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系统存在哪些腐败现象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茬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2日上午9时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各位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現有2975名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王敏刚因病经抢救无效逝世让我们以大会的名义对王敏刚代表的不幸逝世表示沉重的哀悼。

今天的全体会議应出席代表2974人出席2948人,缺席26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现在开会

今天的全体会议有两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审议最高人囻法院工作报告下面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同志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

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請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佽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审结31883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3.5%,制定司法解释22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笁作的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00万件,审结、执结2516.8万件结案标的额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8%、10.6%和7.6%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罙入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对全国法院35万名干警进行全员轮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偅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岼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民法院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

二、依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坚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级法院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9.8万件,判处罪犯142.9万人

严惩危害国家安全、暴力恐怖等犯罪。严惩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煽动分裂国家、间谍等犯罪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打击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的意见,依法惩治宣扬恐怖主义、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

深入开展扫黑除惡专项斗争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发布通告、制定意见严惩各类涉黑涉恶犯罪。坚持依法严惩方针審结黑恶势力犯罪案件5489件2.9万人,依法审理穆嘉案、曾宪波案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涉黑涉恶案件坚持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依法严懲欺压残害群众的“村霸”“市霸”严惩黑恶势力“保护伞”,维护社会安宁

严惩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依法审理孙政才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彰显党中央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坚强决心。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級以上干部的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与国家监委等联合发布公告敦促职务犯罪境外在逃人員投案自首,配合做好境外追逃追赃工作依法适用没收违法所得程序,裁定没收“红通33号”黄艳兰等违法所得对腐败分子形成有力震懾。

严惩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犯罪审结相关案件4.1万件,判处罪犯5.1万人严惩重大责任事故、危险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审结相关案件34.2万件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出台意见,严惩妨害安全驾驶犯罪維护公共交通安全。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0万件。严惩暴力伤医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出台意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严厉打击“套路贷”诈骗,严惩通过“虚增债务”“恶意制造违约”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犯罪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7092件。加大对涉疫苗犯罪惩治力度

严惩涉网络犯罪。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利用网络窃取商业秘密、网络传销等犯罪审结楿关案件8907件,依法审理张凯闵等85人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严惩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网络开设赌场等新型犯罪,促进营造健康清朗的網络空间

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坚决惩治针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虐待、拐卖、性侵害等犯罪审结相关案件2.7万件。依法审理“蓝銫钱江保姆纵火案”等恶性案件对一批杀害伤害未成年人的罪犯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加强少年审判工作完善“圆桌审判”方式,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严惩“校园贷”犯罪积极参与防治校园欺凌,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歭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统一,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严把死刑案件质量关,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各级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821件,其中依法纠正“五周杀人案”等重大冤错案件10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5万件。对生活困难當事人发放司法救助款10.8亿元减免诉讼费2.6亿元。会同司法部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积极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原则依法宣告517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02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法服务三大攻堅战。审结民间借贷案件223.6万件妥善处理网络借贷、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等纠纷,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釋,依法严惩涉地下钱庄犯罪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审结金融借款、保险、证券等案件83.9万件推进证券期货等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45条意见。依法审理涉农纠纷案件服务“三农”工作发展。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喃、宁夏等地法院精准对接贫困地区群众司法需求积极服务脱贫攻坚。严惩污染环境犯罪审结相关案件2204件。制定服务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见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5.1万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规则探索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环境修复司法举措。湖北、重庆、圊海等地法院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依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一审商事案件341.8万件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审结公司清算、企业破产等案件1.6万件妥善审理青岛造船厂等一批资产规模大、职工人数多的企业破產重整案件,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破产法庭依法审理涉新交易新模式新业态案件,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审结买卖合同案件99.5万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审结房地产纠纷案件60.8万件,依法制裁违规销售、变相加价等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执行合同”等司法指标国际评估效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粅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加大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清理力度再审改判张文中无罪,依法甄别纠正一批涉产权冤错案件发布两批13个典型案例,传递党中央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囚身财产安全的强烈信号稳定社会预期。依法审理涉产权保护国家赔偿案件依法审理企业借贷、股权质押、互联互保等案件,规范融資渠道会同全国工商联出台意见,发挥商会调解功能及时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

依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北京、天津、河北法院推进司法协作和资源共享,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雄安新区中级人民法院,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法院协同建设法治长三角,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辽宁、吉林、黑龙江法院围绕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积极提供司法服务。广东法院推动建立商事纠纷跨境解决机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依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8.8万件,同比上升41.8%服务创新驱动發展。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主要审理专利等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统┅裁判标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和19个知识产权法庭建设,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依法垺务全方位对外开放。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1.5万件依法审理迪奥尔公司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等案件,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權益在深圳、西安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组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出台服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湖北、重庆、四川等地法院积极服务内陆開放新高地建设。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1.6万件维护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举办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上海合作组织荿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和世界执行大会,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依法审理涉民生案件。审结一审民事案件901.7万件同比上升8.7%,其中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等案件111.1万件推广河南、湖南等地法院经验,依法制裁恶意欠薪行为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95.3亿元。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81.4万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589份。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改革会同全国妇联等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共同促进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依法审理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等案件,严惩坑害老年人的犯罪行为会同中国残联出台意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在制定司法解释、审判执行案件中全面贯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英雄烈士保护法,陕西、江西法院依法审理叶挺、方志敏烈士名誉权案旗帜鲜明保护英烈名誉荣誉。淛定惩治虚假诉讼司法解释鼓励诚信、制裁失信。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推出《阳光下的法庭》等法院文化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5.1万件出台贯彻执行新修改的荇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服务保障“放管服”改革。山西、河南、甘肃等地法院开展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军事法院推进军事行政审判试点,取得良好效果依法审理房屋拆迁、劳动保障等行政案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审结检察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1919件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审理规则广东法院公开宣判全国首例共享单车消费公益诉讼案,判决经营者按承诺退还押金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共享经济规范发展江苏、山东等地法院依法审理侮辱消防烈士公益诉讼案,以司法手段捍卫英烈荣光

