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装系统快捷键图会有第一张图一样,现在没有了原来的选项,有哪位大哥告诉我怎么办,现在系统装不了拜托了!

我下了一个主题包按了以后感觉鈈好看.就换了回去可是机图片还是先前的.怎么换回去?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YJK板配筋图專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YJK板配筋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網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YJK板配筋图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解决新版PKPM,YJK柱配筋图老虎板王不能归并转换的问题

?场景1:又经过一个月的日夜拼搏,结构设计师小A终于在deadline前完成了全图看着电脑里花花绿绿的CAD,尛A仍不敢松口气:还有一摞摞的计算书需要打印返场即将开始。

?场景2:打着打着突然感觉计算书貌似不是梁板绘图所依据的最终版、有个电算参数不满足,但又分不清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了怎么办怎么办?

针对上述问题本系列提供一个整理打印计算书的新思路,共兩篇供大家参考、选用。

【1】前提:安装PDF软件打印界面出现PDF打印机。

【2】要有一个按顺序编号的计算书目录-如下图(以框架结构为例可留邮箱索取)。

注:目录应区分不同的结构型式和基础型式至少要有框架、剪力墙、框剪这三种。目录中不需要哪一项时前面“ロ”上标“X”。

【3】建立"计算书打印"文件夹文件夹内的PDF文件依照目录顺序改名,层数、内容等应与本工程相对应为方便起见,宜拷贝其它项目的成品“计算书打印”文件夹再对文件进行增删修改。

注:每个文件前的数字都与目录各项编号相对应便于后期按顺序合并為单个PDF文件。

?第一步:整理目录、荷载导算、基础(或桩)承载力等通用文件这些文件不随电算结果改变而改变,可以在绘图前整理

选择PDF打印机,将文件打印成PDF版本覆盖至"计算书打印"文件夹内的相应文件(下图以目录为例)。

?第二步:电算基本完成后保存总信息、位移、周期,这类文件不受电算微调的影响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保存,提前“安顿”好

?第三步:电算确定后(仍不保证個别细微调整),保存梁、板、墙配筋结果梁、板、墙配筋结果作为画图的依据,必须尽快固定住以免计算书文件前后不符。

?第四步:基础计算完成后随时打印保存为PDF。

?第五步:碎片时间整理梁板裂缝、挠度、楼梯外檐构件等等;楼梯、外檐构件应有成品的计算表格直接改参数套用后打印成PDF

【1】出图时,在"计算书打印"文件夹中全选,单击右键合并为单个PDF文件,再一键进行真实计算书打印

【2】此方法已由本团队使用多年,条理清晰、方便快捷

【3】下一篇,介绍如何利用YJK软件快捷地将各单项文件保存为PDF版本

本资料为YJK装配式软件介绍,pdf格式共99页

在施工图各模块设置预制构件设计菜单

?  按照实配钢筋完成预制构件连接的计算;

?  各类预制构件表;

?  预制构件施工详图;

?  按照单个构件出施工图,以平面、立面、剖面视图的详图方式绘

制绘制预制构件内所有钢筋、钢筋伸出构造以及接头构慥;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初入职场的小鲜肉,小仙女们往往对结构设计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下面就请跟随我来理一理结构设计的科技树洳何点亮。

不少同学的结构设计工作多从楼梯坡道梁板配筋开始,在这段时间内迅速熟悉常用规范掌握CAD和基本设计软件比如YJK将是你工莋的重点,这里有三个tips留给新人:

1.多看前辈完成的图纸建立起自己的图纸文献资料库,模仿并快速吸纳同样是工程师快速成长的法宝

2.買几本结构工具书,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翻一翻比如主考官的四大名著,傅大师的复杂高层结构设计中国院的统一技术措施等。

3.计算完荿后别只光顾着计算指标,多看构件层面的计算结果受力图这对迅速理清同类型结构的受力形式帮助很大;

工作大约1-2年后,此时的你應该已经YJk用得飞起CAD操作更是猛如虎了,那么是时候升级你的武器库了武器库的选择有很多,兴趣与实用同样重要

如果你的建筑师小夥伴特别喜欢狂拽酷炫的拉风造型,做的项目涉及空间或者异形结构那么请开始Rhino,Grasshopper以及SAP2000的学习过程会很艰辛孤独,但收获同样是满满嘚别人以为做结构是这样的;

在走上这条装叉的不归路之后,务必要把理论知识补上因为结构分析与设计需要完整的闭环,同样做项目终究是要考虑落地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想要把这类项目完成在完善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一点abaqus或者ansys的节点分析,因为我们的钢结構规范可不会告诉你长这样的节点行还是不行;学一点3d3s或者mst,这样领导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出图啦

如果你想往高层这个方向发展,学好ETABS佷关键倒不是说这外国人编的软件对比我们国产软件有多强大,只是这ETABS少了很多我们国产软件自带的保姆开关对照着国产软件的参数,在ETABS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设置方法或者调整方法可以帮助你充分理解规范,理解设计假定提升结构设计的内功。

搞定了ETABS再往后你可能会遇到一只大拦路虎那就是地震波,虽说国产软件在选波这件事情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无奈你提取不到人家的原始文件,吔就是说想换个计算软件验证就比较麻烦了加州伯克利的新版数据库https://ngawest2.berkeley.edu/是个非常全面的波库,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波如何对你选出来地震波再做处理那水就很深了,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做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选择买买买。

做好了上面的技术储备坐等超限高大上项目的到来,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做一番弹塑性分析了这里你的选择就很多了,想全能高大上的直接abaqus走起但编程能力要跟上;想速成的可以操练国產的SAUSAGE,易于上手难于精通;不过我推荐perform3d虽然上手稍微困难了点,但是人家概念清晰明确对基于材料与基于截面的力学本构做了适当简囮,计算时间成本相对低收敛性好容易作出成就感。

每个人的职业规划肯定各不相同希望能给少年们一些启发。

【2】YJK快捷键记忆

【3】拷来相似工程的电算模型,用于接收CAD导入YJK后的初始模型用于简化建模中的工作量。

【4】计算建筑作法荷载制作荷载一览表。

【5】编寫本项目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6】确定建筑类别等参数,编写设计参数一览表(总信息)

【1】进入预备电算模型,应用快捷键SD删除原构件

【2】导入CAD建筑图,转换为YJK模型对模型进行初步修饰。

【3】插入衬图布置构件,并生成楼板

【4】依据衬图,精确修改模型包括偏心、对齐等。

【5】利用快捷键布置梁板荷载

【6】输入本层信息、细化标准层、整体组装。

【1】根据电算参数一览表填写总信息

【2】特殊构件定义,进行模型计算

【3】以模型完全平动为目标,进行电算调整调整时根据结构前三个模态的振动形态直观确定加强的部位。

【4】复核其它参数及细节确定电算。

电算完成后要进行施工图导出操作。

【1】梁/板施工图应在YJK软件施工图模块中进行调整不推荐使用TSSD导出施工图。具体原因下节详述

【2】施工图参数设置非常重要,设置得当的图纸导出后完全看不出导出痕迹。

【3】利用导出后的岼面图绘制模板图

【4】柱子不建议导出,尽量手绘

【5】墙柱施工图可以导出,也可由图库调用的方式来绘制暗柱

【6】基础图绘制应善加利用图库。

导出设置方法(以梁图为例)

【1】进入梁施工图模块-设置

?底图图层设置:按设计习惯改梁颜色,习惯采用140图号

?梁圖层设置:主次梁的集中标注应采用不同颜色,习惯上主梁名称编号采用222图号次梁名称编号采用150图号。其余按默认

注:用于区分主次梁,也更贴近于施工图

?文字设置:正常标注都应该为样式1,高度改为300mm.

?底图参数设置:是否标注偏心梁墙设为否

注:梁边与柱边齐鍺是不需要标注的。

?钢筋符号替代:按默认.

【2】点击参数快捷按钮

?平面图比例:按实际。

?标注文本行间距系数:0.65

?上部原位标紸缺省距离梁线的距离(n倍字高):0.05。

?下部原位标注缺省距离梁线的距离(n倍字高):0.05

?非框架梁缺省箍筋:f8@200。

?下筋放大系数:框架梁、非框架梁可选1.1.

?上筋放大系数:悬挑梁可选1.1.

?选筋:将28、32直径的钢筋取消.

公建项目每层一个标准层,也就是层层画图

注:本步驟很重要,能够减少重复性操作

【5】附加箍筋、吊筋的开关打开。

【7】平移标注至不重合。

【8】每层都绘完后点批量出图,选“旧圖不重新生成”及“同时生成dwg图”

【9】梁线及梁标注分别导入图纸,各块梁标注名称修改后将梁图整体做成一个块,以便于后续修改

【1】利用导出的梁板图,来绘制平面图

【2】首先:图框、图签做块,便于一改俱改

【3】提取建筑图轴网做块。

【4】以层为单位墙柱/梁分别做块。

【5】按设计习惯插入图名/设计说明等

【6】基础绘制、楼梯/外檐绘制。

【1】进入YKSD软件将梁图与电算结果进行关联。

【2】哃样将板图与电算结果进行关联。

【3】当电算修改,或对平面配筋进行整理时可采用FD文字刷命令或MSteel快捷改筋操作,来实现钢筋的快速修改

【4】人工进行三轮校审,第一轮审电算、结构方案、施工图图面第二轮对配筋、查安全隐患、与建筑图的对应问题(结构合理性及安全问题),第三轮重点核对标高等细节(减少交底次数、变更量)当然这很理想化,很多时候三轮的界限并不太清晰

1.YKSD模块近期應有较大更新,操作上会更加方便

2.图纸修改时,应主要依赖图纸与电算结果的联动

3.墙柱也可按此方法联动,但应遵循某些规则

浏览數:2831 回复数:2

 1、风荷载体型系数

 YJK 的风载体型系数分迎风面和背风面,PKPM的普通风荷载就一个值如 果体型系数不是默认值1.3,则需在YJK 中手工改丅

 YJK 目前未读取PKPM 的多塔定义信息,如果在PKPM 的多塔定义中修改 过层高、材料强度等内容需在YJK 中手工改下。 如果是单塔YJK 可以读取材料强度。 

1、偶然偏心的数值与方向

 YJK 按照等效矩形计算偏心率(YJK 软件按照高规 4.3.3 条条文说明执行) PKPM按照外包矩形计算偏心率。 对于方向YJK 左偏为正。

YJK 按照《高规》附录 E.0.3 条计算(单位力法)PKPM 采用先计算单层 剪弯刚度,再串联的方法计算

 YJK 按照《高规》附录E.0.1 条计算,对于矩形柱考虑了截媔高度影响, PKPM采用旧抗震规范的方法不能考虑截面高度的影响。

YJK 对于框支剪力墙、局部梁托柱等情况自动将转换层及上2 层设为同一 个施工次序;PKPM无此处理。 YJK 还可以指定单构件施工次序PKPM无此功能。

 5、框支梁转壳、连梁转壳、短墙肢自动加密

对于框支梁、满足条件的按杆輸入的连梁YJK可以自动转壳计算;PKPM 无此功能。

 YJK 提供短墙在网格划分时是否加密控制参数PKPM无此参数。

 6、带地下室结构的有效质量系数

当YJK 计算的有效质量系数达到99%时增加计算振型数再计算,YJK 基底剪力不会明显增大;但当PKPM 计算的有效质量系数达到 99%时增加计算 振型数再计算PKPM的基底剪力仍会明显增大。

 YJK目前主要考虑梁刚域不考虑柱刚域。 

8、高度不同梁的连接处理

YJK 提供计算参数控制生成计算模型时是否考虑楼梯;PKPM 是生成了 LT 文件夹(相当于新工程) 

三、设计时的差异 

1、抗倾覆力矩计算 

YJK 采用各楼层的质量加权平均质心确定结构的质心,然后计算抗傾覆力 臂;PKPM采用外包矩形尺寸的一半计算抗倾覆力臂 

2、底部嵌固楼层判断薄弱层时的刚度比系数取值 

当选择按《高规》判断薄弱层时,對于非框架结构YJK 按照《高规》3.5.2-2 条判断,系数取1.5;PKPM对于嵌固层不在底层的情况不按此计算

3、最小剪重比调整 

最小剪重比调整时,YJK PKPM均提供叻动位移比例系数不同的是, YJK 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动周期判断是否在速度控制段只有在速度控制段时,动 位移比例系数才有效;PKPM不做此判断 

YJK 采用最小剪重比调整后地震剪力作为依据;PKPM所有调整均采用未调 整的地震剪力。 

不计算地震作用时PKPM按照1.2*(1.0D+0.5L)计算轴压比(限时(0)Nu=),

YJK按照基本组合计算轴压比(YJK 轴压比大);对于地震组合PKPM考虑柱活 载效应折减(重复折减),YJK 不考虑柱荷载效应折减(符合规范要求高钢规4.3.5 條有明确规定,规范组亦如此答复)

 YJK计算剪跨比时,提供两种算法:简化算法和通用算法且提供剪跨比简 图输出;PKPM仅提供简化算法。 

7、節点核芯区设计 

对于非4 边有梁的情况YJK 取正交梁约束影响系数为1.0;PKPM可能取 1.5。 

YJK 对于上方没有柱但非顶层的情况按单工况下柱轴力减去相连梁剪力方 式近似估算上方轴力;PKPM无此处理。 

8、矩形砼梁按T形梁配筋

YJK仅在构件配筋设计时针对矩形混凝土梁的跨中正弯矩区段考虑受压楼 板贡献,按 形梁配筋;PKPM是在计算时就把梁截面转成 形截面后续设计均按T 形截面处理。 

9、梁配筋设计时对轴力的处理 

YJK 取同一组合下的弯矩、轴力进行配筋设计;有控制参数确定梁在压弯状 态下是否按柱配筋;PKPM先计算地震、非地震组合下轴力最大值然后将该轴 力与各组合弯矩一起计算配筋。 

(1)YJK 有参数控制是否配筋时考虑端柱、翼缘墙; 

(3)YJK 墙稳定验算按《高规》附录D可自动判断相交形式,并提供交 互验算工具; 

土、水压力自动换算成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施加在墙面外并参与结构整 体计算,设计结果给出水平、竖向墙面外配筋结果;PKPM無此功能 

(1)YJK 按墙组合轴压比判断边缘构件类型;PKPM无此功能。 

(2)墙中部有梁斜交时YJK 有参数控制是否生成边缘构件;PKPM 功能。

(3)YJK 会考慮边缘构件合并;PKPM 只考虑一字形(暗柱)与其它边缘 构件的合并

浏览数:417 回复数:1

错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性,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錯层削弱楼盖整体性降低结构受力的协同性,并使传力路径出现薄弱环节引起应力集中现象;2)在楼板错层位置,会形成短柱短柱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3)错层位置楼板布置不均匀不对称,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置在水平地震或风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對错层位置的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第1点首先要补充楼板应力分析,尤其要搞清楚错层附近的楼板应力如果水平推力较大,为叻保证水平力的传递可以梁侧水平加腋。加腋之后梁的刚度变大,在梁柱节点位置梁会将更多的弯矩传递给柱,此时就要复核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有些单位,加腋作为一项构造措施并未在计算模型中反映,也未手算复核在梁柱节点位置,可能违背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点应引起注意。

针对第2点结构错层,短柱是客观存在的在计算中,短柱的问题是容易抗剪超我们的办法是,确保短柱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均保持抗剪弹性。其中抗剪截面验算,要预留足够的富裕度抗剪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剪跨比,需要謹慎确定根据《高规》10.4节,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针对第3点,楼板采用弹性板计算评估水平力对梁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可采用配置一定量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方式提高梁的抗扭能力。

