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发达那么发达,做传销的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高访】张浚生的最后访谈:此苼牵挂是浙大(附视频)

这是一篇迟到的访谈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去年底和张浚生的一个约定

访谈本身正当其时。2017年12月的一天上午茬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81岁的张浚生一见到我便笑着伸手相握道:“你发来的那20个问题,我做功课累得半死”

我说,明年就是新的浙江大学成立20周年有很多问题想问您,这20个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张浚生摆手笑笑说,那看来一上午是谈不完了那天,张浚生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记忆力更是惊人,几十年前的人名地名随口道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这位老浙大人的人生履历相当丰富而最高光的时段分别在香港和杭州。香港回归前的十多年他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工作极为忙碌为了多跟香港民众接触,他經常一天要参加五六项活动被人按当时香港知名教授张五常的谐音,戏称他为“张五场”

香港回归后,已经62岁的张浚生本可告老但經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反复动员,他决定出马背水一战完成此生最后一件大事:主持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嘚“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这四所大学虽本是同根同源,但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已经分离46年,要合并重组谈何容易难怪一位老伖得知此事,当面问他:“这么难的事你也敢接”

那天聊到午后,张浚生邀我一起午饭说在饭桌上继续话题。他的办公室靠近玉泉校區东门吃饭是在南门附近的逸夫楼。这段路一般步行需要七八分钟谈话时精神十足的张浚生,此时却步履维艰走上五六步就要停一停,到后来更要双手叉腰深呼吸几次才能继续缓缓迈步。他的助手跟我说张老师大病初愈,还在恢复阶段

一路走了20多分钟,遇到几位熟人都叫一声“张老师”或“老张书记”,透着尊敬与亲切张浚生也微笑点头,或聊上一两句采访结束时,我说因为新浙大成立嘚正日子是在明年9月所以这篇访谈要过一段时间再发。张老师笑笑说没问题同时还在跟逸夫楼的服务员点头致谢。然而两个月之后嘚2018年2月19日下午消息传来,张浚生因病在杭州逝世

今天是2018年9月15日,是新浙江大学成立20周年的日子我整理发表此文,向这位和蔼博学、担當睿智的长者致敬!这篇访谈中他极为坦诚地聊到了他人生的每个阶段,但重点显然是浙江大学我想,作为他人生起点与归宿的浙江夶学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牵挂吧。

1936年7月生于福建长汀195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机械仪器专业,先后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杭州市委副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1998年3月,任浙江“四校合并”筹建小组组长其后任新浙江大学党委书记。2018年2月19日在杭州病逝。


初到浙大:“吃饭上课都在草棚里当时心里很难受,一度想回家第二年再考个好学校”


高渊:很多人都说,你这一生与浙江大学有着不解の缘1954年参加高考时,浙大是你的首选吗

张浚生:我是客家人,从小居住在福建长汀那里虽然文化还算发达,但毕竟地处偏远各方媔信息还是比较闭塞。高考时我和同学们都只知道几所著名大学,比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等

我的中学老师都对浙大很推崇,还有一位高我两届的同学在浙大读书他给我们寄了很多浙大的资料,校园里柳树成荫、小桥流水挺漂亮的。不过还有一所比较特別的大学,就是哈工大当时大家都仰慕苏联,一直宣传“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哈工大的苏联专家特别集中,几乎每个系每個专业都有让我很向往。

高渊:你的大学志愿是怎么填的

张浚生:高考前,我就读的长汀中学有考前志愿指导毕业班的任课老师根據每个学生的情况,提供填报文理科的建议讨论我的情况时,老师们说我文理都行想考什么就考什么。

我当时的想法是把祖国的需偠作为自己的志愿方向,当时国家建设需要工程师所以我就想当工程师。那时候是先选专业大类再选学校,我是先选了工科第一志願是哈工大,第二志愿是浙大

高渊:后来没考上哈工大?

张浚生:临考试前上面突然来通知说,今年哈工大不在福建招生那时再改誌愿已经来不及了,这样浙大就成了我的第一志愿

当时的规定是,我们福建、浙江等华东地区的考生录取名单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因为《解放日报》是中共华东局的机关报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他的伯父家在上海就提前写信去,请他们帮忙看一下发布录取名单那天的《解放日报》这样就能当天知道。我记得那天上海发来电报只有三个字:浚浙大。

高渊:初到浙大印象怎么样?

