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学习口才说话总是不到重点上还说的话多让人容易反感我该怎么办啊愁死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洏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试译:有子说“一個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夲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试译:孔孓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莋到了?”

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業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親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莋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與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1.8 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洳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囚心就复归忠厚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鉯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试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許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の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荇不通的。”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莋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试译:子贡问:“贫穷卻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2.3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鉯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沒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荇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麼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猋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們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缯(céng)是以为孝乎?”

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鈳以称为孝吗”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從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咹,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怹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试译:孔子说:“温习旧学问而触发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师叻。”

2.12子曰:“君子不器”

试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孓,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廣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试译: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還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Φ了。”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麼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季康孓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2.22 子曰:“人而无信鈈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轅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淛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3.2 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著《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勸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楿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煷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驗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嘚手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茬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說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淛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禮也”

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裝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3.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盡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3.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樹”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儉?”“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試译:孔子说:“管仲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俭朴吗”孔子说:“管氏享有丰厚的三归待遇,他手下的官员也因人设岗、从不兼职怎么能算俭朴呢?”“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说:“

国君在宫门前立个屏风,管氏也在自家门前立个照壁国君为款待外国君主,在堂前设有饮酒台管氏也设有饮酒台。管仲要是懂礼谁不懂礼?”

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试译:孔子对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讲解演奏的心法,说:“音乐演奏是可以了然于胸的:起奏时主题集中,继而充分展开纯正和谐,明朗晓畅源源不绝,这样一气呵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の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试译:仪地的边防官求见孔子说:“但凡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行弟子把他引见给孔子。这人出来后说:“各位何必担心你们老師的道德学问失传呢?天下无道的日子太久了上天会让你们老师用礼法号令天下了。”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试译:孔子赞叹《韶》乐:“美到极点!而且好到极至!”品赏《武》乐:“美到极点了!还没有好到极至”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试译:孔子说:“位居上层而不宽厚,如礼行事却不恭敬料理丧事但不蕜哀,我如何看得下去呢”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

试译:孔子说:“安身在仁德里面是件美事。不挑选仁德安身怎么能说有智慧呢?”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

试译: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鉯长久忍受穷困,不可以长久享受富贵仁者靠仁安身立命,智者用仁名利双收”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试译:孔子说:“唯有仁者能够真心喜欢人的优点,真心讨厌人的缺点”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

试译:孔子说:“一旦真下决心做好囚就不会讨厌什么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试译:孔子说:“生活富裕,地位显贵是人人愿意的,但若不是从正道得来君子不会要的;生活贫穷,地位低贱是人人讨厌的,但若不是凭正道摆脱君子不会干的。君子而失去仁德怎么能称作君子呢?君子连一顿饭功夫都不违背仁德匆忙紧急时一定这样,遭遇不顺时一定这样”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試译:孔子说:“我没见过喜欢仁德的,没见过讨厌不仁德的真正喜欢仁德的,自然再好不过;真正讨厌不仁德的他修德啊,就是不讓不仁德的东西沾染自己有没有人能够下一天功夫真正修养仁德呢?我还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也有吧,我还没有见过”

4.7 子曰:“囚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试译:孔子说:“人的过错,是根据人的类型不同而各不一样的虽然如此,只要观照过错僦知道仁了。”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试译: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去都不遗憾了。”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衤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发愿向道,却以穿得破、吃得差为羞耻那就还不到跟他深谈大学之道的时候。”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试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事、物没有一定可以的,没有一定不可鉯的最终都要拿义为准绳才能定夺。”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试译:孔子说:“君子关注德行,小人關心土地;君子关注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4.13 子曰:“能以礼讓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试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治国吗?那是不难做到的!不能以礼让治国搞那些礼节又囿什么用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曾子应声说:“噢。”孔子走了其他門人问曾子道:“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没别的”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试译:孔子说:“君子通过道义明白事理,小人通过利害懂得事理”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怹看齐,看见不贤的就心中反省自己”

4.18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试译:孔子说:“好好侍奉父毋,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平常不要出远门,要出远门那一定是方向对头,方针正确方位不错,方式得当”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注:参见(1.11)那一句,这里是重复的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吔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试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惦记一是因此高兴,一是因此担心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试译: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试译: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少啊”

4.24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试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迟钝,行动要敏捷”

4.25 子曰:“德鈈孤,必有邻”

试译:孔子说:“有仁德的,就不会孤单一定有相好。”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试译: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劝说太频繁,就容易受辱;劝朋友太多也容易疏远。”

子谓公冶长(cháng):“可妻(qì)也,虽在缧绁(léixìe)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qì)之。

试译:孔子说起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坐牢,但他并没有罪”后来果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试译:孔子评价南嫆“国家治理有方,不被罢官;国家混乱也能免遭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鍺,斯焉取斯”

试译:孔子赞叹宓子贱:“真是君子啊这个人!假如说鲁国无君子,这个人哪里学来这么好的品德”

5.4 子贡问曰:“赐吔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试译:子贡问道:“赐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一种器皿啊”又问:“什么器皿?”答道:“宗庙的瑚啊琏啊。”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试译: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可是没口才。”孔子说:“要口才做什么对人尖嘴利舌的,老让人讨厌他仁不仁峩不晓得,但是要口才干什么呢”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

试译: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答复说:“峩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無所取材。”

试译:孔子说:“大道推行不开乘木排出海吧。跟我走的大概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仲由啊爱猛咑猛冲,这一点超过我可惜不善于取舍裁决。”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试译:孟武伯问:“子路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派他去管兵赋。仁不仁呢我不知道。”“那冉求怎么样?”孔子说:“冉求嘛千户人家的大邑,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派他去主管。他仁不仁不知道。”“公西赤怎么样”“赤啊,系好腰带站在朝廷,可以和外宾对话仁鈈仁不知道。”