另外如果结构错层非常严重(夶范围错层),还应在整体概念上进行把控主要可采用以下思路:1)结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应该从严控制。原因在于错层处的楼板沝平位移差与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基本呈正比,控制结构整体水平位移相当于间接控制了楼板水平位移差;相比常规结构,结构扭转对错層结构影响更加不利容易出现楼板翘曲及应力集中,因此结构扭转位移需要偏严控制。2)设法降低短柱的轴力提高短柱延性;降低短柱剪力,提高短柱抗剪承载力富裕度具体办法可在结构布置上着手。

在全国的超限审查技术要点中错层只是一个很小的超限项,隶屬“楼板不连续”但它明显比普通的楼板不连续要更复杂,值得大家关注这篇文章,可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下次,如果再有专家、業主提出对“结构错层”的分析要求我们可以照此做点工作,积极相应专家号召积极听取业主意见。

我们在做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时瑺碰到计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这个问题。

结构设计为何会有计算长度这个参数?计算长度除以回转半径就是长细比。结构规范对长细比本身就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构构件太柔,结构构件太柔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二是在构件受力时,容易出现失稳对长细比的规定,可以看做是对构件刚度层面的要求这并不难理解。

但是长细仳又和稳定系数挂钩,在结构规范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稳定系数。稳定系数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折减承载力,那长细比为何又与承载仂相关呢即,长细比与构件强度挂钩这个理解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直接了

我们仔细想想,在材料力学的前面几个章节我们学习嘚都是构件截面承载力(强度),但截面强度和构件强度是一回事吗很明显,构件强度不大于截面强度这中间的差别在哪里呢?结构規范沿用了截面强度的计算公式但在过渡到构件强度的时候,引入了稳定系数这其实就是一阶线性分析方法的处理办法。在结构计算時采用理想无缺陷计算模型进行一阶线性计算,并基于计算得到的内力进行构件强度(包含稳定承载力)验算引入稳定系数,是为了栲虑结构和构件自身的缺陷以及二阶效应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一阶分析法,方便快捷但明显不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②阶非线性分析为基础的直接分析法当然,这是后话我们还是说回计算长度。

计算长度如何确定结构规范给了很多说明。对常规的結构规范规定已经相对明确。但对一些非常规结构我们如何确定计算长度呢?在超限报告中时常看到大家采用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来反算计算长度。但不要忘记该公式是有假定条件的,即中心受压直杆。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强行采用该公式计算,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有个错觉,根据欧拉公式计算的稳定承载力一定小于截面强度承载力也许,我们太久没有翻看材料力学了实际上,只有长细仳大于某一特定值时稳定承载力才小于截面强度承载力。比如对Q235钢,根据理论计算长细比大于100时,构件强度由稳定承载力控制否則,应由截面强度控制Q345、Q390、Q420的界限长细比分别为83、78和75. 长细不大于界限长细比时,理论计算的稳定系数为1.00但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楿应长细比的稳定系数如下表最后一列所示(均小于1.00)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规范在计算稳定系数的时候,考虑的因素要比单纯嘚材料力学中的欧拉公式复杂得多比如初弯曲、残余应力、初始缺陷、不同截面等(参考《钢压杆的柱子曲线》,李开禧)

在无法直觀得到计算长度系数的时候,我们按欧拉公式来反算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如果实际条件与欧拉公式的假定有一定偏差比如,存在初始弯曲、存在一定弯矩、构件并非等直等欧拉公式给出的结果是偏保守,还是偏不安全到目前为止,我还无法判断

钢构件设计时,稳定应力时常大于强度应力而稳定应力又依赖于计算长度。算到最后你会发现,计算长度的确定是绕不过去的坎在一阶分析法这個方向上,欧拉公式作为最后又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又常常“失稳”这真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情。除非我们选择第二条路直接汾析法,但这个方法也有不少假定比如对初始缺陷、初始弯曲的假定,针对这些假定的经验我们可能更缺乏。

我们以为超限报告专项汾析中构件计算长度的确定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只是我们想得简单了。从截面承载力到构件承载力再到结构承载力,这是┅名结构工程师的进阶之路琢磨得越多,脑子里面的概念反而会越来越少

在工作中,屡次碰到结构专家、业主单位的结构工程师提到“结构错层的不利性”建议在超限报告中对结构错层进行分析。但在超限报告中却很少看到结构错层的专项分析,至少深圳地区是这樣这种“阳奉阴违”的事情,我觉得挺好奇偶尔想起来,“阳奉阴违”的原因无非两点一线的结构工程师不知道怎么分析,或者认為没必要分析

这次,我们自己做一个复杂项目的超限报告结构错层比较严重,终于有机会仔细思考“结构错层”究竟该怎么分析。

錯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性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1)错层削弱楼盖整体性,降低结构受力的协同性并使传力路径出现薄弱环节,引起应仂集中现象;2)在楼板错层位置会形成短柱,短柱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3)错层位置楼板布置不均匀,不对称质心和刚心严重偏置,在水平地震或风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对错层位置的梁,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第1点,首先要补充楼板应力分析尤其要搞清楚错层附近的楼板应力。如果水平推力较大为了保证水平力的传递,可以梁侧水平加腋加腋之后,梁的刚度变大在梁柱节点位置,梁会将更多的弯矩传递给柱此时就要复核柱的承载力是否足够。有些单位加腋作为一项构造措施,并未在计算模型中反映也未掱算复核,在梁柱节点位置可能违背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这点应引起注意

针对第2点,结构错层短柱是客观存在的。在计算Φ短柱的问题是容易抗剪超。我们的办法是确保短柱在小震及中震作用下,均保持抗剪弹性其中,抗剪截面验算要预留足够的富裕度。抗剪计算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剪跨比需要谨慎确定。根据《高规》10.4节抗震设计时,错层处框架柱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配置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针对第3点楼板采用弹性板计算,评估水平力对梁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可采用配置一定量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方式提高梁的抗扭能力

另外,如果结构错层非常严重(大范围错层)还应在整体概念上进行把控。主要可采用以下思路:1)结构水平位移、扭转位移应该从严控制原因在于,错层处的楼板水平位移差与结构整体水平位移基本呈正比控制结构整体水平位移,相当于间接控淛了楼板水平位移差;相比常规结构结构扭转对错层结构影响更加不利,容易出现楼板翘曲及应力集中因此,结构扭转位移需要偏严控制2)设法降低短柱的轴力,提高短柱延性;降低短柱剪力提高短柱抗剪承载力富裕度,具体办法可在结构布置上着手

在全国的超限审查技术要点中,错层只是一个很小的超限项隶属“楼板不连续”。但它明显比普通的楼板不连续要更复杂值得大家关注。这篇文嶂可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下次如果再有专家、业主提出对“结构错层”的分析要求,我们可以照此做点工作积极相应专家号召,積极听取业主意见

关于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问题,颇受争议前段时间,吴伟河在iStructure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层间位移角超限怎么办”这個问题,个人认为讲得非常好。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自己曾经陆陆续续读过的相关资料,也一并在脑海中浮现索性,把不同的观点都羅列出来各种缘由,便一目了然

1、《抗规》5.5.1条及条文说明

“计算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时,除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外可鈈扣除结构整体弯曲变形”;“计算时,一般不扣除由于结构重力P-△效应所产生的水平相对位移高度超过150m或H/B>6的高层建筑,可以扣除结構整体弯曲所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因为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这部分位移在计算的层间位移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加以扣除比较合理。如未扣除位移角限值可有所放宽。”

《论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中发生最大层间位移的樓层一般位于结构的中部、偏上或偏下,恰恰那里的竖向构件两端转角较大造成无论是柱或剪力墙,它们的非受力层间位移均很大而受力层间位移则很小,因此用总的层间位移作为控制高层建筑竖向杆件的受力层间位移的措施是值得商榷的那种认为层间位移角最大的樓层是受力最危险的楼层,在概念上是不正确的”

框剪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与受力层间位移角曲线

框筒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与受力层间位移角曲线

“结构竖向杆件,无论是柱或剪力墙其受力层间位移往往都是底部最大,沿高往上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减小因此控制结构的受力层间位移应着眼于控制结构的底部而不是结构的中上部。”

魏总对不同结构类型受力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如下

《地王大厦结构设計若干问题》

“在地王大厦结构设计中,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始也是以层位移差计算结果作为层间位移结果在第57层出现层间位移角达1/274的情況,远超我国规范的规定”

“地王大厦横风在风荷载作用下,第57层的层位移角虽达到1/274但是,筒体剪力墙的受力层间位移角只有1/28195原因昰层底转角引起了层顶很大的刚体位移,由此可以肯定剪力墙不但承载力足够而且一定不会出现受力裂缝。至于层间变形对于装修构件嘚影响另有专门措施考虑解决。” 

“风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需考虑以下因素:

1)  计算层间位移角时考虑结构重力P-△效应;

2)  計算层间位移角时考虑地下室构件的影响;

3)  采用结构刚度折减系数时限值规定宜增大,反之宜减小;

4)  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結构构件的完好

《建筑幕墙》(GBT)规范规定,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以建筑幕墙层间位移角为性能指标抗风设计时指标值应不小于主体结构弹性位移角限值,一般约1/200~1/300;

填充墙正常使用状态允许的层间位移角可大于1/400;

基于以上两条风荷载作用下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不需按鈈同结构类型区分;

5)  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越大,结构的顶点加速度越大对结构的舒适度不利;

6)  考虑到层间位移角计算中有些因素難以定量考虑,确定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时应适当留有余地

以上分析和研究表明,现行弹性变形计算方法未考虑刚度折减的因素使计算结果偏小;也未能考虑非结构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使计算结果偏大二者都难以准确定量计算,再考虑到风荷载存在一定的非确定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不考虑刚度折减系数时各类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350~1/400是基本合理的。”

1)我国规范认為小震作用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应保持“弹性”,故以钢筋混凝土构件(包括柱、剪力墙)开裂时的层间位移角作为多遇地震作用丅结构的弹性位移角限值

2)规范要求对计算周期乘以小于1的系数来加以修正,框架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为0.6-0.7框-剪结构为0.7-0.8,剪力墙结构为0.9-1然而,结构分析得到的位移却没有相应修正

3)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差约5~10倍,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或大偏压(拉)构件而言混凝土開裂时钢筋的应力还很小。即使是竖向荷载长期作用的受弯构件如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梁,正常使用状态下也是带裂缝工作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弹性方法计算结构的内力。

4)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正常使用阶段主要内力是竖向荷载引起的压力在风荷载和可能发生的地震作用下,只要钢筋不屈服仍处于弹性阶段,即使混凝土开裂也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并且在短时间作用的横向力卸载后,可能絀现的裂缝也会闭合这比竖向荷载长期存在的受弯钢筋混凝土梁更容易满足耐久性要求。

5)对于结构中不同位置的剪力墙在水平荷载莋用下,相同层间位移角各剪力墙的受力却可能差异较大。结构中和轴附近的剪力墙可能小偏心受压没有裂缝;远离中和轴的剪力墙鈳能大偏心受压,即截面中有受拉区混凝土可能开裂。以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方法保证剪力墙、柱混凝土不开裂实际上并没有根据

6)重现期50、100年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属短期荷载,需进行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一般无需限制墙、柱的混凝土是否开裂。有特别要求的可由构件截面设计加以解决。

7)考虑到设计上的方便可采用《混凝土高规》的做法,不扣除结构整体弯曲的影响但大幅度放宽层间位移角限值。重现期50年风荷载作用下只需控制结构的顶点位移一般1/500~1/400;小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1/350~1/300。之所以不是钢结构的1/250是考虑对混凝土结构剛度的折减。

4、广东省东莞会议纪要

“框架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及以下的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不宜大于1/500剪力墙结构不宜大于1/600;高250米及以上结构不宜大于1/400;高150米~250米之间可内插确定;钢结构不宜大于1/250;小震作用下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可按上述限值控制,但应进行中、夶震抗震性能设计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现行规范规定执行。”

5、深圳超限预审专家观点

以下是我们参与的一个项目超限预审会时,五位超限专家给出的意见

探明真相之后,“层间位移角限值”便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有时反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峩们做了足够的论证证明“位移角超越规范限值”并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专家依然“恪守规范”要求我们增加结构刚度的话,我們该怎么办

楼板薄弱连接位置抗剪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时常碰到验算楼板薄弱连接位置(包括细腰)的面内抗剪问题以下为两个笁程的结构平面图。从下图可明显看到结构布置中的楼板薄弱位置

楼板协调两侧的主结构时,面内将受到较大的水平力包括轴力和剪仂。楼板面内承受拉力或者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计算但面内抗剪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通常的做法是,按《混凝》或《高规》Φ梁或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复核

但这样做,有无问题呢它们的抗剪机理是否一致呢?

先来看梁的受剪机理翻看教材,抗剪破坏分为斜压破坏、剪压破坏以及斜拉破坏

简单粗暴(并不准确)来说,梁的跨高比较小时发生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多发生在剪力大洏弯矩小的区段以及腹板很薄的梁内。在这种破坏机制下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斜截面承载力中最大的

梁的跨高比適中,梁截面中的剪力和弯矩均可能其控制作用这种破坏由拉区边缘的裂缝开始,然后延伸形成斜裂缝剪压区高度逐渐减小,当最终剪压区混凝土破坏斜截面承载力丧失。

梁的跨高比更大的时候截面破坏由弯矩控制,受拉引起的垂直裂缝一旦出现就迅速向压区延伸,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混凝土楼板承受横向荷载的破坏模式就属于这种情况。它的承载力是由弯矩起控制作用所以,在规范中峩们主要对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对斜截面承载力通过构造措施(比如楼板厚度,跨厚比要求)是可以天然保证的。 

无论是規范还是教材,梁的受剪承载力推导均是基于剪压破坏这种模式得到的给出的抗剪截面承载力限值,也是基于剪压破坏的

但对跨高仳较小的构件,比如上面提及的楼板面外抗剪验算跨高比很多情况下,是小于1.0的破坏模式应该是斜压破坏才对。也就是说抗剪承载仂上限应该更高。另外斜压破坏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否应该有所不同呢

从受力机制来看长墙肢的面内受剪似乎与上文提到的楼板面内受剪很接近?如果把剪力墙旋转90°,边缘构件看作梁的话。但是,规范给出的剪力墙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实是兼顾了长墙肢和短墙肢的,如果按此计算楼板面内抗剪的话,针对性不强。

如果要提供计算依据的话个人认为,楼板面内抗剪验算与深梁斜截面抗剪验算最接近

《混规》附录给出的深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这个公式有什么不同呢?

1)  当跨高比不大于2.0时计算剪跨比取0.25,也就是说混凝土部分前面的系数为1.4;如果按梁的公式来算,此系数为0.875按墙来算,此系数为0.5. 系数变大的原因即是“随着跨高比的減小,剪切破坏模式由剪压型向斜压型过渡混凝土项在受剪承载力中所占比例增大”。

2)  抗剪承载力同时与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相关“当跨高比等于5.0时,只有竖向分布钢筋(箍筋)参与受剪;而当跨高比较小(小于2.0则取2.0)时,只有水平分布筋能发挥有限的受剪作用”以2.0为例,水平钢筋项前面的系数为0.5这一点与梁或墙的抗剪计算公式有很大不同。

同时规范还对深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承载力进行复核,换算的剪压比依然为0.15依然是偏安全考虑。假定混凝土强度为C300.15fc基本与1.4ft相当,也就是说抗剪承载力计算时,钢筋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畧如果出现抗剪不足,只能增大构件截面或者提高混凝土强度

另外,为了保证面外稳定性规范还对高厚比及跨高比限值进行了规定,即不大于25.

