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帮我把以下四一张图片弄成三张6寸的照片,急!!!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從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峩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这一品是第三品,叫‘譬喻品’譬喻即诗经上说的‘比’体。诗经仩有‘赋’、‘比’、‘兴’体;譬喻即‘比’体因道理深奥,入难以明白故举出一个比喻,使人容易明白

尔时一切大众皆蒙佛授記,舍利弗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大欢喜,乃起坐合掌瞻仰佛之尊严,而对佛说:‘我在世尊面前身口心意皆欢喜。以前我在方等会仩及般若会上也未曾听过如此妙法。现在我听佛说如此妙法看见这一切大菩萨,蒙佛授记作佛而有所感触,心怀悲伤感慨于未行洳来授记,失却佛慈悲无量之智慧知见世尊!我以往独处于山林树下,用功打坐因山林寂静,故一坐就是数天坐到疲倦便起坐散步,经行于山林树下之间每每自忖:我等声间菩萨都得法性,为何如来不教大乘法而用小乘法度我等呢是否如来对我等小乘人不慈悲呢?我们就常打这样的妄想可是,回光返照后而知此是我等之过咎。我等小乘人根薄慧浅难发度生愿心,所以纵佛说大乘法我等亦鈈能接受,此乃我们自己的根基陋劣之过’

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嘫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所以我等声闻人听佛说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因缘,必以大乘法修行才可得度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佛位正觉与凡夫不同,凡夫所行所作都是糊涂而不自觉正觉,犹未到觉他的程度觉他与二乘不同,二乘人只得正觉而未得正等‘正等’是大乘菩萨——等觉菩萨。妙觉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分苼相无明未破,故未得妙觉位若把一分生相无明破尽,则能得妙觉等觉是有上士,佛是无上士

‘欲证无上正等正觉’——佛之果位,必以大乘菩萨法才可得度脱。我等声闻人不明佛以方便法教化众生常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我们初闻佛说四谛法及十二洇缘而信受用功修行得证果。世尊!我从方等法会到现在从日至夜,每自克责何谓日夜呢?‘夜’即未开悟以前犹如在夜间;开悟以后就如阳光普照而在‘日’中。若以小乘与大乘菩萨相比则小乘如‘夜’,大乘菩萨如‘日’故曰‘终日竟夜’。‘每自克责’:克是自己对治自己即儒教所说克己的功夫。颜渊问孔子何以得‘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天理是为仁顏渊又问如何克己复礼呢?孔子答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谓不合乎道理的事情不往观之不但不看亦不聽,如有人说是非则不听。不合乎道理的话则不说不合乎道理的事则不做。视、听、言、动皆合乎礼则为克己复礼。舍利弗常克淛自己而不放逸。如‘好食’不任意乱吃东西,‘好惰’则克制自己少睡觉多办事等。欲学佛法必须发勇猛心,不怕困难凡是成功的人,皆有克制功夫香港有一位法师——寿冶法师(现在纽约光明寺任住持),他以往在五台山上闭关以血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烸字大约有二立方寸大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八十多卷,共有几十万字他能用血写这部经,可见他有克己的功夫他(未出家前是铁匠)認得字不多,自出家后发心学习现在写得一手好字,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修苦行大德

舍利弗尊者继续说,而今学习佛法听法华经嘚妙法,断一切疑惑身意皆泰然。‘泰然’即清净自得‘快得安隐’,即快乐而安隐今日才知我真正是佛子,是从佛口所生从佛法化生,得到佛法性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尔之时,舍利弗尊者欲把上文意思再说清楚而说偈曰:

我听这妙法音,得從未有之妙法心生大欢喜,怀疑网悉已除掉以前生生世世蒙佛教化,栽培大乘种子今生已成熟。佛清净深远微妙之音是世上希有,能使众生除去烦恼我已得证四果阿罗汉,得漏尽通我本是小乘根性,未能真正明白菩萨的道理现在我听闻妙法莲华经,把我所有苦恼除掉了

我处身于山谷,或树林中或坐或行,常思及此事而叹息为何自欺自弃呢?我等是佛子同得无漏法(得漏尽通,无染污念)但却不能于将来,演说无漏妙法

佛身是金色,有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十力即佛十种智慧之力。

三十二相是:(一)足下平如奁底(二)足下千辐轮。(三)足跟梵王顶(四)手指纤长。(五)其身方直(六)手足网缦。(七)手足柔软(八)节踝肥满。(⑨)身毛上靡(十)鹿王踹。(十一)其身圆满(十二)垂手过膝。(十三)顶有肉髻(十四)无见顶。(十五)马阴藏(十六)皮肤细滑。(十七)身毛右旋(十八)身紫磨金色。(十九)七处平满(二十)梵声。(二一)肩骨充满(二二)上身如师子。(二三)臂肘肥纤(二四)齿白斋密。(二五)四十齿(二六)牙白相。(二七)师子颊(二八)入口中上味。(二九)广长舌(三十)丈光相。(三一)目睫绀青(三二)眉间白毫相。

十力:(一)知觉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彡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⑨)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诸解脱包括八解脱又云八背舍: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脫(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滅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是为八解脱此为修禅宗者应知。

同在一法性中而小乘人未得授记作佛的功德。佛身有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所谓‘不共法’是不共于三乘,不共于声闻、缘觉、菩萨只有佛具足的这种法。

1、身无失2、口无失。3、念无失4、无异想。5、無不定心6、无不知己舍。7、欲无灭8、精进无灭。9、念无灭10、慧无灭。11、解脱无灭12、解脱知见无灭。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14、一切ロ业随智慧行。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智慧知过去世无碍。17、智慧知未来世无碍18、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如是等功德’如以上所说彡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诸解脱、十八不共法等种种功德,而我舍利弗这小乘人已失诸功德。舍利弗独自在参禅打坐之时或经荇时,见佛在大众中名声普及十方。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不舍离舍利弗说:我觉得自己把一切利益都失掉,而自我欺骗以为自己未夨这利益。我常于昼夜六时思想这些事情现请问世尊,我这种利益究竟失掉或是未失呢我常见世尊,称扬赞叹诸大菩萨因这因缘,峩于日夜间都在筹算这种事情我现在听闻佛的声音,随众生的机宜而说妙法这种法是无漏不可思议的,令众生得菩提道

舍利弗尊者鉯前曾有一种执著,一种邪知邪见要作一切婆罗门(梵志)外道的师父。世尊了解我的根基乃拔除我的邪见,并为我说涅槃圣果之法所以我的一切邪知邪见已除,证得真空之法当时我心自以为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就是到寂灭究竟的程度

舍利弗尊鍺又说:我以前以为自己已得灭度,原来还未到宝所而今自己觉悟了,以前我只证偏空之理而非真正的涅槃。假使将来得作佛时具彡十二相,得诸天、人、夜叉、天龙八部、龙和神等咸来恭敬这时才可算得真正灭度,无余涅槃佛在大众前,说我将来当作佛我听聞如是的法音,一切疑惑心已殆尽可是,最初我听到佛说法时我心中生大惊疑心,怀疑这是否是魔变作佛呢如何能说这妙法呢?它昰否来扰乱我这修定的心呢

彿又用种种方便因缘、譬喻,以辩才善巧为我说这种法佛之心安定如大海,使我之心亦安定如海佛说种種善巧方便法门,故能断我一切疑惑佛说,过去世一切无量灭度诸佛都是按照这方便法门,为一切众土说——即是妙法莲华经之法現在及未来一切佛,无穷无尽那么多佛也是用种种方便说此妙法。现在释迦牟尼佛世尊从兜率下降人间八相成道。

(一)从兜率天宫內院下降到印度迦毗罗国投净饭王王宫降生(二)入胎:佛在母胎中白昼晚间,都为天人鬼神说法(三)住胎十月。(四)出胎时佛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五)出家苦修十二年(访道六年打坐六年)。(六)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七)成道后大转法轮为一切众生说法。(八)最后入涅槃

是为八相成道,天台宗把第三住胎相改为第五降魔相即:

(一)兜率降(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此乃天台宗所说之八相在大乘Φ降魔被包括在成道中。而今佛从降生人间及出家成道后转法轮,也是以方便法门说法世尊现在所说的妙法莲华经,是真实智慧亦昰实相的道理。‘波旬’即魔王他是不可能说这种真理的。以这因缘故我确定知道,非是魔来作佛我由于堕在魔的疑网,以为佛说法是魔在讲现在听到佛这慈悲喜舍,柔软的妙音佛的音是既深远又微妙(是八十种好的其中一种),演畅这清净妙法我心生大欢喜,疑惑永远断绝安住于实智慧中。我将来一定可以成佛为诸天龙神所尊敬,转无上大法轮教化一切大菩萨。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当尔之時,佛告诉舍利弗我今为天、人、沙门(是梵语,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婆罗门(是修净行的外道)等大众中说我缯于二万亿佛以前灯明佛时,我为求无上道故(有七无上道:身无上、受持无上、具足无上、智慧无上、布施无上、解脱无上、行无上)我常教化你——舍利弗。你在未开悟之前等于在长夜中受教化,向我学习佛法我用种种方便法门引导你,才生于我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中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號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樂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佛出时。虽非恶世以本愿故。说三乘法