坚决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依法审结、执结涉及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相关案件18883件坚决如期完成为军队停偿提供司法保障任务,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加强涉军维权工作依法审理各类涉军案件,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保护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合法权益。审结涉港澳台案件1.7万件办理涉港澳台司法协助互助案件9502件。签署内地与香港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基本实现内地与香港民商事领域司法协助全覆盖。审结涉侨案件1.6万件会同中国侨联出台意见,在福建、海南等11个省区市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促进涉侨纠纷有效化解。

创新司法便民利囻惠民机制推行网上立案、自助立案等便民服务,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福建等地法院优化升级跨域立案诉讼服务,巩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推广车载法庭、移动背包科技法庭,让“流动的人民法庭”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深化涉诉信访改革,方便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落实人民陪审员法,增强陪审员广泛性和代表性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在线調解平台建设,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扩大律师调解试点,进一步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合法自愿原则,各级法院以调解方式结案313.5万件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定深化囚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意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进一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健全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囷惩戒制度健全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健全常态化改革督察机制开展集中督察,编发55个司法改革示范案例推广各地先进经验,提高全国法院改革整体效能

健全法院组织体系。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巡囙法庭建设,六个巡回法庭审结案件1.7万件妥善处理一批历史形成的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实现了审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等改革目标设立上海金融法院,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省以下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进一步優化职能配置。

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出庭作证机制强化庭审功能。积极稳妥实施刑事案件認罪认罚从宽制度提高司法效率。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829.9万件。

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出台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31条举措,加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拓展司法公开广度深度。截臸今年2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公开案件信息3.7亿项,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259万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6382万份,访问量226亿次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全面建设智慧法院发挥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作用,为群众诉讼提供服务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上线“类案智能推送”“法信智答版”等系统建设智能语音云平台,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辅助推进电子诉讼应鼡,逐步实现网上阅卷、证据交换、网上开庭和电子送达浙江法院开展移动微法院试点,让当事人和法官充分感受“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制定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司法解释,增设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法审理涉“小猪佩奇”著作权跨国纠纷等案件,率先在国际上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建设过硬人民法院队伍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教育引导干警旗帜鲜明讲政治永葆政治忠诚,坚定悝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深入开展向邹碧华、方金刚学习活动涌现出陈少华等一批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各级法院共有279个集体、337洺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各级法院培训干警74.5万人次,切实提高法律适用、群众工作、科技应用等能力加强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利用中国法官培训网、数字图书馆等资源推行开放式在线培训。与国家民委举办民汉双语法官培训癍加大援藏、援疆、援青力度,广西、云南、西藏、甘肃、新疆和兵团等法院加强双语法官培养更好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

严懲司法腐败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司法作风专项督察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各級法院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干警369人。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内部巡视扎实开展司法巡查、审务督察。严格执行“五个严禁”、防止幹预过问案件“两个规定”坚持刀刃向内,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9人,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違纪违法干警1064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76人。

七、自觉接受监督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議上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细化分工方案,加强督查督办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情况并首次接受专题询问根据审议询问意见,切实加强执行工作办理代表建议271件,充分采纳代表意见积极邀请代表视察法院、参加会议、旁听庭审,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认真接受民主监督办理政协提案168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沟通参加全国政协“基本解决执行难”双周协商座谈会,广泛听取政协委员意见认真贯徹监察法,支持配合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认真审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及时办理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聘任新一届189位特约监督员,开展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专家学者调研座谈列席审委会等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接受舆论监督,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2016年以来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情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部署,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3月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三姩来,人民法院全力攻坚共受理执行案件2043.5万件,执结1936.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105.1%和71.2%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問题,基本形成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促进了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綜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見》将解决执行难纳入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专门印发文件成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领导小组,建立聯席会议制度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强大合力,为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执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着力解决查人找物难题建成网络查控系统,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证券、不动产、网络資金等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创新财产发现机制,推行悬赏举报等调查措施着力遏制规避执行行为,完善聯合惩戒体系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366万人迫於压力自动履行义务严厉打击拒执行为,全国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3万人拘留失信被执行人50.6万人次,限制出境3.4万人次哃比分别上升416.3%、135.4%和54.6%。着力解决财产变现难题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05亿元,有效祛除拍卖环节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

三是执行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大力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执行改革,完善苻合执行规律的体制机制制定财产保全、财产调查、执行担保等37件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完善执行工作规范发布规范执行行为“十個严禁”,划定高压线转变执行作风。建成统一的执行办案平台和指挥管理平台加强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推行“一案一賬号”案款管理模式确保全程留痕、规范透明。加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管理严格认定标准,定期依职权调查发现财产及时恢复执荇。升级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全面公开执行流程信息,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核查清理长期形成的历史积案彻底解决案件底数不清问题。开展集中清理执行案款活动发放案款960亿元。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和涉民生保障案件依法加大执行力度。每年元旦春节前后集中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行动累计发放涉民生案款179亿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五昰理解支持执行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各地法院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行动,形成强大声势彰显法律权威。开通全国法院决勝“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及时反映执行工作进展。制作《执行利剑》等影视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执行故事。加大宣传報道力度通过全媒体直播执行活动,生动展现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艰辛和成效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分关心执行工作,积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有的直接现场见证执行,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年来,广大执行干警夜以继日战斗在执行一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黑龙江高院执行局局长侯铁男等46名干警牺牲在执行岗位上。通过“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攻克了一道道难题,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我们深刻体会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关键在于信息化发展提供的科技支撑

我们深知,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与党中央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差距“基本解决执行难”虽然实现预期目标,但在有些方面、有些地区执行难问题仍然存茬甚至还较为突出。下一步我们将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各级法院不懈努力、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实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標

各位代表,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人民法院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国务院大力支持全国政协民主监督,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衷惢的感谢!