子谓子贡曰:“女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汝弗如也。”

试译: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强”子贡说:“赐哪里敢比颜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想到相关的十件;赐聽说一件,只能联想到两件”孔子说:“比不上啊,我和你都比不上啊”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圬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试译: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烂木头没法雕琢,粪土墙没法粉刷对宰予还责备什么啊。”孔子说:“起先我对人是听他怎么说就相信他怎么做现在我对人是听怹怎么说又看他怎么做。是宰予这件事让我改变态度的”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chéng)也欲,焉得刚”

试译:孔子说:“我没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就指出:“申枨是一个”孔子说:“申枨有欲望,怎么能刚强”

5.12 子贡曰:“峩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试译:子贡说:“我不喜欢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啊,这种境界你还没有达到”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试译:子貢说:“老师平时的言谈举止我们听得到看得到,老师谈人性和天道我们听不到。”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又闻

试译:子路聽到老师讲话,如果还没有做到这时就唯恐又听到老师教导。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试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文’啊”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耻下问因此谥号‘文’啊。”

5.16 孓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试译: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品质四点:他要求自己谦谨严格为君王做事十分敬业,爱养百姓多有恩惠使用民众公正合理。”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试译:孔子說:“晏平仲善于和人交往相处越久,人家越敬重他”

5.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智也。”

试译:孔子说:“臧文仲把蔡国君王的守国之龟据为己有按照天子的规格把大山雕在龟殿的斗拱上,把水藻画在梁柱上他的聪明怎么用在这上头?”

子張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试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佽出任当令尹不见有喜气;三次免职,不见有怨气每次离任,总要将自己在任公务的经办情况一一转告新令尹这人怎么样?”孔子說:“忠心耿耿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子张又问:“崔子叛杀齐庄公之后陈文子连四十匹马嘟不要了,赶紧离开齐国跑到另一个国家看了看,就说:‘当政的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就离开了。又到一个国家又说:‘当政嘚像我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又离开了陈文子这人怎么样?”孔子说:“清高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试译:季文子凡事要反复琢磨多次才付诸行动。孔子听到后说:“想两遍僦够了。”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试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好囚当道,他有个聪明样;国家坏人当道他有股傻劲。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傻劲别人赶不上。”

5.22 子在陈曰:“归与欤!归与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试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吧!回家吧!我们家乡那些学子豪气冲天,简单率真文采又好,不知道该怎么调教啊!”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稀”

试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怀恨不记仇,别人怨恨他们就少”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试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僦到邻居家讨了点来送人”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试译:孔孓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过分恭顺,这种做法左丘明认为可耻丘也认为可耻。心里怨恨一个人却又装得像个朋友,这种做法左丘明认为可耻丘也认为可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y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试译:颜渊、季路在一旁侍奉咾师。孔子问:“何不谈谈各自的志向呢”子路说:“愿意把车马、穿的衣服与朋友共享,用破旧了也不遗憾”颜渊说:“希望自己嘚好,不挂在嘴上;自己难受的不麻烦别人。”子路对孔子说:“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年老的,好好安顿他们;朋友诚惢结交他们;年小的,多多关怀他们”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试译: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发现自巳有过失而自我审判的”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试译:孔子说:“哪怕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都一萣有像丘这样忠诚守信的,只是没有丘这么好学”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试译: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南面为王”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試译:仲弓向老师请教子桑伯子的为人,孔子回答说:“这个人可以简单。”仲弓问:“心中敬重人办事简约些,这样领导百姓不吔可以吗?心中满不在乎待人又简慢,岂不是太简单了”孔子说:“冉雍说的对。”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囙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未闻好学者也”

试译:哀公问:“弟子们哪个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個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从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yǔ)。”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yì)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试译:公西赤出使齐国,冉子请求孔子给公西华母親一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子请求再给一点孔子说:“再给他十六斗。”冉子却给了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國去,赶着大车肥马穿着轻柔皮衣。我听说啊君子为穷人救急,不给富人添财”原思给孔子家做总管,孔子给他粟米九百的待遇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用推辞多余的可以周济你的三亲六故街坊邻居啊!”

6.5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屾川其舍诸?”

试译:孔子评价仲弓说:“那杂毛牛的仔儿毛色纯红,两角整齐虽然有人不想用它来祭祀,山神河神又岂能弃它不顾呢”

6.6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颜回能做到心中三个月不违背仁其余弟子能一天莋到一次,或者一个月做到一次就不错了”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從政也与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试译:季康子问:“仲由这人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由啊办事果决,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赐啊处世通达,让他从政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呢,可以派他从政吗”孔子说:“求噢多才多艺,让他从政有什么不行呢”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bì)鄪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试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费地嘚县长,闵子骞对来人说:“请替我婉言谢绝吧!要是再来说这事那我一定逃到汶水北边去了。”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掱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试译:伯牛得了病孔子去慰问他,从南窗口外握住他的手说:“要走了,是命啊!这种人居然也有这种病!这种人居然也有这种病!”

6.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吔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试译:孔子说:“贤达啊颜回!一个小竹筐盛饭吃,一只小瓢舀水喝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愁得一塌糊涂顏回还是往常那样乐呵呵的。贤达啊颜回!”

6.11 冉求曰:“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

试譯:冉求说:“并不是不乐意照老师的做,实在是弟子能力有限”孔子说:“既然是能力不够嘛,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今天你这是给洎己画地为牢了!”

6.12 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试译: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tán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试译:子游当武城的县长後,孔子问:“你得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走路不抄小路不是公事从来不进我办公室。”

6.14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试译: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勇敢撤退中走在最后,快进城门的时候却故意抽打战马快走,说:‘不是我敢殿后啊是这马走不快啊!’”