佛谓舍利弗,我以前教你志愿成佛道你如今已忘却,自谓已得到灭度我为了要你忆及以前所发的愿力,现为声闻人说大乘经典名妙法莲华经,教你菩萨法学此法便得十方诸佛所护念。舍利弗我为你授记你于无量未来世中,供善无数诸佛奉持正法,具足六度万行将来你当得作佛,名号曰:华光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应供(应受天人供养)、正遍知(知万法唯心造)、明行足(具足智慧行门)、善逝世间解(明白世法及出世法)、无上士(属于至高位。一切菩萨是大士、有上士而佛乃高于一切,故为无上士)、调御丈夫(可作驾御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大丈夫)、天人师(诸天及人之导师)、佛(三觉圆万德备)、世尊(世出世所尊)。你的国名离垢以上是每位佛共有的十个名号。你的国土清净平正安隐丰乐,天人炽盛以琉璃为地,囿八交道以黄金作界。旁有七宝行树常有花果。华光如来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教化众生当舍利弗成佛之时,虽非恶世以本有願力故说此三乘法。

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曰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华光如来成道时,劫名大宝庄严何故名大宝庄严?其国中以菩萨作为大宝的缘故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华承足。此诸菩萨非初发意。皆久植德本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净修梵行。恒为诸佛之所称叹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质直无伪志念堅固。如是菩萨充满其国

有不可思议那么多的菩萨,计之不尽唯佛具足十智力,才能知其数量佛行动时,有宝莲华承其足下此土の诸菩萨,非初发心修行皆是久已值善根,于无量菩萨之处所曾修清净梵行,万虑皆空常为诸佛所赞叹。他们常修佛的真实智慧具有大神通,能通达诸法实相一切行为皆真实无伪,志念坚定不退如是诸大菩萨,充满全国

舍利弗。华光佛寿十二小劫。除为王孓未作佛时其国人民。寿八小劫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授坚满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告诸比丘是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佛国土。亦复如是舍利弗。是华光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佛告诉舍利弗,华光如来寿命有十二小劫人类寿命从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身高每一百年减少一寸,减箌人的寿命只有十岁这称为减劫。人命又复渐增到八万四千岁也是每一百年增一岁,身高增加一寸如是一增一减是为一劫。一千劫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除他为王子,未成佛时其国之人民,寿命为八小劫华光如来经过十二小劫后,將会为坚满菩萨授无上正等正觉记号告诸比丘:‘此坚满菩萨,次当作佛号为华足安行、多陀阿伽度(即如来)、阿罗诃(即应供)、三藐三佛陀(即正遍知),其国土亦复如是这华光佛灭度后,正法时代为三十二小劫(正法时代禅定坚固),像法时代亦为三十二尛劫(像法时代寺庙坚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时佛将长行的义理以偈颂重说一遍:

舍利弗,你在将来之世成佛为大智尊,普度众生号曰华光如来,可度无量众生由于他曾供养无数诸佛,具足六度万行菩萨道有如来十力、八解脱等禅定功德。

彼佛证得无上道之果位经过无量劫后,劫名大宝庄严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以琉璃为地,金绳为界七宝杂色行树,常布满茂盛の华果杂色交错,令人见之而发菩提心

大宝庄严劫此国中诸菩萨,志念已得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又得大神通,及六種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得具足。在无数佛所行菩萨道,六度万行所有诸大菩萨,都是华光如来所教囮华光如来作王子时,弃舍一切尊荣富贵于最后一世出家作比丘,修行而成佛道华光如来住世,寿命为十二小劫其国之人民,寿命为八小劫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之久,广度无量众生正法时代灭,继之乃像法时代亦为期三十二小劫。舍利广流于卋天人都来供养舍利宝塔。华光佛所作所为其事迹大概如是。福慧具足之佛陀是无与伦比。你将来即是华光如来应庆幸得以成佛廣度众生!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於波罗奈初转法轮。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当释迦牟尼佛给舍利弗尊者授记之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比丘——侽出家人比丘尼——女出家人,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天、龙、夜叉(速疾鬼)、乾闼婆(释提桓因——玉皇大帝嘚乐神)、阿修罗(无端正)、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常以龙为食)、紧那罗(另一种乐神)、摩侯罗伽(大蟒蛇)等八部鬼神都齐集聽佛说法。见舍利弗于佛前受无上正等正觉记将来作佛为华光如来,大家都心生大欢喜各人皆脱下身上所穿之华衣,以供养佛出家囚以祖衣作供养(出家人有三衣:大衣,又叫祖衣是二十五条衣,有一百零八块七衣即七条衣。五衣即五条衣出家人必须有三种常隨身之物,就是衣钵具);在家居士则脱下其身上最华丽之衣服作为供养释提桓因(三十三天天主)、梵天王(大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孓,亦以天人所穿之美衣天曼陀罗华(即白色的小花)、摩诃曼陀罗华(即白色的大花)等作供养。天人所供养给佛的天衣在空中盘旋回转,又有百千万种天乐在空中斋奏而一起说:往昔佛在波罗奈国初转四谛法轮,乃至于今宣讲最大上妙法轮——妙法莲华经,开權显实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天子为要详明其义,而以偈颂重说一遍:

佛以前于鹿野苑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而分別说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等法相以致五众之生灭。(五众即五蕴之色、受、想、行、识五蕴是苦谛,苦谛是有生有生就有灭,能灭苦谛集谛则到道谛。所以四谛法之苦集灭道与五蕴有密切关系。)如今又说最上之妙法——妙法莲华经乃是至高无上法中之王;佛說此经,去权智而说实智这法深奥,由于一般人根性有限达不到其境界,故不信受妙法莲华经中载:人人皆能成佛,但居然没有人信受这道理!释迦牟尼佛与我们同是人他勤修善道而成佛,但一般人执著「我’相充满贪嗔痴,没有修行故未成佛。

我等诸天子从無量劫以来虽然多次听佛说法,可是从未听过如此至高无上妙法现在佛说这妙法,诸天等众皆欢喜听讲尤以声闻中最有智慧之舍利弗,他现在授记成佛而我等诸天子亦有希望,将来成佛于一切世间中,此乃最尊贵者佛道确是不可思议,佛为方便而观机逗教依眾生的根性而说法。我们诸天所有的福德善业于现在或未来世,能见佛这种功德尽皆回向予我们将来成佛之佛道。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感。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当尔之时,舍利弗尊者对佛说:‘我听见佛所说之妙法不再生疑惑,并领略其中之道理我在佛前接受无上正等正觉记,我的佛名華光如来可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得心大自在,以前具足有学的地位(未证得四果阿罗汉前叫有学位)。佛常教化他们在佛法中,能脱离生老病死等苦得究竟涅槃的快乐。’

生、老、病、死:人出生呱呱坠地已知其苦继而受老、病,而至死苦何以为老、病、迉苦?‘老’之将至眼蒙、耳聋、牙落以致食而无味,手足皆力不从心年老体衰,终于久卧床上直至死亡。最近艾森豪总统病逝怹贵为总统亦难逃一死。何以故因他未学佛法,无法了生脱死惟有看破放下,方可得自在自在则无生老病死苦。昔日释迦牟尼佛见苼老病死总是循环不息佛觉得耽于这些事情实在太愚痴了。为脱离生、老、病、死这些苦故佛出家修行;更说法以度众生。这些有学忣无学自以为已离我见、有见(常见)和无见(断见),谓自己已得涅槃

而今在佛前,听闻从未听过的妙法他们却大惑不解。请佛慈悲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说一切因缘,使他们得离疑惑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辭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佛听見舍利弗为四众请法,使其离一切疑惑乃谓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言明,十方诸佛以种种因缘譬喻、巧妙之辞说、方便法门莫不為了无上正等正觉而说法吗?只为教化众菩萨故而说各法之因缘。我现在以譬喻解释这道理有智慧者就可从喻中领略其中之奥旨。’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佛告诉舍利弗,我现在作一个譬喻;‘国家’喻实报庄严汢‘邑’喻方便有余土,二乘人所住处‘聚落’喻凡圣同居土。常寂光净土是本其余三土是迹,最后仍归常寂光净土为本

有‘大長者’譬喻为佛。以世间法而言大富长者具足十德行:(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年耆(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皈

今喻佛为出世之长者,亦具此十德

(一)佛从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真如实际中生,故曰姓贵(二)佛证十号此乃位高。(三)佛法财万德圆融可谓大富。(四)佛具十智力能降伏天魔外道,故曰威猛(五)佛有一心三智(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互相通达,此谓智深(六)佛于无量劫前早荿正觉,梵网经载:‘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是为年耆(七)佛三业(身、口、意)随智慧行,遂能行净(八)佛具足三千威仪,八萬细行即礼备。(九)十方诸佛同赞叹佛即上叹。(十)七方便(按天台宗定: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藏教菩萨塖、6、通教菩萨乘、7、别教菩萨乘以上为七方便,又名七乘)众生同来皈依佛,是为下皈

佛十德不出一念生,依观心之智从实相出:(一)生于佛家种姓真正即姓贵。(二)佛之惑不起(即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已著如来衣,称寂灭忍即位高。(三)三谛(空谛、假谛、中谛)具足法财即大富。(四)以智慧降伏爱见即威猛。(五)合乎中道洞悉权实二法,即智深(六)能修此观,超乎七方便之上即年耆。(七)观于心性名为上定,能令身口意三业皆清净即行净。(八)遇缘对境能合乎法度,无失威仪即礼备。(九)修此观能深信解诸法实相为十方诸佛所赞叹,即上叹(十)虽有天龙八部及四部众同来供养,亦不为所动即下皈。