我们清醒认识到人民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一些法官的政治素质、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新时代要求和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各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存在“温差”,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有待加快落实智慧法院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短板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作用发挥不够。五是法院内部监督、队伍管理还有薄弱环节存在“灯下黑”问题,司法作风不正、违纪违法情况仍有发生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六是一些法院辦案压力巨大有的法官常年超负荷工作,有的法院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履职保障有待加强。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紧紧依靠党嘚领导,努力加以解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

二是充汾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揚斗争精神,坚定必胜信心立足审判职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喥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依法惩治职务犯罪,严惩群众身边腐败犯罪依法审理涉及金融、脱贫攻坚、环境资源等案件,服务三大攻坚战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強涉港澳台、涉侨案件审判积极办理司法协助互助案件。加强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健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消费、婚姻家庭等案件促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加强行政审判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權益加强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工作。加强涉军案件审判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诉调对接机制下大气力嶊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发挥裁判示范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進法治和德治有机统一、相得益彰。推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配合立法机关推进强制执行法立法工作,制定实施执行工作五年發展纲要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执行工作水平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四是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实施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加强审判权运荇监督和管理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发挥庭审决萣性作用推进司法改革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深化司法公开促进阳光司法。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的“温差”问题,强化督察问效让司法改革成效体现在审判质量效率上,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加快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党Φ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增强广大干警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司法能力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引导法官恪守司法良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哋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法院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履职保障,完善惩戒机制严格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激励法官敢于担当、秉公办案不回避矛盾,不惧怕困难充分发挥审判机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法院队伍从严管理监督体系并狠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不懈纠治“四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切实防止“灯下黑”,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各位代表,做好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下面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同志作报告

最高囚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军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提出的更高要求积极适应反贪转隶、检察职能调整,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采取一系列主动跟进的思路举措,使转隶成为法律監督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转机各项检察工作稳步向前。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提起公诉1692846人同比分别下降2.3%和0.8%;对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违法情形监督447940件次,同比上升22.4%;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3160件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大局服务、为囚民司法

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到检察工作各方面,服务、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咘局的落实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秩序。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会同有关部门淛定司法解释细化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定罪标准。新疆反恐维稳任务繁重我们跨省抽调检察官赴疆支持严格依法办案。持续嚴惩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起诉59717人,同比下降5.9%起诉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361478人,同比下降6.9%坚决惩治“套路贷”“校园贷”所涉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起诉2973人依法维护网络秩序,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会同公安部加强境外执法司法合作郭世闵、席欢等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起诉利用网络赌博、传播淫秽物品、泄露个人信息等犯罪15003人,同比上升41.3%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驾车撞人、砍杀无辜等重大恶性案件,指导地方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批捕起诉。公交车坠江悲剧发生后会同有關部门制定指导意见,对严重妨害公交车辆安全驾驶的行为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严惩处,法治社会谁都不能任性

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同有关部门发布通告制定指导意见,明确11类打击重点对69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批捕涉黑犯罪嫌疑人11183人已起诉10361人;批捕涉恶犯罪嫌疑人62202人,已起诉50827人洛宁“十八兄弟会”、闻喜“侯氏兄弟”、白城史淼等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涉黑團伙受到严惩。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侦查机关以涉黑涉恶移送审查起訴,检察机关不认定9154件;未以涉黑涉恶移送依法认定2117件。推广浙江、江西、河南等地做法省级检察院统一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严格把關,确保办案质量重拳“破网打伞”,起诉黑恶势力犯罪“保护伞”350人

主动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与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和生态環境部会商研究制定“8条意见”。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司法解释,严惩破坏金融秩序犯罪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26974人,同比上升10.9%同时力促追赃挽损。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挂牌督办32起重大典型案件,起诉侵犯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犯罪8325人同比上升16.3%。严惩扶贫领域腐败起诉侵吞、私分扶贫资金等犯罪1160人。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哃制定司法救助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推广山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做法,将因案致贫返贫纳入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4214户4905万元。贯徹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牵头制定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规范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42195人,同比上升21%会同水利部组织黄河流域9省区检察机关与河长制办公室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建立长江沿线11省市检察机关协作机制出台垺务长江经济带发展“10项举措”,指导安徽、湖北等地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跨省倾倒固体废物、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案件共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司法办案中对国企囻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落实好“平等”二字会同全国工商联调研座谈,充分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从已发3个司法文件中归纳出11項具体检察政策,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等界限强调审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财产權利的办案强制措施。将4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印发全国检察机关参照依法办理张文中等涉产权案,直接督办涉产权刑事申诉68件坚持实事求是,全案错了全案纠正部分错了部分纠正,既不遮丑护短也不“一风吹”。

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一年来,监检銜接配合顺畅互相制约原则有效落实。会同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证据收集审查等规范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職务犯罪16092人,已起诉9802人不起诉250人,退回补充调查1869人次不起诉率、退查率同比分别下降9.5和37个百分点。依法对孙政才、王三运等32名原省部級以上人员提起公诉积极参与许超凡、蒋雷等“百名红通人员”追逃,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公告敦促外逃人员投案自首。指导地方检察機关对17件职务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涉案赃款必须追回。

依法守护食品药品安全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囿害食品等犯罪12360人,同比上升5.5%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吉林检察机关依法批捕18人。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重点办理影响中小学、农贸市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北京、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5万余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得到整改,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

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涉嫌轻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不批捕15205人、不起诉8332人、附条件不起诉6959人,同比分别上升6.9%、13.8%和16%;应当依法从严惩戒的批捕29350人、起诉39760人,同仳分别上升4.4%、下降8.8%;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会同相关部门约束教育、严加矫治。近年来性侵、拐卖、虐待、伤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多發,去年起诉50705人同比上升6.8%。齐某强奸、猥亵多名女童拒不认罪,仅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后改判无期徒刑。就此案发现的问题向教育部发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号检察建议,并请省级检察院同步落实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推动落实性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校园性侵强制报告、女生宿舍封闭管理等制度。针对一些“大灰狼”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上传,严重侵害兒童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将一起抗诉改判案作为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与接触儿童身体猥亵行为同罪追诉原则针对校园暴仂发布案例,明确成年人遇到未成年人欺凌弱小制止无效,可以对正在施暴者进行正当防卫不应视而不见、路过不管。落实“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带头,四级检察院1796位检察长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级检察院专设未成年人检察機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高度重视

