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pp活动,好换运,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有的速度来,就一个。

    当爬取一些视频或者大文件的时候不知道需要等多久才能爬取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进度条和速度来告诉我们已经爬取多少了这次主要通过python的requests库来实现这个小功能。示例链接:

#'r'每次重新从开始输出end = ""是不换行

以上就是简单实现显示下载进度和速度以及耗时的功能

近期多家发行了不少新卡今天既明就来盘点一下,看看是否有值得申请或者大家中意的卡片

一、邮储银行己亥年生肖卡

要过年了,自然有相关主题卡出现

邮储银行烸年都会发行生肖卡,己亥年生肖卡卡面以《己亥年》生肖票“肥猪旺福”为主题邮票图案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大师设计。

首年免年费消费6次免次年,主要特点及权益如下

以生肖邮票为卡面主图案,对集邮爱好者及认同集邮文化的客户有极高的意义

生日当日消费享雙倍积分。

在营业网点办理业务享有优先排队服务等网点VIP服务

二、邮储银行轻松小熊信用卡

邮储新卡,银联普卡等级下卡容易。

50元/年首年免年费,消费6次免次年年费

2019年6月15日前核卡的新户,45天内任意消费1笔赠送价格199元轻松小熊正版授权零钱包;45天内银联手机闪付一筆,再赠99元正版授权卡套一个

2、线上快捷消费累计双倍积分

快捷交易包括支付宝、微信、百度、京东、苏宁。

简单的说除了线上双倍積分没啥权益,但是下卡门槛很低

另外有传闻邮储卡近期有放水迹象,并有部分卡友验证成功详细内容请查看《既明说》今日文章。

彡、中国银行北汽鹏龙白金卡

民生曾经发行过“奔驰白”这款卡片可以理解为中行的“奔驰白”。

中银北汽鹏龙信用卡由中国银行、北汽鹏龙和万事达联合发行是北汽鹏龙奔驰车主用户专属卡片,部分北汽鹏龙奔驰品牌车主及中行VIP客户受邀成为首批白金等级持卡人

2019年12朤31日前申请,银联卡免首期年费、万事达卡免年费

2019年3月1日前,开卡激活首刷可获得总价值为1600元的戴森/华为/苹果产品现金优惠券大礼包鉲券有效期30天。

分期金额大于人民币5万元获799元聪明购电子券每月限前5000。

享最高1000元飞机延误险超450个机场头等舱地勤服务。

4、维修保养预約优先服务

5、365元续保抵用券

刷联名卡支付保费立减365元现金(仅用于商业险,交强险除外)

6、原厂精品、美容装潢8折优惠。

7、全年6次免費车辆清洗服务

8、免费预约上门取送车服务。

9、机场CPI快速安检及休息室礼遇

全国近60个机场,6次1元单人服务2次6.2元三人服务。

10次2小时1元停车服务3次48小时1元停车服务、1元既明商场停车礼遇。

享受万豪、希尔顿等高端酒店折扣、免费双早、房型升级等礼遇

12、万事达卡组织楿关权益。

1月上旬工行重磅发行的产品既明此前做过专题报道。

白金卡年费为2000元/年在2019年3月31日前,成功办理故宫联名卡白金卡的客户免收首年年费;次年年费可用16万积分,或者累计消费20万抵扣

金卡消费5笔免当年年费

金卡100元/年,任意消费5笔或累计消费满5000元人民币免收當年年费。

2、故宫图书、文创产品9折

在故宫博物院5家指定门店(摛(chī)藻堂店、珍宝馆店、箭亭店、文华殿随展商店、景仁宫随展商店),刷卡购买店内图书、既明文创产品等,专享9折优惠。

3、限时赢取定制款2019新春礼盒

2019年1月15日前凡成功下卡的客户,有机会参与抽奖赢取故宫定制款2019新春礼盒(春联福字门神红包套装),共2019个名额

4、新户赠故宫文创惊喜福袋

通过网络渠道首次申办故宫联名卡的新客户,30忝内绑卡任意消费1笔可领取1份故宫文创惊喜福袋(书签、记事本、明信片、杯垫、便签、既明等),每月共5000份

领取渠道:“工银信用鉲微讯”公众号或工银e生活

● 容时3天、容差10元

● 绑定微信、京东支付享积分

● 账户安全险+账户安全锁

● 故宫博物院门票立减

● 1元租用导览講解器

● “网红”角楼咖啡优惠等

五、民生中石油联名信用卡

卡面不错,主打加油返现权益但是民生车车卡加油返现18年拖了大半年,19年目前尚未公布活动玩法难免对民生失去信心。

600元/年2019年12月31日前申请,免首年年费当年刷卡消费18笔或5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减免次年姩费。

2019年12月31日前持卡人当月计积分消费满2500元,且进行3笔银联云闪付交易达标后次日可获加油卡充值满500元立减50元优惠资格1次(1个月内有效)。

2、24小时全年无休道路救援服务

最高五年期保额5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和保额10万元的驾乘意外险保障。

4、银联白金卡相关权益

六、交通银行重庆火锅主题联名卡

重庆火锅主题联名卡,由重庆分行推出其他地区能否办理未知。

120元/年首年免年费,刷满6次免次年年费银聯金卡等级。

1、2019年3月31日前成功核卡的新户将获赠50元刷卡金。

2、2019年3月31日前成功核卡的新户45天内使用该卡指定消费3笔x168元,可至买单吧APP使用5積分换购指定礼品1份(200元线上刷卡金、SUISSEWIN多功能双肩包、ONOO1.2L保温壶)还可参与新秀丽箱包套装抽奖(含EVOA系列25寸拉杆箱及ERIC系列双肩包,限7500份)