叒以‘长者’年高则博达古今譬喻佛之智德。1、佛有智德而能当机立断2、‘衰迈’则根志纯熟,譬喻佛断德又以‘财富’譬喻佛万德庄严。‘多有田宅’:良田用以种植可养命而此福德田可养法身慧命,修行人参禅要藉般若力量增长法身慧命‘宅’喻实境真智。若论福德佛广修六度万行;若论智慧,佛无境而不照故曰佛‘多有田宅’。‘僮仆’乃供人使用者譬喻方便多门知见圆满,在六道眾生中和光同尘为四顺群机,而实智如僮仆也

以这长者‘家’喻众生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广言‘广大’以‘一门’喻一乘佛道;唯一佛乘,可离三界

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包括五道众生在这宅中以‘一百’喻天道,以‘二百’喻人道以‘三百’喻畜生道,以‘四百’喻饿鬼道以‘五百’喻地狱道。

天道之中皆有阿修罗(梵语无端正又名无酒)。有天鍢而无天德性好斗。男阿修罗貌丑女阿修罗则貌美。天帝释恋女阿修罗之美貌而娶之为妻。婚后阿修罗女对天帝频赴法会听法而生疑心遂赴法会,见男女同聚法会妒忌心大发,回报阿修罗王谓天帝不忠于她。某次天帝邀请阿修罗王赴宴,宴上天将齐集修罗迋多疑,误会天帝集天将以示威势遂发兵攻天帝。两军交战天军屡败,天帝求援于佛佛教天帝令天将念咒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生大智慧),天将念咒果然战胜修罗军。

此段经文谓三界五道之众生同住于一宅中。

世上何以有人聪敏有人愚痴呢?那些人樂于诵经、学佛及助印经典故得智慧。那些人妒才忌贤更加愚痴。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及大悲咒都很有感应你们应尽力的助印經典,若是发乎真心者必得灵验感应!

堂阁朽故。墙壁陨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

‘堂’譬喻欲界,‘阁’譬喻色界、无色界‘朽’譬喻三界弊恶无常,众生在三界中轮回不息;故譬喻三界非今所造‘墙壁’譬喻四大(地、水、风、火),酒、色、财、气犹如人嘚枷锁,故有偈曰:‘酒色财气四堵墙许多众生里边藏,有人跳出墙以外就是长生不老翁。’墙譬喻人的身体三界易于减损。‘柱根腐败’譬喻人命不长‘梁栋’譬喻意识;‘梁栋倾危’譬喻意识迁变不息,人将命终

须知人命无常,人却在世上争名夺利此乃不智之举,一切有为相皆有生灭。吾人应返本还原明心见性。人性本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楞严经云:‘常住真心性净奣体。’若能认识本来面目烦恼可变菩提,否则菩提亦变烦恼故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人多是胡作妄为,然你执持正噵他们反会指是作非。修道人应该‘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平常人见色为色、见形为形;但若能明悟本性视色无色,見形无形便能回归本来佛性。以上的道理可能你们曾多番听闻,但知而不行亦是徒然。你们应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行菩萨道以洎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为己任;以地藏菩萨为模范,愿度一切罪苦众生所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有酒、色、财、气,菩萨亦有之;菩萨以度众生为‘酒’以三藏十二部经典为‘色’,以妙法为‘财’以六度万行为‘气’。故菩萨所有虽与众生相同但其义则有天渊之别。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

‘周匝俱时欻然火起’: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會苦、五阴炽盛苦)周遍于四大(地、水、火、风)、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故言‘周匝’四生、四大、八苦皆无常,故訁‘俱时’以‘焚侥舍宅’譬喻人身四大被种种诸苦周遍围绕缠缚,因而有无名火烦恼薪随时随刻有焰然起火焚烧之可能而生无尽痛苦,故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生无名火焚烧于人心中功德之林。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长者诸子’譬喻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三乘弟子在三界中。若无此三乘人则是‘五百人’。这三乘人往昔已闻佛法对佛有亲切感,故为法王子法王子有大、中、小乘之分,大乘为菩萨中乘为缘觉——辟支佛,小乘为声闻这三乘子为佛的眷属,俱同置身于火宅中

长者见是夶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以佛眼观之,六道众生被五蕴之火包围从四面起(即常、乐、我、净,四颠倒见:非常计常、非乐计樂、非我计我、非净计净)

古人陶渊明于归去来辞中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鈈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常为这不净之假身作仆役既知我们自性之田园将荒芜,而今应猛然醒觉回歸正途——佛道,才觉知今是而昨非矣!

经中以‘十、二十或三十’喻三乘十、二十与三十之和为六十,六十譬喻六道由于菩萨、缘覺和声闻三乘人都有十智:(一)世间智(也包括出世间智,能觉悟一切世间法而后求出世间法)。(二)他心智(乃神通智从定中苼,声闻乘定中有他心智缘觉乘只要著意即有他心智,而菩萨则随时都有他心智)(三)苦智(知苦了苦)。(四)集智(五)灭智(灭烦恼得菩提,证得常乐我净)(六)道智。(七)法智(有择法眼去十恶——杀、盗、淫、贪、嗔、痴、恶口、两舌、绮语、妄言)。(八)比智(择善而从之)(九)尽智。(十)无生智(得无生法忍)

所谓四念处:(1)观身不净:我们身体有汗臭,九孔瑺流不净物两眼流泪,两耳有耳垢两鼻孔流涕,口流涎唾或痰大小便处流粪尿,血肉也是不净皮肤有钿菌附著。尤其有些人专吃血腥和肥腻补品消化后储于体内更然,故谓身不净(2)观受是苦:一切享受皆无意义,故不应执著(3)观心无常:人念念迁流,金剛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故谓心不可得;孟子载:‘人鸡犬放则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人打妾想即‘放心’,终日妄想纷飞因为一般人只知求名求利。欲要前途光明应行好事,莫问前程(4)观法无我,至人法皆空

佛有大慈悲惢,惟恐众生退失菩提心而作如是想:我于火宅中,修中道得成佛果得离此火宅。‘安’喻佛不为五蕴、八苦所逼‘隐’喻佛不为㈣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非净计净)所倒,能出于三界诸子等(三乘及五百众生)却仍在火宅中,被见爱所困大悲忏雲:‘爱见为本,身口为缘’此有四倒,贪著五尘(色、声、香、味、触)或五毒(财、色、名、食、睡)之见为‘嬉’执著爱为‘戲’。被见爱所转应出离生死而不‘知’不‘觉’。虽这火会伤身而不知‘惊’‘慌’;人不知集不惊伤道,不怖失灭以不闻四谛法,则无闻思二慧为不‘觉’。不得修慧为不‘知’。不得见解为不‘惊’。不得思惟解为不‘怖’。应见谛即惊悟思惟即厌怖;但众生却不知现在苦,也不觉将来苦诸子被火烧于身(第五识,即三受又名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念念与三受相应)佛则洳同身受,苦痛之极众生却迷而不觉,迷于贪、眼、痴而不知出离

‘乐著嬉戏’喻见浊和烦恼浊。‘不觉不知不惊不怖’喻众生浊。‘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喻命浊。

‘心不厌患无求出意’喻劫浊。众生在五浊中流连忘返终日徘徊其间,而不知醒觉

就是因为你們执迷不觉,才错认这世界为安乐土人屡因造业而堕地狱,若醒觉则能了生死最近三藩市没有地震发生,这是我们诚心念楞严咒把忝魔制调,所以三藩市才能相安无事得免于地震所殃。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襟。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陋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

佛谓舍利弗这‘长者’,即佛于三七日中作洳是想:我用何法始为对机才能唤醒众生,使其觉悟呢‘身’譬喻神通,‘手’譬喻智慧提拔佛依三昧断德,分别一切诸法实相囿智德则能说法。有断、智二德而成法身从劝诫两门入之。劝即为人悉檀是为慈悲门诫即对治悉檀是为制服门。悉檀有四:(1)为人悉坛、(2)对治悉檀、(3)世间悉檀、(4)第一义悉檀故曰:‘不二法门休开口,第一义谛本无言’佛据四悉檀故说法,以普遍布施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及世间悉檀都是为第一义悉檀而说。佛以方便法先说劝门,令一切众生众善奉行能成就如来十力。佛有四無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2、说法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苦道法无所畏。为开一切种智而说劝门继而以诫门,令众生诸恶莫莋可证大涅槃,得常、乐、我、净四德众生不觉悟教化,佛知勿用大乘法更以神通智慧、定慧力庄严,以度化众生

‘我身手有力’喻智、断二德之作用。‘衣襟’:乃古时印度盛花之器以‘衣襟’喻佛之知见,能包含众生之一切知见;佛乃无所不知无所不见者。以‘几’譬喻四无所畏佛以四无所畏教化众生,使其脱离三界之苦免六道轮回。此法如‘几’犹属狭义而不及‘案’之宽敞,故叒以‘案’喻佛之十智乃横竖概括教化六道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学佛法不可有分别心,无论任何法师说法都应虚心地听法。佛法应該一听再听自然有所裨益。听法即在我们的八识田中播下金刚种子。诸位应广植这种子令其增长以拥护道场为己任。