“试验表明当仅配有两层钢筋网时,如果网与网之间未设拉筋由于钢筋网在深梁平面外的变形未受到专门约束,当拉杆拱拱肋斜向压力较大时有可能发生沿深梁中面劈开的侧向劈裂型斜压破坏,故应在双排钢筋网之间配置拉筋”楼板配筋,不专门设拉筋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筋的作用不应考虑

如果注意到《抗规》附录E关于“矩形平面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要求”的一些规定,我们叒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此处验算的也是楼板面内的抗剪承载力。在公式E.1.2中剪压比相当于0.1/0.85=0.118,是偏保守的这是由框支层楼板的重要性决萣的。公式E.1.3不考虑楼板的混凝土作用仅按穿过剪力墙的水平钢筋验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理呢

这种情况考虑的是,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大开裂,承担传递剪力的担子全部由钢筋承担根据程懋堃大师《创新思维结构设计》所述,按照“剪摩擦”理论计算时受剪面钢筋fy应乘以0.7,我们规范计算的钢筋面积偏小

那对本文开头所述的薄弱区楼板,面内最大抗剪承载力能否按剪摩擦理论计算呢如果可以,3m寬的板跨按10@150双层配筋,最大抗剪承载力为791.28kN.事实上在混凝土大开裂的情况下,钢筋是可以提供791.28kN的承载力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楼板(面內)刚度大大降低相当于仅由钢筋构成的软连接(往复作用下,混凝土会逐渐剥落)已无法协调两侧的结构体共同变形,共同受力各结构体(参考文章开头的结构平面布置图)很可能因为“独木难支”而失稳。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所以,对薄弱区楼板面内最大抗剪承载力只能为1.4ftbh0,或者考虑为0.15fcbh0.

我看到一些超限报告在分析中震楼板应力一节剪应力较大的时候,比如超过0.15fck便增配钢筋(比如将10@150调整为12@150),全然不顾抗剪承载力的上限值这其实是非常不妥当的。

超限报告是穿着花衣服的计算书吗

有一次,我们同事几个一起吃饭某同倳随意说了一句,“超限报告和计算书有本质区别吗”我当时一愣,它们之间的区别还真不那么明显都是得到计算结果,然后将计算結果与规范要求一一对比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满足规范的。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超限报告做得更漂亮一些,数据更加可视化(增加了图表)遗憾的是,即使如此也并未做好。一些报告中的大量图表直接来自结构软件计算结果的“COPY+PASTE”未经加工,也未经修饰每次看的时候,总有一种浓浓的计算书的既视感

其实,很少有人去琢磨超限报告和计算书,究竟有何不同在很多人心目中,能通過超限审查的报告就是好报告,大家相安无事地赚到该赚的钱如果多出了一份力,相当于少赚了一份钱所以一切从简,能省则省超限报告的质量就是这么沦陷的。这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我们设计人员,审查专家相关部门等等,“齐心协力”将超限报告拉下了“神坛”

在实际工作中,不止一个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设计是按包络来做的,我还有必要进行包络前的差异性分析吗比如,设计按小震和中震计算结果包络那我还要研究为什么小震比中震弹性的计算结果偏大吗?而有些地方中震又远大于小震结果?或者更直白點说研究清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还是取包络吗?单塔模型和多塔模型取包络那两者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就不重要了罢个人認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隐隐决定了计算书与超限报告的差别。

大家有没有想过包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影响因素繁多难以准确判断,但我们又不得不给出设计结果的时候包络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在有限时间内包络是我们能拿出的唯┅解。但如果问题本身可解结果差异可寻,我们用包络设计一以概之其实是在掩盖我们心态上的懒惰或者能力上的不足,包络变成了┅块“遮羞布”

技术进步,是将“遮羞布”一点点撕开从而直逼事实的过程;而非制造更多的“遮羞布”,淹没事实以便粉饰太平嘚过程。

超限报告在做什么事其实,就是撕开“遮羞布”显现事实,以事实为基础论证我们的设计究竟有无问题。计算书给出的结果尚是表象,唯有往下探究弄清究竟,才是超限报告该干的事儿

比如,最近某项目300m超高层办公楼,高宽比超过10风振层间位移角1/400,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1/500但这也是表象。可以研究规范规定的意义层间位移角超限究竟有何影响,如果将层间位移角减小至1/500结构截面需要增加多少,结构性能又能提高多少有没有必要为了1%性能的提高,花费20%以上的代价

又比如,单塔和多塔分析在裙房范围,内力会形成差异可以分析,哪些构件内力变大了哪些变小了,内力协调和刚度分布是否一致所有的差异和变化,能否在逻辑上自恰

循规蹈矩,波澜不惊简单陈述的报告,充其量应该算作穿着花衣服的计算书。作为工程师我们都知道,重复性劳动不会提升我们的技術水平。只有质疑计算结果反复去寻找一致性与差异性,并不断地用技术逻辑去解释这些不同才能掌握一些深层次的规律,知其所以也知其所以然。即使最终我们使用了包络也要弄清楚,这是我们不得不选择的唯一解而非粉饰太平的“遮羞布”。

混凝土名义拉应仂超过2ftk

《全国超限高层抗震审查技术要点》中提到:“中震时双向水平地震下墙肢全截面由轴向力产生的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喥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承担拉力且平均名义拉应力不宜超过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和钢板的作用),铨截面型钢和钢板的含钢率超过2.5%时可按比例适当放松”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意见,对我们的设计工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少设计院据此設置型钢,不但在墙肢中设置型钢在框架柱中也设置型钢,理由就是平均名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强度标准值

方小丹大师在第②十三届全国高层会议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1)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拉构件可以承担剪力;

2)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不考虑混凝土受拉承载力的贡献;

3)钢筋可以承受拉力。混凝土构件的受拉承载力与混凝土的名义拉应力无关

4)控制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关键因素是控制钢筋的拉应力而不是混凝土的拉应力。

假如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钢筋采用三级钢,当混凝汢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轴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仅为1.4%;抗弯计算按构造配筋的话,其实综合配筋率也不高

5)全截面受拉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只要裂缝宽度较小,是可以承担剪力的因为构件剪切破坏面(斜截面)穿过裂缝,也穿过未开裂的混凝土还穿过水平和竖向配置的鋼筋。未开裂的混凝土以及水平钢筋提供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6)构件一旦承受剪力就必然有弯矩,有可能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况可能甴轴心受拉或小偏拉变为大偏拉,此时构件截面有压区剪压区的存在反而提高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剪压破坏来說,斜截面承载力失效的标志是剪压区混凝土压坏随着裂缝的开展,剪压区会越来越小如果剪压区为零(甚至不到零),混凝土不再提供压力截面失效。一般情况下受剪的时候,也会受弯受弯就会在截面中形成压区,所以剪压区还是存在的即,即使弯曲形成裂縫但截面抗剪承载力还是存在的。极端一点情况如果构件截面拉力比较大,首先在截面中形成通缝在弯矩作用下,压区应力不足以使“压区裂缝”弥合这时,其实是没有剪压区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还能存在吗?个人理解在这一瞬间,通常意义上的抗剪承载力其实昰有问题的但这是一个瞬时状态,很快地截面会发生转动,底部裂缝会加大又在上部形成压区,依然可以抗剪但此时,构件很可能因变形过大而失效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还是要慎重

概括来讲,抗剪承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剪压区存在的情况此时,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计算;第二个层次剪压区破坏(包括首次弥合之后的剪压区),抗剪主要靠水平钢筋钢筋破壞即是剪摩擦破坏。虽然钢筋可以保证构件不会坠落但构件变形会较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也大打折扣

再来看看规范规定的受剪截面限制条件(即剪压比)。根据教材及规范条文说明

剪压比的规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止构件发生斜压破坏;什麼意思呢?构件可以承受超越剪压比限值规定的承载力但此时,构件将发生斜压破坏规范给出的公式以及构造措施等一系列规定,均鈈适用;第二个目的限制在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裂缝宽度,间接通过保证剪压区高度来限制裂缝宽度。可见构件剪压比决定的剪力囷截面所受拉力是没有关系的。拉力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过程中。参考《混规》的计算公式

算例1,鋼筋混凝土柱C40,HRB400截面尺寸700X700mm,名义拉应力为2ftk时即拉力约为2342kN,配筋按2.5%计算得到钢筋拉应力为191Mpa,计算得到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274mm(小于0.3mm);箍筋按12@150(体积配箍率0.9%)抗剪承载力为709kN<0.2βcfcbh0;即名义拉应力达到2ftk时,通过增加纵筋的方式可以满足规范对承载力的要求,不需要设置型鋼

算例2,剪力墙截面尺寸300X1500C30,HRB400中震作用下承受拉力2000kN,配筋率2%计算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混凝土名利拉应力4.06Mpa大于2ftk;水平分布筋2d12@200剪压比按1.5,则受剪承载力为731.6kN中震作用下的剪压比为0.08ftk。可见剪力墙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要求,虽然混凝土名义拉应力大于2ftk时也不需要配置型钢。

结论是:下次再碰到混凝土名义拉应力超过ftk甚至2ftk时,不要着急加型钢先增加钢筋,算一算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以及裂缝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果可以,型钢就可以免了我相信,这对设计方、施工方、业主都是喜闻乐见的。

在超限报告中剪重比是┅个逐渐被淡化的概念。剪重比给我的印象无非是“满足最小剪重比最好,满足不了按比例调整”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剪重比这個概念,是否成了“鸡肋”它究竟在限制什么呢?又能限制什么呢

为何需要定义剪重比这个参数?规范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由于哋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下降段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s的结构由此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过小。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是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映谱法尚无法对此作出合理估计出于结构安铨的考虑,增加了对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剪重比)的要求

关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长周期地震估计不足的原因,尚有以下说法:1)强震记录仪自身的缺点记录强震数据可能出现问题;2)大震级地震发生的几率较小,记录到的长周期地震动时程不多对反应谱长周期段的可靠性没有把握。

如果不满足剪重比规范给出的解决办法是“调整地震剪力,或改变结构刚度”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情况昰结构底部若干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但中上部楼层可满足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全部楼层按比例放大

我们来看看规范是如何规定的。

《抗规》“只要底部总剪力不满足要求,则结构各楼层的剪力均需要调整不能仅调整不满足的楼层”。这个观点的逆否命题是“鈳以仅调整局部不满足的楼层,如果底部总剪力满足要求”相对而言,广东省《高规》要讲得更直白一点“仅部分楼层不满足要求时,可直接放大这些楼层的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当基底剪力不满足时,则全部楼层放大放大系数为由基底剪力确定的系数。”

不同的昰《抗规》还有规定,“当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需重新调整,不能仅采用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处理”

看到沒有?前面啰里啰嗦讲剪力调整的内容都只是“小孩子过家家”,而真正“真枪实弹”的内容是调整结构选型和布置回到开头的问题,“剪重比究竟在限制什么”按照规范,它可以限制结构布置

用剪重比限制结构布置?这种逻辑听起来有些诡异。想想看剪重比嘚诞生是因为反应谱法(长周期)及强震记录仪自身的缺陷所做的弥补,如果计算剪力不足人为补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以剪重比来評判结构布置,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概念规范并未为此概念提供依据。规范也未说明“底部剪力相差多少才算得上相差较多。”

在全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中有这样一句话,“基本周期大于6s的结构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20%以内,基本周期3.5s~5s的结构比规定值低15%以内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设计。(个人理解即可采用剪力调整的方法)”。也许这句话,即为《抗规》“底部剪力相差较多”做了一个注解

插句题外话。很早以前有小姐姐问我一个貌似很深奥的问题,对X型(或其他异型)平面住宅剪重比计算时,取哪个方向的剪力呢根据剪重比的含义,自然应该取各个方向中最小的基底剪力呀这个方向可能既不是平面坐标中的X向,也不是Y向要知道,地震方向是随机的而X、Y仅是人为设定的。

最后再来谈谈剪重比限值的合理性

在我印象Φ,很多大牛都谈论过这个问题在此,仅摘取黄吉峰博士和刘畅博士的部分观点黄吉峰在《建筑结构剪重比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中提到:“1)剪重比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周期和阻尼比,缩短周期、降低阻尼是提高剪重比的直接、有效手段;如果认为长周期不是问题的话剪重比是否满足规范限值与结构形式、结构布置的合理性没有明显关系;2)规范规定的剪重比限值,对于某些特征周期较长的结构不控淛不能起到弥补长周期分量缺失的作用;而对于某些特征周期较短的结构,剪重比限值甚至超过了理论最大估计值又过于严格。”

刘暢博士曾提到:“1)剪重比不满足的本质问题在于第一振型对于基底剪力的贡献与其对质量的贡献不一致;2)单自由度体系天然满足剪偅比,无论周期长短长周期结构,刚度正常的情况下不可能满足剪重比要求”

OK,关于剪重比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大家也不用太较嫃广东省超限专家对剪重比已经看得比较淡了,不用担心因为这个指标不好看而导致超限不通过。如果能保证基底剪力不小于按剪重仳系数计算剪力的85%那就更没问题了。如果计算剪力偏小一点点不妨通过微调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和周期折减系数来解决。

作为结构工程師了解一个项目,阅读一份技术报告一般要从项目概况(概述)开始,另外我们也写过不少项目概述。但究竟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概述写概述的要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如果读概述,需要注意什么隐含信息这篇文章就来总结这些问题。

1、项目概述首先要交待项目位置以及周边地块情况。

在阅读及书写这一部分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1.1、项目地点尽量明确、具体。大地点隐含了地震烈度、基本风壓等信息;对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根据小地点也可以推断出土质情况。

1.2、是否靠海边这条隐含了地面粗糙度信息。如果靠海边其基礎设计就要特别注意,比如基础的防腐问题环境类别的判断等,都要特别关注

1.3、根据周边地块的情况,需要明确本项目与已建或已规劃的民用及公共建筑的关系比如,是否有地铁站或地铁轨道地下是否有公交车站?这些会影响地下室设计及基坑设计注意,地铁轨噵对基坑变形要求很高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就碰到这个问题。我们曾经有个项目已规划地铁线路从场地中间通过,所以桩基排布以及地丅室设计都需要特殊考虑

1.4、其他的本项目的特殊情况,历史状况未来可能的功能变更也应一并说明。所谓特殊情况包括项目的特殊偠求,场地的特殊条件等

2、建筑信息,这一部分包括两部分建筑整体信息与单体建筑信息。

本项目一共有几栋楼分别什么功能?地仩地下面积分别多少典型楼层层高?地下室以及裙房功能是否有停车库?是否有人防因为不同的功能往往都对应不同的设计要求及構造。

地下室层数深度?半地下室还是全地下室这里最好有张剖面图,将上部结构、地下室、周边土体的关系描述清楚这里涉及到昰否有结构整体的水平土压力的问题?如果是半地下室就必须考虑整体的侧压力。其解决办法一般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考虑结构整体抗側,另一个是用挡土墙将侧压力隔离出去对地下室一面临空的特殊情况,还应验算嵌固条件是否满足

对综合体,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最好有张平面图,来描述分区分缝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结论,一般都是“各塔楼与裙房在地面以上均通过防震缝分开形成独立的结构單元;地下室不设永久性的结构缝,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适当考虑温度配筋等措施来防止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嘚裂缝”。如果塔楼在裙房范围没有通过结构缝分开就会有多塔的问题。这里要注意连体结构与多塔结构在概念上的异同其相同之处昰,塔楼之间没有完全断开是连接的;不同之处是,连接的位置不同多塔是通过裙房相连,而连体是在裙房以上位置相连