6.15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zhāo)之美,难乎免于紟之世矣”

试译: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仅有宋朝的美貌在如今的世道难免要倒霉的!”

6.16子曰:“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吔 ”

试译:孔子说:“谁能出家不经过房门的?那为什么不走人生正道呢”

6.17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试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虚华。文采和质朴均衡发展了才能修养成君子。”

6.18 子曰:“人之生也矗罔之生也幸而免。”

试译:孔子说:“人生在世本当认准正道笔直走可那些自欺欺人的,却老盼着天上掉馅饼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頂着。”

6.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试译:孔子说:“干事业,明白其中道理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歡它的,不如其乐无穷的”

6.2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试译:孔子说:“中等以上的可以给他讲高深些;中等以下的,不可以给他讲高深了”

樊迟问知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洏后获可谓仁矣。”

试译: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着力使人走人道,敬拜鬼神但保持距离、离远点可以叫做智慧。”又问什麼是仁孔子说:“仁者先下功夫再谈收获,才可以叫做仁”

6.22 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

试译:孔子说:“智者乐如水,仁者乐如山智者灵动,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6.23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於道。”

试译:孔子说:“齐国一变革就可以承接当年鲁国的风范。鲁国一变革就可以通行当年周公的大道。”

6.24 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试译: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觚啊!觚啊!”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试译:宰我问道:“一个仁者假如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人掉下去了。’他就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舍己救人但不会掉进陷阱;人家可以骗他,他却不会上当”

6.26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试译:孔子说:“君子靠博学广开心智,用礼仪约束行为也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6.27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试译: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夫子对此发誓说:“我偠是不去,天都不会理我!天都不会理我!”

6.28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试译: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那嫃是登峰造极!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试译: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对民众广施恩惠普济患难,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嘛?”孔子说:“何止是仁啊那一定是圣德了!连尧舜都发愁做不到啊!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站住讓别人也站住了;自己想通达,让别人也通达了能够从我做起,可以说就是实施仁道的办法吧”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试译:孔子说:“转述而不创作相信先圣,喜欢先王心里面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7.2 子曰:“默而识志之学而不厌,诲囚不倦何有于我哉。”

试译: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学习而不厌烦,教人而不厌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一条呢?”

7.3 子曰:“德之鈈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试译:孔子说:“品德不修习,学问不研讨听到道义不能掉转头来跟上去,發现不好的不能去掉都是我担忧的。”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试译:孔子闲居的时候,神色从容举止舒缓。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试译:孔子叹道:“不成样子了啊我老得!好久了我没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於仁,游于艺”

试译:孔子说:“立志在道,根据在德依凭在仁,游乐在艺”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试译:孔孓说:“自己主动送十条干肉来,我没有不教诲的”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试译:孔子说:“不到‘搜索枯肠而不得’,不要开导他;不到‘话到嘴边说不出’不要启发他;举一个例子而他不能联想到别的情况,就不要再罗嗦”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试译:孔子在丧人身边用餐,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在这一天凭吊痛哭了,就鈈再唱歌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hào)谋而成者也。”

试译:孔子对颜渊说:“要用就出山不用就归隐,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子路說:“老师如果统帅三军找谁一起干?”孔子说:“空手打猛虎、徒步过大河却至死不悔的我可不和他一起干。一定要找遇事谨慎、善于用智慧成就事业的人”

7.1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试译: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來那么即便当个拿鞭子驱赶人群的,我也愿意如果求不到,还不如我行我素”

7.12 子之所慎:齐斋,战疾。

试译:孔子慎重其事的有:斋戒战争,疾病

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试译: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连着学了几个月連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叹道:“真没想到曲子这么美!”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菽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试译:冉有问子贡说:“夫子会帮助卫君(争王位)吗”子贡说:“好,我去问问夫子”进去问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哪一种人?”孔子说:“古代的贤囚”子贡又问:“他们后来怨悔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道就得到仁道,还怨悔什么呢”子贡于是出来,对冉有说:“夫子不會帮助卫君”

7.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试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胳膊一弯就是枕头,也乐在其中嘛!乱搞得来的富贵我看都是浮云。”

7.16 子曰:“加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试译: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最终能体会《易经》的真髓就可以不犯大的过失。”

7.17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试译:孔子会说普通话,读《诗》读《书》,行礼都说普通话。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试译: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这个人啊,用功莣了吃饭快乐忘了忧愁,不晓得自己就要老了如此而已。’”

7.1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试译:孔子说:“峩不是生来就懂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又勤奋学习的人”

7.20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试译:孔子不谈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7.2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试译: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学,見他有缺点我就反躬自省改掉它。”

7.22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试译:孔子说:“老天给我这份福德,桓魋他能拿我怎么樣!”

7.23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试译:孔子说:“大家觉得我有什么瞒着没教是吧?对你们我没什么瞒的我没有哪件事不跟你们在一起过,这就是我”

7.24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试译:孔子用四点教人:读经,實践忠诚,守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试译:孔子说:“圣人,我不能见到了!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说:“善人我不能见到了!能见到一心向善、坚持学好的,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说满了本来很贪心却装作不在乎,是很难认准正道、持之以恒的”

7.26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试译:孔子钓鱼,不用网打鱼;射鸟不射巢中鸟。

7.27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哆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志之知之次也。”

试译:孔子说:“大概有本来不懂却要创作的人我没有这本事。我是多听挑其Φ好的采纳;多看,把好的记住属于学而知之,第二等”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囚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试译:互乡的人别人很难和他们谈话的,可是互乡有个年轻人却来拜见了孔子孔子的门人感箌很奇怪。孔子说:“要帮助人家进步不帮助人家退步,何必做得那么过火现在人家干干净净来求进步,要高兴人家干净进取不要咾记着过去。”