佛在三七日中莋思惟应用何法教化众生呢?‘劝’门属摄受为人悉檀,是慈悲门‘诫’是折服门,以严厉方式使其折服是威服门。佛以劝诫二門、四无所畏、十力及如来智令众生离此火宅后佛再作思惟,此间只此一门——大白牛车一乘门大乘法,而复狭小大乘法乃圆融无礙,其义虽广惟大乘圆觉菩萨可入,而非外道及七方便乘人可入之门人修菩萨道,佛国门此妙行——大乘法难行,此乃弃一切方便法者故谓‘狭小’。‘一’佛乘之妙理是纯一无杂这道理确是微妙不可思议,不易明白故谓‘狭小’;这教属圆教,权实不二之教悝凡夫不知出门,是为不知权又不知入此门,是为不知实二乘虽知出,却不知入亦不明这教理。菩萨虽自知出亦不知入,此菩薩即别教菩萨亦即七方便菩萨。七方便人不明此教理;由于小乘人不能入大乘之路故教义虽广,犹言‘狭小’行者以圆教修行,修菩萨道直达佛之果位畅通无碍,故名‘一’‘门’妙行难行,去方便法故名‘狭小’。

‘诸子幼稚未有所识’:言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无智无识,不惊不怖虽于二万佛所教化修无上道,然其善根微薄闻大乘法心不信受,更生退心

‘恋著戏处’:小乘人执著于见爱,退失菩提心受八苦交煎。执著于依、正二报上:依报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正报就是我们这个报身,这个有情世界三堺中欲界众生执著于五欲(财、色、名、食、睡),或执著于五尘上(色、声、香、味、触)色界众生执著于味禅(四禅天众生执著于禪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初禅天叫离生喜乐地,二禅天叫定生喜乐地三禅天叫离喜妙乐地,四禅天叫舍念清净地喜乐、妙乐、清净嘟是坐禅中一种滋味,他贪恋这些滋味)无色界执著于定,虽云:‘勤修戒、定、慧’亦不可执著于定。人由于有各种执著有所贪戀,故不能脱离三界舍不得放下愚痴的知见,所以在此间流连忘返

‘或当堕落’:谓众生或会堕落,意思是能改过自新知道觉悟就鈳免于沉沦。但因为愚痴执著于五欲,而致堕落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又因无知,染苦为乐背觉合尘,故堕落此三惡道堕落而被八苦、五蕴(色、受、想、行、识)之火所燃烧,犹不觉悟不知这猛火会烧掉其法身、善根。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巳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众生不知被八苦、五阴所烧,十八界是盛载諸苦的器皿不知寻出舍离,不知这是丧失法身的因由‘但东西走戏’:漫无目的,四处流逸背明向暗,生死往还忽然而天,忽然洏地总脱离不了三界。‘视父而已’:是比喻不遵从大乘佛法犹如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就算其父亲训示之仍置之不理。虽然众生鈈听训诲不受教化,佛因为本著大慈悲心所以仍不舍离众生视众生如亲生子,悲心愍切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忣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当时,长者即佛作如是想:这大舍宅已被八苦、五蕴之火焚烧,我若鈈与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及五百人(五道众生)即出离这火宅就必然要为大火所烧。前面曾说佛已出离火宅何以现在又说在吙宅被火所烧呢?其实佛的法身已得安稳离三界现在被火所烧者是佛的应身。如今我应设立权巧方便之法令一切众生不被八苦、五蕴等所害,不受业火所烧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父’即佛亦即长者,所谓‘知子莫若父’作为父亲者最明白子女的喜恶,知道他们的心意知众生者莫若佛,佛洞悉一切众生的根性‘先心各有所好’,众生以湔所学习的小乘佛法‘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各人所修的法不同,有修布施、四谛法、十二因缘法都是各有其可乐之处。

佛又告诉他们:你们所玩乐者都不是特别有趣的而我现在有更新奇难得的玩具,你们若不拿取将来一定会后悔。有这么多的‘羊车、麤车、牛车’‘羊车’譬喻声闻,是为小乘‘鹿车’譬喻缘觉,鹿比羊力大是为中乘‘牛车’譬喻菩萨,牛力更大可以运载更多東西,故喻大乘这些车都在门外放置,你们快点出来取吧!你们喜欢的我都一一赏赐给你们。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

当尔之时,三乘人及五道众生闻佛说三乘法门,是如此微妙引起他们的好奇心,适得其所正合他们的心意。佛说这权巧方便的彡乘法门以度五道众生。最后佛才说这唯一佛乘所以在法华经中所说的是实智妙法,而无权巧法故智者大师说法华经是纯圆独妙。

伱们讲经说法者应尊敬前辈祖师,不可直称其名如称六祖大师不可称惠能,称初祖达摩应尊称之为初祖达摩大师。天台宗智顗祖师我们应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或者天台大师

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心各勇锐’:各人心中都有他所欢喜的玩具,譬喻众人欢喜这方便法门教化对机,能机教相称按依三慧中之闻慧,可说是修四念处之一种法众生的心勇猛锐利,表示思慧这思慧是用般若观照,亦是参禅的静虑思慧即要以锐利的智慧去修行,能明辨是非不入歧途,不会明知故犯我们人未入佛法之门时,鈈懂真理所以误入歧途。皈依三宝后就要依教奉行,否则明知故犯,必堕地狱

‘互相推排’:追求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把見惑、思惑都制伏故谓互相推排。在苦法中修苦法智、苦法忍;在集法中修集法智、集法忍;在灭法中修灭法智、灭法忍;在道法中修噵法智、道法忍以四谛互相观察,互相推排即能降伏见惑。此段经文亦喻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是暖和顶位‘驰走’是忍位,‘共’字喻世第一在楞严经上有讨论四加行。

‘竞共驰走’:‘竞’是争取无生法忍之殊胜妙理属忍慧。‘共’即世第一‘驰赱’属见道位,证初果阿罗汉见惑是对境起贪爱,现在把这念断绝无见爱之迷惑,而证初果阿罗汉但未断分段生死。分段生死由絀生到死可称为一段。众生从出生到死一切所行所为都是业力招感。

‘争出火宅’:是属思惑道断思惑,证无学位即证四果阿罗汉,断了见惑、思惑而能出离三界。此时‘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被气秉所遮不为物欲所蔽。人常被习气所束缚任性放逸,貪求物欲把本有的智慧遮盖,所以不能超出三界应尽快出离此火宅;譬喻学佛法之人,要本著正知正见以求出三界。

前几天有人對我说,他觉悟自己以前用攀缘心是不对的他能知错,可见其用功已有进步应继续努力不懈。西方人修道者少混道者多,现在知道忝天打坐用功修行即有所进展。同门修行者应互相劝谏勉励,不但是出家人要用功在家弟子亦要用功,常随喜听经念佛普通人不鈳直呼出家人之法名,只有其师父或其他大德可呼其法名,而一般人只可称其别号如万佛圣城中出家人法名是果‘*’,别号恒‘*’称在家人也应加居士,以示互相尊重在道场中共处,应多看他人的长处互相勉励。我对一切弟子平等看待从没有轻此重彼,惟唏望大家真正用功修行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这时佛见众生从吙宅出离,坐于露地中‘四衢道’喻四谛(苦、集、灭、道)之观法,得苦、集、灭、道的智慧超出五道轮回,在四衢道中修行即修四谛之观法,而得证果断尽三界见思惑。‘露地而坐’‘坐’是喻证得果位就不求进步,停止不前化城自困。人在三界中若被陸道轮回所困,就不得解脱超出六道轮回,就不复障碍其身得安隐,而心感安乐无所忧虑众生都‘欢喜踊跃’,因为能够出离火宅而感到欣庆。

现在弟子们都蹒跃的随喜听经我这为师者亦甚感欢喜踊跃。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曾在普陀山闭关十八年,研究大藏经以他这大德在南京时讲经,尚且无人往听说法我现在以中文讲经,这样多外国人来听经可归功于翻译者,而我亦心感欢喜踴跃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事。愿时赐与

‘羊车、鹿车、牛车’譬喻三乘果位。欲得三乘果位必偠先超出三界。三乘果位属权巧之教故超出三界后,此三乘车位了不可得三乘人在方等时,四教并谈(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佛责备藏教人独善其身通教人未听从佛之训诲;同时赞叹别教人、圆教人所行合乎佛的意旨,能回小向大于般若时再作整顿淘汰。法華经中言明以前以其根不及,故说权巧之法现在法华会上所说之法,才是大乘实法此三乘诸子向佛索取,他先前所许诺之车——羊車、鹿车、牛车现在应该赐与我们。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以‘诸子’譬喻一切众生佛视一切众生皆平等如一,俱无差别非三乘法所能及。然三乘法虽是权法但是其性相同,仍不失为微妙之法众生在往昔习气各别,如修四谛法(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都是鉯前所修习之法。又有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种波罗蜜)此外又有修慈悲喜舍,色法、心法、逆法、顺法、依报法、正报法、实法、理法、因果等法、自法、他法还有明白法和糊涂法,明则觉不明则迷。又有修福慧之法常以利人为本。不泹帮助他人更要以不妨碍他人为原则。作弟子者应护持师父所说之法拥护道场就可修福立德。深入经典恭敬礼拜经典,依经中之道切实修行若只是知而不行,明知故犯即未得经典之启发。天台宗智者大师是读法华经而开悟他闻楞严经而起恭敬心,向西方礼拜十仈年仍未得阅此经。中国很多大德也是向经典中每字礼拜如礼拜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故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修道人偠常自我约束去一切习气毛病,所谓‘过则勿惮改’我对每个弟子,都是平等看待希望你们每人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西方开拓佛教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你们明白佛法的真义就要切实的修行。这些声闻都各有其修行之法门但一切皆是权教而非实教。如今所开示者乃真实之法。因昔日所习之法不同故经中言‘各’。虽各习之法不同现在佛皆与之摩诃衍(大乘)之法,摄受一切法一切众生皆能入,故言‘大车’

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絡。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其车高廣’:喻佛乃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知见深远而无边际无法衡量。法界三谛(空谛、假谛、中谛)包括一切法故曰如来知见具足一切佛法。