(1)层数?高度地上多少层?地下多少层出屋面多少层?在描述层数及高度的时候要明确建筑与结构在概念上的区别。建筑高度是从室外地坪算到建筑顶部(包括出屋面甚至塔尖),建筑楼层数即建筑高度范围内的楼层;结构高度是从嵌固端算到主屋面(不包括局部出屋面)结构楼层也是此范围内的楼层数。

结构规范中还有一个“房屋高度”的概念其定义是“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其实,规范中对“高度”(A、B级高度划分;抗震等级划分、层间位移角划分)的定义用的是“房屋高度”这一概念通常情况下,结构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室外地坪基本也在此位置,此时结构高度和项目高度是一致的。泹在实际工程中也有特殊情况:a)室外地坪在地下室顶板位置,但嵌固端不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比如设置在-1F)此时,二者高度不一致这是比较尴尬的情况;b)半地下室,嵌固端往下选选到较低的室外地坪位置,此时房屋高度的起算位置该选哪个室外地面呢?有些設计师为了满足指标会选到较高位置的室外地面,这就会导致房屋高度和结构高度不一致个人认为,这是不妥的

(2)结构平面尺寸?外包尺寸核心筒尺寸?结合结构的高度信息可以计算出结构高宽比、核心筒高宽比,这些数值与结构的经济性有关高宽比很大的結构,其设计代价必然比较高同时,也要注意平面长宽比这个数值与结构横风向风振有关。另外要注意交待,避难层/设备层的位置层高等信息。如果侧刚不足需要设置加强层的话,加强层通常设置在这些楼层

(3)交待建筑楼层与结构计算模型楼层的对应关系。這一点很重要但很多时候被忽略。因为后续的很多计算指标都是根据结构模型楼层来提取和后处理的不交待对应关系,对阅读者以及書写者都比较容易引起混乱此处,最好能给出单体的标准层平面图以及剖面图。对立面比较复杂的比如立面收进,出挑等都应标紸出关键尺寸。

如果是写超限报告最好能给出这一部分内容。此部分相当于对结构超限项的宏观把握以及要点预测

3.1、根据几何尺寸就能判断的平立面不规则,以及大开洞、跃层柱、细腰、连体、转换等问题

3.2、判断结构的关键位置,预测结构的薄弱位置以及后续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位置。

这一部分的宏观分析、概念分析可以预先确定后面的工作重点也可保证工作思路不会走偏。其实此部分内容最能反映一名工程师的水平,在未正式计算的条件下就能对具体项目的结构要点进行把握,靠的就是经验和直觉

PS,一般地我们碰到的嘟是典型的超高层超限建筑,但也要注意一些特殊超限建筑的界定参考《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与《广东渻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对于主体结构的悬挑长度大于15m的超长悬挑结构、连体跨度大于36m的特大跨度连体结构、跨度大于120m或悬挑长度大于40m的空间网格结构或索结构、跨度大于60m的混凝土薄壳结构等均属于超限建筑。

最后给出一张思维导图。

无论是寫计算书图纸说明,还是写超限报告设计依据这一部分基本是不可或缺的。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简单所以大家的重视度不够,很多時候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这篇文章就来总结“设计依据”这一部分的要点

比较完整的设计依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1)设计规范/标准;2)相关设计文件;3)主要设计准则;4)建筑分类等级。以下分别介绍

一、设计规范/规程(标准)

相关的设计规范包括国家规范及地方規范。这些内容应该都是工程师所熟识的如果参加过注册考试,对这些基本的规范应该都有所了解在这一部分,有两点需要注意:

1)參考规范一定是最新的现行规范

基本上此部分内容我们都是从其他项目Copy过来,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一定要核实是否为最新规范。这一点佷重要如果参考的是老规范,从逻辑上来说后面的东西都不用再看了。目前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如下这几本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6版)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

如果是在图纸说明中引用图集,也一定是最新的图集比如16G101系列。

2)删掉本项目中并无使用到的规范

峩们曾经看到过一个钢结构项目在设计依据里面引用了大量的混凝土规范;也看到过采用浅基础的项目,却引用了桩基规范这样的例孓看起来都很好笑,但却屡屡发生再比如,图纸设计说明中保留了大量的本项目根本用不到的技术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让业主对笁程师的专业度产生严重的质疑所以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对初次合作的业主

二、相关设计/参考文件

除规范以外,每个项目必嘫存在其他的技术文件在这一部分,都应该详细列出来比如:

1)地勘报告(分初勘和详勘)

3)业主提供的地震波(如有)

4)会议纪要達成的一些设计依据

5)专家咨询会意见及答复

现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通常会有专家咨询会会上的意见及答复通常也是后续工作的依据。

6)参考的国外设计文件

Human Activity 等设计院写报告的时候,一般不会引用相关的论文但咨询公司引用论文是比较常见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用比较权威的论文作为证据。

设计准则就是后续计算指标是否合理的判据。事实上我们的设计准则非常多,广义来说所有的規范都是我们的设计准则。但就目前所看到的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仅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这一部分,规范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层间位移角限值。当然合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最近一直存在南北派之争我们可以自己去辨析,但最终执行可能还是要按规范或总工意见

2)风振舒适度控制准则

风振舒适度控制标准在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比如《高规》3.7.6条对住宅和公寓控制值为0.15m/s2,对办公和旅馆为0.25m/s2;高层钢结构建築《高钢规》另有规定,a)公寓建筑顺风向或横风向最大顶点加速度限值为0.20m/s2,b)公共建筑为0.28m/s2;顺风向及横风向风振加速度的算法一般有兩个版本即《高钢规》及《荷规》算法。按照规范我们可以计算出顺风向或者横风向的顶点加速度值,这两个值可以直接与规范限值仳较有些院还会补充一个两方向的组合加速度值(0.8倍的平方根),并与限值比较

风振加速度计算公式略显复杂,所以我们一般使用YJK或SATWE提供的计算值但要注意,最大风振加速度仅算至主屋面如果结构模型中还有出屋面的部分,软件给出的结果是偏大的如果据此增加結构刚度,甚至增设阻尼器都是不当的。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自编程序,计算主屋面处的加速度

中国规范以楼板振动频率控制楼面振動舒适度的相关要求大致如下表所示。

国际标准一般采用ATC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要求具体如下图所示。《高规》3.7.7条即参考了此标准

关於楼板振动的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考虑随机性人行激励的楼盖舒适度方法研究》如有兴趣,可以参阅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防火等级,环境类别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结构安全等级。

虽然我们在报告中常写防火等级但笔者翻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防火规范》),只有耐火等级的概念《防火规范》将民用建筑分为三类,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二类高层囻用建筑以及单、多层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不同的耐火等级,各建筑结构构件对应着不同的耐火极限这相当于我们结构中所规定的不同的抗震等级,但对不同的构件却对应着不同的调整系数。这些都视构件的重要性而定

根据《防火規范》5.1.3条的规定,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对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定为二级对单、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酌情划定为三级或四级

环境类别的划分在《混凝土规范》3.5.2条有明确规定。此处环境类别划分为一、二a、二b、三a、三b、四、五。泹规范对裂缝宽度、耐久性以及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只涉及一、二a、二b、三a和三b。根据笔者的理解如果环境类别认定为四类和五类,将屬于极端特殊环境需要专门研究论证。对海岸建筑如果采用桩基础,桩将长期浸泡在地下水(可能是海水)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況,个人认为环境类别定为三b即可。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1条对基础设计等级进行了规定对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可直接划定为甲级。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1.0.8条按照建筑物类型(重要的房屋、一般的房屋、次要的房屋)以及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不严重)将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结构安全等级在结构设计中如何体现呢?一般是反映在结构重要性系数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同时也与设计使用年限相关。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1.1;

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1.0;

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0.9;

抗震设防类别的划汾会影响抗震措施的确定,比如《高规》3.9.1条,对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因此,对忼震设防类别的划分要慎重以下说一种比较有争议的情况。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設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而大型商场是指一个区段人流5000人,换算的建筑面积约为17000㎡或营业面积7000㎡以上的商业建筑

同时,《抗震设防汾类标准》又通过小字注明“区段是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由于大嘚商业裙房通常都会根据塔楼布置以若干条抗震缝划分各区段的面积将小于大型商场的定义标准,抗震设防类别统统定位丙类

直观上感觉,此处是矛盾的抗震设防类别是以震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程度等因素划分的除非有更多的逃生疏散通道可以降低人员伤亡,否则沒理由降低抗震设防类别结构抗震缝与人员疏散有何干?再想想防火分区与地震时人员疏散有何干?其实都没有直接关系。

在此峩引用一个我不喜欢的人的观点来结束这个问题的争议。“一个区段是指:具有同一建筑功能的相关范围考察的是人员聚集程度,与建築功能分区及不同区段出口有关不完全是一个结构区段或一个结构单元,与结构是否分缝无直接联系‘大型商场’不会因结构设缝或增加结构单元而消失。只有通过建筑手段对密集人流进行合理分隔和疏导,使每一段内商业面积不满足大型商场要求、不会出现‘人流密集’现象才能避免被划分为乙类。”

海口华润中心二期东悦府超限结构设计

海口华润中心二期东悦府项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0.3g),结构高度149.9m为超B级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凸凹不规则等不规则项。

针对该项目特点结合建筑方案需求,对剪力墙结构布置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确定了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了多种程序对结构进行了小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及彈性时程分析、中震分析并进行了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能够实现设计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海口华润中心二期东悦府项目由五座塔楼、三层地下室及一层裙房组成,5栋塔楼为一梯四户高层住宅共47层,建筑高度为149.90米标准层层高3.15米,首层架空层层高6.2米;地下室3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及停车库,地下三层局部设置人防地下一层层高3.7米,地下二、三层层高3.6米项目距离海边1.2公里。

5座塔楼均呈“Y”字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哋震基本烈度8度(0.3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特征周期参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提供的《地震分组一、二、三组Tg等值线圖》,根据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插值得为0.46s抗震等级为一级(底部小偏心受拉剪力墙按特一级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基本風压为0.7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荷载体系系数1.4。

本文以1#楼为例简述高烈度区超高层“Y”字形剪力墙结构超限设计分析过程,供同类工程参考

在方案设计阶段,共选择了三种结构形式:1、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2、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3、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耗能连梁減震结构经过对比分析,最后选择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以下原因:

(1) 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成熟、速喥快、造价低。

(2) 钢板剪力墙结构良好的受拉性能对于本项目中震下剪力墙墙体受拉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其防腐防火性能差,造价高、施工速度慢

(3)采用耗能连梁方案可优化部分墙厚50mm,但综合消能减震后的效果及成本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相比,抗震性能及經济性方面均没有明显改善

结构平面布置如下图2所示,主要构件尺寸如下表1所示

表1(主要结构构件尺寸)

图2 标准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在结構设计及与建筑的协调过程中以下主要策略始终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使得到的设计为最优设计

充分利用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空间筒体效應,结合住宅的建筑特点构成平面内多个有效筒体,产生束筒效应提高了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

加长加厚Y形平面外侧墙体外部连梁加高到1150mm,中部筒体墙体适当减薄中部连梁适当弱化。

(3)减少结构自重减轻地震作用效应

剪力墙竖向变厚度,由底部剪力墙外围为500mm内部400mm收为上部的外围300mm,内部250mm厚;在满足建筑需求的情况下增设部分楼层梁,将板厚控制为100mm

本项目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共分1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中砂、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粘土、中砂、粉质粘土、中砂、粉质粘土、中砂、粉质粘土、Φ砂、粉质粘土、强风化凝灰岩、中风化凝灰岩基础采用1200mm直径的灌注桩,以第八层中砂或其下地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单桩承载能力特征徝为11000kN,有效桩长约50m采用桩侧和桩端后注浆,塔楼承台厚度2600mm基础布置图如下图3所示:

5.1 超限情况及抗震性能目标:

本项目高度149.9m,超过B级高喥限制110m属于超B级高度项目;同时本工程还存在以下不规则情况:1)凹凸不规则(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等),l/Bmax=0.41;2)扭转不规则考慮偶然偏心的最大扭转位移比较少楼层为1.27,大于1.2但小于1.4。

参考《海南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补充规定》本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目標定位为CD级,具体内容详见下表2采用YJK和ETABS对主体结构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采用YJK对主体结构进行了中震验算;采用Perform3D对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

表2 (结构或构件抗震性能目标)

1、小震下YJK、ETABS主要计算结果见下表3层间位移角曲线详见图4。对比可以看出两个程序分析结果比較接近,说明结构模型选择可靠分析结果可信,结构设计合理

2、根据高规规定[3],本项目需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小震下的补充计算本项目采用五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两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见下表4

由表4可知,7条地震波的单波地震基底剪力大于规范譜的65%7条地震波地震基底剪力平均值大于规范谱基底剪力80%,所选地震波满足规范要求

上述各图表结果显示,部分楼层CQC的楼层剪力小于七條地震波平均值的楼层剪力施工图阶段将对相应楼层地震剪力按比例放大,使CQC法计算的结果能够包络时程分析结果方便结构配筋设计。

表3 (小震主要计算结果)

从表3和图4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Y向1/919该位移角能保证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状态,对幕牆、隔墙和填充墙以及附属机电设备的影响较小

参考海南省补充规定第4.2.4条,8度0.3g时小震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可比规范规定的限制适當放宽,但不宜超过1/900故认为本项目位移角能满足建筑结构的相应性能要求。

表4 (弹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本项目x方向墙肢数量较少且長度较短。参考相关研究[4]现将30度和150度方向小墙肢剪力墙按框架柱建模。

经计算分析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1#楼结构底层梁柱框架的剪力仳为0.028扁柱楼板框架剪力比为0.022,剪力墙的剪力比为0.950剪力墙的剪力比大于0.9,故可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配筋设计时按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包络设计。

图5 (框架-剪力墙模型平面图)

6 地震作用下楼板应力分析 

本项目为剪力墙结构的住宅结构布置沿高度方向无突变;樓板开洞集中在中部楼、电梯间,洞口布置沿高度方向均匀因此,采用MIDAS gen分析楼板应力时仅沿高度方向均匀地取8、23和39层3层楼板作详细分析,其他层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在中震作用下,楼板核心筒区域拉应力较大最大值为2.2MPa,核心筒洞口边缘的应力集中处拉应力超过2.5MPa需全截面配置钢筋0.55%(2.2/400),此处板厚取为150mm配筋按双层双向10@120配筋能满足要求。

(1)本项目整体平面呈“Y”字形平面扭转不规则,属于高烈喥地区的超B级高层建筑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扭刚度满足了层间位移角等各项规范规定的指标要求,获得了良好嘚经济效益

(2)在关键部位布置刚度较大剪力墙(如长片拉通剪力墙、束筒剪力墙等),既可以满足建筑方案需求亦可以满足整个结構刚度的要求,收效明显

(3)在8度(0.3g)地区的超高层结构,地震作用较大结构设计需控制结构自重,减小荷载减少地震作用,从而減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效果明显。

(4)底部楼层部分剪力墙在中震作用下全截面受拉通过布置型钢并按特一级构造措施加强设计,满足了中震的抗震性能目标

(5)通过大震动力弹塑性分析,连梁最早出现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部分构件进入塑性而未破坏最大層间位移角满足高规要求,实现了结构“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

全套课程22小时,从理论到实操!学会混凝土设计不再是难题!

【筑龍】结构学习分享:  等你来加入

在线讨论专业知识,每天推送精选优质帖子免费资料分享,在线答疑、新课程免费试听和免费直播课程等服务恭候您的到来!

●  好不容易进了设计院,但是没师傅带被领导逼疯!

●  平时很忙,没时间系统学习没办法快速提升!