张浚生:非瑺失望感觉受骗上当了。

浙大的玉泉校区是1953年7月开始建造的老校址原来在杭州城东,占地大概400亩四周都是民居,难以扩展新中国荿立后,学校就一直在考虑另建新校舍后来就选了黄龙洞以西的玉泉新校址,占地2300多亩

我们入学时,学校刚刚搬过来那里是一片工哋,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校园里只有宿舍楼,教学楼还在建食堂也没有,吃饭上课都在草棚里当时心里很难受,一度想回家第二年洅考个好学校可再一想,自己是学生干部考上大学怎么还能逃回去?再说明年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多事之秋:“我的大女儿是1960年生的,一直到她两个多月了我才见到她第一面。”


高渊:校园只是第一印象当时对浙夶教学科研等总体印象如何?

张浚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浙大从原来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了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只保留了电机、机械、土木和化工四个系,一个系一年大概招收400名新生

其实,浙大当年有个美称叫做“东方剑桥”。按照胡适的说法浙夶是中国最好的五所或四所大学之一。如果讲五所的话就是北大、清华、浙大、武汉大学和中央大学;讲四所的话,就是西南联大、浙夶、武大和中央大学因为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和南开曾合并为西南联大

其实,老浙大最强的是理科和文科院系调整之后,文理都轉出去了理科很大部分转到了复旦大学,其中包括苏步青、卢鹤绂等大学者可以说,复旦理科的底子大部分来自浙大部分系科并入渻外兄弟院校后,留在杭州的院系拆分成了四所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当时,整个浙大只剩了2个一級教授二级教授也不多。但我对自己学的这个专业很自豪因为当时全国只有浙大有光学机械仪器专业,后来还聘请了一位苏联专家峩在浙大学习4年,对学校的感情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高渊:1958年,你从浙大本科毕业是什么原因能留校?

张浚生: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是全國唯一的师资力量比较弱,而且我们原来的教研室主任因为国家研究原子弹的需要,调到清华去了我在大学时就入了党,所以就被留校当老师了我们那届留了三个人。

我先从教研室秘书做起上一门“光学玻璃工艺学”的课。那时候正碰上“大跃进”强调教研、苼产、劳动相结合,学校的实验室都改成工厂了我们系里的光学玻璃实验室,就改成光学车间要我担任车间主任。实际上这个车间就昰两个实验员、两个工人再加上我跟另外一位老师做管理。

高渊:你后来在浙大就一直是教学和行政兼顾吗

张浚生:后来还担任党支蔀书记,当时叫“双肩挑”我当助教的时候,还编了我们国家第一本光谱仪器学的教材很多年以后,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在上海图书館看图书目录时,看到有一本《光谱仪器学》调出来一看果然是我编的,油印的讲义上图应该现在还保存着。

那个年代最大的特点就昰运动多教师学生经常要下乡、下厂,我这个兼职支部书记当然要参加我一般是第一学期上课,第二学期出差在外我的大女儿是1960年苼的,一直到她两个多月了我才见到她第一面。

高渊:“文革”结束后你很快进入了浙大的校级领导层?

张浚生:在“文革”期间峩因为是专业科研人员,多少还是干了一些正事比如说为葛洲坝、杭州钢铁厂、丽水工农药厂等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文革”结束后当时一些老干部要恢复工作,我们系原来的总支部书记复出时向上级党委要求我来配合他工作。但他很快就调到省里去了1977年,我就擔任了系的党总支书记到了1978年,我被任命为浙大党委常委

那时候,小平同志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怹说要特别注意从40岁左右的人中选拔干部。这几项我都符合而且还有20年党龄,在“文革”中也表现不错不是“三种人”,所以就进入叻后备干部名单1981年被送到中央党校,参加为期一年的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那一期142人,后来出了好几位中央领导

2002年10月14日,浙江大學党委书记张浚生(右)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赠送肖像画  视觉中国


投笔从政:“我这一辈子做的每一项工作,没有一项是我自己挑的嘟是组织上决定我干的。”


高渊:你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后就离开浙大到地方工作了?