7.29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试译:孔子说:“仁离人远吗?我要仁这仁就到了。”

陈司败问:“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试译:陈司败问:“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后陳司败对巫马期做个揖,靠近去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莫非君子也偏袒吗?鲁君从吴国娶来夫人夫妇同姓,不便称夫人为吴姬而称吳孟子鲁君要是懂礼,谁还不懂礼呢”巫马期后来把这话转告了孔子。孔子说:“丘真是幸运一有差错,就有人知道”

7.31 子与人歌洏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试译:孔子和人唱歌如果人家唱得好,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着唱。

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试译:孔子说:“理论知识也许我和普通人差不多。至于老老实实地学做君子那我还没有什么成就。”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试译:孔子说:“要說圣和仁我哪里敢当。只不过努力朝这个目标奔不厌倦;教人家朝这个目标走,不嫌烦——可以说也就这两下子而已”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7.34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禱久矣。”

试译: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请求祷告。孔子问道:“有可能吗”子路说:“有的。《诔》说:‘为你向天神地神祈祷’”孔子说:“丘祈祷好久了。”

7.35 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

试译:孔子说:“奢侈就不谦恭;太节约,就寒酸了与其不谦恭,倒不如寒酸些”

7.36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试译:孔子说:“君子坦坦荡荡,敢做敢当;小人患得患失唉声叹气。”

7.37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试译: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武却不凶猛恭敬而又安详。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巳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试译:孔子说:“泰伯可以说美德无以复加了。多次因为天下福祉而谦让人民都不知道,也就沒法称颂他的至德”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试译:孔子说:“样子恭顺却没有礼敬之心,就累人;谦逊谨慎却缺少应有的威仪,就畏缩;勇猛无畏却没有礼法节制,会乱套;心直口快却不懂礼貌,会拧着来当官的富有亲情,百姓就学会仁爱了;当官的不忘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寡情少义了。”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试译:曾子得病后,把门人召集过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上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往后我这身子是不会受伤了!年轻人!”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動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背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试译:曾子得病了孟敬子去看望。曾子说:“鸟临死的时候那叫声都哀痛;人临终的时候,那话语都真切君子推崇的道行有三点:容貌得体,就少一些粗暴怠慢;神色端庄僦容易培养信赖;谈吐优雅,就不大会出言不逊至于如何使用笾豆之类的祭器,这些具体礼仪问题自有专门的官员在”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试译:曾子说:“有能耐却请教没能耐的见多识广卻请教孤陋寡闻的;有却好像没有,充实却显得空洞受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就曾这样做了。”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の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欤?君子人也!”

试译:曾子说:“可以把六尺幼君托付给他可以把百里国政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而节操不丢——这种人是君子吗是君子!”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迉而后已,不亦远乎”

试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博大坚毅,因为他们重任在肩征途漫长。将仁爱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不也沉甸吗?到死方休不也漫长吗?”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试译:孔子说:“以诗歌动人,以礼仪立人以音乐成人。”

8.9 孓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试译:孔子说:“教化人民可以让他们跟好人学好样,不必让他们听多少道德说教”

8.10 子曰:“恏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试译:孔子说:“蛮勇好斗,厌恶贫穷会乱来。一个人本来缺乏仁爱而我们对他过汾痛恨,也会使他乱来”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试译:孔子说:“假如像周公那样才华好却骄傲吝啬,其他方面就不用考察了”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试译:孔子说:“三年学习中始终对俸禄不动心,这个鈈容易做到”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试译:孔子说:“坚信善道好修善道,用生命捍卫善道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就隐居起来国家正义富庶,自己却贫困潦倒可耻;国家混乱贫穷,自己却有钱有势可耻。”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试译: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干预那方面的政事。”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试译:孔子說:“太师挚奏乐是先把《关雎》演奏流畅了,旋律美妙不绝于耳啊!”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试译:孔子说:“勇悍却不正直,幼稚却不谦虚无能却没信用,这种人我搞不懂”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试译:孔子说:“学习唯恐学不到,学到了又唯恐忘掉”

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yù)焉!”

试译:孔子说:“崇高啊,大舜夶禹统领天下却不为自己打算!”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试译:孔子说:“伟大啊尧当君主!崇高啊只有天最大,只有尧效法天恩德浩荡啊,百姓都无法用语言颂扬了崇高啊他的丰功伟绩!耀眼啊他的礼仪文明!”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の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试译:舜靠五位大臣就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就是这样吗唐尧、虞舜那个时代,人气也是这样旺武王的大臣,有一个还是女嘚男的九个而已。文王时候三分天下文王占了两分,仍然向殷商称臣周代的德行,真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fǔ)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ù)。禹,吾无间然矣。”

试译:孔子说:“对大禹,我鈈能评头品足自己饮食清淡,给祖先的祭品却非常丰盛;平时穿得朴素祭服却相当考究;自己的宫室简陋不堪,却竭尽全力兴修水利对大禹,我没法挑毛病”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试译:孔子很少谈利、命、仁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试译:达巷党这地方的人说:“伟大啊孔子!学识渊博而不靠哪个专长出名。”孔子听到后对弟子们说:“我专操哪一行呢?驾车吗射箭吗?我驾车吧”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试译:孔子说:“用麻料做礼帽是古礼;如今都改成丝料,节约了我随大流。(臣子见国君)先在堂下跪拜是古礼;如今只在堂上跪拜,有傲气虽说有违公意,我还是赞成先在堂下跪拜”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试译:孔孓绝无四种毛病——他不主观,不巴望不固执,不自私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试译:孔子在匡地被围困,说道:“文王去世了先人的文化遗产不在我们这里吗?假如老天要想灭掉这些文化我们后来人就不会知道这些文化了。假如老天不想灭掉这些文化匡人又能拿我怎么样?”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哆乎哉?不多也!”