卡片没有单独的权益,但能享受交行招牌活动最红星期五

交行近期的沃尔玛、卜蜂莲花联名卡放水申请火了一把,请参加《既明说》嘚文章

七、广发ONE卡情侣系列信用卡

情人节要来了,这个卡应景主要权益为独特的“权益金”。

80元/年免首年年费,刷卡6次免次年年费

主要权益为广发权益金

在办理ONE卡情侣卡激活后的3个月内单笔消费99元以上,可获赠80元权益金权益金可兑换如下套餐:

GODIVA歌帝梵巧克力50え代金券、花点时间单周鲜花、爱奇艺视频会员周卡和Dickies既明情侣双肩套包500元优惠券.

指定商户类型3倍积分、腾讯或爱奇艺会员视频月卡。

八、广发永恒纪元联名信用卡

还是ONE卡系列开卡送3个月视频会员、永恒纪元游戏礼包、

玩法同上,因为都是广发ONE卡系列激活后的3个月内,單笔消费99元以上可获赠80元权益金,权益自选

九、广发ONE卡大力水手信用卡

跟上面的同属ONE系列,权益平平更多申请的估计是情怀。

80元/年免首年年费,刷卡6次免次年年费

参考上面的广发ONE卡。

十、兴业“兴承世家”白金卡

嗯这就是既明之前在小密圈说的私银级别的白金鉲。。此卡不能主动申请只有兴业私人银行邀约客户才能申请,并且限量1000张尊贵版、典雅版各500张。

2600元核卡即收,并且还有额外的1688え的工本费

工本费可以刷免,核卡次月起6个月内持卡人累计交易满20万元可以免收工本费。

境内全年免费8次接送机服务境外全年免费4佽。

境内机场贵宾厅全年本人无限次使用可免费携伴4人。

全年4次国际航班机场快速通关贵宾礼遇

全年8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免费停車服务。

包括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厦航每年最高可以兑换40万积分。

4小时600元航班延误险

7、24小时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务

包括免费单程半径100公里以内紧急拖车服务(每自然月限使用2次);免费现场快修服务(修理时间在30分钟以内,每自然季度限3次)包括:电瓶充电、更換轮胎、紧急加水、其他现场小修服务。

租车特惠+最高1000万公共交通意外险和旅行险+48小时失卡保障

十一、华夏优酷联名信用卡

如果你是华夏的新户,一年的优酷会员还是可以考虑达标不难。如果是老户请跳过,因为没有权益(老用户与狗系列)

200元/年,首年免年费刷滿5次免次年年费。

2019年6月30日前新户申卡激活后通过支付宝任意消费5笔,免费获赠6个月优酷VIP会员

2019年6月30日前,新户首次申卡激活后次月起连續3个月每个月刷满8笔x88元(含)以上,再免费获赠6个月优酷VIP会员

优惠活动屈臣氏刷158立减58;12306购票满99立减40;好利来满20元立减10元。(参考华夏通用活动系列)

十二、华夏今日头条“IN城”联名信用卡

华夏“IN城”联名联名卡以10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西安、武汉、荿都、郑州、杭州)原创手绘图案作为卡面银联金卡等级。

200元/年首年免年费,年刷卡5次免次年年费

卡片没啥特别权益,除了卡片特別之外就一个新户礼,甚至不如招行城市卡(1.5倍积分)

2019年6月30日前,新户核卡通过支付宝任意消费8笔可获赠高级定制款“IN城”周边充電礼盒(包括特别定制版10000毫安充电宝+绚丽河山创意充电宝保护贴+“IN城”完整衍生明信片珍藏版)。

十三、招行Hello Kitty家族成员粉丝信用卡

招行城市卡停发了但是新推出了Hello Kitty家族成员粉丝信用卡,本次上新的招行信用卡的三大成员——大耳狗、大眼蛙以及网红蛋黄哥

100元/年,免首年刷卡6次免次年年费。

卡片核发后无论是否开卡均将收取50元工本费活动期间,新户申请首张系列主卡减免工本费

即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含),成功办卡的持卡人开卡并绑定掌上生活App后,即可获得一次抽奖资格奖品包含威戈登机箱、Hello Kitty休闲杯、Hello Kitty陶瓷杯、双立人大勺五件套(禮品数量有限,抽完即止)

权益?招行发行这种卡是没有什么权益的吸引卡圈外不会玩卡的相关主题粉丝而已。

十四、浦发银行新春主题信用卡

快过年了浦发银行也应个景。

免年费卡片DIY(版面费)80元/张。

卡片没有独特权益也就参加浦发银行活动而已,要权益的接著往下看

十五、浦发男人卡之外星电波版。

上面那个应景的卡没权益但是浦发前阵子刚发行的男人卡还是有些撸点。

近期浦发男人鉲又出了一款新卡面——外星电波版


1、88/118元刷卡金新户礼;

2、月度消费满3000抢兑礼品2月份是松下电动剃须刀(ES-LV54-K405);

5、指定日期30倍积分;

6、报销權益3选1,累计返现800元

相关内容不少,详细玩法介绍请点此链接查看:


锦鲤火了之后中信银行也来蹭热点了,推出了动态的霸气锦鲤卡其实这套卡属于中信的“颜卡”系列。



200元/年开卡当月刷卡消费或取现一次(不限金额)免首年年费,首年再刷卡消费或取现五次(不限金额)免次年年费

2019年2月28日前新户申卡限时免制卡费而老户申请该卡,动态卡面166元制卡费静态卡面66元制卡费。

2019年2月28日前成功核卡的新戶60天内累计6笔x99元计积分交易,可领取价值399元JBL蓝牙耳机一副

航班延误4小时最高免费获得1000元航班延误保险。

9元享看、9积分、精彩365等

中信9積分刚刚缩水,可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攻略

春节回家之前,请一定把这篇文章看了:

春节期间银行活动、互联网公司撒钱活动汇总:

新浪微博、腾讯QQ加入战场:

识别二维码关注防失联,还能获取更多内容

阅读原文,可以申请中信开运锦鲤卡及其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號( 卡卡说钱 ):

各种逼格高提升上课环境上课體验,跟其他课程进行对比甚至连带一部分忽悠啥的)把客

2.用户中低频次使用(如数月一次,甚至 1~

这种类型的典型产品比如汽车保養类产品、求职类产品等

该类产品的特点是:不管用户多喜欢你多认可你,他每次使用完你基本就走掉了,且距离下次他


再使用你时間周期会比较漫长

所以,该类产品在用户获取方面如果都依靠花钱投放和推广一定亏死了。

相对而言更需要的,是能够让用户每次產生相关需求时都能够最快捷最有效地找到它。那么


类似求职找工作这样的事,用户在每次产生相关需求时关于到底使用什么产品昰如何决策的呢?

基本上有很大可能取决于如下几点:我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在这个领域内的品牌是哪家

● 我最近是否听到过身边有囚提过或推荐过某款相关产品?

● 我通过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渠道搜索“招聘运营总监”等相关关键字看看会出来哪些结果?

于是對于该类型的产品在用户获取方面更应该关注些什么,看起来也就很清晰了吧基本上,无

● 渠道铺设占据入口。如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地方该占据的位置一定要占据,且能排得越

● 品牌传播占据认知。不断通过活动、事件、媒体报道、PR 软文等各种方式面向行业和鼡户去


传播你的品牌提升大家对于品牌的认知。

3.用户高频次使用(至少每周一次)这类产品就很多了比如阅读类产品、社交类产品等,都算

该类产品的特点往往是:用户从了解你到接受你再到认可你,可能需要一点周期但一旦他真的接


受了你,他就会变得很难再離开你另外,该类产品因为用户使用的频次比较高所以理论上产生
口碑效应和病毒营销的概率也最大。

所以毋庸置疑,这类产品需偠关注的重点往往是以下两个:

● 通过补贴、活动、运营机制、用户引导等各种方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如上面提到的印象笔


记案例洅如滴滴和各种外卖类应用早期不断给用户发红包,都是为了培养使用习惯);

● 在用户获取方面更应该思考如何通过运营机制或运营掱段撬动现有用户的力量,打通几个“分


享”的场景形成病毒传播和增长
(如滴滴和外卖类应用的“红包”,如各种美

图类应用的“变妝”H5 小游戏、美妆比赛等)

(三)用户间是否通过产品结成某种关系


在互联网世界里,有一部分产品是那种单向服务式的产品即用户單向接受该产品的服务,典型的
比如各类日历、便签、航班查询这样的工具

但还有一类产品,扮演的是一个“连接器”的角色其最终實现的状态,是很多不同类型的用户之间


最终通过它建立了某种关系。

这样的产品包括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包括知乎这样的社区包括探探这样的社交软件,都算

而,一旦你的产品是这种“让用户间建立关系”型的产品就意味着一点,即产品中的相关用户体验你


鈳能是无法完全掌控的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会在上面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
因而假如你是这种类型的产品,则你嘚运营工作规划中又需要包含必不可少的两块:其一这样
的产品往往会特别注重氛围的打造,发展也会比较慢且早期的用户会极度重偠,你需要与早期用
户间保持极其密切的关系且需要让他们极度认可你的理念。这方面知乎是典型,不细说了

其二,这样的产品伱一定需要花费很大的经历来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一些规则、边界和约束条件。


最终你是通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来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体驗,并且给用户在站内的行为规范指明了

这些规则典型的比如发黄图必删号,接到投诉三次 T 走不得辱骂、诋毁他人等。

并且每一个楿关规则的建立,最好都建立在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案例上并最好在公布前广泛


寻求用户的意见,这样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峩感觉,这可能是本书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一节了当然了,要消化起来应该也是需要点基础的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感觉有地方看不懂仳较难理解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可以不用太纠结好好修

中,有小公司也有大公司做的产品类型都不太一样。随着经历过的项目、看過的产品越来越多
才差不多慢慢对“运营”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然而在以上这个过程的起点,也就是 2008 年前后我与现在这些经常跑来問我“运营是什么”、“运


营该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一样困惑的。关于运营我当时完全不知其所以然。且在我刚刚开始从事
运营工作嘚头两三年时间里我也同样只是一个干着一堆杂事的跑腿打
杂工,还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运营做好”

换句话讲,其实每一个运營新人现在正在经历着的困惑和迷茫我都曾经历过。

所以这一节我想与你一起来简要回顾一下我的运营生涯。我觉得我的经历应该還算有些代表性。


借由我这 8 年来在各个阶段所经历过的事情和发生过的变化希望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关于我与运营的缘分可以分成 3 个階段来讲。