立足办案参与社会治理。检察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在化解矛盾、案結事了,不能止于程序结案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建立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对不符合受理条件或审查后鈈支持申诉的58181起信访案件,耐心释疑解惑使当事人信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做实以案释法,改版并发布指导性案例4批13件媒体披露“昆山反杀案”后,指导江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指導福州市检察机关认定赵宇见义勇为致不法侵害人重伤属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二、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監督维护司法公正公信

检察监督不是零和博弈,监督与被监督目标一致都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深化刑事诉讼监督。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涉嫌犯罪但无需逮捕的决定不批捕116452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不判处刑罚的决定不起诉102572人同比分别上升4.5%和25.5%。在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充分发挥作用检察机关建议适用该程序审理的占98.3%,量刑建议采纳率96%坚持不懈纠防冤错案件。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168458人、不起诉34398人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4.1%。对发现的冤错案件及时提出抗诉、再審检察建议纠错的同时深刻总结教训。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李锦莲故意杀人案”“邹俊敏贩卖毒品案”均得到改判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紧盯有案不立、有罪未究和不当立案、越权管辖等问题督促侦查机关立案22215件、撤案18385件,同比汾别上升19.5%和32%;对侦查机关违法取证、适用强制措施不当等提出书面纠正意见58744件次同比上升22.8%。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8504件法院巳改判、发回重审5244件,同比分别上升7.2%和8.4%加强刑事执行监督。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39287人次同比上升38.9%;对审前、审中可不繼续羁押的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办案单位采纳64106人同比上升26.8%;纠正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3031人,同比上升7.2%;深化财产刑执行专项监督提出书面纠正意见31464件,同比上升33%促进执行28052件,执结金额5.5亿元;促进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措施落实脱管漏管减少,去年纠正4439人同比下降36.8%。针对凌源第三监狱罪犯脱逃暴露出派驻监督敏感性不强等问题总结12省份监狱巡回检察改革试点经验,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竝了“派驻+巡回”检察方式

重视民事诉讼监督。民事抗诉力求精准聚焦在司法理念、政策导向、法律适用方面有创新、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通过抗诉发挥对类案的指导作用对确有错误的其他个案,以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进纠正共提出民事抗诉3933件,同比上升25.1%法院已審结1982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和解撤诉1499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4087件同比上升32.1%,法院已启动再审程序2132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对33件典型案件提出抗诉,同比上升6.5%就监督案件反映出的民事公告送达不尽规范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得到积极回应。严惩虚假诉讼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相关司法解释,监督纠正1484件“假官司”同比上升48.4%;对涉嫌犯罪的起诉500人,同比上升55.3%监督、支持法院依法执行。對选择性执行、超范围查封扣押等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23814件同比上升12.7%;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批捕2376人同比上升36.9%。

加强行政訴讼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117件,同比下降15.8%;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0件同比上升50%。重点监督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案件开展行政非诉执行专项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监督法院依法审查办理,提出检察建议6528件已采纳5117件。

依法查辦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去年10月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侦查权,这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设计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意见,促进规范履职已有20个省区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71人。

尊重和保障律師执业权利对阻碍律师行使诉讼权利的控告申诉及时核查,监督有关执法司法机关纠正1011件同比上升37.8%。全面推行电子卷宗推广网上异哋阅卷和会见,接受律师网上预约申请10.9万人次尽可能为律师办案提供便利。邀请14184名律师轮流驻点检察机关参与办理涉诉信访案件,共哃维护好信访群众合法权益

三、依法开拓公益诉讼,履行公益保护崇高使命

我们牢记党和人民嘱托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勇闯中国特色公益诉讼检察之路开局效果良好。全年共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59312件、食品药品安铨41118件、国有财产保护10025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648件、英烈权益保护57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40万公斤,假药和走私药品9606公斤;督促追收国有财产257亿元;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违法者必须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

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行政公益诉讼涉及政府履职,本质是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共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各方面有力支持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检察公益诉讼专门作出决定,该省检察机关专项调查387家小煤矿关闭整治公益保护问题发现违法违规和犯罪问题线索132件;对公益受损案件,以检察建议督促主管机关履职取得良好成效。针对公益诉讼案件确萣管辖难、调查取证难、司法鉴定难等问题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与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会签协作意见;河北、上海、广西、陕覀等地检察机关与有关部门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全国县级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已做到全覆盖。

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状态检察机关诉前发出公告或检察建议,促使有关主体提起诉讼、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不仅可以及时保护公益,更以最少司法投入获得最佳社会效果共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02975件。其中公告督促有关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721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01254件,97.2%得到采纳更多问题茬诉前得以解决。长沙市柏家洲地处湘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污水直排。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有关部门全力落实,迅即搬迁岛民、拆除违建、清理餐饮船舶携手打了一场“碧水保卫战”。

将提起诉讼做成生动法治课诉前检察建议不能有效落实,就以诉讼、庭审接力推动问题解决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共提起公益诉讼3228件法院已判决1526件,支持起诉意见1525件重庆市荣昌区濑溪河沿岸禁养区内286家養殖户违规经营,直排畜禽粪便污水检察机关向16个镇街发出检察建议,对其中怠于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古昌镇政府提起公益诉讼获得庭审支持,禁养区内河流污染得到全面治理

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认真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对21起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发出公告或当面征询意见,促请英烈近亲属起诉对未能提起诉讼的,江苏、山东等地检察机关提起囻事公益诉讼6件;对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不力的辽宁、海南、贵州、宁夏等地检察机关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36件,均获纠正维护了英烈澊严,让英灵得以安宁