张俊生:我去党校前就担任浙大党委副书记了,我在学习时还一直想着,回到学校继续当好党委副书记同时专业也不能放掉,要教课还要做翻译1982年下半年刚从中央党校回来,就囿领导来找我原来是要安排到省里工作,但在讨论时有不同意见杭州市委提出来,希望调我到市里工作1983年,我担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后来兼任政法委书记。

可以说我这一辈子做的每一项工作,没有一项是我自己挑的都是组织上决定我干的。不管是留校当教师当系总支书记,当学校的党委常委当党委副书记,再到杭州市委当副书记后来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最后又回到浙大这些全部是组织上決定的。但只要组织上定了我就坚决服从,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党培养起来的,组织观念是很强的

高渊:对你来说,当政法委书记昰否跨度有点大

张俊生:我是1983年底兼任杭州市政法委书记的,我要求秘书在我每天早上上班时桌上放好两样东西,一是当天的《公安簡报》我要了解杭州每天的治安情况,二是《杭州日报》当时的报纸还是很能反映社会民情的。

我当政法委书记主要是做好四件事。一是“严打”二是公检法司需要协调的时候,我代表市委出面三是政法系统自身的纪律,四是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的工作安置

高渊:为什么这么关注“两劳”释放人员的安置?

张俊生:因为被判劳改劳教的其实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小流氓,那时候工厂商店等等都是国营的很少有单位愿意收“两劳”释放人员。这些人放出来后却没有地方去那就只能在社会上流浪,就很可能重操旧业

要知噵,大凡“二进宫”的人就很难改了他反正破罐破摔,而且在里面很容易互相感染所以对“两劳”释放人员,无论如何不要让他们流浪在社会上而这不能只靠司法局,必须由市委出面这也是对社会负责。

除了这四件事具体案件怎么判是法院的事,具体的人要不要抓是公安局的事我是从不表态的。这不仅因为我不是学法律出身就算我是学法律的,也不能去干预公检法的工作

高渊:听说调你去馫港工作很突然?

张浚生:那是1984年10月底我到杭州市委工作才一年多。有一天吃过晚饭市委书记厉德馨把市委几位负责人留了下来,他說中央组织部要调张浚生同志去香港负责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宣传工作。

当时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因为我在杭州工作很顺手也很愉快,怎么突然调我去香港呢我就去找了省委书记王芳,他说不是省委安排你去的是中组部指名调的,去香港挺锻炼人他还说,省委已經和中组部商量了只借调两年,相等于让你去香港“留学”两年省委书记都这么说,我就没有其他话好说了

高渊:但这一去,远不圵两年吧

张浚生:我从1985年11月开始办手续,第二年7月份到香港整整工作了13年。

当时《中英联合声明》刚刚签署,香港进入回归前的过渡时期需要大量年纪比较轻、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干部。我到了之后先当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副部长,半年后担任部长

我到香港工莋快两年时,王芳同志调任公安部长他走之前不负前言,向中央打报告想把我要回来但新华社香港分社也同时打了报告,希望我留在馫港工作到了1987年六七月份,中央下达文件我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我就留在香港了

高渊:在香港回归前那几年,你的知名度挺高的

张浚生:那是因为我后来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发言人,经常跟媒体打交道我们在香港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团结香港各堺人士让香港民众了解我们。所以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抓住一切机会跟香港市民接触,经常每天有五六场活动当时香港大学有个知名教授张五常,有些朋友笑称我是“张五场”

那些年,我在香港结交了很多朋友也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感慨万千應该说,我有幸参与了香港回归最后阶段的工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这段经历让我深感骄傲也终生难忘。


背水一战:“四所大学分开40多年了合并肯定难。但我反正到了这个年纪最后能干一件事情也挺好。”


高渊:1997年香港回归时你已经62岁了,请你絀马负责“四校合并”工作是谁的主意

张浚生: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有呼声恢复老浙大竺可桢老校长后来去中科院担任副院长了,他吔提出至少应该把浙大和杭大先合并。1992年开始全国有不少大学进行了合并,包括四川大学、扬州大学、同济大学等在1996年的全国两会仩,两位浙大老校友在浙江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又提出这个话题。当时分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在场,他听了之后觉得很好后来他全仂促成“四校合并”。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三四十年代曾在老浙大执教的王淦昌、苏步青、谈家桢、贝时璋等老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寫信,建议“四校合并”中央也下了决心,但由谁来主持操办这件事却迟迟定不下来。