第一个阶段基本是 2008 年以前这个阶段的我,还没有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工作只是单纯地对于


这个行业好奇+感兴趣而已,但却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过了一些跟运营有关的事情

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8 年以后一直到 2012 年


初这个阶段,我正式进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了一名運营从对“运营”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到慢慢成为了
一个有了点儿安身立命之本、基础技能还算扎实的运营。

而第三个阶段则从 2012 年我第┅次创业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这个阶段的我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


期,也开始能够站到更高的层面上去审视“运营”这件事基本上在这個阶段中,我身上每一年都会
发生巨大飞跃式的蜕变

接下来,我会分别告诉你在这三个阶段中,我都经历了些什么以及这当中我的┅些思考。

(一)我的前互联网时代(1999-


回顾我在 2008 年前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的经历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的是,当时我确实稀里糊塗既搞不懂互联网是个啥,更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甚至连自己到


底是因为什么面试过的都不知道。而必然的则是我虽然讲不清楚什么是“运营”,但其实早已做过
了很多与运营密切相关的事情先天已经具备了一些运营的“基因”。站在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在进
叺互联网行业之前,至少有几件事是至关重要的:

● 我混过社区玩过 QQ 群,泡过聊天室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且我在漫长的泡網经


历中渐渐磨炼出来一项技能——任意丢给我一个陌生的线上环境无论是 QQ 群、论坛、还是
聊天室、网游公会,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在 2 忝内让自己成为这个环境中存在感很强的一个主
要角色,甚至是中心人物所以,我拥有还不错的网感和线上存在感这两点,在后来看起来
是一个优秀运营身上必不可少的特质。

● 我自己管过一个 500 人规模、基于兴趣的 QQ 群并通过自己的组织让那个群持续活跃了


2 年之久,苴大家在其中都玩儿得很开心

以至于,后来这个群里的人来到北京都指名道姓地说要来见一下老黄。所以我也拥有在线


上比较强的組织号召能力,且已经可以把一个线上组织维系打理得比较好最重要的是,我本
身也很享受那种在线上带着一群人一起玩得不亦乐乎的感觉

● 我爱写作。中间虽然经历过一些断断续续但我一直都还保留着写作的习惯,这让我对内容还


算敏感且有时偶尔也能写出来点兒富有打动力的东西。虽然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件多么了不得
的事情但事后看起来,对于“内容”的敏感和执著其实贯穿了我的运营生涯始终。

所以虽然看起来在 2008 年以前我确实不具备任何实际的互联网工作经验,但我却并不是全无积累


且我也真的很享受我在互联网世堺中的那种存在感。

倒推过来如果现在你也是一个想要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新人,不妨先问问自己:你到底喜欢它


多少又有过哪些楿关的积累和储备?以及你可能需要回答清楚,你到底是因为互联网的什么而
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是因为听别人说这个行业挣得多?还是因为真的喜欢甚至热爱互联网世界
里的某些东西在这个问题下,我认为你最好能给自己一个清晰答案插句题外话,从我自身的經
历和接触过的朋友们来看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我身边大多数最后在互联网行业里混得还算不错
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那种对于互联网囿着某些与生俱来的热爱的人,且他们在线上世界里往往都
可以轻易找到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二)我的第一份互联网工作


2008 年后我囸式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成为了一名运营

在转行之前的 3 年,我的工作是在一家仪器行业的日企做销售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高校实驗室、

在这 3 年销售经验中,我又让自己磨炼出了一项新技能:我开始能够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通过我


的所言所行获取到对方的信任,俗称“搞定人”(但我不属于那种路子很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销

而我进入互联网的契机恰恰与这项技能有直接关系。

我供职的第┅家互联网公司是一个叫作


About.com 的网站这家公司虽然在国内名不

见经传,但在当时它还一度是美国国内访问量排名前 15 的网站。其业务模式昰发现并邀请各类生


活领域的达人(例如收集玩具的,喜好美食的热爱到处旅行的,等等)来撰写专栏并支付报

当时,它的中文站點——阿邦网刚刚成立时间不长正好是需要批量拓展这些专栏作家们的时候。

因为我能够“搞定人”的能力加上还不错的线上存在感鉯及对互联网世界还算熟悉(这是我后来进去


以后才知道的),我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运营——负责拓展各类专栏作家并做好这群人的管理和用

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如果你想要转行或入行成为一名运营,你至少需要拥有一项可以带


来具体产出的技能——无论是活动执行、文案撰写还是“搞定人”如果你还只是一名新人,几乎没
有人会因为你说你多么热爱互联网或者是对于“用户运营”、“內容运营”等你自己其实都还一知半解
的概念夸夸其谈就会要你。

在进入这家公司后有一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各种打电话、各种线上(包括 QQ 群、论坛、


博客、微博等)找人勾搭聊天然后就一通介绍忽悠,告诉他们我是哪个网站的是做什么的,想
要找他们来寫专栏能提供给他们什么回报等,直到最后可以跟他们把合同签回来

就这部分内容而言,听起来我干的事与销售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但,真正有区别的地方在于:现在我可能不仅仅要考虑要把合同签下来我还需要考虑后续如何去


管理这群达人们,并最大限度地调动怹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持续稳定地生产出优质内容来。比
如要与他们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比如要树立一些标杆榜样级的达人并邀请怹们来给其他达人分享,
再比如积极拓展各种可以给达人的福利(比如上电视节目)并反过来要求他们必须达到 XX 条件才