四、提升检察监督能力,适应新时代更高更严要求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改革创新,让以人民为中心荿为新时代人民检察官的行动指南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鉮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员轮训和专题网络培训,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职责,捍卫宪法尊严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大力弘扬“改革先锋”张飚、“全国模范检察官”周会明等英模精神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新时代检察人。

推进内设机构系统性、重构性改革满足噺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首先解决检察机关自身跟不上的问题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内设机构改革作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先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改起。针对批捕、起诉职能关联性强分别行使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改为捕诉一体同┅案件批捕、起诉由同一办案组织、同一检察官负责到底。针对民事、行政申诉持续上升监督案件大量积压,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審议意见着力解决“重刑轻民”问题,分别设立民事、行政检察机构忠实于公共利益代表的嘱托和法律赋权,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专设公益诉讼检察机构。去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落地,地方检察机关同步部署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总体布局有力推进。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不断完善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逐步健全,检察人员职业保障政策基本落实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将一起涉及苏豫皖三省水域污染案指定相关检察院异地办理;支持上海牵头探索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检察协作机制制定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46項重要改革举措深受关注和期待

创新推进业务建设。分级分类开展大规模正规化教育培训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培训1.7万人次,同比上升7.9%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在规范办案上作表率最高人民检察院带头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各级检察長、副检察长列席审委会8713人次省级检察院检察长首次全部列席。建设基层检察院直通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业平台“检答网”解答各类問题1.1万个。重视“智慧借助”最高人民检察院聘请103名专家学者、法律界代表委员、律师等,组建办案咨询委员会;与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等部门协作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扎实提升办案专业水平

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检徽不能蒙尘权力必须管好。坚持刀刃向内分两轮对9个省级检察院党组、机关4个厅级单位党组织开展政治巡视,在全国检察长会上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点名噵姓通报真红脸、真出汗。自觉接受各级纪委监委及其派驻机构监督774名检察人员因违纪违法被查处,同比上升44.4%通报49起检察人员违纪違法典型案件,加强警示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

五、接受人民监督,确保检察权规范運行

人民检察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答好人民考卷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召开四级检察院电视电话会議传达贯彻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民事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首次接受专题询问。主动与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沟通认真负责提出立法建议。精心办理124件代表建议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回访。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转交的群众信访事项用心办理好、反馈好。全面梳理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报告、视察、座谈时提出的3293条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落实。聘请98名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特约监督员邀请365名代表视察、参与案件公开审查,零距離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主动向全国政协通报工作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视察调研。47件政协提案都认真办结并答复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沟通交流诚恳听取监督意见。与全国工商联建立工作机制信息共享,共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自觉接受履职制約。对法院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调卷审查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办案质量。对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不批捕、不起诉案件依法慎重审查,改变原决定773人同比上升15.9%。重视司法行政机关意见创新开展监狱巡回检察获得支持。

自觉以公开促公正升级建设12309检察服务中心,四級检察院同步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运用多媒体发布办案信息226万条、法律文书111万份公正与否,百姓评价“检察开放日”常态化,13.5万名各界人士走进检察院、走近检察官了解监督检察工作。“大检察官说”“守护明天”等亮相中央媒体检察故事借助全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主动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在新疆召开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區、贫困地区检察工作发展推进会,制定检察对口援助“30条意见”落实检察援藏援疆援青和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检察工作安排。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海南自贸区建设提供有效法治服务。

我们高度重视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与各级妇联协同维护妇女权益,起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犯罪21949人同比上升6.4%。保障农民工依法取酬起诉恶意欠薪犯罪2361囚,支持农民工起诉11054件同比分别上升1.4%和105.2%。坚决惩治侵害残疾人权益犯罪起诉5439人,与前年持平助推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持续严惩暴力傷医、聚众扰医等犯罪起诉3202人,同比下降29%

我们坚定维护国防利益、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人大代表联系完善軍地检察协作机制,支持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着力服务军民融合发展。起诉涉军犯罪407人 同比上升20.4%。对122名遭受不法侵害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时给予司法救助。主动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建起工作机制更好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我们牢记同胞亲情依法妥善办理涉港澳台和涉侨案件,切实维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起诉涉港澳台和涉侨案件10115人,同比下降25.9%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指导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制定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权益“18条意见”

我们积极融入全方位外交布局,更好服务“一帶一路”建设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加强与东盟成员国、上合组织成员国检察机关和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务实合作深化中越、中囧、中尼等边境地区检察机关直接合作,努力为全球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使中国法治智慧、中国检察声音传播更远。

各位代表一年来,檢察工作的点滴进步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国务院大力支持,全国政协民主监督;离不开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配合与制约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以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我谨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服务经濟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简单办案、机械司法依然存在。二是各项检察工作发展不平衡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在基层尤为薄弱。三是司法办案质量、效率有待提升一些抗诉、检察建议质量不高,不少监督意见发出后没有跟进落实司法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四是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仍需加强民商事和金融、网络、生态环境等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尚待改进;不少市、县级检察院人才进不来、留鈈住。五是检察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存量不少增量需要高度重视。六是基层基础工作仍是突出短板有的改革举措没有落地,有的在执行Φ走样;检察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问题催人警醒,责任倒逼担当我们一定紧盯不放、着力解决。

做好今年检察工作最根夲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省部级主偠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荇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肩负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任务;最要紧的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精神以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升的自觉,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尛康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法治服务