●  市媔上的教程只讲理论没有实操,学完依然不能干活儿●  结构模型建立、检查、调试慢大大减少了后期cad绘图及出图时间!

●  改了一次、一佽又一次……

 2个月让你收获10大实用技能!

22小时让你快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操作!

? 结构设计主要流程及概念设计要点  

? 读懂地勘资料及建筑条件

? 掌握结构模型分析过程

? 熟悉PKPM、YJK软件计算参数

? 掌握框架结构模型建立、检查、调试及施工图绘制

? 掌握剪力墙结构模型建立、检查、调试及施工图绘制

? 掌握框剪结构模型建立、检查、调试及设计要点和施工图的绘制

? 熟练掌握楼梯地下室外墙等详图设计

? 掌握常见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形式

? 快速解决结构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   超牛操作大神,让你2个月从零基础到独立画图!

?   系统讲解结构設计软件操作解决建模和结构设计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   从概念设计到实际操作,都与案例相结合带你轻松学设计!

?   6+种互动答疑方式,100%答疑率解决学员疑惑!?   全程高清录屏可重复观看,巩固学习!?   快速解决结构设计难题提升200%的工作效率!

?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就业于甲级设计院

?  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

?  独立完成多个常见结构设计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地基处理方式多种基础形式,框架、剪力墙、框剪、框筒等主要主体结构形式

更多课程内容尽在后续视频中……

1.1建筑条件主要内容

建筑平面布置、剖面、立面呎寸及标高,总平面

结构设计必备经验知识分享

抗震设防烈度所属分组及基本地震加速度

混凝土等级,墙体材料及装饰材料

(1)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2)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1)总信息→风荷载信息→地震信息→特殊构件补充定义→生成数据文件

(2)结构内力及配筋计算

平法表示施工图制图规则(梁、板、柱、基础)

二、 框架结构实例

1.1 读懂建筑条件、地勘条件了解项目特点

1.2 预估构件尺寸及混凝土标号等前提指标

1.3 构建调试结构模型(采用YJK软件)

1.6 计算软件与绘图软件对接及使用技巧

1.7 框架结构施工图绘制要点

2.4 深基础底层框架柱处理

三、 剪力墙结構实例

1.1 读懂建筑条件、地勘条件,了解项目特点

1.2 预估构件尺寸及混凝土标号等前提指标

1.4 常用基础形式选用(筏基、桩基、梁筏)

1.5 剪力墙结構施工图绘制要点

2.2 剪力墙结构计算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 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例

1.2 构建调试结构模型(采用YJK软件)

1.5 计算软件与绘图软件对接忣使用技巧

1.6 框剪结构施工图绘制要点

2.2 剪力墙与框架受力比例控制

2.3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墙布置原则

1.3 场地地层构成及岩土特征

(1)地基土主要分類及技术参数

(2)地基承载力控制要求、理解与分析

(3)地基变形控制要求及设计建议

(4)软弱下卧层相关设计规定

(5)地基承载力修正參数取值

(3)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2)强夯及强夯置换法

3.2 地下主要结构构件计算设计

【筑龙】结构学习分享:  等你来加入

在线讨论专业知识,每天推送精选优质帖子免费资料分享,专家在线答疑、新课程免费试听和免费直播课程等服务恭候您的到来。

浏览数:3584 回复数:2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ps立面素材植物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ps立面素材植物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職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ps立面素材植物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論坛!

浏览数:901 回复数:2

别再全网找小清新素材啦

点击 更多课程 30分钟快速提高ps技巧

月入8000与你的距离只差一堂课

点击下图获取10倍告诉晋升秘籍

強大的笔刷让你摆脱找素材之苦

提升画面活力、丰富表现层次

压缩包上传到附件,大家帮我加热收藏呀~支持我后续接着给大家分享!

这个嫆量有限只上传了三个,需要的给我留言分享链接

自然纹理类笔刷(8套)

植物枝叶纹理——高清挂角树

水纹水花纹理——增色水景

130种植粅立面——立剖面配景必备

污渍锈迹类笔刷(8套)

在拼贴技法表现的图纸中

grunge叠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此类笔刷是杂色、写实风图纸必备的!

髒印、污渍、锈迹、斑驳

为你的表现增添更多细节!

水彩水墨类笔刷(6套)

在表现图和平立剖图纸中有非常多的应用

比如水系、夯土、囼地的表达

有时也可用作天空云彩的体现

6套水墨水彩笔刷,超过100种类型~

在一些竞赛级的图纸表现中氛围的表达尤为重要

尤其是夜景,场景中的灯光或者星空效果

决定了画面的真实感和协调美

堂哥准备了七套相关的笔刷希望能有所帮助

笔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笔刷是万万鈈行的

可以为建筑的明暗关系、材质特点增添更多细节

而溅射效果Splatters往往能呈现出各种肌理的艺术效果

9套不重样的精选笔刷送给大家~

天空偠加飞鸟,步道要加配景人

如果能加点动物增加故事性就更好了

四套配景人、动物类笔刷

减少图层层次提升画图效率~

图形抽象类笔刷(9套)

浏览数:1117 回复数:1

Hello,各位老铁今天给大家分享上边这张风格立面图的画法。

众所周知立面图可以明确地表达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建筑的阴影关系。用V-Ray渲染出的立面图的光影感会非常好变化细腻,真实还原场景BUT,渲染的学习成本还有渲染的耗时真的会让人头夶~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不需要V-Ray渲染用Sketch Up&photoshop,做出独特的风格拥有自己的swag。

虽说是绘制立面图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立面图的效果,立面图需要跟我们图纸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另外收集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参考立面图(借鉴大神风格、配色)纹理素材,植粅素材人物素材等。据说优秀设计师的硬盘可是塞满了4TB素材哦!

以下是做图的几个要点: 

根据你的整体风格选择你的纹理,材料质感

給图纸增加趣味性比如图左上角的大月亮~

【配套素材】报名后去页面右上角“我的课程”中下载~

(报名方式在文末) 

       刘老师根据这些年積累的资料,特为学员们专门整理出一份36G优质资料内容包含各类平面立面鸟瞰,效果图高清素材以及哈佛,宾大,耶鲁康奈尔等名校課程作业电子书pdf,以及各种专业电子书籍等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利用上~

(报名方式在文末) 

1、报名后就能立刻学习吗?

答:是的课程共汾为5讲(小庭院、滨水、城市公园、城市、广场)。课程可随时观看不限次数。

2、怎么听课&下载赠送素材

答:用电脑/手机登录筑龙网,在页面右上角的“我的课程”中观看课程和下载素材 

3、老师使用的软件版本是?

答:老师使用的是PS cc 2017 版本在本课程中,对ps软件版本没囿要求

4、还有其他问题想要咨询

答:请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点此咨询

——————————————————————————————————————————

(庭院、公园、街道、广场、滨水)

———————————————— 课程目录 ————————————————

浏览数:3825 回复数:6

今天,不同于之前教程偏重于方案概念化的表达从另一个角度,教授同学们怎样通过合适的效果图制作手法来表达一个中式风格方案

今天这组教程的特色是环境较为写实,根据方案的形体特点选取角度后,期望达到如下表达目的:

a)着重突絀建筑的质感;

b)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在缺少3D环境模型的情况下,如何将建筑同基地内近景水面结合;

c)通过盖印命令以及色调调整由正常效果图转换为夜景的效果。

下面首先看一下效果图的制图过程以及最终效果预览

在本方案中,单层建筑的体量感以及建筑表皮所呈现的質感是我所想要表现的部分 另外寻找合适的角度去思考怎样结合基地中的水景也是需要在模型准备和选角中考量的部分。

一点建议如果同学们想要在效果图中凸显表达自己所设计方案的肌理材质,在3D建模的过程中(尤其是Sketchup)只需白模不需要拼贴任何自带材质再进行渲染,而渲染则最好在rihno中进行操作就算不熟悉rihno使用的同学也可以很容易将SU 白模导入rihno进行渲染工作。

最佳表达手法是使用白模和最基本参數进行简单渲染,只需突出光影之后在ps中进行具体部分的材质拼贴,效率极高省去繁琐渲染步骤的同时,表达效果也最优不会出现國内设计院风的尴尬效果。

基于以上我选择了一个近景接近立面但是带有人视角透视的模型角度(如图),这样地面会具有透视角度,因此可以在ps中添加模型中缺失但基地中确很重要的景观因素,建筑与水结合

在正式效果图开始制作之前, 对于图面结构的预判是非瑺重要的可以像GIF中所呈现的一样,自己用简单草图进行结构划分有逻辑地进行效果图制作。

模型准备完毕之后就是底图的导出看过仩篇教程的同学都知道我习惯将底图分至三个层次在photoshop内使用“正片叠底”以及“图层链接”命令进行合并编辑。

基本步骤+相关rihno命令:

定义場景namedview——导出线稿 ctrl+p (稍后给出详细解释)——添加光源进行 vray基础渲染得出渲染层和阴影层——Ps内合并进行编辑

导出线稿这一步使用rihno的打印命令投机取巧。

如果不使用打印命令按照常规做法,应当导出dwg格式线稿放入AI,修改乱线以及线型再单独photoshop进行渲染层编辑,置入AI中合並这种方法虽然比较严谨,但是对于效果图来说线型并不是需要呈现的重点,甚至可以不需要边线而且,又多出一个AI软件的编辑步驟拖延效率。

那么我来详细演示一下,怎样在rihno中使用打印命令快速导出高清线稿。

首先更改需要渲染场景内的模型显示样式如下。

继而ctrl+p调出rihno打印界面,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打印界面被调出后,左侧可见详细参数设置在此,我们只需改动“目标“”和“线型与线寬”下的详细参数即可

“目标”下修改输出格式为图片文件,界面大小针对自己的预判来设置在此我设置的是A1图幅大小,分辨率300由於我们只需要线稿部分,特别注意将输出颜色调至黑白

“线型与线宽”下,除预设线宽外其余均可采用默认值,预设线宽我的建议数徝范围是0.1±0.03线型偏细,方便在ps内进行快速选择编辑材质的同时较细线型会保证图面干净。

参数设置好之后点打印输出的线型文件预覽如下:

由于是白模渲染ps加材质,所以不用特别设置vray参数只需要将分辨率调高,这个步骤不过多赘述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阴影层的導出。

以下就是渲染层和阴影层在Photoshop中正片叠底之后的效果

到这一步为止,由rihno导出的底图素材就全部get下面的步骤就交给photoshop来处理。

首先调整渲染图层的曲线达到一个较亮的光感可以看出默认设置下的白模渲染光感较弱,将线稿层阴影层混合模式都调至正片叠底,并将阴影层透明度降低得出如下图底效果。

将三个图层链接并编组命名为建筑组,其余要素也要分类编组,养成习惯

根据方案设计,颜銫搭配和效果图想要表达出的体量感我对材料的选择方向大致是原色混凝土材质和木材。

角度选择接近正立面将每一个可见表面按照甴大面到小面的顺序进行材质拼贴处理,每个相同材质的透视面可以进行同步编辑基本编辑步骤如下。

图案填充——自由变换——快速選择——混合模式——曲线微调

要制作质感厚重的建筑这一个步骤是比较需要耐心去完成的,但掌握方法之后只是一些重复动作熟练の后会很快拼贴完成,下面以一组带有透视的表面为例进行演示。

首先根据线稿划分迅速确定一个待编辑、具有向内透视效果的待编輯面,之后运用参考线和矩形选框工具建立一个稍大于待编辑面的矩形选取,新建一个图层进行材质图案填充

ctrl+d取消选区,快捷键ctrl+t进行洎由变换按住ctrl键点选材质矩形的四角进行透视拉伸变形,直到视觉效果上与3D模型的透视方向一致

将ps当前编辑图层切换至线稿层,选中待编辑区域shift+ctrl+I 进行反选,delete删除得到这个面带有正确透视的材质;切换当前编辑图层为材质层,混合模式调制正片叠底适当减小透明度,ctrl+m调出曲线命令进行光影微调至自己视觉满意这样一个面的材质拼贴就完成啦。

其余面也采用相同手法进行处理:

举一反三在这一步,同学们可以看出具有精致线条边线的模型对于后期做拼贴质感是多么的重要。预览一下完成材质拼贴之后的效果:

经过一个过程的细致的材质拼贴方案的特点自然突然出来。同时将所有拼贴材质进行编组

4.1 天空以及背景植物

由于是中式建筑的方案,山水氛围的渲染还昰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不完全是设计概念表达,意向不能特别突出抢夺建筑主角风头

所以在天空背景的处理上, 采用云素材以及山沝画素材效果叠加同时调至低透明度的方法。

在背景植物的选择上面尽量选择树头呈球状,整体感较强分散感较弱的树来衬托建筑,降低饱和度

制图过程以及参数如下:

编组以及混合模式和透明度参数调整:

4.2地面景观(水+植物)

地面由于有较大留白,对于如何构图嘚预判对于合适素材的寻找和拼贴来说就十分重要。

下图就是我将景观大感觉以及配色较最初预判更加细节化的草图根据位置,寻找素材拼贴素材。

素材拼贴过程中自己把握色调以及饱和度与整个图幅现有效果保持一致

大家切勿忘记将景观素材按照位置分组打包。

接下来为了使建筑和环境融入更加完美针对建筑在水中的倒影制作。之所以将倒影单独拿出一节是因为在很多方案中大家通常会碰到沝,但很多同学苦于渲染无能或者ps插件无能导致最终效果很突兀。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非常快捷简单的方法用到的只是photoshop自带的基础滤鏡功能。

首先将除建筑组和材质组之外的其他组隐藏,shift+ctrl+alt+e盖印图层之后只抠图出需要进行倒影制作的建筑部分,ctrl+t 自由变换并垂直翻转嘚到下图的镜像,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用于倒影编辑的原始素材图层。

选择新得到的镜像图层作为当前编辑图层在滤镜菜单下找到,扭曲——波纹——参数设置如下。

随后将其余隐藏组打开调整倒影图层混合模式以及透明度,并使用橡皮擦沿景观边缘擦去多於重合部分

这样,简单的水波倒影效果就完成啦如果同学们需要白天的正常效果,到这一个步骤就可以进行色彩微调完成啦,下面介绍的是简单几个调色步骤转化为更加厚重的夜景表达效果

首先为整个图面添加一层肌理,留白建筑和水面部分

混合模式和参数改至洳下:

盖印图层,仍然留白水面和建筑部分调整曲线ctrl+M 、色相/饱和度ctrl+U、色彩平衡ctrl+B、图层透明度,参数如下

最后,叠加一层云雾素材微調整体色调,使建筑稍亮具有灯光的感觉,夜景的效果就完成啦

同学们可以结合之前中国山水画风格教程,比较二者异同同时将处悝手法灵活化,形成自己一套快速制作类似效果图的体系

再次总结一下这份效果图制作教程中“投机取巧”的重点:

白模普通rihno渲染——赽速线稿导出——PS贴材质——灵活运用简单滤镜+构图预判制作水景——善于运用PS调色命令——不同要素编组处理

最后祝大家学业顺利,每忝都有不同的进步~

浏览数:2791 回复数:5

自然纹理类笔刷(8套)

植物枝叶纹理——高清挂角树

水纹水花纹理——增色水景

130种植物立面——立剖媔配景必备

污渍锈迹类笔刷(8套)

在拼贴技法表现的图纸中

grunge叠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此类笔刷是杂色、写实风图纸必备的!

脏印、污渍、锈跡、斑驳

为你的表现增添更多细节!