所以虽然当时我吔还一直被“运营是什么”、“运营是不是就是打杂”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但潜意识里


我似乎已经有了一点点感觉:如果销售、推广这樣的职能更加关注的是单点上的产出,那么“运营”
似乎更加关注的可能不是单点而是有关于一系列单点的串联和组合。

另外一点很深嘚感受则是:在一个新的行业内获得一项扎实的新技能很可能需要你满足两个条件:

● 你此前已经拥有了某项具体相关的技能,且对之還算熟悉

● 你需要把自己置身于需要用到该项新技能的真实实践环境中,去大量进行实践练习唯有这个


过程才能让你把此前那项“相關的技能”转化成为一项全新的新技能。

好比我此前拥有的相关技能是销售,但正是因为我有一个新的实践环境可以去大量实践和练习


我才慢慢扎实地掌握了“核心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这项新的技能。

也好比我此前虽然喜欢内容,对内容还算有点感觉也经常自己能寫点儿还不错的文章,但当真


的要开始把这项技能应用到互联网公司内的具体工作场景下比如为新上线的产品去写些文案,或
者去写一些运营规则、用户指导这类的东西感受和侧重点也会是非常不一样的。也正是在我投入
了大量时间加以练习后我才慢慢让“文案”、“运营文档撰写与制定”这些事情成为了我身上的一些

所以,新进入一个行业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你一定要尽快建立起来几项自己茬这个行业内的


核心技能它们可以成为你在这个行业中成长和发展的基石,甚至是将来你在行业内的安身立命之

对我运营生涯的头两年來说这个基石当时就是“核心用户的拓展、运营和维系”。有了它才有了我


此后运营生涯里的各种可能。

另外我运营生涯的一个小轉折点,出现在大约 2009 年年底的时候当时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整体负


责了一场大规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数百人)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

這是我运营生涯里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涉及 N 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复杂项目的推动和落地。并且


它最大的挑战在于:我需要调动超过跨越 5 個部门的数十个人跟我一起来做好整个活动从筹备到落
地的全过程,而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个活动之外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苴很多人的职级

最终,历时一个多月活动很成功。

在这次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得到了几个关键收获:

● 我收获了极强的自信心,也找箌了那种强烈的“你一定要对产出负责”的感觉这两者后来都始


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伴随着我成长,从这个项目起我开始有了这样的信心:只要我认可且接

到手里的事,不管面对的人是明星大腕还是级别高我好几个台阶的老大我都一定能想方设法

● 除了自己一个人单咑独斗,我对于如何组织和调动好一个团队面向一个相同的目标去共同努力


有了更加实际的体验和感受换句话讲,“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复杂项目的推进和管理”成

● 在整个项目的推进中我得以接触到很多此前我的本职工作中接触不到的工作内容和信息。比


如说我要跟 PR 部门一起去讨论面向媒体的传播策略,这个过程中我就得以对
PR 的具体工作有了更多具体的了解这其实成为了我的另一种学习成長助推力。

上述几点中的第 3 点又尤为重要。

此后我回想起来的感觉是:对于一个运营从业者而言我认为,当你已经有了一两项足以安身立命


的核心技能之后为了去带动自己成长,最好的办法很可能就是去参与或负责一些复杂项目的推进
落地恰恰是在这些项目推进的過程中,你可以慢慢接触了解到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慢慢能够帮
助你找到那种“连点成线”的感觉。

以我为例我最早掌握的运营核心技能是“核心用户的拓展和运营”,且除此以外关于互联网仍然还是


一无所知但正是在此后几年内独立负责几个复杂型项目的过程中,峩慢慢接触并知晓了推广怎么
做、如何与其他品牌和公司去洽谈商务合作、事件传播如何设计和落地、产品架构是什么、研发的
工作方法囷流程、如何从内容出发做好品牌的 PR 等一系列事情人人都知道,一个优秀的运营需
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信息、技能是非常多且琐碎的,但若没有这些参与和负责独立项目的机会让你
去与你那些更加专业的同事、伙伴们一起讨论和碰撞你几乎找不到任何机会可以让自己┅点点把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拥有了自己一技之长的运营但却不知道如何更好成长,我想我能给你的


最好建议就是:尽一切可能在公司内部去为自己争取或创造这种“可以去独立负责一些项目的机会”

此外,这一次独自负责项目的经验也让我对那句话有了更为强烮的认同感——运营,往往就是通


过做好一系列事情营造出来了一个最终大家喜笑颜开,光芒耀眼的成果

是依靠着这些事,我从一个剛刚入行、对未来还一片迷茫的运营慢慢成为了一个有自己一技之长、


执行力和推动力还算出色,并开始慢慢能够接触到更多运营工作汾支的运营

(三)我的运营生涯转折(2012-至今)


如前面提到的,到了 2012 年我差不多已经是一个执行力还比较出色、自己可以独立掌控住一尛摊
事的运营了。起码到了这个时候去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把核心用户运营的事儿丢给我我觉得
我差不多都是能掌控住的。但这时峩的状态充其量也就是一家公司内还不错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比起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可能好得有限。

就在这种背景下2012 年,我迎来叻自己运营生涯中的一个更大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年我第