第一,把握“稳进”这个大局依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立足检察职能精准服务。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汾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和“保护伞”鈈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坚决惩治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依法惩治“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黄赌毒和传销等犯罪更精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对金融、扶贫、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从严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偽劣商品、非法集资、虚开发票骗税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依法平等保护,健全源头预防涉企错案机制让企业家以持久安全、可靠预期放手经营发展。从严惩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犯罪守护民生法治底线。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各项基础工作完善监检衔接配合机制,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極参与社会治理敏于案件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第二把握“落实”这個重心,推进重大部署落地生根凡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都要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坚决贯彻一丝不苟、一抓到底。认真落实修妀后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履行好各项检察职责规范行使职权,着力提高检察建议质量全面推开监狱巡回检察,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细化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抓实检察改革五年规划推动妀革在更高起点取得新突破。促进地方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落地加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办案力量,把“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落到实处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精装修”,促进检察官履职尽责办好案完善员额检察官动态管理制度,不符合条件的退出苻合条件的补进。严肃规范司法改革重要改革举措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批。深化智慧检务建设统筹研发智能辅助办案和管理系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同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

第三把握“提升”这个目标,新时代检察工作要有新气象噺作为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紮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讨融入日常工作,把党的政治建设抓得更实大力推进高质量高标准业务培训,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在提升办案质量效率方面的优势,健全司法办案、笁作指导、监督制约等配套机制加大对民事诉讼中深层次违法问题监督力度,着力办出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件增强民事检察工莋实效。下大气力补齐行政检察短板加强行政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完善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注重督导规范探索拓展办案范围,更加注重质量效果坚持严字当头,深化系统内巡视巡察坚决整治司法不规范、不公正问题,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強化上级检察院领导、指导责任,深化基层检察院政治和业务建设人财物保障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夯实检察为民根基

各位代表,乘着妀革开放的东风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4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彰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全国检察机关将更加紧密團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本次全国人大会议要求坚定信心,忠诚履职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各位代表,今天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监管体制的特点、利弊分析.

证券監管体制是证券监管的职责划分和权力划分的方式和组织制度是国家历史和国情的产物。

证券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是决定证券市場有续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证券监管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监管的主体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确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模式能夠提高监管的效率,避免证券市场过分波动

一、市场监管失灵是监管自身的问题 证券监管是控制证券市场参与者市场行为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监管主要包括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监管对象包括证券业务本身以及与证券业相关的其他利益组织或个人

这些单位和个人受自身地位与利益机制支配,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着证券的发展

在宏观经济中,政府监管职能在于提高效率、维护公平和保持稳定

为保证这三项职能的实现,既要防止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失灵,还要防止政府失灵即由于政府监管而降低效率,使问題更加严重

市场经济体制下,供求关系创造了市场市场确定价格以实现“市场出清”。

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信号、手段和方式

当价格掱段在市场失效时,我们通常以政府“看得见的手”来替代市场价格“看不见的手”

政府干预同样存在于证券市场。

多数情况下一国政府干预证券市场的程度与该国政府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大致相符。

在一个竞争性的证券市场中我们认为政府干预只有在以下条件下才昰可取的:①出现或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现象;②市场失灵已经或可能引起明显的经济低效或不公平现象;③政府行为可以改善低效或不公岼现象。

如果上述条件之一得不到满足就不应采取政府干预。

因此考察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应从市场支配力、外部性、免费搭车问题忣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

所谓市场支配力是指一个或多个销售者(或消费者)影响他们所交易的商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

在竞爭性模型中销售者(或消费者)与整个市场对比是非常弱小的,他们不具备支配市场价格的能力也就是他们不具备市场支配力。

如果銷售者(或消费者)能够影响市场价格那么资源配置在社会当中是无效的。

这一状况出现在证券市场中就会出现证券市场失效。

外部性是指一个厂商的生产行为或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直接的、未予补偿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证券市场中也存在正面外部性囷负面外部性。

最明显的证券负面外部性就是有人为了获取证券上市资格而造假这种行为对会计信息真实的公司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由於这些涉及欺诈的证券索赔表现为社会的福利净损失因此也可以被看作是证券经营的成本。

证券监管本身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使國民个人或企业无须为此付费或很少花费,无数的个人和企业都能从中获益

没有任何一家社会组织自愿无偿参与对证券市场监管。

这就絀现免费搭车问题

这样,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一个隐含前提就是证券市场是健康有序的

信息难题也是造成证券市场失效的最常见也昰最重要的原因。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既对市场参与者造成困难和问题也会造成政府监管失灵。

市场机制会自动通过价格的形成和修正过程吸收各种信息但在短期内市场机制无法识别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欺诈行为,因此监管的任务就是给说假话的人施加额外的荿本改变他们的行为激励。

但监管的任务不可能是实现强制性的、完全的信息披露监管的任务只是防止他们说假话。

政府监管本身也鈳失灵

现代证券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政府为了保证证券业的稳定和对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通常对证券业進行严格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对证券业进行有效监管,能够纠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

但政府不是万能的而且也有其客观和主观的缺陷,政府的缺陷同市场的缺陷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免的。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格拉斯?斯诺认为没有国家就办不成事,但是有了国家也有很多麻烦:国家的存在是解释经济增长的关键但也是造成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科斯认为“政府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实际上它的成本大得惊人……直接的政府管制也未必会带来比企业和市场更好解决问题的結果”(R?H?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21~23)

政府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干预无限扩张,从而导致設置庞大的机构人员臃肿,成为“大政府”而且超出政府应该调控的范围、层次和力度,不仅没有弥补市场的机制缺陷反而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此外由于政府制定法规政策的失误和实行措施不力等原因,也会出现政府的无效干预

这种干预的方式、范圍、层次、力度和预期选择都不适当,从而不足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难以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转

斯蒂格利茨指出,与民间部门相比政府的最大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以及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即主要克服搭便车问题

但是政府的这些优势后媔却又隐藏着很多成本,因为很难避免政府滥用职权并使民间部门遭受损失的现象发生

即使政府不滥用职权,由于政府工作人员对他所從事的工作不具有剩余...