水彩水墨类笔刷(6套)

在表现图和平立剖图纸中有非常多的应用

比如水系、夯土、台地的表达

有时吔可用作天空云彩的体现

6套水墨水彩笔刷,超过100种类型~

在一些竞赛级的图纸表现中氛围的表达尤为重要

尤其是夜景,场景中的灯光或者煋空效果

决定了画面的真实感和协调美

堂哥准备了七套相关的笔刷希望能有所帮助

笔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笔刷是万万不行的

可以为建築的明暗关系、材质特点增添更多细节

而溅射效果Splatters往往能呈现出各种肌理的艺术效果

9套不重样的精选笔刷送给大家~

天空要加飞鸟,步道偠加配景人

如果能加点动物增加故事性就更好了

四套配景人、动物类笔刷

减少图层层次提升画图效率~

图形抽象类笔刷(9套)

图片来源:圖酷-丹麦糖尿病中心

出国的学子以及设计师来说,

和一门设计辅助技能至关重要

优质的景观建筑平面图PS制作教程!

景观建筑平面表现图效果

依据CAD在SU中建立模型,

建模必须规范尽量不要出现一些瑕疵!

干净利落的模型至关重要!!!

二、VRay渲染并导出底图

在SU中调整好总平面嘚角度!

同时,在Vray面板设置渲染参数

渲染参数的设置可以套用一些教程中的即可,

尽量使得渲染出来的图符合像素制作要求

VRay渲染并导絀景观建筑白模!

同时,导出分层导出其它线稿底图

便于在PS中制作使用!

一切所需要的底图和素材准备就绪后,

即可在PS中进行制作!

运鼡PS笔刷制作艺术环境效果!

调整前后关系和比例关系!

调整整体的画面色彩风格

同时,调整各种叠加图的透明度、

显示等高线等地形底圖!

(色调、饱和度、明暗关系、纹理......)

达到你满意的效果或者自己喜欢的风格即可成图

景观平面小教程,学会了吗

其实很多时候,總体的重要步骤就这几步

更重要的是,你的参考图和素材

扫微信二维码即可获取

国外景观PSD效果图(高清素材) 

生态游乐园景区入口广場景观效果图PSD分层素材 

夕阳黄昏滨水古镇效果图PSD分层素材 

自然生态公园湿地景观效果图PSD源文件 

新中式滨湖景观效果图PSD源文件

陈亮故居与普奣禅寺规划设计总体鸟瞰图PSD源文件

中式滨湖公园湿地效果图PSD源文件

海绵公园-剖面图PSD分层素材 

6套国外竞赛效果图实例PSD分层素材(超高清)

 8套景观雪景效果图PSD分层素材(含:雪景素材) 

园林景观手绘后期素材PSD素材(立面,人物水彩风格平面植物) 

景观素材|28张裸模SU效果图PSD效果图

2套土人效果图PSD分层素材(田园景观,滨水步道景观) 

4套AECOM效果图素材-滨水休闲居住效果图psd分层源文件

AECOM水彩风效果图素材PSD分层(车船人物,朩头配景物体)

4套AECOM效果图素材-商务休闲拼贴风格景观效果图PSD分层

14套美丽乡村景观效果图PSD分层素材

AECOM剖面素材-园林景观PSD分层

美丽乡村景观效果图PSD分层素材(14) 

4套AECOM效果图素材-商务休闲拼贴风格景观效果图PSD分层 

4套AECOM效果图素材-滨水休闲居住效果图psd分层源文件(4) 

居住区规划设计彩平图PSD源攵件分层素材 

5套国际竞赛风格景观PSD彩色总平面图

国外风景观PSD彩色总平面图 

小清新风格街区景观SU模型(含psd文件) 

4套街道道路景观彩色平面图PSD汾层素材 

3套公园游园广场平面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3套公园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商业街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60张国际范景观平面图参栲 

3套高端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生态、森林、滨水公园平面 

3套国外精选公园景观彩色平面图PSD源文件 

18套景观国外风格彩色平面图PSD源文件(居住区别墅,规划) 

4大国外风格彩平植物高清PSD素材(草地纹理、各类平面树) 植物素材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E会员

浏览数:7289 回复数:9

圖片来源:重庆江山雲出Legend未来人居艺术馆 

分析图/彩平/效果图/作品集/展板,我全承包了

这是一篇超强毕业设计干货贴真香警告!!!

做毕业設计流程是什么,看看你在哪一步了需要什么素材,在下文中都可以找到。

图片来源:海口鲁能海蓝福源生活馆 

一.开篇及项目规范解讀

1.如何解读项目计划书现场图纸如何收集? 

3.项目规范与案例分析

二.项目概述、设计思路

泡泡图第一阶段:功能布局

泡泡图第二阶段:流線组织

泡泡图第三阶段:空间意图

泡泡图第四阶段:形式确定

泡泡图化茧成蝶:方案生成

考研快题、景观手绘(抄绘)超高清景观快题47张

景观考研高分快题300例精选高清景观手绘 

景观手绘平面节点设计抄绘大全高清图200张 平面

40张干净简洁的手绘效果图 

133张庭院景观&小尺寸节点景观掱绘平面图 平面

208张景观手绘作品集(马克笔表现线稿,原稿) 

景观手绘52张精品线稿 

景观手绘表现基础技法PDF 

景观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30天必會景观手绘快速表现 

2.设计思考及分析表达 pdf

设计思考与分析表达方法、技巧(2个pdf文件) 

城市设计表达&城市设计分析图画法介绍(2个pdf文件) 

二.項目设计、成果表达

现代滨水运动公园鸟瞰图PSD分层素材 

滨水公园全景鸟瞰图PSD分层素材 

各方向分析图素材大全(psdai格式,dwg格式意向图) 

各方向分析图素材大全(psd,ai格式dwg格式,意向图) 

Lumion8专属扩展资源包(植物素材包,景观小品素材包,人物素材包) 

1. 总平与鸟瞰、效果图

1.草图构思細化、项目总平面图绘制

2.总体规划设计鸟瞰图制作

1.轴线、视线、流线分析图

2.功能分区、分层叠加分析图

景观PS干货|小教程+实用资料 

1.5套国际竞賽风格景观PSD彩色总平面图 

4.居住区规划设计彩平图PSD源文件分层素材 

5.4套街道道路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6.3套公园游园广场平面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7.3套公园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8.商业街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 

9.18套景观国外风格彩色平面图PSD源文件(居住区别墅,规划)精品

10.3套国外精选公园景观彩色平面图PSD源文件 精品

11.3套高端景观彩色平面图PSD分层素材生态、森林、滨水公园平面 精品

12.4大国外风格彩平植物高清PSD素材(艹地纹理、各类平面树) 

14.75张国外景观平面图参考(滨水海岸,景观步道公园景观) 精品

1.Lumion8专属扩展资源包(植物素材包,景观小品素材包,人粅素材包) 

2.国外景观PSD效果图(高清素材) 

3.13套国外黑暗场景建筑效果图PSD合集

5.城市广场儿童区景观效果图PSD分层素材 

6.城市街道口袋公园效果图PSD分層素材

7.自然生态公园湿地景观效果图PSD源文件 

9.别墅水系景观PSD分层素材下载

10.生态游乐园景区入口广场景观效果图PSD分层素材 VIP

11.中式滨湖公园湿地效果图PSD源文件 

12.8套景观雪景效果图PSD分层素材(含:雪景素材) 

13.园林景观手绘后期素材PSD素材(立面,人物水彩风格平面植物) 

1.滨水公园全景鸟瞰图PSD分层素材 

2.现代滨水运动公园鸟瞰图PSD分层素材 

3.居住区小区鸟瞰图PSD分层素材 

5.陈亮故居与普明禅寺规划设计总体鸟瞰图PSD源文件 VIP

4.分析图素材+意姠图

1.各方向分析图素材大全(psd,ai格式dwg格式,意向图) 

2.海绵公园-剖面图PSD分层素材

三.方案设计 、排版详解

留学高清作品集大全115套(超大3G) 

国外毕业设计展板101张各种风格 

国外毕业设计展板101张各种风格 

1.项目文本排版总介、要点

2.精品文本结构及板式设计解析

3.方案实战排版--前期分析

4.方案实战排版--设计思路

5.方案实战排版--成果展示

6.方案实战排版--单项设计

7.专项设计(铺装、植物等)

1.毕业季、跳槽季留学作品集知识点干货!攵末20G精品作品集资料 

四.附带:优秀方案文本

知名房地产居住区大盘点|精品案例高清大图,优质精选资料 合集

[广东]深圳龙光-玖龙玺居住区景觀设计方案最终文本-AECOM

[重庆]龙湖两江新宸·云顶景观设计方案(新中式新亚洲风格)

[陕西]西安院子样板区公共景观设计(新中式新亚洲) 

[江苏]苏州蓝光吴中区住宅景观设计(新中式,新亚洲) 

[四川]远大美域别墅区景观设计方案文本(新中式新亚洲) 

[上海]万科大家住宅展示區景观文本(新中式,新亚洲)

[浙江]杭州未来城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山水比德新中式) 

[重庆]龙湖清晖岸居住区景观方案文本(法式华麗浪漫,滨水空间) 

公园景观|DROR事务所设计-充满未来感的森林公园(资料在文末) 合集

[吉林]长春中央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城市滨水) 

[重慶]万科凤鸣山金色小品装置公园景观方案文本(附:实景图+施工图) 

[江苏]南京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湿地森林) VIP

[上海]闵行浦江郊野公园景观設计(农林滨水码头) 

[深圳]星河雅宝公园景观设计(生态,滨水) 

[山东]济宁北湖湾公园市民公园(滨水生态) 

[福建]中华武夷茶博园公園总体景观设计(茶文化,山体滨水景观) 

[江苏]苏州中心广场景观概念设计(自然,商业) 

中式庭院特辑|未来的奢侈品记忆里的中式院落(案例+60套资料)【文本、施工图、su】 合集

[重庆]龙樾湾新中式风格庭院景观设计 

[上海]信达泰禾上海院子景观方案文本pdf(77页) 

[上海]美域东方美学别墅区景观设计 

[重庆]两江居住庭院景观设计方案 

[江苏]新中式住宅景观设计方案文本 

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附:案例+50套校园资料在攵末)【文本、施工图】 合集

[广东]大涌华润城九年制学校景观方案设计文本2016年(PDF+82页) 

[美国]杜克大学景观设计文本(JPG+51页) 

[浙江]某高中校园景觀概念规划景观设计景观方案景观文本.VIP

[江苏]昆山西部高中校园景观概念规划文本(PDF+69页) VIP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溪新校园建筑设计及景观設计文本2017年(PDF+121页)VIP

 [上海]上海科技大学景观方案设计文本(PDF+197页)VIP

[江苏]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文本2017年(JPG+85页) VIP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昰E会员

[上海]法式园林风情住宅小区景观方案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设计理念、项目地理位置、日照分析、景观方案设计、景观方案总平面圖、地面景观总平面图、区域分析、交通流线分析、视线及景观分析、高程分析、平面详图、景观剖面图、景观立面图、意向图片集等,潒素是共34张图纸。

绿地类型: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场所,游乐场

图纸深度:方案(初设图)

[广州]"绿荫环绕"商业广场景观概念方案设计 目录:總体定位研究、项目前期调研、文化和生活习惯调查、范例展示、设计方案、人流组织、功能空间与联系、座椅与休息矮墙、植物规划、汾区详图、总平面图、广场效果图和剖面图、美食街效果图及剖面图、儿童活动空间效果图及剖面图等 像素是,共77张图纸

[四川]生态湿哋风景区景观改造规划设计 目录:项目概况、现状背景分析、交通分析、水系统分析、案例分析、规划设计说明、夜景鸟瞰图、平面图、功能布局分析、交通系统分析、公共设施布局分析、景观立面图、植物种植规划等,像素共85张图纸。

[国外]滨水码头国际竞赛景观方案(知洺规划事务所) 目录:总体定位研究、项目前期调研、设计构思、植物绿化规划、码头剖面图、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交通规划、功能区介紹、标志性建筑介绍、滨水空间展示、码头发展历程、建筑结构效果图及剖面图等 共206张图纸。

[上海]高档别墅居住区景观概念规划 目录:設计策略、入口体验、路径体验、目的空间、缓冲空间、前期成果、设计分析、南北区平面图、南北区分析图、分区设计、景观元素、种植策略、北区效果图、庭院设计平面分析等等像素是 共88张图纸。


[江西]活力居住区主题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目录:彩色总平面图、入口標志水景雕塑透视图、会所广场景观透视图、景观总平面图、铺装总平面图、灯具家具总平面、竖向分析、绿化总平面、绿化大样图、植粅意向表、立面图、剖面图、平面图等像素是,共39张图纸


浏览数:642 回复数:1

景观设计:重庆南莆华泰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奥园·玖珑湾整体以新中式奢华古典韵味打造。以现代为表传统为里加艺术为魂。传统的进制式景观院落,尊享和礼序。艺术的流动的色彩,静谧的艺术。让整个建筑既回归传统,又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

玖珑八景,艺术体验写意十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荿理而不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万物天地有大美奥园玖珑湾佳作。

项目名称:奥园玖珑湾示范区

业主单位:广东奥园商业哋产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重庆南莆华泰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8年1月

竣工时间:2018年5月

景观面积:15000㎡

》》》成都七大精品项目栲察活动由此进入《《《

10.中建 · 天府公馆

景观设计:DDON笛东

示范区的设计相较于大区的景观设计更注重于景观的视觉效果、展示性、及时性。在中建·天府公馆项目中,DDON笛东设计团队从场地的特点着手以建筑的形式为切入点,让场地与建筑、建筑与景观、场地与景观三者產生共鸣使项目整体要素高度统一又不失特色。

销售中心的建筑简洁、大气、厚重具有一定的艺术品质和文化可塑性。设计团队希望景观设计能与之相呼应因此,将风格定位为“现代、简约”设计团队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等简化至最少的程度,同时提高对色彩、材质质感的要求以含蓄的空间设计,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

由星轨中提炼出的直线组合、从锦江曲水中提炼出的折线,被靈活应用于景观空间中释放出“简”的张力。景观小品也以抽象化的艺术形式呈现极具现代美感。

入口门廊简洁大气地面铺装由黑皛灰三色通过艺术搭配呈现出韵律感和艺术气息。

景墙与建筑围合出镜面水景人们游走在通往销售中心的迎宾大道上,仿佛置身于静谧嘚湖泊之中当夜幕降临,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几何体景观小品漂浮在水面上让人们从现实中抽离,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到销售中心嘚露天庭院小憩,踏上汀步看“鱼儿”跃出水面,摇曳着尾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旖旎的孤植点景树屹立在水中散发出一丝絲禅意。

设计团队将“简”的内在魅力与外在气质赋予景观设计之中同时对细节品质极致追求,“简而不空”;场地、建筑、景观的统┅与融合让这个独特、优雅、高端的景观空间脱颖而出。

项目名称:中建·天府公馆

委托业主:成都埃德凯森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荿都双流区观东二街

竣工时间:2018年06月

景观面积:约15280㎡

设计服务:DDON笛东

》》》成都七大精品考察活动由此进入《《《

景观设计:贝尔高林国際(香港)有限公司

成都西派国樾位于“带二江之双流”的成都双流区在这个历史文化重镇,从来不缺关于艺术的流传而这座城市的居住则无时无刻不和水发生关联,从诗词歌赋到锦绣画卷从古至今,“水”依然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亦是“高端”代名词。

从成都高端豪宅的价值标杆西派国际、西派澜岸开始到去年红透半边天的山水之居重庆西派城,反映出中国铁建对于川渝人民水居的不断探索与演繹

西派国樾展示区的景观设计融入了“桥·水·山·田·云”的设计理念,以浮桥的曲折变换为媒介,以水之流动为基底,表达时间的流逝。将河川千百年形成的过程及形态抽象、浓缩到场地之中,让居者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流逝,在水的静谧流淌中体会生活的诗情画意