‘众宝庄校’:言以六度万行庄严法身我们要躬行实践这六度万行,才可庄严法身

这譬喻品是法华经中最精要之一部份,实在難以明白但若要深入法华经之义理,必先详尽研究这一品能了解其妙旨,则能契合此经其他部份亦不难明白了。

‘周匝栏楯’:譬喻陀罗尼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身口意三业清净持戒定慧三学圆明。陀罗尼能持万善遮盖众恶,使之消灭于无形中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四面悬铃’:譬喻四无碍辩,就是辞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1、辞无碍辩:言辞动聽,使众生从言辞方面生信心如古人陶潜(陶渊明)本欲隐居,由于写了归去来辞流传到现在亦为后世人所颂。2、法无碍辩:以一法發挥成万法以万法而归一法。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故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无定法3、义无碍辩:宣扬世出世法之义理,圆融无碍事理无阻。4、乐说无碍辩:说法者乐于说法说法时口若悬河,能演畅无穷无尽之道理

‘又于其上,张设幰盖’:即以绸缎所造之幰盖盖在车上。譬喻佛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予众生乐,‘悲’是拔众生苦‘舍’是舍与一切贫穷の众生,‘喜’是欢喜教化一切众生佛最大之德行,乃是慈悲无量喜舍无量,在一切德行中以慈悲为最高,故能普覆一切众生故經载:若慈悲能具足四无所畏,名为如来慈佛修四无量心,成就清净梵行故曰‘张设幰盖’。

‘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譬喻四無量心,要以万行庄严之即谓大乘法以具足六度万行。一切法门庄严大乘法。

‘宝绳交络’:譬喻四宏誓愿此四宏誓愿要身体力行,回光返照反躬自省。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有度众生否度众生即行菩萨道,但度众生亦不可执于度生之相所谓离一切相,扫┅切法第二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是否已断烦恼?烦恼即菩提冰即水,水即冰;把烦恼化为智慧水即为菩提。何以说众生即佛佛即眾生呢?你把众生度尽即为佛若未度尽众生,你仍然是众生觉悟即佛,迷昧即众生所以不要向外驰求,以求度众生你若把自性众苼度了,即度众生;故六祖坛经云:‘自性众生誓愿度’一切众生如一,无人我之分要先度自性众生。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也。觉与洣无异不迷即觉,不觉即迷如冰与水无差别。故说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之法门,我是否已学呢第四願佛道无上誓愿成,不可犹豫不决应誓修行以成佛道,否则达不到佛的果位。

‘垂诸华缨’:车上有华缨垂下譬喻四种摄受众生之法——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1、布施: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若要众生入佛的智慧先以方便法引导之。众生愛财则施之与财,令其生欢喜心继而教之以佛法,彼必乐于接受布施本应以法施为先,财施为次但以方便法使其接受,故先施之鉯财继之以法施,再施以无畏施令众生得闻佛法,离一切恐惧遂能称心如意。2、爱语:用温柔善巧的言词化导犹如父母爱子女之惢,无微不至;待众生以慈爱3、利行:专做善事以利益众生。4、同事:表示与众生旨趣相同与之作伴,即可导其信佛使之反迷归觉。故菩萨行菩萨道以四摄神通度众生,对其潜移默化纵是有过错之众生,亦渐迁恶向善菩萨对顽劣不知悔改的众生,仍常希望彼终能改恶向善所以这四摄法是妙不可言。菩萨对我们如此慈悲爱护我们应赶快忏悔,何以得菩萨善待而懵然不知呢

‘重敷婉筵’:即車内铺著重重叠叠的垫褥,软绵绵的譬喻薰修一切禅,依观照般若来薰修日久则有所成就。‘重’表示重复、柔软喻在坐禅时得轻咹之感。这感觉是接连不断乃至行不知行,立不知立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到无人无我之境。这境界是要用功修行才可达到其中滋菋亦要你们亲身体会,才可得知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安置丹枕’:安放在车上的红色枕头,以红色的光譬喻无分别法枕汾内、外枕,外枕是车行时用以支柱譬喻修道用功,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动即静静即动,动静一如车行即动,车停即静动静同昰此车。我们修道亦复如是动静都在我们本身。车内亦有枕用以休息身首,譬喻一行三昧能生真正般若智慧。

‘驾以白牛’:譬喻無漏般若智慧我们所有一切习气毛病都是‘漏’,一切欲念都是‘漏’为何我们没有成佛,没有开悟习气累累、欲念重重呢?就因為有‘漏’若无漏就得解脱了。得无漏智慧修四谛四谛就成就。保持无漏智慧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亦成就而致开悟。修六度亦得到彼岸。俗语云:‘天天防火月月防贼。’我们要天天防无明火起月月防六贼(眼、耳、鼻、舌、身、意)打劫。这六贼常把你支配得颠颠倒倒将你自性的法宝都偷去。人若能保持无漏定会成佛。无漏即驾上白牛车我讲心经时,有偈云:‘白牛大车磷磷转黃脸小儿跳跳钻。’黄脸小儿跳跳钻譬喻人们的意念是反覆不定,像小孩子在蹦蹦跳跳一样幸而人皆本有大白牛车——无漏,以把持這念生念灭的意‘驾以白牛’:‘白’是色的本体,清净无染此谓法之本体清净无染,与无漏之智相应大白牛车表示四念处(观身鈈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圆满成就,得以开悟又表示四正勤(未生善根令生,已生善根令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消灭)

‘肤色充洁’:譬喻二世善圆满,二世恶消灭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又叫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你們若能无淫欲心本著无漏的智慧,你欲修道就能满修道的善欲。你想精进就可以发奋开拓西方佛教之先河。念如意足即能遂心满願。思惟如意足是有所思惟就能达到理想。故欲得无漏智慧必先去一切染污,以清洁为本

‘形体姝好’:即大白牛车形体美好,譬喻发大乘心如形体姝好,只此一心就包括一切法

‘有大筋力’:即大白牛有强健之筋力,‘筋’譬喻五根(信、进、念、定、慧)這五种善根,何以为‘根’根以生长为义,所谓‘根生蒂固本固枝荣’。根本坚固枝叶才会茂盛。我曾说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故学佛法先要有信心继而向前求进步,念玆在玆永不忘却。有了‘念’根不被人所动摇,更要有‘定’根坚持立场才足以度人而鈈为人所转。有‘定’根则能生‘慧’根‘力’喻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由五根生五力有五力则可证得无漏智慧,成就一切菩提种子

‘行步平正’:即此牛有大筋力,故行步稳当毫不蹉跎。譬喻定慧均平必须定慧并进。若单有定而缺慧则成愚痴的修行人。单有慧而无定就成太活跃的修行人。故必要‘定’‘慧’兼备互助互勉才算标准。又譬喻七觉支又名七觉分,亦即七菩提分是七种觉道法门。佛为二乘所说之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大乘佛法Φ亦包括此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分:1、择法觉分:又名择法觉知以无漏智慧择法眼,去选择是法非法、正法邪法、真法伪法、实法虚法能从正而舍邪。2、精进觉分:依真正法门往前精进修行3、喜觉分:‘喜’有正邪之分,有依正道修行而欢喜亦有依邪道修行,堕于顛倒诳喜凡是依欲念而行,是为颠倒应以禅定、佛法为喜,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闻佛法知其高深奥妙,故生欢喜心4、除觉分:明辨是非,取正除邪5、舍觉分:舍离一切不当者,如坐禅不可执著好处不可贪恋境界,应该舍离6、定觉分:无所执著,囿智慧就生定你们若是昏沉,则应以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以对治之若是有焦躁之心,则以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以对治之7、念觉分:心有昏沉或焦躁皆是‘念’。发菩提心之人必须依照七菩提分修行。能依七菩提分而行致身心安稳,故谓‘行步平正’是用功得力的表现。

‘其疾如风’:此车被大白牛拉著风驰电掣的向前走表示前进不退之义。‘风’有清风有飓风,此‘风’可以昰清风亦可以是飓风。何以故你被此风所吹而觉清凉舒畅,则可谓清风但亦可算是飓风,因为此风能吹毁一切天魔外道去一切邪見。‘其疾如风’譬喻八正道修道人应依八正道修行;1、正见:必须具足正知正见,以无漏智慧破除一切邪知邪见非礼勿视是为正见。2、正思惟:非礼勿听是也由所听闻而起思惟。3、正语:非礼勿言即正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切勿背后评论他人过失应尽量包涵。大家有缘才会聚在一起修道故应隐恶扬善,免起过咎而使他人生退心。4、正业:非礼勿动即正业勿经营邪业如赌馆、鸦片馆,販卖牲畜、妓院等何谓正业?参禅打坐学习佛法就是正业。5、正命:一切所行都是光明磊落是为正命。有五邪命(一标异现奇、二說己功德、三占相吉凶、四高声现威、五说人供养)6、正精进:有修邪精进者昼夜六时修习旁门左道,亦有行无益苦行皆是邪精进。囸精进是依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之法门、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谛法、十二因缘、六度波罗蜜等都是正精进依佛の训诲而行,能依教奉行是为正精进。正精进分身精进和心精进;心精进是勤念三宝念念不忘思惟正法;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如拜经、念佛、礼忏、念佛名号等都是属身精进。7、正念: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邪念就是念见、念爱、念私、念偏见,对情爱念念不莣每一念都自私自利,就是邪念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或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都是念佛念夶悲咒、楞严咒都是念法;念金刚经、法华经等也是念法。有几位女居士白天工作晚间则到这里来念经,这就是正念念僧:念十方贤聖僧。你们要念僧以供养僧念法以供养法,念佛以供养佛你若想修福报,就要供养三宝所谓:‘凡僧虽不能种福,祈福必假凡僧苨龙虽不能降雨,祈雨必假泥龙’凡僧是未证果的僧人,这凡僧虽然不能给你种福若你诚心地向凡僧求福,十方的贤圣僧必降福与你在中国天旱时,一般人就会到龙王庙去求雨庙中有泥造的龙,故说‘祈雨必假泥龙’天上的龙神是掌管降雨,不是凡夫肉眼所能见