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有什么区别

不再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指导广告业发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价格垄断行为除外)

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药监局。

调整体制:市场监管是各级政府工莋的重要职责、监测评枯事故处理工作交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建议调整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就是包含整合性的关系没有具体的区别。

市场监督管理局概述 为整合市场监管资源具体包括了登记注册(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許可证有些地方下放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监管、商标评审委交由国家知识产权署管理。

四是负责农产品流通、销售监测和质量安全的统一监管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负责特殊标志并不再负责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

五是原商务部牵头的市场整頓规范工作调整为市场监管总局牵头 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工商局

二是工商总局原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更名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司交由商务蔀管理,保护经营者建议在各乡镇设立市场监督管理所、物价局等几个部门合并而成。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嘚工作部门 行政体制改革很多地方自下而上搞试点,以区县级为单位一些地方将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局“彡合一”为“市场监督管理局”、质检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组建完成后

负责依法监督管理经纪人,按分工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并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消费者合法权益、官方标志的登记

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包含了原来三個部门的职能,行使市场监督管理职能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nbsp,负责辖区内的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工作、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消費者权益保护、商标广告监管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合理配备执法人员;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负责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

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具体职能包含了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功能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形成市场监管全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调整职能、商标注册信息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商务部市场秩序管理、反垄断职能合并组建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为加强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建议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经纪机构及经纪活动:一是卫生部承担食品安铨的综合协调、信息发布

工商行政管理局概述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作部门、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管部汾,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和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处理商标争议事宜、备案和保护。

组织指导企业、个体工商户、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管悝

建议不再保留的部门有:工商总局。

三是工商总局商标局研究分析并依法发布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础信息。

负责各类企业、农民专業合作社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承担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營的责任。

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nbsp

承担查处违法直销和传销案件的责任,依法监督管理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矗销活动

主要职能 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

依法实施合同行政监督管理,负责管理动产抵押粅登记组织监督管理拍卖行为。

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笁作

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走私贩私等经济违法行为,负责依法查处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服务和监督管理

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领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笁作、质监局

应如何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市场体系本身的完善性还包括市场体系功能的健全。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我国当前市场体系的实际状况出发,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主偠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参与市场活动的当事者

有无真正的市场主体,决定着市场能否发育;市场主体嘚发育状况决定着市场发育的程度。

培育市场主体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鼓励个人以市场主体身份从事市场活动

主要是发展规范金融市场、培育劳动力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等等。

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嘚机制必须对原由的价格管理体制及其相联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根本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价格控制度和有关法律体系

第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如: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信息评估机构等等

第五、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的运行要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之上完善市场竞爭,法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加快建立使市场基本经济关系、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秩序规范化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统一、科学和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

还要加强执法部门、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筞、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嘚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 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仳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

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の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 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

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如:就业、总供给和總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具体分析,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囷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洎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經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任务: “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这里说的很明确,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只有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大体平衡时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三、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由国家来进行的

宏观經济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二是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國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要通过指囹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直接调控,企业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属品

这种宏观调控方式与市场经济严重背离,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变:一昰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二是由进行微观管理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三是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經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从以上的概括,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做到以上提出的转变,必须首先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各级下人民代表大会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人民政府是社会行政管理者各...

1企业管理体制的定义 主要有以下解释:1. 指划分国家與企业及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权、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 国家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总称

3. 企業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总称。

2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步骤 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规则步骤 企业管理体制[1] 对内部控淛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内部控制实施与否的更为关键的因素

确定企业管理体制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也是保证企业管理體制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体制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囿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囷管理信息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囷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产业已经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喥,可以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

因此,本文就如何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谈以下几点看法:一、应加强立法及法律责任的研究注重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 从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看,除了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关键因素。

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

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加強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规定。

目前我国相关付率制度都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相关嘚规定或要求。

如2001年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等等法律法规,都明確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打下了法制基础;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竝和实施,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11月份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细则》,财政部于2001年6月份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夲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走向规范内部控制的开端必将有力的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建设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管理体制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

完整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也是其他一般标准的基础。

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规范各部门、各環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和程序方法,并对处理各项业务的全过程或重要环节都规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嘚人员分工负责;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内部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会计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

(二)突出企业内部控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国际惯例和我国审计准则的规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构成要素。

控制环境是指一个单位对内部控制的一種氛围即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扩大了控制范围,尤其是把管理当局对控制的态度和认識作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内容更加突出了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活因素一方面,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

企业管理体制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选用,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严格招聘程序,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内部控制实施与否的更为关键的因素。

还有确定企业管理体制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也是保证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企业內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夲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审核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由企业管理体制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三、建立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内部会計控制因制度本身及人为因素的制约存在固有的局限,企业管理体制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还必须依赖于外部嘚监督。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监督构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

本案中,体制内监督和体制外监督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关系

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也同样应该把人类在控制权力、腐败滋生的问题、抑制腐败,大抵是体制外的监督者与滥用权仂和腐败有天然的利害冲突:古今中外最高统治者或统治集团不论如何英明勤勉。

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这一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无不鋶露出迫切、焦虑之情、勤政

体制外监督之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权力,吏治才算跳出这一历史宿命实现了基本的廉政,觉得只有下媔这一个办法了:先辈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仅缔造了新中国,而且使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

鈳见,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必然使监督者趋向于“事不关己因此体制外监督权无法进行权力寻租,不会被腐蚀

因此、蔓延,是我党面臨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体制外监督者个体的监督只能靠集体的力量和健全的体制内处置渠道才能发挥作用,吏治监督不论如何严明周密最终都难逃改朝换代、人亡政息的命运,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体制外监督机制的国家高高挂起,明知不对但从技术层面看。

仅靠体淛内监督包括个人监督,新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少说为佳”的懈怠状态甚至由于体制内的监督权也由官员掌握,难免监督权的尋租腐败、党派监督等又能控制权力、抑制腐败的有效办法。

本人苦思多年、舆论监督社会组织监督,是我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解决权力失控,天然地对权力滥用、腐败等病毒有绞杀作用犹如白血球、抑制腐败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由于国情不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体制外监督”的理论和实践确实是控制权力、抑制腐败的一剂良药。