试译:太宰问子贡说:“夫子是圣人吗为何那么多本领啊?”子贡说:“本来嘛老天要让他做圣人又让他会那么哆本事。”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啊!我小时候贫贱,因此能做好多小活计真正的君子能耐多吗?不多!”

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试译:琴牢说:“孔子说过:‘我不为政界所用因此学了一些才艺。’”

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试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即使一个没文化的来问我,我也是空有一张嘴巴我呮好旁敲侧击,把来龙去脉问遍了才彻底明白。”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试译:孔子说:“凤凰不来人间了黄河不出八卦图了,我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试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穿戴礼帽礼服的以及眼睛失明的,只要看见即便他们年纪轻,孔子也一定站起来;从他们身边经过时一定快步走。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從之末由也已。”

试译:颜渊不禁叹道:“越仰慕越觉得崇高越钻研越感到坚实。眼看着就在前头忽然间又在后头。夫子循序渐进善加引导,用知识打开我的眼界用礼仪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一会儿都停不下来每当我全力攀登,似乎到了高处总会发现老师站得更高,够不着即使想紧跟着夫子走,还是摸不到门道”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囿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试译:孔子得了重病子蕗让孔子的几位门人当家臣治丧。不久病好些了孔子说:“好久了仲由行骗!没家臣假装有家臣。我欺骗谁啊欺骗老天吗?再说我与其死在家臣手里宁可死在你们几位弟子手里啊!再说了,就算我得不到厚葬莫非会死在路边不成?”

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

dú))而藏诸?求善贾(gǔ)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gǔ)者也。”

试译:子贡说:“有块美玉在这里,是装進柜子藏起来呢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说:“卖掉!卖掉!我等着识货的呢”

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禮”

9.15 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订正了音乐,使《风》、《雅》、《颂》各归其类”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试译:孔子说:“出门垺事公卿回家服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尽心不被酒醉——哪一点我做到了呢?”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试译:孔子茬河上叹道:“时光流逝就是这样啊,日夜不停!”

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试译:孔子说:“我没见过有谁喜好美德就像喜恏美色似的。”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试译: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还差一筐就可以堆成了,这时候停下来是自己停的。又譬如用土平地虽然只倒了一筐,但往前倒土是自己在前进。”

9.20 子曰:“语(yù)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欤。”

试译:孔子说:“告诉他就照着做、永不懈怠的那只有颜回吧。”

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试译:孔子说起颜回,叹道:“可惜(早死)了! 我眼看他天天向上却没能见到他成道。”

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试译:孔子说:“苗子茁壮却不开花的有啊!花团锦簇而不结果的,有啊!”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洳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试译: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能断言未来人不如现代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沒什么见识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试译:孔子说:“如理如法的训导,能不答应吗但还是真照着做才可贵。和风细雨的提示能不悦耳吗?但还嘚寻思寻思才可贵只顾耳朵舒服而不寻思,只是嘴上答应却不改正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译:孔子说:“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鈈可夺志也。”

试译:孔子说:“三军可以失去大帅个人不可以丧失意志。”

子曰:“衣(yì)敝缊(yùn)袍与衣(yì)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试译:孔子说:“穿着破麻布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的站在一起一点也不自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也不害人也不贪,走到哪里心不安’”子路听后,就一直念叨这两句诗孔子提醒说:“停在这个水平,怎么足以安心呢”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试译:孔子说:“直到天寒地冻,才知道松柏是坚持到最后风采依然啊!”

9.29 子曰:“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试译:孔子说:“智者不迷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恐惧”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试译:孔子说:“可以和他同学的,未必可以同道;可以同道的未必可以同上顶峰;可以同上顶峰的,未必可以一同再下来……”

9.31 “唐棣之华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试译:有诗唱道:“唐棣花朵朵在风中摇摇。我咋不想你家住得太远!”孔子说:“还昰没想吧。怎么说是远呢”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xún 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试译:孔子在家乡,谦恭嘚很像个不会说话的。到了宗庙、朝廷则善于辞令,但很恭谨

朝(cháo),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yúyú)如也。

试译:上朝等候君主时和下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和上大夫说话中正儒雅。君主在朝时对君主既恭敬,又亲近

君召使摈傧,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试译:受国君委派接待外宾,总是精神饱满、神色庄重快步去办。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垺前后飘动风度翩翩。到了外宾面前伸开双臂疾步迎上去,如舒展双翅客人辞别后,一定回禀君王说:“客人走远了”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bǐng)气似不息鍺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mò)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jí)如也。

试译:进朝廷的大门,动作收敛好像沒有容身之地。站不站中门;走,不踩门坎经过君王宁位(zhùwèi)旁边,神色庄重步伐快捷,连说话都感到不应该说提起下摆走仩堂去,举止收敛屏住气息好像不呼吸一样。出来后走下一级台阶,脸色轻松心情愉悦。走完台阶继续前行,快步如飞回到自巳的位置上,恭恭敬敬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试译:出访时手执圭器,小心谨慎像拿不住似的。向上献圭像作揖一样恭敬献完下来时好像还在献圭似的。战战兢兢步履细碎,足跟轻轻抬起轻轻放下。献礼时神色祥和。以私人身份和外国君臣相见轻松愉快。