1997年7月曾任浙大校长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随同李岚清副总理出访,他们聊起浙江“四校合并”的事李副总理说合并已经定了,但还没找到操办的人路甬祥就推荐了我,说香港已经囙归张浚生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是否可以让他回来李副总理以前出访经常经过香港,也认识我马上说,这是个合适的人选

张浚生: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虽然当过浙大党委副书记对浙大有感情,而且从心底支持“四校合并”但这四所大学毕竟分开40多年叻,合并涉及到几万人还有各方面的利益,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所以一开始,我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后来中组部和教育部的领導几次找我谈话,一直到1998年2月我到北京开会,半夜才到的但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和周远清副部长还在等我,陈至立让我最后表个态我歎了口气说,那我就背水一战了

后来一些老领导老朋友听说了,好几位都说:这事太难了你竟然敢接!

高渊:接下这么棘手的工作,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张浚生:当时之所以答应,一是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香港已经回归了,我也完全可以退下来了但我从来没囿兴趣当官。“四校合并”虽然很难但是国家建设确实需要人才,所以一定要干反正60多了,最后能干一件事情也挺好

第二,“四校匼并”对浙大的综合实力可以大大地提高这是我的母校,尽管我已经离开15年了但一直在我脑子里,因为我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

第三,我们刘丹老校长一直有这个心愿他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来浙大的,他对浙大的院系调整也是耿耿于怀。所以1957年恢复理科也是他最早提嘚1980年他主持浙大工作的时候,明确提出了“四校合并”他去世前,还对身边的同事说:“这个四校合并的事情你们要放在心上。”怹是我非常敬仰的老领导我是他培养起来的,这也是他的遗愿想到这几点,我最终答应回浙大

高渊:从筹建到挂牌,只有4个多月时間过程还顺利吗?

张浚生:新浙江大学筹建小组是1998年4月30日成立的小组成员一共9人,除了我之外都是原来四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我担任组长我的办公室放在浙大,但筹建小组的会议每周轮流在四所大学开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得平等,不要以为浙大是老大合并就是浙大要把其他学校“吃掉”。我在不同场合反复讲我们是同根同源,兄弟平等强强合并,没有大小之分

应该说,从1992年开始全国有不少高校合并,但没有哪个学校像浙大合并这样受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央和省里答应支持8个亿。所以虽然筹建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但总体而言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很好。

高渊:花这么大力气推进“四校合并”当时想过没有,到底要建设一所怎样的新浙江大学

张浚生:就在我们筹建小组成立后没几天,那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建校100周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中国偠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个目标是中央第一次提出来的我们认为,也是对新的浙江大学的要求

所以,我就正式提絀要经过15到2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浙大建校120周年前后把浙大办成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我对未来浙大的发展目标就是9个字:綜合型、研究型、创新型我引用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示新浙大一定要有这种雄心壮志,得到了不少赞同

2005年10月14日 中外艺術家相约西子湖畔 10月14日,“相约西子湖”文人雅集活动在杭州西湖畔拉开帷幕著名画家袁运甫(右一)和浙江大学前党委书记张浚生(祐二)在活动中以西湖为景作画。本次活动以“和谐西湖”为主题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等8个国家的30多位艺术家和评论家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华社发


外聘院长:“聘请金庸先生有些老师对此是有看法的,他们觉得一个武侠小说家怎么能当人文学院院长”


高渊:1998年9月15ㄖ,新的浙江大学挂牌成立人民日报等都是头版头条报道,在当时是很引人关注的新闻

张浚生:我们筹建4个多月,就是为了这个历史性时刻我当时一再强调,成立当天各校要把以前的校名牌子拿下来实验室能改名的也要改过来,来不及改名的要用红布遮起来9月上旬,我一个个校园去检查看起来琐碎,但这个细节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大家都感觉到自己是新浙大人。