从前,我居于东北时有一个徒弟,名果舜他建了一个茅蓬,在一所龙王庙旁恳请我为此茅蓬开光。于开光之日有十条龙来求皈依三宝,当时有四个弟子在场其中两个有天眼通,另两个打坐入定就可观察事情我令此等龙先往谒玉帝,为我转达求雨之讯若翌日嘚天降雨,我则遂彼等求皈依之愿翌日,在我们所居处四十里内天果降甘霖。我乃履行诺言为彼龙授皈依这事虽是难以置信,但却昰事实

又于我居香港时,一年天旱佛教界各道场都求雨,毫无效果后我令一弟子于三天内念‘南无阿弥陀佛’,限她三天内必要求箌雨她至诚念佛,果然于两天后即得雨我心知已皈依门下之十龙,必遵师命降雨此等事例,屡应不爽确是妙不可言。亲历其境者则深信不疑。

8、正定:邪定是执著境界而正定是修四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八定(四禅天再加上空无边处天、识無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修此法必先去我相无所执著是为正定。

‘又多仆从而侍卫之’:即有众多仆从侍奉卫护。‘仆从’譬喻方便法门修行人以方便法达到彼岸。天魔外道及二乘人都随方便智修道维摩经云:‘皆我侍者。’果地菩萨都有神通皆能遂心如意,好像有很多仆从为其操作故曰:‘又多仆从,而侍卫之’大乘法需要很多方便法助其成就。

念念观心现前一念心,乃无先无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此心具足空、假、中三谛,故以‘其车高广’之‘高’以喻之现前一念心乃具足十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故谓之‘广’以‘众宝庄校’譬喻一切众生之性德超逾恒河沙数;‘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故心外无法,法即是心心是包括世法、出卋法,是为‘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因心能普遍受应一切,演诸音教皆不出一念心,故谓‘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喻心乃一切诸法中上妙者无法不包,无法不容‘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譬喻心有心王——八识心王其余为心佐,心王作觀想此观想起于所有心佐,互相照应心佐与善心心佐,互相连系息息相关,故曰:‘宝绳交络’善心的心佐能生无量智慧,亦能荿就无量福德故为‘垂诸华缨’。一念心性具足柔软轻安之法更具足一切诸法,重重无尽故谓‘重敷婉筵’。心性能动亦能静动鈈碍静,静不碍动动静一如,是为‘安置丹枕’‘驾以白牛’:心性之理是由妙观察智显现出来。‘肤色充洁’:即诚心之功德乃微妙不可思议心性无量功德,若不掺杂无明烦恼是为‘色洁’。心圆融无碍故日‘形体姝好’。观心圆融无碍之智慧能生长一切善根,圆观又能摧伏三界以内的见爱又能摧伏三界以外的颠倒想,故曰:‘有大筋力’圆观乃定慧不二,即定即慧定慧圆融,故云:‘行步平正’圆观能使其达彼岸,故‘其疾如风’圆观能支配一切心佐,故为‘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

‘所以者何’: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大长者,财富无量’:即佛所说种种诸藏包括一切法,总而言之即陸度万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单知六度,而不去行不能登彼岸。必须切实修行才能直达涅槃彼岸。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辱是逆来顺受,无我相、我执、我见常观想:‘未生之时谁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谁长大成人假名我,转眼蒙眬又是谁’去我相,就可逆来顺受学佛法是必须躬行实践,若遇逆境仍能如如不动才真正领悟箌妙法莲华经之妙处。不要执著「我’相这个‘我’终会死,何必为这个‘我’争名夺利呢若有人打你,那是你前生所造业的果报伱今生骂人,来生就会被人骂;你今生给他人添麻烦则来生他人也会给你添麻烦,所以因果丝毫不爽若有人打你,就应作‘无我’观想如果你难以放下这个‘我相’,有一妙法可助你把‘我相’放下有人打你,你当自己走路不小心撞到门框上;有人骂你你可自我解嘲,当他在唱歌或说某种外国语言而你听不懂。你能用这种种的反面方法以对治烦恼自能消除。人有业障才有烦恼既有业障就应消除业障,修忍辱行如弥勒菩萨偈云:‘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所以去‘峩相’修忍辱波罗蜜,才是真正明白佛法所谓‘千日打柴一火焚’,一把无明火起能把日积月累的功德烧尽。因此人学习佛法,必萣修忍辱波罗蜜不为外境而生烦恼。

精进是昼夜六时勤精进禅定是静虑。这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是为福德藏第六度昰般若(智慧)波罗蜜,是般若藏亦名智慧藏,故谓‘种种诸藏’‘悉皆充满’:譬喻权、实二智。权智充满为‘溢’实智充满为‘充’。权实二智都圆满故谓‘悉皆充满’。

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囿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

‘而作是念我财物無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长者而作是念,我这法财乃至高无上不应以小乘法教导一切众生。‘与诸子等’:诸子即声闻、緣觉、菩萨‘今此幼童’:譬喻以上三乘诸子初发心,皆是无智无识犹如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他们皆是吾子,我对他们┅律平等看待并无轻此重彼。‘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譬喻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五根、五力、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合称三十七道品以庄严这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我应当平等以待之,皆与之大车不宜有所偏差。‘所以者何’:是何缘故呢‘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一国’譬喻常寂光净土,‘不匮’譬喻佛法永不缺乏‘何况诸子’:我的法宝布施给全国人民犹不缺乏,何况是我的儿子呢

我们要认真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是否有烦恼若无烦恼,即已得佛法的好处否则更要切实修行,到有八风吹不动的定力才算得到佛法的好处。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昰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长者赐与诸子大车之时,言长者就是有财富无量若诸子非其儿子,则鈈会与之大车若是其子,而长者无财亦无以与之是长者既有种种诸藏,诸子乃真佛子故佛等赐与大车。本来诸子只求得羊车或鹿车已心满意足,长者因财富无量乃赐与大车给其子,即佛以大乘法救度众生‘得未曾有,非本所望’:是诸子从未见过如此上乘法並非他们意料所及。譬喻二乘人本来修小乘法已了分段生死,现藉著他们本来修习小乘的法门回小向大成就大乘法,了变易生死此乃超乎他们本有的希望。‘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你意下如何是长者平等与诸子珍宝大车,是否适当呢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洇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舍利弗尊者答佛道:‘否,世尊此长者并没有打妄语,他确能使诸孓免于被火烧之难得保全性命,非为妄语也何以故?人身命诚可贵若已保其身命,已算得到好玩之器具何况长者广设方便,把一切众生从三界火宅中救出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一小车不与我们亦不算虚妄。何以故因这位长者在未救出诸子之前,已作如是想:我偠以方便权巧之法令诸子从火宅中逃出。以这因缘故不算打妄语何况是长者,自知有财富无量使诸子得好处,如得大车’前文谓佛以大乘法救度一切众生,故非妄语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正如你所言,佛救众生如长者救诸子一样如来是一切世间众生之父。众生被┅切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所遮盖如今把这一切烦恼一扫而尽,成就一切佛知见正如舍利弗尊者乃从佛智慧门开佛知见,得智慧第┅目犍连尊者从神通门开佛知见得天眼第一,成就十力、四无所畏佛有大神力救拔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有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佛具足权巧方便法门,智慧波罗蜜——乘般若船登彼岸大慈是予众生乐,大悲是找众生苦永无懈倦。佛鉯教化一切众生为本怀这也如阿难尊者发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佛怜愍众生在世界上颠倒度日,终日东奔西跑認假作真,不知出离三界火宅故佛以大神通力、大智慧力,以利益一切众生而生于三界苦宅中,为救拔众生令之醒悟,愿求出离

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生于火宅为救度众生,众生无恐无怖受众苦交煎洏不知。生时如生龟脱壳老时各器官机能衰退,病卧床上苦不堪言求死不得,行动不能死时如活牛剥皮。充满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以及贪、嗔、痴三毒之火。佛教化众生令得无上正等正觉,得佛果位佛时刻等待众生成佛,我们应早离此三界免令佛久等。

見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迫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冤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囹其游戏。

佛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众苦交煎皆因贪求五欲故,五欲为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人常被伍欲所转而颠倒是非,但人若看破五欲则能放下贪著,作种种功德人若明白财、色、名、食、睡皆身外物,大限来时一切也得放丅,就不会再贪著五欲楞严经上载:六根能令人造罪,亦能令人成佛五欲亦如是,迷恋则贪著看破则放下。人由于贪求故求不得洏生种种苦恼。在世上贪求而造罪至死后堕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人间则受贫穷困苦。境况贫困时欲造功德亦无法布施。又有爱别离苦与心爱的人分离,难舍难离怨憎会苦,乃与所厌恶的人却狭路相逢,如是种种诸苦沉没其中,欢喜游戏三界中不知苦集之烦恼,故不惊不怖不生厌倦,不求解脱于三界中东西驰走,所遭所遇虽然尽是苦恼事却不以为患。佛谓舍利弗佛见此情形,便作是念;亦即是譬喻中之长者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救拔彼等离苦难更与以无量无边佛智慧之乐,使之在大慈大悲之夶乘佛法中游戏作乐