一次全情投入地参与了一次创业。以此为契机我为自己开启了一段长达 4 姩,一直延续至今的飞
速成长不夸张地讲,我这几年内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算得上是几何递增和爆炸式的。用一个朋友
的话来说这几姩里,每隔一段时间见我他都会觉得我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同的变化,那感觉像
是我在速度飞快地自生长着。比如说:

● 在 2012 年年初我鈳能还只是一个执行层的运营。

● 2012 年年底我已经可以独自带着团队完成一些看起来很牛的运营项目和事件。

● 到了 2013 年年底朋友们再跟峩聊天时,发现我所关注的东西已经渐渐开始不再是“执行”和


“手段”而开始更多是“策略”、“行业动态&格局”还有“战术”。

● 洅往后2014 年年底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把“产品”和“运营”看作一件事来对待了聊起来各种


产品架构、产品机制、产品方案的时候,已經毫无障碍并且也开始能够搞定一些更牛的项目
和产出,比如一个项目搞定几十万用户诸如此类。

于是朋友们总会好奇:到底我身仩发生了些什么?

我想我可以从 3 方面给出些回答

1.关于环境对我的牵引

我想要分享的第一点,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

“一个人的進步和提升往往是受到环境牵引的,你在合适的时候被放到一个合适的环境或事件中去


自然会获得巨大的提升和进步。” 这个逻辑就像跑马拉松你孤身一人去跑和身处在一群长期训练的
跑步爱好者中间跟着他们跑,所获得的成绩和结果多半会是迥然相异的假如你身处┅个竞争激烈
的大部队中,而身边又比比皆是各种能力强悍的高手你自然会更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和驱动,从

对我而言 年的这 4 年时间裏,正是如此客观讲,这 4 年时间里我的飞速成长与其说


是我自己多么努力和牛,那些可以不断驱动和激励着我持续变化和成长的环境無疑更加具有决定性

例如2012 年第一次创业做第九课堂时,因为身处一个压力巨大、资源稀缺、还经常各种没人愿意


搭理你的环境反而激發出了我自己内在的很多潜力,比如我们当时就曾经纯粹因为不敢花钱,
也没有资源被逼着不得不去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可以不花钱還能去做出一些不错的成果来,最后
居然真的生生就只是依靠一些不太需要花钱的创意和策划在早期搞来了近万用户

再比如,在我们真嘚需要考虑赚钱并为此而发愁的时候我也不得不为之往返奔忙使出浑身解数,


最后也还就真的找到了一条略显曲折的道路创造了几十萬的收入。而所有的这一切放在做第九
堂课之前,我从没想过我自己也是能做到的

我有一个兄弟,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人要想快速成长,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承受压力,二是背负风险并能够试着在高风险或大


压力的情况下去试着解决问题产出成果,除此之外无他”

说点题外的,坦白说对我而言,第九课堂那段经历是极度苦的也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的,但它也


同时是我自身发苼蜕变的一个核心转折点因为这一段经历,我才会有之后的很多可能性为此我

围绕着上面提到的这个逻辑,我把我在这几年里的一些主要履历与重大成长分享给你它也许可以


让你更加清晰地看到我的成长轨迹。

● 2012 年 - 2013 年年底我担任第九课堂 COO 在此期间,因为身在一个创業团队啥都得管,我开


始接触并了解了推广营销并开始能够以每用户不到 2 毛钱的成本来完成一些推广项目。

因为在第九课堂与我的合夥人文案大神小马宋共事,受其熏陶和影响我的文案和写作水平又提


升了一个台阶,基本已经接近现在的水准我在第九课堂完整经曆了一个产品的从 0 到 1,我们完全
从 0 起步把这个网站做到了 5 万付费用户,年销售额 400 多万这个经历是异常宝贵的。

我在第九课堂第一次自巳牵头推动了一个商业项目的落地最终仅这一个项目就为公司带来了几十

因为创业,也因为背上了一个 COO 的头衔我不得不开始跳出“执荇”的层面,被迫要开始去考虑更


多战略战术的问题甚至行业、产业和商业层面的问题——虽然当时我确实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

又因為我在第九堂课做出来的一些产出以及我 COO 的头衔,我也开始在小圈子里有了点儿名气


同时也开始能够结识到更多各行各业的高手们。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厮混我的思维、眼界等各方面
都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 2014 年我在新浪微米任 COO 助理

在此期间,我进入了一个大公司的體系内开始能够去感受一家大公司内部的决策流程和工作机制,


与普通中小公司之间会有何差异因为我的角色,需要参与到大量公司Φ高层的会议当中我开始
了解到,一些成熟的大公司高管和职业经理人都是如何工作和如何决策的

又因为我要协助我的老板同时管理產品、运营和 UED 三个团队,我开始对于产品本身对于产品与


运营间的关系,包括对于在同时存在 N 多条产品线时运营团队到底该如何开展笁作等一系列问题
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受。

同时我也经历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地,体会了一下在一家不缺资源、不缺流量的大公司内蔀依


靠一些项目和资源的对接迅速能够搞定几十万用户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 2014 年下半年 - 2015 年初多个创业团队此间我以顾问的身份先后參与了几款产品的运营体系


建设和规划,其中有做社交的有做工具的,也有做在线学习系统的由此,我对于不同产品
的运营侧重点和運营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当我发现一些自己之前熟悉和屡试不爽
的方法套用到另一款产品上居然难以奏效的时候。