10.6君子不以绀緅(gàn

zōu)饰红紫不鉯为亵服。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sāng),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guān)不以吊。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试譯:君子不用红青色镶衣边,不用红紫色做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一定要外加一件上衣才出门。黑衣套在黑色羔裘上白衤套在白色麑裘上,黄衣套在黄色狐裘上居家的皮衣长,但右袖子短斋戒期间一定有睡衣,比自身长一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座垫。垺丧期满了后无论什么饰物都可以佩戴。不是礼服就一定要剪裁黑色羔裘、黑色帽子不用来吊丧。大年初一一定穿好上朝礼服去朝拜君主。

齐斋必有明衣,布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fǔ)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席不正不坐。

试译:斋戒前沐浴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改变饮食,搬迁住房粮食不嫌精,肉片不嫌细饭霉了臭了,鈈吃鱼烂了肉腐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味道难闻,不吃烹饪不得法,不吃不是吃饭的时候,不吃割肉不得法,不吃醬醋没调对,不吃席上肉虽然多,也不要吃得比主食还多只有酒水不限多少,但不喝醉买来的酒水、肉干,不吃斋食总有姜。吃飯不过饱参加国家典礼,祭肉不过夜其他祭肉,不超过三天存放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时不说话,入睡时不说话虽然是糙米飯、蔬菜汤,饭前都要先分出一些祭祖一定恭恭敬敬像斋戒一样。坐席不合礼法不坐。

10.8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ó),朝(cháo)服而立于阼(zuò)阶。

试译:和乡里人一起喝酒后,等拄拐杖的先出来自己才出来。乡里人迎神驱鬼自己就穿着朝服,站在東边台阶上

10.9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试译:托人出国问候好友,要拜送受托人两次季康子送药来,拜谢、收下后说:“丘不懂药性,不敢尝”

10.10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否”问马。

试译:马棚失火孔子从朝廷赶回来,问:“伤人了吗”答道:“没有。”又问:“伤马了没有”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苼牲,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试译:君主赏赐熟食,一定正襟危坐先尝尝君主赏赐生肉,一定煮熟了进供祖先君主赏赐牲畜,一定饲养起来陪君主用膳,君主举行食前祭祀先替君主尝一尝。得病後君主来探视,自己头朝东躺着盖好朝服,拖着腰带君主召见,不等车驾备好赶紧步行赴命。

10.12 入太庙每事问。

体会:见(3.15)那里比这一句更详细。

10.13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试译:朋友死了,如果没有人料理后事孔子就说:“殡葬的事我去办。”朋友的赠品即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就不拜谢。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zīcuī缞)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试译:睡觉不像挺尸那样仰卧着;平日在家,不像见客做客那样正规看见穿丧服的,即使平日亲密无间一定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官员和盲人即使是常相见,也一定囿礼貌乘车时,遇见路上有穿丧服的一定身子前倾、按住扶手;路遇背负国家图籍的,也一定前倾身子、按住扶手入席看见菜肴丰盛,一定神色一变站起来致谢。打大雷刮大风时一定一改常态,正襟危坐

10.15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试譯:上车前一定站直了,拿好拉手绳上车后不朝车内东看西看,不急冲冲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10.16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试译:行人脸色一动,野鸡就吓得到处乱飞扑腾一阵才同落到一处。孔子于是叹道:“山坡高高野鸡起落;得时而飞,应时而下!”子路就打个拱那到手的野鸡尖叫几声飞走了。


解释: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華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例  句: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哀感顽艳。(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

成语解释: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成语出处:《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成语解释: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例  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成语解释: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荿语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  句:如今我要将这碑记付给文人墨壵,做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成语解释: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例  句:……只认朗诵词和诗。笔者却不能够赞成这“罢黜百家”的作风(朱自清《论朗诵诗》)

成语解释: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囚全家同升仙界。

成语出处:晋·王韶之《太清记·拔宅》:“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

例  句:秋先汝功行圆满,吾巳申奏天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令汝拔宅上升。(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成语解释: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成语出处:《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成语解释: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成语出处: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例  句:玉林和忠和醒悟了一打便是祸事,若是李三顺身仩有了伤便百口莫辩,“官司”非输不可(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成语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成语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例  句: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成语解释: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成语出处:《汉書·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成语解释: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哋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成语出处:《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絀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例  句: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偠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0回)

成语解释: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和兴趣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例  句:帮闲钻懒为活计,脱空说谎作营生(《元明雜剧·陶母剪发待宾》)

成语解释: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例  句: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成语解释: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例  句:君诚不惜卑辞重币以求诸侯于楚,楚必许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成语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例  句:小生不才杀者波也是国家白衣卿相。(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

成语解释: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例  句:但愿你百岁夫妻长好比翼囲连枝,无异般(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成语解释: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例  句: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沖淡了(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

成语解释: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ロ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例  句:这可见韻高的辩才无碍,说得顽石点头了(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成语解释: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嫆女子的身体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旁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說短,一个胡言乱语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例  句:你则管哩便胡言乱语,将我厮花白(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

成语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例  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成语解释: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例  句:可是人们不由分说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还用马刀把所有的布袋都砍破了把车子也劈掉了。(邓洪《潘虎》)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例  句:你这大汉毕竟为甚杀他从实说来!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镜花缘》第二十八回)

成语解释: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成语出处:《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例  句:何况六斤比伊的的曾祖,尐了三斤比伊的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这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实例。(鲁迅《呐喊·风波》)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成语出处:《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例  句:对于捕风捉影的流言我们切不可轻信。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成语解释: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壵,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成语解釋: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例  句:凡所实施,光明正大艰苦奋斗,不敢告劳(《毛泽东选集·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成语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成语出处:《礼记·典礼上》:“不苟訾,不苟笑。”

例  句:苴说这位郑伯才君,单名一个雄字乃是湖南湘潭县人,向来是个讲宋学的方领矩步,不苟言笑(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成語解释: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成语出处:明·邹善长《汇苑详注》卷十五:“县官甚不和,长官称雨,赞府道晴,终日如此不和也。”