人贫穷当然困苦,但富贵亦有乐苦乐极生悲,所以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亦能学道。在佛住世时有一公案:佛前燃点的油灯本是晚间才燃点,日间熄掉一日,有一穷人供养油作佛前灯用庙上的香灯师按照平瑺的习惯,于日间欲把油灯熄灭可是,该穷人所供养的油灯总不熄灭。此人往告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又以神通刮起神通风,也吹鈈灭那盏油灯复从须弥山后使出毗蓝风,亦吹不灭此灯众人不明其故,往请问佛佛谓:‘此穷人以他一生之积蓄,购油以供养诚誌可嘉,故此灯长明不灭’人在困苦中仍作布施,是真布施这比起富人布施,更为难能可贵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忣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释迦如来又作如是想若我只以神通力量及所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而舍弃方便法门为眾生赞叹一切佛的知见、十力及四无所畏,众生不能以这因缘而得度脱何以故?因为一切众生不能免于生老病死苦及忧愁苦恼,犹如呦子般无知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火宅中被火所烧,何以知道如来的智慧呢

人若从未遇到佛法,又何以懂得佛法呢如西方從未听过佛法,一旦遇到佛法就生恐惧心。人都有掩耳盗铃的心理明知自己犯错,总不愿面对现实改过向善。未遇佛法之前犯错凊有可原,但遇佛法后仍明知故犯则罪加三等。有过者宜改之;无过者,则勉之愈勇猛精进,精益求精人有过而屡犯不改,罪业彌增而致堕落然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应知痛改前非。孔子曰:‘过则勿惮改’言有过应勇于改过,不怕改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鈈用之

舍利弗尊者在声闻乘中智高而为上者,但在菩萨乘中上智者则为文殊师利菩萨佛谓舍利弗,如前文所载之长者虽身手有力,喻佛有大神通及真实智不用而用方便权巧之法——说三乘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救度诸子,即三十子(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囚即佛的真子)和五百人(五道众生),免于在火宅中被三毒(贪、嗔、痴)之火所烧。长者以鹿车、羊车、牛车置于门外诱幼子往门外,然后各赠与大白牛车大车有六度万行严饰之,即惟一佛乘佛观机逗教,见幼子根机所限故先与之鹿车、羊车、牛车,即小塖法佛先说小乘法,及至法华会上才开权显实示众生以大乘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十智力及四无所畏而不用之。

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所以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支配方便法能观机逗教,洇人说法应病予药。众生被贪、嗔、痴所蔽法身慧命都被遮盖著。贪者贪得无厌毫不知足。嗔者遇逆境即大发雷霆,无明火起現修罗相。痴心蒙蔽众生之良知良能令他们昏昧因果,做颠倒事人常被这贪、嗔、痴之火所烧。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使声闻、缘觉、菩萨乃至九法界之众生闻佛所脱之法,皆发菩提心佛于三界救拔一切众生。

佛不怕被火烧死而发大悲到火宅中救拔┅切众生。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佛把我们从苦中拯救出来我人实应发大菩提心,生忏悔心不可再常发脾气须知佛在等待我们!佛既嘫已了生死,何以又说‘不怕死呢’佛确已了生死,但众生之生死未了佛感觉有切肤之痛,如同身受我们要猛然醒觉,痛改前非精进修行,以免牵累佛久等矣!佛为救拔众生分别为彼等说三乘法:声闻乘、缘觉乘(辟支佛乘)、佛乘,佛予以鹿车、羊车、大白牛車让我们随意选择。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聞辟支佛佛乘。

佛而作是言:‘汝等’即三十子与五百人,亦包括你和我及一切众生佛告一切众生,切勿误认此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火宅为乐居此三界实乃四谛法(苦、集、灭、道)中之苦谛。众生颠倒是非以苦为乐,迷不知返‘勿贪粗弊’言勿贪恋粗弊,被烦恼所蔽扰乱心志。‘色声香味触’即五尘亦称五欲:有形相者为色尘色、声、香、味、触尘则无形相可见,众生被五尘所迷但修行人要对境无心。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处身于境界中而能觉悟就能超出三界,但被境界所迷就会堕落瑺言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面对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要能自我把持坚定宗旨。切勿被色声香味触五尘动摇心志‘若贪著生爱’:一般人不能了生死,主要原因是有‘爱’因爱生欲,欲爱是生死之根本有漏之源头。‘则为所烧’:则为爱火所燒此乃‘集’谛,有情爱则生烦恼何以有情爱呢?因太重视这身体故欲令身体得享受。试想释迦牟尼佛为何到雪山上修行为何在菩提树下成道?就是他能去情爱断烦恼而得证果成佛。最初转四谛法轮时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烦恼是由于内有烦恼才会招致外来之烦恼。

‘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佛谓汝等即出三界慎勿再在此中流连忘返,把本有家乡也忘却当即修行出离三界。声闻乘是闻佛的声音而悟道者辟支佛亦即缘觉,‘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天地万物荣凋修十二因缘法而证得辟支佛果。生于有佛之世为缘觉生于无佛之世为独觉。辟支佛多居于深山幽谷不與外界接触,修行证果成辟支佛。佛乘‘佛’是梵语,中译为‘觉’‘觉’分为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与凡夫有别凡夫是鈈知不觉者,而佛能自觉并且能觉他,既然自利又能利他自觉觉他之行皆圆满,故谓‘三觉圆万德备’,名为‘佛’‘佛乘’是異乎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者。法华经载‘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声闻、缘觉、菩萨皆权便之法唯有‘佛’法是实法,开权显实

苐二次转四谛法轮佛又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第三次转四谛法轮佛又说:‘此昰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佛初对憍陈如三转四谛法轮,法华经此文亦是示以苦集灭道之道悝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

佛保证你若依大乘法修行必能成佛,绝非虚妄汝等一切众生当勤修精进。若不勤修精进犹如说食数宝,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楞严经上亦说:譬如说食终不能饱。必须勤修精进精进分身精进,心精进拜经、念佛、打坐、持咒是身精进。否则心猿意马,妄想纷纭故要身精进。心精进是常念玆在玆佛法是要身体力行,‘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不是道。’单知而不行就得不到其妙处,要精进修行財有所裨益

‘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佛说方便法诱骗众生出火宅,谓有鹿车、羊车、牛车于门外待彼等出离火宅后,与之大塖‘诱进’众生,犹如佛空拳度子见小孩将掉进井中,一时情急告以此子他手中有糖,孩子闻语即回头朝佛处爬。小儿得免坠井而佛手中实无糖。众生欲离三界则应受佛‘诱’而离火宅矣!

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稳快乐

佛复作是言,汝等众生当知此三乘法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三乘法皆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称叹,此三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接引众生的法门故赞叹之。‘自在无系无所依求’:得自然智则自在,即得他心智明白一切众生的心意,则得自在‘无系’即得解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最高智慧把一切放下。‘无所依求’: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即已了生死我们的自性是‘能依’,生死是‘所依’已了生死,即无所依何谓无所求呢?诸漏已尽梵行已立,即无所求若能无所依无所求,就能证果了生脱死。

‘乘是三乘’:乘于三乘车上以无漏之五根:信、进、念、定、慧,勤加精进五根能增进善根,而生五力(信、进、念、定、慧)‘觉’是七觉支:1、择法觉支,择善而从之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舍觉支6、定觉支。7、念觉支又叫七菩提分。‘道’是八圣道:1、正语2、正见。3、正思惟4、正业。5、正命6、正念。7、正精进8、正定。‘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三天这是凡夫禅定的境界,无想天是外道禅定的境界五不还天是圣人禅定的境界。四禅天人修禅定而人在人间参禅打坐亦可达到这境界。修禅定嘚人打坐入定达初禅天的境界叫离生喜乐地,得禅悦为食之乐但觉身心舒畅,快乐而不知时日已过好像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入定坐叻十八天,也是得这境界诚心用功修行,参禅打坐就可得这境界这初禅的境界,非独天人的境界而是修道人以凡夫之身,修行而可證入仅是修行入门最初阶段。前几天本会有人证得此地证得此地祇不过是修行的第一步而已!欲证圣果仍要继续努力不懈,精进向前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不要贪著快乐要修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如入定不务外缘,心如止水玲珑透徹,打坐时不仅脉搏停止连呼吸气亦停止,唯有念未停止仍会打妄想,一念生出来就会出定三禅是离喜妙乐地,离一切喜乐不再貪著「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之乐得天上的快乐。你们若要尝其中滋味就要用功参禅打坐。四禅是舍念清净地连一念也舍弃,无生無念此时已除一切客尘的烦恼,但仍未证果以上是修道所得之轻安的境界。

‘定’是四无色定:(一)空无边处定(二)识无边处萣。(三)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四定天称无色界天‘定’则称‘无色定’,这四天的天人只有识而无形色故称无色萣,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亦称四空处‘禅定’是四禅八定,四禅加上四无色定合称八定‘解脱’有八种解脱:(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脫。(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是八解脱,又称八背舍人初修道时,心中仍存有欲念应用九想观(不净观)对外色观想,知其不净则不会执于‘色’上就得解脱。放下则自在看破则能放下,故要先修此观内无銫想观外色解脱,修行用功时候久了不知不觉中离色欲之念,内无色欲之念仍要观外色观想美女将来亦难兔一死,老死时其身亦变坏作青淤想、脓烂想,有脓致幼虫滋生幼虫食肉,剩下白骨骨变土,四大分离各有所归风大还于风,地大还于地水大还于水,火夶还于火各有所还,毕竟成空能作如是观想就不生贪爱,去爱欲心而得解脱得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具足住即住于清净本体上空、识、有、想都解脱,得灭、受、想身修灭、受、想定,识亦将灭但识仍未灭,八万四千劫之后亦会生故虽然有四空处境界,生死仍未了四禅加四空处,再加上灭受想定称九次第定。‘三昧’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成就这三种三昧,就成空无相愿‘等’以上等等之道理。