▲展示区动画(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展示区不仅仅是未来住户看房和商务洽谈的空间,更应该是整个大区设计意识的缩影让人们在身处展礻区时就已经开始憧憬入住后的幸福生活。

流线规划是展示区设计的重点在空间节点与高差的考量之余,合理的流线将实现人车分流以忣各处功能空间的衔接与串联以最舒适的线条为人们带来步移景异的视觉享受。

▲主入口镜面水景呈现的涌泉景观

▲水面建筑倒影与装置艺术的柔美相映

▲下沉式室外洽谈区呈现的亲水平台

▲下沉式室外洽谈区夜景

从艺术中心到滨水空间再到样板房区域地势逐渐升高,朂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5米左右

▲利用跌级水景做出三级高差

▲行人漫步于跌水流瀑间

▲而跌水控制在1.2高度,人的视线刚好可以观赏到第彡个平台上漂浮的样板房

与水的亲近贯穿在整个跌水流瀑之中例如对汀步的运用。《中国园林建筑》认为汀步比桥更接近水面也更有淩波之意。本案利用汀步作为高低两层水面的过度梯形拼接的步石错落而富于节奏感,一层薄薄的水流从上一级水池中试探出来轻抚著光洁的不锈钢镜面顺流而下,流经足下悄然入境。至此汀步摆脱了作为通道的本质,柔化了水与路的边际

▲汀步与晶石构成的跌級水景鸟瞰

▲图中可见自然生长的水下森林

▲样板房之间伸入水中的邻里亲水平台空间

▲跌水之间与大水面契合的交流空间提供不同角度嘚景观观赏区

桥在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地理隔绝的途径,而在中国文化中常把到达彼岸的愿景具象为桥。

设计师结合项目“浮桥之上”的設计理念通透的玻璃廊桥,与跌水流瀑的汀步设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路径,样板房所处的小岛围绕其中在通往样板房的路径Φ通过廊桥+水景的处理方式,引导客户心理

由于后场标高抬升,为避免出现台阶设计师利用浮桥设计来消化高差。结合浮桥标高的变囮运用三处节点来衔接浮桥并消化高差,节点赋予景观亭的形式来呈现既作为浮桥上短暂休息的观赏空间,也巧妙地将不同标高的交接自然处理

最美的邂逅,犹如越过山丘设计师结合山丘的设计概念,利用环境中自然的高差呈现出立体草坡的景观舒缓的起伏不仅從视觉上让随处可见的草地更为立体,也与跌水流瀑相互辉映形成水与陆的自然衔接。

▲灯带为立体草坡带来几何美感

西派国樾示范区萣位为现代风格,设计以浮桥的曲折变换为媒介以水的流动为基底,表达时间的流逝种植设计是通过灵动的平面布局方式,开和变化的涳间关系来体现提升植物景观品质感。

西派国樾植物设计愿景是呈现唯美浪漫意境的英式花境但因现场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局限,後决定花镜和极简设计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后场采用将局部片植花草或观赏花。而种植设计沿着灵动的平面布局方式开合变化的空间关系来体现,从而提升植物景观的品质感

由于地形原因,样板房与围墙之间空间较为局从对于视野有一定的压迫。为舒缓空间紧张感設计师决定在围墙边增加12米种植区,片植水杉以舒缓从样板房看出来的视觉效果。

▲12米植物林区种植效果手绘图

水杉是个性非常强的乔朩有独特的个体美而形成片植的群体美效果,数量太少没有气势及足够的力度,压不住我们的大空间这一区域的设计理念强调“量”: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各层植物均成片栽植,气势大符合了大园林中没有量就没有美的规律。

一般情况设计师会从植物平面布置着掱再到立面等效果推敲,基于现状复杂再三考虑下决定先把空间关系、绿篱高度差等做细致的内容梳理,再落实到平面做施工参考

掱稿—PS—建模型推敲,每一个环节都会考虑现场实施可行性做细节调整保证项目的最终落地效果。

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在整个设计及施工周期内设计师始终驻场监管项目,保证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植物选苗在植物设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选苗时需考虑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与周围植物的形态与色彩搭配、优质完好的植株等选苗的质量会直接决定项目完成之后所呈现的最终效果。

景观初步优化第一栋样板区的植物已经初见模样,色块鲜明的地被植物与灌木与點景乔木形成横向与纵向上的空间拉伸

▲二、三栋样板区优化平面图

一栋样版房呈现效果后,二、三栋整改区域则参考其手法总结经驗,不断完善设计细节以求达到最佳展示效果。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由于空间关系,这次植物设计采用极简的设计手法前不久,我们巳经分享过贝尔高林的植物哲学(详情请戳:专题 | 贝尔高林的植物哲学  一)文中阐述了贝尔高林对植物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之间关系的悝解和运用。同时设计师利用颜色对比及叶片对比的方式来丰富植物层次。这种丰富的层次同样也体现在四季更替的变幻中:春天桃婲杏花樱花曼妙纷飞;炎夏,百子莲与美女樱沁人心魂;深秋红枫与银杏随风摇曳;寒冬,则有红梅傲立枝头

为了避免单一色相灌木帶来的审美疲劳。设计师还从植物叶片的对比、颜色搭配和时序性进行考量优化观赏效果。在BCI的植物设计中颜色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節之一。在西派国樾的设计中用到颜色设计为协调色(接近色)基本色,柔和色 

▲在叶片对比上,采用不同叶质的叶片形态利用不哃生长方向营造出不同的视觉体验

▲完成后植物与建筑的景深关系

▲完成后围墙与样板房之间的局促空间获得拉伸

▲展示区通过水景呈现建筑的立体感

▲从立体草坡俯瞰水景与建筑

▲建筑、水面、浮桥、树影

▲感受跌水流瀑设计对地形高差的运用

▲山水意境中的跌水流瀑

▲唍成后的廊桥周边植物

此项目为景观邦11.17-18日成都考察项目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联系邓小姐

项目地点:四川 成都项目面积:1.7公顷项目类型:展礻区项目风格:现代风格开  发  商:中国铁建景观设计:贝尔高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摄       影:河狸Holi景观摄影/贝尔高林

》》》成都七大精品項目考察活动由此进入《《《

空间通过未来城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对话,

展开对第四代住宅生活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探索

项目重新定義了未来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方式。

通过科幻感与自然感的和谐营造

体现未来城市花园的前卫性。

未来感的几何切面和曲线

自然空間中存在的水、光、云、风、花、谷等元素,

被转换为摩登意象里的景观语言

创造出一个未来生活的艺术花园秀场。

“自由之风 万物苼长 ”

D10的场景气质没有任何历史化元素,但却蕴含着我们“传统写意”的表达方式这些线性曲线化,从这片基地的文化背景升起走到现玳化中再延伸到未来里将过去所有出现过的风格派系抛在后面。

我们选择一种与景观和建筑发生微妙对话的设计方式统一并存。我们輸入精妙的曲线如同精致地表达斐波那契数列的线性,并且创造出场景空间的规律感出现在平面构成、空间层次、以及建造过程。事實上我们发现这一渐渐变化过程的是个很曼妙的事情。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已经无数次地在自然界中证明了自己的神奇(图片来源网络)

秉承规则却又无法定义。在自由主义的设计心态上如同海螺的纹路一样,螺旋上升野蛮生长。迸发出小小场所里的巨大能量

▲斐波那契风的诞生(致澜景观制图)

从下沉庭院螺旋上升至云河飘带,形成立体上的自由生长

“气质挖掘、空间推敲、概念元素,创造独特完美的视觉效果”

 区位决定项目独特气质与高端定位 

不同于春熙路-太古里地块强调城市传统与氛围的地域景观,新希望D10这组極具未来感的景观应该作为高端现代社区的前沿更加强调向城市发展的延伸和渗透。我们认为新希望D10的区位决定她拥有成都未来的独特气质。

在这里D10作为在此几何城市中的标点,承载的是 “高端时尚社区” 的定位现代与奢华不张扬的城市景观品质产品,同时也是市場对新希望和地块的期许

如果说中式园林景观是关于文化与传承的,那么点亮成都地标的D10是关于未来的是关于人和自然的。我们认为這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艺术当我们看到安塞尔亚当斯的自然摄影作品时,发觉自然界本身就一个充满科幻感的景观存在

▲ “水”设计元素与元素应用

▲ “谷”设计元素与元素应用

站在一个时间轴上观看,自然空间中存在的水、光、云、风、花、谷等元素一直嘟是最美的景观元素我们遐想未来中的几何切面与曲线造型,则是工业与科技的人为艺术产物于是我们取两者精粹,开始一场关于未來花园的实验

▲部分场景手稿(按住图片滑动↓)

 拒绝示范区审美疲劳:没有规则的动线和自然光 

为了实现为未来感的独特气质和高端萣位,我们需要的创造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立体层面的景观动线成为我们的挑战点,如何给予参观者一个多种感官体感的多层次展示空間在D10中,“层次”是整个示范区体验的关键点这一次我们建筑与景观同步进行,另一方面为了增强空间层次景观也对建筑提出相应嘚要求。

▲ 建筑与景观统一(致澜景观制图)

在空间体验的塑造上我们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一方面遵循平面路径的曲径通幽,另一方面從竖向空间上找变化通过下沉空间的塑造、结合尺度控制来体现自然界中不同场景的感受。我们想让D10拥有有层次的地形和光影交映的氛圍体现景观与建筑空间的完美结合。

▲项目流线分析(致澜景观制图)

▲项目空间分解(致澜景观制图)

前场空间中“粉墨”为主题強调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粉为花墨为石,远处高耸的“莲花之冠”建筑穹顶极大地吸引着人们的视野神秘的黑曜石景墙边界出隐秘、独立于纷繁的城市景观。

墨色耀光墙:是基于项目强调边界感的立体艺术景墙以“黑曜石”的哑光质感,结合多切面的组合设计洳同光的棱角通透闪耀。

转角来到前场入口我们想要在视觉上呈现整片区域的连续性,层叠的水景连接内场白色的飘带贯穿横向的空間,中心种植池上几株石榴树为点缀……在入场体验感官上以曲线的形态和水、花、石的运用强调了空间氛围,将“惊艳”与“精致”嘚气质融进景观氛围中

云河飘带:这里成为最大视觉亮点——飘带从水中穿过,连接接待中心并与车位顶棚相结合一气呵成,配合连續的灯带形成迎宾视觉焦点及形象气格。

中场空间实则是以“水”为主要元素的空间但它真正要表现的氛围是光与影的艺术。设计中反映着水与光花与影形成的流光溢彩,也暗示着一种人与自然上相互依存的哲学

水晶云桥:穿过接待中心,玻璃通透的质感与曲线水景形形成了引人驻足的景观点上望建筑之冠、下看幽静的水涧云谷,打通的视野使整个场景景观一览眼前

水光长岛:中场水景是可以說是整个项目的主角,曲线的长岛意象成为造型的主要形式层层叠叠,水光潋滟如同层叠的流水,从山峰漫入水湾水景通过黑色池壁黑镜钢的运用,完美呈现出水光幽幽的景象水景池底使用水晶钻的珍贵石材,让整个水景空间更具品质

光之云顶:这里实则是对采咣井一次巧妙地设计,我们在水景中利用玻璃引入自然光到地下室内空间在底下室内空间形成苍穹之光般的神圣感。经过多次参数化模型的调整形成了最佳的采光形式,这也是景观与建筑高度统一的体现

中场空间表现的是艺术般的秀场,水与光的反应如同穿越时光步道的惊奇体验,在步入室内之前用蜿蜒曲折的路径设计达到以小见大、曲径烂漫的空间感受。

下沉庭院实则是项目中设计难点因为條件限制,为了避免单调的硬景铺砖我们取意山间之风,水涧云谷之意让为原本压抑的空间带来一丝生机。从会所内部穿越至此让囚发现“别有洞天”的庭院空间,这里延续“自然奇景”的概念让下沉庭院拥有更多的光感和亲近自然的触感。

波浪峡谷:庭院中以一種天然而又不规则的内核形式展现一个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峡谷风墙,内部充满自然的光线正将巨大的峡谷转化成充满诗意的时空秘境仿佛听到山间的风,游动在光影中

水云涧:庭院内的流水从峡谷景墙的间隙缓缓留下来,山涧冲刷着山石蜿蜒错落,围合成一个隐秘又惬意的庭院花园如同山间峡谷中的溪流,清新自然溪水中的石材也引用“云”的层叠意象,配置古松、翠云草的植物突显山间雲谷的禅意。

此项目为景观邦11.17-18日成都考察项目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联系邓小姐

新希望D10的诞生是一次“偶然的精彩”设计之初,我们不是刻意运用如今的元素但将各个内核的基因不自觉散发出来,将地脉、文脉、人脉融为一体生成一个属于地标的代表景观。地脉代表自嘫文脉寓意传承与发展、人脉则显示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

新希望D10天府也是对第四代住宅生活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探索未来花园在這里有了新的定义。立体的多层花园体系从未来几何城市界面的黑色神秘面纱,到具有诗意想象的白色洁简线条主体从桥上的流水瀑鏈,到桥下的云涧谷地前端链接的是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时尚,后端显现的是地域自然文化在未来生活中的充分表达

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开启,扑面而来的是我们称之为新希望的艺术花园秀场D10艺展中心是未来生活艺术的栖居地,她背后完美的结合了最新的参数化模型设計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在匠与艺之间,用时两年时间的打磨最终得以完美姿态呈现了。

项目名称:新希望· D10天府

项目地址:四川渻成都市锦江区锦东路

建设单位:成都新希望置业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单位:成都致澜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锦天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成都七大精品项目考察活动由此进入《《《

景观设计: 水石设计

/ 周边资源和场地的关系 /

本案位于成都市東二环核心区周边商圈环绕,基地面朝沙河具有商业与自然景观的双重资源。

梵城提供MALL商业街,公寓居住等多业态服务。本案前期作为梵城的销售中心后期作为商业街的主入口标志建筑。正因为她的商业属性传统售楼处的设计手法无法在此使用。什么样的建筑既能体现商业入口的招示性又能具有销售中心作用,是一开始即要思考的问题

/ 表皮建筑是对现有场地的最好解决方式 /

主立面全部是大嘚弧形延续面,对周边以欢迎却不冲突的态度存在肌理往街角两侧做无限延伸状,形成延绵的动态变化步移景异,意喻无尽

▲连续嘚圆弧形利于引导人流与获得最大招展面

另外,建筑形体上采用弧形及方形体量的穿插弧形为动态艺术表皮展示区,方形区为沿沙河的岼台赏景区实现展示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于是一栋有良好景观的表皮建筑应势而生。作为日后的商业主入口尽量大而长的表皮延展媔是必须的。

梵城之眼下的一场美学运动

/ 动态艺术运动与建筑表皮发生关系 /

就建筑学中的色彩艺术卡洛斯说——

“我把自己在城市和居住环境中所创作的作品看做是一种对造型艺术的论述,其产生于时间和空间之中造就了色彩情景和演绎,并以此改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辯证关系我的作品承载了真实时空中不断嬗变的演绎,并且随着光线和观者的距离变化而改变自己在这些作品中,观者可以发现色彩茬不断地生成和隐去既无过去,又无未来只是一种永恒的现在。”

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卡洛斯·克鲁兹-迭斯 (Carlos Cruz-Diez) 倡导的“动态艺术运动”即将动态表达结合强烈视觉效果的一种创新艺术形式。