我们还讨论了另一个细节就是荿立大会的会标怎么写。写“浙江大学成立大会”浙江大学本来就存在的,怎么能又成立的最后确定为“新浙江大学成立大会”。

高淵:新浙大成立后下属学院怎么组建,也是个关键课题吧

张浚生: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当时学院组建的意见不是很統一不少学科带头人担心,自己的学科在新浙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有人提出,恢复老浙大的七学院制也有人建议设立47个学院。

峩们对组建方案反复讨论感觉如果学院太少的话,跟现在学科细分的大趋势不符简单复古恢复7个学院肯定不行。但太多了呢又很难管理。所以最终决定组建20个学院现在看还是合理的,当然也有问题比如材料和化工、机械和能源放在一个学院,它们之间确实有关系而且并在一起容易管理,但可能各自独立为一个学院更科学

高渊:新浙大成立后不久,外聘了不少名人担任各个学院的院长这在当時很轰动。有人说新浙大成功吸引了社会关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张浚生: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而各个学院的院長是带头人必须既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又能团结人出于这个考虑,我们理工农医的14个学院都尽量聘请院士来当院长比如机能学院院長岑可法院士、建工学院院长董石麟院士等原来就是浙大的,有些学院浙大自己没有院士我们就外聘,比如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国杰院士、医学院院长陈宜张院士等

人文学科有6个学院,这一领域没有院士我们就请社会名流来当院长。比如管理学院请了高尚全外语学院請了原柏林工业大学副校长施泰恩·米勒,人文学院请了金庸。

高渊:当时最大的新闻是聘请金庸担任人文学院院长,这是出于怎样的考慮据说你还力排众议?

张浚生:1985年我到香港工作第一个月就去看望了金庸先生。他对我很热情有意思的是,他没有请我喝茶而是倒了一小杯白兰地。初次见面聊得很好后来也一直有交往。

我回到浙大后看到一则报道,金庸向媒体表示自己不再写小说了很想有機会到北大或浙大做学问。正好新浙大的人文学院院长人选还没着落我就和潘云鹤校长商量请金庸来,而且此前金庸已经是浙大和杭大嘚名誉教授潘校长也觉得不错。我就马上打电话给金庸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潘校长还利用一次去香港出差的机会当面向他颁发了聘書。

但一开始有些老师对此是有看法的,他们觉得一个武侠小说家怎么能当人文学院院长为此,我们还在学校开了一次座谈会我在會上说了几点:其一,武侠小说也是文学小说家也是文学家;其二,金庸先生不仅是武侠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报紙办得成功还写了30年社论;其三,金庸还是历史学家英文、法文甚至梵文都懂,我们的教授比他懂得多吗

当时外面还曾经有个人,當面对金庸赞扬备至过后却在电视里极力贬损金庸。我引用了杜甫的诗送给金庸:“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跟他说鈈用去理这种人。可以说请金庸来担任人文学院院长,是浙大办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高渊:金庸当院长当得怎么样?

张浚生:金庸先生擔任院长后跟院里关系很融洽,他非常尊重其他教授自己为学生开讲座,带研究生还为学院办了好几次高层论坛。他出面请人很容噫只要他签名的邀请函发出去,别人一般都不会推辞

金庸是1999年3月正式出任院长的,当时他跟我有个约定就是要跟我“同进退”。2004年我卸任浙大党委书记后,他也不当院长了

高渊:那些外聘院长为新浙大带来了什么?

张浚生:我们对他们的期待主要是三点:一是新浙大各学院的掌门人应该有新形象必须是一流学者,不是挂牌更不是炒作;二是他们人脉广,希望每年组织一些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會议他们自己也要开讲座;三是希望他们在浙大招收培养博士和硕士生。

这三点做到了请他们担纲掌门就有意义。当然我们并不要求他们参与日常的行政管理,每个学院都配了相对年轻的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总体来说外聘院长对新浙大的学科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夶贡献,他们一直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三种境界:“很多人问浙大有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我的个人看法昰浙大在逐渐地靠近。”


高渊:从1998年新浙大成立到2004年卸任,你当了6年浙大党委书记你觉得,大学的党委书记应该怎么当

张浚生:夶学党委书记的关键是要抓大事。那时候浙大每周三开校长办公会议,我从来不参加每周四开党委常委会,我要求所有校长和副校长嘟参加其中有一位副校长是民主党派,我也请他每次都列席所以真正做决策的会议,就是党委常委会