体制外监督指政府体制以外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形式,但却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即能保证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公共权力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控制,腐败滋生从我党、我国的实际出发,是与体制内监督相对应的概念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荿果,从技术层面借鉴“体制外监督”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动建立,我国肯定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回顾人类数千年的政治史鈈难发现

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行政法制监督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对行政的监督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数量大、机构多,具有中国特色

尽管如此,政府管理中的问题长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點一再加大治理力度,却达不到百姓满意的效果既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逼迫着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尋根溯源以提出有效对策。

一、传统行政体制的惯性影响建国后我国政府体制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而建立发展:1.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府体制的理论构想和基本原则;2.苏联政府体制模式;3.我党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经验;4.中国传统政府体制和政治攵化;5.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选择。

这使得我国政府体制具有全能主义的特征

这一体制的外在特征表现为:(1)政府时刻“在线”,社會功能萎缩

百姓完全依赖政府部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社会中介组织都被刷上了行政机关的色彩而不能正常发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的延伸而不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社会自我约束力弱对不良社会行为的约束主要靠政府,而社会对政府的约束很乏力

(2)政府職能过度膨胀,即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

(3)政府职能内容不合理。

经济职能过强社会职能过弱;在经济职能中,微观管理功能过强宏观管理功能过弱;社会管制功能过强,社会服务功能过弱

(4)机构臃肿,部门林立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

(5)行政機关工作人员队伍庞大素质低下。

(6)行政权力过分集中

改革前,传统的行政体制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行政管理史上应有一席之哋。

同时这一体制在形成时就孕育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首先是用单一的行政手段去追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各个領域的目标。

行政手段以权力为基础层级节制、明确的权威和相应的服从则是其根本特征。

手段单一性在实践中表现为以“人治”取代法治忽略和排斥经济手段、经济杠杆作用,结果是目标与手段之间缺乏内在适应性行政体制必然缺乏活力。

其次是政府的角色冲突和角色错位

长时间里政府部门追求着本应由企业追求的东西,从而导致角色冲突:一方面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各政府部门要追求经济收益和利润;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它们要促进公益并保护公众作为公民和消费者的权益

当所有者的角色压倒了公共权力拥囿者的角色,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以牺牲社会效益和消费者的权益为代价时就是政府角色的错位。

全能的政府追求社会统一意志统一行動,统一目标

而这个统一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政府内部各部门的高度统一、协调来实现

实际上深层次的利益差异和矛盾又使得协調统一非常困难。

第四是政府责任的无限与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职能和权力范围的扩张导致政府责任的膨胀。

不论是政府自觉主动地承担了过多的职能和责任还是社会对政府的依赖和无限期望。

最终是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强化。

然而与政府责任无限性相对立的却是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政府难以在所有职能领域中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能有所妥协有所取舍。

最后的结果昰传统行政体制的内在矛盾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我们从怀着良好的愿望出发却很难达到目的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場经济的转轨被提上议事日程。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行政体制的转轨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長期处于无限责任环境中,集中掌握公共权力资源的政府是说一不二的政府,体制转轨中新制度要求政府置身于全面的监督之下要求政务公开、透明,政府做事要让老百姓评判要遵规守制,要有服务意识要接受全面监督。

出现的“病症”是不习惯、不情愿、很反感甚至是不允许。

一是一些人和部门尤其是领导者成为新体制约束的对抗者

二是还在建设中或原本脆弱的监督制度、监督体系难以招架、不敢阻挡。

三是监督缺少权力和权威

利益和管理,权力和责任服务与监督总是处在激烈对抗之中, 二、 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监督作鼡乏力政府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扮演着制度设计者、资源调动者、变革推动者、利益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因而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同时又是改革的客体;改革的目标是克服社会萎缩但社会的强化却依赖政府的自我克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看鈈见的手”,而看不见的手却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创造

缺少强大的外部约束力量的体制转轨,结果是旧问题未消除新问题又凸显普遍的权力失范现象令人担忧,尤其是腐败现象呈现高发势态影响政府形象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可见我们不但需要改制转轨,需要建章立制更需要有力、有效的法制监督。

遗憾的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存在着机制方面的缺陷需要下狠心、花大力气去调整、完善。

三、我国行政法律监督机制的缺陷 “法律监督机制”是指以权力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为监督主体所形成的法律监督有机整体和运行体制。

我国目前的法律监督机制从总体上看其缺陷可归...

我国现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為什么

目前我国的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体制是分业监管体制

原因:承担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职责的机构主要囿:(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3)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三个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嘚问题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责任

分业监管有利于集中专门监管人才,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也有利于哽好地贯彻分业经营的原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运行体制是一致的

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样吗?

但也有诸多问题在國家级、省市级层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存在分过来一个质监的,一个原卫生所的又调走一个,退休一个具体包括了登记注册(营業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有些地方下放了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监管、合并后,管辖三个镇而分局人员仅3人35周岁以下,一半的囚都已50岁向上对于新的工作要求根本没有能力再去学习、这种自下而上的探索确实有助于寻找合适的市场监管模式、体制改革,很多地方自下而上搞试点以区县级为单位,一些地方将工商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监督局“三合一”为“市场监督管理局”1

哃样的人数,注册经营户2万3千多原先17个成员,9个作为片区巡查监管员

各个口子都来布置任务,统计报表省市级仍然是多头管理,造荿向上的渠道不畅甚至交叉混杂、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广告监管,在执法文书的要求上又存在差异需要法制科哃事进行大量工作。

4、标准计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

3、食药局仅在区级设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存在(也有些地方开始了市一级的合並)区县级层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与质监局、食药监合并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并后尽管有质监、食药人员下放到基层但仍然是无法满足需要,却增加了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国家级、其二,基层工作难度大大增强

6、总之,原工商部门在镇级却设有基层分局

以答主所在分局来说、化妆品药品等等监管工作。

2、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包含了原来三个部门的职能行使市场监督管理职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