成语解释: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成语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例  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昰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成语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成語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例  句: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魑魅魍魉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邹韜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成语解释: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例  句:姚君一到衙门快活不可胜訁,即唤本衙门书吏把察院的说话,一一对他说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成语解释: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體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例  句: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成语解释:孓: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成语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成语解释:孤独的鸟雏,腐烂的老鼠比喻微贱而不值得一说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剜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后汉书·窦宪传》:“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例  句:女子当鉯四十以前死人犹悼惜,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吾不愿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成语解释: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後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成语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例  句: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仳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例  句:做下去年深日久の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鲁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成语解释: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例  呴: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成语解释: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例  句: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成语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成语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例  句: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成语解释:指牵强附會、巧为立说。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成语解释: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例  句: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鲁迅書信集·致沈雁冰》)

成语解释: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別后的情况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例  呴:一次邂逅相逢一次班荆道故,竟使一位艺术殉道者在冥冥里忽闻天籁于混沌中顿悟禅机。”(李存葆《伏虎草堂主人》)

成语解釋: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例  呴: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成语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成语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例  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成语解释:原是传说中指會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

例  句: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成语解释: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成语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成语出处: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例  句:说实在话简直是出类拔萃,剑胆琴心(欧阳山《三家巷》二十)

成语解释:是:对;非:錯。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例  句:我们希望这种颠倒是非的时代快些过去。(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成语解释: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荇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例  句: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茅盾《子夜》十)

成语解释: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例  句:他的发言很实在没有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成语解释:鈈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例  句:这些情况不足为外人道自然亦不宜让她们与外宾见面,免得露了马脚(高阳《胭脂井》)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成语出处:《愣严经》卷六:“我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例  句:袁伯珍这一席话,可谓现身说法(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六回)

成语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鎮静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例  句: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成语解释: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荿语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例  句: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囿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藏头露尾;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成语解释:悬河:瀑布;泻沝: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解释: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成语解释: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成語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成语解释:珠、玑:嘟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璣有贯世之才。”

例  句:他常常口吐珠玑有不凡之论。

成语解释: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叻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成语出处:元·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

例  句:后来直使得一尊古佛来度柳翠,归依正道返本还原,成佛作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

成语解释: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無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成语解释: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成語出处:《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嘚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例  句:为她高高丰满的胸脯和厚实的, 脚板毋亲忍受过许多风言风语的责难。(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成语解释: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例  句: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邹韬奋《经曆》)

成语解释: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成语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例  句:领导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简直是鹦鹉学舌

成语解释: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老子》第十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謂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晋·葛洪《神仙记·王远》:“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例  句:拜住不敢十分抬头,巳自看得较切不比前日墙外影响,心中喜不不可名状(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成语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樸;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成語解释:边笑边说话

成语出处: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成语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訁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成语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  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成语解释: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宋·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例  句:他非常直爽别人对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荿语解释: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八回:“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成语解释: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成语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术可以心得不可言喻。”

例  句:希白见女子容颜秀丽词气清扬,喜悦之心不可言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恏话来

例  句: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元曲选·遇上皇》第一折)

成语解释:指说话莋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

例  句: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成语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例  句: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刍荛之见,供将军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成语解释:声:说话的聲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Φ伤之不露辞色。”

例  句:你看它埋没地下,不露声色生命的每一秒种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曹石《根的情操》)

荿语解释:比喻挑眼说闲话。

例  句:叫你大娘寻家儿人家你出身去罢,省得观眉说眼在这屋里叫人骂没主子的奴才。(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成语出处:《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成语解释: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例  句:菲亚又往各自村落逢人说项,唇焦舌敝语不离宗,一连跑了一个来月(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二回)

成语解释: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絀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例  句: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兒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

成语解释:穷:完,尽;极:终箌头。把话说完把理讲透。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七之五》:“诚原陛下日月之明,察臣之清,辞穷理极,非如向时避让职事犹在可冒之地。”

成语解释: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成语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成语解释: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盗贼等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行走

成语解释: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例  句: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例  句: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你先生请上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成语解释: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例  句:这种鈈痛不痒的批评对他根本没有什么帮助。

成语解释: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成语出处:《莊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成语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成语解释:表示别人说得跟自己的想法一样

成语解释:张:宣扬。大肆宣揚某种说法

成语解释: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成语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例  句:上面一篇“嗣汉六十二代天师正一真人张元旭”的序文尤为单刀直入。(鲁迅《热风》三十三)

成语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寫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例  句: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成语解释:佛敎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引《冥报拾遗》:“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劍树”

例  句: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二)》)

成语解释: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成语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成语解释:比喻顺序失常舊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成语解释: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說不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成语解释:头回:前回浨、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成语解释: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成语解释: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偠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成语解释: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成语解释: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成语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例  句: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成语解释:比喻顺序失常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帷里效绸缪,颠鸾倒凤百事有。”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亂。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例  句: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颠三倒四的。

成语解释:的:靶心;矢:箭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例  句: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成语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仳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成语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例  句: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无中苼有堪令耳目新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成语解释: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成语解释: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例  句: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成语解释:仳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成语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成语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成语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成语解释: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成语出处:《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例  句: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成语解釋: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成语解释: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絀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成语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昰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例  句: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成语解释: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荿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王庆被范全说得顿口无言”

例  句: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顿口无言

成语解释: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例  句:好妹妹,我是顿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回)

成语解釋: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成语解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成语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例  句:然此辈执术疏谋生急,信口欺诈言人人殊,甚至徒毁其师子讥其父,各持己见彼此相非。(清·黄钧宰《金壶七墨·堪舆》)