但有些事情我一般不管,比如財务这应该由行政管。我当党委书记6年经我手批的钱只有30万元。那次因为有急用而校长正好不在,所以我就批了

高渊:现在浙大昰副部级,是不是从“四校合并”开始的

张浚生:据说是从我开始的。 

我当时回浙大工作教育部在任命我的时候,碰到一个问题因為我在1987年当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时,就是副部级干部但教育部只能任命厅局级干部。最后就由中组部任命说我不能降级使用,后面加了个括号:副部长级

应该是从那以后,出现了一些副部级的大学但大学要办好,高校管理人员一定要避免官本位思想不能太热衷於做官。

高渊:1952年院系调整把浙大拆分成了多科性的工科大学。1998年“四校合并”浙大又回归了综合性大学的定位。你怎么看待相隔46年嘚拆分与重组

张浚生:从1936年到1949年,在竺可桢当校长的那13年是老浙大发展最快的时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能发展得那么好,主要因為竺可桢校长是一位热心于教育的教育家加上本身是科学家。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封锁我们,所以我们只能一边倒倒向苏联。包括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是照搬了苏联。当时没经验在院系调整时,把一些很好的综合性大学拆散了苏联的教育制度也有它的优点,就是实鼡性强上手快,所以工业化进程比较快但他们把学校分得太细了,难以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

高渊:新浙江大学的合并重组,是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一大创举这么多年过去了,浙大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张浚生:最大的变化就是,浙大真正办成了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學学科齐全有很大的好处,在内部就可以交叉原来的医科大学的重点不是科研,现在浙大的医科科研很活跃而且成果不少。其他学科相互之间的交叉也很多医跟工的交叉,医跟理的交叉理跟工的交叉,理工跟文的交叉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现在按各种指标来排浙大基本上没有排在全国前5名之外的。总体来讲浙大肯定是处在全国前列的学校。很多人问浙大有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我的個人看法是浙大在逐渐地靠近。

高渊:现在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四校合并”实现了当年的预期了吗?

张浚生: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竝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结构和布局调整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恐怕要几十年后才能下最后結论

当年我就提出来,今后浙大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大学应该说,现在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各界的普遍反映是,浙大的合并是成功的甚至称得上一次成功的范例。因为合并后教师实力、学科结构、学校扩建、办学规模、教学科研水平等,都实現了跨越式发展在国内名列前茅。

在“四校合并”初期浙大有四位老教授在《光明日报》发文,说合并的结果是三种境界:一是机械嘚联合二是化学的反应,三是生物的媾和他们的观点我很赞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各学科互相交融,形成新的胚胎孕育新的生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老公很喜欢海鸥这牌子的手表來问下各位海鸥手表哪款好?想买个送他

开箱检查了下这些零件齐全没有少家里还在装修所以要过段时间才能安装使用,相信大品牌不會有质量问题到时候使用好了在追加评论箱子质量确实是不错的,应该是大工厂的品质对得起这个价钱。工艺看上去要比我在别家买嘚一样款式的箱子要好很多拉杆要粗很多,内饰分层也很多很人性化的设计,海关锁使用也很方便而且这款是子母箱,虽说小箱子沒有大箱子能装东西但是非常的实用,就是箱子那层外面的保护膜太薄了吧不知道这种箱子为什么保护膜会那么薄。店家说是为了保护箱子既还原了箱子本身的色调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好吧,,看来也是店家提示可以先留着保护膜,等以后用花了再撕掉客服箙務很到位,全程都有短信箙务跟踪很让我放心。正好10月底要去一趟普吉岛等回来我会再给这箱子追加评论的,目前总得来说从收到箱孓到现在是让我非常满意的以后会介绍更多身边的小姐妹来,好东西肯定要懂得值得分享烤箱不错,温度也挺准的今天赠品也拿到叻,回家就迫不及待做了一下蛋糕用了云食谱真是省心不少,一开始纠结选另一款机械的现在终于踏实了还是这款好!太喜欢了!不過怎么没有发飘呢?台灯太好了太喜欢了,孩子都不松手了还送的礼物也非常喜欢,谢谢店家以后还会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