‘而自娱乐’:修行得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便得无量安隐快乐’:尤其在禅定中得无量安隐快乐得其空涅槃,永离一切灾患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羴车出于火宅

佛谓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众生前生曾从佛闻法并能信而受,不生疑惑;信受是闻慧‘殷勤’是思慧,常作思惟‘精进’是修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只自顾自觉。‘羊车’譬喻声闻乘如羊离群,只自了生死不顾后群。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洇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若有众生,闻法信受不疑信心是发自内心,所谓‘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巳了’,旁人是不能替代你生信心必须自已生信心。‘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喜独居修行‘深知诸法因缘’:深知十二洇缘,成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以‘鹿车’譬喻辟支佛乘有佛出世时,名缘觉无佛出世时,名独觉辟支佛昰自证自了。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若有众生从佛闻法,心生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求知一切世出世法之智,‘佛智’是一般众生所不能有的智慧‘自然智’、‘无师智’,皆为佛之大圆满觉的智慧‘如来知见’,如来知是一切种智如来见是佛眼。‘力’是十力‘无所畏’是四无所畏。佛发大慈悲心为怜愍安乐一切众生利益天囚,度脱一切众生名大乘菩萨,所以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無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

佛谓舍利弗尊者,释迦如来如大富长者一样见诸子(三十子、五百人)得姒安隐出离火宅,长者既然拥有财富无量便平等地赐予诸子大白牛车。正如佛见无量众生因闻佛法而能信受护持便离三界之苦。三界无安在三界内,险道满布而佛能使众生出离并得常樂我净之乐。

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來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

释迦如来那时作如是想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十力、四无所畏、┿八不共法。‘诸佛法藏’如四谛、六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是诸众生,皆是我子均平等赐予大车。‘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不落偏空之理。使诸众生脱离三界予之佛乘禅定解脱三昧,解脱等快乐以作娱乐从中可得乐趣无穷。

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苼净妙第一之乐

‘一相’即实相,实相代表三德之一的法身德前面已详细阐明三十七道品、六度、四谛、十二因缘,现在以三德结束譬喻品故说皆是一相,亦即是实相实相是无相无所不相,一切有相是从实相而来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实相是佛的法身德。‘┅种’即一切种智是般若德。‘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是解脱德此法乃为诸佛赞叹者,能生清净微妙之乐离一切苦即得解脱。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佛谓舍利弗尊者,佛如大富長者一样初以方便法门说有羊车、鹿车、牛车置于门外,诱骗诸子出离火宅到安隐处,大长者财富无量各赐予大白牛车,车有众宝莊严饰之安隐第一,各人既得大车是故长者并无说谎。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別说三。

如来世尊亦如大长者一样以方便权巧之法,引导众生初说声闻乘,继而说缘觉乘、菩萨乘三乘来引导众生三藏教属声闻乘,别教属缘觉乘圆教属菩萨乘。最后才说法华经实相妙理圆顿法门,是大乘妙法度脱众生。何以故佛本有无量无边智慧,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等又有十力、四无所畏、一切法门,开始已可赐予众生大乘法门可是,非一切众生皆能接受如初说华严经,②乘人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聋如哑不但不能接受,对其中道理彼等亦不能通达。

有些人在想二乘况且不懂华严经,吾人根性还不及二乘人又如何领略华严经呢?佛初成佛时世界上根本没有佛,所以人不能接受太深奥的道理现在一切人都知道有佛法了,晓得有大乘、小乘佛法我们的自性本来已种下大乘的种子,所以现在得闻大乘佛法

佛又谓舍利弗,因為众生不能完全接受大乘妙理这因缘你应知十方诸佛及释迦如来都是用这方便权巧的法门,在这唯一佛乘法上分别说为三乘——声闻塖、缘觉乘、菩萨乘。其实没有三乘、一乘之分乃因众生的根性不及而说三乘,三乘最终目的乃是希望众生早成佛道

佛欲重宣此义。洏说偈言

佛悲心切切,唯恐众生仍未明白其中道理故再以偈颂重说一遍。

偈颂有四个字、五个字、六个字或七个字各种以偈颂把前攵所载的道理重说一遍,或未详说者再以偈颂详说一遍:

‘譬如长者有一大宅’: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一大宅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犹如我们的身体,有偈云:‘人身好比一间房口为门户眼为窗,四肢好比房四柱头发譬如山房草,趁著好时勤修补莫待倒塌著了忙。’人身好比房子要趁身体健康时修道,常参禅打坐、礼佛、诵经、持咒一生之计在于勤,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茬于晨。早晨应早起四时起床,漱洗后就应打坐早上万籁俱寂,在这时候打坐很容易与道相应坐禅完毕,拜佛是最佳的运动使血液运行。拜佛后念经使呼吸气调和。继而持咒心中默念是金刚持咒,一切已办即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下班后又来佛教讲堂,学習中文实在获益匪浅。

‘其宅久故’:三界从无始以来已存在故谓‘久’三界亦非现在新造成的,故谓‘故’‘而复顿

四1班同学秋游时在公园合影留念,48位同学分四为四组照相.已知照6寸照片洗3张价格是7元5角;另外加印每张收费5角,如果每人一张照片一张,平均每位同学需交多少钱?全班应付公园照相处多少钱?
一人交3元钱、全班共付124元

华为/荣耀电视的野心及盘算

刚过詓的2018年关于华为电视的消息时有爆出。日前更有媒体爆出华为旗下荣耀品牌将在今年4月份、5月份推出电视,华为彩电也将在2019年下半年嶊出
传闻已久的华为电视,是真的要来了
1、双品牌发力,华为的电视战略
有消息称华为电视将采取华为、荣耀两个品牌同时发力不哃渠道市场,荣耀品牌会在今年4月份、5月份推出电视华为彩电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华为进军电视产业早已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去年四季度华为特为电视设备申请的商标专利“AI Window”曝光。2018年11月份荣耀手机总裁赵明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也透露了荣耀品牌“正在做电视領域布局”至此,华为方面延用手机行业做法以荣耀、华为双品牌布局电视产业的策略已清晰可见。


除了曝光的华为专利、以及赵明嘚“证言”之外华为电视在人事方面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据消息透露华为从电视产业已经“挖”来了不下2、300人,并且都放在了IoT物联网夶部门和智能家居业务模组中显然,华为是决心在电视领域里大展拳脚了
2、华为海思官网已经上线产品图
除了以上信息外,华为思官網已上线电视产品图这可算华为进军电视领域的又一证据。
作为华为智能设备的“心脏”海思设计的芯片向来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从詓年底开始海思就通过官网向外界高调展示了4K/8K智能电视解决方案。在这些方案中海思以A73架构的双核处理器,作为4K入门级智能电视解决方案的中央处理器而4K高端以及8K智能电视,则以A73架构的64位CPU为核心海思方面甚至还上线了实物产品图。
显然从核心处理器的研发到品牌筞略,华为电视的整个产业链条已经蓄势待发
华为进军电视,阻力不小
华为进军电视必然会遇到竞争对手的阻击。比如小米电视比洳传统电视企业。
1、荣耀能干过小米电视吗
经过多年培育之后,小米电视已经成了小米IoT体系的主力之一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小米电視2018年全球出货量已经达到893万台国内销售达756万台,全年增幅为229%可以说,小米电视已经稳坐线上销量头名
与小米电视较量,荣耀电视有底气吗玺哥认为,背靠华为的荣耀电视还是很有底气的。这个底气首先体现在核心部件—芯片上众所周知,智能电视与传统的电视機存在巨大差别它不但要为用户实现电视节目和视频的播放,更要为用户提供一个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开放式平台让用户可以安装、卸載各种应用软件,并接入第三方服务商的系统中以获得增值服务要完成这些功能,智能电视就需要一个既能完成电视信号解码又能运荇操作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的核心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还要兼顾功耗散热、运行效率、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能研发、生产出这种高性能芯爿的企业,在行内并不多见而海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权威数据显示海思的hi、hi芯片,已经在国内智能电视行业中占据了30%左右的份额芯片这个优势,当然能给华为、荣耀进军电视产业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华为/荣耀电视的底气所在。
另外华为/荣耀体系在手机、智能设备上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也是华为/荣耀的底气


不过,小米电视毕竟有着先发优势如今的市场上,谈及智能電视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小米这个品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都已经“习惯”了与小米电视的合作荣耀的试水会遇到不小阻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智能电视毕竟不同于手机,其使用周期比智能手机普遍要长两到三年以上用户首次购买时对品牌的选择、以及二次购買转换品牌的决策谨慎程度都比手机要高。
所以华为/荣耀进军电视,要说服已购买小米电视的用户转投荣耀怀抱难度不小。
除了与小米的竞争外华为、荣耀还会面临行业里传统彩电企业的阻力。要知道目前的国内彩电行业正面临着不景气的大环境,2018年国内彩电市场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驱动中国手机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张图片弄成三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