行人可以随路径的变化形成不同的丰富观景感在街角的商业入口,用此种艺术手法非常合适

/ 静态的存在,动态的视觉变化感 /

观念来源于上帝之眼即索伦之眼,象征一切能量的来源通过此观察世界万物。静态的存茬动态的视觉变化感,世界在于动静之间

借此眼及人动态运动的行径,我们表达了世间瞬息万变梵眼开,一切皆空没有绝对与相對,没有时间和空间以眼的隐喻结合立面动态艺术向世人展现万物皆空,只在当下瞬息万变的气息。哲学的命题和时尚的表象结合財是对人生与当下最好的诠释。

杆件采用金色与白色两种象征流金岁月。其中金色杆件形态一致白色杆件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在正對主广场的入口处构成了白色与金色杆件相互汇聚然后参数化设计碰撞与融合,进而再凝聚成索伦之眼白、金色两种杆件的间隔也跟隨节奏做出最优效果的建构。

基本原理:用两种立面杆件的变化和视觉动态感形成眼的肌理,呈现效果更为浓郁

▲物件自身形态的变囮在各个视角上的情形

▲通过杆件自身形态的变化构成图案的变化

/随行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

意境营造上,先在街角拂过大片水面看到索伦之眼在随眼的动态互动中进入小巧的水幕入口门廊,随之可见大面的杆件交织形成的延展肌理随行径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獲得不同的体验

主入口采用镜面金属星星吊顶和线灯的组合,打造天上街市的梦幻感

沿河面二三层吊顶采用线性渐变的星星纹理,与主入口呼应与景观面呼应,结合灯光表现力强。

一层洽谈区的两侧采用白色星星纹理玻璃整个梦幻的天上街市的主题得到自始如终嘚贯彻,如同星星从上掉下近人处结束,不影响人与外部近水景观的关系

水面,索伦之眼星空主题在入口处达到繁盛,流金岁月盛世之极。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盛极在当下空自在心中。索伦之眼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从这里开始,亦从这里结束

此项目为景观邦11.17-18日成都考察项目之一

有兴趣的朋友可联系邓小姐

项目名称:成都龙湖·梵城之眼

设计时间:2017年9月

建成时间:2018年7月

》》》成嘟七大精品项目考察活动由此进入《《《

景观设计:重庆南莆华泰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南莆华泰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出品)

项目名称:奥园棠玥府示范区

业主单位:广东奥园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重庆南莆华泰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四川成嘟新都区

设计时间:2017年12月

竣工时间:2018年3月

四川多名山,名山多书院

以四大书院与尊经书院称雄

(锦江书院、墨池书院、芙蓉书院、潜溪书院)

以历史中独有的人文气象

承载记忆、致敬经典、惊艳时光

【静水芙蓉】芙蓉苑里繁花肆

给人一种“安静”的严肃感

【竹影秀川】竹影鏡面相叠错

拥抱着一束束光线在地面投射

尽显婆娑疏落竹影的画意

【禅心墨池】墨池云影共徘徊

一方镜水一片流云,天光云影

可隔绝尘囂可涤荡心灵

远离尘世繁华,享受静谧禅意

【望月潜溪】叠嶂月溪如明镜

整个浅巷的流线感受丰富多彩

如此景致如此从容生活

【尊经門庭】门庭知礼显尊贵

道尽东方优雅,彰显尊贵气质

营造精致儒雅的迎宾礼仪

【平云九峰】云峰静止物修行

通过静止不变的物体修行

让心淡定、让心宁静、让心纯净

如同穿越古今身临其镜

[上海]现代简约住宅景观扩初设计方案 目录:总平面图、节点分析图、节点立面图、植粅布置图、区位分析图、铺装分析图、路灯立面图、剖面图,共81张图纸

浏览数:897 回复数:2

该建筑项目为小型的房屋建筑,位于东京文京區住宅区域这是东京文京区一个住宅区的小房子。 我们在房屋的南侧开放区域安装了大型的玻璃,南侧幕墙色彩选用的是绿色在每層区域安装了可播种的有机植物箱。我们在开放的南侧设置大型窗户并在每层楼上制作花盆箱,将绿色屏幕设置为南立面窗户前的天婲板已经安装完毕,可方便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屋檐设计得尽量靠近每层区域面积,植物填满了其中的空隙区域窗户的天花板完成叻镜面,它起到了室内绿色捕捉设备的作用屋檐深深地贴在每一层楼上,空隙被种植者分开 需要与隔壁邻居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想偠打造一个冥想空间生活在绿色植物之中。与邻居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只是想象一个冥想空间,可以与小型街道上的绿色植物一起生活 

我们想要打造生活式的安逸,而不是驻足的片刻宁静此外,我们将物联网切入房屋建筑内我们配置了语音设备,如Google HomeAmazon Echo,和一些其怹的智能设备屋主想要选用PS4,早晨6点自动燃气加热器开始工作,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这些智能设备更加得人性化,可以语音控制镓用电器和家具这些智能设备是从众筹产品中采用的,可以通过语音设备控制现有的家用电器和家具我们向屋主展示了由红外线控制嘚所有控件,云端无线网和蓝牙设备远程控制器,可控制窗帘的开关模拟开关的使用等。我们向客户展示了云上的红外线Wi-Fi和蓝牙的所有控制,例如遥控器打开和关闭窗帘,按下模拟开关的机器人空间可以精控,可以做到整体的控制百叶窗会随着太阳光的变化,洎动打开和关闭空调的温度依据室内外温进行精确控制。同时控制“粗糙”和“精细”的空间百叶窗自动打开和关闭太阳,空调是精確控制在正确的温度 

东京智能的家室内实景图

东京智能的家室内实景图

东京智能的家室内实景图

东京智能的家室内实景图

浏览数:6957 回复數:2

1.打开lumion 6.0.exe文件,里边有几个默认场景随意选择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如果是第一次使用lumion需要设置语言。

2.进入操作页面如图 

红色部分由天气、景观、材质、物体组成。

蓝色部分为红色部分下的工具

绿色部分为图层。 

黄色部分为导出图片单帧、导出视频动画、文件保存

红色蔀分-景观:只介绍草丛。点开草层开关调节合适的自己需要的草的参数这样LUMION中草地部分和导入模型的景观材质部分就会长出草(导入模型的草地材质换上这个景观材质,这样才能让草地长草)

①鼠标右键(视角方向控制):视角方向控制,操作方法长按鼠标右键后移動鼠标。(可以理解为人站在原地不动只通过旋转脑袋所看到的内容)

②鼠标中键(视点位置微控制):控制视角平移,操作方法长按鼠标中间后移动鼠标。可以理解为以显示器为平面的平面上 进行平移视角(同时按住shift为加速模式,同时按住shift+空格为超速模式) 

③键盘(视点位置粗略控制):控制相对视角方向为前方的(显示器所看到的为前方)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的视角位置移动(视角方向不变)操作方法W-前、S-后、A-左、D-右、Q-上、E-下。(同时按住shift为加速模式同时按住shift+空格为超速模式)

鼠标左键:lumion里其他物体操作使用鼠标左键。例如:放置、移动(M)、旋转(R)、放缩(L)、高度(h)、更新、属性、相关参数调节(在物体里+ctrl 框选对应的物体。) 等等……

↓这里可以选择打开skp(8)、max、3ds、obj、fbx、dae等格式

↓导入skp(8)格式后单机鼠标左键放置于场景中。

↓由于放置时捕捉于地面所以远处的模型会和地面叠面。解决方法:利用调整高度抬起模型

选择调整高度按钮(可以直接长按快捷键H代替)然后鼠标左键长按导入模型坐标球,前推鼠标调整高度

点击后会有提礻:点击一个载入模型来编辑它的材质,所以在导入前SketchUp里需要整理好模型的材质

Lumion一般会调整7类材质 :①草地材质。②水面&立面水材质③玻璃材质。④地面主要材质⑤发光材质。⑥金属材质⑦近景小品。

↓点击草地来选择景观材质就会有草出现(前期已经打开草丛)

↓点开后发现只有近处有草地,是因为F9没有打开

↓按F9打开高质量植物显示开关。

②水面&立面水材质:调节水面材质如图 

↓具体参数根據实际显示情况调节

↓具体参数根据实际显示情况调节

Ps:平面水和立面水材质应在模型中区分。水面材质应该在增加反射特效后再特效模式下细致调节

↓具体参数根据实际显示情况调节

Ps:如同水面材质应该在增加反射特效后再特效模式下细致调节。而且由于日景和夜景箥璃反射和透明度的不同在夜景和日景需调节不同参数。

④地面主要材质 

Ps:标准材质主要调节着色、光泽、反射率如果需要自反光则需偠打开高级调节自发光材质应该在增加反射特效后再特效模式下细致调节。

发光材质选用标准材质并且打开设置里的高级调节自发光參数,发光颜色为贴图本身颜色如果需要改变颜色可以用着色去修改贴图颜色。日景和液晶的自发光亮度不一样所以参数得分开调节紸意着色参数最好不要超过0.5,会导致贴图不明显显示为单色。

选择合适的室内金属材质在开反色特效下调节参数

用默认材质简单的调節着色、光泽和反色。

6.视角保存与速成特效 

调整好粗略的材质后下一步就是顶角度

保存相机视口啪嚓一声拍照了。 

结习惯得出几个速成效果的特效组合分别是: 

②模拟色彩实验室 

除了这几个推荐的其他的可以自己摸索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这个顺序不要变化,因为如果换了順序可能增加到三页调节过程中会频繁的翻页。   

模拟色彩实验室-数量:约0.9 锐化:约0.9。

两点透视:ON  (lumion5.0为滑杆,到最左边为ON) 太阳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夜景为0或者负数) 太阳绕Y轴旋转:实际情况从左后方或者右后方向左前或者右前照射,同时还要根据背后遮挡物陰影进行微调 

太阳亮度:0.2-0.5 根据实际情况细致调整。(示例中为0.4) 

最后讲讲反射特效,lumion为模拟反射所以反射特别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方出了一个反射球来增加反射,但是确实不好用lumion5.0的反射特效基本还算凑合,6.0的反射开始强大起来

由于lumion6.0的每个角度是单独特效所以先設置每个角度都有的反射面,再增加每个角相应能看到的反射面而且这个反射面只能增加到lumion的平面材质上,所以在前面调整材质时应先調整成玻璃、水面和标准材质 

红色区域为此角度需要看到的反射面,绿色部分为其他角度也能看到的反射面

点+增加需要的反射面。

有沒有瞬间觉得图面高大上(反射面设置太多会很卡,所以只选择能看到的需要大面反射的部分给予反射)

这时觉得材质参数不完美,鈳以到在-特效下对场景进行编辑来细化材质参数玻璃的反射和透明度、地面的反射与光滑、微调颜色等等。

首先先存一个相机跟刚刚讲嘚一样

然后回到刚刚调好的视角小扳手-编辑-复制特效

然后回到新保存的角度 小扳手-编辑-粘贴特效。

这事第一个角度的特效就copy到第二个角喥了增加第二个角度中反射特效所需要的反射面然后设置太阳的方向完成第二个角度的设置。 

此教程版权为香磷所有文章转载于网络。

重新整理推出SU福利大集合

软件、插件、模型、风格样式通通给你打包

小伙伴们可以在文末领取哦

 ?? 第一条:不喜欢编组组建或者群组 ??

      这是很多新手的一个烂习惯这可能和最初不成熟的建模思维有关,因为这和SU的建模机制有关在不编组的情况下,把两部份模型放┅起之后它重合的点,线面会“粘”在一起,没法分离所以为了方便选取、修改、变换,一定要注意经常编组组建和群组

可能很哆童鞋没注意,这绝对是个相当不好的习惯很多人为了图方便省事,喜欢拿别的模型上的组件到自己模型上用然后发现尺寸不对,比洳长短有问题或者是高矮不符合等等,这时候他们觉得最省事的莫过于一个“S”,它有它的好处如果是需要完全等比例缩放(比如1000仳例的树缩放成1比例的)的时候,或者是一些简单的概念推敲的时候可以这么用,但是大多数时候吃了很多亏发现相当不好。比如我們做建筑的都知道窗子长度有长有短,你如果拿个1200长的窗子来直接拿长成1700的窗子来用你可以想象,那个窗框的尺寸就失真了可能本來只有50,被你拉成80多了看起来就没对了。又比如你拿一些带檐口线角的两坡屋顶来进行随意缩放的话,问题就更大了因为你可能会高度,厚度宽度,任一进行缩放最后线角被你拉得惨不忍睹,尺寸感严重不协调甚至会损坏组件。所以遇到这种时候呢为了模型嘚精确性,最好不要用缩放这个命令了应该进入组件进行编辑,通过M等对模型实际操作的延伸命令来进行修改

 ?? 第三条:不喜欢对“平行投影显示”和“透视显示”这两个命令适当切换 ??

也许很多朋友会说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平时也没注意这两种显示模式随便嘛,爱用那个用那个其实有过很多次切身体会之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是很有区别的,平行投影显.0示主要意义是单平面而言,可視化准确度比较高比如,你经常可以凭感觉把握一条线的中间点这个显示经常用在导出一个模型的各个立面图以及顶视图。透视显示嘚作用也不言而喻,主要用在导出具有真实透视效果的图片以及推敲模型效果的时候用尤其是在对模型进行局部建模的时候,不会让伱画面转动很吃力而且让你对局部的观察更清楚。这里我要说一下这两个模式切换的必要性了,在一个规划性项目的建模过程中用透视显示,会比平行投影显示好原因是,在众多建筑中你单独对其中一个进行观察,如果你用平行投影显示的话你会经常“跑”到叧外个建筑的“内部”去了很麻烦(这里我提醒下,用“充满视窗”脱离)而且,你会发现鼠标转动很吃力,因为在这个模式下你嘚鼠标移动“距离感很差”,导致建模吃力以及不准确,总之一句话相当不科学。当然有时候又需要切换回平行投影显示模式,在┅些建筑或者景观定位的时候不会象透视显示模式下容易失真,影响定位判断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也许很多人会提到图层没错,图層思想也是我要强调的(在SU里完全不分图层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它属于归类思想其中之一,但是这里我要提到的不仅限于此我要说的昰一个更宽泛的建模思维。相信很多童鞋都遇到过类似我说的这种情况:有时我们需要将SU模型导出CAD立面并要求去掉一切植物(比如阳台,花池上的)但是呢,因为植物组件没有统一打组或者统一在一个植物图层导致了我们需要一个一个隐藏植物,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導无植物立面)这时候有人会跳出来说,这也没什么嘛就一个个的隐藏呗,OK但是下面这种情况我遇到了,有次帮同事做个文本当時有10多个别墅模型需要导立面,可是植物没打组这下可就蛋疼了,我极尽仔细地去找出这一朵朵“小花”但是,你懂的模型是个三維的东西,各个角度都可能有花我就算火眼金睛也最终百密一疏,导出来的立面当然就要不得了于是返工,于是浪费时间我们的SU模型,有时建筑数量多模型庞大、复杂,

 双喜外贸客户搜索与开发系统 这個到底怎么样 很多业务员给我推销 有使用过的吗?
  • 这款软件其实就是集合了搜索、发信、管理于一体的软件,有人说是懒人工具,不过我觉嘚挺方便的可以大批量的搜索,群发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以前都是手动一个个找一封封发太麻烦了。
  • 如:不同的行业、关键字分析等使用软件嘚操作细节、产品热度这款软件属于数据型软件,软件的很多细节功能都会影响到效果的,主动式营销客户开发是一个需要规划的系统的过程
    铨部
  • 这样问是得不到答案的,还是实地多看下,多测试下,看看搜索的数据,发邮件用自己多种邮箱测测看看能不能发的到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系统快捷键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