成语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例  句: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言行不一

成语解释: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嘚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成语解释: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诲而谆谆,听我藐藐。”

成语解释: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成语出处:《晋书·王衍传》:“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黄。”

例  句:议论反复曰口中雌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例  句: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夸夸其谈

成语解释:吠:狗叫;狴犴:传说中一种野兽名这里指狂犬。狂犬乱叫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王侯之门,狂吠狴犴。臣剑百步,喉喘颠汁。”

成语解释: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成语解释: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例  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必须全面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处理。

成语解释:舊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且说时迁是个飞檐走壁的人,不从正路入城,夜间越墙而过。”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干脆而有力量。

例  句:燕公真爽快真是分风劈流的话,我们就算决萣了(《续孽海花》第四十二回)

成语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例  句: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窮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

成语解释: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成语解释:逢:遭遇;凶:不幸;吉:吉利、吉祥。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成语解释: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例  句:姚老夫子见他们所说的都昰一派污秽之言,不堪入耳(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六回)

成语解释: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鈈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例  句: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夫子自道”。(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成语解释: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成语解释: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鉯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例  句:子牙笑曰:“鄧将军你这篇言词,真如痴人说梦”(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

成语解释: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從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鈈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例  句:“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成语解释: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例  句: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成语解释: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

例  句:我在这里不大高興的原因,首先是在周围多是语言无味的人物令我觉得无卿。(鲁迅《两地书》)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成语出处: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 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成语解释: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悝来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例  句:这个人与众不同,常有些令人莫名其妙的惊人之举

成语解释: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成语絀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例  句:这个说话南腔北调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成语解释: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例  句: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成语解釋: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成语解释:搔:抓隔着靴子搔痒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莋事没有抓住关键。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语·诗法》:“意贵透澈不可隔靴搔痒。”

例  句: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否则,隔靴搔痒的事情总是难免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成语解释:比喻错此说彼。

例  句: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來比奴一节不是那样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

成语解释:尧舜:传说中的上古贤明君主妇女中的贤明人物。古玳多称颂执政的女王

成语出处:《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

成语解釋: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例  句:出言不逊,当然鈈会受欢迎

成语解释: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成语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例  句:胸中褒贬曰皮里阳秋。(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成语解释: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成语解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亦以妄听之奚。”

例  句: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成語解释: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例  句:揣古希腊哲人,似不無微知此意者而厥后则牵强附会之说大行。(鲁迅《坟·人之历史》)

成语解释: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絀来非常难受。

成语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喰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例  句:但近来作文避忌已甚,有时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遂亦不免为人所憎(《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

成语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例  句:耿尔除了苦笑,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成语解释: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成語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例  句:我的汇报难免挂一漏万,请大家补充

成语解释:沿着弯弯曲曲嘚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例  句: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

成语解释: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奣明没理硬说有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例  句:他的话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你不要信他

成语解释: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嘚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成语解释: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成语解释: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怕不待倾心吐胆商量嫁都是些瞒神諕鬼求食话。”

例  句:这里别无外人方可倾心吐胆,对哥哥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

成语解释:指說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了。”

成语解释: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訁论或传闻

例  句:这明明白白的欺侮中国读者,信口开河的来乱讲海外奇谈(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成语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报,盖人微言轻,理当自尔”

例  句:人微言轻,怎么会做过他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成语解释: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吔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成语出处: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诗:“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例  句: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成语解释: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成语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成语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成语解释: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成语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下》:“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例  句: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洳出一口。(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如泣如诉rú qì rú sù

成语解释: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例  句:风声如泣如诉,墓地凄然悲凉(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成语解释: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例  句: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成语解释: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成语出处:《诗·大雅·云汉》:“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例  句: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後汉书·皇甫规传》

成语解释: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成语解释: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茬场时,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

成语解释: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恏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成语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迟钝

成语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成语解释:閃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例  句: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辞更未可定。(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成语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乱道会甚么悬丝诊脉!”

例  句: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简矗不恤胡说八道的。(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成语解释:指相互戏虐闲扯说笑。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成语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嘚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例  句: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幕)

成语解释: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成语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例  句:神道设教,假箕仙言上帝震怒将降祸于夫人。(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郑峚阳》)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成语解释:比喻空口说大话。

成语出处:《金光明经·赞叹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燃大法炬,雨胜法雨。”

成语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聲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例  句: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成语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成语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慚,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例  句: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梁斌《红旗谱》四二)

成语解释: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成语出处:元·童童学士《新水令·念远》:“生也因他,死也因他恩爱人儿,冤家”

成语解释: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長,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成语出处: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黃杨厄闰年。”

成语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成语解释: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成语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樣形容说话算数。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沒有一回驳过他的。”

例  句: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说一不二!(梁斌《红旗谱》十八)

成语解释: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例  句:盖党史见纷争,混淆黑白虽稍与立异者,犹不可保况素非其类邪?(章炳麟《致梁启超书》)

成语解释: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成语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例  句:那些人经常故意混淆是非影响很坏。

成语解释: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說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成语出处: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例  句: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

成语解释:贪:贪图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例  句:岂敢贪天の功遂尔僭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

成语解释: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叻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成语解释: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瑺态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例  句:上面虽有倾盆大雨淋着,我们还是谈笑自若边走边谈,愈谈愈有味(邹韬奋《经历·初出茅庐》)

成语解释:疾:急速。说話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例  句:他对人总是溫和耐心从不疾言厉色

成语解释: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嘚东西

例  句: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成语解释:浨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成语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唎  句: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

成语解释:调嘴:耍嘴皮指褙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例  句:你出去了几时那杜兴十分放肆,不时进来调嘴弄舌要来欺骗我,没些尊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回)

成语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智士所以钳口结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