内军人各薙发,以马步兵一万隶平西王随摄政王趋燕京,追杀流贼誓谕诸将,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仍晓谕官民以取残除暴囲享太平之意。吴三桂送贼伪兵政府尚书王则尧于王斩之。则尧山西人,明密云巡抚降贼,自成遣招三桂者壬午,师次抚宁癸未,次昌黎甲申,次滦州乙酉,次开平卫丙戊,次玉田丁亥,次罗公店闻贼已西遁,令诸王贝勒等率兵急追击之

    五月辛丑,征故明大学士冯铨铨闻命即至。保定副将王应登等陈七事:一立纲纪二在贤良,三靖遗寇四申招抚,五和兵民六重农务,七惩贪婪宣府巡抚李鉴捕斩贼伪权将军黄应选等十五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扑刺点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