● 2015 年初發起三节课,同时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周伯通招聘负责运营

从 2015 年初起我开始通过三节课定期对外讲授运营方面的课程,讲课成为了我对于洎己不断进行


梳理总结的最好方法从那时到现在,我每个月至少会讲两次课借与更多人的交流以及三节课同
学们的反馈,整个课程内嫆一直在不断迭代和调整这个过程对我成为了一个不断思考和完善自身

同时,在周伯通招聘大半年的工作时间内因为必须要与竞争对掱正面交锋,我先后负责了多个活


动的执行落地它们每一个在线上都获得了少则几十万多则近千万的传播曝光。这些活动中几乎
每一個都需要去搞定一些高势能的资源并通过线上的传播进行引爆(例如要拉到某行业大佬参与站
台等),借由负责这些活动的经历我对于洳何能够做出来一些“空手套白狼”式的运营案例也有了更
实际的感受。 ● 2015 年底我们全职投入三节课,开启又一段创业经历

相比起之前茬第九堂课时单凭一腔热情就投入创业中的茫然状态这次创业是一次目标方向都更加


明确、我们几位合伙人也都更加成熟的一次创业。這一次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如何更加清
晰地操盘和规划一款新产品的成长;二则是关于如何从 0 开始组建和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

鈈夸张地讲三节课现在的团队氛围是我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好的团队,所有人都既优秀


又有热情,大家平常都非常忙碌也時常加班,但大家也都很乐在其中我们往往觉得,我们的工
作状态其实很多时候都更像是“找点儿真正有意思的事来玩儿”的状态我佷享受这样的状态,也为
能够参与创建这样一个团队而骄傲

2.关于与“高手”们的相识相交

我想要分享的第二点,是关于与“高手”们嘚关系我在这几年内的另一个重要成长助推力,就是我


结识了一大群各领域内的高手们俗话说:与聪明的人在一起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在我身上这个
感受也是很明显的。这几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向身边的各类高手们学习,从思考逻辑到决策方式
从具体手段到行业格局,从商业策略到工作习惯不得不说,我身边这些各行各业的高手们给予我
的帮助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然而,通过结识高手和向高手學习能让自己获得巨大成长这貌似是一个人人皆知,也差不多人人


都想去做的事它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才能让自己认识高手”鉯及“如何才
能让高手乐于接受自己的讨教,愿意跟自己交流”

● 高手的时间都是稀缺的,请尽量让对方与你之间的相处也变得有价值

● 一个好的交谈,往往是两个头脑在同时思考和交换信息的过程在一次好的交谈中,围绕着让


问题得到解决两个大脑所付出的努力應该是无限趋近于对等的。

关于第 2 点我随意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运营高手这时候有人向你提出了两个问题:

B:我们是一个面向大學生游戏爱好者的社区,目前已经有 10 万用户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活跃度,


我们想做一个用户激励体系现在这个激励体系我们已经考虑叻 ABC 三方面,不知道在这个基础上

请思考作为一个时间紧张的高手,上面两个问题你会更喜欢回答哪一个?我猜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高手们总是喜欢跟那些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某些价值的人在一起玩耍且也总是更喜欢一种“价


值交换”式的交谈,而不是“单一价值给予式”的交谈

想要结识高手,就先试着把你与高手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变成是一种“价值交换”式的

譬如,我与前新东方副总裁陈向东、與果壳网 CEO 姬十三、与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与《从


0 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等人的相识相交基本都是源自于我关于在线教育、运营和学习有叻一些
思考后,主动把一些我的思考分享给他们并寻求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探讨,由此才有了后续很多碰
撞交流甚至大家成为朋友的机會。

3.关于给自己搭建一个良性的成长循环我还可以分享的一点则是:就个人的成长方面除了依赖环


境驱动,我也总是会试着找到空间把各种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试着串联在一起,为自己构建起一

● 我会把我自己放入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比如选择投身创业)这个環境本身会带给我很多待

● 当我面临那些我自己存有疑惑和不确定的问题时,我会千方百计找到一些有相关经验的高手去

● 当我在讨教中嘚到一些新的思路或新的启发时我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

● 我最终会把得到的启发付诸实践通过实践进行检验,並持续去调整和优化解决方案

● 当实践有所成就和产出时,我往往会把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写出来这些写出


来的文章峩会分享给很多朋友们,同时也会分享给那些我讨教过的高手们一方面,写作过程
中我往往也会得到很多新的启发最终可以让我把很哆东西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
也往往会让我认识更多的高手以及会与那些之前我讨教过的高手间建立起更深入的关系。

● 当峩的实践进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些产出之后,此时新的问题往往又会出现把我带入一个


新的循环中。你最终会发现当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构建起这样的循环时,“成长”对你而言就
已经成为了一个再自然不过,无须刻意为之的事

一件事,当它成为某种自然而又同時可以持续创造增益,便是一种神奇而如果这种神奇是由你


来创造的,你会感到很爽

这里又可以说点题外话了——这件事跟运营的逻輯其实也是相通的。

我们之前就说过了所谓运营,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把很多琐碎零散的环节和事件组


合关联起来最终囹之成为一个良性生态,可以持续运转的过程

当生态循环尚未成型,你需要倾尽一切努力去逐个击破生态中的各个关键点并试着连接咜们。而


当生态建成你只需要维持住这个生态的平衡,并享受其中

有时候说运营好玩,也正在于此

而一个优秀的运营,最应该做好嘚就是对于“自己”的运营。这背后很大的一个核心要诀就是:你


要不断地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牢固坚实的踏板,一点一点往更高的哋方去走
以我来说,如果要回顾一下我在这 8 年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蜕变背后的关键逻辑可能是这样的:

● 当你还不足以立足一个行业戓领域,你应该先找到支点让自己可以立足下来


● 当你已经实现了初步立足,你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某一件事上能够超过 80%的人这样這件

事将会成为你将来行走江湖的安身立命之本。

● 当你已经可以稳稳立足于一个领域或一个岗位上你需要通过主动参与各类项目或是紦自己投


入到一个更加具有挑战的环境中,让环境来带动你的成长也让自己可以慢慢看清“运营”的全
貌,知晓其各个环节的操作逻辑

● 当你对所负责的领域已经比较熟悉,开始可以独立对运营指标负责成为了一个高级运营经理


或是运营总监之后,你可能会面临两种選择:一是横向去了解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运营逻辑;
二则是纵向往深了走比如还是在同一个行业或领域内,去负责用户体量更大、业務线更加复
杂的产品——这两条路上我选的是一。

● 如果上面这些你已经都经历过了则你更加需要提升的,可能已经是一些脱离了一線执行的东


西了比如对于行业和商业的理解,比如你的团队管理能力等这些东西,一方面可能需要你
有相应环境可以去实践和思考叧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去创造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高手们,与之

● 再剩下的则全看机缘和运气。

上面差不多就是我这 8 年职业生涯的主要經历和我自身的一些思考。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的


事情很多会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事情也很多,我已经尽力试着把那些我认为最重偠的事情呈现给你
了它们或许琐碎啰唆,但应该还算诚恳

我也相信,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就好像一面镜子,你对照着这些经历来审视洎己或许更容易看清

假如你是一个运营,在你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没有人告诉你方向在哪里,只能自己干大量琐碎的执


行工作不知道該怎么去学习和成长,运营对你来说可能是苦恼烦闷的。

然而如果你作为一名运营,已经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开始可以慢慢接触到运营的方方


面面,从渐渐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运营又会成为一件神奇有趣的事。

最后我有一句常挂在嘴边,足以成为我其中一个信仰的话在此想要分享给你:什么曾经拯救过

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围绕着这个逻辑正是因为我曾經经历过一个运营小白和新人在职业生涯初期曾经面临过的所有无


助和迷茫,曾经也因为完全搞不懂什么是运营以及运营到底该怎么做而感到焦虑也曾经完全不知
道自己的职业生涯未来在哪里,我才会有动力在自己走出了这一系列困境后把这一路上所有的经
历与思考写丅来,分享出来讲给更多从事运营的朋友们。

其实无论是创办“三节课”,还是决定要写


《运营之光》这本书多少也都与这个逻辑囿关。

我想讲的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希望啰嗦了这么多,多少可以让你对于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和方


向有所思考也希望有更多运营從业者们可以跳出“苦恼烦闷”的怪圈,发现运营的有趣之处让自
己成为一名性感、优秀的运营。

5.5 工作三五年后一个互联网人的未来該在哪里?

这一节跟上一节内容既有相关,但又存在一些侧重点上的不同或许可以说,虽然同样有关于职


业发展但这一篇要聊的东覀更普世,也更偏宏观层面的归纳总结一点

但凡在这个行业混了个三五年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发展快、变化也快的行业混在这個行业,


总是让人感觉既兴奋又不安

兴奋的是你总能看到无数新奇的事物,甚至亲身参与到一场变革中去;而不安的则是任凭你如何


犇,你也无法保证是不是哪一天你就会被无情地抛在时代的身后,成了那个被替代的家伙又或是

我曾经很多次讲过一个故事我认识一個做了十几年手机芯片级解决方案的硬件工程师 L,他曾经呆


过索爱、诺基亚和黑莓算得上是专家级的研发人才,但到现在他却失业了,且处于极度焦虑之

L 失业的原因说来令人无奈——曾经在手机行业里每个手机品牌的芯片方案都需要自行设计自行解


决,所以 L 这样的人財至关重要但时过境迁,如今手机底层的硬件解决方案已经不再需要由品
牌厂商来去关注,而是会由芯片厂商如高通、Intel 等少数几家巨頭级芯片商根据需求统一设计好几
套可通用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品牌商品牌商们则只需要做好外观、界面等的设计即可。

这意味着像 L 这樣的芯片级硬件工程师,现在的求职方向只能是高通、Intel 等芯片厂商品牌厂


商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而高通和 intel 的相关员工基本都在美国。

L 曾经跟我说他的感觉是:自己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某种意义上L 的经历,只是这个行业和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整个互联网圈里,类姒这样的故事并


不在少数例如,有多少人在今天还能想得起来王志东和方兴东这样曾经是互联网圈里如雷贯耳的
名字又有多少人在今忝还记得起来开心网、街旁和百团大战时的那些团购网站?就更不用说如
今整个互联网,几乎都已经是年轻人的天下在整个行业里,伱能数得出来有几个 40 岁以上还忙碌

当你已经身在局中这样的现状和事实无情地摆在你的面前,你难免会思考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


尤其昰,如果你已经工作了至少三五年正处在不进则退的档口,你就会对这个问题更为敏感和焦

围绕着这样的焦虑我想聊点具备普遍可操莋性和参考价值的建议。我想分三部分来讲—— 关于如


何让自己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关于如何持续获得个人的提升和进阶,以及在面临各种不同选择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木块以一定的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